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活动组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组织学生搜集学习资源,开展数学活动
师生是课程的共同开发者和创造者,因而组织学生发现、利用学习资源开展数学活动是教师的一项重要职责。如,我在教学《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时,把“日出、日落”这一自然现象作为课程资源引入数学教学,让学生通过回想“日出”时的景象,再结合微机大屏幕(动画)演示“日出”过程,让学生画出“日出”时的图画,学生踊跃尝试,有的还拿出了彩笔……结果,一会儿两种画就产生了,有的学生画的是美术图画,有的画的是一条直线和一个圆的简笔画。表扬了学生的绘画才能以后,我再引导学生重点欣赏一条直线与一个圆的数学价值,让学生看到了自然现象中的数学。最后,引导学生把变化着的自然现象再抽象成数学问题,从而引出了直线与圆的相交、相切、相离三种位置关系。同“日出”一样有许多发生在身边的、司空见惯的事情,如“通话费用,货物运输,商品降价,铺设地面,劳力分配”等,只要做有心人,则可组织学生在平平常常的生活中去发现学习资源。
二、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数学活动时间和空间
“数学活动应当以学生发展为本”。因而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数学活动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有充分的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机会,是教师作为组织者的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所以,在平时的数学中,我常常采用个别学习、同桌交流等组织形式。
在教学《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时,我先设计了四个一元二次方程让学生根据自己实际任选两个用配方法求解,看谁解得又对又快。想以此给学生一个自主的空间,并激发学生热情。由于配方法学生已学过,加上学生都有好胜心,所以学生很快动手解答。不到5分钟,不少学生举手表示完成,并力图全部解答。个别学生在老师和同桌帮助下也举起了手。得到老师的表扬后,组织学生交流解答思路与结果。在交流中,学生发现用配方法解方程的思路和步骤是相同的。于是,我启发学生能否用配方法解一般形式的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从而得出一元二次方程根的一般表达式,这样以后解一元二次方程时就方便得多了。很多学生跃跃欲试,于是我先组织学生独立推导,重点指导学困生。接着,又分组合作讨论,最后全班交流,还请大家选一名代表把推导过程及结果展示在黑板上,共同评价。结果,在评价的过程中,又通过大家讨论突破只有b2-4ac≥0时方程才有实数根的难点。这一过程大约用了近20分钟,这就给了学生充足的时间让他们探索新知。最后,通过例题解方程,让学生共同总结归纳了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步骤和应注意的问题。
三、组织学生营造积极和谐、愉悦的活动氛围
对数学教师来说,能否营造宽松愉悦的教学环境,比自身的学识是否渊博更为重要。因而,在教学中,经常采用适当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
在教学《三角形中位线》时,我先创设问题情境,并组织学生通过思考、讨论、观察、实验、交流得出了关于三角形中位线与第三边的关系结论: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为提高我区农村妇女思想文化素质,促进城乡妇女和谐发展,根据市妇联开展“岗村手拉手·共建新村镇”活动的要求,结合我区工作实际,现就在全区巾帼文明岗、机关单位妇委会与村(居)妇女学校中开展“岗村(居)牵手共建和谐村(居)”结对帮扶活动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围绕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履行妇联职能,动员组织全区各级巾帼文明岗、机关单位妇委会与村(居)妇女学校开展“岗村(居)牵手共建和谐村(居)”活动,以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发挥广大妇女积极参与平安和谐建设,为把我区建设为中心城区,推动竞争力,率先实现富裕和谐禅城作贡献。
二、活动形式
为丰富村(居)妇女的文化娱乐生活,改善村(居)妇女学校办学条件,促进城乡妇女协调发展,开展“岗村(居)牵手共建和谐村(居)”活动,主要是组织动员全区各级巾帼文明岗、机关单位妇委会争取“一帮一”、“一帮多”、“多帮一”等形式与村(居)妇女学校结成帮扶对子。
通过“送文化、送设备、送就业、送健康、送温暖”的主题活动,帮助村(居)妇女学校、流动妇女学校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水平,创建星级妇女学校,切实发挥妇女学校在教育、宣传、培训妇女,提高妇女素质、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作用。
三、活动内容
各级妇联要积极发动辖区内巾帼文明岗、机关单位妇委会与村(居)妇女学校结对帮扶,通过开展“五送”活动,参与我区平安和谐建设。
(一)送文化,即帮助村(居)妇女学校丰富活动内容,送电影节目、普法教育,以及订阅《中国妇女报》、《家庭》和《女性》杂志等。
(二)送健康,即组织“百万妇女健康、卫生行”,送健康课程、免费义诊等。
(三)送就业,即发挥各级巾帼文明岗的优势,利用妇女学校组织妇女进行就业培训,送岗位。
(四)送设备,即帮助村(居)妇女学校加强硬件建设,向学校捐献各类书籍、书柜、电脑、电视、妇女健身器械等。
(五)送温暖,即岗位成员和妇委会成员与贫困妇女结对,帮助贫困妇女加强文化知识、劳动技能学习,有条件的帮助贫困妇女解决工作上和生活上的困难。
四、具体要求
(一)参与“岗村(居)牵手共建和谐村(居)”的各级巾帼文明岗、机关单位妇委会根据活动内容要求,结合自身实际,制定结对共建计划和措施,认真抓好落实,力争活动取得实效。
班级文化是一个熟悉的话题,大家谈论的已经很多,比如班级的环境布置要有诗意,要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要实行学生民主管理,要创造浓郁的学习氛围,诸如此类,不一而足,很难再说出很有新意的话。
回想一下近二三十年在全国产生影响的一些优秀班主任,他们个个都善于建设好自己的班级文化,冯恩洪、魏书生、任小艾、李镇西、万玮莫不如此,他们使用的方式、方法各不相同,但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共性特征,那就是很善于把握学生的心理需求,针对学生的心理需求艺术化地组织开展活动,用活动来凝聚人心,从而逐渐培育班级精神,构建班级文化。
班级文化建设的最大难点就是真切体会学生的心理需求。很多具有多年班主任工作履历的老班主任,积累了很多班级管理经验,他们的经验会帮助他们处理学生的有关事务,有些经验也的确管用,起到实效。但是很多以前管用的经验,现在未必管用,原因就在于学生变了。今天的学生不同于以往的学生。我从高三下来,接收高一年级一个新的班级,发现他们和上一届高三学生有很多不同,就此我和学生交流过,学生用很不屑的神态教育我:“我们现在的学生三年就是一代,我们跟上一届高三有代沟了。”仔细想想,确有道理。今天的社会变化很快,知识信息,思想观念,技术更新,电脑网络,歌星影星,偶像崇拜,变化实在太大,这些都必然地影响到学生身上、学生心里。学生在变,但我们的教师却没有多大变化,基本上还是沿用以往的经验,这必然和学生产生隔膜,学生想什么,学生要什么,学生反感什么,学生主张什么,学生反对什么,我们教师常常是不甚了了,不能说完全不知道,但的确是知之甚少。所谓真切地体会学生心理需求,不是那种泛泛而知,不是那种写在书本上的所谓学生心理,而是能够和学生真正对上话,能够感知他们的困惑,他们的烦恼,能够知道他们的期盼,这样班级文化建设才有了坚实的基点,因为班级文化建设首先要基于学生,以学生为出发点,最终才能有效地服务于学生。
针对学生的心理需求艺术化地组织开展活动,就是要精心构思,精心设计,就是要不断地推陈出新,不断地变化形式,以求效果最大化。班级文化建设离不开活动,要开展各种体育的、艺术的、学习的活动,这些活动是否有收效以及收效大小都主要依赖于前期的设计。活动设计当然可以交由学生来操作,但是教师,特别是班主任不能不闻不问,要参与,要过问,要点拨,力求产生出其不意的效果。建平中学在开展学生活动的过程中常常有许多老师、校长出了很多金点子,一下子把活动的意义和价值凸现出来。比如将上海市社会福利院的残疾孤儿领到学校,让学生在日常活动中懂得如何关心身边的人,树立起自己的责任意识。比如1998年国庆节活动把参加江西九江抗洪抢险的部队官兵请到学校里来,以亲身经历向同学们讲述在抗洪抢险第一线的动人故事。又如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的第二天就立刻召开学生大会,以慷慨激昂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内在热情,燃起学生的人文情怀,燃起学生的关爱之情,全校师生一天之内共捐款41万人民币。比如让学生坐上热气球,体验一下从空中看校园的感觉。组织学生活动,特别讲究时间、地点、形式、同伴,上面提到的捐款救灾,可以说是在第一时间进行的,让学生留下刻骨铭心的记忆;把残疾孤儿领到学校,把参加抗洪的官兵请到学校,是选择最佳的伙伴;从空中俯瞰校园,则是选择最佳的空间。用合适的方式,取最佳的时间,定最佳的空间,选最佳的同伴,方能取得最佳的效果。
用心经营,用心谋划,艺术化地组织活动能使学生耳目一新,积极参与,积极体验。一次次的活动,无论是班规制定,还是体育竞赛,无论是艺术节庆,还是模拟法庭,无论是社区服务,还是远足郊游,都尽可能让学生难以忘怀,活动的作用就能充分显示出来,班级的文化就能慢慢形成,班级的精神就能逐渐凝聚,班级的灵魂由此产生。
关键词:语文素养;表达能力;审美能力;知识视野;情感态度
所谓的语文素养包括:语文的积累、语感、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知识视野、情感态度以及思想观念等等。这也就是说,我们的语文课程应该从多方面、多角度展现课程的价值,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活动逐渐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以促使学生获得和谐的发展。
一、借助语言情境,培养表达能力
表达能力可以说是语文价值的重要体现,也是语文综合能力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可是,在以往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并不注重表达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也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因此,在新课程改革下,我经常会创设语言情境,给学生搭建展示的平台,以促使学生的表达能力得以大幅度提高。
例如,在教学《杨修之死》时,为了能够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也为了让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在本节课的导入课时,我采取了“语言情境”法,具体地说就是让学生在进入正文的学习之前,先对文章中的故事用自己的话进行表述。可以简单地说其中的一个故事,也可以是几个故事,当然,我们的预习课已经让学生对文章进行了阅读。这样的过程既能够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又能够锻炼学生的复述能力和对文本中心思想的理解,进而确保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大幅度提高。
二、凭借小组合作,提高审美能力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这是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核心内容,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础。而借助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不仅能够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而且,以小组的形式对文本进行鉴赏,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在最大限度地发挥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价值的同时,确保学生审美能力的大幅度提高。
例如,在教学《春》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也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授课的时候,我借助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引导学生对文本中的五幅春景图进行了欣赏,如,“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中“钻”字用得好吗?从作者所用的修辞手法上对文本进行欣赏等等,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文本进行鉴赏,以促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的同时,感受作者对春的赞美,从而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利用课外阅读,拓宽知识视野
阅读是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拓展学生知识视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能力。可是,随着社会变化的日新月异,简单地依靠书本上的知识是很难适应社会发展的,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会阻碍学生的健康发展。因此,在素质教育下,我们可以借助课外阅读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扩展学生的视野,进而,满足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例如,在教学中,我经常会引导学生去阅读一些课外读物,比如,《西游记》《水浒》《寓言故事三百篇》《红楼梦》《中华上下五千年》《鲁滨孙漂流记》《格列佛游记》《童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一条船》《简・爱》等等,让学生通过阅读获得一些不同的知识。比如,在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一条船》时,去感受主人公的坚强意志和顽强的精神等等。总之,在加强课外阅读时,要鼓励和引导学生去看一些对自己和将来有用的书籍,这样才能真正拓宽知识面。而且,学生通过阅读还会在无形中积累一些写作素材,这样就会丰富学生的写作内容,进而,逐渐提高学生的写作质量。
四、借多媒体教学,培养情感态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多媒体技术也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了语文课堂中,其集视频、音频和动画等为一体的优点能够将抽象课堂形象化、直观化。因此,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比如,在教学《苏州园林》时,由于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要让学生通过了解苏州园林的建筑特点来得到美的享受和对祖国建筑的热爱。所以,为了能够更好地让学生感受苏州园林的建筑奇特,在授课的时候,我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一些相关的图片,这不仅能加深学生的印象,而且也有助于学生感受苏州园林的建筑美,进而培养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之情,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充分挖掘语文教材的价值,以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关键词:英语学习;兴趣小组;走进生活
一、引言
《英语课程标准》提出:活动不应该仅限于课堂教学而且要延伸到课堂之外的学习和生活之中。
二、概念
的确,课堂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主要途径,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阵地,在教学教育上的优势和地位是其它方式不可比拟的,但仅有课堂教学活动又是不够的,尤其是把学习主体(学生)作为群体来教学,其个性差异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得到很好地发展。而课堂之外的活动,可以帮助参与者走向自然、走向社会,有助于开阔视野,培养个性,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因而更具自由性、趣味性和实践性特点,恰好可以在这方面起到得天独厚的作用,我们大可以把两者结合起来,使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三、英语兴趣小组活动的实施
(一)英语兴趣小组的组织
首先,要明确活动的目标。笔者认为,活动要定位在基本技能的学习与运用、整体素质的培养与提高上,要反映多数参与者的需要和利益,要寓生活的动机和对象于其中,学生参加活动的兴趣才会浓,积极性才会高,才更易于成为活动的主人,自觉接受新东西,所以,“自由、欢乐、实践、发展”应为它的四大特点。
第二,要做好辅导员培训工作
兴趣小组的开放性特点,对辅导员提出了高要求:观念要新,素质要高,要重视学生学习兴趣与自觉习惯的培养。注意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要善于分析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对症下药。善于对学生的学习方法提出建设性的建议,帮助他们提高自学能力。这就要求辅导员老师不断钻研、不断完善自己。
第三,要做好学生的报名工作。在活动前的报名工作中,我们一方面要鼓励自南参与,一方面要帮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小组类型,这样活动开展起来才更有效,而不是纯粹的娱乐。
第四,要有一定的计划性。在活动开展前,要指导参与者弄清先做什么,后做什么,要能在必要时组合成一定的小组,明确各自分担的任务及相互关系,能提出完成任务的具体要求和防止出现差错的注意事项,并能制订出评价标准和方式。
第五,在内容的组织上,要体现多样性,可从大家的意愿和具体实际出发来确定,向生活汲取营养,力求范围广泛、生动、新颖、易满足大家各方面的要求和不断增长的求知欲。
第六,要注重环境与形式的选择
环境有营造氛围,渲染气氛的作用,对学生的心理有着浓重的影响。所以,我们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需要作出大胆选择,力求直观化、生活化、情感适应化;场所可以选择在教室,可以选择在草地、树底、河边;座位也可以自由设计,圆形、扇形、一字形、对阵形、星状分散形等,不拘一格。形式上要体现灵活性,无论是时间还是规模的安排都可根据群体主体的身心发展差异、现有条件灵活决定,必要时可以力所能及地创造条件。
第七,要搞好资金支持,可以争取校方支持,也可以通过勤工俭学、社会合作等方式自主筹集。
四、兴趣小组活动的开展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中人的活动机能由两方面构成:一是认识和理解客观世界:一是主体的自我表现和发展。
教师在活动中要起指导、启发、点拨作用,推进活动的发展,让学生自己调动各种感观、兴趣去参与。因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师所教毕竟有限,重要的是学生自己去应用、体验、获得,并对学习产生兴趣。即“乐之”。“乐”了,便从情感上喜欢,并逐渐发展到深度的“爱”。而能自觉地深入钻研。
为此,本人推崇游戏的形式、多变的设计思路、生活化的氛围、动起来的方法、乐起来的原则,以达到爱、习得、发展的目的。所谓的“动”,就是动手拆、拼、剪、演……;动脑想、猜、算、分析、归纳……;动口讲、读、唱、问……;动笔写、描、画、记……我们要运用、借鉴一切能让他们动起来的方法,它为我用,针对学习目标、针对学习实际,选择“动”点,设计“动”法,组织、调动学生去“动”起来,满足孩子们爱动好动的心理,使注意力持久、稳定,注意力的紧张度提高,并在愉快的气氛中发展、习得。
在具体操作上,有多种模式。笔者这里推介以听、说、读、写等几种基本机能为着眼点,以词汇、句型、语音、语法等为素材,融入情感和文化的小组设置模式:
(一)训练听力
我们可以建立“听力活动室”,采用磁带广播放听,也可采用人物现场说听。现场听,语音要标准、清晰,可单人说,也可双人、多人相声形式进行。
听的方式很多,如:听辨、听写、听拼、听读、听画、听填、听演、听并归类、听并造句、听后描述、听后例举同类、欣赏外语影视等等,主要看我们如何恰当地运用起来,运用得科学生动,比如:教词汇bird,可让学生听声声鸟鸣,辨音画出鸟的模样或例举同属禽类的chicken、duck等;教学fly一词时,让听音[flai],拼出F-L-Y,FLY“飞”,并作“张翼欲飞”状;而在高级阶段,可以力求情景化,选择内容生动、贴近生活实际的文段,先让大家听(例如:听主题为Learn to ride on a bike的文段,并适当配上了“车铃声”,同伴担心的口气、欢呼声,自行车的摔落声等),而后开展各种诸如分析难点、学习常识、抢答问题、完成习题之类的活动。
(二)训练口语
建议开辟英语角,现场布置一些挂图、轻音乐、实物,黑板上设计主题宣传画、简笔漫画来营造一种轻松、和谐、活泼的氛围。师生在这样的氛围中自由就座,活泼交流;或者让学生走人大自然走进社会,直接进行情景运用。
话题一定要以恰当形式提出,要能刺激大家说的欲望和热情:形式却可多样化,可看图讲话、看图猜去向、听词讲话、听文段后评论,也可以人言亦言仿说、做游戏、讲故事、竞赛、排练短剧、演讲、复述、绕口令、讲笑话等。
英语原是一门活生生的表达和交流人们思想或情感体验的语言。如果我们能够充分协调运用眼口鼻的感知功能,那对于英语的学习可望有较大的提高。
(三)培养阅读能力
指导阅读,(1)要注重技巧的指导,要指导学生学会使用工具书,学会带着问题有目的地阅读,学会泛读、精读、跳读等几种读法;(2)要启发思考,帮助分析材料,深入探究,把握文段大意;(3)提供给他们的材料应该是近水平而略高的,趣味故事、寓言幽默、名人轶事、各地风情、新闻报道、游戏、文学作品之类的材料,青少年喜闻乐见,可读性强,都在推荐之列:(4)要有计划地组织他们从朗读到默读,从词到文段,从同步材料到课外读物,从浅易到深难循序渐进去读,从而实现从指导下的阅读到独立阅读:(5)读的活动可以跟其它行为结合起来,如:读一则游戏,接着开展过程分析,最后表演一下;(6)最好要求动手做笔记。
(四),提高笔头能力
写的技能应当建立在一定的积累上。在初始阶段要加以指导,指导写的技巧,指导换着口味写,译写、默写、改写……指导写要重视培养兴趣热情,要刺激写的欲望,提高写的质量,可以要求大家制作贺卡、互写信件、介绍朋友、翻译幽默故事、编剧、编报等;如果能跟动机结合起来那再妙不过,如:举办某个活动,让大家去搞一张英文海报做个宣传,发些英文请柬请好友。另外,写的能力讲实践、讲积累,最好鼓励大家养成写日记的习惯。
一、关于本罪的立案追诉标准
2010年5月7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第78条规定,“组织、领导以推销商品、提供服务等经营活动为名,要求参加者以缴纳费用或者购买商品、服务等方式获得加入资格,并按照一定顺序组成层级,直接或者间接以发展人员的数量作为计酬或者返利依据,引诱、胁迫参加者继续发展他人参加,骗取财物,扰乱经济社会秩序的传销活动,涉嫌组织、领导的传销活动人员在30人以上且层级在3级以上的,对组织者、领导者,应予立案追诉。本条所指的传销活动的组织者、领导者,是指在传销活动中起组织、领导作用的发起人、决策人、操纵人,以及在传销活动中担负策划、指挥、布置、协调等重要职责,或者在传销活动实施中起到关键作用的人员。”换句话说,将参与传销活动人员人数限定在30人以上、层级限定在3级以上,充分体现了组织、领导骗取财物型传销活动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应该作为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的定罪标准。参与传销活动人员的人数未达到30人、层级在3级以下的,应当根据刑法第13条的规定,认定为“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二、对“情节严重”的理解
《刑法》第224条之一把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的刑罚分为两档,第一档是对于构成犯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第二档是对于“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如前所述,涉嫌组织、领导的传销活动人员在30人以上且层级在3级以上的,对组织者、领导者,应予立案追诉。对于情节严重的,则适用较高档次的法定刑。可见,对于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来说,“情节严重”不是定罪情节,而是量刑情节,是法定刑升格的情节。对于如何认定本罪的“情节严重”,我国刑法没有规定,目前也没有出台相关司法解释予以明确,但在司法实践中却亟需解决,否则将可能造成同样的行为在司法实践中量刑差异过大,不利于刑法的统一正确实施。笔者认为,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把握“情节严重”:
一是传销活动的违法经营数额和违法所得金额。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的本质特征即是以收取“入门费”并“拉人头”的形式骗取财物。所以,传销犯罪的组织者、领导者向其直接或间接发展的下线收取的“入门费”的总和,及其在向其下线收取的费用总额中扣除向下线返利等成本后实际骗取的财物总金额,都能反映出其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的行为侵犯他人财产所有权之社会危害性的程度。传销活动的违法经营数额和违法所得金额理应成为衡量本罪情节严重与否的重要参考指标。在《刑法修正案(七)》出台以前,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的行为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以刑法第192条集资诈骗罪来定罪处罚的,两罪均要求行为具有骗取财物的性质,量刑幅度也基本相当,而集资诈骗罪的刑罚档次更加具体,因此,笔者认为,可以集资诈骗罪的规定作为参考标准。2010年11月22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5条规定,个人进行集资诈骗数额在30万元以上、单位进行集资诈骗数额在150万元以上的,可以认定为数额巨大,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相应地,在没有相关的司法解释出台之前,建议对于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的组织者、领导者,如果个人获利数额达到30万元以上,或者单位获利数额达到150万元以上,应认定为“情节严重”。
二是传销网络层级数和参加传销活动的人数。笔者认为,应将传销网络层级数和参加传销活动的人数作为判断情节是否严重的重要标准。但是,笔者不赞成“至少形成三级销售网络,形成500人以上的传销组织”,或“至少形成四级以上级别的销售网络,形成50人以上的传销组织”,或者“必须形成五级传销组织,参加传销组织的人数要达到150人”等来判断“情节严重”的观点。不结合具体案件,而过于具体地规定传销网络层级和参与人数的“情节严重”标准,缺乏充足的理由。
三是传销犯罪的侵害对象、犯罪手段和社会影响。笔者认为,传销活动的组织者、领导者具有以下几种情形的,均可视为“情节严重”:采用胁迫、侮辱、非法搜查、非法拘禁、殴打等手段强行发展下线的;发展未成年人、学生、老人参加传销活动并达到一定程度的;造成参加传销人员倾家荡产,流离失所甚至、乞讨、自杀的;在司法机关查处传销活动过程中组织传销采取暴力、威胁的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履行职务的,或者聚众冲击国家机关的;组织者、领导者曾经因为传销活动受到过两次以上行政处罚的。
三、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的罪数认定
(一)一罪的情况
1.以想象竞合犯从一重处断的情形。一是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与销售伪劣产品罪的关系。行为人在组织、领导传销活动过程中,常常以价格虚高的伪劣产品作为传销的对象,从而同时触犯了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和销售伪劣产品罪两个罪名。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的行为实际上与销售伪劣产品的行为是一个行为,属于一个行为触犯数个罪名的情况,成立想象竞合犯。对于想象竞合犯,应适用从一重处断的原则,即按行为所触犯的罪名中的一个重罪论处,而不以数罪论处。
二是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与集资诈骗、诈骗等诈骗类犯罪的关系。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与集资诈骗罪等诈骗类犯罪的共性是均具有骗取财物的特征。在《刑法修正案(七)》出台以前,对组织、领导传销活动情节较为严重的多是以集资诈骗罪或诈骗罪追究刑事责任。那么,在《刑法修正案(七)》施行以后,对于组织、领导骗取财物型传销活动的行为,同时构成集资诈骗等犯罪的,是否只能以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认定呢?笔者认为,答案是否定的。原因在于,刑法分则规定,集资诈骗罪的法定最高刑为死刑,诈骗罪的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的法定最高刑为15 年有期徒刑。根据上述观点,同样骗得10个亿,如果该行为是以传销方式实施的,则只能以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认定,最高可判处15年有期徒刑;如果该行为是以非传销方式实施的,却能以集资诈骗罪认定,最高可判处死刑。很明显,上述观点违背刑法的罪刑相适应原则,将造成同罪不同罚。
但是,关于依照什么原则定罪处罚,理论界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此种犯罪属于一行为触犯数罪名的想象竞合犯,应当从一重罪处罚。另一种观点认为,《刑法》224条之一增加本罪之后,行为人从事传销活动骗取他人财物,同时触犯诈骗罪、集资诈骗罪等诈骗犯罪,就应当按照法条竞合的处理原则。
笔者认为,不能认为规定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与诈骗罪、集资诈骗罪的法条之间是特别法条与普通法条的关系。一般认为,法条竞合时,不管现实案情如何,两个条文都具有竞合关系。换句话说,是否具有法条竞合关系,并不取决于案件事实,而是取决于法条之间是否存在包容与交叉关系;想象竞合则取决于案件事实,亦即,现实行为触犯了两个不同的法条,不同法条之间不一定具有包容与交叉关系。由于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与集资诈骗罪同属于刑法第三章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而诈骗罪属于刑法第五章侵犯财产罪中,可见其侵害的法益不尽相同。而且,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的规定,个人集资诈骗犯罪的追诉标准为诈骗数额达人民币10万元,而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的追诉标准则是“涉嫌组织、领导的传销活动人员在三十人以上且层级在三级以上的”,这表明,《刑法》第224条之一与第192条并非是特别法与一般法的关系。因此,不能据此认定《刑法》第224条之一与其他诈骗类犯罪的法条之间具有竞合关系。其实,在现实中骗取财物型传销组织的运行与骗取财物是一个行为,即骗取他人财物的行为同时也是实施传销活动的行为。因此,组织、领导诈骗型传销活动的行为,同时触犯集资诈骗等罪的,属于一行为触犯数罪名的想象竞合犯,应从一重罪论处。此外,就骗取财物型传销活动而言,参与人员仍然可能构成集资诈骗等犯罪,其中组织者、领导者是主犯,参与人员是从犯或者胁从犯。
2.以牵连犯处断的情形。组织、领导他人实施骗取财物型传销活动,期间实施了伪造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犯罪的,或者虚报注册资金设立公司的,应该如何处理?笔者认为,对于这种情况,应以牵连犯从一重进行认定。
关于牵连犯的处断原则。刑法总则没有明文规定牵连犯的处罚原则,刑法分则条文对大多数牵连犯的处罚原则没有作明文规定。有的条文规定对牵连犯从一重处罚,有的条文规定对牵连犯从一重从重处罚,有的条文对牵连犯规定了独立的较重法定刑,有的条文规定对牵连犯实行数罪并罚。笔者认为,对于分则没有明文规定的,对牵连犯应从一重并且从重处罚。首先,牵连犯的本质在于,虽然其本质上是数罪,但正是因为数行为之间具有手段行为和目的行为、原因行为和结果行为的牵连关系,在处断时作为一个罪来对待。既然是处断的一罪,自然不能实行数罪并罚。另外,《刑法修正案(七)》草案二审稿第4条第2款曾明确规定:犯组织、领导传销罪,又有其他犯罪行为的,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而《刑法修正案(七)》的正式文本删去了草案二审稿中有关数罪并罚的内容,可见立法者并不主张数罪并罚的做法。其次,牵连犯实际上是数罪,相对于手段行为或者目的行为成立的单独犯罪,其社会危害性明显更大,其犯罪人的人身危险性也更大,按照一重罪从重处罚,才真正做到罚当其罪,体现了罪刑相适应的刑法基本原则,实现刑法的惩治和预防效用。因此,在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犯罪的场合,对于其手段行为又构成其他犯罪的,以牵连犯处断,适用从一重从重处罚更为适当。
关键词: 科普活动;科学传播; 北京科学嘉年华
中图分类号:n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2909(2013)02-0143-04
科普活动是以科学技术的传播和普及为目的,面向广大群众开展的形式内容多样且参与互动性强的活动。现阶段,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大型科普活动有每年5月举办的“全国科技活动周”、每年9月举办的“全国科普日”等。各地结合地方特色和优势,还举办了其他精彩的科普活动,比如“北京科学嘉年华”[1]。大型科普活动的筹备、举办过程需要耗费较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其实践过程也是对科学传播理念的诠释。因此,科普活动的效果不仅是活动举办方所关注的焦点,也成了科普研究者讨论的热点。对科普活动开展调查评估是衡量科普活动效果的重要方式。
一、大型科普活动开展组织及服务者评估的意义
大型科普活动的评估一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开展:公众评估、组织及服务者评估、专家评估等。科普活动的整体效果评价需要综合不同角度评估的结果才能得出接近客观事实的结论。组织及服务者是科普活动的操刀者,他们负责科普活动主题内容的策划、活动资源的联络筹备、活动现场讲解服务等工作。他们组织参与活动的动机、对活动的认识、对科学传播过程的了解、与公众的交流技巧等方面与科普活动的效果有紧密的联系。因此,在大型科普活动评估中,组织及服务者评估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德国科学节爱因斯坦年(2005)的评估非常重视对组织及服务者的访谈[2]。在中国科普研究所开展的2007~2011年全国科普日北京主场活动效果评估[3]、2010~2012年北京科技周活动评估中均采用了组织及服务者评估。归纳起来,对组织及服务者进行调查评估的目的主要有三个方面:其一是了解组织及服务者的工作需求和意见建议,其二是评价
组织及服务者自身素质,其三是获得组织及服务者眼中的公众形象。根据不同活动的特点,评估者可以侧重其中某个方面。比如,2012年北京科学嘉年华参与机构调查评估的重点是了解参与机构参加嘉年华活动的动力源泉,获得参与机构对组委会在筹备阶段和现场活动中联络组织和服务状况的评价,进一步了解参与机构的各种需求,并听取他们对今后更好地开展活动的意见建议。因此,问卷设计中侧重组织及服务人员对主办方工作的评价、工作需求和建议。
二、 大型科普活动开展组织及服务者评估的方法及指标体系
(一)组织及服务者评估方法
社会调查评估常用的方法有问卷调查法、小组访谈法、观察法等。一般而言,科普活动评估采用主客观结合、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即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辅以现场访谈。大型科普活动的参与公众数量较多,相对活动现场公众而言,组织及服务者的人数较少,调查评估对象样本数可以适当灵活把握。根据调点内容,可以把活动现场全体工作者个体作为调查对象,也可以把整个参与机构作为一个对象。以组织及服务者个体为调查对象,有利于了解科学传播的微观环节,并掌握组织及服务者的个体差异。以参与机构整体作为对象,一般由参与机构负责人填写,便于掌握管理层面的意见和建议,有利于推动下次活动的组织联络工作。例如,2012年北京科学嘉年华参与机构调查评估就是以参与机构为调查对象,问卷由参与机构的负责人填写。参与机构分别来自不同性质的部门,包括企业(30.7%)、学校(28.0%)、科普场馆(9.3%)、科研部门(8.0%)、政府部门(8.0%)和学协会(8.0%),其他参与机构还包括出版社等。不同性质的机构类型也构成了调查数据分析的重要背景变量。
(二) 组织及服务者评估指标体系
开展科普活动的组织及服务者评估必须建立科学的评估指标体系。无论设计调查问卷还是现场访谈,需要依据指标体系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组织及服务者比公众介入科普活动的时间要早,他们贯穿了策划设计、宣传、组织与实施等过程,并且他们自身对活动效果有着独特的体会,下次活动更有可能提出深刻建议。一般而言,组织及服务
者评估体系也是基于科普活动时间发生顺序而设定,大体分为活动前、活动中和活动后。如表1所示,指标体系的设定紧紧围绕评估目的,选取4个一级指标,分设10个二级指标更为具体地描述评估内容。不同特色科普活动的评估,可能会偏重某一方面,其设计问题数目也会偏多,其他方面的问题就会减少甚至取消。对于常规性科普活动而言,测评指标尽可能保持一定的稳定性,便于以时间为轴开展对比研究。2012年北京科学嘉年华参与机构的调查评估中,侧重了“组织及服务者的收获”以及“组织及服务者的意见和建议”这两个二级指标,对提高活动效果有很强的参考意义。
三、大型科普活动组织及服务者评估的主要调查结果
调查问卷收集后,判断其有效性,随后开展数据的录入和统计分析。调查者结合在科普活动现场对部分组织及服务者的访谈,可以对统计结果进行初步解读,并得出相应的结论。
(一)组织及服务者参与科普活动的动机
科普活动具有公益属性。当前,科普活动除了政府主导以外,提倡搭建社会化的大平台,充分调动社会各方的科技资源。科普活动的参与单位由于性质不一样,往往有不同的参与动机。归纳起来,科学普及与传播、展示机构形象及扩大知名度、寻找合作伙伴、产品营销等都可能是参与机构的动机。对组织及服务者参与科普活动的动机可以直接询问,给出相应的选项。考虑到动机的多重性,问卷题干部分应注明可选项为1~2项。据调查,2012北京科学嘉年华被调查机构参加活动主要目的排列前两位的是:科学普及与传播(88%)、展示机构形象及扩大知名度(42.7%)。从被调查机构类型分析得出,除科学普及与传播为整体的主要目的外,不同机构参与此次活动的目的存在差异。学校参与科普活动的目的还包括“学术交流”。企业选择“寻找合作伙伴”和“产品营销”的比例较为突出。科普场馆在“展示机构形象及扩大知名度”方面表现最为明显。调查结果与经验判断吻合。 (二)组织及服务者参与科普活动的收获
关于组织及服务者参加科普活动的收获,可以从组织及服务者自评达到预期目标的程度来反映。比如,2012年北京科学嘉年华活动中,67.6%的被调查机构认为通过此次活动“基本达到预期”,10.8%的被调查机构认为参加此次活动的收获“超出预期”,20.3%的参与机构认为活动“部分达到预期”。分析不同类型的被调查机构,在被调查的学校中,认为此次活动“超出预期”的占23.8%。科普场所对达成预期目标的评价较高,100%认为“基本达到预期目标”。半数被调查的政府部门认为自己在活动中“部分达到预期”。
(三)组织及服务者的自我评价
调查问卷可设置题目让组织及服务者对自身在活动中的表现作出评价。一般可以采用5分制的形式。2012年北京科学嘉年华活动被调查参与机构自评分平均为4.38分。自我评价高于整体平均分的单位有政府部门、学协会、学校、科普场所四类机构,而科研院所的自我评价分相对较低。国外机构对自我表现评价平均分比国内机构的自我评价得分略低。
(四)组织及服务者对公众参与的总体印象
了解组织及服务者眼中的公众形象是科普活动组织及服务者评估的目的之一。通过组织及服务者反映的公众参与科普活动的积极性,可以折射出公众对活动形式和内容的态度,以及公众与组织及服务者人际交流的状况。2012年北京科学嘉年华活动中调查评估结果显示,86.7%的被调查机构认为公众参加所在机构组织活动的积极性较高,12.0%的被调查机构认为公众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一般,1.3%的调查机构认为公众参与活动不够积极。从被调查机构类型来看,政府部门、学协会和科普场馆的被调查机构全部认为公众参与活动积极。相比其他调查机构而言,企业认为公众参加本机构组织活动“积极”的比例较低。
(五)组织及服务者对主办方工作的评价
组织及服务者的意见和建议对科普活动主办方总结经验和筹划以后的科普活动有重要的参考意义。调查评估中,从两个方面收集组织及服务者的意见:其一是筹备阶段的满意度评价;其二是活动举办阶段的满意度评价。问题设计可以用5分制来评价。
2012年北京科学嘉年华活动中调查评估结果显示,参与机构对活动主办方筹备阶段工作的满意度总体评价平均分为4.31。近半数被调查机构对主办方的筹备阶段工作给予最高分5分(49.3%),三分之一的被调查机构给予4分(
33.3%)。按被调查机构的类型分析,学协会、科研院所、学校和企业对主办方的筹备工作满意程度均高于平均分。相比而言,政府部门和科普场所的满意度相对较低。调查还对主办方在活动筹备阶段提供的具体服务,包括服务态度、工作效率、经费支持和信息传达四个方面进行评价。其中“服务态度”满意度最高(平均分4.36分),其次为“信息传达”(4.25分)、“工作效率”(4.24分)和“经费支持”(3.81分)。不同机构类型对活动筹备阶段的具体服务的满意度不同。相比于其他机构,企业在“信息传达”方面满意度较高(4.5分),“经费支持”方面,学协会比其他机构的满意度评分高(4.2分),“工作效率”上,科研院所的评价较高(4.67分),对“服务态度”评价较高的两个机构为科研院所(4.67分)和学协会(4.67分)。
被调查机构对主办方在活动现场提供的具体服务评价,从高到低依次为:“安全保障”(平均分4.56分)、“工作效率”(4.42分)、“服务态度”(4.42分)、“场地布局”(4.34分)、“水电供给”(4.18分)和“环境卫生”(4.10分)、“餐饮提供”(3.42分)。根据不同被调查单位对主办方在活动现场提供的服务进行分析,学校评价最高的两项服务为“安全保障”和“工作效率”,企业为“服务态度”和“安全保障”,科研院所为“场地布局”和“安全保障”,政府部门为“水电供给”和“安全保障”,学协会为“环境卫生”和“安全保障”,科普场馆为“场地布局”和“服务态度”。
(六)组织及服务者对主办方工作的需求
在活动举办前,参与机构与主办方应举行沟通会,对参与机构的一些需求有所了解。通过调查,可以明确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有利于提高参与机构的积极性,有助于下次合作沟通更为顺畅。
2012年北京科学嘉年华活动被调查机构希望主办方提供的服务排名前两位的是:“提供更多展示科技成果的社会平台”(50.8%)和“建立科普产品市场推广合作”(37.3%)。不同机构希望主办方提供的服务侧重点不同,80.0%的学协会和52.6%的学校选择“提供更多展示科技成果的社会平台”,83.3%的政府部门和57.1%的企业选择“建立科普产品市场推广合作”,60.0%的科研院所选择“提供更多展示科技成果的社会平台”,科普场馆选择“提供更多展示科技成果的社会平台”和“协助展品制作”的各占50.0%。60.0%的其他机构选择“为展品和活动设计提供可行性意见”。
(七)组织及服务者对整体活动的建议
关于组织及服务者对整体活动的建议,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来获得:其一是选择题,其二是开放题。对于2012年北京科学嘉年华活动,通过选择题,得到参与机构对今后北京科学嘉年华活动的前三项意见或建议,依次为:“加强宣传,让更多公众知晓并参与”(54.2%)、“提高活动场地公共设施的便利性”(51.4%)和“继续创新科学传播活动的形式”(43.1%)。同时,问卷中设置了开放性问题,参与机构充分表达了对本次科学嘉年华活动在组织协调工作上的其他意见和建议,归纳起来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参展机构对科普志愿者的工作较为满意;参与机构对活动现场卫生服务改进提出了较为集中的意见;参展机构认为场地布展合理性有待改进;参展机构对现场操作细节提出了丰富的建议性意见,如“加强人群流动控制”“游览图印于门票上或在明显位置展示出来”“减少销售与收费项目”等。
大型科普活动的组织及服务者调查评估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不少组织及服务者接受过多次调查访谈,并深谙调查研究的方法,可能会对调查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对于调查者来说,让组织及服务者尽可能表达真实的想法,不仅需要理论和技巧的指导,更需要在实践中去积累操作经验。 参考文献:
[1]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什么是科学节[eb/ol] .[2013-02-25]. http://bjsciencefestival.com/about.asp?aboutid=8.
[2] 马尔库斯·加布里尔,托马斯·夸斯特.2005 爱因斯坦年评估总报告[m].王保华,译.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2008.
[3] 中国科普研究所.全国科普日北京主场活动评估报告[r]. 2007-2011.
study on the organizers and services evaluation of large-scale science popularization activity:
based on the evaluation of the participant organizations of 2012 beijing science festival
hu j
unping
(china research institute for science popularization, beijing 100081, p. r. china)
关键词:群众文化;活动;组织;开展
当前,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满足,对精神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群众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大意义。群众文化活动以其多种多样的艺术表达形式,向人民群众传播内涵丰富的文化,对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新时期如何实现群众文化活动的有效组织和开展成为文化宣传相关工作者必须重视和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当前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现状
(一)设备不足,人才缺乏
目前,大部分地区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没有专门的场所,不仅欠缺相应的文化设施,就连基础的活动所需设备也都陈旧落后,未能紧跟时代步伐。而且,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所需的专业文化人员严重不足,而且整体素质较低,难以发挥出应有功能和作用。此外,文艺创作人才和专职的演出团队极其缺乏,对于民间的文艺人才没有做到充分挖掘,这都导致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和开展缺乏群众基础。
(二)群众参与热情低
当前,虽然相关单位开展的群众文化活动众多,但是参与的活动的人却很少,尤其是参与活动的年轻人更是少之又少。分析其主要原因:一是活动的组织者对于活动的文化内涵认识不够深入,因此活动的组织和策划没有做到充分准备,导致很多活动只流于形式而缺乏深厚的内容;二是一些活动组织者不遵循群众自愿参与活动的原则,为了自身政绩需要而强制要求群众参与活动,导致群众不仅没有参与热情,甚至对这些活动产生反感和抵制情绪。
(三)活动缺乏创造力
当前,互联网等大众传媒的飞速发展促使人们的精神文化追求逐步提升,然而群众文化活动形式和内容还较为传统,不能吸引大众,难以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目前,我们的群众文化活动多以舞蹈、歌唱等为主,形式上较单一,内容上体现文化底蕴的作品很少,缺乏创新,导致群众文化活动整体上呈现出浅层次、小规模、低水平的局面。
(四)活动影响力小
群众文化活动组织者在对活动做宣传及组织调动时既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难以将一些必要的创新手段或者方法应用其中,导致群众文化活动难以突破自身的局限性和地域性,难以将群众吸引到活动中,不能保障活动的顺利开展。此外,价值观念和社会风貌也对活动的影响力和其作用的发挥有影响,在精神文化追求过程中,人们往往会受主流价值观的影响,导致参与群众文化活动积极性降低,使得活动的影响力和作用发挥受影响。
二、群众文化活动组织和开展的有效措施
(一)加大投入,注重人才培养
政府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积极建立专门针对群众文化建设的公共财政支持模式,为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特别有必要对群众文化活动基础设施建设和专业人才的培养设立专项资金,以提高人民群众参与群众文化活动的积极性。此外,相关单位要重视文化工作结构的队伍建设,加强对年轻专业文化人才的培养,解决专业人员匮乏的问题,同时要注重群众文化人才的挖掘和培养,可以通过比赛、开展活动等多种途径来挖掘文化人才,以使群众文化专业人才得到必要的补充。
(二)提高群众参与热情
群众文化活动组织者要清醒地认识到,群众文化活动不是只有组织者即可,一定要有群众的热情参与,一定要对群众加强引导,使得群众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在活动参与中得以体现,以促进群众的自我发展,提高群众的参与热情。群众文化活动组织者一定要以群众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力求通过贴近群众的文化活动促使群众积极参与并在参与中提高自我认识、增进自我了解,力求通过有意识的引导带动群众的参与热情,形成全民参与文化活动的新风尚。
(三)创新群众文化活动的内容与形式
对于群众文化活动而言,要想得到更好的发展,必须进行创新,包含内容创新和形式创新两方面。首先,利用传统节日,在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时,组织部门应充分利用我国传统节日的深厚文化底蕴,抓住国人的怀旧情结,举办清明踏青、“七夕”音乐会等,或者让群众自发组织一些诸如秧歌、健美操等活动,以吸引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其次,积极运用高科技手段改造传统文化产业,实现网络化目标,比如,运用电子出版、数字影视、网络传输等现代技术催生新的群众文化业态,鼓励网络群众文化产品的创作,开发群众文化数据处理、移动文化信息服务、数字远程教育及数字娱乐产品等增值业务,推动我国群众文化产业不断升级。
(四)提升活动影响力,使其作用充分发挥
作为社会生活的产物,群众文化活动要想使自身影响力得以提高,进行品牌文化打造是一种有效手段,而且也有着重要的意义。进行群众文化活动品牌打造,不仅有利于群众在活动参与中对活动特色有更为深入和深刻的了解和认识,同时也可以提高群众活动组织者文化素养,进而对活动内涵有更好的把握,可以有效提高群众文化活动的深入性、长期性。对群众文化活动进行品牌打造,需要组织者整合群众文化活动资源,如引入某些专业技巧、技能等,以有效给群众文化奠定坚实的基础。另外,我们也可以创设市场运作平台、加大开发具有独特内涵资源的力度,力求将把活动中的精神和物质进行双向性发展,使得群众文化活动的影响力得以提升,进而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群众文化活动组织者不管是在活动的组织过程中还是开展过程中,都需要不断探索、研究,共同努力,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活动的影响力,使其作用得以发挥。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新时期各级文化组织机构应该结合当地文化特色,坚持“社会化、群众化、公益型”的原则,组织和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在政府的财政支持下,加强专业队伍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多种多样的活动形式提高群众的参与热情,同时提升活动的影响力,充分发挥其作用,从而推动群众文化活动的顺利开展,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