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有志者事竟成的名人例子

有志者事竟成的名人例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有志者事竟成的名人例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有志者事竟成的名人例子范文第1篇

“名言荟萃、古人开会、反复唠叨、高分绝对”,这是网上流传的学生写议论文拿高分的“秘籍”。但所谓的“秘籍”,恰恰说明了学生因为积累素材的有限,视野不够宽广,思维不够深刻,而只能在写作时,套用固定的模式,机械地堆砌固定的材料。随着江苏高考对“新材料作文”这种题型的提倡,考生有了更大的发挥空间,但对他们写作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你要能用你所知道的新材料,来印证你所生活的世界,去启发你的思考、引导你的关注、抒发你的情怀、表达你的观点。所以就议论文写作而言,“思维力”便成了文章的“生命力”,那么,发挥“三智”,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议论文思维能力的培养就十分必要。

所谓“三智”,即明智、机智、睿智。古人云:“千古文章意最高”,议论文写作要有思想,首先,学生要明智地面对生活,避免思想的苍白,拥有求真的意识;其次,要机智地分析生活,抛弃逻辑的混乱、说理的贫乏,拥有独立的意识;最后,要睿智地反思生活,反对迎合奉承、矫揉造作,拥有自由的意识。

如何才能做到“明智、机智、睿智”,如何才能让自己拥有求真、独立、自由的思想意识,使自己的议论文真正做到“文以载道”?我们的训练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对观点进行明智地解读――要有求真的思想

早在近两千年前,我国东汉时最著名的思想家王充即在其著作《论衡》中点明了议论的目的:“故《论衡》者,所以铨轻重之言,立真伪之平,非苟调文饰辞,为奇伟之观也。”在他看来,议论文写作应是“疾虚妄”“归实诚”,即要有去伪存真的思想意识。

两千年过去了,我们现在学生写议论文,往往会觉得“论点”无所谓对错,切题就成,关键是要找符合论点的“论据”进行“论证”。殊不知,如果论点不新颖、“逼真度”不高,即便论点正确,论据、论证也没有问题,但其实都陷入了“无谓议论”的死胡同。现在“新材料作文”提供的材料,也只是提供给考生一个话题的范围,考生要学会对材料进行明智地解读,从中提炼出自己新颖、逼真的观点,这样才能让后文的论证变得有价值。如一位学生是这样来阐释话题“有用和无用”的,较为真实独到:

“不得在夜自修时看除必考名著之外的书”。相信这样的规定对高中生来说不会陌生,这是限制我们在可以用来学习的时间做与学习“无用”的事。之所以留下一点转圜余地给名著,其目的也显然并非用以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而是另一个更有用的目标――应付考试。这样森严的规定,固然防止一些同学浑水摸鱼,夹带武侠、言情,但也真实地折射出现实的功利,无用之书无益去读,读了也不会加分。学校尚且如此,那社会自然也是无用之事无益去做,因无利可图。然而,“人皆知有用之用,却不知无用之用也”。所谓“有用”“无用”,从功名角度看,界限分明,高下立判,可是当我们站到高处,或许就会发现所谓的“有用”已经无处可用,而当年被抛弃的“无用”经历时光打磨,已闪闪发光,耀眼夺目。

这位同学针对学校的夜自修阅读规定,从学校到社会,表达了自己内心真实的思考,对观点进行了明智的解读。他的明智还在于他基于真实学习生活的思考能引起人们的共鸣,所以我们才有被刺痛的感觉。

论点的真实性是议论的动力与生命,也是其价值与魅力所在。高中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个性鲜明,我们要充分挖掘他们的智慧,鼓励他们敢于思考,勇于真实地表达,而不是让他们只会人云亦云,从而对题目材料的解读出现“同质化”“平庸化”的倾向。当然,我们也不能再不厌其烦地将一些老套的“论点”灌输给学生,那些诸如“失败是成功之母、知识就是力量、有志者事竟成”的“论点”,早已被一代代中学生反复咀嚼,成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

议论文的目的是对真理之本的发现与无限靠近,而只有明智地倾听自己内心灵魂深处的声音,才能去追求、发现并捍卫这个世界的真理。

(二)对事例进行机智地叙议――要有独立的思想

举例论证是学生在写议论文时主要采用的论证方法。但在运用事例进行论证时,因为缺少独立的思想,不会个性化地解读,要么举例失当,要么缺乏分析,要么堆砌呆板,要么陈旧老套,看似例证充实,实则“外强中干”,经不起推敲。这样的议论文说服力不强,感染力也不够。那么,学生如何发挥机智对事例进行叙议呢?来看下面这位的见解。

有时我常想,我们应该如何面对生活呢?是得过且过,过一天算一天,把自己交给命运?还是心有所向,创造出美好以展示生命的价值呢?苦苦谋生的确不妙,每个人见了站在弄堂口抱怨的妇人都会绕道吧……而王洛宾现实无疑给了我们问题的答案。这个伟大的作曲家在战乱纷扰的岁月里徒步穿行新疆的沙漠,只为创造出一首首脍炙人口的歌曲;即使在监狱之中,他依然笔耕不辍,竟然写了七十多首民歌……我无法将他所过的生活和他那恍若天堂之音的歌声联系起来。是的,生活固然可以将人置于苦难,却无法囚禁人的光明之心。因为理想照耀,因为幽默乐观,漫漫苦海也能成为万顷花野。生活与心境,两者其实能了无关联……(《心在天堂》)

小作者开头一连提出几个问题(选文粗体字),是以自己独立的思考来引领例子,既启发了读者,也使下面的举例更有针对性。而举例之后再对例子进行个性化地分析(选文粗体字),就更突出地论证了生活中要追求“心灵的天堂”。相反,如果思维疲软,只是机械地叙例,而没有思想的引领,那议论文的思维力就会大打折扣。比如说下面这位同学的一段议论文字。

乐观是一个人良好心态的体现。乐观的人总能享受困难的过程,而消极的人则相反。史蒂芬・霍金面对身体的病痛无可奈何,但他拥有乐观的心去看待并锲而不舍研究“黑洞”;桑兰因跳马意外而高位截肢,她用乐观面对生活,创造出她独特的人生;海伦凯勒从小失明又失聪,正有了乐观,她才写出《给我三天光明》这样的著作。(《论乐观》)

文章看似例证丰富,但着实有堆砌之嫌。小作者只是像“贴标签”一样把“乐观”贴在三位名人身上,至于“乐观”具体表现在哪里,语焉不详,闪烁其词。因为缺少对例子机智的分析(不仅“贴标签”,而且叙议矛盾,前面刚说“乐观的人总能享受困难的过程”,这边霍金“面对身体的病痛无可奈何”),文章的观点便失去了支撑,显得苍白,更别提展现独立的思想了。

(三)对生活进行睿智地反思――要有自由的思想

“议论文写作的精神是什么?”在高中议论文教学中,我们不得不重视和重新审视这个问题。现在,越来越多的学生因长期受到应试教育传统思维的束缚,很少会对生活进行睿智地反思,进而提出与众不同的见解。表现在作文中,一是只会奉承迎合,人云亦云,而不会批判与反驳;二是文章矫揉造作,无病,不但不像一个睿智的斗士,反倒像个软弱无力的“病夫”。

高中语文新课标指出:“要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发展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所以,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质疑能力,让学生关心关注社会问题,拥有自由的批判性思维。而这正和议论文一直秉持的以追求真理为最高使命的批判精神是相契合的。

请看下面两位学生的考场作文片段,作文题是一段材料,“有着350年历史的牛津大学大礼堂的横梁已经风干朽化,必须得更换,当年的设计师已经预想到这种情况,所以早在校内一块土地上安排种植了大片橡树林。在一代代园艺师的守护下,现在,每棵橡树的尺寸都超过了横梁所需。大礼堂的横梁问题,可以圆满解决了”。

一位学生这样议论:

范仲淹曾说过:“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所有人担忧之前先担忧,在所有人快乐之后再快乐。由此可见,我们需要具有忧患意识。

因为牛津大学礼堂设计师具有忧患意识,先种植了大批橡树,所以礼堂才得以保留;泰坦尼克号的船长不具有忧患意识过于自信,没按要求配备救生艇而使很多人丧失了生命。可见忧患意识的重要。

可是,怎样才能具备忧患意识呢?我们应放远眼光,不局限于美好的现状,做一个像牛津大学设计师那样的人,而不是像船长一样对自己过于自信的人。只有这样,我们面对未来的困难才能从容不迫,社会的发展才能更稳定和谐。(《具有忧患意识》)

这是一则新材料作文题。建筑师预先种植大片橡树林,这是一种在极强的责任感驱使下的超越时空的远见卓识,这种预见性是可持续发展的源泉。这段文字的小作者看懂了材料,先站在设计师的角度,开头引入范仲淹的名句,提出了“具有忧患意识”的观点;然后用泰坦尼克号船长的例子进行对比论证,强调“忧患意识的重要”;进而指出“要具备忧患意识”的做法,议论层次清楚。但读完之后,我们不难发现,这样的议论只是机械地套用议论的结构,为了议论而议论,缺少小作者自己的情感体验,也缺乏对社会生活睿智而独特的思考。

再来看同一则材料下,另外一位学生的议论:

我曾去游览鲁迅的故居,却惊悚地发现有两个鲁迅故居!导游解释说,是全部模仿鲁迅故居而建的,而原来的那个暂不开放。我的眼神黯淡了,原来我所见的不是真正存在过的历史,而是一处赝品!我嗅不到文化的味道。

我一直都相信,一座老房子无论经过多少漫长岁月的洗礼,总能因为历史而光艳动人。就像高大的樟木衣柜,只要打开就能闻到淡淡的余香。而今,只剩下为了商业利益而开发的铜臭味了。就像今日的绍兴,再也回不到当初的那个“鲁镇”了,看不见好似仙山楼阁的戏台,那夜似的古街,有的只是一群计较钱利的商贩……

古迹难存,古风不再。我得知国外有工匠代代守护供大学礼堂更换的椽木,我只能感到一点欣慰与沉重的失落。这是一种民族的失落。

古迹存在的意义是凭吊历史,或是对古时人们生活的注释,或是对优秀灵魂的一支不朽赞歌。而今,守护者无力,看者无心,治者无意,才造成了中国文化保护缺失和媚俗化的现状,令人扼腕心忧。

我希望能重新听见那一句淡淡哀伤的小诗,烟霭暮雨之中,历史的屋宇风貌仍在,被人铭记……(《多少楼台“淹”雨中》)

从一次去鲁迅故居的游览中,小作者感受到了今日绍兴“古迹难存、古风不再”,比较材料中国外工匠对橡树林的世代守护,小作者有自己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即“中国文化保护缺失和媚俗化的现状”。好作文源于对生活的思考,比较前一位学生机械地论证,显然这位学生的思想更自由,更睿智,敢于大胆地质疑,更具追求真理的精神。如果我们在议论文写作时,能有这样契合生活的睿智思考,拥有自由的思想,那我们也就掌握了议论文写作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