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忆苦思甜的文章

忆苦思甜的文章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忆苦思甜的文章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忆苦思甜的文章范文第1篇

一、从了解情节大意出发,以复述为依据

在执教这一类文章时,语文教师一般要先复述情节梗概,从而让学生了解本文的背景、人物、事情、景物等等。由此可见,了解课文情节是课堂一切教学活动最基本的出发点,那么,教师如何判断学生对课文情节的了解程度呢?最好以学生的复述为依据,看看学生的复述是否完整,是否有序,是否突出重点情节(也可以几个学生互助完成)。例如,鲁迅的《故乡》,学生在充分了解了这篇课文之后,几个学生合作概括复述出本文的情节:离家二十多年的“我”为了搬家,回到家乡,看到眼前故乡人(闰土、杨二嫂)的生活更加的贫困和艰辛,精神更加的隔膜和麻木,心中悲伤之极,于是离开家乡的“我”希望打破故乡的现状,积极地探求人生新路。这个复述是比较好的,为什么?首先,复述的情节很完整,有起因、经过和结果。其次,复述是按照“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的顺序。最后,这个复述重点突出:重点的事是“故乡人的生活更加的贫困和艰辛,精神更加的隔膜和麻木”;重点的情是“‘我’希望打破故乡的现状,积极地探求人生新路”。如果复述的完整性、有序性和重点突出三方面缺少任何一方面,就说明学生对文章的了解还不够充分,这将直接影响以下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因为充分了解文章的情节大意,是学习这类文章的基石。

二、从故事情节出发,以质疑和求异为切入点

在学生较好的复述之后,教师如何让学生从故事情节渗入文章的深处?笔者认为,用质疑法和求异法效果较好。“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深入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不断启发学生生疑、质疑,同时要组织学生析疑、解疑,这样学生的思维和注意力就会始终处于主动积极的状态,这种状态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更能使学生把握课堂重点、突破难点。那么如何让学生生疑和质疑?笔者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1.质疑源于童心的自然流露

“童心”能把一些简单枯燥的东西,变得丰富有趣,它需要具备丰富的想象力、足够的好奇心、喜欢思考和发问等一些特点。它是孩子的天性。这种天性也体现在初中生的读书活动中,清代的张心斋在关于读书境界的论述中说道:“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如宋学孟的《柳叶儿》,当学生了解整篇课文情节之后,提出一系列问题:柳叶儿是什么?柳叶儿好吃吗?为什么吃柳叶儿还要起早?为什么我要拼命地吃那又苦又涩的柳叶儿?从成人角度看这些问题似乎很简单,但对于涉世未深的初中生来说,这就是问题,这就是好奇心的体现,这就是童心的自然流露。教师只要紧扣学生的好奇心,较好地满足学生的童心,这堂课就能有效、愉快地进行下去。

2.预习了解时提出疑问

鉴于学生中,有的敢于善于质疑,有的反之,笔者对全体学生提出一个要求:每个学生在预习了解课文时必须提出疑问(问题记在课本上或心中)。当然,仅有要求还不够,教师必须指导学生如何发现问题,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法。

(1)情节困惑处要质疑

如今的语文课堂,教师提问较多,学生提问很少,这样的课堂教学其实是从教学大纲和教师出发,而忽略了教学的对象和主体――学生。“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解惑”是解学生的“惑”,如果不知学生的“惑”是什么,如何解?因此只要学生感到困惑不解的地方,都可以发问,以求帮助。如,“尴尬”这个字如何正确书写;《送行》中主人公勒罗送行的泪水是真是假;《鼎湖山听泉》中为什么写了三段关于庆云寺的内容――这些问题都提得较好,教师只有让学生吃透了这些问题,才是真正的“解惑”。

(2)情节对比处要质疑

问题一般产生于两者的碰撞或差异,因此文章中对比的地方容易引起学生的思考,进而产生疑问。如《送行》中,勒罗的送行感人之深,而我们的送行尴尬滑稽,同样的送行为何反差如此之大?又如《故乡》中,二十多年前小英雄般的少年闰土为什么变得麻木、与作者有了一层可悲的隔阂?《甜甜的泥土》中,作者写了亲妈和后妈对小亮截然相反的态度,他想告诉我们什么?这类问题一般都围绕文章中心展开,教师可以把它作为课堂教学的突破口。

(3)情节违背常理处要质疑

违背常理即不符合正常的思考习惯或生活习惯。既然有别于常态,那么肯定是特殊的原因造成的,什么原因呢?这就产生了疑问。如《背影》中,刻画人物一般是描写人物的正面肖像,但朱自清为什么偏偏写父亲的背影?再如《送行》中,主人公勒罗以送行为职业,还动之以情、感人肺腑,这可能吗?这样安排的目的又是什么?一般情况下,文章中出现违背常理之处都体现了作者独特的思考角度,此处引发的问题也较多地揭示了文章异乎寻常的主题,它理应是这篇文章的重、难点,教师应合理地利用这类问题,顺利地实现教学目标。

3.教师从不同复述和质疑中再生疑

由于学生对文章复述和质疑具有差异性,所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中找出可比处或矛盾处,主动激起学生的思考。如《故乡》一文,由于篇幅较长,初读时少部分学生认为“我”厌恶如今贫困隔膜的故乡,怀念儿时美丽的故乡,这是“我”追求的希望,而且以“碧绿的沙地”“深蓝的天空”“金黄的圆月”为证。然而有一些学生认为,“我”追求的是一种更美好的新的生活。文中说:“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对于这个问题,大家讨论热烈而深入,各抒己见,全面且深刻地理解了本文的主题。

三、以情节发展变化为导火线,以思维的碰撞、锻炼和提升为归宿

忆苦思甜的文章范文第2篇

[关键词]心理疏导功能;大学生;思政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5)03 ― 0130 ― 02

大学是培育人才的摇篮,更是人们潜心读书的圣地。众所周知,每一所大学都要开展思政教育课程,这门课程的学习对于学生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方法比较单一,传统的教学手段无法很好的吸引学生进行思政学习。其实,教育教学要从学生的心理出发,只有以学生为中心,摸透他们的心里想法做出实际教学行动,才能让学生很好的掌握思政知识。心理疏导让老师充当了知心人的角色,融入了学生的心里,在大学思政教育中心理疏导功能的运用使老师和学生双方受益。

一、心理疏导功能与大学生思政教育

有人认为心理疏导就是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它和大学生思政教育没有关系。其实不然,因为心理疏导是根据原理中的辩证唯物主义原则所进行的一种较为系统的心理疏通和引导的方法。由此看来,心理疏导功能并不是单纯的心理教育,它还有其它的功能。对于心理疏导功能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运用,我们应该采取积极乐观的态度,以专业知识的角度解读心理疏导功能如何更好的在思政教育中发挥最大优势。

我国经济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例如贫富差距,有些学生会因此仇恨社会,思想观念以及政治理想有可能朝着腐朽化的方向发展,这和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原意是截然不同的。所以,高校要做好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在教学的过程中落实好思政教育的基本目的和意义。根据社会的实际发展和学生的心理状况,学校、老师应该在思政教育中引入心理疏导功能,这样就可以结合优秀的教学传统共同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

二、心理疏导功能运用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原因

社会的不断进步促使人们的意识也在不断的提高,只有思想的不断发展才能让人们的思维更加的活跃,从而进一步促进社会进程。也就是说,如果继续进行传统的教学手法,学生肯定以各种行为表达对思政教育的不满。所以,老师在进行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同时运用心理疏导功能是有一定原因的。

原因一:大学生个性鲜明

大学生鲜明的个性需要在思政教育时运用心理疏导功能。大学生是一个个性鲜明的群体。当今的大学生绝大多数都是“90”后,面对这样一个群体社会褒贬不一。有学者认为当今的大学生个性太强、自尊心太高、目空一切,也有学者认为当今的大学生具有鲜明的个性可以促进社会的创新。其实这两种看法各有长处,就笔者本身看来,大学生鲜明的个性强烈的自尊心反而说明了他们害怕伤害,所以在用个性来伪装自己的心理状况。

身为老师不论面对怎样的学生都要对其进行思政教育,让他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一些学生虽然个性冷酷很少与人交流,看似个性鲜明;其实有可能是家庭贫困,过度的自卑不得不让他伪装高傲。如果老师在进行思政教育的时候还要灌输式的教育他们“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价值取向,那就是没有走进学生的心里。学生肯定不会接受这种价值观,在学生的心里自己是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如果自己还毫无保留的为他人付出而忽略自身的生存需求,这简直就是有违伦理。所以,大学生思政教育在面对一些具有强烈个性同学时,更加需要心理疏导的功能来辅助教学。

原因二: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较低

大学生较低的心理承受能力需要在思政教育时运用心理疏导功能。一方面大学生具有鲜明的个性,另一方面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不如父辈。我们知道,父辈们开展了一系列的艰苦奋斗才有了今天优越的物质生活。家长经历风雨以后,按照中国人的传统父辈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受苦受累。再加上计划生育的作用,一些大学生是独生子女在各种呵护中长大没有经历过挫折,一旦出现了什么困难就寻死觅活,可见心理承受能力较低。

如果面对这样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的学生,老师还一如既往的在思政课堂上严厉的讲解知识叙述中国的发展历程,那么在优越环境中长大的学生可能很难理解这些思政教育。于是,一些大学生就认为思政教育太假、太空,这也说明这种思政教育方式是落后的是需要转变的。但是忆苦思甜的思政教育还是必须的,否则学生就会养成过度娇弱的习惯,老师应该利用心理疏导功能的教育机会帮助学生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原因三:大学生自我排解能力不强

大学生心理自我排解能力较弱需要在思政教育时运用心理疏导功能。大学生是天之骄子,家庭和社会对他们给予了厚望,这可能会导致他们的心理压力过大。我们经常从新闻中看到有大学生在毕业季跳楼自杀的新闻,这说明孩子们的自我排解能力不强。大学生在遇到问题时,没有与人交流和沟通而是采取了一种极端的方式解决问题。从这一方面来看,思政教育必须要运用心理疏导功能,只有老师在思政教育的过程中与学生进行交流,才能快速发现学生出现了何种倪端,从而利用思政教育解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

一些大学生投毒案件、杀人案件、虐待动物案件频频见报,说明一些学生没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更加说明学生的自我排解能力不强,从而引发心理问题。如果在大学生思政教育的课堂上,老师通过和学生的沟通,发现某些大学生具有三观不正的问题时采用心理疏导的方式纠正他们的是非观念,让他们可以合理发泄自己的情绪。这样一来,老师在思政教育的过程中运用心理疏导功能就可以帮助大学生排解心中烦虑,从而避免悲剧的发生。

三、心理疏导功能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运用方法及意义

我们应该结合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在进行思政教育的同时运用心理疏导功能,以学生的利益为教学的立足点。老师在思政授课时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以及实际情况,采取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方式来促进学生的总体发展。而这种生活化方式的思政教育要以心理疏导功能的运用为前提,这样才能将思政教育与心理疏导功能有机的结合起来。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心理疏导功能运用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它们都对学生具有不同的重要意义。

(一)思政教育时注重心理疏导功能的评价和鼓励

大学生由于自卑的心理可能会对降低自我评价。例如,思政教育时老师让学生起立回答问题,一些个性鲜明的大学生会在课堂上直接拒绝回答问题。其实,这些学生可能由于家庭原因、普通话原因而感到自卑没有勇气回答问题。如果这个时候老师没有仔细观察同学就不分青红皂白的批评他们,实则是对学生的进一步伤害。

针对这种由于自卑而产生的个性鲜明的心理失调,老师在思政教育时应该通过心理疏导的功能对学生进行正面评价和积极鼓励。思政教育老师可以尝试评价学生思政试卷的字体干净、整洁,给予学生信心的暗示。同时老师可以对其进行心理疏导,鼓励的说道:“同学可以自由发言,没有关系不用害怕回答错误,如果没有想好答案可以先坐下,等一下在发言。”

正面的评价与积极的鼓励是心理疏导功能中的一个重要方法,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具有重要影响力。通过上述的案例,我们可以知道老师通过这种心理疏导功能传到了老师关注学生的暗示,并且老师在思政教育的课堂中充分尊重了个性鲜明的学生,在给予鼓励以后还会找台阶让学生有所准备。那么,学生通过这种心理疏导的方式会在心底里默默记住老师的殷切希望,从而在以后的思政课堂中积极回答问题,感谢老师的评价和鼓励。

(二)思政教育时注重心理疏导功能的成功体验

老师在思政教育的过程中可以尝试着运用心理疏导功能的成功体验进行教学,一步一步的让学生理解困难和挫折的正面作用,提高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大学思政教育课堂应该制造机会让学生表现自己的才华,在困难中享受成功的经验,例如老师让学生自己制作PPT向同学们展示课堂内容。

学生自己制作课件需要先了解书本的知识点,那么学生就会主动的预习思想政治知识。然后,学生在制作PPT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使用电脑的困难,但是老师可以在网上引导他们或者是给予网址链接教授他们如何使用办公软件。最后,当学生向大家展示思政教育成果时,老师应该带头给予掌声,让学生体会成功的经历。

这种心理疏导方式看似没有和学生进行沟通,实则不然。学生在制作课件时遇到了一些小小的挫折,通过大家的帮助和自身的努力成功的完成了思政学习任务,并且还学会了新的技能,这种成功的体验会让学生对思政教育更加感兴趣。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这种教育方式下懂得了成功必然要经历磨难,思想有所顿悟,提高了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

(三)思政教育时注重心理疏导功能的积极交流

高校思政教育,老师和学生的交流是非常重要的,交流也是心理疏导功能运用的一种重要手段。当学生的自我排解能力不强时,思政教育老师需要利用交流的心理疏导功能来分散学生不正常思想的注意力。

当然,我们所说的交流不是单一的对话,它还包括许多形式,例如写信交流。当老师发现学生在思政教育课堂上精神恍惚不定时,可以寻找它的同学询问情况,如果大家都很排斥这位同学,那么老师更加要对他进行心理疏导。老师可以通过写信的方式与这位同学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尽量让他把自己的情绪发泄出来,避免他心理冲动而激情杀人。

写信交流的这种心理疏导方式,可以让自我排解能力较弱的学生有一个知心说话人,利于思政老师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教育学生不要做违法犯纪的事情。老师可以在信中开导学生正视自己的问题,培养自己的爱好,让学生慢慢变得自主独立。这样学生的心理注意力就不会长时间的停留在人际关系之中,孩子也会变得宽宏大度起来,这正是思政教育心理疏导功能运用所取得的效果。

四、总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今的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中要以学生为核心,抓住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的心理因素,进行心理疏导功能的运用,开拓学生的精神文化搭建学生的心理精神家园。总而言之,老师在进行思政教学时要意识到心理疏导功能对大学生学习、生活和成长的意义以及影响。只有这样,心理疏导功能才能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发挥它应有的作用,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 考 文 献〕

〔1〕张艳琼,范明丽,李红丽.心理疏导在大学生思想教育中的应用〔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0,(02).

〔2〕解丽君,郝学武,韩忠治,王岩.运用心理疏导方法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10).

〔3〕吴远,童曼.心理疏导的方法和应用〔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9,(09).

〔4〕周艳荣.论心理疏导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21).

〔5〕王锦栋,邢洪儒,冯蕴.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人文关怀、心理疏导方式与途径作用研究〔J〕.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