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表现校园生活的作品

表现校园生活的作品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表现校园生活的作品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表现校园生活的作品范文第1篇

1.用儿童生活的点滴瞬间去丰富儿童画的创作。苏教版第一册《快乐的校园生活》是一节记忆画的创作课。儿童对学校生活非常熟悉,看到这样的主题,儿童会不约而同地去表现自由快乐的课间活动,而还有许多值得回忆的校园生活瞬间却被儿童遗忘在脑后。邵大箴先生曾说:“儿童美术最重要的就是真。”那么如何让儿童能找回更多的记忆,如实地表现多姿多彩的校园生活瞬间呢?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这样一句话:“小朋友们从早晨背起书包跨进学校大门到放学背起书包走出校门,你都做了什么事,请小朋友按照从早晨到下午的时间顺序,一件一件地讲给老师听。”正确的引导及时打开了儿童记忆的大门,学生回答:“升国旗、做早操、上英语课、上体育课,值日检查、中午午餐分饭、号鼓队训练、足球训练……”,甚至有的小朋友想到听着童谣。背起书包整队放学的美好场景。老师再适时根据儿童不同的回答对场景细节进行进一步的深入引导,儿童打开了记忆的阀门,创作的欲望与激隋使他们迫不及待地去表现精彩活泼的校园生活。画面真实、生动、让人感动。

2.把儿童身边的精彩故事移植于儿童想象画的创作中。苏教版第一册《太阳月亮你们好》是一节关于太阳和月亮的想象画创作课。教学中我设计这样的引导:“如果把月亮和太阳想象成你和你最好的朋友,你们之间有多少难忘的故事呢?”儿童有了想象的渠道和方向,面对造型简单的太阳和月亮,想象变得简单容易多了,他们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以拟人的手法回答:“太阳和月亮在一起过生日,太阳打电话邀请月亮去游乐场玩,太阳和月亮一起唱歌跳舞,太阳和月亮是世界上最棒的魔术师……”儿童的回答充满了稚气和无限的想象,儿童的创作表现出纯真的童心和烂漫的童趣。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了世间的一切,推动人类的进步,是知识的源泉。”培养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是儿童画创作的意义所在。

3.让儿童熟悉的生活环境进入儿童画的创作中。《方方的物》是苏教版第一册的关于基本形联想的创作课。教学中我发现儿童的联想是散碎的,因此在引导儿童创作时我结合儿童熟悉的生活环境,进行合理的启发:“在你家客厅里有哪些东西是方方的?你的房间有哪些方方的物呢?”进而引出儿童对家里书房、厨房中方形物的回忆。联想浓缩到儿童最熟悉的环境,儿童的回答争先恐后:“客厅里有方方的沙发、茶几、电视机、遥控器、装饰画、地砖、地毯……房间里有方方的床、被子、枕头、大衣柜、床头柜、闹钟……书房里有书柜、书本、书桌、。电脑、音箱、台灯……厨房里有橱柜、冰箱、煤气灶台、微波炉、餐桌、椅子、餐具茶具…一”在一定的空间里进行联想与儿童表现的方方的物也是有联系的,有具体的场景情节的。画面完整,富于儿童的生活气息。

表现校园生活的作品范文第2篇

关键词:审美 绘画创作领域 创作题材 构思

绘画创作,是作者思想意识、文化修养、艺术观点及审美爱好的产物,反映了作者对社会、对生活的认识、态度和审美修养与趣味。《辞海》关于创作的解释是:“创作……是作者对社会生活进行观察、体验、研究、分析,并对生活素材加以选择、提炼、加工,塑造出艺术形象来的创造性的劳动。”①

创作作为一种个人体验的产物,排斥模仿,其价值在于独创。创作者如同在荒漠里寻找甘泉,无路迹可循。德西迪里厄斯?奥班恩在其《艺术的涵义》一书中曾这样写道:“没有一种来自于书本、教师或其他外部影响的观念会永远帮助你进入创造的领域。只有当人们走自己的路,只有人们尽其所能地排除理智的支配,体验才变成创造。”②从这个意义上讲,创作是无法教授和替代的。可以说一个缺乏艺术个性和创造能力的创作者是难于进入独创领域的。

初中美术课程标准指出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绘画中创新主要是通过创作绘画作品来体现。而在这几年的初中绘画创作教学中,我深感初中绘画创作要有创新,并非容易,因为学生绘画创作存在很大的问题,比如:学生缺少绘画创作的素材(素材需要在生活中积累),创作题材不明确等。经过两三年的美术教育教学探索与研究,我认为,要提高初中绘画创作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绘画创作的能力,就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指导学生搞好绘画创作:

一、加强四个能力培养

四个能力的培养即观察力、形象记忆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有良好的观察力是创作优秀作品的基础,也是我们教学目的之一,好的作品是现实生活的升华,有一位著名画家曾说:“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只是我们缺乏观察力。”可见,观察力的培养是多么重要。观察力的培养,我们主要让学生多写生,分低、高年级按不同的要求进行。低年级的主要进行不同类的物体练习,观察要求低一点。如:写生一组水果,低年级可以画一些苹果、雪梨、香蕉等 形状、色彩不同静物。通过这种类型的练习,可极大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形象记忆能力的培养可多采用默写的方式,如:出示一个玩具,让学生观察一段时间,再拿走,然后默写,也可以默写一幅画,使学生养成整体意识,对物体能抓住特征,增强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可多做基本型的添加、变形练习。例如:正方形的练习,对它进行添加,可以变成汽车, 房子, 钟, 手帕, 电视, 对它进行 夸张和变形,可以联想成鱼, 火车, 大桥, 等。 经常进行这类练习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让学生关注生活、感悟生活

艺术创作应该以生活为基础,应该反映生活、表现生活。然而,艺术虽源于生活,生活却并不等于艺术。并非生活中的一切事物、一切场景都 可以照搬照抄到艺术。事实上,人们在模仿生活和其他艺术作品的同时,并不放弃创造的冲动。科林伍德在《艺术原理》一书中指出:“伟大的艺术力量甚至在技术有所欠缺的情况下也能产生出优美的艺术作品。而缺乏这种力量,即使最完美的技巧也不能产生出最优秀的作品。”③溯及艺术史,某些美术大师的技巧也许是二流的,但其作品却是一流的,“伟大的力量”使他们的作品不朽。

绘画创作,首要的是选择题材。因为学生上创作课,最困难的是不知画什么,很容易使创作一般化、概念化。为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美术作品,并且强调说明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因为,成功的美术作品,都反映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理解和评价,是作者理想和愿望的表现。如初中美术教材中《妞妞》这幅画,通过靠在磨盘边吃饭的小女孩的动作和神态,表现了我国农村广大农民生活走向富足、安定这一主题;而《秋》《农家》等作品虽也是以农村幸福生活为题材的创作,但却从不同角度表达了美好的生活情趣。因此,在绘画创作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启发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无论风景、静物、人物,一盘水果、几棵蔬菜……只要是美的、动人的,都可以入画,这也可以激发学生进行绘画创作的积极性。

三、注重创作构思,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

完成一幅作品,艺术构思是中心环节。在构思过程中,要帮助学生把在生活中搜集到的素材进行选择、加工、整理、提炼,力求构思完美。学生选择的题材大多都是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和发生在身边的好人好事,以及对祖国的歌颂和对未来理想的追求。如反映校园生活的题材,就要仔细品味教材中同龄人的作品,满怀热情地去表现自己的生活,从事感人的艺术创作。再如,处理欢庆的题材,就要启发他们从和平、幸福的角度来立意,用寓意、象征等艺术语言进行构思、构图,使学生掌握从题材到主题、从生活到艺术、从内容到形式这一创作规律,对自己所选择的题材反复推敲,不断探索。对于学生来说,这不仅是一个复杂而艰苦的创作过程,实际上也是思想认识不断深化、不断进步的思维过程。尽管他们的表现技巧还欠娴熟,但是通过这个过程,可以培养学生靠艰苦的艺术实践去表现生活的优良品质。

四、在生活中发掘创作素材,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绘画创作素材需要在生活中积累,培养学生经常以生活为素材画速写的习惯是搞好创作的基础,不少创作题材都是在速写中萌生的。因此,鼓励学生去观察生活,在生活中搜集素材,多画速写,以捕捉生动感人的形象资料是十分必要的。以我国著名已故女画家周思聪创作的《人民和总理》这幅作品为例,作者在这幅作品的创作过程中,就曾多次深入灾区,从生活中发掘大量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通过这些,不仅可以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人品和刻苦、执著的奉献精神,使学生受到教育。还可以让学生明白“艺术高于生活”,但“艺术来源于生活”。这样,学生就可以清楚地认识到,美术作品是生活地反映,要学会绘画,必须要懂得观察生活,从生活中挖掘有价值地绘画素材,为绘画储备可用地素材。

观察能力是与创造能力同步发展起来的,没有观察也就难以更好地想象,观察是学习与创作的基础如表现日新月异的城市变化时,学生们可在放学路上或家中窗口,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会观察到最能代表城市风光和最能表达自己心愿的那一面。学生可能对自己所观察到的东西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加之在具体构图时的情绪和想象,就会产生有明显个性差异的作品。这时要引导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创作充满自信,让学生在观察、感受、创作中得到乐趣和满足。

五、热爱生活,给学生一个广阔的天地

大自然是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也是人类最好的老师。所以,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利用假日多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或山村、古城,或老树、石屋……让真实的自然和感情激励学生,通过启发和鼓励,让学生在绘画中学会表现自己身边的生活,进一步感受生活的美,感受大自然的美,提高对生活的认识能力、表现能力,学生创作的积极性就会更高,绘画表现的欲望就会更强烈。

我坚信,在初中绘画创作教学中,只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学生创作意识、创作思维、创作构思、创作技巧进行培养,他们的绘画创作能力就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参考书籍

①《辞海》

②德西迪里厄斯・奥班恩 《艺术的涵义》

③科林伍德 《艺术原理》

表现校园生活的作品范文第3篇

一、 80后文学的真情流露

关于80后文学的界定,学术界并未形成统一的认识。我们看到,“媒体一方面促使‘80后’在负面转向正面、非主流转向主流过程中,从小心翼翼逐渐趋向放心大胆乃至随意滥用的地步,同时又将‘80后’简化为一个年龄段出生的中国公民群体的指称”[1]。正是在媒体的推波助澜下,80后文学的概念成为一个复杂而又简单的问题。一方面,我们似乎可以采用单一的出生年代对80后文学做一刀切的划分;另一方面,如以年代作为划分标准,我们是否可以认为还有60后文学、70后文学。由此可见,中国当代文坛的“80后文学”尚属于待界定的概念。

笔者认为,我们不妨以出身年代作为简单的参考标准。作为一种新生事物,80后作家们的崛起无疑是具有积极作用的。他们不仅为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同时也开启了新的创作范式,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孙睿作为80后作家群体的一分子,他创作的《草样年华》《草样年华Ⅱ》《我是你儿子》在年轻一代读者中掀起了强烈的情感共鸣,最为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孙睿小说创作的情感定位。纵观从韩寒、郭敬明到蒋方舟、孙睿等一大批80后作家,他们的文学创作具有三个层面的相似性。首先,他们都将自己熟悉的校园生活和校园爱情作为自己初登文坛的主要描写对象,对于爱情抱有执著的理想化审美诉求;其次,他们在自己的作品中不同程度地表达着自己对于现有教育模式的反叛,渴望获得实现人生理想的自由表达空间;再次,80后群体的成长环境充斥着金钱、欲望,他们在渴望获得纯美爱情的同时,对社会设定的“”给予了高度的关注。

以上几点在孙睿的小说《草样年华》中均得到了很好的展现,这正是孙睿作为80后作家群体最为重要的特质。

《草样年华》为读者讲述了一群大学生的校园岁月,在这里上演了周舟和邱飞的爱情故事。对于作者孙睿而言,自己处女作的诞生带有十分明显的偶然性。按照他自己的话说,他是在大四毕业准备补考的试卷背后完成这部小说的,或许正是这份内心的苦闷、寂寞促成了小说的诞生。对于读者而言,在这样一部甚少掺杂市场经济因素的文学作品中,他们再一次体验到了自己熟悉的校园生活。在小说中,作者选择的描述对象并非传统意义上具有代表性的优秀学生,而是一批如杨阳、邱飞一般“不务正业”的大学生。当他们经过火热的七月来到大学校园之后,才发现象牙塔并非如他们想象的那般美好。在这里依旧有着数不尽的考试,有着来自于学校、父母、社会的各种或无形或有形的压力。现实生活中的孙睿同样如此,当他怀揣着免费观看国安比赛的理想进入大学校园时,方才发现现实与理想的差距是如此的巨大。人生追求的幻灭使得他转而将自己的追求融入到现实的迷茫中,于是,我们在小说《草样年华》中看到了邱飞的一次又一次逃课、补考。对于80后而言,青春是他们唯一的资本,也是他们最鲜明的特征。在青春的岁月中,爱情的是他们永远无法忘却的纪念。对于爱情,小说中的主人公怀有矛盾的情感。当他们进入大学生活时,爱情是他们唯一的寄托,几乎成为了爱情至上主义者;但当毕业季来临时,回首自己走过的荒唐岁月,青春的面目全非使得自己备感苍凉。小说似乎在向我们讲述一个古老的真理:所有的一切只有当失去时才知道珍惜。

小说《草样年华》完成于2002年,最早是以网络小说的形式在新浪读书连载。由于小说题材贴近大学生校园生活实际,《草样年华》旋即获得了极高的点击率。这部小说的成功固然与孙睿本人的文字驾驭能力紧密相关,同时,更为重要的因素则缘于这部小说所代表的80后文学作品中真实情感的流露与表达。

二、 略带京痞的黑色幽默

80后文学并非是一个具有统一审美倾向和创作特征的文学集团,在这样一批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作家身上,读者往往能够从不同作家的作品中感受到截然不同的文学特质。即便是语言中透露的幽默,他们的表达方式也各有不同:韩寒的幽默中带有几分上海人自视甚高的辛辣;蒋方舟的幽默则多了几分武汉人市井意味的尖酸;在孙睿的身上,幽默更多地沾染了京痞的黑色,以至于有人将孙睿视为“王朔系”的高材生。这种看法的形成固然与王朔那本《我是你爸爸》、孙睿的《我是你儿子》两部小说的命名有关联,更为深层次的机理则是孙睿小说创作中自然而成的京痞味道。

幽默的形成是以对生活的积极、乐观为基础的,在讲述主人公邱飞、周舟的大学爱情故事时,孙睿在《草样年华》中加入了很多的幽默元素。比如他将北京某地区的工程形容为“地主家的大老婆,失去了生机与活力”,又比如他将遍布于北京的现代建筑视为“刚过门的小媳妇”。

现在,我依然孜孜不倦地奔跑,然而现在的奔跑却是为了摆脱上大学的苦闷。如果早知道大学竟然如此让人意志消沉,那么我绝不会在高考前拼命地练习――上大学前的奔跑导致了我上大学后依然需要奔跑,我中学跑步发生在清晨,是向着希望奔跑;大学跑步发生在夜晚,是希望破灭后的奔跑。[2]

在文学世界中,幽默的价值绝不仅仅在为了换取读者笑颜而已,更多的是对现实的一种讽刺。因此,我们不仅能够看到幽默中的欢笑,更能体会到笑容背后的悲凉。这种悲凉展现在小说文本中就是黑色幽默。在孙睿的《草样年华》中,黑色幽默正是最为明显的特征之一。对于小说的主人公邱飞而言,四年的大学时光转瞬即逝,自己的人生却依旧迷茫。对于自己为何要上大学?自己在大学的四年做了什么?孙睿都没有在小说中给出明确的答案,他所能回答只有:“四年的时光,以为自己上完了大学,回首青春,原来他妈的让大学给上了!”粗俗的话语中带有些许无奈,也许正是这份来自于现实生活的迷茫使得孙睿的小说多了几许京味的痞子气。

看到这里,我们很容易联想到王朔小说的那份对社会百态、人生万事的调侃。所不同的是,孙睿的《草样年华》将关注的焦点集中在自己熟悉的大学生活,使得作品少了对现实的批评。因此,这种被外国人看来“令人吃惊的黑色幽默”对于中国读者而言,则表现得少了几分岁月的沧桑,多了些年少轻狂的无奈。

小说《草样年华》的黑色幽默不仅表现在对于大学教育的批判,更体现在他对于非主流生活状态的某种程度上的肯定。小说中除了邱飞、周舟之外的重要角色就是杨阳了,这是一个在所有人的大学生活中都会出现的角色,有着兄弟义气的豪爽,也有着插科打诨的。总之,那些不被大学校园的规章制度所认可的角色都成为了这部小说中的重要组成元素。孙睿并未刻意回避社会的“”。在呈现给读者的小说文本中,孙睿是将可以说的说了,不可以说的也说了,既没有老一代作家的谨小慎微,也没有中国传统文人欲遮还羞的“微言大义”。或许正是这份隐藏在黑色幽默之下的真实成就了这部小说,也成就了孙睿。

三、 略有瑕疵的文学创作

80后文学的诞生缘于1999年举办的新概念作文比赛,借助于这一平台,韩寒、张悦然等80后作家开始登上文坛。经过了近十年的发展,80后作家们逐渐成长起来。站在今天的高度去回首审视80后作家的文学创作时,我们突然发现80后文学创作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瑕疵。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表现内容相对狭窄,过分理想化的人文倾向以及商业元素的渗透。

首先,他们更多地将关注的视角聚焦于自己所熟悉的校园生活,因此,他们的题材选择往往显得较为狭窄,单纯的校园生活和美好的青春爱情成为了80后文学最主要的表现内容。导致他们将校园生活作为自己从事文学创作主要题材选择的原因之一,就是80后作家相对苍白的人生阅历和社会经验。因此,他们只能将自己体验的生活外化为小说中的人物,从而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根据拉康的理论:“我为了成为真正的自己必须舍弃自己本身,穿上他者的衣装,外部的镜像作为无法摆脱的形象时刻唤醒自己、呼唤自己。”[3]因此,我们在小说《草样年华》中看到的邱飞、杨阳实际上就带有作者孙睿的身影。对于80后而言,大学生活是无法忘却的纪念。无论是他人的努力奋斗,还是自己的挥霍青春,生命于他们而言都只是一种内在的悸动而已。

其次,80后文学带有无可避免的过分理想化的人文倾向。在经过了十七年文学的冲动,“”的躁动以及反思文学、伤痕文学沉重之后,社会大众所无法理解的先锋文学迅速成为仅供学者研究的对象,80后作家们正是在中国当代文学处于青黄不接之际出现的一缕希望之光。在他们的身上,读者能够感受到“追寻人文精神要求我们注重对个体自我的关怀并努力促使个体完善自我、达到生存层面上的自由和平等,以此来推动社会的进与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4]。当小说《草样年华》中的邱飞与周舟面临毕业即分手的命运时,作者仍在渴望着改变这一事实。对于80后文学来说,对于现实生活的过分理想化追求是他们很难摆脱的写作模式。或许当80后的作家们在经历了更多的人世辛酸和社会砥砺,生命之中多了些许的沧桑后,过分理想化的人文倾向将会逐渐褪去。到那时,80后文学才算是真正成熟起来。

80后是伴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成长起来的,他们的身上带有浓厚的市场经济元素。这不仅是因为他们的头脑中对经济生活有了更多的体验和理解,同时,也由于市场化的出版模式无可避免地成为左右80后文学发展的重要外界因素。

[参考文献]

[1] 江冰. 80后文学与“80后”概念[J].文艺争鸣,2008(10).

[2] 孙睿.草样年华[M].南昌: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07:153.

[3] 拉康.镜像阶段[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45.

[4] 田薇.论“80”后文学中的逆反色彩[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12.

表现校园生活的作品范文第4篇

作者:林清玄等

出版: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一部畅销全球的心灵圣经!林清玄、席慕容、张晓风、毕淑敏等100多位知名作家联袂献给天下母亲的歌!本书在台湾一面市即引起轰动,销售量一直雄踞台湾各大畅销书排行榜榜首。总有一个人将我们支撑,总有一种爱让我们心痛。这个人就是母亲,这种爱就是母爱。能心痛,会心痛是好的,是仍有希望的。因为你还有爱,因为你还在乎,所以有痛,所以会痛。痛过之后,我们学会了珍惜,学会了豁达,学会了理解――生命原来是由一次次的痛堆砌起来的!手捧此书,静静阅读五分钟,再坚强的汉子也会落泪。

永不言败

作者:俞敏洪

出版:群言出版社

这本书里的俞敏洪,不仅仅是一位站在中国民办教育行业前沿的领军人物,也不仅仅是新东方团队的领导者和新东方神话的缔造者,他更是一位睿智的长者、一位辛勤的教师、一位慈祥的父亲、一位千百万学子心中可敬可爱的朋友。他会为你指出《生命的北斗星》,引导你突破《局限》,避开《习惯的陷阱》,最终走出人生的沙漠;他告诫你要《抓住机会》,总结《经验和教训》,还要找到正确的《做事情的方法》,即使失败了也要看清《失败背后的机会》;他带领你去《寻找生活的快乐》,去《为自己留下一些令人感动的日子》;他向溺爱孩子的父母们疾呼:《父母陪读,对孩子永久的伤害》。翻开这本书,和老俞一道,走过新东方的流金岁月,走出你更加精彩的人生!

闪开,“90后”来了

作者:黄烨等

出版:四川文艺出版社

《闪开,“90后”来了》这本书收录了第十一届新概念作文大赛获奖作者的部分新作。书中绝大部分作者生于1990年之后,其作品内容、文风及形式与“80后”的新概念获奖作者有所区别,更为贴近同龄读者的阅读口味。这些“90后”的作者具有一定的实力,有一定的文学功底,心思细腻,对生活有各自不同的较为敏锐的洞察,文章题材也较为多样,多方面地反映了“90后”这一代人特有的精神状态。

爱在八点半

作者:周

出版: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

表现校园生活的作品范文第5篇

关键词 现实主义 校园文学 主要表现

中图分类号:I109.9 文献标识码:A

校园生活题材是青春小说走上文坛最初的选择,郁秀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就以《花季雨季》点亮了青春文学的大舞台,也是现在青春文学中所占比例最大的书写题材,毕竟,青春文学作家们在开始写作时还未能与社会进行接触,也尚不具有思考深度问题的能力。因此浪漫而甜美的校园生活成为他们最容易取材的角度。而校园又何尝不是一个小型的社会呢?在这里一直发生的爱恨喜悲,也有着自己独特的现实意义。

在校园题材的书写中,又可以细分成几种写作姿态:调侃书写、纯情书写以及冷酷书写。这三种书写方式以早期的郭敬明和韩寒为主要代表,孙睿、落落、笛安等作家也有很出色的表现。

先来看调侃书写。青春文学真正引起轰动是从韩寒的《三重门》开始的。当时还在上高中的韩寒以少年林雨翔的视角描写了他所经历的初中、高中的种种感情、学业、成长中的烦恼。这本书的轰动效应首先来自于它的真实性,许多学生都从林雨翔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读完这本书便令人马上想到了钱钟书的《围城》,从对书题象征意义的考察,到书中俯拾即是的精妙比喻修辞,再到立意中对社会、教育等各个方面的暴露与讽喻,甚至方鸿渐与林雨翔作为主人公的典型性的呼应,不说韩寒在刻意模仿,也是深受影响。同样的感觉在孙睿的《草样年华》系列中也可以体会到,主人公的活动场所由高中变成了大学,爱情与批判大学的僵化是其主题,因此它还兼有纯情的一面,但调侃幽默的语调让其也在轻松中不露声色地升华了主题:青春就是这样地美丽而真实,成长就是这样地残酷而无奈。因此,这类调侃书写最能体现青春激情飞扬、叛逆而又渴望理解的本色,仿佛是在为每个80后遗失的美好立传,很容易引起共鸣。当然,这样的现实书写不可能长久,当作者们踏入社会,他们会很快地怀恋起校园时代的单纯,而过度的美化会引得读者感慨万千,但会对描写真实性产生质疑,《草样年华》后两部便有这种问题。

与调侃书写不同,另一些作家则是使自己沉溺于校园浪漫的氛围中,竭力创造一个貌似真实的纯爱世界。早期的郭敬明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是以奇幻题材登上文坛的,但很快就转入了对校园文学的书写中,交出了《梦里花落知多少》《夏至未至》两部纯情校园作品。先不去管所谓的“抄袭事件”,《梦》的影响还是巨大的。它拥有华丽的语言、波折的情节,清一色的美女帅哥的恋爱与友情,林岚、顾小北、陆叙等人的爱情故事曾引起很多人的憧憬。并且,《梦》的笔触从校园游走进了社会,郭敬明构造出一个别样的世界:权力、金钱、监狱、……种种成人世界才会拥有的东西开始侵袭校园,这些描写在当时也算是一种突破,尽管有些情节有可以推敲质疑的地方。其后的《夏至未至》几乎是相同的模式。纯美校园的氛围营造,复杂社会的戏剧性书写,许多情节可以一眼看出是郭敬明自己经历的再塑造,是具有一定现实性的。此外,落落的《年华是无效信》则是纯情书写的典范代表,这部作品一步也不越出校园的边界。她在校园文学的现实主义探索中增加了一个新的维度:心理描写。或许是出于女生与生俱来的细腻,这本书的重点放在了青春期女孩宁遥在成长中的诸多小心思上,没有紧张的情节,却能触动女性读者最隐秘的地方。当然,与另外两种书写方式相比,纯情书写中的故事情节过于戏剧化、俊男靓女的模式化等局限使其更近似一种浅薄的浪漫主义,容易流于世俗的言情小说,无法在现实主义的向度上深入下去。

还有一种是残酷书写。少年时代本应是不识愁滋味的,但青春文学书写中一直存在“秋意甚浓”的问题,即使是纯美的爱情书写,往往也是以悲剧告终。这种模式继续发展,便到了一种残酷书写的阶段。郭敬明最后一部校园小说《悲伤逆流成河》便是其中的代表。不同于前两部书的校园阳光书写,郭敬明在《悲伤》中则是极致书写一个中学生所能遭受的所有黑暗。主人公易遥经历了父母离婚、怀孕、流产、与知己齐铭决裂、母亲死亡、被男友误解直至自杀一系列恶性事件,再加上本书中沉闷的语言运用以及作者刻意营造出的幽暗逼仄飞短流长的小巷生存环境,已经完全看不到校园温暖青春的影子。笛安的《告别天堂》,则是写男孩女孩们之间绵延恒久的爱恨纠葛、失恋、不良少年与不良少女、以及死亡,爱情成了无法把握和追求的东西,现实性地写出了一代人的成长与蜕变。这种任何人都无法规避的宿命感,或许是青春所能展示的最残酷想象。当然,这种种残酷书写中似乎有刻意标榜成熟之感,而能有多大比例的现实性也是需要讨论的问题,甚至有的作者在这样的书写中迷失自我,打着私密的招牌上阵,显得过于矫情甚至病态,另有一些人则是不断虚伪而空洞地编织自己的语言游戏,只是在技术操作层面书写而终无法深入下去,这也是现实性面对的很大问题。

总的来说,校园小说毕竟属于青春文学作家初试啼音之作,大部分都不太成熟,浪漫的想象经常大于细致观察、深邃思考和如实描写,很容易走上肤浅化、程式化和虚假化的歧路。然而,他们对校园生活的率性表现,对教育与社会的初步批判,对青少年微妙心理的细密捕捉,对典型人物的塑造,讽刺与调侃,控诉与暴露等种种现实主义的积极因子,是不能忽视的。

参考文献

表现校园生活的作品范文第6篇

[关键词]网络传播;校园DV创作;发现与思考

一、校园DV创作的存在特征及其创作误区

1 关于创作题材。

在校园DV电影的题材似乎纷繁多样,根据粗略的统计,爱情剧是校园DV电影题材的主流。有学者分析说,是校园生活决定了DV剧取材。如华中科大新闻学院一名研究影视的老师认为,恋爱是大学生活的一大主题,是男生女生谈论较多的话题,因此,那些对影视怀有浓厚兴趣的学生,自然而然地会把镜头对准大学校园,并多把爱情作为主要题材,这样才符合情理,才能更多地引起大学生的关注和思考,甚至得到共鸣。我非常赞同上述观点及说法。生活是艺术的基石,大学生拍摄DV剧必然受到生活的影响。但是我们绝对不能因为信守这样的观点及说法而使校园DV的题材选择步入单一化或同类化,大学有其特有的社会功能和教育使命,就校园DV创作而言,大学生创作群体需要不断提供新的思想和富有创造性的文化资源给影视,要充分体现出校园精英文化与社会流行文化的差异性,充分发挥校园精英文化对其他文化的引领和助推作用。

在我校本次校园DV创作中,同学们首次提交的选题几乎都是表现校园爱情的,这让我颇感意外。我突然意识到同学们对校园DV创作的理念及意义并没有形成明确的认识,于是,在DV创作的首次讨论会上,我专门就这个问题跟同学们进行了长时间的讨论和交流,并要求各创作小组重新拟定选题。果然,同学们再次提交他们的选题时。题材类型明显趋向多样化,有表现对大学生活的反思和警醒的,如《迟来的家书》;有表现校园生活的新鲜故事的,如《207的故事》;还有表现并颂扬人性中的真、善、美的,如《第三封信》;当然也不乏校园爱情剧和情景剧,但都有鲜明的主题思想,给人以启迪,如《狼狈爱情》就是要启发人们在生活中应该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关爱和相互信任;而《偷牛奶》则以风趣、幽默的视听语言表现了大学宿舍生活中的浓浓的同学情和姐妹情,令人感动,给人以启迪。

2 关于摄制条件。

当前,校园DV作品主要分两种,一种是学生的DV作业/作品,另一种是学生业余的“自拍”作品,前者一般学校会尽可能地提供拍摄设备,学生自筹少量拍摄经费,因此,学生面临的经济压力不是很大。但由于学校设备数量有限,所有分派给学生的设备使用时间相当有限,无法保证作品质量。后者尽管学生创作的自由度较高,但由于不能得到学校的设备和经费资助,拍摄成本完全靠个人支撑,而据估算,一个15分钟的DV短片,大概要5fk90元左右的经费投入。因此,学生会面临非常大的经济压力。

我校本次校园DV创作属于前者,是2004级广告学的DV作业,为避免与同学们的上课时间以及其他专业学生的设备使用时间产生冲突,保证同学们拥有较为充裕的创作时间和空间,我打破了以往实验教学的教条主义做法,让同学们摆脱实验时数和实验场所的限制。我们将拍摄的时间选择在周末和元旦放假期间;在严格保证设备安全的情况下,每个小组的拍摄场所不受限制,前期和后期设备的使用时间由原来的不足8课时调整为将近5个工作日。时间和设备的保障给了同学们极大的创作热情和信心,也保证了作品的质量。作品创作完成后,同学们不厌其烦地反复欣赏,有好几个同学在看完作品后动情地说,他们一定要将自己的作品拿给自己的爸爸妈妈观看,作为送给爸爸妈妈的新年礼物,而爸爸妈妈一定也会为他们而感到欣慰和自豪的。

3 关于叙事方式和影像技术。

DV作品创作涉及策划、拍摄、制作等各个方面的知识和技术,如编剧知识、导演知识,DV节目策划、DV摄像技术和灯光技术知识,非线性编辑技术和特技制作知识、视频剪辑知识、DV制作流程和规范、DV输出和光盘刻录技术等。目前,许多校园DV创作者大多都是新手,还搞不清做什么和怎么做就匆匆上路了。由干缺乏DV作品策划,拍摄和制作的系列知识和技术,他们所创作的很多作品都给人以似曾相识的感觉,相似的开头结尾,相似的剧情结构,缺乏视觉造型性和可视性。

在我指导同学们进行前期拍摄时,要求他们一定要精心准备,不同职务人员必须密切配合;同时、在选景、构图以及不同造型手段(如景别、角度、光线、色彩、运动等)的运用上要十分用心;还有,要尽可能地运用三脚架拍摄。因此,就技术而言,这次DV作品基本上达到了我们的创作要求,作品的不足主要体现在叙事上,即对画面语言的运用不到位,叙事结构和方式简单、单一。尽管我们反复叮嘱要用画面语言叙述故事,但很多作品讲故事还是依靠旁白,旁白从头至尾一贯到底,根本没有留下任何想象的空间;有相当一部分作品缺乏真正能震撼人心的细节描写(包括对人物的心理描写);甚至有个别作品在叙事视点上给人以错乱感。

4 关于传播渠道。

当前,校园DV作品的展播渠道主要是通过网络、校内展播、参加影展和比赛,很少有作品能够进入主流电视台播出。许多DV制作者投入资金和劳动后主要是为了让作品能够参赛,获奖成了惟一安慰,而下一次的再投入却颇费踌躇,因为上一次的投入没有任何回报。这种高投入和几近零回报使得校园DV的生存和发展受到严重威胁,于是,有业内人士指出,现在的DV电影要生存。需要形成一个良性的商业循环,被整个电影工业所接纳。我认为,我们姑且不要去谈论校园DV电影能否被整个电影工业所接纳的问题,毕竟创作人员到演员都没有受到专业的训练,虽然表达的意图非常明确,但却很难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在影片质量和观赏价值得不到保障的前提下,校园DV电影很难在正规电影市场觅得一席空间。

二、网络传播时代校园DV生存与发展的战略途径

目前,人类的信息传播形态已处于网络传播阶段。网络传播是以全球海量信息为背景、以海量参与者为对象,参与者同时又是信息接收者与者,并随时可以对信息做出反馈。快捷、便利,互动、费用低廉,受众主导型是网络传播的特征。随着网络的日益普及,它将成为各个不同组织争夺意识形态阵地的主战场,成为未来一代获取信息、知识的重要渠道,在我国,大学生是网络使用的主要群体。大学校园DV作品作为提供新的思想和富有创造性的文化资源给影视的有力手段和方式,必须占领网络传播这个重要阵地。于是,为拓展校园DV的生存空间,促进校园DV的健康发展,基于校园DV创作的存在特征及其创作误区,结合网络传播的特点,我们提出以下两个战略途径。

1 内强途径。

要求大学生从我做起,积极开展自我教育,努力提高自身的业 务素质和能力,具体建议如下。

(1)树立精品意识。大学生要加强对校园DV创作的理念及意义的全面认识和深刻领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深入学习DV策划、拍摄、制作等各个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在创作之始就要树立精品意识,选取新颖的角度及手法去表现身边与时俱进的大学生生活,创作出富含新的思想和创造性文化的DV作品,充分体现出校园精英文化与社会流行文化的差异性,充分发挥校园精英文化对其他文化的引领和助推作用。

(2)做一名反思型的实践者。校园DV创作不仅可以培养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还为它们提供了一个开发和展示艺术天赋,数字技术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平台。这要求大学生不仅要成为DV创作的主体,而且要成为DV创作研究的主体,把自己作为研究的对象,经常性地进行总结和反思,大学生要经常反思自己的DV创作观念、DV创作实践及校园DV作品的传播效果。通过反思,不断更新自己的DV创作观念,提升DV创作的理论素养及实践水平,改善传播渠道,增强传播效果。

(3)做一名优秀的团队协作者。影视作品创作不是单靠一两个人就能够独立完成的,它需要一个团队,需要借助团队的整体力量,要求团队的每一个成员都要具备团队意识和协作意识,把自己培养成一名优秀的团队协作者。在校园DV创作中,每个团队成员要开放自己,加强与同伴的交流、协作与互助,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

(4)做一名虔诚的学徒。校园DV创作是一项富含挑战性的艺术创作活动,每位介入DV创作的大学生都是新人,其创作实践活动离不开影视艺术创作和研究领域众多前辈和同行的经验和悉心指导。为此,要求校园DV创作者要首先做一名虔诚的学徒,摆正自己的位置,谦虚好学,抓住一切可以学习的机会。陈丹青先生在其《退步集》这本书的前言中写过这样一段话:每见围上来要求签名的“最年轻的艺术学生”,我总是感到委屈而失措:替他们委屈,替他们失措。我签,但即便是伦勃朗或毕加索此刻坐在正对面,我一定不会走上去要求签个名,我会目不转睛看他们,假如能够,我愿为他们捶背,洗脚,倒尿壶。齐白石说他甘愿给青藤磨墨理纸当走狗,绝对真心话。我想,陈丹青先生可能是想告诉这些年轻的艺术学生或读者两件事情:一是他作为前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二是对于年轻的艺术学生来说,应该争取并珍惜向前辈或同行求教和学习的一切机会。

2 外促途径,

要求针对校园DV创作的基本现状与问题,借助社会及学校的力量,创造各种条件或采取各种措施来拓展校园DV的生存空间,促进校园DV的健康发展。

(1)加强对校园DV创作的规范和引导。DV具有简单易操作的特点,几个志同道合的人凑在一起,拿出个本子,再找些演员,加上一部DV机、一台装有视频采集的电脑和一台刻录机,几乎就可以制作属于自己的电影了,因此,有人认为DV时代的随意书写,在某种程度上也可能意味着一场灾难:“DV过于简单的操作很容易让导演失去控制和节制,影像会因此变得泛滥。”中国目前的DV电影创作状况已经说明,上述担心并非是杞人忧天,许多DV创作的新手,还搞不清做什么和怎么做就纷纷开始了创作,作品多属即兴之作,所以显得稚嫩和粗糙,而且缺乏思想性和新意。为加强对校园DV创作的规范和引导,相关组织和管理部门一定要建立和完善校园DV作品的评价指标体系,对校园DV作品在题材与主题、策划与创意,技术指标、摄像艺术及剪辑制作等方面提出明确的要求,并在作品创作和传播过程中加强审查和监管。

(2)加强对校园DV相关组织的规范和引导。随着校园DV的发展,与其相关的一些组织(如各高校及各城市成立的影视协会、高校DV协会、高校DV俱乐部等)也纷纷建立。相关部门一定要加强对这些组织监管、规范和引导,使其在培养DV人才、促进DV文化的推广与普及、加强DV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发挥其应有的功能效用。

(3)在外部资源方面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当前,校园DV创作无论从器材、拍摄技术和表演技巧及经费都极其缺乏。特别是经费问题,这是横亘在校园DV创作者面前的一座大山。各高校及相关组织一定要采取措施,比如组建专业指导团队、创建校园DV创作人员(包括演员)的信息管理系统、拓展融资渠道等等,确保在人力、物力、财力以及时间等外部资源方面为校园DV创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表现校园生活的作品范文第7篇

由此可知,在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何等的重要,想象可以让说理生趣盎然,让叙述形神兼备。想象打开了写作中的审美空间。因此,想象能力的培养成了作文教学的应有之义。依笔者愚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实践。

一、开通学生体验生活的渠道

要改变学生安于校园生活的基本模式,让学生品尝生活的风和日丽与凄风苦雨,能经常抽一点时间带学生到社会上走一走、看一看、听一听、比一比,进而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教师要引导学生形成对社会问题、生活现象进行思考、讨论,在此基础上形成正确的认识。在这些方面,电视节目中的《焦点访谈》、《实话实说》、《大写真》等都是办得比较好的,要鼓励学生去看,让学生去感受纷繁的社会,品味多彩的人生,评论变幻的世界风云。如谈一谈港台歌星演唱会遭冷遇的原因,“九一一”事件给美国和世界以什么思考,为下岗工人的再就业献计献策,为优化校园的育人环境出点主意。这些都离不开生活,因为想象力的培养不是凭空妄造的,它必须以生活为基础。离开生活谈想象,只能是空谈。艾青说,艺术的魅力来源于以丰富的生活为基础的想象。有了对生活的体验,情感的岩浆才会奔流出来,才能描绘出富有美感的生活图景。

二、开通学生学会积累的渠道

积累生活素材,积累语言,积累写作技巧,吸纳古今中外文化精华,这也是培养想象力的基础。我们说想象比知识重要,但想象的花朵却离不开知识的养分,知识面越广,文化越丰厚,想象的花朵才能常开不败。因此,要引导学生广泛地阅读,不仅阅读古今中外名著,还涉猎人类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有意识地把各门类知识渗透到写作中去。教师要引导学生到课内外的文学作品中去收集想象的感性材料,从内容上、表现方法上、语言表达上去感知想象的存在,探寻想象小溪的流向,开掘想象的甘泉。也应背诵部分优秀作品,它会让人变得更聪明、灵活,文思更敏捷。制作卡片也不失为一个好方法。名言、警句、优秀文章的片段,都可制成卡片,组织学生定期交流,相互补充。这些语句,字字珠玑,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抄下来熟读成诵,写作时可随时调用。

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功到自然成。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将会使学生拥有一大笔“财富”,写作时就会文如泉涌,为想象提供丰富的养料。

三、开通学生培养情感的渠道

想象往往是伴随着强烈的情感体验而产生的,对生活冷淡,对周围事物漠不关心,缺少情感;看不到生活的如火如荼,感受不到世界丰富多彩是很难调动想象力的。从写文章的角度而言,缺少激情,就不会产生内驱力,就写不出动人的文章。为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走出自己生活的小圈子,去感受火热的生活,可以引导学生立足今天,展望光辉灿烂的明天;也可以出些想象类题目,展开讨论,各抒己见。总之要多途径、多渠道地创设环境,不断为学生提供新的信息,打开学生蕴藏想象潜能的宝库,让学生有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四、开通学生学会想象的渠道

有了生活的积累和知识的积累,能够充满感情地去看待生活,仅仅是具有了培养想象能力的基础,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开通学会想象的渠道。刘勰说:“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咛诵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它告诉我们想象要与思维的起点拉开时间与空间的距离。有距离才会产生美感,有距离才能产生情感磁场。开通时间隧道,以现实的眼光想象历史,以古人的角度想象今人。开通时空隧道,从一个领域想象另一个领域,从生活中的某一角色去想象另一个角色。开通无形事理与有形事物之间的隧道,把抽象的数字幻化成对人生的理解、对生活的热爱、对他人的关怀。

想象是一个由此及彼的思维过程,因此,想象的过程要符合生活的逻辑,决不能凭空胡思乱想,不合情理。另外,在想象时也不能夸大,违背事理,违背科学,脱离生活。这些,指导学生进行想象作文时,都是应予以关注的。

表现校园生活的作品范文第8篇

语文学习要得法课内,得益课外。小学古诗词教学也一样,教师要立足课内,寻找课内外的连接点,连点成线,合面成片,以“主题阅读”的形式,拓宽学生古诗词阅读的空间。

一、以题材衍生古诗词阅读的主题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包含着丰富多彩的各类主题。教师要善于依托教材、依托文本,引导学生从文本中发现值得探究的主题,确定古诗词阅读的主题。例如:学习《静夜思》,可以带领孩子们走进以“思乡”为主题的诗词赏读空间,以小组为单位,围绕主题去了解、探究。

二、以作者拓展古诗词阅读的主题

一个诗人,总有自己的艺术风格,我们在引领孩子学习了某位诗人的某个作品后,可以引导孩子走进这位诗人的其他作品,更深入地了解诗人的艺术风格和思想脉络,理解作品的内涵和作者的情感。以李白为例,当我们引领小朋友走进《赠汪伦》后,不妨进一步引导孩子们继续了解这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了解诗人爱游山玩水的生活情调,品味他的丝丝柔情。继续品读他的《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早发白帝城》《将进酒》等一系列诗词,开展走近李白的主题阅读活动。还可以和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活动中,那一首首充满奇特的夸张和丰富想象力的诗歌,深深打动了孩子的心。

三、以生活诱发古诗词阅读的主题

大千世界,纷繁复杂。语文是个大语文,语文即生活,生活即语文。

我们可以利用学生生活的环境,捕捉探究的内容,结合古诗词的阅读,开展阅读活动。

1.学校生活

校园是孩子们成长的摇篮,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可探究的主题。比如,班里有位同学转学,我借这一契机,抛出“有人离别”这一主题,引出一系列送别诗,如《别董大》《赠汪伦》等,引领孩子们去阅读,悟出那珍贵的友情。

2.家庭生活

家庭生活最主要的是亲情,我们可以定下“母爱”的主题,引导学生去寻找关于母爱的诗词,然后引导孩子们把获得的感动内化为自己的力量,去感受母爱和亲情,并伴着他们走向美好的明天。

3.社会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