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自闭症测试

自闭症测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自闭症测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自闭症测试范文第1篇

自闭症儿童家庭康复康复训练我国的自闭症儿童康复工作,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已经初显成效。调查研究显示,经过早期康复训练的自闭症儿童在认知、语言、行为习惯、社会交往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进步,部分康复效果较好的自闭症儿童进入到普通幼儿园和普通学校学习,有的还进入了大学,继续接受高等教育。

但是,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自闭症儿童教育康复的质量还有较大的差距。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主要原因是没有抓住自闭症儿童早期康复训练的最佳时机,而自闭症儿童的家庭康复又是实施早期干预的基础。因此,如何开展自闭症儿童家庭康复工作,需要我们认真思考。

一、开展自闭症儿童家庭康复的重要性

自闭症儿童康复工作提倡早期发现、早诊断、早康复。如果家长对“三早”没有充分的认识,自闭症儿童康复就难以取得成功。

(一)早发现

幼儿的身心发展是遵循一定规律的,如1个月的幼儿一逗会笑,可以关注某一物体;1~2个月的幼儿听力和视力都得到快速发展;3~6个月的幼儿听到熟悉的名字或物品会用目光寻找或定位;8个月大的宝宝看到熟悉的人会用微笑来表示认识他们,看到亲人或看护他的人会要求抱等;10~11个月大的宝宝能独立站片刻,能使用个别的单词,一个单词可以包含很多含义;1岁的宝宝可以独走、弯腰拾物,能听懂的话多了,但只能说单词句。一般来说,只要家长了解了这些小儿生长、发育的知识,掌握一些简易的诊断测试知识,大部分儿童自闭症是可以在家庭早期发现的。据日本国立特殊教育综研究所提供的资料表明,百分之八十的自闭症儿童是由家庭早期发现的,可见,自闭症儿童的早期发现,家庭是关键。

在美国,对一个婴幼儿要求出生后6~8个月内,就要诊断出孩子耳朵聋与不聋,诊断孩子的精神发育是否正常,智力发育是否迟滞等。如发现孩子有异常,就要立即进行早期干预。这样,就能保证孩子在3岁时,能进入正常幼儿园。而我们许多家长却没有细心的注意和观察孩子语言、行为、认知、社会交往等方面的问题,即使观察到了也认为是孩子“讲话迟、性格内向”等,等到孩子四五岁以后,才来就诊,延误了孩子的早期诊断,从而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后果。

(二)早诊断

百分之九十的自闭症儿童在语言、认知、行为、社会交往等方面都有着较大的发展空间,早期诊断有利于各项能力的快速发展。但事实上,许多家长对自闭症的诊断存在“误区”。有的家长发现孩子的异常后,会盲目的求医问药,即便权威机构已给出明确的诊断――自闭症,但很多家长仍不愿意相信事实,将时间、精力和金钱都浪费在了治疗上,这不仅给家庭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更重要的是,耽误了孩子康复训练的最佳时机。当孩子过了六七岁再进行康复训练,会使得康复效果不佳,为家庭和个人带来终身遗憾。

(三)早干预

《美利坚百科全书》中指出:“对自闭症儿童的教育必须从学龄前开始,儿童接受康复训练越早,他们各项能力获得发展的可能性就越大”。人们熟知的印度狼孩卡马拉,就是在7岁后才开始学习人的语言、认识人类世界、开始社会交往的。尽管其生理器官良好,但花了7年功夫,才学会了45个词,在社会交往、认知行为方面仍存在极大的障碍。可见,早期康复训练对自闭症儿童来说尤为重要。

二、开展自闭症儿童家庭康复的必要性

(一)自闭症儿童逐年增多,家庭康复势在必行

20年前,自闭症的出现率是千分之一。随着时展,全球各国的自闭症出现率皆呈现逐年增多的趋势。据全国残疾人普查情况统计,儿童自闭症已占我国精神残疾首位,中国公益研究院《中国自闭症儿童现状分析报告》显示,目前我国自闭症患儿数约为164万人。中国残联的统计则显示,2012年,我国某些地区的自闭症出现率已攀升至近百分之一,仅在各类机构学习的自闭症儿童就有1.1万人。而要将所有自闭症儿童集中到康复机构进行训练是不可能的,尤其对两岁以下的自闭症儿童来说,因康复机构受到条件限制,大多数无法接收。所以,单靠康复机构,难以完成自闭症儿童的训练重任。因此,只有培训自闭症儿童家长,开展家庭康复,有针对性的对自闭症儿童实施家庭康复是推动其正向发展的有效手段。

(二)自闭症儿童康复师资与接纳机构数量严重不足,需要家庭康复

我国缺乏对自闭症儿童家庭康复和早期干预的关注,行业内也缺乏较为专业的自闭症康复机构。1988年,南京脑科医院儿童心理卫生研究中心开始了我国最早的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1993年,第一家由自闭症儿童家长开办的民办训练机构――星星雨教育研究所在北京成立。目前,国内训练机构大约只能满足全国十分之一的需求。有登记的各类型训练机构约700多家,由医院和政府部门开办的寥寥无几,超过90%的机构由家长开办,这是一种被迫无奈的自我拯救。另外,各机构收费差异过大,有一部分机构乱收费,有些甚至需要每月近万元,这也是绝大多数自闭症家庭所不能承担的一项经济负担。

这些行业乱象呼吁国家、社会、教育机构应关注自闭症儿童家庭康复,利用家庭优势与资源,发挥其积极的干预功能。

三、开展自闭症儿童家庭康复的优越性

(一)家长与孩子相处的时间最长

自闭症儿童在学校单独训练的时间约半小时左右,而家长每天有三分之一或更长的时间与孩子在一起。所以,家长能够有充分的时间对孩子进行足够量的训练。

(二)家长与孩子的关系最密切

作为自闭症儿童家长来说,他们都非常热爱自己的孩子,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象正常儿童一样活泼可爱。而且,想使孩子康复的心情最迫切,也最富有耐心。许多康复较成功的孩子背后,都充满着家长深切的关心和心血。

(三)家长教孩子方式最灵活

每个孩子都喜欢玩,都对新鲜事物感兴趣,自闭症儿童也不例外。如果采用灵活、多变的方式和内容对自闭症儿童实施家庭康复训练,孩子容易接受。比如,利用“吃饭、上街、散步、进公园、天气变化、走亲访友”等机会,看到什么教什么。这样做,比起可让教学更实际、更灵活,效果也好。

理念先行是保证自闭症儿童家庭康复得以实施的条件。理念的深入和实施策略的优化,推动了自闭症儿童家庭康复的现实发展;现实发展体现了自闭症儿童家庭康复教育的实效性。只要家长充分认识到自闭症儿童家庭康复的重要性,比较全面地掌握自闭症儿童康复的各种技能,并积极开展家庭康复训练,就能使自闭症儿童康复的质量不断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自闭症测试范文第2篇

关键词:自闭症谱系障碍 自传体记忆 心理机制

分类号:B846

1.前言

自传体记忆(Autobiographical Memory)是个体对自己所经历过的生活事件和个人信息的记忆,它包含感知体验、情景记忆、语义记忆、自我表征等复杂成分,是自我记忆系统的核心部分,可以将其分为个人情景记忆(personal episodic memory)和个人语义记忆(personal semantic memory)两大类。自传体记忆的研究已有百余年历史,但在20世纪90年代,随着心理学研究生态化的发展趋势,作为日常生活中重要认知过程的自传体记忆才受到研究者的重视。当前国外对自传体记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自传体记忆的出现时间,影响自传体记忆的因素,自传体记忆与儿童认知和社会性发展的关系,自传体记忆的跨文化比较研究等领域。此外,也有研究者探讨了特殊人群(如自闭症谱系障碍者)自传体记忆的特征。

自闭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ASD)是一组有神经基础的广泛性发育障碍,包括典型自闭症、阿斯伯格综合症(Asperger Syndrom,AS)等亚类。其共同特征是普遍存在社会交往障碍、言语和非言语交流缺陷、兴趣狭窄和行为刻板等临床表现。有关自闭症个体记忆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研究者提出遗忘症理论(the amnesia theory)来解释自闭症个体的记忆障碍。此后许多研究考察了自闭症个体的感觉记忆、工作记忆、内隐记忆等,但多数研究是通过在实验室设置实验情景任务进行的。而自传体记忆是个体在日常生活中自发产生的,能够反映个体的自我意识状态,所以研究者常把它看做是自我的一个成分。此外,自传体记忆还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如:指导个体利用过去经验解决问题、为社会交流和互动提供信息、维持社会关系等)。然而,自闭症个体的自我意识及社会功能均存在损伤,对其自传体记忆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其损伤机制,并且对尽早采用训练和干预措施促进其社会性发展及自我意识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因此,有关自闭症个体自传体记忆的研究成为近年来国外研究者关注的热点问题。

本文在对以往研究进行梳理的基础上,介绍了国外有关自闭症个体自传体记忆的研究情况,并试图归纳和分析影响自闭症个体自传体记忆的心理机制。最后进行小结和展望,希望引起我国研究者更多的关注,并且为国内相关研究及实践提供启示。

2.自闭症个体自传体记忆的损伤

很多研究考察了自闭症个体的个人情景记忆,并得出较为一致的结论,即自闭症个体的个人情景记忆存在广泛损伤。少数研究表明自闭症成人的个人语义记忆相对完好,但也有部分研究表明自闭症儿童的个人语义记忆存在选择性损伤。

2.1个人情景记忆

个人情景记忆是个体对自己过去所经历的生活事件的记忆,常用的测量指标是个体在回忆中对具体事件提及的数量。具体事件(specific events)是指具有特定场景,且持续时间不超过一天,并伴有具体、生动的感知觉信息和情绪体验的个人事件。另外,个体是否存在回忆个人经历事件的优势即自我参照效应,也是研究者关注的重要问题。

大量实验研究表明,自闭症个体在具体事件回忆上与控制组被试相比存在损伤。Crane等人(2010)以18名阿斯伯格综合症成人和2名高功能自闭症成人为实验组被试(平均年龄36岁),并以20名与之匹配的普通成人为控制组被试,要求他们分别叙述对自己有重要影响的自定义记忆(self-defining memory)和日常记忆(everyday memory)各5个事件。该研究考察了被试叙事内容中具体事件的数量,结果表明自闭症个体产生更少的对具体事件的记忆。Goddard等人(2007)采用自传体记忆线索词任务(Autobiogaphical Memory Cueing Task)来考察36名阿斯伯格综合症成人和1名高功能自闭症成人(平均年龄25岁)的自传体记忆,要求被试根据给定的线索词,在一定的时间内提取相关的对具体事件的记忆。研究结果表明,自闭症成人不仅产生更少的对具体事件的记忆,并且需要更长的提取时间。尽管以上两个研究采用了不同的实验任务,但结果都表明了自闭症个体在提取具体事件上的困难。且近年来,一些实验研究都得出相似结论。自传体记忆的测量需要被试对过去经历事件进行叙述,要求被试具备一定的言语能力。因此以上研究大多以阿斯伯格综合症个体为被试,可能是由于其拥有较好的言语能力,可以排除言语因素对其自传体记忆水平的影响。尽管缺乏实验研究考察自闭症其他亚类个体的个人情景记忆,但可以推测言语能力较差的自闭症个体可能在具体事件回忆上也存在损伤。

自闭症个体不仅在提取具体事件上存在损伤,其自我参照效应也表现异常。记忆的自我参照效应(self-reference effect)是指记忆材料与自我相联系时的记忆效果优于其它编码条件的现象。Millward等人考察了12名11至15岁自闭症儿童和匹配的控制组儿童(正常发展组、学习困难组)对自己经历事件的回忆和对他人经历事件的回忆。结果表明,控制组儿童回忆自己所经历的事件明显优于回忆他人所经历的事件,表现出典型的自我参照效应,而自闭症儿童却没有表现出这一现象。Hendemon等人的研究也表明自闭症儿童不存在显著的自我参照效应。但Williams和Happ6考察了16名自闭症儿童(平均年龄12岁)对自己行为和对他人行为的监控能力。研究结果表明,自闭症儿童与控制组儿童均表现出显著地自我参照效应,即监控自己的行为优于监控他人的行为。以上研究并未得到一致结论,这可能是由于具体实验任务的差异。以后的研究有必要继续探讨自闭症儿童和成人是否存在自我参照效应且发展程度如何。

综上所述,自闭症成人和儿童的个人情景记忆都存在广泛损伤,主要表现为提取具体事件的困难和自我参照效应异常。

2.2个人语义记忆

个人语义记忆负责存储有关个人信息的一般知识。对个人语义记忆的考察通常要求被试叙述个人相关信息,如人格特质、生活事实等。研究发现自闭症成人和自闭症儿童个人语义记忆的表现存在一定差异。

自闭症成人的个人情景记忆损伤,但其个人语义记忆似乎相对完好。Klein等人对一名21岁的高功能自闭症个体R.J.进行了个案研究,发现该被试能够详细描述有关自我的语义知识(如:描述自己的人格特征),但却不能用具体的事件来证明自己具有某一人格特征。Crane和Goddard首次采用多种实验任务来考察15名阿斯伯格综合症成人和高功能自闭症成人(平均年龄38岁)的自传体记忆。其中情景及语义自传体记忆面谈任务(Episodic and Semantic Autobiographical Memory Interview)和自传体记忆流畅性任务(Autobiographical Fluency Task)能分别考察被试的个人情景记忆和个人语义记忆。实验结果显示,自闭症成人的个人情景记忆在两种实验任务上的表现均存在损伤,而个人语义记忆在两种实验任务上的表现则相对完好。有研究者认为,这种分离现象可能与自闭症个体自我知识的存储方式有关,自闭症个体个人情景记忆中的自我知识可能丧失,而个人语义记忆中所存储的自我知识可能保存完好。其次,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的脑机制存在一定差异,这种分离是否与自闭症个体的脑功能变化有关,也是有待考察的重要问题。另外,这一分离现象还可能与提取记忆时所需的意识状态有关,提取两种记忆所需的意识状态不同,提取情景记忆需要个体的自知意识(autonoetic awareness),即个体需要意识到自己正在重新经历过去事件,而研究表明自闭症个体的自知意识可能存在损伤。

尽管自闭症成人的个人语义记忆相对完好,但部分研究表明自闭症儿童的个人语义记忆存在选择性损伤。Brock等人从两方面考察30名5至10岁自闭症儿童的个人语义记忆,他们要求自闭症儿童叙述个人相关信息(如:你母亲叫什么名字?),还要求被试对一系列问题做出“是或否”的回答(如:你是否乘坐过飞机?)。结果表明,自闭症儿童在叙述个人相关信息上表现出损伤,而在“是或否”问题的表现上则相对完好,这一差异表现可能与实验任务的难度不同有关。另外也有研究者发现自闭症儿童在个人语义记忆损伤涉及的内容上也有差异:Damon等人采用自我理解面谈任务(self-understanding interview)考察了12名低言语能力自闭症儿童和青少年的个人语义记忆,发现自闭症儿童和青少年产生更多关于自我生理和行为方面的描述,产生更少有关自我心理和社会方面的描述。综上所述,尽管自闭症个体在发展到成人阶段后表现出一定的个人语义记忆能力,但在儿童个体身上却表现出较为严重的选择性损伤。这种结果可能是与自闭症个体自我概念的发展祖对迟缓且不平衡有关,也可能与其他认知功能(心理理论能力、执行功能等)的损伤和发展迟滞有关。

3.自闭症个体自传体记忆损伤的心理机制

3.1自我概念和自知意识的作用

自我概念和自知意识是自我系统中两个不同的概念。自我概念(self-concept)是个体对自己形象的总体认知和评价。自我概念的形成是自传体记忆出现的前提,且自我概念对自传体记忆具有选择和激活作用。Lind认为自闭症个体自我概念的心理层面损伤,而生理层面完好,这必然会导致其自传体记忆的损伤。Goddard等人也提出,自闭症个体自传体记忆的损伤可能是由于其自我概念受损,以致不能提供足够支持去组织个人经验和与自我相关的信息。自闭症个体自我参照效应的损伤也进一步表明了其自我概念损伤,即他们不能将“自我”作为一个精细的、有组织的结构来进行深度加工。目前,研究者只是通过对理论和实验结果的分析来间接推测自我概念可能是影响自传体记忆的重要因素,但还缺乏实证研究来直接证实自闭症个体自我概念的损伤能预测其自传体记忆的损伤。

自知意识是个体把自己当做注意对象时的心理状态。情景记忆与自知意识相联系,而语义记忆与知道意识(noetic awareness)相联系。研究者通常采用“R/K”范式来考察自闭症个体在提取自传体记忆时的意识状态。R反应(remember)具有情景记忆的性质,伴随自知意识,而K反应(knowing)类似语义记忆,不需要个体在心理上重新经历过去发生的事件,伴随着知道意识。Tanweer等人采用自传体记忆线索词任务考察11名阿斯伯格综合症成人(平均年龄34岁)对具体事件的记忆,并要求被试对每个具体事件的记忆做出R反应或K反应。结果显示,自闭症个体产生更少对具体事件的记忆且做出更多的K反应。Tanweer等人由此认为,自闭症个体自传体记忆的损伤是与其自知意识损伤有关H6J。Bowler等人采用词汇再认任务考察16名阿斯伯格综合症成人(平均年龄31岁)和15名匹配的控制组成人的情景记忆。尽管两组被试编码时的意识状态不同,控制组更多的采用R反应,而自闭症组则更多的采用K反应,但在总体再认任务的表现上没有显著差异。这一结果似乎表明,自闭症个体的这种反应倾向可能并不是一种损伤,而是他们的一种记忆策略或者反应优势。

3.2记忆信息的加工异常

自闭症个体的个人情景记忆损伤可能与其异常的记忆信息加工方式有关。对事件中相关信息的整合加工能力在情景记忆的编码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情景记忆中包含很多构成要素,如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等,个体在编码时需要对这些要素进行组织加工,形成一个整合的表征。如果个体不能有效地将各要素整合起来,就很难从心理上重新经历过去的经验,从而导致情景记忆损伤。自闭症个体通常以整体搬移的形式收集信息素材,而不善于重组和灵活整合信息来进行存储和回忆。Bowler等人的研究发现高功能自闭症成人对单个情景要素的记忆不存在障碍(例如:物体的形状),但对复合特征的记忆存在显著损伤(例如:物体的颜色一形状)。Gaigg等人也提出自闭症个体对具体要素的记忆(item-specific memory)完好,但对要素间关系的记忆加工(relational memoryprocesses)存在障碍,即自闭症个体不能有效利用各具体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来整合记忆。这表明白闭症个体对记忆的信息加工方式与正常个体存在一定差异,而这可能是其个人情景记忆损伤的重要因素之一。

自闭症个体对记忆进行整合加工能力的损伤可能与其弱的中央统合功能有关。Frith提出了弱的中央统合理论(Weak Central Coherence,WCC)来解释自闭症个体的认知缺陷,Frith认为自闭症个体加工事物集中于微小的细节或构成要素,而忽略事物的整体加工。该理论不仅能解释自闭症个体无法对复杂信息进行整合加工的原因,也能解释部分自闭症个体惊人的机械记忆能力和对细节记忆的优势。因此人们也开始认识到弱的中央统合功能并不是自闭症个体身上表现出来的一种缺陷,而被认为是他们身上具有的一种局部加工优势。

3.3心理理论损伤

心理理论是指个体具有的关于自己和他人心理世界的知识,包括对愿望、信念和情绪等心理状态的理解,以及据此对自我和他人行为的解释和预测。大量实验研究表明自传体记忆和心理理论之间存在相关,神经成像学的研究也表明两者存在重叠的脑区。Pemer指出,对正常儿童而言个人情景记忆的发展可能以心理理论的发展为基础。已有研究揭示了自闭症儿童存在心理理论的损伤,所以心理理论的损伤也可能是导致自闭症个体自传体记忆损伤的一个心理机制。

Adler等人以16名高功能自闭症成人和阿斯伯格综合症成人为实验组被试(平均年龄22岁),21名与其在性别、年龄和受教育年限上匹配的正常成人为控制组被试,研究其心理理论与自传体记忆之间的关系。实验采用陌生故事任务(Strange Stories Task)及眼区心理状态阅读任务(Reading the Minding in the Eyes Task,RMET)来测量被试的心理理论能力,用修订版人格特质问卷(Personality Trait Questionnaire,PTQ)来测量被试的自传体记忆。结果显示自闭症被试的自传体记忆成绩与RMET任务成绩显著相关(r=0.46),这表明自闭症个体心理理论与自传体记忆之间存在显著关联。Crane等人(2011)采用自传体记忆线索词任务及陌生故事任务分别考察28名自闭症成人(平均年龄35岁)自传体记忆与心理理论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自闭症成人中两者的关系存在显著相关,但排除智力变量后,两者之间的相关不再显著。两个研究结果的差异可能与测试中所用的自传体记忆测试以及心理理论测试方法的差异有关。另外,在心理理论和自传体记忆的关系中,是否存在第三种因素(如自知意识、言语能力)在起作用,是有待于进一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最后,自闭症个体早期的心理理论损伤如何影响其自传体记忆的发展,也是未来有待研究的课题。

3.4执行功能障碍

执行功能(Executive Function)指的是负责高水平活动控制的过程,包括计划、抑制、活动序列的协调和控制、工作记忆、心理灵活性等。有研究表明自传体记忆具体性减少(即回忆较少具体事件)与执行功能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如Williams等人在研究中提出,执行功能的受损是导致情绪障碍患者自传体记忆具体性减少的原因之一。

许多研究者用执行功能障碍假说来解释自闭症个体非社会性的认知损伤,因此自闭症个体执行功能的障碍也可能是导致其自传体记忆损伤的因素之一。

成功提取具体记忆对执行功能有两方面的要求:一是个体需要有足够的执行资源,才能从顶层贯穿到底层逐一搜索具体记忆,否则具体记忆的提取就很可能被过早地打断;二是个体需要具备抑制无关信息的能力,因为在搜索具体记忆的同时还要抑制概括记忆。因此执行资源的减少和抑制无关信息能力的减弱都会导致个体提取具体记忆失败。例如Crane等人的研究采用与个人目标相联系的线索词范式来考察28名阿斯伯格综合症成人和高功能自闭症成人(平均年龄35岁)对具体记忆和概括记忆的提取。研究发现自闭症个体在提取具体记忆的表现上存在损伤,而在提取概括记忆的表现上则相对完好。作者认为,自闭症个体执行资源的不足可能是导致其提取具体记忆困难的原因之一。苏艳丽等人运用反应/不反应任务(Go/no-go Task)和Stroop色字任务比较26名高功能自闭症儿童与20名匹配的正常儿童反应抑制功能的差异,发现高功能自闭症儿童存在部分抑制功能缺陷。Russell等人采用窗口任务(windows task)考察自闭症儿童的执行功能,表明白闭症儿童难以抑制优势反应。以上两个研究都表明自闭症个体抑制控制能力的损伤,且这一损伤也可能是导致其提取具体记忆困难的因素之一。总之,执行功能的损伤可能是导致自闭症个体自传体记忆具体性减少的因素之一,具体表现为执行资源不足和抑制控制能力的损伤。

综合以上分析,自闭症个体自传体记忆的损伤可能与其自我概念和自知意识的发展、信息加工方式异常、心理理论损伤和执行功能障碍有关。尽管以上研究揭示了自闭症个体的自传体记忆与这些认知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但很难从中较为肯定地推测它们之间是否存在明确的因果关系。

4.小结、展望与启示

近年来,国外有关自闭症个体自传体记忆的实验研究表明以下几点:第一,自闭症个体的个人情景记忆存在广泛损伤,主要表现为提取具体事件的困难和自我参照效应损伤;第二,自闭症成人的个人语义记忆相对完好,而自闭症儿童的个人语义记忆存在选择性损伤;第三,自闭症个体自传体记忆的损伤可能与其“自我”系统的损伤(包括自我概念和自知意识)和其典型的认知障碍(包括弱的中央统合能力、心理理论损伤和执行功能障碍)有关。

总的来说,有关自闭症个体自传体记忆的研究还存在以下问题:第一,研究数量较少,尤其是针对自闭症个体个人语义记忆的研究;第二,选取的被试通常是高功能自闭症个体和阿斯伯格综合症个体,很难开展针对低功能自闭症个体的研究;第三,大多数研究针对自闭症成人,无法从发展的角度来审视自闭症个体自传体记忆的发展特点;第四,对心理机制的探索还停留于理论的解释和对实验结果的推测,很难得出因果性解释;第五,暂时未能找出有效的干预手段来提高自闭症个体自传体记忆的发展水平。

未来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深入探讨。第一,扩大自闭症被试的类型和年龄范围,更加深入地研究其自传体记忆的各个方面;第二,自闭症个体自传体记忆损伤是一种本质的损伤,还是由于其他因素的影响而表现出的发展迟滞,有待采用其他研究手段进一步考证。第三,如果是一种本质损伤,是否存在脑功能异常或者遗传基础,未来可以采用认知神经科学手段或神经生物学技术进行深入研究。第四,如果不是一种本质损伤,那么应在自闭症个体发展的什么年龄段、采用什么有效干预措施和训练方法来促进自闭症个体的自传体记忆发展,这对于提高自闭症个体的早期干预效果和促进其社会性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第五,可以采用家庭研究方法、回溯研究方法、认知神经科学技术以及基因技术研究自闭症个体自传体记忆表现的深层机制。

自闭症测试范文第3篇

一个孩子,全家人的痛

“宝贝你把自己关进了房间,留给爸爸妈妈一片阴雨天。你吝惜每一句简单的语言,喊一声妈妈,真的太难。妈妈要怎样做才能走进你的世界,怎样让你认知外面的世界。牵你的小手,和孤独告别,是妈妈今生要做的一切……”

这是国内一位自闭症孩子的家长写给自己孩子的歌。家有自闭症儿童,父母的心痛和无奈,外人无法真正体会。

2010年3月30日上午,来自山西省忻州市的张女士陪着4岁儿子琪琪上完一堂个训课后,筋疲力尽走出教室。为了及早干预,争取最好的康复效果,去年3月,她停下手头的生意,带着3岁的儿子来到省城太原,把全部时间和精力投入到陪伴儿子接受康复训练中。

张女士说,琪琪最初和同龄孩子并没太大区别,几个月开始牙牙学语,不到一岁学会叫“爸”、“妈”,一岁三个月学会走路,但到两岁左右时,突然不说话了。家人起初怀疑他听力出了问题,但很快发现不是,电视中只要播放广告,琪琪就会一动不动,听得十分认真。带他到山西省儿童医院检查,医生很肯定地给出结论:自闭症。

来省城一年,张女士每天一早骑车带孩子到太原听力康复中心接受训练,中午返回出租屋,用最快的速度做饭吃饭,然后一刻不休息再往中心赶。经过一年的训练,琪琪现在对呼唤有所反应,能和他人短时对视,还能回答一些简单提问,但距离同龄正常孩子仍有很大距离。康复训练还要继续多久,谁也说不清楚。张女士说,她现在只希望通过训练,让孩子能有最基本的自我保护能力。不久前的一天,回到租住的小区后,她还没放好自行车,琪琪已经头也不回地跑出大门,朝着一辆疾驶的汽车跑去,险些出事。打那以后,她放好自行车才敢往下抱他,出门时,也要紧紧牵着他,一下不敢松手。她不知道,这种神经时刻紧绷得日子,还要持续多久。

张女士说话时,虎头虎脑的琪琪始终坐在妈妈面前,低头摆弄手中的穿绳玩具,把一根绳子在木板上的小孔里反复穿来穿去,对周围的谈话仿佛全然听不到。老师拿起一盒牛奶在他面前晃一晃,他却闻声抬起头,目光追随牛奶,直到老师将盒子放回原位。琪琪的额角有一小块明显的伤痕,张女士说,是她一天前气头上打的。挨打后孩子哭了,从老家前来看望他的姥姥见状也跟着哭,张女士也心疼地掉下眼泪。她说,自己以前从不当着外人说孩子的病,来中心后慢慢接受了现状,能面对这个现实了。但她始终想不通,为什么孩子会写“CCTV”,会背电视广告,却几年中从不主动对爱他的家人说上哪怕一句话。说着这些,张女士的眼里再次噙满泪花。

自闭症患者也是社会一分子

自闭症是儿童发育障碍中最为严重的疾病之一。据统计,目前全球有3500万人患有自闭症,我国有各类自闭症患者约150万人,其中学龄前儿童10.4万人。自闭症不仅严重影响到儿童的健康成长,同时也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负担。2006年自闭症在我国正式被确定为精神残疾。为此,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提出在全国各省市建立综合性自闭症康复研究中心的发展战略,这一举措从根本上为自闭症的研究、治疗、康复奠定了良好基础。国家卫生部、教育部、民政部等部委也采取各种措施积极关注着这个特殊的残疾群体。

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儿童康复科主任吴卫红指出:“很多人可能会认为自闭症是一种性格缺陷或者心理疾病,把自闭症患者在语言、社会沟通、行为习惯等方面出现的问题归咎于家长的不正确教养方式和教养态度。而实际上,自闭症是一种由神经系统失调导致的广泛性发育障碍,这种障碍将伴随患者的一生。但造成这种障碍的致病原因与患者本人或其亲属的主观意识完全无关。由于对自闭症患者的认识不足,在现实生活中,经常会产生对自闭症患者及其家人的误解与歧视,这让每个有自闭症患者的家庭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和身体压力。”

吴卫红主任强调,自闭症患者也是这个社会中的一分子。对自闭症患者的关怀不应该只成为家长的责任,更应是家长与社会的共同责任。通过康复的自闭症患者不是无用之人,他们也不希望永远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给他们一个机会,他们能回馈更多!

同时吴卫红主任也指出:“目前我国各地陆续开设了各种形式的自闭症教育机构,大部分属于民营组织,治疗手段、教育方法缺乏正规的标准化治疗技术。”

自闭症儿童入学难

让自闭症儿童走出自我封闭的世界,是很多家长的心愿。但记者了解到,公办机构收费高,名额也轮不上,不少孩子被拒之门外;有资质民办机构总在忧心资金紧缺,为了节约成本,一年搬几次家;边缘机构总是窝在小小地方,提心吊胆就怕被检查,基本是自生自灭。

医学资料显示,20%自闭症儿童智力测试,达到甚至超过正常儿童水平,80%低于正常儿童水平。

对于自闭症儿童家长来说,让孩子在学校里与同龄人一起成长,可以让他们走出自我封闭的世界,学习社会交往,提高生存能力。但是,家长想要完成这个心愿,并不容易。

“为了送他们入学,我前后跑过十几个学校。”山西省妇女儿童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李老师说,很多学校担心,一旦接受这些情况特殊的儿童入学,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会受影响。自闭症儿童自我控制能力差,如果在课间情绪失控,将严重影响课堂秩序。此外,正常儿童在校期间难免有个磕碰,自闭症儿童如果发生校园伤害,不管是自伤还是导致其他学生受伤,处理会很麻烦。

在深圳市,开展自闭症康复服务的公办机构现有14家,其中医疗机构有5家:市儿童医院、市中医院、宝安妇幼保健院、市妇幼保健院、市康宁医院,形式均是依托于医院某一科室,提供脑瘫、智力障碍、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业务。因场地、人手等资源紧缺,不少医院只做单一训练,毕竟根据目前卫生体制而言,医疗机构还是以营利为目的,而不是社会福利机构。另外,收费高也是一道门槛,使得不少贫困家庭被拒之门外。

深圳市儿童医院属于较早开展自闭症诊断及康复训练办公机构。每天上午,医生还没上班,门口就挤满带孩子来做康复的家长,谁都不敢怠慢,若错失了机会意味着你得重新排期,这一等都要排几个月。

在社区开设模拟课堂

在太原市奶生堂社区一栋灰色居民楼侧墙上,悬挂着一块醒目的牌匾,上面写着“山西省妇女儿童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的黑体字,这是自闭症儿童进行学前训练的地方。

这家位于社区的特殊儿童训练单位,租了居民楼的2层至3层,2楼是教学区,3楼是生活区。楼道里,几个孩子正进行课间游戏,走廊里不时响起孩子们的叫声、笑声。

“孩子来自全省各地,以太原的居多。”培训学校李老师说,他们这个机构,是山西省心理卫生协会下属的社会团体。成立十多年来,先后给数百名自闭症儿童进行过康复治疗,最大的希望是,将来能让孩子进入普通学校上学。为了实现家长们的心愿,中心开设了语言功能、社会功能等训练课程,以提高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和情感自控能力。在2层的一间房间,按普通学校教师设置:墙壁悬挂着一块小黑板,黑板对面摆着学生桌椅。一位女老师正教8个自闭症儿童识字。

老师在小黑板上写了“眼”字,“小朋友们,这个字读‘眼’。你们眨眨自己的眼睛,这个字就是‘眼睛’的‘眼’。”老师的话音刚落,孩子们跟着学起来……

老师介绍说:“这8个孩子,有3个将来有可能进普通小学。自闭症儿童适应环境能力差,他们面对新环境会情绪失控,突然哭闹、大声喧哗。他们开设的模拟课堂训练,主要对孩子们进行行为训练和注意力训练,让他们熟悉课堂环境,为他们以后的入学做准备。”

6名自闭症儿童圆了入学梦

每天早上,家住太原奶生堂社区的自闭症儿童小光,吃过早饭后兴奋地跟陪读老师打了声招呼,之后,背起书包来到楼梯口和等他的小伙伴一起上学。经过两年训练,小光被送入迎泽区某小学就读。到今年3月,他已经上了半年学了。小光能顺利地进入普通小学就读,山西省妇女儿童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同时还将多名入学无望的自闭症儿童成功送入学校读书。

“小光刚入学时,上个厕所都有困难,找不到去厕所的路,也不会主动问老师和同学。”陪读张老师笑着说,自闭症儿童的社交能力、环境适应能力比正常儿童差。虽然入学前接受过专门训练,小光还是感觉特别不适应。在课堂上,他会突然站起来要求上厕所,突然情绪失控又哭又闹。每当发生这样的事,只好把他带出课堂,在操场上散心,等他安定下来,再送他进教室。

自闭症测试范文第4篇

关键词:交互感知;自闭症儿童;产品设计

一、引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产品的精神需求也在日益增长,一个词汇也逐渐在产品设计中显得尤为重要:“交互”、“感知”。随着时代不断进步,层出不穷的产品的现,工业设计(产品造型设计)也日益发展,产品种类也日益繁多,但是,在产品蓬勃发展的同时,有的产品领域也存在着被忽略的现象,例如:特殊人群相关产品较少――以自闭症儿童康复辅助产品为例。

本文将从实际出发,通过调查研究,收集有关自闭症相关知识、案例的资料;收集相关已有产品的成功案例及研究,整合并设计研发基于交互感知相关背景下的特殊人群――自闭症患者相关的产品,以期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产品设计在为特殊人群服务上较少的空白。在整个研究过程中将围绕人群的心理特征、生理特征、现有相关研究或产品等模块进行探讨与设计研究探讨。

二、理念概述

“交互”“感知”是两个独立存在的概念,交互――交流互动;感知:人类用心念来诠释自己器官所接收的信号。而产品设计在设计的过程中最需要得到关注的要素便是人与产品之间的互动关系。

其中,交互有广义、狭义之分,在产品设计上,交互的理解一般为狭义的:主要研究关于设计、评价和实现以供人们使用,它强调了人与机器之间的一种信息交换。在产品设计中,交互是一种如何让产品易用、有效而让使用者觉得愉悦的技术。

产品造型设计专业则是隶属于工业设计专业下面的一个专业,目前她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如“雨后春笋”般的蓬勃发展起来,她是为了满足人们的某种需求而设计生产的具有一定用途的物质产品和非物质形态的服务的总和。人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充斥着产品设计的成果,小到生活用品、工作用品,大到交通工具都存在着工业设计(产品造型设计)的身影。

三、产品现状

(一)国内现状

国内对产品研究正在逐步向交互感知的方向靠近,但人存在一定的缺陷,一味地拷前人的产品或者是外国知名度产品,很大程度上忽视了消费者的认知感受,交互更无从谈起,国内目前的交互只存在于计算机相关系统领域,在产品的运用上还存在一定差距。究其原因也在于中国的工业设计(产品造型设计)起步相对较晚,在一定程度上,消费者的认知度不高,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感知意识也在逐步提升。

也由于国内在产品中的交互感知是个缺陷,设计师、消费者对相关产品的区分意识不够,“特殊人群”的“特殊产品”也较为缺乏,一般的辅助治疗方式是通过一些道具结合一系列计划对“特殊人群”进行相关方面的刺激,促进大脑发育提高其各项生理、心理能力,同时最能体现这一现象的便是自闭症儿童的相关辅助产品,其在一定程度上可谓是一个本土化的空缺。

(二)国外现状

国外的产品设计已经有很大一部分意识到了交互感知在产品设计中的重要性,更注重消费者的感性需求。而针对“特殊人群”,国外的产品设计也已经意识到了这一块需求,相关的辅助产品也已经有所诞生。单针对于“特殊玩具”这一块,国外设计师及商家已经意识到不单单是特殊人群,特殊儿童也日益增多,对“特殊产品”的需要也日益凸显出来。如:Fisher-Price玩具公司、Taylor公司、Anthony innovation公司等都已经在开发、生产、销售相关的产品。他们的产品有:农场木质拼图(儿童在玩耍时大小脑有针对性地得到了锻炼,对视觉能力及其思维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Fisher-Price公司的Shake and go car在一定程度上也给不能行走的孩子带来了欢乐。

针对不同“特殊人群”的辅助产品,他们会把它们送到相关的研究中心进行试验、研究。位于芝加哥的国立高得中心就是专门试验和研究这些产品的专业非盈利机构。中心会不定期组织医生、康复治疗师对产品进行评估和评级,对产品进行区分以确定哪些产品适合感官训练,哪些产品适合认知训练等。产品设计师和厂家会根据这些评估和评级对产品进行改进设计和生产,对“特殊人群”的生活和康复做出相应的贡献,当然,也能从中获得相关利润。

四、研究内容

(一)产品相关要素

有关基于交互感知的自闭症儿童产品设计研究,主要将涉及对象的生理特征、心理特征、生活形态、产品的功能要素、造型要素、物质技术等。

(二)对自闭症儿童的相关调查研究情况

1.生理特征:不会说话,与他人无任何交流、两眼间距较宽。

(1)视觉上:自闭症儿童的视线一般习惯从眼角向外看,从一定意义上我们可以理解为是“斜视”,且其视觉的注意点往往跟正常孩子不一样,他的注意点不是物体的中心而是边缘位置,因此,特别在面对移动的物体时,他无法看清物体。跟正常人相比,自闭症患者从视觉获取的信息并非是一眼获得,而是通过视觉的不断扫描获得的。

(2)触觉上:自闭症患者的触觉一般可分为过度敏感或迟钝两种情况,他们讨厌新刺激抑或是新鲜事物,适应性较差、固执、暴躁、反应迟钝。

(3)精细动作上:手、眼、脑的协调较差,不协调。

其他生理特征:语言发育迟缓,平衡力差等。

2.心理特征

皮亚杰儿童心理发展的四大阶段及其特征

瑞典心理学家皮亚杰儿童心理发展四大阶段及其特征图很好地说明了儿童的心理理论,而心理理论则是指个体对自己或他人心理状态的认知和推测,并根据这些认知和推测对他人的行为做出因果性预测和解释的能力。自闭症儿童相对于正常儿童而言所存在的心理缺陷体现在缺乏对自己和他人心理状态的认知和推测能力,而更能证明自闭症儿童存在严重心理问题的则是国外的一项相关研究――自闭症儿童通过一级信念测试的成功率很低(15%――69%不等)。

3.生活形态

自闭症儿童的生活形态主要很多体现在语言和认知上。没有沟通性语言的自闭症儿童约占50%以上,但是他们的机械记忆和视觉记忆能力都很强,即使是很细微的变化都能被他们发现;他们情绪冷淡,对新的事物缺乏兴趣,跟一般孩子强烈的好奇心相悖。

4.其他生活特征

一切的聚焦点在自己,对自身之外的事情、事物毫不关心。

由上,在自闭症儿童产品设计过程中需要参照自闭症儿童的生理、心理、生活等习惯有针对性地去进行。

(三)涉及研究方法

1.通过查阅文献,利用互联网、图书馆等资源查阅有关感性工学、人性化设计、自闭症儿童的相关资料;

2.社会调查,通过走访有相关设计经验的设计师、研究学者、自闭症康复中心,对自闭症儿童的心理、生理、生活状况等进行了解;

3.归纳与总结,对所收集的相关资料进行整合了解。

(四)方案举例(推敲)

自闭症儿童色彩形态配对互动辅助玩具产品设计研究:

针对基于交互感知的自闭症儿童康复辅助治疗玩具的产品设计研究,依托专业优势,对相关产品进行了探讨,本产品主要是基于课题理论基础进行的探讨性产品设计,在于解决自闭症儿童与其家长之间的互动问题以及自闭症儿童的视刺激、配对问题。

通过资料调查整理及市场相关调研我们可以发现:自闭症的孩子性格习性孤僻,内心自我封闭多数倾向于冷色系,也就是5-10度色系但冷色系对孩子身心健康容易造成负面影响。这也促使其性格更加孤僻,由此,建议选择:淡黄、橙、浅绿、天空蓝这些颜色来成为产品的主要色调,以期对自闭症和心理产生一定刺激。

在相关产品的设计上,我们遵循以下四点:

1.图形间的对应练习;

2.吸引眼球的艳丽颜色;

3.音乐与图像的辅助帮助;

4.家长与其的交流互动。

一下是针对1―3点的儿童产品设计草图及效果图:

其中,该玩具的发声装置采用的是环绕声,电影院或家庭影院仅仅在听众的前方设置“左-右”双声道或“左-中-右”三声道,随声听领域仅仅在听众的左右设置双声道;而环绕声,属于球面立体声,至少要有三个声道,并且听众必须处于各声道的发声点包围之中,可以更好地使自闭症儿童听到玩具所发出的声音;产品底部的发光部位,采用三色LED可以发出非常宽广的色域以满足自闭症儿童的特殊色彩喜好;采用圆形顶部的屏幕,更突出主要内容,有重点节省四角的空间占用且能给使用者带来平衡的感受。

针对家长与孩子间交互的产品,我们设计了一款APP,可方便家长了解孩子的康复锻炼情况以及及时参与孩子的康复锻炼中,使家长和孩子间产生互动。

五、结语

交互技术在科技快速发展的社会不断被提起,但大多只存在于计算机相关领域,很多人都忽视了其在工业设计(产品造型设计)领域上的应用,而工业设计(产品造型设计)现在设计的产品多为为了提高人的生活质量、符合客户需求而设计的产品,很大程度上忽略了生活在社会中的特殊人群,比如本论文所提到的自闭症儿童。一个家庭有一个自闭的孩子,对家长来说是一场大灾难,而我们的设计不能只局限于为正常人服务,更应该为需要帮助的人去服务。在自闭症孩子最佳康复期设计一些有助于其康复的交互产品,可以帮助一个孩子,一个家庭。本论文通过调研、查找相关资料,结合自身的专业特色,对自闭症儿童康复的周边产品进行了相关设计,以期得到更多人对自闭症儿童及其家庭的关注。

【参考文献】

[1]江南.美国玩具商瞅准残障儿童大市场[J].中外玩具制造,2007(10).

[2]李敬,程为敏.本土家庭实证研究与海外经验[M].北京:研究出版社,2011.

[3]玛丽安.西格曼.自闭症儿童[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8.

自闭症测试范文第5篇

据报道,英国研究人员发现,每日吃80克豆瓣可增加血液中的抗癌分子。研究表明,从碾碎的豆瓣菜中摄取的物质可有效抑制乳腺癌细胞的生长。

从这项研究来看,吃豆瓣菜可有效预防乳腺癌的生长,也能帮助乳腺癌患者恢复身体,防止乳腺癌卷土重来。

豆瓣菜最近被科学家们称为“超级食品”,对健康有诸多益处。南安普顿大学癌症研究中心的格雷厄姆・派克汉教授表示,豆瓣菜中含有一种异硫氰酸盐,能够干扰癌细胞的增殖,而且这种干扰作用十分明显。

该研究以4名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在研究过程中,志愿者首先要禁食,然后吃一份豆瓣菜。研究人员发现,她们摄入豆瓣菜6小时后,血液中的4E结合蛋白水平下降,这种蛋白参与到癌细胞的生长过程中。

另一项研究也表明,食用豆瓣菜及含有异硫氰酸盐的蔬果,如卷心菜,也会降低患癌的几率。

(凌峰)

最新研究:婴儿也有明显的嫉妒心理

加拿大约克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3个月大的婴儿已经表现出明显的嫉妒心理,而不是现有理论认为的两岁后才会有所显露。

从事儿童心理和智力发育研究的玛丽亚・莱赫斯特率专家小组对50名3个月、6个月和9个月大的婴儿进行了4项实验。实验显示,当母亲将注意力转向其他人(如聊天或其他形式的互动)时,3个月大的婴儿通常会蹬腿和发出叫声。

莱赫斯特说,这项研究表明,3个月大的婴儿已对周围的人产生意识。这项研究得出的结论有别于现有的一些理论。现有理论认为,年满两岁的孩子才会开始显露嫉妒、害羞、骄傲等较为复杂的心理。

(凌峰)

研究人员发明新型 孤独症快速检测仪

自闭症是一个医学名词,又称孤独症,被归类为一种由于神经系统失调导致的发育障碍,其病征包括不正常的社交能力、沟通能力、兴趣和行为模式。

据国外媒体报道,英国医学研究人员近日表示,他们发明了一种可以快速高度准确的脑部扫描仪,可在短时间(15分钟内)就能检测出儿童是否患有自闭症。

来自伦敦国王大学精神病学研究所的科学家们用新的扫描设备测试了40名成年男子,他们20人为一组。一组为身体健康的人,而另一组则是已确诊的20名自闭症患者。新型扫描仪在其中找出自闭症患者的准确率高达90%。

自闭症是一种影响儿童的社交能力的疾病,它限制儿童与外部世界的互动能力。目前对儿童自闭症的检测手续费非常昂贵,给患者父母和他们的医生带来非常大的精神压力。这种新型诊断方法将可以大量减少目前诊断所需的时间和费用。

自闭症测试范文第6篇

抽动症的孩子频繁的不由自主的眨眼、清嗓子、吸鼻、咧嘴、扭脖子、上课时发怪声??同学们纷纷模仿、嘲笑,抽动症的孩子自尊心受到严重伤害。他们何时在学校露出灿烂的笑容?

自闭症患儿不说话、不社交,甚至智力低力,他们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谁来为他们负责?

脑瘫患儿姿势异常,有语言障碍、运动障碍、智力低力等症状,他们路在何方?

谁来为多动和抽动症孩子的未来负责?

多动症和抽动症是一种心理和神经性疾病,许许多多的家长由于医学知识的缺乏和自己的无知,对多动和抽动症引不起足够的意识,误诊、漏诊情况很严重。另外,还有一些家长并不把多动症视为一种病,即便是自己的孩子有这样的表现,也往往觉得很正常,甚至觉的孩子调皮一点更好,常常是发展到影响了学习、生活和交际,家长才开始重视起来。多动症不治疗会有学习障碍,学业无成;有的有社交障碍、心理障碍,长大后注意力不集中和冲动任性伴随孩子终生,家庭和事业也会受到影响。抽动症是一种渐进式疾病,会发展越来越厉害,当孩子因形象不佳,在上学时自尊心受到伤害,长大后又因形象问题工作和婚姻受到影响时,我们家长除了后悔还能弥补什么呢?

多动和抽动久治不愈,关键没有对症治疗

目前,市场上治疗多动和抽动的药品和医院有上百家,给孩子治疗好多年,钱也没少花,可病就没见好。现在市场上的治疗药物大概分为以下几种:1、西药:以中枢神经兴奋剂为代表:副作用大,治标不治本,仅能维持症状,需长年服用,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2、普通中成药、贴剂和中药汤:大多以镇静安神为主,不能从大脑神经入手,病情反复严重,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3、排铅:大多以保健品为主,医学研究证明铅超标不是造成多动症和抽动症的原因。排铅治疗属于旧的、不科学的方法。4、以智力健为代表的药品:从多动和抽动的病因入手,修复神经和促进孩子神经的发育,能从根本上起到治疗作用,且安全无副作用。许许多多的家长在前面3条路了走了多年,孩子的病情越来越严重,关键是没有从大脑入手对症治疗。

中医治疗多动症、抽动症、自闭症、弱智脑瘫走在世界前列!

专家指出:多动症、抽动症、自闭症、弱智脑瘫是由于孩子大脑神经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神经发育不良或受到损伤。多动症和抽动症大多是由于缺氧等因素导致的轻微脑损伤或轻微脑功能障碍,导致神经递质分泌不足或失衡,信息传递不畅,多动症和抽动症的各种症状就表现出来。而自闭症、弱智脑瘫大多是由于重度缺氧造成的脑损伤,所表现的症状也就明显严重很多。它们共同的特点是神经发育迟缓和脑损伤。

哈尔滨医科学药理教研室李文汉教授带领近20多名研究人员,与我国北京中医药大学、同济医科大学、第一、二军医大学等中医教授展开合作,积极吸收国际、国内神经科、儿科研究经验,并经过1200多次药方、药材筛选试验,终于从我国中医名方《备急千金方》、《孔圣枕中丹》等中医名方中取得突破。

经过科研组辛苦努力,精选西洋参、灵芝、龟甲、石菖蒲、远志、刺五加浸膏、制首乌、五味子等11味天然药材科学配伍,成功提取出促进大脑神经元芽生长的营养成分——“5A神经元芽促生液”,能有效提高大脑神经元芽生长发育率,从根本上解决大脑神经发育问题。

申报智力健产品时,由于处方中含有独特的5A神经元芽促生液,且其科技含量值之高,因此,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在审批智力健口服液时,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并一次性就通过了对智力健的各种检测,是目前唯一批准的具有治疗大脑发育迟缓功效的国家准字号药品(批准文号:国药准字B20020379)。国家级新药智力健独含“5A神经元芽促生液”,像给植物浇水一样,灌溉语言中枢、运动中枢、体觉中枢、协调中枢、联合中枢五大神经区域,促进神经的生长发育。

神经康复,根治多动和抽动症

第一步,修复受损神经 智力健中独含神经元芽促生液,能直接透过血脑屏障,作用在受损伤和发育不全的神经细胞上,恢复其生长和发育。

第二步,激活神经 神经元芽促生液在恢复神经功能后,促使神经细胞长出很多新的侧芽和树突,以便促进新的神经网络的建立。

第三步:重塑新的神经网络 智力健中的神经元芽促生液能把新的侧芽和树突建立新的连接,形成新的神经网络,大脑信息传递得到全面恢复,孩子各项功能得到集中恢复。

国家准字号药品,治疗多动抽动症、自闭症、弱智脑瘫,疗效有保证

智力健经北京、上海等三甲医院临床验证,智力健治疗多动症、抽动症、自闭症、弱智脑瘫,疗效有保证。

服用一个疗程,神经生长发育期。多动症孩子上课能坐住了,不走神了,做作业不再拖拖拉拉了,理解能力和记忆力明显好转,学习成绩提高,睡眠安稳,不再偏食挑食。抽动症孩子眨眼、清嗓子等抽动症状明显减轻,有的消失。自闭患儿语言有明显改善,重复刻板行为基本消失。弱智脑瘫患儿智力明显提高。

服用二到三个疗程,神经网络重塑期。多动症学习成绩逐步恢复到和其智力相等的水平,性格开朗,和同学老师能和平相处,不再惹事生非。注意力障碍和冲动任性得到控制。抽动症孩子在此期间抽动症状基本消失,反复现象越来越少。脑瘫患儿走路正常,肌无力和肌强直现象明显改善。

自智力健口服液进入山东6年多来,已有几千患儿得到康复,智力健产品的品质和疗效在6年多来通过广大家长的验证得到积极认可,以及家长对孩子的及时治疗,是患儿早日康复的保证。智力健阳光工程是专门“关爱、救助”多动和抽动症的工程中心,为了让更多多动症、抽动症、自闭症、弱智脑瘫等儿童恢复健康,智力健作为阳光工程的唯一推荐药品,现实行报名救助活动,每天前5名报名者买20盒救助4盒,买30盒救助8盒。活动仅限15天。

提示:因智力健供不应求,现市场和网络出现假冒产品,望广大患者到指定地点购买。

引进先进仪器,免费检测儿童智商、注意力,开展大型普查活动

为了让更多的多动症、抽动症等儿童能得到及时治疗,由中国红十字会主办的“关心下一代智力健阳光工程”即将在济南和青岛开展大型普查活动,为多动、抽动、自闭、脑瘫等儿童免费提供注意力检测、智商检测、抽动症测评、自闭症测评、感觉统合测评,免费康复训练、免费提供专家咨询等多项公益救助服务。对疑似病例将通过“儿童发展综合评估测试仪”、“儿童注意力训练治疗仪”等先进仪器,全方位对儿童的注意力、感觉统合、抽动程度、智商等进行系统检测。同时配有大型感觉统合训练中心、经络推拿、耳穴等全方位物理疗法。

自闭症测试范文第7篇

那些患有孤独症的孩子也许就是一只小小的、慢吞吞的蜗牛,你看起来轻而易举的高度对他来说如同登天。但不管你看得见看不见,不管葡萄是否还在枝头,他一直都在爬,从未放弃。他们在向世人宣告,他们不是天才,也不是"废人",而是在不幸的命运中努力成长的蜗牛宝贝。

【关键词】:孤独症 概述 形成 表现

        一、 孤独症概述

孤独症又称自闭症,是一种神经性行为综合症,以社会交往、言语、形式化或强迫性的刻板行为为主要特征,同时伴有很高比例的精神健康问题,是最令人困惑的儿童期精神障碍之一。社会性功能缺陷是自闭症患者最显著的标志之一,他们很难建立起与他人的关系,很难参与共同活动,会出现头口和非口头的交流障碍,甚至有些人一生都没有发展语言。孤独症在表现性上有很多不同,即使都是孤独症儿童,他们的障碍也各有不同,甚至有很大差异。

        二、 孤独症的形成原因

        孤独症的成因到现在仍没有一个具体定性的说法,它被认为是一种先天性的脑机能障碍,与遗传因素和外部因素有关,而与抚养人的教育及生存环境没有直接关系。虽然研究者已经认识到孤独症的病因机制在神经组织或器官上,但目前却仍未有定论,既没有发现其特有的生理指标,也没有针对自闭症的专门测试,诊断标准非常宽泛,导致孤独症儿童数量激增,已不再是一种罕见的儿童疾病。

        三、 孤独症的表现

        1、社会性互动障碍

        在感知他人情绪状态,表达自己情绪以及形成依恋关系方面存在困难。缺乏与亲人对视、交往、沟通的愿望和技巧,难以建立起感情依恋。拒绝与同龄孩子交往,很难参加集体活动,喜欢封闭自己。

        2、语言交流障碍

        语言发展迟缓、缄默。几乎所有孤独症儿童都难以使用语言,他们不会主动说话,即使说话也给人自言自语的感觉。听不懂别人的指令,也不能正确理解别人的语言,通常用肢体语言让他人完成要求。例如孤独症的孩子想要一个玩具,他不会用语言来征得同意,而是用带有攻击性的动作去抢。

        3、智力异常

        孤独症儿童有70—80%是弱智,极少数是天才,在数学计算、机械记忆或音乐等方面有突出能力,但在其他方面仍处于弱智水平。

        4、强迫性和刻板行为

        有日常规范和重复行为方面的强迫性需要,如果家里的日常用品改变或移动时,他们往往会大发脾气,直到把东西放回原位才罢休。

        5、感觉异常

        表现为痛觉迟钝、对某些声音或图像有特别的恐惧或喜好等。

        值得注意的是,他们也有一些积极品质:如可爱、富有同情心、有思想和创造力等。 

        四、 孤独症研究的视角

        1、心理社会学视角

        从认知活动、认知结构的角度解释孤独症,认为自闭症儿童由于心理能力的发展障碍,无法推测他人的心理活动,体会不到交流的气氛,很难与人进行互动,进而发展成为人际关系疏远或人际交往障碍,同时也影响其他心里特质的发展。

       虽然心理能力缺陷理论对孤独症社会交往的解释已被广泛接受,但仍存在着局限性,难以说明心理能力和语言能力之间的关系,也难以解释研究中的特殊现象。

        2、精神生物学机制

        从神经生物学角度解释自闭症更多得益于当前脑科学的发展。这一类理论试图解释:由于特定大脑结构受损而导致了孤独症儿童难以对社会性刺激做出适当反应。

        3、生态学模式

        此理论认为:孤独症并不是存在于个体内部的静态症状,而是一个发展的过程,是个体环境之与间的互动出现了障碍。所以,孤独症患者经常错误地解释他人的情绪信号,虽然他们可以识别一些简单情绪,但并不足以使他们与他人进行畅通无阻的交流。

        综上,虽然这些领域的研究对于我们理解孤独症有很大的推进。但这三种思路都有片面性,都只看到孤独症的某些方面而忽略了其他方面,应将这三种思路结合起来,更深入、更全面的进行研究。

        五、 从社会工作角度看孤独症的治疗

        由于研究者没有完全明确地提出导致孤独症的根本原因,因而彻底治疗暂无法现实,只能尽量使症状得到缓解与改善,减轻患儿的社会适应困难,根本的治疗还有待科学的发展与该领域的深入研究。

        目前的治疗方案:

        1、心理治疗法被认为是是最普遍的治疗方法。

        2、在教育界,许多学者研究皆显示,自闭症儿童接受教育时间之长短和其日后之发展有很大的相关,而结构化教学之效果远优于放任式教学法。

        3、行为治疗法,旨在加强孤独症儿童的社会交往技能训练,从最基础的技能开始训练,逐步培养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交往技能。在技能训练过程中,要忽略自闭症儿童出现的问题行为,把表扬和赞赏融入训练中。此外,还应增加他们与正常同伴之间直接交流的机会,使他们能够模仿和直接分享正常儿童的感受和体验,增强与同伴间相互交往能力。

        社会工作者的努力方向:

        1、对孤独症儿童的父母进行特殊培训,让他们改变养育方式,多接近、关心患儿,注重孩子独立性的培养,保持对他们的较高期望值。

        2、社会工作者应督促机构不断完善其治疗理念,对机构老师进行相关培训,并提倡一个老师针对一个孤独症儿童的专门治疗,促进老师与学生间平等的互动。

自闭症测试范文第8篇

希腊艾奥尼纳大学最近发现,喝太多的可乐会造成肌肉产生一种叫低钾血的问题,并且可能导致从轻微的无力到严重的麻痹。在实验观察当中,一位21岁的孕妇每天都消耗掉3公升以上的可乐,心电图显示她有心房传导阻滞,而血液测试也显示她钾含量过低。另一位孕妇在10个月当中每天都消耗掉7公升的可乐,导致肌肉无力的状况也越来越严重。而两位病人在停止饮用可乐后,并且在补充钾过后,这些症状就快速消失了。

晚一些生育可能意味着长一些的家庭寿命

美国犹他州立大学的调查发现那些较晚生育的女性所在家庭成员的寿命都较长。例如,如果一个女性40岁生小孩,那么她和她的弟弟的寿命有可能会较长,但是她的弟妹则不会,所以这有可能是因为基因遗传因素。不过这些生育较晚又寿命较长的妇女都没有依靠医学手段在年纪较大时生育,这说明她们寿命较长并不是因为她们特意选择了在年纪较大时生育,而是她们在年纪较大的时候还有很好的生育能力。

绝经期妇女的记忆力会反弹

许多调查和实验都发现,妇女在更年期月经不规则的时候,她们的学习能力和记忆力将会降低,但是最近加利福利亚大学洛杉矶分院有发现,当妇女真正进入绝经期过后她们的记忆力又将会反弹。女性在结束更年期过后,她们的认知能力,记忆力,学习能力都会恢复到更年期以前的水平。

有些人的大脑无法控制对垃圾食品的渴望

在美国加利福利亚理工大学的实验当中,当研究者在给人们看不同的食品图片并且让他们做选择的同时扫描他们的脑部,结果发现那些在选择食物时有自我控制能力的人的脑部活动跟没有控制能力的人有很大不同。我们的大脑皮层的一个部分(vmPFC)会在我们拒绝一个东西时比较平静,在我们选择一个东西比较活跃。那些没有自我控制能力的人只有vmPFC在考虑食物口味,而那些自我控制能力好的人在选择食物时,大脑的另外一个部分(DLPFC)也会变得很活跃,并且同时考虑一些健康问题。

糖尿病会影响女性的性生活

比利时鲁汶大学发现,超过三分之一的女性1型糖尿病患者都有着某些性生活上的困难。调查结果显示,其中57%的女性缺乏性冲动,47%的女性感到性减少了,51%的女性在方面有问题,21%的女性感到痛。不过在进一步的实验中,研究人员发现并不是糖尿病本身导致了这些问题,疾病导致的抑郁才是引起这些女性出现性生活问题的一个主要原因。

我们喜欢和自己不一样的人

巴西帕拉大学最近发现,我们在选择配偶的时候会下意识地选出跟我们的基因组合相差很大的另一半。调查还发现夫妻之间的DNA组合的差异性比随机配对的两人的DNA组合差异性要大。我们一直都以为人类选择伴侣时喜欢跟自己相似的人,但实际上DNA差异较大的伴侣繁育下一代的成功率较高,所以我们在无意识里都在选择跟我们不同的人。但是现在专家仍然不了解我们是靠什么来辨识对方的DNA跟我们的差异很大,不过他们猜测身体的味道和脸部构造都有可能是其中的因素。

口腔和心脏疾病可能来自于同一种基因

德国基尔大学最近发现,牙周炎和冠心病都来自于在染色体9上的同一个基因。而且患上牙周炎和患上的冠心病的其它致病因素也非常相似,例如吸烟、有糖尿病,以及肥胖症。所以患有牙周炎的人应该要注意去减少生活中的这些危险因素,并且做一些早期的冠心病的预防措施,而且这个新发现有可能也能够帮助医生去及时地发现冠心病,并且开始进行治疗。

雌激素对男性心脏有好处

一直以来雌激素都被认为可以保护更年期妇女的心脏,最近纽约大学有研究发现,雌激素也对男性的心脏有好处。在实验当中,研究人员把男性心脏病患者按雌激素水平分成了五个小组,结果发现雌激素水平最低的那组存活率是44.6%,雌激素水平第二低的一组存活率是65.8%,而雌激素水平处于中间的那一组存活率最高(82.4%),雌激素水平第二高的一组存活率是79%,而雌激素水平最高的那一组存活率是63.6%。

锻炼喉部肌肉可减轻睡眠呼吸暂停症

巴西圣保罗大学目前发现,舌头和喉咙的锻炼可以帮助患有轻微或者中等程度的障碍性睡眠呼吸暂停症的人获得一些帮助。在经过3个月的锻炼后,病人的一些症状,例如低血液氧气饱和度,失眠,打鼾,以及睡眠质量差,都得到了改善。在实验当中,在排除了体重改变这个因素后。进行锻炼的一组病人的病情得到了改善,而只是接受安慰治疗的一组病人并没有任何变化。

失业后发现自己有更多的健康问题

哈佛公共健康学院发现,失业并不仅仅会给人们带来经济问题,还有健康问题,例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中风等等。在白领以及蓝领的人失业之后,他们报告自己健康不好的几率会增加54%,并且他们出现新健康问题的几率会增加83%,不过在他们找到新工作后出现与压力有关的健康问题的几率仍然在上升。

内耳问题可能会让老年人跌倒

美国约翰霍普金大学最近的调查显示,许多人过了40岁就会很容易出现一些内耳问题,例如头昏眼花,而这会让他们严重跌倒的几率增加到原本的12倍。相比其它的平衡能力问题,内耳障碍不会出现容易被察觉的症状,而且会让人发生致命跌倒的危险性高出其它人两倍。专家建议说平衡能力测试也应该被列入基本的健康检查当中。

老年人体重快速下降更易患老年痴呆症

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院最近发现,在老年时期迅速的体重下降是患老年痴呆症的几率增加的信号。研究小组发现,除开吸烟,运动习惯,以及性别等因素,在晚年时期BMI值较高的人实际上患上老年痴呆症几率会比较低。但是消瘦和体重快速下降并不代表就一定会患上老年痴呆症,但是可以帮助医生的诊断,并且尽早开始治疗。

早治高血压可能预防老年痴呆症

美国心脏节奏中心的长期调查发现,有不规则的心跳(心房颤动)的人可能会在以后患上老年痴呆症。有心房颤动病的人,他们的心脏会做一些无用颤动而没有运送血液,他们在五年以内患上老年痴呆症的几率会比没有心脏问题的人高出44%。研究人员解释说,那些造成高血压的问题会让心脏功能恶化,因此送往脑部的血液也会减少,从而造成大脑细胞的缺氧。所以,早期及时的治疗高血压有可能会预防老年痴呆症。

眼睛疾病与认知下降有关联

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研究发现,在2000位69岁到97岁的澳大利亚老年当人中,在排除了年龄,受教育程度,以及动脉疾病等因素后,那些在语言记忆,以及注意力测试中表现较差的老年人更有可能在较早的时候就出现年龄

相关性黄斑变性。研究人员解释说,这有可能是因为有些造成眼睛疾病和认知下降的共同因素存在。

维生素D让老年人变聪明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最近有研究发现,“阳光维生素”维D会让老年人的大脑敏锐性的降低变慢。实验比较了300位40岁到79岁的人,结果发现了那些缺乏维生素D的人在思维敏捷的测试当中表现较差,不过研究人员并不清楚为什么维生素D和思维敏捷性有关联,但他们认为可能维生素D会提高某些荷尔蒙的分泌,或者保护大脑的神经细胞。

音乐可以安抚早产儿

美国艾伯特大学有研究发现,让早产儿听音乐可以减少他们的不舒适,并且增加他们的食量。经过观察发现,早产儿在听到音乐后,他们的身体机能会变好,例如心率稳定,血氧饱和度较高等等另外在经历一些痛楚的过程的时候,例如包皮环切术和被采取血样。也会感到疼痛感降低。

幼儿园时期的注意力问题会长期影响日后的学习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发现,相比其它的精神问题,例如抑郁,焦虑、分裂等注意力集中问题,例如注意力缺乏或者是好动症,对于孩子未来的学术成就有着更大的影响。注意力集中问题会在很早的时候就出现在儿童身上,并且出现的问题会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例如一开始孩子会感到学习吃力,在受到打击后可能会出现情绪问题,并且可能通过一些行为来抒绪问题,例如酗酒等。

青少年压力可能来自于人生的头三年

美国幼儿保健和青少年发育中心的长期调查发现,如果非常年幼的孩子花了过多的时间在儿童照顾机构中,或者有一位迟钝的母亲,他们会更容易在青少年时期感到压抑。在早上醒来的时候,15岁以前的青少年的皮质醇(压力荷尔蒙)水平会比平均水平要低,但是在调查中,那些早上醒来皮质醇水平就较高的青少年被发现他们在三岁以前比其他人呆在儿童照顾机构中的时间更长,或者他们的母亲非常不敏感。

基因告诉我们为什么男孩更容易患自闭症

男孩患自闭症的几率是女孩的4倍,美国洛杉矶加利福尼亚大学最近有研究发现,有一种基因可能会增加我们患自闭症的几率,尤其是对于男孩。通过对于1046名家庭成员的调查,研究者发现这种在染色体17上面被叫作CACNA1G的基因很容易出现在那些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患有自闭症的男孩的家庭中,但是这些家庭却没有女儿患有自闭症。这说明可能男孩可能更容易受到基因的影响而患上自闭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