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思想道德风险点

思想道德风险点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思想道德风险点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思想道德风险点范文第1篇

关键词:石油企业;人力资源风险;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F27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7)09-0119-01

随着油田减员增效工作的不断深入, 以及近年来职工内部退养政策的实行, 特别是实施协议解除劳动合同工作后, 油田企业的技术人才流失严重,个别单位技术人才已呈青黄不接之势, 甚至出现了断层现象。由于经营管理不完善或制度上存在某种缺陷,从而存在着导致石油企业利益受损的可能性,这就是石油企业存在的经营风险。要搞好经营风险防范,必须抓住人的因素,只有抓住人的因素,才抓住了事件的本质。石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包括组织机构及职能设计、人员甄选与录用、晋升与调配、考核与任免、劳动工资管理、教育培训等多个有机联系的环节。因而,石油企业人力资源风险防范,不应放过人力资源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同时紧紧抓住用人、选人、进人这几个重要环节,有重点地推进石油企业人力资源风险的防范工作。

1 关于用人风险的防范

用人风险,主要指因领导干部任用选拔而带来的风险。领导干部身居高位,拥有权力,而且级别越高,岗位越重要,责任就越大,其行为的影响力也就越大。用好了,影响力是正面的;反之,影响力就成为负面的。所以对领导干部使用问题的风险防范应当是石油企业人力资源风险防范的重中之重。来自领导干部的风险有两个方面:一是思想道德风险,二是工作能力风险。

(1)思想道德风险。思想道德风险即由于思想道德境界和水准与领导岗位的要求相比的不足和偏差而形成的风险。

(2)工作能力风险。工作能力风险即由于能力的不足而形成的风险。能力的结构可分为四个部分:①常识、专业知识和相关知识;②技术、技能和技巧;③工作经验;④体能和智能。这些方面的某一点或几点的不足都可能影响领导者的决策、判断、执行、协调、沟通和公关能力。其中,决策能力和执行能力的不足是需要重点防范的。领导干部的基本职责是决策。像油气田这样的石油企业,一个决策的错误,造成的损失往往是上千万甚至几十亿元。这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在石油工业的发展历史上并不是没有过,其教训也是非常深刻的。当然,决策的正确与否,不仅与决策者的能力有关,而且与决策者的指导思想和动机有关。领导干部的执行行为中往往包含着决策,单就执行行为而言,如果决策正确而执行不力或发生偏差,决策目标也不能实现,这也是一种常见的风险。

防范措施:①要按照德才兼备的要求和干部“四化”的标准选拔领导干部,为此要健全、完善并严格执行干部选拔任免制度,杜绝在用人上的不正之风,从制度上保证将那些符合条件的人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②要强化监督制约机制,依靠制度而不仅仅是依靠道德信任来保证权力的正确使用;③要建立和健全严格的人事考核制度,同时真正建立起“能上能下”的淘汰机制,使用人不当和监督不力所形成的潜在风险不至于成为现实,并使那些与领导岗位要求不相适应的人能够及时得到调整。

2 关于选人风险防范

选人风险分析。选人,即根据岗位特点和要求,选择合适的人,是人与事相适应的问题。其实,任何一个岗位,如果选人不当,都有风险问题。我们知道,每一个岗位都有其特定的工作内容,这些工作的职责、环境、繁重程度、复杂程度等所要求的人的素质,包括思想道德水平、知识、经验、技能等也是特定的。一些岗位对思想道德素质要求更高,而另一些对专业工作能力的要求更高,特定的岗位有特定的要求。如果所选用的人与特定的事相适应,这个岗位所要求的工作目标就能实现,工作就能进步;反之,就停滞不前,无所作为,甚至造成重大损失。石油炼化企业的很多岗位诸如易燃、易爆、压力容器操作等,虽然不是领导岗位,但却是重要的、关键的岗位,这些岗位一出问题就是大问题,就会造成重大的损失。

防范措施。选人是人事部门的一项基本工作,防范选人方面的风险,就是要把人选好。①把好进人关,把我们所需要的人选进来。②在了解事的基础上了解人。了解事,就需要进行岗位分析,进行定岗定责,并制定“职务标准”(每个岗位的每项工作的内容和要求) 和“职能标准”(每个岗位的工作对人的素质要求,包括德行、知识、经验、技能等),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工作,而要搞集约化经营,要讲科学管理、防范风险,就有必要将这项工作逐步细化深入。了解人就是要了解每个干部职工的德、能、勤、绩状况,特别是德和能的情况,为此要建立健全人事考核制度,重视和加强人事考核工作,通过科学、严格的考核,掌握人与事的适应状况、人的潜能和不足,并予以及时、合理的调配。③强化教育培训工作,通过针对性的培训,解决石油企业人力资源总体素质和个体素质与工作和事业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

3 关于进人风险防范

进人风险分析。进人,是指人员的甄选和录用,主要是进什么人和进多少人的问题。我们知道,人力资源配置是为石油企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是围绕生产经营目标,并与“财”和“物”的配置相适应的。在特定时期内和特定条件下,石油企业对人员需求,包括对人员结构和人员总量的需求都是一定的。就结构(包括专业技术结构、年龄结构、性别结构等) 来说,比如,油气田企业目前对高级地质勘探专业人才和跨国经营符合型人才有一定需求,这些专业的人才进来之后有适合于他们的岗位,而不需要的人员进来之后可能或明或暗地闲置起来,这不仅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也使企业人工成本上升。年龄和性别结构的不合理产生的后果也是如此,而人员总量的失控导致的诸如人浮于事和成本上升的危害更是显而易见的。

防范对策。对于进人风险的防范,①根据企业发展的近期和中远期的需要,在岗位分析的基础上科学地编制人员需求计划,并严格执行,以防止人员的失控。②准确把握企业的人员结构需求,做好考试、考察、甄选工作,把企业所需要的人选进来,把好“进口”关。③积极创造条件疏通“出口”,逐步做到“能进能出”,达到良性的动态平衡。

参考文献

思想道德风险点范文第2篇

按照“全面开展、重点突出、扎实推进、务求实效”的总体要求,坚持以人为本、依法实施、科学预防、操作合理的原则,以依法清理权力和查找廉政风险为基础,以评估风险等级为依据,以制定防控措施为重点,以分级管理为保障,推进以“流程监管、节点控制、动态防控、制度规范”为主要内容的科学预防监管体系建设,不断提高预防腐败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水平。

二、主要内容和方法、步骤

(一)清理单位权力,排查廉政风险

要按照职权法定、权责一致的要求,全面清理我局权力,认真绘制权力运行流程图,对照流程图设定的每个环节,以岗位、科(室)、单位三个层次,从思想道德、岗位职责、业务流程、制度机制四个方面,全面查找存在的廉政风险点评估风险等级,在此基础上绘制权力运行风险图。

1、清理和确定权力。

依据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和“三定方案”,认真摸清权力底数,全面清理面向社会行使的外部权力和内部管理权力。对外权力以我局《关于公布市物价局行政权力项目目录和行政权力运行工作流程图的通知》(同价办字〔2011〕179号)为准,目前已清理完成,此次重点清理内部管理权力,并根据清理后依法保留的内部权力,绘制详细的权力运行流程图,流程图要体现权力运行过程的每一个环节。

2、明确廉政风险类型。

廉政风险的类型主要表现为:思想道德风险、岗位职责风险、业务流程风险、制度机制风险四类。思想道德风险,是指因放松政治理论学习和世界观改造,权力观、利益观、工作观不正确等,可能造成个人权力失控、行为失范等廉政风险;岗位职责风险,是指因工作岗位的特殊性,在岗人员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可能造成权力失控和行为失范等廉政风险;业务流程风险,是指因工作流程设计不完善、缺乏相互制约或执行不力,可能造成权力失控和行为失范等廉政风险;制度机制风险,是指因制度机制缺失或不健全、不按制度办事影响制度机制有效运行,权力自由空间较大,缺乏有效制约监督,可能造成权力失控、行为失范、制度失灵等廉政风险。各级各部门要对廉政风险的类型进行深刻理解,明确风险的类型,为科学合理查找廉政风险点奠定基础。

3、查找廉政风险点。

(1)查找岗位廉政风险

组织干部职工对照自身岗位职责,结合履职、制度执行情况,认真查找可能存在的风险点,一般采取“自己找、群众帮、领导提、组织审”的方法,自下而上认真分析查找出个人在思想道德和岗位职责方面存在或潜在的风险内容及表现形式,经科(室)评审后,报分管领导审核,最后由局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领导组确定。

(2)查找科(室)廉政风险

针对人、财、物管理和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征收,特别是其他服务类项目,如:年审、审批、审核、核定、备案、监审、认证等岗位,由科(室)对照职责定位,分别查找出业务流程和制度机制方面存在的廉政风险,具有行政审批权的岗位要重点查找,并认真细化、分析风险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在科(室)自评基础上,报分管领导审核,并由单位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领导组确定。

(3)查找单位廉政风险

单位班子根据单位职能设置、职责定位等情况,结合干部职工和科(室)查找出的廉政风险点,着重查找在“三重一大”(重大事项、重要干部任免、重要项目安排、大额度资金使用)等方面容易产生腐败行为的风险内容及表现形式,由单位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领导组审核确定。

4、评估廉政风险等级。

依据每项权力案发频率、举报频率、可能造成损失性质、损失量大小等四项指标,按高风险、中风险和低风险三个等级进行定位。高风险指案发频率高、举报频率高、可能造成损失的性质恶劣、损失量大的风险;低风险指案发频率低、举报频率低、损失的性质轻微、可能造成的损失量小的风险;中风险指四项指标中有1-3项指标属于高风险,其余属于低风险的风险。岗位廉政风险等级先由个人自评,经科(室)评审后,报分管领导审核,最后由单位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领导组确定;科(室)廉政风险等级在自评基础上,报分管领导审核,并由单位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领导组确定;单位廉政风险等级,报单位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领导组审核确定。通过评估确定廉政风险等级,为有针对性地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

(二)制定防控措施,规范权力运行

按照岗位、科(室)、单位三个层次,围绕排查确定的风险点和风险类型、风险等级,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形成以岗位为点、程序为线,制度为面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

1、制定防控措施。

(1)围绕岗位风险制定防控措施

岗位风险防控措施主要是制定思想道德风险和岗位职责风险防控措施。在思想道德风险方面,要着力抓好经常性学习教育,落实教育长效机制,要通过建立健全党风廉政教育、单位主要负责人讲廉政党课、重点岗位干部廉洁从政教育、廉政谈话、述职述廉等制度,深入开展反腐倡廉宣传教育,筑牢党员干部思想道德和党纪国法两道防线。在岗位职责风险方面,要对照相关法规制度防控措施,重点完善定岗定责制度、岗位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奖惩激励机制,切实做到有权即有责,行权讲规范,违权受追究。主要由本人对照与业务相关的各项法规制度,提出防控风险的具体措施和办法,经科(室)审核后,报单位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领导组备案。

(2)围绕科(室)风险制定防控措施

科(室)风险防控措施主要是制定业务流程风险和制度机制风险防控措施。在业务流程风险方面,要抓住权力运行的重点和关键环节,对设计不科学的业务流程要进行完善,实现权力运行流程再造。对制度机制方面,要对照本单位相关制度,查找存在的薄弱环节和漏洞,针对所暴露出的制度缺陷、漏洞和中央、上级精神以及实际情况的变化,系统配套地设计完善议事决策、人财物管理、行政审批、行政执法、岗位职责、程序控制、责任追究等各项制度。主要以科(室)对照相关的业务流程和制度,提出防控风险的具体措施,报分管领导和局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领导组审核后备案。

(3)围绕单位风险制定防控措施

由领导班子围绕决策、执行过程和监督、检查、考核等关键环节,以落实“三重一大”制度、政务公开为重点、研究制定具体防控措施和相关工作程序,由单位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领导组审核确定。

在完成风险点查找、风险等级确定、防控措施制定的基础上,分别围绕岗位风险点填写《岗位廉政风险点防控表》(附表一),报科(室)审核备案;围绕科(室)风险点填写《科(室)廉政风险点防控表》(附表二),报局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领导组审核备案;围绕单位风险点填写《单位廉政风险点防控表》(附表三),由局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领导组审核,报市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领导组审核备案。

要结合权力运行流程图绘制权力运行风险图,将廉政风险点和风险等级、防控措施标注在权力运行流程图中,对应高风险用红色进行标注,中风险用橙色进行标注,低风险用黄色进行标注,防控措施用蓝色进行标注。

2、风险防控公开。

(1)网上公开。外部权力事项目录、权力运行流程图,经政府法制办审核确认后,通过政府门户网站公布。

(2)内部公开。权力运行风险图和《单位廉政风险点防控表》要利用办事公开栏、宣传栏和局域网等载体进行公开,科(室)和岗位廉政风险点防控表要在科(室)内部上墙公开。

3、规范权力运行。

外部权力事项全部纳入市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系统,让权力运行的每一步都进行网上操作,严格依法行政。

(三)加强检查,从严考核

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已纳入全市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范围,对不认真查找廉政风险、不制定防控措施的人员和单位实行问责。局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领导组办公室要加强监督检查,严格考核,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到位。

三、工作要求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全局干部职工,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高度重视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充分认识做好廉政风险防控管理的重要意义,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高质量地完成目标任务。

思想道德风险点范文第3篇

关键词:贫困生; 认定; 道德风险。

1 贫困生认定中道德风险的释义和特点。

1. 1 贫困生认定中道德风险的定义。

道德风险并不等同于道德败坏。道德风险是20 世纪 80 年代西方经济学家提出的一个经济哲学范畴的概念,即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在最大限度地增进自身效用的同时做出不利于他人的行动。

道德风险亦称道德危机。贫困生认定中道德风险指高校在开展贫困生认定工作过程中,部分家庭经济条件不符合贫困生认定标准的学生通过开据相关证明,积极申请贫困生资格,试图通过贫困生的认定获得国家或者学校资助的行为。

1. 2 贫困生认定中道德风险的特点。

根据我国贫困生资助政策的性质和目标,高校贫困生认定中道德风险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是风险的破坏性。道德风险发生以后,一方面由于家庭经济条件不困难的同学挤占了国家和学校的助学资源,使得家庭真正困难的同学得不到应有的资助; 另一方面道德风险产生以后会对其他同学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甚至有可能产生“传染效应”,使国家助学政策大打折扣,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

二是风险控制的长期性。高校贫困生资助问题自 1994 年以来就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界的研究热点,经过十几年的努力,我国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已经完全构建起来。然而在贫困生认定方面,尽管各高校都在不断完善工作方法和认定程序,但在实际工作中,还没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贫困生认定制度与办法,无法避免道德风险的产生。

2 道德风险产生的原因。

2. 1 学校和学生之间信息不对称是道德风险发生的前提。

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高校贫困生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在贫困生认定过程中,高校主要依靠与学生谈话,审阅学生个人申请、相关民政部门出具的学生家庭贫困证明,班级同学和班委反映的情况进行一个综合的了解。特别是对学生家庭成员以及家庭收入等信息无法一一进行核实,只能以民政部门开具的证明为准。学校与学生之间存在的严重信息不对称,容易诱使学生通过开取虚假证明骗取贫困生资助。

2. 2 民政部门不作为为道德风险的产生提供了条件。

尽管目前各高校贫困生认定的方式不尽相同,但都主要包括以下程序: ①由学生本人报告家庭经济情况; ②县民政局、乡镇政府、村委会、街道居委会出具贫困家庭证明; ③班委、同学、室友反映情况; ④高校学生管理人员通过调查学生消费情况来了解学生生活水平。其中硬性条件就是必须有民政部门出具的家庭贫困证明。一些民政部门责任意识不强,对学生家庭经济情况完全不审核或者仅进行形式上的审核,只要学生申请就盖章就盖章,不作为、乱作为现象严重,使家庭贫困证明的可信度降低。

2. 3 宽泛的认定标准为道德风险发生提供了可能。

确定大学生贫困标准是开展学生资助工作的首要问题。在贫困生认定过程中,可以通过一些硬性标准,比如孤儿、单亲、残疾、低保户、兄弟姐妹上学多、山区等,来认定特别困难和比较困难的同学。但对一般贫困生的认定缺乏量化指标,更多地依靠高校学生管理人员、同学等的主观评价来予以认定。一些学生在利益的诱惑下产生机会主义倾向,通过开具虚假证明、夸大家庭贫困状况等来获取贫困生资格。另外由于区域经济状况和生活水平差异很大,各地对贫困家庭的认定标准也不统一,这种差异在大城市和小城市之间更加明显,造成了贫困程度认定标准的不确定性。

2. 4 学生资助专管员专职不专加大道德风险产生可能性。

当前多数高校虽然设立了专门的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统筹安排学生资助工作,各院系也指定一名老师负责本院系学生资助工作,基本上形成了一整套的管理体系。但在实际运行中,各院系负责学生资助的老师一般为高校学生辅导员,导致学生资助工作专管员专职不专。另一方面,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张,学生的个性特征更加多元。

如何迅速准确了解学生以及他们的家庭情况,在不伤害学生的同时识别学生提供信息的真假,对辅导员来说是一项极大的挑战。学生资助工作专职不专与贫困生认定挑战加大之间日益扩大的矛盾增加了认定道德风险。

2. 5 利益驱使是道德风险产生的主观原因。

有心理学家把人的需要由低级到高级分为 5个层次: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并认为较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后,人们会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自 20 世纪90 年代以来高校基本建立起了一套比较完善的资助政策体系,包括“奖、贷、勤、助、免”、绿色通道及师范生免费教育等,对人均国民收入仍偏低的中国大学生来说是一个不小的诱惑,不论个人需求状况处于何种阶段,他们都期望通过申请贫困生补助,以使自己的需求得到满足的层次再上一个部分。导致个人理性( 争相申请贫困生补助) 与国家集体理性( 仅真正的贫困者才应得到资助) 出现不完全对接情况,使高校的学生资助工作效能大打折扣、偏离预期目标。

3 预防道德风险应该采取的措施。

产生道德风险的同学受益,可能会助长他们的机会主义倾向,并可能引起其他同学的效仿或者对学校助困工作的异议,不利于大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因此高校必须采取措施,切实防止贫困生认定过程中道德风险的产生。

3. 1 加大对国家资助政策和学校资助工作的宣传和教育力度。

要通过召开班会、开展讲座、制作宣传栏等多种方式,加大对国家资助政策的宣传教育,使大家充分认识到国家各种资助政策的目的。只有每一位同学都获知国家资助政策的目的和意义,才能真正发挥贫困生资助工作的积极作用。特别是对申请贫困生认定的同学,要另行开展小范围的再宣传和再教育,让有产生道德风险倾向的同学充分认识自己的行为将会产生怎么的后果。

3. 2 提高民政部门对开具的学生家庭贫困证明作用的认识。

家庭贫困证明但对于学生争取相应资助和高校资助工作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必须使民政部门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作用,积极负责地去核实学生的家庭情况信息并如实出具证明。学校在要求相关民政部门出具贫困证明的同时,还应提供学生家庭成员的年龄、职业、收入来源、健康状况、经济状况及以前受资助的情况的一些证明。另附反映当地居民生活水平的统计指标和社会保障指标。从而有效避免这些学生产生道德风险。

3. 3 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积极引导学生处理好义与利的关系。

诚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是构建社会主义社会的需要,是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需要,也是避免贫困生认定工作道德风险的必要措施。在加强诚信教育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处理好义与利的关系,使大学生在不损害集体利益和他人利益的前提下,追求个人正当的物质利益。只有把利益与道德之间的关系处理恰当了,个人才能真正地服务于社会、才能体现出个人真正的价值、也才能正确获得自身利益。

3. 4 充分发动班干部的“电子眼”作用学生干部来源于学生,对班级同学的性格特点及生活消费习惯有更准确具体的了解。在进行贫困生认定的过程中,可以多听取班干部的意见。班干部也可以对那些产生道德风险倾向的同学进行必要地劝说和阻止,这样不仅避免了道德风险的产生,也会增强班级凝聚力和同学的集体荣誉感。

参考文献:

[1] 高鸿业。 西方经济学[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思想道德风险点范文第4篇

一、农村金融机构会计管理的重要性

对农村金融机构来讲,会计运营无法带来直接的经营效益,但其间接带来的效益是不可或缺的,它是保证银行持续稳健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银行任何一项业务均需通过业务系统来实现,而实现的直接渠道是银行柜面或通过电子支付,银行柜面办理、操作的每一笔业务都存在风险,有意、无意之间可能埋下隐患。同时,电子支付所有后台设置由柜面人员负责操作,操作风险、道德风险难以防范,纵观近几年农村金融机构较多的案件不得不令人深思。

二、会计管理中的风险点

(一)操作风险

一是库存现金管理。目前农村金融机构网点基本上全部实行综合柜员制,现金存取过程中最容易出现的差错是将取款业务办理成存款业务或将款项付错,导致库存短款,此差错在与客户的沟通中一旦产生分歧意见,即使最后资金没有损失,也将给银行带来一定的负面声誉影响。杜绝和防范此类差错的最好方法是柜员在业务结束准备将单据、现金递给客户之前自己再次核对一遍,及时发现差错;同时强化委派会计一日三次查库制度,以便问题早发现、早处理。

二是印章、凭证管理。银行印章、凭证产生的案件或差错往往隐蔽时间较长、隐患较大,对印章齐全的单证,银行需履行支付义务,一旦印章因操作不当误盖出去,金额就更难控制,损失难以估量。目前农村金融机构已遇到多起以前信用站的印章、凭证带来的官司。防范印章、凭证只有从管理上下工夫,如实行印章、凭证、现金“三不留”制度等;同时也可将柜面印章整合,实行每个柜员印章定人、定号,将姓名镶嵌在印章中,落实好责任制。

三是柜员操作管理。操作风险危害性不可预测,大小额现代化支付系统适时到账,金额多输入1个0,将带来无法估量的严重后果;或是将收款人名称、开户行输错,客户资金无法及时到账,耽误客户资金使用,留下声誉风险;还有一些特殊业务如操作不当,如查、冻、扣等相关业务处理不仅容易带来法律风险,还要承担赔偿责任。操作风险的防控无论是大型商业银行还是农村金融机构,都是重中之重,尤其是农村金融机构,受员工素质、制度规范、系统控制等一些瓶颈因素的影响,由操作不当、书写不规范引发的案件和纠纷屡见不鲜。操作风险的防范主要靠制度流程来规范,让制度来管人、管事。

(二)道德风险

以前,农村金融机构的入行渠道主要是近亲繁殖,因此也给会计运营管理上加大了难度,导致出现通过电子银行支付渠道挪用客户资金,空存空取挪用库款等一些人为因素的案件,这些案件的发生,严重损坏了农村金融机构的外部形象,发案网点往往经过几年也难以缓过劲来。道德风险的产生,追根到底是人的问题,防范道德风险,既要靠选好人、用好人这关来从源头上把控,也要靠不断地轮岗、交流乃至整体移位来防控。

三、会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领导层重视程度不够。农村金融机构是一级法人,须对股东负责,受自负盈亏、效益至上等客观因素的影响,自上而下对经营较为重视,而对会计运营管理重视程度相对较低。

二是规章制度未能全覆盖。现有的农村金融机构脱胎于农行,沿用了原农行的一些制度及管理方法,加上没有专业的队伍负责制度、流程的设计,未能适时更新,因此在规章制度、流程及业务系统的建设上远远落后于其他商业银行。

三是会计队伍中专业人才较少。随着农村金融机构的成长壮大,人员素质在逐步提高,但专业会计人才相对匮乏,仅我行而言,会计队伍中持会计证的人数仅占内勤总人数的30%,持有会计职称的仅占4%。

四是内勤人员存在思想认识不到位问题。内勤人员每天是周而复始的操作,其间一些不规范的做法容易形成习惯,思想上不重视,认为小毛病不会演变成大问题,如在空白凭证上加盖印章、授权时未认真审核单证等,直至小事酿成大事、小问题带来大差错,悔之晚也。

五是新员工管理难度较大。刚出校门的新员工步入工作岗位,理论知识多,实践经验少,往往眼高手低。在农村网点,生活环境、服务对象、工作强度的现实状况可能与他们理想有一定的距离,尤其是80后、90后,主张独立与开放,追求的是成功的事业与高质量的生活。面对农村金融机构业务量大、客户群体素质偏低的情况,容易形成工作热情不高、管理难度较大的情况。

四、防范风险的相关对策

(一)提高领导重视程度。银行的经营与管理都很重要,两手抓、两手硬才能保障单位稳健、健康发展,尤其是单位的主要领导,要有针对性地在会议上提出要求,引起上下重视、同抓共管的局面;必要时对重点业务、重要风险点要多进行“飞行”检查,多到基层调研会计内控管理现状,对会计运营管理做到真正心中有数。

(二)梳理管理中的风险点。一是对业务办理过程中发现的系统问题及时组织研讨,并向上级反映;二是选拔业务骨干形成制度梳理小组,定期(至少每年集中梳理一次)组织梳理,及时更新制度,防控风险环节;三是规范流程,加大管控,将日常管理事项、日常工作事项流程化、规范化,将委派会计、综合柜员每日、每周、每月必做事项以及标准、要求进行梳理、量化;四是加大检查督查力度,从行领导、部门、单位等多层次、多方位开展检查。

(三)培养会计管理专业化人才。一是采取激励机制,为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可出台一定的奖励政策,采取在拿证后一次性予以奖励或按月增发工资的新式予以奖励;二是采取考核机制,要求所有内勤人员均需持证上岗,且会计部门管理人员、委派会计需取得会计职称,给三年过渡期,凡达不到要求的,一律调离原岗位;三是采取多渠道培训机制,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方法开展对会计整体队伍的培训,可聘请专业人员来行培训,也可统一安排到正规院校进行专题培训。

思想道德风险点范文第5篇

一、跨市场、交叉性金融业务发展的积极影响

(一)银、证、保机构间合作增加,跨市场交叉性金融业务量逐渐扩大。银行、证券、保险机构为满足客户对理财产品和投资工具多样化的要求,不断提升竞争能力,加大探索力度、加快服务,在追求自身发展的同时全心全意为企业、个人提供流动资金贷款、房地产贷款、票据业务、贸易融资等业务以及信用证、保函、贷款承诺等业务的金融服务;不断推出网银、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等电子业务;基金、国债、黄金、通知存款等个人理财业务;借记卡、贷记卡、信用卡等银行卡产品;陆续开办了银证转账、第三方存管、代销开放式投资证券基金、证券公司委托理财、保险、国债等交叉性金融业务,业务量逐渐扩大。

(二)增强了金融和谐发展,达到了互利双赢的局面。跨市场、交叉性业务改进了银行和保险、证券公司的运作效率,扩大了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而保险、证券公司充分利用银行的客户和网络资源,显著压缩运营成本,投资者则获得了更为便捷的投资和服务渠道,为金融业创造了新的利润增长点。

(三)促进了金融机构金融创新全方位展开。银行业金融机构不断改革和发展,跨市场、交叉性业务不断发展,带动了银行业金融机构创新动力,其他金融产品破茧而出,商业银行以国内贸易融资为主,组合产品发展小企业金融业务,逐步推进“应收账款池”和“票据池”等担保方式,同时带动票据、结算、现金管理、网上银行、投资银行、资产委托、金融理财等一揽子业务发展。目前,国内银行、保险、证券业对金融市场的资源配置步入了良性发展轨道,更好地适应金融市场激烈的竞争。

二、跨市场、交叉性金融风险存在的风险

由于跨市场、交叉性金融业务产生于金融业融合过程中,具有较强的传递性和扩散性。与此同时,在地域、经济、文化诸多方面,西部地区与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差异较大,金融业发展受“金融抑制”影响较深,在金融业改革和创新过程中,跨市场、交叉性金融业务面临的风险不容忽视,具体表现为:

(一)跨市场交叉性业务发展压力加大。国家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经济总体上尚未形成回升态势,受宏观经济环境不景气、经济下行的影响,居民投资消费热情不断降温,致使跨市场、交叉性业务发展持续增压。

(二)市场风险。跨市场、交叉性金融工具将银行信贷资金与资本市场联系,资本市场的异常波动通过交叉性金融工具回传到银行,由此形成的风险隐患势必影响到银行安全经营和平稳发展。

(三)法律政策风险。1993年以后,我国金融业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监管,而交叉性金融业务涉及多个金融主体,业务监管涉及银监会、保监会、证监会等多个监管部门,同时缺乏相关统一的法律法规和准则指引,在具体运作当中,金融机构受业务、利润、市场、客户等因素引诱,存在道德风险,经营行为打相关规定的球,突破规定限制的冲动强劲。此外,监管实践中对跨市场、交叉性金融业务缺乏完整有效的统计监测,相关的监管机构不能获得及时有效的信息,出现了局部监管真空。

(四)技术性风险。主要表现在,一是在使用跨市场、交叉性金融业务的各个金融机构之间,没有统一的金融技术平台支持,存在技术支持相互分割,互不兼容问题,容易在资金的相互划转中出现风险。二是信息技术方面的风险,信息技术的加速发展提高了金融机构信息处理的能力,与此相伴的是网络安全、信息安全的问题。

(五)道德风险。目前证券、保险、基金、在个人理财业务的竞争上,大多选择与银行进行合作,银行为了增加收入,提升自己的影响力,也对交叉性金融业务很感兴趣,乐于加强与此类金融机构的联系。但在实际的运作当中,银行在进行促销、宣传的过程中有可能对客户进行误导,片面夸大理财产品的功能、收益等相关信息,刻意回避潜在风险,导致道德风险的外溢,给金融业带来潜在风险。

三、政策建议

从国外金融业的发展实际看,跨市场、交叉性综合经营成为金融业竞争的主流形势,目前我们国家金融业发展虽然是分业经营、分业监管,但是跨市场、综合经营在我国金融领域逐步推进,对可能出现的风险不可忽视,为此,提出相关建议:

(一)建立跨市场、交叉性金融工具监测评估体系。人民银行履行金融稳定的职责,担负着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重任,为此要建立以人行牵头,监管部门和其他金融机构参加的监测体系,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增强风险识别能力,落实信息共享机制。一是建立跨市场、交叉性金融监测制度,实现对跨市场、交叉性金融工具的监测。二是对跨市场、交叉性金融工具的发展趋势、风险状况进行评估、分析,必要时要采取相关方式予以风险提示。

(二)进一步建立和完善跨市场、交叉性金融业务的法律法规。尽快修改和完善金融法律法规,进一步细化有关跨市场、交叉性金融业务的管理办法,建立相关法规,为跨市场、交叉性金融业务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出台指导性文件,对跨市场、交叉性金融业务的组织形式、市场操作规则、融资方式、主要人员的配备等做出明确规定;严格市场准入约束,新业务品种进入市场前,金融监管部门要对金融机构的从业人员和关键人员进行从业资格审核和审查,制定量化准人指标和信息披露机制。

(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适应跨市场、交叉性业务的需要。为了适应交叉性金融业务的快速发展,就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培养综合性人才。一是培养高素质的监管人才,加强对跨市场、交叉性金融业务知识的培训,如业务流程、操作规则、电子网络技术等;二是银行等金融机构工作人员素质的培养,如定期开展证券、保险、信托等知识的讲座,在销售新的基金、保险之前,请委托机构派专人进行培训等;三是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工作人员的思想道德水平和职业人道德水平,自觉形成守法经营、规范运作的经营思想和经营理念,防范和化解经营风险和道德风险,提高经营管理效率,确保经营业务的稳健运行,保障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思想道德风险点范文第6篇

预防腐败是要把具体防腐败工作向前推移,强调“以人为本”,从可能会引起腐败情况的行为开始实施预防。从廉政风险防控理论的观点出发,防范管理应该以年度为一个工作周期,在全年内再细分为“前期、中间段、后期”三个阶段重点预警、预防和考核修正。

(一)预警阶段 该阶段主要工作内容就是全面准确地查找廉政风险点,具体主管部门应该从实际工作内容和性质出发,组织宣传并监督指导学校广大党员干部和工作人员从自身思想道德、工作职能、制度机制、工作流程等方面,认真细致地查找廉政风险点,以将最有可能出现腐败情况的环节及时上报。同时,制定详细的风险评价标准,根据自查所确定的具体工作部门和内容,确定廉政风险等级,制定并实施前期预警、中期防控和后期考核修正的具体工作办法,实现廉政风险防控责任到人、分工明确、机制健全。预警阶段的具体工作对于学校廉政风险防控而言非常重要,它是将腐败火苗及时扑灭的关键。

(二)防控阶段 该阶段主要工作是认真准确落实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的各项防范措施,根据预警阶段所查找到的各种风险点,细致分析并研究具体的解决方式,实现前期预警和后期处置顺畅连接,保证廉政风险防范机制全过程可靠运行。防控阶段要充分发挥廉政风险的防控和遏制作用,切实将各种和贪污受贿的现象制止住,让整个防控过程更加透明化。该阶段的具体工作方法是根据不同等级风险点,有区别开展的,要做到分级管理、区别对待,这样才能够保证廉政风险防控机制能够高效运行。

(三)考核阶段 该阶段主要工作内容是对廉政风险防范工作进行全面科学的质量考核。廉政风险防控机制是一种科学理论,任何理论其最终的作用效果如何决定着该理论的先进性。在高校内部实行廉政风险防范机制,首先就要对该理论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考核,以确保其能够适应高校这一特殊的社会组成部分。此外,考核还是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是否落实的关键。学校应该按照不同部门的不同职能和具体工作内容,制定明确的考核日程表,强调部门内部自查过程,重视学校开展的阶段性检查和综合评估工作。学校成立专门的廉政风险防范工作领导小组,考核各个部门是否认真执行了自查工作,是否在自查工作中存在一些腐败情况;学校定期进行的阶段性检查和综合评估工作是否做到了高效透明,是否能够公平公正处理每一起腐败问题。考核一定是全过程的考核,一定是贯穿整个廉政风险防范工作的每一个环节,这是学校廉政风险防范体系构建的关键所在。

(四)修正阶段 该阶段主要工作内容是廉政风险防范的后期完善。学校各个部门汇总阶段性检查和综合评估考核结果,按照所出现的具体问题进行全面分析与研究,总结工作中出现的错误,制定纠正问题的具体办法方式,不断完善学校廉政风险防范体系,促进学校各项规章制度能够可靠准确落实。修正必然是对问题的修正,出现问题的环节和个人,学校要按照具体制度进行严肃处理,情节重大的,要毫不留情并移交国家相关管理部门进行查处和惩罚。该阶段工作的重点就是不能够流于形式化,不能够只查不究。

二、高校廉政风险类别

(一)思想道德风险 廉政风险中最容易出现问题、风险最大的就是思想道德风险,这是近些年国家惩治问题中发现的最大廉政风险点。实际上,这些方面最容易出现问题的原因是由于这个风险点非常难以监控,也是最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个人思想道德领域的变化大多是由于个人思想上的放松,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逐渐偏离了社会主义的规范,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出现了畸形变化,导致职业道德规范全然抛在脑后,违犯国家法律、违反学校规定,、,给国家和学校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二)制度机制风险 所谓制度机制风险主要是出现在学校制度建设过程中,这类风险往往就是因为制度建设不完善和制度建设不科学引起的,从而在日常工作中很容易出现违纪、违规、违法问题。学校制度建设不完善不科学的具体表现有:部门工作制度和程序规定不够细化,在很多环节上没有明确标准和有效的监督机制;部分工作人员职权过大,很容易出现的问题。制度机制风险是廉政风险体系构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这需要进行更为全面细致深入的研究,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去完善体系建设。

(三)岗位职责风险 廉政风险产生的主客观原因就是岗位职责风险,它是其他风险类型发生和出现的具体表现。岗位职责风险主要发生在具体部门职责范围内,由于具体工作人员思想道德出现畸形,学校制度机制建设不完善而引起的不作为、乱作为、等腐败问题。在我国近些年学校腐败案件中,因岗位职责风险而引起的腐败案件不绝于耳,基本都是具体工作人员等事件。

(四)外部环境风险 高校廉政风险具体客观因素就是外部环境风险,学校虽是一方净土,也是容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腐蚀的地方。学校主要领导干部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在其日常工作生活中,在与社会人员接触的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各种腐败气息的侵蚀,使得其思想道德上出现动摇,权力失控,行政行为失范,造成严重的廉政风险问题。

三、高校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原则

在高校中推行廉政风险防范体系建设,主要是用来将各种违法违纪行为遏制在摇篮中,重在预防,重在防范,从根本上杜绝各种腐败问题的出现。廉政风险防控机制的核心是通过制度来化解和降低廉政风险,通过制度的不断完善和改革实现个人思想道德约束和社会不良风气隔绝。廉政风险防控体系的构建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一)系统性原则 既然称之为体系建设,那么就应该注重系统性。高校廉政风险防控机制是一个有机的,高效的运行体系,只有其内部各个环节相互协调配合才能够实现真正的廉政风险防范。不管是廉政风险管理组织机构设置、具体风险防范工作流程,还是相关监督机构主要职责和廉政风险部门人员配置等,都需要统筹规划,通力配合,任何单独执行的工作都无法实现系统整体完善和改革。

(二)协同性原则 高校廉政风险体系构建需要统筹规划,经过实际具体调查研究才能够达到可靠预测,科学高效处置。协同性原则强调的就是相关部门的通力配合,强调部门之间的统一性。学校经过调研,统一指挥、统一行动,各部门协调配合,按照学校具体规章制度处置各种腐败问题。系统内部各个环节和部门的协同性直接关系着学校廉政风险体系是否能够高效运行,关系着高效廉政风险方法管理工作机制设计科学性。

(三)整合性原则 整合就是各种优势资源的汇总,是在实际工作中寻求解决方案的重要思维方式。整合性思维对于学校廉政风险防范体系的构建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它能够最大限度地挖掘潜在的监测方法,能够给很多问题的处理带来更多新方法新思路。廉政风险防范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它的构建涉及学校具体工作的方方面面,需要进行非常全面细致的研究与分析。系统整合性效果主要通过制度的有效控制体现出来,强调整合统一是廉政系统预防腐败的关键,是创造优美校园环境的重点。

(四)“零容忍”原则 当今任何一个国家对于腐败问题都采取“零容忍”的政策,腐败是任何一个组织走向灭亡的主要诱因。学校作为国家发展和未来人才的重要培养机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应该是一方净土,校园里出现的腐败事件将直接影响着广大学生本该纯净的心灵。学校廉政风险防范体系的构建,必须坚持“零容忍”原则,坚决遏制校园中出现的各种腐败事件,从预防做起,强调学校领导干部和相关部门负责人的思想道德教育,把廉政防范工作渗透到学校日常管理中的每一个细节中。

四、高校廉政风险内部控制体系构建

高校廉政风险内部控制体系是一个有机的充满活力的系统,它的构建需要由科学的防范机制作为前提,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整合学校各种有利资源,从每一个具体环节做起,从每一个具体的组成部门开始研究,重点分析体系的统一性、协调性。高校廉政风险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应该遵循图1所示模式。

(一)信息获取机制构建 信息获取机制是廉政风险控制体系构建的基础,是廉政风险点查找和等级确定的前提。任何风险的控制都必须要保证能够获取准确信息,能够可靠分析风险点和确定风险等级。信息获取机制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内部途径获取信息。内部途径又可以细分为学校部门内部自查和部门之间互查两种。所谓自查就是说具体岗位工作人员根据自己日常工作内容和自身工作特点来自我查找风险信息,学校不同部门不同工作岗位上的不同工作人员所存在的风险点也不尽相同,所以内部自查是获取风险信息最基本最可靠的方法。自查主要查的是自身思想意识上的问题,工作作风上的问题,职业道德上的问题,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问题。所谓互查就是说不同部门之间相互进行风险点和风险等级的检查,通过互相纠正互相检查,来从根本上杜绝贪污问题的出现。部门间互查主要检查的是不同部门权力运行是否规范,权力使用是否正确,是否越界;另一种是外部途径获取信息。外部途径信息获取方法又可以细分为调查走访和网络监控。调查走访,顾名思义就是学校廉政风险监控部门对学校不同部门的每一个具体工作环节进行全面的有针对性的调查访问,特别是学校一些容易出现廉政风险问题的部门,学校要重点监控重点调查。调查走访工作的实际开展方式有很多种,不过大多情况下是以调查问卷和座谈的方式展开。但具体调查访谈的对象并不是唯一的,还需要对该群体所涉及到的其他方面其他部门进行全面调查,以获取更加完整更加可靠的信息资料。

(二)风险预警机制构建 风险预警就是对获取的廉政风险信息进行风险点和风险等级确认,并对出现的风险问题加强廉政教育,提高各个部门风险防范意识。

风险点和风险等级的确定:根据所获取的廉政风险信息,进行更为深入细致科学的分析,确定风险点和风险等级。重点分析学校某些容易产生腐败问题的部门,如人事、财务、基建等,查找各部门负责人和工作人员思想上出现的道德缺失以及外部环境对其自身的腐蚀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人员具体处理,不同风险等级采取不同的监控措施。

廉政教育:学校要经常开展廉政风险防范教育,通过不断的培训来提高学校各个部门工作人员的思想道德素质,通过区别不同教育类型,有针对性地去加大教育程度。学校主要领导干部要通过集中学习,充分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从思想上树立高尚的事业观、金钱观、权力观等,长期保持廉洁自律的作风;重点部门负责人要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注意职业道德和职业纪律性的提高,自觉与个人主义、拜金主义思想作斗争。

(三)监督控制机制构建 科学的监督控制机制必须包含权力运行分配机制、权力制约机制和诫勉谈话机制等。权力运行分配机制就是指学校领导干部和部门负责人权力使用所需要遵循的运行流程,任何形式的权力都伴随着资源运作,权力腐败就是说掌握权力的人利用手中的资源、。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信息已经成为除人、财、物之外的第四种资源,它既属于物质有超乎于物质。当今社会更有价值的物质是信息,很多手握权力的人都把拥有的信息当作个人利益的新增长点。管理学校不同业务和不同部门负责人手中所掌握的资源有很大的区别和差异,权力在这些人手中所产生的作用和利益也有所不同,具体的运行分配过程需要有非常严格和细致的监控。完善权力制约制度就是要最大程度地限制这些手握权力资源的领导干部利用手中权力获取个人利益,它也是廉政风险监控机制中预防腐败的有效手段之一。学校应该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走党政一起抓的路线,组织学校纪律委员会协调部门自查和互查,充分发挥党内监督、行政监督和民主监督的作用,切实提高学校廉政风险防范的实效性。诫勉谈话机制是针对学校内部有腐败苗头但没有腐败行为的工作人员所制定的,通过诫勉谈话让其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让其看到腐败的后果,正确全面地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彻底查清出现问题的环节,重点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充分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

(四)修正处置机制构建 修正处置就是对出现的问题进行修正和处置,对出现问题的个人和部门按规定进行管理和处罚。学校廉政风险防范中的修正处置机制包括考核和处置两个方面。考核是在学校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对不同部门的风险点及其风险等级进行查找和确定。在实际考核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性质分析,切不可主观臆断;同时又要注意对数量的分析,要确保考核数据的科学合理性。学校可以对各个部门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专项检查,并采取多种考核方式,力求全面科学。根据具体的考核结果来制定具体的处置制度,只有在确认腐败事实的前提下才能够执行处置制度。不同腐败行为和产生的不同后果,所执行的处置方式也有所不同,通常情况下,一般的腐败问题采取公开批评的处置方式,情节较为严重的采取纪律处分的处置方式,触犯国家法律的一律交给国家相关部门执行法律制裁。不过任何的处罚都不是目的,学校构建廉政风险防范体系的出发点就在于防范,“惩前毖后、治病救人”,任何的处罚都是为了能够让更多的人认识到腐败的危害,认识到腐败不仅仅是损害集体利益,自身利益、思想等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

参考文献:

[1]温勇、李军、包晓捷:《廉政风险防控视角下的高校内部审计》,《华章》2013年第14期。

思想道德风险点范文第7篇

【关键词】社会环境;大学生德育;环境优化

大学生的德育过程是不断自主性学习、选择、提高、不断认识、适应、推动社会发展的社会化过程。根据大学生道德教育的社会环境的状况,研究相关理论、深入现实实践,旨在提高大学生的核心价值体系。从理论价值上讲,运用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从实践价值上讲,研究大学生的社会环境有助于指导大学生道德教育工作,促进大学生道德養成。

一、当代大学生德育现状

目前,加强和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作为高校的重点工程已引起教育者的广泛关注。高校的德育存在道德风险,社会环境中的个人主义、功利主义使有些大学生道德丧失、道德观念混乱。当代大学生的道德素质主流是积极的、唯物的,表现出崇尚理性,勤于思考,不迷信,不盲从。但部分大学生偏于个人价值,缺乏为国家利益献身的行动和为社会服务的雷锋精神;只看重结果、行为的实效性,缺乏远大崇高理想和踏踏实实的干劲。部分大学生的人生观有“知行不一”的倾向。渴望勤劳好学然而一些人受享乐主义的影响缺乏艰苦奋斗的精神。

二、社会环境对当代大学生德育的影响

(一)社会环境的含义

马克思的“现实自然界”马克思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立场,关注的始终是“现实的自然界”也就是与人有关的人化的自然。马克思始终在自然的基础上认识社会,他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明确指出:在人类历史中即在人类社会的形成过程中的自然界,是人的现实的自然界;因此,通过工业尽管以异化的形式形成的自然界,是真正的,人本学的自然界。环境是影响有生命事物的所有因素和条件。我们的社会环境就是所有因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是人类特有的生活环境。

(二)社会环境对大学生德育的影响

1.社会文化因素。大学生在社会大环境下,成才的过程是以高等教育为主要媒介,自觉接受社会教化,逐步成为独立成熟的社会人的过程。

2.家庭环境因素。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不仅有自然遗传的因素,还有社会“遗传”的因素。不同的教养方式和不同的家庭结构、经济条件对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的影响非常巨大。家庭教养的三种方式不同。

3.学校教育因素。高校教育是重要环节。个人常常在学校期间设立目标要求自己。学校中的师生关系对大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学校中的同学关系对大学生有直接影响,志同道合、情趣相近的同学互相勉励可以互相促进。学校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讲,决定着个人社会化的水平;引领着学生走进科学的殿堂,提高他们的思想素质;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基地。

大学生之间人际交往的影响。人们之间发生的人际交往,有的直接对个人产生影响、有的潜移默化影响到个人。其二,教育管理环境的影响。由于大学生的实践活动多发生在学校里,所以大学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并具有自己特色的意义世界。大学生除了与授课老师构成直接的师生关系,也会与大学中的各种组织产生联系,这些环境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大学生自身的意义世界。其三,生活事件的影响。生活中的重大变故可以改变一个人的生活。生活中的变故和生活实践的因素包括很多方面,如学业失败、亲人去世。

三、完善社会环境加强大学生的道德建设

(一)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在大学里,我们就应该在行为、价值和态度上朝着正确的道德方向成长,第一,在遇到改变社会的力量面前要变得更有影响力;第二,学会抵制你不需要的屈服压力。这需要营造好的社会环境,需要思想道德建设的引领。需要整顿网络文化环境,思想道德建设努力在全社会形成统一的指导思想、共同的理想信念、强大的精神支柱和基本的道德规范。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需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加强大学生信仰教育,在大学生中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最后大学应大力营造学术氛围和良好环境。必须加强主流思想道德的宣传与教育,使大学生切实掌握主流理论立场、观点和方法。

(二)营造和谐的校园环境

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不是一个单一的过程,而是一个多维的过程,是一个由教育者、教育对象、教育环境三个基本因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有机系统。校园文化教育环境包括校园建筑、文化设施、校园绿化美化等物质形态,学校的规章制度和领导体制,校园里的思想意识、文化价值观念、生活观念和行为方式等。师德,校风、管理的建设,要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实效,必须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环境的作用,认真研究和创造完善的校园文化环境,在具有开放性、互动性、无政府性、异质性的网络文化环境下,实现校园文化环境的最优化控制,需要做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

(三)构建美好的家园

家长应该注重人文关怀,全面关心孩子成长。人文关怀是指以人文精神为思想内核,充分尊重人、理解人、发展人、完善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加强实践和劳动教育,深入社会实际。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的过渡时期,家长必须重视孩子的实践活动,注意深化认识、加强了解、过程监督并坚持总结激励。使孩子有组织地直接深入社会、了解社会和服务社会,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努力提高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实效性。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是家庭教育永恒的主题,必须与时俱进,进行积极的探索和研究。

作者简介:周洁(1992-),女,浙江衢州人,浙江师范大学2015学术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国外。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3]姚小泉:《高校德育和人的全面发展》,贵州民族出版社,2006年版 

[4]朱小蔓:《中小学德育专题》,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5]杜威:《道德教育原理》,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思想道德风险点范文第8篇

一、考核范围

确定的重点岗位及人员。重点岗位包括:政工科、计财审计科、职教科、幼教科等。

二、考核的内容

对重点岗位的考核:岗位设置、人员配备、规章制度、学习培训、档案文书等基础建设的情况;风险防范各阶段的措施落实情况;各单位自查自纠情况和问题改正情况;总结修正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的措施和落实情况;群众满意度。

对个人的考核:参加单位学习、活动情况;在风险防范各阶段的措施落实情况;自查自纠情况和问题改正情况;总结修正廉政风险防落管理工作的措施落实情况;群众满意度。

三、考核标准

(一)对重点岗位的考核

1、思想道德风险的防范

(1)制定年度教育计划,定期组织学习培训

(2)深入开展廉政文化建设

(3)注重加强人文关怀。

2、制度机制风险防范。

(1)工作制度建全。

(2)政务公开落实到位

(3)工作流程完善,形成合理的制约机制。

3、岗位职责风险防范

(1)践行政务承诺,工作质效明显提高

(2)工作责任明确到人。

(3)登记、监管、执法规范,记录及时。

(4)依法行政,无行政败诉、复议撤销案件。

(5)监管到位,无责任追究事件。

(6)登记、年检、验照严格把关,无登记差错。

(7)财务管理规范,无差错。

(8)群众满意度高

4、日常监控

(1)按规定组织召开双述双评、民主生活会、监督员会议,网上监控无违规行为。

(2)认真开展自查,上报自查报告及时,查找问题准确,整改措施得力。

(2)落实防范措施到位

5、后期处置阶段

(1)对预警高度重视,认真落实防范措施。

(2)对有诫勉纠错、责令改正情况的单位有整改措施,帮助

相关人员纠正错误得力

(二)对个人的考核

1、积极参加学习、活动,做好学习笔记,撰写心得体会。

2、态度端正,认真查找风险点,并制定防范措施。

3、认真履行“一岗双责”。

4、岗位职责履行到位,无失职渎职行为。

5、认真开展“双述双评”活动,群众满意率高。

6、认真进行自查;及时发现问题。

7、各项防范措施到位,在规定期限内进行整改,措施有力,效果明显。

四、考核组织

(一)第一批重点岗位须在每一年的1月25日、7月25日前,前一阶段的单位自查报告和个人自查报告(同时报送电子版)报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考核工作由局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组织。领导小组办公室每年7月、12月对重点岗位的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进行考核,依据各单位和个人的考核得分,综合评估,对单位和个人进行等次评定。考核90分以上的确定为优秀等次,60分到90分的,确定为合格等次,60分以下的确定为不合格等次。

(三)年内被新闻媒体曝光,造成严重影响的,取消单位和个人的评选资格,并给予通报批评。

五、彰奖惩

(一)对各单位和个人的考核结果纳入年终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