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鹿柴王维

鹿柴王维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鹿柴王维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鹿柴王维范文第1篇

关键词:王维;山水田园诗;画意

前言:在唐代诗人王维存留下来的400多首诗歌中,除作者在青壮年时写的少数反映现实,赞颂英雄主义的诗篇外,许多作品是和现实相隔较远的山水田园诗。

王维诗歌中具有浓厚的画意。这是他的美学思想在作品中的一个重要体现。王维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画家,他对中国山水画的发展作出过杰出的贡献。王维的诗歌艺术同他在山水画方面的成就密切相关。苏轼《书摩诘蓝田烟雨图》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他画有较强的主观抒情性,融入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绘画能入神,得神似,也具有诗歌的情韵和意趣,可以说“画中有诗”。

王维是怎样达到“诗中有画”的呢。他描写景物时,既不堆砌词藻,也不做琐细的形容,总是给读者留下充分的余地,供人们自己去联想,想象。他的诗最有写意画的效果,略加渲染,就产生强烈的艺术魅力。

(一)王维“诗中有画”的一个方面就是诗中有画法。绘画讲究线条、构图、色彩等,在王维的山水诗中,这些要素得到鲜明体现。绘画是静止的艺术,王维的一些诗描绘出刹那间静止的画面,最有名的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口圆”(《使至塞上》),“渡头余落口,墟里上孤烟”(《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这几句都不是描述一个时间性的过程,而是力求通过一个特定的时间点,描绘出事物的空间结构和形状,使人们通过这静止的画面和凝固的刹那,体验到有限中的无限,体验到时空的永恒和广漠。

(二)王维“诗中有画”的另一个特点是“景中有我”。这不但表现在诗人突出自己对景物的鲜明印象和感受,以使读者产生类似体验,而且,景中有“我”的思想感情。王夫之《唐诗评选》卷三说:“右丞工于用意,尤工于达意,景亦意,事亦意,前无古人,后无嗣者,文外独绝,不许有两。”他的山水诗,无论简笔勾勒还是细致刻画,无论写形态、颜色还是声响,无论写静还是动,都是主观情意的表达。如“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秋夜独坐》),就以静寂之境写出诗人的寂寞悲凉之情。除此,景中还有“我”的审美追求。王维的隐逸情怀和禅宗的美学思想,使他集中地追求幽静之美。如他的名作《过香积寺》、《鹿柴》、《竹里馆》、《鸟鸣涧》等,都刻画了仿佛不属于人世的幽美静谧之境。王维的山水诗既描绘客观景物,又融入主观情趣,他诗中的画意是富有神韵和气象的。

(三)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歌中反复出现一些意象。这些意象如山水画中的景物一样,这些诗歌意象上表现出虽仍不废刻画,但却力图摆落对象的具体形相,多通过化实为虚的手法来使对象虚化的倾向,使得主客观浑融一体,在意蕴的表现上,言有尽而意无穷。

1、色彩意象是构成自然景物的基本属性,也是构成山水田园诗形式美的重要因素。王维在色调处理上独具匠心。不妨以他的(《辋川集》)为例:写到“深林”者有两处,一首是《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夕,另一首是《竹里馆》:“独坐幽堂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从《鹿柴》中我们看到的是夕阳映照下的“深林’夕,光影班驳,青苔累累。只闻其声,不见其人。观者于诗中得一清境。而在《竹里馆》中我们看到的是明月下的“深林”,琴啸相和,风堂成韵。人虽不知,月却有情。观者于诗中又得一幽境。这两首诗分别描绘不同光线、不同声响、不同时段下的“深林”,给人以不同的感触,却从不同侧面共同构成了一个更加丰富的“深林”形象。

2、另如对“山”的描绘也是如此,“秋山敛余照,飞鸟逐前侣,彩翠时分明,夕岚无处所”(《木兰柴》)写的是夕阳飞鸟映衬下的群山,是对山之外在形象的刻画;而“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鹿柴》)则是作者于山中的见闻,是对山之内部特征的描摹。另外《辛夷坞》之“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以及《茱英伴》中的“结实红且绿,复如花更开。山中倘留客,置此芙蓉杯”同写花开,又给“山”增添了生机。由此,我们更加全面地感受到了诗人笔下“山”的美好。

3、王维对辋川之“水”的刻画更是如此,观者通过“檀栗映空曲,青翠漾涟漪”(《斤竹岭》)看到的是条青翠蜿蜒的小河;当川水流过敬湖之时,又给人呈现出“湖上一回首,山青卷白云”(《湖》)的明朗秀丽,湖上一回首,友人远去,那回首间转眼的凝眸,多少不舍与怅然!然而,远山苍翠,白云舒卷,那景致又是如何的美!胸中长情,寄与湖光山色,天地顿阔。箫声凄凄,离情款款,不言情,情字却含于天地之间,无限的意蕴,随云卷飞;若临湖饮酒,可感受到“当轩对蹲酒,四面芙蓉开”(《临湖亭》)的愉悦;若沿水而下,又可见“分行皆绮树,倒影入清漪”(《柳浪》)的幽景。至若夜间到白石滩头,又可玩赏“家住水东西,烷纱明月下”(《白石滩》)之情境,烷女与月光给流过此处的川水更融入了一份柔美。由此,我们又对辋川之水得到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印象。

4、王维山水世界中的“花”亦然是美的让人记忆深刻。记忆里那一朵静夜深林里自开自落的芙蓉花,妖娆的红萼不为招引他人,寂静的山涧里,我听到了花开的声音,是人心灵的花绽放的声音,空灵的震颤了心神(《辛夷坞》);朵朵飘落在人间的桂花,如一个个精灵,划过春天的夜空,应和着天上闪闪的星星,鸟而惊喜而出,与桂花共舞,怕只有鸟儿知道那空气都是静谧安心甜腻的(《鸟鸣涧》);清风明月苦相思,四季不凋谢的红色小花,颜色鲜红如我永远为你跳动的火热的心,我的相思是鲜红色的,吸引着你的视线,愿君多采集,沾染着你的指尖,连结到你的心间,感受到了吗?我最为你而生的最相思的红豆(《红豆》)。

王维的山水诗就是有这种魔力,让你原本情绪不定的心,为之惊叹,让你孤独的灵魂,为你颤动,让你所有的慌乱迷茫都在山水之间,淡然,净化,旷达,他将喜怒哀乐之情都转化为一种恬淡超然的心态融化于诗中了。如进入了如画的世界里,这里的山空,树滴翠,鸟儿自由,花儿开落,在这里了然独行,赏花阅景,茗茶吟诗,随性所欲,人若是能享受孤独,寂寞也是一种美了。这就是王维诗歌中的画意。(作者单位: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

参考文献

[1] 《国诗歌艺术研究》袁行霈 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本

[2] 《王右丞集笺注》 赵殿成笺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

[3] 《王维诗集校注》 陈铁民 中华书局1997年版

[4] 《王维诗歌赏析》 陶文鹏选注 广西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5] 《新唐书》卷二零二 欧阳修 宋祁撰中华书局2000年简体版

[6] 《山水田园诗派研究》葛晓音 辽宁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7] 《唐诗鉴赏辞典》 萧涤非等 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版

[8] 《中国文学史》 袁行霈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9] 《中国文学发展史》刘大杰 上海占籍出版社1997年版

[10] 《王维论稿》 陈铁民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版

[11] 《涵泳大雅:王维与中国文化》李亮伟 中华书局2003年版

鹿柴王维范文第2篇

【关键词】禅 山水诗 意境创造

【中图分类号】I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5-0009-02

中国禅宗的理论核心是“见性”,即肯定众生的“本性自净、圆满具足”,修行的过程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间自本性,直了成佛”、“即得见性,直了成佛”……修成正果只需“自身自性自度”,不需向外驰求……显然,这与儒家注重自身内心修养思想如出一辙,因而禅的“自度见性”的思想很容易被中国文人接受并与中国文学结缘。作为最早也最成熟的文学样式,中国诗歌创作历来强调“诗言志,歌言情”、“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诗缘情而绮靡”……不论是“言志”还是“缘情”,都是用心灵的语言表达对生活的感悟,抒情是自内而外而不是自外而内,也即“见性”。因而从这种意义上说,禅宗“见性”理论对诗歌的创作必然具有重大影响。

唐代诗人中热衷于禅的不在少数,而王维显然是其中翘楚,甚至被誉为“诗佛”。中唐诗人杨巨源在《赠从弟茂卿》中说:“扣寂由来在渊思,搜奇本自通禅智。王维证时符水月,杜甫狂处遗天地。”王维的友人苑咸在《酬王维》诗序中说:“然王兄,当代诗匠,又精禅理。”

王维的与禅结缘,与他出身和成长环境密切相关,王维出生于唐中宗长安元年(701年),而这正是佛教在唐展的一个鼎盛时期,特别是对“下立文字,敦外别传”的禅宗来说,这期间堪称为中国佛教发展的黄金时期。 “信佛”、“崇佛”的世风也深深影响了王维的家庭,王维的母亲崔氏就是一位虔诚的佛教信徒,她温良恭俭,摒绝世俗嗜欲,偏动斋戒,缁衣素食,师事大照禅师,奉佛三十余年。而因父亲早丧,王维自幼就随母吃斋奉佛,坐禅诵经,可以说王维是在禅的薰陶、渐染下、在佛光沐浴之下成长起来的,这样的成长经历必定对王维会产生长久而深远的影响。唐开元九年(721),二十一岁的王维考中进士后开始步入仕途,但浮湛连蹇的仕途生活让王维不断感到失意、彷徨。特别是对他有提拔知遇之恩的著名宰相张九龄的罢相(开元二十四年736)给了他很大的打击,以致他从仕热情日益消退,尤其中年之后,他更是希望到空门去寻求寄托,“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终南别业》)“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销”(《叹白发》)。最后,他自号“摩诘”,离群索居于辋川别墅,沉醉于禅理之中,大隐于野,难得糊涂,过上半官半隐、亦官亦隐的生活。

王维被称为一代“诗佛”,至关重要的一点是他把“见性”观念有机的融入诗的情境之中,尤其是那些山水诗,以清新淡远、自然脱俗、空灵净美的风格,创造出一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中有禅”的意境,表现出物我一如的境界,在诗坛树起了一面不倒的旗帜。

在王维的山水诗中,创造了许多表现禅境的意象,例如“云”,据统计,在王维482首诗(据赵殿成《王右丞集笺注》)中有83首诗中有“云”的意象。

君问终南山,心知白云外。 (《答裴迪》)

空林独与白云期。 (《早秋山中作》)

悠然远山暮,独向白云归。 (《归辋川作》)

湖上一回首,山青卷白云。 (《辋川集·欹湖》)

山万重兮一片云,混天地兮不分。(《送友人归山歌二首 其二》)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送别》)

君问终南山,心知白云外。(《答裴迪辋口遇雨忆终南山之作》)

山中多法侣,禅诵自为群。

城郭遥相望,惟应见白云。(《山中寄诸弟妹》)

行到水穷处,坐看白云起。(《终南别业》)

不知栋云里,去作人间雨。(《辋川集.文杏馆》)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过香积寺》)

“云”作为水汽云团弥散于天地间似有还无,飘散四方游踪无定不知所止,这都显现禅的“有相无相”“无形有形”的思想观念。王维诗中的“云”显现出诗人天性空灵淡远,超然物外的风采,这也正是“禅心”的流露。

王维在隐居生活中,常追求一种“日与人群疏”的生活,因而他山水诗中多次描绘“闭门”的意境:

虽与人境接,闭门成隐居。(《济州过赵叟家宴》)

闲门寂已闭,落日照秋草。(《赠祖三咏》)

迢递嵩山下,归来且闭关。(《归嵩山作》)

东皋春草色,惆怅掩柴扉。(《归辋川作》)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山居即事》)

诗人所追求的“闭门”生活是一种远离世俗的搅扰纷繁, “终年无客长闭关,终日无心长自闲”(《赠张五弟》)的孤寂闲散的生活。诗人力求达到一种“心与境寂”的状态,获得“心性本净”“无欲无求”“物我偕忘”的心灵解脱,实现其“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超然理想。

这种“超然”也即“万事皆空”, 李弥逊在《题唐王维画摩文殊不二图》中说王维“晚年长斋,刻意空门,学室中唯绳床经案。退朝之后,焚香独坐,大有所契证,三复斯画,知其不苟”。晚年的王维,刻意在追求“空寂”的生活状态,他的诗中常常描绘出许多“空”的意象,如写“空山”:“空山新雨后”(《山居秋暝》)“空山不见人”(《鹿柴》);写“空林”:“林寂”(《遇感化寺昙兴上人山院》)“行客响空林”(《送李太守赴上洛》)“行踏空林落叶声”(《过乘如禅师萧居士嵩邱兰若》), 静寂渺远的“空山”,正是王维表露内心空灵澄净的一种外在反映,如《鹿柴》一首“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森林,复照青苔上”。

没有人迹,但有人声,没有日光,却有反照,在有无之间,“人语”和“反照”恰恰表现了日暮山林的一片空寂。这种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的手法使原本空旷、暗淡的景物给人以“淡而愈浓、近而愈远”的印象,表现手法是以动写静,衬托“空山”是如何的超离尘嚣、静寂淡然。这里的“空山”显然不是一无所有的山,而是心灵的感受,这种感受显示出内心的空寂清静。这与《鹿柴》中的“空山”是一样的。

王维是一位集深厚的佛学修养与艺术修养为一身的优秀诗人,因此,他的山水诗融进禅学的思想,达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境界,是我国古典抒情诗歌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是我国古典抒情诗在艺术花苑中的一颗鲜艳的奇葩,是我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一份珍贵的遗产。

参考文献:

[1]《祖堂集》,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高丽覆刻本,1994年。

[2]明,胡应麟,《诗薮》,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1版。

[3]清,吴汝伦(《唐宋诗举要》引)。

[4]清,赵殿成,《王右丞集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6月新1版。

[5]杜继文、魏道儒,《中国禅宗通史》,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年初版。圄张海沙,《初盛唐佛教禅学与诗歌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版。

[6]周裕锴,《中国禅宗与诗歌》,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鹿柴王维范文第3篇

1、“返景入深林”的“返”是返照、反射的意思。

2、“返景入深林”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鹿柴》,全文: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3、白话译文:山中空旷寂静看不见人,只听得说话的人语声响。夕阳的金光直射入深林,又照在幽暗处的青苔上。

(来源:文章屋网 )

鹿柴王维范文第4篇

唐代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2、译文

幽静的山谷里看不见人,只听到人说话的声音。

落日的影晕映入了深林,又照在幽暗处的青苔上。

鹿柴王维范文第5篇

他,就是王维。

王维早年有着积极进取的精神,因而写了一些情调昂扬、气概豪迈的诗篇。如《汉江临眺》: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他也有一些诗篇是抨击政治昏暗的。如《终南山》: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宿处,隔水问樵夫。

这是王维隐居时所作的。当时的朝廷,张九龄被排挤,口蜜腹剑的李林甫执政,王维对此很不满,所以到终南山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

当时唐玄宗派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察访军情。这实际上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赴河西节度史幕府途中,王维作了首诗《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诗人在离开京城,前往边地时,心情激愤而又抑郁。前四句就是作者心情的真实写照。

其中最为著名的诗句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它是“千古壮观”的名句。《红楼梦》第四十八回中香菱品诗时评道:“据我看来,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来却是逼真的;有似乎无理的,想来竟是有理有情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的。若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

鹿柴王维范文第6篇

2、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4、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入。(杜甫《春望》)

5、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王维《鹿柴》)

6、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7、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独坐敬亭山》)

8、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田园田居》)

9、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10、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

诗中水

1、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蒹葭》)

2、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3、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骆宾王《咏鹅》)

4、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门山》)

5、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6、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7、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刘禹锝《竹枝词》)

8、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鹿柴王维范文第7篇

新课标推荐的120篇(段)古诗文是诗中精华,内容浅显易懂,读起来朗朗上口,却富含人生哲理。做好古诗教学,首先应解决让学生从古诗中学什么的问题,其次是如何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以达到新课标提出的教学目的。本文以新课标推荐的部分古诗文为例,进行简要分析。总体而言,它们所表达的思想积极向上,字里行间都渗透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祖国的热爱,对劳动人民的赞美,对亲情友情的歌颂,对快乐童年的回忆。

1 爱国诗

如陆游的《示儿》,该诗是陆游的绝笔,在弥留之际,作者还是念念不忘被外族侵占着的中原故土和人民,热切地盼望着祖国的重新统一,因此他特地写这首诗作为遗嘱,谆谆告诫自己的儿子。从这里可以领会诗人的爱国激情是何等的执著、深沉、热烈、真挚!自南宋以来,凡是读过这首诗的人无不为之感动,特别是当外敌入侵或祖国分裂的情况下,更引起无数人的共鸣。

2 写景状物诗

写景状物诗歌颂祖国大好河山和美丽风光,如李白的《望天门山》。这首诗,作者不仅描写了山的奇伟(中断),而且描写了水的湍急(回),由此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一片热情,并且于无形中塑造了一位在前进的道路上昂首挺立、心怀激荡、思绪奔放,迎太阳勇往直前的主人公形象。诗人对壮丽河山的满腔热爱和他豪迈个性的精神力量,在诗行间洋溢,全诗充满阳刚之美。再如杜牧的《江南春绝句》为人们描绘了一幅多彩、广阔、深远而迷离的江南春色图,表现了诗人对江南景物的赞美与神往。如果诗人没有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绝不会描绘出这样一幅饱含深情的江南春图。

3 亲情、友情、乡情诗

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是开元四年(716年)重阳节,作者在长安遥望家乡,思念兄弟作的节日思亲诗。首句两用“异”字,倍觉与亲人的别离凄苦;“独”字更突出怀乡之情的强烈。对亲人的思念,不一定逢佳节才有,但以逢佳节时更迫切,二句以一“倍”字深化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又以“每”字点出这种激情绵绵不断,表现出他离家时间的长久。又如李白的《静夜思》是一首借月写旅中思乡之情的五言绝句,客中静夜不寐,忽见床前月光如霜,遂有天寒客久之感。而抬头望见窗外明月高挂,家乡、客中本一月共照,因之望月顿生思乡之情。作者紧紧抓住由眼前景物而触发的瞬息之间的灵感,以传神之笔写出这首千古绝唱。又如孟郊的《游子吟》,此诗是游子出门临行思亲人恩情之作,诗中“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深入表现母亲在游子临行时的心理状态,作者以极平淡的语言写极平凡琐屑的家常,却道出人类最伟大而永恒的爱――母爱。

4 田园生活诗

如王维的《鹿柴》,这首诗写鹿柴傍晚景致,前两句写幽深山境,静中寓动,愈显其静;后两句一派生机,以动托静,意境优美。这首诗的特点就是用极其平淡之语营造出一种恬静的境界,表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5 童趣诗

如白居易的《池上》,作者以旁观者的身份,用直白的笔触描写了小孩采莲归来的情景。一个“偷”字使小孩的“顽皮”跃然纸上,一个“藏”字写出儿时的无忧无虑,“浮萍一道开”不仅描绘出一幅美丽的田园风光,还勾起人们对童年的美好回忆,更给人留下时光一去不复返的无限惆怅。又如袁枚的《所见》,诗人先写小牧童的动态,那高坐牛背、大声唱歌的派头,何等散漫、放肆;后写小牧童的静态,那屏住呼吸、眼望鸣蝉的神情,又是多么专注啊!这从动到静的变化,写得既突然又自然,把小牧童天真烂漫、好奇多事的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

6 歌颂劳动人民的诗

如李绅的《悯农》,两首诗生动地表现了农夫劳作之艰辛,同时也暗寓了粮食之得来不易,作者通过“锄禾”“汗滴”“种粟”“收子”等典型的劳动细节和人们熟知的事实,反映了千百万农民的疾苦,表达了作者对农民的同情、哀怜。

从以上看出,中小学语言教材中的古诗,虽然数量少,篇幅短,但对小学生的思想教育却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在进行古诗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充分理解古诗内含的思想,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目的。笔者认为,理想的古诗教学,不应该是学生学习此首古诗的终点,而应该是学生阅读大量古诗,进而接触、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起点,是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情操,陶冶爱美情趣,全面提高素质的起点。

参考文献

[1]汪堂家.“论学”之识[N].文汇读书周报,2007-7-13

鹿柴王维范文第8篇

唐·王维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2​梅花

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3​咏 鹅

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4​江   南

汉乐府

江 南 可 采 莲,

莲 叶 何 田 田。

鱼 戏 莲 叶 间。

鱼 戏 莲 叶 东,

鱼 戏 莲 叶 西,

鱼 戏 莲 叶 南,

鱼 戏 莲 叶 北。

5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6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7池上

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8秋思

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9乞巧

唐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

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

穿尽红丝几万条。

10春日

南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11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2嫦娥

唐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

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

碧海青天夜夜心。

13牧童

唐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14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15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6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17鹿柴

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8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19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0杂诗

唐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21劝学

唐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22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23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24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5早梅

唐柳宗元

早梅发高树,迥映楚天碧。

朔吹飘夜香,繁霜滋晓白。

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

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

26秋词

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27墨梅

元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28马诗

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29月夜

唐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30所见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31

唐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32别董大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33送上人

唐刘长卿

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

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

34柳枝词

宋郑文宝

亭亭画舸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

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

​35乐游原

唐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36关山月

南北朝徐陵

关山三五月,客子忆秦川。

思妇高楼上,当窗应未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