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举重比赛规则

举重比赛规则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举重比赛规则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举重比赛规则范文第1篇

雅典奥运会直播室,主持人沙桐激动地宣布:“刚刚传来的好消息,我国选手张海丽战胜了荷兰选手张海丽,获得了……”

奥运颁奖台转播孙正平说出“获得铜牌的是广西选手周密。”应该是中国选手周密吧!

一次女子游泳比赛由孙正平解说,介绍到第7道的中国选手时他说,这是一位来自青岛的小伙子(不是女子比赛吗?)……停顿了半分钟,孙继续说:“对不起,这是女子比赛,刚才介绍的是一位来自青岛的女选手。”

蔡猛解说马术比赛的名言: “马术比赛中,马不分公母,人不分男女,都在同一个场地,同一级别进行比赛。”成为一个经典解说。

开幕式上:“DNA是2000年发明的。”

开幕式上:“最后一名选手也是一名举重选手,他曾经在游泳比赛中取得过不错的成绩。”

介绍一名德国女射箭运动员: “她已经怀孕27个月!”还可以怀孕这么久啊……

女子跳水三米板比赛解说:三级跳跳得不错!”

女子自由泳200米:“转身……还有五十米,马上就要冲刺了!噢,这是二百米,才进行了一半……”

女子100米自由泳半决赛的运动员入场时:“一队水上女飞鱼,鱼贯而入。”

某午间节目开场白:“观众朋友们,晚上……下午……中午好!”主持人看来还没调整好时差。

男乒决赛:“在张怡宁和王楠获得第一枚女子双打冠军之后,马林和陈再次获得女子双打冠军。”原来马林和陈是女选手……

还有以下2000年悉尼奥运会期间某电视台的解说记录:

女子69公斤级举重比赛:“参赛的这两名保加利亚运动员,确实是来自保加利亚。”

唐琳获得柔道金牌,颁奖仪式:“唐琳有个外号叫‘辣妹’,这个词全世界只有熟悉贝克汉姆的人才知道。”

羽毛球男单决赛:“今天吉新鹏手感不错。羽毛球比赛中的所谓手感,就是球打在拍子上手的感觉。”

男排小组赛美国与俄罗斯比赛时,纵谈男排发展趋势及当前的战术特点,总结为: “现在男排战术越来越简单。”

还是俄罗斯对美国男排比赛,俄罗斯2比1领先,到第四局22比15时:“美国队打到这个份儿上,也只有死马当活马来医了。”

夸电视导演:“这个导演很有特点:在观众席上捕捉到这样一个镜头:一男、一女、一胖、一瘦,很有意思。”

谈到男排比赛:“只要一传起来,后排就难防起。”

“法国以76比50赢了新西兰14分。”

在解说中美女垒比赛的时候:“手球比赛规则比较复杂,不在现场很难判断。”

当中国获得第20枚金牌后:“中国队金牌总数上升到第20位。”

在直播男排巴西对古巴时:“现在巴西队员正在趁休息时间吃着香蕉,运动员在场上吃香蕉主要是为了补充体粪,哦!对不起,是补充体力及水分……”

举重比赛规则范文第2篇

国球,我的最爱

作为一个肢体残疾人,我从少年时代就喜欢乒乓球运动,现在是街道残疾人乒乓球队的主力队员。在众多的奥运、残奥项目当中,我还是最喜欢被称做“国球”的乒乓球。在2008年以前的5届奥运会的20块乒乓球金牌当中,中国队夺得了16块。确立了我国乒乓球军团在世界乒坛上绝对的霸主地位。在本届奥运会上,我国运动员包揽了全部4块金牌,特别是获得了男子单打和女子单打的金、银、铜牌。三面鲜艳的五星红旗两次同时升起,让亿万炎黄子孙热血沸腾。在北京残奥会上,我国的残疾人乒乓球运动员夺取了24枚金牌中的13枚。仍然占据着世界乒坛的霸主地位。感谢为国争光的乒乓健儿!乒乓球,我的最爱。

(孙庆忠)

为残疾人大力士喝彩

举重运动。由于力量从来就是衡量男性征服力最直接的标志,所以无论是在古希腊、古罗马或是古代中国,举重运动都是相当普及的力量运动之一。举重是一项力量与技巧相结合的运动项目。我国运动员在本届奥运会和残奥会上,以傲人的战绩,为国争了光。再一次为我国的大力士喝彩!

(莫树伟)

我爱轮椅篮球

在所有残奥会运动项目当中,轮椅篮球有着最高的人气,这项比赛有与健全人相似的比赛规则,相同的技术动作和一样火爆的赛场气氛。轮椅篮球是一项对抗性较强的比赛项目,运动员是由下肢截肢、儿麻或脊柱损伤的残疾人选手组成的。最大的特点就是运动员通过轮椅在篮球场上比赛。在激烈的较量中,双方运动员要显示出高超的驱动轮椅的技巧,转身、变向、急停,在玩转轮椅的同时,还要十分自如地控制球,让观众感受到轮椅篮球的魅力。在本届残奥会上,我国的轮椅篮球运动员不畏强手,敢于拼搏,展示了中国残疾人运动员的风采。我喜欢轮椅篮球。

(崔铁)

坐式排球姑娘,我爱你!

排球是主要的球类运动之一。是一种用手做发球、垫球、传球、扣球、拦网等动作0组成进攻与防守的竞赛项目。它对抗激烈,要求每个队员具有攻防技术和相互配合的集体精神。残奥会的坐式排球与奥运会排球比赛方式基本相同,但也有一些特殊规定,比如场地要小于6人排球的比赛场地,参加比赛的选手是由截肢、脑瘫、脊髓损伤等肢体残疾运动员组成,在比赛过程中运动员要坐在地板上进行比赛,其臀部必须保持与地面接触等。在北京残奥会上,被称做王者之师的我国国家女子坐式排球队发扬中国女排的拼搏精神,以五战五胜,不失一局的辉煌战绩蝉联冠军。成为中国残奥体育史上第一支成功卫冕集体项目和残奥会大球金牌的球队。坐式女排姑娘,我爱你。

(孙建)

为“刀锋战士”们加油!

在北京残奥会上,我国运动员夺取了37枚田径金牌,打破了多项残疾人世界纪录。但我最喜欢短距离项目和被称做“刀锋战士”的南非田径运动员奥斯卡・皮斯托瑞斯。他连续26次打破残疾人世界纪录,成为“世界上跑得最快的无腿人”。只要他一出场,便会引起现场观众最热烈的欢呼。在本届残奥会上,皮斯托瑞斯的无敌飞奔,为他带来了男子100米、200米和400米T44级3块金牌。在他看来,夺得金牌不是自己唯一的目标,他更愿意将自己不断冲击世界纪录的努力视为对命运的挑战。

(王春晓)

感人的盲人足球

我是一个足球迷,认为足球是男子汉的第一运动。通过北京残奥会,使我喜欢上了五人制盲人足球。咱们的中国盲人足球队亮相之后,迅速征服了所有的人,这不仅仅是球场上精湛的技术,更多的是来自于他们身上那股不屈不挠的精神。观看了他们的比赛之后,所有的球迷都认为他们才是中国球坛上最值得尊敬的一支球队,球迷们认为中国男足应该向盲人球员学习,尤其是学习他们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残奥会让我们认识了中国盲人足球队,他们是中国足球的骄傲。

举重比赛规则范文第3篇

关键词:竞技体育;运动训练;运动比赛;关系

中图分类号:G8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808(2013)04—0083—05

竞技体育由运动员的选材、运动训练、运动比赛、竞技体育的管理四部分组成,其中运动训练和比赛称之为竞技体育的双核结构。目前,关于运动训练和比赛的研究较多,但关于运动训练和比赛之间关系的研究较少,本文基于目前对比赛与训练互相关系的认识和训练比赛中存在的问题,探讨竞技体育双核关系及对比赛能否代替训练的问题,以期提高认识水平,处理好比赛与训练相互关系,促进运动训练沿着理性、健康的方向发展提高,取得应有效益。

1 运动比赛的多元化功能

运动比赛具有展示运动员的竞技水平的功能,还具有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文化娱乐等诸多功能。各项功能又能细分出更多的功能效益。如:提高运动成绩水平功能又可细分出,争取良好的比赛名次、提高运动成绩、取得比赛资格、检查训练效果、检查教练对训练的控制能力、提高运动员的比赛能力、提高教练员临场比赛的指挥能力、打好青少年训练基础、提高运动员参加训练的积极性、自觉性、大赛前热身功能、模拟比赛实战功能、提高战术能力等诸多功能。然而对诸多比赛多元化的功能,过去相当一段时间内,我们存在着认识不全面、简单、模式化的倾向,只是简单地把比赛看成是争名次、争参赛资格等含金量很低的功能,很多功能没有得到认识、开发和运用。再加上比赛经费紧张,经济效益不高等原因,每年例行的比赛很少,往往只有一两次比赛,较大程度上影响运动训练效益的挖掘和提高。

近年来,商业经济因素渗入,比赛次数增加,国际、国内名目繁多的大奖赛、系列赛、各项杯赛、各项联赛、各项热身赛以及诸多洲际、地区性的比赛活动应运而生,许多运动员频繁参加各项比赛,大有比赛可代替训练的态势。运动员的正常训练安排受到严重干扰和冲击,训练效益受到严重影响。

例如体能类运动项目男子110m栏运动员刘翔本应以体能能力的训练为主,可2004年夺得雅典奥运会冠军后,每年参加比赛的次数,由2004年前只4、5次,2005年比赛次数却急增到15次,比赛负荷过大,超过机体所能承受的范围,又得不到足够时间恢复,更谈不上超量恢复,成为2006年1月莫斯科大赛前,2008年8月北京奥运会、2012年8月伦敦奥运会跟腱严重受伤的根本原因。又如体能类女子500m速滑运动员王曼丽,2008年前两年中连续参加了,18站世界系列赛,两届世锦赛,均夺得冠军,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上却因比赛安排过多,冬奥会比赛期间竞技状态水平无法调整恢复过来,处于明显低下水平,而功败垂成。

2 训练、比赛与诸多竞技能力组成因素的相互关系

运动员的竞技能力水平是随着体能能力、技能能力、心理能力、战术能力、智力的形成、发展和提高,起着物质性的保证作用和主导作用,又起着规定性、制约性的影响。因此,我们采用比赛与诸多竞技能力因素训练,尤其是体能能力因素训练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探讨,试图弄清比赛是否可以代替训练这一问题。

2.1 训练与比赛概念的区别

训练是有计划、有目标、有步骤、有程序地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水平和运动成绩水平的过程。比赛则是把运动员已获得的竞技能力水平和运动成绩,在有竞争对手、有裁判规则的比赛环境条件下充分发挥出来的过程。因此,训练和比赛两者在理论上、在概念上是所区别的,不能相互代替。

2.2 比赛与体能训练提高的关系

体能能力是由运动员的身体形态结构、机能能力、运动素质三大部分组成,各组成部分又由更多更复杂的部分组成。比如,机能能力又由承受负荷量的能力、承受负荷强度能力、承受总负荷能力、承荷节奏、承荷周期、恢复能力、可塑性的大小、机能调节能力、适应能力、免疫能力、竞技能力运动员发挥能力、机能状态的敏感性等机能因素组成。

要发展提高各项竞技能力因素,尤其是体能能力,就必须遵循运动训练基本原理,大运动负荷训练就要大得上去,要持续不断地超过前一训练周期的最高水平;大负荷就要持续不断做到,小负荷要小得下来,使机体达到全面、充分完全的恢复,超过前一训练周期的最高水平,即超量恢复。运动员频繁地不间断、不加选择地参加各项国际国内比赛,就没有可能、没有时间进行大负荷训练,达不到超量恢复,直接违背了运动训练的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各项竞技能力因素的发展、提高、或是保持必然受到严重影响。违背了运动训练的基本原理和有关规律,以致训练比赛包括体能能力的训练的失利和失败。

2.2.1 比赛的运动负荷远远小于训练负荷 一场体能类项目的比赛中,虽然负荷强度很大,经常达到极限程度,但只有预赛、决赛等几次极限强度或接近强度的比赛(一般为预赛、复赛、决赛3次),重复的组数、次数、时间,包括准备热身活动中的总负荷量远远小于训练的总运动负荷。比如,举重比赛中,抓举、挺举各只有3次试举的机会,加上热身准备活动中,比赛过程中几次接近最大强度的试举,总计很少超过10次以上。而日常训练中每次完成90%以上强度的练习的组数往往超过比赛负荷1倍以上。某些专门练习完成的总负荷就更多,如某运动员为突出薄弱环节腿部力量的训练,每次课后的后蹲练习,用每组能做10次的最大强度做10组以上,这样的总负荷是任何比赛负荷无法相比的。再如技能类项目中足球守门员每场比赛接球的次数最多只有数十次或更少,而专门训练中的接球次数往往是比赛中接球次数的数倍以上。至于几个训练小周期,或一个多月为一周期的中周期,所累计的总运动负荷,更是远远超过一场比赛前前后后构成的总运动负荷。运动负荷大不上去,训练后即使恢复过来也不会有体能能力的持续提高,甚至保持也困难。体能能力上不去,其它竞技能力因素、运动成绩等必受影响。

2.2.2 比赛解决不了超量恢复 大运动负荷后的全面充分完全的超量恢复在运动训练能否提高,能否持续提高,能否预防减少运动创伤、延长运动寿命起规定性决定性的因素,是当今运动训练上的根本矛盾,运动训练的焦点、热点。由于对比赛功能认识的提高,运动训练的需要,商业因素的介入等原因,许多运动项目名目繁多各级各类国内外比赛活动应运而生,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过去比赛很少影响训练效益提高的状况,提高了比赛的多元化功能。但决不是什么比赛都是不加选择、不顾运动负荷能否加得上去,不顾比赛后能否达到超量恢复一律参加。

频繁地不加选择地参加各项比赛,不但从理论上,而且从大量实践资料上均证明在赛后没有时间、没有可能、没有条件使竞技状态水平达到超量恢复。如田径跳高项目早期的朱建华,后来女子长距离跑邢会娜、侯英杰、白雪、游泳项目中的杨文意、张琳、刘子歌,速滑中的叶乔波、薛瑞红、王曼丽,篮球中的姚明,女排中的赵蕊蕊等等训练生涯中不顺或失败或失利,均是因未处理好超量恢复所造成。这种情况在一般水平的运动员中更是处处可见。均能说明过多不加选择地参加各种比赛严重障碍影响了运动员大强度比赛负荷后的恢复,这是发生各种运动创伤的根本原因。

而日常训练中的每个训练周期中的恢复期,则有条件、有可能、有计划通过各种有效的方法、手段把竞技状态水平培养、调整、控制到超量恢复状态水平,再投入到下一训练周期的大运动负荷训练中去,或比赛中去,这就明显降低了运动创伤发生概率。刘翔2004年雅典奥运会前的训练负荷、训练周期节奏明显合理,取得持续不断的提高;2006年1月首次足跟腱受伤后的治疗恢复性适应性训练安排都取得明显效果,故获得了破世界纪录12″87的巅峰水平;2010年5月下决心停止一切比赛活动,5个月后广州亚运会果见成效(13″07),改变了此前竞技状态,久调不见起色,裹足不前的状态……国际上也是不乏其例,最典型的可算靠吃青春饭的女子体操运动员德国的丘索维金娜,36岁,竞参加了六届奥运会,2011年仍获跳马世锦赛亚军。保持如此之最的运动寿命和状态水平,主要经验是“她是选择比赛的专家,她从不连续参加两届世界杯的比赛每参加一次世界性比赛后,需要两个月的恢复。她的运动负荷节奏富有鲜明弹性,有时只练0.5h,有时达到5h。”充分体现了遵循了大运动负荷训练要大得上去,尤其是大负荷训练后要小得下来,达到超量恢复的运动训练基本原理。

简言之,连续不断的比赛解决不了大运动负荷后的超量恢复问题,这是比赛代替不了训练的根本原因之一。

2.2.3 训练和比赛的方法有着不可代替的根本区别

比赛时根据比赛规程、比赛规则的有关规定和要求,采用既定的动作规格、套路、程序、方法等进行比赛。如举重比赛只能用抓举、挺举两种完整的动作姿势,各只有三次试举的机会,严格的试举时间、顺序等规则进行。田径项目中的径赛项目、速滑、自行车、划船等,技能类项目中的体操、跳水、花样滑冰以及各项球类运动项目,均必须严格按照比赛规则所规定的套路、标准、规格、比赛方法等等进行,不能任意改变。而训练则可以按照训练对象、训练任务、训练目标、训练时期、训练方法的要求等。任意选择采用不同组合,任意改变创新,最终服务于体能等各项竞技能力水平的提高。拿动作技术的方法方式为例,有完整技术练习、分解练习、半技术练习、混合练习等。拿技术力量的组合为例有纯技术练习、纯力量性练习、技术力量混合练习等;以供能方法、方式为例,有有氧练习、无氧练习、醣酵练习、磷酸盐练习、混合供能练习等;以肌肉工作方式区分,有动力性等张练习,静力性等长练习,退地性练习,动静混合练习,向心练习、离心练习等。总之,训练中可以采用各种各样有效有针对性练习方法、方式,提高各项竞技能力水平,或专门克服、解决体能训练中某些薄弱环节,某些对提高竞技能力水平起不利影响的运动素质、形态结构或机能能力,如举重训练中采用专门训练方法手段,克服腿部力量的不足,解决举重运动员腿部力量的不足对运动成绩的制约作用。

总之,运动训练中能采用各种各样的方法、手段发展体能能力等各种竞技能力因素,这是相对单一的,受规则严格限制的比赛方法无法代替的。

2.3 比赛不能代替技能能力的教学和训练

技术动作、专门技术感知觉、可塑性、转移能力、应变能力、稳定性等等专项技能能力,是运动员各项竞技能力能否充分发挥,能否取得应能取得的运动成绩的根本保证,在体能能力、心理能力、战术能力、智力等竞技能力因素水平一定的比赛环境条件下,技能能力是对比赛能否取得成功起规定性、决定性的影响和作用的竞技能力因素。紧张激烈的比赛环境条件是检查和提高专项动作技术合理性、科学性、应变能力、控制能力及改进完善动作技术等有效的方法手段和途径,因此,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和挖掘这一比赛功能。但技术动作等技能能力的形成、掌握、巩固、改进及完善过程更需要通过长期的、系统的、有计划、有步骤的技术教学训练过程才能得以实现,决不是紧张激烈的比赛环境条件下几次大强度试举、几轮决赛、复赛、几场比赛所能解决所能实现的。众所周知,青少年基础训练学训练中,不但技术教学训练任务占整个教学训练任务40%~50%的比重。而且这是很难完成好的教学任务之一。此阶段因没有足够时间打好技术训练的基础,没有形成合理巩固的动作概念和动作规格,就急于参加各种比赛,因而导致今后长期的训练和比赛中,不能保证各项竞技能力水平正常发挥,不能取得应取得的运动成绩,不能展示自我运动价值,甚至导致运动创伤,久治不愈,过早结束运动生涯的运动员在运动实践中比比皆是。至于优秀运动员动作技术的改进和完善更需要长时间、系统的技术训练过程才能实现,这是短暂的大强度比赛无法实现的。

频繁的过大强度的比赛,尤其是经常在竞技状态水平没有培养控制到最高状态或接近最高状态,或经常带伤哪怕轻伤参加比赛,在技术训练上只会起到拔苗助长的作用,只会起到导致业已形成的动作技术不断变形、走样、甚至遭到破坏,还是使运动员对技术训练的决心、信心遭到挫伤。因此,比赛不能代替技能能力的训练、过多的比赛对各项技能能力的形成、巩固和发展甚至起负面影响和作用。

2.4 心理能力的提高不能单靠比赛来完成

当今许多运动项目比赛水平高,参赛对手多,水平相近,利害关系突出,竞争特别的激烈,对心理能力提高有极高的要求,心理能力成为能否取胜的规定性决定性制约性因素。心理素质能力水平又有选材难度大,先天遗传性强,后天发展提高的可塑性相对小,难度大的特点。

比赛是检查、提高、完善心理能力水平的重要途径和方法。比如,比赛有对手、有观众、有裁判、新闻媒体的报道和介入,有任务,有压力、有奖金……,所有这些均是日常训练中难于设计、模拟、仿效的。这些有利的条件刺激,无疑对运动员心理训练起到良好的积极的刺激作用和深刻影响,这是比赛所具有的独特的多元化功能之一。然而,要获得心理训练的正面效果,必须依赖体能能力,技能能力,甚至是战术能力的完全恢复,适应和准备,获得良好的竞技状态水平才能实现,否则将适得其反,导致负面作用。例如,体能能力没有培养控制到预定的状态水平,导致比赛达不到预定的目标,常此以往,运动员提高运动成绩水平的自信心、上进心、训练积极性等心理因素水平必然受到负面影响,更谈不上提高。而体能能力、技能能力的培养和控制主要依赖长期系统的训练来实现,而不是依靠比赛来实现。例如,专项技术动作存在问题,致使比赛不能发挥正常的训练水平,经常干扰运动比赛的自信心、决心、发挥能力,拼搏能力等心理能力。专项动作技术的改进和改善,只能通过长期系统的训练来实现,过多地带着技术上的问题参加比赛,对心理能力只能起到负面作用。心理能力的训练和提高又是建立在体能、技能等竞技能力基础上的。因此,既然比赛代替不了体能、技能等竞技能力训练,比赛也就代替不了心理能力的训练。

2.5 比赛也不能代替战术能力的训练提高

战术能力,即比赛中充分发挥自己的竞技能力水平,战胜对手的谋略和行为方式。战术能力的高低是建立在体能能力、技能能力、心理能力、智力等竞技能力高低之上的。而这些竞技能力的形成、发展、提高主要依靠长期的、系统的、有步骤的训练来实现的,前文已简要分析到这是通过比赛很难甚至无法取得的,无法代替的。就拿战术能力占总的竞技能力比重较大的技能类运动项目足球为例,某一战术方案的形成、巩固和采用,就必须建立在速度、力量、耐力等体能因素的基础之上。某项动作技术也是建立在体能能力高低的基础,体能达不到技术所需的水平,技术就无法发挥正常水平。比赛中我们经常见到某场足球比赛,上半场队员个个生龙活虎,技战术采用得心应手,而下半场体力(耐力)等明显下降,技术明显变形,战术采用上心有余而力不足,力不从心,败下阵来。这是体能不足或体能下降的常见现象。而体能的改善和发展提高只能主要依靠长期系统的训练才能实现。

另外,各种战术方案形成、掌握、巩固和提高,都必须通过长期有计划、有步骤的教学训练过程才能取得的。这不是通过一年中增加十场八场的比赛所能形成、所能实现的。

因此,比赛虽然是获得战术能力提高的重要方法和途径。在技能类运动项目中对竞技能力水平的高低占有更大的比重和影响,运动员许多比赛能力、应变能力、战术方案、战术能力等又是平常训练中难于预测、设计、实施和获得的。然而,许多决定战术水平高低的决定性制胜因素,如体能、技能、心理等单靠比赛是不能解决的,也是比赛无法代替的。

3 优秀运动员应有选择地参加各项比赛

运动员的竞技能力水平是由体能、技能、心理、战术、智力等各项技能力因素综合而成。因此有人把竞技能力水平通俗地比喻为“力量+技术”,这种提法未免过于简单化,片面,但这是具有有一定道理的。技术动作、心理能力、战术等能力的提高幅度发展潜力就要大得多,就要活跃的多。正因为如此,体能能力对竞技能力、运动成绩的发展提高起决定性的主导作用。正因为如此,体能能力对竞技能力、运动成绩的发展提高起决定性的主导作用。尤其是在各项体能类运动项目(田径、游泳、速滑、举重、自行车等项目)中更是如此。因此,要集中精力和时间抓好体能能力的训练和提高。而体能能力提高主要是通过长期的系统的训练来获得、并非主要靠比赛来获得、故比赛不能代替训练。像刘翔这种技能能力、心理能力、战术能力、比赛发挥能力很全面、很稳定的田径比赛沙场上的优秀运动员,只要把主要精力、大部分时间放在体能训练上,放在超量恢复上。

举重比赛规则范文第4篇

哈喽,朋友们知道吗?近期最受关注的体育赛事就是东京残奥会了,不晓得你们有了解过吗?知道为啥中国运动员在残奥会的表现如此好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有关2021为什么残奥会中国成绩好_东京残奥会中国队参加哪些项目,但愿对你有借鉴作用!

2021为什么残奥会中国成绩好在上一届的里约残奥会上中国军团发挥出色,在那届残奥会中总共获得了107枚金牌、81枚银牌以及51枚铜牌。共计239枚奖牌,名列所有参赛国家奖牌榜的第一,并且也在残奥会上创造了历史,成为了单届残奥会上获得金牌数目最多的国家。从28年前的第一次参加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会时的两块金牌再到北京残奥会时的89枚金牌,在到伦敦的残奥会上的95枚金牌,中国代表团获得的金牌数目随着时间的推移逾越了一座又一座不可逾越的高峰。他们做到了,他们在一次次的残奥会中不断的创造着新得历史新的记录。

相比于夏季的奥运会来说,残奥会的历史性更短,大家在同一个起跑线上,而在夏季的奥运会上,中国的许多比赛项目发展都远远的晚于欧美国家。在身体素质和爆发力同等的条件下,个人感觉残奥会更讲究的时心理和精神方面。在这点上从而证明了中国人的精神层面不落后于世界上的任何一个国家。

东京残奥会中国队参加哪些项目第16届残奥会将于8月24日至9月5日在日本东京举行。此次中国代表团总人数为437人,其中运动员251人。代表团将于8月19日起分4批赴东京参加残奥会。他们平均年龄27.5岁,年龄最大的是56岁的乒乓球运动员赵平,年龄最小的是16岁的游泳运动员蒋裕燕。大家全部是业余选手,有工人、农民、学生、公务员、职员和自由职业者等,其疫苗接种率达到100%。

代表团将参加射箭、田径、硬地滚球、羽毛球、皮划艇、自行车、盲人柔道、举重、赛艇、射击、游泳、乒乓球、轮椅击剑、轮椅网球、跆拳道、铁人三项、盲人足球、轮椅篮球、坐式排球、盲人门球等20个大项、341个小项的角逐,是我国参加境外残奥会参赛大项最多的一届,其中4个集体项目全项目参赛,羽毛球、跆拳道作为首次进入夏季残奥会比赛项目,中国代表团实现了组队参赛。

为什么残奥会中国总是第一中国残奥会这么厉害的原因是从2001年中国获批承办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开始的,自此中国残疾人运动在15年的时间里得到了快速发展。自2001年开始中国政府便对残疾人运动非常重视体现在2个点:其一政府加强了残奥会体育项目的投资;其二中国加强了残疾人运动的社会宣传,在保障残奥会能够成功举办的基础上同时也让更多的残疾运动人加入到残奥会中。

东京残奥会项目介绍残奥会田径项目的一大特点是按照运动级别(分级)划分。为了创造尽可能公平的比赛环境,主办方根据运动员的残疾情况对运动表现的影响程度,将他们归入不同的竞赛组别,即运动级别。比赛可以可能划分单一运动级别进行,也可能综合多个运动级别同场竞技,将残疾性质和程度相仿的运动员归为一类。

残奥会田径项目分级由前缀字母T或F +数字的形式组成。前缀T代表“竞赛”和跳跃项目,F代表“田赛”。通过前缀字母可以看出该项目属于哪类,是竞赛/跳跃亦或是田赛。每一类又按照类型(第1个数字)和残障等级进行划分。通常来讲,第二个数字越小意味着残障等级越高。

F/F11,T/F12和T/F13为视力残障运动员。

T/F20为智力残障运动员。

T/F30为协调性残障运动员(肌肉紧张、动作不协调、不自主运动),这种残障一般由于脑瘫或大脑损伤造成。T/F31、T/F32、T/F33和T/F34为轮椅运动员。T/F35、T/F36、T/F37和T/F38为站姿竞赛运动员。

T/F40和T/F41为身材矮小运动员。

T/F42、T/F43和T/F44为腿部缺失、腿部长度不等、肌肉力量受损或腿部被动运动范围受损,采用站姿比赛的运动员。

T/F45、T/F46、T/F47为手臂缺失、手臂肌肉力量不足或手臂被动运动范围受损,采用站姿比赛的运动员。

T/F51、T/F52、T/F53、T/F54、T/F55、T/F56、T/F57为肌肉力量残疾、动作范围受限、四肢缺失或腿长不等,采用坐姿比赛的运动员,运动员的残疾可能由颈髓损伤、脊髓损伤、截肢、功能障碍导致。

T/F61、T/F62、T/F63和T/F64为腿部截肢运动员,佩戴假肢采用站立姿势比赛。

东京残奥会田径项目总体分为三部分:田赛、径赛、马拉松。

田赛

田赛项目分为跳跃项目和投掷项目。跳跃项目包括跳高和跳远,投掷项目包括铅球、标枪、铁饼以及残奥会田径特殊项目——投掷棍棒。进行哪个项目比赛以及开展什么分级的比赛需要以比赛为单位单独进行审查和确定。

比赛规则与世界田径比赛规则大致相同,参照运动员的残疾级别稍加调整。运动员不断挑战自我极限,在弥补缺陷的同时,努力跳得更高、掷得更远。

在不同残疾级别的器械辅助下,运动员的优异表现以及与助手的默契配合,都是残奥会的精彩亮点。随着训练方法的不断改良,辅助器械及其它竞赛方面的与时俱进,运动员的成绩和比赛纪录都突飞猛进。

近年来,使用假肢竞技的德国选手马库斯·雷姆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14岁时,他不幸在一起事故中失去了右小腿,但他排除万难,使用假肢参加田径比赛,尤其擅长跳远运动。他在2012伦敦残奥会上以7.35米的成绩收获了T44级别(单膝下截肢,现在的T64级别)的金牌,并打破了该项目的纪录。随后,他继续参加德国全国锦标赛,与健全的运动员同场竞技,并摘得桂冠。2015年,他参加了国际残疾人奥林匹克委员会(IPC)世界田径锦标赛,为该级别创造了8.40米的世界纪录。同年,在北京举办的国际田联世界锦标赛上的健全运动员记录为8.41米,而马库斯·雷姆的成绩仅落后短短一厘米。人们热切期盼2020东京残奥会上能够诞生新的世界纪录。

T42级别(现在的T63级别)单膝上截肢类的竞争同样精彩万分,单膝上截肢比雷姆的单膝下截肢情况略严重。2016年,该项目排名前三的选手海因里希·波波夫(德国)、丹尼尔·瓦格纳(丹麦)和山本笃(日本)贡献了一场精妙绝伦的巅峰较量,创造了五项世界纪录。该项目的世界纪录(6.77米)保持者波波夫,以6.70米的成绩制霸2016里约残奥会的跳远赛场,但他随后在2017年世界残疾人夏季田径锦标赛上宣布退役。2020东京残奥会的奖牌争夺战必将迭起。

投掷项目世界纪录的刷新同样不落人后,个人运动员在多个项目中夺魁则是该项目的特别之处。2012伦敦残奥会上,患有先天性下肢残障的英国选手埃德·戴维斯在男子42级别铁饼项目中夺金;2016里约残奥会上,他在同级别的铅球项目中收获金牌。女子方面,两名突尼斯运动员分别在F41铅球和铁饼以及F32铅球和投掷棍棒项目中摘金。值得注意的是,中国运动员在2016里约残奥会投掷项目中斩获了14枚金牌。

径赛

径赛项目包括短、中、长距离竞赛及接力赛(4x100米和4x400米)。但因为实际入选项目和级别受每场比赛参赛人数等因素影响,所以径赛项目并不固定。

运动员不断挑战自我极限,在弥补缺陷的同时,努力提高个人最佳成绩。

由于残疾人奥运会的规模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以及运动员参与到了田径项目中,所以无论是竞技水平,还是比赛纪录都获得了大幅提升。2016里约残奥会上,田径项目创造了约70项新的世界纪录。

近年来,中国在径赛项目中展现了压倒性的实力,领跑2016里约残奥会奖牌榜,美国和英国则紧随其后。其它参赛国家和地区同样大放异彩。巴西在短跑项目中表现不俗;泰国在轮椅类竞技中实力雄厚;肯尼亚则是中长跑项目奖牌的有力争夺者。

许多运动员同时参加了不同距离的比赛项目。例如,2016里约残奥会上,美国T54级别女选手塔缇娜·麦克法登出战五项轮椅类径赛项目(100米、400米、800米、1500米和5000米)以及马拉松项目,最终斩获了四枚金牌和两枚银牌。瑞士T54级别男选手马塞尔·哈格则将800米和马拉松项目的金牌收入囊中。

尽管竞赛轮椅的性能日益提高,但装配高性能轮椅的重要性依旧不容忽视。只有这样,运动员才能充分利用轮椅的性能,向赛事纪录发起冲击。

而视觉障碍类的径赛项目中,由于所有T11级别运动员和部分T12级别运动员需要与领跑员齐头并进,所以主办方为每位运动员分配了两条赛道。最终,只有预赛排名前四的运动员才能获得决赛资格,他们将共同争夺三枚奖牌。领跑员的运动能力同样需要经受考验。在短距离项目中,他们与运动员一起磨练技能。领跑员始终与运动员步调一致是这项运动的一大看点。

智力障碍类运动员被分入单独级别(T20),此级别比赛以运动员的个人残疾情况加以区分。每个项目的规则与对应奥运会项目规则大致相同,运动员参与单独的项目竞赛。运动员有必要学习速度和策略等技巧,他们通过反复练习,学会根据竞争对手的情况调整自己的表现,然后在竞赛中加以实践。近年来,此运动级别不断打破赛事纪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举重比赛规则范文第5篇

关键词:体育赛事 赛事解说 语言硬伤

赛事解说的受众往往是现场观众的几倍甚至几十倍,给这个行业的从业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赛事解说不仅要有过硬的语言能力,还要对赛事充满热情、了解该项目的比赛规则、了解参赛队员、了解赛事背景资料、了解战术变化。一场精彩的比赛有了恰当的解说,就像一处旅游胜地有了导游的引领,能欣赏出一些不易为人知的妙处。当然,赛事解说靠的是现场即时发挥,在瞬息万变的竞赛中,加上赛事日程安排、时差、环境等因素给解说员带来的紧张劳累,现场的口误不可能完全避免。但在赛事解说中,我们也会听到一些解说员语言“硬伤”。

一、对赛事规则了解不到位的常识“伤”

体育赛事解说的工作平台应基于对体育赛事情况的熟知。有解说解释自由泳说“所谓自由泳,就是什么泳姿都可以采用”;讲解手球规则说“手球与足球不一样,它完全是用手而不是用脚……”;解说摔跤运动说“摔跤就是两名运动员把对方撂倒后在地上滚来滚去……”这样的解说恐怕很难得到观众的认可。

解说所拥有的体育理论知识不能只依靠平时生活中获得或从事体育活动习得,而应该更系统全面地把握有关的体育理论和项目知识。作为解说不仅要了解运动项目的竞赛规则、技战术、发展史等,还应对裁判执法规则、运动员状况、体育竞技理论有相当的了解。居高望远才能游刃有余,解说员能够达到一定的水准,才能全面了解、准确掌控比赛的进程,读懂比赛,从而恰到好处地点评比赛。依靠临时“恶补”、照本宣科就会显得捉襟见肘,就会影响到对观众收视欲望的刺激程度。

二、狭隘的体育道德观念“伤”

在北京奥运会男子50米步枪三种姿势决赛上,以3.3环领先第二名的美国选手埃蒙斯出现了重大失误,最后一枪仅打出4.4环。体育竞赛的残酷性和不可预知性在这一刻打乱了人们的意识,相似的悲剧竟然复制在了这位有才华的运动员身上(4年前的雅典奥运会上埃蒙斯最后一枪脱靶,失掉了金牌)。电视镜头捕捉到了埃蒙斯的妻子错愕的眼神,而解说员的声音却是欢呼:“不会吧,不会吧,奇迹再次出现了,太神奇了!”并重复了两遍。

体育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本着对体育精神的尊重去看比赛才称得上是一种高层次的欣赏。作为体育赛事解说可以有适当的倾向性,但不可过于狭隘,只为本国(或本人喜欢)的运动员(队)鼓劲、欢呼,而对其他运动员的精彩表现或视而不见,或吹毛求疵,甚至幸灾乐祸,恐怕不是一种健康的心态。为中国运动员庆幸本无可非议,但这种欢呼却经不起推敲,这种充斥着狭隘的体育道德观念的语言在耳边响起的时候,估计听众心里也会五味俱全。体育比赛的魅力在于有规则的、公正的、平等的、和平的竞争,“体育、文化和尊重”是奥林匹克的三大支柱。因此,作为公众监督中的媒体形象,解说员应完善自身修养,提升道德水准。

三、语言搭配不当的硬“伤”

北京奥运会上在张湘祥获得举重冠军后,主持人来了一句“我们浸泡在巨大的幸福之中……”;在比赛前的紧张时刻描述运动员“如果把镜头拉近一点的话,可以看到他们心脏跳出来了”;某解说在我国男子射箭比赛时说“咱们还不具备争取奖牌的实力,但具有冲击金牌的实力”;某解说员播报背景材料时说“一些大型飞机把外国元首运到中国来”。有拙劣的比喻:某解说员比喻“世界纪录就像玻璃瓶一样,一次一次的被运动员打破……”;“菲尔普斯就像一只在水中的……大鸟!”等等。

口误在所难免,但语言搭配不当的硬“伤”则说明解说员的语言组织能力差。普通话说得准确、音质好也许能成为一名不错的播音员,但要做一位体育赛事解说员却未必称职。体育赛事解说靠的是现场发挥,要用圆润的声音、灵动的口舌和创作的激情来演绎比赛,语言表达能力的强弱在急就章中立竿见影。因此,解说员还需要加强语言修养,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四、非得体的幽默“伤”

北京奥运会上,当美国著名游泳运动员菲尔普斯在“水立方”连连取得优异成绩时,解说员说:“我还有个建议,奥运会结束后,最好把菲尔普斯留下来,让全世界的医学专家做个解剖,看看他有什么特殊的装置。如果困难,把菲尔普斯的老妈留下来也行,看看他们的DNA究竟有何不同”,说得让人胆战心惊!羽毛球女单的比赛,解说员说:“其实有些压线的球,你可以快速走过去,用风把球带出去”,让人啼笑皆非。

的确,欣赏比赛可以励志也可以怡情,特别是在比赛特别激烈或出现特殊情况时,解说员可以运用适当的风趣幽默的语言,缓解观众的紧张情绪,化解窘况,活跃现场气氛。恰到好处的幽默是解说员智慧和机智的结晶,是高水平解说的体现。在欣赏体育比赛中不乏娱乐的成分,有人认为“幽默和轻松愉快才是解说的最高境界”。但幽默的底线是得体,否则的话,就会让人们的笑变了味。

五、超常规的情感“伤”

著名的黄健翔解说门事件,黄健翔因为没有顾及到自己央视解说员的身份,没有顾及到屏幕前的无数观众的不同审视比赛的需求,喊出了著名的“海啸音”,高呼“意大利万岁”,以及倾向性鲜明的“不要给澳大利亚队任何的机会……”令人咋舌的120秒解说实况迅速成为网络上的最热点播,成为流传度最高的“解说门”事件,带来的是超常规的情感之“伤”。

体育赛事解说员对比赛往往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和好恶。在紧张激烈的比赛过程中,根据比赛的进程融入感情,有时也会有个性化的体现,或许由此可以形成自己的风格。人们其实更欣赏激情澎湃、趣味盎然而又专业到位的解说,但这种感情应该是在客观的基础上的自然流露,同时要用观众可以接受的表达方式加入感彩。体育赛事解说员有着自己独有的角色,他既不是超级某赛事迷,也不是超级大专家,在特有的公众媒体上说话,必定要找好角度,准确把握自身的角色,考虑自己所服务的媒体的立场。

六、不协调的节奏“伤”

北京奥运会上的女子赛艇解说,一直在不紧不慢、一刻不停地做着絮絮叨叨的叙述,让人听了感觉不出比赛的轻重缓急。在北京奥运会某项游泳决赛时,男解说不停地介绍“水立方”游泳馆的设施状况,结果选手都冲到终点了他的介绍才刚结束。

体育比赛极富韵律和节奏,在解说过程中控制好解说的节奏和韵律是营造比赛现场气氛的重要环节。当比赛进入紧张激烈的时候,解说的语速应加快,语调应提高,这才能对应场上的紧张气氛;当队员转换场地、做器械准备或暂停时,可适当加入背景材料;当百米运动员准备起跑、跳水运动准备起跳、射击运动员正瞄准的时候,此时应是无声胜有声。宋世雄在解说比赛中,到了紧张激烈的关头,语速最快可达到每秒400多个音节,当然,适当的留白也是掌握好解说节奏的一个重要部分。当快则快,当缓则缓,张弛有度,是体育解说的合理的节奏。

的确,赛事解说是急就章,是对解说员的全方位的考验。作为该行业的从业者更需要有更加全面的自身素质和业务能力,还要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条件,客观认识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处乱不惊,扬长避短。只有全方位加强自身修养,提高业务能力,赛事解说员才能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上,透视体育活动背后更深层、更广泛的规律,从而游刃有余地解说赛事。

参考文献:

举重比赛规则范文第6篇

2013年12月21日,拳击手齐漠祥站在了“剧空间”剧场的“一席”演讲台上,一束舞台追光灯打在了他的身上,光线刺眼,他什么也看不见。

台下坐着很多的听众,齐漠祥上场前的那段关于他的视频资料,已经让所有人都热血沸腾,那是正在全国公映的获第49届金马奖最佳纪录片《千锤百炼》的片段,讲述的就是齐漠祥的拳击人生,画面最后定格在主人公的脸上,齐漠祥穿着灰色运动卫衣,经典的出拳姿势,目光锐利。

如果不是《千锤百炼》的公映,齐漠祥或许还是四川会理县二中里的那个没有编制、没有工资的“义务拳击教练”,一边教着孩子,一边为自己重返职业拳坛做着准备。每天清晨,将二、三十个练习拳击的孩子们叫醒,和他们一起,奋力追逐着那个“依靠自己的拳头,打出大山去”的梦想。

从1987年到现在,拳击已经陪伴齐漠祥整整26个年头,这项世界上最残酷的运动伴随着的是无尽单调而又艰苦的训练,但这些却都没有让他放弃过。这也是最吸引《千锤百炼》导演张侨勇的地方,张侨勇说,齐漠祥代表的,是现代社会英雄的形象,他试图在一个不再传统的社会里,教给孩子们某些传统的价值观,归根到底,他传授的是“如何做一个更优秀的人”的价值。

“一定要当一个大爷!”

齐漠祥1977年出生在四川省雅安市,1岁的时候,因为父亲工作的调动,全家迁到了四川省凉山州的会理县,对齐漠祥而言,会理是他的第二故乡。

齐漠祥告诉《方圆》记者,小时候的他长得很“漂亮”,“有点像小女孩”,而且体弱多病,完全没有看出任何运动员的天赋。

1986年,齐漠祥九岁。美国拳王阿里第三次访华,拳击在中国的命运开始转变,同年3月,国家体委在全国体育工作会议中宣布:中国正式恢复拳击运动。11月,齐漠祥的三姐夫、会理县举重运动员赵忠参加了在上海体院举办的首届全国拳击教练员学习班,他回到会理后,在县体育局的支持下,在会理县二中办起了一个拳击体教结合班。抱着锻炼身体的想法,齐漠祥在家人的支持下,开始走进拳击运动。

两年多的训练,让齐漠祥越发地爱上了拳击,他知道了拳王阿里、舒格·雷·伦纳德以及马尔文·哈格勒。他的心里有了偶像,并时刻梦想着有天能像他们一样,在擂台上拥有傲人成绩。

在赵忠眼里,齐漠祥从来都是一个能吃苦的孩子,不间断的努力训练让他飞速进步。1991年,齐漠祥开始收获拳击运动带来的成功喜悦。在四川省拳击锦标赛的比赛中,他拿到了拳击48公斤级(拳击是按照体重划分比赛级别)的冠军,顺利地被选调进四川省队。

在省队,一切都是新鲜的。摔跤队、举重队的男生肌肉发达,武术队的女生青春靓丽,但那是个有着严格等级划分的封闭世界,更好的成绩意味着更好的着装、伙食条件和领导的器重。运动队里流传这样一句话,“有了成绩你就是大爷,没有成绩你就是孙子”,好胜心强的齐漠祥在心里暗下决心:一定要当一个大爷!

他每天从早练到晚,万里跑、强度跑、速度跑、力量训练、几十个回合的对练、实战演练、沙包手法等,最痛苦的是每周的极限训练,每人轮流与二十多个师兄弟对打,在每个人面前打45秒或一分钟,“一圈打下来,基本就瘫了。”齐漠祥说。但这一切他都“军人般服从”。

10年的省队训练生活,他没有回过家一次。记得有一年的大年三十,教练安排队员们进行教学实战,从早晨的九点开始,一直打到晚上七点半,当一群人鼻青脸肿光着身子在大澡堂子冲澡时,所有人不约而同唱起了《国际歌》。

“现在想起来挺好玩的,但是在那个时候,阖家欢乐,新春时节,我们却在千里之外流血流汗。”

血和汗没有白流,齐漠祥被选进省队专业队,每个月开始有71块钱的工资。“发工资的第一个月,我领到500多块钱,这是前半年累积的数目,我给家里寄了300块。”齐漠祥说。

“业余拳击太没有意思了”

1995年,全国锦标赛在广州举行。齐漠祥要参加的项目是拳击48公斤级,可他当时的体重是56公斤。所以比赛之前,他需要降七八公斤的体重。他永远也忘不了在广州的那年夏天,他两个月没吃过饭,没进过食堂,每天待在宿舍等着队友带回一点食物勉强果腹,靠着养生丸阿胶浆的补充,来进行赛前高密度的训练。

“快到比赛的时候,每当从椅子上站起来,我都会两眼发黑。”可想而知,齐漠祥的比赛最后输了。他不甘心,反问自己,“这点痛苦都挺不过去,怎么成为优秀的人?”

转眼到了1997年,第八届全国运动会,教练将齐漠祥的体重升到了54公斤,齐漠祥只需要降一两公斤就可以参加比赛。可齐漠祥能感觉得到,上次的失败让教练开始对自己失望,这次比赛,教练显然没有把他放在比赛重点中。可齐漠祥的状态却出奇的好,决赛中,齐漠祥以绝对优势战胜对手,台下响起了狂热的欢呼声,所有人都喊着他的名字,可在宣布结果时,裁判却举起了对方的手。

沮丧地齐漠祥回到了会理的家,父亲宽慰他,失败也是一种财富,他相信自己的儿子。带着父亲的鼓励,齐漠祥又回到省队,继续刻苦地训练,1998年,他拿到全国冠军赛的亚军。

1999年,奥运会选拔赛中,齐漠祥遭遇东道主,第一轮就被淘汰。这次结果和2年前比赛的结果一样,都是在最后时刻,裁判举起了对方的手。齐漠祥不认可裁判的判定,心情十分失落,夜里怎么也睡不着,想着业余拳击太没意思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努力,得到的却是不公正的判决。

第二天一早,齐漠祥给家里人打电话,得到的却是父亲去世的消息。

这是齐漠祥人生当中最遗憾的事情,父亲为了让他准备比赛,瞒到他最后。之后的两年里,齐漠祥再也提不起斗志,“他沮丧抑郁,一心想着解脱”。

从省队退役后,他去矿上帮人看场,到深圳卖IC卡,之后又去了拉萨。再也不敢去想拳击的事情,一想起来就难受,因为那关乎他全部的热爱与尊严。直到2004年,他偶然接触到了职业拳击。

少年们心中的“齐哥”

2004年,职业拳击开始走入中国。与业余拳击不同的是,为了更具“观赏性”,职业拳手唯一的保护是牙托,作为全世界最为顶端的几个体育项目之一,职业拳击其中最不可忽视的一项便是“钱途”,即拳击运动员接受某个职业拳击俱乐部的聘金,从事商业性拳赛。

对齐漠祥来说,之后3年的职业拳击带给他很不一样的生命体验。在那个自由自在的拳击台上,他就像是“舞台上的演员”,是全世界的中心。“那种感觉像是一门艺术,流动的线条、美妙的节奏、迷人的速度、万众瞩目的欢呼、尊严与欲望……”

齐漠祥在职业拳击比赛过程中如鱼得水。三年间,他的排名一度进了次羽量级亚太第五,取得过7战6胜的成绩,很快获得挑战洲际拳王的资格。

2005年,齐漠祥在广州挑战WBA亚太拳王,遭遇职业拳击生涯第一次失败。从巅峰到低谷,齐漠祥“喜欢过山车般的体验”。2006年最后一场比赛,他撑到决赛,以点数获胜。之后,有了去法国训练的机会。那年齐漠祥29岁,他开始感到吃力,去法国前,启蒙教练赵忠找他,说自己得了糖尿病,不能再干拳击教练这份工作,他请齐漠祥回家乡接替他。法国和会理,齐漠祥最终选择了后者——法国是一个未知,会理却是稳稳当当的故乡。

因为会理二中教师队伍没多余编制,回到会理的齐漠祥就过起了“义务拳击教练”的日子,没有工资,只能暂时“啃老”。《千锤百炼》翔实记录了齐漠祥同赵忠去山村学校为拳击队选“苗”的经过,“拳击可以改变你们一生”,赵忠每次都会对孩子们这样说,“希望你们把握好机会,离开会理,走出四川。”

缪云飞、何宗礼、周雪梅等孩子站在《千锤百炼》的镜头前,好奇地望着齐漠祥和赵忠,他们眼神里满是憧憬和渴望。

日子一天天过去,孩子们越长越大,他们成天和教练“齐哥”在一起,慢慢习惯了拥有鼻血和淤青的训练。每天清晨六点多钟,在会理县体育中心田径场边一间用仓库改成的宿舍外面,齐漠祥一边刷牙一边敲打着窗户外的铁栏杆,大声喊:“起床了”,二、三十个孩子们睡眼惺忪从床上爬起,穿好衣服走向田径场,开始了追逐梦想的一天。

缪云飞是齐漠祥最钟爱的苗子,在他身上,齐漠祥仿佛看到了自己当年的影子。他沉默寡言,心里却憋着一股“能拼命”的劲儿。2005年,缪云飞从会理县东边25公里的山村走出来,来到了会理二中,可任他再怎么埋头苦读,还是没法考出让母亲满意的成绩,“齐哥”选到他之前,他就对这位“英雄”充满了崇拜,真正决心追随“齐哥”的那刻,他发誓义无反顾。

缪云飞进步极快,他心里的梦想更加清晰闪亮,饭桌前,他对父母说,等我当上了拳王,就带你们去享受。2010年,缪云飞获得省运会的冠军,母亲在看台上流下来眼泪,县里表彰给他200元的奖金。

这年,缪云飞、何宗礼、刘亦刚等人被选调进四川省队。然而更高层次的训练意味着更大程度的落差,缪云飞开始慢慢感受到,他不适合省队的训练方式。在他心中,一直拥有当一名职业拳王的梦想。他找齐漠祥谈心,齐漠祥觉得他的想法不错,但是太过年轻,还需在省队扎实基础。可少年心总是迫切和焦虑的,没过不久,缪云飞和刘亦刚都离开了,他们始终不喜欢业余拳击的方式,那天,缪云飞和何宗礼,两个最好的伙伴,在省队门前分道扬镳。何宗礼对缪云飞说,祝你早日当上职业拳王!缪云飞回道,祝你早日当上奥运冠军!

2011年年初,缪云飞回到会理县。《千锤百炼》剧组也已经跟随这支队伍一年之久,他们细腻记录了成长中少年的心酸和无奈。缪云飞在田地里找到干活的母亲,对她说,希望去昆明追求自己的职业拳击之梦。母亲感到失望,“我看那么多练拳的,也没有几个正儿八经的工作”。缪云飞感到绝望,他躲进厕所大哭一场。

2011年3月,缪云飞找到齐漠祥告别,他要去云南的工地打工,顶替父亲。齐漠祥感到前所未有的失落,头顶阳光毒辣,师徒二人坐在会理县烈士陵园的台阶上,缪云飞后来说,如果不是有《千锤百炼》剧组的摄影机,“齐哥”一定会揍他的。

与此同时,另一名孩子何宗礼依然还在省队刻苦训练,却一直成绩平平,在放弃的边缘徘徊。齐漠祥自己也并不好过,母亲在饭桌前劝他,做教练虽没有稳定的收入,但家里在市集里的门头房还能支撑,起码要“尽快找个对象”。齐漠祥低着头吃饭,低低地说,“做别的都不快乐”。

他心里一直有桩心事。3年前,眼看北京奥运会声势浩大,会理县的体育馆也启动修建,信仰佛教的赵忠拉他到寺庙里祈福,对他说,你就差一条金腰带了。3年过去了,体育馆建成,赵忠拉来了赞助,世界拳击理事会(WBC)第一次将赛事设在了中国小县城——船城会理。这年,会理县四处贴着齐漠祥的海报,他同其他选手一样上身,摆出经典的出拳姿势,露出强健的肌肉。

失败是成功的开始

这是会理县有史以来规格最高的一场比赛。会理二中的校升旗仪式上,听到校长传达的这个消息,所有的孩子们都欢呼起来,他们心目中的英雄终于要上场了!齐漠祥站在拳击队的一边,脸上洋溢着久违的笑。

这是他拳击生涯最后的机会,他全力以赴。赛前的那段日子里,齐漠祥“疯了一样”地训练,他希望最后一搏能有一个好的结果,他希望拿到梦寐以求的金腰带。

这一天终于来了。孩子们从八方赶来,还在上学的周雪梅、推销汽车的刘亦刚、四川省队的何宗礼还有工地上的缪云飞。

比赛开始了,对手是来自日本的拳击运动员松本章宏,20岁的日本新人王冠军,和不算年轻的齐漠祥比起来,松本章宏像只“尖锐狡猾的鹰”。

第一回合,场下爆发猛烈加油声,“打倒小日本!”有人高喊口号,齐漠祥跳动着,努力让自己放松。34岁的齐漠祥感觉肌肉有点僵硬,似乎使不出劲儿来,对手迎面打过来,他来不及躲闪,被一拳击倒在地。

第二回合,面对年轻人的连续进攻,他只能收拳护首。直到第三回合,齐漠祥开始发力,他一拳勾住对方的脸部,观众席上开始沸腾,赵忠喊着:“好!就这样勾他!好!”对手很快发起反攻,二人扭抱在一起,被裁判分开,忽然,齐漠祥还没反应过来,再一次被对手击倒在地,而这次,他再没站起来。

世界在旋转着,他躺在台上,眼神开始飘忽游移,他想起上场前在父亲坟前烧香,他想起很多很多事情,他听不见任何声响,场下,赵忠跑了过来,向裁判使出“抛毛巾”的动作,宣布认输。

而此时,缪云飞站在赛场的窗子后面,泪流满面。

2013年12月20日,《千锤百炼》在北京卢米埃影城放映,所有人看到齐漠祥倒下这一幕,屏住呼吸,眼里闪着同样激动的泪光。放映结束后,全场集体响起了此起彼伏的热烈掌声。

《千锤百炼》首映的时候,是2012年春节。在美国一家电影院里,作为主演的齐漠祥第一次在屏幕中看见了自己。所有关于拳击的记忆在心内翻腾回闪,他在座位上竟哭得没法站起来。齐漠祥告诉《方圆》记者,最后那次比赛后,好长时间他觉得世界全变了,所有执念开始松动,他以为自己永远走不出来。

但是因为电影得奖归来,新的世界又来了。2013年1月,他开始有了编制。家乡人认可了他一直以来的坚持,从前的徒弟也都回来看他。齐漠祥知道,新的生活又开始了。

他还是依然做着那个小城的拳击教练,按照惯例,又到了去山村学校选“新苗子”的时候,齐漠祥一边维持着孩子们的秩序,一边高喊,“希望你们把握好这次机会,离开会理,走出四川”。

职业拳击

拳击比赛的一种。即拳击运动员接受某个职业拳击俱乐部的聘金,从事商业性拳赛。或委托经纪人经营其职业生涯,是拳击运动商品化的一种表现。职业拳击运动员必须年满十八岁。手套重量:六十公斤级以下为一百七十一克,六十公斤以上为一百四十三克。比赛规则每回合三分钟,中间休息一分钟。新手每场六个回合,二级拳击手赛八至十个回合,一级拳击手赛十至十二回合。职业拳击与业余拳击或奥运拳击不同的是,职业拳击是不可以带护甲的,更具观赏性。而且职业拳击手是不可以参加奥运会的。

举重比赛规则范文第7篇

关键词:体育赛事品牌;品牌管理;品牌建设;奥运会

中图分类号:G80-0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590(2014)03-0057-03

在国外,体育赛事营销是最热门话题之一,它因影响面广、渗透力强、效果显著,成为众多企业实施市场营销的首选策略。美国有超过60%以上的企业表示正在或将实施体育赛事营销策略,可口可乐、阿迪达斯等企业借助体育赛事营销实现全球扩张的成功案例数不胜数,它间接地推动了全球体育运动的迅猛发展。然而,受赛事成长时间、体育竞赛体制、赛事管制环境等影响,我国的体育赛事营销尚处于艰难的起步阶段,以足球赛事为例,“黑哨”、“裸奔”、“假球”等事件严重影响其商业开发,制约了我国体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品牌逐渐被广泛认为是“世界上第一大商业资产”,品牌营销理论与实践促进了品牌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当之无疑是世界上第一大体育赛事品牌,其品牌资产大到无法评估。无独有偶,奥运会巨大的商业成功恰巧产生于品牌盛行的当代,它是品牌与品牌管理理论的受益者,也是品牌建设与管理的实践者。

1.体育赛事品牌管理与体育赛事品牌建设

美国市场营销协会(AMA)将品牌定义为:是一个“名称、专有名词、标记、符号,或设计,或是上述元素的组合,用于识别一个销售商或销售商群体的商品或服务,并且使它们与竞争者的商品与服务区分开来”。而最新的研究认为:品牌是由名称、标志、象征物、包装、口号、音乐、或其组合等一些区隔竞争的符号而联想到的基于价值的消费者与组织或个人之间的关系及其所带来的无形资产。这个概念包涵了组织视角的无形资产、区隔符号以及消费者视角的联想、价值、关系,是品牌概念的升华。国际品牌大师凯勒教授认为,有形商品、服务、组织、体育与人等一切都可以品牌化。显然,体育赛事可以成为品牌,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即是一项全球顶级体育赛事品牌。

品牌管理是指品牌管理者为培育品牌资产而展开的以消费者为中心的规划、传播、提升和评估等一系列战略决策和策略执行活动。因此,体育赛事品牌管理的责任主体是赛事的举办方;其目的是培育赛事品牌的资产,包含品牌知名度、品牌忠诚度与品牌联想和其他资产;管理的中心是赛事活动的受众即消费者,主要包括现场与电视广播网络观众与听众;管理的的内容主要包括赛事品牌规划、品牌传播、品牌提升和品牌评估等。

品牌建设可分为创建与维护期,其中创建期主要包括品牌名称、品牌定位、品牌识别、品牌核心价值等内容的设定,以及品牌的传播活动,维护期包括品牌延伸和品牌资产评估等。有研究认为:体育赛事品牌建设主要包括品牌识别、品牌定位、品牌核心价值的确定及品牌传播四个方面。品牌建设时期是成熟品牌的初级阶段,而品牌管理是品牌创建后对其进行系统规划的过程。

2.奥林匹克运动会品牌管理的成功经验

2.1多维品牌识别高度统一

品牌识别是品牌战略制定者对品牌核心价值及相应联想物的规划设计,目的是希望让消费者对品牌产生丰富、独特、正面的联想,从而形成良好的关系,主要包括产品识别、组织识别、个人识别与符号识别。

产品识别层面,奥林匹克运动会是全球体育界的豪门盛宴,它以自身独具的魅力吸引着全世界人民的目光,处处彰显“自强、自信、自尊”,推动着体育运动的普及与提高,它更是“和平、友谊、团结”的使者,是世界多民族交融的催化剂。

组织识别层面,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是一个不以营利为目的、具有法律地位和永久继承权的法人团体,它有着广泛的会员基础,与世界联合国组织、各国政府和其他民间体育组织保持密切合作关系,是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国际组织之一,其价值主张在会员国家(或地区)的公认度最高。

个人角度的品牌识别主要包括品牌个性和品牌关系。奥运会品牌个性被受众赋予了丰富的人格特征,“和平、融合、超越”构成奥运品牌个性的主要维度,它为受众提供了一个自我表达的机会、强化了其自身的功能与价值、为与受众建立良好关系奠定坚实基础。经过坚持不懈地主张与推广,全世界人们接受并内化了奥林匹克的价值主张,人人参与奥运的热情高涨。

奥运会品牌符号主要包括名称、标志、口号、音乐等。通过百度搜索“奥运会”的相关网页约1亿个,与输入“联合国”的搜索结果趋同,可见“奥运会”已成为家喻户晓的一个赛事品牌;由蓝、黄、黑、绿、红色组成,“象征五大洲团结”的奥运五环标志比任何一个商标更具知名度;“更高、更快、更强”的奥运精神无与伦比;以“you and me”为代表的历届奥运会主题曲朗朗上口,经典而回味无穷。

因此,无论是从视觉、听觉,还是知觉等方面,奥林匹克运动会实现了与人们的高度共鸣,多维品牌识别统一的基础来自于人类对“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不懈追求。

2.2品牌定位精准而清晰

品牌定位指对品牌进行设计、从而使其能在目标受众心目中占有一个独特的、有价值的位置的行动,或者说是建立一个与目标受众有关的品牌形象的过程与结果。

奥运会不同于任何形式的跨国界的音乐会、艺术节或博览会,它不受限于国界、民族、性别、年龄与语言等等,它从诞生之时起就代表着“和平、友谊”,全人类均可参与共享,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更是“和谐世界”的使者,不断丰富奥林匹克的内涵与内容。“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代表着人与自然、人与人造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的高度和谐统一,是奥林匹克运动会带给全人类的宝贵财富。奥林匹克运动会不仅是一次全球的体育赛事,更是一场世界各民族文化交融的盛宴。它象征着人类社会对健康体格的无限向往,更代表着人类社会对健全人格的不懈追求,激励着全人类“更高、更快、更强”。

“和平、团结、友谊、进取”,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以其清晰而准确的定位让全世界人民参与并享受其中。

2.3品牌组合加速品牌国际化进程

自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以来,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成功实现大逆转,完成了自身伟大的商业运作,国际奥委会经济独立加快了奥林匹克运动的国际化进程,并形成了以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为主品牌,冬奥会、残奥会、听障奥运会、特殊奥运会、青奥会等构成的多品牌体系。多品牌组合相得益彰,让众多的人参与奥运、享受奥运成果,极大地提升了奥林匹克运动品牌的无形资产。

奥林匹克运动会商业开发“一揽子”计划的实施与举办城市遴选机制的形成,实现了自身品牌与商业品牌、媒体品牌及城市品牌的共存共赢。来自全球顶尖企业的国际奥委会“TOP”赞助商,成功借助奥林匹克运动国际化实现了企业与产品的全球化扩张,而将奥运会电视转播权巨额出售给全球最有影响力的媒体运营商,不仅让国际奥委会获得巨大收益,更重要的是通讯全球化培养了数以亿计的电视与网络受众,实现了国际奥委会、赞助商、媒体运营商与受众的多方共赢。而国际奥委会对举办城市独到的遴选机制,确保每届奥运会成功举办,举办城市因奥运会而添彩,同时也给奥林匹克带来无限价值与财富。

2.4完善的品牌保护措施确保其资产不断提升

为尽量减少外界因素影响,确保比赛在公平与公正的环境中进行,国际奥委会制订、修缮,并出台了一系列加强自身品牌保护的措施。主要有:(1)实行“逆向代表制”,保证委员们不受任何意识形态、政治、经济的干扰而独立自主的实施奥林匹克理想;(2)将烟酒等企业剔除出“TOP”赞助商行列,极大地提升了奥林匹克运动的健康形象,而制订以“排他性”为主的一系列赞助商保护条款,以及将电视转播权打包预售给全球最有影响力的电讯运营商,确保国际奥委会与赞助企业及电视转播商长期利益的实现;(3)完善的奥运会举办城市遴选机制,从环境、交通、通讯、场馆、安保等多方面对申办城市进行综合评定,最终遴选出最佳举办城市;(4)奥运会参赛条件与比赛项目的设定,确保参赛主体的独立性及比赛项目在全世界的普及与提高;(5)完善的裁判、仲裁机制及针对运动员违规的处罚条例,塑造了良好的赛场秩序与环境,等等。

从赛前、赛中和赛后控制等方面,奥林匹克运动会建立与实施一系列品牌保护措施,确保其价值主张的实现、品牌资产的积累与提升。

3.对我国体育赛事品牌创建的几点启示

3.1建立以消费者为导向的品牌识别体系

我国的体育赛事处于品牌创建初期,品牌识别的规划与实施上存在一些问题,如(1)提供的产品局限于竞赛表演,未能对产品的内涵扩展与延伸;(2)赛事组织机构(或者是赛事的组织者或主办方)非营利性公益形象未能得到良好显现;(3)赛事与观众或受众互动不够,赛事个性不明显;(4)赛事本身的渗透力不强,大众对隐性的符号识别不清晰。

因此,体育赛事品牌创建的核心是给现在与潜在的消费者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即高水平的竞赛表演,而产品必须融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精神、经济、文化等,以丰富其内涵与元素。其次,有意识地塑造良好的赛事品牌个性,对其进行准确定位,加强与现场和场外受众的互动沟通,才能捕获更多消费者的心智,使之与赛事产生共鸣,提高其忠诚度。最后,为提高消费者对赛事的喜爱度,应加强赛事的公益形象及标志、口号、音乐主题曲等方面的规划与建设。

3.2形成品牌传播多方参与、利益共享的机制

在信息全球化背景下,通过中介方与通讯运营方,全球的观众才能更好地分享体育赛事的精彩瞬间,同时举办城市和赞助商的形象得以提升,体育赛事品牌传播的整体效果得以显现。

奥运会的品牌传播形成了多方参与共享的机制,但我国的体育赛事品牌建设尚处于社会转型期的起步阶段,加之体育赛事的市场化程度不高,就赛事本身而言,参赛方的共同利益及各自利益均难以协调,很难实现最大化与最优化,赛事的质量水平自然难以提升。而赛事与市场时常发生偏轨或脱轨,赞助商与电视转播商的利益得不到有效保障,体育赛事往往成为一场鲜人关注的“独角戏”。中超足球联赛出现的几起“裸奔”危机即是最佳佐证。

所以,减少政府干预,建立参赛方利益共享的面向市场的长效机制,提高体育赛事质量水准,是赛事品牌对外传播的基础与前提。而通过市场的手段,吸引赞助商与媒体运营商竞相参与,并与之形成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将为体育赛事提供坚实的经济保障,培养更多的受众与消费者,实现品牌的最佳传播效果。

3.3坚定不移地实施品牌国际化战略

品牌国际化是一个隐含时间与空间的动态营销和品牌输出的过程,以使品牌在国际市场得到广泛认可和实现品牌的特定利益。韩国的跆拳道运动项目能够在全世界得到推广与普及,并最终成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即是实施品牌国际化战略的成功结果。

体育赛事品牌国际化的前提是比赛规则标准化,并得到大部分国家的认可与推广。赛制、比赛地点、赞助商、电视转播商、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等等,均是实施体育赛事品牌国际化的一些元素。赛制与国际接轨是一个引入、接纳、内化吸收的过程;比赛地点国际化有利于赛事文化的植入,F1和网球大师赛落户上海即是赛事品牌地域国际化的典范;赞助商与电视转播商国际化有利于借助其力量对外推广,培养更多国外受众;而运动员、教练员与裁判员的国际化使我们有更多的话语权,我国羽毛球、举重等运动项目能在奥运舞台取得显赫的成就,即与本国项目参与人员的国际化水平息息相关。

显然,体育赛场、参与人员等国际化是体育赛事国际化的外显元素,赛制与赛事文化等国际化是体育赛事国际化的内隐元素,而资金与媒介等国际化即介于两者之间。体育赛事品牌的国际化不仅局限于人财物的输出,而是一个输出与输入相互交织的过程。我国奥运优势项目的存在和经济繁荣稳定发展为我国实施体育赛事品牌国际化战略奠定了坚实基础。

3.4建立与完善品牌保护制度

制度即规矩,没有规矩则难以成方圆。形成有影响力的体育赛事品牌,必须建立与形成一系列相应的规章制度。赛事质量高低不仅与运动员竞技水平息息相关,但运动员竞技水平的提高和发挥与良好的竞赛制度和环境联系紧密,而完善的制度法规是塑造良好竞赛环境的基本保障。“假球”、“黑哨”、“兴奋剂”等是影响我国体育赛事品牌建设的几颗“毒瘤”,杜绝它们,需要大力倡导,但更需要相关法规、制度来约束。

我国的体育赛事,赞助商参与的连续性不强、电视转播商参与的积极性不高,主要就是缺乏一套像奥运会与NBA一样的品牌保护的顶层设计,不能很好保证参与各方利益的共同实现。

体育赛事品牌保护制度的范畴很广,包括运动员与裁判员守则,竞赛制度,优化赛场环境的法规与制度,赞助商、电视转播商与赛事中介组织权益保护制度等等,我国正处于面向市场的体育体制转型期,建立与完善相关体育赛事品牌保护制度显得尤为紧迫与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