首页 > 文章中心 > 办法总比问题多

办法总比问题多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办法总比问题多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办法总比问题多范文第1篇

 ——读《方法总比困难多》有感

最近公司倡导读一本关于员工成长的书籍《方法总比困难多》, 其中第一部分说的一句话: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困难找理由。成功的人永远在寻找方法,失败的人永远在寻找理由。确实如此,理由只是一个推卸责任、掩饰弱点的工具,我们把很多时间放在如何找一个合适的理由去推搪一件事,却忘记了自己的职责和任务,从而错失了很多机会与机遇,理由的代价却无比高昂,它会不断拉开我们与成功的距离。

“没有任何借口”的西点军校

在美国的西点军校,如果有学长或长官问你:“为什么不把鞋子檫亮?”你如果回答说:“哦,我没时间檫。”这样的回答得到的只能是一顿训斥。因为对方要的是结果,而不是喋喋不休,长篇大论的辩解!

“没有任何借口”是西点军校奉行的最重要行为准则。它强化的是每一位学员想尽办法去完成任何一项任务。而不是为没有完成的任务去寻找任何借口。其目的是为了让学员适应压力。培养他们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毅力。它让每一位学员懂得:工作中是没有借口的;人生也是没有借口的!

“没有借口”看起来似乎很绝对,很不公平。但是人生并不是永远公平的。这句话就是要让学员明白:无论遭遇什么样的环境,都必须学会对自己的一切行为负责!学员在校时是学生。但日后却肩负着自己和其他人的生死存亡乃至整个国家的安全。在生死关头,你还到哪里去找借口?哪怕最后找到了借口又能怎么样?“没有任何借口”的训练,让西点学员养成了毫不畏惧的决心,坚强的毅力,完美的执行力,以及把握每一分每一秒去完成任何一项任务的信心和信念。

但不幸的是,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或那样的借口。告诉我们不能做某事或做不好某事的理由。它们好象是“理智的声音”,“合情合理的解释”,冠冕而堂皇。

    上班迟到了,会有“路上堵车了”,“手表停了”,“今天家里有事”等等借口;工作出了问题,会有“制度不行”,“政策不好”,“我已经尽力了”等等借口;工作不努力有借口;任务没完成有借口。只要有心去找,借口无处不在!成千上万条借口在那里响应你,声援你,支持你。于是,抱怨,推委,迁怒,愤世嫉俗它们成了最好的解脱方式。

    借口就是一张敷衍别人,原谅自己的“挡箭牌”;就是一快掩饰弱点,推卸责任的“遮羞布”!借口让我们暂时逃避了困难和责任,获得了些许心理的慰籍。但是,借口的代价却无比高昂!它给我们带来的危害比其他任何恶习都大!

在这一点上,我也犯过类似的错误:刚进公司,作为一个初出茅庐的毕业生,虽在学校学了些知识,但一进入现场,尤其是像体育场这样的单体大的项目,会使自己觉得,我们其实一无所知,从我最开始来到南阳体育场商务部,很多东西急于学会,但知识还是在于一点一滴的积累,所以很多时候做的不是很好,比如最简单的计算墙体工程量,以前在学校接触的都是些标准的住宅楼和商业楼,计算起来比较容易,来到体育场,其中看台板下的墙,每个轴线的墙高都不一样,有顶到梁底的,有顶到板底的,有吊顶的,很复杂,起初立体感不强,很多想不出来,开始做不好还积极的总结办法,努力做好,但时间长未有成效出现了惰性,认为作为一个刚来的学生接触如此复杂的工程最开始做不好也是正常,每次算不完就对自己说我没经验算的慢也是正常的,总为自己找这样那样的理由,还觉得怎么一毕业就分这么复杂的项目啊,结果反而越算越慢,工作一拖再拖,效果极其不好。经过反复找原因才明白不是困难本身的问题,而是自身的原因,接下来的时间细致研究图纸,不懂的就去现场看,通过现场的测量和对工长的咨询,慢慢的对整个工程有了立体感,算起来也很顺手了,再看其他的图纸也觉得很容易,这才知道分到这么复杂的项目是如此幸运的一件事!同样是面对困难时的两种选择,决定了我的成功与否:一种是面对困难寻一大堆的借口与理由,来解释自己的失败。好像失败总是别人的过错,或是不关自己的事,这种怨天尤人、推卸责任的态度是在逃避现实;

另一种是为了努力成功去总结教训最重要的是找出成功的方法。

办法总比问题多范文第2篇

网络教学反思

在这个特殊的假期,如何做到“停课不停学”,我们对此开展了线上教学。自从开展线上教学以来,紧跟教育部教学进度要求,尽量确保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学习效果。

我们用“优学派”进行课程教学,借助名师讲堂,对学生进行在线教学。教学形式以学生看视频课和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相结合,这样既让学生学习了优秀教师的课程,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了一定的辅导,从而形成了显著的效果。

最初的线上学习过程中,由于不熟悉平台的操作,我们一年级老师建了一个群,针对课程问题进行了一次教研,从视频的选择到各种小程序的运用等一系列问题进行研究讨论,让自己在使用的过程中更加的熟练,防止在给学生应用的时候出现问题。通过讨论,有些视频不仅节省了时间,也方便了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从而提高了教学的时效性。自从线上教学开展以来,都会遇到大大小小的问题,但是办法总比困难多,相信我们会砥砺前行,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四月已经春暖花开,我们更要继续努力,期盼早日回到学校,见到我们可爱的孩子们。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办法总比问题多范文第3篇

在面对问题时,大多数人都会找借口推卸责任,而不是想对策。表面看来这是人之常情,然而,一个只知道找借口,推卸责任的人,如何能成为优秀的人?一个不敢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人,如何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我作为高栏港务一各箱管,也深刻的领悟到只有不断在工作中找方法,才能更好的为码头服务,为各位进港的司机大哥提供便捷,高效的工作。

在《方法总比问题多》这本书中,作者认为优秀的人是在不断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过程中磨练出来的,他们相信凡事都会有方法解决。该书从“不找借口找方法,战胜对问题的恐惧,让问题迎刃而解,把问题变为机会”四个观点出发,通过一个个生动的例子,一步步教读者怎样克服对问题的恐惧,在遇到问题时怎样运用一些思维技巧,巧妙转移问题,从心里上藐视问题,以方法克敌制胜,将问题和挑战转变为机遇。

工作中,当自己面对问题时,是选择放弃还是竭尽全力?我们经常听到“尽力了”,实际上我们并没有把全部潜力发挥出来!“尽力”只是借口,替“不可能”找借口。我们之所以说事情“不可能”,仅仅是由于我们把自己捆绑住了。当我们把“不可能”改为“怎样才能”时,原来难以想象的奇迹或许就会出现。世界上没有“天大的问题”,只有不够努力造成的遗憾。学会想尽一切办法、穷尽一切可能去努力吧!

想想自己是怎样面对困难的。退缩?屈服?我们之所以不成功,就是无端地将问题放大,把自己看轻,自己否定自己。要想成功,就必须从自己的字典里删除“我不行”这句话!然后努力的去找方法,让自己的大脑运转起来,从找方法到会找方法,从会找方法到创造大的价值。只要你能够战胜对艰难的畏惧,并下决心去努力,你就能让问题迎刃而解而且还会把问题变为机会!对自己狠一点,逼迫自己勇攀最高峰。要知道,问题是成长的机会,不要害怕遭遇问题,不要害怕遭遇否定,不要害怕遭遇困难。这些遭遇,是为了让我们更加发奋努力,对自己的生命更加肯定!总有一天会发现:问题绝对没有想象的那样严重。问题的严重性往往是我们自己放大的,我们所感觉到的“恐惧”往往是预先设置的、被歪曲的。只要努力面对困难,所有我们以往畏惧的东西,都会被我们踩在脚下!

办法总比问题多范文第4篇

作风就是能力

按照总书记的要求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需要做的工作很多。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通过抓好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履职能力。

作风本身就是能力。作风是人们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表现出来的稳定的态度和行为,领导作风是领导干部思想觉悟、党性修养的集中反映,也是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保证。

优良的作风是最大的能力。作风对能力的作用和影响是双重的,作风好,既能带动和影响部属不断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又能促进领导干部养成求真务实的品质,推动各项工作的贯彻落实。事实证明:一个作风扎实的领导干部,往往能深入实际,随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工作效率高;一个作风民主的领导干部,往往能充分相信和依靠群众,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题。市商务局积极解决基层突出矛盾和问题的过程,就很能说明问题:军区赵云基96退伍,在部队期间曾受伤并受到嘉奖,在安置到乐山全华调味品有限公司期间,任劳任怨,后因劳累过度患上白血病,现已到晚期。局机关高度重视,具体情况具体对待,特殊情况特殊处理,从政策上积极解决,并动员全体干部党员捐款,年终又送去慰问金,赵云基深受感动,觉得用语言无法表达对党的感激之情,就拿出仅存的12元钱要求交了党费。正是有了这种好作风,才找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人们常说“办法总比困难多”,所谓“办法”,不是哪个聪明脑瓜语疒凭空就能想出来的。没有艰苦细致、实事求是的作风,在困难面前必定束手无策。

能力,永远由作风来承载,而作风本身就是一种能力。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有的同志确实还没有认识到作风建设与能力建设的关系。碰到需要解决的问题,不是积极地从改进作风入手,主动想办法加以解决,而是一味强调不具备相应的客观条件,遇着困难绕道走,或是虽想了一些办法也是敷衍塞责。因此,我们有必要倡响:作风就是能力。认识到了这一点,就能自觉地把加强作风建设作为提高履职能力的一个着力点,通过大力改进作风来提高履职能力,通过提高履职能力来促进作风转变。

办法总比问题多范文第5篇

一、从市场需求出发,多研究市场。

市场的不断变化,需要企业能更好的迎合的市场需求,中小型企业很难做到领先于市场,由于不具备这个实力和条件;做得贴近于市场应该是可以的。这就需要企业能多了解市场的需求,多去市场实地调查;多研究消费者,看自己的产品怎么才能最大化的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没有市场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企业制定的东西一切要从市场实际出发,脱离了市场,等于做无用功。有些问题值得去反思。

二、规避经营风险要有度。

在企业经营过程中,规避经营风险,是须要时刻考虑到。但规避得有个度,企业什么情况下没有风险,我想任何时候都有。有时候真的就象赌博一样,牌掀开来看才知道输赢,不冒一点风险,企业按部就班,“时时在意,步步小心”企业真的是很难发展,也不可能发展壮大起来的。想用“四两拨千斤”很难了,已经过了那个年代。当然我指的并不完全是在市场投入方面,而是一种胆识,一种能战胜市场的胆识。在很多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我认为都可以找到这样的案例。很多时候,企业的发展缺少这个方面的东西。企业发展到举步为艰的时候,剩下的路也许只有一条了:置死地而后生。

三、市场“游戏规则”的欺骗性。

很多企业都把市场“游戏规则”当作法律,一旦制定就不容侵犯。我认为“游戏规则”是大企业玩的东西,框框条条,下面的人机械的执行就可以。大企业在制定很多游戏规则的前面是做了大量的工作,“有据可依”。中小企业不是不要“游戏规则”,而是要根据情况的变化,能灵活机动的去处理,鼓励去大胆的创新,容许属下犯错误。很多企业的销售管理者做起事来都有点诚惶诚恐的,深怕犯了天条,到处挨指责,更何况我们下面的员工呢!我认为中小型企业的发展,不要拘泥于形式,要灵活机动的去迎合市场的发展的需求。

四、“成本的控制”问题。

在现代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有个叫成本领先的战略。指的是企业靠没有其他企业没有的成本优势占领市场。很多大的企业为了占领市场,发动行业价格战,迫使很多中小型企业,退出历史的舞台,然后占领他们的阵地,最后达到领先的地位。有的企业控制成本是以牺牲市场为代价的,靠牺牲品质、包装、宣传等来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正确的观念是控制成本在一些那些存在浪费现象的地方,加以控制。很多产品的滞销和销售状况不好,确实是受到成本控制的影响,后期还不改进。客户进一次货基本上就不敢进了。其实有时候,增加一点成本,可以使产品能顺利的在市场动销,实现正常的循环的销售。怕的就是一种观念:改了,成本就增加,销售不掉,谁买单啊!有时候不改,产品大量积压,放在仓库里过期,也不情愿去做一些小的调整。不知道哪个损失更大?

五、产品品质重视否?

一提到产品品质,很多人可能都要反对这个话题,也怕提到这个话题。由于产品品质问题,导致的客户流失、消费者投诉、终端店的罚款,可能不在少数。有的同志不理解,不就是解释一下吗?要知道质量问题有时候可以向老客户解释,新客户怎么解释?开发一个新客户,是多么的难啊!有时候连出现质量问题的货退了,有的公司都不太能接受。难道要将出现质量问题的产品流进市场,引起品牌连锁反应吗?这些都是不懂市场的人,我个人很不赞同这个观念。这个对待品质的态度,真的要有所改变,不能无所谓。良好的品质是创立品牌的奠基石。

六、“理解销售人员”成了一句空话。

办法总比问题多范文第6篇

从初一入学开始,班里就有三名学生的成绩和其他同学差距较大,在分组的时候我把他们分给责任心强而且成绩优异的组长,一是尽量缩小组闯的差距,再一个就是帮助他们提高成绩。第一次小组挑战赛结束后,三个组长一起找到我说:“老师,咱班三个成绩最不好的同学在我们小组中,不管我们组其他的人考得多好,加上他们,一算平均分,肯定没法和其他小组比,每次输的都是我们。而且他们三人也有差距,就是我们三个小组互相挑战也不公平,我们不想要他们了,把他们换到其他组吧。”

根据平时的了解,我也很清楚这个情况,我想了想说: “换到其他组这个问题就解决了吗?如果其他组长也不要怎么办?不可能让他们三个人成立一个单独的小组啊,这样对他们是一种伤害,就等于放弃他们了。”“可是对我们也不公平啊,大家的努力白费了,结果都是一样的,组内的积极性都不高啦!”他们仍然坚持着。我接着说:“老师经常告诉你们遇到问题后要多动脑筋,多想想办法,这样吧,大家都好好考虑考虑,看看有没有解决的办法。”

问题的关键是三人的成绩太低,在计算平均分时拉分太厉害。

现在每一个小组是六人,在计算平均分时每人大约占16.7%,如果降低那三人所占比例,提高其他人的比例,就可以减小他们对平均分的影响,而且平均分还能提升不少。经过大家的商量,将他们三人所占比例分为两种情况:如果成绩进步,所占比例为11%;如果成绩没有进步,所占比例保持不变。政策一公布,三个小组组员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在后面的比赛中也有了赢得挑战的机会。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实践,我又发现了有待改进的地方,比如即使所占比例降低了,但有时还是与其他组有差距,如果没有进步就更不用说了。为了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热情,我将政策进行了修改。将所占比例分为三种情况:如果成绩进步较大,所占比例为8%;如果成绩有进步但不明显,所占比例为11%;如果成绩没有进步,所占比例为13%。这一次不仅让三个小组的学生充满信心,也让其他小组感受到了压力,在后面的实践中充分证明了这一点。最令人高兴的是,那三个人的成绩都在不断进步。

办法总比问题多范文第7篇

育儿书读了不少,亲子讲座听了很多,到最后,却往往发现自己还是“道理都懂,就是做不到”。这是不是我们常常听到,甚至自己也感叹的一句话?那么,我想问一句:你真的懂了吗?

借用明朝大思想家王阳明的话说:“知而不行,还是未知。”如果真的懂,那么这种理念、这种思维方式会刻到我们的骨子里,内化到我们的心里,体现在我们的举手投足间。正所谓:“良知,无不行,而自觉的行,才是知。”

所以,把听到的、想到的用到行动中,再从我们所言所行中引发下一轮的思考与内化,这才是真的懂,才是我们在自我成长中的一个重要功课:知行合一。

那么,是什么阻碍了父母的行动力呢?往往是因为我们行动的出发点和态度本身就有问题,加上思维模式上的自限、能力的不足,方法的不够,所以会发出知易行难的感慨。

丢掉功利心和得失心,我们的目标是做更好的自己。

太多的父母学习和践行的出发点是为了教育好孩子,目的性非常强。可是,当我们单纯抱着为了教育孩子的目的,并以功利心用来衡量自己的付出时,就会多了分计较,多了分得失心。而当一时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时,便会失望,从而很容易放弃努力和改变。

如何知行合一:让我们换个角度,丢掉针对孩子的功利心和得失心,而是把不断学习、反省、践行的目的,放在是“为了做更好的自己”上,肩负起对自己生命的责任——孩子受益只是我们行动的客观结果,不是我们行动的目的——那么这份发自内心的驱动力,就会让我们走得更远,更从容,更有力量。

把第一反应“我做不到”变成“该怎么办”,因为“办法总比问题多”。

“不打骂孩子,我做不到!”“专注陪孩子,我没那个时间!”削弱我们行动力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我们自限式的思维模式。太多的人一遇到问题,第一反应就是“没办法”“不可能”“办不到”,而不是“如何做”。正如台湾作家李敖所说:“前进的理由只要一个,后退的理由却有一百个。许多人整天找一百个理由证明他不是懦夫,却从不用一个理由去证明他是勇士。”

如何知行合一:拥有正向思维模式的人,在心中始终怀有一分“办法总比问题多”的信念,遇到问题第一反应不是去想“有没有”方法,而是直接去思考“有多少种方法”去解决这个问题。这种人至少会为一个问题找到三种以上的方法,因为单一就会狭隘,而只有两条路可以走,也往往让人陷入左右为难的境地。当我们有能力找到三种方式解决问题,就会发现其实找到三十种也是不难的。而我们获得力量的重要来源之一就是灵活,增加自己的选择,其实就是增强自己的力量。

尝试接纳自己,努力付诸行动,坦然面对失败。

“我没有背景,没有钱,哪有能力去帮孩子享受好的教育?”“我自己就学历不高,怎么去教孩子?”削弱一个人力量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自己的不接纳,苛求自己完美。这样的结果就是,这个人把能量都消耗在悔恨和自责中,而不是用在建设性的成长和改进上。而这种自我否定,往往让我们失去能做好一件事的资格感和自信心。

如何知行合一:为人父母,当我们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自爱、自尊和自信时,我们也没有力量去真正地接纳、尊重和信任孩子。所以,学着无条件地接纳自我,承认每个人都有自身的局限,没有完美的人,没有完美的人生,这样反而让我们和孩子都能更有信心和力量去尝试、去做,有勇气义无反顾地争取成功,也会坦然地面对失败。

拆解宏大目标,专注一点一滴,放弃担忧,专注已经拥有。

当我们的目标定得过于宏大时,反而会削弱我们的行动力。所以,试着拆解我们的目标,记录我们的行为,专注于自己和孩子的一点一滴的进步和提高,这会给我们坚持做下去的信心。我们常常说培养孩子的自信、自尊、自爱,提高孩子的专注力、主动性、创造力。然而问问我们自己,三四十岁都未必能形成这些品质和能力,又有什么理由要求三四岁的孩子就具备呢?孩子各种品质、能力、习惯的建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我们教育目标的实现也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如何知行合一:经常提醒自己,把意识集中在我们已经做到的事情上,而不是我们没有做到或担忧的事情上。我们已经做到的和拥有的是我们力量感的重要来源,给我们信心、勇气和力量。所以,不好高骛远,不求完美,只要今天的我们或孩子比昨天有一点点的进步和成长,都值得我们为此鼓掌。

不断地学习、思考、践行。

能力越强,力量越大,这是毫无疑问的。所以想提高自己的行动力,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是重要的基础,而提升自己能力的方法就是能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思考、不断地践行。

学习的途径很多,读书、听讲座、旅行、聊天等等,只要用心,人生处处是道场。学习的过程不仅是自我提升的过程,也给孩子做了一个示范,让孩子明白,所有的教育最终指向都是自我教育。

但知识不是能力,更重要的是,能静下心来,梳理一下所学,靠自己的思考,结合自己的情况,用自己的力量,找到解决自己问题的方法。这个过程中,静心是非常重要的。静生定,定生慧,内心的平静和安静会产生一种智慧和力量,帮我们做到“知行合一”。

本期结语

办法总比问题多范文第8篇

关键词:问题学生 教育 得失

DOI:

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09.108

问题学生常常会成为教师注目的焦点,教育他们不是急功近利的过程,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给班级日常管理带来麻烦的也主要是问题生,现笔者举问题生的几例事例,总结一下自己对教育他们的得与失。

事例一:赵同学个子不高,两只大眼睛忽闪忽闪看上去很有神。他从入学第一天就引人注意。就在当天上午放学时,我在班内问到“谁可以负责班级的钥匙,早来晚走,为班级做些贡献。”下面举手的同学很多,但赵同学举得最高,身子还向前倾斜着,嘴里喊着“我、我”,看来非他莫属了。就这样我很满足得交给他一项“重大事宜”。时间很快马上放学了,同学们也一溜烟儿散去。我到办公室取东西,等我再回来看一下教室情况时,前后大门洞开,刚才负责拿钥匙的同学也找不到人了。我一下子火冒三丈,嘴里嘟囔“这孩子怎么这么不靠谱”只好自己来收拾残局。

从入学,便开始了我和这位学生的“拉锯战”,类似的情景时常上演。

事例二:有一天,赵同学看到学校有同学带电子烟,他也照样子买了一支,竟然上课时在教室“吞云吐雾”,一下课就有同学反映,“赵同学抽烟”,“啊”我惊讶地叫了一声,赶紧冲到教室,他已经跑到操场玩了于是我兵分三路,派了好几拨学生找他,大约过了5,6分钟,赵同学被六个学生“五花大绑”押到我的面前,我大声训斥“你的烟呢?”“什么烟?”他还装傻!“就是你上课玩的那个”,他从兜里掏出一个东西,我一看是个空壳,“里面的烟呢?要不然我把你交到教育处去”,在我的威逼利诱下,才把烟拿了出来。下面发生的一幕更是令人哭笑不得,赵同学突然对我说,“老师咱们再玩一次吧!”“玩什么?”“就是你刚才派人抓我的游戏!”。此时,我手掌早就变成拳,就想给她一拳。

赵同学经常违纪,上课下座位,说废话,起哄,就连上体育课都上不成,站不到队伍中去,典型的问题生。逐渐他成为我“眼中钉,肉中刺”,经常是我批评,训斥的对象,“为什么不遵守纪律,你怎么废话那么多,你的控制力怎么那么差”。赵同学的家长也是学校的常客,经常被我叫来谈话,但我做得这么多,对他来讲毫不留情,反而变本加厉。

问题生其实和其他学生一样特别希望别人关注自己,也有变成好学生的“冲动”,教育他们不能只是单一地斥责,其实他们长这么大都是在训斥中成长,可以说是“批评中毒”,总是批评,学生的脸皮就越来越厚,教师只能越说越狠,结果是学生脸皮更厚,恶性循环,到最后你说的多尖锐他都刀枪不入。还是多找到他的闪光点,因势利导,循序善诱,换换办法吧,起码不要让他站到老师的对立面。

发现问题生的进步表扬也是我们经常用到的方法。

案例三:李同学经常在课堂出现问题,我批评,做了几次工作,有一段时间他不闹了,我发他现他每天拿着一本漫画“专心研读”。我一看,他能稳定下来了,我的注意力就转移到别人身上去,把他忘了。过了一周,他旧病复发,有开始影响课堂,我又注意到他。“你能不能安安静静呢?”“我当然能,只不过我安静的时候你根本没注意罢了”。这件事使我反思到:我们为什么对学生的退步这样敏感,立刻做出反应,而对他的进步这样麻木,不加注意,不加表扬呢?如果我就势鼓励,引导他读有意义的书籍或推荐一下有意义的书,是不是效果好一些呢?我们也不要把学生的一下正常的举动认为理所当然,毫不理会。

班主任对问题生的表扬如果只是围绕着学校的常规来表扬,如不迟到呀,上课不说话呀,积极参加活动呀等等。 用到问题生可能无动于衷,班主任应善于发现问题生的闪光点,凡是社会公认的优点都可以,有的富于同情心,有的仗义,有的办事果断,有的善解人意……这样是不是可以减少表扬的表面化和常规化。

班主任在日常管理中,面对出麻烦的学生时常是问题学生,他们的问题有时不是常规教育手段所能解决的。检查、评比、批评呀、写保证书、表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给家长打电话,这些方法都可以用在他们身上,但只能临时起到某些作用。一是各种手段应该有选择地使用,对症下药。班主任只有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才能有的放矢,胸有成竹。二是处理好问题生与班集体关系。俗话说“一块臭肉坏了一锅汤”,如果班级班风不正,问题生就会影响班级,一些中间分子也会受他们坏影响。如果班级稳定班风正,班集体也会对问题生有正面的影响,俗话说“火大无湿柴”。所以班主任的工作应从建设班级正风气,抓良好班风入手,先稳定自己的基本群众,不要跟在问题生的后面,被他们牵着鼻子走。把问题生的教育方式和一般学生区分开,有区别才能对症下药,这样才能节约精力,防止班主任眉毛胡子一把抓,陷入陷阱,跟着问题生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