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饮湖上初晴后雨古诗

饮湖上初晴后雨古诗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饮湖上初晴后雨古诗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饮湖上初晴后雨古诗范文第1篇

我们班的“拖把”和“鸡毛掸子”的典故缘出一人,那就是人高马大的彭凯啦。

那还是星期一的事。那天,老师让我们默写古诗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而且老师点名要让一同学上黑板给同学们做“示范”,彭凯和我同位,我发现老师点名的时候,彭凯使劲往桌洞里缩,心里就想:这家伙咋回事,别是没复习吧。当然彭凯的表现逃不出老师的眼睛,结果老师第一个叫上黑板的就是彭凯。先默写,接着检查,终于检查到彭凯了。一瞬间,全班同学的眼睛就不约而同地瞪圆了,原来彭凯写错了“滟”字,给“滟”字架了付拐棍,就像给滟字加了两条腿,老师说:“人家本没有腿,你却给加了两条腿,这样吧,今天我也给你加两条腿,让你也尝尝多长两条腿的滋味。”说完,拿起教师后面那天刚领的两个拖把,架在了彭凯的胳肢窝底下……我们全体乐不可支:“哎吆吆!赵本山啥时候也把彭凯您给忽悠了?”

又过了三天(星期四),老师再次给我们听写,结果今天彭凯又写错字了,给“丧”字加了一条尾巴!而且还是屡错屡犯,这回老师又没生气,一斜眼,瞥到了旁边的鸡毛掸子,抿嘴一乐,就把鸡毛掸子“赏”给了彭凯,做了尾巴。

彭凯啊彭凯,但愿你以后写生字仔细一些,这样就可以不再扛着拖把,拿着鸡毛掸子满校园乱晃了。

饮湖上初晴后雨古诗范文第2篇

要达到良好的课堂效果,激发学生对古诗文浓厚的学习兴趣,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就要求教师在课前对所学内容进行认真的设计,可以说,教学设计是一节课能否收到良好效果的关键。古诗教学要设计的精彩,首先授课教师必须对古诗文相当熟悉,对古诗文有一定的理解和研究,最好还能对其中一些古诗文有独特的体会和感受,从而想方设法引导学生进入对古诗文的欣赏与品味之中。

一、从介绍作者入手,导入作品的写作背景

绝大多数的诗人,都是在借诗抒情或借诗寄意的。由于各个历史时期的环境、政治、气氛不同,文风自然不同;时代不同,造就了不同风格的诗人;在了解了诗作的时代背景后,还应了解诗人的生平才更有利于我们理解诗作内容。

如果对“南北朝”这段历史时期不理解的话,那就很难体会这首传颂千古的描写草原风光的诗歌的广阔意境,例如著名的北朝民歌《敕勒歌》。同样,也只有知道汉朝的一些风土人情,才能更好地理解“汉乐府”《江南》在低吟浅唱之中所描绘的婉丽风光。

同一个朝代的诗人,因为他们生活的年代先后不同,个人阅历不同,所以也会有迥然各异的风格。例如李白擅长写浪漫主义的诗篇,小学阶段要学的《望庐山瀑布》《赠汪伦》《早发白帝城》《望天门山》等都展开了丰富的想像和巨大的夸张。而另一个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则是实实在在地描绘现实的,在小学阶段所学的几首写景诗也表现如此,写的就是眼前的景物。例如《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就通过交待数量、颜色、位置等来表达;其它《江畔独步寻花》《枫桥夜泊》等都是如实地写景的。

同一个诗人,因为他在不同的时期会有不同的经历,所以前后阶段风格可能会发生变化。例如宋朝著名的苏轼,小学阶段学到他的《饮湖上初晴后雨》和《题西林壁》就是很不同的两首写景诗。前者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把西湖比作美人,还是为了赞美眼前之景,相信写于作者相对年青之时;而后者重于说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相信写于相对年老的时候,诗中充满了理趣,可以看出作者对道家、佛学的研究已经更上一层楼了。只有把作品放在当时的背景之中去理解,教学才会更切合学生的实际。因此,教师在上课之前就必须认真进行备课,查阅各方面的资料,为实施教学寻找最佳的途径。

二、咬文嚼字,注重关键字词的教学

有时字词理解了,就理解诗意,体味到作者的感情了。

1、抓关键字:例如王维的名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只要抓住一个“独”字,就更能理解“异乡”“异客”的感情了;只要抓住一个“独”字,就知道“倍思亲”时的孤单了,更能理解诗人见到别人团圆而自已只影形单的寂寞了。

2、抓重点词语:例如,同是写送别的诗《芙蓉楼送辛渐》和《送元二使安西》,只要抓住诗句中的重点词,就能体会到诗人送别时的感情是不同的。《芙蓉楼送辛渐》写到: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其中用到了“寒”“夜”“孤”“冰”等词,从中可以看出作者送别辛渐时心中充满了伤感与凄凉,到底送别的辛渐是何人呢?为何这样悲痛呢?一定与诗人的“亲友”有关。而《送元二使安西》写到:渭城朝雨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前两句写景,写到“朝”雨与“轻”尘,写到客舍“青青”而柳色“新”,用语轻快,一派为送别故人而洗扫一翻的新气象。从中可见,作者送别故人并不像《阳关三叠》那样凄婉哀伤,因为他们虽然有可能生离死别,可毕竟只是“故人”,有可能几十年没见面了碰巧在这儿遇到,送他一程,向他敬酒,劝他“更”尽一杯。所以,作者还能带着轻松的心情像一个主人送别客人那样看看周围明丽洁净的景色。这也正是禅宗对王维的影响而王维的恬淡心理在这首诗中的表现。

3、抓关键句子:一首诗,每每有两句是重点句,有些甚至成为了名句。那就抓住其中的重点去理解就行了。例如《登鹳雀楼》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静夜思》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题西林壁》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4、抓古诗词题目:有些诗,从它的题目,就可以知道整首诗到底写的什么内容。例如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从题目就可见作者在西湖上饮酒(欣赏风景?赋诗?)碰到了开头是晴朗的,后来下雨了这样的景象。又例如《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首诗,如果不看题目,一读而知是写的夏天的荷花。可要是结合诗题细读全诗,你就会发现作者是借物抒情,写下了对林子方上京为官的无限祝福。

这样,把握了古诗文教学的重点,就能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突出要点,使某一教学环节成为亮点。可见,教学设计是离不开教师对文本的研读与精心的安排的。

三、细读古诗文,深入了解作品内涵

有的借物寄情。就以《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首诗为例。为什么说它写出了对林子方上京为官的无限祝福呢?前两句“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多么像是说:“毕竟是上京任职,行李、车辆,送别的情景都与平时不同。”后两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就像是说:“能够到京师天子脚下任职,这真是无穷无尽的荣耀啊!祝你侍奉在皇帝的身边,受到皇帝的重用,就像映日的荷花一样特别红!”作者明写莲叶、荷花,实际写出了对林子方的一番情意,祝他前程远大,鹏程万里。同样,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也包含着借物抒情之意:草能“一岁一枯荣,春风吹又生”,人别后能再团圆吗?不知道,只有“萋萋满别情”了。

饮湖上初晴后雨古诗范文第3篇

一、教学目标的设计:细化分解,合理组合

小学语文教学目标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目的和方向,对课堂教学有着决定性的指导作用,是课堂教学的起始和归宿。而课堂教学是为了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而开展的,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因而它对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实现有决定性的影响。所以教学目标是按照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来确定的,这是一种新理念的体现。把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列入教学目标并放在突出的地位,这是过去教学大纲从来没有的。这既可以说是对过去语文教学弊端反思的结果,也可以说是语文新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

然而,在深入课堂之后,就明显感觉到,在具体的新课标新教材实施中,对三维目标的表述却存在着共同的问题。如教学《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两首古诗,首先要理出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正确理解“中断”“潋滟”“空蒙”等词语和诗句的意思,能背诵和默写这两首诗;(2)过程和方法——有感情朗读古诗,提高搜集资料的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诗人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美好情感。为此对《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的教学目标设计如下:(1)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外资料,通过独立自主学习,正确理解两首古诗的大概意思;(2)咀嚼和体悟重点诗句的情味,在反复诵读与融情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情绪和意象,从而受到心灵的熏陶和滋养;(3)在两首古诗的对比参读中,初步感受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明了诗与诗之间的内在联系,体悟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怀。

二、教学流程设计:多维推进,板块聚合

相对“知识和能力”目标来说,“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隐性的,是不可量化的,所以在课堂教学落实时显得难以把握。“三维目标不是三个板块,而是一个整体。它们之间相互渗透,融为一体”。事实也是如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始终存在的,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总是有一个态度、情感倾向,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如何将消极变成积极,让学生热爱学习,甚至有可能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自己的习惯。如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展开了以下的教学:第一板块,一读课文,自学生字,把课文读正确、流利;第二板块,二读课文,说一说自己最喜欢到小兴安岭去的季节,把最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读给同学听;第三板块,三读课文,写几句小兴安岭的旅游宣传广告语。在读、说、写的语文实践活动中,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读、说、写的能力,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喜爱小兴安岭、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三、语文练习设计:减少单一,加强综合

长期以来,语文练习设计上比较注重语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形式单一,机械重复,整齐划一,缺乏弹性,偏重书本,脱离生活和学生实际,忽略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练习是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不仅是检测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更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语文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习习惯、促进个性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对新课程下的练习题设计一定要注意:知识和能力的融合,过程和方法的展示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体验。设计时可以侧重于某个维度来设计,也可以综合两个或三个维度来设计。打破传统题型的约束,不拘泥于形式,在语文练习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这才是我们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

饮湖上初晴后雨古诗范文第4篇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础积累与运用

(共4题;共27分)

1.

(6分)给加下划线的字选择正确读音。

女佣

________(yōng

yòng)追悼

________(dào

diào)嚼饭________(jiáo

jué)

怒号

________(hào

háo)

敷药________(fū

fú)

绷带________(bēng

běng)

三更

________(gēng

gèng)淌血

________(xiě

xuè)

逝世________(shí

shì)

2.

(6分)读拼音,写词语。

时光轻轻悄悄地在我们身边nuó

yí________片我们还没来得及整理那些美好的记忆,就要与小学生活告别了。fā

fèn

qiáng________、bǎi

liàn

chéng

gāng________、jiān

chī

xiè________是老师yǔ

zhòng

xīn

cháng________的教诲,手捧shū

jí________、quán

shén

guàn

zhù________是同学们的学习场景,让校园充满勃勃生机的课间游戏更成为童年的美好回忆。这些师生情、同学情以及对母校的感激之情,我们将永远珍藏。

3.

(8分)看拼音,写词语

shǒu

wēng

wēng

jiā

qín

shuǐ

bèng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liàng

qiàng

xié

dài

gān

chuán

shāo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4.

(7分)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①天门山是一座大山。

________

②从“天门中断楚江开”可以感到长江奔腾的气势。________

③《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的后两句话是写西施。________

二、诗歌鉴赏

(共4题;共49分)

5.

(9分)课外拓展阅读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春,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1)诵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____

A

.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B

.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C

.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D

.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2)赏析有误的一项是____

A

.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是被称为“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

B

.

第一句点出了送别的地点,第二句则把读者的视线引向了杜少府即将赴任之地。

C

.

颔联是说,诗人要跟朋友分手,去外地做官,

D

.

尾联紧承颈联而来,诗人劝慰杜少府,不要在临别之时像儿女一般哭鼻子、抹眼泪。

(3)这首涛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传诵的句子,请说说它好在哪里。

6.

(19分)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劝学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把诗句补充完整。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告诉我们要珍惜时间。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7.

(11分)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1)该诗的作者是唐朝的白居易,以下哪首诗也是白居易的?(

A

.

《赋得古原草离别》

B

.

《登鹳雀楼》

C

.

《静夜思》

(2)“能不忆江南?”是(

A

.

设问句

B

.

反问句

C

.

陈述句

(3)从哪一句能看出诗人来过江南?

A

.

日出江花红胜火

B

.

风景旧曾谙

C

.

江南好

(4)江南美在哪?抄出两句。

8.

(10分)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赠刘景文

【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最是橙黄橘绿时。

(1)默写古诗。

荷尽已无擎雨盖,________。________,最是橙黄橘绿时。

(2)诗中用“擎雨盖”比喻________。

(3)诗中写了两种花,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写了两种颜色,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写了两种水果,是________和________。

(4)诗人告诉我们________是一年中最美好的时节。

参考答案

一、基础积累与运用

(共4题;共27分)

1-1、

2-1、

3-1、

4-1、

二、诗歌鉴赏

(共4题;共49分)

5-1、

5-2、

5-3、

6-1、

6-2、

6-3、

7-1、

7-2、

7-3、

7-4、

8-1、

8-2、

饮湖上初晴后雨古诗范文第5篇

一、渲染感情——激情读

在指导学生朗读前,教师要先进入角色,通过语言描绘渲染情境,以情激情,引发学生或兴奋、激动,或悲伤、哀愁等情绪,叩击学生的心弦,促使他们发出最真挚的心声,学生的朗读激情被调动起来后,朗读兴趣油然而生,所以,教师备课时要先备朗读,找准文章感彩的基调后,对朗读过程中音调的高低、音量的大小、语气的强弱、语速的快慢都一丝不苟地揣摩,尽量给学生树立榜样,使学生在教师的感染下,产生跃跃欲试的仿读冲动。

二、情境创设——入情读

生活阅历、时代背景、地域差异都会成为学生朗读时情感体验的区别。跨越这一障碍最好的办法是借助视听媒介,创设“场效应”,即利用挂图、投影、录像、音响等辅助设备,化抽象的文字为生动直观的画面,配以悦耳动听的乐曲,创设情境,使学生如“临其境、闻其声、观其事”,心灵与作者沟通,感情与文章共融。如在教《西湖》一文时,我先出示西湖风景的图片,并配以优美的乐曲,作声情并茂的解说;接着诵读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最后指导学生边看图片,边听课文配乐朗读,从视听感官入手,唤起学生潜在意识中的美感。在学生神游西湖后,我再引导学生探讨:这么美的景象我们该用什么样的语调、语速来表达呢?请大家自由地练读课文,看谁把握得准。学生在优美的音乐声中自然而然地入情练读起来。同时我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读竞赛,让学生在有感情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从中体会和积累了优美的词句。

三、进入角色——真情读

小学生有自我表现欲。利用儿童这一心理特点,教师让学生参与表演,在表演的乐趣中体会课文,激发他们尽快进入角色,真情诵读。在课堂上,我常创设情境,安排学生自由诵读,姿势可立、可坐、可动,不强求一致。学生常把自己当做作文中的当事人、作者、主角,设身处地地诵读,“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学生凭自己理解的语气和表情,配上适当的动作,充分体验文章的真谛、意境,在此基础上开展组与组、师生间、同桌间的竞赛。教师通过“好样的,真棒!”“不错,比上次读得好!”等评价激励的话,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完成对朗读情绪的调控,坚定喜读、爱读的诵读情绪。我运用此法教学古诗《枫桥夜泊》的效果最佳,学生在仔细看图后,把自己当成诗人,一人在深秋的夜晚漂泊在江边,边读边演,把诗人那种旅途中孤独、寂寞、愁闷的思想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饮湖上初晴后雨古诗范文第6篇

摘要:我在本文中把自己的古诗教学中的收获加以总结,分别以六步来总结,第一步:课前预习,搜集资料,第二步:创设情景激发兴趣,第三步:解释诗题抓住题眼,第四步:重点字词,帮助理解,第五步:发挥想象创意学习,第六步:诵读悟情,背诵积累。总之,古诗教学应遵循学生的身心特点,灵活科学掌握,把握好节奏、方法让学生在热爱古诗中去欣赏学习它。

关键词:古诗教学;诗题;题眼;想象;创意

【中图分类号】G424.1

中国是诗的国度,古代诗歌更是用其含蓄深沉的方式记录着古人的情感,也撩拨熏染着今人的心。古诗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瑰宝,它不仅蕴涵着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而且有着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是语文教学的好教材,可以增强学生语文素养,提高审美能力,经典古诗无一不是作者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高超的语言表达技巧的集中体现,引导学生学习这些古诗,无疑是为他们提供了良好的写作范例。小学语文教材中设置了较多的古诗篇目,目的是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从小了解古诗这已在我国文学史上占重要地位的文学形式,从而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小学古诗题材丰富多样,体裁丰富多彩,小学阶段的古诗教学,在教法上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灵活有效的授课。然而,由于古诗中所描写的景物、事件、人物与学生生活的年代有较大的距离,学生们并不能很好地把握它们的内涵。在近两年的语文教学中,我在课堂的古诗教学中逐步总结我的古诗课堂教学六步曲:

第一步:课前预习,搜集资料

课堂教学应是在师生的协作中达到其目的,学生课前的预习则是课堂教学的前奏。在布置预习时让学生了解诗人和诗的时代背景,对诗的相关材料做搜集。了解背景、理解诗意学习古诗,首先要让学生了解古诗的写作背景,知道诗人当时的处境和心态,然后再去理解诗意,体会感情就容易多了。我们要拉近孩子与诗人的时空距离,只有大量的阅读诗人的材料,才能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才能触摸到诗的灵魂。同时让学生猜想,猜想是需要依据的,学生按照自己的阅读理解和观察感受,迅速从文字和图画中捕捉有效的信息,并深入思考,作出判断,这样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夜书所见》让学生搜集资料了解了作者叶绍翁以及这首诗含有思乡之情,学生先猜想到的画面是一个人很孤单,秋风吹着他,他更感到了孤独寂寞,更加想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想到了他小时候在秋天的晚上捉蛐蛐的情景。虽然和诗的原意不是完全相同,但孩子们也能够自己走进诗里去感悟了,这样课堂上学起来就更容易了。

第二步: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古典诗歌的语言高度凝练,寥寥数语,便描绘出一幅幅生动画面,并蕴涵着无限的深情。从创设情景入手,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及欣赏能力,就能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习积极性,可以根据古诗的不同内容创设相应的情景,只有让学生进入诗的意境,才能与作者感情融为一体,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入境的方法有很多:如故事入境、图画入境、情景入境、吟诵入境……如《饮湖上初晴后雨》用图画入境,展示出杭州西湖的晴天和雨天的美丽景色。如《望天门山》也运用了图画入境,把长江的波澜壮阔展现于眼前。《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指导朗读时创设情境,引导孩子说说哪些人用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诗句很贴切,因此教师创设不同的情景使孩子不断的来吟诵此句,不但使孩子在理解诗情的基础上达到了熟读成诵的目的,而且能联系生活实际和自己的现状融入更多真实的感情,体会更深记忆更牢固。写景的一般图画入境,抒情写事的一般故事入境或情景入境,千古名句一般吟诵入境。

第三步:解释诗题抓住题眼

古诗的题目简洁凝练,概括了全诗的内容,破题才能入诗境,如果在教学一开始就有一个新颖别致的解题过程,那这堂古诗教学课一定更能引人入胜了。教学中抓住诗眼,本学期学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诗眼是“忆”,围绕“忆”展开话题:诗人忆谁?在什么时间和地方忆?再以“忆”贯穿全诗,围绕“忆”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感情。但因为诗题的高度凝练性,有时光用讲的方式可能很难办到了。所以我想在古诗的释题环节中,能否恰当的运用声象媒体,发挥它的直观特点,使学生获得更丰富的感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学《望庐山瀑布》时,紧扣题眼——望,我借助录象创设情景,那凌空飞下、那气势磅礴的瀑布,使学生顿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第四步:重点字词,帮助理解

古诗语言精炼、含蓄、优美,教师应抓住重点字、词,让学生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引导学生理解语言,了解大意。字词是古诗的组成元素,学懂字词是理解诗句含义、分析诗的意境的前提。诗中的一字一词都经过诗人的千锤百炼,因此抓住重点字词分析理解诗意是古诗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如《望天门山》中让学生抓住“开、回、出、来”等几个动词从“断”、“开”这两个动词可体会到江水的声势多么浩大,“回”可见江流回旋湍急而激荡,其实不可阻挡。如果我们咬文嚼字,认真推敲,那就能体会到诗人炼字谴词的技巧。

在教学实践中,当遇到难以言表的字词时,多媒体能帮我们克服时空限制,通过形声光色等形式,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直观、形象、具体的视听信息,真正做到了化难为易。如:《山行》当学生看到一条弯弯曲曲的石子小路从山脚爬向山顶的画面时,便很快理解了石径斜的意思,如《宿新市徐公店》看到稀疏的篱笆旁,一条小路向远处延伸的情景,学生很容易明白一径深的含义,所以说,不是出与形式,电教媒体确实能帮上我们的忙。

第五步:发挥想象创意学习

一首首古诗,进入学生视线的是文字符号的排列,没有可视的绘画,没有可赏的舞蹈,没有形色音具一体的影视动态形象。然而我们能尽力让学生从中听到了落叶的叹息、看到了溪水欢快流淌,闻到了屡屡的花香,甚至感悟到悲欢离合的种种人生话剧。在学生预习、学习和复习的每个过程中发挥学生的想像力,让学生把诗所描写的景与情活化起来。学习整个古诗时可以让学生合理的补充画面,补充情节,丰富内涵,配上合情合理的图画,编写生动感人的故事,给孩子留下想象的空间。

第六步:诵读悟情,背诵积累

古诗是积累审美经验的绝佳材料。它短小精练、节奏优美、形象生动、内蕴幽远,因此诵读就成了我们破解古诗的首要任务。俗话说“书读百遍,其意自见”。一首诗,首先要将它读通,这是基础。然后在理解诗句大致内容的基础上读出感情,这是重点,也是古诗课堂学习的重要环节。在教学中我重视学生的个性特征常常采取不同的诵读方式,或听读、或范读、或领读、或齐读。无论采取什么样的诵读方式,通过诵读古诗可以提高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进而增加其艺术修养。

同时古诗教学也要重视积累。“腹有诗书气自华”“胸藏万汇凭吞吐”。如果学生在小学阶段在记忆发展的最佳时期能背诵积累一些古典诗文,这对孩子一生的发展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幼学如漆”,背诵古诗文不仅仅是语言的积累,同时也是文化的积累、思想的积累,因此应多开展些古诗文背诵活动,充分发掘儿童的记忆潜能,如学习《夜书所见》时扩充背诵了《舟夜书所见》,学习《饮湖上初晴后雨》时扩充背诵了《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总之,古诗教学应遵循学生的身心特点,灵活科学掌握,把握好节奏、方法让学生在热爱古诗中去欣赏学习它。

参考文献:

饮湖上初晴后雨古诗范文第7篇

一、同一诗人作品的纵向拓展

同一诗人在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下写出的诗歌的意境、思想各有不同,但前后的诗歌作品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拓展延伸同诗人的作品,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对诗人语言风格的感受力,还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对该作者写作风格的把握。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片段:

师:时间一天天过去,可是王维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仍然是那么的强烈。许多年后的一天,家乡的一位朋友来到长安,王维心中有千万句话想问这位朋友,但话到嘴边却只问了一句:我窗前的那株梅花开花了没有?这就是王维的另一首思乡诗《杂诗》。

生:“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师:你从中读出了什么?

生:读出了王维对家乡深深的思念。

通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和《杂诗》的前后对比,学生很容易发现这两首诗的地点不同,时间也不同,但心情是一样的,都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无限思念之情。学生通过比较学习,加深了对《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理解、感悟,实现了文本与超文本的有机结合。

二、同题材作品的横向拓展

面对同一自然景观、同样的边疆战事,诗人们有不同的感慨。面对离别,诗人也各有情怀。围绕同一题材而抒写的诗作,在诗的海洋中比比皆是,倘若能适当延伸,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片断:

师:你知道苏轼和西湖都有哪些不解之缘吗?

生1:苏轼在杭州做知州,他为西湖疏通河流,还造了苏堤。

师:不光是苏轼和西湖有缘分,我们的诗人白居易也和西湖有着特殊的感情,他游了西湖后写下了《钱塘湖春行》。

师:为了纪念白居易,我们把白沙堤称作白堤。请大家背一背这一类的古诗。(生背有关西湖的古诗)

学生在品读交流中豁然开朗:同样是西湖,却承载着诗人不同的心境和情怀。这样对教材内容进行开发重组,既丰富了课程内容,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又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考空间。

三、同主题作品的集约拓展

小学阶段的古诗词虽然作者不同、背景不同,但表达的情感、主题是相同或相近的。如果教师在教学时能改变传统的“逐首教学”“逐环教学”的模式,整合资源,凝聚主题,学生就能在把握基点中生情。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片段:

师:《送元二使安西》是一首以酒相送的送别诗。(出示《赠汪伦》)这首诗是以什么相送的送别诗?

生1:以歌相送。

师:(出示《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是以什么相送的?

生2:以目相送。

师:(出示《别董大》)这首诗又是以什么相送的?

生3:以话相送。

师:仔细读读这四首诗,你会发现,它们都有一个相同的主题。

生4:都是以情相送。

师:对,诗由情生。这些送别诗都饱含着诗人的感情,对亲人,对故土,对朋友的真情。

这个环节巧妙地运用了“精读一首,带读一组”的方法,使学生不仅读懂了一组送别诗,而且领悟了这一类诗歌的表达方法,以诗带诗,举一反三。

《乡村四月》教学片段:

师:“绿遍山原白满川”这是一个怎样的绿色世界啊!许多诗人也写过这种绿,你们知道有哪些吗?(“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师:在蒙蒙细雨中,除了子规的叫声,你还听见了哪些声音?(青蛙的鸣叫、白鹅的歌唱、虫鸣的声音……)

师:是啊,这些声音,诗人们也听到了。(出示:“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

教师运用了“一句带多句”的迁移法进行延伸性阅读。用古诗中的“绿”、古诗中的声音的同主题进行集约式拓展,让学生领略古诗中同主题诗句的魅力,一方面使学生了解诗文的意思,另一方面使学生的阅读有一种广阔感和纵深感。

饮湖上初晴后雨古诗范文第8篇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础题

(共18题;共93分)

1.

(4分)认一认,连一连

dòu

qiáng

wēi

dǎi

逗________

逮________

蔷________

薇________

2.

(2分)《望天门山》不但写了长江水势的________,更借水势写了天门山的________。

3.

(3分)我会选择划横线词的解释

①天门中断楚江开________

A.中午的时候断开

B.从中间断开

C.从中间拉开

②水光潋滟晴方好________

A.水中的灯光

B.湖面波光

C.水面上的灯光

③山色空蒙雨亦奇________

A.天空迷蒙

B.空洞而迷蒙

C.云雾迷蒙的样子

4.

(10分)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

①(绿油油)的禾苗

________的脸蛋儿

________的小手

________的麦穗

________的山洞

②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挺拔—________

调皮—________

犹豫—________

喜欢—________

特别—________

明亮—________

5.

(14分)读古诗,填一填。

(1)《望天门山》作者是________(朝代)诗人________。诗中描绘的景物有________,本诗共四句,前两句侧重于写天门山的________(①山川之势

②行船感受),后两句侧重于写天门山的________。(①山川之势

②行船感受)

(2)《饮湖上初晴后雨》的作者是________(朝代)诗人________。诗人对________的景色进行了赞美。本诗共四句,请默写后两句:________。

(3)《望洞庭》的作者是________(朝代)诗人________。在诗中,诗人采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描绘了诗人眼中的洞庭山水美景。本诗共四句,请默写后两句:________

________。

6.

(3分)判断对错。

①“天门中断楚江开”中的“楚江”指的是楚国的一条江。

________

②小红用抹布擦去了玻璃上的污物。“抹”的读音是“mā”。

________

③《凉州词》的作者是杜甫。

________

7.

(5分)读一读体会句子的意思: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8.

(5分)用下列词语造句

①捐献

②耐心

9.

(4分)默写古诗

望天门山

李白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10.

(5分)改变句子中词语的顺序,不改变原意,把句子换个说法。

①我天天坚持给鸟儿喂食。

②小明是我最好的朋友。

11.

(5分)请你从这三首诗中选择一首你最喜爱的诗默写下来,并说说喜爱的理由。

12.

(5分)我会把意思相近的词语选出来。

妈妈________

生日________

吃饭________

害怕________

收拾________

A诞辰

B恐惧

C母亲

D整理

E就餐

13.

(5分)根据诗意写出相应的诗句。

①两岸的青山一会儿出现,一会儿又忽闪不见,一叶小舟正乘风破浪,从日边驶来。

②晴天,西湖水波荡漾,波光艳丽,美极了。雨天时,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云雾迷茫,显得非常奇妙。

③洞庭湖的湖水清澈,和月亮交相辉映,显得十分和谐。潭面没有风,好像一个没有经过打磨的镜子。

14.

(4分)根据解释写诗句

①雄伟的天门山好像是被从中间冲断了一样,让长江浩荡的流经这古代楚国的旧地。________

②滔滔东流的江水,在天门山遇到巨大的障碍掉头向北流去。________

③分列长江两岸的天门山,就像迎着江水扑面而来。________

④在那水流湍急的地方,有一只小船乘风,从太阳升起的东边驶过来。________

15.

(5分)我能写出下面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①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②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16.

(5分)《山行》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代诗人,与李商隐齐名,世称“________”。

17.

(5分)翻译句子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18.

(4分)默写《望天门山》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二、阅读理解题

(共5题;共25分)

19.

(5分)阅读诗文《望天门山》,回答问题

这首诗写眺望天门山所见,始终描绘了哪些景物?

20.

(5分)阅读诗文《望天门山》,回答问题

诗人为山川景物抹上了哪些色彩?

21.

(5分)阅读诗文《望天门山》

回答问题

诗人在描绘这幅画时,是以什么景物为主体的?其它景物起什么作用?这些景物衬托了天门山怎样的景象?

22.

(5分)阅读诗文《望天门山》,回答问题

这首诗描绘了天门山怎样雄奇秀丽的景色?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3.

(5分)阅读诗文《望天门山》,回答问题

本诗在写作上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基础题

(共18题;共93分)

1-1、

2-1、

3-1、

4-1、

5-1、

5-2、

5-3、

6-1、

7-1、

8-1、

9-1、

10-1、

11-1、

12-1、

13-1、

14-1、

15-1、

16-1、

17-1、

18-1、

二、阅读理解题

(共5题;共25分)

19-1、

20-1、

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