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底气作文

底气作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底气作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底气作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时评阅读;作文教学;阅读质量;思维训练

事实上,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与文化日益进步,青年们更应有激扬文字、指点江山的豪迈情怀与深刻思想性,可是基础应试教育的威压、落后的教育观念给我们培养出了无数唯唯诺诺的“考试机器”,有着独立见解、思想深刻的高中生实在为数不多。更为可叹的是,那为数不多的有思想、有才情的学生也不敢放弃高考的诱惑。他们在高考作文中根本不敢畅所欲言,也不敢表达一点点不同的见解,原因是一辈子只有一次,输不起。

新课程标准提出高中阶段的作文教学应指导学生“考虑不同的要求,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培养科学理性精神”。可见,作文教学不应仅仅停留在教会学生写框架式的议论文,更要加厚学生的知识积淀,教会学生如何独立思考、深入分析,引导他们走向更开阔、宽广的天地,让学生写出真实而富有灵性的好文章。基于这种认识,我们更应注重学生的思考性、思辨性的培养,如何能让学生带着应试教育的镣铐跳起洋溢思想性的舞蹈则更是我们一线教育者的必修课。为了上好这一课,笔者认为应从时评阅读中汲取思想的火花,从而使学生的作文灵动闪耀。

一、时评阅读之路归正

叶圣陶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韩愈的一句话则揭示得更为形象,他说:“学以为耕,文以为获。”也就是说,“耕”是“获”的前提,“学”(阅读)是“文”(写作)的基础。基于先贤的认知――阅读,是写作的根基。因此,许多学校还开设了阅读课,以扩充学生的阅读储备,更有教师印发大量时文,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但是时评阅读之路的尴尬无可避免:对时评阅读足够重视,却没有带来相应的回报。时事阅读之路,是否应坚持走下去?时事阅读之路,路在何方?

正如章熊所指出的:“研究剖析作者的思考,揣摩体味作者的语言运用,培养语感,这种‘揣摩谋篇’的教学能够有机地把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结合起来,成为我国语文教学的特色,独步于世界教坛。”潘新和先生也大力呼吁语文教学应由“阅读本位”过渡到“作文本位”。这都启示我们:时事阅读,应以作文为基点和归宿,揣摩时文作者的语言与思想,从而有效提升作文能力和语文素养。如何引导学生进入一种高效率、高素质的阅读状态,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冲击学生的思想,引发学生的思考,带来议论文写作的高效益,则是时评阅读亟待解决的问题。

作为一线教育教学的工作的笔者做了初步探索,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由简易到复杂,由单一到多样,逐渐展开。

1.课堂内外,互为补充,使时评阅读有系统性

首先,以课文为基点,纵向挖深度。

课堂教学时间有限,但舞台却很宽阔,时文阅读能为教材学习做好铺垫和延伸工作,如,配合《我与地坛》的教学,可以补充史铁生《合欢树》《秋天的怀念》,让学生更好地体味史铁生与母亲之间细腻、感人的亲情,同时课外补充史铁生《命若琴弦》《史铁生的坦荡辞世是一个示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对生命、对人生的态度。

其次,以时文为线,横向拓广度。

当学生通过课文基点积累了若干个作家点后,笔者认为还需要为他们架构起一张时文之网,在横面上进一步延伸,并形成系统。如,配合《将栏杆拍遍》这个知识点,可以补充《读柳永》《乱世中的美神――李清照》;看到梁衡对于宋词大家的评论,补充《跨越百年的美丽》,让学生领略梁衡对“美丽”的全新解读,体悟永恒的生命哲学;在功利化之风愈加浓厚的当代,补充龙应台《给河马刷牙》、鲁枢元《从陶渊明看当代人的生存困境》,帮助学生构建起个人的精神家园。

2.读写并举,互为促进,使时评阅读有内容性

首先,引导学生撰写摘要和读后感。

其次,借助时评阅读,提高学生议论文语言的驾驭能力。

最后,撰写时事评论文字,形成“百家争鸣”的氛围。

现阶段的时文已经发展得相对成熟,几乎各种媒体中都活跃着它的身影。为学生撰写时事评论文字提供了有效范本。笔者尝试:在每学期初布置任务,将全班45人划分为6个时事阅读小组。每周由时事阅读小组组长确定时事主题,并选派一位学生在周一课前五分钟讲述时事新闻或热点事件,并对此概括感悟或评论,这些感悟评论或是自己有感而发或摘录借鉴时文,再由该学习小组选派两名学生就该事件继续提出看法,也可由其他组成员来评议驳论、争议商榷,形成“百家争鸣”的研讨氛围,使得学生懂得许多社会知识,看清纷繁世相背后的实质,学会科学、理性的分析、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3.师生对话,互为提高,使时评阅读有愉悦性

巴赫金指出:“一切莫不都归结于对话,归结于对话式的对立,这是一切的中心。一切都是手段,对话才是目的。单一的声音,什么也结束不了,什么也解决不了,两个声音才是生命的最低条件,生存的最低条件。”(巴赫金《诗学与访谈》,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出版)巴赫金的对话理论强调了阅读的根本在于多种声音对于文本的相互沟通、相互对话、相互交流与融合,如此才能形成一种建设性解读,同时也可以放大学生的阅读愉悦性与积极性。

二、时评阅读助写作走向深刻

拥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入木三分的分析力是议论文走向深刻的必要条件。而时文阅读将让学生从芜杂的信息中筛选有效信息,去伪存真,揭示问题产生原因的能力逐步提高,更在对话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高度立论、深刻透辟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让学生领略了议论文语言的鲜活灵动、素材的时代气息。如此看来,时文阅读将学生的议论文写作能力大幅提高。而如何引导他们在具体写作时带着高考的镣铐展现精当独到的议论分析能力,则是教师值得思考的问题。

笔者经过初步尝试,发现一条可操作之路。

第一步:引述时事材料。在议论文开头,抓住时事关键,简洁概括至80字以内。如《底气》开头:“天安门广场边,一个新造的孔子塑像被竖起。”同时在引的同时要扣住论题,提出论点。如,上文《底气》中有:“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打造中国的文化底气,提升文化软实力,成为当下的迫切的需求。”

第二步:分析材料,400字左右。如上文《底气》,首先分析先秦文化因为开化了世界文化而成为中国文化的底气,接着质疑当今中国文化向先秦文化寻求底气的原因,再次分析先秦文化成为当今中国文化底气带来的弊端。这样层层剥离分析、评论,纵向论证,深入挖掘,使议论文有了论述力度。

第三步:联系现实,200字左右。如,上文《底气》承上过渡,自然联系到西方文化底气是一个完整的文化体系而非单独的文化名人。搜集典型论据,扣题论证,并提出怎样真正铸就当今中国文化底气的措施。

第四步:总结全文,100字左右。回扣材料,升华总结,收尾要求形象有意蕴。如上文《底气》结尾:“回首悠悠五千年,孔子老先生孤独地站在历史的起点,他瘦弱的肩膀撑不起一个民族的脊梁。重塑中华文化底气,你我需共同努力。”

当然,文无定法,此四步只是笔者一点小小心得,有很多细节尚需要斟酌。

底气作文范文第2篇

每年都有很多同学重复问我同一个问题,“中考作文怎样得高分?”这个问题庞大而沉重,常常让我力不从心。我很想像其他人那样给大家罗列一些高分的秘籍,但我知道这些没什么用,最多只能带来安慰。比如,作文要炫示自己的个性观点,深刻思想;语言要有文采,能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内容充实,点题到位……这样阅卷老师才可能给你较高的分数。这样说的时候,我心里其实很没底气,因为我知道一部分同学即便使出平生绝学,也难以达到“文采飞扬,思想深刻”。于是,我向你兜售的这些高分秘籍基本就是宋江的军师―――吴(无)用!

什么才是实用有效的考场秘籍?我们先要明确一个问题,影响中考作文得分因素究竟有哪些?在我看来至少有三个:

第一是阅卷老师,因为中考作文的得分是阅卷老师评的。第二是评分细则,这是阅卷老师给分的参照系。第三是考生的优势,这是你的作文能否从普通作文中脱颖而出的关键。这三个方面都在阅卷场中实现着对你作文的“生死“判决。

我曾采访过很多中考作文的阅卷老师,从他们的讲述中,有两个关键点被反复提及:一是书写,二是审题。在电脑阅卷时代,冷硬的显示屏会把你本来就不太工整的书写夸张到糟糕的程度,让阅卷老师望而生畏。在《2014年中考作文专项训练》中,有老师直言不讳地说出自己的心声:“若你的书写是鬼画桃符―――即使再好的作文,‘因为你的书写差加剧了我的阅读坏心情,是你的书写扼杀了我的审美情趣’,你的作文当然大打折扣,甚至被秒杀。”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真实的阅卷场写照。说到审题,更是要做到切合题意。阅卷老师进入你的作文,首先看的就是作文是否切题,而文采和思想倒是放在第二位。

底气作文范文第3篇

去年“两会”前的新春来临之际,总理先是提出,让人民活得幸福,接着又提出让人民活得有尊严。这样,幸福和尊严就成为全国上下的热门用语了。“让人民幸福”,现又成为今年两会的主题词。

其实,什么是幸福,怎样才算幸福一类问题,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报刊上都辟出专栏,让大家讨论“什么是幸福”;教科书也有《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的课文;老师也常以“什么是幸福”“人怎样才活得幸福”为题,让学生作文。当时的一些共同观点大体是,“为人民服务,就是幸福”,“为国家为人民作贡献,就是幸福”,“为了别人牺牲自己,就是幸福”,等等。这样想,这样说,这样写,一定得高分。原本就是对的。千真万确,决无差错。

作为世界上万事万物之一的人,无不以物质为基础,任何精神的东西都离不开物质。但人同时也有思想,会思维,即便同一事物,难免生出不同想法。如果只强调人的精神一面,而忽略物质基础,在人的脑子里不但会生出异议,精神必将无法持久。

改革开放以后,情况大变。国家允许一部人先富起来。人们对物质条件的追求,不仅合理合法,还会受到赞许。升官发财成为一部人的追求目标,幸福和尊严的标准似乎有所改变。钱多的人就幸福,官大位高的人才有尊严,而金钱又与特权紧密相连。在拜金主义行时,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的社会风气之下,一般人的“幸福和尊严”感悄然大打折扣。

当然,按照中国人“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传统文化观念,只要人品好,有本事,有气节,对国家对人民有贡献,应该还是有幸福感的。但如果整个社会不这样看,别人不认可,即便你是跟 “饿死不吃美国粮”的朱自清那样有骨气、那样高尚的人,只要你是一个贫穷而地位低下的人,在社会上就还是照样没有尊严。

那么,人民怎样才能真正活得幸福,活得有尊严?幸福与尊严底气何来?有两点非常重要:一是要活得有精神、有气节;二是要活得富有,能过上丰衣足食的日子。有了这两点,就有了充足的底气,就能高高兴兴地活得像个人样儿。

如前所述,精神和物质是密不可分的一个统一体。世界上万事万物都离不开物质。经济是基础,作为观念形态的思想文化则是上层建筑。一个人只有精神和气节,而没有经济作基础,长此以往那是精神不起来的。像朱自清先生和古代伯夷那样有气节的人,最后也只能是饿死告终。对于广大芸芸众生来说,经济条件、物质基础尤为重要。只有衣食足,才会礼义兴。也只有民富,才能国强,而民富国强,才是长治久安的充要条件。

底气作文范文第4篇

所在单位:益阳市人民路小学

从教时间:22年

最喜欢的书:《给教师的100条建议》

最喜欢的作家:朱自清

最喜欢的休闲方式:静思、看书

书田世界,菽粟无数。我一犁在手,抛却纷争与烦恼,抖落重压与劳顿,如鱼得水,犁尽天下书田,找寻教育改革中迷失的清醒,寻觅教学困惑中些许的光明。

犹记得,初登讲台,遭遇尴尬,我的倔强自此而生,不敢怠慢一天:购买中外教育名著,订阅教育教学期刊。课余闲暇,与大师对话;节假时日,钻研教育理论,捕捉教改信息;酷日炎炎,朔风凛冽,一刻不曾耽搁,用心揣摩王崧舟的“诗意语文”、窦桂梅的“主题教学”、孙双金的“情智语文”……密密麻麻的笔记见证了我的努力。每每打开它,如沐汩汩清泉:“教育的本质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师从事教育需要一种底气,底气来自于读‘万卷书’,来自于行‘万里路’,来自于阅人无数,来自于专家引路。”我与书的心灵碰撞在阅读中产生,有满怀的希望,有迸发的激情,有踏破铁鞋的惊喜,也有一见钟情的神往。我用心感受她的博大,用笔写下她赋予我的灵感,激情与梦想在教育的人生舞台上盛开。

从此,我一头撞进犁头磨亮的晨曦和晚霞,耕耘书田,也耕耘自己,像老牛,不知疲倦地踩着二十四个节气,演绎成孤独的流浪者,无处停靠。我知道,有一天我会用双手犁出一片清新的泥土。然后,我的心就停泊在这里,痴情守望。

于是,有了首篇论文《追寻语感训练的理想境界》、首本教辅资料《四年级名师教你写作文》的问世。思维与脚步不敢停歇,我一手打造知识与力量,一手放飞激情与梦想,乐此不疲地领着孩子们在诗意盎然的语言文字里穿行……我先后发表《畅所欲问,课堂邂逅无限精彩》等论文30余篇,湖南教育出版社邀我编写《苏教版语文第五册特级教案》《三年级开心阅读阶梯训练》等教辅书籍。

我承担起学校教研的重任,亲手抄刀的教改论坛、读书交流、主题教研、同课异构、专题讲座、教学比武等活动应运而生。携着含羞带露的最爱,移步花间,我摘取娇艳如春的颜色,以执着的姿势,一路向前。读书交流洒下我跋涉的汗水,专题讲座留下我沙哑的声音,教学比武拍摄我指导的身影,教改论坛记录我追寻的脚步。老师们茅塞顿开,宛若在八百里瀚海的平台上驾驭骏马,任意驰骋,收获颇丰。

作为书田人,轻轻翻开一本书,有如农夫手执一柄犁,看新翻的泥土,闻清新的气息,舒心、温馨。书田的轻言浅唱,书田的细语叮咛,书田的日久陪伴,滋润着我的心田。嫣然回首,浅笑盈盈,曼妙起舞,是书田的千般柔情;波光潋滟,山色空蒙,是书田的万种风情。

师友评论:

底气作文范文第5篇

晚上挑灯夜战,白天磕头打盹,对于你们这种“卖了儿子招女婿”的做法我很难理解!

上我的课时,眨眼的时间间隔不要太长,不然的话我会以为你是在睡觉。

上课有睡意的时候要尽量克制,如果非睡不可的话,也必须得保证睡觉的姿势是正确的——身体上部和课桌面成90°角,最好能达到“硬挺头颅永不倒,纵然嘴角水滔滔”的境界。

不是我打击你们,你们考上清华的几率和我当上美国总统的几率是一样的!

如果在高考的考场上遇到了这种变态题目,你只能怪你家祖坟没埋好。

考试这事,一靠命,二靠命,三靠风水。

我就纳闷了,同样是我×××的学生,这作文的差距咋就这么大呢,有的人是“思路如泉涌,下笔如有神”,而有的人则是“小脑一阵抽搐,大脑一片空白”,啥玩意儿都想不起来!

学英语一定要大胆地喊出来,发音不好也没关系,反正痛苦的又不是你。

今天考最后一场了,大家可千万别有什么想法,免得一失足成千古恨,搞得晚节不保,我的习惯是只下雨不打雷,一旦发现你有小动作,我会默默地记下你的名字,以备秋后算账。别以为平时和你们关系都不错,我这人最大的优点就是关键时刻能够做到大义灭亲!

父母的希望永远寄托在下一代,但下一代究竟是哪一代呢?应该是你们,因为你们还年轻,有责任,也还有机会去改变自己和家族的命运,将来我不会对我的孩子说,“我就靠你了”,我会底气十足地告诉他,“你老爸非常牛,你也应该非常牛”!

虽然没有什么大的差别,但翻译的时候尽量地把被动语态翻译成主动的意思,那样听起来才更像人话,我们天天说“烧饼夹里脊”,总不能说“里脊被烧饼夹”吧?

我感觉你这英语说得就像羊拉屎一样,一个单词一个单词地往外冒,这样可不行啊!讲英语应该连贯流利,希望你能尽快达到羊拉稀的状态!

底气作文范文第6篇

我1990年踏上神圣的教坛,在一所农村中学教书。政史专业毕业的我,面对“语文”这门大课,无论如何还是有些手足无措。尤其是面对很多语文教师都头疼的作文教学,我更是没有底气。那时,我走上讲台基本离不开救命稻草――《教学参考书》,我没有自己的教学思想,只能算是教材、教参的复读机,我太需要一个引领者了。可以说,《路》刊的出现改变了我语文教学“一潭死水”的现状,甚至改变了我整个人。

《路》刊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可操作性强,上面的很多指导类文章都可以直接进行讲座式教学,于是我就尝试着在课堂上运用《路》刊。记得第一次真正使用她是1992年,那时我看到天津刘金生老师的《第五扇门中的破烂艺术》,心中豁然开朗。感觉这篇文章仿佛打开了我作文教学一直以来难以开启的门扉。我不但在作文课上很好地运用了这篇文章,而且还进行了拓展,并把这种拓展化作文章《如何挖掘第五扇门中的破烂》。这篇文章在《路》刊1993年7-8合刊上发表。这是我第一次在《路》刊露面,就是这次亮相,使我与《路》刊结下了不解的情缘。

《路》刊的很多大块头文章给人一种直刺穴位的阵痛感、满足感、幸福感,这是我热爱《路》刊的最重要的原因。尤其是一些常规栏目,如“面对呼唤”“应该关注”“定点钻探”“大考望”等,给广大师生提供了一大批这样的作品。如:《挖掘埋藏在你身边的写作涌泉》(1991年3期)《是生活遗忘了我们,还是我们遗忘了生活》(1995年5期)《社会责任感:从“要我写作文”向“我要写作文”飞跃的助推器》(1996年1期)《“穷”学生,怎样才能“富”起来》(1998年7-8期)《同学少年:你关注过自己的课外阅读吗》(1999年9期)《用真情焊接生命的残缺》(2000年7-8期)《精骛八极文易成,情非炽烈章难定》(2001年10期)《心理在调适中保鲜,思想在碰撞中活跃》(2002年7-8期)《请倾情关注我们精神的荒原》(2003年9期)《孙志刚:用生命为法律献祭》(2004年9期)《面对农民问题的呼唤》(2005年7-8期)《打磨材料,透析表象,开合拓展,扩张思想》(2006年4期)《面对传统文化失落的呼唤》(2007年1期)《巧用自然风物,获取大考高分》(2008年7-8期)《结构,因你而紧凑》(2009年6期)《警惕“青少年情感荒漠化”》(2010年4期)等等。这些紧扣时代脉搏的文章对事件话题等从多角度进行解读,给广大师生提供的不仅是写作的素材,更是写作运思的方法和策略。这样的大块头文章,让《路》刊的品位无形中比其它刊物高出许多。这也是《路》刊被誉为“作文指导的航空母舰”的重要原因。可以说,只要《路》刊在手,写作的形成范式即可很快在读者心中产生。当然,我也一直在尝试给这些栏目写稿,而且也写出一批较有影响的文章,得到了语文界同仁的鼓励与认可。

《路》刊近年来在保持原有特色的基础上,又顺应时代潮流,将“大考”备考作为刊物有效发展的动力。“大考文题的神奇射手,作文指导的航空母舰”,这是读者对《路》刊的评价,也是《路》刊着力追求的目标。可以负责任地说,这些年来,《路》刊在“大考”备考上真的成了广大师生的知心人、引路人。江苏名师周建成老师这几年一直在关注全国各地高考命题与《路》刊的对接情况,周老师得出的结论也是令人信服的。2006年10期《文在“路”上,题在“路”中》,周老师惊叹“相当多的高考作文题早就蕴涵在《路》刊之中”!2007年10期《“诗意”“现实”不足辩,只要对〈路〉就成功》,周老师用诗意的笔触盛赞《路》刊“既是诗意的苑囿,也是现实的沃土,还是‘一切可能’的令人怀想的浩渺天空”!2008年10期《面对08高考文题,〈路〉刊作出“成功”回答》,周老师盛赞《路》刊“又一次慧眼识‘路’”,从多角度分析了《路》刊与高考文题准确对接的令人信服的事实。2009年10期《行在“路”上,一路顺风》,周老师对《路》刊射中高考文题更是不吝溢美之词:“江苏卷――就差没字字重合”;“重庆卷――《路》刊是其‘孵化器’”;“北京卷――《路》刊早备‘助飞翔’”;“四川卷――一期《路》刊足可应对”等等。2010年10期《一“路”凯歌》,周老师说《路》刊凭借“引导学生关注自我、关注自然、关注社会”的编辑理念,再次“无心插柳柳成荫”,并且强调指出:《路》刊一向反对押题,一向走的是大作文、大语文的路子,关注的是读者写作素养的全面提升,而不是囿于一题一作的巧合偶遇。确实如此,这些年来《路》刊特别打造的“特别关注”“焦点・观点”“定点钻探”“面对呼唤”等栏目有口皆碑,所编辑的文章与我们这个时代的脉搏同跳动,这自然使《路》刊年年能够与高考作文题完美对接。这是《路》刊一贯的办刊指针,因而《路》刊赢得的诸多美誉也是情理之中的。

底气作文范文第7篇

我上初二了,在这个夏末秋初的季节,天气还不凉。

一切都像在夏天一样。上学的那天,坐车经过以前上学一定要经过的立交桥,我看见一大片一大片的杜鹃花开在桥的两侧,嫣红的颜色,一大片一大片的烂漫。9月1日公交车很多人,挤满了学生,我紧紧贴着车门,望着那桥边的嫣红,又诧异又惊喜。

花开立交桥。

我的心里忽然漫过一阵又一阵的感动,就像是一大片一大片开在夏末的杜鹃花,在城市里难得晴朗蔚蓝的天空下随心所欲地蔓延,阳光在它鲜艳地花瓣上调皮地打着旋儿。

07年的那一天,是我中学的第一天,第一次坐车经过这座立交桥,长长的长长的一直向前延伸,是一个故事的开始。

又到这一天,我已经初二了。

【贰 】深秋

从夏末开始,就一直想念那个季节。

那个有高远的蓝得没有一丝云彩的天空的季节。那个有落叶变成疲倦的蝴蝶飘落下的季节。那个有淅沥沥地小雨落下的季节,雨雾中有昏黄的灯光迷蒙。

有一天做课间操的时候,小操场上的大叶榕开始掉叶子。飘飘摇摇,打着旋儿,落在我的脚边。

我钟爱的大叶榕,长在小操场的大叶榕。我的心里忽然有说不出的的感觉。

你看南方的树也开始掉叶子了呐,秋天已经过了一大半了,转眼就要到冬天了。我抬头,它的已经有好多片叶子变黄了呢。这个时侯,北方一定很美。就像小时候看作文书里写的那样,蓝蓝的天空上,大雁一排排地飞过,田野里,有一波一波的麦浪起伏,山间有火红的枫叶飘落。还有,还有那一轮秋月。

深秋,在岭南季节的感觉并不浓烈的时候,我想起了那个在老巷子深处的图书馆。

结束了我的期中考试,跑到那里,在天蓝色的小椅子上一直坐到下午。我借了那本郁雨君的《蹲下来抱抱自己》。

蹲下来抱抱自己。好温暖的名字。

一如深秋的黄昏,阳光透过车窗温暖地照到我的书页上。在喧嚣的人群中,方芳的农场依旧散发着我喜欢的泥土香味儿,很温馨很感动,我捧着书,好像已经远去很久的天真无邪的童年的感觉又重新回到了我的心里。

初二,在这个对我来说有点儿苍凉的秋末,我迷上那个走在铁轨上的少年,还有银戒指泛出的点点柔和的光芒,以及留在记忆中那个暖暖的小学,那里面有澄澈的天天天蓝。

在地理书上一遍一遍地写:铁轨少年,铁轨少年。

深秋,酝酿了好多的梦。在这个初二,有点苍凉的季节,破灭得不留痕迹。

【叁 】冬天

冬天,冬天。

从前看过这样的一段话:冬天的天气,是一种蕴着底气的沉默。春天的鲜花,夏天的溪水,秋天的月儿,都不如冬天的落阳。“一种蕴着底气的沉默”,这句话,让我铭记至今。如今再想起,便觉得有些遗憾了,过了那么多个冬天,自己对于冬天的落阳,竟从没细细地看过。是不是在一大片寂静的晚霞中,自己也能感动得磊落而博大?像冬天那种“蕴着底气的沉默一样”。

冬天,岁末,考试。

我坐在临窗的位子上,和所有人一样,复习、备考。作业总是很多,数学还是那样的一塌糊涂,而英语,却突然有一种踏踏实实的感觉了。背着英语词组,还有做卷子的间隙,会抬头望一望窗外,冬天有一种不为人所察觉的诗意。

即使班里吵,也不会再像从前一样什么都不顾地去管,突然觉得,自己那些棱角,在这个冬天渐渐地被磨圆,不会再那样站到风口浪尖,也变得冷眼旁观。

越长大越孤单,越长大越不安。是不是,有一天我总要褪去所有的棱角?

期末考试的成绩是那样的意料之中。

脑海里总是回响着那么深刻的句子:我在跌落,不断地跌落,在一个黑暗的深不见底的深渊里,不止何时才是尽头。

【四 】过年

放假了,开始补课。把自己变成上了发条的人,有规律地做作业、补课、做补课老师的作业、上网。

很久都失去了感觉的数学,第一次再有那种真正触着x、y的感觉,很简单很踏实。虽然好多都不懂,但也不那么陌生了。

我从书店里借来三毛的《哭泣的骆驼》。一切都安静而欢喜下来的新年里,我可以抛开一切看我一直想要看的书。

新年,看到整栋楼家家户户欣新贴的春联。红色,大红,这种简单又喜庆的颜色,在倒数最后一秒的哪一刻,我的心中再一次充满感动,大红色的感动。

初中的一半就这样过去了。

在季节深处,我是一只折断了翅膀的蝴蝶,突然间找不到方向,翅膀沉重得无法起飞,在这个初二,不知跌落在何处的初二。我想要像从前一样的在季节里穿行,春天会花香四溢,会停驻于我喜欢的秋天,平静、踏实。

底气作文范文第8篇

一向是前几名的学生,这次退到二十几名,还真有一番风味。我以为考试非常简单,就没有复习,只是随便看了一下书。到了第二天要考试了,看到教室里的气氛,我的心里像压了一块巨大的石头,有些紧张,因为我没有认真复习。虽然明知不是知识点或能力上的风口,但终归是感到落魄。习惯了遥不可及的领先,一下子前面站了这么一大把人,说手无足措也沾点边,说没底气是最恰如其分的。从前一次老师问我敢不敢打保证考第一,我当时春风得意,一句“小菜一碟。”把老师甚至于把我吓了一跳。不过随后的第二在面子上也说得过去,现在虽然也敢直言不讳的打包票,不过我估计,一旦我有意似无意的想到我前面还有许多人,语气会委婉很多。

也许是马虎了吧;也许是没用心吧!我真后悔,没有好好复习;我真后悔,自己先夸下海口!

只听老师喊了一声:“考试开始!”我被吓了一跳,等老师把试卷发下来,我一下子傻了眼,顿时,后背流出了冷汗。我的心跳逐渐加快,这使我越来越紧张,冷汗流得越来越多,弄得我汗流浃背,我看着试卷上那些可怕的“妖怪”连笔都不敢拿。对吼我下定决心,一定要写下去,可是我一边写,手一边在颤抖,写到排顺序的时候,我根本不懂意思,我想:不行,我蒙也得蒙出来,总不能空着吧。于是我就随便排序,连作文都是随便写写,不过还写得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