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范文第1篇

[关键词]想象;作文教学;写作能力

一、品文想象――拓展文本空间

想象作文以课文为媒介,激发学生从各种角度进行发散思维,插上想象的翅膀,对文中人、文中事进行多方位的想象,对文本内容进行加强、延伸和改造,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的有效渠道。

1.改写课文。通过对课文进行改写,引导学生变换思维角度,从不同侧面对事情发展过程以及人物性格行为进行想象和描述,初步发展学生的辩证思维和批判能力。

(1)改人称:通常可以将文中的第三人称改为第一人称。如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木兰从军》一课,可让学生将自己当作花木兰,在心理活动上展开想象,理解文中“为国为家分忧”的具体内涵。

(2)改结构:把顺序改为倒叙,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事情因果的必然性与偶然性,加深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如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爱滋病小斗士》一课运用倒叙的手法,教师可引导学生转换顺序,在小主人公的身世遭遇以及与艾滋病顽强抗争的事例上着力展开想象,刻画细节,帮助学生很好地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3)改体裁:把诗歌改为记述文,小学语文教材中许多古诗有着很大的想象空间,古代诗歌洗练的文字对于场景也有着鲜明的刻画,这些为学生进行体裁改写创造了良好的基础。

2.延伸结尾。教材中有一些课文的结尾都有想象的空间,让学生对这些结尾进行延伸思考,既考察了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水平,对事情发展的合理揣测,也引入了学生对于文中人物的或喜爱或厌恶的情感因子,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3.关联课文。以课文为依托,不仅仅局限于孤立的单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有内在联系的一些课文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其中发挥想象能力,学生从中得到了对于教学内容整体性的认知和把握。如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师可将《北大荒的秋天》、《西湖》和《拉萨的天空》串联起来,让学生想象一次漫长而又精彩的旅程,体验祖国的美丽景象。

二、聆音想象――提升审美素养

音乐是艺术之母,在音乐的激发和渲染下,学生的想象力可以得到最大的张扬。在音乐声中,学生的身心得到愉悦的享受,思维细胞得到充分激活,会获得意想不到的灵感。

1.创情境。音乐不仅仅可以作为情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可以单独成为一个完整的情境。以音乐所创设出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到一种别致和新颖,在音乐架设的美妙氛围中,学生的想象思维更是别具一格。如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北大荒的秋天》一课中,结合文中“原野热闹非凡”的描写,笔者精心搜集、录制了各种声音,如雨声、雷声、鸟鸣声、流水声等等,让学生根据这些大自然的天籁之音,想象美妙的场景,想象动人的景象,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2.激情感。或激昂、或舒缓、或欢快、或忧伤,各种旋律能够激发学生相应的情感共鸣。在经历一定的情感酝酿与发酵之后,学生的想象力中灌注了自身的情感因素,所想象出来的情景、事物和经历也会如同乐曲声那样自由流淌。如小学语文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写作《秋天的树叶》的教学中,教师可组织学生细细聆听著名钢琴曲《秋日的私语》,在优美的琴声中想象秋天的浪漫与温馨,想象秋天的午后,想象秋风中的红叶,调节学生的情绪,为后继写作做好铺垫。

三、图物想象――开发视觉启迪

引导学生对图画、实物进行细致的观察,从一个个细微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以所见激发所思,让学生的想象更加丰富细致。

1.观图。同一个图形,由于生活经验以及思维特征不同,每一个学生都会有自己的不同联想。教师要有意识地放开束缚,鼓励学生思维的多样性和发散性,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想象得以充分的发挥。如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习作《我的建议》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教材中的配图,想象画中的色彩与声响,将春天的美景在脑海中变得丰满鲜明起来,为春游活动的建议积累了素材。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范文第2篇

学员个案:女孩,各科成绩在60-70分左右,对作业比较马虎,家长监督力量比较弱

寒假整体家庭辅导计划:对三年级上册内容进行复习巩固,对三年级下册内容进行初步的预习,但是以复习巩固为主。

语文(苏教版):共24课,8个单元

计划:1、每天进行2课的复习,将这两课课文的生字会拼音会写字、课后的读读写写做到会写字会,家长要做听写,全部听写,听写一次后有错误,需要将错误让学员进行改正后,再进行抽查,音、字、词是基本功,将这些变成习惯可以带动学员以后的语文学习,注意:进行完当天的听写抽查,还要对前一天的字词也做抽查。

2、每2天布置一片日记,日记的字数要在100字以上,家长要对日记要进行点评和修改,不需要多专业,只要通顺就好,这项可以和学员学校的作业结合起来进行。注意:字数要求一定不能马虎,最好能让学员在日记中将学过的词或者见过的其他习作上比较好的词语进行套用。

3、一周需要做3篇阅读理解,时间可以由家长自己进行安排,家长要对学员所做的题与答案比对,然后给学员解释错误的原因。注意:阅读理解分为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资料家长要自己准备,可以在网上找资料,也可以用学员使用过的资料,但不管怎样,资料以正规的题目形式呈现给学员。

4、每单元结束一定要进行单元的测试,全课本结束要进行其中、期末的测试对学员进行检验。

语文(人教版):共10单元

每单元使用复习时间的划分为:1单元(2t)2单元(1t)3单元(3t)4单元(2t)

5单元(1t)6单元(4t)7单元(2t)8单元+9单元(1t)10单元(2t)注:t=天

计划:按照上面的计划对所学内容进行复习,要求以做题的形式进行检查,语文不同语文,所以,家长要做的是自己选择好三年级上册的练习册进行辅导,可以自己购买,也可使用学员已经用过的,最好是跟章节的那种,这样复习起来会更加的细致。

【注】1、小学教材全解是一本很好的能帮助家长辅导孩子的教学用书,希望家长可以购买并且按照上面的要求对学员进行要求和辅导。语文语文均有。

2、对于每章节复习完毕一定要对学员有肯定,每个人都会犯错,小学生更为甚至,我们不能以大人的思维去定位小学生的思维,这点希望家长能切忌,所有的知识点重复告知,重复用之,一定会见到效果。

3、自己的孩子不能指望别人去将她变优秀,家长绝对是第一位导师,所以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不能放弃自己的孩子绝对不能听之任之的任由孩子发展。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范文第3篇

语文与生活同行,生活是语文的源头活水。只有以教材为依据,并将语文教学与现实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受到生活的气息,在传统的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有所突破,让学生“动”起来,才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一、戏剧教学法

苏教版的小学语文教材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拼音能力、识字能力和良好的语言口头、书面表达能力为目标。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做到以教材为本,其次要做到既注重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又不能忽视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兴趣是孩子们学习的最大动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想方设法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苏教版的小学语文课文中有不少的神话故事、童话故事、寓言等。在教授这样的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自己编排小戏剧、小话剧分角色来进行排演,让孩子们真正地“动”起来。这样在完成教学任务的情况下说不定还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三年级上册《哪吒闹海》这一课,是一个家喻户晓的神话故事,改编自古典小说《封神演义》。教师在教学前就可以让孩子们自己挑选角色,分别饰演哪吒、东海龙王三太子、东海龙王等,甚至还可以让孩子们自己制作一些简易实用的道具,然后让学生们在课堂上表演。这样就向孩子们呈现了主要的故事情节,故事内容活灵活现地展现在孩子们的面前。等孩子们表演完毕,教师进行点评、总结;然后教师再根据课本,详细地讲解课文内容。这样静中有动、动中有静,集中了孩子们容易分散的注意力。同时,教师与孩子们及时沟通,形成互动,加深孩子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对人物精神的感悟,使孩子们领会哪吒为民着想、不畏、除暴安良、敢于与邪恶斗争的精神。这样,孩子们在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中既获得了书本知识,又学到了做人的道理,还感受到无限的快乐。所以,戏剧教学不失为一种新颖有效的教学方法,值得借鉴和采用。

二、游戏教学法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各种语文能力的起始阶段,必须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采取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才能与儿童的心理特点相适应。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适时适度地采取游戏教学活动,能使儿童学得既愉快又有效,而且也有利于促进孩子们各种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在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积极的学习态度、集体荣誉感以及发展和谐的师生、生生关系方面,都有很大益处。

低年级语文的游戏教学,可从汉语拼音教学开始。汉语拼音是小学生识字、阅读和学习普通话的有效工具,它是一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

汉语拼音教学中可开展游戏活动的内容较多,从声母,韵母到音节的教学,教师都可以考虑教学目标的设计,灵活适当地安排游戏。如,为了让学生记住单韵母的发音口形,教师画了6座不同式样的小房子,每个房子上是一个单韵母卡片的发音口形(分别由6个小朋友拿着),让手持单韵母卡片的小朋友去找自己的家。孩子们边唱边走边找,“aoe,iuü,我的家在这里”,在愉快的活动中找到“自己”的“家”。同时,还必须把这个单韵母正确地读出来,才能算是拿到了打开家门的“钥匙”。通过找“家’的游戏,将声母的发音和口形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既巩固了单韵母的读音,也为学习复韵母和鼻韵母做了铺垫。

除了汉语拼音的教学可以采用游戏教学法以外,苏教版的小学语文教材中还有不少教学内容可以使用这种方法。例如,二年级下册《谁的本领大》这一课,三年级上册《学会查“无字词典”》这一课等。在游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主导作用,而孩子们也能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他们不再是单纯的、被动的一味接受了,他们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体,真正地“动”了起来。

三、故事教学法

故事能提供丰富的语言材料。一部好的故事作品,语言规范,简洁明了,生动优美,富有情感。听故事,可以让学生学到大量的新词和优美的语句,积累丰富的语言“养料”。有的故事还可让学生学习复述,发展学生连贯性的语言。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范文第4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策略;创新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作文教学不能墨守成规,必须要不断地摆脱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跟随时展的脚步和教学的实际需要,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从而制订出能够提高小学生写作水平的教学策略。

一、立足于阅读的写作教学策略

“写”来源于“阅”,小学语文教师首先应该意识到立足于阅读的写作教学策略是非常重要的,这关系着学生阅读过程中所积累到的写作素材的多少。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安排小学生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进行一定数量的阅读,只有丰富自身的阅读量,他们积累的写作素材才会增多,而立足于阅读的写作教学策略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1.树立写作教学的目标及其方向

这主要是指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明确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在讲解课文的过程中为小学生分析写作的技巧,在不断地讲解课文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例如,在讲解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材《做一片美丽的叶子》这篇散文时,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分析这篇文章所用的写作技巧,作者金波用诗一般的语言描写了大树和叶子的外形之美与内在之美,再由物及人,由“大树”和“叶子”想到了人,想到了人的生活,启迪人们要学习叶子无私奉献的精神。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掌握这一类的写作方法,通过对事物的描写推及到对人的思想感情的描写。

2.培养小学生优秀的阅读习惯

一个好的阅读习惯是小学生阅读能力提高的必经之路,只有在不断地阅读中,积累大量的文字词语、好句好段及其对文章的内涵理解,才会一点一滴地进步。所以,好的阅读习惯是学习写作的基础,小学语文教师要格外重视对小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例如,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材《小露珠》这篇文章中描写到:“一会儿,太阳公公披着云霞,爬上了东山,染红了天空,照亮了大地。霞光中,小露珠光彩熠熠,把所有的植物都装点得格外精神――金黄的向日葵,碧绿的白杨树,紫红的喇叭花,还有数不尽的鲜花嫩草,都像俊俏的小姑娘戴上了美丽的珠宝,显得更加生机勃勃。”在学习这种描写非常细微的课文时,小学语文教师要帮助学生在理解的过程中做好笔记,不断地培养学生养成好的阅读习惯,从而提高写作水平。

二、拓展学生写作视野的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教师要拓展学生的写作视野,首先要联系语文和现实的契合点,帮助学生不局限于课本中。

1.运用生活中的事物突出写作的感情

比如:“人的一生,最美好,最洁净,最单纯的回忆,莫过于童年旧事了。不知你是否有这样的感觉:童年如一段简约画般明朗――春山如黛,垂柳画桥,白云出[,倦鸟归巢。在山脚采一束不知名的野花,捉一只鸣叫的蟋蟀,任由微风吹起束起的两条小麻花辫,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奔向炊烟袅袅的村落。这样美好的回忆仿佛留在那个叫童年的记忆里,悠长,不复遇见。”这段对童年回忆的描写是通过对“野花”“蟋蟀”“小麻花辫”“炊烟”“村落”这种简单事物进行描述而突出作者对童年的感情,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善于抓住语文和现实生活的契合点,引导学生将生活与实际相联系,针对生活中的事物展开联想,从而不断地提高写作的高度。

2.构建真实的生活场景,引领学生融入写作教学

这主要是指在F实生活教学中,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构建真实的生活情境,利用生活情境与课堂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来完善教材,补充语文教材中不足的内容,使其更加具有真实性和现实性。比如,在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材《石榴》这篇课文中有这样一段描写:“春天来了,石榴树抽出了新的枝条,长出了嫩绿的叶子。到了夏天,郁郁葱葱的绿叶中,便开出一朵朵火红的石榴花。花越开越密,越开越盛,不久便挂满了枝头。走近看,仿佛是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小学语文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回忆石榴的模样是否真实,由此来加强小学生的随笔写作练习,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小学语文教师只有不断地组织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学生的写作水平才会不断地提高。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创新策略中,教师要以小学语文教材为基础,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的实际情况,不断加强学生的写作训练,拓展教材内容,增加课后写作的频率。只有在小学语文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小学生的写作水平才会日益提高,实现写作教学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范文第5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材插图 有效应用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5)02B-0006-02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变传统的串讲串问、烦琐分析为师生互动、合作交流、情意浓浓,让小学语文回归简约之美。教材插图与文本文字相比,形象具体,是实现小学语文简约化的重要手段。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合理利用教材插图,提高教学质量,帮助小学语文教学回归简约之美

一、教材插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些小学语文教材插图的色彩性较强,小学生有着天生的好奇心理,对课文中的插图兴趣很大。同时,插图与文字相比,更形象、更具有艺术性,在教学中,利用教材插图能激起学生的学习欲和探究欲,激发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教材插图具有艺术之美,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思维能力以及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科学的情感素养、科学的态度以及价值观,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利用教材插图。

(三)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教材插图的使用,最终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用教材插图,能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利用教材插图,教师能营造轻松的教学氛围,更好地开展教学;利用教材插图,教师能更好地将课文的文字内容表达出来,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知识。

可见,教材插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很强的应用性,应该在教学中得到充分应用。但是目前国内教材插图在编绘和使用上还存在问题,如插图缺乏童趣、插图与文本内容不符、插图与课文语境不符、教师利用插图的意识不强、插图使用形式大于内容、可操作性不强等。面对这些问题,必须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解决。

二、教材插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一)引入插图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在正式开展教学前,教师可以利用教材插图创设一个特定的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下开始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金色的草地》一文教学时,教材插图的主色调是淡黄色,纯色调给人一种简洁、清新、亮丽的感觉,图中两个小孩在蒲公英飞舞的背景下嬉戏打闹,组成了一幅妙趣横生的图画。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教材插图,结合小学生自由快乐的性格特征,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歌曲《蒲公英的约定》,利用网络资源找出与教材插图一致的动态图像或者视频,创设出情境,并让学生根据所见口述插图内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一种简便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了插图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二)合理利用教材插图,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自身情况和发展需求利用教材插图,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首先是合理利用教材插图,引导学生看图造句、看图说话、看图交谈、看图写话等,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如在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司马光》一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对教材插图中的景物、司马光的活动场景、掉进缸里的小朋友的活动场景以及其他小朋友的活动场景分别进行交际,然后结合四个场景,以故事的六个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为线索,让学生组成一段通顺连贯的话。如在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我们的民族小学》一文教学中,针对多数学生难以理解傣族、阿昌族、景颇族这三个代表民族的词,文字上也不好解释三者之间的区别,教师就可以利用课后资料中三个少数民族的不同民族服装图来帮助学生理解。

(三)利用教材插图设问,发散学生的思维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利用插图进行提问,能有效发散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如在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剪枝的学问》一文教学中, (下转15页)

(上接6页)教师结合教材插图,向学生提问:“王大伯桃园里结的桃子是什么样的?春天里的桃花开得怎么样?为什么我看到又多又大的桃子会又惊又喜?剪枝的学问到底是什么?”……通过这样的设问,让学生仔细观察教材插图,并结合文本文字内容,自主思考和探索,找出问题的答案。教师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和互动使得整堂课都生动活泼,改变了以往教师一连串提问、一连串解答的烦琐教学,发散学生思维的同时,将教学简约化。

(四)引入课外插图,在教学中渗透德育

新课改对学生的德育要求更高。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从课外资源引入教材插图,既能丰富教材的插图,还能借用课外插图,在语文课堂中更好地渗透德育。如在《赵州桥》一文教学中,教师利用网络资源事先准备好赵州桥的图片,让学生充分了解赵州桥设计的历史和背景,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又如在《母亲的恩情》教学中,教师在网络上收集一些有关母爱的图片,“孟母三迁”、“椅中圣母”、“母爱”等,向学生展示这些图片的同时,对文章内容以故事的形式口述给学生,培养学生珍惜亲情、学会感恩的情怀。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是一种简约化的教学,这种简约化不是单纯的简单,是在简单中蕴含着深刻,在平淡中体现着绚烂,是一种从容的简约之美。而插图是实现小学语文教学从容简约之美的重要手段,教师要合理利用插图,提高教学质量,让语文回归简约之美。

参考文献: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范文第6篇

再播放电影《》的相关片段,让学生感受当时战斗的激烈,壮士们的英勇气概和大无畏的精神,给学生感性的认识。然后,让学生阅读课文,思考遇到困难,为什么能表现得那样勇猛和无畏?这样既利用教材让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又受到缅怀先烈、珍惜幸福的教育。

二、图文结合,形象生动地进行德育浸透

课本中的插图是编者精心安排的,是文本内容的延伸,是不可缺少的教学资源。教师在教学时,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欣赏插图,去领悟图意,让学生把课文较为抽象的文本变得形象化,从而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进而深化学生的思想认识,让德育浸透进课堂。在教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康鹿》一课时,除了看康鹿的插图外,我还让学生看了一些大丰康鹿自然保护区的图片,二者比较,让学生知道康鹿的特点,了解康鹿的珍稀,再配之学生对康鹿资料的交流介绍和我对康鹿的讲述,使学生对康鹿的习性、长相、历史有了深刻的了解。同时,感受到家乡的美丽,进而产生了自豪之感。培养学生爱家乡、更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三、以文生志,在解读文本中进行德育感化

在教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军神》一课时,我帮助学生咬文嚼字,细细体会分析比较,领悟其中的思想感情。教学中我紧扣“为什么称为军神?”这个主题,通过朗读、理解、感悟等方法,让学生深入文本、剖析文本,体会到勇敢而坚强的性格。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谈感受,说体会,再带着这种情感体验回到语言文字之中,进行有感情的朗读。从而既感受了忠于革命、坚强勇敢的崇高形象,让学生受到了革命传统教育,诱发心灵激荡,产生奋发向上的情感追求。

德育过程是长期的、复杂的、多方位的,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教育的主体。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的渗透问题虽比较复杂,操作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但教师只要有深厚的基本功、强烈的责任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进行德育教育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面对一群尚且待塑的少年儿童,我们既要教会学生学知识,又要教会学生堂堂正正地做人。这种心灵的工程不是一贼而就的,而是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的,不是疾风暴雨式的,而只能润物细无声地把思想教育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着力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点点滴滴、日积月累,最终达到滴水穿石之功效。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范文第7篇

“文学欣赏”以欣赏对象即作品为中心。从20世纪70年代接受美学的兴起发展开始,“文学接受”渐渐超越了“文学欣赏”,为更多的文艺理论研究者所推崇。“文学接受”主张以读者为中心,特别重视对艺术接受过程中阅读主体再生产、再创造,是一种更深层次的心理活动。如何让学生从“文学欣赏”转到“文学接受”呢?教师的“搭桥”工作十分重要。笔者以苏教版语文教材为例,解析语文教师应怎样提供条件,以激活学生有意义、有深度的文学接受活动。

一、提供原文,给予“文学接受”的孕育土壤

德国接受美学家姚斯曾经指出:“在这个作者、作品和大众的三角形之中,大众并不是被动的部分,并不仅仅作为一种反映。相反,它自身就是历史的一个能动的构成。一部文学作品的历史生命如果没有接受者的积极参与是不可思议的。”文学欣赏并不是消极被动的过程,而是读者对文学作品中所呈现的形象或审美意象进行修正、变动、补充的过程。教材编者往往着眼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将名家原文进行修改以更切合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有时虽然只是只言片语修改,但是却改变了作家的风格、作品的意蕴。毫无疑问,只有让学生走进名家原文,在更广阔的平台上与作家进行最真实的对话,才能使他们获得最真实的情感体验。

例如,在执教《荷花》一文时,首先,笔者引入了叶圣陶原文中的一段:“这么多的白荷花,有姿势完全相同的吗?没有,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都可以画写生画。我家隔壁张家挂着四条齐白石老先生的画,全是荷花,墨笔画的。我数过,四条总共画了十五朵,朵朵不一样,朵朵都好看。如果把眼前这一池的荷叶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比齐白石老先生更大了。那画家是谁呢……”教师在学生读了原文后,请学生说说对齐白石的了解。学生虽然知道齐白石擅长画虾,但鲜有人见过他画的花卉。此时,伴着古典音乐,我出示齐白石的荷花图。学生无不惊叹其画技之高超。接着,我请学生抒发自己的观感。最后,我再出示:“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那画家是谁呢?”让学生在悟出这一画家乃大自然之时,切身感受到这样的道理——大自然比齐白石这样的画家还厉害,大自然才是最了不起的艺术家!

二、深挖文学根源,给予再加工之原料

著名教育学家杜威曾提出“教师的教材和学生的教材”这一理念,他指出:“成人的材料是学生的材料的可能性,而不是学生的材料的现状……教师不应该注意教材本身,而应注重教材与学生当前的需要和能力之间的相互作用。”这启示我们:教学应使学生的经验不断地向着教材内容前进。

苏教版教材课后练习中的“处处留心”栏目,往往介绍一些传统的文化知识。三年级上册的练习五就介绍城市美称部分。许多学生对“鸢都”比较陌生。教师可以首先请学生观察其字形,学生能猜到“鸢”与鸟有关,稍后引入清朝高鼎诗作《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忙趁东风放纸鸢。”学生知道了鸢是风筝。这首诗为学生解决问题,记忆城市美称提供了原料。

浅显易懂、短小精悍的《识字》也能充分发挥出文学启蒙的作用。比如,笔者在执教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的《识字四》时,发现所有词语都和昆虫有关,而“虫”本身是个象形字。于是,笔者抛开识字的常规化“认词——读词——写字”教法。在导入时,我先和学生一起写“虫”字。接着,把“虫”的甲骨文

写给学生看,让学生说说像什么。随后,我出示《水浒传》中“武松打虎”的句子——“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让学生猜猜这里的“虫”是指什么。最后,我说:到了现代,“虫”的含义更加丰富了,比如,我们把懒惰的人叫做——“懒虫”。至此,学生的思路完全打开,他们从“书虫”说到“网虫”,感受到了“虫”字的多层含义。

三、探求古字形,提供个性理解平台

在理解课文过程中,我们往往让学生从内容方面来理解,却忽视了“微言大义”的字形。从一个简单的字形入手,往往能带动学生对整段话的理解。

在教学《揠苗助长》时,许多教师为了引导学生体会农夫的“急于求成”,让学生看农夫巴望庄稼的插图,猜农夫心理,感受“巴望”之切,体会“天天”之急,却忽略了“焦急”这个词本身。“焦”是典型的会意字。四点底代表火,“隹”是短尾巴鸟的象形字,合起来就表示火快要烧到小鸟的尾巴了,可见是十万火急!教师写一个古字字形,让学生在理解“急”之余,也感受到了古文字的魅力。

在教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的《早》一文时,许多学生对作者吴伯箫先生的“酿雪的天气”感到困惑。我从“酿”字着手,分析“酿”的字形:“酿”是个形声字,左边的“酉”的古体汉字是一个酒缸的形状图,“酿”的本意是酿酒。学生在了解了“酿”的含义后,就能很自然地明白:“酿雪”是指天气很冷,仿佛快下雪的感觉,而并非指下雪天。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范文第8篇

关键词:数学阅读;多媒体技术;生动形象;数学思考

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曾说:“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无论是语文还是数学,学习能力的培养都离不开阅读。但由于数学学科具有自己鲜明的特点,数学阅读不能等同于语文阅读,它要求学生带着更强的问题解决欲望去阅读,彰显了理科阅读能力的独特特点。多媒体技术能让阅读更生动,更高效。教师应如何借助多媒体技术让数学阅读释放魅力呢?

一、小学数学阅读教学的现状

在现实生活中曾经出现过这样一段对话:一位三年级家长问数学老师:现在三年级了,孩子数学学习上还应该注意些什么呢?老师回答说:可以让孩子多看看数学书,多练习练习数学题目,或者让孩子多看看数学书。家长反问道:(异常惊讶地)学数学还要看书?数学书怎么看?从上述例子我们可以看出,长期以来,人们认为阅读只存在于文科中。很多学生在学习数学时也只是注重解题的对错,而不关注数学的语言和文化。老师可能会偶尔布置下看书的任务,但大多数学生并不能进行有效的数学阅读,经常是找不准要点,读不懂重点,更感受不到数学课本中蕴藏的数学文化。

二、利用多媒体展现阅读材料,有效激发阅读兴趣

在数学学习中,计算能力、推理能力等是课堂教学的重点,而数学阅读是基础能力,但它在课堂中是隐性的因素。想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就要让学生喜欢上阅读材料,教师要利用多媒体技术呈现阅读材料,使学生感受阅读的乐趣,进而形成阅读习惯。如《阿拉伯数字的来历》《数学符号的产生》《最早的尺子》等,这些和数学息息相关,又生动有趣,教师可以借多媒体技术进行处理,使静态的阅读材料变成生动有趣的阅读材料,从而让学生爱上数学阅读。其次,每日课堂十分钟的数学阅读,这种做法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见闻,更能让学生见识到有趣、丰富的数学内容,并使孩子深入到小学数学的学习中去。数学课标也强调让学生爱上数学阅读,以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特别是数学家的故事、数学趣闻、数学史料等都能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并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

三、利用多媒体突出重难点,有效培养阅读能力

多媒体手段包括图片、视频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制作出丰富多彩的教学课件,并巧妙突出重难点知识,并结合数学阅读让学生更好地参与数学探究,感受数学阅读对解决问题的作用,从而有效培养阅读能力。如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找规律》,教材设计的方法是先让学生发现简单的规律,再发现复杂的多种规律。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突破难点,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对教材进行二次处理,在主题图中添加了6个插着不同朵数、不同形状与颜色的花盆,让学生在发现灯笼、小旗等这些简单的规律之后继续发现图中的花盆还存在几种不同规律(颜色、形状、花朵数量)。多媒体巧妙在引导寻找单一规律时嵌入了第二环节的内容,进一步增进了学生阅读的内容,使学生的思维在多媒体的辅助下获得发展。又如在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认识》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制作成PPT,先展示生活中常见的三角形图片,然后将三角形的有关知识剖析给学生,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中了解到这节课学习的重难点都有哪些,从而也使学生在随后的数学阅读中有效把握知识点。

四、利用多媒体引发数学阅读,有效促进数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