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资源全覆盖;教学点;有效策略
中文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5)17-0034-02
一、教学点资源全覆盖实施的意义
优质教育资源对儿童终身学习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受经济发展水平和地理环境差异等因素的影响,绝大多数贫困、边远、农村落后地区教学点的儿童并没有享受优质教育资源。教育部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充分利用优质资源和先进技术,整合现有资源;建立开放灵活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其中还特别强调要重点加强农村学校信息基础建设,缩小城乡数字化差距;推进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使农村和边远地区师生能够享受优质教育资源。
2012年11月,教育部启动了“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为教学点配备数字教育资源接收和播放设备,配送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利用信息技术帮助各教学点开好、开齐国家规定课程,基本满足农村边远地区适龄儿童就近接受良好教育的需求。并以县域为单位,依托乡镇中心小学组织教学点开展数字化教学。如何让师生享受配送的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充分利用资源优势,提高教学点教学质量,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如何有效落实运用教学点数字资源促进教学点学生全面发展做些探讨。
二、影响教学点数字资源有效应用开展的因素
1.教师的专业素质较低、观念落后
我县现有47个教学点,其中还有12个“一师一校”点。通过对我县教学点调查了解到教学点与外界的信息交流少、信息闭塞。教学点教师年龄结构较老化,走出去学习的机会几乎没有,多数教师学习培训机会较少,接受过系统专业培训的教师很少。即使乡镇内组织的教学活动也少有,本乡镇内的教师大部分都互相不认识,导致教师成为井底之蛙,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教师即使认为教材中的内容是好的,也不能很好地组织教学,基本上是以语文、数学、体育为主,且教学内容及教学形式都显得很单调,其它诸如美术、音乐、科学等课程形同虚设,压抑了学生的自由和快乐。让这部分学生错过了良好的基础教育,必定会影响他们对新知识的接受,影响到他们的一生。
教学点一般都比较僻远,家长对教育教学质量要求不高,学校领导难以深入管理。教师习惯了一只粉笔教授的模式,他们对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教学点资源全覆盖来提高教学质量、全面落实素质教育意愿不迫切。导致大部分教学点教师对资源全覆盖项目意义认识不足,甚至有部分教师对教学点资源全覆盖项目有严重抵触情绪,认为设备让他们增添了保管、维护、运用等方面的烦恼。
2.教学工作生活坏境差
教学点普遍存在一种现象,地理位置偏远、交通条件不便,特别到雨季出行非常艰难;生活环境很差,住宿、厨房都十分简陋。教学点办学条件简陋,较少有宽敞明亮的教室,教学设备设施、课外图书几乎没有,种种不利因素致使教师鲜有心甘情愿去农村教学点工作的,即使分配去了也很难真正安下心来从事教学工作。教学点的特殊情况虽被外界所熟知,但具体到教学点所属的当地政府以及学校面临这些问题时,往往有心无力,容易被忽视而且也不能给予他们实际真正需要的帮助。很多教学点原本该享有的教师培训机会、设备的发放、学习、生活环境的改善等,一般都得不到满足。
三、数字资源有效应用开展的策略
教育的现代化,需要教师教育理念的现代化。只有在现代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广大教师点才能深入体会和认识到教学点资源全覆盖的作用和意义,才能确实转变教育观、人才观。教师才会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学习、主动接受新知识、新技能。
作为已经习惯“粉笔+黑板”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学点教师来说,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出现无疑对他们来说是巨大的挑战,增加了无形的压力。在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下,将数字教育资源融入到传统教育教学模式,能结合课堂教学实际,运用数字教育资源进行新颖的教学设计以及开展课堂教学,充分发挥设备与与资源的优势,无论是从教师自身信息技术水平来说还是数字化教育资源本身所蕴含的内容,都将给教学点的老师带来一场新的“革命”。提高教学点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专业知识水平以及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必不可少也是当务之急的事。开展专业性培训,有效组织各种教学活动是确实转变教师教育教学理念、提高教师技能、提高教师驾驭教学能力的有效策略。
策略一:开展专业性培训,提高技能,转变教师理念
对教学点教师的培训要因地制宜,要从最简单的、最基础的开始。首先,乡镇中心小学对教学点的所有教师进行全员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开关机、键盘、鼠标练习;Windows XP的基本概念、桌面基本操作等;Word的基本操作、文字编辑、文章格式等、Excel的基本操作,编辑工作表;利用PowerPoint制作演示文稿,培训完成后要通过由县命题的统一考试。第二,县教育局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的教师要深入到乡镇对教学点的教师开展多媒体理论和应用方法、数字教育资源在教学中的应用;卫星电视原理;远程教育IP数据接收软件的安装与使用;现场演示设备安装、调试过程等培训,并要求四人一组组装卫星接收设备并能接收到卫星信号为止。第三,由乡镇中心信息技术人员和县教育信息技术人员深入到各项目学校帮助安装调试设备并开展相关培训,使教学点所有教师都能基本能操作使用设备开展教学。第四,各学校设备安装调试正常工作后要以村委会学校组织教师观看《运用数字资源上好音乐课》、《应用数字教育资源进行美术教育教学》、《数字资源在小学数学教与学的运用》、《利用数字资源进行语文教与学的应用与建议》等。
策略二:深入校点,精心指导
教学点教师的流动性大,应保证任教期内教师熟悉并能独立进行设备的安装调试、使用维护和资源接收等工作,及时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遇到的设备和技术问题,保证教育教学工作正常进行。县教育局、乡镇中心学校要委派信息技术骨干教师深入到教学点教会教师利用配发的设备进行数字教育资源的接收以及获取资源的途径,能够进行简单的课堂教学设计。组织学科优秀教师直接把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科学的教学方法送到教学点,帮助教学点教师在完成日常教学任务的情况下,能够花时间、精力思考优秀教师教学过程中所运用到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手段等要素,通过相互之间不断的切磋、交流,提高教学点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实现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而不是孤军作战,仅凭自己的教学经验教授知识。
教学点教师要学会利用现成资源的同时,根据配发的设备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单独挖掘学生感兴趣的教学资源,并将其加工形成适合自己教育教学的资源,不断提高自身的课堂教学能力。充分利用“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推送的优质资源,有选择性的在课堂上播放优质资源,让学生享受优质教学资源的同时也开阔眼界。
策略三:组织各种有效教学活动,提高教师驾驭教学能力
教师的业务水平是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不断摸索和学习中得益提高的,组织开展各种有效的教学活动是教师成长的有效途径,也是教学点的教师最急切需求的。各级学校要组织好本级的教学活动,以村小为单位,要组织好每位教师每学期讲授一节运用教学点资源的公开课、研究课或示范课,每位教师都要参与集体备课、听课、评课等流程;乡镇中心学校要开展好“教学点资源全覆盖项目”学校的教师交流活动,要求每位教师都谈谈自己开展教学点资源全覆盖教学过程中的得失,并安排做得好的教师上公开课。时机成熟时县局要组织全县性的公开课大赛,要求教学点的教师要全员参与村级、乡级的层层选拔。通过上述教学活动能够不因教学点自身的局限性而失去应有的学习。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让教学点教师全员参与,让他们了解更多关于课堂教学活动组织问题,长此以往,将会对教学点教师的教育观、信息化素养产生良好的影响,使他们在思想意识上得到转变,技能得以提高。
策略四:引进新鲜血液,增加对教学点投入
前不久,教育部在四川成都召开“‘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督查推进会议”。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出席会议并讲话。杜占元指出,“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是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后,由教育部、财政部共同实施的第一个项目,对提高思想认识,探索机制模式,为教育信息化工作开好局、起好步具有特殊意义。“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于2012年11月正式启动,计划到2013年年底,为全国约6.7万个教学点配备资源接收播放设备、配送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并组织教学点开齐开好国家规定课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满足农村边远地区适龄儿童就近接受良好教育的基本需要。
1万人
2月5日召开的“2013年内地新疆学生培养工作视频会议”透露,今明两年,内地新疆高中班(以下简称“内高班”)和初中班(以下简称“内初班”)将进一步扩大招生规模。2013年,内高班招生将突破9000人,内初班招生将达8700人。2014年,这两种模式的年招生数量将分别达到1万人,创历史新高。2013年的招生工作将坚持向农牧民子女和南疆三地州倾斜,内高班农牧民子女录取比例将达到77%,内初班农牧民子女录取比例将超过90%。
264.9亿元
1999年1月,国务院批转了教育部制定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重点支持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部分高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标志着“985工程”开始实施。伴随新一轮“985工程”的建设,教育部与有关地方政府积极开展了重点共建工作,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教育部与32所直属“985工程”高校均签署了重点共建协议,首次实现签约全覆盖,同时,共建高校的服务意识进一步增强,地方政府强化区域发展的需求进一步扩大。其中,中央财政专项资金投入264.9亿元。最近,教育部、财政部印发了新修订的《“985工程”建设管理办法》,要求“985工程”实行绩效考评制度。
3所
2013年1月29日,教育部任命浙江大学原副校长来茂德任中国药科大学校长,至此,通过公开选拔产生的3位高校校长均已正式到岗履职,这也标志着本次教育部3所直属高校校长公开选拔试点工作圆满完成。2012年12月,教育部启动面向海内外公开选拔北京科技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和中国药科大学校长工作,经过报名与资格审查、职业素养综合评估、面试与民意测验、面谈、组织考察、讨论决定、公示等程序,教育部党组决定任命张欣欣为北京科技大学校长、徐安龙为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来茂德为中国药科大学校长。公开选拔校长工作是教育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的重大举措,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拓宽选人用人视野、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力的成功实践,是对具有中国特色大学校长选拔任用方式的有益探索。
2名
教育部《幼儿园教职工配备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在配发的通知中,要求各地新设幼儿园教职员工配备按照《标准》执行,已设幼儿园在3年内逐步达到《标准》要求,补足配齐幼儿园教师。根据《标准》,我国全日制幼儿园每班要配备2名专任教师、1名保育员(或配备3名专任教师),保教人员与幼儿比达到1∶7至1∶9;半日制幼儿园每班要配备2名专任教师,有条件的可配备1名保育员,保教人员与幼儿比达到1∶11至1∶13。
【关键词】在线课堂 主讲课堂 辅助课堂 主讲老师 辅助老师
我是繁昌县孙村镇梅冲小学的老师,我所在的梅冲小学是安徽省在线课堂试验工作的接收学校。我校在线课堂的试验工作从2013年5月开展到现在,在省教育厅的领导、专家的关心下,在市、县教育局的精心指导下,在中心小学领导的组织下开展的比较顺利。经过半年来的试验、摸索实践,我校现在的在线课堂正在按照主讲学校安排的课程表进行常态化的教学。我本人通过在线课堂的学习与实践,有一些体会,现在写下来请大家指正。
一、什么叫在线课堂。
在线课堂是相对于传统课堂而言的,它是通过网络技术有主讲课堂的主讲老师(主讲课堂建在县城或中心小学)来给辅助课堂(辅助课堂建在农村的教学点)的学生上课而组织的课堂教学。
在线课堂分为有生课堂模式和无生课堂模式。有生课堂模式是指主讲课堂和辅助课堂都有学生,主讲老师在主讲课堂教本班学生的同时,也教学辅助课堂学生的在线课堂。无生课堂是指主讲课堂没有学生,只有辅助课堂有学生,主讲老师在主讲课堂只给辅助课堂的学生上课的在线课堂。
在线课堂的上课采用模式分为3种。即一拖一、一拖二、一拖三这3种上课模式。一拖一的上课模式是指主讲老师在主讲课堂的教学只有一个辅助课堂接收教学的在线课堂;一拖二的上课模式是指主讲老师在主讲课堂的教学同时有两个辅助课堂在接收教学的在线课堂;一拖三的上课模式是指主讲老师在主讲课堂的教学同时有三个辅助课堂在接收教学的在线课堂。在线课堂的上课采用模式理论上来说可以一拖四或更多,但是主讲课堂拖3个以上的教学点,每个教学点以14人来计算,大概有40多人,这样主讲老师上课就照顾不到那么多教学点的学生。因此,主讲课堂同时拖3个教学点,基本上是极限了。
二、在线课堂兴起的背景.
2012年11月19日,教育部在北京召开会议,启动了“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会议确定将在今明两年内,为全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中确需保留和恢复的6万多个教学点配备数字教育资源接收和播放设备,配送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并组织教学点应用数字教育资源开展课堂教学,利用信息技术帮助各教学点开好国家规定课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更好地满足农村边远地区儿童接受优质教育的需要,基本满足农村边远地区适龄儿童就近接受义务教育的要求。
在线课堂就是安徽省启动教学点数字资源全覆盖这个项目的内容之一,它通过网络技术用县城或中心学校的名师和骨干教师给偏远的农村教学点学生上优质的课。
就安徽省而言有4600多个农村教学点,有10万多孩子在农村教学点读书,平均每个教学点只有20几个学生,甚至有的教学点只有几个学生,因此没有配备专职的英语、美术、音乐老师。农村教学点的学生人数少,老师人数也少,因此很多农村教学点的老师既教学语文课程,又教学数学课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老师是一专多能,但老师不是全才。既能教语文,又能教数学,还能教音乐、美术、英语的老师应该说不多。即使有这样的老师,那他也是凑合着教。因此,安徽省就通过实施在线课堂来解决农村教学点“缺师少教”的问题。
建设在线课堂,目的是按照国家教育信息化工作的统一部署,通过信息化手段,采用网络在线课堂方式,由同城学校或者中心小学帮助农村边远地区义务教育学校开齐开足国家规定课程,提高农村教学点的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三、在线课堂如何组织教学
首先要选好主讲老师。在线课堂要完成日常的教学任务,它是动态的课堂教学,而不是静态的讲座。主讲老师要组织常态的日常教学,更重要的是主讲老师通过屏幕中的画面、声音来和辅助课堂的学生进行师生互动,并进行情感的交流。主讲老师是对着屏幕中的辅助课堂的学生来上课。因此,在线课堂的课堂教学的驾驭能力要比正常的课堂教学能力强。所以,被选中的主讲老师,都是业务能力强,接受新事物快的优秀教师。在线课堂的教学过程组织如下:
第一、制定教学计划。由主讲课堂的老师和辅助课堂的老师依据新的课程标准共同制定所授学科的教学计划含教学进度。所制定的学科教学计划主讲老师、辅助老师人手一份。主讲课堂的学校和辅助课堂的学校教学时间要一致、在线课堂的课程表要一致。
第二、课前备课环节。
(1)主讲老师首先要熟悉你所教的农村教学点的学生,能够叫出学生的名字,了解学生的特点。这样才有亲和力,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的做法是主讲老师每月1次亲临农村教学点,和孩子进行沟通。当主讲老师深入到我们梅冲教学点时,孩子们总是兴奋地说:“你是电视里给我们上课的主讲老师”。然后主讲老师再回到电视里给孩子们上课,孩子们别提有多高兴了。
(2)教案的编写。主要由主讲老师写出教案,然后通过网络传给辅助老师。辅助老师根据主讲老师的教案要做好课前准备,需要学具的要提前准备好学生的学具,要熟悉每节课的教学环节,了解每节课的教学内容,了解每节课的重点、难点。比如我们在上《小鸡的一家》音乐课时,辅助老师通过和主讲老师的交流课前准备好筷子打击乐器,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就能运用筷子进行伴奏,较好、较顺利地完成了这节课的教学任务。
第三、在每堂课之前,主讲课堂和辅助课堂的老师先要打开设备进行调试。调试完毕辅助课堂的学生在辅助老师的组织下进入在线课堂的教室开始上课。
第四、进入课堂教学环节,主要由主讲老师根据教学计划和教案来组织常态的课堂教学,辅助老师协助主讲老师完成教学任务。
第五、做好课后作业的批改及反馈工作。辅助老师做好课后学生作业批改及反馈给主讲老师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每节在线课堂的作业都有辅助老师负责及时批改,并对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和主讲老师进行沟通。如我在美术课后把学生的美术作业拍成照片发给主讲老师,她通过我发的学生作业照片及时的了解到学生的绘画情况,适时地调整适合农村教学点孩子的教学方法。
四、在线课堂的评价及成果。
一、对在线课堂的评价应包括以下2个方面的内容:
1、是对在线课堂这件事的评价。
教育部的领导对在线课堂的评价:教育公平说到底还是质量的问题,通过在线课堂的实施把农村教学点的质量提起来。通过在线课堂的教学,不仅要开齐、开足国家规定的课程,而且还要开好各门课程,还要提高农村教学点的质量。通过在线课堂,还要让农村教学点的师资水平也得到提高,从而实现更高层次的教育公平。
家长对在线课堂的评价:有了在线课堂,孩子现在不想转到中心小学去了,现在教学条件跟的上,有城里的好老师给我的孩子上课,就跟在城里读书一样。所以,我们放心的把孩子放在教学点读书。
学生们对在线课堂的评价:在线课堂使我学会了唱歌,主讲老师教我们要用好听的声音唱歌。我非常喜欢上音乐课、也喜欢上美术课。因为我喜欢画画,我妈妈给我买了36色的水彩笔。学生们的回答是淳朴而真实的,更是对在线课堂教学的最好评价。
教育主管部门对在线课堂的评价:在线课堂的开通为农村教学点开齐课、开足课、开好课、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把城区或中心学校优质的教育资源辐射到农村教学点,为更好地促进城乡教育的公平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是对在线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
因为在线课堂要进行常态化的教学,所以对于主讲老师而言付出的就更多。有的主讲老师的人事、工资关系不和农村教学点的老师在一个单位,所以对主讲老师的在线课堂的教学评价教育主管部门不仅要从工作量上进行量化,还应把承担在线课堂教学任务的主讲老师在晋升高一级的职务时当作支教来计算。主讲老师更是希望自己教学在线课堂的经历可以在晋升小中高时,被教育主管部门当做支教来认可。
多数农村教学点所缺的师资是音乐、美术老师。对在线课堂音乐、美术教学效果的检测总不能让农村教学点的孩子去考钢琴几级、素描几级吧。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学生、家长来确定其在线课堂的教学效果。对在线课堂教学效果的考核结果用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来确定等次。
二、在线课堂的成果:
1、CCTV新闻联播:描准末梢补短板托起最薄弱环节“深化教育领域改革是党的十八届三中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破解中国教育面临的当前诸多难点的根本途径,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是工作的重中之重。十一年来教育部门瞄准薄弱环节,寻找创造性的改革举措,努力把教育公平的美好理想转化成人民群众切身感受。利用在线课堂,安徽省繁昌县农村教学点把城区优秀教师变成了自己的任课教师。”
2、CCTV整点新闻:农村教育试点在线课堂把名师同步到教学点“一些省市创新推出了全新的授课模式----在线课堂。”
3、中国教育电视台:教学点数字资源全覆盖破解缺师少教难题“借助网络和高清摄像头,利用在线课堂来解决农村教学点缺师少教的难题”。
4、教育部官网《光缆送课进教室电视老师”上讲台》
孙村镇梅冲教学点的学生家长看到“在线课堂”的教学形式后感慨地说,有了这种教学方式,咱村里孩子能和城里娃接受同样的教育,我们就不再想着把孩子转学到县城或中心校了。学生熊子欣原来在镇中心小学读书,今秋开学,她转入长寺教学点就读。她说:“非常喜欢和电视中的老师沟通,在这里上课的感觉挺好的。”
繁昌县经过半年教学实践,积累了设备安装、软件改造、网络优化、组织管理、教学实施等方面的大量经验,“在线课堂”的推广使用,无疑是优质资源共享、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最直接的方式之一。
5、人民日报报道:“在线同步课堂”的新鲜事:
孙村镇中心学校校长艾佳兵说,小学生特别喜欢“在线同步课堂”的动画形式,他们争先恐后回答老师的提问,许多学生为得到回答机会而站到凳子上,有的还跑到教室前面。
梅冲村69岁的周其云初中毕业,重视晚辈的教育。他的两个外孙都在本村教学点就读。他说,原来想把孩子送到乡镇中心学校接受好的教育,又担心孩子太小,不能自理。有了“在线同步课堂”,这就不用送孩子们到远处去了。
梅冲教学点教师李荣春告诉记者,自从有了音乐课,经常在课下、在来学校的路上听到孩子们哼唱歌曲。
6、新华社:破解“缺师少教”难题弥补城乡“数字鸿沟”――安徽农村教学点数字教育见闻
五、做好在线课堂的后勤保障工作。
1、在线课堂的主课堂建有电脑操作平台、电子白板、高清的跟踪摄像等电子设备。主课堂的主讲老师通过视频观察、适时地组织辅课堂的学生进行日常的教学,能及时和学生进行互动教学。由于学生看到的主讲老师是经过跟踪摄像后通过视屏传过来的,所以对于主课堂的灯光要求非常高。现在的技术是当主讲老师站在电子白板前面时,面部有点儿黑,这对上音乐课是极为不利的。
2、在线课堂的辅课堂建有接收终端、大屏幕、2只无线话筒等电子设备。我们辅助课堂的声音采集系统做过了很多次的改进,现在使用无线话筒来传送声音。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集体回答问题、个人回答问题(学生拿着无线话筒)时,声音都是通过无线话筒来传送。因此,在使用的过程中学生要靠传递话筒来回答老师所提的问题,这不太方便;在集体回答问题时学生没有对着无线话筒说,声音传到主课堂不是很清晰。另外,主课堂的老师上课的声音是通过声音采集系统传过来的,辅助课堂已经调试好了接收的音量,但是当主讲老师播放课件音乐让学生绘画时,声音忽然会变得很大,这样会分散学生注意力,不利于学生专心致志的绘画。
3、在线课堂是通过网络技术来完成的,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是上课环节要注意的问题在关机之前都有主讲老师和辅助老师利用大屏幕和话筒进行在线交流,着手解决;是教室的网络或软件问题有学校的网络管理人员或工程技术人员负责解决;是网络线路的问题有电信运营商负责立即解决。
政策落实顶层设计
威尔逊认为,执行一项政策要比制定一项政策困难得多。从动态的角度考察,政策执行的困难性在于政策从制定到实施存在一定的时滞。对我国体制来说,行政部门政策推动是教育信息化发展至关重要的因素。教育信息化政策执行与落实是2014年建设与应用的关键。纵观2014年教育信息化发展,我们看到了政策与措施在教育信息化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就如2000年召开的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掀起了一股“校校通”建设风潮。2014年,当审视教育信息化发展时,我们看到了政府政策执行的脉络。有关行政领导重视与政策推动执行促成了2014年教育信息化的快速推进。
1.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政策
2014年,教育部继续强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无论是袁贵仁部长还是具体分管教育信息化的杜占元副部长,都强调了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201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袁贵仁部长在讲话时强调充分利用教育信息化,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在《教育部2014年工作要点》中,提出以教育信息化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充分发挥市场作用、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加快促进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教育部办公厅于2014年3月12日印发了《2014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的通知,正式明确了2014年教育信息化工作思路与目标任务。杜占元副部长先后出席了多个省市的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并且到全国各地的中小学校参观、检查教育信息化工作。作为教育信息化的具体管理司局,教育部科技司先后出台了多个教育信息化专项工作管理文件,对全国的教育信息化工作进行具体指导。教育部对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高度重视,实施了具体措施,有效地推动了各省市采取措施推进建设与应用。
2.各地教育信息化政策与措施
由于国家对于教育信息化的高度重视以及教育部相关政策的推动,2014年各地都先后出台了教育信息化推进的宏观文件或者具体措施。例如,2014年1月21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召开全区教育发展大会,对深化广西教育改革发展做出全面部署,提出实施广西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并将教育信息化列入重点工程。2014年3月24日,安徽省政府第23次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安徽省教育信息化中长期发展规划》。会议强调,要把教育信息化作为推动安徽由教育大省向教育强省迈进的重要手段,以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全面深度融合发展。2014年4月10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召开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下发了《兵团关于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意见》和《兵团教育信息化五年规划(2014-2018年)》。除了出台相关政策外,许多省份都拨出专项建设经费,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软硬件建设。在各地的政策推进与经费保障下,全国教育信息化取得了显著成就。无论是学校宽带网络联通率,还是“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都取得了明显进展。
具体落实政策
教育信息化作为国家教育政策的重点之一,执行是关键。政策的制定只是有了一个良好的构想而已。从政策变为实现,需要有效的措施、经费的保障以及督促检查。
1.专项行动方案
为了更加有效地推进教育信息化政策落实,需要将宏大的教育信息化政策细化分解,根据不同时期进行任务分解。教育部根据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实际情况,确定了一些教育信息化专项行动方案。2014年的教育信息化专项行动方案取得了可喜成果。例如,“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截至9月底,全国5.9万个项目教学点中,除尚有少部分偏远教学点还在进行设备安装调试外,其余项目教学点已全面应用设备和资源开展教学。又如,“宽带网络校校通”项目,仅2014年第3季度,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新增实现网络接入学校2262所,新增多媒体教室7.6万间,新增建有多媒体教室学校7126所。截至2014年9月底,全国已有29个省份的1132个区县建设了教育城域网;61.2%的全国中小学(含教学点)实现网络接入。
2.企业参与建设
教育信息化从来都不单是教育部门的事情,也与相关企业密切相联。国家教育部与相关国际与国内企业创新了合作机制,无论是国际企业还是本土企业都积极参与教育信息化建设,助推教育信息化事业的快速推进。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三大电信运营企业已全部与教育部签署了关于教育信息化的合作协议,共同支持教育信息化事业发展的战略格局已经形成。企业的参与不仅体现在参与学校宽带网络建设,而且体现在推进教育信息化研究与人员培训。例如,教育部-中国移动科研基金项目就先后资助了许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关键技术与应用推进的科研项目;根据教育部与中国电信集团公司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实施了“教育部-中国电信中小学校长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项目”,有力地推动了教育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水平;微软、英特尔等国际企业推动了“微软携手助学”项目、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对我国教育信息化起到了引领、示范以及推动作用。许多专注于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的中小型企业,通过其与具体区域与学校的紧密合作,也在扎实地推动着教育信息化的建设与发展。
3.试点与督查推进落实
国家为了推进教育信息化得到真正的落实,在实践推进路径上采取了教育信息化试点与督查。作为一项工作,试点是很好的政策推进策略,教育部选取了省市、高校和中小学进行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并且对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进行了检查和反馈。另外,配合国家教育政策,全面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和《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决定在全国开展教育信息化工作专项督导检查。督点是教育信息化工作体制机制、经费保障、政策措施,以及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情况等。正是试点与督查将教育信息化政策从顶层设计变成了现实效果。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已经成为教育界的共识。但是实践中,人们却往往将教育信息化与教育现代化割裂开来。教育信息化应该成为教育现代化的核心要素之一。2014年11月,上海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举行。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出席会议并表示,教育部正制定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教育信息化已被纳入指标体系。教育信息化纳入到教育现代化指标之中,代表着其不再是可做可不做的事情,而是真正成为区域与学校必须要着力努力推进的事业。
4.立体全面系统推进
【关键词】现代 信息技术 教育深度融合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6C-0061-02
随着信息技术不断渗透到教育领域的各个角落,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起步”、“应用”、“整合”和“创新”是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所经历的四个阶段。本文以广西钦州市为例,介绍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情况和问题,进而提出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建议。
一、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情况
(一)为农村义务教育配置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配置多媒体教学设备和添置常规教学仪器,进一步促进义务教育学校办学硬件标准化。《钦南区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总体方案》提出:到2017年,基本实现乡镇及以上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宽带网络校校通”,实现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接入上级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发展的水平显著提升,基本实现学校信息建设标准化。
(二)制订信息化硬件建设计划。广西钦州市钦南区制订了“全面改薄”2014-2018的信息化硬件建设计划。2013年以来,累计投入550万元为20所学校配置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入90万元实施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惠及该区所有小学教学点;同时,组织参加“教育部―中国移动中小学信息技术能力国家级培训项目”,选拔骨干培训者参加了第五期骨干培训者培训班;按照“一校一人,信息技术明白人”的培训目标做好受训学员的遴选工作,甄选了60名学员,为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的全面实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设立教育发展专项资金。从2012年起整合设立教育发展专项资金,钦州市2014年投入规模达到2.8亿元,以后年度视财力情况逐年增加,通过对重点项目补助、以奖代补等方式,统筹解决城区教育事业发展薄弱环节,支持城区教育事业均衡发展;从2014年起要求各县区财政也要相应设立教育发展专项资金,在财政预算中单独列项。
二、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投入不足。要完成钦州市教育发展大会确定的重点项目,初步测算需要投入经费共计约70亿元。2014年,钦州市财政设立了教育改革与发展专项资金,部门预算安排2.8亿元,但仍然是捉襟见肘,无法满足教育改革振兴发展的需求,出现资金瓶颈障碍。教育投入仍存在缺口,教育经费依然紧张。
高中阶段教育、中等职业教育成为财政支持的薄弱环节。社会资金投入教育不足,民办教育发展存在问题。例如,灵山县有民办的中等职业学校1所、初中1所、小学2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民办幼儿园169所。在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并且实行免费教育后,民办学校的发展空间缩小,各民办学校在办学规模、设施设备、师资队伍等方面参差不齐,影响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二)设备设施滞后,基础设施的投入较少。支持教育发展的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少,资金不足,教育基础设施与发展需要不同步。近年来,各地的发展较快,需要的配套设施不断增多,设备需要不断更新,但是由于本地区财力有限,投入资金不足,设施跟不上教育发展需要。
(三)仪器配备与管理有待加强。钦州市灵山县各学校科学、数学方面的仪器存在品种不齐、数量不足现象,这与自治区评估标准对比差距还较大。全县义务教育学校科学、数学仪器配备达到自治区标准的学校只有11所,仅占义务教育学校的2.5%。各学校普遍存在信息技术装备数量不足、装备水平较低的问题。同时,各学校计算机房里的计算机老化与残破现象较普遍,已难以担负学生学习需要。全县达到自治区标准的学校只有8所,仅占全县义务教育学校的1.82%。浦北县职校在建设特色学校方面有待加强,设施设备等硬件方面有欠缺。全县大部分村小及教学点的教学设施设备还不达标,中小学校缺少功能室,目前上级项目只考虑教室。
(四)大型科研仪器公共平台缺乏。大型教学科研仪器公共平台是高等学校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重要基础条件。大型教学科研仪器公共平台能有效提高资源利用率,促进学校教学和科研工作发展,也能促进学校更好地服务产业行业发展。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建设高校科研大型仪器公共平台,当时许多重点高校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引进现代化的分析测试仪器,建立了分析测试中心,实行大型仪器“专管共用”。分析测试中心都是以服务为第一宗旨,并不断完善质量保证体系,取得并保持计量认证资质,有力地支持了学校教学、科研发展。但是,由于学校发展历史、资金等各种原因,钦州学院至今没有建立大型仪器公共平台。从长远来看,这不利于学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发展,也必将限制学校科教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五)年度资金投入情况没有明确。2014-2017年全区教育工程项目分年度资金投入情况没有明确自治区、市、县资金分担比例,资金落实滞后于年度部门预算,对项目的实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2014年钦州市各县区部门预算已经人大审议通过,市县区各项教育资金预算安排已经明确,由于市县级财力有限,2014年教育项目资金支出安排压力极大,要追加更是难上加难。根据全区教育发展大会下达的任务,2014-2017年钦州市教育大会重点推进的教育项目任务要多渠道筹措70亿元以上资金,建设70所以上学校,由于全市各级财政可用财力有限,各县区经费投入除了保工资保运转外,财力已经所剩无几;未来几年教育项目资金支出压力巨大,需要上级在教育项目资金安排方面继续给予大力支持。
三、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建议
(一)完善财政教育投入的政策制度体系。明确不同级次政府的教育经费保障责任,科学设置财政教育投入的考核指标体系,落实各级政府间教育经费的分担机制。制定政策多渠道组织财政收入,激励各级政府加大教育事业投入的力度。正确引导社会资本办教育,促进民办教育发展,减轻财政教育投入负担。国家和自治区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在现有专项支持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由于钦州市财政基础薄弱,教育发展投入严重不足,全国教育已开始进入内涵发展、提高质量阶段,但钦州教育基础设施建设还面临巨大压力。针对性缓解和改善钦州教育发展面临的瓶颈性问题,支持钦州建设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相匹配的教育基础设施。
(二)多渠道筹集财政教育经费。财政教育经费由财政拨款和多种渠道筹措的其他财政性资金教育投入构成。其他财政性资金教育投入主要来自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的征收,从土地出让收益中计提教育资金,福利彩票公益金安排教育支出,体育彩票公益金安排教育支出等。严格按照国家和自治区要求,落实县区财政应承担的投入责任,明确市、县区政府教育投入责任。按照现行管理体制以及事权和财权相统一的原则,强化市本级统筹发展职业教育投入责任,落实“区市共建”高校投入责任;落实教育工程各项财政资金执行情况制定教育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为加大财政教育投入,提高市本级教育发展专项资金使用效益,确保科学、合理、有效使用专项资金,加大教育发展专项资金投入力度。
(三)争取上级对本地区教育项目的资金支持。根据各学校发展的需要,规划一批教育项目统筹到项目总盘子,根据国家投资政策方向,申报中央预算内项目资金。加强与上级发改部门的对接。加强与区、市发改委相关部门对接,努力争取上级对本地区教育项目的资金支持。加强教育硬件建设。加大财政对教育的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包装项目,积极向上争取资金,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同时,设立教育发展资金,以便统筹安排本地区争取到的上级项目、本级财政及民间投入等方面的资金。
(四)实施教育信息化建设行动计划。实施教育信息化建设行动计划,推进教育信息化“三通两平台”建设,探索建立“企业竞争提供、政府评估准入、学校自主选择”的资源建设与共享新机制,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针对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薄弱的问题,利用上级计划投入资金和撬动社会资金,建设钦州市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推进“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基本实现乡镇和乡镇以上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
(五)提升信息化教学支持服务水平。整合现有资源,分步建设覆盖全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的广西教育城域网。实施数字校园标准化建设,实现乡镇及以上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宽带网络校校通”;逐步实现在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实现100M以上光纤接入;高等学校实现1000M以上光纤接入。逐步实现将钦州市教育信息并入广西教育数据中心,逐步建成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加快教育管理信息化进程。建设覆盖钦州市各级各类教育具有当地特色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加强数字教育资源建设。
乘着自治区教育发展大会召开的机遇,各级政府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进一步提高,对教育的投入特别是对学校基础建设的投入大幅上升。至2014年,钦南区校舍实现楼房化,全区学校教学仪器、实验设备、图书逐步配足配齐,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设备走进城乡普通中小学校教室,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惠及全区所有教学点,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至2014年6底,累计完成投资4300万元,占总投资的83%。同时,积极实施教学设备提升工程,投入270多万元实施现代教育技术示范点建设,为钦州市实验小学、市三小、市四小等学校100多间教室配置了现代教学设备,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2014年,钦南区在新学校教育教学设施等硬件建设方面,投资超过1亿元,教学仪器装备逐步配足配齐,办学条件明显改善。
【参考文献】
[1]杨宗凯,杨浩,吴砥.论信息技术与当代教育的深度融合[J].教育研究,2014(3)
[2]张永涛,藏智超.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方法探讨[J].大学教育,2013(7)
[3]肖林根.论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阶段[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
[4]张蕾.职业教育与社区教育相融合的管理机制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4(13)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厅科研项目(SK13LX426)
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当前社会发展的亮点和重点。一则简单的故事,让我们看到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首先体现在教育装备上,要在教育装备配置过程中体现出信息化时代的特色。本次展会人涌如潮,而南方一座城市的教育装备展会的大幕也在徐徐拉开,事实证明现在是教育装备行业发展的期,我们要充分利用信息化大发展的时机整体提升教育装备的水平。
教育信息化发展
从管理角度看,中国教育信息化当前发展的态势是:第一,《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已经颁布;第二,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已经召开;第三《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当前几项重点工作的通知》已经下达;第四,2013年教育信息化重点工作已经开始实施。在国家顶层设计完成,工程启动后,最需要的是各项工作的跟进。信息化装备环境无疑是先决条件,工作要先动起来。
200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后,绘制了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发展阶段图,将教育信息化发展分为兴起、应用、融合、革新4个阶段。目前中国处于这4个阶段中的应用阶段,而美国等发达国家处于融合阶段。正因为中国处于应用阶段,所以教育装备行业才会大热。2013~2015年,中国的中小学信息化教育装备要进行大规模的革新。根据这张国际信息化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发展阶段图,我们自己也绘制了一份中国的教育信息化发展阶段图,图中包含3个阶段,即现阶段、应用整合阶段以及融合创新阶段。教育部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到2020年要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中国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就是教育信息化,因此我们要从现在开始,在7年时间里从发展阶段达到应用整合阶段,继而达到融合创新阶段,我们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
面对这样的发展任务,国家确定了教育信息化建设总体战略,即以优质教育资源、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为基础,学习、教育方式创新为核心,以体制机制和队伍建设为保障,坚持教育理念创新为先导的教育信息化建设。这些要点都源于国家颁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
教育信息化建设制定了32字工作方针,即“面向未来,育人为本;统筹规划,分类推进;应用驱动,共建共享;深度融合,引领创新”。其总体发展目标可归纳为“二基本,一接近”。展开来说,一要基本建成人人可享有优质教育资源的信息化学习环境;二要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的信息化支撑服务体系;三要使教育信息化整体上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充分显现对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支撑与引领作用。
现阶段我国的教育信息化发展任务主要是:缩小基础教育数字鸿沟、加快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推动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构建继续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提高教育管理现代化水平。与之相应的是,建设信息化公共支撑环境,加强信息化队伍建设和形成完备的教育信息化运行体制机制。“中国数字教育2020”行动计划包括以下5项,即学校信息化建设与提升行动、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能力推进行动、教育信息化基础能力建设行动、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行动以及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建设与共享行动。以上这些都是教育部正在做的工作,国家教育信息化部门正在集中力量,建立信息化公共支撑环境,抓紧队伍建设和体制机制建设。本次展会也是为这方面做出努力的体现,特别是解决基础教育包括幼教等有关方面公共支撑环境问题。
信息化公共支撑环境要求我们在两方面做出努力,一是建设教育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包括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中国教育卫星宽带传输网;二是建设教育云平台,包括教育云资源平台、教育云管理平台以及教育云基础平台。这里提到了云平台相关问题,云平台也是教育部所谓“三通”平台建设的基础。对于“三通两平台”的简要阐述是,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教育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国家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宽带网络校校通问题更多的是需要国家、社会来解决的。本次展会展示的很多设备都是服务于教育资源班班通建设的。而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是我们下一阶段工作中要解决的要点。“人人通”问题如何从物理装备、网络体系上解决,是电教、教育装备工作者需进行研究的问题。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是由中央电教馆从国家层面上进行建设,这个平台已于2012年12月28日启动,正在加紧建设中。国家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则由教育部信息管理中心负责,为“三通”提供支持。
2013年国家教育信息化核心目标可归纳为5大项。第一,完成“教学点数字资源全覆盖”项目规划的6.7万个教学点。第二,实现全国50%以上的义务教育学校、80%以上的职业院校接入宽带网络,建成网络条件下的基本教学环境。第三,优质数字教育资源覆盖50%以上的义教学校。开设网络学习空间600万个,20%以上的中小学、20%以上的职校利用空间开展教学活动。第四,国家数字教育资源中心和公共服务平台初步完成一期建设。国家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实现100%的机构、学生及部分教师的数据入库。第五,对100万中小学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接入宽带的30%中小学教师具备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的能力。其中值得一提的是,教育部提出开设网络学习空间600万个,这就要求我们条装、电教部门的同志认真研究,不仅仅关注网络空间建设的数量,还要思考以下几个问题:学习空间的开设要解决什么问题?学习空间架构应该是什么样的?职业教育和基础教育的学习空间建设如何分别开展?在这样的思考下就需要我们将人人学习空间建设从装备、网络、内部配置等多角度进行精细设计,使更多的学习空间能够有效开通。“校校通”“班班通”“人人通”工作需开展,这3项工作的完成将标志着中国教育信息化基本格局的形成。
班班通建设
中央电教馆提出了“班班通”建设的基本构架图,其中包括硬件环境、教学资源、教学活动3个方面。在“班班通”建设中,要求条装、电教部门的同志协同合作,分别从环境建设和教育教学各方面完成中国教育信息化从物质装备到实现学习的过程。
首先,从硬件环境方面分析,将其通过终端属性分为4个类别,即移动网络教室、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室以及简易多媒体教室。各学校根据自己不同的需求和特点装备不同的设备构建其硬件环境。以汶川等重建校区为例,多采用电子白板和短焦投影仪设备。“班班通”建设综合解决方案还设计了6种不同类型的专业教室。这4种类型的硬件环境和6种不同的专业教室就构成了对“班班通”建设在条件装备层面上的基本架构。
其次,从教学资源方面分析,中央电教馆等推广应用机构有责任汇聚优质教学资源,鼓励产生校本资源,设计资源配置和应用的案例。
再次,从教学活动方面分析,通过前两者的配合最终为实现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创造条件。当今教育发展重视应用结果,而应用就是由装备和资源的结合得到的。我们针对新的教学方式的应用,提出了若干建议。不同的硬件环境配合教育资源可以产生不同的教学方式,比如移动式学习、班级学习、小组学习、个人学习等。
数字校园建设
2012年年底,中央电教馆制定了《数字校园示范校建设指南(试行)》,阐述了关于数字校园建设的标准。数字校园建设是我们的工作重点,其中包括8项需要解决的问题,分别是建设目标、应用服务、建设原则、数字资源、建设内容、基础设施、师生发展以及保障机制。
数字校园的基本目标是实现校园环境数字化改造;实现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实现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创新以及形成具有示范意义的特色。
数字校园建设原则包括3点:一是突出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二是坚持以教育信息化应用创新为核心;三是强调教育云服务模式的应用与推进。这其中提到了云服务模式的推进,我们建议学校在数字校园建设中采用云模式,不再鼓励小而全地安装自己的数据中心,而是依托上级资源云的覆盖与支持及资源提供厂商的服务。
数字校园建设内容是以师生发展为核心,应用服务为窗口,数字资源为重点,基础设施为基础和外显形式进行建设。
师生发展是数字校园发展的原动力,其中学生发展包括学习态度与思想意识、学习方式与技能以及社会责任3方面内容;教师发展包括工作态度与思想意识,教学理念、方法与技能,社会责任3方面内容。
数字校园建设应用服务方面包括5部分内容,分别是统一认证与门户服务、教学应用服务、管理应用服务、教研应用服务以及生活应用服务。
数字校园建设的数字资源方面包括4种建设趋势、3种资源类别、4种资源来源以及10条建设要求。
数字校园基本设施包括校园网、数据中心、终端、多媒体教室及计算机教室、教师备课室、录播教室及其他数字化环境。
>> 2009年山东省普通高中各科目教学跟进式指导实施方案(试行) 省农委全省农业系统“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年”活动实施方案 山东省能效“领跑者”制度实施方案 山东省危险化学品安全综合治理实施方案 贫困村信息化工作实施方案 贵州出台国家农村信息化示范省建设实施方案 我省2008年民主评议高等学校行风工作实施方案 制定实施方案狠抓落实 2010年吉林省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实施方案 吉林省农药市场监管年活动实施方案 2010年吉林省种植业产品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 陕西省2013年职业农民塑造工程实施方案 江西省2013年普通高考分类考试实施方案解读 省委教育工委 省教育厅2009年重点工作宣传实施方案 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2008年重点工作宣传实施方案 山东省农药质量和使用安全监管百日整治专项行动实施方案 情商教育研究与实施方案 《2014年关税实施方案》实施 海南省2009-2013年度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实施方案 五部委:医改实施方案年内重点落实工作确定等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教育 > 山东省落实《2014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实施方案 山东省落实《2014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实施方案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本刊编辑部")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编者按:为切实做好教育部《2014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的贯彻落实,近日,山东省教育厅出台落实教育部《2014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实施方案。从强化教育信息化基础条件建设、推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应用、推进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等方面明确了17项重点工作任务。本刊特将该方案全文刊登,以期为其他地区提供借鉴。
一、强化教育信息化基础条件建设
1.完成省级教育数据中心建设。按照全国公共教育管理平台“两级建设、五级应用”的要求,用足用好省财政配套专项资金3000万元,建设A级数据中心,抓紧实施机房建设和软硬件招投标手续。山东省教育数据中心建成后,对教育厅现有软硬件资源进行迁移整合,部署和运转国家教育管理系统,承担山东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功能。
2.推进省级教育高速专用网络建设。拟定山东省教育高速专用网络规划方案,充分调动电信运营商及其他社会企业的积极性,构建以省教育数据中心为核心,各市、县教育城域网、各高校校园网高速互联的山东省教育专用网络。
3.加强薄弱学校信息化建设。结合“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计划(2011-2015年)》和“宽带中国2014专项行动”,把学校布局调整、薄弱学校改造、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等工作与信息化建设统筹安排,加快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网络教学条件建设,实现全省80%学校10M以上宽带接入。
4.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分别制定中小学校、职业院校、本科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标准,推进各级各类学校校园建设的数字化。启动中小学生体质监测平台建设。
二、推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应用
5.加强省级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平台建设。启动山东省“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中小学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征集和平台建设工作。加强山东省职业教育、继续教育数字化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建设。实施“本科高校创新课程体系建设工程”,推动高等教育网上开放课程建设。
6.吸引企业参与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的开发。制定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的征集、审核、评价办法,建立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的政企合作、准入退出、推广应用、奖补机制,通过政策引导共建共享、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建设优质数字教育资源。
7.推进多种形式的网络空间“人人通”。探索通过网络共享公用优质教育资源的有效形式,实现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的沟通与交流,实现网络学习空间的教学相长。
三、推进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
8.支持教育部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对列入教育部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的工作进行指导和检查,发掘一批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典型案例,及时总结经验,推动试点工作科学、有序开展。
9.启动一批山东省教育信息化试点项目。在全省范围内遴选100个左右的项目,分区域和学校类型就山东省教育信息化重点、难点问题开展省级试点建设工作。
四、做好信息化培训工作
10.组织实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2014年完成全省28万初中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组织开发能力测评工具和网络测评系统,促进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11.组织教育信息化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对全省教育信息化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教育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提高网络等级保护和数据安全管理能力。
12.继续实施“职业院校信息技术职业能力提高计划”,着力提高职业院校教师、校长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
13.举办多种形式的信息化教学大赛。举办中小学校、职业院校、本科院校教师教育信息技术、多媒体课件大赛,推进教师教学与信息化技术的深度融合。
五、加强教育信息化保障和管理体制建设
14.加强对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领导。督促各市、县加强机构建设,配套建立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和教育信息化推进办,提高教育信息化经费保障能力。
15.将教育信息化工作列入教育督导重要内容。根据国家教育信息化督导方案,制定《山东省教育信息化专项督导工作方案》,适时开展专项督导,督促各地把信息化工作落到实处。
1. 大数据引发思维异变
美国作者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在《删除》和《大数据时代》这两本书中指出: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人类记忆与思维发生了异变,即技术发展翻转了人类遗忘与记忆的平衡,使得遗忘从常态变成了例外,而记忆从例外变成了常态。面对海量信息,我们该如何取舍而且要寻求结论?这是值得认真思考的。书中明确指出大数据时代赋予思维最大的转变就是放弃对因果关系的渴求,而强调关注相关关系。由追求因果律转向强调相关律,强调知道“是什么”,而不需要知道“为什么”。大数据的核心用途就是预测。大数据时代的数据之多,不是随机样本,而是所有数据;数据之杂,不是精确性,而是繁复混杂。大数据将为人类的生活创造前所未有的可量化的维度,大数据已经成为了新发明和新服务的源泉,而且更多的改变正蓄势待发。书中展示了谷歌、微软、亚马逊、IBM、苹果、Facebook、Twitter、VISA等大数据先锋们最具价值的应用案例。书中的思维观点颠覆了千百年来人类的思维惯例,对人类的认知和与世界交流的方式提出了全新的挑战。
大数据(Big Data)顾名思义指信息爆炸时代产生的海量数据,大数据的起始计量单位至少是P(1000个T)、E(100万个T)或Z(10亿个T)。IBM的研究称,整个人类文明所获得的全部数据中,有90%是过去两年内产生的。而到了2020年,全世界所产生的数据规模将达到今天的44倍。行业系统内部的过程信息,物联网和互联网世界中物品、物流信息,人与人的交互信息是大数据的三个主要来源。
2. 教育部“三通两平台”建设与两项重点工作
2012年 9月5日,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不到一个月,全国信息化工作现场会在北京召开。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在会议上部署启动教育部“三通两平台”建设与两项重点工作:一是加强学校宽带网络建设,基本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二是加强优质数字资源建设,初步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班班通”;三是加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建设,大力推进“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四是加强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五是加强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平台建设;六是做好加快改善教学点教学条件,实现教学点数字教学资源全覆盖;七是加大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能力的培训力度。
此次,教师培训再次得到加强和重视,说明教育信息化建设,人的因素始终是第一位的。要把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作为教师的基本职业要求。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创新要作为教师培训的重要内容,今明两年要完成教学点教师的全员培训,实现宽带网接入学校40%以上教师的培训任务。
教师培训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基础,不同时期,教师培训要体现时代的特点。大数据时代,进行教师培训的重点方向是什么?我们认为是整合创新,而整合创新的重点就是强化教师相关性思维培训。
整合创新的重点就是强化教师相关性思维培训
基于我们最新的互联创新课堂的研究成果,加上我们对大数据时代的认识,使我们意识到:教师思维转变的训练对新一轮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创新至关重要,而继发散性思维和聚合思维训练之后,如何成功进行相关性思维训练是关键,所以整合创新的重点就是强化教师相关性思维培训。
1. 建立新技术体验中心,对教师开展体验式相关性思维理念的培训
体验感悟,改变观念。在知识大爆炸和技术飞快发展的今天,建立新技术体验中心,引进新技术、新产品相配套的体验模型,开放让教师亲身体验,对教师建立相关性思维理念有很大的益处。例如,建立包括3D打印技术、裸眼3D技术、远程仿真系统、虚拟化智慧教室、大数据流统计显示等技术环境的新技术体验中心,对教师开放,让大家亲身感受大数据产生和处理的过程。
通过资源和信息管理平台的实际使用,还可让教师体会大数据时代数据的其他特征:一是数据类型繁多。包括网络日志、音频、视频、图片、地理位置等信息,多类型的数据对数据的处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二是数据价值密度相对较低。如随着物联网的广泛应用,信息感知无处不在,信息海量,但价值密度较低,如何通过强大的机器算法更迅速地完成数据的价值“提纯”,是大数据时代亟待解决的难题;三是处理速度快,时效性要求高。这是大数据区分于传统数据挖掘最显著的特征,数据分析能力正在成为组织的核心竞争力。
2. 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创新,提高教师采用相关性技术手段处理信息的能力
能够分类管理和综合分析大数据是有效使用大数据的前提。大数据的分拆整合技术培训和统计分析手段的数据处理是我们对教师进行技术培训的重点,也是提高他们采用相关性技术手段处理信息能力的重要途径。例如,大数据的存储问题,我们在有限的空间里,可以采用高容量压缩、分割重组等技术手段进行处理;通过掌握云操作系统和云端的数据处理技术,采用云计算的模式进行分发、运用等。
在信息技术和数学学科的整合中,我们鼓励教师使用SPSS、SAS和EXCEL等数据分析工具,通过数据统计方法寻找答案。在进行数据统计时,常常用到相关分析,从而得出统计学结论。大数据的聚类、因素分析、主成分分析、趋势分析等方法,可以从已有的历史数据变化趋势去推测未来的发展方向,而我们的推断结论往往建立在大样本数据的基础上。
在信息技术与语言学科(语文学科和英语学科)的整合中,提供相关情境再现、真人模拟、资源平台关联、游戏仿真、沉浸式教学、海量阅读、主旨分析等技术支持,培养教师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和网络上分组分章节阅读,共同分享和讨论,并建立相关的链接观点。海量信息的快速阅读,多角度、多层次看待问题,让教师们超越教材的字句和文章教学,上升到文学赏析和写作,最后通过语言综合实践活动升华到文化行为习惯的层面进行整合性教学。
在信息技术和科学学科的整合中,让教师尝试带领学生开展异地远程合作学习,建设主题网站和撰写研究报告,共建共享异地的相关性资源和实验研究策略,主动探究、小组合作学习、实验验证、数字化过程记录和呈现等,可以很好地培养科学的研究态度和掌握基础的科学研究方法。
可以说,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创新的核心就是在尊重学科教学规律的前提下,体验新信息技术对学科教学的过程数据支持,通过对整合过程中获得的大数据进行相关性处理,提高教师采用相关性技术手段处理信息的能力。
3. 建立教师运用相关性思维整合创新学科教学模式的激励机制
拥有数据资产、具备处理大数据的挖掘技术和拥有数据分析人才这三个条件是事业发展的重要保证。教育部“三通两平台”建设与两项重点工作的推进措施正是推动大数据时代信息技术设施建设的基本保证。“三通两平台”与过程性资源建设的进一步实施,必将形成大数据的集聚,而这些大数据是如此重要,以至于其获取、储存、搜索、共享、分析,乃至可视化地呈现,都成为了当前重要的研究课题。例如,北京实施的名师课堂,七千多节视频课程在网络上存储和播放就是一个大数据的例子。另外,我们在日常电子邮件中,发送和接收大于1G的附件时,也是一种类型的大数据。
建立起教师运用相关性思维去整合创新本学科教学模式的激励机制,可以有效使用大数据的属性价值,促进相关性思维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也有利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良性发展。相关性思维的数据处理需要依据标准和常模的对照,所以建立起相关的参照标杆数据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总之,大数据时代,又正值教育部启动“三通两平台”建设与推动两项重点工作。笔者认为整合创新的重点是强化教师的相关性思维培训,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建立新技术体验中心,对教师开展体验式培训,帮助教师快速建立相关性思维理念;二是结合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实践,提高教师采用相关性技术手段处理信息的能力;三是建立教师运用相关性思维整合创新各学科教学模式的激励机制,促进相关性思维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单位:北京教育网络和信息中心)
参考文献
[1]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著,周涛译,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