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今天的语文课作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哇哈哈!,星期四这么快到啦!以为还要等呢。”
看了上面的一句话,你也许会问,是不是把星期五错写成星期四了?当然不是了,知道我为什么喜欢星期四吗?星期四上午有数学课、体育课、社会课,下午有语文课、作文课、美术课,总共有四节我喜欢的课,况且都是两节两节连着的!我的心情顿时成了一个大大的感叹号!充满了惊奇、惊喜。
熬过了上午的第一节数学课,剩下的两节课都是“玩耍课”啦!今天我不太喜欢的课就可以画上了圆圆的句号啦!谁知,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第二节体育课时走进教室的不是体育老师,而是数学老师,刚才兴奋的感叹号一下子变得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充满疑惑的问号:怎么体育老师不来呀?是不是这节课上数学呀?不会吧?老师发话了:“体育老师有事,这节课我上数学,下节我也要来上数学!你们还有许多知识没学到呢!”啊,三节数学,不会吧?老师呀,你虽然是为了增加我们的知识,可未免有些过分吧?哎,看来画上句号的不是数学课,而是“玩耍课”了。真倒霉。
到了下午,我那兴奋的感叹号又回来了:好棒!有作文课咯!写好作文就能拿到“创网”去发表,说不定还能被评为精华文章呢!结果是什么?作文课变成了作业课,虽然两者只差了一个字,但对我来说差距可就大极了!“哎,希望下节美术课别变成语文课吧!让我们休息一节课吧,老天爷。”我在心里默默祈祷着。然而,我不愿发生的事没有发生,美术课并没变成语文课,而变成了数学课……老天爷啊,你是不是误解了我的意思啊!一天都成了语文数学,就像六个分号一样,而我的郁闷心情像省略号一样……
希望再也不要发生这种事了!
俗话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这开学第一课我应该先把学生迷住再说。一个好的教师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唤醒、激动和鞭策。如果我的第一节语文课能深深地打动学生,让学生去热爱语文,让学生去敬佩老师,那么我想我的语文教学已成功了一半。基于这一理念,我决定以《语文天生重要》为题,全方位解读语文。
上课伊始,我用幽默的语言作了自我介绍,让学生知道眼前的语文老师是一个幽默、风趣、乐观生活的人。接下来我旗帜鲜明地表明了自己的师生观:一日为师,终身是友,以此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明白老师愿做他们真诚的朋友。紧接着我从“国家汉办”在韩国成立的第一所“孔子学院”谈到国家正式启动的“国际汉语教师中国志愿者计划”,从中国人疯狂学英语谈到奥运期间外国人疯狂学汉语,浓墨重彩地介绍了中国汉语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让他们明白汉语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花朵,爱祖国首先要爱祖国语言的道理。接下来我从诸葛亮舌战群儒谈到总理的外交辞令,从各种媒体的宣传广告谈到了中学生的口语交际,尽情展现语文的无穷魅力。最后我又向学生介绍了学好语文的方法策略,鼓励同学们信心百倍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去,同时还衷心地祝愿我的学生:明年的六月份,大家都能收获一个动人的故事。
整个课堂,自始至终我都充满激情,滔滔不绝,旁征博引,字字珠玑,句句经典。学生兴奋、敬佩、赞叹之情溢于言表,课堂中不时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这节课,思路清晰,结构完整,如行云流水,自然天成!
我的第一节语文课取得了空前的成功。当晚,学生们便以书信的形式向我传达了他们的敬佩之情。九(5)班学生赵娟写道:“敬爱的语文老师,您好!今天上午您为我们上了进入九年级的第一节语文课,您那既深刻而又极富韵味的语言,真是让同学们佩服得五体投地,禁不住拍案叫绝。连我这个一向不服输于他人的女孩,今日也被您的一番话说得口服心服。”九(6)班学生杜秀秀写道:“我的名字叫杜秀秀,我对语文一向不感兴趣,我特别不喜欢读书,更不喜欢写作文,每当老师一布置作文,我总是第一个提出抗议,总是全班最后一个交作文。我总觉得语文没有什么好学的,不就是记几个词语吗?再学还是老样子。今天听了您说的话,让我感到了语文的奥妙,它的博大精深,它的多姿多彩。尤其是听了您对语文深入浅出,生动有趣的阐述,让我找到了自己语文一向不好的原因,让我对语文充满了热爱。”九(5)班学生刘瑞亚写道:“敬爱的司老师,您好!我叫刘瑞亚,从您开始讲课的那一时起,我就发现你是一位不平凡的人物,因为您的博学多识深深打动了我。您出口成章,侃侃而谈,您介绍的中国汉语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的知识,让我大开眼界。您给我们上的第一节课,会使我终生难忘,真的,您让我提高了语文在我心中的地位。以前别人问我喜欢什么科目时,我总是不假思索地说英语和数学,听了您的课我才发现,语文是真正能显示出一个人学问的一门学科,我真的好想象您一样说出一口美丽的语言。老师,您给我的第一印象真是太棒了,让我好羡慕呀!”
杨聪:好。
刘春文:杨老师你选择的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的写作指导――学写书信。我觉得你很有灵气,能巧妙地将刚刚在上的《与朱元思书》作为书信导写的依托。今天呈现的这四堂课,集中体现了与生活结合的系统,与阅读结合的系统,与活动结合的特点,是因为八年级下教材文言文单元中有《与朱元思书》这个题材,于是就选了这个“学写书信”的专题板块吗?当时你第一感觉,想把它上成一堂什么课,以什么作为落点?
杨聪:因为有“南瓜”这个材料,我感觉蛮有意思的。今天是一个众声喧哗的时代,鲜有人做默默成长的南瓜。所以我想借这个材料来和学生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其实是借书写这种形式来探析人生课题。
刘春文:你知道你这堂课最难设置的是什么吗?其实你是步步险境,我感觉。最后一个落点是沉默,也就是沉默的南瓜,那你有何感觉?你最后的作文题是《沉默的南瓜》,好像是沉默是金,做一个沉默的南瓜,用你的一生来书写。如果说从你的价值落点来讲,是吻合你这堂课的落点的,但如果从一个命题者的角度去看,你这个落点应该是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也就是说当一个命题如果圈定了价值观,也就意味着你的思维被固定了。如果是中考和高考作文命题的话,这个命题应该不会是A类题。
杨聪:你说得很对。中考高考的作文要考虑太多的社会接受度,有它自己的规则和标准,这我完全理解。但我上这节课,就是想打破了这个规则,看看我们作文题的命制有没有另外一种可能。
刘春文:我觉得如果都向你的价值观去引领的话,世界上都是沉默的南瓜,我觉得这已经不是缤纷的世界了。就如同刚才已经碰到一只沉默的“南瓜”,其中课堂上一个男生一堂课被师生点名两次,但均缄口不言,在静默中推进。然后你再来引领大家都来做一只沉默的南瓜,这南瓜还会开放吗?当然了,南瓜不是开放的,是成熟的,对吧?但如果你都让他沉默,没有阳光的时候不渴望,不去寻找阳光,那么这南瓜也红不了,所以我就觉得这里的引领,可以让学生说说做一只什么样的南瓜,或者说用心倾听南瓜的倾诉,这样的话价值观可能会更多元。
杨聪:我完全赞成你的说法,但我有自己的坚守。温州中考作文有一年是“下雨天真好”,结果很多人都觉得题目太局限,最好改为“下雨天”,让学生自己去填写对雨天的评价,这样更尊重学生的感悟一些。但是金戈老师后来讲,难道我不知道“下雨________”这样的半命题作文好吗,我只是想对学生有一种引导。我想,如果一个人没有一次感受到雨天的好,那么这个人情感世界会是多么的荒芜。我当然知道多元的重要,但我觉得有时候也需要一些引导。如今的社会太喧嚣浮躁,我们太需要默默成长的南瓜。
刘春文:对。这个正好可以做一个辩论赛,到底做一只沉默的南瓜,还是做一热闹的南瓜?这是一个方面,还有一个方面,我想和你交流的是选择南瓜这个题材,本身的主题就是多元的,而如果你把这个主题掐死,这是一只沉默的南瓜,也就意味着你一开始选材的时候,已经把主题给掐死了,然后意味着你最后的落点也是死的,所以我感觉,你一开始就带着老师的思维,来选这个题材,又带着老师的思维,引出这只“南瓜”,所以这只“南瓜”还是姓“杨”的。
(众人笑)
杨聪(笑):不错。我的课都带有鲜明的个人色彩。我无法容忍自己四平八稳的教学行为。
刘春文:这是我想与你进行的第二个对话。第三个对话,你选择了《与朱元思书》这篇比较另类的书信体文章,这个书信体有哪几点比较另类呢?第一,它的文体是文言文,难度系数相当高。第二,它有历史、文化的距离感。第三,它的文体并不是规范的书信体。所以,你是选择了一个比较奇态的书信体文章。你当时是怎么想的?
杨聪:《与朱元思书》不是奇态,那是的人都这样写信。另外我想说,没有什么奇态常态,存在就是合理的。选这个文体,想说两点,第一个,信也可以这样写;第二,作文也可以按写信的方式来写。
刘春文:对,但是我接下来要问你的就是,你最终是要把这封书信写得很有内容,很有个性,但你面对的学生,他们应该还是要面对中考规范的。于是,如果光从内容上去看,他的个性强调了内容充实,淡化了文体,而我们现在浙江省的话,把应用文体引入了我们中考,那么,你这样是否会偏离学生对应用文的一个认知呢?是淡化了文体还是强化了内容呢?你对这个问题怎么解释的?
原点就是事物的本质所在,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我们不能把事物的所有本质都看作是原点,只有本质才是原点。我觉得语文课程的原点是语文味。因为语文味指的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以学语习文的听说读写活动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生存智慧、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在情感激发、语言品味、意理阐发和幽默渲染中,让学生体验到富有教学个性与文化气息的那种充满诗意与美感的语文课堂教学。
那么,从语文课程的原点思考,我们怎么才能不致使“语文味”在语文课中淡化和流失呢?
一、品味词句,错过了语文味
朱熹说过:“读书如饮食,从容咀嚼,其味必长;大嚼大咽,终不知味也。”综观小学《语文》课本,大多文质兼美、音韵和谐、情词并茂。在语文课堂上,值得去反复体察、推敲、品味的语言点比比皆是。如能引导学生细细咀嚼、慢慢品味、听其声、辨其味、掂其分量、拨其心弦,必能使学生领略到汉语言文字本身的独特魅力,从而激活阅读内动力,于无形中把握语意、敏化语感、享受品之乐趣,形成浓浓的语文味。语文课堂如果缺乏必要的咬文嚼字、字斟句酌,则教学难免会因缺乏关键点的开掘与深挖而显得浮华和浅薄,语文的味道也就注定会被冲淡和稀释。
二、注重技巧,违逆了语文味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在引导学生学习课文语言时,往往出现一种急功近利的偏向,简单孤立、刻板机械、枯燥乏味地进行纯技术性的训练,忽视了语文是一门情感性很强的学科,舍弃了学生阅读过程中的体验、感悟、品味课文中的人文内涵的过程。教学中的坐标点片面地只定位于“训练”这一纵轴上,当抽象的理性认识过早取代生动具体的感性体验时,当血肉丰满、情文并茂的课文成了支离破碎、韵味全无的“零部件”时,训练就成了游离于人文精神之外的文字游戏。这种淡化形象,冷却感情的语言文字技巧训练课,就失落了人文精神、审美情趣,也缺失了“语文味”,因为语文味的“味”只能来自情感之弦的颤动。如一位四年级老师在《长城》一课中,只让学生了解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没有引导学生更进一步了解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所以学生读起课文来没有一种民族自豪感。
三、凸显情节,淡化了语文味
文本是语文味的散发源,但是学习文本并不等于课堂就充满了语文味,还有一个散发什么、如何散发、散发得是否充分的问题,这就关系到了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应深入到文本内部去,研究文本写什么,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不然,文本鲜明的表达个性和语言特色被完全架空,语文味也就随之被冲淡乃至消失。在阅读教学中,语言具有双重身份。学生通过阅读文本语言,不仅要理解课文“写了什么”,更重要的还要理解作者是“怎样写的”,从而掌握一定的表达方法,学会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只有这样,语文课才会有浓浓的语文味。如一位四年级的老师在教学《颐和园》时,只让学生了解课文写了长廊的景色,万寿山的景色,昆明湖的景色,没有让学生了解作者的写作方法。因此,我设计了这一课的小练笔:我要学习《颐和园》的写法,记一次游览活动。结果许多学生都不按照游览的顺序记叙,凸显了写作的个性,培养了创新意识。
四、无限拓展,淡忘了语文味
课程资源的开放,强化了语文课堂与时代精神、社会生活、学生的生命发展之间的联系,把多种知识的获得与多种能力的培养熔于一炉,使语文课堂呈现了多角度、多层次、多起点、多指向、多路线、多焦点的开放格局。但是,有的教师曲解新《课程标准》的精神,为了体现语文课堂的综合性、开放性,课外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什么都让学生收集。课内文本内涵的感悟、语言文字的研究匆匆走过场,而把大量的时间花在补充其他内容或安排花样繁多的活动上。长此以往,语文训练不到位,不扎实,学生的语文素养得不到很好的提高。
【关键词】初中语文 教学 喜欢
一、首先要让学生喜欢语文老师
要让学生喜欢上语文课,首先,得让学生喜欢你这个语文老师,因为学生喜欢语文老师,他才会对语文课感兴趣,才会喜欢上语文课。那么,又怎样才能成为受学生喜欢的语文老师呢?最重要的有两条:一是对生活、对作品有深刻甚至是独到的理解;二是表述语言的生动、幽默。前一条是就课的内容来说的,如果教师只会简单机械地般重复教科书和教参的内容,那么学生听我们的课,和我们听那些领导念秘书写的发言稿有什么两样?既然如此,还不如让学生自学。后一条是就课的形式来说的。虽然现在提倡各式各样的教学法,但都离不开老师的讲。语文课不完全像数学那样,光靠严密的逻辑、清晰的条理就可以聚焦学生的注意力,还需要加上幽默一条。最糟糕的情形是,老师一走进课堂,不少学生就皱眉:"又是语文课"。最理想的情形是,下课铃想起,学生才回过神来:“就下课了?”
二、引学生入情境,诱发感情共鸣
愉快教学方法的发生机制在于把学生引入情境中。情乃教材和表达的思想、内容和情感;情景是教材所描绘的形象、景物和画面等,情和境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学生进入正是为了深刻理解和体会情境所表达的思想内容,诱趣,唤起想象,产生感情共鸣,从而投入到愉快的创造学习之中。因此,要顺利进行愉快教学,创造情境很重要。
三、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及手段
初中学生好新好奇好动,新异的刺激物能引起他们的兴趣,如果能灵活地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就能更好地吸引学生,使愉快教学顺利进行。
四、要有个人味
古人云:文如其人。今人说:上课如作文。可见"课如其人"的说法也合乎逻辑,正如大自然里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世界上也没有两个个性绝对相同的教师,因为即使他们的年龄、学历相同,但每个人的性格、气质、感情、特长等总是千差万别的,那如何使语文课富有个人味呢?作为教师,我们要突现优势,形成个性化教学风格。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扬长避短,即突出"人无我有",在语文课上显出与众不同的个性。如有的教师个性豪放,慷慨激昂,那么在教学中,就上出情来,教出意来,让学生在浓浓情意中得到陶冶。有的教师见多识广、博学多才,善于引经据典、妙语连珠,那么,在教学中就应用开放的教学方法来拓宽学生的视野,扩大其知识面。总之,为了语文课的个人味,每位教师都要善于发现和发挥自己教学上的优势。善画的要运用插画的优势;善读的要运用范读的优势;善唱的要运用吟唱的优势如此等等,让教语文课是很有趣、很有味道的,让学生两节课下来说“呀,怎么这么快就结束了?”这样的语文课哪能没有个人味?
五、要善于运用激励性教学原则
激励性教学原则,是指教师用自己的态度、语言和教学技巧,使学生以自信、自强和进取的态度完成学习任务。 激励的形式很多,比如口头表扬,分数激励等。恰当地运用激励性教学原则,将使学生产生无限的求知欲,使学生思维处于高度活泼的状态。在教学中应多用榜样激励和竞赛激励。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可以选择语文综合能力强的学生作语文科代表,便于帮助差生;可选择在写字、演讲、作文等方面有专长的学生进行示范表演;还可以在班上设立进步最快奖,以鼓励那些基础较差的学生。竞争机制,可增强学生力争上游的自信心。我校一位语文教师在单元复习时就善于运用这种方法,他先将单元知识进行梳理归纳,通过幻灯,以猜谜、填空、选择、判断、简答、成语接龙等题型,以小组单位组织参赛,实行优胜组加操行分的办法,由于问题多、符合学生实际,所以学生参与积极性非常高,达到了寓教于乐的境界。
六、教师要爱学生之爱
学生们天真活泼,兴趣爱好广泛,时常随身携带一些心爱之物,有时还在课堂上偷偷掏出来玩耍。这些新奇、别致的物件,一方面能使他们产生丰富的想象,但另一方面也会转移学习注意力。上课玩这些东西,不仅影响本人学习,也会影响周围同学,这对课堂教学极为不利。
此时,如果老师采取简单的方法进行制止,如严厉批评,当场收缴或毁坏,会导致学生心理压力增大,影响课堂学习,严重的还会因此而产生厌学情绪。我们应根据学生个性特点,因势利导。当课堂上发现学生玩东西时,教师要采取有效的方法制止,及时帮助学生收回逃出课堂的心。比如,教师可提高讲课声调,或一边讲课,一边靠近学生,以手势、眼神提醒学生注意,而且态度要亲切,这时学生会愉快接受并将注意力转入课堂学习。课后教师应及时给他分析上课玩东西的害处,教育他分清作息时间,同时要对其爱好给予肯定,教给他收藏具有纪念意义的物品的方法,鼓励他发展个性,勇于探索创新。这样做有益于培养他们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关键词:农村初中语文教育;初中语文化教学中的若干问题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8-0167-01
一、目前我国贫困地区农村中学语文教学现状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标准和素质教育的实施为语文教学改革提供了无限广阔的发展空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我们国家对教育的呼唤从来没有像今天如此强烈过。而语文教学伴随着这场春风乘势而上,在经历了种种批判、责难之后逐渐形成了相对稳定且适应形势发展的教育教学理论。而当前在广大经济、教育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新课标和素质教育仍然只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海市蜃楼,由于诸多因素的限制,农村中学语文教育还是一块贫瘠落后的阵地,甚至可以说是处于一种贫困状态,仍然还在应试教育的泥潭中苦苦挣扎。
二、中学语文教学的滞后严重影响了初中语文教学的效果
虽然目前正在大张旗鼓地宣传提倡素质教育,但对于学生的评价,目前尚停留在考试成绩好坏的阶段。由此而进行的应试教育势必仍有生存的土壤,两者之间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也极大地阻碍了语文教学的发展。不少学生不太明确该学科的学习动机,丧失了对该学科的学习兴趣,也让不少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感到困惑、迷惘,不知道怎样才能教好语文。“素质教育”的初衷是好的,是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但一些教师对素质教育的理解也产生了偏颇,从而忽视了对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培养。一些小学生升入初中后,甚至分不清声母和韵母,不知道一些符号的用法和它的特别作用。而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把原来对小学的压力转向了初中。
三、效率低下的课堂教学
1.对课改理解陷入误区,照搬照抄“先进”的教学方法。语文课堂教学看似热热闹闹,但实际两头落空。往往先是优美的视听导入新课,继而是庞杂的新课背景,然后就是分组讨论、自主研究……整体感知,上语文课似乎比打仗还要紧张。看在眼里是迭起,精彩无限,实则是学生面对大量信息被动接受的无奈。这样的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文本、脱离了文本、抛弃了文本。学生没有时间和心思来朗读、吟颂、感受文本的魅力。那些沸沸扬扬的课堂讨论看似精彩绝伦,真正的启发性又有多少呢?字、词、句、段、篇的落实,进而继承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根本没有掌握了。
2.教学方法陈旧。虽然社会在发展,就业的门路很多,但通过考学来实现人生理想仍是大多数人心中最佳的首选,而这一切又取决于成绩是否优异。于是在中考的指挥棒下,语文教学似乎并没有太多的时间去“授之于渔”,“填鸭式”教学风采依旧,对课文的条分缕析使得语文课堂失去了鲜活的绿色,蜕变成干瘪的丝瓜,教师更常常是唱“独角戏”。更为严峻的是,语文课到底学会了什么,在学生头脑里,甚至少数老师头脑里,似乎还只是一本糊涂帐。这样的课程,怎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虽然也有高效课堂的探究,也有不少老师探索出一些较为可行有效的新方法、新路子,如导学、分组讨论、探究展示等等,但在实际课堂中,在农村初中这块教育领域中,又有几个老师能持之以恒?
3.示范课片面追求形式。近年来,各式各样的讲课比赛层出不穷,农村贫困地区的教师也踊跃参与,各种教学能手比赛、公开课、示范课,学校组织的、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应有尽有。在此名目下的教学能手、优秀教师的头衔也是五花八门。许多学校更是把上示范课作为招牌,作为提升自己在同类学校中地位的法宝。而且由于这些比赛往往是在一定范围内组织的,有些也就顺理成章的成为教师评优、晋级的门槛。暂且撇开它们的合理性、积极性不谈,其本身对教师、对学生而言,真不知道是否也该归入“减负”之列呢,它的实际意义又真的有多大。往往为了一节课,教师“呕心沥血”,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挖尽教学的种种形式,竭力追求完美。但最终的主角,却还是由一个人——教师——担任。但这些近乎完美的课堂教学除了为一些老师打响名声、得到某些称号之外,学生在课上到底又能学到多少呢?而以后学生在课堂上所见到的,是不是仍然是“优质”课,自然也就不得而知了。
4.学生缺乏自主积极的学习态度。我们都知道,语文素养的提高要靠长时间的积累。然而,就目前来看,由于上课时的认真程度与考试成绩的好坏似乎并没有太直接的关系,对学生来说,将时间花在语文上实属低效投资。数学、外语等科目占用了学生大量时间,节假日补数学、外语的学生多的是。于是,在这些错综复杂的社会大环境下,不少学生学习语文积极性不高,在很大程度上也阻碍了语文教学的进一步改革。
四、缺乏宽松和谐的语文学习环境
不少学生除了上语文课,完成一些必要的语文作业外,不愿意再在语文上花哪怕是一分钟的时间。大致原因有以下几点:
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学生很难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感。语文题并不能象数学题那样,只要学生通过努力,解答出来了,马上就会产生一种成就感,觉得自己的努力获得了回报,从而使得学生对该课程产生兴趣。而语文知识零碎的特点,很难让学生在短时间的学习中取得较明显的效果,因此在语文题的解答过程中,学生很难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2.题海战术并不适合语文能力的提高。语文素养的培养需要的是日积月累,而学生的时间毕竟有限,不大可能在“慢工出细活”的语文方面花太多的时间。光靠做题很难达到这样的目的。
今天天气真好,晴空万里,天上飘着朵朵白云。(偶可从没见过这样的情景^_^)我和同学小刚一起骑车去上学,突然他的车气门芯坏了,我就把我车上的拔下来给他装上,我俩继续一起高高兴兴地骑车往学校赶。(原来“我”的自行车可以不用气门芯啊^_^)
我们经过一家百货商店时,我不禁感慨道:啊!看来人民生活水平的确提高了,你看那位农民老大爷,左手一台电冰箱,右手一台电视机,一溜小跑回家去了。(比周星弛在《功夫》里还要厉害?!)都说一心不能二用,当我注视老大爷的时候,冷不丁岔道里冲出来一位老太太,说时迟那时快,“唧”的一声,我来了个紧急刹车,可还是把老太太撞飞了起来,手里提的满篮子鸡蛋亦随风飘舞。(好美的鸡蛋^_^)“啪”的一声,老太太被摔得粉身碎骨,可她站起来拔腿就跑,(这老太太定是仙风道骨^_^)她跑出老远才回过头对我说:“小伙子骑车慢点,我要不是急着赶回家给孙子喂奶,今天有你好看!”
心有余悸地赶到学校,正好踩着上课铃声进了教室。第一节课是英语课,按照惯例,由于听不懂,每次都是偷偷地睡到下课。又因为我坐在最后一排,我身后即是教室后门,每次下课,都是同桌把我叫醒出去沐浴阳光。今天很不幸的是,老师破天荒地叫我回答问题,酣睡中的我被同桌叫醒,以为下课了,遂起身拉开后门走出教室。三分钟后,我在教室外感觉环境异样,随即快步赶回教室,只见全体师生作惊恐状。老师强忍住没有发火,她重复了一遍问题,可我迷迷糊糊地啥也说不出,就那样傻站着大约过了一分钟零十秒,老师不耐烦地说:“你会不会呀?不会也吱一声啊!”于是我气沉丹田很大声地说:“吱。”老师当场晕倒。
温岭市方城小学 三年级 陈昱铭
我跨进方城小学这所大门之后,上过许多的课。比如生动有趣的语文课;趣味横生的数学课;悦耳动听音乐课……但我最喜欢的,还是那寓教于乐的活动课。
叮钤钤,上课了,我们端端正正的坐在教室里等待着老师的到来。这时,蒋老师笑地走了进来,说:“同学们,今天的语文课改成活动课……”没等老师把话说完,同学们就一蹦三尺高了,蒋老师还说要带我们去虎山公园上活动课,“哇噻”大家更是“疯狂”了,个个都像疯子似得手舞足蹈。直到老师使出了她的“必杀技”----“河东狮吼”。大家才肯安静下来。
一路上,同学们唱唱跳跳,有说有笑,一眨眼,就到了虎山公园门口。进入公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四头用石头雕刻成的老虎老师让我们都坐在地上,然后走进一石虎,问到:“你们中间有谁知道这只石虎的姿势叫什么?”同学们纷纷说:“猛虎下山”,“饿虎扑羊”……老师听了,高兴称赞道:“你们说得都很有道理,可你们能否把你们刚才说得那几个关于老虎的成语,用到作文里去?”
“能!”我们异口同声得回答。
“ 你再看另一只,多像一只母老虎,在等待着自已的丈夫捕猎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