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掌声教学反思

掌声教学反思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掌声教学反思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掌声教学反思范文第1篇

关键词:适合;效益;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6-065-01

最近有幸参观了一场优质课比赛,在10多节参赛课中明显的感觉是---“课堂很热闹。”有的课上掌声不断,笑声连绵;有的课上讨论不断,花样百出;有的课堂感觉是在进行一场拉力赛,学生们热情高涨,课堂沸沸扬扬。

的确,伴随着新课改的推行,我们的课堂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往的“师问生答”变成了“畅所欲言”;“纹丝不动”变成了“自由活动”;“师说生听”变成了“自主探索”。学生得以张扬个性,教学气氛异常活跃,整个课堂异常热闹,看似的确激发了学习兴趣,然而,凝眸反思,我不仅要问:究竟怎样的课堂是真正有效的呢?

一、热闹课堂的主要表现

1、教学形式花样多。纵观整个参赛课程课堂上教学形式花样百出,尤其是小组竞争式颇受青睐。商贸专业课是非常乏味且有知识难度的,对于高一学生来说要理解且产生兴趣,需要老师认真的研究课堂,研究教法。但是不是就一定要使用很多的教学方式课堂才会有好的效果呢?

“小组合作式”是一种有效激发学习兴趣的方式,但合作必须高效、自然、有序。学生可以进行组内自评和组间互评既让他们看到不足又充满自信,成为学生“攻城拔寨”的不竭动力。这样使得整节课学习氛围浓厚,求知欲望强,竞争激烈。但如果没有合理、巧妙的课堂设置,以引导学生很好的发挥小组合作优势的话,这种方式的使用无疑就会失去了它的意义。

新颖的形式导致一些茫然的教学行为的出现,但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2、学生课堂鼓掌多。优质课比赛中给我留下的最深刻印象,就是课堂上的阵阵掌声。有的教师还没开讲就要学生先鼓掌鼓励;有的讲了半截会突然停下来要学生“呱叽呱叽”,有时一节课竟要十几次掌声才肯罢休。如今无论是颇有声望的“名师”,还是“初出茅庐”的“新手”,“来点掌声”、“该鼓掌了”、“大家给他(她)鼓鼓掌”这些多年前在演讲会上才见到的闹剧,在今天的各种“优质课”“竞赛课” 等公开课上都屡见不鲜。

“掌声”的确能够达到鼓励学生的目的,也可以激发学习热情,培养集体性。但课堂上的掌声是应该有原因的,不是整堂课漫无目的鼓掌。这样的课堂显得浮躁、不安,学生也总是沉浸在热闹中没有思考。

3、课堂无效提问多。在当前课堂教学中,教师“一讲到底”的现象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问到底”。结果,不断发问学生忙于做答,没有思维与想象的空间,没有自我的内化,只是一味的跟着老师被动的往前“跑”。提问是实现课堂交往的重要手段。但有的提问形同虚设,甚至“适得其反”。课堂应该强调精讲多练,一课一得,落到实处,让学生真正有所收获。

例如在《合同的签订》课堂中老师问:“正规的合同是有效的,对吗?”“向别人问价钱是询价,对吗?”“当前的金融危机导致贸易受到影响,对吧?”诸如此类的看似提问,实则没有意义,学生也不会有任何兴趣;还有的问题让学生丈二摸不着头脑,根本与所学的内容联系不起来┄┄。

现在的优质课比赛都不用本校的学生,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必须精心设计提问。过去与自己班接触时间长的教师授课过程中可能不会出现“漫无边际”回答的现象,因为学生们已经经历过多次这样的课堂“训练”,能“揣摩”到自己教师的心里期待。而对于不熟悉的新学生则显然对此还不适应。因此设计提问是教师备课时的细节关键。一切课程都是设计出来的,设计的越细越有价值,备课比讲课更重要。

二、向课堂要效益

那么究竟现在需要怎样的课堂呢?“教师煽情多、激情多;学生质疑少、感悟少”走进这样的课堂,恍若进入一幕感人的舞台剧,但当帷幕拉下又深感舞台离自己尚有距离。因此一节好课不是单纯的表演而是真正让学生学到知识,过分的花哨只会浮于形式,教师应该仔细研究向课堂要效益。

1、课堂上静下来,多思考。当代社会功利而浮躁,这种浮躁自然也会表现在课堂上。由于追求某些时尚的理念,课堂的花花架子太多,学生开心了,积极性也提高了,但是学生关注的往往只是活动本身。课堂上应该让学生静下来,学会思考。培养主动思考、自学的能力,而不在于上一堂热闹的课。

掌声教学反思范文第2篇

    误区一:教学开放过度

    实例  这是一节公开课。老师一上课就提出问题,问大家知道做吗?然后让学生尝试解决,汇报交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都是让学生自己说,不作任何讲解、评价、示范。练习巩固时发现大部分学生未掌握新知。

    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我们必须实施开放性教学,让学生有更大的学习空间和更多的思考余地。然而,审视这节课,学生在课堂上表现的“轰轰烈烈”,可是学生却并没有获得知识。在开放式教学中,我们把过多的注意力集中在学生的主动学习上,忽视了对学生参与学习的深度的把握,特别是忽略了对学生参与的实际可能性的分析,以为只要给学生开放的学习空间,让学生畅所欲言,这样学生就会主动的掌握知识,忘记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帮助者、指导者”的角色。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放开手脚,当点拨时还需点拨,当讲授处还需讲授。

    误区二:合作流于形式

    实例  这是一节参赛课。课堂上,教师刚刚提出一个问题,便立即宣布小组讨论。前排学生唰地回头,满教室都是嗡嗡的声音。有的小组你一言我一语,每个都在张嘴,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有的小组组长一人唱“独角戏”,其余学生当听众,不作任何补充;有的小组的学困生把此时作为玩耍的最好时机……几分钟后,学生代表发言,“我怎么怎么看”,“我觉得应该如何如何”,“我的意见是……”。

    反思  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在形式上成为有别于传统教学的一个最明显的特征。上述片段中,整个合作交流的过程表面上热热闹闹,但在热热闹闹的背后更多的是放任、随意和低效。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大多数讨论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学生关注的仍然是“我怎么样”,而不是“我们小组怎么样”。很明显,这并不是真正的合作。首先,“合作”应建立在学生个体需要的基础上。只有学生经过独立思考,有了交流的需要后,再展开合作学习才是有价值的、有成效的。其次,“交流”应涵养二个层面,一是表述自己的想法,二是倾听别人的意见。而上述片段中的交流过程只是一个表述的过程,缺少倾听的过程,交流的效果就只能大打折扣了。在教学中合作很重要,但我们不能为了合作而合作,一味的强调小组合作,学生将会丧失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学习能力,缺少对求知事物的猜想、试探与验证等心理发展过程。

    误区三:评价滥用失真

    实例  这是一节观摩课。课堂上,一位学生回答了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后,教师说:“讲得真好!表扬他!”其余学生马上“啪、啪、啪”地鼓起掌来。另一个学生回答了一个问题,也得到了同样的“殊荣”。一节课上,表扬不断,掌声此起彼伏。

    反思  新课程提倡激励性评价。因此,现在的课堂上,经常能听到“嗨、嗨、嗨、你真棒!”的赞扬,经常能听到“啪、啪、啪”的表扬的掌声,回答好的学生额头上有的甚至能贴上几颗金星,回答得不好的学生也能意外地得到教师翘起的大拇指。

    其实,过多外在的奖励并不利于培养学生内在的持久的学习兴趣。在上述片段中,教师用的赞赏实在是太多太滥了,这样的鼓励已失去了它应有的价值和意义。学生在此起彼伏的掌声中会渐渐褪去应有的喜悦,长期下去,也只能带给他们更多的“迷失。”学生的创造性的回答一定要肯定和鼓励,学生错误的回答,既要指出不足,也要抓住可取之处给予鼓励,不可损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只有在客观的基础上,坚持鼓励为主的原则,才是富有魅力的有价值的评价!

    误区四:手段成为束缚

掌声教学反思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口语交际;作文指导;回顾与反思;有机整合

【中图分类号】G61.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9-0-01

【教学回顾】

前不久,笔者在九〈2〉班上了一堂口语交际课――“畅谈青春,倾吐心声”,效果比较好。尽管事先没有让学生做任何准备,但学生的表现实在让人感到惊喜。

那天,笔者刚走进教室就对学生说:“同学们,早上好!今天这节课我们轻松一下,一起拉拉家常,说说心理话,好吗?”学生们一阵疾呼:“好!――”然后笔者马上板书课题:“畅谈青春,倾吐心声――说说自己的心里话”。接着,笔者又说:“尽管同学们平时忙于功课,但是身边的许多小事还是不会逃脱自己的慧眼的,有些小事会在我们心里激起一朵朵浪花,在我们的心际久久难以平静。因为我们正‘韶华灿烂’、‘如花是锦’,我们的心在燃烧,我们有许多心里话想说,不是吗?那么今天,机会终于来了!同学们,让我们想说就说吧!我相信这节课会因为你们的精彩表现而更加让人回味!”

紧接着笔者把这次活动的要求简单地说了一下,让学生讯述地自由组合,按三四人、五六人不等地组成发言小组,分别确定各组谈论的话题,安排好本组成员的发言顺序,然后各自说开了。还要求每组选出代表,准备在全班发言。笔者一边巡视,一边倾听大家的发言。学生们各抒己见,口若悬河,笔者在旁边也因此激动起来。

经过约20分钟,笔者打断了学生的谈话,说:“看着同学们说得如此认真和开心,我实在是不忍心打断大家,可是没办法,因为时间有限。我们下面请各组的代表发言。谁先来?我们掌声有请!”

A组的陈路同学有点紧张地走上讲台,她说:“我们这组同学谈论的是:明年毕业后去干什么……”,由于紧张,她说不下去了。为了缓解一下紧张气氛,笔者向她伸出大拇指说:“哦,不错,你们谈的是毕业之后的去向,这是我们大家都非常关心的话题,请继续说下去。”她的紧张心理消除了,声音变得响亮、清脆起来……在一片热烈的掌声中,她回到了座位上。与此同时B组刘殊同学神情自若地走向讲台,她谈的是“中学生早恋问题”。之后,C组田露同学、D组向娜同学、E组的刘二萍同学、F组的彭逍同学等6个小组的学生代表先后发言,他们的发言越来越投入、越来越精彩,把活动逐渐推向,以至于掌声如潮水般滚来。笔者只能当一名观众了,静静地聆听他们的心声,顶多用眼神与他们进行交流,用掌声对他们进行鼓励,或者就是和同学们一起乐、一起使劲鼓掌。

眼看余下的时间不多了,笔者只能蜻蜓点水似地进行小结了。说:“同学们的精彩发言让我们想起了“铁齿铜牙纪晓岚”,的确让我们得到了一种享受……。”在小结中,笔者特别表扬了彭逍同学。他谈的是“关于教师的行为问题”。发言时,他指出某些教师的言行不利于教育学生,如:上课打手机、抽烟和语言欠文明等行为。当时学生都在观察、等待笔者的反应。为了不影响活动课的效果,笔者只用掌声表示了自己的态度。并十分虔诚地说:彭逍同学的发言大胆而精彩,有火药味,有挑战性。他说出了同学们想说而不肯说、不愿说或不敢说的心里话。的确,我们老师平时总说同学们这里做得不好,哪些不该做,可是我们老师有时候也做得不尽人意。这一点彭逍同学说得非常好。作为老师,我们首先应该严格要求自己……!一片掌声让笔者不得不停下来,看看时间说:孟子不是说过吗?“尽信书不如无书”,由此可见“尽信师也不如无师”!此时学生掌声如雷。

最后笔者说:“今天,大家的讨论令我高兴。你们不但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而且还给我上了生动的一课。课后希望大家继续畅所欲言,将自己的‘‘心声’大胆地‘倾吐’在作文本上吧。”说完,将学生的作文本高高举起。

“我们上当了!”有学生叫起来,“搞半天是要我们写作文呀!”

这时,掌声和铃声(下课)同时响起。

【教学反思】

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与深入,特别是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教育教学对我们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机遇。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转变自身角色,必须改变以往陈旧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上述案例已是自觉或不自觉地体现出了新课程改革的某些东西。

首先,通过这堂课试图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如想将口语交际和作文指导结合起来,这也是一种大胆的尝试。语文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一单元的口语交际是“青春畅谈”,写作是“倾吐心声”。这堂课则将它们合在一起进行,并取名为“畅谈青春,倾吐心声”。虽说整个教学过程主要是口语交际,没有明确地指导怎么来写作文,恐怕难以达到本单元写作的教学目的,但教师的大胆尝试是应该值得肯定的。

其次,课堂教学采用的是一种先“说”后“写”、用“说”促“写”的方式。教学过程注重学生全员参与,体现了教师“面向一切学生”的教育理念。让学生分组发言,目的是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权,而且有机会发言、认真发言。教师安排学生代表发言以以点带面的形式,其目的是从侧面了解各组学生的交流情况。尽管因事先准备欠妥,显得时间不足而留下不少遗憾,但活动过程基本上达到了这次口语交际的目的――让学生先“说”后“写”、用“说”促“写”,让学生好好说,是为学生能写得好打基础的。

再次,能与学生平等对话,体现出教师角色的彻底转变。当学生(如彭逍同学)直言不讳地指出教师的不良行为,并按照平时教师要求学生的方式来要求老师时,这无疑对学生本人还是老师都是一种挑战和考验。加上当时学生都看着老师的脸色,气氛紧张。此时教师的态度可能会影响整个教学效果。此时此刻,教师用掌声表明了自己的立场,这对学生无疑是一种肯定,也是一种鼓励和支持。这也表明教师不以长辈自居,不以势压人。同时,还体现了教师处理问题的机智和巧妙。这种问题一旦处理不当,将会影响师生的关系,更影响整个课堂教学的质量。特别是最后,教师还化用孟子的名言“尽信书不如无书”来鼓励学生“尽信师不如无师”时,更能充分的看出教师确实与学生站在一起,充分体现了教师与学生的人格平等。由此可见,教师的角色确实已经得到了根本的转变。

掌声教学反思范文第4篇

教学反思能力并不是一项与生俱来的能力,它需要教师有意识地、有计划地自我培养和自我提升。“实践出真知”,教师的反思能力应在自身的反思过程中得以形成和提高。以理论经验为基础,教师反思过程分为四个环节:具体经验——观察分析——重新概括——积极验证。

首先是具体经验阶段。这一阶段,教师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并明确问题情境,然后进入到反思环节。第二是观察分析阶段。教师广泛收集并分析有关的经验,对照自身教学活动的信息,以判断的眼光反观自身。第三是重新概括阶段。在观察分析的基础上,反思旧的教学指导思想,并积极寻找新的思想与新的策略来解决所面临的问题。最后是积极验证阶段。这时要检验上阶段所形成的概括的行动和假设,它会是一种实际尝试,在检验的过程中,教师会遇到新的具体经验,从而进入第一阶段具体经验,开始新的循环。

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我们只有运用头脑真正地反思,才会有我们教师自身的发展,才会有学生的发展。通过我的历史教学实践,结合教学反思,使我真正地体会到了反思对一个教师成长的重要性。下面我就来谈一谈“反思”给我们带来的多多益处:

一、回顾经历,积累经验

教师在上每节课时,都会有自己的感受,或愉悦,或平淡,或痛苦,或气愤,在这不同的情绪中,往往蕴藏着宝贵的经验教训。有一次,我在给七年级(2)班上完历史课后,感觉非常惬意与喜悦,因为平时上课不听讲、很爱说话的赵阳和沈鹏飞同学居然在那节课上从始至终保持着积极状态。后来,我仔细回忆每个细节,不禁豁然开朗:课前,我走进教室,对学生说:“哪位同学帮老师把多媒体准备好?”赵阳和沈鹏飞就不约而同主动去做了,我在课上对他们热爱劳动和乐于助人进行了表扬,学生报以鼓励的掌声。赵阳和沈鹏飞脸上洋溢着被肯定的自豪感,那堂课上的表现与以往也就大相径庭了:全神贯注地听讲,争先恐后地发言,面红耳赤讨论。针对他们的变化课堂上共响起5次掌声,它缓解了课堂的紧张气氛,就像剂一样,使枯燥的知识变得有趣,使学生感觉像做游戏一样,在愉快中获得了知识。寻找闪光点真诚赞美、赏识激励,这一条作为宝贵的工作经验被我收入行囊,并在以后的工作中运用,成效很大。

二、尊重和理解像明灯,指引教育迈向成功

由于历史学科的特点,要求识记的知识很多,在日常教学中,为了很好地巩固所学的知识,我采取的措施是,每节课在讲新授课前总是进行小测验,不合格的同学要受到一定的惩罚。记得有一次测验时,有一名同学早做好了“准备”,当她小心翼翼、惴惴不安地“行动”时,我悄悄地走到她的身边,轻轻地在她的桌上点了三下。这三下既有对她行为的提醒,又有对她行为的“包庇”,公布于众与尊重暗示中我选择了后者。她当时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从这件小事之后,楼道中擦肩而过时多了一双真诚而感激的眼睛,她在以后的测验中没有再发生过作弊现象,而且每次都考得非常好。我在教学反思中写下了:“即便学生有错,也要给学生留面子,也要丝毫不怀疑他们自省和改正错误的能力。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是教育成功的秘诀。”

三、发现问题,寻找方法

有一次,在七年级(3)班上课,我有意识地贯彻新课标,上了一节以“讨论”和“学生编演课本剧”为主线的历史课。课前,由于我做了充分的备课和精心的课堂设计,所以我满怀信心地走进了课堂。谁知那堂课上得乱七八糟,课堂秩序混乱不堪,课本剧的节目还没上演就草草收场……从讲台上我灰头土脸地下来之后,在反思记录上这样写道:“这节课我耗费的精力最多,却上得最失败,究竟是为什么呢?”我百思不得其解,不得不请教七年级(3)班的几位同学。他们告诉我说:“老师,分组讨论可有学问了。首先,你得选一个有威信、有震撼力的组长;其次,不能自由结组,平时混得不错的哥们儿姐们儿坐在一起,可不就只剩下谈天说地了!”我恍然大悟,此后,在课堂组织的问题上,我更加注意细节问题,把课堂上可能出现的问题尽可能想周全……我想,我的这一进步,不得不归功于课堂反思的驱动力。

四、沟通心灵,为了更好

掌声教学反思范文第5篇

[摘 要]通过对“复式条形统计图”两种教学的对比与反思,教师教学中要转变角色,变机械的发令者为学生学习的智慧组织者、变纯粹的主导者为学生学习的悉心引导者,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数学教学 复式条形统计图 组织 引导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11-038

教学案例一(教师A借班上新授课):

师(出示统计图,如下):从这幅统计图中,你能了解到哪些信息?

生1:五年级参加电脑组的学生人数最多。

生2:五年级参加书法组的学生人数最少。

生3:六年级参加电脑组的学生人数最多。

生4:六年级参加美术组的学生人数最少。

师:还有吗?(生默不作声)

……

教学案例二(教师B利用教师A借的班上练习课):

师(出示统计图,如下):同学们,这幅统计图中包含了丰富的信息,你能从不同角度了解到哪些信息?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里交流。(生思考讨论,师巡视指导)

生1:六年级男生人数最多,二年级男生人数最少。

生2:六年级女生人数最多,二年级女生人数最少。

师:你们的分析是对的。谁还能从其他角度说说?

生3:我校除一年级男、女生人数比较接近,且女生人数超过男生外,其他各年级都是女生比男生少。

师:不错,你换了看问题的角度,而且是从整体上进行分析的。同学们,让我们把掌声送给她。(掌声响起)

生4:六年级男生人数约是二年级女生人数的3倍,六年级女生人数比二年级女生人数的2倍还多12人。

师:大家注意,这位同学的前半句用了估计的策略,后半句用了计算的策略,真棒!

生5:五、六年级的女生总数和四年级的学生总人数相等。

师(很高兴):你看得很准!

生6:我估计全校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大约多200人,我觉得男、女生人数比例似乎有些失调。

师(惊喜):你不仅运用了估计的策略,而且进行了适当的联想,真不错!

生7:我校200人以上的年级有2个,200人以下的年级有4个。其中一、三、四年级的学生人数十分接近,我估计平均每个年级大约有200人。

师(笑容满面):你获得的信息真多!可以看出,你观察得真仔细,也十分动脑筋。

生8:全校各年级人数按从少到多的顺序排列,它们依次是二年级、四年级、一年级、三年级、五年级、六年级。

师(跷起大拇指):你的分析真与众不同!(掌声又响起)同学们,要从图中获得丰富的信息,就得仔细看、认真想,有时换一个角度,说不定就会有独特的见解。

……

反思:

从上述教学案例来看,教学内容没变,教学效果却截然不同,这是为什么呢?反复揣摩和对比两个教学案例,从中发现其根本原因是教师B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引导作用,和学生之间形成了一种充满激情、互动有效的交流,而教师A和学生之间只不过是一种简单式的问答。《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因此,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我们要切实转变教师的角色。

1.变机械的发令者为学生学习的智慧组织者

作为学生数学学习的组织者,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组织作用,为学生的成功学习营造积极的心理氛围和提供有价值的学习资源。这样学生才能迸发出创新思维的火花,激起积极学习的情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增强学习成功的体验,成为善学、乐学的主体。

2.变纯粹的主导者为学生学习的悉心引导者

掌声教学反思范文第6篇

小学语文新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文以载道,许多课文都蕴含了价值取向和价值认同方面的德育元素,语文教师不可能将德育元素从课文整体上分崩离析,“文道结合”传授核心价值观才是语文教师的不二选择。所以,小学语文课堂应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重要作用。那么,如何让核心价值观“随风潜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奠定坚实的基础呢?下面我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个人的一些粗浅见解抛砖引玉。

一、换位:体验情感,构建价值观

小学语文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必须把“换位观”这种思维方式引入语文阅读教学,善于引导学生走近文本、走进文本、走出文本,体验情感,构建价值观。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身临其境或设身处地,由现实角色进入文章角色,为产生换位体验提供有利的心理条件准备。这样,学生才能通过课文这扇窗户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例如,教学《草原》(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一文,教师导入:同学们,你们看到这个课文题目,会想到什么呢?学生们一下子兴趣盎然地畅所欲言:“老师、我看到这个课题,想起了一首歌――《我和草原有个美丽的约会》。”“老师,我看到这个课题,也想到了一首歌――《我从草原来》。”“老师,我看到这个课题,想起了一首诗――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老师,我看到这个课题,想到了草原上奔驰的骏马。”……同样,在教学课文最后一段中的“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时,教师又循循善诱学生既换位想象:假如你是蒙古包的主人,你会对远道而来的客人说些什么呢?假如你是客人又会说些什么呢?这样,学生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充分了解大草原洋溢的人文情怀,受到环保、审美和待人接物等方面的价值观教育。

二、对话:有效互动,融入价值观

小学语文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从狭义上看,语文课堂教学融入“对话观”,是建立在师生平等的基础上,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开发学生创造潜能的教学活动;从广义上看,“对话观”是以师生的生命发展为目标,融洽教师、学生及文本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开放性、生成性和创造性为特征,追求人性化的教学活动过程。“对话式”教学的实质是创新式教学,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例如,教学《詹天佑》(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一文时,教师精心设计了导入语:“美丽中国,每个年度都有感动我们的英雄人物,每次与这些人物零距离对话,老师的心灵都会经受一次洗礼,那么在你心目中,你了解哪些英雄人物呢?”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水涨船高,各抒己见。教师顺水推舟介绍:“有这样一个人,虽然他离我们生活的年代相去甚远,但作为每一个中国人都不应该忘记他。他就是――詹天佑。让我们将他的名字铭记在心吧。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詹天佑,认识詹天佑……”这样,由肃然起敬的气氛不知不觉转入到了学习文本环境中去,让学生感受价值观的潜移默化的熏陶,也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既能为学生提供对话的素材,又能很好地引起学生对话的欲望。

三、共赢:,协调价值观

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共赢”观,应该以人为本,沟通课堂教学和学生生活的密切联系。语文“生活化”是指语文与生活接轨,反映生活又反过来服务于生活;生活“语文化”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关注生活,扩大信息接受量,让源头活水成为学生的“头脑风暴”。教师应该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协调价值观。

例如,教学《我们的民族小学》(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一文时,民族小学与我们的生活实际似乎风马牛不相及,汉族学生与其他少数民族的生活习俗各具特色。因此,要让学生感悟民族大家庭团结,分享“大家好,才是真的好”的双赢成果,教师可以运用的教学策略,抓住文本“民族小学与我们的学校有哪些异同点”这一线索,在求同中拉近学生对校园学习生活,对民族小学的亲切感,又从不同的比较中,感受民族小学的美丽与独特魅力。通过欣赏和比较,准确全面地把握事物的特点,由似是而非、模棱两可进入洞察先机、豁然开朗了。这样,每一个地域的特点都将深深地烙印在学生的童年生活中,童年的印记触摸不到,却又在特定环境特定状况下如此真切鲜活地呈现出来。

四、多元:解读文本,引领价值观

小学语文新课标指出,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这就是阅读教学的“多元观”。教师不仅要研究自己如何“教”,还要研究如何教学生“学”,只有“教”与“学”双剑合璧,才能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引领价值观,把继承与革新、观念与方法有机统一起来。

掌声教学反思范文第7篇

[关键词]课本剧;思想政治;教学创新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03-0052-01

江苏省仪征中学是省普通高中“校园课本剧研究课程基地”,已成功举办过两届课本剧汇演,学生以教材知识为基础,自编、自导、自演,以表演的形式演绎教材。

在一次省公开课上,笔者上课内容为《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备课时,笔者脑海里尽是学生表演的情景。最终,笔者以课本剧为主线,挖掘校本资源,激活生本资源,巧用时政资源,成功完成了这节公开课。

一、挖掘校本资源,弘扬校园文化,教学活动与文化创新相得益彰

第二届课本剧汇演,我班参演了两个课本剧,共有15名演员参加表演,加上主创人员、后勤服务人员,占到班级总人数的一半以上。因此,学生对课本剧的创作、表演都非常熟悉。于是在备课的时候,笔者设计了这样的导入:“在刚刚结束的第二届校园课本剧汇演中,由金文菲同学创作的《哲学新寓言故事》和裴文鹏同学创作的《在红绿灯下》分别获奖。取得如此优异的成绩,既得益于两位主创人员的剧本精彩,也离不开演职人员的精彩演绎以及后勤保障人员的倾情付出。我们要不要来点掌声,庆祝一下?”

教室内响起了学生热烈的掌声。政治学科尤其是生活与哲学的内容,要想通过表演的方式演绎出来,并让观众理解其中的哲学道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创作、排练的过程中,我们付出了辛劳,最后才有沉甸甸的收获,是唯一获得两个奖项的班级,学生的掌声也是对自身的肯定。笔者顺势而为:“我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创新、发展了校园文化,今天我们就来谈谈‘文化创新’。”由此成功导入课题――《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挖掘校本资源,因势利导,实现了校园文化和课本知识的“无缝衔接”。

二、激活生本资源,涌动源头活水,师生对话中知识生成

笔者请主创人员谈谈创作和修改剧本的过程。《在红绿灯下》主创裴文鹏说:“这源于我看过的一则报道,一位女大学生过马路闯红灯而遭遇车祸,并产生厌世思想,在了解了他人更多的遭遇后幡然悔悟,懂得珍爱生命。我想通过这个故事告诫人们‘欲速则不达’,不能因为抢行几秒而毁掉一生。”看似平淡的对话中,其实很好地将书本知识与生本资源结合起来了:“文化创新来源于社会实践,社会实践也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课本剧《哲学新寓言故事》斩获一等奖,它将三个哲理故事串在了一起。谈及创作灵感,金文菲回答道:“就在我们身边,部分地反映了同学们的实际。”她的回答引起了一阵哄笑。她解释说:“有的学生好比兔子,自恃聪明,学习中出现惰性,最终被那些基础不好但是锲而不舍的学生追了上来,这就是‘龟兔赛跑’的写照!”笔者趁机追问:“如果用兔子和乌龟形容你的话,你觉得自己是哪一种动物?”学生们会意地笑了,她略显羞涩地回答:“我以前是一只兔子,但我以后也不做乌龟,我要做一只全新的兔子!”全班学生自发地给予了掌声。掌声是鼓励,是动力。利用生本资源,涌动源头活水,润物无声。

三、巧用时政资源,融汇校园特色文化,拓展校园文化的广度和深度

掌声教学反思范文第8篇

对于刚接触社会的新人来说,一切都很陌生,有着目标但无从计划,更是对新的工作环境有很大的期待和忧虑,期待的是入职后能够更快的融入这个大家庭,而忧虑的是学校对新入职教师的培养是否重视,该如何更有效的管理班级以及促进学生快速成长,自己规划的创新课堂能否顺利实验与实现等等。在这种种不安的氛围中,迎来了在开始教学生涯之前的__实验中学新教师岗前培训。

在培训里通过学校资历深厚的教师生动的讲述任教经历与分享宝贵经验,让我初步认识到了中学教育是什么,教师应该做什么,如何做一名好教师以及很多新的教学理念和研究问题的方法,受益匪浅。

牛振亭校长介绍了学校概况和发展历程,分析探讨了学校几经波折的各个时期和当时的教学理念的关系,并确定未来学校的发展方向的重要战略方针与强调教师应具备的素养、态度、知识能力和方法。对于一个刚步入基础教育的教师来说,认清形势,正确定位自己至关重要。

赵建岭校长主讲了如何做一名好老师和相关细节,为我们将来成为优秀的教师指明了方向,他强调了“四声课堂(读书声、激励声、笑声、掌声)”的课堂宗旨和教师应奉行的“五字真言(研、思、实、衡、思/!/)”的治学理念。并通过深刻的理论阐述和经典例子方法相结合,重点要求了“教学反思”的重要性与必行性,使我在培训后有种对教育教学通透的感觉,更需要我在实践中去反思和借鉴。而后下达了“一三六九(一年做合格教师,三年做熟练教师,六年做优秀教师,九年做名师)”的教师培养任务,树立了我目标和发展方向,在前进的道路上增加了自信。

从德州老师的三十多年的教学经历,那种对教育完全付出的责任感和奉献心,是我们全体教师的最值得学习的地方,让我对教师的职业道德崇拜达到了一种职业信仰的高度。态度决定一切,想做一名受学生认可、喜欢、爱戴甚至拥戴的好教师,必须付出努力的汗水,做一个虚心的人,一个遇到挫折时坚韧的人。他对学生真诚的爱心,为我树立了一个教师职业道德模范,点燃着我对教师职业的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