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八年级下册英语语法

八年级下册英语语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八年级下册英语语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八年级下册英语语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初中英语;方法;阅读基础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11B-0074-01

阅读是英语教学重要组成部分。初中英语学习中,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显得格外重要。传统英语教学过于注重词汇教学和语法教学,往往忽视阅读教学。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加强英语阅读教学,为学生英语综合素质的提升奠基。

一、词汇巩固,构建学生阅读基础

词汇是构成英语文章的重要因素。学生积累的词汇量大,在进行文章阅读时速度就快,耗时就短。因此,要加强学生的词汇掌握。要引导学生掌握词汇识记方法,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主动识记。

在学习七年级上册Unit 3《Welcome to our school》时,教师创设情境导入新课:“A group of foreign children are coming to visit our school, as a guide, how would you introduce our school.”学生纷纷举手发言:“I would like to introduce our foreign students to the playground, classroom. ”接着学生听录音,进行填空练习。填空的单词大部分是课本中的单词,学生很容易就能写出来,也有部分学生不会写,教师选取重要词汇进行讲解:“Which哪一个,如Which subject do you like best?”一个学生说:“老师,我知道了,我也会讲解了,meeting这个词,之前我们学过,meet有相识,相遇的意思,如Nice to meet you.加上ing就变成会议的意思了,如the parents' meeting.家长会。”另一个学生说:“kind是种类的意思,它能组成词组all kinds of,我们可以给它造个句子There are all kinds of fruits in the shop.这样就方便记忆了。”

二、难句突破,提升学生阅读实效

难句是整篇文章中最重要的部分,在文章中随处可见,解决好难句,文章内容就一目了然了。要想解决文章中的难句,必须对句式结构进行分析,这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提升学生阅读能力,还能促使学生在阅读文章中准确迅速获得信息,提高答题准确率。

在学习七年级下册Unit 5《Amazing things》时,教师以游戏导入新课,让学生根据图片说出动物名称,调动学生学习热情。接着教师通过free talk,引出生词bone smell。紧接着教师用英文解释单词意思,利用图片连线的形式完成单词连接,扫除听力中的障碍。教师播放听力录音,同时提出要求:“Listen carefully and tell me what the ghost was. ”学生听录音,然后讨论故事情节,教师出示练习题,找学生做填空练习。一个学生说:“在录音中,我听到这样一句话One Sunday morning, Millie and Amy sat under a big tree in Sunshine Park .As usual,they sat down under a big tree .前面这句话的意思我理解,可是连起来我就不知道如何翻译了。”教师表扬学生敢提出疑问:“as usual是一个固定短语,是像平常一样、照常的意思,这个句子中的主语是Millie and Amy,sat则是谓语。理清楚主谓结构,句子结构一清二楚,学起来就游刃有余。

三、语法分析,强化学生阅读能力

在英语教学中,语法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它是语言学习三要素中最重要的因素。英语语法可以分为词法和句法两种。要想做好语法分析,必须掌握好词法、句法的使用规律。词法包括各类词的形态及其变化,句法主要讲句子的种类和类型,句子成分以及遣词造句的规律。语法的精髓在于掌握和使用。

在学习八年级下册Unit 3 《Online tours》时,教师复习重要短语引入新课:“Yesterday,we learnt some important phrases, let's review them now.”学生复习so much for sth 、dream of/ about 、my pleasure、be made up of、chat with friend等短语。接着教师引导学生朗读,快速把握文章主旨。在学习Grammar时,教师给出两个例句:Daniel bought a new computer last month; Daniel has bought a new computer.教师让学生找出两句中的不同点。学生读句子,讨论。有的学生说:“很显然,第一句有时间标志last month,属于一般过去时。”还有学生说:“第二句是现在完成时。”教师讲解语法past tense 和present perfect tense:“一般过去时主要形式是主语+ 谓语动词的过去式,一般过去时通常与表示过去的时间状语连用,如Li Lei visited the Imperial Palace last year.这一句中有明显的时间标志last year;现在完成时的形式则是have/has + V-ed,I have answered the question.强调对现在产生的影响。”

词汇、重点语段、语法等因素都会影响阅读学习。在中考英语试题中,阅读理解比重逐渐加大。要通过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主动阅读,学会阅读。英语阅读教学方法的改进,不仅能够培养学生语感,增加学生词汇量,还能夯实学生英语阅读基础,提升学生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八年级下册英语语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初中英语 课堂教学 细节处理

课堂,是师生互动的场所,是教师引导学生探究知识的主阵地;也是教师充分展示自身教育智慧的场所。教学过程中的细节处理是否有效最能体现一节课的成功与否。精彩的教学细节处理不仅可以使教学过程充实而有效,而且可以使教学过程充满智慧和创造力。因此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处理好细节,运用好细节,从而促进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细微之处见真意

新课程提出“以人为本,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教育理念。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

课堂上尊重学生、了解学生、关注个体差异,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智能与身心的和谐发展。

在一次听课中,一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的对学生的尊重与鼓励,让人印象深刻。授课内容为。

细节一:无痕的“帮助”

笔者在复习Go for it ! 八年级上册Unit 10 I’m going to be a basketball player !时,在一组Pair work 操练中,学生按照PPT上的提示完成下列对话:

―What are you going to be when you grow up ?

―I’m going to be a \ an ……

非常简单的一个对话操练,而且PPT上清楚的显示着各类表示职业的单词,老师按“开火车”的方式顺利进行下去,可就在轮到最后一组的时候卡住了,不知是这位女学生由于紧张还是真的一个词都不会,嘴里一直重复着“I’m going to be a……”旁边也有好心的同学在轻声提示,可她就是接不下去。这时,一般老师的做法可能直接就让她“Sit down.”或替她把话接下去了。可我微笑着,说道:“Maybe you want me to guess ! OK , let me try! Are you going to be a teacher \ a worker \ a nurse……”我故意挑了几个简单的单词,这个学生就按我的提示顺利完成了对话,带着微笑轻松地坐下。

的确,让不会回答的学生直接坐下或替他们回答能节省很多时间,但这些以牺牲学生情感来换取课堂教学进度的做法是不可取的。上例中我如果不那么处理,就可能伤害到这位女生的自尊心,从而使她失去学习英语的兴趣。

细节二:温馨的“批评”

在Group work 这个环节中,老师要求学生四个一组做调查,用“What are you going to be ? How are you going to do that ? Where are you going to work ? 提问,完成表格,然后做一个report 。这个环节的课堂纪律是最难控制的,有的学生往往趁机讲闲话、有的不用英语进行交谈、还有的干脆坐着什么也不干……这堂课上也发生了类似的情况:坐在角落里的一个小组竟然发出了笑声,而且并不是在填调查表!只见这位老师面带笑容,走到他们身边,轻声说道:“Wow, so happy ! Shall I join you ? I really want to know your dream jobs. What are you going to be ?”只见她也拿起一张调查表,准备开始填写。学生们见状,立即认真地投入讨论之中。

正是这个细微的举动,既顾及了学生的面子,又维护了课堂纪律,让讨论顺利进行。

二、细微之处出实效

有效的教学源于有效的细节。所以,我们要打造有效课堂,就要从有效课堂教学细节的研究入手,精心设计细节、真心体验细节、细心发现细节、用心处理细节,在对细节的不断打磨中,让课堂效率得到提升。

细节一:精心备课,预设细节

一堂课是否有效、能否上好其实并不是偶然的,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备课,在备课上多花一分精力,在课堂上就多一分效果。

1、设计提问细节

课堂提问是英语交际活动的催化剂。精心设计的提问,能使学生积极思考,激发他们说的欲望,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

一位教师在教学Go for it !八年级(上)Unit 8不规则动词过去式时,设计了以下一系列的课堂提问:

T:Where did you go on your school trip?

S: I went to the zoo.

T: What did you see in the zoo?

S: I saw many animals.

T: Were there any tigers?

S: Yes,there were.

T: Did you take photos?

S: Yes ,I took many photos .

T: What else did you do?

S: ……

这些问题的回答正是本课的重点。从学生的回答中,可以了解学生对重点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加以补充和纠正,再通过反复操练,加深学生的印象。因此,我们在设计课堂提问时要注意细节,注意提问的有效性,这样才能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2、设计内容细节

细节虽小,但在教学过程中却举足轻重,它集中而鲜明地体现着授课者的教学理念,支撑着教学的效果,是教学是否有效的集中体现。

笔者在上Go for it !七年级(下)Unit 8 I’d like some noodles 第一课时时,以“Invite my foreign friend to have dinner”为主线,把课堂各个环节巧妙地衔接在一起。

首先,与学生自由讨论可以请我的外国朋友吃哪些有中国特色的传统的食物。引出What would he like ? He’d like some…新句型及复习了和学习新的食物的名称noodle。我接着设计一个guessing game让学生猜我的朋友上面馆会点什么配料的面条,学习beef, cabbage, meat等蔬菜和肉类的生词,并猜测他会点小份、中份还是大份的面条。学习新句型What size bowl of noodles would he like ?He’d like ….bowl.以及一些相关词汇。最后让学生分小组运用目标语角色表演点餐。

通过“故事主线”这一细节设计,将字、词、句、篇的复习巧妙地贯穿起来。学生们清晰地知道自己在各个环节中的任务,再加上授课教师精心设计的环节衔接语,整个教学思路清晰、流程科学,是不可多得的“高效”课堂。

细节二:设置情景,有效导入,

众所皆知,“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合理的导入既能活跃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教学方法。因此教师应精心预设导入环节,找准知识的切入点,寻找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于细节处精心打造话题,利用开课的前几分钟成功吸引所有学生的目光,然后循序渐进,环环相扣,把学生的注意力一直牢牢抓住,让学生在愉快的情感体验中接受新知识。因此,笔者在上Go for it八年级上册Unit 2 What's the matter?时,在引入环节时,采用了情境教学法,以期给学生以直观而又生动的例子。笔者采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在情境中展开对话。(图片一:一女孩捂着胃,弯着腰,面露痛苦状)

Teacher: Oh, what's the matter?

Students: she has a stomach

(图片二:一男孩捂着脸部,做牙痛状)

Teacher: What's the matter?

Students: he has a toothache

依此类推,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图片,教授所有的疾病名称。教师再追问What should he(she) do?,本课的全部要点就在情境导入中全部破解.以上例子笔者充分抓住实际生活这一教学资源进行预设,设计的一个导入细节,直观、形象、简洁、明快,使学生的思维能够顺势进入新课的轨道。

细节三:及时捕捉,生成细节

英语课堂是一个多向、开放和动态的对话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时时跳跃着一个个鲜活的细节,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具有一双善于发现的慧眼,捕捉细节,巧妙运用自己的教育智慧让细节生成别样的精彩。如:笔者曾经有让学生用句型We should be allowed to…谈谈一个中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学生例举了很多的积极思想,但此时一个男生却说:We should be allowed to have girl friends。这时教室学生议论纷纷,怎么解决这一突如其然异样问题?这时在我的面前闪过一个念头,是的,还是把“球”踢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解决更好。T:When you grow up to make friends better ,but you are only middle school students。我把话题一转,提出了一个Is it good to make boy/girl friends now? Why ?这样的问题并引导学生讨论 :

S1:This is not good ,Because we are busy studying,

S2:It’s wrong.It’s not good for our study.

T:Very good! Do you think a good student do

S3:We should study hard now.

学生的质疑完全偏离教学设计方向,但我顺水推舟,把问题还原于学生,使教学沿着更佳的轨迹运行,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三、细微之处促精彩

精彩的课堂教学细节可以使教学过程充满智慧和创造力。这就需要我们在平时课堂教学中关注细节,把细节做大做精。

细节一:课堂用语精细化

英语教师的课堂话语质量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清晰明快,亲切温和的话语有利于营造一个优美、和谐的课堂环境,从而促进课堂的自然生成。如:当我们鼓励学生回答问题时,不妨试试:Would you please?Don’t be shy! Come on! Trust yourself!等等。让学生在一个轻松愉悦的情境下使用英语交流,有时会给我们的课堂生成一些意想不到的精彩。

此外,恰当的课堂评价语也有利于促成课堂的精彩。评价语要准确得体,生动巧妙,多样亲切,独特和创新,但切不可过滥过频。

在教学Go for it!八年级(上)Unit 3 What are you doing for vacation时?一位教师和学生进行了如下的对话:

T : What are you doing for vacation?

S1 : I’m studying for my English test.

T : (竖起大拇指)You are very hardworking .(转向另一学生)

What are you doing for vacation?

S2 : I’m exercising in the park.

T : Good idea. (拍胸膛) It’s good for our health .What about you?

S3 : I’m babysitting my sister .

T: What a good girl ! We should help our parents at home.

……

这是一堂县级公开课,授课教师虽然是借班上课,但她那得体到位的评价语,充满个人魅力的体态语,拉近了与学生们的距离,使他们勇于开口用英语交流,课堂气氛和谐自然,大大提升了教学效果。

细节二:语法知识趣味化

英语语法本身就是很枯燥无味的东西,如果老师只是一味的向学生灌输语法规则,不仅课堂气氛沉闷,而且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从而失去学习英语的兴趣。

在教学Go for it ! 八年级下册Unit 5 If you go to the party , you will have a great time ! 时,为了让学生多体会一下在条件状语从句中一般现在时表示将来的用法,在新课导入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句子接龙游戏: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if ……?

T: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if it is sunny tomorrow ?

S1 :I’m going shopping if it is sunny tomorrow .

S2 :If I go shopping , I won’t finish my homework .

S3 :If ……

整个游戏一环扣一环,通过假设将语法点贯穿于其中。这一细节处理,激趣效果好,每个学生都全身心地投入语法学习当中,不仅让枯燥的语法知识跳跃起来,也提高了课堂的学习效率。

细节决定成败,细节造就精彩。关注细节、把握细节也应该是提升教学智慧的一条捷径。如果我们精心去把握,去探究,积少成多,在教学过程中建立“细节优势”,在细节中探索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也会使英语课堂实现从“有效”到“高效”的提升!

参考文献:

1、何燕敏.2010.天下大事,必作于细[J].教学月刊.(中学版),(4)

八年级下册英语语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英语语法;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2)05-0034-03

一、英语语法教学的重要性及英语语法教学现状

语法是联系词汇与句子的纽带,学习语法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理解英语和准确运用英语的能力。著名语言学家Wilkins曾这样描述语法的作用:“对一种语言语法体系的习得依然是语言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中国人学习英语主要是通过有意识的学习,英语语法规则可以帮助中国学生更好地掌握英语。但是,很多教师对语法教学存在一定的偏差。一部分教师片面理解新课程标准要求,很少讲解和分析语法知识。由于语法知识的传授严重不足,导致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很多学生既不会用准确的英语进行口语表达,也不能写出没有语法错误的英语句子。另一部分教师由于面临着巨大的升学压力,他们虽然使用新教材,但采用传统的语法翻译法,以讲解语法知识为主,让学生死记硬背语法规则,致使学生对语法学习失去兴趣,英语语法课成了部分学生的休息课,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二、再认识英语语法教学

张正东教授曾经指出,再认识语法教学,不能止于认识教学语法的必要性,也要认识到教学语法在内容和方式上应该有所改革。新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此次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变英语教学过分强调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这里的“改变英语教学过分强调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很显然并不是要我们放弃语法教学,而是要求我们改变以前的教学方法,采用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语法兴趣的教学方法,将语法教学与听、说、读、写各项技能的培养融为一体,与语言的实际运用结合起来,让学生充分参与学习活动,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新课程实施中的语法教学方法

(一)运用英文歌曲教授语法

用英语歌曲教语法指的是:教语法时,英语老师通过使用适当的英语歌曲及其歌词达到教学目标。

比如在学习一般将来时态时,我们可以利用《Lazy Mary》 这首歌帮助学生认知will 后加动词原形这种形式可以表示将要做某件事情。这首歌的歌词是 “lazy Mary, will you get up, will you get up ? Will you get up? no, no , mother, I won’t get up, I won’t get up, I won’t get up, I won’t get up today.”歌词中出现了由will 引导的一般将来时态的一般疑问句、否定句,歌词简单易学,不到三分钟的时间,学生就可学会这首歌。之后,教师稍微点拨一下歌词中出现的语法现象,加深学生对歌词的理解。然后,教师带着学生做“改歌词”的游戏,利用这首歌的旋律填写出另外一首歌。学生学习兴趣很浓,积极性会很高。

又如,在教授形容词比较等级时,用《 the more we get together , the happier we will be》这首歌。歌词旋律优美,朗朗上口,很受学生的欢迎。让学生带着任务学唱英文歌曲:填空“____ ___ we get together, ____ _____ we will be.”之后,把填空内容the more, the happier, 作为本节课的一个导入,效果也不错。

有时候,还可用听歌曲给歌词改错的方式来教授语法,如:在学习一般过去时态时,把《yesterday once more 》这首歌放给学生听,让学生在听的同时,把打印的歌词中的错误找出来:“When I am young, I'd listen to the radio, waiting for my favorite songs. When they play I'd sing along. It makes me smile ”

用英语歌曲教语法,为语法提供了语境而不是孤立的句子和枯燥的规则。学生可以轻松地把歌曲印在自己的脑海里,从而记住歌曲中的词组和句型。通过唱歌激发兴趣,使学生在欢乐轻松的气氛中学习和掌握了语法知识。

(二)运用名言警句或谚语教学语法

在我们学习汉语时,老师总会精选一些经典文段让我们背诵,这种方法既能让我们记住这些经典段落,又能在我们写作时引用或是进行仿写。把这种方法迁移到英语语法教学中,效果会很好。如在学习比较等级时,把Two heads are better than one和Actions speak louder than words等谚语介绍给学生;在学习定语从句时,以谚语为例,帮助学生理解定语从句的结构:He who does not reach the Great Wall is not a true man. He who would do great things should not attempt them all alone;在学习too to do句型时,用It’s never too old to learn作为例句;在学not until 的用法时,让学生熟记“don’t trouble trouble until trouble troubles you”这个谚语。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发现,这种方法既新颖又典型,学生既记住了谚语或名言警句,又掌握了语法规则,可谓一举两得。

(三)运用直观教学法教授语法

1.以实物展现的直观教学法形象具体,能够让学生积极参与,给他们留下深刻印象,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授新教材七年级(下)第一单元的there be 句型时,我拿了一个装饰得很漂亮的盒子走进了教室,里面放了一些书、橡皮、铅笔、杯子、纸、帽子、球、苹果等学生熟悉的实物。要求学生用there be 句型编一段对话;“What’s in the box?”“Is there a /an ? Are there in the box?”对话中猜对的即可获得一份礼物。给学生几分钟的时间编这个对话,允许学生有所发挥。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非常高,有些英语水平较高的学生把老师拿的礼物编为圣诞节礼物,有些英语水平不高的学生也踊跃举手。实物的运用,加上这种有奖回答的方式,学生把“there be”句型练得很熟悉。

2.借助多媒体创设直观的教学情景。在英语语法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可以使教学活动集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等功能于一体,能为学生创造形象生动、图文并茂的英语交际情景,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率。

例如:在教授过去进行时态之前,用摄像机拍摄学生周五下午大扫除时的情景。在教授此时态时,首先说:At four o’clock last Friday afternoon, I was preparing my lessons, what were you doing at four last Friday afternoon? Maybe you can’t remember what you were doing, let’s watch a video”此时利用多媒体快速播放学生周五下午的那段视频。视频之所以快速播放,是为了让学生在之后的对话中觉得有必要询问。然后要求学生通过询问对周五下午四点时正在做什么,进行一个对话活动。在此基础上采访2~3名同学并做汇报。在本节课上,因为讨论的内容真实自然,贴近生活,学生学习兴趣很浓,效果不错。

3.运用游戏法教授语法。教学现在进行时态时,我们常用的一种方式就是让喜欢表演的同学上讲台前,老师耳语他一个指令,如“playing basketball”,让他做动作,请全班同学猜。在此游戏的前几轮表演中,老师可以指导学生向表演动作的同学提问,运用句型“What are you doing? Are you ?”后几次表演中,猜的同学须向老师提问,运用 What is he (she) doing? Is he (she) ?句型。喜欢表演的同学争先恐后上台表演,其他同学也踊跃发言,不知不觉中学生有意识地运用现在进行时态的句子结构,学会了表达。

4.利用、开发教材中的任务内容,创设不同教学情景教授语法。任务型教学法是新课标所倡导的新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用中学,学中用”。清华大学英语系刘世生教授认为,情景教学就是通过设计出一些真实性和准真实性的具体场合的情形和景象,为语言功能提供充足的实例,并活化所教语言知识。情景和任务的结合,能够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将抽象的语法融入生活情景中,准确地理解、掌握不同语境与情景中语言的不同含义,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使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新目标英语教材中设计了许多任务型的活动,如表演、填写问卷,调查,访谈,书信等,使学生在“做事”的过程中学习语言知识与语法结构。有时候,我们还可以充分整合教材资源,再次开发教材中所给的任务,使之成为更有创意的情景,在课堂上起到更好的作用。

比如在学习八年级下册第9单元 《Have you ever been to an amusement park?》时,首先通过设计情景:下周成龙要到石家庄来,作为石家庄的主人,我们感到很荣幸能为成龙介绍石家庄。问学生石家庄有哪些地方可以介绍,通过呈现一组石家庄市区及周边的游玩地方的图片,组织学生按照1b 中的目标语言进行Pair work,然后请几组学生进行Role Play,在听完听力2a和2b后,将Self Check中的采访任务整合到这节课,并做适当调整,把采访同学调整为采访成龙,考察学生运用目标语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创设了另一个情景:成龙刚来到石家庄,现在正召开记者见面会,接受石家庄小记者的采访。两位同学扮演成龙和其助手,两位同学当记者。通过运用2c 中的句型 Where have you been, Where do you want to go, How are you going there 来模拟现实中可能出现的情景,使学生身临其境,更深刻地理解本课主题: Have you ever been to …? 采访结束后,要求记者整理成龙的回答对班内同学做一汇报。该活动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在运用中提高交际能力,在使用目标语言的同时生成具有实际意义的语言。

总之,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我们可以采用灵活多样的英语语法教学方法。只要我们敢于改进和创新我们的语法教学,学生学习语法的兴趣就一定能增强,学生的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就一定能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潘亚玲.外语学习策略与方法[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

八年级下册英语语法范文第4篇

一、重视集体备课,树立中考备考“三年抓”的思想意识

这几年来,我深刻体会到集体备课的作用,把集体备课运用到每天每节课当中。上课前,我同年级组的老师同备一节课,互相探讨这一节课需要把握的重点和解决的难点,互相研究本节课高效率的学习方法,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率。从七年级起,认真研读《命题说明》,将中考的目标要求分解细化到每一学年、每一学期、每一章节甚至每一堂课,分阶段予以落实,以点带面、循序渐进地从根本上提高英语教学水平和中考质量。

二、实践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效率

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永远是我们研究课堂教学的重心。我在教学中注意指导学生科学的预习方法,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把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与其它学习方法结合起来使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并采用目标激励措施,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觉性,真正使学生学会学习。

我认为课堂教学要“趣”字当头。教师本身就是一本丰富的课程资源,而且是活生生的,能让学生喜欢你,就能让学生喜欢英语;而且要精讲多练,才能提高课堂效率。新课程理念要求我们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少讲多动。因此,每节课上我都会设置各种各样的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在活动中体会成功的喜悦,从而使学生变得更自信。俗话说“庄稼齐了才打粮”,只照顾尖子生,不符合素质教育的理念;一定要面向全体学生,才会取得好成绩。

其次,在英语教学方面,我还有自己的套路,“从长计议,逐步提高,授之以渔,得其要领”,注重学习方法的传授和学习能力培养,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感觉和悟性。比如,学生七年级进校时,我会从字母—音标—音节—单词入手,四位一体,教会学生正确使用音标的方法,训练他们拼读单词的能力,逐步引导他们用拼读法识记单词,要求记单词时做到“五到”,即“眼到、手到、口到、耳到、心到”,这样有利于语感和悟性的培养,也纠正了部分学生长期以来养成的不科学的单词记忆方法。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知识容量的扩大,到八年级下册的时候,我就会逐步引导学生对初中英语语法进行概括和总结,各类词的用法及语法规则、动词时态语态、句子成分的划分、简单句并列句及复合句等,并给他们安排一些语法专项的学习和训练,为他们将来迎接中考和高考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明确考试要求,把握复习方向

中考试题的显著特点是源于教材、异于教材,紧扣新课标。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认真研究新课程标准和中考指导说明,要求学生把初中阶段要求掌握的内容形成知识网络,让学生对各个知识点的要求做到心中有数,同时还要对自己的薄弱知识点心知肚明,按照重点、难点科学地制定复习计划。这样可以把握方向,分清主次,少走弯路,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冲刺中考,总复习是关键

复习,决不是知识的简单再现和机械重复,而是知识的“升华”过程,它是温故基础上的知新。中考前复习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中考成绩的优劣,我们在安排中考复习时是非常慎重的,采取了“三轮复习法”,做到着眼全面、突出重点、点面结合,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了所学知识,具备了较强的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和应考能力。

第一轮复习:梳理教材,夯实基础。主要针对学生对所学基础知识因时间久、部分已遗忘的共性,本着“抓纲务本”的原则,要求学生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搞好基础知识的复习。

第二轮复习:专项复习,突破重点。在学生总揽教材,对基础知识掌握得比较扎实的基础上,按照语法分类,指导学生进行专项复习,帮助学生系统掌握考试要点。针对中考题型,我们还分别进行了听力、单项选择、完形填空、阅读理解、词汇运用、句型变换、口语交际、补全对话和书面表达的专项训练,并进行答题技巧的指导,使学生在答题时做到灵活运用,触类旁通。

第三轮复习:综合训练,形成能力。本轮复习以做综合训练题为主,做到考—讲—练结合,主要目的是适应中考要求,提高应试能力。

五、重视强化训练

练习题的强化训练是考查知识是否掌握的重要环节。有两种情况不可取,一种是“题海战术”,盲目重复做题,浪费时间和精力,效果不理想;另一种情况是训练题量不足,没有量,也就谈不上质。做题量要适中,并且要具有针对性。做题的目的是帮助理解知识,因此一定要精选题目,做一道落实一道,才能举一反三。我们建议学生建立错误档案,及时查漏补缺;进行必要的适应性训练或模拟训练,以提高学生解题速度和正确率,在规定时间内进行严格考试和分类讲评。

除上述外,还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类指导。

八年级下册英语语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初中英语 课课程教学 应用

英语作为我国基础的一门课程,经过数十年的课程改革,进而开发推广一种全新的英语微课程。现如今,开发推广的英语微课程其最显著的特点则是“微”,本质属性始终与“英语课程”相联系;同时还应体现出“微”而又有“序”,其评价指向更倾向于“微”而立“人”。总而言之,英语微课程本着一种丰富的英语课程价值受捧于当今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对于学生的学习有较强的便利性,可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

一、微课程

所谓的微课程,就是通过一定的网络平台,将教学的一些重点、难点、疑点以及考点等通过视频录制的形式以视频教程的形式展现出来。微课程的生产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对现有的碎花片的学习和网络平台上的学习方式的一种重新规划,同时也是对现有教学以及教学理论的一种极大挑战,往往有着一定的针对性和自由性。往往微课程在一定程度上其最主要的聚焦点在与资源载体、资源容量以及其内容的指向上。所谓的资源载体在一定程度上更多的倾向于微型视频资源,但是就其本质而言,这种所谓的资源载体有着文本形式的微课、音频形式的微课以及网页制作上的一些微课。资源容量是对资源内容的一个极大的衡量标准,往往其容量着重突出其微其小的特性。就内容志向而言,往往微课程发展的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则是其内容的知识点有着一定的针对性。

微课程有着以下几个特点:有一定的知识组织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是对传统课程结构化、体系化的知识组织形式的一个改变,其特点主要注重突出独立性及松散耦合性;课程设计方式主要是主体化和模块化;知识内容主要集结于一个点,具有针对性;往往借助于情境、图形以及图像进而呈现一种可视化的教学课程;传播具有广泛性,实现了跨学科的实践教学。

二、初中英语微课的开发设计

1.选题上的设计。选题设计就是要对英语微课程开发的题目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这个选题设计往往是英语微课程开发设计的一个最重要的环节。英语微课程的选题要尽可能的简练,有着清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概念,对于知识讲解、教材解读、题型精讲以及考点归纳要有一定的分类,有针对性的进行一定的选题设计。如:学习八年级下册Unit2Travelling中,主要是将旅游的内容,教师可在课前选择一些景点的视频资料,通过后期制作,播放给学生,在播放完成后,趁机向学生提问,要求学生采用英语介绍自己和去过的景点。通过这种方式,可有效培养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

2.时间设计。所谓的英语微课程设计,其最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微。所谓的微,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小的意思。一般情况下,正常的英语课堂教学的时间为45分钟,但是英语微课程的时间设计往往不超过10分钟,有针对性有强调性的对英语课程的内容进行一定的调整,在短时间内注重突出其内容的精炼部分。如:在语法课、单词课中,由于初中课文涉及的语法单词较少,具有一定的重复性。如果教师反复讲解,会使学生产生疲惫感。因此,教师可通过微课程的形式,往往在几分钟内就可播放一些单词、句子微课程,带动学生思考,进而归纳语法规则、强化记忆易混单词等。

3.教学过程结构的设计。该环节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环节,英语微课程的教学过程不仅仅要有着一定的简短性,同时还要有着一定的完整性,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就要有着对教学问题的提出、对教学活动的安排以及学生对问题的探究过程。就其实质性而言,完整的教学过程结构设计一方面就要对课题快速的引入,通过一种清晰独特的课题进而吸引学生,使得学生有着一定的学习兴趣,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过对开门见山或者是设置悬念方式的一种采用;一方面就要使得英语微课程教学过程有着一定清晰的内容讲授线索,有针对性的对重点、难点进行一定的解剖和分析;另一方面则要使得其教学有着快速的总结收尾过程,对于学生的知识点掌握有着一定的强化作用。

4.资源设计,要想真正实现英语微课程的成功设计,就要加强英语微课程的资源设计,使得英语微课程的设计上有着较为明确的主题和相对完整的教学结构,通过一种直观上的视频对教学的内容以及其教学过程有针对性的加强分析。进而对主题鲜明、结构紧凑以及类型多样的主题单元资源包构建和对真实的微教学资源环境的营造。如在《My day》一课中,描述了Millie的学校生活,教师可根据把这个故事制作成微电影,让学生更好的了解课文内容,增加课文直观性。同时,写作课中,教师应根据所布置的作文题目,利用微课程,合理呈现写作要求。例如,当布置的写作题目为我最喜爱的动画片时,教师可制作一个微课程,列举出学生喜欢的动画片,并通过微课程展现这些动画片给学生带来的启发,以图文、影片的形式代替教师的口头描述,使作文要求更加明确,并使学生形成更好的写作思路,提高教学效率。

总而言之,英语微课程作为一种全新的视频教学,本着其碎片化的知识点组合,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内容的讲解,对于初中英语知识的学习有着极其有利的积极影响。英文微课程的开发是时代进步的阶梯,是人类进步的书籍,是时代经济更好更快的面向未来发展的形势所在。

参考文献:

八年级下册英语语法范文第6篇

关键词:问题情境;问题意识 ;拓展思维;学为中心

一、问题提出

在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新理念指导下,课堂教学更关注学生为主体,各种教学活动都要求学生全面参与,教师要设计多样教学活动,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充分挖掘学生学习的潜能,促使学生积极探究问题并解决问题。因此,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形成质疑的习惯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对目前我校英语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现状及其原因进行了剖析,发现学生学习缺乏问题意识,没有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二、目前初中英语课堂存在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通过对目前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现状及原因分析,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培养每位学生大胆质疑、多问多想、寻根究底、敢于创新的学习品质和习惯,这已成为我校英语教学中十分紧迫的任务。教师只有创设多种问题情境,努力培养学生学习的思维习惯,养成主动质疑的英语学习品质,才能真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因此,笔者努力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活学生的英语思维。经过几年的探索,摸索出了一系列措施,在教学中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三、“创设课堂问题情境,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有效策略

1.创设多样情境,促发“提问”欲望

学生正处于接受新鲜事物的最佳时期,课堂上如果教师巧妙创设多种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带学生进入一个思维的课堂。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容易产生疑问,形成问题呢?在教学实践中,笔者通过多种方法去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为“问题”铺设了平台,开启了形成质疑思维流的大门。

(1)音乐入境,开启问题闸门

初中学生尤其是初一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如果教师多在课堂前设计一些与课堂教学相关的英语歌曲,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做到了寓教于乐,又为问题的开启做好了铺垫。

例如,笔者在执教Go for it!新版七年级下册Unit 6 I’m watching TV一课中的“现在进行时”的时态时,就选择了一首学生非常熟悉的由《两只老虎》这首儿歌改编成的含有“现在进行时”时态的Are you sleeping这首歌曲,歌词如下:Are you sleeping, are you sleeping?Brother John?Brother John? morning bells are ringing, morning bells are ringing, ding ding dong, ding ding dong.学生一听到这音乐,感到很有意思,就跟着唱了,而且唱着很顺口,则问:同学们听了这首歌后,有什么疑惑吗?如此一问,问题可多了,如,为什么sleep,ring后面要加“ing”?何时要加“ing”呢?是不是前面一定要加“are”呢?……这不,正中下怀,把这节课的重点都引了出来。

(2)创设生生互动环节,持续问题思维状态

情景体验在问题深入阶段非常关键,而且应当随着教学过程的展开成为一个连续的过程。通过少而精的情境体验,激发学生学习的原动力,使学生在课堂上围绕疑问,积极思考,渐入渐深渐变,保持良好的思维状态,为问题的解决提供保障。

例如,在学习新目标英语新版七年级上册Unit 9 What does he look like?时,教师叫班里一位高高瘦瘦的女生站在黑板前,然后向全班描述,“×× is very tall but thin. She has straight hair. She has long hair.” 描述完后,再提问学生,“What does she look like?”让学生重复回答,如答不出,教师改问一般疑问句,降低问题难度,学生对这几个描述性的词加深记忆。接着,再叫一位矮矮胖胖的男生上来,以同样的问题方式,引出“short, fat, short hair”等词汇,为了持续学生问题思维状态,进行pair work, 相互交流班级学生的外貌特征,学生兴奋度突然上升,碰到需描述“身高中等身材”“中等高度”时,学生就能预先学会朗读,或向老师请教,老师帮着说,“He/ She is medium height/ build/ heavy.”增强了问题意识。等学生将本节课所要学的词汇都训练完毕后,教师叫学生进行pair work 展示,描述班级同伴的外貌,熟练的对话里熟悉的同伴形象让大家笑声不断,整个课堂气氛空前高涨。课堂交流还在继续,教师提问话题转向“What does your father /mother look like?Can you tell us?” 先让同学们相互介绍,然后再在班上介绍给大家。在介绍妈妈卷发时,他们互帮互助学会了“curly hair”,同伴间既增进了互相了解,又提升了他们的英语语用能力。

这些生生互动环节,在老师的精心策划下,学生自始至终保持着积极的思维状态,在这样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既对旧知识进行了巩固,同时又引出这堂课所要掌握的语言知识。

(3)层层推进启发提问,助推学生问题思维

教学中一个巧妙的提问,常常可以一下子打开学生思想的闸门,使他们思潮翻滚,奔腾向前,有所发现和领悟,收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因此,我们要在深入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基础上,抓住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和心理特征来设计提问,激发他们的思维,环环相扣,步步引入,使他们始终关注并积极参与到课堂互动中来。

例如,在教Go for it!九年级上册Unit 9 When was it invented?时,教师先展示一些发明物的图片,叫学生说出单词bike, train, camera, sunglasses, watch, radio, piano等,学生都能正确朗读这些单词,教师接着问,“What do we call them?” 学生已预习过,所以马上会说“inventions”。这样很自然地在问题情境中引出了本节课的重要话题,然后教师边呈现“灯泡”这一新单词的图片,边设计问题“What is it?” “Who was it invented by?” “It’s a light bulb.” “ It was invented by Edison.”接着呈现出“telephone, computer, television, car, calculator”等图片,让学生看着图片就刚操练的两个问句进行相互问答。教师待学生基本掌握后,一边启发式提问“When were they invented?” 一边呈现出一张表格,填时间或发明物,学生带着这一问题,进行听录音,寻找答案。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高度集中状态,教师还是层层推进,让学生在思维中收获,“What are they used for?”很快掌握了“It’s used for + ing” 句型。有了这样的思维路线,学生很流畅地会相互间询问其他发明物的发明人物、发明时间、发明物用途。

教师要想课堂始终处于和谐欢快的状态,并不是一件难事,只要设计一些适合学生学情的,层层推进,进行启发式提问,帮助学生积极思维,充分体现“学为中心”的思想,把课堂还给学生,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2.创造和谐“问题”环境,促使学生积极思维

和谐课堂应呈现民主、自由,充满关爱的氛围。在这样的氛围里,学生才能心情愉悦,个性得到张扬,好奇心和求知欲才不会被压抑。因此,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随时把“问”的机会留给学生,为培养学生的质疑思维。

(1)情景刺激反应,诱发思维行为

思维行为产生于最佳的学习状态,适度运用刺激反应理论的基本原理,用设置情境来诱发思维行为,往往事半功倍。

例如,“一石激起千层浪”,一个开放问题可以诱发许多“异想天开”。此时,学生必兴奋不已,在大脑皮层留下难忘的印象,而且英语是一门非常规范的语言。因此,让学生经常想一想“现在学的内容与以前学过的内容有什么区别与联系?它适合哪些将出现的问题?”是很有必要的。如,在教新目标八年级上册Go for it Unit 5 Can you come to my party?一课时,为了进一步巩固邀请对方参加生日派对以及答应或拒绝的句式,教师先示范,问:“My birthday is next Saturday. I want to have a birthday party. Can you come to my party?”学生很高兴地回答:“Yes, I’d love to.” 还有的学生会说:“Sorry, but I have a lot of homework to do. ”经过师生间互动后,教师设计了这样的课堂问题,叫某一位学生邀请其他同学参加他或她的生日派对。我先叫了一位男生,结果他全邀请了男同学,我又叫了一位女同学,她同样邀请的全是女同学。为了活跃气氛,我灵机一动,在对话时,必须邀请两位异性同学,这一下教室里像炸开了锅,其他同学睁开大眼想看看他或她会邀请哪位异性同学,而且他或她又会怎么回答他或她的邀请呢?有了这样的学习气氛,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更高了。每位学生只要带着兴趣去学,一定能做好每一件事情。因此,在设计英语作业时要关注学生的心理特点,满足学生的生理需求,让学生怀着愉悦的心情学习。

(2)创造宽松环境,培育思维行为

教师的作用是激活学生思维流,适时地把学生的思维调谐到成功的思维活动频率上。只有在和谐的师生关系、宽松的心理环境中,学生的思维才会异常活跃。所以教师应放下架子创造无拘无束的教学时空,让学生自由迸发思维的火花。

例如,记得笔者在一节英语课上让全班学生做难度递增的三个单选题,首先请一个女生站起来回答,她答对了第一题和第二题,当她兴冲冲地要回答第三题的时候。我抢先说:“哦,第三题太难啦,我们换一位同学。请坐下。”明显,她被打击了,伤心地坐下了。课后,其他同学跟我说了这件事情,我才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第一时间向那位受伤的女生道歉。事后我陷入了深深的反思之中。假如没有其他学生向我反映情况,我就不会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我岂不是伤人自尊,不断犯错?从那一刻起,我学会了尊重学生,知道了英语课堂应该是平等和谐的,我学会蹲下来跟学生交流。只有这样,课堂才是民主而自由的,学生才会畅所欲言,直抒胸臆。

(3)设计讨论话题,强化思维训练

教师要善于用“聚焦”来“调控”“疑点”,把学生引导到课堂的重点上。实现“聚焦”的手段有两种:第一种是扩大,即让学生通过“放大镜”来观察思考;第二种是缩小,让学生通过浓缩来感知。在平时的教学中若能经常运用,学生的思维创造性便能得到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深度也将日益增进,为思维流的形成奠定扎实的基础。

例如,在语篇教学时,笔者常根据教材的语言材料,设置疑点,采用多种思维训练法,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再加工,鼓励学生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进行思维。如,教学新目标英语七年级下册 Unit 5 Why do you like pandas?时,笔者在学生学习课文内容后进行拓展提问:Why do people like animals such as“pandas” in China?What can we do for pandas? How do we save pandas?...这样学生的思维插上了想象的翅膀,一个个展开联想,答案不一,众说纷纭,有几位基础较差的学生都纷纷举手发言,要求大家保护熊猫。

这样的问题情景设置,不仅让学生掌握了所学知识,而且体现了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动物的呵护,提升了学生的思想品质。

(4)结合生活话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行为

学习英语归根结底是为了运用英语,做到英语联系生活实际,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提问意识。在课堂上学生学会不局限或满足于一个角度去找到答案,而是从两个、三个,甚至更多的角度来探讨问题的答案,从而使答案更趋向于成熟和完善,学生就会逐步进入一个崭新的学习境界。

例如,笔者在新教材九年级Unit 4What would you do?课堂教学中提了一个问题“If you had much money, what would you do?” 教师先说出自己的答案: Now I have no money. But If I had much money, I would give my money to the poor children. 接着让学生回答,这一提问揭开了学生的思维,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探讨其他答案,结果我叫学生采用接龙的形式训练虚拟语气这一结构,想不到这个问题在全体学生的努力下,得到了完美而精彩的答案。“If I had much money, I would buy many presents for my parents.”“ I would travel all over the world.” “If I had much money , I would buy a big house with a beautiful garden.” “If I had much money, I would go to poor villages. If I went there, I would buy much food for the poor children. If I bought much food for them, they would be happy. If they were happy, I would be happy, too...

这样,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或接龙的形式,将本节课的虚拟语气结构训练得滚瓜烂熟,他们不仅不愁记不住这一结构,又通过切合生活实际的学生关心的“money”话题,展开想象,促进学生英语思维,提高听课效率,培养了学生的预习习惯。

3.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敢问不难,善问不易,教师设问创疑要多示范,教规律于学生。笔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为学生提供问的载体,培养学生提问意识。

(1)学会携带问题预习,提高课堂听课效率

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双边活动。而预习是一个发现问题的过程。我们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引导学生有目的地预习,促使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并生生帮扶解决问题,让学生带疑问进课堂,培养他们良好的预习习惯,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笔者在教学新目标英语新版七年级下册Unit5 Why do you like pandas?Section B2b之前,让学生按要求做下列预习作业:

①阅读文本,并找出课文中不理解的语言知识点、表达法和固定搭配、重点句子等。

②再阅读全文,找到四个问题的答案:

a.What’s the best title for the website article?/What’s the main idea of the article?

b.What can elephants do?

c.Why are elephants in danger?

d.How should we save the elephants?

通过预习,学生归纳出了一些固定词组:a symbol of, never forgets, get lost, be in danger, cut down, kill, ivory, make of等,然后查字典,了解这些词的正确用法。在预习过程中,带着问题预习,帮助学生学会正确的学习方法,学生就会有目的地阅读全文,能更好地把握文章的重难点。这样长期坚持下来,学生能了解语言学习的过程和规律,自学能力会有所提高。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找到了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乐趣,提高了学习兴趣,增强了学好英语的信心,学习的主动性也会有所增强。

通过对学生进行持久的预习辅导,学生会自然而然地形成一种英语的思维习惯,掌握一套有效的学习方法,这种习惯和方法必然转化成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信心,而这种学习能力和信心将会伴随他们一辈子。

(2)巧设生活问题,挑战学习能力

语言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英语是一门交际性语言学科,它应该是通过多渠道地进行相互交流。笔者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不断地去观察生活、了解生活、认识生活,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英语,英语就在他们的生活之中,从而形成从日常生活中提出英语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意识。

例如,笔者在教“Make Our World More Beautiful”这一单元时,从实际生活出发设计了一个任务,让学生写一封倡议书,号召全校师生拒绝使用一次性卫生筷,以此来为环保事业出一份力。当时就有一位学生提出:Since everyone knows it’s a waste of wood, why don’t we ask the factories not to produce them any more?这是一个很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就算教师知道如何回答,也不可能很全面。所以,这时就需要教师的应变能力及组织能力,随机让全班同学加入讨论一次性筷子的Good points and Bad points。

学生五花八门的回答,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丰富了他们写倡议书的素材,更重要的是体现了那位同学质疑的价值,从而使学生提出更多的问题,增强他们的问题意识。

(3)类比联想,酝酿问题,新旧知识达到有机整合

根据两种英语语法在某些特征上的相似,做出它们在其他特征上也可能相似的假设,利用这种类比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提出英语问题,加快学生巩固旧知识,掌握新知识的步伐,从而提升课堂效率。

例如,笔者在新授“一般过去时”的时候,先让大家回忆“一般现在时”的用法,提醒他们用比较法学习。学生经过观察,句型操练,情景对话,你一言我一语:“一般过去时动词要用过去式,而一般现在时动词采用原形,有时还要加s”,“这两种时态的时间状语不同。”这时有学生问:“为什么often也可用于一般过去时?”首先表扬这个学生爱动脑筋,敢于提问,然后叫他们区别这样两个句子:Last year Tom often watched TV in the evening. But this year Tom often does his homework in the evening.经过对比,这位学生恍然大悟。这时又有一学生问道:“He feels better than yesterday.这个句子为何用一般现在时?”看到有几位学生跃跃欲试的样子,我就把这个机会留给了其中一位学生,这个学生就在than前面添上了“today”,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4)拓展思维空间,持续学习热情

学生都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鼓励他们遇事多问“为什么”,善于多提问题,并共同解决问题,促进学生间互相传递知识,共同提高。

例如,在上新目标八年级上册Unit 2 What’s the matter?一课时,笔者就先介绍课文内容并呈现新词汇matter, lie down, have a rest, take one’s temperature, tired, 本人充分利用旧教材相关材料给学生提供一个情景:Mrs. Brown went to see her doctor. 并展出一张画,问道:“Can you ask me some questions?”然后叫学生提出一些问题,学生根据这一情景,很快提出问题: What’s wrong with her?How did she feel? Is she OK after seeing a doctor?What did the doctor ask her to do?etc.老师不是帮助学生一一解答他们提出的问题,而是叫学生互相讨论,猜测回答这些问题,经过一番讨论后,教师再对学生的回答作以评改。

这种教法改变了教师满堂灌、学生记笔记或教师问、学生答的被动局面。在努力使课堂教学交际化的过程中,作为交际一方的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能促进学生持续学习热情,这正是教师想达到的理想教学效果。

4.授导开放性思维方法,滋养创新思维能力

教师在引问过程中能经常为学生提供高质量问题的范例,学生就会在教师引问的潜移默化中学会发现这些问题以及思考的范式。笔者认为开放性思维方法对学生的问题创设和思维训练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在平时适当设计穿插一些没有唯一答案的开放性问题,训练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其中会有一些意料不到的创造性答案和效果。

例如,又以新目标七年级下册Unit 5 Why do you like pandas? Section A 为例,为了创设问题情境,更有趣地掌握第一课时的语法功能:Why...?笔者以视频展示故事“The fox and the grapes”,等学生看完视频后,教师提问:“Why does the fox say the grapes are sour?”于是,我就适时引导学生对这一问题展开讨论,他们抢着回答说:“Because the fox can’t get them.” 教师又追问道:“Do you like grapes?Why?” “No, I don’t like those grapes. Because they are sour.” “Yes, Because they are sweet.”等等,答案各异,精彩纷呈,令人叫绝。通过问题的展开联想,进一步巩固了新学的语法结构,培养了学生的交际能力和思维能力。

这样反复操练,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流畅性,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他们在轻松、愉快的语言环境中学到了新知识,且思维与语言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了学生思维的飞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四、实践的成效与反思

在“创设课堂问题情境,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探究中,我们在帮助学生巩固和理解知识的同时,更注重学生的兴趣和需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为学生提供发展平台,让每个学生都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

1.实践后的成效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创设课堂问题情境,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策略的实施唤醒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调动起学生对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了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提升了学习能力。

(2)提高学生学习自信心,重燃学困生学习热情

“创设课堂问题情境,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实施后,使原先对英语学习缺乏兴趣的那些学生增强了自信,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乐学、乐记,教师寓教于乐,形成良性循环,从而有效地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3)促进学生间小组合作学习,充分凸显“学为中心”教学理念

在小组活动和班级活动中,学生可以相互交流,资源共享,扩大词汇量和语言信息量,有利于组内各成员发挥自己的优势,智慧互补,促进相互间的合作学习,学生更主动地运用自己的思维去习得英语,获得成就感,充分凸显“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4)重视课堂问题设计,助推师生共同成长

通过“创设课堂问题情境,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实践,促使教师重视课堂问题情境设计,激发教师教学智慧,为教师自身发展提供了一个创新思维的空间,挖掘教师潜能,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同时,促进了学生积极思维,开启了学生思维大门,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助推师生共同成长,从而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2.实践后的反思

(1)问题设置要注意前后关联,推陈出新

问题课堂教学会让学生时常不由自主地被各种教学活动所吸引,学生会有一种不可遏制的跃跃欲试的求知欲,但应做到巧设问题,问题设计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衔接,层层推进,推陈出新,促进学生积极思考。

(2)问题设置要注意抛砖引玉,一石多浪

教学中如果学生失去了主体性和能动性,完全按照教师已经设计好的路线走,谈不上独立思考,这样培养的学生大多只会模仿,缺乏想象和创新。如果设置的情景能让学生在解决之后提出更多的问题,就不仅仅是落实一个知识点的效果了。因此,教师在为学生创设课堂问题时,应精心设计,为问题的深入挖掘,预埋预设。

实践表明,这种创设课堂问题情境,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多种英语问题设计和布置是可行的、有效的,能较好地拨动学生乐学的心弦,发挥学生的特长,有效地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学生的学习方式更趋向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英语的兴趣普遍浓厚,思维灵活,有批判性、广阔性,敢于提出问题,勇于展示自己,学生的学习能力明显提升,笔者所教的两个班在县级、校级的质量检测及竞赛中成绩显赫,师生中美誉度高。这充分验证了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当课堂主角,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中,畅游自己的思想。教者有心,学者得益,实现真正的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陈龙安.创造性思维与教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06.

[2]许福杰.新课程下英语作业评价的探讨.基础教育课程, 2005(08).

[3]朱慕菊.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06.

[4]陶文财.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吉林教育,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