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在回来的路上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国庆前一天,我还固执的看了看你会来的方向,你会回来的,我坚信。
10点了,我细听着门外响声的耳朵略有些酸痛。但是,平常热闹的走廊上,在今夜却偏偏没有声音,安静的让我无法适应。你,还没有回来吗?
在耳边的,只有外婆催促睡觉的声音。
11点了,我只能无奈地走上去卧室的楼梯,唉,又能怎么样呢?深夜,一片黑漆漆的,月亮也似乎被云遮了,我忍不住了,眼泪顺着两只眼睛流了下来,流进了塞满棉花的枕头。我憋着气,不让自己发出声音。“咚——咚——”。楼梯上传来脚步声,外婆要上来了!我赶紧擦干了眼泪,把头深深地埋进被窝,不让人发觉。
滴滴-滴滴-,闹钟在7点准时响了起来。我揉揉惺忪的睡眼,晃悠悠地站起来,穿好了裤子,哦,10月1日!“鞋儿破,帽儿破,身上的袈裟破……”凑巧的事,门铃也正好响了起来。会是谁呢?一定是外婆买菜回来了吧,又没有带钥匙,正好赶上我这班车。
我三步并作两步跳下了楼梯,急急忙忙地穿上反了的拖鞋,跑到了门前,打开了在门上的所有的门锁。
但是,不是外婆,我有点恍惚,但马上就清醒过来了。是妈妈!我兴奋得想大叫一声,可以想象的我的形象,还要管找到邻居们,所以便立刻咽下了这个词。眼前的妈妈可还洋派,用不着我去担心,还笑着摸了摸我的头,我懊恼得轻轻一甩,我想,我已经不是小孩子了。妈妈的行李可真多,哟,还带着两盒包装精美的月饼。这下可以饱口福了。帮妈妈整理完行李,待坐定,我埋怨道,怎么这么吃回来啊!妈妈不好意思地说,她在做舅舅的车回来时,一伙人在路上玩玩停停,所以——就勉勉强强将本来的12小时拖成了20小时。
我,埋怨不出声。妈妈辛苦了这么长时间,好不容易回来一次,趁这点时间玩玩,我又怎么能说呢?
神定,我赶紧问妈咪,吃过早饭了吗?自己肚子也饿了,妈妈回答说:“一路上大家都抢着吃月饼,肚子饱着呢,再说,一路上,我也不会开舅舅那辆车,只有舅舅和舅妈抢着开,我一点也不累,轻松着呢,我看,是你肚子饿了吧。买包子去!
突然,又冒出一阵感动。一时间,说不出话来。赶紧洗漱完毕,报告了一声外婆,欢欢喜喜的出门。
公元2018年,司马天游放学回来,在回来的路上,看见一个小青年在路上卖游戏光盘,一直喜欢电脑游戏的司马天游好奇的看了看,里面有各种各样的游戏.我看中了一个叫“魔域”的光盘,但是没钱。那小青年好像明白了司马天游的意思,对司马天游说:“你先拿去玩玩,钱就不要了。”司马天游简直不敢相信,飞快的拿起光盘就回家了。
到了家里,一看,爸妈怎么都不在家?阵要打电话,突然发现台子上有张纸条,上面写着:“爸爸出差去了,妈妈也要去听课,这个月不回来了。??爸爸妈妈留”司马天游先是傻了一会儿,然后兴奋起来,“耶!耶!可以玩喽!”的叫着。这时,他哥哥司马天云也回来了。见开门的是弟弟,便问:“爸爸妈妈呢?”“出去了,这个月不回来了,我们可以玩喽!”“明天我去叫同学来玩!”“我也叫!”
第二天,司马天游请来了苏天、吴青、韩立,司马天云请来了李凯、王于。正玩的高兴,司马天游突然想到那张游戏光盘,便把同学们叫来,把盘电脑里。突然一道青光闪过,传出电脑读盘的“卡卡”声。又一道红光照来,他们迷迷糊糊的昏了过去……
(未完待序)
想知道他们有什么奇遇?下集告诉你。
学骑自行车的时候,我十岁。我家没车子,我姑姑一回娘家,见她进了奶奶的房间,我就贼头贼脑地推她的车子出来练。大二八的车子,我比它高不了多少,先推着,然后试着一条腿溜,后来胆子大了,就开始掏着腿骑。等到腿上了大梁,就开始挨摔了。挨摔也是故意的,因为个子小,腿上了大梁,下来的时候,脚就够不着车镫子了,下不来,怎么办呢?耍小聪明的我就找一个土坡,慢慢地靠上去,然后啪地摔倒,车子倒了,我也倒了,浑身是土,心里用假摔来安慰自己,其实,每次摔得真疼,然而心里是兴奋的,自己摸索着学会了骑自行车,感觉世界的半径大了,那点疼微不足道。
姑姑的车子被我摔得不轻,可是,她好像不知道似的,从来就没问过我摔车子的事,若是她训我一次,我小小的心思受一下挫,估计就再不会动她的车子了,她不说,就全当做是默许了,我心里对她是特别感谢。
会骑车子以后,我就成了家里的采购员。第一次去的地方就是新北街税务角,那里有卖散油漆的,我爸爸告诉我,过三个岗楼,剩下的自己看路上的标志,我自己就骑着车去。回来的时候把油漆递给我爸爸,很有成就感。会骑自行车,我就等于长了条腿,大街小巷,到处看看,认识了很多的胡同,也感受到了小城的古朴和美好。
最难忘的是初三的那年“五一”,几个同学放假前就商量好了,骑自行车去狼牙山。头天晚上,三个女同学住我家,凌晨一点,我们就出发,去学校门口等男同学。记忆中走的是老保满路,反正我也不认识路,就跟着男同学骑,感觉山里的一切都新鲜,春暖花开的五月,阳光大好,心情也好。到了狼牙山脚下,已经是中午十二点了,爬山,直到爬到纪念塔的顶端,还照了很多相片。下午四点下山,我们却找不到自行车了。男同学跟那存车的人交涉了半天,那时候,真怕他们打起来。还好,天黑的时候,车子被送回来,我们才回返。在满城县城的一个小饭店凑乎了几口晚饭,又接着往回走。路上,同学石头给我们讲故事,都是稀奇古怪的,他小小年纪,讲起故事来有声有色,我们听得入神,骑车也有了精神。到了建设路上,灯火通明,才感觉家近了。回到家,已经又是凌晨一点了,一个同学的妈妈来我家好几趟。我妈数落了我半天,说以后千万别带别人出去了,真丢了谁,出个事,怎么办。
那次单车旅行回来,腿疼了三天,我姐姐白眼瞪了我三天,因为我骑的自行车是她的,她说回来就不好骑了,我也难过了很久。
周歆怡
我们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名副其实的"小公主"、"小王子",但是自从我看了《走路上学》这部电影之后,我明白了我们不能再做"小公主"、"小王子"了,要像片中的主人公娜香、瓦娃那样学会吃苦,学会面对困难,克服困难。
本剧的主人公,傈僳族的小娜香家住在怒江边上。因为那里地势特殊,人们很穷,没有钱建桥,所以娜香每天上学都要用一个滑轮和一根绳子,在波涛滚滚的怒江上溜到江对面的学校。而弟弟瓦娃因为年纪小一些,妈妈不让他自己溜索。妈妈自己也不敢溜索,因为她自己三年前差点从溜索上掉下去。从此就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了。但是妈妈答应瓦娃,可以等爸爸回来的时候带他去溜索上学。但瓦娃实在太渴望江对面的学校了,就自己偷偷溜索去对面学校听课,去了好几次都没有被妈妈发现。
有一次,学校新来了一个城里的聂老师,正好看见瓦娃在偷听同学上课,刚叫住他,瓦娃就吓得跑掉了。从瓦娃对学校,对学习的渴望,我可以看出瓦娃是个聪明好学的孩子。新来的老师十分善良,她看到孩子们在寒冷的天气里还是穿着一双凉拖,就发动朋友为他们每个人捐了一双雨鞋。我觉得我也要学习他们的爱心,献出一点自己的力量。
后来在聂老师也帮瓦娃买了一双鞋子,让娜香带回去给弟弟穿。姐姐在溜索回来时因为鞋子快要从包里掉出来,而伸手去抓鞋子,以至于失去了平衡,从铁索上掉到了江里……瓦娃受了姐姐落江的打击,从此便再也没有开口讲话。
在姐姐落江六个月后,终于在怒江上建起了一座桥,妈妈再也不用担心瓦娃会在铁索上出危险了。瓦娃也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愿望,走路上学。
看了这个电影让我明白了:我们一定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想到山里孩子上学的艰辛,我就心头一阵酸楚,我想把自己用不到的学习用品和衣服都捐给他们。我相信: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观《走路上学》有感(二)
俞怡霖
暑假里,我观看了电影《走路上学》。
《走路上学》讲的是:在云南贫困地区的孩子,每天上学都与学校夹着一条大江—怒江。对他们来说知识在彼岸,梦想也在彼岸。每天在怒江上滑索来去如飞,已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对滑索惧怕的阿妈一心不让自己唯一的儿子瓦娃滑索上学。但为了孩子有文化,只好让女儿娜香滑索上学。瓦娃羡慕姐姐娜香,也想上学。就总是在姐姐滑索放学的地方接她,让她讲讲她们学校的事。有一天,姐姐带回一只纸风车。让瓦娃羡慕不已。
有一天,瓦娃故意支开阿妈,让她下田干活,在屋子里翻来翻去,找滑索用的绳索。他终于在玉米堆中找到了。他跑到索道。为自己绑上绳子,一滑,滑到了对岸。他走进学校趴在窗边听老师上课,正巧看到新来的女老师和一位书记迎面走来。老师看到趴在窗边的瓦娃,对他说:"这位同学怎么不去上课?"瓦娃吓了一跳,紧贴着墙壁,小心翼翼地走出来,飞快地跑到江边,滑索回家,刚好下田的阿妈回来,瓦娃"有惊无险"地躲过了这一"劫"……
一天,姐姐娜香用买盐剩下的零钱给弟弟买了双新鞋,可是在溜索的过程中一只鞋从背包中滑了出来,娜香弯腰去抢那只鞋,因为手松开了滑索,娜香掉进了湍急的怒江中,当瓦娃得知了这一噩耗,从此不再开口说话。当老师来看望她时,瓦娃给他看了他画在柱子上的画,那是一座桥,桥下江水湍急,桥上有许多孩子。瓦娃又拿起粉笔画上了个女孩牵着一个小男孩,他们背着书包。老师顿时明白,这是瓦娃的愿望──走路上学。
四周静悄悄的。小区里面有个快餐店,快餐店已经关门了。当我们走到快餐店的后面时,突然,我被一束光线给吸引住了。原来,有一个人手里举着一只手电筒,正在地沟里打捞什么东西。旁边还停着一辆三轮车,上面装了几只黑乎乎的桶。我心里感到很纳闷,心想:是什么人呢?是城管过来检查的吗?
再定睛一瞧,那人戴着一顶帽子,身上穿着深色的衣服,几乎看不出他的面孔,手上有一根杆子,正在地沟里捞着什么。上面的水泥盖已经被他掀到旁边去了。
“这就是捞地沟油的小贩子。”妈妈在我耳边低低地说道。
我不禁提心吊胆。又想起了去年报纸上报道过的《周小玲尸体油事件》,只从那时候起,我再也没有吃过一根辣条。我也曾经提醒过我的同学,但是他们总是不理会。真叫人替他们担心。
妈妈告诉我,像这种坏事情还有很多。有的时候也许我们很无奈,但是只要我们不去吃,坏人就很无奈了。
其实想这类的坏事情还有很多呢。
以前有一次,妈妈买回来的花生米,用水一泡,水的颜色就变红了。原来是小商贩知道人们喜欢深颜色的花生米,就把花生米染色后,来卖的好价钱。
那个激动万分的小女孩就是我,你若想知道我为什么那么开心,其中原因还要我从头说起。
今年七月份,上天向大哥给了一个小男孩,我可是第一次当姑姑,看着比吃了蜜糖还高兴。
大侄子长得十分可爱,圆圆的脑袋好像一个小皮球,眼睛大大的,闪烁着天真聪明的目光,鼻子小小的,好像一小团棉花,腿上的肉一块一块的,好像一段莲藕一样。
有时我也会逗逗他,在二院中,我正吃着一个香蕉,大侄子眼巴巴地看着我,我心中上了一计,于是,走到大侄子面前弯下腰,把香蕉向大侄子嘴边放了放,一脸坏笑地说:“宝贝,吃不吃香蕉?”这时妈妈说:“别听你姑的,你姑“坏”!
在回来的路上,我叽叽喳喳地问了一些关于婴儿的常识,兴奋的我双颊火热。
于是,发生了开头的那一幕。从那一天开始,我就成了姑姑,我感觉当姑姑多了一份责任,多了一份亲情,更多了一份甜蜜!
是的,这的确是一条开满鲜花的小路――他家门前就有这样一条小路,通往学校的路,他选择了它,天天走,勤勤勉勉,毫不动摇。
春天,这条小路上飘散着槐花的清香;夏天,小路两旁的月季花绽开了明艳的笑脸;秋天,桂花的浓郁芬芳在小路上轻轻飞扬;冬天,梅花在小路上扬眉欢歌。
38年了,他在这条小路上来来往往,路的一头是家,有母亲,有贤惠的妻子,有乖巧的女儿;路的另一头是校园,有可爱的孩子们,他们如小鸟般跟着他认字、唱歌、游戏,一群一群,围绕着他,跌跌撞撞地飞来了,然后又拍打着有力的翅膀离开小村庄,飞向远方。
如今,他坐在三轮车上,怀念健步如飞的前20年,也留恋骑着三轮车来去的后18年,从22岁的小伙子,到鬓发苍苍的花甲老人――这条小路啊,一直揣在他的心上。花香,飞啊飞,飞到他的梦中。他醉了,醉在阳光明媚的春日午后。
他又看到,他初次登上讲台时的情景。他涨红了脸,向包括堂弟在内的学生们问候:“同学们好!我叫一万零一……”学生们哄堂大笑。他又正色道:“对不起,说错了,我姓一万零一……”学生们都怔住了,不说话,也不再笑,瞪大眼睛望着他。他微微一笑,抬起修长的手臂在黑板上写了一个“万”字,又在上面加上一点。学生们的掌声如雷――谁不知道他姓方?可是,他以这样特别的方式自我介绍,却是哪一个学生都没有想到的。他的学生们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他就是这样,被一群一群的学生们热爱着,敬爱着,他们爱他的睿智,爱他的风趣。
阳光这样好,38年了,在这条不长的小路上,他日复一日来来去去,一定累了吧?他花白的发,晃一晃,在阳光下,是那样耀眼。
他醉得睁不开眼眸,他一定也看到了――他新婚的妻子,沿着这条花香四溢的小路,一次次,一回回,呼唤他回家,寻找他吃饭……是十几回,还是几十回?他的妻子把做好的饭菜给他端到学校里。他慌了,连忙站起来迎上去:“你……你怎么到学校来了?”妻子温婉一笑,说:“你不回家,我只好把饭送到学校来了,不行吗?”他感激地望着贤惠的妻子,招呼留下来补课的学生们跟他一起开饭――他这才知道,原来妻子来巡视过了,做的饭菜足够他和学生们吃个饱……后来,他们有了可爱的女儿。小路上,蹒跚着走来的,是他亲爱的孩子。她笑着,用脆生生的童音叫他:“爸爸!爸爸!”他想答应,却发不出声响。
这是一条记载了他和亲人足迹的小路啊,伴着他对教书的痴迷,对学生的悉心爱护。
而如今,他坐在三轮车上,三轮车停靠在午后无人的路口,暖暖的阳光下,他睡着了。他上午去办了退休手续,阳光明媚,岁月静好,他就这么醺醺地睡了,不愿醒来。
前20年的他在这条小路上健步如飞,那时他是多么知足,多么快乐,后来――他患了脑血栓,出院后,左手左腿不听使唤。他坐在小路口发呆,一坐就是一整天。他贤惠的妻子,懂他;他可爱的女儿,了解他。这时他的老母亲已辞世,家中除了他,就只有这母女俩了,他听到她们说的悄悄话:“你奶奶出殡,你爸都没耽误上课。”“不上课我爸就没有魂儿了!”于是,母女俩东拼西凑,用尽家里的积蓄,央求别人给他买回一辆三轮车。只有右手右腿能灵活动弹的他,也只能凑合着骑三轮车去上课了。
就这样,18年,风里来,雨里去,寒来暑往,一日日,一年年,他一点儿也不觉得累。纵使他在暴风骤雨的黄昏出了事,也没有一丝埋怨和后悔。那一天,他安排学生放学后,关好教室的门窗才骑车回家,不料,三轮车在途中翻倒在月季花丛里,来往没有人,他挣扎着,可无论怎么使力也站不起来。最后,还是打着手电筒来寻他的妻子和女儿发现了他,并叫来村里的几个年轻人,才把他从花丛的低陷处抬了出来……
阳光太强烈,照耀出他眼角的两滴泪。醉眼里,他的泪,那么真,那么烫,他抖动了一下额头。
上个月的一天,春玉米熟了,他要给两个学生补课。那天正赶上下雨,他想妻子和女儿要么在地里掰玉米,要么在家里做饭等他,所以就没有像平时那样及时来学校给他和学生送雨具。他这么想着,拿了一件旧雨衣递给两个学生,让他们将就着先回家。
这时候,一个湿淋淋的身影冲来了,用嘶哑的声音说:“爸,快回家,妈累晕了!”
就在那一晚,妻子永远离开了他,再也不能陪伴他走完剩下的人生路了,再也不能微笑地看着他在这条小路上来来去去了。
他想起来,他不久前才对妻子说过:“退休了,我就不用天天去学校了,我就在家里待着陪你……”
女儿考研了,这几天去北京面试。他在小路口睡着了,他知道,一时没人管他。午时,人们都在歇晌,也不会有外人来打扰他。
“最美……乡村教师……”沉沉的眼皮睁不开,他听到有个声音叫他――叫啥哩?他也没想过最不最、美不美的,他只愿风雨无阻地在这条开满鲜花的小路上走下去,让农村的孩子都识字,让他们走出农村,飞过玉米地,飞向全世界,就算再飞回来,也不一样了,也是带着新的气象回来的。
他的一位学生就飞回来了,顶了他的岗位,接了他的班。那学生办手续的时候,他还骄傲呢:“看,又一个一万零一回来了!”那学生也姓方,也是这村里的娃,还是村里的第一个研究生,跟他一根筋,一毕业就执意要回来当一名乡村教师,为这些蓬门荜户里的孩子们插上飞翔的翅膀。他牢牢记住了“一万零一”老师的话――“树高万丈也不能忘了根。”
“根深才能叶茂,老师,我把根扎回我发芽的地方,让您的愿望实现。”
“你……你还记得?”他有些激动,又想起多年前自己笑眯眯地提问学生,“谁来回答,老师的愿望是什么?”阳光下,春风那么轻柔,他笑得一脸甜蜜。
“老师,老师,我来回答!我来回答!”
“这是一条开满鲜花的路,我愿意一直走下去!”他掷地有声地对学生们说。
好像有许多蜜蜂围绕花丛嗡嗡地飞。他的眼皮依然那么沉,沉得他只能撑开一条细缝。哦,透过这条细缝,他看到花的海洋,他的三轮车上,他的周围,全是花,紫的,红的,粉的,如蝶,如云,如彩虹……
“是的,我一直都记得。方老师,您的愿望是――做绿叶的事业,成就花朵和果实!”那学生认真地说。
去年的一天,我班有两名女同学,旷课去省城见网友。对于一个相对封闭的农村中学来说,这不是一件小事。
我立即把她们的情况报告给政教处,并及时通知了他们家长。
第二天下午,她们平安地回来了!我心里的一块石头落地了。我开始思考:该怎样教育她们,该给予她们怎样的处理。
在她们家长的请求下,政教处做出了先让他们进班上课的决定;并电话通知我,要求她们在班会课上做一个公开的检讨。我开始并不是很愿意接受这个处理意见,感觉这样的处理太轻了。
她们拿着检讨书与他们的父母一起可怜地站在办公室门口。刹那间,我做出了决定,收起了她们的检讨书,没让她们做检讨。然后,向同学们解释,她们这两天有事请假了。
那个刹那间,我考虑到,处于相对封闭的乡村中学,在很多人眼中,女同学出去见网友,就是作风不正派。这件事如果公开,可能会给她们带来很多负面的影响。她们可能会因为这件事而背负一辈子的精神负担,毕竟,他们安全地回来了,他们已经表示好好念书了。
后来,他们一直很用功,再没有出过岔子。今年七月,都考取了不错的大学。
上大学前,她们找到我。她们坦言,高三了,压力很大,想出去放纵一回。其实,并没有去见网友,而是去省城大学转了一圈就回来了。她们做了最坏的打算。如果,当时,我要严厉处理她们,同学们要歧视她们,也许,就会辍学打工了。
我汗颜,我庆幸。想起另一件往事。
2009年4月6日,离高考还有60天。晚上12点,寄宿在我家的本班学生王航还没有回来。学校晚自习10点就结束了,我不放心,去班上看看。结果,他在另外一个班与几名学生在赌博。我在窗外看他。他在发现我一刹那,怔住了。回来的路上,我一句话都没有和他说。到家了,让他睡觉。他受不了我的沉默,突然间,扑通一声跪在我的面前。他哭着说是学习很累,晚上,以前的同学来喊他打牌放松一下,保证就这一次,希望我不要跟他父母说,也不要在班上说,不然以后没法见人了。我拉起他,跟他说,男儿膝下有黄金,不要轻易向人下跪,哪怕犯了错,哪怕我是班主任。我向他保证,不说出去,就像什么事都没有发生一样。他站起来,浑身发抖。我安慰他,好好睡一觉,明天一切都会好的。
他是一位好学生,成绩优异,学习勤奋,但是,却在高考备战的最关键时候去赌博,换成哪个班主任都无法接受。但是,我还是信守承诺,没有再提,只是紧盯着他的学习。
两个月后,他不负所望,考取了一所名校。
我们的学生还很年轻。正因为年轻,他们往往需要时间去反思。甚至需要一些经历来帮助他们认识自己。可是,在我们教育的词典里,却只有趁热打铁,而没有“温火慢炖”。于是,教育常常是在针尖对麦芒的状态下进行,成长往往多了一些本不该有的火药味道。如果,我们已经将学生拉回在正路上,他们也已经在前行,那么,我们还是多等待一下吧。
学会等待是一种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