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黄庭坚的诗

黄庭坚的诗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黄庭坚的诗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黄庭坚的诗范文第1篇

翻开史书,就能发现黄庭坚的人生,与苏轼共沉浮。

苏轼第一次在孙觉坐上见到黄庭坚的诗文,惊其超逸绝尘,孙觉便请苏轼为其扬名,苏轼大笑:“此人如精金美玉,不去接近别人,别人也会主动接近他,逃名而不可得,何须扬名?”黄庭坚三十四岁时,写了两首诗寄给苏轼,苏轼回书《答黄鲁直》:“我一直诚恐不能与君结交,而君今日不惜辱没才华,如此礼待我,喜愧之怀,几乎难以承受。”当时苏轼已经名动四海,黄庭坚不过是暂露头角,可见苏轼何等赏识黄庭坚,自此二人惺惺相惜。

也正因为苏轼的赏识,带累黄庭坚一生坎坷。 一年后,苏轼因“乌台诗案”入狱,差点被杀头,政敌王安石抛开宿怨上书:“安有圣世而杀才士乎?”因太祖有约不杀士大夫,神宗又惜苏轼才华,苏轼总算逃脱一死,黄庭坚虽然与苏轼未曾谋面,但与其酬来唱往,被罚了二十斤铜。可见苏轼和黄坚的关系。

(来源:文章屋网 )

黄庭坚的诗范文第2篇

《寄黄几复》是宋代文学家黄庭坚的诗作。此诗称赞黄几复廉正、干练、好学,而对其垂老沉沦的处境,深表惋惜,抒发了思念友人的殷殷之情,寄寓了对友人怀才不遇的不平与愤慨。全诗情真意厚,感人至深。而在好用书卷,以故为新,运古于律,拗折波峭等方面,又都表现出黄诗的特色,可视为黄庭坚的代表作。

2、作者简介:

黄庭坚,1045到1105年,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字鲁直,号涪翁,又号山谷道人。原籍金华,祖上迁家分宁,遂为分宁人。治平进士,授叶县尉。历任国子监教授、秘书郎,曾为《神宗实录》检讨官,编修《神宗实录》,迁著作佐郎,加集贤校理。

3、艺术特色:

黄庭坚的诗范文第3篇

清秋一夜雨往事十年灯的意思是当年春风下观赏桃李共饮美酒,如今江湖落魄,一别已是十年,常对着孤灯听着秋雨思念着你。出处是《寄黄几复》,《寄黄几复》是宋代文学家黄庭坚的诗作。

此诗称赞黄几复廉正、干练、好学,而对其垂老沉沦的处境,深表惋惜,抒发了思念友人的殷殷之情,寄寓了对友人怀才不遇的不平与愤慨。全诗情真意厚,感人至深。而在好用书卷,以故为新,运古于律,拗折波峭等方面,又都表现出黄诗的特色,可视为黄庭坚的代表作。

(来源:文章屋网 )

黄庭坚的诗范文第4篇

关键词:《苕溪渔隐丛话》;宋诗话引文;来源

《苕溪渔隐丛话》是宋代的三大诗话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作为一部丛编诗话,它的引文来源有很大的研究价值。《苕溪渔隐丛话》前后两集有明确征引的书目一百五十多种,多以宋代的各家诗话为主,大致包括诗话专著,论诗的片语和笔记语录的节选。下面我们逐一论述。

一、前人时人的论诗专著引文

作为一部宋诗话为主丛编诗话,它的宋诗话引文来源有很大的研究价值。从其中出现的频率较高的几部宋诗话,比如说《陈辅之诗话》、《蔡宽夫诗话》、《王直方诗话》等等。是各家诗论的比较集中而专业系统的讨论诗歌的创作和评论,可以认为是各家的论诗专著。

还有一些没有以诗话命名,但是实际上也属于诗话专著,并且《苕溪渔隐丛话》从中所引用的条目较多的我们在这里也包括在内,有《逐斋闲览》、《复斋漫录》、《冷斋夜话》、《诗眼》、《雪浪斋日记》、《艺苑雌黄》。其中,所引超过10条的有34家,超过20条的有24家,超过30条的有14家,超过50条的有10家,是《蔡宽夫诗话》、《复斋漫录》、《后山诗话》、《冷斋夜话》、《漫叟诗话》、《石林诗话》、《王直方诗话》、《西清诗话》、《许彦周诗话》、《艺苑雌黄》,此外,从《雪浪斋日记》中所引的45条也颇为可观。

而从中所引超过100条的有两家分别是《复斋漫录》的205条和《王直方诗话》的109条。而从中所引的超过45条的这十家诗话中,总计达到950条,占了全书的一半,如果从大于20条的算起,这个数字将达到1339这便占了全书的三分之二。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胡仔的《丛话》对于前人诗话材料的选取引用其实还是比较集中的。而从所引自最多的这二十几家诗话来看,他们的作者大都是当时大家名家,或者是与大家名家们过从交往十分密切的上层文人,其著作本身在当时乃至之后的历代文学批评史上也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后山诗话》的作者陈师道是江西诗派重要诗人,论诗沿袭苏、黄,主张“以故为新,以俗为雅”,与黄庭坚“点铁成金”说相合。《后山诗话》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江西诗派的理论精髓。《后山诗话》不论是在当时还是后世都具有重要影响。

《冷斋夜话》,北宋僧人惠洪著,例介于笔记与诗话之间,但以论诗为主。论诗多称引元佑各家,尤以苏黄为最,书中多通过引述诗句提出并阐述诗论观点。《冷斋夜话》在胡仔以后的诗论家也多有引用,可见其影响力。

《石林诗话》,宋诗话中一部重要诗话,也作《叶先生诗话》,作者是叶梦得。其中主要记录北宋诗坛掌故、轶事,也有一些作者的审美评价。其论诗比较精当,透露出诗话由“论诗及事”转向“论诗及辞”的个中消息。对后世诗歌创作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西清诗话》,蔡d著,蔡d字子约,号百衲居士,蔡京之子。当时江西诗派诗风仍盛,受此影响,蔡氏于诗颇重苏、黄。蔡绦论诗,犹接近于苏轼,主要为重情性,主自得,而用事而力求化用无痕,不为事使。难能可贵的是,《西清诗话》出于之后,而于诗艺问题上没有明显的党争偏向。

在北宋,诗话正式兴起并且一经产生就得到长足发展。诗话作为一种特定的论诗体裁正式形成,此后各家纷纷效仿,此后,各家在品评诗人诗作、诗事诗考的时候都广泛的使用诗话体裁,慢慢的各家专业诗话也不断涌现,从而形成了诗话论诗这一蓬勃发展的局面。这些诗论别集总集的诗话往往比较专业,系统,对于诗歌的论道也比较深刻精辟。胡仔在编撰《苕溪渔隐丛话》的时候多有引用前人时人的专著引文,可见其充分照顾到了引文来源的专业性。

二、各诗论家的论诗引文

在《丛话》里边,没有注明引文出,而只是著名是哪一作家的言论的且单独成则的引文现象也不在少数,总计有222条。这一部分引文胡仔也不能确定出自哪里,但是能够确定的是出自何人,而且其中所引的也都是大家名家的评诗论语,如此虽不及专著,但有专人的诗话,也值得引用。这部分引文中,包括苏轼总计127条,其中前集101条,后集26条;黄庭坚总计50条,其中前集39条,后集11条;苏辙总计10条,其中前集6条,后集4条;韩驹总计7条,都是前集所引;张文潜总计6条,其中前集5条,后集1条;欧阳修共计4条,前集1条,后集3条;秦观4条,前集3条,后集1条;司空图2条,都在后集;王安石1条,前集;此外,王安石、王君玉、曾巩、李阳冰、王安国、吕本中、张商英(无尽居士)、李清照、皮日休、杜牧、司空图、白居易各一条。很明显,胡子对于苏轼黄庭坚的引语占据了绝大部分。

从文学史地位来看,苏轼和黄庭坚也无疑都是宋诗史上的两大诗人。在诗论上,苏黄二人自然也是个中翘楚,而他们不经意间的论诗片语,往往就有可能成为引领诗潮的风向,或成为各诗论家,诗话作者资以引证的论诗箴言。

但是,相较于胡仔所引的别家诗话,他们都清楚的标明了著作的书名,如欧阳修的《六一诗话》、陈师道的《后山诗话》、韩驹的《韩子苍诗话》、王直方的《王直方诗话》,所有引用苏、黄及各家相关诗话的时候,却统统标明“东坡云”、“山谷云”、“苏子由云”等等。

其实,早在北宋末期,坊间便已有名为《东坡诗话》的集子流传,但都是后人加以搜集编定的。因为苏轼自己也都不曾亲手整理过他自己各个时候的论诗言语。所以他的诗论材料往往散见于自家的文章、诗作、小序或批注文稿中甚至是别家的诗话或著述的集子里。而后世我们可以见到所谓的《东坡诗话》,也都是后人根据相关记载搜集编订的。晁公武在其《郡斋读书志》小说类中说道,苏轼“杂书有及诗者,好事者因集成二卷”。与苏轼一样,黄庭坚的论诗之语也相当多,却也一样无诗话之作传世。蔡梦弼《草堂诗话》书中稚引有《黄山谷诗话》之目,然而郭绍虞先生“疑时人纂辑为之,非出山谷自著,今其书亦无传本”。除此之外,像苏辙,秦观等人的论诗之语也都不在少数,但也都没有辑成集子,是以胡仔对于他们的诗话的引用也只有注明作者而已。

综上,像苏轼、黄庭坚这种,虽然没有经过自己系统整理而成的诗话专著,但是胡仔对于像苏黄为代表的大诗家的诗话仍然大量引用,可见胡氏《丛话》的引文也倾向于对于名家权威诗话的青睐。

三、当时可见的各家笔记与语录小说引文

有宋一代中国古代散文又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藉此契机,古老的语录体散文又焕发了新的活力,这对于宋代的诗学发展的意义相当重大。因为语录体在宋代的流行,促成了“诗话”的诞生和发展,而宋代很多诗话别集,其实它首先还都是语录体小说。语录体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对于诗话的文体特征的形成,具有直接的影响。①

语录体在宋代很流行。我们再看《苕溪渔隐丛话》所引书籍共计146种,而以“录”字命名的有82种总计502则。除了《复斋漫录》(《能改斋漫录》)独占198则,外加出现13次总计出现211次之外,其余的引用与出现的次数相加起来最多的是《东皋杂录》,总计才36次。那么实际上属于胡仔从各家语录体散文或小说集中所以过来的材料其实只有291则,这在全书中所占的比例超过了14%。另外,《苕溪渔隐丛话》所有参引的书目中,以“记”字命名的也不在少数,因为当时各家笔记著作大都以“录”或者“记”命名,对于《丛话》所引书目中以“”命名的书目的统计,可以认为是胡氏所引的笔记著作多寡一个反映。根据统计,《丛话》中,所有引书中以“记”字命名的总共有48种,总占140则。如果把所有带“录”字和带“记”字的引书这两个部分相加起来,足矣占到了全书的两成,可见其分量了。作为一部诗话的总集,其主要来源自然是各家诗话别集,而从非专业的诗话别集的各家笔记散文和语录小说中能有接近一层半的比重,足见各家语录体散文小说笔记对于《苕溪渔隐丛话》的引文来源也是举足轻重而不可或缺的。

现在我们就针对这些所引的各家语录体笔记小说集进行具体分析,由于所引种数实在太多,我们就只举其中所引书目比较多的几家出来具体分析。在《苕溪渔隐丛话》中,对于各家语录笔记著作所引较多的有《雪浪斋日记》39则,《东皋杂录》共计36则,《文昌杂录》共计28则,唐子西《语录》共计24则,《缃素杂记》24则,《三山老人语录》23则,《东轩笔录》21则,《侯鲭录》则,《金石录》12则,《司马文正公日录》9则。

唐子西《语录》,虽是笔记著作,然书中所记诗话居多,也可以视为诗话著作。《三山老人语录》,本为胡胡仔的父亲胡舜陟论诗之语,未见专书,只在《苕溪渔隐丛话》中有所称引。内容为对唐宋人诗的评析,讲究字句之工与托物寄意。

《文昌杂录》,宋庞元英著。此书多记录宋朝的法章典故,其间还夹以以杂事杂论。《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介此书“未免稍有舛误。至朝廷典礼、百官除拜,其时日之先后异同,多有可以证《宋史》之舛漏者”。清王士祯也称此书为“说部之佳者”。②

《缃素杂记》,宋黄朝英撰。黄朝英,字士俊,建州(治今福建建瓯)人。称述王安石学说。该书有不少论诗之语,多考释诗句用事、词语来历出处,引据详明,为可取。

各家笔记著作,虽然其内容博杂,但是有的因多记诗话为主,故而也常被后人直接归为诗话著作。而另外一些实际上诗话的篇幅所占的比例并不多,但胡仔能够批阅期间,选举论诗片语以如《丛话》可见其引文来源之广泛客观,足以体现胡氏严谨治学,精益求精的优秀品质。

综上所述,作为宋代三大丛编诗话之一的《苕溪渔隐丛话》,从他的三大引文来源来看,可见胡仔在选编诗话的时候是很讲究的。多引前人时人的论诗专著,可见其专业性;倾于援引大家诗论话语,可见其权威性;充分搜罗筛选各家笔记可见其客观性和广泛性。胡氏编书,用心谨慎,后世垂范。

注释:

①马自力.语录体与宋代诗学[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5).

②王立言等主编,中国文学通典:小说通典,文艺出版社,1999年01月第1版,第154页

参考文献:

[1](宋)胡仔纂集,廖德明校点.苕溪渔隐丛话[M].北京市: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

[2]马自力.语录体与宋代诗学[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5).

黄庭坚的诗范文第5篇

“人生风雨不虞事,恬恬淡淡养本然。”现在想来,那位前辈在“”中遭非常之难,却能“荣辱成败都是歌”地一路走来,活到九十多岁,原来是他有“养本然之心”,原来是他懂得“恬淡是真味”的人生哲理。

读陆游《老学庵笔记》中的一个故事,颇受感动。北宋党争,苏轼被贬谪至南疆,羁宦于千里之外,数度转徙。苏门四学士之一的黄庭坚也受到了牵连,于徽宗年间被贬至广西宜州。在上任途中,黄庭坚与从海南归来的苏轼相遇于梧州与藤县之间。师生二人相叙,见路旁有卖面条的小摊,于是一同就食。面条粗粝涩口,黄庭坚食不下咽,才吃了两口就放下筷子,不住地唉声叹气。苏轼却极快地将面条吃完了,望着黄庭坚思索良久,说:“九三郎,难道你还要去咀嚼吗?”说完,留下尚未回过味来的黄庭坚,苏轼大笑着起身离去。

其实,这是一个非常具有哲学意蕴的故事,吃面只是个表象,由此可见的是两个人体味人生的不同态度。“枯荣过处皆成梦,忧喜两忘便是禅。”苏轼和我的那位忘年交,他们都是守得住宁静、守得住淡泊、守得住悠闲,能透悟人生而活得恬淡的智者。

的确,人生难免伴随寂寞,有人遇到寂寞时大动干戈以求摆脱,摆脱不了,便是痛苦,以至于因为痛苦而自戕。而有的人却能视寂寞为宁静,守得住本心。这种人的心绪总像秋水一样澄明,胸怀总像苍穹一般广阔,纵然乌云密布、阴霾满天,也会想到彩虹总在风雨后。其实,那彩虹就在心中,它出不出来,实在无所谓。有这样境界的人。当然就不会烦扰于市井的喧嚣,不会困顿于名利的诱惑,不会被流言飞语扰乱心智,不会放弃追求灵魂的自由与高尚。

可见,恬淡是蕴涵着心境的平和,是蕴涵着心灵的高贵。是啊,守得住恬淡,才能看淡名利、看淡荣辱;守住恬淡,才能坚定志向、明确方向;守得住恬淡,才能不被贪念侵蚀、不被虚荣蒙蔽。

黄庭坚的诗范文第6篇

他博学多才,诗文书画样样拿手:其文畅达恣肆,与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并称为“欧苏”,为“唐宋家”之一;其诗清新绮丽,与黄庭坚并称为“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南宋词人辛弃疾并称为“苏辛”;他的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他还喜爱美食,除却文人身份,更是名副其实的美食家,著名的“东坡肉”便是出自他名。

这样一位才华横溢、又懂生活的人,偏偏一生仕途坎坷、颠沛流离,他就是传奇一样的东坡先生――苏轼。

神仙中人

宋仁宗景v三年,也就是1037年1月8日,苏轼出生在眉州眉山。他的家庭可不一般,苏轼连同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个个都是大文学家,在历史上被人赞誉为“三苏”。如此殊荣,估计翻遍整个文学史也很难再找出第二个,如果当时有吉尼斯世界纪录,这一家子肯定会申报成功。

这么好的基因,还要追溯到初唐时期。眉山苏家是初唐大臣苏味道之后,苏味道九岁能诗文,也是个天才,曾辅佐过武则天,是盛唐时期颇有名气的文学家和政治家。

光有好的基因也不够,想有所成就还需靠勤奋。像苏轼的父亲苏洵,就是《三字经》里那句“二十七,始发奋”的“苏老泉”,他二十七岁才开始发奋读书,的确够晚的,但由于勤奋刻苦,因此也大器晚成。苏洵给苏轼取的“轼”字,则是“车前扶手”的意思,便是告诫苏轼要谦虚低调,要像车前扶手一般,虽默默无闻却扶危救困。

苏轼确如父亲所言,无论身处顺境或逆境,始终不改淡定本色。品茗,美食,山林雅游,有此足矣。难怪好友黄庭坚称他为“真神仙中人”。

三起三落

有才华的人成名之路也未必一帆风顺,往往都要历经一番磨难,正所谓“苦其心志,饿其体肤”。纵观苏轼的一生,可谓是跌宕起伏,也唯有他,在命运的大潮中“三起三落”,虽身不由己,风沙满面,却依旧心怀开阔,“一蓑烟雨任平生”。

第一起,便是苏轼成名之时。l057年,正值22岁大好年华的苏轼参加科举考试,一举中的。那一年共录取进士388人,前五名就被苏家的孩子占去了两个:苏轼名列第二,他的弟弟苏辙名列第五。

苏轼的这篇 “高考作文”《刑赏忠厚之至论》当时名震京师,后来被收入《古文观止》。在这之后,他从陕西风翔府判官到任职史馆,从杭州的通判再到密州、徐州、湖州太守,一步一个脚印,屡次被提拔重用。

一落是指1079年的“乌台诗案”。乌台实际上就是御史台,因其上种植柏树,终年栖息乌鸦,故称乌台,而“诗案”则是一次类似“文字狱”的嫁祸,苏轼因反对王安石变法,便被人在他的诗词中,鸡蛋里面挑骨头,栽赃陷害,几乎将他置于死地。好在当时的皇帝念在苏轼的才华,不忍将他处死,网开一面将其贬至黄州。正是在黄州,怀才不遇的他写下了《赤壁赋》、《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千古名作,而 “东坡居士”的别号也是他在这里种田补贴家用时起的。

苏轼第二次东山再起,正值宋神宗驾崩,哲宗继位,尽废王安石新法,苏轼因此平步青云,从戴罪之身的八品升到正三品,一下晋升了12个官阶。然而不久后,苏轼因与当政者政见不合,知难而退,主动请辞外放,出任杭州太守l年零7个月,是为二落。

后来,苏轼曾因机缘巧合再回朝廷,位列重臣,可不久又遭到政敌的围攻,一贬再贬,从定州太守再贬到惠州,从惠州又贬到儋州。儋州也就是今天的海南岛,天涯海角之地。有人说这不是美差吗?殊不知宋代的海南岛是最落后偏僻的蛮荒之地,贬谪至此,已是绝境,无处可再贬谪了。

一般人遭此变故,也许早就一蹶不振,但从苏轼留下的诗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依然过着他的诗意人生,诗酒相伴,豁达如初。

诗意人生

苏轼一生留下众多脍炙人口的作品。

他的词现存三百四十多首,像《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定风波》传诵甚广;他的书风沉着大气,最受赞誉的便是《黄州寒食诗帖》,在书法史上影响颇深,后世誉为《兰亭序》《祭侄文稿》之后的“天下第三行书”;在绘画上,苏轼偏爱画墨竹、枯木、怪石,他主张画外有情,画之所寄,重视神似,提倡“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 为以后“文人画”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存世画迹有《枯木怪石图卷》《潇湘竹石图》等。

要想拥有一个诗意人生,光有诗词书画是不够的,身为美食家的苏轼还精于烹饪,在宋记里留下了很多他记录下来的“私房菜”,最闻名于世的便是“东坡肉”。

这“东坡肉”是源于苏轼任职杭州时。当时西湖泛滥,他一心为百姓着想,修筑堤坝,造福百姓,百姓为感谢他,便将此堤叫做“苏堤”,而杭州十景之一的“苏堤春晓”便是由此得来。光命名还不够,杭州百姓抬猪担酒以表谢意,苏轼便指点家人将猪肉切成方块,烧得红酥,再分送大家,由此便成为“东坡肉”。

黄庭坚的诗范文第7篇

不过,佛教中有一派的戒律,每日只吃一餐,过午即不食,因佛说日午食,后乞他食,吃了也不是自己分内的,所以,《五灯会元》把此条奉为佛律,即过了中午就不吃晚饭。

宋大诗人黄庭坚(山谷)信佛,早晨吃粥,中午吃饭,过午即不食。唐白居易《长庆集体》十九《龙华寺主家小尼》诗:“夜静双林怕,春深一食饥。”却是对佛门弟子衷心悲悯的诗句。只是,古人认为过午不食也是长寿和保身养体的秘诀,并以为夜食过饱容易致病,宋人长年诀有这样几句顺口溜:“夜卧不蒙首,晚饭少数口。”意思就是晚上睡觉,最好不要蒙头大睡,蒙上了被子睡觉,空气不流通,对人健康不利。而吃饭呢,即使不遵守佛律――过午不食,但只要在吃饭时,不贪饱,少吃几口饭,也是好的。

宋民间避瘅口诀又说:“稍饮卯前酒。莫吃申后饭。”这卯时系指清晨五至七点之间,申时则指下午五至七点之间。早晨五至七点,一般人都是刚刚起床。一起床就喝酒,乍然听来,似乎不是中国人的习惯。但读唐朝大诗人白居易的《长庆集》,发现白居易恰恰就是一个最爱喝卯时酒的人,他有一首诗叫《卯饮》,歌颂在清晨喝一盅酒,快活似神仙,诗句云:“卯饮一杯眠一觉,世间何事不悠悠。”看来他是在早晨五至七点钟喝一杯酒再睡一觉的。其另一首《卯时酒》的诗,也盛赞“未如卯时酒,神速功力倍”,《醉吟》一诗更有这样的诗句:“耳底斋钟初过后,心头卯酒未消时。”白居易生活在唐朝,唐人起床据史载特别早,朝廷上朝大约都在早晨六点,他却在早晨吃杯酒睡觉,到了中午寺庙都打钟了,心头那卯时喝的酒仍然酒意未消,由此看来,大约要拖到下午才上班了(白居易当时任杭州太守)。

黄庭坚的诗范文第8篇

苏轼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少见的全才和奇才,他工于诗、文、词,为唐宋家之一,开豪放派词风。

苏轼早年学“二王”,中年以后学颜真卿、杨凝式,晚年学李北海,又广泛涉猎晋唐其他书家,形成深厚朴茂的风格。他的书法,用笔多取侧势,结体扁平稍肥。这与他握笔的姿势很有关系,苏轼执笔为“侧卧笔”,即毛笔侧卧于虎口之间,类似于现在握钢笔的姿势,故其字右斜,扁肥。后人评价像老熊当道、百兽畏服,非常传神。苏轼倡导“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推崇自然本色的审美创造。

黄庭坚,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他的诗歌与苏轼齐名,人称“苏黄”。他倡导“学养”“胸襟”“不俗”和“有韵”,形成独特的个人面目。黄庭坚的字起笔处往往欲右先左,由笔画中藏锋逆入至左顿笔,然后平出,“无平不陂”;收笔处回锋藏颖。其结体从柳公权的楷书得到启发,中宫收紧,由中心向外作辐射状,纵伸横逸,如荡桨撑舟,如长枪大戟,气魄宏大。

米芾,人称 “米南宫”,常以奇装异服、古怪行径惊世,故当时就被人呼为“米颠”。他反对造作,强调自然,采用“集古字”的方法学习、领会经典,经过长期的陶冶、融汇,最终自成一家。

他以“刷字”自许,所谓“刷字”,首先是沉着,笔毫不轻飘浮泛;其次是飞动,起承转合无不流畅自如。他的字,一方面,点画和结构造型非常合理并且丰富,与古典传统一脉相承;另一方面,一切形式似乎又都出自他的创造,没有任何拘谨、模仿或迟疑的地方。因而总体看去,只觉得随意挥洒而无不如意,酣畅淋漓,正如苏轼所说的“风樯阵马,沉着痛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