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推敲阅读答案

推敲阅读答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推敲阅读答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推敲阅读答案范文第1篇

一、找规律

完形填空是以格式塔心理学和心理语言学为理论基础的综合性测试题,即从语篇的水平上来测试考生综合运用语言知识,特别是词汇知识的能力。它的内容常为科普知识、名人轶事、时事报道等。它的特点有:1. 文章短,挖空多;2. 情景意义选择为主,语法选择填空常有;3. 短文内容逻辑性强,文章结构严谨;4. 保留提示句;5. 综合性强。所以,考生在平常复习中除多积累词汇、语法等知识外,还应依照这些规律特点多训练,增强语感,减少盲目,消除恐惧。

二、寻技巧

1. 逻辑判断技巧

一个完整的语篇应该是符合逻辑的,而文章逻辑关系的取得主要靠关联词的使用。正确使用关联词,尤其是转承语,是保证文章连贯通顺的有效手段。考生在做完形填空时,应首先通过对上下文的理解,理清逻辑关系,找出正确的关联词。常考的逻辑关联词有:neither... nor, both... and, until, not... until, because, however, although等。

【示例】Jack worked on the dictionary _______ he was very old. Twenty years later, in 1970,

other editors finished the dictionary.

A. if B. because C. until D. since

【解析】答案是C,杰克编这本字典一直到老。

2. 固定搭配技巧

固定搭配包括名词与介词的搭配、形容词与介词的搭配、动词与介词的搭配、副词与介词的搭配等。试题选项的设置是多样的,这就要求考生既要熟记大纲中的固定搭配,又要在做题时对固定搭配有足够的敏感。

【示例】Five days ago, I _______ a letter from my sister, Lucy.

A. hear B. heard C. got D. receives

【解析】由Five days ago知A、D不能选,从句意和搭配角度选C,hear from sb. = get / receive a letter from sb.。

3. 语义推敲技巧

完形填空对词汇的考查侧重于其在上下文中的意思。因此,考生在遇到词义认知题时,应充分考虑上下文的情境,反复推敲各选项的意思。

【示例】Everything went on well with bold (大胆的) operation, and the man _______.

A. died B. became strong

C. lived D. got badly hurt

【解析】手术进行得很成功,病人肯定是活了下来。所以答案为C。

4. 语法知识利用的技巧

语法知识常出现在完形填空试题中,如形容词、副词比较级,动词时态、语态,常见的从句等,这就要求考生掌握语法知识,注重运用,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

【示例】Some computers can even be made smaller _______ a book.

A. as B. like

C. than D. about

【解析】因为前面是smaller,所以该句应该含有比较级,因此用than来连接。

三、探步骤

在做完形填空题时,考生必须做到通篇考虑,掌握主题,根据上下文提供的语境进行推敲,运用自己对语法的掌握,对词的固定搭配及词义、词形、句型的了解,得出正确的结论。通常的步骤有:

1. 读懂首句,启示全文

“完形填空”一般是无标题短文,但首句往往是文章的题眼。如果首句弄懂了,文章的全貌就可以猜出七八分,这对于做语义试题帮助极大。

2. 通读全文,掌握大意

做题前,一定要静下心来,把短文从头至尾快速读一至两遍,掌握该篇大意,对全文有个整体理解,从而确定推断、选择的基本思路。同时,要注意文中的暗示,努力找出关键词,切忌急于求成,要树立做题信心。

3. 全面考虑,逐一推敲

全面考虑是指认真仔细阅读全文,考虑上下文的各种因素及信息系统,逐一推敲。如果是语法问题,不仅要考虑时态、语态,还要考虑整个词法、句法。如果是语义问题,要从上下文分析,依据短文自身完整的语言环境进行合乎逻辑的推理判断。同时,要充分利用平时所积累的语言知识及经验去答题。

4. 复读全文,验证答案

推敲阅读答案范文第2篇

一、精心设计问题

美国一位教育学专家认为:“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因此,语文教师应精心设计阅读理解题,以提问促思维,以思维促语言的表达。

阅读理解题的设计要突出每课时的教学目标,因为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也是质量检测的依据,在教学活动中起着指向作用。

阅读理解题的设计,题型要多样,形式要新颖,要具有启发性,要以整体的、联系的、全面的观点为指导思想,充分体现教材中字、词、句、段、篇、写之间的联系;要有一定的代表性,注意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讲究层次,以便清晰地展开教学过程。

二、传授答题方法

语文课上,教师应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传授一些解答阅读理解题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

1.答题之前,要多读文章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但不应把它们机械地割裂开来。我们知道,理解与感悟的关键又在于读,读不通顺、读不明白,就无法进行理解和感悟。因此,解答阅读理解题前,必须让学生用不同的形式多读,理解文章意思。古人所说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也就是这个道理。

2.审清题意,对问题要“定格”

为了便于课堂训练,阅读理解题要以具体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教学时,教师要指导学生仔细读题,理解题意,把握要求;引导学生找准阅读理解题中的关键词,然后到文中找到涉及问题关键词的句段,即找准问题的所在位置,对问题进行“定格”。

如一位老师教学《小壁虎借尾巴》一课时,出示了这样一个阅读理解题:小壁虎想借一条尾巴,它有没有借到呢?为什么?老师指导学生仔细读题,理解题意,通过审题,学生明白了问题的关键词是“有没有借到和为什么”,然后引导学生读书,在文中找到涉及问题关键词的句段。学生通过读,找到了第二自然段为涉及问题关键词的句段。这就找到了问题的位置,做到了对问题的“定格”。

3.找准位置,对答案要“定格”

题目出自文章,答案一般来说,也是源自文章具体内容,不会纯粹是出题者的主观臆想。有时文章会直接呈现答案,有时只提供了部分答案,有时只给出了思考的线索和方向……答案或提示一般就在涉及问题关键词句段前后的位置,因此要引导学生联系涉及问题关键词句段的上下文,在上下文中找准位置,对答案“定格”。

如前例中,学生找到第二自然段为涉及问题关键词的句段,只要引导学生读一读下文的第三、四、五自然段,让学生体会,“答案”就自然而然地找到了。这就做到了对问题答案的“定格”。

三、学会推敲答案

目前不少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所说的阅读理解题的答案,缺乏适当的指导,对一些答非所问,句子不完整, 遣词造句不妥帖、啰唆、重复,甚至语序混乱,张冠李戴等现象,也同样或一味称好、或不予表态,这种做法不但会影响和阻碍学生的思维和语言的发展,还会影响学生语文成绩的提高。语文课上,教师应对学生的答案给予指导,不仅要正确,而且要精练。

一位老师教《小壁虎借尾巴》一文时,对“小壁虎想借一条尾巴,它有没有借到呢?为什么”这个关键问题,是这样引导学生推敲答案的:

师:小壁虎向谁借尾巴?

生:小壁虎向小鱼借尾巴、向老黄牛借尾巴、向小燕子去借尾巴。

师:你的意思说对了,但句子有点啰唆。你能说得简练点吗?

生:小壁虎向小鱼、老黄牛、小燕子去借尾巴。

师:改得很好,去掉两个“向”和两个“借尾巴”,意思就表达得更清楚了。以后同学们要注意语言精练。

师:那么小壁虎有没有借到尾巴呢?为什么?

生:小壁虎没有借到尾巴,因为它们都不肯借。

师:你的回答很简洁,但是这里要把它们为什么不肯借尾巴的原因说清楚呀。

生:小壁虎没有借到尾巴。因为小鱼说:“不行,我要用尾巴泼水呢。”老黄牛说:“不行啊,我要用尾巴赶蝇子呢。”燕子说:“不行啊,我飞的时候,要用尾巴掌握方向呢。”

师:你讲得不错,说明看书比较认真,把它们不肯借尾巴的原话都找到了。能不能根据这些原话,用自己的话来概括一下呢?

生:小壁虎没有借到尾巴,因为它们的尾巴各有各的用处。小鱼要用尾巴泼水,老黄牛要用尾巴赶蝇子,小燕子飞行时要用尾巴掌握方向。

师:你回答得真精彩,不但语言准确,而且概括出了小壁虎没借到尾巴的原因。其中有一句话对小鱼、老黄牛、小燕子为什么不借尾巴的原因作了总的概括,你知道是哪一句话吗?

生:它们的尾巴各有各的用处。

师:你听得真仔细……

推敲阅读答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中学英语;阅读理解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2-0148-01

在中考试题中,阅读理解题无论从篇幅上还是从分值上都占据着重要地位。次类试题题型主要有:根据段文回答问题,选择正确答案;判断正误;根据段文填写适当的词等。测试重点有时间、地点、姓名、身份、职业、人物等一些细节问题及对全文整体意义的理解程度,由考短文的表层现象改为对文章深层含义的理解和逻辑判断能力。这种实质上的变化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平时就要掌握阅读的一些方法和技巧。下面笔者就阅读理解题的测试内容和要点、理解思路、技巧及其注意事项谈几点看法。

一、阅读理解题的测试内容和要点

1.理解文中词语或句子含义。猜测词义、准确理解词义是阅读理解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些词句一般不只体现其表层含义,而往往具有深层含义。并且有些词句虽然没有学过,但通过上下文语境可推测其含义;有些词虽曾学过,但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已被赋了特定的新含义。

2.文章重点细节和事实。这类题目比较容易,考生只要通读全文,注意文中所述的重要事实和细节,就可以回答出来。但一定要抓住文中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发展过程和结局五个还节,所答答案一定要符合原文,切不可望文生义或主观臆断。

3.文章的主旨和大意。包括对文章主题的解题,对作者意图或文章中人物观点的理解,以及从文章内容中可推得出的结论,甚至推测作者的语气、态度等。

4.拟选题目。文章标题的拟选不但取决于文章的内容,还取决于标题的特点。英语文章标题的特点一般是省略冠词、be动词或作定语用的人称代词,且多与短语或简单句为主。选择标题的一般是:一要切题,即概括出全文的主旨;二是要简洁,即文字要简单明了。

二、阅读理解题的理解思路及技巧

阅读的最终日的就是理解文章,掌握信息。阅读思路及技巧也就是如何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掌握每篇文章所包含的信息的方法。阅读方法不同,每个人理解文章所花的时间也会有所不同。我认为,文章的第一段很重要,有时就是文章的中心所在。理解段落和全文,反过来就是通读段落和全文,能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句子。在整个阅读过程中,我们要有意识地将注意力集中到句子、段落上,尽量通过上下文来理解句子,不应过份在意对个别词语的理解与否。即使遇到较难理解的句子,也不必着急,要耐着性子继续往下读,等读完全段或全文之后,我们往往会发现前面遇到的许多问题已经迎刃而解了。因此就阅读理解四个字而言,重点在理解上,所以在阅读过程中,要善于抓住重点句或难句,力求准确理解,掌握主要意思。

三、做阅读理解题应注意哪些事项

1.忌不带问题进行阅读。做题时,应先把文后所给问题浏览一遍,然后带着问题进行阅读,边读边选出考查表层情况问题的答案,从而提高阅读效果。

2.忌草率行事。设计者往往在四个选项中设计出一个似是而非的选项,这个选项干扰性强,容易迷惑学生。学生应仔细推敲,去伪存真,方可选出正确答案。

3.忌忽略时间。做阅读理解题时,一定要从整体上控制时间,时间分配根据文章的难易层度有别。文中一两处不懂的地方暂时搁置一边,等把全部问题做完后再回过头来处理,因为做完题后心情相对放松了,往往会产生新的思路、新的灵感,这样未处理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推敲阅读答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应用题教学;审题能力;解决措施

应用题一直被看成是决定数学教学成败的标志,所以老师越来越重视应用题的教学。在应用题的教学中,首先重要的而且关键的而环节就是应用题的审题。审题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着解答应用题的质量和效率。所以应用题的教学中应该注意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因为,在一些学校保留着传统的应用题的教学方式,老师并不重视平时对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只重视应用题的解决技巧。他们忽略了应用题审题的重要性,所以往往导致学生由于审题不清,将应用题回答错误。所以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对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

一、认真读题

很多同学能够将应用题解答错误,大多是因为审题不够认真,只要看到课堂上老师讲解的相关题型,就自信的认为自己能够成功的将应用题解答出来。其实很多时候,出题人将课堂上老师讲解的题型中的关键词变成相反意思的词语,或者是问相反的问题。如果学生还是一味的按照老师课堂上讲解的进行计算,必然导致应用题解答错误,而失去分值。所以认真读题对于应用题的解答十分重要。也是应用题审题能力提高的重要保证。同学们应该认真阅读应用题中的每一字每一句话,不能走马观花的方式读题。这样不认真的读题方式是十分不可取的。获得题目中的重要的信息,做到心中有数。要认真的阅读应用题。真正做到了解应用题的内容。

二、仔细推敲

除了认真审题,对提出的含义进行仔细的推敲也是至关重要的。认真审题是解答应用题的第一步,接下来。根据认真读题时候得到的相关信息,对其进行仔细的推敲。因为有时候数学应用题中会涉及到多个相关的数学名词,学生应该弄清楚这些名词之间的关系。是从属关系还是并列关系。为以后能够正确的解答做出良好的基础。再如:“师傅和徒弟共同加工零件,师傅每小时加工100个,徒弟的效率是师傅的五分之一,同人共同加工一批零件600个,问多长时间加工完这批零件?”在认真读题后学生,学生能够知道徒弟的工作效率是师傅的五分之一,那么徒弟每小时加工的零件数量是100乘以1/5等于20个。所以徒弟每小时加工20个零件。在经过推敲问题是问加工600个零件需要的时间,所以问题要求的是时间。而时间等于工作总量除以工作效率。在找到徒弟和师傅的工作效率分别为100个每小时以及20个每小时。那么他们的工作效率的总和是120个每小时。所以求得工作时间是工作总量600除以师徒二人的工作效率的总和120,得到的时间为5小时。这样就可以通过认真读题,仔细的推敲,得到正确的解答答案。能够保证数学应用题的做题效率和做题质量。

三、复述题意

经过审题的两个环节认真读题和仔细推敲之后,还要进行重要的审题环节中的一项就是复述题意。有的时候应用题的题目比较长,传递的信息比较多而且复杂,所以复述提议是相当重要而且必要的。因为对于一些粗心的学生来说,即使最开始没有着急解题而是进行了相关的认真读题。但是真正做题的时候,会马虎地漏掉相关的提示信息,使应用题的解答不能够顺利的进行。所以同学应该在草纸上记录复述提议后,自己分析的数学关系量之间的关系式。为解答应用题打好基础。复述题意在审题过程中十分重要,要求学生能够细心和耐心的进行,而且不可以忽略这个复述题意的环节。

四、模拟情景

有些题设计的内容贴近生活,而由于小学生平时缺乏生活常识。或者不能够很好理解题中涉及的相关名词。老师应该将这些题型,模拟情景。帮助学生理解题中所讲的内容,让他们了解生活常识的同时还能够将应用题解答出正确的答案。例如数学教学中的“相遇问题”。老师可以用两本教科书代替两辆汽车,把整个黑板当做公路。那么两辆汽车的相遇。就可以形象化的演示为两本教科书在黑板上缓慢的行使,最后相遇。可以求出他们的相遇所用的时间,也可以求出汽车的速度,还可以求出两辆汽车最开始的距离。这样形象的演示出相遇问题,对于解答相遇问题的应用题的解答,有很大的帮助。这样同学们也可以在平时的练习时,将手边的材料模拟为题中的相关物体。演示物体的运动状态。更好的解答提出的问题。应用题的解答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所以对于题目难以理解的应用题,能够掌握情境法来解答应用题十分重要。有的同学缺少生活常识,对平时的生活上的有关数学单位理解的不是很好。这就要求老师能够很好的模拟情境,不仅可以增加生活常识,还能够判断自己算出的应用题的答案是否正确。有时候题目中会提问“求一座大桥的长度”,如果同学在解答应用题的那面几个环节没有做好,导致最后的答案是10cm,如有有生活常识的同学就会发现自己的答案是不正确的,肯定是那面的某个环节出现的问题,这样可以警示同学好好重新认真读题,再重新解答。如果同学缺乏生活常识,概念中没有一座大桥的长度应该是多少,那么他们很可能认为自己的答案是正确的。所以模拟情境可以提高做题效率还能增加生活常识。

结语:

审题能力是解决应用题的重要环节,应用题教学中注重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本文对审题过程中要求认真读题、仔细推敲和复述提议以及相应的情境模拟作出总结,希望对以后的审题能力培养有帮助。

参考文献:

[1] 苏程.如何培养小学低年级数学审题能力[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36).

推敲阅读答案范文第5篇

一、主观题失分的主要表现。一是审题不清,答非所问。例如,题目要求用经济常识来回答,有些学生却用政治常识甚至哲学常识来回答。二是张冠李戴,答案自相矛盾。例如,前面用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后面却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论与其相对应。三是没有使用政治学科专业术语答题,而使用文学化、生活化的语言。四是使用专业术语不规范,文字表达不准确甚至错误。例如,人民民主写成“人民民主专制”;矛盾的斗争性说成是“矛盾的战斗性”等等。五是思维混乱,文字叙述缺乏完整性、条理性和简洁性,出现“会而不对”、“对而不全”、“全而不准”的现象。

二、主观题失分的原因。一是直接原因。答题技巧和文字表达能力方面的缺陷。二是根本原因。即知识结构的欠缺。

要做好高中政治的主观题,首先要让学生有话说,这就要求学生平时要注重对书本的知识点的把握,不仅对教材内容要了然于胸,而且对一年来的国内外主要时政热点要有所了解,从而做到学以致用。其次要是让学生懂得说,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掌握一定的解题方法和技巧才行。下面我就谈谈政治主观题的答题方法和技巧。

第一,认真审题、审清设问是正确答题的前提。

政治主观题的答题要求是由设问规定好的,看不清设问的要求,理解上“差之毫厘”便会导致答案的“谬以千里”。因此,能否正确审题,从材料中正确提取有效信息,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许多考生答题时感觉很好,一对答案才发现“离题千里”,这主要是审题不清“惹的祸”。就审题方法而言,我们必须做好以下三步:首先,要细审设问、细读材料;其次,要推敲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再次,要“书”题结合,确立论点论据。

第二,结合教材、搜索相关知识是正确答题的关键。政治主观题的题目素材一般是来自现实生活及时政热点,但答案却是来自于书本。但是,如果单凭死记硬背,就不知道思考知识可能会产生什么问题,可以为解决什么样的问题服务,结果是答案所涉知识点是自己能够背上来的,解题中却不会运用。仅靠死记硬背会让人陷入到一个个具体的知识点中去而不能自拔,不能跳出来从宏观上统揽知识点。

因此,学生在二轮复习时,不仅要注意阅读、记忆、理解知识点,更重要的还需要加强对知识点的归纳整理,使自己所掌握的知识点系统化、条理化,确保自己在考试中能够熟练搜索课本知识点,这是解答主观题的底气。因此平时熟悉书本知识,考试中灵活运用书本知识,以不变应万变是决定着学生政治考试的成败关键。

第三,分析材料、利用材料是正确答题的重要依据。审清政治主观题的设问,固然是非常重要的,但如果离开题目所给的材料盲目去搜索课本相关知识点进行作答,答案往往离题,吃力不讨好。分析材料,弄清材料的层次,就可以利用材料的暗示,搜索相关课本知识点进行设置答案。当然在考试中,有的主观题的解答好像并不需要分析材料、利用材料便能作答。但这只是考试中的个别情况,大多数主观题的解答都需要分析材料、利用材料进行作答的。

总之,答好高考政治主观题,具体要求是:思路严密化(研读材料,抓住题眼,找准理论,有理有据,逻辑合理)、知识重点化(知识点准确,关键词句突出,能让阅卷人一目了然)、语言术语化(表述既要简明流畅,又要能体现政治学科的特色)、格式条理化(书写提行空格并标序号,切忌一段文字包罗万象,让阅卷人去寻找“得分点”)。

在高考测试的主观题中,材料题是最常见的题型。因此能否解答好材料型主观题,就成了提高高考文科综合成绩的关键之一。那么如何解答好材料型主观题呢?要求自然是多方面的,但能否正确审题,通过审题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则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打个比方说,如果把材料主观题比作一栋房子,那么科学、正确的审题方法就是进入房子的一把钥匙。不同的高考试题有不同的特点和解法。对待材料题,一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掌握审题方法。

首先是粗读材料,细审设问。

材料题试题的问题有一个也有多个,或明确或隐蔽,也有问题中套问题。但不管怎样,问题都是针对材料提出来的,它包含了对材料的理解。可以说,问题是从一个特殊的角度反映材料内容,体现命题者的意图。因而明确问题往往是解答问题的良好开端。面对试题,我们首先要认真阅读、分析问题。

第一确定问题是从经济、哲学还是政常角度提出的。这一点比较简单,但不能马虎。如果搞错将一分不得。

第二要确定问题是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三个角度中的哪个角度提出来的。这一环如果搞错,也将失分很多。

第三要明确问题的各种限制性条件。这些限制性条件为考生提示了正确的思维方向,使考生能准确地把握问题的指向。通过这三步搞清问题到底问的是什么,并借助问题的启发,把握阅读材料的方向。

其次是推敲材料,把握“有效信息”。

离开了对材料的理解,就谈不上理解题意。我们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材料加以推敲,以便把握材料的真实内涵。其一是时间。任何政治、经济和社会现象的产生、发展都有一个前后相继的过程,而时间则是事物处于不同发展阶段标志。注意时间就能把材料放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加以考查。其二是总结性语句。即点明材料的中心的语句。就表格类材料而言,其表格上的标题往往点明表格所反映内容的中心。其三是材料中出现的概念、名称。它揭示了材料与教材的关系。通过上述三方面的推敲并借助从问题中得到的启示,一般能把握材料的中心论点、真实含义,从而明确题意。

推敲阅读答案范文第6篇

一、接触不同的题型和体裁,找出有效的阅读技巧

从近几年的情况来看,高考阅读理解命题体现出这样的特点和发展趋势:词汇量加大,阅读速度要求提高;语篇结构较为复杂,长难句有所增加;体裁分布比较均匀,题材趋向多样化。

1.细节判断题

细节判断题题干常见的问句形式多种多样。做这类题的一般方法是通过skimming(浏览)把握文章中心后,再通过寻读法(scanning)快速确定该细节在文中的出处(信息源),对照选项进行“三对一错或三错一对”的判断。

命题者在出这类题时惯用“偷梁换柱,张冠李戴”的手法来迷惑考生,即对原句细微处做改动,因果倒置,把A的观点说成B的观点等。所以正确理解题干和信息句的意义是关键。

2.猜测语义题

词义/语义理解题具有一定的区分度。词义/语义理解题可以是对一个单词的意义推断,也可以是一个短语的意义推断;既可以是生词意义,也可以是熟词新意,还可以是对替代词所替代内容的判断和理解。学生们在做词义/语义理解题时常犯的错误有:望文生义,仅理解了单词或短语的字面意义,而忽略了其真实的内在意义;推断缺乏依据,忽视划线词语所处的特定语境和上下文的信息提示。

做词义判断题要从被考查词汇所处的语境和上下文的联系进行分析。如果出现“this is”、“that is to say”或破折号等,我们可以断定,后面的内容是对前面内容的解释,如果出现“but”、“however”、“yet”以及表示相反结果的“on the contrary”、“on the other hand”等划线词语,我们可以从划线词语的相反意义去考虑。

3.主旨大意题

我们知道,文章的主旨是通过段落来表达的,而段落的大意由主题句来体现,所以段落的主题句是构成文章中心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识别各段落的主题句并由此归纳出文章的中心思想是解答该类题的关键。

做这类题时常用略读法。快速阅读文章找出各个段落的主题句。把各个段落的主题句联系起来着眼于全文结构安排,了解文章的重心,就能概括出文章的中心。

文章的标题是中心思想最精炼的表达形式,选择的标题意义范围要能涵盖全文,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干扰项把文中的细节当主旨,利用局部信息编造干扰项,编制超出文章范围的标题或不能涵盖文章中心意义的标题来考查考生的理解程度,考生要特别留意。

4.推理判断题

推理判断题题干中常常含有“infer”、“imply”、“suggest”、“conclude”、“learn”、“tone”、“attitude”、“intend”、“purpose”等一类的词。对于隐含在字里行间或者流露于文章修饰词语中的任务的行为动机、事件中的因果关系及作者未言明的倾向、态度等,要根据文章的主题思想进行合乎逻辑的推理判断。

命题者在出推理类题时往往编造一些文中已言明的事实、超出文章范围的推理、过度发挥的引申等。因此,特别注意:文中已明确说明的内容不需要推理,推理以原文中心为依据,引申要适度。对于涉及作者观点和态度一类题时,不要把自己的态度参入其中,还要注意区分作者的观点态度和作者引用别人的观点态度,当作者没有明确表示态度时,要学会根据作者使用词语的褒贬性去判断。

二、掌握有效的应试策略

掌握有效的应试策略是十分重要的。考生在临场应试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仔细阅读标题

标题是文章主题的高度概括,准确理解标题有利于对文章主题思想的理解,能提高做题的效率。

2.快速浏览问题

通过阅读问题,可以大致推断文章的大意,把握需要捕捉的重点信息,可以大大增加阅读的针对性。

3.快速通读全文,把握文章内容

带着问题、快速阅读整篇文章。阅读过程中要注意把握每个段落的主题句(Topic Sentence)和整篇文章的关键语句(key word/sentence),这样可以提高阅读的效率,提高理解的准确性。遇到与问题相关的信息点,就用铅笔划出来,并写上题号,然后继续往下阅读。

4.推敲细节,作出选择

根据问题,推敲阅读中标出的信息点,结合上下文和文章的主要内容,做出判断和选择。

5.再次阅读文章,审核答案

再次阅读全文,边读边思考,认真审核所做出的选择。另外,对于上次阅读尚未解决或心存疑虑的问题,要重点推敲,并做出最终的选择。

三、限时训练,稳步提升

在限时训练中,应让学生在一节课内读四到五篇短文并完成文后的题目。教师控制阅读时间,知道解题方法思路,排疑解难。通过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阅读能力,使学生更好的适应紧迫的高考时间,而且还可以弥补学生阅读短文的不足。

四、大力改进阅读理解题的讲评方法

1.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避免直接告诉学生某个句子的意思或文章的主旨

教师在课上留出时间让学生自主阅读,然后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分析和探究;学生讨论后教师再发表自己的看法,说出正确答案。学生可能存在争议的一些推理内容,教师不应强求学生认同自己或参考答案的观点。

2.注重对解题方法的点拨

注重对解题方法的点拨,教会学生在推理和分析中排除干扰,尤其注意训练其识别推理和归纳练习题所设置的以偏概全,偷换概念,扩缩范围或答非所问等错误的选项,以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

3.注重对学生进行思维方法的点拨

教会学生利用上下文中的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以及相关的解释性内容等提示性信息,推测词义和语意;借助意群理解长句和难句;通过寻找主题句或理解首末段内容,整体把握文章脉络。利用语言信号词查找信息,一些介词,连词,看似简单,但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不用忽视。例如,表转折或相反意义的词和词组有“however”“but”“on the contrary”等;表进一步或附加信息的词有“moreover”“besides”“again”等;表示列举的有“for example”“such as”等;表目的的有“so that”“in order to”“so as to”等;表结果的有“thus”等。通过这些词我们可以更顺利的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更正确的把握文章的内容。

五、建议

推敲阅读答案范文第7篇

一、语言积累的荒漠化。新课程标准突出强调了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然而在重“人文性”的大语境下,语文教材的编写者和语文教师对语言的积累却是望而却步,在教学中所能做的就是紧紧围绕“文本”内容,深入挖掘文本所蕴含的“人文精神”,课堂上的语言积累成为一片荒漠。语感教学流派的代表人物洪镇涛老师就强调语文教学一定要重视语言的积累,要让学生多记多背一些典范的语言。然而有的语文教师却漠视学生典范语言的积累,甚至连字词的积累都予以放弃。

二、语言品析的表面化。《语文课程标准》在第四学段“阅读”部分有这样的表述:“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这一表述突出了在阅读教学中,不仅要理解文本内容,而且还要推敲、体味语言的意义和作用,也就是对语言进行品析。品析语言是对积累语言的提高和发展,其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培养语感,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然而,在语文“人文性”压倒“工具性”的一片呼声中,从教材的编写到课堂的语文实践、语言的品析只停滞在浅尝辄止的阶段。

三、语言训练的低效化。《语文课程标准》不仅对语言训练重要途径的“口语交际”和“写作”有明确的目标规定,而且对阅读教学的语言训练也有明确的规定。而依据课程标准所编写的教科书,口语交际和写作内容基本可以说是一片空白。口语交际基本以情景模拟形式出现,而写作或有简单的指导,或者只是综合性学习的一个步骤。语文课程中的口语交际教学,所采取的最主要途径就是学生根据模拟情景自由回答,然后教师公布答案,教学效果往往达不到预期目标。作文教学更令广大语文教师无所适从,教材没有提供系统的训练思路,只好摸着石头过河,结果是学生的作文水平逐年滑坡。正是因为教材编写的先天不足,使得这两大途径的语言训练低效甚至是无效。而在“人文”的背景下,阅读教学的语言训练设计不巧妙抑或是被遗忘,所以阅读课堂的语言训练依然是无效或低效。

推敲阅读答案范文第8篇

以下这道题是我2009年4月参与江苏苏北四市联考命制的一道原创题:

阅读材料回答

材料一 江苏省2008年前三季度高能耗行业综合能耗增幅变动情况表:

材料二 苏南、苏中、苏北地区能耗增长情况对比图:

(1)阅读材料一回答:高耗能行业节能降耗效果最明显的是___________。该行业在苏北发展的区位优势有___________

(2)材料一中反应出江苏省高耗能行业节能降耗的共同特点是___________试分析其主要原因___________

(3)阅读材料二回答:苏北能耗相比于苏中、苏南的显著特点是___________,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

(4)能源是江苏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血液,试从“开源”方面谈谈自己的认识___________

(5)苏北各市的工业化进程中,你认为有哪些限制性因素?___________。

这道试题在考后的四市交流分析会上获得好评,会后我进行了深入的反思:

一、创新取自灵感

好汤是慢慢“煨”出来的,任何一个好题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经历一个酝酿的过程。在慢慢酝酿的过程中,有许多灵感会象火花一样不断的闪现。我们平时要善于捕捉灵感,并随时做好记录,否则灵感就会稍纵即逝。我们在平时的教学生活中会有很多好的想法,这是我们命题的宝贵财富。上面这道题的创作灵感是:有一天我在我们县的工业园区转悠时看到许多臭水沟,很多工厂不景气,突发灵感而产生的。

二、素材源于累积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大量的第一手素材,凭空想向是很难有高质量的试题产生的。地理试题,尤其是综合题,大都要通过图表、数据、材料来折射地理原理,所以占有大量的新鲜的第一手素材是原创试题出炉的基础和前提。由于经常参加考试的命题工作,同时也是出于个人的习惯和喜好,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我经常习惯性的收集一些感兴趣的材料。我每年都订阅一些报刊杂志,我有自己的剪贴本。现在正处于互联网时代,网上有大量的具有时代气息的图文并茂的素材可供收集,我通过网络已建立了自己的资源库,这个资源库现已有2G多的容量。每天再忙,浏览搜狐网、江苏统计局网和国家环保网已成为我必做的事。上面这道试题的素材,其实早在接到四市命题通知前我就在江苏省统计局的网站上下载到资料了,所以这道题的构思和命制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当然我在平时的资料收集过程中还特别注意将素材分门别类,按照不同的问题进行有序存档。目前,我的资料库已建立了这样几个文件夹:自然风光、科技进步、经济类(分农业类和工业类和第三产业类)、国际热点事件、国内热点事件等,而且我的资料库在不断的更新中。不论出自然地理还是人文地理或是区域地理,不论是大考或是小考,许多素材信手拈来,这样的试题才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上面这道题的素材就是从我资料库中的《经济类》文件夹中提取的。

三、科学依赖严谨

很多人不喜欢出原创题,主要原因是怕动脑筋,更是害怕试题中会出现科学性错误。不出现科学性错误是原创题命制的基本要求,这就需要我们仔细推敲,经常和人商讨,不断降低错误率。原创题要求材料的来源要权威,数据要准确,决不能凭空捏造,试题设问的角度要独到,参考答案

要经得起推敲等。上面这一道题的素材来自江苏省统计局的权威报道,其真实性毋容置疑,数据真实可靠。这道题的最初想法是:最近我市新一轮的招商引资引起产业转移和资源的跨区域调配这样的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所以我紧扣这一热点,结合考试说明提取了这一热点素材,然后对素材进行有效的取舍和组合,用一张表格和一个图表进行信息承载,本着从素材到问题到方法的认知思路进行环环相扣的设问。每一问题的设问都经过我的反复斟酌,包括用词、用句、标点符号等,最后才仔细制定好参考答案。

四、适度出于推敲

原创试题一定要有一定的创新性,这样的题目才能出彩。不仅要求材料新,更要求问题的设计要有独到之处。但是创新要有一定的原则,不能舍本逐末盲目追求形式的新奇,超出学生的学习范围,不能与多数学生的思路产生共鸣。这样的试题设计只是命题者的一厢情愿,是失败的试题。当然也有的作者往往受制于已有试题的束缚,出题目只是换了一件新衣服,换汤不换药而已,创新性不强,没有亮点。我想,这两种情况的产生是不能有效理解和把握“创新”的度的问题。本例题在构思之前、之中、之后我都反复针对考试说明,每一问题的答案都尽量涉及考试说明的考点要求,在问题设计上有创新而且体现考纲中“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基本理念,在此基础上对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提出一定的要求。如第一问是要求考生根据表格概括耗能行业节能降耗效果最明显的是哪一类,进而设问该行业在苏北发展的区位优势。既在考纲范围内,问题的设计又具有一定的创新。

五、优化来自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