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心灵文章

心灵文章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心灵文章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心灵文章范文第1篇

【关键词】语文学科;发展;儿童心灵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6-0120-02

小学语文教学要立足于发展,这已成为当前大家的共识。但联系教学对象我们要发展儿童的什么?叶圣陶先生早在80年前谈到小学国文教育应当怎样改革时明确提出了“须认定国文是发展儿童的心灵的学科”的著名论断。也就是说,语文教学要发展儿童的心灵。

1 发展儿童心灵的意义

首先需要明确“心灵”是什么?简单讲,“心灵”就是指“人的思想感情”。叶老为什么强调语文是发展儿童的心灵的学科呢?语文教学和发展儿童的心灵有什么关系呢?第一,语文学科发展儿童的心灵是由语文学科的性质决定的。语文是一门表情达意的学科,通过语文教学发展学生的思想情感是义不容辞的任务。正如叶老所说的“文字所以表声音,声音所以达情思,那是人人知道的。没有情思,就没有发出声音的必要,更何需文字?可见情思为声音的泉源,而文字为声音的符号。学童所以需要国文,和我们所以教学童以国文,一方面在磨砺情思,进于丰妙;他方面又在练习表出情思的方法,不至有把捉不住之苦。这两方面,前者为泉源,为根本。”这一段话,既说明语言、文字和思想情感的关系,思想情感是产生语言、文字的源泉,也即“言为心声”。又说明了儿童学习语文的目的,一方面在于磨练情思,使情思“进于丰妙”,既善于思考,又善于感悟;一方面还要练习表达情思的方法,在说话、作文中将自己的情思表达出来。也就是说,通过读书、作文提高思想感情,有了丰富的思想感情,才能对所读的文章理解深刻,才能写好文章。第二,思想情感对儿童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现在,我们有的儿童对人对事都缺乏热情,有些是非常感人的事,他们却无动于衷;无论父母对他有多么好,他也感受不到、体会不到父母的深情,这是非常危险的。情感是儿童思想意识、道德行为形成的基础与动力;儿童的道德行为都是以道德情感为先驱的。儿童有了爱父母、爱祖国的思想情感,才能形成爱父母、爱祖国的行动。所以情感教育,即人格教育。第三,思想情感是儿童学习的动力和基础。人们在认识事物时,总是带有情绪和情感的,教学也不例外。学生的认知活动和情感结合就会大大提高认知效果。因为人们所获得的知识只有在情感里保存得最牢固。学生学了许多知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遗忘,但是凡打动儿童心灵的东西,都会在其情感深处留下深刻的记忆,终身难忘。以朗读来说,如果感情不投入,能体会出作者的情思吗?作文更是如此,情感是作文的动力,只有情深,才能文美。凡是名家名篇,读起来琅琅上口,能打动人的情思,就是因为作者心怀深情,而吐露出的情语。恰如近代学者王国维所言:“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景语中含蓄情感,情语中映衬着景物。关键在于真景物、真感情。”文学作品表达了作者的真情实感,学习语文也要情感丰富,才能读好、写好。儿童情思的形成是蕴涵在人文教育之中的。所以《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课程总目标中还提出要“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阅读教学要“注重情感体验”,都说明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思、发展儿童心灵的重要意义。我看语文应成为发展儿童心灵的摇篮。

2 要为儿童创设发展心灵的境遇

创设学习语文的境遇是发展儿童心灵的首要方法。境遇的含义是什么?我认为境遇应从两方面理解,一是广义的境遇,就是指儿童学习语文的环境、设备、氛围等;一是狭义的境遇,也就是现在所讲的教学情境。不论阅读或作文,教师首先要创设一个富于激发儿童情绪、情感和思想的情境,将儿童引到情思的情境之中,当儿童的情思被激发起来,使之产生愿意读书、急于表达的愿望时,读书、作文才能达到好效果。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李吉林的情境教学,就非常重视一课开始带有情感的导语激发,她以富于形象,生动、优美的激情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或以具体形象的画面、实物、电脑图像等教学媒体,将学生引入到所要学习的情境之中,以激起学生的情思。就是在全过程中,也很善于引导、激发儿童的想像、思维和情感。这样,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儿童的思维活跃、情绪丰富,情思绵密。她更重视作文前的情感激发,如带孩子们去郊外找春天、看秋收、踏雪景,以唤起儿童的欢乐心情,孩子们的情绪高涨,情思活跃,又怎能写不出好文章呢!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采取各种教学手段,先是以情导入,激感;再师生载情读文,文中悟情,以达到师生情感与文本作者情感的共鸣。

3 要做到语言和情思统一

语文学科发展儿童的心灵,激思,这是根本。“顺次而训练学童的语言,使其恰当所思,明显有序,最后乃着力于记录写述等形式的方法”,也是不可缺少的。不论阅读还是作文不仅要重视内容的思想情感,也还要注重语言形式和方法,万不能脱离学生的语言实践。阅读教学在感受思想情感之中,还要理解作者是怎样表达思想感情的;要理解文章结构、体会文章表达方法。我一直主张阅读教学过程一般是由正逆两个过程构成,一是由语言形式到思想内容,这是正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主要经过由具体(语言)到概括(内容)的过程。二是由思想内容到要点到语言表达的过程,从语言表达中,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情思和文章表达方法。这是构成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过程,是理解作者写作文章的过程,也是训练学生语言、思维、情感的过程;可以从作者和写作角度探索一些问题,如作者的情思是怎样表达的、文理是怎样阐述的、思路是如何体现的,文章在立意、构思、布局谋篇上有何特点,在遣词造句方面又有何特色等等。学生把这些问题明白了,才能达到“善读”的水平。目前,在阅读教学中有一种现象,大多数是停留在前一过程上。强调朗读是正确的,但是对课文中的重点词句、精彩语句不加咀嚼、体会,不去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情思表达的思路,这样的朗读,学生能感悟到思想内涵吗?

心灵文章范文第2篇

一、语文教学和发展小学生心灵的关系

首先需要明确“心灵”是什么?简单讲,“心灵”就是指“人的思想感情”。叶老为什么强调语文是发展儿童的心灵的学科呢?语文教学和发展小学生的心灵有什么关系呢?第一,语文学科发展小学生的心灵是由语文学科的性质决定的。语文是一门表情达意的学科,通过语文教学发展学生的思想情感是义不容辞的任务。小学生学习语文的目的,一方面在于磨练情思,既善于思考,又善于感悟;一方面还要练习表达情思的方法,在说话、作文中将自己的情思表达出来。也就是说,通过读书、作文提高思想感情,有了丰富的思想感情,才能对所读的文章理解深刻,才能写好文章。第二,思想情感对小学生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现在,我们有的小学生对人对事都缺乏热情,有些是非常感人的事,他们却无动于衷;无论父母对他有多么好,他也感受不到、体会不到父母的深情,这是非常危险的。情感是小学生思想意识、道德行为形成的基础与动力;小学生的道德行为都是以道德情感为先驱的。小学生有了爱父母、爱祖国的思想情感,才能形成爱父母、爱祖国的行动。所以情感教育,即人格教育。第三,思想情感是小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基础。人们在认识事物时,总是带有情绪和情感的,教学也不例外。学生的认知活动和情感结合就会大大提高认知效果。因为人们所获得的知识只有在情感里保存得最牢固。学生学了许多知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遗忘,但是凡打动小学生心灵的东西,都会在其情感深处留下深刻的记忆,终身难忘。以朗读来说,如果感情不投入,能体会出作者的情思吗?作文更是如此,情感是作文的动力,只有情深,才能文美。凡是名家名篇,读起来琅琅上口,能打动人的情思,就是因为作者心怀深情,而吐露出的情语。文学作品表达了作者的真情实感,学习语文也要情感丰富,才能读好、写好。小学生情思的形成是蕴涵在人文教育之中的。所以《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课程总目标中还提出要“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阅读教学要“注重情感体验”,都说明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思、发展小学生心灵的重要意义。我看语文应成为发展小学生心灵的摇篮。

二、要为小学生创设发展心灵的境遇

创设学习语文的境遇是发展小学生心灵的首要方法。境遇的含义是什么?我认为境遇应从两方面理解,一是广义的境遇,就是指小学生学习语文的环境、设备、氛围等;一是狭义的境遇,也就是现在所讲的教学情境。不论阅读或作文,教师首先要创设一个富于激发小学生情绪、情感和思想的情境,将小学生引到情思的情境之中,当小学生的情思被激发起来,使之产生愿意读书、急于表达的愿望时,读书、作文才能达到好效果。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李吉林的情境教学,就非常重视一课开始带有情感的导语激发,李老师以富于形象,生动、优美的激情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或以具体形象的画面、实物、电脑图像等教学媒体,将学生引入到所要学习的情境之中,以激起学生的情思。就是在全过程中,也很善于引导、激发儿童的想像、思维和情感。这样,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小学生的思维活跃、情绪丰富,情思绵密。李老师更重视作文前的情感激发,如带孩子们去郊外找春天、看秋收、踏雪景,以唤起儿童的欢乐心情,孩子们的情绪高涨,情思活跃,又怎能写不出好文章呢!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采取各种教学手段,先是以情导入,激感;再师生载情读文,文中悟情,以达到师生情感与文本作者情感的共鸣。

三、要做到语言和情思统一

语文学科发展小学生的心灵,激思,这是根本。“顺次而训练学童的语言,使其恰当所思,明显有序,最后乃着力于记录写述等形式的方法”,也是不可缺少的。不论阅读还是作文不仅要重视内容的思想情感,也还要注重语言形式和方法,万不能脱离学生的语言实践。阅读教学在感受思想情感之中,还要理解作者是怎样表达思想感情的;要理解文章结构、体会文章表达方法。笔者一直主张阅读教学过程一般是由正逆两个过程构成,一是由语言形式到思想内容,这是正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主要经过由具体(语言)到概括(内容)的过程。二是由思想内容到要点到语言表达的过程,从语言表达中,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情思和文章表达方法。这是构成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过程,是理解作者写作文章的过程,也是训练学生语言、思维、情感的过程;可以从作者和写作角度探索一些问题,如作者的情思是怎样表达的、文理是怎样阐述的、思路是如何体现的,文章在立意、构思、布局谋篇上有何特点,在遣词造句方面又有何特色等等。学生把这些问题明白了,才能达到“善读”的水平。目前,在阅读教学中有一种现象,大多数是停留在前一过程上。强调朗读是正确的,但是对课文中的重点词句、精彩语句不加咀嚼、体会,不去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情思表达的思路,这样的朗读,学生能感悟到思想内涵吗?

心灵文章范文第3篇

我并不是一个很好的表达者。有人说看得多了,听得多了,说得多了,表达就会变成一种能力依附在你的身上。一开始我在好词好句中徘徊,那时候还小,觉得多看作文选,多仿写句子,多背成语就可以写出好文章。我的作文水平确实提高了,可是那是一种心灵之外的塑造,是被主题束缚得紧紧的一次投降。渐渐地长大后,内心的情感也随着变得刻骨而深刻,我开始用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纯粹是为了表达自己。甚至有时的叛逆让我不遵守老师安排的写作主题,只想把心灵的触动表达得淋漓尽致。老师说我写的文章太散了,不适合考场作文。那时我还理直气壮地跟老师说:“我不是为了考试而写作。”

我喜欢把文字当做倾诉的对象,每一字每一句,都蕴含着自己饱满的情感,我认为写作就是与心灵在通话,华丽的文章不一定是好文章,有时候,最简单的几句话,却能把最刻骨的感受诠释出来。但是经过高三的苦练,我发现自己犯了一个错误。或许我可以成为优秀的表达者,但我却无法成为一个很好的聆听者。我不能太自私,自私地把这些文字占为己有。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把想象力当成一种写作工具,有了它,我朝着他人的角度出发,偷偷地钻进他人的世界,用文字做思想的修饰,用理解做心灵的交流,用更真实的文章来刻写更多的形象,用更多的角度来触动人们的心灵。

心灵文章范文第4篇

2、书香滋润心灵,雅言溢满校园;

3、书香润泽心灵,雅言启迪人生;

4、书香润泽生命,读书成就未来;

5、书香润泽心灵,阅读丰富人生;

6、用阅读润泽生命,用文字见证成长;

7、阅读点亮智慧,书香润泽心灵;

8、点燃读书激情,共建书香校园;

9、沐浴书香,润泽幸福;

10、感受经典魅力,品味高雅文化;

心灵文章范文第5篇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读者》等杂志社签约作家。善于烹制心灵美文、哲思故事。从事创作至今,发表文章150余万字,近百篇文章入选各种图书和中、高考试题阅读理解。5次获得《读者》杂志社最受读者欢迎文章奖,已出版作品集《扬眉欢喜,低眉自在》《不出鞘的心灵》等9部。

向来喜欢草木,养了一盆滴水观音,出差一周回来,发现它已瘫软在盆,从水龙头接来一盆水灌下去,然后不再问它,兀自在书房里看王世襄的《锦灰堆》,刚看完第一卷,目光疲惫,抬头看窗外,与一盆激灵灵的滴水观音相遇。不觉惊呼,这还是刚才那盆蔫巴巴的花吗?如今,已经腰杆挺直,枝叶伸展,一派精神。

原来是水壮了滴水观音的胆。

又有一次出远门,不知不觉到了午饭的当口,路不熟的司机把车开到了郊区,费了好半天工夫才找到一家农家乐饭店。要了一碗饭,总觉得没有胃口,且感到身体干渴难耐。这时候,同行的一位伙伴问老板要了一碗醋,然后嘱咐我喝下三两勺子,顿觉浑身精神,食欲重回。

我不知何故,忙问伙伴,他说,其实,吃醋不光是给你开胃,也是在给我们的身体补充水分,水分足了,你的味蕾自然也就打开了,吃饭自然就香了。

又是水的功劳!

现如今,随便打开电视的哪个频道,翻开报刊的任一广告页面,铺天盖地地堆满给肌肤补水的化妆品广告,我们已经想到给植物补水,调剂生活,给身体补水,调理脾胃,却往往忽略了给自己干涸已久的心灵补水。

一颗干涸的心灵,是没有神韵的。犹如画龙,却没有点睛;塑碗,却没有青花;老屋,却没有旧家具,都是不圆满、不丰润的。

谁不渴望拥有丰润的人生?

丰润,即丰满,莹润。丰,则饱满;润,则明泽。那么,我们如何让自己的人生更加丰润?

首先要不忘通过阅读给自己的心灵“补水”。人不学不知道,人不阅读,就如同植物长期不给水,势必要枯萎蔫死。阅读,便打开了人生的另一条路,目睹世界的另一番精彩。我们用嘴吃饭,用眼摄取心灵的营养,这两者缺一不可。

当然,也不要忘记适时让自己出游,通过旅游步入生命的深流。有人说,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身体和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当枯燥的生活麻木了我们的心智,硬邦邦的世界封闭了我们的灵感,冷冰冰的现实冻僵了我们的思维。我们必须给自己来一次畅快的游历,在游历中丰满自己,在游历中成熟自己,在游历中超越自己。

更不能忘的是盘点自己,通过总结领取生命水域的静谧。人生有两“结”最重要,不是中国结,也不是蝴蝶结,而是团结和总结。团结,我们才不会形单影只,身小力薄;总结,我们才不会永远走老路,永远在一个地方跌倒,永远不知道自己哪方面暗淡,哪方面闪光。

心灵文章范文第6篇

1、《当幸福来敲门》《弱点》《当幸福来敲门》《肖申克的救赎》《喜剧之王》《阿甘正传》《美丽心灵》《洛奇》《面对巨人》《教父》《薛仁贵》《百万美元宝贝》《心灵捕手》。

2、讲天才的电影有:《美丽心灵》、《雨人》、《波拉克》、《暗物质》、《天才瑞普利》、《猫鼠游戏》、《香水》、《一级恐惧》、《心灵捕手》、《莫扎特传》、《证据》、《海上钢琴师》、《电锯惊魂》、《沉默的羔羊》、《非常嫌疑犯》、《寻找弗罗斯特》。

(来源:文章屋网 )

心灵文章范文第7篇

一、以情动人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是文章的根,也是学生写作的根基。目前“假大空”的语言充斥着学生的文章,作文缺乏真情实感,缺少现实的气息,写作似乎无关心灵,与情绝缘。解决这种弊病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1.强调观察生活,感受生活,思考生活,积累信息,训练思维。2.强调人格修养,以写作促做人,以做人促作文。3.讲究写作方法与技巧,增强学生追求方法技巧的意识。

写作是充满个性色彩的心灵律动,学生的作文也应该以心为主角,以情为媒介,以生活为舞台。引导学生擦亮心灵的眼睛,舒展情感的翅膀,让情激荡于心胸,让理升华在脑际,进而产生写作的冲动。总之,要先培养学生一棵敏感而温柔的心,让生活感动自己。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对写作技巧的体悟,追求感动读者。写作课堂应该是一个自由的平台,师生的心灵在这里碰撞,情感在这里交流,规律在这里形成。

二、文似看山不喜平

写文章最忌平铺直叙,波澜起伏才容易打动读者。具体可有以下方法和技巧:

1.悬念法:它是为了激发读者那种紧张与期待的心灵活动,在行文中有意采取的一种积极而有效的手段。这种手段包括“设悬”和“解悬”。

2.抑扬法:“抑”就是“抑制”,对人、事、物进行贬抑;“扬”就是“扬起”,对人、事、物进行褒扬。叙述中先让情况尽量向某一方向发展,造成对后面情节的一种反向蓄势,然后使情况向相反的方向突转,从而形成落差和波澜,给人以情感冲击和心灵震撼,进而使读者得到充分的审美满足和享受。抑扬法分为欲扬先抑和欲抑先扬两种。

3.伏笔法:就是指作者对文章中将要出现的具体有关键意义的人或事做的提示或暗示。有伏笔就有照应,伏笔的巧妙使用,使波澜起伏、曲折多变的情节被一根时断时续、明断暗续的主线贯穿始终,结构更加严谨。

4.巧合法:既能更集中、强烈、深刻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本质,又能以其戏剧性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和魅力。写作前要充分考虑到事件本身的丰富性与变化性,构思预设好事件的转折点,在整体把握事件的基础上确立写作中心,然后运用恰当的叙述技巧,以实现艺术表达的理想效果。

三、巧用秘密

心灵文章范文第8篇

“阅读就是对话”。是的,阅读就是一种对话,是一种直指心灵的对话。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我们语文老师的阅读教学,可谓意义非同小可。指导学生的阅读,其实就是我们语文老师无形中的“传道、授业、解惑”,就是在潜移默化中向学生传承中华文化、传播华夏文明,就是民族的薪火相传,意义非常重大。我们语文老师要明确我们肩负的历史重任,为中华民族的全面复兴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在平日的阅读教学中,我始终坚持着这样的理念:

首先,阅读就是学生与文本的心灵对话。

我们语文老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一定要让学生静下心来,认真阅读文本,读懂文本,读透文本,读深文本。要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感悟,读出自己的味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操千曲然后晓声,观千剑然后识器”,“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其实,阅读就是学生与文本的心灵对话,就是一种个性化的行动。好的语文老师要导不要堵,允许学生读出自己个性化的理解与感悟,读出自己的味道,读出自己的收获。

其次,阅读就是学生与作者的心灵对话。

我们语文老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一定要指导学生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时代背景、思想发展、作品影响等。学生只有全面了解了作者,在阅读文本时就会自动代入,想作者之所想,思作者之所思,达成与作者的心灵对话,从而更好的理解作品、感悟作品,产生共鸣。理解了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明晓了作者的写作意图,再来领悟作品,那就自然而然、水到渠成了。“都言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学生能与作者心灵沟通,教师的阅读教学自然也就事半功倍了。

再次,阅读就是学生与老师的心灵对话。

语文老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一定要创设富有启发意味的问题,带领学生体会理解老师的设题意向,正确识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一堂好的语文课,必定是一堂精彩的师生互动、水融的好课!教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也是阅读的对话者之一。师生双方各自向对方敞开心灵并彼此悦纳。这样的师生关系,真正地具有人性化,它自身就具有极大的教育价值。

再次,阅读还是学生与学生的心灵对话。

学生与文本对话后,每个人所获取的信息丰富多彩,对文本的理解、感悟也充满个性,产生的问题因人而异。通过学生个体与群体之间思维的碰撞和交融,产生互动效应,在生生对话中,实现着视界的沟通、凝聚和融合,产生出更深邃、更新颖、更富有启发性和创造性的对话,从而使对话的内容促成新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