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含有动物名称的成语

含有动物名称的成语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含有动物名称的成语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含有动物名称的成语范文第1篇

活动目标:

⒈巩固学过的成语,提高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⒉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

⒊培养学生整理复习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活动准备:

⒈准备好投影仪、投影片。VCD及光碟。

⒉准备答题纸若干张。

⒊让学生给自己的队起名并设计口号。

⒋收集各类成语。

活动过程:

一、⒈导语:成语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我们在说话和写文章时恰当地运用成语,可以使语言增色添彩。今天我们来进行一次成语擂台赛,大家有没有信心夺取擂主的宝座?

⒉邀请班中的“小博士”一起作裁判。

⒊各小队自我介绍。

(挑战队、智慧队、开心队、开拓队、创新队)

二、竞赛:

第一关:比谁接得长

出示遮盖的5个字,每小队选一个,以上面的字为开头,开火车每人说一个成语,看哪个队的火车接的又长又好。(一个得10分,时间1分钟,)

投影出示:千、无、不、大、天

第二关:比谁写得多

数字王国的成员不计其数,它们争先恐后来到成语王国安家落户,形成了一个丰富多彩的成语小天地。请每个小队在答题卡上写出带有数字的成语。(写出1个10分,时间两分钟)

第三关:比谁找得准

大家都喜欢小动物,成语王国的动物千姿百态,瞧,十二生肖都来了,可他们找不到自己的家了,请大家帮他们找到属于自己的家。看哪个队找的又快又准,在答题卡上写出。

投影出示十二生肖图及成语填空。

()目寸光亡()补牢九()一毛杀鸡吓()生龙活()鹤立()群

守株待()()急跳墙()腾虎跃打草惊()()到成功人怕出名()怕壮

第四关:比谁演得像

每队派一人上台抽两张卡片,然后用动作或哑语表演,其他队员猜一猜他演的是什么成语。每个词可在20秒内猜两次,猜不出,其他队可帮着猜。猜对一个50分。

猜对后出示成语:

自言自语愁眉苦脸一刀两断井底之蛙

拔苗助长掩耳盗铃东张西望爱不释手

目瞪口呆手舞足蹈

第五关:比谁说的多

抽卡片按要求说成语。时间两分钟,说不出,其他队可以说,每个10分。

⒈走进植物世界,那里郁郁葱葱、硕果累累,令人赏心悦目,请说出你知道的带有植物名称成语

⒉中华上下五千年,名人典故真不少,请说出含有寓言、历史故事的成语。

⒊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景色各异,风光迷人,请说出以四季景色为内容的成语。

⒋有些成语结构比较特殊,如:日日夜夜,请说出这种结构的词。

⒌这是一段风景如画、险峰林立的画面,请说出与画面景色有关的成语。(看录像说成语)

三、总结:

⒈每队用一、两句话说说今天的感受,必须用上一个成语。

⒉统计得分,为擂主小队发奖,其他队发纪念品。

⒊教师小结:

同学们,老师看到你们的出色表现真为你们高兴!这次活动由于大家踊跃参与、团结协作,不但巩固了一些已经学过的成语,还新学了不少成语。同学们,让我们携起手来,时时处处积累运用成语,让成语伴我们一起成长。

齐读儿歌:

同学们,携起手,成语擂台显身手,

你也说,我也说,成语魅力真不小,

含有动物名称的成语范文第2篇

1.挖掘教材资源,引导成语积累

借助生字补充成语。扩词是小学生语言积累最常用的手段,通过给生字“找朋友”,可以带出一些学生易懂、常见的成语。例如,在学习了从“一”到“十”这10个生字后,我就让学生说出带有数字的成语。于是,学生开始玩“成语扩词”游戏:一心一意、三心二意、四面八方、五光十色、六神无主、七嘴八舌、九牛二虎之力、十全十美……学生你一言,我一语,无形中就积累了大量与生字有关的成语。

通过分类充实成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优美的成语,有描写春天的,有形容秋天的,有蕴含人生哲理的,等等。这些成语读起来朗朗上口,浅显易懂,生动有趣。教师可从教材中把它们挑出来,指导学生加以分类,再通过背诵加以强化。此外,教师还可以举一反三,让学生积累带有动物、植物名称或含有反义词的成语等。分类积累不但能有效地增加成语的积累量,使学生在积累时做到目的明确、思路清晰,而且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感悟成语的博大精深,感受汉语文化的精妙。

2.注重课外扩展,丰富成语积累

让学生自备一个“词汇摘抄本”积累成语。课内阅读是学生积累和吸取文化营养的主渠道,但成语的积累和学生个性化、创造性阅读方式的形成还需要课外阅读来辅助。因此,教师要从一年级开始就要注意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通过课外扩展积累成语。教师不仅要向学生推荐适合阅读的优秀读物(含新课程标准推荐的篇目),而且要求学生在阅读中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通过“词汇摘抄本”,让学生把那些生动形象、准确优美的词句(包括成语)记在本子上,日积月累,建立起一个属于自己的语言仓库。

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我要求学生在课外诵读《 成语速记 》《 成语童谣 》《 成语韵文 》等经典读物,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就学会很多成语。例如《 成语韵文 》中的《 求学篇 》就有许多关于学习的成语:谦虚谨慎、不耻下问、温故知新、循序渐进、学以致用、触类旁通、学而不厌、稳操胜券……这既让学生传承了知识,又让学生在广阔的课外阅读中丰富了成语积累。

3.注重实际运用,巩固成语积累

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和发掘各种教学资源,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让学生通过实际运用,把积累的成语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材料,从而巩固所学的成语。

通过“说话”练习运用成语。可以引导学生看文中插图人物的表情,用成语进行“说话”练习。比如,高兴时“眉开眼笑”,失意时“愁眉苦脸”……可以让学生看图中的天气现象说成语,比如,下雨前“乌云密布”,晴天时“万里无云”,台风袭来时“风雨交加”……除了看插图,还可以让学生看学校的场景用成语进行“说话”练习,比如,上课了,教室里“鸦雀无声”,同学们正“专心致志”地听老师讲课;下课了,同学们“争先恐后”地跑出教室,操场上顿时“人山人海”……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就能把成语消化成自己的东西。

含有动物名称的成语范文第3篇

论文摘要:英汉动物词汇的文化内涵充分体现了英汉两个民族不同的文化心理、价值取向与社会风格,折射出两个民族各自绚丽多姿的文化形态。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对同一动物词产生不同的联想,对同一动物词赋予不同的文化内涵。因此,英、汉两种语言使用和翻译中,应该注意到词汇的文化内涵。

自古以来,动物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息息相关,动物是人类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某种意义上动物被人格化和神灵化,由于动物具有鲜明的形象和突出的特征,长期以来,人们便用动物和与动物有关的词来描写有关的人或物,赋予动物词汇丰富的文化内涵,英语和汉语中的动物词汇是语言词汇系统中庞大的一族,它的形式和意义所负载的文化内涵足以从一个角度来体现英汉两个民族不同的文化心理、价值取向与社会风格,折射出两个民族各自绚丽多姿的文化形态。

一、相同的动物词汇,相同的文化内涵

由于人类生活的生态环境相似,中英两国人民从动物的基本属性去认识动物,自然会产生相同或相似的联想,赋予动物词汇相同的文化内涵。例如,公鸡(cock),中英文中都表示“骄傲”。英语里说as arrogant as“cock,汉语是“骄傲得像只公鸡”。

再如:as meek as a lamb—驯服得像绵羊,He is a sheep in wolf’s clothing.—他是披着狼皮的羊,外强中干。(《美国谚语词典》)"I have been like the frog living at the bottom of the well who thought the world was a little round pool of water, imagining that our girls here were unmatched ;but now,without searching for a field,here on this very spot I see others who surpass them.”可知我“井底之蛙”,成日家只说现在的这几个人是有一无二的;谁知不必远寻,就是本地风光,一个赛似一个。(曹雪芹:《红楼梦》)

英汉语言中对猪的形象和喻义也基本一致,猪给人的印象是脏而丑陋,令人讨厌,其喻义是集“懒”、“馋”、“贪”和“笨”于一身。汉语中“猪秽”、“肥得像头猪”、“懒得像头猪”等粗俗的脏话都是以猪为形象的,即便是神话小说《西游记》中的猪八戒也是令人讨厌的人物。在英语中,a pig意为a greedy, dirty or bad-mannered person(贪婪,肮脏或举止粗鲁之人),因此常用以喻指贪婪,懒惰,肮脏的人。英语中有不少含有pig的习语短语,几乎都含有明显的贬义,如eat like a pig(喧闹而贪婪地大吃大喝),make a pig of oneself(大吃大喝,狼吞虎咽),pigs in clover(行为卑鄙或粗鲁的有钱人)。

骄傲的公鸡、浅薄的青蛙和蠢猪体现了英汉两个民族共同的爱憎褒贬与审美取向。

二、不同的动物词汇,相同的文化内涵

朱光潜先生在《谈翻译》一文中说:“外国文学最难了解和翻译的第一是联想的意义……”词汇的联想意义是人们在概括自己对客观世界的感性认识和情感体验之后,通过联系、类比等手段,赋予词汇一定的象征意义。联想意义是词汇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植根于文化的土壤之中。

尽管不同民族文化背景存在差异,英汉语言中不同动物名称有时却可以表达相同的文化内涵。汉语里常用“虎”来比喻“勇猛威武”,如“龙腾虎跃”、“虎踞龙蟠”、“九牛二虎之力”、“狐假虎威”、“如虎添翼”,汉语中的“虎威”在英语里却不用tiger(虎),而用lion(狮)来表示。在西方,狮子是力量和好战勇猛的象征,如bold as a lion(如狮子般勇猛),majestic as a lion(如狮子般威风凛凛)。中国的俗语“老虎屁股摸不得”,对应的英语则说Don’ t beard the lion(不要狮子)。英国人还以lion为自己国家的象征,勇武大胆的英王查理一世被喻为lion-hearted(狮心),史称“狮心查理王”。另外,lion还引申作“危险”、“险地”,如place one’s head in the 1ion’s mouth,而汉语中却用“虎”作比喻,如“虎口”。

可见,由于生活经验和风俗习惯不同,英汉语言中相同比喻中的喻体常常不同,如表示焦急不安的“像热锅上的蚂蚁”与like a cat on hot bricks(如热砖上的猫)或like a hen on a hot girdle(像热锅上的鸡)。还有“牛饮”与drink like a fish(如鱼饮水),“落汤鸡”与wet as a drowned rat(湿如落水鼠),a rat in a hole与“瓮中之鳖”,goose flesh与“鸡皮疙瘩”,“过牛马不如的生活”与lead a dog’s life(过狗般的生活),“滑得像泥鳅”与lippery as an eel滑得像鳝鱼),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三、相同的动物词汇.不同的文化内涵

语言中的词汇反映了文化发展的差异。由于受历史、习俗、价值观念、宗教信仰等诸方面文化因素的影响,中英两种语言赋予动物词汇以各自特定的文化内涵。例如:中国生产的“山羊”牌闹钟曾出口到英国,但很滞销,原因不是质量问题,也不是价格问题,而在于商标的用词上,用的是“Goat ”。“山羊”在汉语中蕴含“博学之人”的意思,而在英语中" Goat”含有“好色的、不正经的男子”的文化内涵,英国人当然不愿意使用。

常言道:哪个猫儿不吃腥。在汉语中还有一些关于猫的成语,如:猫鼠同眠、猫鼠同乳、猫鼠同处,这三个成语都指猫和老鼠同在一起。比喻官吏失职,包庇下属干坏事。也比喻上下狼狈为奸。再如:照猫画虎,比喻照着样子模仿;猫噬鹦鹉,比喻排挤好人;争猫丢牛,比喻贪小失大。在汉语中更有一些关于猫的谚语,如:猫哭耗子假慈悲;猫来穷,狗来富。这些有关猫的谚语或成语却不是褒义的。但一旦了解到英国人习惯上以cream喂猫,而猫又喜在壁炉的砖墙上取暖,那就会对猫文化中的故事产生相应的联想。如:The cat shuts its eyes when stealing cream(掩耳盗铃);Like a cat swallowed the cream(得意洋洋、自鸣得意);Like a cat on hot bricks(象热锅上的蚂蚁)等。猫在动物这特殊文化丛中扮演着一个不同寻常的角色。大文豪莎士比亚曾在Romeo and Juliet中创造了“a cat with nine lives"(猫有九命),作家Lewis Carell在Alice in Wonderland中塑造了令人难忘的艺术形象—(grin like ) a Cheshire cat(咧嘴傻笑的猫)。17世纪末叶发生在Kilkenny和Irish town两域之间的战斗,产生了“fight like Kilkenny cats"(死拼,斗得两败俱伤),给“猫”披上了战袍。而今天的“fat cat”被用于指代为“竞选出钱的富翁”、“享有特权或谋取特权之人”。

英语的cricket与汉语的“蟋蟀”同指一种鸣叫的小昆虫,却有着迥然不同的文化内涵。在中国文化中,“蟋蟀”常给人以优伤凄凉、孤独寂寞的联想。早在《诗经》中,蟋蟀的叫声就被作为农夫岁末困顿生活的映衬。此后,蟋蟀几乎无一例外地以其凄苦悲凉的形象出现在文学作品中。如“独申旦而不寐兮,哀蟋蟀之宵征”(宋玉《九辩》),“蚤唱如波咽,更深似水寒”(杜牧《寝夜》),“但闻四壁虫声卿卿,如助余之叹息”(欧阳修《秋声赋》),“恼碎芳心近砌下,啾啾卿卿寒蛋闹”(王和卿《百字知秋令》),“而在英语中,自从莎士比亚在《亨利四世》中用过as merry as crickets以后,英美人就一直沿用着as merry as cricket这一明喻成语,cricket成了欢乐愉快的象征,如:C. Kingley在Two Years Ago中写到:“I have not had all the luck I expected,but. . . am a smerry as a cricket。”可见,同样的蟋蟀在不同的文化中所产生的联想反映了使用不同语言的人们对自然界的独特认识和态度以及独特的审美观念。

词义的联想和文化意象差异实际上属于“文化信息差异”。具体反映在词汇的比喻和联想意义( reflective meaning)和社会文化意义(social meaning)的不对应上。比喻善于表达情感,可使语言形象生动,其心理基础是对世间万物某些共同特点的联想,但由于各民族的自然环境、社会文化背景和风俗习惯不同,比喻和联想也各不相同。在这类词语中,尤以表达动物的词汇最有代表性。

四、相同动物词汇的文化空缺现象

空缺现象是在20世纪50年代首先由美国语言学家霍凯特发现的,他在对比两种语言的语法模式中提出了“偶然的缺口”( random holes in patterns )的概念。中西文化的差异,造成了其载体一汉英两种语言中的文化空缺现象。所谓空缺是指原语所载文化信息在译语中无“对等语”。文化差异造成了动物词汇语义空缺现象的出现,一方面,指称意义( conceptual meaning)相同的动物形象,在原语和译语中的语用意义(pragmatic implication)可能相去甚远,甚至完全相悖;另一方面,有些动物形象在原语中含有丰富的语用意义,而在译语中却没有,因而在译语中不能产生等值的意象联想。

beaver(海狸)是生活在北美洲的一种动物,它有特有的技艺和富于独创性,英美人通常用它来比喻工作勤奋认真的人。而对于那些对此一无所知的中国人来说,它不过是一种普通的动物而已,海狸这一动物词不会给他们带来任何联想。

蚕(silkworm)产于中国,吐出的丝所织成的丝织品深受外国人的喜爱。“丝绸之路”早就闻名于世,中国的蚕文化源远流长。“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诗高度颂扬了蚕的奉献精神,蚕的这一特定的文化内涵深深地刻印在中国人的心里,打上了不可磨灭的文化烙印。可silkworm在英国人的眼里充其量只不过是一只小虫,两者之间的文化差异可想而知。

含有动物名称的成语范文第4篇

一、培养读书兴趣

只有当学生对读书有了兴趣,读书才会取得实效性。作为读书活动的引导者,教师要了解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的读书渴求,引导学生选择适合他们读的书籍。好的书籍就像营养品,不仅能让学生增长知识,还能陶冶他们的情操,滋润他们的心田。因此,书籍的选择很重要。小学低段的学生由于识字量少,他们喜欢绘图版的书籍,并且是充满想象的故事类的书,教师可以选择童话书籍让他们去读。中段的学生由于有了一定的识字量,加之他们的阅读能力有所提高,他们对科幻、漫画类的书籍比较感兴趣,教师可以选择这类书籍让他们去读。高段的学生由于有了比较丰富的知识储备,他们涉猎的内容更广泛,他们对历史故事、探险故事、科幻故事、文学故事等书籍感兴趣,教师可以选择这类书籍让他们去读。

然后,教师应引导学生去读并且是长期性去读,使他们读后有所收获。不同学段的学生在引导方法上和读书要求上应有所不同,读书的形式要多样化。比如我根据学生的知识需求和心理需求,选择古典名著《三国演义》并且是通俗版本的,这样他们很容易读懂。刚读这本书时,学生的兴趣很高,有的学生一天可以读十个故事左右,少的也可以读五个左右的故事。总之,只要有空,学生就拿着书看,有时看完后还会互相议论几句。这是一种好现象,说明学生被书中的故事吸引了。这样,学生读书的兴趣被点燃了,就会兴趣盎然地去读。大约半个月左右,大部分学生读完了整本书。于是,在第一月的读书交流课上,我出了一些简单的题让学生说说,結果学生不是张冠李戴就是一筹莫展,只有几个用心读书的学生说出来了。这时,我抓住时机,请这几个学生说说读书的方法,結果他们的方法中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边读边想。我用这种方法教育了学生,也让他们从中知道了好的读书方法。看着他们后悔的样子,我心里明白,学生认识到了自己这样囫囵吞枣似的读书方法仅仅是看个热闹,根本学不到知识。我借这次读书交流课,向他们提出了下个月的读书要求:每个读书小组在这一个月出一份考题,主要是围绕故事进行出题,比如故事中主要人物、故事的发生地、主要的事件、故事的名称等,出题的形式要多样化,填空、选择、判断、问答等都可以。这样,既可以促使学生仔细去读书,也不失趣味性。

在月末的读书汇报课上,各个小组出的考题令人感到他们是在用心读书了。同时,在活动当中,大家积极回答问题,实效性较好。由此可以看出,学生们在这一阶段是在认真读书,并且读进去了。

为了把读书引向深入,我又布置了下阶段的任务:读你喜欢的故事,可以评价故事中的人物,也可以合演故事,或者以说评书的形式来展示等。学生在准备的时候,我也参与进去,给他们一些建议。在本月的读书交流课上,学生的表现让人吃惊,有评价故事中人物的,有合演故事的,有讲故事的等,虽然他们的评、讲、读、演不是多么好,但是学生的潜在能力被激发出来了。我相信,通过长期的锻炼,他们会有所提升的。由于这样做的目的是促进学生深入读书,所以,展示形式不能要求过高,否则学生就会产生畏难心理,读书活动就无法进行下去。

一学期下来,学生的读书兴趣非但没有减,而且收效很大。我认为,在小学阶段学生能把《三国演义》读到这种程度就够了。相信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阅历的丰富,他们会把这部名著读得更深。

二、培养好的读书习惯

作为教师的我们都知道,好的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平时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好的读书习惯的养成也是如此。因此,在学生的读书兴趣正浓时,我们就要着手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了。以读《三国演义》为例,应这样培养学生:(1)每天自己给自己规定一定量的读书任务,根据自己的实际读书情况而定。(2)读了要作记录,读才能得以体现。比如作简单的批注,圈出精彩的词或句子,或者写写你对故事中人物的看法等。半个月我检查一次,并将好的读书笔记作为范例展出,让同学们借鉴。(3)开展班级读书汇报课,一个月至少两次。在汇报课上,每个人都要交流,对于读书效果好的学生给予奖励,以此促进大家向他们学习。如果学生没有认真读书的话,就没法与大家交流,这样会显得很尴尬。渐渐地,学生就能静下心来读书了,好的读书习惯也在逐步养成。

三、读与积累、写結合起来,达到读的最高境界

说过:“古今中外有学问的人,有成就的人,总是十分注意积累的。知识就是积累起来的,经验也是积累起来的。我们对什么事都不应该像‘过眼烟云’。”由此可以看出积累的重要性。的确是这样,如果学生读了书,过了眼瘾,过后就忘记了,那么读书还有什么意义呢?所以在读书活动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在读中积累语言,在写作中运用语言。

在引导学生读《成语故事》时,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把每个故事读懂,明白成语的引申意义,然后简单归类记忆。比如把描写风景的归为一类,描写人物的归为一类,含有动物名称的归为一类等。记忆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如可以出一些趣味题或以成语接龙的形式来记忆等。其次要引导学生运用成语说话,可以是一句话,也可以是一段话。第三要鼓励学生在平时的大写作和小练笔中运用。对于运用恰当的学生,教师要给予表扬和奖励,以此带动大家向这些同学学习。比如在写《向大家介绍自己》的习作时,教师先引导学生回忆描写人物的成语,并且把这些成语展示在小黑板上,再引导学生有选择性地运用其中的成语。由于有了成语的点缀,学生描写人物的语句生动多了,人物外貌的特点也突出起来了。

在运用的开始阶段,教师可不限制成语的多少,只要学生能把积累的成语运用好,就及时给予肯定。当学生运用成语的习惯养成后,教师就鼓励他们尽量多用。渐渐地,我们就会发现,学生作文中的成语多了起来,大部分成语运用得比较恰当。同时,学生的作文因为有了成语作点缀,会给人一种妙笔生花之感,作文中的文学味也浓了起来。

含有动物名称的成语范文第5篇

关键词:文化差异;动物习俗语;比喻义;联想意

一、前言

美国社会语言学家Carol R.Ember曾经说过,语言能够通过词汇来反映与之相应的文化。因此,人们经常把动物的习性和特定的词汇联系起来,使动物词汇有了更为深刻的内在意义,也反映出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本文包含了与大量动物名称相关的词语,我们可以在进一步分析对比这些动物词语各种意义的基础上,挖掘它们隐含的文化内涵。

二.动物词汇在英汉两种语言中文化内涵的相似点

不同地域的人们,虽然生活方式,文化背景不同,但由于某些动物的共同的形体特征和生活习性,中英两国人民自然会对特定的动物产生相同或类似的联想意义。而英汉动物词汇的相似点主要体现在相同的动物词汇往往有相似的文化内涵。

例如:狐狸,在英汉语言中都有“狡猾奸诈”的含义,基本都具有贬义色彩。汉语中“狐狸尾巴”比喻某些人的阴谋就要被曝光出来;“狐假虎威”比喻倚仗他人的威势来欺压他人。英语中狐狸的联想意义也是“狡猾,多疑,诡计多端”的,例如:“as cunning as a fox”,译为像狐狸一样狡猾。可见,狐狸这种动物无论是英语里还是汉语里都有奸诈狡猾的贬义含义。

在汉语中,有关蛇的成语很多,但大多都为“狠毒”,“阴险”的意思。如“蛇拍无死,颠倒恶”比喻铲除邪恶势力但并未清除干净;“佛口蛇心”形容内心恶毒,心口不一。在英语中,蛇也具有贬义的色彩,在《圣经》里多次把毒蛇比作恶魔撒旦。英语中的成语“a snake in the grass”,表意是指藏在草丛中的蛇,往往指假意的朋友。由此可见,英汉文化中,蛇代表着“阴险”之意。

鹦鹉在英汉语言中都表示“人云亦云”的意思。汉语中“鹦鹉学舌”表示“人云亦云,没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在英语中,鹦鹉也有相同的意思,“He always parrots what others say”译为他总是像鹦鹉一样学别人说话,形容有的人总是人云亦云。

通过以上的例子我们不难看出,由于人类生活环境的相似或某些动物明显的行为和生活特征,英汉两国人民对于某些动物所代表的形象持有相同或相似的认知。

三.动物词汇在英汉两种语言中文化内涵的不同点

(一)相同的动物词汇表达不同的文化意义

无论在中国还是英国,人们都有养狗的习惯。在中国,有关狗的词语不胜枚举,但绝大多数都是具有贬义色彩的。例如:“狗嘴里吐不出象牙”就是比喻行为不好的人也不会说好听的话。“狗头军师”就是比喻敌方阵营中爱给人出主意而主意又不高的人。而在西方国家,狗则是人类最喜欢的动物之一,被人类看作为最好的朋友。所以,在英语中有关狗的短语或句子多数是含有褒义色彩的。例如:“Love me ,love my dog.”译为 “爱屋及乌”;由此可见,狗在中西方所代表的意义存在差异。

我们中国人都成自己为“龙的传人”可见,在中国文化中,龙是一种神圣,权利的象征。在古代的封建社会,皇称自己为真龙天子,而其子孙也被称为“龙子龙孙”,可见,人们把龙作为一种喜气吉祥的象征,因此有“龙凤吉祥”的成语。正所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就是来说龙是一种神奇充满灵性的动物。“望子成龙”而是表达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长大之后能够有所作为的意思。但是,在西方的文化里,龙是“凶猛,邪恶魔鬼”的象征,给人们带来无穷无尽的灾难。西方人之所以这么讨厌龙是因为《圣经》上,把龙看作是一种邪恶的象征,与上帝作对的邪恶的撒旦。在一些描写英雄的事迹中,往往都与龙作着激烈的搏斗,为了人民和国家把恶龙打死,称为名垂千史的英雄。可见西方人对于龙的憎恶之意,而在中国却被看作是崇高的象征。

在中国人的心目中,牛是一种体形庞大,体格强壮的象征,有“吃苦耐劳,埋头苦干,任劳任怨,无私奉献”的形象特征。鲁迅先生的至理名言“俯首甘为孺子牛”更是道出了人们对于牛的喜爱和信赖。“力大如牛”“健壮如牛”都是用来形容人身体强壮勤劳的优点的。但是在英语中,人们对牛的态度却发生了极大的改变。牛往往是横冲直撞,性情暴躁,及其好斗的象征,所以在国外有很多人喜欢看斗牛比赛,就是因为在他们眼中,牛的脾气极大不好管制,生性狂野。由此可以看出,中西方对于牛的感情存在很大不同。

(二)相同的文化内涵可用不同的动物词汇来表达

虽然中英两国人民生活在不同的生活环境和历史背景之下,但英汉语言中一些动物词汇却可以表达相同的文化内涵。

例如说“胆小”,我们会立刻想到胆小如鼠,而英语中则用“rabbit(兔子),chicken(鸡)”等来形容胆小怕事的人,如:“as timid as rabbit”.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像兔子一样胆小。再如,我们形容一个人十分焦急,就会说他像热锅上的蚂蚁,英语中却用“like a cat on the bricks.”(热砖上的猫)来形容着急的状态。汉语中的顽固往往都是用牛来形容,通常会说:“他犟得像头牛。”但在英语中却说“as stubborn as mule”.译为倔强的像头骡子。

由此可见,尽管英汉文化中存在很多的差异,英汉语言中不同动物名称也可表达相同或相似的意思和感彩。

(三)动物词汇的文化空缺现象

空缺现象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首先由美国语言学家霍凯特现的。中西方文化的差异造成了其载体――英汉两种语言的文化空缺现象。 汉语文化中,人们对龟的认识大多为长寿的象征,所以是吉祥的代表。然而,龟也有其相对贬义的意思。日常生活中,人们也用“龟”字表示对他人的谩骂和侮辱。比如“缩头乌龟”就是说做事蹑手蹑脚的人。而在西方文化中它不过是行动缓慢的动物而已,并没有如此多的联想意义。再如,“鸳鸯”在中国文化中是一种生活在水中的鸟,形影不离,戏水玩耍,因此在汉语传统文化中鸳鸯是过着幸福美满生活的夫妻的代名词,如“棒打鸳鸯”。但是鸳鸯在英语文化中却没有这样的内涵。在我国,蚕因为可以突出珍贵的丝织物而备受人们的喜欢,“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更是极大地赞扬了蚕无私奉献的精神。但是在西方文化中,蝉只不过是一只不能再普通的小虫子,不具备任何的文化内涵。英语中常常用来比喻心地恶毒,爱说别人坏话的女人;而在汉语中对应猫就是一种简单的动物,并没有什么深刻的内涵。

动物词汇在英汉文化上有着很大的差别,在今后的跨文化交际中,我们应尽可能多得了解这些文化差异,以便更好地交流和发展。

四、结语

动物词汇来自于生产生活,我们需要在社会实践中积极总结不断地积累丰富发展的文化信息。动物词汇在英汉表达上的不同主要是因为民族风俗,历史背景,文化生活,,生活环境的不同,它负载着两个民族不同的价值取向和社会风格,折射出各自的文化特色。因此,对于语言学习者来说,在学习时更应该要从文化的角度下手,探究那些浓重文化色彩的词语的民族文化根源,在更高层次和更深意义上把握语言,从而文化差异敏感度,促成跨文化交际并翻译实践。

[参考文献]

[1]杨谨旖.从社会文化角度看英汉动物词汇的联想意义差异。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第31卷第3期。2009年5月.

[2]尚秀叶.汉英动物词汇文化内涵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J].太原科技大学学报,2008,29(2):134-135.

[3]丁薇.英汉动物词汇的文化内涵浅探。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4]李霞.论英汉动物词汇文化意义的异同.榆林学院 。外语学院.

[5]程亮.从文化角度看英汉动物词汇的意蕴差异.2008年12月.

[6]汤月华.从文化角度论英汉动物词汇的内涵.第22卷第4期.

含有动物名称的成语范文第6篇

内容摘要:品牌名称作为一种产品质量的象征,自然也是一种广告宣传形式。实际上,潜在的消费者通常根据品牌名称来判断一个产品的质量。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广告宣传形式,品牌可能引导潜在的消费者做出购买一种产品的决定。西方英文品牌有其独特的命名特色,本文据此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我国企业的相关工作以启示。

关键词:英文品牌 商品命名 命名 特色

一般说来,品牌是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社会上出现了交换,产生了商品之后,商标才随之逐渐产生,这个过程是漫长的。由此看来,我们通常所说的品牌最初也只是在产品上刻上特定的符号或制作者的姓名,以便在交换中同他人的产品相区分,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让商品具有了“唯我”属性。

凸显商品信息

在商品琳琅满目的当代社会,人们的认识日趋多元化、表层化,由表“测”里,顾名思义。品牌名称如反映产品的某些属性,消费者就能迅速认知该产品的类型、功能等信息。

例如,Viagra(伟哥)的via表示“生命”,而gra表示“能力”,Viagra暗示了这种药品的功能;Cough Silencer把止咳的意味表达出来了;Safeguard(香皂)含有“保护”的意思,暗示能够达到彻底清洗污垢,保证安全、健康的效果;Comfort(床上用品)暗示其能带给消费者以美好、惬意、放松的感觉;Band-Aid从名称就看出其功能,即提供及时帮助的绷带;Playboy表明服务对象为花花公子。

此类例子还有Ray-Ban Shade(太阳镜)、Airwick(空气净化剂)、Right Guard(家用必备药箱),消费者都能从商标知道其产品用途。再如,Scrabble,一种拼字游戏板的商标名称,主要用途是让人胡乱拼凑的,用scrabble(乱涂、乱抹)来命名就生动地表现出该产品的性能。

凸显创始人信息

大多数时装公司名称和时装品牌都以创始人命名,使得创始人与其创办公司和生产的时装更加有名,如Ralph Lauren(拉尔夫•劳伦)、Christian Dior(克里斯•迪奥)、Pierre Cardin(皮尔•卡丹)、Giorgio Armani(乔治•阿曼尼)、Gianni Versace(范思哲)等等。同时,西方的一些公司名称和品牌也是以其创始人名称作为命名理据的。著名的例子有Ford(福特汽车公司)、Fox(福克斯公司)、Disney(迪斯尼电影公司)、Dell(戴尔电脑公司),等等。而Humber(汽车商标)来自Thomas Humber的姓氏;Campbell's Soup(坎贝尔汤罐头)是美国罐装汤汁的商标名;Kellogg's(凯洛格食品)以生产方便麦片、面条为主,创办者是John Harvey Kelllogg;Gillette(刀片品牌),源自该公司第一任经理Camp Gillette的姓氏。

总之,以姓名作为商品的商标有三大优越性:其一是名人效应,被用作商标使用的自然人的姓名,大多在相关行业内具有一定知名度,为人所共知。其二是姓名商标作为企业宝贵的无形资产,能够凭借其品牌影响力为企业创造更多财富。其三是以姓名作为商标使用的商品,一般具有较高的质量和良好的信誉。

凸显商品形象

利用商品外形、特点与某些动物相似的表象特征来做商标名称,使商标名称具有形象感。

例如,Puma是一种大型猫科动物,用做运动服品牌名会使人联想到穿着这种运动服的运动员一定会跑得像puma一样飞快。Land Rover(越野牌车)用“陆地上的漫游者”为商标名,给人则是随心所欲、任意驰骋、自由自在的潇洒形象。美国长途客运公司的标志用车商标Greyhound(灰狗)体现了该车快速的性能,同时也给人以生动的形象。Pan-Cake Make-Up,一种主要是舞台用化妆品的商标名,因形如薄饼故名。Singer(缝纫机),由缝纫机声响联想到歌唱的声音,将产品形象地比喻成“歌唱家”。OMO(洗衣粉)的结构有如一张人脸,两个“O”代表双眼,中间的“M”犹如鼻子,这个词旨在创造一个引人注目、易于记住的形象。

凸显品牌喻义

出色品牌名要旨之一是耐人寻味,让人联想,而且语义越丰富,就越能诱发人们联想。

例如,Goldlion取狮子“勇猛无敌,雄伟彪悍”之义,符合产品面向男士的特点,从而可激发出男性认同心理。西方人熟悉的lion被尊为兽中之王,被赋予丰富的内涵,从regal as a lion(狮子般庄严)、majestic as a lion(狮子般雄伟)、as brave as a lion(勇猛如狮)等成语中便不难看出,狮子在英语文化中享有很高的声誉。英国历史上查理一世因其“勇武善战”被誉为the lion-hearted king。英国国徽中心图案是Lion,因此英国又被称之为The British Lion。再如,MORE是美国的一个香烟品牌,烟身细长,烟味柔和,特受女性烟民青睐。由于MORE与more读音相同,消费者自然而然地将MORE牌香烟与“更多”的词义联系起来。Anchor是英国一家食品公司的商标命名,原意是用船抛锚定位后不再漂移来比喻其产品质量稳定可靠。

凸显品牌特殊寓意

英文字是完全依据语音的任意性符号,音素组合的任意程度很大,对语义表达的依赖性却很小。因此,英语商标词常使用杜撰的词汇,注意语音的表现。此类例子较多,这里只列举一些典型代表。

Compaq(康柏)源于compact(密集的、压紧的),把词尾变成q,就构成一个新词。Welcon(隐形眼镜的保养液),把词尾由welcome(受欢迎的)的me变成了n。Axion Presoak(洗衣粉商标),将axiom(公理)的词尾m换成n,同时soak(浸泡)加上前缀pre,暗示购买者如将衣物事先浸入该类洗衣粉里,便会收到很好效果,这是一个“公理”,让人不得不信。Pepsi-Cola是由美国一药房经理创制的,他意欲制造一种饮料,以减轻dyspepsia(消化不良)的症状,其便掐头去尾地剪取了dyspepsia的中间几个字母pepsi,作为新饮料的品牌名。雀巢公司研制的速溶咖啡,取名Nescafe,此词乃公司名Nestle与cafe的混合。而Contac(感冒药)源于continuous action(持续起作用),Sunkist(桔子商标)源于sun kissed(被阳光亲吻过)。Duracell是由durable和cell拼缀而成,所以该商标名称的意思就是“耐用的电池”。Gestener(计算机),词根为guest(顾客),后缀-ener(……的人),整个产品内涵可以理解为“服务于顾客的……”。 OXO(牛肉精品牌)也许是品牌中最干净、最简洁、最富美学意味的词语,OXO的创意可谓一目了然,“O”可以说是一个绝妙的圆形,总能将人们的视线引向一个中心,并在人们心理上产生一种目标感。西方国家以“O”构成的商标命名很多,有时在同一命名字母串中不止一次地使用“O”。如Volvo(轿车)、Polo(薄荷糖)、Roneo(复印机)、Bronco(卫生纸)、Oreo(巧克力)、Gallo(果汁酒)、TOTO(洁具)、OTTO(电器)。

此外,世界名牌手表Rolex是由Rolex公司制造的,Rolex提示Rolling(转动)之意,这个词寓意为短到足以方便地镌刻在表面上。Ultra Brite(特洁牙膏),利用谐音将brite(bright),加上ultra(特别的)前缀词构成新词,给顾客使用该产品会获得特别光洁牙齿的印象。Kewpie Doll为一种爱神玩偶,kewpie是爱神Cupid的谐音。Kool-Aid(冷饮),取cool的谐音,给人冰凉清爽感觉。KLIM奶粉公司则更是别出心裁,其商标是英文单词milk反过来拼写而成。

参考文献:

1.董乐山.英汉美国社会知识词典[M].商务印书馆,1998

2.贺川生.国际品牌:命名案例及品牌战略[M].湖南人民出版社,2000

3.巨天中.点名成金:怎样为公司、产品、商标起名[M].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1

4.余鑫炎.品牌战略与决策[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含有动物名称的成语范文第7篇

【关键词】修辞 语言 能力

对于一个具有一定英语水平的人来说,谙熟其修辞方式,不仅有助于辨别该语言的各种修辞现象,了解修辞运用的规律,从而提高分析语言表现技巧的能力,而且还可以有力提高准确、有效地运用语言的能力。为此 ,本文想就英语中几种常见的修辞手法粗略地谈谈自己的看法。

【中图分类号】G62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2-0064-01

一、比喻(the figures of speech)

比喻是语言艺术的升华,是最富有诗意的语言形式之一,是语言的信息功能和美学功能的有机结合。英语 中常见的比喻有三类:明喻、隐喻和转喻(省略/)。

1.明喻(the simile)

人们往往有这样的错觉,认为比喻修辞只适用于文学类的各种文体,而非文学类论著,如科技类应用文体,为了表达的正确性、严密性与科学性,是排斥比喻的。事实上,在英语的科技类的论著中,为了把描述的事物说得具体化、形象化,把深奥的道理说得通俗、浅显、明白,也经常使用比喻。例如:Bacteria are so small that a single round one of a common type is about 1/25,000 of an inch across when these bacteria are magnified 1,000 times, they look only as large as a pencil point. 细菌是这样小,一种普通类型的圆形细菌直径大约只有1/25,000英寸。这种细菌放大一千倍看起来也只有铅笔尖那么大。

明喻习语简洁明快,短小精悍,语言形象,比喻恰切,令人回味无穷,运用得当,可以达到表达生动、形象的效果。

2.隐喻(the metaphor)

它是根据两个事物间的某些共同的特征,用一事物去暗示另一事物的比喻方式。本体和喻体之间不用比喻词,只是在暗中打比方。例如:To me, the pegeant of seasons is a thrilling and unending drama.对于我来说,四季的奇妙变幻犹如一出动人心弦永不完结的戏。

这些隐喻成语的最大特色就是通过具体的、妇孺皆知的形象来表情达意。

3.转喻(the metonymy)

转喻是比隐喻更进一步的比喻,它根本不说出本体事物,直接用比喻事物代替本体事物。例如:The pen is mightier than the sword.文人胜于武士。

比喻是英语中最为常见的,用得十分广泛的一种修辞格。论证问题,说明道理以及描绘人物、事物、景物等等,都用得着。它的基本作用是把事物或事理说得具体、生动、形象,使人可见可感可悟,以增强语言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二、借代(the synecdoche)

修辞中 “换一个名称”的办法,就是借代。替代的方式可以是人、物互代,部分和全体互代,单数代复数,描象代替具体或具体代替抽象等等。例如:The river is crowded with masts.河中帆樯林立(用船的一部分樯mast代替船boat本身)。

使用借代修辞方式要选用最突出最明显的事物特征来代替事物名称。借代运用得好,能使语言表达简洁明快、具体、形象,以避免重复、累赘,并给人以新鲜感。

三、夸张(the exaggeration)

把事物的特征,有意地加以夸大或缩小,就叫夸张,即采用“言过其实”的说法,使事物的本质特征更好 地呈现出来。例如:The old man lived a year in a minute.老人度日如年。

英语中夸张修辞格,应用极为频繁。夸张的功能是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因而给人强烈印象或警悟、启发。

四、拟人(the personification)

所谓拟人就是把无生命的事物当作有生命的事物来描写,赋予无生命之物以感情和动作或是把动物人格化。例如:She is the favoured child of Fortune.她是幸运之宠儿。

拟人法英语中用得也很多。运用得好,不仅使语言表达得生动、有力,而且给人以亲切、实在的感受。

五、反语(the irony)

反语就是说反话,用反话来表达思想、观点、事物等等。例如:He seldom failed to order a bleeding.他很少不给病人放血(实际上他常常给病人放血)。

含有动物名称的成语范文第8篇

关键词:汉语 猪 国俗语义 变化

所谓“国俗语义”,我国开“国俗语义学”研究之先河的王德春先生如是说:“国俗语义,就是词语在实体指称意义的基础上添加的民族文化语义。”他认为语言的意义可分为“词汇意义、语法意义和修辞意义”,从修辞意义过渡到话语领域,又分出上下文意义和社会文化意义;词的修辞意义中很大部分指的是其联想意义,社会文化意义和修辞联想意义多半与民族文化有关,其中有一大部分就是国俗语义。由此看来,国俗语义是指在词汇的概念意义上添加了历史文化、民情风俗、地理环境等文化色彩的语义。它是语义民族性的一种表现。

作为最常见的动物之一的猪,它由长着獠牙的勇猛善战的野兽,逐渐被人驯化为温顺无争的家畜。而人们对它的认识,也因它的特性的改变而改变着。不仅如此,人们的心态的变化,社会潮流的转变也同样会改变人们对猪的看法。于是,“猪”这个词,它蕴涵的国俗语义也在发生着变化,甚至可以说是极大的变化。

被驯化之前的猪是野猪,身披硬毛,“青面獠牙”,桀骜不驯,凶猛强悍。这种猛兽善于奔跑,横冲直撞,“豕突狼奔”这一成语可见一斑。野猪的凶猛神勇,在古代是被充分肯定的。徐显之在《山海经探源》一书中指出:“在《北次山经》中所述共46个山,其中有20个山的山民崇拜马,另外26个山崇拜猪。”可见,在上古人心中,野猪是主要的猛兽之一,形象基本上是正面的。

随着野猪被驯化成为人们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家畜,它也成为对古人而言极为熟悉的动物。它的地位也表现在汉字的造字中——《辞源》中有“豕”部,其下所属字,多与猪有关。最为人熟知的便是“家”,下为“豕”,意为在房屋内养猪。再如“豪”字,本义为豪猪,取其勇猛有力之意,进而比喻有杰出才能之人。

虽然猪在古代有上述勇武的褒义,事实上也还有很多贬义存在的,主要有如下几种:

1.卑贱

豚儿:谦词。谦称自己的儿子。

豚鱼:豚和鱼。多比喻微贱之物。

豚犊:比喻不肖之子。

鸡豚之息:比喻微小的收益。

2.莽撞凶恶

豕猪:~突(突:冲撞)狼奔(〈喻〉坏人到处乱闯,任意破坏)。

豕畜:比喻待人如畜禽兽,养而不敬重。

鹿驯豕暴:意谓一会儿像鹿一样柔驯,一会儿像猪一样凶暴。形容狡诈。

豕突狼奔:如野猪冲撞,似恶狼奔窜。比喻人之横冲直撞。

豕窜狼逋:狼狈逃窜貌。

豺豕:豺和野猪。两者均为凶残的兽类,因以比喻凶狠残暴的恶人。

3.邪恶贪婪

豕心:豕贪食,因以比喻贪婪之心。

豕视:猪眼朦胧,黑白不明;下邪偷视。旧谓此为心术不正,贪而多欲的不仁之相。

豕喙:猪嘴长而突。相术认为人的口形像猪嘴是贪欲之相。

豕食:谓猪吃食。比喻贪求。

4.肮脏

负涂豕:置身泥涂之中而满身污秽的猪。语本《易·睽》:“上九:睽孤,见豕负涂。”孔颖达疏:“豕而负涂,泥秽莫斯甚矣。”

5.浅陋无知

鹿豕:①鹿和猪。比喻山野无知之物。②比喻愚蠢的人。

虽然有这么多贬义,但在古代,猪主要还是勇猛的代名词。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那么多日本人的姓名中含有“猪”字(例如石射猪太郎、宇田友猪、猪木正文),这是深受中国古代文化影响的结果。在日语中,猪指的是“野猪”,是勇猛的代名词,受人尊重。

那么,从何时起猪不再“勇猛”呢?换言之,我们对猪的联想义何时起不再以“勇猛”这样的褒义为主而代之以其他我们如今所熟知的贬义?具体时间似乎不可考,但是猪作为家畜广泛被畜养之后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被驯化的猪一改野猪的恶性,在长相、性格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没有了尖利的牙齿,性情也变得温顺。此外,猪还逐渐形成了发育快、繁殖力强的特点,因此成为经济价值极高的家畜,不仅是人们餐桌上的美味,还是制革制药的原料,就连粪便也成了农业上重要的有机肥料,得到了“浑身都是宝”的赞誉。然而,在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家畜的同时,猪的种种低劣性也逐渐突显:愚蠢、肮脏、贪婪、痴肥。于是,猪具有了贬义,这在词语方面有诸多表现,现仅以汉语独特的歇后语来做说明:

1.丑陋

半边猪头——独眼

动物园里找猪圈——自找难看

炖熟的猪头——难看

驴脸比母猪头——个比一个难看

猪八戒三十六变——没有一副好嘴脸

2.愚蠢

虎生猪猡——又笨又恶

笨猪拱蒺藜——自找苦吃

老母猪下棋——瞧你那笨脑瓜

母猪吵架——笨嘴拙舌

3.脏乱

烂猪头碰到烂肠子——臭味相投

烂鼻子闻猪头——不知香臭

老母猪的尾巴——拖泥带水

猪八戒挎腰刀——邋遢兵

4.贪吃

老母猪进粮仓——贪吃贪喝;饱吃饱喝

小猪抢食——吃里爬(扒)外

5.被杀和欺凌的对象

钝刀子杀猪——全靠手劲

恶狼专咬瘸腿猪——以强凌弱

肥猪跑进屠户家——送上门的肉

过年的肥猪——早晚得杀

6.好色

猪八戒进了女儿国——看花了眼;神魂颠倒;不想走了

虽然,猪有如此多的贬义,但近来,出现了有趣的现象——猪大有翻身之势。恋人之间彼此以猪戏称,以猪为形象的鞋帽服装饰品等等更是大行其道,猪似乎成了可爱的代名词。如歌手罗志祥昵称是“小猪”,而自称阿猪、小猪、猪猪,甚至猪头的人更是有很多。到网上随便搜索一下,以猪命名的网站更是不计其数,如叶子猪游戏乐园、游戏猪论坛、闪猪、酷猪乐园、BT猪娱乐天下、猪猪乐园、懒猪游戏资讯网、快乐猪论坛、网络猪之家、猪之窝,如此种种,不一而足。此外,还有为猪写的歌,如《猪之歌》《猪先生》《超级猪》《丢了幸福的猪》《猪小姐》《对猪弹琴》等等,不胜枚举。显然,猪的春天终于来到了。这一方面因为猪本身具有的忠厚老实的形象被人们所认可进而突出,另一方面也与时下年轻人追求简单、可爱、乐天的生活态度和卡通风潮有关。

虽然猪的可爱义如今风头正盛,但最终能否战胜人们业已形成数千年的对猪的各种贬义,这一问题还有待时间来证明。

参考文献:

[1] 王德春.汉英动物名称的国俗同义现象[J].山东外语教学,1995.

[2] 徐显之.山海经探源[M].武汉:武汉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