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霜降节气诗

霜降节气诗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霜降节气诗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霜降节气诗范文第1篇

霜降是我国的一个重要的节气,在霜降的时候人们也会准备好一些换季的东西,那我们知道霜降的养生小知识有哪些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2021霜降的养生小知识,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霜降的养生小知识御寒保暖,以护肠胃

霜降之时,气温渐低,人体的植物神经易受到寒冷刺激,致使胃肠蠕动的正常规律受到影响,引发功能紊乱;而在寒凉的气候状况下,人体新陈代谢增强,热量消耗增多,胃液及各种消化液分泌增多,食欲改善,食量增加。因此,要特别注意防寒保暖,保护肠胃。日常起居要做到早睡早起,夜里入睡时盖好被子,尤其要注意腹部保暖。外出时,要根据天气变化,合理穿衣,以免身体被寒气所伤,也要避免热伤风。保证充足的睡眠,不要操劳过度,顺应“春困秋乏”的生理特点。

精神抖擞,勿要悲秋

霜降时节,秋风秋雨,花木凋零,自然界一片萧条之景,在人的心中容易产生悲秋、凄凉之感,许多负面情绪就会接踵而来。因此,霜降时节仍需注重调养好精神。人们常说“心无其心,百病不生”,在日常生活中应培养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乐观向上、开朗豁达的心态。保养好肺气,调整好精神,尽量减缓秋季肃杀之气对精神的影响,远离悲秋心态。

动静相宜,增强体质

深秋之时,天气比较寒凉,适当的运动锻炼对身体是非常有好处的。运动中,人的体温调节机制处于紧张状态,有助于提高肌体对外部环境的适应能力,提高心血管系统功能,为入冬做好准备。秋季气候比较干燥,应选择舒缓、运动量不大的锻炼项目,如慢跑、散步、登山等,在早晨或傍晚适时有度地进行。需要注意的是,每次运动前都要做好准备活动,运动时间不可过长,以微出汗为宜。锻炼结束后应休息好,注意动与静的合理安排,达到运动强身的目的。

24节霜降的意思是《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关于霜降说:“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霜降是秋季到冬季的过渡节气,夜晚地面热量散失非常快,温度可骤然下降到0℃以下,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地面或者近地植物上直接凝结冰针,有的成为六角形的霜花,色白且结构疏松。霜只能在晴天形成,人说“浓霜猛太阳”就是这个道理。霜降节气含有天气渐冷、开始降霜的意思。东北北部、内蒙东部和西北大部平均气温已在0℃以下,土壤冻结,冬作物停止生长,进入越冬期。纬度偏南的南方地区,平均气温多在16℃左右,离初霜日期还有两到三个节气。

二十四节气霜降的民间传统习俗赏枫

枫遭霜侵后叶子火红,色彩鲜艳,灿如锦绣。古人曾有“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诗句。国内如苏州的天平山、南京的栖霞山,都以枫叶美景著称。夕阳西下,红叶参差交错,驰目远眺,仿佛珊瑚火海,十分壮观。

牧羊

羊奶、羊肉和羊毛,都可供食用或使用。品种好的奶羊,产乳量很大,堪称为贫民的乳牛。国内如山西长子等地,牧羊人一般在秋天杀羊赛神,预祝来年羊群扩大,并将祭品分发给族人。贫困无羊的,可蒸面糕,将其做成羊的形状代替。

斗鹌鹑

霜降后斗鹌鹑,在南北方都很盛行。《北京岁华记》中说北方的人在霜降后斗鹌鹑,人将鹌鹑笼在袖中,如同捧着珍宝。南方大多在晚上斗鹌鹑,决胜负。考究的人用彩绪做平底袋,以皮手套将鹌鹑把在袖中,以此作为消遣。清代的蔡铁翁有诗道:“辛苦霜天斗瘦鹤。”

斗牛

霜降节气诗范文第2篇

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大小寒。

每月两节日期定,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甘一,下半年是八甘三。

二十四节气七言诗地球绕着太阳转,绕完一圈是一年。

一年分成十二月,二十四节紧相连。

按照公历来推算,每月两气不改变。

上半年是六甘一,下半年逢八甘三。

这些就是交节日,有差不过一两天。

二十四节有先后,下列口诀记心间:

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连;

惊蛰春分在三月,清明谷雨四月天;

五月立夏和小满,六月芒种夏至连;

七月大暑和小暑,立秋处暑八月间;

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全;

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迎新年。

抓紧季节忙生产,种收及时保丰年。

正月菠菜才吐绿,二月栽下羊角葱;

三月韭菜长得旺,四月竹笋雨后生;

五月黄瓜大街卖,六月葫芦弯似弓;

七月茄子头朝下,八月辣椒个个红;

九月柿子红似火,十月箩卜上称称;

冬月白菜家家有,腊月蒜苗正泛青。

花名歌正月梅花傲雪霜

二月迎春初开放

三月桃花红十里

四月牡丹国色香

五月石榴红似火

六月荷花映池塘

七月茉莉花如雪

八月桂花满树黄

九月姿百态

十月芙蓉正上妆

十一月水仙洁如玉

十二月腊梅吐芬芳

正月梅花香又香,二月兰花盆里装,三月桃花连十里,

四月蔷薇靠短墙,五月石榴红似火,六月荷花满池塘,

霜降节气诗范文第3篇

1、大雪纷纷扬扬飘落,愿街道上即将面临的泥泞和拥堵不影响你兴奋的心情,愿你在这一刻从长久的压抑和疲惫中苏醒。大雪节气,让我们拥有一颗真挚的童心,让我们互相温暖,互相祝福。

2、小雪节气雪花舞到,瑞雪飘飘丰年吉兆,无忧无愁快快乐乐,开开朗朗喜气洋洋,轻轻松松欢欢畅畅,幸幸福福平平安安。祝:小雪吉祥,幸福安康!

3、用冰,为你控制烦恼扩散;用风,为你扫除病疾缠绵;用雨,为你洗平坎坷阻拦;用雪,为你映照前途灿烂;大雪节到了,为你送去我最美的祝愿;祝你身体康健,顺心顺愿,幸福无边!

4、我的祝福经历了北风的吹,穿越了西伯利亚寒流,躲过了阴霾和冰雹,沾染了阳光好运,千辛万苦,跋山涉水……才出现在你手机里,千万要笑纳哦,祝大雪节气快乐幸福逍遥!

5、大雪节气,冰寒将至,保暖问题,做好为益,生活作息,贵在维系,早睡早起,大有裨益,锻炼身体,坚持不弃,棒棒身体,自此不离,小小信息,寥表心意,美好祝愿,愿能温暖你一冬。

6、当凉风与秋雨相伴;当黄叶与晨霜相伴;当冷月共霞光一色,当大雁打点南飞的行装,当这霜降的时节飘然而至,我暖暖的送上一句,天凉了注意身体。

7、思念化为雪花,雪花飘到梦里,梦里温馨无限,无限情意送你,送你温暖祝福,祝福愿你安康,安康伴你永远。小雪快乐!

8、霜叶飞舞西风凉,近来身体可安康 一天工作挺辛苦,天凉别忘添衣裳!虽然工作有点忙,我可把你记心上!此时恰有闲暇时,发个信息问吉祥!

9、天冷了,我要送你一件外套:口袋叫温暖,领子叫关怀,袖子叫体贴,扣子叫思念,让这件外套紧紧伴着你渡过每一分每一秒,看俺心多好啊!

10、大雪来到雪花飘,飘去忧伤和苦恼。北风吹着寒流跑,送去祝福传关怀。一日三餐要吃好,身体健康最重要。希望你平安幸福又快乐!

11、天冷了,我要送你一件外套:口袋叫温暖,领子叫关怀,袖子叫体贴,扣子叫思念;让这件外套紧紧伴着你渡过每分每秒,一定要幸福哦!

12、当丝丝的小雨再次飘落,寒风吹起才发觉浪漫的秋天已经悄然而去。这一刻什么都有可能忘记,唯独不能忘的是向你说声,天凉了,注意身体!

13、大雪时节到,御寒防感冒;钙铁多摄取,羊肉把汤煲;冷水来浴面,热水把脚泡;大蒜杀菌强,葱姜也别少;天寒百步走,红晕上脸角。养生得法,健康逍遥。

14、好久不曾联系,情谊不能淡忘,发条短信提醒你:秋来了,天凉了,要加衣保暖了,防止受凉感冒,同时别忘记多多联系,感情加加温。愿你健康!

15、岁月匆匆忙忙,但好日子红红火火;朋友简简单单,但好情谊清清爽爽;天气冷冷清清,愿你好身体健健康康!天冷了,注意保暖防寒哦!

16、它比花儿美丽,它比土地洁白,它比雨滴轻盈,它比风儿壮丽。小雪到,雪花儿即将飘零,愿你看着美丽的雪花,在这个寒冷的季节感受到我暖暖的问候。

17、秋天秋意浓,一场秋雨一场凉,凉风习习扫暑气,天凉莫忘添衣裳。白昼渐短夜渐长,早睡早起精神爽。秋雨绵绵湿气重,多多运动保健康。

18、叶落了,归根了,秋天就要结束了;降温了,寒冷了,出门要穿线衣了;保暖了,御寒了,饭一定要吃热了;深秋了,天凉了,晚上要注意保暖了;关怀自己,寒冷躲避,短信把爱来传递。

19、让一个问候,为你披上御寒外套;让一句祝福,为你送上冬日暖阳;让一份牵挂,为你遮挡纷飞大雪;让一点关怀,为你点亮满天星光。寒冬时节,保重身体!

20、寒流袭来大雪到,冰封山川与河流,世界从此白皑皑,一颗红心将你挂,注意防寒重保暖,适量运动强体魄,饮食营养讲搭配,生活规律精神爽,愿你永远快乐,心情爽歪歪。

21、大雪节气,大雪飘飞,天寒地冻,问候送暖:一要穿暖,二要锻炼,三要进补;四要开心,五要幸福,六要平安,祝愿朋友,冬日吉祥,心顺气顺,一切都好!

22、变化是永恒的主题,不变是相对的定义。节气在变,从寒露到霜降,从小雪到大雪,不变的是依然的牵挂。天气变谅了,真情的问候依然是暧的:愿你快乐幸福每一天!

23、又是一年落叶黄,一层秋雨一层凉,整日奔波挺辛苦,天凉别忘添衣裳,爱惜身体加餐饭,珍视有友情长想想,短信情长言未尽,唯愿朋友多安康!

24、大雪飘飘展笑颜,片片晶莹快乐飞;薄雾弥漫好运至,冰霜雪地凝聚福;问候来把情传递,祝福送达暖心底。大雪节气,愿你健康,快乐,幸福!

25、又是初冬严寒时,大雪节气将要至,朋友分别数十日,祝福短信传万里。雪压青松松挺直,祝你升职涨工资,寒冰冷冻翠柏绿,愿你幸福美如诗。大雪节气祝愿朋友,一切好事如愿而至!

26、裹着洁白的祝福,我从快乐天堂飘然而至,为你带来最冰清玉洁的祝福,愿你在这个寒冷的时节感受到幸福的温暖。请记住,我的名字叫“小雪”。

27、我在乎生命中经历过的酸甜苦辣,在乎人生中随处可见的真诚和感动。我不完美,可是我懂得珍惜生命中每一位一起走过的朋友!天凉了,别忘加衣!

28、一片落叶代表一种思念,一场秋风就是一个心愿,就让秋风带着我的心愿,捎着落叶的思念祝福你一切都好,天冷了,注意身体!健康平安!

29、大雪节气又到,养生三冬是宝,甘蔗贴心润燥,榨汁生吃都好,冬枣清脆甜香,保肝护心良方,冬瓜降脂降压,搭配海带煲汤,贴心关怀送到,愿你安康围绕!

30、寒气弥漫,露华升腾。清秋紧锁,寒气袭人。知冷知热,冷暖自知。朋友牵挂,寒露时节。一笔一划,写满真情。一字一句,唠念于心。情浓意浓,天凉保重。

31、有时我忙,有时我忘,有时我累,有时我懒,但不管怎样我还是会记得想你,想你这个朋友,天冷的日子里别忘了多加件衣服。冷空气无情,好朋友有意!

32、天气寒冷并不能降低热情,不常见面并不意味着忘记,当清晨一缕阳光照耀大地,当黄昏一群鸟儿向南迁徙,在忙碌交织的岁月里,祝你生活幸福,开心!

33、小雪节气到,我把祝福来送到:愿你身体健康,没病可闹;工作顺利,赚钱不少;心情愉快,咧嘴常笑;家庭美满,没有烦恼;事事如意,千万别感冒!

34、秋雨滋润了干燥的心田,落叶带来了寒冬的微凉,时间抚平了青春的悸动,陌生触及了心中的孤单。严寒将至,不要忘记为朋友送上一句关怀,捎去一份祝福。

35、天冷秋渐晚,风轻水潺潺。枫林又红遍,霜叶尽飘散。山高云淡淡,寒露思漫漫。很久没见面,心中生挂念。遥寄祝福意,愿君体更安,幸福伴身边!

36、又到小雪节,飘飘洒洒的是小雪,温温暖暖的是牵挂;洁洁白白的是世界,字字句句的是祝福:愿你小雪节烦恼“雪”藏,快乐萌发。寂寞“雪”减,幸福健康!

37、大雪养生有道,分享给你可好 每天开窗三次,调节内外温差,暖气搭湿毛巾,保持空气湿润,适当增加锻炼,坚持拒绝肥胖,晚餐牛肉煲汤,御寒增加热量。温馨关怀送上,愿你快乐安康!

38、叶黄了,草枯了,夜长了,天凉了,风清了,云淡了,秋高了,气爽了,刮风了,下雨子,露重了,霜降了,孤单了,想你了,信来了,添衣了,保重了。

霜降节气诗范文第4篇

为什么是24个节气

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视太阳从春分点(黄经零度,此刻太阳垂直照射赤道)出发,每前进15度为一个节气;运行一周又回到春分点,为一回归年,合360度,因此分为24个节气。

关于二十四节气的最早记载

战国后期,《吕氏春秋》一书中,就有了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等八个节气名称。这八个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中最重要的节气。这八个节气标示了季节的转换,清楚地划分出一年的四季。

到了后来的《淮南子》,就有了和现代完全一样的二十四节气的名称。这是中国历史上关于二十四节气的最早记载。从考古中发现的出土文物考证,中国西汉时期就已经采取节气注历了。汉代著作《周髀算经》一书,就有八节二十四节气的记载。

二十四节气歌

二十四节气每月2个,在现行的公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最多差1~2天。

为了便于记忆,人们编出了二十四节气歌诀: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日期定,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2015年2月的两个节气是立春和雨水。

立春: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立春在每年的2月4日前后,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又称“打春”。“立”是开始的意思,中国以立春为春季的开始。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正月节,立,建始也,立夏秋冬同。”意思是“四立”分别代表春、夏、秋、冬四季的开始,其农业意义为春种、夏长、秋收、冬藏。

立春的民谚

春天是一年当中的第一个季节,在立春以后,人们就开始忙着种庄稼了。从很早以前,民间就流传了许多关于立春的谚语,如反映气候变化的: 立春一日,水暖三分。 吃了立春饭,一天暖一天。 打春冻人不冻水。 立春一日,百草回芽。 预测天气变化的: 腊月立春春水早,正月立春春水迟。 立春晴,一春晴;立春下,一春下。 最好立春晴一日,风调雨顺好种田。立春东风回暖早,立春西风回暖迟。与农业有关的: 立春一年端,种地早盘算。 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春打六九头,七九、八九就使牛。 春争日,夏争时,一年大事不宜迟。

立春的习俗

咬春

立春这天,山东、北京、天津、山西、江苏、河北、福建等省市许多地方都有“咬春”的习俗。

据汉代崔《四民月令》记载,我国很早就有“立春日食生菜……取迎新之意”的饮食习俗,而到了明清以后,所谓的“咬春”主要是指在立春日吃萝卜,如明代刘若愚《酌中志・饮食好尚纪略》载:“至次日立春之时,无贵贱皆嚼萝卜”,名曰‘咬春’。”清代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亦载:“打春即立春,是日富家多食春饼,妇女等多买萝卜而食之,曰‘咬春’,谓可以却春困也。”

吃春盘

自唐朝起,民间还流传吃春盘的食俗。如南宋后期陈元靓所撰的《岁时广记》引唐代《四时宝镜》记载:“立春日,都人做春饼、生菜,号‘春盘’。”春盘一词也屡见于唐代的诗词作品中,如诗人岑参在《送杨千趁岁赴汝南郡觐省便成婚》一诗中写道:“汝南遥倚望,早去及春盘。”南宋大诗人陆游在其《[感皇恩]伯礼立春日生日》和《[木兰花]立春日作》两词中亦分别有“正好春盘细生菜”、“春盘春酒年年好”的诗句。

据考证,春盘实际上是由魏晋时期的五辛盘发展演变而来。所谓五辛即五种辛味蔬菜,据李时珍《本草纲目》载:“元旦立春以葱、蒜、韭、蓼、芥等辛嫩之菜,杂合食之,取迎新之义,谓之‘五辛盘’,杜甫诗所谓‘春日春盘细生菜’是矣。”其实,古时人们吃五辛盘不仅仅是为了“取迎新之义”,同时也是了为了散发五脏之气、健身防疫。

按照现代科学的观点,春节之际,寒尽春来,正是易患感冒的时候,用五辛来疏通脏气,发散表汗,对于预防时疫流感,无疑具有一定的作用。到了唐宋时期,人们对五辛盘作了改进,增加了一些时令蔬菜,使其从单调的辛辣变为色香味俱佳的翠缕红丝,并名之曰“春盘”。

吃春饼

立春这天,民间还有吃春饼的习俗。如晋代潘岳所撰的《关中记》记载:“(唐人)于立春日做春饼,以春蒿、黄韭、蓼芽包之。”旧时,立春日吃春饼这一习俗不仅流行于民间,在皇宫中,春饼也经常作为节庆食品颁赐给近臣。

最初的春饼是用面粉烙制或蒸制而成的一种薄饼,食用时,常常和用豆芽、菠菜、韭黄、粉线等炒成的合菜一起吃,或以春饼包菜食用。

现在的春饼在制作方法上沿用了古代的烙制或蒸制,大小可视个人的喜好而定。在食用时,有些人喜欢抹甜面酱、卷羊角葱,有的地方讲究用酱肚丝、鸡丝等熟肉夹在春饼里吃。

立春节气如何养生

春天是由冬寒向夏热过渡的季节,冷暖气团交替活动频繁,人体对春季多变的气候适应性较差。立春之季,昼夜温差较大,早晨气温较低,易于发生感冒和其他呼吸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也处于多发期,所以,立春时节要注意保暖防病。

立春开始后,自然界生机勃勃,万物欣欣向荣,这时人们应当顺应自然界生机勃发之景,早睡早起,早晨去散散步,放松形体,使情志随着春天生发之气而舒展。立春气温还未转暖,不要过早减掉冬衣。饮食的调养要注意升发阳气,可选择辛温发散的葱、香菜、花生、韭菜、虾仁等,少食辛辣之物。

雨水: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雨水在每年的2月19日前后,是24节气中的第2个节气。此时,气温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名雨水。《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意思是说,雨水节气前后,万物开始萌动,春天就要到了。

雨水的民谚

雨水的民谚多在长江流域和江南广大地区广为流传,如:雨水日晴,春雨发得早(赣)。 雨水有雨,一年多水(湘)。雨水落雨三大碗,大河小河都要满(湘)。雨打五更头,午时有日头(浙)。雨水节气的寒、暖、风、雷现象对未来天气有一定的指示作用,如:冷雨水,暖惊蛰;暖雨水,冷惊蛰。雨水前雷,雨雪霏霏。雨水节气时,雨下在早晨和晚上可以预兆出未来不同的天气,如:雨打五更头,午时有日头。早晨下雨当天晴,晚间下雨到天明。早雨不会大,只怕午后下。早雨晚晴,晚雨一天淋。

雨水的习俗

回娘家

这是流行于川西一带的汉族习俗。到了雨水节气,出嫁的女儿纷纷带上礼物回娘家拜望父母。生育了孩子的妇女,须带上罐罐肉、椅子等礼物,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久不怀孕的妇女,则由母亲为其缝制一条红裤子,穿到贴身处,据说,这样可以尽快怀孕。

雨水节气如何养生

霜降节气诗范文第5篇

一、顺应天地运化气令,应时农作,维护新生

我国最早的太阳历以及《国礼·春官》明确记叙了“冬夏致日,春秋致月,以辨四时之叙”的天文历的最基本常数。

农耕社会以后,人们发现日、月、年构成了历法的三要素。2000多年前甚至更早,我们的祖先就已形成了24节气。24节气综合了天文学和气象学等方面的知识,编排了“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的农事歌谣。其中清明被排在歌谣的第五位。也是农历历法中的第五个节气。节气是我国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

由于24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我们的祖先们用它安排农事活动。《淮南子·天文训》中有:“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就是说,春分后十五日的时候,北斗星指向乙方(卯方,即正东方)。东方是生气方,天地起运,万物始生。清明者,清风和煦,阳光明媚也。此时,天气转暖,大地回春,万物复苏,一片生机盎然。作为以花信为标志的花信风,清明的花期为“一侯桐花,二侯麦花,三侯柳花”,也表明了清明节气的花期和时期。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

二、亲近自然,爱护生命,珍惜人生美好生活。

每年的4月上旬前后,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此时,天气转暖,大地回春,万物复苏,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也是人们蠢蠢欲动的时令,人们窝居了一个漫长的冬季,此时正是适于到户外进行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人们出外踏青,亲近自然,享受春阳的沐浴,感受人生美好的生活。所以古人早就有“清明踏青”的习俗,开展一系列户外活动,如踏青、郊游、戴柳、插柳,射柳、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拔河、植树、放风筝等。

三、感恩“天、地、君、亲、师”,缅怀先祖故人,传承孝亲文化。

清明,作为天地运化的气节,又包含着浓郁的传统文化中“知恩图报”的人文精神。清明节,是一年中的良辰美景,也是一年的开始,象征着生机和希望。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不是孤立的,也不是唯我独尊的。我们每个人,都受惠于“天、地、君(国)、亲、师”的恩情和化育。所谓“天有覆盖之恩,地有承运之恩,君(国家)有水土之恩,父母有养育之恩,师长有教化之恩”,我们的身体受之于父母,我们的灵魂,我们的思想,我们的财富、我们的康泰、我们的家庭、我们的子女、我们现在所拥有的一切美好的生活......无不蒙受着天地、国家、祖先、双亲和师长们的化育、遗德、福荫和代代血脉传承的恩情。因为有了“五恩”的恩爱延续,才拥有现在的一切。“知恩投报”是人格中最基本的组成因素。在这一年中最美丽的春季时令,对他们的感恩和缅怀就成了理所当然的人性彰显。于是中国的孝亲精神就在清明节前后体现得格外突出。所谓“谁言春草心,报得三春晖”。清明时节,除了天、地、神祗、祖宗的祭祀外,人们还纷纷走到先人们长眠的坟前,除杂草,培新土,烧纸钱,设供品,行祭仪,尽缅怀、悼念、感恩之情......就这样,清明节自然地演绎成了我国人民传统的祭祀的节日,成了最重要的祭天、祭地、祭祖、扫墓和传承孝文化的时日。

清明节由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古有清明前一天为“寒食节”之说,确切地说“寒食节”的日子是在冬至后的105天),渐渐地,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唐玄宗时,曾下诏钦定“寒食扫墓”为当时王公以下人员进行“五礼”中“吉礼”的必备内容之一。此后,国人就形成了在清明节前一天进行拜祖扫墓的活动习俗。“寒食”是清明时节的另一个习俗,即是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据悉,“寒食节”源于春秋时期晋文公悼念介子推“割股奉君”的典故。

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陆陆续续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随着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成了晋国的晋文公。

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几趟,介子推不来。晋文公只好亲自去请。可是介子推不愿见他,早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今山西介休县东南)。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没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晋文公于是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被烧死了。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象有什么东西。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将血书藏入袖中。然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分别安葬在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走时,他伐了一段烧焦的柳木,到宫中做了双木屐,每天望着它叹道:“悲哉足下。”“足下”是古人下级对上级或同辈之间相互尊敬的称呼,据说“足下”的典故就源于此。

霜降节气诗范文第6篇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故有“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清明节扫墓活动简介,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肯定对大家有所帮助。

清明节扫墓活动简介清明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其习俗由来已久。明《帝京景物略》载:“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担提尊榼,轿马后挂楮锭,粲粲然满道也。拜者、酹者、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锭次,以纸钱置坟头。望中无纸钱,则孤坟矣。哭罢,不归也,趋芳树,择园圃,列坐尽醉。”其实,扫墓在秦以前就有了,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际,清明扫墓则是秦以后的事。到唐朝才开始盛行。《清通礼》云:“岁,寒食及霜降节,拜扫圹茔,届期素服诣墓,具酒馔及芟剪草木之器,周胝封树,剪除荆草,故称扫墓。”并相传至今。

清明祭扫仪式本应亲自到茔地去举行,但由于每家经济条件和其它条件不一样,所以祭扫的方式也就有所区别。“烧包袱”是祭奠祖先的主要形式。所谓“包袱”,亦作“包裹”是指孝属从阳世寄往“阴间”的邮包。过去,南纸店有卖所谓“包袱皮”,即用白纸糊一大口袋。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用木刻版,把周围印上梵文音译的《往生咒》,中间印一莲座牌位,用来写上区号亡人的名讳,如:“已故张府君讳云山老大人”字样,既是邮包又是牌位。另一种是素包袱皮,不印任何图案,中间只贴一蓝签,写上亡人名讳即可。亦做主牌用。关于包袱里的冥钱,种类很多。

清明节有什么传统习俗清明节的习俗除了讲究踏青、扫墓之外,还有禁火、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中国历史上,寒食禁火,祭奠先人,早已蔚为习俗。唐朝之后,寒食节逐渐式微,于清明节扫墓祭祖成了此后持续不断的节俗传统。就是到了当今的社会,人们在清明节前后仍有上坟扫墓祭祖的习俗:铲除杂草,放上供品,于坟前上香祷祝,燃纸钱金锭,或简单地献上一束鲜花,以寄托对先人的怀念。

清明之时,正值春回大地,人们乃因利趁便,扫墓之余亦一家老少在山乡野间游乐一番。踏青也叫春游,古代叫探春、寻春。其含义,就是脚踏青草,在郊野游玩,观赏春色。

荡秋千

这是中国古代清明节习俗。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载“天宝宫中至寒食节竟竖秋千,令宫嫔辈戏笑以为宴乐。帝呼为半仙之戏,都中士民因而呼之”,宋代宰相文彦博诗《寒食日过龙门》,诗中描写为“桥边杨柳垂青线,林立秋千挂彩绳。”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

荡秋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之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拴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荡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蹴鞠

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又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打马球,也是端午之戏之一。马球,是骑在马上,持棍打球,古称击鞠。三国曹植《名都篇》中有“连翩击鞠壤”之句。《析津志》记辽国把打马球作为节日的传统风俗,于端午、重九击球。《金史·礼志》也记金人于端午击球。宋代有“打球乐”舞队。至明代,马球仍流行。

《续文献通考·乐考》记载明成祖曾数次往东苑击球、射柳。明《宣宗行乐图》长卷中绘有宣宗赏马球之场面。当时的官员王直写的端午日观打球的诗:“玉勒千金马,雕文七宝球。鞚飞惊电掣,伏奋觉星流。炎页过成三捷,欢传第一筹。庆云随逸足,缭绕殿东头。”北京白云观前也有群众骑马击球之典。清代天坛一带也还有马球运动,直至清中叶之后,马球才消失了。1965年开始西安市又出现了仿古马球运动,使这一古老的体育运动在绝迹多年后重又出现在中华大地上

清明节传说相传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流亡途中,在一处渺无人烟的地方,又累又饿,再也无力站起来。随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点吃的,正在大家万分焦急的时候,随臣介子推走到僻静处,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让公子喝了,重耳渐渐恢复了精神,当重耳发现肉是介子推自己腿割下的时候,流下了眼泪。

十九年后,重耳做了国君,也就是历史上的晋文公。即位后文公重重赏了当初伴随他流亡的功臣,唯独忘了介子推。很多人为介子推鸣不平,劝他面君讨赏,然而介子推最鄙视那些争功讨赏的人。他打好行装,同悄悄的到绵山隐居去了。

晋文公听说后,羞愧莫及,亲自带人去请介子推,然而介子推已离家去了绵山。绵山山高路险,树木茂密,找寻两个人谈何容易,有人献计,从三面火烧绵山,逼出介子推。大火烧遍绵山,却没见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后,人们才发现背着老母亲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树下死了。晋文公见状,恸哭。装殓时,从树洞里发现一血书,上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

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霜降节气诗范文第7篇

1古典文学作品为传统医学提供传播载体

上古之人,对于自然、社会和人的认识,还没有形成理性意识,文化呈现原始综合态势,这种态势成为古代孕育各门知识最初的摇篮,中国传统医学与古典文学的融通关系就是在这种原始态势的影响下孕育起来的。当传统医学还没有从原始综合文化体分离出之前,最早的文学样式民歌、民谣,就已经成为医学的重要文字传播载体。成书于西周到春秋中期的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可谓是一部以诗传医的早期佳作。《诗经》汇有诗歌305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的社会生活,也较广泛地记录了阴阳、五行、脏腑、疾病、药物、治疗、保健等医学内容。《诗经》记录各种花草约有149种,可以作为药物的约60种,如芣苢,即车前子;蝱,即贝母。其中木本药物约20种,如桐、柏、梨、槐等;虫类药物约90种,如蟾蜍、虿(全蝎)、蛇等。《诗经》对疾病也有了广泛的认识和记录。如《国风•卷脉唯从肉上行,如循榆荚似毛轻,三秋得命知无恙,久病逢之却可惊”[2],短短四句把浮脉的脉位、脉象、临床意义表述得很清晰。采用歌赋体裁用以解说中医药知识,使诗歌和医理互融,于是枯燥的医学知识变得容易理解和掌握。历史上许多医学古籍本身就是有重要文学价值的作品。当我们阅读这些中医古籍时,体验到的是林间漫步的怡然,以及与智慧和自然对话的深邃。譬如现存中国古代第一部经典医著《黄帝内经》就是以对话文学为体裁编撰的,其开篇“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忘劳作,故能形与神俱,而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用古典文学浪漫主义手法陈述了传统医学天人感应,阴阳合一的医道。

2古典文学作品蕴涵传统医学知识

自《诗经》以来,中国古典文学创作中涉医内容丰富,几乎涉及中医药各方面的知识。举凡疾病诊疗、中草药知识、针灸,乃至气功、养生之道等等,无一不在古代文学中得到充分的描写。中国古代的士大夫文人大多通晓医道,有些人还亲身从事过医药实践。由于具备医药的知识背景和人生经历,因此他们创作的作品中的医药内容,往往有科学或经验的依据,真实可信。先秦时期《左传》、《庄子》、《吕氏春秋》等书都可见到不少医药寓言故事。在《三国演义》、《金瓶梅》、《红楼梦》、《醒世姻缘传》、《老残游记》等名著中所包含的丰富的医学思想更是举世罕见。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就曾多次借用书中人物之口,描写了刘备的痢疾,姜维的心绞痛,司马昭的中风,曹操的头疼等等。文学对医学知识的灵活运用,反映出不同时期医学思想在市井的普及情况,也使得文学作品更加再现了生活的真实性。小说《镜花缘》写了17个医方,或为作者李汝珍所自拟,或为民间验方,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清代医家陆以湉《冷庐杂识》[3]尝谓:“《镜花缘》说部征引浩博,所载单方,以之治病辄效。”有人作过统计[4],《红楼梦》涉及疾病114种,方剂45个,药物约120种,书中用大量笔墨描述了弱不禁风的林黛玉的病情和诊断过程,“两弯似蹙非蹙柳叶眉,一双似情非情含情目”的林妹妹在中医看来就是肺肾阴虚。这些有关疾病医疗的描写,不仅从一个侧面着实形象地反映了黛玉的性格和命运,也生动阐述了大量的医理,推动着性格与情节的发展。有的情节甚至直接表达出了作者的医学观点和见解。书中八十三回描述了贾府保健医生王太医给林黛玉的诊疗过程:“六脉弦迟,素由积郁。左寸无力,心气已衰。关脉独洪,肝邪偏旺。木气不能疏达,势必上侵脾土,饮食无味,甚至胜所不胜,肺金定受其殃。”一部《红楼梦》就有如此丰富的医药内容,由一斑而窥全豹,可见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所蕴涵的医学知识之宏富了。传统医药素材丰富了古典文学的内涵,为古典文学注入了活力,提升了古典文学的社会价值,成为传统医学与古典文学融织的结晶。与此同时,中国古典文学所反映的丰富的医学素材,实质也反映出现实生活中传统医学的丰富内容,可以看到传统医学对人们防病治病、养生保健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为中华民族的繁衍兴盛所做出的贡献。同时也体现了传统医学广泛地浸透到不同时代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深刻地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思想、心理、行为和风尚。

3传统医学作品承载文化内涵

在中国古代,文学是医学的基础,是习医者必备的文化素养,历代名医无不运用文学来编纂和撰著,以阐明医理。中医学很多宝藏,都保存在历代文献里,通过书面语言保留下来。医学家没有一定的文学水平便不能很好地把它继承下来,更谈不到整理、提高、发扬。可以说凡医学之有成者,无不娴熟于文学,只有这样才能够通过优美的文字语言,促进医学的发展。中医家历来将文、史、哲作为治学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是很难深刻领悟医道的。清代医家陆以湉[5]说:“医非博物不能治疑难之症。”明代李梃在《医学入门•习医规格》写道:“盖医出于儒”,正说明文学为医学家构筑文化底蕴,文学可以帮助医学家加深对“人”的体验,对人的社会性的认识。医儒不分,由儒而医,是中国古代普遍存在的一种文化现象。纵观中医发展史上,不少著名医家是从饱读经书的秀才走上医学道路的,在中医史上,医学家兼通医学与文学是十分普遍的事情,而集医、文、史、哲之大成者,不乏其人,如被称为“中医针灸学之祖”的魏晋著名学者皇甫谧,在文史方面很有成就,写有《帝王世纪》、《高士传》等文史著作,后因病中年瘫痪,愤而学医,所撰《针灸甲乙经》成为针灸学奠基作之一。在这样一部医学巨著里,我们可以窥视到他的哲学观点,他在《针灸甲乙经•精神五脏论》[6]中指出:“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德流气薄而生也。”体现了气是构成万物生命的根源这一哲学观点。东晋著名医学家葛洪精通文学和哲学,他的文学代表作古记小说集《西京杂记》被鲁迅先生称为“意绪秀异,文笔客观”。而他的著名理论著作《抱朴子》是研究我国晋代以前道教史及思想史的宝贵材料,这部著作不仅论述了神仙、炼丹、符箓等道家思想,其中如《抱朴子内篇•仙药》中对许多药用植物的形态特征、生长习性、主要产地、入药部分及治病作用等,均作了详细的记载和说明,对我国后世医药学的发展更是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北宋范仲淹倡导“不为良相,当为良医”的人生理想,曾对一部分文人的人生观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事实上有不少文人学士皆通医道。如白居易、苏轼、司马光、沈括、陆游、元好问、蒲松龄、刘鹗等文学家虽不以医名世,他们皆有关于医学的论作。以博学和才情著称的苏轼,就曾写有《人参》[8]一诗:“上党天下脊,辽东真井底。玄泉倾海腴,白露洒天醴。灵苗此孕毓,肩股或具体。移根到罗浮,越水灌清泚。地殊风雨隔,臭味终祖祢。青桠缀紫萼,圆实堕红米。穷年生意足,黄土手自启。上药无炮制,龁齧尽根柢。开心定魂魄,忧恚何足洗?糜身辅吾生,既食首重稽。”诗中生动地描绘了它的形态、特性,介绍其服法和功用。文、医皆通的东坡居士,将诗兴与学识及人生感悟熔为一炉。文学家把在文学中关注生命,崇尚生命的思想转向对医学思想的审视。医学家通过文学艺术来体验病痛、孤寂和疾病的可怕,通过文学作品了解诸如人们抵抗病痛时个人和社会的反应,了解不同的人以及他们在不同的背景下的心理、思想和情绪,从而加深对人的认识。可以说古典文学奠定了医学家坚实的生活基础,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储备,使得传统的医学著作有不少都具有相当高的文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