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高考材料作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感悟 题旨 角度 信息
面对高考材料作文,怎样审好题、立好意呢?首先,我们应坚持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就是:一定要整体感悟,全面把握材料的中心内涵,不能只抓住只言片语。
如这样一则作文材料:
一位伟大雕塑家完成了一座非常完美的雕塑,有人问她:“你是怎样雕出如此完美的雕塑的?”雕塑家回答说:“其实,这座雕像原来就在那里,我只是将它多余的边边角角去掉而已。”其实,在人生中,你就是那座雕像,只要去掉“多余的边边角角”,就能获得完善的自我,而那位出色的雕塑家,就是你自己!
我们该怎样“审”这则材料呢?
有的同学抓住了关键词“雕塑自我”,以此为话题,立意为“我勤奋努力塑造自我”、“我通过多读书塑造自我”、“我选择好的朋友塑造自我”、“我培养自己高尚的情操来塑造自我”等等。有的同学更是出新:“我不用祛除自身的毛病,因为每一个成功的人都有缺点错误。”这样行不行呢?不行!只抓住材料本身的“只言片语”来立意,没有能够准确把握出题者的真正意图,未免偏颇。既然是审题,就应该审得全面,把材料作为一个整体来分析,而不是分割蚕食,片面立意。如我们把上面这则材料当作一个整体来分析就不难发现:除了“塑造自我”这个短语以外,“去掉多余的边边角角”也是很重要的一个信息。“去掉‘多余的边边角角’才能塑造完美的自我”才是材料的中心内涵,围绕这一点立意选材文章就已经成功一半了。
其次,把握材料题旨,明确材料对话题的限制。
题旨包括主题(当然也有意图)。材料本身是松散的、不紧凑的,我们要提炼主题。提炼主题离不开原材料,要把原材料中那些有用的、精华的东西提炼出来,这些有用的、精华的东西就是主题。所以说,主题是内在的,是对全部材料的思想意义的高度概括,是对材料的内涵及本质的正确开掘。材料对主题的确立有着客观的、不容更移的“制约性”。如下列一则材料:
在一个大花园里住着一个盲人,他把所有的时间都用来照料这个花园,一年四季,花园里总是一片姹紫嫣红。一个过路人非常惊奇地观赏这漂亮的花园,不解地问盲人:“你这样做的理由是什么?你根本就看不见这些美丽的花呀!”盲人笑了,他说:“我可以告诉你四个理由:第一,我喜欢园艺工作;第二,我可以抚摸我的花;第三,我可以闻到它们的香味;至于第四个理由,是因为总有像你一样的人从这里经过,会因为我美丽的花园而心情愉快!”盲人的花园是他精神的领地,苦心经营以后,他有了比花更美丽的理由。
认真阅读材料后,就可以发现命题者的意图只想在最后一句话上。这句话说明了这个“比花更美丽的理由”是他在这里经营者“精神的领地”——施人爱心、手留余香的欣慰,感受生命美好的精神家园。这个材料告诉我们:有了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有了充满爱心的美丽心灵,有了崇高美德的高尚情操,才会有打动人的“理由”。这才是我们写作要重点表现的内容。可很多同学没能准确揣摩材料设置的意图,尽管有很多事有很多理由陈述,但因没有把“理由”建立在为追求“精神家园”来选材立意而有所偏离。写这类作文,不能把所提供的材料纯粹看作“提示”,不去顾及,而必须扣住所附的材料进行写作。又如这样一则材料:
有一个生长在孤儿院的男孩,悲观地问院长:“像我这样没人要的孩子,活着究竟有什么意思呢?”院长交给他一块石头,说:“明天,你拿这块石头去卖,但不是真卖,不论别人出多少钱,绝对不能卖。”
第二天,男孩蹲在市场的角落,真有好多人要买那块石头,而且价钱越出越高。晚上,院长要他明天拿到黄金市场去叫卖。在黄金市场,竟有人出比昨天高十倍的价钱要买那块石头。
最后,院长叫男孩到宝石市场去卖这块石头,结果,石头的身价较昨天又涨了十倍,甚至被传扬成“稀世之宝”。
院长对男孩说:“生命的价值也就像这块石头一样,一块很不起眼的石头,由于你的珍惜而提升了它的价值。”
在进行作文训练的时候,有很多同学以“珍惜”为话题,写“珍惜友谊”、写“珍惜时间”、“珍惜幸福生活”、“珍惜学习机会”等,都未免偏颇。只要我们再全面深入地进行分析,就会明白这则材料的主旨——“只要自己看重自己,珍惜自己,你的生命就有意义、有价值。”材料对“珍惜”有了更具体的限制。
再次,选取那些最能表现题旨的角度。
角度即材料表现出来的看问题的出发点。在不同的材料中,角度有时表现为材料所涉及的不同对象,有时表现为联系实际的立足点……有的材料只有一个角度,有的却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角度,我们应选取那些最能表现题旨的角度。如下列一则材料:
武汉市的珞珈山,是武汉大学的所在地。山上有闻名遐迩的樱花园。每年的樱花时节,游人如织。总见一些青年朋友穿着和服在樱花丛中摄影留念。一次,一位在武汉留学的韩国青年见此大为不解,她对她的导师说:“他们为什么要穿着和服去照相呢?我们韩国也有樱花,但从没有人穿着和服去同樱花照相。”她的导师苦笑了一下,无言以对。
这则材料从导师的“苦笑”、“无言以对”来看,表现了导师对那些穿着和服照相的青年人的不满和鄙视。导师的心声体现了命题者的意图,也体现了材料的主旨,即批评那些穿和服照相的中国青年,批评他们崇洋媚外,民族尊严沦落,国家观念淡薄。这则材料所涉及的对象有四个:一是游人,二是中国青年,三是韩国青年,四是导师。这四个对象表现为材料的四个角度。而最能表现题旨和意图的是第二和第四角度。在第二和第四个角度中,假如从反面立意,指出“苦笑”是思想封闭的表现,由此而论证中国要走向世界,要增进各国人民的友谊,就必须解放思想。这个文意,虽然新,但不符合材料的题旨和命题者的意图。所以,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我们应当引导学生正确把握角度与题旨的关系。如果一味求新,“反弹琵琶”,只会曲解原材料的意思。
最后,理解材料的主旨时,要注意材料中具体的“形象”的寓意、比喻义,尤其是反复出现的信息。
一、“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读懂读透材料,准确地审题立意
明代哲学家、思想家王夫之曾说,“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余闻说“材料既是审题的第一出发点,又是作文符合题意的终极范围”,读懂读透材料,准确地审题立意是写好新材料作文的关键。部分考生面对材料不知所措,行文时往往不能切中要害,究其原因,主要是考生面对材料“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不会准确解读材料,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对文章的理解蜻蜓点水,未能一语中的,或未能真正吃透材料,没有掌握审题立意、观点提炼的方法,造成观点与材料若即若离甚至南辕北辙,虽是洋洋洒洒,却文不对题。
那么,如何认真读懂、读透材料?首先要注意整体感知材料的内容和对材料进行多角度的分析。
以2012年湖北高考作文为例,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材料展现了一个讨论问题的过程,以老师的感慨开始,以学生的扩展终止,由个别到一般,通过审读确立话题的中心有:家书的珍贵、书信的消失蕴涵对传统文化的消逝担忧、写信交流方式的不可替代、呼唤一种亲情、友情的回归以及信息技术和科技发展带来的便利等。
同样,2012年福建省高考语文卷的作文题:根据冯骥才的一段关于时间与赛跑的话为材料,从整体上看,本则材料中心明确,如从时间的有限和无限,拓展到任何事物的有限与无限。如:认为有价值,要通过不懈的努力在有限的时间里,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时间虽短暂,生命要辉煌;在有限的生命中多作贡献是在延长生命等等;还可结合名人事迹谈有限的生命做更多有意义的事等;如:最美女教师张丽莉,杭州最美妈妈吴菊萍等感动人物素材,也可写平凡人平凡事,在平凡的日子里充实自己,让有限的生命更有意义等。
二、“横看成岭侧成峰”――根据不同材料学会多角度分析
1.寓言类材料
寓言通常是把深刻的道理寄予简单的故事中,以故事为喻体,以阐述的教训和哲理为本体,具有思想启示的效果。主题多是借小喻大,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此喻彼。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
寓意深刻的哲理深受命题者的喜爱。
寓言,文学体裁的一种。以散文或韵诗的形式,讲述带有劝谕或讽刺意味的故事。结构大多短小,主人公多为动物,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主题用意在惩恶扬善,多充满智慧哲理。作者把自己要说的话寄托在一个虚构的小故事里。寓言的表现方式是由此及彼,通过借古喻今、借物喻人、借小喻大或借此喻彼的手法,揭示事物丰富的内涵和蕴含的深刻道理。寓言具有三个特点:隐喻性、多义性、哲理性。
不妨把目光投向2011年辽宁省高考作文“苹果的香味”。
通过整体感知:我们不难发现,这则寓言材料,面对同一事物,同一对象―“哲学家手拿塑料苹果在教室里走动”,学生的反应和感觉是不一样的。
对材料进一步分析:学生面对哲学家手中的塑料苹果的认知差异,我们可以得出如下观点:
(1)从“有的学生说闻到了,有的说是甜味”分析:有味道、甚至是闻到了甜味的现象分析,可见有的学生信口开河,无中生有,盲从。
(2)从“一个学生说没闻到”分析,提炼出要勇于坚持自我,要实事求是等观点。
(3)从一个摸了摸问这是什么苹果分析,可以提炼出实践出真知,要有问题意识。
(4)从感冒了没有闻到这个现象分析,大胆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不回避矛盾。
(5)从哲学家角度看,哲学家拿一个苹果给同学们看,说这是他刚从果园摘来的,问学生是否闻到苹果香味,结果最终是一个用蜡做的假苹果分析,可透视哲学家以假乱真干扰了学生的认知分析,启示我们在现实世界中应多长一双慧眼,不要轻信权威。
2.叙事类材料
叙事类材料作文,就是按照传统材料作文的模式,给一则现实中的叙事材料,让写作者根据材料内容来进行写作的命题模式。审题时应该通读材料,拽住叙事内容,对材料逐句分析,多角度罗列观点,筛选观点,选取一个适合自己的写作方向。
如:以2011福建高考作文为例,通过仔细审题,材料的显性信息:袁隆平工作是培植杂交水稻,从事农业科技研究。“我的工作让我常晒太阳、呼吸新鲜的空气,这使我有了个好身体”。
审题:感恩之心―感恩工作,感恩大自然的恩赐,感恩有一个强健的身体,那是工作的本钱。
“我梦见我种的水稻长得像高梁那么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米那么大,我和我的朋友,就坐在稻穗下乘凉。”
审题:我的梦想―水稻获得巨大丰收,梦想成真,享受成功所带来的自得与惬意。
透过材料文字细解其意,这道作文的角度还是多元的,比如:奉献、浪漫主义情怀、工作并快乐着、放飞梦想、编织梦想的生命之帆、梅花香自苦寒来、生命的高度、敬业与乐业、理想与现实、平凡与伟大、转变就业、择业观念、感恩的心态面对工作、苦中作乐、为崇高的理想而奋斗、再苦再累也是一种幸福、学会从工作中寻找乐趣、人因梦想而伟大等。
3.议论性材料
有些材料作文,在引出材料前后,通常有几句议论的话。这些议论性语言既兼顾到了材料的核心内容,又暗示了写作的基本立意,因此,它是我们审题的关键,必须认真分析,深入领会。我们在剖析材料时,除了分析材料的整体含意和关键细节外,要静下心来分析材料的意图和指向,深入分析材料内涵,扣住材料中的议论性文字,字斟句酌,挖掘出蕴含于其中的哲理,把握命题者的真实意图。
例:上帝召开一个会议,想了解赐给动物们翅膀后,它们是如何使用的。鹰说:“我用翅膀在天空中飞翔,一切猎物都逃不过我的眼睛,我因此生活无忧”。鸵鸟说:“我用双腿在荒漠里奔跑,翅膀从未派过用场,它已成了沉重的负担”。企鹅说:“我已把翅膀变作鳍,它使我和鱼一样,能够在海洋遨游”。上帝忽然发现还坐着一个人,便奇怪地问:你没有翅膀,来这儿干啥?人说:“上帝啊,虽然你没有赐予我翅膀,但我的灵魂可以飞翔,它带我飞翔到任何脚步不能到达的地方”。
这则材料的重点应分析上帝赐给动物们翅膀后使用的方式不同结果也不同,人飞翔到任何脚步不能到达的地方的原因是拥有可以飞翔的灵魂。
深入分析材料内涵,立意如下:
(1)从鹰的角度: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才能创造出更美好的生活。
(2)从鸵鸟的角度:优势也可能丧失而转化为劣势。
(3)从企鹅的角度:善于根据环境改造条件。
(4)从鹰、企鹅的角度:成功者善假于物。
(5)从上帝的角度:上帝是公平的,上帝关上一扇门,必会打开一扇窗。
“千古文章意为先。”前车之鉴,后事之师。能否切合题意是高考新材料作文成败的关键。高考新材料作文主要分为故事类材料作文、图画类材料作文、话语类材料作文、多则材料类作文四种类型,高考作文立意也有切合、符合、基本符合、脱离材料立意四个等级。下面谈谈高考故事类材料作文如何才能切合题意。
一、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存在的问题
以下面作文材料为例:
法国电影明星洛伊德有一次将车开到检修站修理,接待他的是一名年轻的女子。洛伊德是巴黎女性迷恋的对象,而眼前的这位姑娘却丝毫没有流露出兴奋和特别的热情。“你喜欢看电影吗?”洛伊德禁不住问,“当然喜欢。”女工手脚麻利,很快修好了车。“你那么喜欢电影,你知道我是谁吗?”“当然知道,你一来我就认出您是影帝洛伊德了。”女工一脸平静。“既然如此,你为何对我这样冷淡呢?”洛伊德更不解了。“不,您误会了。我没有冷淡您,您有您的成就,我有我的工作,影迷离不开您,驾车的人也离不开我。您来修车,就是我的顾客,即使您不是明星,来修车,我也会一样好好接待您。人与人之间不就应该是这样吗?这位平和自信的女工的一番话,让傲慢的洛伊德沉默许久许久。
上则材料正确立意角度有:人应该正确认识自己;人人都是平等的;名人也是人,不必特别优待(迷恋);傲慢者最可笑;自大使人狂妄,自信使人美丽;我很重要(每个人都很重要);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但考生在审题立意过程中存在如下问题:
1只抓住材料中的某一个词立意
一般考生都知道,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往往从对象、事件、原因、关键词、感情倾向切入,但是由于考生阅读能力不足,抓不住材料的核心话题和主要思想,像无头苍蝇一般在材料中瞎撞,胡乱寻找救命稻草,于是就出现避重就轻的情况。比如上述材料,有的学生只抓住材料中的“工作”一词,联想到了“做好自己的工作”,就立意为“爱岗敬业”;有的学生只抓住材料中的“你为何对我这样冷淡”一词,联想到了“职业道德”,就谈什么“坚守职业操守”;有的学生抓住“女工一脸平静”一句的“平静”一词,谈“冷静”。
2转移话题,顾左右而言他
还有考生偏离具体语境,偏离材料的具体内涵去立意。比如同样是上述材料,有的学生看到女工不管谁来都好好接待,就谈“坚持”,谈“脚踏实地”。
可以说,只抓住材料中的某一个词立意,转移话题顾左右而言他,是新材料作文包括故事类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普遍存在的问题。
二、如何才能切合题意
华南师范大学陈妙云教授说:新材料作文“角度有优劣之分,不要放纵学生乱选角度”。高考故事类材料作文切合题意有两个标准:一是切合材料主旨;二是切合命题者意图,即思想感情倾向。
1切合材料主旨,看故事的结局
请看下面例子:
(1)“一只蚂蚁要翻过一块玻璃挡板,爬上去掉下来,爬上去掉下来……”这里,看不出故事的结局,也就不太明白材料的主旨。
(2)“一只蚂蚁要翻过一块玻璃挡板,爬上去掉下来,爬上去掉下来……在失败了无数次之后,蚂蚁终于翻过了这块玻璃挡板。”故事的结局反映了材料的中心,立意角度就是“坚持就会胜利”。
(3)“一只蚂蚁要翻过一块玻璃挡板,爬上去掉下来,爬上去掉下来……蚂蚁一辈子都没有翻过去,最终死在了玻璃挡板下。”故事结局揭示了主旨:学会变通,不要在一棵树上吊死,学会寻找另外一条路,学会“另起一行”。
(4)“一只蚂蚁要翻过一块玻璃挡板,爬上去掉下来,爬上去掉下来……一个人看到了说:‘多可怜的蚂蚁呀。’一个人看到了说:‘多可敬的蚂蚁呀。’一个人看到了说:‘多可爱的蚂蚁呀。’一个人看到了说:‘多可悲的蚂蚁呀。’”这里看似没有结局,其实四个人的评价就是四种结局,命题者的意图显然是让考生任选一个角度写作。
广东省2013年高考作文也是如此:
有一个人白手起家,成了富翁。他为人慷慨,热心于慈善事业。一天,他了解到有三个贫困家庭,生活难以为继。他同情这几个家庭的处境,决定向他们提供援助。一家十分感激,高兴地接受了他的帮助。一家犹豫着接受了,但声明一定会偿还。一家谢谢他的好意,但认为这是一种施舍,拒绝了。
2切合命题者意图,看有感情倾向的词句
有时,命题者的意图没有那么明朗,那就看材料中有感彩的词句或有感情倾向的词句。比如湛江市2013年10月普通高考调研测试作文题,有感彩的词句或有感情倾向的词句就是:“人与人之间不就应该是这样吗?这位平和自信的女工的一番话,让傲慢的洛伊德沉默许久许久。”
三、以“二切合”来检验审题立意
请看下面材料:《石头》
深山里有块寂寞的石头,总希望有一天能够像鸟儿一样高高翱翔,然而每次总被同类嘲笑,却不改初衷。有一天,一个叫庄子的人路过,石头对他倾吐心声,庄子说:“你先长成一座大山!”于是石头吸取天地之灵气、自然之精华,承接雨露之惠泽,拼命生长,不知经过了多少年,受了多少风雨的洗礼,它终于长成了一座大山。
于是,庄子招来大鹏以翼击山,天空乌云密布,雷电大作,一时间地动山摇,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之后,山炸开了,石头飞向天空,像最矫健的老鹰冲向蓝天。虽然坠落无法避免,但石头已经亲吻过那片梦想的天空,那种幸福,别的石头又怎么体会得到?
就上述材料而言,需要注意材料中的“深山”、“寂寞”、“翱翔”、“不改初衷”、“拼命生长”、“受了多少风雨的洗礼”、“亲吻”、“梦想”、“幸福”等词语或句子,但更重要的是要抓住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特别要注意最终的结局――不起眼的无人知晓的平凡石头,凭着自己不懈的努力,终于实现了自己高高翱翔的愿望。也就是材料的主旨可以概括为:梦想可以创造奇迹,成就人。围绕这个主旨可以从下列角度立意:
(1)“深山里有块寂寞的石头,总希望有一天能够像鸟儿一样高高翱翔,虽然每次总被同类嘲笑,却不改初衷。”――不甘平凡,不怕嘲笑,心怀梦想,就能创造奇迹。也可立意为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2)“于是石头吸取天地之灵气、自然之精华,承接雨露之惠泽,拼命生长,不知经过了多少年,受了多少风雨的洗礼,它终于长成了一座大山。”――实现梦想,需要长期努力,默默积蓄。
(3)“虽然坠落无法避免,但石头已经亲吻过那片梦想的天空,那种幸福,别的石头又怎么体会得到?”――人生的价值在于奋斗,实现梦想是最大的幸福。
石头的“梦想”是材料的核心,离开这个核心,就会偏离题意。比如以下立意就是偏题:
(1)“有一天,一个叫庄子的人路过,石头对他倾吐心声,庄子说:‘你先长成一座大山!’于是石头……终于长成了一座大山。”――成功需要沟通。
(2)“庄子招来大鹏以翼击山,……山炸开了,石头飞向天空,……冲向蓝天。”――要善于借助他人。
(3)“不知经过了多少年,受了多少风雨的洗礼,它终于长成了一座大山。”――实现梦想要坚持信念,谈坚持,谈信念。
再看下面的材料:《狼与羊》
在长达千年的争斗之后,狼和羊终于握手言和了。这对双方来说都是求之不得的。为了促使信任,两方交换了人质,羊交出了牧羊狗,而狼则拿出了狼崽。仪式进行得十分隆重,并且有公证人大象出席。
转眼间,小狼已经长大,它们个个嗜血成性,咬死了许多羊羔,并叼着跑回了森林之中。而作为抵押物的牧羊狗因相信了狼的花言巧语,在睡梦中遭到狼的袭击,被狼撕扯成碎片,变成了冤魂。
上述材料具有明显感情倾向的句子是“而作为抵押物的牧羊狗因相信了狼的花言巧语,在睡梦中遭到狼的袭击,被狼撕扯成碎片,变成了冤魂”。在这句话中,“花言巧语”和“冤魂”两词明显表达了命题人对狼的批判和对羊的同情。所以考生必须在材料对二者流露的感情倾向基础上立意。
(1)从羊的角度可以立意为“要看清本质”,“透过现象看本质”,“要分清敌友”,“警惕陷阱”,“不要将自身的安全寄托于敌人的仁慈上”,“自身的强大才是安全的保障”,“羊应设防,不设防必定亡”等。
(2)从狼的角度可以立意为:恶人本性是不会改变的。狼的形象在材料中是反面,因为材料中有“嗜血成性”、“花言巧语”等修饰语。狼吃羊的本性是不会改变的。
(3)从羊和狼双方的角度可以立意为:讲诚信。维系双方和平相处的形式仅是“人质”和合同,但对敌对的双方来说,有时是靠不住的。一个人不要光看他说什么,更要看他做什么,看他是不是讲诚信。
以小事件为切入口观点应能自圆其说
具体解读:此类议论文要求考生思路清晰,逻辑条理分明。最重要的是考生的观点要能自圆其说。
任何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金融危机虽然发端于美国,但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世界各国似乎都逃不掉被波及的厄运。
考生在把握这类话题时,一定要将事物间内在的连带关系阐述清楚。最好以一个小事件或小案例为切入口,进而阐述事件中各方存在的关联。
立意话题2:危机与机遇适用类型:记叙文议论文
逆向思维立意切忌一味追求新奇
具体解读:逆向思维和辩证地想问题,可能会是今年高考作文考查的一个方向。
出现危机时,人们就会竭尽全力在逆境中寻找转机。此类逆向思维立意的作文中,考生切忌不要一味地追求思路的新奇。
如果是写议论文的话,考生可运用正、反例子,并对例子加以解说,再深入分析一下,也是不难得高分的。
关键是要从材料中挖出主题,立意要高。假如不能写得很深刻的话,可以在语言上取胜。
如果是没有进行过基础训练的同学,要慎写记叙文。
立意话题3:挖掘潜能适用类型:记叙文议论文
容易出现材料考前可先记下名言
具体解读:这类立意话题比较容易出现给材料作文,文中的寓言、故事、典故或诗歌都需要考生从中挖掘到一个立意方向,并围绕这个方向进行写作。
给材料作文中往往会出现引用的名人名言,建议考生在备考阶段可以有意识地记下一两句可能会在作文写作中用到的名人名言和几段相关材料。
但不是一定要引用名言,而是要使它们运用得恰如其分,起到给文章加分的效果。
立意话题4:团队合作或共赢适用类型:记叙文议论文
切忌空泛事例不要落入俗套
具体解读:团队合作的题材切忌空泛,一定要有具体事例。
这是一场全球性金融危机,没有哪个国家能“独善其身”。团队合作的话题看似很好操作,但考生选择的角度和事例往往容易落入俗套。
比如青少年的偶像姚明,他所从事的篮球运动就是一个典型的需要极强的团队精神才能取胜的项目。
考生可以从自己很熟悉的人或事着手。
相关阅读:
热点话题材料作文之“三鹿奶粉”事件
热点话题材料作文之国庆60周年
毕业以后,我在广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任教。1977年,我以语文评卷教师身份参加了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评卷工作。当年的高考作文题目是“记难忘的时刻”,大多数考生的作文内容都是缅怀敬爱的。这与刚刚逝世有关,更与“”之流压制广大人民群众举行悼念的活动有关。考生们都抒发了自己的真情实感,评着评着,我被考生们对的深情所打动而流下了热泪。
我参加了34年的高考评卷工作。在1987年至2008年期间,我连续22年担任全国高考广西语文科评卷组组长。这么多年来,我把主要精力都放在对高考作文的研究上,目睹了高考作文的变与不变。
变的是高考命题的组织形式、作文的题目与题型,不变的是高考作文“作文育人”的宗旨与命题的现实性、有写性和公平性三原则。
高考作文的命题,经历由全国统一命题到国家命题与分省命题并举(后来发现分省命题实则弊大于利),然后又从2015年开始以全国统一命题为主的变化。再者,就是作文题型的变化。刚开始是传统的命题作文(现称为标题作文),后来出现了供料作文(现称为新材料作文),随后又兴起了话题作文。如今,标题作文、新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三者并举。从2015年的高考作文题目来看,大多是新材料作文,其次是标题作文,话题作文只占一二。总之,高考作文的题目与题型年年都在变,但万变不离其宗。
多位高考命题专家、语文特级教师及国内知名大学的学者曾对2015年的高考作文题目达成三个共识。
一、作文试题的立意紧扣育人导向――偏重阐述文字材料背后的事理,形成“一点四面”在作文育人方面的合力,实现高考作文试题独特的教育功能。
二、材料内容贴近时代、社会和考生实际――注重考查学生的生活阅历和视野。有人说,“作文是阅读下的蛋”,这里所说的阅读,除了读名著、读时文,还包括阅读社会、阅读人生。
三、作文材料重在激发考生深度思考――突出检测考生的思辨能力。
以上三点清晰地告诉我们,高考选拔人才的标准是,优先选拔热爱祖国、中华民族,关心、热爱生活和生命,并富有创新精神、批判思维,以及逻辑严谨、善于表情达意的学子进入大学。回顾我当年写高考作文的亲身经历与感受,我认为专家学者们的三点评析极为中肯,十分精彩,发人深思。广大考生要按照这三点内容来认真备考,只有这样,才能在高考中立于不败之地。
问题一主题立意偏离材料
有些应试作文的命题属于“给材料作文”,要求考生联系所给材料进行作文。它一改连续几年来高考作文采用的“话题作文”形式,因此,很多考生想当然的就将今年的“给材料作文”写成了“话题作文”,在作文立意方面,完全脱离了题目中材料所给出的诗歌的寓意,可谓“下笔千言,离题万里”。这是造成很多文采不错的考生作文得分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问题二堆砌事例言之无物
今年的高考作文很大一部分考生都写了议论文,而在很多考生的作文中,选择的事例、论据往往是为了凑足字数选用的,多个论据在形式上、内容上都属于一个层次、一个类别,没有有机的联系,有的甚至与论点本身都缺少必然的联系,这就使得考生的作文表现出空洞、言之无物的问题和不足。“说自己的话,抒自己的情”,这样基本的要求很多考生都做不到。
问题三认识肤浅停留表面
作文题目除了考察考生的写作能力之外,还考察考生认识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很多答卷反映出,考生对材料的认知还只是停留于表面现象,甚至理解为了一些让人啼笑皆非的方面,这类作文在今年的高考中并非个别现象。
问题四细节方面丢分严重
除了以上几点,很多考生失分是很“冤枉”的,主要是由于考生的“不拘小节”造成的。比如段落不分,本来好好的作文,却从头到尾一大块,失去了清晰度和层次感,自然就会失分。还有像标点符号一“逗”或一“句”到底、漏写标题、字迹潦草、异体字和不规范的杜撰、生造字充斥文章,字数不足等也会丢冤枉分。李洁
【关键词】 提前;构思;高考作文
在激烈的高考竞争中,语文作文若能获得一个高分,其意义不言而喻,在这座独木桥上,每年都有一些“幸运儿”获得评卷老师的格外垂青,让众考生艳羡不已。
笔者翻阅了近年来一些高考高分作文,结合创作规律及自身写作体会,认为:绝大多数高分作文都是平日里早有准备,提前就“构思”了的,而非人们所想象的那种少年才子,文采精华,一挥而就。这种“构思”,短则提前几天(距高考),长则几个月,甚至数年。只是这种“构思”很多时候连作者本人都没有察觉,但这种思维活动的确常常是早就开始了的。才气纵横如王子安,曹子建,其《滕王阁序》《七步诗》,也绝非纯粹的灵感闪现、临场发挥、妙手偶得,而是源于其素日的厚积薄发、丰富的生活体验及情感体验,再碰上一个合适的契机(情感触发点),于是奇迹便产生了,“天才”便产生了。其他如陆海潘江、倚马可待、咏絮才等也概莫能外,换言之,这些名篇产生前都是有过一定时间的甚至是旷日持久有意或无意识的“构思”的,现今考场高分作文也当然也不会例外。
许多考生,甚至一些老师都认为,作文不确定因素太多,灵活性、主观性太强,难以把握,难以稳定地获得高分。是的,考生作文水平的展示固然受很多因素的影响,诸如阅读经历、家庭背景、文化心理、学校教育、考题的难易度、与自己能力的契合度等,都对我们的作文备考造成很大的困难,但笔者认为,我们在考前完全可以提前“构思”高考作文,积极主动地围绕高考作文去做一些事情,而不是无能为力、无事可做、坐等六月七号那一天那一道作文题出现在我们的面前,才去仓皇应战。
那么我们在考前,针对作文我们可以做哪些事?如何“构思”呢?考前一年以上甚至更长时间要想从根本上提高作文水平,方法只有一条:多读、多练、多体验。这里我们主要谈考前几个月,尤其是两三个月时重点从哪些方面“构思”高考作文:
一、从主题、话题入手“构思”
首先研读考纲,查阅资料,梳理作文各知识点,确定自己需要构思什么、能构思什么、重点构思什么。高考作文千变万化,常考常新,但其所弘扬的基本精神及主旋律不会变,无外乎就是关注社会,直面现实,强调生活体验 ,提倡独抒性灵,关注自身发展,关注人与自然、与他人、与社会、与自身的关系,强调富含哲理色彩,注重理性思辨。无外乎就是:责任、使命、自信、信心、奉献、合作、和谐、团结、理解、感恩、同情、诚实、信任、独立、自强、传统与现代、健康、环境、尊严、压力、活力、成长、个性等这些话题。我想日常教学备考中,老师若能有意识地往这些方面去引导,学生也能结合社会热点、关注社会问题及社会现象,对每一种话题或社会大问题都能给出自己的思考,那么跨入考场必然能做到成竹在胸,有的放矢,而不会把希望寄托在临场是否有感觉上,更不会看到作文时大跌眼镜,走出考场捶胸顿足,大骂作文题变态,完全超出自己的想象,摸不着头脑等等。另外,因为高考作文一般都会有一定的稳定性及延续性,因此,仔细考察比较近几年作文题,力图去揣摩本年度作文大体方向及可能涉及的主题、话题领域也是我们平日教学及学习中应该做的事。
二、围绕主题(话题)准备事实材料
有了主题,只是有了一个中心,一个大体的方向及范围,还得有东西去支撑,去填充,而担任这个任务的就是那一个个鲜活的事实材料。因此平日里我们还得围绕主题去“构思 ”准备材料,每一个主题都精心搭配几个材料,注意材料不在多,要精,精心筛选,拒绝平庸。力求做到四性:真实性、典型性、针对性、新颖性;三重三轻:重文轻理、重冷轻热、重今轻古。
当然,锤炼材料的语言,分析材料,这些工作都得我们平日“构思”好。
三、围绕事实材料,打造语言,准备语言材料
关键词:高考作文;2011高考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5-0200-01
重视作文命题特点的研究,有助于加深对其发展规律的认识,从而更好地指导作文复课。
一、高考作文的考查特点
(一)从2010年各省作文卷看
2010年全国高考作文以新材料作文、命题作文和话题作文的形式出现,在18套试卷中,话题作文一个,命题作文七个,新材料作文十个;16个新课改省市共采用了12套课改试题,话题作文一个,命题作文五个,新材料作文六个。可见,命题作文及新材料作文继续占据优势,平分秋色。这对我们2011年作文备考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二)从陕西省近几年作文试题看
从2007年到2010年都是新材料作文,这充分说明一点,陕西高考作文的样式还相对稳定。2007年是图画场景型“摔了一跤”,2008年是现象事例型“汶川地震”,2009年是寓言故事型“兔子游泳”,2010年是引述评议型“狼、热带鱼”,恰巧在四年里考完了新材料作文的四种类型。
综合考察各省考卷和陕西卷,2011年陕西高考作文命题形式很可能是新材料作文或命题作文。
二、考纲变化
考纲要求由“全面理解材料,可以选择一个角度立意”变为的“选准角度,明确立意”。它强调了审题的准确性,要求考生寻找最佳角度,作文立意要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提出自己的见解。在实际的考查中,能为高水平考生创造更好的展示自己的机会,加大了作文的区分度。考纲的细微变化,必须引起广大师生的足够重视。
三、从教学实际看,复课中的确存在着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从教师方面看
1.思想上,还不够重视,对高考作文研究不到位,对新材料作文学习不深刻。2.训练上,没有教给学生方法技巧,导致学生普遍不会分析材料,写作时容易偏题、跑题。3.指导上,有些评语操作性不强,空话、套话多,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帮助不大。
(二)从学生方面看
1.心理上,除过程度不同的畏惧心理外,高三学生容易出现急功近利的一些现象:重形式技巧、轻内容立意;重应试格式训练、轻写作能力培养。
2.认识上,一些同学认为:练不练都是四十七八分左右。
3.审题上,越来越多的同学忽略审题。
4.表达上,语言不过关,错别字、病句较多,要么书写特潦草,卷面不整洁,而这些都是影响作文得高分的一些情形。
四、对2011年高考作文备考的建议
1.教师要引导学生积累素材。很多学生也想写好作文,只是苦于积淀少,阅历简单,素材不多。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注重美文、时文的积累,注重课本经典范文、古文名篇的积累。我们备课组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个积累本,还发给学生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作文写作素材、精彩语段汇编等资料。
2.开展多种作文教学模式。高三年级,复课时间紧,怎样提高作文效率?首先,要注重思维的训练。有些训练题,我们开展学生口头作文、拟写作提纲、师生讨论交流等教学模式,进行思维的培养和训练。其次,学校要求语文老师每周面批一部分推进生的作文。
3.教师要明确五种意识:
A、计划意识:传统作文教学的弊端,就是作文训练处于无序状态。这严重挫伤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制约了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B、审题意识。尽管新材料作文中有较明确的立意倾向,但是要从材料中提炼出具体、准确的论点或主题,往往很不容易。命题作文的审题立意也是如此。我们的做法是在每次作文前,利用五分钟时间,给学生一则材料或两三个题目,要求学生至少写一个立意点,老师抽样点评。
C、文体意识。2010年湖南卷、江西卷明确要求写成议论文或者记叙文,山东卷出现了“文体特征鲜明”的字样,这就意味着那些“四不像”的文章即使语言再漂亮、审题再准确、立意再深刻也将不会获得高分。因此我们平时训练就强化文体意识,要求学生作文文体特征必须明显。
D、“亮点”(创新)意识。针对学生作文普遍脉络不清、语言缺乏文采,我们提出“段首句主旨化、精彩语段独立化”教学要求。段首句主旨化要求学生写好段首句,体现主旨,展示文采,分清脉络;精彩语段独立化。一些精彩的句群或句子,思想精彩或语言精彩的内容,我们要求学生单独成段,以便引起阅卷者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