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案例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案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案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案例范文第1篇

关键词:以校为本; 依托教研; 形成特色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2-000-001

一、准备阶段――让理念在探索中形成

1.进行师资培训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践和研究,关键问题是师资培训。通过研究讨论,我们形成了这样的共识:向书本学习,向专家学习,向兄弟学校学习,向实践学习,在不断探究中寻找研究与实践的最佳结合点。在学习方式上,采取重点培训和全员培训相结合,既注意发挥综合实践活动专兼职教师的核心指导作用,又重视集中全体教师的智慧实行协同指导。在培训目标上,重点促进教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教学方式的转变,提高教师自身的科研素养和对学生研究性学习方法的指导能力等。在培训方式上主要采取了专题讲座、交流研讨、个别指导、网上培训及案例示范等。其中有几点做法收效良好:(1)创立“金小论坛”;(2)开设“教师沙龙”;(3)印发“综合简报”。

2.建立保障机制

为了有效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校成立了三个组:以校长为组长、教科室为牵头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小组”、以教导主任、班主任及骨干教师为主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小组”以及以教科室和总务处为主要负责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小组”,完善各种管理制度。随堂抽检结合定期月检,自查、互查结合校查,还制定了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方案及实施计划,

在此基础上,我校又建立了常态性的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健全了校本教研制度。采取理论学习、课题汇谈、观摩研讨、案例交流和课例分析等形式,定期开展校本教研活动,集体分享实践经验、探讨实施策略、反思存在问题。

3.提供时间保证

我们调整了三至六年级的课程,将综合实践活动课列入正式课表,每周课时二节。根据我校实际,我们还另外设置了综合实践活动的弹性时间:双休日的时间,寒暑假创新实践活动时间。“少年警校活动”,“科技航模队”,雏鹰假日小队”实践活动,定期举办“少年警校夏令营”活动、科技实践活动等,少年警校特色和科技特色现已成为我校综合实践活动的两大亮点。

二、实施阶段――策略在实践中闪光

课题组认真组织实施,抓好每一个环节,这个阶段我们主要开展了如下几个方面的研究:

1.课程内容的确定

充分利用资源包,先后完成了校本课程,征集汇编了《综合实践活动参考案例集》,开发学生生活热点、社会焦点课题。

2.课程科学管理的探究

关键是教师综合实践活动意识,专题活动与学科生成相结合。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题活动每月安排一次,分“启动阶段”、“实践活动”及“汇报延伸”三大块。紧紧围绕“亲近与探索自然”、“体验与融入社会”、“认识与完善自我”三个维度来组织,以避免内容组织的随意性。其主要课型分“参观访问型”、交往合作型、感受体验型以及社会调查和研究型;生活体验型、生活服务型等。

3.实践活动的开展

3.1举行子课题研讨活动。2012年3月15日,我校举行了“十二五”苏州市级教科规划立项课题《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有效实施的研究》子课题立项交流会。根据课题计划要求,结合课题研究现状,课题组及时组织学校各综合实践课程任课教师以及各班主任教师从本专业教学实际出发,分析问题,建立研究子课题。综合组和各班主任分别从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困惑、成功个案及教学的整改创新等几个方面进行了重点交流。此次活动,课题组还组织学校教科研骨干对子课题进行了评议,批准立项了5个子课题组。

3.2举行学期课题汇报活动。2012年6月12日,课题组陈建红组长组织召开了课题汇报会。总结了一学期来本课题取得的成绩,查找了课题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3.3举行校级课题研讨活动。2013年5月10日,金港中心小学举行了苏州市级教科立项课题《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有效实施的研究》研讨活动,四位综合实践老师分别上四节公开课,课后进行了认真的研讨,评议。课题组长陈建红校长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有效实施的研究》课题进行了阶段总结,对本课题取得的成果给予了肯定,对课题组成员提出了下一阶段的工作要求。

3.4举行市级综合实践研讨活动。2013年6月8日张家港市小学综合实践教学研讨活动在我校举行。市教研员陈丽丽老师和来自全市36所学校的老师们参加了活动,来自金港中心小学、中兴小学、常阴沙综合实践活动基地的老师上了4节研讨课。课后,陈丽丽老师组织听课教师进行了评课,本次活动的开展,为我市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提供了有效的帮助。

三、收获阶段――成果在实践中生成

1.学校变化――特色显现

学校的科技教育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和实践中,更凸显了它的特色与活力,被评为江苏省科学教育特色学校,我校承担的江苏省“十一・五”课题《科技教育与技术教育相结合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已顺利结题,并获得优秀研究成果“二等奖”。

2.教师变化――教改创新

通过综合实践活动,推动了教师的全面成长,提高了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教师综合实践论文及案例有60篇在各级各类评比中获奖,24篇在各类杂志上发表。

3.学生变化――感悟成长

综合实践活动带来了学生多方面的变化:学生视野开阔了,接触社会、自然的机会增加了,有了课堂上得不到的多种生活体验,环保意识提高了,社会责任感增强了。在一次次的活动中,学生的小制作、绘画作品在市、省以及全国级的比赛中屡获大奖,达87人次。在全省青少年科技竞赛中有379人次分获一、二、三等奖。

4.课题开发――提升内涵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案例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案例分析

知识经济的来临对于教育领域是机遇也是挑战,需要教学工作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提高认知,不仅要提高理论知识的讲授水平,也要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小学教育进程中,教师要确保在综合实践课程和专业理论框架之间建构更加有效的教学互动,在深化教育改革理念的同时,提升小学数学实际教学效果。

一、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认知

1.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内涵和特征

要想深度分析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价值,就要统筹分析教学实际内涵和教学特征,确保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之间能建构有效且统一的运行框架体系。

(1)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内涵分析。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是相对于理论知识讲解而建立的教学结构,具有非常重要的教学价值,需要相关教师给予必要的认知和重视。在综合实践教学课程中,教师要对课程标准中的模块教学建立有效的认知,强调的是各个学科之间的互动和交叉,更加强化知识结构的综合性以及应用性,要求教师在实际授课过程中从全局角度深度分析学习模型和学习内容。特别要注意的是,在实践教学活动设置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并且以提升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为教学目标,积极落实合作交流和自主研讨的教学模式,建立实践活动和综合应用教学模式的统一框架。

(2)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特征分析。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综合管控教学流程,确保教学结构符合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特征。第一,综合实践活动的问题性特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提出问题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目标,教师要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深层次内化,并且能根据课程内容提出自己的理解。第二,综合实践活动的探索性特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总结能力是重要的数学学习素养,在面对一些突发性状况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建立自主性探索理念,在实践中积累解决实际数学问题的能力。只有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水平。第三,综合实践活动的综合性特征,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将数学知识和活动经结合在一起,借助有效的教学机制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教师也要将数学学科和其他关联学科有效地结合在一起,确保整体教学结构符合实际教学需求,切实维护实际教学效果。第四,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性特征,实践能力离不开综合活动,教师要将实践教学目标融合在教学活动中,只有借助总结和创新形式的教学结构,才能有效优化教学互动的实际价值。

2.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教育意义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积极利用综合实践教学活动,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第一,教师能借助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确保整体教学结构和教学参数之间建立有效的教学互动。教师在课程内容中添加综合和实践课程模块,能有效地辅助学生建立应用意识的主动性,并且引导学生利用专业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第二,由于数学是源自生活的,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要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提升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利用自主探究模式和小组合作模式建构更加有效的教学情境。例如,学生在学习了货币单位课程后,能在实际生活中学会认知货币单位,并能学会“付钱和找钱”,学生只有感受到数学和生活之间的联系,才能在提升兴趣的基础上学好数学。

二、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设计分析

教师在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置的过程中,要确保设计流程贴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建构更加科学合理的设计模型,真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1.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内容

在教学内容安排的过程中,教师要贴合班级学生的基本学情,确保整体学习框架和学习结构的有效性,借助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综合能力。教师要能利用教学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了解日常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并且积极运用不同的知识结构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获得有效的知识体验。教师要在实践教学活动建立的过程中,提升问题处理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确保学生能在内化的基础上顺利应用数学知识。另外,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要对实践活动的教学结构进行深度分析,保证其教学目的、教学设计、教学步骤以及教学合作模式都能得到有效落实。教师也要结合实际教学情境,提升学生体验问题以及发现问题的能力,在特定的教学目标中,指引学生体会设计思路以及问题解决方案,进一步实现教学应用和教学反思的统筹管控,从而辅助学生获得更好的教学活动体验。

除此之外,综合实践课程的基本课型也需要教师给予有效关注。第一,动手操作型。主要是借助制作和测量等动手操作流程,提升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教师要在建立这种课程结构时,做好准备,并且借助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感受数学知识。第二,场景观察型。主要是引导学生对周围环境和数学知识进行深度观察和领悟,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集中的梳理,确保学生和教师之间建立有效的教学互动,并且将信息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进一步内化数学知识。第三,调查访问型。在这种实践活动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也要有效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提高主动获取信息的能力。在实际教学活动建立过程中,教师要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从多角度观察生活,获得有效的活动经验,并且能将数学知识和调查内容之间建立一定的联系。第四,课程探索型。这种课型主要针对高年级学生,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建构有效的探究模型,借助小组学习框架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学习内容汇总后集中提出探究性问题,并在实践中总结教学内容和学习经验,实现自主探究,最终完成课程研究。

2.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设计原则

在运行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秉承以下四个设计原则。其一,要落实巩固性原则。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要将不同学习内容进行综合调整,确保教W内容的设计贴合学生的实际学习诉求,提升课内知识和课外知识的融合程度。只有真正达到知识巩固的目标,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学实际价值,提升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价值。其二,要落实可行性原则。要想真正实现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价值,不能“天马行空”地设想,要贴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在落实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建构有效的教学流程,确保寓教于乐,学生能在知识提升的同时得到能力有效升级。因此,综合实践教学内容要符合学生的生活环境,主题活动要贴合学生的实际需求,通过学生的观察和体验能解决实际问题。其三,要落实系统性原则。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建构有效的数学知识网络,并且提升网络知识节点的调取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在综合实践教学活动设计方面提高教学目标的有效性。第四,要落实开放性原则,教师要保证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贴合实际教学内容,优化教学知识和方法,能对简单教学活动进行集中的处理,提升教学互动经验的累积效果。特别要注意的是,教学组织形式的开放性要贴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和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目标。

三、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案例分析

学生在学习数字和货币之后,教师能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建构有效的综合实践活动。例如,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课《小小商店》,教师可以进行综合教学模式的升级。

1. 教学结构分析

在分析教学结构中,要对教学背景、教学内容以及学情进行综合分析。第一,教学背景。在小学一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100以内的加减法、人民币的认知、物体形状和时间的认知等,学生已经具备基本的知识。第二,教学内容。在《小小商店》教学框架内,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建立有效的教学互动,能在实践中对之前的学习内容进行进一步分析和解构,积极落实教学内容。学生只有在学习过程中落实学习到的数学知识,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内化效果,将生活和数学知识联系起来,获得更加有效的学习体验。第三,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的性格特征就是好动、活泼,相较于枯燥的课本知识,会更加喜欢实践活动课。教师要在课程流程设置方面优化教学策略,确保学生能利用互动交流和自主探究提高学习力。

2. 教学过程分析

教师首先要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要求学生对购物小票进行数据读取,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对购物小票进行绘制,并对其中的数字和信息进行汇总,然后建立有效的小组活动。在活动中,由不同学生扮演商店中不同的角色,学生在体会购物情境的同时,能建构完整的购物体验,将数学知识融汇在实际生活中,提高知识的内化能力和使用能力。最后,教师要组织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汇报,教师再给予有效的专业指导,进一步夯实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案例范文第3篇

一、问卷设计与调查结果

(一)问卷设计

1.你认为开设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程有必要吗?( )

A.很有必要 B.只在高年级开设

C.只开设校本课程 D.不必开设

2.你所在的学校正常开展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程吗?( )

A.各班按课表正常上好 B.大部分班级正常

C.大部分班级不正常 D.所有班级均不能落实

3.你所在学校进行过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专题校本培训吗?( )

A.每月不少于1次 B.每学期1~2次

C.每学年1~2次 D.没有进行

4.你对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的内涵有怎样的认识?( )

A.很清晰 B.比较清晰

C.不够清晰 D.完全不清晰

5.你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部分的知晓水平如何?( )

A.很清楚 B.比较清楚

C.不够清楚 D.完全不清楚

6.你认为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需要划分具体课型吗?( )

A.需要 B.可以划分,也可以不划分

C.只在高年级划分 D.不需要

7.你知道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的一些具体课型吗?( )

A.知道 B.只知道一种

C.全不知道 D.不必知道

8.你在教学中精心准备过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的教学吗?( )

A.精心准备 B.正常组织

C.比较随意 D.没有准备

9.你认为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最难处理的环节是什么?( )

A.课前准备 B.活动组织

C.策略运用 D.课堂评价

10.你能经常采取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吗?( )

A.经常运用 B.适当运用

C.偶尔运用 D.从不考虑

(二)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共下发问卷40张,收回40张,具体数据如下表所示。

二、相关分析

从调查中我们发现了部分教师已经对“综合与实践”活动有了一定的认识,对活动课课型及教学策略有了不同程度的了解,但与《课标》的要求相比,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思想认识未能到位

“综合与实践”活动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对培养小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素质有着重要意义。部分教师对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的认识明显不到位,从调查情况看,一些教师认为只要在部分年级(比如高年级)开设这门课程,甚至有少数教师(占5%)认为不需要开设。究其成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教材中这类课程所占比例较小,以苏教版为例,每册安排了两课时,给人产生了其地位远不如新授课那么重要的感觉;“综合与实践”贴近生活,开放性强,教师、学生在课前需要做一些准备工作,操作过程相对烦琐,策略运用也不够丰富;“综合与实践”在各地区组织的调研监测中内容相对较少,教师对其综合性、开放性和实践性很不适应;等等。

(二)课程落实参差不齐

课程的落实水平决定着教学的效果,少部分学校的教师(仅占25%)认为,所在学校的各个班级能够按课表正常上好综合实践课,而近一半的学校有大部分班级实施了这门课程,依然有少数学校大部分班级未能落实这一课程。各学校呈现出水平上的差异,这种差异反映出管理者、教师在理念上存在差距。

(三)校本培训存在缺陷

从调研可以看出,校本培训是一个薄弱环节,每月不少于一次专题校本培训的学校仅占10%,每学期或每学年进行1~2次的学校占大多数。培训中鲜活的案例明显偏少,有的农村小学也只是“一阵风”,并没有坚持下去。

(四)概念内涵模糊不清

什么是数学“综合与实践”?一部分教师对其不够了解,有30%的教师处于模糊不清的状态。对于综合与实践课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要手段的特点理解得不够透彻;还有一部分教师对开设“综合与实践”活动课有利于学生体验生活、积累经验和发展综合素质的体会不够深刻,对这一课程的丰富性、多元化了解不够深入。

(五)课标学习浮于表面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进行了专门阐述,但不少教师未能认真学习新课标,尚有7.5%的教师表现为很不清楚,这反映了广大教师对课标的学习还停留于表面,对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的实施意义、编排体系及特点、教学建议等没有作深入思考。

(六)课型特点把握不准

不同类型的综合实践活动呈现的形态各异。但是,一些教师未能把握课型的异同,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共性熟视无睹,对不同课型的特点、教学方法及实施要求把握不准。甚至有部分教师认为不必再对课型进行细化分类,对一些模式的特点产生了模糊认识。一些教师知道了其中的几种课型,比如场景观察型、课题研究型、游戏探索型等,部分教师不能掌握不同课型的特点。

(七)课程实施存在差距

与传统课堂相比,综合实践活动课更多的是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不少课堂活动是在教室以外的场地进行,比如“测定方向”“球的反弹高度”,对于习惯在教室内进行教学的教师而言,他们很难适应新的时空。由于教师对课程的认识不同,组织水平参差不齐,效果也不尽相同。

(八)评价体系比较简单

相对于新授课而言,一些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评价标准显得简单,对教师在课堂各个环节如何操作没有明晰的要求,教师自评无“法”可依,造成教学的低效现象,不少教师难以准确评价自己的教学效果。

(九)策略运用不够主动

学校的研讨活动主题单一,往往只涉及考试检测的教研活动,综合实践活动未能受到重视。近几年来,在校级以上各种教研活动中开设综合实践活动的学校不足20%,集体备课开展专题研究的案例则少之又少。

二、对策建议

结合以上调研,我们认为有必要采取以下一些教学对策。

(一)增强课程意识,力求全面落实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在教学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因其具有自主性、综合性、开放性和实践性等特点,对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品质大有裨益,教师有必要落实好这门课程。各学校、各年级均要落实好这门课程,各学校之间、各教师之间必须不断缩小在实施方面的差距。

(二)加强专题培训,提升实施水平

从课程改革的理念、实施路径等方面对教师进行培训很有必要,这不仅可以提高教师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认识,还可以提高教师的实施水平。培训内容主要涵盖《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的理论基础、核心内涵、基本课型及实施策略等。培训方式主要包括专家讲座、课堂观察、活动观摩、沙龙研讨等。就区域层面而言,有必要加强校际合作、骨干引领,并建立研究共同体。

(三)研究结构特点,探索不同课型

课型指上课的具体形式或类型。一般指根据教学任务而划分出来的课堂教学的类型,是由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式、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地位所决定的一种课堂教学结构。

以什么样的维度或视角来划分课型,这是一个错综复杂、非常棘手的问题。每个研究者所采用的视角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课型分类,从而形成不同的课型体系。划分综合与实践活动的课型有着不同的方法,可以根据活动地点的不同,将综合实践活动课分为课内活动型、课外活动型和课内外相结合型;也可以依据“综合与实践”活动的形态,把经常出现并有着明显结构特征的课进行归类,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具有自主性、综合性、开放性等特点,主要有动手操作型、场景观察型、游戏探索型、社会实践型、课题研究型、校本特色型、阅读拓展型、学科融合型等几种课型。

教师在教学中要重点研究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的不同课型,对场景观察型、游戏探索型、课题研究型、社会实践型等八种不同的课型进行深层次研究。这些课型有相同点,有利于探究整体建构,有不同点,有利于形成不同的模式,从而使综合与实践课程内涵更加丰富、课堂更加丰润。

(四)研讨教学案例,优化教学策略

怎样上好“综合与实践”活动课,教材中安排的课程以及自主开发的课程如何落实,这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鉴于此,我们应当研究典型的教学案例,对不同课型的典型案例进行重点研究,通过案例研究,寻求有效的教学策略,可以从教学设计、活动组织、合作学习、成果展示、课堂评价等不同层面进行策略运用的研究与思考。具体而言,可以采取以下策略:设疑―精设问题,明确探索方向;善导―精心组织, 指导合作探究;促思―精于启思,提升能力素质;展现―精彩展示,激励个性张扬;深省―精妙点评,促发自主完善。在实践活动中,又要进一步发现问题,寻求解决不同问题的相关策略,达成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高效化。

(五)构建评价体系,促进质量提高

在当前的教学中,影响“综合与实践”课程深入开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是评价体系的缺乏,有的学校没有制定《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评价标准》,有的学校没有形成定期督评机制。评价应该体现“综合与实践”活动的开放性、综合性等特点,侧重点应体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六)开展系列活动,形成文化自觉

从区域层面看,要围绕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程积极开展系列活动,引领教师理解课程意义、把握课型特点、掌握教学策略,不断优化活动课程;从学校层面看,要通过教研组、课题组等开展专题研讨活动,定期举办课堂观摩、沙龙研讨,从而促进教师形成一种执行课程的自觉性。

总之,这次调查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实施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程需要教师从观念上更新、从认识上提高、从策略和方法上革新,只有全员重视、深度研究,并不断丰富实践活动,才能真正取得实效。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案例范文第4篇

一、管理督“动”

1.严格按课程标准排课,每周三学时,其中一学时为信息技术课,另两学时各班安排在同一天下午。2010年到2012年春,综合实践课程安排相对集中,由专职教师(每周18节)或兼职教师(每周6节)来担任教学,这样安排便于活动主题的统一。2012年秋至今,我们把综合实践课程安排给班主任,这样在时间的安排、课时的调换、人员的协调、家校的沟通、费用的收支、安全教育的落实上更便于开展工作。

2.学校设计使用了综合实践活动备课本和学生活动记录卡,统一了标准,规范了要求,为师生活动提供了便利,同时也方便了管理和检查。

二、基地促“动”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如何才能实施好这门课程,这个问题想必是课改之初让我们大家都倍感头痛的事吧?时值生源减少要进行网点收缩和布局调整,许多校舍被空出闲置。为了发挥这些校舍的作用,也为了解决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我镇于2010年秋建起了红岩寨“生存与发展”素质教育基地,用基地活动来促进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

三、课题带“动”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案例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实践体验 综合实践 学习方式

中图分类号:G6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5-0061-02

刚开始上综合实践活动课时,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我跟学生们呆在教室里,就着教科书上的问题一个一个讨论,如上语文课一般。这样做实在是滑稽之极,学生面无表情,教师声嘶力竭;如此丰富的内容,这么博大精深的文化,如果只在这一屋檐下“畅所欲言”,而不出去走一走、看一看、做一做,那简直愧对开发这门学科的智者们,也失去了这门学科的真正意义。

如何去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呢?这必须得依据该门课程的特点去挖掘教育资源。《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中明确提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综合性、自主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五大特点。这就要求每一个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必须紧紧围绕这些特点,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三条主线中开展指导活动,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学生的实践活动让该门课程充满生命力。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早就提出“做中学,学中做”理论,而综合实践活动最普遍的学习方式是学生实践。注重学生的实践体验、亲身经历,是综合实践活动区别于其它各类课程的根本特点,没有学生的实践,就等于没有综合实践活动课。

一、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实践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学习方式,与其它学科相比,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性学习不是以掌握系统化的书本知识为主要目的,而是以发展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强调学生亲身并完整的经历,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从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为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有所成效,必须采取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一是确定好活动的主题名称。言简意赅、贴近生活实际、让人心动的题目往往能快速激发孩子们的探究欲望,让学生一接触主题的题目就有兴趣,迫切想要探究下去,这样就能让整体课堂充满活力,学生也会积极而有兴趣探究下去。二是案例引路。一门新兴学科在发展中,必然会遇到各种问题,因为没有以前的模板可以借鉴,全凭大家根据现有知识和已有的经验开展活动,如果能通过典型的案例给予大家一些启示,必然会促进整个课程的实施。我校的《节约水资源》这一案例可以说为全校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一个范例,从而激起了实践研究的热潮。三是主题分解。一个主题活动确定后,要引导学生对主题进行分解,若干个小主题构成一个大主题,由小及大、由浅入深、由此及彼,必能促进学生对活动方法的掌握。四是多学科整合,校内校外结合。综合实践活动涵盖的内容广泛,空间和时间都比较灵活,要与学校班级的日常工作相结合,与学科课程相结合,利用学校开展的各种活动,有机渗透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得以学习,得以发展,以此来提高课程的整体效应。

二、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

作为教育者,不但要求学生要会学习,还必须引领学生获得轻松参加实践的体验和经验。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在做、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例如:在教授综合实践活动课――《走进春天》时,可以让学生们去走一走、看一看、找一找,真真切切地去感受春的气息,体验春的变化,这毫无疑问比课文中的描述要更有说服力。

三、让学生在体验中成长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应从学生的生活、学生的身边展开。实践证明,内容越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开展的效果就越好。家庭是孩子的一个活动生活场所,我们应该重视它,并积极利用它。于是,我让学生跟着家长学种蒜,观察蒜的生长过程,并写下观察日记。这样,学生们不但了解了蒜的生长过程,还感受了其中的乐趣,体验到了劳动的艰辛,从而懂得体贴父母,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

四、让学生在成长中感悟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案例范文第6篇

关键词:校本化;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包;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2-123-01

一、研究的背景、价值与意义

1、研究背景

石河子是一个军垦新城,主要以各类原籍的汉民族兵团战士开垦建设,有浓烈的红色军垦文化氛围。我校是一座建校50年历史的兵团子女的老学校,有着深厚的历史。

如何能符合本地地理、风俗、传统、社会状况等各方面的问题,配合学校整体特色和优势资源,更好地选择运用自治区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包主体,开展适宜的实践活动?这自然成为我,作为一名综合实践活动专业教师的重点研究内容。

2、研究目的和意义

综合实践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是进行素质教育的要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学习过程中的方法选择和内容选择,体现教育内容的多元性和选择性。

二、研究的内容

1、研究设计

(1)制定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方案和学年计划。

(2)处理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各要素的关系。

(3)合理利用与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师指导的需要,研制指导性强、有针对性的学生活动资源包和教师指导手册,防止综合实践活动流于形式或学科化的倾向。

2、研究基本内容

(1)如何能符合本地地理、风俗、传统、社会状况等各方面的问题,配合学校整体特色和优势资源,更好地选择运用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包,开展适宜的校本化实践活动。

(2)研究怎样有效实施校本化综合实践活动。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创新设计活动方案,在学习中研究,研究中学习。同时,对活动记录、资料、总结,相关的音像图片资料,及时整理,存档,随时为今后校本化使用调用。

学习《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初稿)》,学习有关理论文献,开展实验教师培训和研讨活动,研究制定课题的研究方案和实施方案。

围绕不同地区不同版本的《课程资源》,创新设计活动方案,挖掘地方特色、学校特色。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通过主题从学生自主探究中进行设计指导,产生新的活动主题。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研究,探索、修改、充实、完善课题实验,逐步将理性认识与方法转化为教学行为。组织开展课题交流活动,听课、评课、座谈、交流,提高实施能力。

形成了在实践中学习的指导方式。生成了比较科学的方法指导课案,如《家乡的未来――调查问卷如何设计指导》、《小学生睡眠是否充足――访问调查的资料的整理与统计指导》、《一学期课本使用情况调查――如何量化调查数据》、《环保材料大搜捕――如何整理查找的资料》

三、研究结论

学校的开展综合实践课程内容应该是开放性的,能选择性、校本化地使用自治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包,并拓展社会背景中,才能更好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1、研究结论

(1)学期课程安排

时间安排:主题单元:由主题实践活动(2个月)。时间较长的设计制作或者劳动技术(1个月)活动组成。课堂实践活动:体验活动、团队活动、头脑风暴等活动组成(1个月)。课堂实践活动穿插在主题活动中间开展。

(2)选用与设计依据

资源包选用与设计结合 ;围绕课程目标要求和指导纲要精神设计;汲取学生关注的热点设计;学科思维的延伸拓展设计 ;社会生活选取设计定位 。

2、分析对照几种不同版本资源包,校本化选用

(1)天津科技翻译出版社《综合实践活动》

主编:郭治、郑立峰

副主编:施国富、周南、边金城

特点:案例资源以课堂实践活动为主,内容多以科学探究、科学小实验为主,1、2节课就可以完成,主要在课堂内开展。本版资源包,对于没有扎实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的教师,常常会被老师当做教材,上课成为学习里面知识介绍和实验步骤验证,缺少指导作用。

(2)新疆人民出版社《新疆综合实践活动》

总主编:诸学鸿

主编:付刚

副主编:于然

特点:分为探究实践和劳动技术两部分,主题实践活动为主,新版的每学期选用一两个主题,每个主题有一个案例。这类活动多课时、课内外结合完成,主要在课堂内开展活动指导,课堂外开展活动。

(3)新疆青少年出版社《综合实践活动》

总主编:李崧

主编:张寅哲

副主编:窦智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案例范文第7篇

当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已经由“理想课程”转化为“文

>> 初中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与反思 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反思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初探 初中生物综合实践活动反思 浅谈对初中生物综合实践活动的反思 《窗户的玻璃碎了》综合实践活动案例反思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探索反思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反思性学习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探讨和反思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现状与反思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反思 综合实践活动设计与课后反思 初中思想品德课实践活动的反思 初中历史活动课的实践与反思 浅谈初中政治小论文活动的实践与反思 对初中综合实践课教学的反思 初中综合实践课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践与反思 思想品德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践与反思 初中物理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施技术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教育 >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反思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反思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曾宪丽")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中图分类号】G632

当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已经由“理想课程”转化为“文件课程”,形成了国家的课程计划和课程开发指南的整体框架。鉴于全国有许多地方已全面启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我们对该课程实施者和部分学校管理者进行了访谈,以此分析目前的实施情况,并为后阶段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提供参考。

反思之一:课程价值的追求与现实取向的偏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价值在于弥补单一学科课程的不足,通过它全新的教学方式的辐射,带动学科课程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克服传统教育的弊端。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成为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然而,学校和教师在实施该课程时的价值取向却发生了根本的偏移。一是某些学校受市场利益的驱动导致课程实施中出现许多不规范的操作行为。如以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提升学校品牌为惟一价值追求,当有上级检查时开出一些课来做样子;二是在经济体制转换的复杂环境中,部分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发生变化,从传统的集体主义向利己主义偏移,以个人利益为出发点,决定对工作的取舍和投入精力的程度。调查发现,有大部分教师在课程伊始便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逐渐失去了热情。因为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复杂、琐碎的指导工作和相当广泛的指导空间要求教师投入更多精力,而经济收入却不如中考考试科目。

反思之二:课程执行的难度与教师素质的薄弱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教师的指导作用具体体现在:教师要设计整体的活动方案,在活动方案中要对学习内容、目标要求、组织方式和时间分配等做出安排;在组织实施活动课程过程中要向学生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条件;这门课程的特点又决定了没有现成的适合所有学校和班级的教材和传统意义上的教案。因此,该课程的实施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但是,追溯教师在学校所受的教育和毕业后作为教师所受到指导的过程,主要是在分科教学的环境中,受学科教材、教法的影响发展起来的。多年来所受到的影响以及所从事的教学活动,使他们更适应传统的学科教学形式。在完成教育转型的过程中,教师必然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观念上的滞后,对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意义和目的不明,对其本质不了解。一些教师认为让学生玩玩、说说、动手制作即为活动课。在活动中学生、教师的地位、任务不清,教师不知道使用什么方法指导学生去活动,离不开教材的束缚,摆脱不开“教”的方式,在头脑中缺乏学生自主活动的概念,面对如何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往往是束手无策。对于学生的评价方式的改变更是受简单的分数评价的影响,教师更是感到不知所措,有的学校甚至干脆忽略评价这一环节。

反思之三:课程概念的混乱与理解操作的困惑调查结果显示,有一半左右的教师不清楚综合实践活动与课外活动的内容、学科兴趣小组内容、学科课程中实践活动的区别究竟在哪里。原因之一是这些概念是专家学者的研究术语,基层教师很难分清其中差异;加上许多活动课教师兼任学科教学工作,这样的状况可能使两类课程混淆不清。原因之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规定本身具有很多的模糊性。教育部的文件虽然规范了综合实践活动必修课的主要内容为:研究性学习、劳动技术教育、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及信息技术教育四大块,但仔细研究这些规定,发现四部分内容的划分有很大的模糊性,使操作者感到困惑。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可存在于任何课程领域中,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将其抽取出来与其它三块内容并列,概念上有叠加重复之嫌,更令许多老师难以理解,在实践中也难以单独操作。因为研究性学习的成功开展常常与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劳技、信息技术教育发生联系,它作为通适的学习方式比单独列为课程内容更利于课程实施。另外,信息技术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本质特性有较大不同,而且在实际操作中,部分信息技术教育的任务可以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完成,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多以信息技术为探究手段,或作为获取信息和资料的途径。再者,劳动技术教育作为单独的课程领域更为合适,因为它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性质有很大差距。

反思之四:课程的整合特点与课时规定的分裂旧课程单一的课程结构、相对封闭的学科体系严重脱离时展的需要,综合化是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课程综合化是科学本身自然统一性的特点及其发展规律的本质反映;综合化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根本特点。但是,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许多学校是这样执行每周不少于3课时的综合实践活动时间这一国家标准的:将每周3课时的综合实践活动时间规定为一节劳技课、一节班会活动课加上一节信息技术教育课,违背了综合实践活动最基本的一个要素,即综合性。它的内容和目标都是综合的,综合教育的思想是该课程的最根本理念。这种异化了的课时规定,严重背弃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原有理念,又让它如何去引导教学?

调整措施: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偏差与不足,应作以下调整。

1.教育行政职能机构应建立专门的部门对活动实施进行专门管理,加大督导力度,坚决纠正不规范的操作行为。

2.综合实践活动教研室也应有专人负责(因为其它学科课程都有专门的教研人员)。这样便于经常开展常规教研活动,组织教师撰写经验论文、分析活动方案、编制活动案例,提高自身认识,组织教师相互交流,传播先进做法和经验,给一线教师多创造锻炼机会。另外,要集中市、区教研力量对教师在掌握活动课基本规律、活动方式、指导方法、评价措施和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及处理方法等方面,进行操作层面的指导。

3.学校要建立相应的组织(因其它课程领域均有“科组”负责),并形成倾斜的管理评价机制,营造课程改革的氛围,把学校建设成为培养创新人才和传播精神文明的坚强阵地。

4.大学或师范学院应进一步增强对教师研究专业性问题的支持。专家、学者要为教师进行理论层面的辅导,包括国内外教育形势与知识经济的需要,现代教育理论与素质教育的实施,课程体系的发展、沿革等内容。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案例范文第8篇

关键词:有效指导;学校教学;教学指导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4-154-01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年轻的课程,从最初的陌生、惶恐到现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逐渐走向规范成熟。十年来,自己一直从事着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也结合着自己的教学实践研究,我认为做一名优秀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必须做到:

一、要树立正确课程观

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必须要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与其他学科的区别点;课程培养目标是什么?我认为教师只有充分认识了这三点,教师才能会认真的对待这门课,而不是单纯“手工课”、“活动课”,正确课程观的培养需要课程理论的支撑。为了提升自己的理论素养,我除了及时购买一些最新有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方面的理论书外,还不断从网上搜集一些全国课程发展较快地区的教学案例、视频来学习。

二、要具有课程资源意识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其他学科最大的区别就是没有固定的教材,课程内容都来自于学生的校园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等。这就要求每一位综合实践活动教师要有一定发现课程资源、开发课程资源的能力。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能力、兴趣爱好通过不同的渠道来开发课程资源:如:学校传统文化节日、环境布置、师生生活习惯、学生在学科课堂中或学生实践活动过程中的一些生成问题资源等。好的课程资源是学生不断探索发现的保障,也是教师进行有效指导、学生活动不断开展的有力保障。

三、要做到“真正以生为本”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自主性、开放性、生成性很强的综合实践活动类课程,学生做为一个个活动中的主体,都应该体现自主性,教师无论哪个阶段的都只能是学生活动的指导者、帮助者、参与者。无论是选题指导还是方案制定,无论是探究活动的方法指导还是一个个探究活动的展开,都应该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进行。教师应该尊重学生,以学生为本,不能将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学生。放手让学生在开放自由的活动中体验与人合作交往、体验成功与失败,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有更多的收获和成长。

四、要教学方法灵活多变。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别于其他学科的课程,主要的教学活动就是围绕学生的研究主题来开展的一个个活动来进行的。所以学生的学习探究方式主要是:实践、体验。综合实践活动就是要让学生动起来,而不是单纯的把孩子们关在教室里“讲或教”实践课。也不是让孩子们在电脑房里单纯“查查资料”来上电脑课。更不是一些老师那样单纯“手工劳技课”。否则综合实践活动课就失去了本课程应有的意义和价值。

教师的教学指导方法,应该根据学生的研究主题或小课题的需要来定:如选题、方案制定与交流、外出采访、调查、查阅资料、参观考察、动手制作等。实践证明,灵活多样的探究学习活动孩子们喜欢参与、学习效果也较好。

而针对枯燥的方法指导课的课堂教学,如调查前方法指导课、采访前的方法指导课等。应该尽量根据小学生特点,应尽量采取直观教学法、有思考有小组活动的“动静结合”, “先动后静”教学方法效果较理想。

五、要教学评价灵活多样适用

综合实践活动的学生探究活动往往跨时较长,同时小学生年龄较小,在活动中为了保证每个活动安全有效开展,灵活多样适用的评价是至关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