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箫声咽

箫声咽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箫声咽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箫声咽范文第1篇

箫声咽范文第2篇

易水畔,雪旌奠,碧血洒秦宫,染明月。

筑声渺,谁人弹尽前尘故人愿(小高)

箫音咽,蓝裳冰女倚寒夜。(雪女)

泪断剑,镜湖翠微垂掩佳人靥。(蓉姐姐)

惊飞雪,流萤舞尽楼心月。(月儿)

羁旅客,白衣承诺行遍天涯路。(大叔)

晓明天,故人子携非攻现。(天明)

烽烟燎,霸王傲俯万里河山颠。(少羽)

箫声咽范文第3篇

《索》(尺八与打击乐)在北京“华北艺术节”首演,独奏:张维良

1986年

《琵琶与乐队》6月由中央乐团交响乐队在北京首演/指挥:郑小瑛/独奏:李景侠

1987年

《笛子与乐队的对话》1月由中央乐团交响乐队在北京首演/指挥:韩中杰/ 独奏:张维良

《咽……》(箫与打击乐)1月在北京首演/箫:张维良/打击乐:王以东

《倾杯乐》(弹拨乐五重奏)7月在北京首演,演奏:中国音乐学院“五朵金花”弹拨五重奏团

1988年

《觅》(扬琴与打击乐)8月在北京首演/扬琴:李玲玲/打击乐:王以东

1991年

《大磨坊》(电影音乐)1月创作

《和他的儿子》(电影音乐)4月创作

《声声慢》(扬琴与交响乐队、合唱队)7月由中央乐团交响乐队、合唱队在北京首演,指挥:胡炳旭/独奏:李玲玲

1992年

《苍》(竹笛与交响乐队)(竹笛与民族管弦乐队)1月由中央乐团交响乐队在北京首演,指挥:谭利华/ 独奏:张维良

《》(月琴与交响乐队)6月由中央芭蕾舞团交响乐队在北京首演,指挥:卞祖善/独奏:雷群安

《行云流水》(古筝与交响乐队)与古筝演奏家杨秀明合作9月由中央乐团交响乐队在北京首演,指挥:胡炳旭 /独奏:杨秀明

1993年

《残照》(二胡与交响乐队)12月由中央乐团交响乐队在北京首演,指挥:阎惠昌/独奏:曹德维

1994年

《霜满天》(二胡与民族交响乐队)此作品在台湾1994年6月举行的“新原人”世界华人音乐作品征选中获“协奏曲奖”

1995年

《魂兮》(为打击乐群而作)9月在台中首演,打击乐领奏:何建国

《伊人》(舞蹈音乐)

1995年应舞蹈家沈培艺约请创作,演奏:声乐/李娜,古筝/王中山,打击乐/王以东等

1996年

《秋之韵》(二胡与竖琴)12月在北京首演,2003年获中国音协“金钟奖”作品比赛铜奖

1998年

《潇湘风情》(民族管弦乐队组曲)1月应香港中乐团委约而作,同年由香港中乐团在香港首演,指挥:严良遥应香港中乐团委约而作《苏小小》(三弦协奏曲),8月应新加坡华乐团委约而作

1999年

《招魂》(混合室内乐)3月应日本新星交响乐团委约而作,1999年5月在日本东京“亚洲―传统与现代”音乐节上首演,指挥:松下功

5月完成《国歌》(电影音乐)

2000年

《竹影》(九重奏)9月应“华韵九芳”重奏组委约而作,2002年获台湾“民族音乐创作比赛”室内乐铜奖

《悠远的回应II》(古筝独奏)11月应法国“巴黎音乐城”委约而作,2000年12月首演于法国巴黎“龙之声”音乐节,独奏:邱霁

2001年

《淘金令》(民族管弦乐队)应新加坡华乐团委约而作,2002年1月由新加坡华乐团首演于新加坡,指挥:叶聪

2002年

《灵动》(扬琴与弦乐四重奏)发表于《音乐创作》2006年第4期 2002年《雨・竹》(民族管弦乐队)应中央民族乐团委约而作,7月由中央民族乐团在北京首演

2003年

《蓝花花》(舞剧音乐)应中国歌剧舞剧院委约创作

箫声咽范文第4篇

“嘿!帅哥!你们的扬州炒饭来了!”那位阿姨端来了四碗满满的扬州炒饭就转身进厨房了。

众人狼吞虎咽的吃完后,也纷纷走出了餐厅。

回到9层,左转,大家各奔东西。由于天色已晚,大家便回房睡个好觉,准备明天的行动去了。

505房间在他们回来时还空着。

清晨,太阳的光线照在玛利亚的床头上,照在其他人的脚上,为什么呢?因为床的位置不同。

风荨起床了,穿好衣服,收拾好东西,走出了房间。

玛丽亚也正好从房里出来。

“嗨。”风荨说了声。

“嗨。”玛丽亚回了声。

风荨真是个很孤寞寡言的人呢。玛丽亚想。

两人相视而笑了,然后,一起走向了9层的大厅。

大厅里,空无一人,只听到从厨房里传来的声响。然后,风韵从里面出来了,手里还端着一个超大的盘子,上面有五盘西式营养早餐(就是牛奶、黄油面包之类的)。

“呵呵,你们起了?阿姨说我厨艺好,让我帮你们做呢。”风韵笑笑把早餐端到了桌子上。

“风韵,没想到你还会做早餐呢!”玛丽亚称赞道。

风韵笑了笑,望望风荨和玛丽亚说:“”乔治呢?

“唉,对哦!我没见他。”玛丽亚想了起来。

“大概还在美梦中吧!”风荨判断到,想起自己由于睡在乔治隔壁,刚想入睡就听到他在打呼噜,可后来又听到了箫声,才安然睡去。(莫非,乔治在做白日梦?)

“那,我们去叫他吧!”风韵边说边解下围裙。(家庭主男啊!)

三人来到乔治房门前,敲门。无人应。再敲,无人应。再敲,无人应。再敲……直到众人快把门敲烂时,门终于开了。

只见乔治迷迷糊糊地站在众人面前,嘴里还说着:“谁呀?”

“乔治,快醒醒,我们要出发了。”玛丽亚说。

“哦,你们等着。”乔治说完就关上了房门。一会儿,房门又开了,乔治已穿戴整齐:“我们走吧!”

在他们经过505号房时,房门开了,里面出来一人。

“啊!是帅哥!”乔治一看见那人就大叫起来,那不是昨天餐厅里的那个人嘛?

谁知,那帅哥只瞟了一眼乔治,说:“我知道我很帅,但我不叫帅哥,我叫李萧若!”(资料器:李萧若。魔族王子。全名:亚瑟·李萧若。特点:自恋加强大;会吹箫,是乔治的克星。)

“哦~萧帅哥,记住了!”乔治说。

“随便你。我还以为是哪个笨蛋呢,原来是昨晚打呼噜吵死人的那个。要不是我后来吹箫,估计整栋楼的人都能听见了吧。”帅哥平淡地说。

“这么说,昨晚那个吹箫的是你?”风荨问。

“嗯。”面无表情。

“吹得真烂。”风荨说。

“可我听说某人好像是听了我的箫声才安然睡去的。”帅哥反驳道。

“那是因为你吹得太烂了,被我当作催眠曲了吗!这还不懂?”风荨一说完,众人纷纷向她竖起了大拇指。

一直被挡在后面的风韵站了出来,说:“萧帅哥,请问你是什么职业?”

“无可奉告,因为这是个,”李萧若边说边走向大厅,“不能说的秘密。”

大厅里,五个人坐在桌前吃饭。

“快点吃,吃饱了好行动。”

李萧若尝了尝,说:“哎哟,不错哦!这里有点怪味!”

众人白向他:给你吃就不错了,挑剔什么?

终于吃饱了,众人回房收拾装备,准备go!

到了勇士休息室大门。

“嗯,那个,风韵,谢谢你的早餐。”李萧若说完就进入了地下城。

“我们也该走了,go!各位!”说完,那一行人也进入了地下城。

只是谁都没有察觉,在他们身后,闪出一道寒光。

萧王子,你是逃不掉的!

既然如此,就让地下城成为你的坟墓吧!

箫声咽范文第5篇

关键词:文学语言;越规现象;古典诗词;倒装现象

诗风词韵,氤氲古今。自古以来,中国便是诗的国度。五千年历史长河,无数华章丽句历久弥新,至今仍散发着耀眼的光芒,照亮了今人的精神世界。然而,跨越历史长河向我们走来的宝贵遗产难免会存在其特殊之处给我们理解欣赏这些作品带来了诸多不便与困难。语法与其他组成要素相比具有更强的稳固性。因此,对于古典诗词中出现的某些特殊语法现象,我们可以认为这是由于文学语言的越规现象所导致的自觉行为,而无须利用汉语史思路进行解释。在这些特殊现象中,古典诗词中的倒装现象尤为引人注目。

倒装,又叫“颠倒”,即古人在写文章时为了表达的需要,特意将某个词句的语序进行颠倒的一种修辞手法。这种现象在阅读古诗词时屡见不鲜,然而许多人却把它和古典文献中的倒装现象混同起来,其实这种理解是有一定的偏差的。

一般说来,我们在提及古诗词中的倒装时,主要是讲三类现象――倒词、倒句和倒叙,并不会直接涉及上述四种倒装现象。不过,为了更好地理解诗词中的倒装,本文会尝试分析这两类倒装现象的某种内在联系。

本文首先对诗词倒装的常见形式进行举例。下面所举的诗句囊括了倒词、倒句和倒叙三种情况。同时在典例之后,将会尝试对倒装句运用正常语序进行还原并标注在句后的括号内,与原句进行对比,更加清楚地看出语序的变化。

顾名思义,倒词是指古诗词中某些词语颠倒的现象,举例如下:

1.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正序:浣女归竹喧,渔舟下莲舟)。

2.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正序:欲目穷千里,更上一层楼)。

倒句一般指诗词中相邻两句互换顺序的现象。通过对倒句的分析可知,倒句出现在词中的频率比出现在诗中的要高。举例如下:

1.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正序:秦娥梦断秦娥月,箫声咽。)

2.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正序:为报倾城随太守,看孙郎,亲射虎)。

倒叙,主要指诗人在因结构的需要而改变常见的表达方式,举例如下:

1.东临精舍近,日暮空闻钟。(正序:日暮空闻钟,东临精舍近)

2.朝闻游子唱离哥,昨夜微霜初渡河。(正序:昨夜微霜初渡河,朝闻游子唱离歌)。

运用倒装的诗词在我国浩如烟海的典籍中可谓是俯拾皆是,不可胜数,其中也不乏千古名句。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和“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等等。那么,作为一种特殊的语法现象,为什么倒装在古诗词中会如此广泛地被使用呢?笔者认为有如下几种原因:

一、出于声律方面的要求

初唐定型盛唐臻于鼎盛的近体诗和后起的词除了押韵和字数限制外,还要讲究平仄的调配和对仗的工稳。在这种情况下,诗人们发挥了他们的聪明才智,尝试从词序、语序等方面寻找突破口,逐渐获得了成功,颇有点“带着镣铐跳舞”的味道。由声律限制引起的倒装主要指为押韵而倒装和平仄而倒装,当然也不排除两者兼有和另外一种特殊的情况――对仗的工稳。

出于押韵需要而倒装的诗句如“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一句,“午”、“土”和末句“粒粒皆辛苦”中的“苦”字在平水韵106韵中,属于上声韵中的七虞韵字。如果按照顺序写的话,“日当午锄禾”的尾字“禾”字属于下平声韵中的五歌韵字,与“土”和“苦”明显不押韵。

出于平仄需要倒装的诗句如王之涣的千古名句“欲穷千里目”就是很典型的一句。《登鹤雀楼》的句式从平仄的角度来讲属于首句仄起仄式,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很明显,顺序的诗句“欲穷千里目”中的“目”属仄声字,这就和“更上一层楼”中的平声字“上”字对不起来了。因而需要颠倒顺序以保证声韵的和谐。

二、出于强调需要

诗人为了强调突出某种事物或情感,在写作时往往会有意将词语的语序改变,以达到引人注意的目的。

为了强调事物而改变词语顺序的诗句中,最具典型性的诗当数杜甫《秋兴八首・其八》中的“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此句对新奇巧妙而不失工整,历来为人所称道。后世每论及倒装诗句时言必称此句,其经典程度可见一般。

初读此句,便可感受到一种语序的倒错所带来的美感与难以名状的吸引力,同时也会感到疑惑与不解――香稻怎么会去啄鹦鹉,梧桐又怎么会栖息在凤凰身上呢?这种施事者与受事者的位置对换,又暗藏何种玄机呢?在此,我们不妨简单的分析一下这句诗的语法结构。上联语法结构是:主语――鹦鹉 谓语――啄 宾语――(余)(香稻)粒。下联语法结构是:主语――凤凰 谓语――栖 宾语――(老)(碧梧)枝。即此句诗是把汉语正常语序的主语(鹦鹉)调到宾语修饰成分的位置上,当做宾语的定语,同时又把宾语的定语(香稻)调到主语的位置上当做主语用。

杜甫为何会写出如此大胆新奇的诗句呢?可以用强调作用来解释。杜甫作此诗是为了回忆长安的景物,他要做的是强调长安城里景物的美好,说那里的香稻不是一般的稻,是鹦鹉啄余的稻;那里的碧梧不是一般的梧桐,是凤凰栖老的梧桐,所以这样造句,便是“香稻――鹦鹉啄余粒,碧梧――凤凰栖老枝,”把读者的阅读重点吸引在香稻与碧梧上。同时,此诗侧重的是香稻、碧梧,而所谓鹦鹉啄余、凤凰栖老都是虚的,只是用来说明香稻碧梧的不同寻常而已。

有时候,为了突出某种特殊的情感,诗人也会在写作时有意把词语顺序改变。如叶梦得《水调歌头》:“秋色渐将晚,霜信极黄花。”“霜信报黄花”应为“黄花报霜信。”将“霜信”提前,表面上是写景物的凄凉,实际上是为了强调词人晚年生活的凄楚。又如王昌龄《从军行》”孤城遥望玉门关”应为“遥望孤城玉门关”。诗人一反常理,将“孤城”置于句首,突出了戍边将士艰苦落寞的军旅生活以及由此产生的无限思乡之情。

【参考文献】

[1]唐作藩.音韵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2]杨剑桥.音韵学讲义[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3]王力.诗词格律[M].北京:中华书局,2012

[4]王力.汉语史稿[M].北京:中华书局,2004

[5]萧涤非.唐诗鉴赏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

[6]夏承焘.宋词鉴赏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

箫声咽范文第6篇

紫陌红尘点点痴…

寥寥无所寄,纤指画银屏,女儿心事赋兰亭。

拙笔穷词十四韵,隐隐杜鹃声。

清霜铺锦榻,痴影伴长灯,多情惹恨古今同。

雪月风花愁字里,寂寞染丹青。

轻蝶穿粉翠,柔絮扑窗纱,依墙红杏正偷发。

紫燕衔春寻旧巷,携偶筑新家。

飞针描彩凤,结缕缀红霞,丝丝念念绣双花。

叶底鸳鸯织未就,心已在天涯。

秋深更露冷,花影泪婆娑,湘竹听雨断肠歌。

斜倚西楼独默默,愁字不堪说。

云涯书渐少,眸底恨忒多,残红载梦渡遥河。

犹忆当初夕照棹,诗酒醉烟波。

东君不解意,春使竟失约,支风遣雨下金阙。

试比摘花谁圣手,哀鸟痛相绝。

流殇愁滞笔,红粉碎寒阶,词笺哪有暗香叠。

遥举金樽留瘦月,恐向寂时别。

孤舟云雨路,芳草尽秋白,小窗花影不重来。

今夜又残昨夜月,冷冷旧楼台。

关山如是远,杜宇何其哀,长亭枯叶几徘徊。

十里霜天愁望断,情扣解难开。

春堤新草绿,剪柳燕双飞,溪桥晚照煮渔炊。

忽忆那年应此处,词赋共君随。

苔痕深复浅,往事去难追,闲愁不向月华微。

扶案又听香雨落,风起念成堆。

烟波接浩宇,风柳立溪桥,斜阳淡落半山腰。

不道相思铺满地,云里醉逍遥。

一夕争烂漫,转瞬复清寥,

几曾驻花潮?

紫陌红尘虚渡客,徒唱念奴娇。

夕阳犹唱晚,红叶又题秋,玉箫声咽小桥头。

一曲离歌千里路,别恨几时休!

寒枝残粉落,石径软香柔,梧桐瑟瑟锁莺喉。

明月不识杯里泪,争饮一杯愁。

愁云遮粉面,素腕抚丝弦,轻舒罗袖指纤纤。

浅诉低吟风也醉,醉也落花旋。

西风梳怨柳,秋水瘦冰蟾,寒楼孤影夜凭栏。

最是伤情春去后,楚楚又谁怜!

烟花容易冷,多变是风云,今宵月照哪家门。

数秆竹箫吹落雪,荒野砌香坟。

棋中无项羽,弦外少知音,斑斓殆尽酒独斟。

愁笔成殇诗里瘦,不胜旧罗裙。

壶空短,立尽玉阶凉,风湿红袖冷罗裳。

一抹花香匆落去,寂寞满兰堂。

浮云闲锁月,疏雨恨敲窗,银笺走笔泪成行。

往事不堪愁墨染,回首断柔肠。

寒江夕照懒,鸿鸟正归途,庭阑春迹已模糊。

流水落花无奈去,柳色不如初。

长更倾羽墨,龙麝冷香炉,妆台晓镜不堪梳。

几度芳华云鬓改,谁与筑金屋。

斑斓石径远,婉转画眉啼,纤堤芳草醉芙蕖。

载尽斜阳帆影淡,月向柳稍移。

银河星两岸,紫陌鸟双栖,良辰美景叹别离。

纵有兰亭香入酒,怎把断肠医。

宫墙题怨柳,绝唱沈园诗。钗头凤里诉哀思。

菊枕余香千古恨,酥手泪相执。

箫声咽范文第7篇

摘 要:作为我国古代诗歌中一种独具特色的诗歌形式,竹枝词在民间流传了千百年。各地都有独具地方特色的竹枝词,巴蜀地区亦然。清代,巴蜀竹枝词发展到一定阶段,但我们不能忽视唐宋时期出现的竹枝词对后来竹枝词发展的推动作用。本文拟分析唐宋诗人所作巴蜀竹枝词在描写的主要内容、典型意象使用这两大方面的特点,感受它们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唐宋诗人;巴蜀;竹枝词

竹枝词又称竹枝歌、竹枝曲,作为我国古代诗歌中一种独具特色的诗歌形式,千百年来在民间流传。各地都有独具地方特色的竹枝词,巴蜀地区也一样。清代时期,巴蜀竹枝词发展到一定阶段,但我们不能忽视唐宋时期出现的竹枝词对后来竹枝词发展的推动作用。因此,本文拟分析唐宋诗人所作巴蜀竹枝词在描写的主要内容、典型意象使用这两大方面的特点。

一、展现巴山蜀水的秀丽风光与巴蜀地区的民俗风情

巴蜀大地自古以来就孕育了秀丽的山水与独特的风土人情,而《乐府诗集》有云:“《竹枝》本出于巴渝”[1]。巴蜀竹枝词也是此地文化特色的反映。先看宋代冉居常这首《上元竹枝歌和曾大卿》:

青春恼人思M跹,女郎市酒趣数钱。

不道翁家久留客,红裆幔结赛秋千。

学箫学鼓少年群,准拟春来奉使君。

自向雕笼作行队,安排好曲荐殷勤。

珍珠络结绣衣裳,家住江南山后乡。

闻道使君重行乐,争携腰鼓趁年光。[2]

这首竹枝词写上元节时成都城内的景象:卖酒数钱的女郎、学箫学鼓的少年群、热闹非凡的赛秋千等,透过诗人轻快的笔调似乎能领略到当时成都城内的佳节胜景,感受蜀地的风物人情。再看刘禹锡《竹枝词九首 并引》其四:

日出三竿春雾消,江头蜀客驻兰桡。

凭寄狂夫书一纸,住在成都万里桥。[3]359

春日的江头雾气渐消,蜀客的船停在江边,想将一纸书信寄到万里桥。朴实简单的语句表现出纯粹的人情美。还有其五:

两岸山花似雪开,家家春酒满银杯。

昭君坊中多女伴,永安宫外踏青来。[3]359

同样是春日,江边两岸山花已开,家家户户备好了春酒,女伴们相邀踏青。这首竹枝词笔调轻快,也展现了春日巴蜀饮酒与踏青的风俗。

夔州作为巴渝地区的名城,有其独特的历史文化风情,最能体现夔州风物人情的宋代竹枝词莫过于北宋诗人范成大的《夔州竹枝歌九首》,先看其一:

五月五日岚气开,南门竞船争看来。

云安酒浓曲米贱,家家扶得醉人回。[4]220

这首描绘了端午佳节夔州云安赛船饮酒的热闹场面。其二写到:

赤甲白盐碧丛丛,半山人家草木风。

榴花满山红似火,荔子天凉未肯红。[4]220

描写了夔州物产丰饶,石榴花红遍山头,荔枝尚在成熟中。当然,夔州的人也独具特色,有虽不漂亮却自有人爱的“瘿妇”,如其四:

瘿妇趁墟城里来,十十五五市南街。

行人莫笑女丑,儿郎自与买银钗。[4]220

有“白头老媪”与上山采茶的“黑头女娘”,如其五:

白头老媪d红花,黑头女娘三髻丫。

背上儿眠上山去,采桑已闲当采茶。[4]220

还有唱着《竹枝歌》令客忘归的年轻姑娘,如其九:

当筵女儿歌《竹枝》,一声三叠客忘归。

万里桥边有船到,绣罗衣服生光辉。[4]220

峡谷深深、江流向远。“大昌盐船出巫峡”一句还展现了盐业在夔州的情况;而“十日溯流无信音”又表现了航运漫长、艰险未知的状况,这些都记载了当时巴蜀地区的真实情况。

二、以杜鹃和猿为主的典型意象

提到蜀地,人们会想到杜鹃鸟;提到巴山,人们又会想到猿啼。《华阳国志》有记载:“后有王曰杜宇……帝升西山隐焉。时适二月,子鹃鸟鸣。故蜀人悲子鹃鸟鸣也。”[5]杜鹃鸟鸣给蜀人带来的感受是一种化不开的哀愁,该意象用在竹枝词中使竹枝词有了别样情感。北宋黄庭坚《梦李白诵竹枝词三叠》就出现了杜鹃意象,其一写到:

一声望帝花片飞,万里明妃雪打围。

马上胡儿那解听,琵琶应道不如归。[6]422

其二诗云:

竹竿坡面蛇倒退,摩围山腰胡孙愁。

杜鹃无血可续泪,何日金鸡赦九州。[6]423

其三又云:

命轻人瓮头船,日瘦鬼门关外天。

北人堕泪南人笑,青壁无梯闻杜鹃。[6]423

黄庭坚自云:“予既作《竹枝词》,夜宿歌罗驿,梦李白相见于山间,曰:‘予往谪夜郎,于此闻杜鹃,作《竹枝词》三叠,世传之不?’予细忆集中无有,请三诵乃得之。”[6]421-422其所作《竹枝词》,借梦见李白而抒发自己的迁谪之苦,尤其是“杜鹃无血可续泪,何日金鸡赦九州”一句,是诗人内心写照:杜鹃啼血血泪已尽,何时才能结束这迁谪之苦?

杜鹃鸟意象的使用主要是表达其叫声带来的感受,猿意象的使用也如此。在《水经注》中就写到“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7]猿啼是闻声抒情的媒介。刘禹锡《竹枝词九首》其八:

巫峡苍苍烟雨时,清猿啼在最高枝。

个里愁人肠自断,由来不是此声悲。[3]359

其中就有清猿啼叫,不过诗人直接指出是因为“个里愁人肠自断”,故而“由来不是此声悲”,使得全诗愁绪笼罩在巫峡的苍茫烟雨中。再看唐代顾况的《竹枝曲》:

帝子苍梧不复归,洞庭叶下荆云飞。

巴人夜唱竹枝后,肠断晓猿声渐稀。[9]2970

“肠断晓猿声渐稀”一句更是表现出猿啼声渐停而肝肠已寸断的悲伤。

还有白居易《竹枝词四首》其一:

瞿塘峡口水烟低,白帝城头月向西。

唱到竹枝声咽处,寒猿暗鸟一时啼。[10]

本文仅作以上浅层探究,而竹枝词是值得永远体会的。唐宋诗人所作的巴蜀竹枝词流传了千年,在古典文学的世界里奏出动听的音乐,闪烁动人的光芒。(作者单位:四川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 z宋{郭茂倩.乐府诗集[M].北京:中华书局,1979.

[2] z明{杨慎.全蜀艺文志[M].北京:线装书局,2003.

[3] z唐{刘禹锡.刘禹锡集[M].北京:中华书局,1990.

[4] 范石湖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5] z晋{常璩.华阳国志校补图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6] z宋{黄庭坚.黄庭坚诗集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3.

[7] z清{王文诰.苏轼诗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2

[8] 水经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9.

[9] 全唐诗[M].北京:中华书局,1980.

箫声咽范文第8篇

一直那么喜欢杨柳依依的柔美,一直在唐诗宋词里寻找依依杨柳婀娜的身影,一直为折柳送别的古风深深吸引。所以,每次出游,都会特别留意那些不同地方不同环境下的柳。此次去临潼,路过灞桥,车窗外一行行垂柳,在微微晨风中摇曳着。猛然想起一曲凄婉的《灞桥柳》——“灞桥柳,灞桥柳,拂不去烟尘,系不住愁。我人在阳春,心在那深秋。”“灞桥柳,灞桥柳,遮得住泪眼,牵不住手。我人在梦中,心在那别后。”是呀,灞桥折柳,只为那即将远行的友人或是情人、亲人。李白《忆秦娥》:“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灞陵伤别,折柳相赠,愿那细细柔柔的柳丝儿能表白心迹。的《风入松》更是说“楼前暗绿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让人伤感不已。我不知道也不想去考究何时何地开始了折柳送别,但是我知道青青杨柳风确实给文人墨客填补了心灵空白。

一路行来,柳色青青,柳丝轻抚,柳风绵绵。在骊山华清池景区,日头很高了,暑热难免。我靠着一棵一人合抱有点难的古老而沧桑的垂柳,在浓荫下,眯上双眼,作暂时休息。一阵清风吹来,几丝柔条拂过面颊,惬意极了。看着不远处在温泉沐浴的丰盈的玉环塑像,突然想象到大唐那一段李杨绝恋,是不是也与杨柳依依的柔媚有关?想那英武的唐王,有足够的智慧安邦治国,有足够的威望让文臣武将驯服。但是面对洗去铅华在氤氲温泉水雾中冉冉出浴的丽质佳人,他那雄心万丈也会立即化为柔肠百转。不知道那一曲“霓裳羽衣曲”是否得缘于骊山脚下的风中柳丝,柔媚婉转?绝代佳人的款款起舞,是否也是在分花拂柳中获得灵感?“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莺歌燕舞中,江山渐残,烽烟四起。可怜巧笑情兮,美目盼兮的玉环,因了自身的美色成就了人生的华章,也因了美色换得了人生的毁灭。红颜祸水呀,哪里是玉环的错?美丽是一种毒吗?冤魂在马嵬坡游荡千年,而今依然叫人垂泪。唐王保住了他那尊贵的身躯,可他“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杨柳依依,红颜远去。情爱犹在,悔恨难却!“人在阳春,心在深秋”的愁苦之中,长恨啊,留不住美丽红颜!长恨啊,唯有年年未央柳依旧飘拂!

在柳丝柔长的情意中,我们来到洛阳伊水畔,端庄典雅的龙门石桥,横卧在潺潺流淌的伊水上。人说“长安柳并洛阳花,君若看遍早还家。”以为在关中看柳,才能体味汉唐风韵。也认为洛阳应该是个花的世界,特别是倾国倾城的牡丹。我两次到洛阳,两次都无缘以观国色天香的富贵花。也许是遗憾,但是心里没有那种特别失意之感。两次的洛阳行,依然是那一树树摇曳婀娜的杨柳,让疲惫的脚步停留,让旅途的寂寞得以化解。静静流淌的伊水,看过太多的兴衰荣辱,看过太多的人情冷暖,上千年的烟云变幻,只记住了“花自飘零水自流”的淡然。宋之问在龙门一走,不禁起笔道来:“洛阳花柳此时浓,山水楼台映几重。群公拂雾朝翔凤,天子乘春幸凿龙。”也许,历史不是断代的神话,大唐两个美丽的女人都有各自的故事将后人迷惑。武则天能独揽天下,赢得群贤,创下盛世,是这个女人卓越的才智。所以,她可以拥有国色天香的专利,可以冠带牡丹,君临天下。但是还有那么多的风流才子们,犹如绵长顽强的洛阳柳,在洛水之畔,伊水之滨,长歌当哭,挥毫泼墨,留下千古文章。其实,无论有多么显贵,无论有多么富有,百年之后,一样是森森白骨一具。不如看烟雾翠柳,清云繁花,留下一词一章,留下人生芳华。

洛阳柳,染上了历代墨香,浸润了千百年的神韵。秦汉诗话,唐宋风采,更有那佛禅的顿悟。所以,依依,袅袅,青青,柔柔,满载荣枯,满载千古难舍情缘,飘荡,飘荡,飘荡到灵魂深处,摇曳生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