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翻越远方的大山

翻越远方的大山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翻越远方的大山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翻越远方的大山范文第1篇

1.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1.1 针对教材实际,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我在语文教学时,针对教材实际,有时在课前,让学生以搜集资料为目的,开展课外自主阅读。如:我在教学《翻越远方大山》时,我先安排学生查资料,了解刘翔与约翰逊比赛的记录;刘翔成功翻越远方的大山有哪些原因?课堂上,学生阅读3-7自然段时,兴趣特别浓,有的说:“刘翔是靠自己的拼搏一步一步来到大山脚下的。”有的说:“我发现刘翔跨栏的成绩进步很大。”有的说:“我从刘翔与约翰逊比赛的记录发现,刘翔的信心在增长。”有的说;“刘翔成功翻越远方的大山主要靠的是他的拼搏、坚持、毅力、努力。”然后,我指导学生带着敬佩的心情阅读课文,整堂课上,学生情绪高昂,阅读的有声有色,兴趣浓厚。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就会产生极强的学习动机。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能够表现出超常的勇气、毅力和智慧。

1.2 抓住精读片段,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抓住精彩片段,想方设法引导和帮助学生实实在在地读好课文,让学生在自己读懂课文的过程中,去理解内容,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发展语言,提高阅读兴趣。比如我在教学《雪儿》一课时,我引导学生围绕两个问题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自主探究学习:雪儿是只怎样的鸽子?“我”对鸽子有着怎样的感情?学生在自学交流时,我引导学生抓住“雪白”“不怕任何艰难险阻”“飞越千山万水”“蓝天信使”等词句,同时结合课件展示,学生兴趣浓厚,读得神情并茂,愉快轻松地理解了课文内容。

2.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顺利地达到目的有着重要的作用。良好的阅读习惯是一个人的宝贵财富,终生受用。

2.1 小学阶段,教师要加大力度培养学生认真预习的习惯。在培养小学生语文预习习惯的过程中,教师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小学生年龄小,自主反思、自主调节学习方法的能力相对较差,教师既要激发小学生的预习兴趣,还要教给他们语文预习的方法,更要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特点,教给小学生的预习方法,要求尽量细化,尽量偏向阅读能力的培养。比如我在教学《菩萨兵》一课前,我安排学生自学生字,朗读课文,划下不懂得词句,查阅资料,了解,查字典给生字注音。预习中认真预习的习惯。认真预习的好习惯了。

2.2 小学阶段,要培养学生一边读,一边想的习惯。 学生在阅读时总会伴随着积极的思维活动,如果不会边读边思考,就不会有良好的阅读效果。教学实践证明,如果学生读书能边读边思考,想象着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人物内心情感,不但会解决理解课文中的许多问题,而且会出人意料地显示出他的聪明智慧,从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例如,我教学《荷花》时,学生齐读课题后,我问:“这样的荷花你们看过吗?”我呈现多幅荷花照片,播放背景音乐,并带着美感解说着眼前的景物。然后引入:文中的“我”是怎样看荷花的呢?请大家读课文,边读边想,读后同桌交流。最后老师引导学生整体感知:闻到清香---观察形状----欣赏姿势---想象情景----回到现实。学生边读边想,突破了教学的难点,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

3.教师应做引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3.1 多读少讲。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遵循“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道理,要引导学生多读,或默读、朗读、品读、分角色读、表演读、跟录音读、、齐读或个别读,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伙伴读,选择不同的读法,不同的形式,目的是引导学生自己去读懂,自己在读中去感悟文章的真情。教师少讲一些,做到学生能读懂的地方不讲,学生通过讨论能理解的问题不讲,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能解决的问题不讲,优生能帮助差生解决的问题不讲 。

翻越远方的大山范文第2篇

从拉萨沿川藏公路向东驶去。一路风光秀美,郁郁葱葱,尤其是过了林芝,林海无边,雪山连着雪山,在蓝天的映衬下格外的绿、格外的自、格外的蓝,让人充满喜悦,充满激情。鲁朗素有小瑞士之称。

驱车在山谷地段的丛林中行驶,满目绿色和两侧的雪山峻岭与拉萨冬季过于荒凉的景象相比,这里真是让人格外开心。带着此种心清一路顺利到达了瓦乡所属的八宿县县城白马镇。如今的白马镇与我十多年前路经此地相比已发生巨大变化。

八宿县委领导听说我们要去瓦乡,就再三劝阻,说山高雪大无法行走,更何况我们这些城里人根本就吃不了这种苦。然而我们坚持要去,说我们是有备而来,做好了吃苦的一切准备。

次日凌晨我们驱车直奔瓦乡而去。出了县城,沿着那条穿经县城流向大山深处的河流顺流而下,两岸的高山在黑夜里犹如两头巨大的怪兽向中间挤压过来,仿佛要把我们压碎碾扁;河里湍急的流水声从距公路几十米深的谷底传来,清澈响亮,仿佛落差极大的瀑布发出的落水声那般。漆黑的夜晚,只听流水声,不见流水的河。两盏车灯射向黑夜,在车前的公路上晃着,划破了黑色的夜空。

天渐渐亮了,这时也就看清了两岸的高山,一眼望不到顶。藏东的山尤其的高、尤其的大;这才是大山,这才是高山,内地许多闻名的大山名川与之相比也显逊色。行至谷口方知谷底的河流是怒江的一条支流,谷口处那深沉稳重,甚至给人以恐怖感的大江才是怒江,比之谷里的支流,怒江倒是极为安静,几乎听不到流水声,只见水面上打着一圈圈的旋儿,缓缓由北向南流去。

在这高山大江所处之地,我们的车就像一只极为可怜的小爬虫在那条犹如盘蛇的公路上爬行着。

沿怒江上行不远,公路向上盘上了山,这便是著名的怒江山。公路在怒江山上有着一百多道大回旋的回头弯,形成了一道尤为壮观的风景线,引得众多摄影好手不辞辛劳千里迢迢前来拍摄。

车在山上盘着,离山下的怒江越来越远,离天空却是越来越近;路边一侧的山谷也是越来越深,只要望上一眼就会觉得心里发慌。这样的地方虽然走过多次,仍然觉得危险。

去往瓦乡的路是一条遥远的路。离开拉萨的第四天我们来到了位于同卡乡的怒江边,从这里再往前走就没了公路,乡里的干部知道我们要来早已备好了马在江的那边等候着。一条溜索将我们带过了江,距江面几十米高的溜索从江面滑过的确不是件好玩的事。我恐高,如若不是因为要去瓦乡;如若不是因为我还有点冒险的勇气,如此峡谷高深险峻,水流湍急的大江只凭一个滑轮,一条钢丝绳将人从江面上溜过去,我怕是没有勇气过江去的。此时却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尽管心里吓的直打鼓,但终究是要过江的。

过了江心情顿然好了起来,就像经历了一次壮举般的自豪。

等待多时的乡民牵来了马匹,每人一匹,多下一匹是驮行李的。待我们上了马背他们便牵了马沿江边小道逆水而上,马蹄踏着路面的石子发出清脆的响声,不由得让我想起小时看过的电影《山问铃响马帮来》。如此想着果然在我们的身后就出现了一支驮着小百货的马帮紧随-原来此地真有马帮,因为不通公路,村里百姓们的日常用品就靠这马帮从外驮进来。这也许是中国最后的一支驮队吧。早先藏北有驮盐的驮队,如今他们却都用上了汽车。这里不通公路,所以还存在着马帮。

马儿很乖,在主人的牵引下稳步向前走着。主人为使我们坐的安全些缰绳始终不离手。

不知过了多久,马儿离开了江边的小道,沿着另一条山路向山沟的纵深挺进。越走坡度越大,远方出现了雪山。我们正是朝着那雪山的方向走去。前面的马停下了,主人卸去马背上的东西将马赶去一边吃草。这里有着一户人家,进了屋才知道,这房子其实是个临时歇脚的地方,由两位老夫妻在此经营,他们是附近村子里的村民。

茶烧开了,大伙就着茶水吃干粮,在他们的脸上看不出疲劳和辛苦,倒是满脸的喜悦和轻松。大山里艰苦的生活磨炼了他们的意志,使得他们永远都是如此的快乐。

天黑前到达了夏里乡政府所在地。这里与瓦乡一山之隔,就是这一山在冬季到来时阻隔了瓦乡人进出的道路,雪大封山时没人能出得来。因此瓦乡政府迁徙来夏里与夏里乡政府合署办公。

土墙铁皮顶房围成的四合院正是乡政府,那在太阳下闪光耀眼的铁皮仿佛政府官邸的标志性建筑。如今这样的铁皮顶房已经很少见了,它已成为翻过页的历史。然而我对这翻过页的历史却是那般的熟悉,有着一种特殊的亲和力,差不多我的童年、少年和青年时代都是在这种铁皮顶的房里度过的。

乡里专门配备了一间房用于接待,算是招待所。屋里简陋的条件除了四张单人木板床就什么也没有了,连个洗脸的盆子也没有。除了睡觉,我们都呆在乡政府书记的屋里,他屋里有柴火炉子可以烧水做饭。这时我方明白,吃饭是要自己动手做的。

因为马匹需要更换,为此我们在夏里乡停留了一天。趁着等待的机会,我跑去夏里乡附近的村子随意转着。

此地的房屋建筑风格与藏东其他地区大同小异。村里人见了我很惊奇,这地方少有外人来,尤其是一个汉人。村人对我很友善,尽管语言不通,却也以笑代言。我用我仅会的几句藏语同他们交谈,其实也就是问个好而已,却引得他们很兴奋。他们对我颇有兴趣,指着我身上的任何一件东西都可以问个不停。只是语言阻碍了我们进一步的交流,却不妨碍我走进他们的家里去看看。像他们对我身上的物件发生兴趣一样,我也对他们家里简陋的设施有着兴趣,就像在品味一道道的美昧佳肴。家里再穷,床上总是要铺卡垫的,主人请我在卡垫床上坐下,我们相视无语。该死的语言让我们只能相互望着却是傻傻地笑着,这个时候我是多么不喜欢世界上有那么多种的话言和文字,如果全世界的人们都只通行一种语言,一种文字该多好。

同来的人也都去了别的地方转过回来,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着不同的感受。感受颇多的是此地其实挺美,尤其是这里的山和水,如若不是因为地处偏僻,山高路险人烟稀少,这里也一定会成为一处观光旅游的胜地。

太阳落山后山里的气温骤然下降,守着火炉很温暖,很舒服。

次日天刚亮我们就上路了。说是天亮,其实东方才刚刚露出一丝白光。因为翻越雪山尤其辛苦,乡干部们为防万一,决定早起赶路,留出富裕的时间来应付路上可能出现的问题。如果不是因为有我们在,他们自己是用不着如此起早赶路的,对于他们,翻雪山虽然辛苦,但也轻车熟路,司空见惯了。

在乡干部们的关照和村民的帮助下,我们经历了一整天的时间翻越了大雪山,到达瓦乡后脸上被灼热的阳光和雪的反光灼伤,火燎般地疼痛难忍。

瓦乡是贫穷的,据乡干部们介绍,瓦乡大多村民每年自产的粮食都不够吃,即便是有钱,要去山外买粮也是困难重重,因此这里的百姓们相对都很贫困;瓦乡又是遥远的,下设瓦巴村,夏巴村,努百村和雪科村四个行政村,四个村子相距甚远,全都地处大山深处和高山之巅。

在瓦巴村停留了一天,我们继续前往夏巴村。夏巴村在另一座山上,需要下到山底然后登上那另一座山才能去到夏巴村。悬崖峭壁弯弯山道,在这条山道上骑马行走对于我们这些初来乍到且骑术并不高明的人来说是种挑战,仿佛能够闻到死亡的气息。如若不是因为连日里的旅途辛劳伤了腿,我情愿下马走到夏巴村去。

又是在天黑前到达夏巴村的,我们全都精疲力竭。身上没了一点力气,进了村民家便歪倒在卡垫床上,酥软的躯体仿佛已经不存在了。此时的酥油茶特别的香甜,比之往日任何时候都要好。

夏巴村不少的村民患有大骨节病,且至今没有弄清患病的原因,仅怀疑是水质的问题。让人不能明白的是为何患病的多为少年儿童,老人却并不多见。我们觉得有义务将此事反映给有关部门,于是走访患病家庭详细询问了情况。

停留在夏巴村的时间是匆忙的,其实也无需多留,因为贫穷带给他们的问题太多,无需问得太多就已经感觉到这里等待解决的问题很多。之后马不停蹄的奔努白村而去。

努白村坐落在山底,离着怒江边不远,一条大河从村前流过,流进了怒江。这里的气候和自然条件还都不错,生长野核桃和水果,应该说努白村完全有着发展的潜力,却因了这里的偏远、交通不便和人们观念的滞后,村民同样做不到自产自足,当然就更谈不上扩大生产走向市场了。这里的村民同样贫穷。也许这一切的一切都要等到这里通公路的那一天才能有所转变。

在努白村我们见到了雪科村的村长他是接到通知专程从雪科村赶来和我们见面的。乡干部们料定我们是去不了雪科村了,设法通知了雪科村的村委书记赶来怒白村。雪科村坐落在高山之巅,距瓦巴村最远,比瓦乡的任何一个村子海拔都要高。乡干部料定我们去不了的原因就是因为那里路途遥远,加上大雪封山行走更为艰难。

翻越远方的大山范文第3篇

学生在课内外阅读中,接触过不少词语,可真正能够自如地用于言语活动的不多,其重要原因就在于学生初次接触相关词语时,词义内涵与形象内涵没有构成多向的联系,它留给学生的大多还是抽象的意思。当生活中出现相关形象时,难以与学生心中的词语库存构成快速而有效地联系,结果就出现了库存的词语总是束之高阁,眼前的形象却难以描述。可见,为让词语成为学生的活的库存,在学生接触相关词语时,须重视词义内涵与形象内涵地有机结合,让词语以具体的形象,构成自然而必然的联系,进而让学生联系生活实践,列举相关形象,开阔背景空间。比如,苏教版三下《恐龙》一课中的“望而生畏”一词,学生首次接触,为促使其理解运用,教者这样引导:

师:看到三角龙这样的脸型,你会感到怎么样?

生:我看到三角龙的脸型,会感到很害怕。

师:作者用了哪个词语,表达这个意思的呢?

生:望而生畏。

师:三角龙的脸型让人感到望而生畏,你还看到过哪些动物的什么部位,让你望而生畏的呢?

生:大蟒蛇伸出长长的芯子,让人望而生畏。

生:鳄鱼张开嘴,露出锋利无比的牙齿,让我望而生畏。

生:老虎张开血盆大口,让人望而生畏。

师:除了动物凶恶、难看的样子让人望而生畏,生活中,还有什么场景让你感到望而生畏?

生:夏天,天空中乌云密布,电闪雷鸣,叫我望而生畏。

生:台风登陆时,将大树连根拔起,电线杆被刮倒了,那情景真让人望而生畏。

师:你们说的是自然现象,还有其他的吗?

生:妈妈知道我考试成绩不理想,阴沉着脸,我望而生畏。

生:在医院,护士要给我打针,我见针头就望而生畏。

生:上海世博园,中国馆前人山人海,令人望而生畏。

上述案例中,教者引导学生由三角龙脸型的形象与“望而生畏”的意思构成联系,理解它们之间的因果联系,进而拓展到蟒蛇、鳄鱼、老虎等可怕的动物,再拓展至自然现象和生活琐事,随着空间的不断拓展,学生眼前的形象越来越丰富,而这些形象始终与“望而生畏”这个词语的意思构成了紧密的联系。如此引导,词语存贮于学生头脑中的不仅是具体的意思,而且是丰富的形象,这些形象都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这样,“望而生畏”这个词语的灵活运用就无须担忧了。

二、 分步递进:句式的模仿

随着年级的增高,学生在阅读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句式,这些句式在其言语活动中却难以寻觅,因而他们说话写作时不够灵气,欠缺生动。可见,让句式成为听从学生自由调遣的活的库存,是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当学生在阅读中碰到陌生的句式时,教师可结合课文内容,引导领会句式在语言表述中的作用,并结合生活实际,寻求相似内容,进行移花接木,促使学生运用。例如,苏教版三下《“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不管有没有人看见,我们都应该遵守规定。”句子向学生传达了规则意识,怎样让学生在理解句义的同时,把握并学习运用句式呢?教者这样引导:

师:生活中有哪些规定,不管有没有人看见,都应该自觉遵守呢?请你用上“不管……都”的句式说一说。

生:不管有没有人看见,我们都不能踩踏草坪。

生:在校园里,不管有没有人看见,我们都不能随手乱扔垃圾或随地吐痰。

生:不管有没有人看见,我们都应该拾金不昧。

生:在教室里,不管有没有老师在,我们都应该遵守纪律。

怎样让句式训练寓于内容理解与情感体会之中,让它们融为一体呢?上述案例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在理解内容、体会规则后,教者及时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相关现象,用“不管……都”说说句子,陈述见解,这既是句式的训练,又是情理的感悟。

三、 触类旁通:道理的讲述

小语教材中,有不少说理性的课文,有些非说理文中也有说理的段落,说理中都是言简意赅,有理有据,这是学生学习言语方法的重要范例。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解读文本,理解道理,领会说理方法;继而由此拓展,触类旁通,练习讲述道理。比如,《狼和鹿》一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分别对“功臣”和“祸首”进行了有理有据的解读。初读,感到简直不可思议!可细细品读后,又感到讲得确实在理。怎么让学生弄懂这违背常理的话语呢?教者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理解狼对鹿和森林的影响,理解鹿对森林和自己的影响,从而明白“功臣”和“祸首”的意思。此后出示句子:“大家怎么也没有想到,取得冠军的刘翔,居然说约翰逊是自己的‘功臣’。”接着,这样引导:

师:课文这段话先讲狼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然后从“森林”和“鹿群”这两个方面讲理由,很有说服力。你们能学习课文的描写方法,联系课文《翻越远方的大山》,说说刘翔称对手是“功臣”的理由吗?

生:约翰逊跨栏水平一流,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刘翔会产生追赶约翰逊的愿望。

生:刘翔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会不断刻苦训练,跨栏水平不断提高,后来终于超过约翰逊了。

生:是啊,不是约翰逊引领,刘翔怎么会成为冠军呢?

师:你们讲得很好,理由很充分。能连起来说一说吗?

生:大家怎么也没有想到,取得冠军的刘翔,居然说约翰逊是自己的“功臣”。约翰逊跨栏水平一流,刘翔会产生追赶约翰逊的愿望。同时,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刘翔会不断刻苦训练,跨栏水平会不断提高,最终登上冠军的宝座。

师:(带头鼓掌)说得太棒了!

其实,要三年级的学生讲道理,确实有难度,但教师不要急于求成,先分步引导,然后连起来讲述,学生随着台阶一步一步往上走,最终模仿成功。教学中,情理体悟与语言训练,紧密联系,融为一体,可谓天衣无缝。

四、 角色转换:故事的复述

苏教版小语教材中不少课文安排了复述的练习,目的就在于促进学生语言的内化。为提高复述效果,教师要启发学生用自己的话灵活地讲述故事,设法让学生由旁观者变成当事人,把他们从幕后推到前台。这样的训练,对文本的解读而言,更有难度;对学生的训练而言,也更有力度。譬如,阅读《大作家的小老师》一文,教者要求学生想象娜塔莎回家后和妈妈的一段对话,由娜塔莎的口来讲述这个故事。请看下列片段:

师:想象一下,如果你就是娜塔莎,回家后该怎么把自己经历的这件事讲给妈妈听呢?请同桌一人扮演娜塔莎,一人扮演妈妈,来一段母女对话。(然后,指名上台,跟教师对话)

翻越远方的大山范文第4篇

【关 键 词】专业发展;学习;反思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2)03-0078-02

著名教育家吕叔湘先生曾说过:“教改的问题说到底是教师素质的问题。”现代教育冠之以教师素质一个新的名称——教师专业发展。一个学校教育质量的高低关键在教师,教师的专业发展就是学校的发展。要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在新一轮课改的今天,培养一支素质过硬、业务出色的教师队伍是学校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扎实落实课改要求的前提和保障。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有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些需要是有层次性的,只有满足了基本层次的需要,才能向更高层次需要扩展。诚然,选择了一种职业就是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教师职业带来的内心的丰盈感,是其他任何职业也无法体验到的。做幸福的教师,幸福地做教师,既是教育事业的必需,也是教师个人的需要。

孟子曰:“君子有三乐……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以诸多信息综合推论,教师的幸福源泉:一是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二是探索与求解未知之谜;三是分享生命成长的快乐。”

当好多年以前的学生仍然能在教师节这一天想到我们,给我们发一条短信,那份成就感无以言表;当有学生说:老师,长这么大,我见的老师多了,我就服你;当你有病在家休养,学生说:老师,快回来上课吧,我们都想死你了;当咽喉炎犯了,有个学生羞涩地送上一袋金嗓子喉宝的时候,幸福也就如此简单。

一、做成功的学习者

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己,这是做好一个优秀教师最基本的条件。学习本身就是一种美德,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教师的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决定了一个教师的成长水平。在教学中,教师的作用是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情感体验、审美情趣、直觉能力去参与再创造。教师的学习是产生个人体验的重要途径,教师要成为学习的先行者。

学习的途径有很多,书籍、网络、报纸、同行、学生等等。

教师首先应该成为一个乐于读书的人,作为教师,是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库的,在看书、读报时,要特别关注那些与教育、教学相关的文章,好的文章要做一些记录,可以把它剪下来做成剪报收藏好,并且在有空的时候经常翻出来看看,以使自己经常受到激励和启迪。例如,导言、教学案例、精彩的片段、教学资源、图片、视频等。

当今,我们更依赖网络,不会什么,上网一搜,就有海量的信息进入我们的视野。在这里,我们要注意识别网络上信息的真伪,需要我们细致的判别,比如百度百科和维基百科对某些国家的描述就存在差异,像塞普路斯是属于哪个大洲的国家就不太相同。

向同行学习,向不同学科的老师学习。老教师的丰富经验是无价的,让我们少走很多弯路。从不同学科的老师身上我们也可以学到很多东西,有知识上的、有教学方法,比如我经常请教组内历史老师:历次中东战争的领土划分等等。只要我们有心、用心,就会有很多收获。

听课应该是学习最有效的、最直接的途径。听师傅的课,听同组老师的课;听课前要认真准备,及时和被听课的老师交流,了解并认真钻研上课的内容,做到有准备、带着问题去听课。首先要听的是授课内容,看看自己是否偏离了教学重点、难点,看看老教师对教学重点、难点是如何处理的,自己上课时该如何处理。

听课还要注意授课教师的教态、板书、教学手段、组织教学的方法、怎样体现教师“导”的作用;课堂偶发事件的处理、怎样驾驭课堂、怎样调动课堂气氛、怎样实现学生主体性等,涉及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从中发现闪光点,为我所用。

总之,听课不是目的,听课是手段、是途径。我们要通过听课提升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和质量,要知道别人的不一定是适宜你的,要取长补短、扬长避短,尽快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二、用心做好每一项工作,养成严谨的治学态度

认真做事,能把事情做对;用心做事,能把事情做好。要做就做最好。严谨细致,是对一切事情都有认真、负责的态度,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于细微之处见精神,于细微之处见境界,于细微之处见水平;把做好每件事情的着力点放在每一个环节、步骤上,不心浮气躁,不好高骛远;把事情做精、做细,做得出彩,做出成绩。

具体的教学工作包括课前的备教材、备学生,上课时的教态、语言、板书、笔记、讨论、容量、教法、媒体等,以及课后的反思和作业的布置与检查等等方面。

这里我主要强调几点:备课,编写教案和学案,初始执教,教案写详案是最好的,争取做到逐字逐句落实到位,注意知识的严谨。备课中教学的每个环节都考虑到,一轮下来,收获是不言而喻的。

编写练习题和考试题。习题的选择对于教学效果的提高非常关键,主要有这样几类:课堂学案中的例题、练习题、周测题、各种考试题,精讲之后的精练才能提高教学效率、巩固教学成果。选题的过程实际上是对教学的另一种把握,重点和难点、学生的学情,都要考虑到位,选题能帮助我们快速成熟。

三、 在反思中不断成长

法国哲学家勒奈·笛卡尔说过:“我思考,所以我存在”。《学记》中说:“知不足,然后能自返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曾子也曾说,“吾日三省吾身”,善于反思、善于提升、善于总结,才能使教师的工作不断进步。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是一个不断反省、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人。一个人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他是有心人,成功不可能建立在侥幸和偶然之上。

教学反思记录些什么:

1. 记录成功之处,记录教学中的优点或者是一个得意的片段。诸如:一个趣味的导入;一个发人深省的体问;一段精彩的学生争论或对白;一种恰当的教材处理方法;一个难点的有效突破;设计合理条理分明的板书;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设计;一个恰到好处的案例;一道得意的测试题……记录下来,在今后的教学中借鉴使用。

2. 记录不足之处。“教学是一种遗憾的艺术”。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可以是一次不成功的教学过程,也可以是日常教学中不理想的片段、一次没头没脑的提问、一次不近人情的评价、教学时间的失控、没有关注学生情感的一次批评、一次情绪失控后的发火等,对其进行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今后再教学的参照物。

3. 记录即时的教学机智和学生的教学思维。在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可能是一段精彩的师生问答,也可能是一个有感而发的问题。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地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为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

4. 记录改进意见。发现问题并针对问题及其原因找到改进或弥补的策略,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评价手段。教学是没有止境的追求,在不断反思中不断成长。

反思的形式:随笔、日记、教案、论文、案例……关键是我们能否坚持住,成功贵在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