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以课堂为话题的作文

以课堂为话题的作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以课堂为话题的作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以课堂为话题的作文范文第1篇

一、有一点小生活

“小生活”就是要去写那些属于学生一族的原汁原味的生活,展现一个本色的“你”。

如以“信任”为话题的作文,有位考生的作文《后门有眼》就写了校园中的一段“小生活”。在高中入学的第一次班会上,老班就要求“上课不许讲话”;但正值青春年少的我们很快便将老班的“圣旨”抛置脑后,甚至在课堂上不时因某个问题与任课老师发生争论;事后老班对我们大发雷霆,竟还指名道姓强调“×××上课与同桌说话,×××上课与老师顶嘴”。后来,一位细心的同学发现教室的后门上有一个小洞;从此,上课时教室里鸦雀无声,但课堂气氛变得死气沉沉,班级成绩也直线下降;经其他老师提醒后,老班在班会上诚恳地向同学们征求了意见后,并用一块小木板将后门上的洞封了起来。从此,课堂气氛活跃,班级成绩骄人。这段“小生活”完全是学生版的、花季版的,抒发了学子们对“互信”式的新型师生关系的企盼,让人品味出一份久违的清荷滴露般的纯真。

二、有一点小感情

“小感情”是相对“假感情”“空感情”而言的。它抒发的是自然流露的感情,抒发的是切身的感受,而不是做作的煽情,不是大而化之的感情,不是口号式的感情。

如以“为了短暂的美丽”为话题作文,有位考生的作文《军营花开》就写了一名在起床号吹响前为自己化妆的女兵。因为她是一个女孩,所以她爱美;因为她是一名战士,所以她只能偷偷地在自以为无人知晓的凌晨化妆。文章将“人性中对真、善、美的渴望”和“战争对人性的扼杀”有机地交融在一起,从而演绎出了一朵“军营之花”的“短暂的美丽”。这份情感,虽然违背军规,但它真实;虽然远在军营,但它亲切;虽然只在瞬间,但它给人以震撼。

三、有一点小发现

鉴于高中生的认知水平,他们对生活的思考和对事物的看法不大可能高屋建瓴,石破天惊,但如果能有一点与众不同的属于自己的小发现,同样可以让文章新颖。

如以“借”为话题的作文,许多考生都以“中国制造”为骄傲,但有一位考生提出了自己的一点“小发现”――“中国创造”。他在文中说:“技术是可以借到的,但思想却无法借得。一个国家只有拥有了自己的原发思想,才能真正强盛起来。否则,只能永远被别人牵着鼻子走。”的确,无论是“中国芯”,还是“神舟五号”“嫦娥一号”,靠的都是原发思想,靠的都是自主知识产权。中国真正强大的标志不是有多少“中国制造”,而是有多少“中国创造”。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虽是一字之变,但却显得别具慧眼。

四、有一点小哲理

“大道理”往往给人以空洞、乏味之感,而那些带着泥土气息、带着情感余温、带着生活感悟的“小哲理”,往往因为其真实、真挚、真切而让人“于我心有戚戚焉”。它不大,就是日常所见;它不远,就是日常所及;它不深,就是日常所感。因其贴近生活,故而能打动人心。

如以“感恩”为话题的作文,朱克波的《那枝康乃馨》就值得借鉴。母亲仅靠两亩薄田供儿子上学,可谓含辛茹苦。在母亲节这天,儿子省下一周的生活费,像城里的孩子一样买了一枝康乃馨送给母亲。而这位母亲见此却仅说了一句话:“孩子,只要你有出息,天天都是妈妈的节日。”母亲这句话虽然质朴,却蕴涵着“小哲理”――“孩子有出息”就是母亲的幸福。这句话中蕴涵的哲理虽然很小,却也足以使人怦然心动,回味无穷。

五、有一点小描写

记叙类文章要想打动阅卷老师,依靠的不是叙述,而是描写。因为“叙述”搭建的仅仅是骨架,而“描写”凝结的才是血肉。“小描写”并不要求成段成篇,只要求“时有”,往往是一段对话,一个动作,一丝心动,甚至是一景一物,便可以凸显出人物的神韵,传达出文章的旨趣。

如命题作文《我的歌》,有位考生写了一首“用父亲的血为词、我的泪为曲”谱写而成的歌。他在对“背尸匠”父亲这一形象的刻画上用足了“小描写”:

在我一而再、再而三的要求下,父亲才从老家来到我的新房。上楼时,父亲显得十分吃力,我伸出手准备拉他一把,谁知他倏地把手缩了回去,只是笑着说了句:“不必了。”到新房时,我高兴地打开门,对父亲说:“瞧!”并随手拿了一双拖鞋让父亲换上,父亲刚准备脱鞋,随即又停了下来,用袖子揉了揉眼说道:“我站在门口看看就心满意足了。”

“倏地把手缩了回去”是因为父亲怕把手上背尸体的“晦气”传给儿子。“准备脱鞋”是父亲下意识的行为,也是他欣喜之情的自然流露。“随即又停了下来”是因为父亲怕把自己身上的“晦气”带进儿子的新房里。“用袖子揉了揉眼”是因为父亲眼中有泪水溢出,这个“泪”是“欣慰”之泪,儿子终于有出息了;这个“泪”是“骄傲”之泪,自己一辈子被人瞧不起,儿子终于让自己在一村老小面前可以抬头做一回人了;这个“泪”也是“辛酸”之泪,为了这一天,自己背了一辈子的尸体,这一天等得太久了。“小描写”虽“小”,但它传情,传神,能让人物形象霎时丰满起来。

六、有一点小化用

“引用”可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提升文章的理性层次,但有时也会有“掉书袋”之嫌,而那些已被人引用过千万遍的“名人名言”更让人大倒胃口。为此,你大可不必去“嚼别人嚼过的甘蔗”,你完全可以在这些“名人名言”里加入一点你自己的“情思”,而这些流淌着你的思想血液的“凡人名言”顷刻间就会变成一道“风味小吃”,让阅卷老师满口生津,这就是“小化用”的魅力所在。

如以“经典与时尚”为材料的作文,有位考生就在名言“所有的果都曾经是花,但并非所有的花都能成为果”中加入了自己的“情思”,使之由一道“大路菜”变成了一道“时鲜小吃”――“所有的经典都曾经是时尚,但并非所有的时尚都能成为经典”。虽是“小化用”,却将“经典与时尚”的辩证关系演绎得深入浅出。

七、有一点小技巧

在文章的主旨确定、写作的素材选定之后,如何使这些素材更好地表现主旨,有时需要使用一点“小技巧”。它可以是:行文上的小布局――让文章有点眉目;情节上的小调整――让文章有点波澜;论证上的小安排――让文章有点层次;表现上的小手法――让文章有点味道。

如命题作文《学会调整》,有位考生在行文上就进行了一点“小布局”,他根据“水”的固态、液态、气态的“三态”变化,为文章设计了三个小标题:“匍匐的冰”“流动的水”“升腾的气”,并在三个小标题下分别写了一个创业者夯实基础、兼容壮大、促成飞跃的创业历程。其实,很多考生在文章中都写了这个内容,但大都写得东拉西扯,而这位考生因为用了一点“小技巧”,就使得文章布局整齐匀称,眉目一清二楚,故事简洁紧凑,主旨明了。

八、有一点小才气

何谓“小才气”?就是在文章的字里行间加点儿小机智、小文气、小风格,它不一定很大,只要有那么一点表现,就会让阅卷老师颔首一笑。

以课堂为话题的作文范文第2篇

一、认真审题是写好话题作文的前提

审题,就是详细弄清题目的含义和要求。审题是作文的一项基本功。许多学生认为话题作文不存在审题,认为只要围绕材料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其实这是不正确的,话题作文需要认真审题,我们不可等闲视之。

"先看话题,后看材料"这是因为"话题作文"审题立意的中心是话题,不是材料,也不是提示语。许多同学在审题时出现偏差,就是这个原因。如:以"共享生命"为话题,许多同学在审题时发生了错误,写偏了题。他们围绕"提示语"中"生命"做文章,写成了:珍惜生命、讴歌生命、生命的意义等,没有看到话题中"共享"一词的"题眼"作用,没在"共享"上做文章。

话题作文的话题,一般都是一个词或短语,话题的字越少,说明外延越大;反之字越多,外延就越小。字多的话题,观点比较明确,容易下笔。字少的话题,可在话题前加上一定的限制语,来缩小其外延。故审题时首先要准确地把握其内涵和外延,明确选材范围。如话题"初三生活的烦恼",它是一个偏正短语,在"烦恼"前冠以"初三生活",不仅是为了缩小"烦恼"的外延,更是为了丰富和深化"烦恼"的内涵。如写"初三生活的趣事","初二生活的烦恼",等,就不符合题意了。

二、"拟好题目"是写好话题作文的基础

题好一半文,题目犹如文章的眼睛,它可以洞悉文章的灵魂,新颖独到的题目,可以引人入胜,发人深思,使内容丰富多彩,从而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话题作文也和其他非命题作文一样,一定要拟好题目,那么如何拟好题目呢?现在,以"书"为话题,介绍几种常见的拟题方法:

1、加词法。所谓"加词法",即在话题的前面或后面尽可能多地加上一些修饰、限制、补充性词或短语,将宽泛、抽象的话题具体化、形象化,再选择自己熟悉的方面确定写作范围和作文题目。如:《谈读书》、《书是我的挚友》等等,这种方法可使话题由大化小,避免了出现"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现象,利于学生把握文章的重点。

2、想象法。引导学生由所给的话题想象开去,让学生的思维在虚幻的世界里自由翱翔,从而拟出新颖独到的题目。如《假如世界没有书》、《22世纪的书》等等。指导学生用想象法拟提,既训练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也使写出的文章富有新意,读来令人耳目一新。

3、拟人法。就是指导学生把所给的话题拟人化,拟出人性化的题目。如:《书与笔的对话》、《书的自白》等等,这样的题目使文章生动、形象,引人入胜。

4、悬念法。即指导学生巧设悬念,拟出能充分激起读者兴趣的题目来。如将以上话题拟为:《书中这样说》、《你同意书中的观点吗?》,这样的题目颇具悬念,能使人产生不读不快之感。

除此之外,还可用引申法,引用法拟题,即分析话题的引申义,由引申义来确定作文的题目。或引用与话题有关的名言、诗词等加以变更作题目。

三、选好文体是写好话题作文的关键

话题作文的主要特点之一便是"文体不限",打破了命题作文规定体裁的单一要求,让学生有广阔的选择余地。但"文体不限"不等于"不要文体"。因此,在话题作文的文体选择上,变随意为理性,变无序为有序,变不自觉为自觉,准确地选择好能整合自己智能优势,充分展示自己写作才能的文体,是写好话题作文的重要基础。

(一)结合自身优势、扬长避短

文章是写作主体与客体互动的产物,面对同一话题的作文,作者主体素养的高低对文章的成败往往起决定作用,但主体素养千差万别,体现在作者的理想情趣、性格气质、学养专长、生活阅历等许多方面。

文本天性,所以宜顺性为文。性格与文体的对应选择也是相对的,后天的学习,可以使人移情更性,也可以使人擅长多种文体。

(二)正确理解题意,因题选体

这一点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审题准确,切合题意,而不仅仅是"符合题意"或"基本符合题意",更不能偏题;二是在正确审题的基础上,确定主题,然后根据主题的需要和作者主体的优势,选择恰当的文体。如果想直陈观点,发表见解,宜采用议论文;如果要针砭时弊,激浊扬清,宜采用杂文;如果要抒发感情,情理交融,宜采用散文;如果要写叙事,借事明理,宜采用记叙文体。总之,以最能表现主题为选择文体的基本原则。

四、构思上以小见大,立意上创新是写好话题作文的核心

话题作文的话题,范围一般是非常宽泛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构思、选材上下功夫,尽量做到以小见大,于"一点水中见世界,一粒沙里说乾坤"。文章要想出新、立意必须新奇。

以课堂为话题的作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作文教学 命题走向 审题 素材积累

作文在语文中考中素称“半壁江山”,一“文”定试之说不再是空穴来风。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水平的高低是衡量每个中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标志,如何写好作文?如何尽量杜绝失分?这是学生最为关心的问题。那么在作文教学中应关注哪些问题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下面我主要从四方面谈谈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一、关注作文命题的走向

近年来,中考作文命题模式主要是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每个阶段作文命题形式多种多样。随着话题作文日渐淡出中考,命题(含半命题)作文和新材料作文在中考卷中所占份额与日俱增。到了2011年中考,作文命题更多样化,进一步打破了话题作文一统天下的局面,考卷有所创新与突破。如北京市这几年均是在命题或半命题之间徘徊。2007年出了一道半命题作文“动力来自_____”,2008年为命题作文“向前,向前,向前!”2009年又变回了半命题作文“并没有结束”,而2010年又出了命题作文“凝聚”。由此可见命题和半命题一直在中考试卷上占领着高地。2011年山东青岛出了两道作文题,命题作文为“我还是有潜力的”;话题作文则要求考生以“反省自我”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作文。由于以前训练的多是话题作文,结果有些同学不适应。话题作文是上世纪90年代初到中期最流行的中考作文模式。而命题作文成为近年来全国各省市中考卷上的主流。因此,教师要关注作文命题趋势,提醒初中生在平时的训练中各方面都要兼顾到,不要为了作文而作文。

二、关注现实,注重自我感悟

什么样的文章才能得高分?专家认为:要关注现实,要有生活体验,要思考人生,要表达真情,要注重自我感悟。文章贵在有真情实感,最真的才是最好的。朱自清先生的名篇《背影》之所以能打动读者,就在于抒真情。语文版初中语文教材要求写作注意“感受与思考”,感受生活要有情。教师在指导写作时,应提醒学生仔细留意写的人或事、发掘这些人或事的深层含义。关注现实生活,关注脚下的土地,已经成为中考作文的风向标,比如2010年北京卷作文《凝聚》文题简洁而温馨,既可以指向个人一生中方方面面的凝聚,也可以指向集体与社会中形形的凝聚,引导学生关注团体,关注由人与人共同组成的社会,关注由人与动物、与自然共同组成的地球。如果缺少对身边生活的关注和思考,要写好这一文题实属不易。类似这样的命题既是对考生观察和思考生活能力的考查,也是一次脉脉含情的温馨提示:热爱你的家乡,热爱你的生活,热爱你脚下的那方土地吧,因而要注重学生感受能力的培养。写文章往往是从感受开始的,心有所感才行之于文。

三、强化素材的积累

在文章中,主题起统帅全篇的作用,但是主题不是空洞的,而是需要通过材料来表现的。材料是形成主题的支柱,是文章的物质基础。“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者没有材料就写不出文章。作家秦牧说过:“一个作家应该有三个仓库,一个是直接材料的仓库,装从生活中得来的材料;一个是间接的仓库,装从书籍和资料中得来的材料;另一个就是日常收集的人民语言的仓库。有了这三种,写作起来比较容易。”所以,强化素材积累,首先要丰富生活积累。这有多种途径,比如注意观察周围的人、事、物,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与同学、亲友交往等。要备好生活素材,还得把上述活动的内容写进日记或练笔中,特别是那些有闪光点、有冲击力、有启发性的人与事,要及时记下来;到临考前,翻出来整理一番,记住一些典型的事件及细节。此外还应博览课外读物,丰富文化积淀。从近年中考看,高分作文大多数具有较强的文学性,因而多读多思含有哲理性的、有真情实感的、有才识的短文,自然是非常必要的。在多阅读的同时,还应建立一本属于自己的作文素材手册,比如积累哲理故事,关注近年来感动世人的人物等。写作时,就能紧扣话题信手拈来。

四、严把审题关

审题,是决定作文成败的关键。审题不正确、整个作文就失败了。一位作文专家说过:“所谓审题,说白了,就是命题者叫你写什么,你就写什么。叫你向东你就向东,叫你向西你就向西,千万不能由着性子来。叫你比赛足球,你就只能去踢足球,万万不可自行其是,去打排球、打乒乓球。排球、乒乓球打得再好,统统不算数。”审题实际上就是搞清楚题目要求写什么,它是作文构思立意的基础。比如以“中秋”为话题,你可以写中秋,可以写月亮,可以写嫦娥,可以写亲人团聚,可以写思乡念亲,可以写古往今来关于中秋诗词的赏析等。这个的确是范围很宽,但只要抓住其中一点,大肆拓展开来就可以了。但是,有些“寓意”类的话题作文,它会先提供材料,设置一个写作中心。这时候审题立意应当像材料作文那样,反复阅读材料,充分理解、准确把握设题材料的内涵,提炼出暗示话题含义的关键词(句),以便披沙拣金,准确切入。如话题作文“攀登另一种巅峰”属“寓意”类的话题,材料中的“他战胜了自己的欲望”就是一个关键句,所谓的“攀登”,就是战胜私欲,要以一种广博的胸襟来面对世界,从而对学生的心灵有一种震撼。但学生写作的情况并不理想,最大的失误在于审题失误,造成偏题、离题。大多学生只是单纯以“成功”“欲望”甚至以“梦想”为话题,行文中偷换话题,这些都偏离了命题者的意图,得分都较低。

虽说写好作文需要关注的内容可能有许多,但核心之点,也无非是这些。如果平常的教学中既能注重从大处着眼于命题的走向和趋势,又能从小处抓好审题和素材积累,才能有备而来而不会全盘皆输。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2.孙春成:《语文课堂教学艺术漫谈》,语文出版社,1998.

3.李福灼、陈玉秋:《语文课程理念与实践》,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以课堂为话题的作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多媒体;激发;培养;改革

一、引入新理念,研究课程标准

2017年《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强调以新理念引领教育信息化,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教与学的重要工具,各种教育云平台应运而生,作为重要的教育辅助手段,已深入到我们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了。最新出版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也是要求高中学生要学会自主写作,勇于表达,敢于陈述自己观点,但要积极乐观,健康向上,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培育科学理性精神。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敢于推敲,锤炼语言,力求语言表达的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学会修改自己的文章,乐于相互展示和评价写作成果。将信息技术与作文教学相整合,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更为丰富的信息,既开阔了学生的知识面,又扩展了学生的“视野”,还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信息技术在线,激活作文教学

1.运用信息技术的趣味性,提高创作积极性。兴趣和爱好是一切事业的原动力。有了兴趣,学生才会主动参与写作。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在《德国教师培养指南》指出:“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一旦有了写作的浓厚兴趣和爱好,就能从心理上积极投入到作文训练中去。”[1]当今社会,电子科技突飞猛进,各种APP应运而生,通过小影,爱剪辑等这类视频编辑软件和美篇这类图文编辑软件可以把学生的作业,平常课堂发言,以及精彩范文,作品通过视频,图文等形式呈现出来,通过手机通讯软件与学生家长互动,让学生和家长欣赏,不仅读来赏心悦目,而且激发学生学习作文的积极性,如果再用配音秀这样的配音软件和之前的视频软件相结合,让班级中学习播音主持的同学去完成,每完成一件就成了班级原创的作品,让学生认识到自己作品的价值,体会到创作的幸福感,激发学生创作原动力,才能让学生爱作文、多作文,从而真正达到热爱祖国语言并熟练运用汉语言的教学目标。比如:我在高一作文课以“青春”为话题作文时,自己提前先写了一首以追念青春为主题的现代朦胧诗,用有关本班同学与青春,奋斗主题的照片做视频,结合配音软件,再自己配乐朗读,让孩子们在了解主题的前提下欣赏老师原创范例,对他们形成强烈的吸引力,从而大大刺激班级内同学写作的兴趣,并使孩子们的朗读习惯也有了很大的改变。2.运用信息技术的广泛性,培养观察能力。无话可说是许多学生在写作文时的最大苦恼,作文枯燥乏味、接近流水账是向上作文最常见的毛病。究其原因,除了学生的语言表达不过关之外,最重要的还是学生的观察力度不够。苏霍姆宁斯基也说:“观察是智慧的最重要来源。”[2]会写文章的人往往都有较强观察能力,他们懂得何时何地去进行“有意观察”,用“有意”的机制激发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眼前展现出一个色彩纷呈的奇幻世界。可是作为高中学生,很少有学生自主去观察大自然,观察生活,没有生活经验,没有大自然赐予的灵感,作文当然是纸上谈兵。面对这一现象,教师及时借助多媒体,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深刻领悟,鼓励学生勇于表达,作文自然水到渠成。譬如,我们以在“幸福”为话题,指导学生作文时,老师经常是让孩子们回忆自己的随见所闻,然后下笔。可是一部分中学生思维不成熟,处于浅层次的理解,他们对幸福的理解还停留在童年时最初的那种好吃好喝好玩的层面上,再让他们突然拔高一个层次,他们就会觉得对生活中的小幸福印象模糊,那么小幸福所汇聚成的大幸福也就难以呈现出来。如果此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图片,视频来反应生活中幸福的点滴,让学生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去观察,对个别细节可以根据需要重放、慢放或定格,使观察更生动鲜活,再通过想象,用文字形式呈现出来,这样,作文课不仅呈现了好的课堂效果,也带领学生养成爱观察、会观察、善观察,能成文的好习惯。3.运用信息技术的灵活性,培养想象能力。在作文教学中,教师怎样才能把学生自然而然从懵懂状态引入到美的境界中去呢?那就是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丰富的想象和联想能力,可是有时候“见识会限制了想象力”,那么就让多媒体来帮助,开阔视野,为学生的想象插上腾飞的翅膀。如在扩写王维《山居秋暝》这堂课上,我就充分利用音响来播放林间小鸟各种欢快的叫声,水声潺潺,少女曼妙的歌声,等等美妙的声音会迅速感染课堂,学生的情绪自然也会高涨。此时,再配以适宜的动态画面,再引导让学生展开想象,想象出姑娘们的对话,姑娘偶遇诗人的情景等等,为学生的进一步想象拓展了思路。4.运用多媒体的直观性,培养说写能力。学生作文的好坏,不仅在于学生的见识和经历,更在于学生的表达能力。为了激发学生想表达、敢表达、会表达的兴趣,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创造语言情景,在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的视频课件面前,鼓励、引导学生善于动脑,善于思考、善于表达,长期这样的训练,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写作能力。

以课堂为话题的作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中;作文教学;措施;质量;帮助

自担任高中语文教师以来,我常常遇到一些学生一提起作文课就唉声叹气,愁云满面,对作文没有半点兴趣,更不用谈写作水平的高低了。然而,轻视或放弃作文就等于放弃了语文,对学生日后的学习是极为不利的。那么,如何才能改变这一现状,提高教学质量呢?以下是笔者对这一问题所做的具体探讨,希望能够探索出一条切实提高作文教学水平的新路子。

一、当前我国中学作文教学的现状

(一)从学生角度看,在生活中缺乏观察,写作语言贫乏

首先,在传统的应试教育影响下,学生长期埋首于枯燥乏味的语文课本与作业中,缺乏对生活的观察意识,更不会将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运用到作文写作中,而作文是生活的艺术,缺乏对生活的观察和体验是写不出好作文的;其次,在实际的写作教学中,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积累的词汇量太少,作文语言贫乏,常常出现“心里有话说不出”的语言障碍。长此以往,学生也就越来越怕写作文。

(二)从教师角度看,在教学中缺乏探究,急功近利

在当前的作文教学中,缺乏完善的教材体系,以及一部分教师没有对作文规律和方法做深入研究,导致作文教学不够完善,无法顺利进行。再者,在应试的教育机制下,分数仍然是主要的选拔标准。这就导致教师只能投机取巧,不断给学生布置大量的阅读、背诵和抄录范文,以便考试时“编、抄、套”。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不仅违背了学生的认知规律,甚至还会造成学生的思维惰性,他们写出来的作文往往假、大、空。

二、改变中学作文教学现状的对策

(一)巧设题目有话说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对于作文教学而言,一个好的题目可以对学生的作文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可见,作文题目的确定在作文教学中至关重要。这就要求广大语文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正确、合理地拟定题目,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经过几年教学实践的总结,我认为可以用下面几种方式进行拟题:

1.附加法,即选取话题中的关键词,在其前后补充成分,使之成为标题。这种方法特别适合于以一个词为话题的作文。如以“幸福”为话题,可拟为《追求幸福》《体味幸福》等。

2.引用法,即恰当地引用歌名、剧名作为题目,既创新又有似曾相识之感。如以“感恩”为话题,可拟为《感恩的心》(歌曲)等。

3.矛盾法,即引导学生逆向思维,运用形贬实褒的方式来拟定题目,这样的题目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近墨者未必黑》《“闲书”不闲》等。

4.比喻法,即引导学生将所要写的内容通过比喻的方式来确定题目,这样的题目不仅富有文采,还更加形象生动。如《理解是路,爱是桥》《拔除心灵的杂草》等。

5.符号法,即引导学生运用一些数学符号来拟定文章题目,这样的题目既简洁明了,又紧扣主题,易于让人产生一睹为快的阅读欲望。如《金钱≠幸福》《成绩≠素质》等。

……

(二)加强阅读,勤写多练

阅读是人类获取各种知识、了解各种信息的一个主要渠道。对于中学作文教学而言,相当一部分学生阅读量少,阅读面窄,而多读一些课外书籍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是非常有益的。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让学生通过阅读积累词汇,开拓视野,同时学习各类文章的写作规律以为自己所用。当然,课外阅读并不是毫无目的的、盲目的,教师可多向学生推荐优秀篇目、可读篇目,科学地组织学生进行阅读。

此外,仅仅依靠阅读来提高写作水平是远远不够的。在阅读的同时,教师还应指导学生将读写结合、勤写多练,双管齐下,更好地进行作文教学。如日记、读书笔记,或者对某些经典的文章进行续写、改写、仿写等,通过这样的写作训练可以使学生养成勤于动笔的好习惯,从而将自己的阅读理解、生活体验与作文创作有机结合,逐步提高写作能力。久而久之,学生有了一定的语言与素材积累,自然就会妙笔生花,侃侃而谈。

(三)关于作文批改和讲评

传统的作文批改中,往往是学生写,教师批,这样就导致作文批改具有很大的主观性,教师对作文的要求和理解是评判作文优劣的主要标准,学生自己的思路与教师不一致,往往就被认定为差等作文。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写作失去信心,形成一定的思维惰性,不利于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针对这一点,在作文批改的过程中,教师也应有所创新,鼓励学生共同参与其中,以学生自改或互改的方式进行讲评。如在进行作文讲评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重申一次作文的要求,让学生将写作要求与自己的作文进行对比,看是否符合要求;或者在作文讲评时将好作文与差作文进行比较阅读,让学生自己比较,并指出好在哪里,差在哪里,在比较中明白差距所在及日后努力的方向。

此外,差等生也是不能被忽略的群体。由于基础较差,他们的文章往往需要精批细改。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可以采取鼓励性的原则,多表扬,少批评。对于那些作文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要以诚恳亲切的态度向学生说明,然后告诉学生改进的方法,而不是一味地进行批评;对于学生的进步,教师则要多加以表扬,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们爱上写作。

三、结语

作文教学有法可依,但无定法。为了改变目前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现状,提高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写作水平,广大教师仍需要在实践中继续探索与创新,不断丰富作文教学的方式方法,为实现作文教学的良性发展增砖添瓦。

参考文献:

1.周章裕. 中学作文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J]. 学周刊,2011(12).

2.陈志向.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现状及应对策略[J].甘肃教育,2011(05) .

3.杨翠玉.对新课程背景下高中作文教学的现状分析及教学建议[J].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1(01).

4.韩发年.从高中作文教学现状谈作文教学的策略[J]. 甘肃教育,2008(02).

以课堂为话题的作文范文第6篇

一、不能死啃书本,要深度挖掘每一课文的德育因素

教师不能完全为了提高学生的应试分数而使出浑身解数,要服务于学生的终生教育。语文课本内近三分之一的课文都蕴含德育因素,尤其是富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素材,在这方面语文教师要在课堂上适当进行德育拓展,把这些正能量与学生学习、生活结合起来,采用鲜活的素材、活泼的形式来引导学生,一时间学生“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使之“入学生之耳,固学生之心,导学生之行”。触动学生心灵的琴弦,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助其树立正确的三观,体验到语文学习的快乐,达到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又汲取了人生成长的有益营养的教育目标。

二、正人先正己,教师要时时处处做学生的道德榜样

播撒阳光的人自己首先心中就要充满阳光,“言传”与“身教”是分不开的。教师的言谈举止都在学生的眼里,学生会从教师的身上选取进步成长的准则,如果教师的说与行反差太大,学生是很难欣赏这位老师的,更不会尽信其教导。作为教师,必须严守师德规范,绝不参与教育“三乱”活动,让每一堂课都绽放精彩,严谨治学,积极奉献,把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先身体力行,无论是在学生前还是学生后都表里如一,这样才能让学生对这位教师萌发出热爱、信任、尊敬和敬佩,从而激起学生践行德育行动之心。

三、重视名言警句的教育价值

名言警句教学也是我们语文教学的组成部分,但名言警句教学不能仅停留在读和诵的初级层面上,应充分发挥名言警句之丰富语言、增长智慧、陶冶情操的功效,鼓励学生熟读成诵,并能应用于作文创作、日常交际等范围。语文教师可用名言警句导入新课、揭示教学主题、活跃课堂气氛,只言片字蕴藏人生大道理,寥寥数语拥有不可估量的教育启迪作用。多年来,我鼓励学生搜集、学习、交流、创编、体验名言警句,使之成为一种习惯。我们班级的墙上、学生的作业本中、学生的日常交流中时时处处都有名言警句的身影。名言警句教学使我的语文课堂变得愉快轻松,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热情,学习效果颇佳。

四、坚持开展德育题材演讲活动

多年来,我一直坚持开展学生课前演讲活动,此项活动的开展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学生演讲活动中,教师是听众,学生是演员,全员参与,在短短的三五分钟内,他们需将精心搜集、熟记于心的演讲稿以脱稿演讲的形式为全班同学进行展示。学生们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在活动中谈社会、话人生、评时事、论得失,极大地启发了学生的心智,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增加了学生的知识面。我时不时地规范学生演讲的话题方向,其中有很大比例都指向富含德育的话题,如我曾与学生们开展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弘扬的十二种话题的演讲,也曾开展过以“我心中的道德榜样”为话题的演讲活动。每每演讲结束,学生们报以热烈的掌声,对于演讲学生来说是一种“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满足,对于聆听者来说是一种化解学习疲劳的“清新剂”,也是一种收获人生哲理、知识经验的快乐过程。

五、组织学生积极参与课外德育课堂

以课堂为话题的作文范文第7篇

现在的学生物质条件越来越好,心理承受能力却越来越差。许多中学生面对升学的压力,生活的挫折,产生了自卑、抑郁、悲观、嫉妒等不良情感,患心理疾病的越来越多。权威部门曾对全国万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作过一项检测,结果显示有1/3的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异常表现。培养学生健康的积极高尚的情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可优化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语文教育在情感教育中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因为语文的人文性决定了语文学科的情感性。语文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增知启智”,更在于“陶情冶性、净化心灵、育德导行”,即要求教师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同时,注重从情感教育入手,培养学生美的情感、美的心灵、美的思想、美的道德规范。

如何利用语文教学的平台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呢?

一、利用语文教材进行渗透

语文教材本身蕴涵着丰富的人文信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随时加以利用和发挥,不用乏味的灌输。在自然生动的人文熏陶中不知不觉的完成良好情感的教育。如通过诵读陶渊明田园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勃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等优美的古典诗词陶冶学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心灵;通过诵读苏轼、李白、曹操的诗词学习他们的豁达、自信、和充满豪情壮志的积极情怀;学习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仁爱思想可以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通过学习《回忆我的母亲》、《我的老师》、《触龙说赵太后》、《五人墓碑记》等课文,可以培养学生爱亲人、爱祖国、爱人民的纯洁高尚的感情;学习《我与地坛》、《石钟山记》等课文,可以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坚持不懈,顽强奋斗,乐观向上的精神,增强他们对困难、对挫折的承受力,保持积极健康的情绪等。

二、 从作文立意上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

“诗言志”,《文心雕龙》中也写到“情动而辞发”,可见文章最基本的功能就是情感的表达。“情感的外显活动不仅可以使学生体验的情感得以巩固、拓展、深化,而且是对认知的深入,对学生个性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一次写作,就是一次心灵的碰撞,就是学生对自我的审视,就是热情与冷漠、乐观与悲观、自信与自卑、豁达与嫉妒、真诚与虚伪、善良与罪恶的较量,就是学生心理的逐渐成熟和完善。杜瑞在以“感恩”为话题的作文中写到:“作为一个十七岁的孩子,我们应该学会感激生我们,养我们的父母。由于年龄和学业的关系,我们不能给父母物质上的回报,但是我们一句感谢的话,一封深情的感谢信就是对他们最大的安慰!所以,有空时请给父母写封信,因为大恩也言谢!”王晓慧在作文中写到:“一切源于感恩之心,因为心存感激,才会深爱着身边的人,热衷着自己的事业,热爱着每天的生活。懂得感恩,爱才会无止境的传递下去,爱才会升华,才会增值。”张文娟写到:“自然是我们人类共同的家园,所有的资源都是自然馈赠给我们的礼物,我们要感恩自然。”不再一一举例,这篇篇跳跃的文字,不正闪耀着学生们纯洁的心灵之光吗?作文亦做人,他们在写作的同时,也在自省,他们学会了爱亲人,爱社会,爱自然,而不再一味的抱怨,学会了忍耐,坚强,乐观自信。有了这次的收获,以后我又布置学生写了“宽容”、“诚信”、“自信让我成功”等为话题的作文。可见,作文的立意渗透着对学生美好情感的培养。

三、作文评改疏导学生的不良情感

很多学生在写作文时会把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挫折和不满,不公平的事等表达出来,其中也会流露出悲观厌世,自卑,自暴自弃等不良情感。语文教师不能视而不见,不能只评论学生写作上的优劣,还要给学生以心理上的指导,也许你的一句温暖的话语,一句巧妙的点拨会唤起他们的自信,会帮助他们拨开云雾见蓝天,重新看到学生阳光自信的笑脸。王安同学在一次作文中写到自己不幸的家庭生活(被抱养)和失恋的痛苦,感到自己就要崩溃了,甚至都有了自杀的念头。我在评语中写道:“家庭和爱情不是生活的全部,眼光放远生活会更精彩,作为学生志当存高远。”程丽同学因不能承受从重点班被调到普通班的打击,在作文中多次流露出自卑的心理,而且在课堂上不再好好学习表现出自暴自弃的行为。我在评语中写道:“自卑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放弃;央视名主持白岩松、张越都自卑过但是从来没有放弃过,任何人的成长都需要过程。”如今这两位学生都走过了自己低迷的日子,斗志昂扬的投入到了学习当中,并且成为我管理上的左膀右臂——优秀的班干部。我想:作文本上及时的心理疏导和点拨功不可没。作为语文教师要善于利用作文评改疏导学生心中的疙瘩。

四、指导学生摘抄格言警句

以课堂为话题的作文范文第8篇

一、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的互动过程,而在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不仅仅是知识传授与知识接受的关系,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还需情感沟通,尤其是像英语这样的学科,很多学生进入初中后,学习跟不上,如果教师再多点热炒冷讽,学生更是信心全无。因此,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要基于教师观念的转变,在新课改下,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要求教师从权威形象转变为学生的引导者。要做到这一点,教学中,教师就要真正去了解并研究学生。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了解他们的学习状况,这样才能在课堂中做好引导。其次,要尊重学生。尊重不仅仅是口号,而要落实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从课前引导自主学习、课堂中的提问反馈、课后操练等,要多看到学生的进步,多鼓励和引导,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影响学生学习效率的关键因素。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获得成功满足感,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是关键。

首先,要注重引导学生在原有基础上不断发展。学习是阶段性的,是不断发展的,教学中教师不能急于求成,而要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进行。从单词、短语做起。如在单词记忆中,学生掌握了单词后再引导其学习短语,逐渐过渡到句型、语法,阅读理解。其次,要注重在方法上引导,如单词记忆可引导学生用形象法、联想、前缀等进行。在阅读理解中,要引导学生多读,带着问题去读。写作则要引导学生从身边的事情写起,多写多练习。最后,要在习惯上帮助学生。以单词记忆为例,很多学生是记住了又忘记,忘记了又记,效率较低,而导致效率低的原因是学生没有形成记忆习惯。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先记一部分,在记第二部分单词时先复习然后再记新单词,这样才不易遗忘。

三、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学生个体之间客观的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也就决定了教学中教师不能整齐划一的对待学生,而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而针对性的对待,无论是教学也好,还是训练也好。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不仅仅是在学习成绩上,还要注重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需要等差异,从而选择恰当的方法对待。

首先,在引导方式上要区别对待。以作文教学为例,针对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可采用连词成句,连句成篇的方式来进行训练,而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则可让学生根据一定的主题自主写作,然后再引导学生根据写作中的问题来进行改进。再如在阅读教学中,针对基础较好的,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后进行归纳、概括,发表自己的观点,而对基础稍差的则可用问题进行引导阅读。其次,承认学生差异,适度教学评价。评价学生不能单纯的以成绩喂指标,要多方面考查学生。包括知识技能的掌握、独立思考的能力、分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动手操作的能力等。评价中主张重视学生的学习态度的转变、重视学习过程和体验情况、重视方法和技能的掌握、重视学生之间交流与合作、重视动手实践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归根结底是重视学生各种素质尤其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状况。

四、增强学生的技能训练

随着社会的发展需要,英语的应用逐渐广泛,而这也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从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逐渐过渡到以学生英语应用技能培养为主的教学上,在教学中,教师要加大对学生技能的训练。

首先,要注重采用任务教学法来驱动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获得技能的培养。如在以职业为话题的教学中,教师先以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明星、名人为话题来导入新课,学习新单词;然后以句型讨论来作为任务完成的基础,通过同录音连线的方式引导学生掌握句型(如how are you going to do if you want to be …?)。接着以任务“我的理想”为引导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再以小论文的形式进行表达。最后为巩固任务结果,组织学生进行任务后总评。其次,要注重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去学习英语。在初中阶段,学生应用英语的语言环境较少,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就要多方面的为学生创设英语的表达环境,如课前三分钟演讲、英语手抄报、话题讨论、辩论、英语故事等都是不错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