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四年级语文上册课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让学生做到想读、乐读,是做好朗读教学的第一步。小学朗读是学习语文的开始阶段,有感情地朗读对儿童来说很难。这就需要教师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读”的兴趣。直观、生动形象的事物是学生永远喜欢的,也最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如,在学S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桂林山水》一课时,为了给学生创造良好的朗读氛围,我通过互联网给学生找了很多桂林山水的美丽图片,把它们做成课件。当讲到漓江水的“静、清、绿”和桂林山的“奇、秀、险”时,课件中,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和着美妙的音乐,呈现在孩子们的眼前。孩子们被迷人的画面和我的激情所感染。从孩子们的眼神中,可察觉到他们向往这个美丽的地方,这时,我便因势利导,提问“你们谁能带上想去的心情把桂林山水的美读出来?”然后,为他们播放优美舒缓的钢琴曲作为背景音乐,让他们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美丽的桂林山水之中。通过这种朗读情境的创设,每一位学生都变得想读、乐于读书了。
二、巧用示范,引导朗读
有感情地朗读对小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这就需要教师正确的指导、范读,教给他们朗读的方法,逐步培养他们的朗读能力。小学生模仿能力强,借助这一特点,在指导朗读过程中,我先深入到教材,把文章的道理弄清,自己先从中受到启发教育;其次,我再给学生正确的、动之以情的范读,就会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进入课文意境,感受语言的感染力。
如,在S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泊船瓜洲》这首古诗的教学中,我为学生范读前,对他们提出了问题:“认真听老师读这首诗,看看老师在哪里做了停顿,哪里做了重音处理?”这样的提问不但引起了学生的注意,还引起了他们的思考,同时也让他们懂得了七言古诗的朗读方法,从而学到了朗读的知识与技巧。在指导感情朗读教学中,教师要灵活运用范读,把学生引入到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之中,使他们真切地体会课文的情感,缩短和作者之间的距离,使之产生情感共鸣,从而达到“有感情朗读课文”的目的。
三、紧扣文眼,读中品味
S版语文教材选材新,文质兼美,不仅浓缩了作者丰富的情感,而且在遣词造句、语言表达上都颇具特色。因此,教学中教师就应努力捕捉课文的闪光点、抓住课文精妙之处,引领学生悉心品味,从一个个标点,一个个词语,一个个句子中去玩味语言,通过细嚼慢品,学生对文章情感的感悟也就水到渠成了。
如,S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小兵张嘎夺枪记》这篇值得学生品读的佳作。作者用他的一枝生花妙笔,细腻地刻画了张嘎这个人物形象。文中“张嘎夺枪”这一段写得尤为精彩,如,描写张嘎夺枪时的动作“扑”“压”“咬”“夺”等重点字词要让学生在反复品读中去体会,这样才能体会到语言的精妙、传神。
四、特色朗读,活跃课堂
朗读是体会文章感情的有效手段。好的朗读可以创造语言形象,把人带入到文章所描绘的情境中去。在教学实践中,我觉得,除采用一般的范读、自由读、齐读等方式外,再采用其他一些颇具特色的朗读形式,便更能激发学生读的兴趣,提高“读”的质量,活跃了课堂气氛。
1.导读
教师在学生仿读时,挥动手臂像指挥家打拍子一样引导学生入情朗读,能激起学生的情感。如,在教S版语文四年级下册《鸟的天堂》一文,学生齐读时,静态描写处教师手势平柔缓慢,动态描写处则高扬跌宕,学生则随着教师变化的手势或轻缓道出,或急促高起。教师在范读的基础上以手势导读,使学生不仅耳闻其声,而且目睹其形,进而入情入境地朗读,把榕树的大和茂盛及众鸟纷飞的热闹情景很好地表现出来。
2.赛读
小学生的好胜心特强,针对这一点,运用赛读的方式激发他们的读书兴趣,这无疑是一种有效的方式。如,在读S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五彩池》一文描写五彩池神奇颜色一段时,我先用激励法提问:“谁能站起来,用最高水平读出五彩池的神奇?”当一个学生读完后,我又说:“她已经站在‘领奖台’上了,下面谁能把她读下。”接下来读的几个同学一个比一个读得好,我便适时地给予肯定,在比赛中激起学生朗读的欲望,让他们体验得到肯定的喜悦感。人人都想超越对手,在比赛中培养学生朗读能力不失为一个好方法。最后我用齐读的方式把最后一个同学“打”下擂台,并适时进行“团结就是力量”的思想教育,使被“读下”的几个同学输得坦然,因为齐读中也有他们一份,并感到了自己朗读水平的超越。这种朗读新颖有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竞读课文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
3.评读
我们知道:“一千个读者心目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在朗读时,采用评读,学生可以互相帮助、互相启发,让每个孩子都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快乐地学习,提高朗读能力。你要勇敢地站起来。“听我这么一说,一部分原来胆怯的孩子勇敢了,有信心了。学生读完后,我经常组织学生进行评读,如“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哪里读得好?你能像他那样读吗?”“哪里读得还不够,你能读得比他更好吗?”“谁也想来展示一下?”……同时,我也经常参与到孩子的评读之中,“学生第一遍读的不好,就给予第二遍、第三遍的机会,直到读好为止。”一段时间下来,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评读效果明显.实践后发现,评读,提升了大部分学生的朗读能力,丰富了课堂。
四年级美术教师工作总结范文一
岁月如梭,转眼一个学期过去了。在这一个学期中,根据我校的实际需要,我担任了二年级一班的语文、劳动以及二年级一班和二年级二班的美术等课。我对一个学期中的美术课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 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思想业务素质。
“学海无涯,教无止境”,只有不断充电,才能维持教学的青春和活力。所以,一直以来我都积极学习。本学期,结合国培所学,确立的学习重点是新课程标准及相关理论。通过这些学习活动,不断充实了自己、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和见识、为自己更好的教学实践作好了准备。
教育教学是我们教师工作的首要任务。本学期,我努力将所学的新课程理念应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中,立足“用活新老教材,实践新理念。”力求让我的美术教学更具特色,形成独具风格的教学模式,更好地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提高美术教学质量。
二、 任劳任怨,完成学校其他工作
本学期我校开展了一系列的比较大型的文艺表演活动,“英语周活动”,大型“英语剧”表演,“小学部师生手工制作发明展览”等等;同时还有许多的宣传海报、展览橱窗、各科的课件制作等任务。其中不仅涉及到很多的美术宣传工作,有的更是需要我们全程积极参与创作作品。对于学校布置下来的每一项任务,我都能以我最大的热情把它完成好,基本上能够做到“任劳任怨、优质高效”。
反思本学年来的工作,在喜看成绩的同时,也在思量着自己在工作中的不足。不足有以下几点:
1、对于美术新课程标准的学习还不够深入,在新课程的实践中思考得还不够多,不能及时将一些教学想法和问题记录下来,进行反思;
2、美术教学中有特色、有创意的东西还不够多,本来想在美术选修课开设“儿童水墨画”兴趣小组,但由于种种原因也没能实现,今后还要努力找出一些美术教学的特色点,为开创石岩公学美术教学的新天地作出贡献。
四年级美术教师工作总结范文二
转眼间,又要放寒假了,回顾这个学期所从事的美术教学工作,基本上是比较顺利地完成任务。当然在工作中我享受到收获喜悦,也在工作中发现一些存在的问题。我所享有的收获我会用于下个学期的工作中,我所碰到的问题我要认真思考想办法解决。在此我总结如下,以便择优汰劣,取长补短以待来年教学水平更上层楼。
一、 教学计划贯彻情况
学期初,和科组教师一起,认真学习学校工作计划和教导处工作计划,明确了学期工作的目标和任务,结合科组工作的现状和特点,按照《小学美术教学大纲》的要求,本期新课开始之前即已制定了周密详尽的教学计划。教学中认真遵照教学大纲要求,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思想教育和技能教育,大力推广素质教育,按时按质地完成了本期的教育教学。
二、 教学情况:
1、按照学校工作管理规定,认真备好课,写好教案,努力上好每一节课。上好每节课对老师对学生都是很关键的。除了备好课、写好教案外,我还要查阅各种资料,能上因特网时还上网寻找好的教学材料,教学课件,把它们和我所从事的工作结合起来,为我所用。
2、利用学科特点,和自身条件,组织部分学生参加美术兴趣小组。活动的成果的喜人。本年级不少的学生绘画功底大大提高。
3、本人一直兢兢业业,敬岗爱岗,把满腔热情倾注在三尺讲台上,主动向学校请缨加压增负,多年来一直是学校工作量最繁重的同志之一,但从不讲价钱,任劳任怨,扎扎实实地做好本行工作。组织观念强,能遵纪守法,坚守工作岗位,一学期来从来未旷工、迟到、早退现象,严格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每次都认真参加学校的例会学习。
4、在美术课教学中有的放矢,有重点有难点,注意美术课内容的调整,教学中注意体现民族特点,充分发扬我国民族、民间优秀的艺术传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美术教学中体现时代精神,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充分利用当地的美术资源,丰富美术教学的内容。美术教学中
注意适合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注意循序渐进和趣昧性。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教学内容的选择注意到联系学生生活的实际。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学习美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情趣、初步的审美能力和良好的品德情操;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想像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4、在教学之余,我也注重自身发展进步。除了听课,评课,参加教研组教研活动外,我还注意到要自学。从思想上,利用行评机会端正自己;从行动上参加继续教育学知识,学电脑技术,学教学技能等;在生活上注意形象,为人师表。作为教师教学工作是主要的,但除了教学工作外,我也积极参加学校组织其它活动如:政治理论学习,运动会工作等等。
三、 经验和教训
1.教师要认真贯彻本教学大纲的精神,处理好思想品德教育、审美教育、能力培养和
双基训练的关系。在传授双基、培养能力过程中,加强思想品德教育。要充分发挥美术教学 情感陶冶的功能,努力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中生的审美能力。
2.要贯彻启发式原则,采取多种教学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生动 活泼 地学习,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和创造。
3.教师应加强示范,并充分利用展示图片、美术作品及放映幻灯、影片、录像片等教 学手 段和现代教育技术进行直观教学。
4.要关心美术教学的改革和发展,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实验,努力提高教学质。
5.学业考核以平时成绩为主,考核可采取多种方式。
6、对学生美术学习的评价要 尽可能做到态度习惯养成和知识能力发展并重,并鼓励大胆创进和个性发挥,即着眼于实际成 绩,更注重未来发展。
四年级美术教师工作总结范文三
回顾这个学期所从事的美术教学工作,基本上是比较顺利地完成任务。当然在工作中我享受到收获喜悦,也在工作中发现一些存在的问题。我所享有的收获我会用于下个学期的工作中,我所碰到的问题我要认真思考想办法解决。在此我总结如下,以便择优汰劣,取长补短以待来年教学水平更上层楼。
一、 教学计划贯彻情况
学期初,认真学习学校工作计划和教导处工作计划,明确了学期工作的目标和任务,结合科组工作的现状和特点,按照《小学美术教学大纲》的要求,本期新课开始之前即已制定了周密详尽的教学计划。教学中认真遵照教学大纲要求,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思想教育和技能教育,大力推广素质教育,按时按质地完成了本期的教育教学工作。
二、 教学情况:
1、按照学校工作管理规定,认真备好课,写好教案,努力上好每一节课。上好每节课对老师对学生都是很关键的。除了备好课、写好教案外,我还要查阅各种资料,能上因特网时还上网寻找好的教学材料,教学课件,把它们和我所从事的工作结合起来,为我所用。
2、利用学科特点,和自身条件,组织部分学生参加美术兴趣小组。活动的成果的喜人。本年级不少的学生绘画功底大大提高。
3、本人一直兢兢业业,敬岗爱岗,把满腔热情倾注在三尺讲台上,主动向学校请缨加压增负,多年来一直是学校工作量最繁重的同志之一,但从不讲价钱,任劳任怨, 扎扎实实地做好本行工作。组织观念强,能遵纪守法,坚守工作岗位,一学期来从来未旷工、迟到、早退现象,严格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每次都认真参加学校的例会学习。
4、在美术课教学中有的放矢,有重点有难点,注意美术课内容的调整,教学中注意体现民族特点,充分发扬我国民族、民间优秀的艺术传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美术教学中体现时代精神,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充分利用当地的美术资源,丰富美术教学的内容。美术教学中注意适合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注意循序渐进和趣昧性。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教学内容的选择注意到联系学生生活的实际。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学习美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初步的审美能力和良好的品德情操;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想像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5、在教学之余,我也注重自身发展进步。除了听课,评课,参加教研组教研活动外,我还注意到要自学。从思想上,利用行评机会端正自己;从行动上参加继续教育学知识,学电脑技术,学教学技能等;在生活上注意形象,为人师表。作为教师教学工作是主要的,但除了教学工作外,我也积极参加学校组织其它活动如:政治理论学习,运动会工作等等。
看了“四年级美术教师工作总结”的人还看了
1.四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2.四年级语文教学取得成绩工作总结
3.四年级数学教师教学工作总结
[关键词]解决问题 策略 列表法 整理 必要性 困难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35-019
“解决问题的策略”是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三至六年级有的教学内容,这样的编排既有利于教师对此内容进行集中教学,让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更加明晰,又有助于学生运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备课时,我对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法)”第一课时的内容在实验教材和修订教材中的不同、学生的学情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下面就谈谈自己的思考和做法。
一、教材比较――“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法)”新旧教材对比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法)”第一课时是首次用列表法来解决两积之和的问题,为学生后续学习用列表法解决复杂的有规律的问题奠定基础。同时,我发现与实验教材相比,修订教材在情境素材选择和整理条件方面做了很大程度的修改。如下表:
通过两种版本教材的比较,我发现修订教材在情境素材选择上增加了多余的数学信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体会到分析数学信息、选择数学信息的重要性,也更深刻地体现出用列表法解决问题的优越性。同时,使学生明白整理条件仅仅是分析数量关系的一种手段,其最终目的仍然是帮助我们理清数量关系。
二、学情分析――学生学习时的困难
一堂好课的背后,需要教师在课前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即了解他们在学习新知识前已经掌握了本课的哪些知识、哪些知识的学习是有困难的。我选择了班上部分优秀生、中等生和后进生进行访谈与问卷调查,了解到他们对用列表法解决问题存在着以下两大难题。
1.不理解整理条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学生在四年级学习本课以前,接触到的都是根据表格或者已经填好数学信息的表格直接写出算式,且教师评判的标准是算式和答案正确即可。因此,现在教材突然让学生把题目中的条件摘抄到表格中,不仅对他们来说是浪费时间的事情,而且整理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涉及语文缩句的知识,这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有困难的。
2.列表法的解决策略超出了学生的认知范围
在访谈中了解到,教师要求学生“用你认为最简洁的方式记录下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信息”时,学生首先想到的是把题目中的条件全部摘抄下来。可见,用列表法解决问题对四年级学生来说是有挑战性的,这和以前教材都是提供现成的表格让他们填写有关,因为他们对于表格要画几行几列都是未知的。
基于学情分析,我认为首先有必要让学生体会到用列表法整理条件的必要性,使他们知道什么是条件、什么是问题、什么是从条件出发、什么是从问题出发;其次是唤醒学生填写表格的认知经验,让他们体会到可以先确定几行几列再画表格,也可以根据题目中数学信息的需要来进行补充或者删减。这样可让有形的表格帮助学生理清题目意思,确定先算什么,再解决问题,最终成为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有效策略。
三、教学实践――“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法)”教学的新设计
基于上述对修订教材中“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法)”的思考以及分析学生解决此类问题的实际情况,我重新设计了“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法)”一课的教学,把教学重、难点放在数量关系的分析上,让表格发挥从有形到无形的作用。
1.导入:让学生感受条件和问题之间的联系
课堂教学中复习旧知,可以快速唤起学生对条件和问题的认识,提高他们学习用列表法解决问题的效率。学生虽然在三年级时已经掌握了从条件出发和从问题出发解决问题的策略,但本课是学生在四年级时初次接触,因此教师需要关注学生已有的认知起点,引导学生把旧知转化为新知学习的基础。
师(课件出示:男生和女生一共有多少人?):同学们来看看,这个要求有没有问题呢?
生1:在这个问题中,我们不知道男生和女生人数各是多少。
师(课件出示:男生15人,女生21人):我们要解决“男生和女生一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如果从问题出发,就要知道男生和女生各有多少人,这是解决问题的条件;如果反过来,知道了男生和女生的人数,就能解决“男生和女生一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板书:条件和问题)
师(出示右表):老师在这些条件和问题中间添加上一些线,就变成了什么?
生:表格。
师:以前你们见到过这样的表格(如右)吗?
师:如果我们把这个表格中的线去掉,就变成这样的题:“12只鸡,卖出5只;11只鸭,卖出8只;14只鹅,卖出6只。问鸡、鸭、鹅分别还剩多少只?”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你有什么感受?
……
在导入环节中,我首先从条件和问题入手,再逐步引出学生熟悉的表格,最后让学生比较表格和文字两种表达形式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这样教学,既能唤醒学生头脑中对条件和问题的已有经验,又能让学生回忆表格的形式,为后续用列表法解决问题提供模型。
2.读题:让学生感受到摘抄条件的必要性
小学生的注意力具有短暂性、易发散、不集中等特点,而解决问题中的条件和问题都较为复杂。因此,让学生把有关的条件和问题摘抄到表格中,能延长他们对这些有用信息的记忆,促进他们更加快速地寻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课件出示:小芳家栽了3行桃树、8行杏树和4行梨树。桃树每行7棵,杏树每行6棵,梨树每行5棵。每棵桃树产桃129千克,每棵杏树产杏150千克,每棵梨树产梨90千克。桃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
师:读完题目,你有什么感受?
生2:题目太长了,我都有点混乱了。
生3:题目中有的条件和解决问题无关,比如说每棵桃树产桃129千克、每棵杏树产杏150千克、每棵梨树产梨90千克。
师:那你有什么办法让题目变简单?
生4:找出题目中有用的条件。
生5:划出有用的句子。
生6:把没有用的条件删去。
师:很好,请大家把摘录的条件写在练习纸上,先不用列式计算。(师巡视学生摘录的条件,有的学生先画表格,再把条件填写进去;有的学生直接摘抄条件)
……
新授环节,由于我在导入时呈现了大量的文字和表格,让学生初步体会到文字整理和表格整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所以当组织学生摘抄条件时,每个学生都找到了自己摘抄条件的方法,更可喜的是,有较多的学生采用表格整理这种方法摘抄条件。
3.讨论:让学生经历从文字整理到表格整理的过程
课堂教学中,根据“金字塔的原理”分析,教师对学生即使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学生的记忆水平也是不同的。
师:现在我们请几位同学来展示他们的作品。
生7:我把原来题目中没有用的条件删除了,剩下来的内容就是我要整理的:“小芳家栽了3行桃树和4行梨树。桃树每行7棵,梨树每行5棵。桃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
生8:我也是用文字进行整理的,不过我是把所有与桃树有关的条件放在一起,把所有与梨树有关的条件放在一起。所以,我整理后的条件是这样的:桃树有3行,每行7棵;梨树有4行,每行5棵。
生9:我是用表格(如右)整理的。
生10:我也是用表格(如右)来整理的。
师:为什么这四位同学都没有把“每棵桃树产桃129千克,每棵杏树产杏150千克,每棵梨树产梨90千克”这三个条件整理进去呢?
生11:这些条件对我们解决问题没有用。
师:嗯,那这四位同学在摘抄条件时有什么不同?
生12:有的同学是用文字整理条件的,有的同学是用表格整理条件的。
生13:有的同学把所有的条件都整理了,有的同学只整理了与桃树和梨树有关的条件。
师:看来,这样整理后,比原来的题目更加简洁了。那么,你们对文字整理条件和表格整理条件有什么想说的?
……
在交流讨论环节,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既展示了学生真实的思维过程,又让学生在辩论中深刻理解所学知识。
可有些老师却觉得上好一堂课更重要,因此不够重视课前谈话,在课前几分钟只是和学生随意地、没有目的性地闲聊,就等上课铃声的响起。这样的谈话浪费了课前大好的“时光”,不足取;另外,在一些公开课上,偶尔能看到上课的老师照搬某位名师的课前谈话,而其谈话的内容却与自己将要上的课毫无关联,听后让人觉得匪夷所思,很不舒服。
李镇西老师说,细节是理念的体现。课前谈话虽然只有短短几分钟,但是这一个小细节,却不仅能体现教师的教育机智,还彰显教师的知识储备和人格魅力。那么,如何让语文公开课的课前谈话“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呢?笔者认为,应该精心设计课前谈话的内容,体现语文学科的特色,让课前谈话为语文教学服务。
一、适度铺垫,自然流畅,踏雪无痕
所谓铺垫,是有意识地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做好准备。例如有一位教师在教学二年级上册《云房子》一课时,在课前就以“房子”为主题,搜集了许多图片供学生欣赏,有尖尖的教堂,有小小的竹楼,有方方的游泳馆,有高高的大厦,有可爱的草房子,有圆圆的蒙古包,有矮矮的平房……
这样的设计独具匠心,首先让学生通过对图片的直观欣赏了解了千姿百态的房子,水到渠成地引向了《云房子》的教学;其次,为老师在后面的教学――练习想象说话“你还想造一座怎样的云房子?有( )的( ),有( )的( ),也有( )”埋下了伏笔。正是因为有了课前的铺垫,所以学生在这个拓展环节中,思维受到启发,他们尽情展开想象的翅膀,敢想敢说,会说能说,为课堂增色不少。
二、适度拓展,活跃气氛,激发兴趣
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和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课前谈话的目的就是激励、唤醒、鼓舞。巧妙的课前谈话可以达到“课未始,趣已生”的境界。四年级上册的《九色鹿》讲述的是一个美丽动人的民间故事,一位老师是这样进行课前谈话的――
师:大家一定很喜欢听故事吧?
生(齐声):是!
师:那老师来考考你,这些故事你读过吗?
(课件出示:一个姓梁,一个姓祝,化茧成蝶翩翩飞。)
生:《梁山伯与祝英台》!
师:答对了!奖你一枚书签!接着来!
(课件出示:一条青蛇,一条白蛇,修炼成人心善良。)
生:《白蛇传》!
(师继续奖励书签。)
(课件出示:一个放牛,一个织布,七月初七来相会。)
生(齐声):《牛郎织女》!
师:看来这个故事早已深入人心了!最后一个――
(课件出示:一女孟姜,千里寻夫,感天动地,哭倒长城。)(生陷入沉思。)
生:《孟姜女哭长城》!
师:这个故事你都知道,了不起!
(师奖励书签。)
师:同学们,刚才咱们猜的四个故事,就是中国的四大民间故事。民间故事是由劳动人民创作并传播的,大都歌颂了真善美,表达了人们心中美好的愿望。课后,大家可以去搜集这四个民间故事读一读,领略它们的神奇魅力!
这位老师利用课前谈话创设了竞答的情境,既吸引了学生的上课注意力,又活跃了课堂气氛。他在谈话中抓住了《九色鹿》的题材特点,适当地对民间故事进行了拓展,不但无痕地引入了课文的学习,更激发了学生阅读民间故事的兴趣、热爱民间故事的情感。
三、适度渗透,崇尚经典,感受魅力
课前谈话的设计和运用一定要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得体,才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六年级上册的《船长》,是由雨果的小说改编而来的课文。课文后面附有“作家卡片”,上面对维克多・雨果――这位法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著名作家进行了高度概括。怎样引领学生去阅读像《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经典作品,怎样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是值得每一位语文老师思考的问题。
一位老师在教学雨果的小说《船长》一课时,是这样进行课前谈话的――
师:同学们喜欢读书吗?读过《哈利・波特》吗?知道作者是谁吗?
生:英国女作家J・K罗琳。
师:是的,这是一位传奇的女作家,据说,J・K罗琳在写《哈利・波特》的时候,尤其写到后来的大结局,一边哭一边写,一边写一边哭,你知道为什么吗?
生:可能因为她太喜欢书里的人物了,她自己也被故事中的人物感动了。
师:是呀,一部优秀的作品,里面的人物肯定都会倾注着作者全部的感情。所以我们不但要好读书,更要读好书,读伟大的作品。像雨果的《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就是伟大的作品。课后同学们可以去找来读一读,领略经典著作的永恒魅力。
这位老师从近年来风靡全球的奇幻小说《哈利・波特》聊起,聊到这部作品的作者――J・K罗琳,聊到作者的写作经历,再聊到《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伟大的经典作品,看似平淡无奇,实则暗藏丘壑。她无痕地渗透了对雨果这位伟大作家的热爱,渗透了对学生课外阅读内容的指导,渗透了对阅读经典著作的引领,渗透了对学习者的生命关怀。
一、巧设情境,使课堂教学引人入胜
二、灵活机动,使孩子感到新奇,有所触动
三、不吝啬时间进行展示,让孩子在展示中认识自我
【关键词】信息技术 创设情境 欣赏 灵活机动
中图分类号:G642.421
信息技术课程是小学阶段学生最感兴趣的课程,虽然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普及,大多数孩子或多或少的都有一些计算机操作基础,但是它并不是一门容易教的课程,其原因在于:
1、信息技术教材注重实用性,它所编排的内容大多是人们在日常学习工作中需要的内容,但是,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它并不是日常学习生活所必须的工具,孩子们缺少灵活运用的时间和机会,缺乏学习的内在需要;
2、孩子们非常关注信息技术课,但其关注的内容并不是教师所关注的内容,他们只盼着在完成学习任务之后,老师能够下放权力,让他们动一动他们所关注的内容,师生之间存在“焦点错位”;
3、由于家庭条件、父母工作不同,孩子对于信息技术相关知识掌握的层次不同,在课堂上,对于老师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有的孩子已了如指掌,有的孩子却听若天书,如何上好信息课,抓住全班学生的眼球,让每一位学生都”沉陷”于你的课堂教学中去,这是每一位信息技术教师所思考与困惑的问题。
经反复研究,我觉得,要想突破这一难题,关键还是在于教师的教学技巧,其中课堂教学环节的设置很重要。
一、巧设情境,使课堂教学引人入胜
初接信息技术的教学任务,我虽然不是“教教材”,但也是以教材内容为主,旨在通过模仿使学生掌握操作技巧,后来又借助多媒体课件,以突出重点、难点,但课堂教学效果都不尽人意,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时时留心,处处留意。结果发现,四五年级的学生虽然在小学算高年级,但他们未脱童稚的一面,对动画片、对童话故事、对身边形象的事物还是非常感兴趣,所以就数学、语文、英语等课程来讲,老师在课程开始的时候,总喜欢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孩子在生动的情境中探求知识,掌握知识。那我可不可以以他山之石,修饰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这块美玉呢。于是备课过程中,我苦思冥想,千方百计将教材里的内容植入一定的情境中。
例如,在人民教育出版社与内蒙古教育出版社联合出版的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四年级起点)》四年级上册中有一课是《认识GIF Animator》,在这之前的课程多是文字性的或是静态性质的内容,动画是如何产生的,这对小学生是一个很感兴趣的问题,而这一课又是学生学习动画的开始,所以教学开始的时候,我先向同学们展示了一个” 我的地盘我做主”的动画,动画通过我发指令,让一个跑步的小人时快时慢,孩子们非常惊奇“老师,你是怎么做到的?”“老师,你快教我们吧,我们也想做动画”,看到学生们好奇、求知的欲望,我欲擒故纵,”今天我们继续复习上一课的《英文打字》”“老师,你就教我们吧,”“你们真想知道老师如何做的?”“真的”“能不说话?”“能”“能认真观察?”“能”“能按照老师的要求一步一步地学?”“能!”“就应大家的要求,勉为其难的教一下吧,不过请你对照书,先认识一下GIF Animator软件的窗口。”,这下,孩子们认真的打开书,在对照书上的内容学习有关软件窗口的知识之后,我才慢条斯理地把动画制作过程讲授给大家,让孩子“做主”动画人物动作的快慢速度,感受其中的成就感与自信心。也因为是他们要求我教的,所以在听、学、做的过程中也十分用心,本来是一个难点的课程内容一下子就因为情境的设置而化解了。
二、灵活机动,使孩子感到新奇,有所触动
同是这个版本的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是”用金山画王组合图画”,其中第9课是《动画与背景音乐》,按照常规,上课铃声响过,我们学生要起身唱”课前一支歌”,今天的歌曲是《小锣号》,看到学生兴致勃勃的样子,我突然决定改变导课内容,“孩子们,看到你们唱歌时脸上幸福、快乐的模样,我忍不住跟着哼唱,‘金山画王’里的一些角色也想听歌、唱歌,你们可不可以让他们也来唱《小锣号》呢”“好”于是,学生哼着欢快的歌曲,以欢乐的心情接受了新的知识,为图片加上了背景音乐,同时体会到”艺术是相互通融的”。这一情境的设置,就是根据课前情况,临时设置,却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做为信息技术教师,不单单在设计教学要做到精心,教学过程中也要灵活机动,随时把握现实情况与教学内容切合的 “点”,只有这样,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此外,为了结合教研员有关“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之路”要求,我的课堂三分钟打字,时而打孩子们正在学习的英文单词,时而听写语文课上的生字,而上课之初,我就给孩子说“这节,是英语课,这节是语文课”孩子们很好奇,信息技术老师怎么上英语课和语文课(学计算器时还上了一节数学课)?而谁也不想在科任老师面前显出自己的弱势,所以格外认真。我认为,也正是这样的整合,也让孩子们知识每一学科都不是孤立的,在学习过程中不能重此轻彼,只有全面发展,共同提高,才能真正的学到知识。在这种认识的指导下,“学习”这项工作才能顺利完成。
三、不吝啬时间进行展示,让孩子在展示中认识自我
一个学期又过去了,时光匆匆,在这个学期我担任四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教学中,我依据新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认真落实课程标准,抓好教学常规工作,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为了能从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也为了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有所提高,在此,特对本学期的语文教学工作做一个全面的、系统的回顾。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XX名学生,其中男生XX人,女生有XX人。
通过三年的接触,对每个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阅读能力及写作水平等都有比较具体的了解。在本学期里要针对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
及教材特点对自己的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力求使基础好,能力强的学生在阅读和写作方面有较大的提高。另外,进一步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得一部分学生在培养语文兴趣的同时加强其掌握基础知识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指导思想:
以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及新一轮课程改革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教导处、教研室工作计划,结合学校语文教学实际,扎实开展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挖掘语文教育人的人文内涵;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三、教材解析,教学游刃有余。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教材是从2019年秋正式试行,本册教材分组编排。全册共分8组。每组包括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五大部分。
教材继续按专题编组。专题内涵丰富,贴近儿童生活,既富有教育价值与时代感,又突出学习语文的特点。8个专题依次是:自然奇观、思考置疑、观察与发现、神话故事、多彩生活、童年往事、爱国立志、历史故事篇。
每组开头的导语点明本组的专题,并提示学习要求。课例由2—4篇课文组成。课文均围绕专题编选,分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两类。全册共有课文27篇,其中精读课文20篇,略读课文7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部分课文在课文前有一段连接语,提示本篇课文的学习要求及注意事项。在部分课文后面,安排有“资料袋”或“阅读链接”,以帮助了解相关资料或丰富学生的阅读。
在每组例文的后面还安排了口语交际和习作及语文园地。全册8个单元共安排了4个口语交际,分别安排在第一、第三、第六、第八单元,主题分别是我们与环境、保护眼睛,保护视力、安慰、讲历史故事。全册共安排了8次习作,每个单元一个专题的习作。每个语文园地由3
——5个栏目组成。第五单元安排了两篇习作例文,所以第五单元没安排语文园地。其中3个是固定栏目:“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另有“快乐读书吧”在第四单元安排了1次,“书写提示”在第一和第八单元各一次,“识字加油站”分别在第二、第四、第六、第八各安排了一次,全册共安排了4次。
本册要求认识250字,会写250字。要求认识的字,分散安排在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在课后生字条里列出;要求会写的字只在精读课文中安排,列在课后的方格里。教材后面附有两个生字表,“生字表一”是要求认识的字,“生字表二”是要求会写的字。每组课文后不再安排“词语盘点”,只在全册书后面安排了“词语表”,要求书写的词语全部在书后的“词语表”出现。
2、教材的主要编写特点
(1)加强目标意识,全面、准确地落实语文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并从这个基本理念出发,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样三个维度提出了语文教学目标,而且提出了总目标和阶段目标。这是我们把握教学目标的依据。
(2)加强整合,围绕专题组织教材本册
教材继续按专题分组编写,确定专题的思路比前几册有所拓宽,除了思想内容方面的专题外,“童话故事”、“历史故事”则是从文体角度定的专题,“思考置疑”则是侧重对学生的学习方法的指导角度定的专题。根据课程标准提出的“教材内容要简化头绪,加强整合”的思想,在按专题编写教材时,注意了加强整合,每组的课文都围绕专题编选,从导语到语文园地的各项内容也都围绕专题来安排。而且,围绕专题安排的各项学习内容与学习活动,前后有联系,有照应,做到环环相扣。这样,就使整组教材以至整册教材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3)加强导学功能,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
本册教材,在编写时既考虑有利于教师的教,又考虑有利于学生的学,努力使教科书既成为教师的“教本”,又成为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学本”。这一特点在教材里有多种呈现方式:一是在课文的文前、文中或文后,以吐泡泡的形式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自读自悟;二是在精读课文的思考练习中,安排了引导自主、合作、探究的题目;三是在
“语文园地”中设置了“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等体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栏目。
(4)加强开放性,密切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语文学习是母语的学习,学习的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所以,语文学习决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局限于课堂,应该把语文学习引向生活,拓宽语文学习的途径。本着这样的思想,教材的编写加强了开放性,把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主要表现:一是注意引导学生用生活中的实例,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二是从生活的实际需要中提炼口语交际话题,练习写作;三是结合课文的学习引导课外阅读,重点推荐了《格林童话》和《爱的教育》,引导学生读整本的书。这样的编排,充分体现了听说读写各项语文学习活动的综合,课内外语文学习的紧密联系,拓宽了语文学习的渠道,使学生在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中学语文,用语文。
四、提高教学质量的经验做法
(一)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小学生对待学习,往往偏重于兴趣,兴趣能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增强求知欲望,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而兴趣又不是天赋的,是在后天环境和教育影响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尤其是教师本身对学生的影响。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教师关注的热点,讨论、交流、探究等学习方式已成为课堂的主流。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1)规范学生的学习习惯。
(2)培养积极探究习惯,发展求异思维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者对语言意义、语言情感、语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知识积累、认识能力、理解水平有关。为此,在语文教学中,构建语义的理解、体会,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各抒己见。在思考辩论中巧妙点拨,以促进学生在激烈的争辩中,在思维的碰撞中,得到语言的升华和灵性的开发。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这样课堂气氛很活跃,开放的课堂教学,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让学生去思考,争辩,真正让学生在学习中体现自我价值。
(二)重知识迁移,由课内向课外拓展
以课堂学习为核心,能动地向学生的校内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生活领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课堂训练与课外行为训练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结合,取得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益。在语文教学中包括对学生进行爱国、思想品质、发奋学习等的教育,因此就不能仅仅局限学习方面的教育。为了提高学生的品质,把学过课的文可以延伸到家庭,说说自己在家的体验,学会感恩,让学生既学到知识又品质良好发展。
(三)备好课,做好充分准备
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学生,又要备教法。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因此,每天我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不满意就不收工。虽然辛苦,但事实证明是值得的。一堂准备充分的课,会令学生和老师都获益不浅。课前,为了令教学生动,不沉闷,我还为此准备了大量的教具,确实教学效果十分理想。同时,为了备好课,花大量的时间在网上查找相关课件或者自己加工、自己制作一些必需的课件,在课堂上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相反,我没有认真备课的时候,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果不好,学生也没兴趣听课,与此相比可见,认真备课对教学十分重要。
(四)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努力提高教学水平。
这学期的教学工作可以说是非常难忘的,在深钻教材的同时,积极参加各种教研活动。对课后反思进行有效性的研究,一方面个人勤思考、勤动笔,养成习惯,另一方面加强反思的交流与研讨,从反思中得到启迪和升华,取得进步。
五、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注重阅读短文分析能力的培养,忽略了基本功的训练。
2、与学生的交流不够,对部分待提高学生的说服教育不够。
以上就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由于经验颇浅,许多地方存在不足,孩子们在期末中并没有取给很好的成绩,班里XX人共有X人不及格,其中优秀率也只有20%,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在各位领导老师的指导下,取得更好成绩。
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写作愿望,使全班同学都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呢?2009年10月22-23日海陵小学举办的“南通市小学习作教学不同风格展示活动”的习作观摩研讨会上,我们就一次又一次地看到了这样的景象,这一次的展示活动为我们提供了学习的范例,思考的材料。
研讨会上,张洪涛老师执教了四年级上册习作五《XX的自述》的习作指导课和习作讲评课。习作指导课上,张老师一进课堂就引领着学生们开始了趣味之旅――“喜欢猜谜语吗?通过猜谜语,来看看四(7)班的同学是不是聪明?”“读好了知道答案的立刻喊出来。”猜谜语,多么有意思呀!知道答案就喊,不需要举手,不需要经过老师“钦点”,多么自由、多么无拘无束呀!就这样,学生猜了一条又一条谜语,猜得是那么的快乐,那么的自信,那么的情绪高涨!最后张老师还来了幽默的一手――“最后一条谜语,比一比是大脑快还是电脑快!”智慧的张老师肯定不会让电脑快嘛!再说,电脑快不快不都控制在张老师手里吗?
猜谜语就是为了玩得开心吗?“刚才猜了那么多谜语,同学们基本上都一下子就猜对了,为什么能一下子就猜对呢?这些谜语有什么特点?”学生发言后教师进行小结:“这些谜语都是用第一人称‘我’来介绍自己的某些特点的,这样的形式就叫‘自述’。这些谜语说出了事物的特征,所以我们同学一下子就能猜对!”
快快乐乐地猜了大量谜语,感受了什么叫“自述”、感受了抓住事物特征的方法。接下来,张老师带领大家来了次更有趣的想象之旅――“先想一想:我最想当什么事物?什么角色?现在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走进哈利波特的魔法教室。你会变成什么呢?在神奇的魔法中,你就成了那个事物。”教师播放了《穿越时光隧道》的音乐、课件,在这样的情境中让生展开想象。这多有趣啊!学生多么感兴趣啊!“现在,请你睁开眼睛说一说,你是什么?”指名一两个学生说后,教师又指导学生将语言改得跟习作内容更贴近――“我是XX”。接下来,张老师说:“现在你就是你熟悉的事物了,怎样介绍好自己呢?这样,我们请小闹钟带个头,大家听一听,他是怎样介绍自己的。”引领着学生学了《小闹钟》的例文,体会写法后教,师又让学生阅读了另外几则片段,拓展写法,最后又进行了习作题目的指导――“同学们可以将题目补充完整,用‘xx的自述’作为题目,更欢迎大家自己另外取一个有意思、有个性的题目。”多么有趣的课堂啊!猜谜语,进入魔法世界变魔法,这都是孩子喜欢、感兴趣的东西!作文课能这样上,这样有意思,哪个孩子能够抗拒得了它的魅力呢?
在习作讲评课上张老师又匠心独运。他充分利用此次习作的特点,将学生写得好的习作片段制作成“谜面”,让学生们来猜“谜底”。然后公布“谜面”的“制作者”及答案,并给“谜面”的作者颁了“沸羊羊之惟妙惟肖奖”,表扬他们写出了事物的特征。接着,张老师组织同学们在小组内互相学习习作,并提供了如下奖项,让学生在组内互评――美羊羊之妙笔生花奖、慢羊羊之奇思妙想奖、暖羊羊之真情实感奖、喜羊羊之牛气冲天奖。奖项的名称中带上了孩子们喜欢的羊羊的名字,多么有趣呀!学生们的积极性甭提多高了!在做评委的过程中,学生们阅读了别人的习作,学习了别人的习作,进一步感悟了写法。展示、评议后师又出示了“孙大圣之火眼金睛奖”,提出修改要求后让学生自改习作。
张老师的作文课上得是这么的有趣,充分激发了孩子作文的兴趣,调动了孩子作文的热情,孩子们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老师,我要写!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一个儿童就其天资来说,都是诗人,只要在教学方法上,激发兴趣、打开思路、拓宽源头,就能使“诗人”发出美妙的音节。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在作文课上激起孩子表达的欲望,表达的冲动,使他们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觉得写作文不是负担,而是快乐,是我不懈的追求。
一、通过调查,现代远程教育普遍存在以下几种不良现象
1、装点门面,远程教育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虽然远程教育有不少优点,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能起到很大的作用,但不少学校只有在一些公开课、研究课上才使用远程教育设备,纯粹是做样子给别人看的,这样花不少钱购置的远程教育设备成了摆设,造成重大资源浪费。
2、越俎代庖,限制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远程教育资源只是起到一种辅助课堂教学的作用,在课堂上真正唱主角的还应该是教师和学生。但由于课件的制作同备课一样,往往是根据教师的课堂教学需要先期设计制作的,而课堂教学却难以完全按照事先设计的程序进行。教学中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新问题,出现了跟着教师设计的思路走,稍有“越轨”就不行,导致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堂上荡然无存。
3、追求形式,盲目使用,以“机”代师: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的优势在于体现直观性、趣味性、形象性、深刻性与艺术性。我们使用远程教育资源辅助教学,就要充分发挥它的优势,将“力气要用在刀刃上”,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一是片面追求形式上的热热闹闹。选择课件时盲目使用动画,而忽视了其为教学服务,为学生学好知识服务的宗旨,结果给学生学习新知形成干扰,产生负面影响。另一现象是把整节课的内容都搬上屏幕,以计算机完全代替教师。这种缺少师生情感交流的课堂教学,其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4、捉襟见肘,教师与信息技术不能真正整合:现代远程教育资源有很多的优越性,许多教师跃跃欲试,想利用其来解决教学中的问题,优化教学手段。而实际情况是,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的使用和操作技术还只是掌握在少部分教师手中,相当多的教师一遇故障就束手无策,只能望“机”兴叹。远程教育资源以计算机为中心,把语音处理技术、图象处理技术、视听技术集成在一起,具备图、文、声并茂以至活动影象的功能。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重在坚持,贵在用得精当。如果使用恰到好处,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还能突破教学难点,起到省时、省力、增效的作用。
二、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我做了如下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