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修改病句

小学修改病句

小学修改病句范文第1篇

教学目的:会修改病句,掌握一些常见的病句的类型;能指出句子中的毛病,并加以改正。能正确地使用修改符号修改句子。

教学重、难点:寻找病因,不改变原意,同时以最简要的方法修改。

教具准备:幻灯片。

教学日期:2004年5月12日上午第1节

执教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我们在平时说话和写文章的时候,往往会出现一些有毛病的句子。这些句子主要是在词语之间的联系上有毛病,我们把这些句子叫做“病句”。为了把意思表达准确,表达清楚,我们必须学会修改病句。这节课我们来复习修改病句。

二、复习修改病句

(一)、温故知新

1、回忆类型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以前常遇到的病句都有哪些类型?谁来说说。

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用词不当、词序颠倒、重复啰嗦、指代不明、前后矛盾、不合事理。

2、修改病句的步骤

修改病句,如同医生给病人看病,要找准病因、对症下药,修改病句,一般可分四步:

读:默读原句,了解句子本来的意思。

找:找准病因。

改:针对病句的不同“病因”,可以采取以下方法进行修改:加、换、删、调、改。但在改时要对症下药,改动要少,切勿添枝加叶,要保持原意。

查:查句子语法、逻辑是否正确,查句子是否保持原意。

3、小结。

修改病句的重点和难点是寻找病因。它的原则是不改变原意,同时以最简洁的方法修改。

4、类型练习:

⑴看到老师们日夜辛苦地工作,使我很受教育。

⑵永春的春天是异常美丽的地方。

⑶我们为他的爱国热情深深地感动了。

⑷这本书对我很感兴趣。

⑸他说错了一句错话。

⑹参观了化工厂和造纸厂后,大家都说:“这个厂变化真大。”

⑺参加春游的同学基本上都到齐了。

⑻大家的眼睛都集中到主席台上。

5、师生讲评。

(二)巩固练习

1、判断题:下面病句哪一种改法最正确,请在括号里打“√”。

⑴病句:永春的名胜古迹很多,牛姆林是唯一的一处。

①永春的名胜古迹很多,牛姆林是最美的一处。…………()

②永春的名胜古迹不多,牛姆林是其中的一处。…………()

③永春的名胜古迹很少,牛姆林是其中的一处。…………()

④永春的名胜古迹很多,牛姆林是唯一的。………………()

⑵病句:面对着碧波荡漾的东张水库。

①我面对着碧波荡漾的东张水库。……………………()

②面对着碧波荡漾的东张水库,我放声歌唱。………()

③碧波荡漾的东张水库多美啊!………………………()

④我面对着波涛汹涌的东张水库。……………………()

2、读句子,有错误的打“×”,并改正过来。

⑴大家讲卫生,我们的健康和疾病就有了保障。()

⑵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他而且有办法解决。()

⑶这只小花猫浑身雪白,一根杂毛也没有。()

⑷听到我国又发射一颗人造卫星的消息,高兴得跳起来。()

⑸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⑹太阳能发光,能发热,是一个大火球。()

(三)提高训练

1、综合练习:

⑴夏天的晚上,常常卧在院子里看星星。

⑵在老师的帮助下,终于端正了学习习惯。

⑶英语对我很感兴趣,我特别喜欢。

⑷小明和小毛参观了化工厂,他受到了很大教育。

⑸昨天傍晚刮了一夜风雨。

⑹我的家乡是福建人。

⑺我不禁忍不住流出泪来。

⑻我一定改善不好的坏习惯。

⑼老师今天讲的知识我基本上全懂了。

⑽花园里,万紫千红的红花争相开放。

⑾王明从小爱学习,形成了动脑筋。

⑿《林海》的作者是老舍写的。

⒀与其牺牲生命,也决不向共产党屈服。

⒁尽管天气不好,总是按时到校。

2、师生讲评。

3、质疑问难:

我们已经复习了病句的各种类型,同学们还有其它地方不明白或不理解的请上来说说四)综合训练。

⑴、用学过的修改符号,修改下面的一段话。

春天的一个星期日,爸爸妈妈带着我去春游黄浦公园。公园里络绎不绝的游人。各色各样的红花都开了,有一串红、月季花、腊梅花……红的像火,白的像雪。蜜蜂、蝴蝶在花中飞舞。看到这生机勃勃的景象,情不自禁地说:“多么诱人的春色呀!”登上二层楼的亭子,我举目四望,只见浩浩荡荡的黄浦江水向东奔走,浦江上面烟囱林立,外白渡桥上车来人往,车水马龙……这一切,真叫人心慌意乱。

①复习修改方法:Ⅰ、读通原文所要表达的意思。Ⅱ、修改不恰当的字、词。Ⅲ、修改语法、逻辑上有错误的我句子。Ⅳ、修改语段上用错的标点符号。

②尝试修改

③小组讨论

④汇报交流

⑵找出需要修改的地方,并在原处改正。

有一天,天气很热。光顾向我们朴课,很晚还不去幼儿园接她的孩子……明明。孩子自己跑回家,小脸冻得通红。这件事,被我感动的眼泪只在眼眶里转。

小学修改病句范文第2篇

句子又长又短,在特定的情况下,又是一个词也能构成句子,但一般的句子都比较复杂,中小学生一般不要求掌握语法方面的术语,但应该能够凭借生活实际和对词语的理解来判断简单的句子是否正确。在中小学阶段,教者应加强修改病句的训练,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为表情达意交流思想服务,为进入高一级学校打下基础。

在专项练习过程中,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教会学生掌握常见病句的类型及修改病句的方法。如何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呢?我校教科室曾经组织教师对此进行专项研究,取得了一定效果。

一、掌握常见病句的类型

病句产生的范围,有的是词汇问题,有的是语法问题,有的是修辞问题,还有的是逻辑问题……教会学生掌握常见病句的类型对学生识别、判断有毛病的句子是很有裨益的,在中小学阶段常见病句一般有以下几种类型:

1.搭配不当

如:①“六、一”儿童节那天,同学们唱起了动听的歌和优美的舞。②在考试的时候,能否保持清醒的头脑和认真细致的作风,是考试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①句中动词“唱”与临近的“歌”搭配恰当,与较远的“舞”搭配不恰当,应把“和”去掉,加上“跳起来”,此处还应该注意要加上“,”这个标点,不能马虎。②句中“能否”一词包含“能”与“否”两个方面,明显与后文搭配不当,改法一,可以把“否”删去与后文相对应;改法二,是在“取得成功”前添加“能否”一词与前文相对应。

2.成份残缺

如:①读了《高玉宝》这本书,受到了教育。②通过两个多月的努力,使我的成绩有了提高。①句中缺少了主语,是谁受到了教育,加上主语“我”即行。②句中误用了“通过”和“使”,因而缺少了主语,两者任意划去一个。

3.词序颠倒

如:①我们在平时的工作中要善于解决并发现问题。②李老师介绍了许多雷锋的先进事迹。①句中“解决并发现问题”不符合逻辑,违背了我们认知事物的规律,应是先发现问题后再解决问题,很显然词序颠倒了。②句中“许多”一词应放在“雷锋”之后,雷锋只有一个,他的先进事迹才有许多。

4.用词不当

如:①这次清洁大扫除进行得很完整。乱贴的标语被揭去了,堆积的垃圾被拖走了,堵塞的小沟也被疏通了。②他那认真刻苦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个同学效尤。①句中“完整”应该为“彻底”,这样改意思更准确。②句中“效尤”色彩暗淡,应改为“学习”。因为“效尤”的意思是“明知别人的行为是错误的而照样去做”,它是带有贬义色彩的一个词语,用在这个语境中很不合适,修改后词语的感彩切合文意。

5.前后重复

如:①会议厅里坐着不少来自各校的许多代表。②在公交车上,王蒙拼命与歹徒展开殊死搏斗。①②句中“不少”与“许多”,“拼命”与“殊死”语义重复,两者应该任意划去一个。

6.前后矛盾

如:①我的作业基本上全部做好了。②我猜想他肯定不会来了。①句中“基本上”与“全部”矛盾。②句中“猜想”与“肯定”前后矛盾,两者任意划去一个。

7.用错关联词

如:①我们在学习上即使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决不能骄傲自满。②这部小说内容精彩,但语言朴实无华平易近人。误用关联词,即该用甲而用了乙。①句中“即使”与“但”搭配不当,应把“即使”改为“虽然”,或者把“但”改为“也”。 ②句中两个分句间是并列关系,应把“但”改为“也”,并调至“语言”一词的后面,或者将其删去。

8.滥用否定词

如:①一个人在工作中难免不犯错误,犯了错误不要紧,关键是如何对待错误。②为了防止不再发生交通事故,交通局积极开展了交通法规的宣传。①句中“难免”一词本身就具有“不可避免”的意思,具有否定意味,而在其后又加上一个否定词“不”,明显违背了句意,改法是将“不”删去。②句改法与①句改法相似(改法略)。

当然,病句的类型还有许多,如句式杂糅、歧义等。有的病句的复杂程度也远不止如此,但在中小学阶段常见的病句类型不外乎以上几种。学生只要认知和掌握了这几种类型的病句及改法,他们识别和修改病句的能力就一定会有所提高。教者在教学中,注意了这方面的训练,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识别、修改能力,而且对于学生口头表达及作文也会很有帮助。

二、掌握“读”、“找”、“改”、“验”四字诀

在修改病句的训练中,教者要自始至终贯彻“四字诀”,确实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具体说来,这“四字诀”就是“反复读”、“认真找”、“仔细改”、“改后验”.

1.反复读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多读,对于发现问题是很有帮助的;多读,对于看看句子所要表达的语义内容与句子结构形式是否统一也是很有必要的。在朗读中如发现有不妥的地方,就可以找出病句所在。

2.认真找

医生治病救人,只有对症下药,才能药见其效。修改病句正是如此,在朗读明义之后,要认真分析病因,才能进行修改,否则盲目找,只会越改越乱、错上加错。教者在教学时,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这个病句属于哪个类型,还要知道常见的改法;不仅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具体问题的答案是否正确上,而且要注意学生学习的过程,不能忽视。

3.仔细改

找出病因后,修改这一环节非常重要。修改以不改变句子的原意为基础,合理利用常见病句的修改方法进行修改,使句意表达的清楚、完整,符合实际情况。

4.改后验

修改完后还要认真校验,看看还有没有其它问题,标点符号丢没丢,句子是否通顺等,不能因马虎而出错。如常见病句类型1搭配不当所举例句①的修改,就需要在改后注意标点问题。常见病句类型6前后矛盾所举的例句②在改法上“猜想”和“肯定”前后矛盾,两者任划其一,但按这种改法如删去“猜想”一词,结果这个句子就不通顺了,细心检验后,可以把“猜”或“肯定”任删一个,表意才准确无误。

小学修改病句范文第3篇

一、病句类型及分析

常见的病句类型分为:成份残缺、用词不当、搭配不当、自相矛盾、分类不妥、关联词用错等。

对于病句的结构辨析,步骤有四:

1. 找出句子的主干。即先找出句子的主、谓、宾语,看是否有残缺,是否搭配恰当。

2. 理出句子的枝叶。在句子中,定、状、补语与主、谓、宾语相比较,就像树的枝叶,如果句子的主干没有差错,就应检查定、状、补语是否能恰当地修饰中心语。

3. 体味句子的语意。在进行句子主干和枝叶检查工作的同时,可以体味句子的意思和表达习惯,看语意是否有问题。语序是否合理,句式是否杂糅,前后是否矛盾等等。

4. 弄清句子的关系。检查复句主要看复句的关系,看关联词语是否合理,辨别分析时,不但要看关联词语,还要看句子的内容。

二、病句的修改

修改病句,首先要明确句子的病因,才能对症下药。修改时既要改正句子的错误,又要充分体现句子的原意,而且还要尽量保留原句的基本结构和词语。修改时可采用增(成分残缺的)、删(多余的)、换(用词不妥当)、简(修改使其简要)、调(不搭配、不照应的)等方法,根据不同的语病,采取恰当的方法。其具体方法大致可归为以下几种:

1.补充法

多用于成份残缺的病句,如:这次期中考试,得了第一名。(这就要补主语,改为:这次期中考试,我得了第一名。)

2.替换法

将感到有问题的地方从句子里面取出来,用其他词语进行替换,看是不是合适。

例如:人民的生活水平正在不断地改善。(主谓搭配不当,应将"改善"改为"提高");又如:要搞好食品安全监督,监督人员必须要有熟练的业务知识和敢于斗争的精神。(应把“熟练”取出来,改为“丰富”,句子也就通顺了)。

3.类比法

发现某些句子或句子里的一部分同语感相冲突,而又无法断定有什么毛病时可以造出几个结构相似的句子或短语进行类比,容易发现语病。

例如:同学们搞好校园清洁卫生是为了净化学习环境为目的。(这里“为了净化学习环境为目的”明显不妥,我们可以造出一些结构类似的语句:“我们学习是为了考取理想的学校为目的”。从这个相似的语段中可以看出,“为”和“为目的”不能同时使用,应当要么就是“为了……”,要么就说成“以……为目的”。所以此句犯了两种格式混用的毛病)。又如:这本书的作者是我写的。(就可以类似的造出相同结构的语段:“这支笔的所有人是我用的”,所以不难看出,这句话实际上是把关于同一意思的两种说法“这本书的作者是我”和“这本书是我写的”混在一起了)。

4.缩句法

就是运用对复杂单句成分分析的方法,保留句子的主要成分(主、谓、宾),去掉句子的次要成分(定、状、补等),来检查句子的正确与否。

例如:白衣天使奋战在抗击非典的第一线,他们动人的事迹和牺牲精神在广大人民心中传诵。(这个句子比较长,一时难以判断是错在哪里,我们如果采取缩句的方法就容易判断了,我们可将它缩成“天使奋战在一线,事迹和精神在传诵。”我们很容易看出这是“精神”的“传诵”搭配不当的错误)。又如:解放前,爸爸和哥哥两人挣来的钱还不够养活一家人的生活。(我们可以缩成“钱不够养活人的生活”。这就很容易看出钱“养活”的只能是人,不能是“生活”)。

4.相关词语的检查法

此法主要用于检查复句内部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是否存在问题。

例如:不管是上大学深造,还是在工作岗位上自学,也有可能学好科学文化知识。(这里错用了关联词语“也”,造成分句之间的关系表达不清,应把“也”改为“都”)。又如:尽管你的赠礼多么微薄,但在农民心上却像千斤重的砝码。(这里的关联词“尽管”用错了。“尽管”和“虽然”相当,表示转折关系,它后面跟的词语不能没有选择性,和它相应的指示代词应是“那么”、“这么”等。据此,把“尽管”改成“不管”,删去“但”,“却”改为“都”就对了)。

5. 语感法

用自己的语感检查语病的办法,人们在学习语言和运用语言的实践中,形成了对用词规则、造句规则、调整语句可以增强表达效果的规则、标点使用规则等的感性认识。这就是语感。一个句子有毛病,会造成与我们的语感不一致,使我们的感情不顺畅,如果拿病句同语感一对照,就能发现毛病在哪里。

小学修改病句范文第4篇

关键词:基础 方法

众所周知,《考试大纲》中关于“病句类型”的规定,有六种,即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在这里,不想再一一详细赘述,只想谈谈本人在教学实践中总结的一些方法,以供参考:

一、语感审读法

在审读语句过程中,从对语言的感性认识上察觉语句有无毛病,如果觉得句子别扭,就再作分析比较,进而找到“症结”所在。比如:“我们把小树苗栽到了路边长得很越来越高。”显然从语感上就能察觉出这个句子很别扭,读着也很拗口,再仔细一分析,原来是把本来是两个承接的小句子放在一句话中进行表达,犯了结构混乱的毛病。用这种方解题,一定要做到胆大心细。胆大就是要果断地相信自己的第一印象,不要前怕狼后怕虎,似是而非地去解读句子,以至于模棱两可,自己也搞不清楚句子是非有问题了。心细,就是要有仔细分析查找病因的耐心,不能马虎,不能走马观花,敷衍了事,一定要三思而后行,细心再细心。

二、语法分析法

纵观全局,抓主要矛盾,运用语法手段,先理出句子的主干(主语、谓语、宾语),审查句子的主干是否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等错误,再清理句子的枝叶(定语、壮语、补语),仔细审查修饰成分内部是否有毛病,与中心语的搭配是否有毛病。

例如:“《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中一部最优秀的现实主义文学。”通过主干分析,主语是《红楼梦》,谓语是“是”,宾语是“文学”,“一部作品”怎可称之为“文学”显然谓宾不搭配,诸如此类的例子还很多,只要了解句子的成分,就一定举一反三,得心应手。

三、造句类比法

有的句子是否有毛病,一时拿不定主意,光凭语感也是不可靠的,这时教你一个简单的法子,即仿照原句的结构另造一个常用的句子,经过分析比较,从而确定该句是否有毛病。比如:“在李老师的帮助中,我取得进步。”初读这个句子是感到别扭,可选择两个类似的结构来分析:“在哥哥的指挥下,我用竹条编了一个鸟笼。”再如:“从教学实践中,我总结出这样一条规律。”从这两个结构中我们看出应当这样搭配,“在……下”或者“从……中”是正确的,犯了两种格式混用的毛病。

四、逻辑分析法

有的语病从语感上体会不出来,语法上又不好找,那就要从事理上分析,看看是否违反事理。逻辑分析就要从概念判断,从推理方面进行检查,看语句表达是否得当,句意关系是否合适,比如:“凡是有杰出成就的人,都是从艰苦的环境中磨炼出来的。”这个句子用“凡是……都”言过其实,不符合生活事实,困境是成才的环境,难道顺境就不是吗?可改为“大多”,删去“都”就可以了。

做辨析并修改病句题就好比一个医生为病人看病,看病、治病是两个不能脱节的环节。因此,做好病句的修改首先要辨析得准确,才能修改得漂亮。另外,我们也知道,一名优秀的医生,一定是具有广博的理论知识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同样,搞好病句的辨析和修改光靠理论没有实践是不行的。因此,提高辨析修改语病的能力是一个长期的工程,需要长远的规划和与之相应的实施措施,还要有坚强的毅力,不能企图通过做几道题或者读几篇文章就奏效。在以后的学习当中,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增加阅读量,养成对优秀作品精读细品、仔细揣摩语言的习惯,积极培养语感,努力汲取优秀作品的语言营养,夯实语言基础,而一些庸俗的书籍、盗版的书刊,不利于语感的培养,应摒弃。

小学修改病句范文第5篇

一、几组生活中常见的病句

1.“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这是知名品牌脑白金在各大媒体上所做的广告。初看这个广告时总给人以一种奇怪的感觉,但它毕竟是知名的品牌,而且这句话都上了中央电视台的广告,于是很多人就不再觉得它“奇怪”了。仔细分析这句广告:既然不收礼,为何又收脑白金?既然说脑白金是礼,为何又说不收礼?实在是自相矛盾。

2.“这是牛奶吗?”“不,这是特仑苏,不是所有牛奶都叫特仑苏。”从最后这句话可以判断“特殊”的牛奶才叫特仑苏,然而“特殊”牛奶也应该是牛奶。这个广告违背了逻辑学,混淆了局部与整体的关系,犯了“白马非马”的错误。

抛开这些商家打诸广告的目的,它的广告词是“有病”的,而这些“有病”的语句实在不应该运用到写作当中去。

二、中考中常见的几种病句类型

(一)搭配不当

所谓搭配不当,是指几个词在用作句中相关成分时,意义上不能互相搭配。搭配不当有以下几种常见的情形:

1.主谓搭配不当

例,他那锐利的眼睛投向了人群。这句话的主语是“眼睛”,提主干后发现“眼睛投向了人群”明显是有问题的,把主语“眼睛”改为“目光”就正确了。

2.动宾搭配不当

例,一部分学生端正了学习目的。“端正”是谓语动词,“目的”是宾语,“端正目的”也是不能搭配的,端正的应该是态度才对。

3.主宾搭配不当

例,只靠卡压,而不做思想工作,不解决实际问题的人,是一种极不负责任的态度。这句话错得更离谱,“人是态度”?

4.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

例,学校的老师们都有着渊博的知识和经验。“渊博的知识和经验”这个短语的中心语是“知识和经验”,修饰中心语的定语是“渊博”,“渊博的知识”倒是搭配得准确,可是有“渊博的经验”这种说法吗?

(二)语序不当

语序不当,是指词语或句子的先后顺序错乱,从而造成文理不通的毛病。我们还是来看一个例子:

“我们要不断培养和提高自己的解决问题和发现问题的能力。”类似的题型在考试中是频频出现的,很多学生在读了这句话后都觉得从语法上是没有什么问题的,殊不知凡事得有个先后,只有先“发现问题”才能“解决问题”。

(三)不合逻辑

由于概念使用、分类、判断失误造成的语病称为不合逻辑。常见的不合逻辑的语病有如下几种:(1)不符合客观事实;(2)前后矛盾。我们选择两个例子来加以分析:

1.同学们基本上都参加了这次数学竞赛。“基本上”是“大多数”的意思,它不代表“全部”,而“都”是“全部”的意思,因此“基本上都”前后矛盾了。

2.600个人,几千条胳膊,与洪水搏斗了一天一夜。600个人,充其量只有1200条胳膊,可却说有几千条胳膊,难道千手观音也参与了与洪水搏斗?这是不符合客观事实的。

(四)成分残缺

所谓成分残缺,指句子的主、谓、宾等主要成分或应该有的修饰成分、关联词语等遗漏,使语意表述不清楚。来分析一下下面几个句子:

1.通过这件事,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当两个介词放在句首时我们就要重视了。它所要表达的意思是“我通过这件事,我明白了一个道理”,而原句的前半句“通过这件事”主语应是省略了“我”,后半句“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主语则是“这件事”,这样一来,就造成前后主语不一致直接导致整句话缺少了主语。

2.语文是各门学科的基础,不学好语文,就不可能有条有理的思维能力和准确清楚的表达能力。这句话有较大的迷惑性,稍微读得不仔细就会出问题,“有”字是这句话的关键,“有条有理”是修饰“思维能力”的,它不可能来做整句话的谓语,因此在“有条有理”前边加上一个谓语动词“有”就没问题了。

(五)重复累赘

看一个句子是否重复累赘,要分析中心语,对照修饰成分,注意抓近义词,看句中是否有重叠、矛盾的意思。举两个例子:

1.最近,有伪造的假人民币流入市场,严重扰乱国家的货币流通。“假人民币”是中心语,“伪造的”是修饰它的定语,关键是伪造的人民币就是假币,“伪造的假人民币”就出现了重复的毛病了。

2.除夕之夜,全国各族人民欢欣鼓舞。乍一看,这个句子没有语病,但很多同学没有注意到“除夕”指农历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除夕之夜”的提法是有问题的。

(六)歧义

歧义是指同一语言材料,同时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意义的理解。下面两个句子都存在歧义:

1.小刚和小明的朋友在打球。这句话的主语到底是什么,可以理解为A.小刚和小明两人共同的朋友;B.小明一个人的朋友在和小刚。

2.小明家的大门没有锁。这句话中,“锁”既可以作动词,也可以当名词,到底是小明家大门没有配锁还是没有上锁,表义不明确。

(七)用词不当

用词不当指的是所运用的词语不符合句子的语境。正确地运用词语,才能准确、生动地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请看下面两个句子:

1.这个罪犯很顽强,死也不肯承认自己犯下的罪行。“顽强”是一个褒义词,用在罪犯身上显然不准确。

2.这将保证了粮食的大面积丰收。“将”和“了”时态不同,“将”表示还未完成,“了”则表示已经完成,只有去掉其中之一,这个句子才没有语病。

(八)包含正反两方面意义的词语搭配不当

如果句子中有“能否”“是否”“好坏”“有没有”等词时就要小心了,这个句子可能犯有搭配不当的毛病。

小学修改病句范文第6篇

一、牢记病句六大类,按图索骥有信心

高考病句限定在六大类:语意不明、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不合逻辑。对单项选择题而言,错误的三个选项几乎总是这六大类中互不雷同的某三类,可简化为:一不明(语意不明)+两不当(语序不当、搭配不当)+三混乱(成分、结构、逻辑混乱)。

二、修改病句要谨慎,忠于原意少改动

高考病句并非一身毛病,只是一两处有问题。因此,必须准确判定病灶所在,然后从细微处入手,尽可能保持句子原意,少作改动。

备考病句有如下四大窍门:

一、语感、语境和语法,三语共用是妙法

调动语感:凡读某选项有别扭感时,这个选项十有八九是病句。

联系语境:凡修改某选项或某语段时,必须瞻前顾后、结合上下文。

运用语法:判断、修改病句时,要划分句子成分,科学分析。

通过一定的训练,运用“三语”就会成为一种习惯、意识和能力。

二、基本语法要掌握,六类成分会查找

记住口诀:主谓宾,定状补,主干枝叶分清楚。定语常居主宾前,谓前状语谓后补。

会用符号: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例:各级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兴建、筹集、改造(各类保障性)住房。

三、高考真题是好题,查病治病精训练

历年来的病句真题都可以拿来训练。训练时绝不要只满足于把选项选出来,而要查清病因,判准病灶,精准修改。这样,做一道题就会产生做几道题的效果,对增强语感大有裨益。

例: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规划提出把合肥建设成为区域型特大中心城市为目标,打造以合肥为核心,包括马鞍山、芜湖、铜陵等城市的大合肥都市圈。

B.中南大学特批大三学生刘路硕博连读,为其专门制订培养方案,将其作为后备人才,进入侯振挺教授的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

C.百年来,中华书局一直以传承文明为己任,本着守正出新的原则,整理出版了大批古籍,也推出了许多高水平的学术新著。

D.对涉及百姓健康和公共利益的研发活动能否进行科学伦理的评价把关,是防止技术滥用、纠正科技应用偏差的重要保证。

【答案】C

【解析】A项病因:结构混乱,句式杂糅。病灶:“规划提出把……作为目标”。“把……”句式与“以……为目标”杂糅。治病:或删去“为目标”,或在“把”字前加“以”字。B项病因:成分残缺。病灶:“进入”缺少应有的主语,不能让承前省略的“中南大学”作主语。治病:在“进入”前加上“并让他”。D项病因:不合逻辑。病灶:“能否进行科学伦理的评价”与“是防止”两面与一面不呼应。治病:删去“能否”。

四、常见陷阱巧捕捉,积累牢记小窍门

六大类病句在高考考查中常常设计一些固定的命题陷阱。在平时训练中遇到此类莫名其妙的陷阱时,可以删繁就简,只把病灶部分抄录出来加以概括总结,牢牢记忆,它们就成了你修改病句时很实用的小窍门、杀手锏。试举几例:

1.数量减少不能用倍数。

误例:产量下降了两倍。

2.否定性动词要细查,以防语意反表达。

误例:我们要防止公务员不再大吃大喝。

3.“至少”要有最低量,不与“以上”相配合。

误例:这条盘山公路至少有二十五公里以上。

4.包含几个否定词,警惕句意不正确。

误例:我无时无刻没有不想念她。

5.介词放在句子首,查看主语残缺否。

误例:经过老师的认真讲解,使他掌握了材料作文立意的窍门。

小学修改病句范文第7篇

一、“一度备课”整体设计

“一度备课”是建立在教师个人研读、集体研讨的基础上的。教师们通过个人研读与备课组的集体研讨梳理本册教材的脉络和本册的重难点:单元目标、单元结构、单元重难点等内容。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备课组教师进行分工合作,对每一组每一课的教学活动进行初步设计,然后进行备课组整合编排,形成“一度备课”教学案。

例如,《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第二自然段描写小钱病重的板块,教师甲根据要求设计出以下片段操作方案:

一、请大家认真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说说读完后的心情。

二、教师相机出示句子,让学生深刻体会,进行感情朗读:“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

(一)什么叫“含苞的花朵”?(教师出示课件:含苞的花朵的图片)。生命如花,绚丽多彩。

(二)什么叫“凋零”?含苞的花朵凋零了,你想到了什么?

(三)这“含苞的凋零的花朵”与小钱有什么关系?

三、教师激情演说:同学们,活着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呀!活着,我们可以呼吸新鲜的空气;活着,我们可以沐浴和煦的阳光;活着,我们可以欣赏多彩的世界;活着,我们可以感受生命的美好。可是,白血病——这个可怕的恶魔,却将要夺走小钱的生命,夺走他活着的权利。此时,我想你一定有许多话要对小钱说吧?拿出本子,写下来。

这个板块抓住了“含苞”“凋零”等重点词句品析小钱的病重,理清这“花朵”与小钱的关系,并以“有许多话要对小钱说”为切入口进行写话训练,将学生对年轻生命即将逝去的感受与认识呈现出来。粗粗一看,该教学案已经突破了这个板块的重难点,但细细分析,这份教学案中板块的解读、提问的方式、学生的参与程度、语言文字的训练等方面还比较欠缺。

二、“二度备课”实践反思

由于“一度备课”是备课教师为整个年级集体打造的一份教学案,它并不一定符合每个班级的学情和不同教师的教学风格,更多体现的是共性。而每个备课教师的教学年限、教学经验以及对教材的理解与把握都不尽相同,因此,任课教师在教学前有必要根据自己的理解与风格对“一度备课”的流程、环节、提问、语文训练等进行个性化修改,同时结合自己在课堂实践中的一些得失、感受、体会、发现形成教学反思,并与自己的个性化修改意见一同记录在任课教师的教案集中。待该单元教学结束后,备课组会组织教师进行探讨与研究,对共性的意见和方案,进行二次修改;对此轮任课教师的不同意见备课组可存疑,留待下一轮任课教师再度实践提升。

以下是“二度”备课组基于一度备课基础上,结合任课教师的个性化意见进行的二度修改:

一、“静静地躺在病床上”这个短语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请同学们找到并画出来。

二、小钱为什么会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呢?默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画出相关的句子。

交流,预设:

灿烂的阳光没有使他苍白的脸红润起来。

1.“苍白”是什么意思?在文中指的是( )。

2.感情朗读。

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

1.谈理解。

2.“凋零”是什么意思?对“含苞的凋零的花朵”你是怎么理解的?

3.这“含苞的凋零的花朵”与小钱又有什么关系?

4.感情朗读。

三、体会语言表达特色。(体会一组反义词用在一句话中的表达效果)

(一)同时出示文中的两句话(“灿烂的阳光没有使他苍白的脸红润起来。”“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并用红色在“苍白、红润;凋零、绽放”等词上标示。

(二)用心读句子,把目光聚焦于这两对红色的词语当中,谈发现。(这是两对反义词)

(三)质疑:把两个反义词放在同个句子中是否矛盾?

(四)齐读感受不矛盾,体会小钱病重。

(五)填写反义词,提升情感。

1.小结:多有特色的表达方式呀,让我们也来写一写,再次体会小钱白血病的严重。

2.出示句子,学生填空并交流。

18岁,本该是他生命刚(开始)的时候,因为得了白血病,他的生命即将( )。

18岁,本该是他声音最( )的时候,因为得了白血病,他的声音变得非常嘶哑。

18岁,本该是他动作最( )的时候,因为得了白血病,他的动作变得( )。

3.师生互读。

4.同学们,以上这些带有反义词的句子,又一次让我们感受到小钱白血病的严重。他的病那么重,以至于他什么也做不了,只能——(师引读: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与“一度备课”相比,二度备课的板块教学显得更加详尽、有效。“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这句话贯穿整个板块,整体感增强;教师在引导学生发现“灿烂的阳光没有使他苍白的脸红润起来”这句描写小钱病重的句子与前句一样带有一对反义词后,指导学生理解句子的表达特点,并设计了带有反义词的句式练习,使学生在练习中加深了对小钱病重的理解。这个动笔练习与“一度备课”中的“你想对小钱说什么”相比要有价值得多,它挖掘了本文中句子的特色,让学生在环节中既得到了语境中反义词的练习,又加深了学生对小钱病重的理解,让其他教师也能真切地感受到训练与感悟的相融相合。

三、“三度备课”螺旋提升

“二度备课”的教学案经过“理论实践—理论”这样一个较完整的过程,已经具有了较强的操作性,但其成熟度还需要进一步的实践和打磨。为此,在“二度备课”教学案的基础上,由第二轮任课教师按照“一度、二度”备课的程序和办法,对“二度备课”教学案再一次进行调整、修改、实践、反思和补充。新一轮备课组立足一个新的高度,对“一度备课”的各个教学环节设计,对“二度备课”的个性化修改,对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以及反思等进行全面审视,并结合教师、学生的实际尤其是第一次教学实践的情况进一步作出修改调整,教学实践后备课组再次交流研讨并形成较成熟的“三度备课”教学案,并上传至学校资源库,为下轮任课教师提供可资借鉴的教学方案资料。

按照上述材料,三度备课组共同修改并定稿的板块教案:

一、提领切入

(一)用第一自然段中描写景物的句子进行渲染,引出:这时的小钱却静静地躺在了病床上,这是为什么呢?

(二)出示句子:“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二、了解病情

(一)生自由说。

(二)补充背景资料。

三、紧扣“严重”

现在小钱得的就是白血病,而且是严重的白血病。课文是通过哪些句子写出小钱病严重的呢?默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画出相关的句子。

交流.预设:

灿烂的阳光没有使他苍白的脸红润起来。

1.你从哪里看出他病情严重?(课件点红“苍白”和“红润”两词)

2.感情朗读。

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

1.这句话中哪个地方让我们感到了小钱的白血病的严重?

生:“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

师:这是一个比喻句,说说你的理解。(点击“凋零”)

师:说到这儿,我有个疑问,既然是写小钱白血病的严重,为什么又要把他的生命比喻成“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呢?(点击“含苞”一词)

师:还没有开放就等待着凋零,人生都没开始就等待着死亡。多么可怜的小钱,多么形象的比喻。

2.朗读指导(指名读与齐读相结合,适时点击“绽放”一词)

四、体味表达

(一)再读句子,并把目光聚焦于这两对红色的词语(“苍白、红润;凋零、绽放”),它们是什么关系呢?(反义词)

(二)男女生互读,从带有反义词的句子中感受到什么?

(三)填写反义词,提升情感。

1.过渡:多有特色呀,让我们也来写一写,再次体会小钱白血病的严重。

2.出示,指名填空:

18岁,本该是他生命刚(开始)的时候,因为得了白血病,他的生命即将( )。

18岁,本该是他声音最( )的时候,因为得了白血病,他的声音变得非常的(嘶sī哑yǎ)。

18岁,本该是他动作最( )的时候,因为得了白血病,他的动作变得( )。

3.师生互读。

4.同学们,我们创作的这些带有反义词的句子,又一次让我们感受到小钱白血病的严重,病那么重,他什么也做不了,只能(引读: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小学修改病句范文第8篇

1从词汇方面来分析学生作文常见语病

1.1词汇分类很多,人们很难全面掌握,可是学生作文中最易出错的要属同音词(错字)和同义词的选用。

例1: “叮铃铃,下课了,一次测试终于结束,学生一涌而出,而我环视这安静下来的市场,刚才的紧张气息,一下子在脑海里一挥而去。”(学生作文《一次难忘的测试》)

这段文字中的“市场”是错字,应改为“试场”。尽管“市场”和“试场”是同音词,但他们在表意上却相差很大,“市场”表示买卖东西,进行交易的场所,所以环境非常热闹;文中“试场”的语境却是安静,严肃认真的地方,能让学生进行知识测试的场所。

学生作文中之所以有这种错误,主要是没有把同音词和多义词 区分开来。同音词和多义词两者混为一谈,但两种词并不是无法区分的:多义词是一词多意,几个词是相互关联的;同音词是一音多词,几个词没有关系的。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种学生作文常见病,就应让学生在写作时想好语言的环境后再选择适当的词,只有这样才能减少作文类似语病问题。

1.2有关词汇的病例不仅同音异字有误,而且同义词运用也时有发生。

同义词就是意义相近或相同的词。同义词的运用能体现出人们对客观事物认识的准确性,掌握好的同义词会使学生作文的语言丰富多变表达精确,同时可避免用词重复等,并且同义词的连用可以加重句子语气,达到作者所要强调的目的,在不同的文体中使用与之相适应的同义词,可使用词与文体风格一致,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但是如果同义词之间分辨不好,会使文章用词不当,出现句子杂乱等现象。

例2:我的家乡最近气候寒冷,人们都增添了衣服。(选自学生作文《我的家乡》。

例3:一次爸爸看见儿子考了几十分,他绝望地说;“我还指望你将来为我争口气,现在要你还有什么用?”。(选自学生作文《辩论会》)

病例分析:例2句中“气候”用词的范围太大,而例句中的天气现象仅是最近的,所以把它改为“天气”,这样与句意会更相适应一些;例3句中“绝望”用的词意过重,对孩子的一次考试成绩不理想,不至于绝望,所以改为“失望”较好些。

经过一番教育体验后我觉得同义词的选择是学生常见的误区。同样在同义词的用法上和附属色彩上也有或多或少的病句,这就需要学生对这两方面进行适当的了解和学习。同义词在用法上,一般有:词的搭配;词法和句法功能不同;适用对象不同,另外,词色彩的选用问题常常被学生忽视。事实上,词色彩分褒义词、中性词、贬义词三种,能正确分开三种词性,能使作文在表达感情上更接近作者心声,语体色彩是学生作文的调味剂,比如口语在作文中的运用,会让读者感到文章内容亲切,接近生活,不呆板,有身临其境之感。

2从语法方面分析学生作文的常见语病

在小学语文教学上,虽然没把语法系统的归类讲解,但在阅读教学和习作训练中已渗透各种语法的使用技巧,小学生对这类知识在掌握时忽视了它的重要性,所以在小学作文中常常出现语法的错误,如: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不对、结构混乱、滥用虚词、句群欠妥、标点运用。

2.1成分残缺。这种语病是指句子里缺少了必不可少的成分,缺主语、缺谓语、却宾语。

例4:从差生的变化,说明我们班委一帮一的活动搞的很成效。(王供棋同学的《我》)

例5:如果妈妈爸爸之间不解决,我的幸福家庭就会消失。(王累同学的《家》)

病例分析:例4的主语应是“差生的变化”,可是在它的前面加上“从”字,使它不能成为全句的主语,所以应删掉“从”;例5中只是“解决”之后缺少宾语,可以补上“各种矛盾”。

一般地说,运用较复杂的句子,学生往往不注意各部分的组合,出现了句子成分残缺,造成句子不完整,表意不到位。

2.2搭配不当。所谓搭配不当是指句子中的成分违反了语法规律和语言习惯,在意义上不能配合。主语和谓语、动词和宾语、定语和中心语都是句子密切相关的成分。而这些在学生脑海里却没有形成写作用词的分析方向,出现这种搭配不当的毛病。

例6:我要不断发挥优点,改进缺点。(选自《小学语文》中的练习)

病例分析: “优点”不能是“发挥”,“缺点”不能说“改进”,应将“发挥”改为“发扬”,“改进”改为“改正”。

2.3语序不对。这种毛病是指词语的位置放的不对,从而影响句意表达,造成语法错误。

例7:A今天故宫博物院展出了两千多年前出土的文物,B爷爷对爸爸说:“你为什么把你的孩子不一块儿带去呢?”C他们有理想应该把自己的知识武装起来,为将来生活打基础。D我听了,别提多高兴了。E心想:我去了,一定仔细记住,并随时观察馆内的文物。(校赛时李小东的《参观故宫博物院》)

这段话共五句,有两句语序不合理,B句“不”应放在“把”字的前边,E句按顺序应该“观察馆内的文物”在先,“记住馆内文物”在后。这段话学生之所以语法错,主要是在写作时不重视语序的重要性所致。

2.4结构混乱。这种语病是指一个句子当中,两种句子格式混用,是句子不通。

例8:雷锋烈士为人民献身的精神是伟大的,作为我们学习的榜样。(于清水的《观后感》)

病例分析: 例句把“雷锋烈士为人民献身的精神是伟大的”和“雷锋烈士是我们学生的榜样”这两句话并成了一句。可以改为“雷锋烈士为人民献身的精神是伟大的,他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2.5滥用虚词。这种语病是句子中用了不该用的虚词,是作文中的句子不通顺或造成语义不明。

例9:我们只有努力学习,就能攀登科学高峰。(选自“五、一辩论会”)

病例分析: “只有”和“就”不相配,可以把“就”改“才”,也可以把“只有”改为“只要”。两种改法都可以,但学生要想强调“努力学习”这个条件的重要性,最好选用第一种改法。

2.6句群安排不妥。对于初学写作的学生来说,许多语病常常不是产生在一个个的句里,而是在句群里,或说是前言不搭后语,或说前后句子次序不对,或说语言重复、罗嗦,关联词运用不当等。因此句群的写作在学生整体习作中也是尤为重要。一句话要说的恰到好处,说多了便是罗嗦蘩沉,说少了,可能句简难懂。我对学生习作中的常见句群问题进行分析。

2.6.1句群繁简不恰当:句群组织不简练:组织句群必须注意每个句群都有一个明晰的中心意思,句群中的每个句子都要围绕中心意思,服务于中心,不能罗罗嗦嗦,是内容过繁,而节外生枝。

例10:A放学以后,我们经过一年三班的教室门口,看见值日的几个小同学在吵架,不扫地。B我们是五年二班的学生,年龄都是11岁。C我们商量以后,就走进教室,教育他们要遵守纪律,热爱劳动,认真做好值日生的工作。D并且,大家分工,洒水扫地、整理桌椅。E做完值日工作,我们还领着小同学出校门,过马路,到了安全地带才和小同学分手。

分析:这段话共五句,是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A、C句写我们发现值日的小同学在吵闹,便教育他们要认真做好值日生工作,D句写帮助小同学完成值日工作。但在A句和C句间突然B句来,介绍我们的年龄,所在的班级,对本段的中心表达没有起到什么作用,显然是离开了中心话题,应删去。造成错误的原因是学生在习作是牵强、用词加句,而忽略了是否对中心表达起作用,一味追求文章的篇幅,实际上,写作的好与坏并不是用篇幅所能评价的。语言过简,使句子表意不明了

2.6.2文章内容前后照应不周到:学生在写作时,时而出现顾前不顾后的现象,这样一不留神就会有内容前后照应不周的语病,下面就有一段话;

例11: 秋天到了,我们的校园让秋姑娘打扮的格外美丽,远处,天空升起了一朵朵如火的红云;近处,教室门前的柳树,在微风的吹拂后,你可以听见树叶在空中哗啦哗啦地飞舞声。这一切,交织成一支美妙的舞曲。(学生习作〈秋天的校园〉)

分析:文中“这一切”指的是“红云”和“飞舞声”,但是“红云”和“飞舞声”怎么能交织成舞曲呢?显然学生在写作是未能做到前后照应,最后一句可改为“这一切是多富有诗意呀!”

2.6.3常用标点的错误运用。

例12:我们搬到城里住了,鸽子送给另外邻居,它已长成大给子了,还孵化出了一对同样可爱的小鸽子,现在每逢假日,我都去看它们,我永远不会忘记,那洁白如雪的格子,曾给我的童年带来的无穷的乐趣。

分析: 这段文字说的是搬家后鸽子几方面情况,相对是独立的,应该分别用句号断开。象现在一样一逗到底,显得拖泥带水,眉目不清。如果在“它”“现在”“我”前面分别用句号组成五个句子,会使看的人知道句的结构和语气后,准确的理解意思。

3从修辞格方面来分析学生作文中的常见语病

学生如果在作文中正确地使用修辞格,会使文中的语言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但是学生的作文中常出现运用的不好,弄巧成拙。

例13:大白鹅睡觉的时候,总是把头一偏,藏到翅膀的下面,两腿收到肚皮下面的绒里,伏在地上,远远看去象一球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