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有含义的微信名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提起微电商,事情要追溯到两年前。笔者一直认为网店和博客原本是一个共同体的两种表现形式。它们都是给每个用户一个空间,博客可以记录自己的日志,而网店可以展示自己的产品,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当博客“升华”到微博时,笔者坚信微电商在不久的将来一定能够出现,尤其微博红极一时,笔者还特意拜访过新浪微博的负责人,一起探讨微电商的发展。可惜由于我们所站的角度不同,看待微电商的结果也不同,新浪微博一直没有在微电商中发力。更让笔者苦笑不得的是,当笔者找到当时腾讯微博负责人想探讨微电商发展时,他问我的第一个问题是,你找我是不是要做微博实名认证?以至于笔者至今都没有做腾讯微博实名认证的打算。时过境迁,两年过去了,新浪微博错过了最佳微电商的发展时机,而腾讯也错过了通过微博带动电子商务发展的机遇。
在笔者看来,微电商包含两种含义:一种是顾名思义,基于微博或者微信的商务行为,称的上是微电商;另一种则是基于交互、分享、评论、口碑等个体传播过程中产生的商务行为,和原本电子商务单纯的买卖过程有了进一步的交互。而微电商将是电子商务的一部分,它不但是新的电子商务渠道,而且还解决了电子商务中存在的一些弊端。
首先,它将提升电子商务中的基本信用。信用一直是电子商务过程中的死角,如何打造自己的基本信用是每个电商人都需要考虑的问题。电子商务信用一共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基本信用,商家将自己最诚信的部分展示给潜在用户,就是基本信用;另一部分是参考信用,即现有的用户所给的评价供后来潜在用户参考使用。理论上这两种信用都是以卖家为主导的信用行为。而微电商的出现,将改变以商家为主导的信用现状,使得商家更注重自身的产品、服务等,以期待在用户主导的交互信用中获取更多的机遇。
其次,微电商渠道的出现给电子商务的发展注入新的增长因素。根据相关部门提供的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零售电子商务的成交额为1.2万亿元。虽然数字还在快速增长,但是同比增长比例开始下降。新网购用户群体增长比例放缓,淘宝在线卖家数量开始负增长,一切数值都说明电子商务总体增长开始放缓。而微电商的出现,将快速地弥补这个空缺。快速增长期预计可延续3年~5年。
最后,微电商将是电子商务向移动商务转变的一个过渡期。随着笔记本电脑越来越小,手机屏幕越来越大,两者终究会合二为一。同时随着移动4G网络的出现,移动流量成本越来越低,可以预见到未来用户更多的行为将体现在移动网络中,同样电子商务也不例外,更多的交易额将逐渐地体现在移动商务中,而微电商则是在转变过程中的一个过渡期。
活动现场,羽毛球奥运冠军林丹的妈妈高秀玉,讲述了自己从林丹5岁开始每天早上5点骑自行车送儿子去练球,到他12岁送到福州当专业运动员的点点滴滴。而远在德国的林丹也通过视频感谢妈妈,"正是因为有了她和所有人的帮助,我才有机会站在奥运会这样世界级的竞技舞台上。"奥运冠军陈一冰、吴敏霞及何雯娜也在活动上将自己准备的礼物送给妈妈。
"我们相信在每个运动员身后都有一个了不起的妈妈。宝洁公司一直致力于帮助这些母亲。"宝洁公司全球市场营销及品牌建设执行官毕瑞哲在主题活动中说。
在英国,宝洁主打家庭"温情牌"。宝洁奥运项目主任内森・霍默表示,在数字世界的推动下,消费者比以往更加关注企业治理或者企业社会责任(CSR)的价值。
数字时代塑造合力
据缔元信的调查显示,90.5%的网民会通过互联网关注奥运,超过通过电视渠道的85.8%,微博互动、视频互动等线上互动或将成为2012年奥运营销新爆发点。数字化时代改变了对话的本质,带来了社区的全新含义,使交流从单向来自制造商,变成了和消费者的实时对话。
宝洁大中华区总裁施文圣曾在一次演讲中说,点子和内容是由用户在网上创造的,在中国这种情况尤其突出。网络社区把共同的兴趣和需求整合到一起,创造出强有力的声音,这对品牌建设有重大影响,或带向辉煌或拉到低谷。宝洁"为母亲喝彩"借中国奥运代表团的母亲"温情牌",本土化、数字化的营销理念,会使其更好地融入中国市场。
落地腾讯打造大影响
"为母亲喝彩"这一主题也将贯穿2012宝洁奥运营销项目始终。旗下的9大知名品牌,潘婷、飘柔、海飞丝、舒肤佳、玉兰油、帮宝适、佳洁士、金霸王和吉列都将加入此次活动。这是宝洁公司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全球活动,也是宝洁与国际奥委会签订10年合作伙伴关系以来第一个里程碑式的主题活动。而如何最大化激发活动的社会效应,引发消费者的广泛关注?宝洁选择了腾讯作为互联网战略合作伙伴。
关键词:玄府;理论探讨
中图分类号:R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717(2007)12-2516-02
1.玄府的起源
“玄府”一词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素问・水热穴论篇》,在论述风水的病机时提到:“肾汗出逢于风,内不得人于脏腑,外不得越于皮肤,客于玄府,……名日风水。”并明确指出:“所渭玄府者,汗空也”。张介宾《类经・针剌三十八》对“玄府”作注:“汗属水,水色玄,汗之所居,故曰玄府。从孔而出,故曰汗空。然汗由气化,出乎玄微,是亦玄府之义。”玄,黑色,在五行属水,故张氏言“水色玄”。同时认为,汗由气化,机理玄微,亦有“玄微之府”的含义。后世“风寒随玄府而入,腠理开张,内外相合,先传肺而人……”(《严氏济生方・咳喘痰饮门》)“又病人表实里虚,玄府不开则阳气上出,汗见于头”(《普济方・卷一百二十二》)“牡蛎散治虚汗不止,玄府不闭”(《御药院方・卷八》)等论述皆是遵从《内经》“玄府即汗孔”的论述。
2.河间玄府论
金元医家刘河间却对《内经》玄府含义提出质疑和大胆设想:“然皮肤之汗孔者,谓泄气液之孔窍也,一名气门,谓泄气之门也。一名腠理者,谓气液出行之腠道纹理也;一名鬼神门者,谓幽冥之门也;一名玄府者,谓玄微府也。然玄府者,无物不有,人之脏腑、皮毛、肌肉、筋膜、骨髓、爪牙,至于世之万物,尽皆有之,乃气出入升降之道路门户也”(《素问玄机原病式・六气为病・火论》)。将玄府内涵扩大为无物不有的气机升降出人的门户,提出了创造性的新概念,并将“玄府闭密,气机升降出入失常”作为疾病发生一个重要而基本的病机加以论述:“人之眼、耳、鼻、舌、身、意、神识,能为用者,皆由升降出入之通利也,有所闭塞者,不能为用也。若目无所见,耳无所闻,鼻不闻臭,舌不知昧,筋痿骨痹,齿腐,毛发堕落,皮肤不仁,肠不能渗泄者,悉由热气怫郁,玄府闭密而致,气液、血脉、荣卫、精神,不能升降出入故也。各随郁结微甚,而察病之轻重也。”刘氏认为玄府是无物不有、充斥于人身各脏腑、组织、器官的细微通道,是气、血、精、津、神机升降出入的门户。玄府以通为用,玄府通利,气机流畅,脏腑器官功能正常;热气怫郁,玄府闭密,气机壅滞,诚如《内经》所言“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百病生焉。刘氏着重以目病、耳聋为例,论述火热所致目、耳玄府闭密出现目昏无所见、耳聋无所闻的证候:“故知热郁于目,无所见也。故目微昏者,至近则转难辨物,由目之玄府闭小也,……或视如蝇翼者,玄府有所闭合者也。…所谓聋者,由水衰火实,热郁于上,而使听户玄府壅塞,神气不得通泄也”(《素问玄机原病式・六气为病・火论》)。
治疗上以辛味药物开发玄府,“阳气开冲…令耳中郁滞通泄也”。河间开通玄府更强调审因辨证,针对引起玄府密闭的病因治疗,而不拘于死板的“辛昧开发”。如其治疗耳聋所言“若热证已退,而聋不已者,当以辛热发之。三两服不愈者,则不可久服,恐热极而成他病尔!若聋有热证相兼者,宜以退风散热凉药调之,热退结散而愈。……若非其病,不可服其药”。
张从正及后世的徐春甫、王肯堂、傅仁宇等以河间玄府论对消渴(张从正《儒门事亲・卷二》)、目疾(王肯堂《证治准绳・杂病・第七册・七窍门上》;傅仁宇《审视瑶函・卷五・运气原证・目昏》)的病机进行论述,创制了有效方剂人参白术散“治遍身燥湿相抟,玄府致密,遂令忪悸发渴,饮食减少,不为肌肤”(刘完素《黄帝素问宣明论方・卷十一》),羊肝丸“羊肝引黄连等药入肝,……肝郁解则目之玄府通利而明矣”(汪昂《医方集解・明目之剂第十九》)。周学海更将舌上细络作为舌之玄府的结构基础(周学海
3.现代对玄府理论的研究
李其忠通过对气门、玄府、腠理、三焦四者联考认为,广义玄府即指腠理,是元真之气和液态物质运行流布的通道,亦即为人体物质运动变化的重要场所。腠理(即玄府)成为沟通外在肌表气门与内在脏腑之间三焦的联络机构,四者共同构成气液运行的周密管道系统。郑国庆从玄府与离子通道的相似性:存在的普遍性、结构的微观性、通道的启闭性、离子交换、信息流通的功用性等多方面比较推论,离子通道可能是玄府的重要实质,并提出从开通玄府、调控离子通道探讨中风治疗机制。常富业“玄府一细胞间隙”假说提出细胞间隙可能是玄府的结构基础;并从水液代谢方面论述玄府功能,认为玄府是流通气液之所,脏腑组织内众多玄府“运水行津”,宏观上体现为脏腑主水的功能。玄府开阖太过,血化为津过多,局部水湿留滞,形成水玄府的病理状态;开闻不及,玄府郁闭,其内血水积浊被裹,压迫周围组织,影响气液流通,从而使病变范围呈扩大蔓延之势。常富业还认为,水玄府是肉眼不及的脏腑隐性水肿的主要病机,并以动物实验证明,具有开通玄府、利水解毒作用的利开灵可以减轻脑出血大鼠脑水肿程度,改善神经功能。
4.玄府理论之我见
信息技术课堂该教些什么?怎么教?这两个问题一直伴随着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研员,一名教育信息化工作者,我一直在思考技术与教育的关系。现在看来,技术与教育二者之间的关系是教育信息化工作的起点,技术的本质应该是信息技术教育的价值起点。
技术及其本质价值
技术,由“技”和“术”组成,“技”的含义是操作,“术”的含义是方法,“技”与“术”合在一起就是操作与方法。技术在被创造的时候就被寄予了解决问题的希望。在技术被应用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技术会逐渐改变解决问题的原有方式,形成新的方式。新的解决问题的方式不断改变着人的思考方式,进而促进技术的不断革新。例如,微信的开发者希望它能改变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方式。微信后,用户成指数倍增长,短短几年时间,它已经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方式、阅读方式,甚至二维码也随着微信的广泛使用而普及,微信也在不断地更新,更加符合人们的使用习惯。现在,人们在与朋友进行交流或购物付款时,会立即想到使用微信解决,微信已经改变了人们思考问题的方式。
技术在被创造之初就带有一定的目的性,就是为了解决问题。在教育领域,利用技术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技术与教育相融合的过程,因此技术的本质价值是与人的需求相融合的。
技术的教育价值
从课堂教学,到教育信息化,再到教育变革,技术时刻影响着每一位教育人的决策,“如何认识技术的教育价值”是教育人工作中最需要解决的一个基本认识。从20世纪初至今,人们对技术“教育价值”的追问从未停止,随着技术与教育融合的不断深入,有三种主要观点一直影响着教育实践。
一是技术乐观论。技术乐观论认为技术能解决教育中的“痼疾”,甚至是所有问题。最典型的代表就是电灯的发明者托马斯・爱迪生,他曾说:“我相信,在今后几年电影一定会给我们的教育系统带来革命化的变革。它将取代大部分教科书,利用电影可以教授各个学科的知识。”技术乐观论过分夸大了技术的积极效应,将技术视为解决教育问题的“万能钥匙”,认为只要应用技术就能解决问题,这种观点一般存在于某一项新技术应用于教育的初期。
二是技术悲观论。技术悲观论认为虽然技术具有某些先进功能,但是设备昂贵,使用不方便,会给教育教学带来负面影响。典型的观点是:计算机发展的结果,由于不用脑,可能导致我们的智力退化。技术悲观论过分夸大了技术的负面效应,视技术为“洪水猛兽”,对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基本持否定态度,这种观点一般在应用技术遇到挫折时或对应用技术具有畏惧感时产生。
三是技术工具论。随着技术乐观论和技术悲观论的出现,人们逐渐发现技术并不像技术乐观论者说的那样好,也不像技术悲观论者说的那样坏,此时一种新的观点被提出并逐渐被大多数人所接受,这就是技术工具论,也叫技术中立论。技术工具论的典型观点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技术工具论认为技术本身没有“好坏”“善恶”以及“对错”之分,用得好则能促进教学,用不好则会起到反作用。目前,这种观点被大家广为接受。
以上三种观点都有失偏颇,从技术哲学的角度来说,技术的价值包含内在价值和使用价值。技术是为了解决问题而被创造出来的,技术在被创造之初就被赋予了价值,技术与教育相融合也是因为技术具有能促进教育发展的某些特性,所以技术并不是中性的,技术自身是负荷价值的(技术的内在价值),因此技术工具论(技术中立论)并不成立。技术与教育相互作用的过程又体现出技术的使用价值,也就是使用者利用技术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价值,使用价值主要取决于使用者。
信息技术教学要充分体现技术的本质及价值
信息技术课程由于与生俱来的原因,与计算机科学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也导致很多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只注重技术操作,忽略技术应用,偏离课程目标。信息技术教师应不断追问技术的本质及意义,将教学目标定位在技术价值的体现上,让学生了解技术并掌握基本技能(了解内在价值),应用技术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问题(体现使用价值),最终形成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学科思想)。例如,在初中Visual Basic程序设计基础教学中,教师要将程序设计语言与汉语、英语等语言进行类比,认清交流是语言的本质,学习程序设计语言的价值是解决问题并培养计算思维,让学生了解技术并掌握基本技能(语言基础知识),应用技术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问题(算法思想),最终形成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计算思维)。
【关键词】 新媒体;商洛花鼓;戏剧传承发展
地方戏剧对于展示区域特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但随着社会的进步,艺术门类更趋多元化,其面临严峻挑战。其中,有些戏剧已经得到充分关注,状况发展日趋良好,例如秦腔、京剧、粤剧等。但仍有一部分的地方戏剧受众小,传承方式不当,从而日趋没落。
商洛花鼓自清光绪年间由湖北传入陕西境内,吸收地方民歌小调和方言最终成型。从其起源、戏曲史发展观点、元素构成来看,商洛花鼓在戏曲音乐发展史的研究中具有“活化石”的作用,可作为地方戏剧典例研究。
一、商洛花鼓面临困境及原因分析
因市场经济和外来文化的不断冲击,商洛花鼓传承面临诸多困境:
1、资金短缺,设备老旧
2、在市民中关注度低,剧目无吸引力
商洛市剧团成立于2010年,现有演职人员 59 人,如今在商洛演出次数极少,1年不超过3次,频率极低。据调研:50岁以上人群中经常看戏的比例达76.67%,30-50岁人群看戏比例为26.67%,30岁以下看戏的比例不及7%,年轻团体对此甚少关注。市民对此了解的情况也不容乐观:极其了解的比例为3%,较为了解的比例为16%,一般了解为22%,大部分人对此知之甚少也不感兴趣,传承现状堪危。
3、花鼓剧目严重流失
商洛花鼓戏的传统剧目据说抄本和口传本约有100余本,代表剧目有《打铁》、《石榴娃烧火》、《绣荷包》、《花墙会》、《吴三宝游春》、等。很多经典曲目,如《坐西楼》,《花庙会》等因老艺人大量过世而失传。2011年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中,全市登记的民间花鼓艺人不足30人,且多数年龄老化,数十年未登台演出,录下来的原唱声带多数唱词不全,曲调不准,难以恢复。
原因分析如下:其一,新表演形式,如广播电视传媒、流行音乐等对旧戏剧造成冲击;其二,保护意识短缺。很少有人意识到商洛花鼓的传承价值和意义,对其甚少采取保护措施,表演场所名存实亡;其三,商洛市自身经济发展欠缺;在本身表演形式缺乏吸引力的情况下,只要花鼓戏的票价稍微提高,观众人数就会下降,长此以往,自然举步维艰。
二、新媒体视野及其应用
在大众传媒难以复兴地方戏剧的情况下,新媒体有其实践的必要性。新媒体是在报刊、户外、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在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发展起来的“第五媒体”,本质特征是技术上的数字化与传播上的互动性。应用设想如下:
1、以现代传媒手段实现传统模式的现代化
(1)全面普查和整理花鼓剧目和花鼓曲调。电子录入现存花鼓相关信息,包括创作曲目、知名艺人、剧团注册等,建立并不断追踪完善信息库。
(2)通过网页进行民意调查。对新时期下市场对创作曲目的需求方向、市民易接受的宣传方式等内容进行调查,为政府制定政策提供数据导向。
(3)政府官方网站宣传与企业合作,吸引企业融资。以此向剧团提供设备和资金支持,缓解政府财政压力。
2、新媒体视野下的不同主体措施
(1)政府主体。①节庆活动与新媒体途径相结合。节庆的含义不仅仅是法定节假日,也可以是“各城市和地区根据自身的资源禀赋和地方特点,策划举办的带有浓郁地方特色的现代节庆活动。”可设计“商洛花鼓文化节”等,利用新媒体推送打出品牌。
②举办以新媒体为载体的各种活动比赛。例如,举办“商洛之珠・花鼓情 ”的微电影征集大赛,通过电影讲述故事,通过物质奖赏扩大关注人群。
③重视政府官方网站建设。政府门户网站应由一个政务公开的主页和提供特色服务的用户频道构成。现如今大多数政府网站存在:信息不全面、不及时、不实用、没特色等问题。政府应完成从管理职能向服务职能的转变,在网站建设上,可以特设旅游文化栏目推荐,定期更新。
(2)文化产业主体。文化产业主体的努力可立足在视觉创新领域。在人们获取的信息量中,视觉获取的信息量占获取总量的 70%,听觉占 20%,其他感官的获取量仅占 10%左右,足见其重要性。当下视觉技术发展,文化进入影像时代,数字化带来的是一种以视觉信息为标示的崭新的思维方式和生存方式。以此为前提可探索新旧媒体间的合作之路。
①开发设计3D明信片等创意小巧礼品。以陕西历史博物馆为例,同属于历史文化类,其开发了12件国宝文物“魔卡”,外表造型仍为一般明信片,但手机扫码后通过APP可以看到文物的立体造型,使游客对陕西文化印象深刻。地方戏剧也可借鉴,自我推销。
②开发相关手机APP等,也可以和其他著名APP合作。本方法侧重于戏剧音频影像的植入,例如小咖秀创意模仿等,让文化宣传突破时间与空间限制。
③建立戏剧虚拟体验馆或是3D立体展示,以游客自身参与提高关注。
(3)剧团主体。①保留经典,与时俱进。将老艺人的经典表演通过新媒体设备保存,这些资料有传承、教学之两层意义。在剧本创新方面,新剧本的创作应注意尺度。
②开发优势,打造品牌。充分利微信、网页、微博等平台等每天更新推送多创意高质量新闻。2016年1月15日,商州区文化馆曾举办《商州戏曲传承与发展》讲座,但入场学习人数情况一般,主办方应充分考虑新媒体的影响力。同时,演员可通过微博经营感染更多的人。
3、微信平台案例分析
在现实中宣传场地、费用、工作时间安排等因素的制约下,微信成为良好的宣传战地。
文化产业微信公众平台服务需求分析:“作为国内首创和自主研发的新兴的移动应用,微信具有信息表现形式多样化、用户群庞大、成长潜力巨大和具有社交网络属性等诸多特点和优势”。“从用户年龄段看,19-40岁的用户占 75%以上,说明微信用户的主力军为青年人;从学历看,专科以上学历的用户占七成以上”,其主要用户为高学历人群。现阶段花鼓戏传承正需要这样的有生力量。
文化产业微信公众平台服务可行性分析:其一,如今智能机普及,用户获取信息的方式逐渐迁移到微信;其二,虽说微信公众账号的应用没有固定模式,但是戏剧可以借鉴其他行业的成功案例;其三,技术层面可行,微信公众平台是开放的,任何机构和个体均可以免费申请注册并拥有自己的公众账号。
内容构建:剧团可按流程申请商洛花鼓公众平台,每天更新花鼓巡演场次信息、表演者信息、活动预告、节目投票等内容,使广大用户在小窗口接收大新闻。同时应注意:初期扩充用户需注意渠道多样化与良好形象的塑造;中期时,推送频率固定适中且保证推送内容精确,尽快树立权威;后期可注意排版方式的多样化,向活泼、多图、创新、紧密联系热点等方向发展。
三、结语
目前,地方戏剧传承模式尚为传统。而转变到消费者角度,最重要的就是提高关注,新媒体无疑是绝佳选择。只有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将表演者的“施”和观众的“受”相结合,实现“精品戏剧-大众接受-社会反响良好-支持戏剧发展”的良性互动共生关系,地方传统戏剧才能获得新生。
【参考文献】
[1] 陕西省戏剧志编纂委员会.陕西省戏剧志・商洛地区卷[M].陕西:三秦出版社,1997.50.
[2] 杨英.节庆旅游效应分析――以广东省国际旅游文化节为例[J].旅游经济,2010.04.
关键词:功能主义翻译理论 新词 人民网 异化 归化
一、引言
诸家对新词中“新”的时间节点认识不同,有的把时间节点定在改革开放后,有的定在21世纪后,有的把未收入《现代汉语大辞典》的词作为新词。本文认为新词是现有的词汇中,没有的词语及产生了新义的旧词。新词往往来源于新造的词语、附有新义的旧词、本土化了的外来词、使用区域扩大化的方言词、泛化使用的行业用词。
关于汉语新词日译,中日两国已出版了9部词典,此外,还有《北辞郎》等网上辞典。相对于词典翻译、编撰,关于新词日译的论著、论文相对偏少,目前国内只有吴侃(2013)主编的论文集和零星论文。该论文集对新词作了界定,根据新词的来源作了分类研究。关于功能主义翻译理论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汉译英领域,汉译日的相关研究还极为鲜见。
近年来,网络新闻以其迅速、便利的优点在对日宣传中被广泛采用。但是,怎样向日本人发出中国的声音却仍然是一个问题。据日本非营利组织“言论NPO”和《中国日报》共同实施的舆论调查结果(2013年8月5日在东京公布),90.1%的日本人和92.8%的中国人对对方国家“印象不好”,日中两国从国内媒体获取对方国家的相关信息比例分别为95.0%和89.1%。只有25%的日本人认为日本媒体客观公正地报道了中日关系(人民网,2013年8月6日)。那么,日本人如果能经常看到像“人民网”那样的日文版中国媒体,就可能改变对中国的印象。本文认为只有站在受众的立场去翻译,译文才能为读者所接受,读者才愿意接受中国媒体的信息,从而实现有效交际。
我国对日宣传的日文版媒体很多,主要有: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网、人民中国、中国画报、北京周报、国际广播电台、东方网、大使馆主页、政府门户网站及企业网站等。作为本文分析对象的“人民网”是人民日报社于1998年12月1日开设的、较有影响力的新闻网。从上述调查数据可知,日本人从中国的媒体获取信息十分有限,我们需要从功能主义翻译理论的受众意识出发,使网站信息符合日本人的阅读习惯,达到外宣目的。
功能主义翻译理论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在德国形成,80年代其翻译理论研究的中心从以原文文本(Source Text=ST)为导向的翻译理论研究转变为以译文文本(Target Text=TT)为导向的翻译理论研究,从“等价”转向“功能”,从语码转换转向跨文化交际,强调翻译的目的和功能。功能学派的代表人物弗米尔(Vermeer,1996)提出了“目的论”(skopos theory),认为决定翻译目的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是受众,翻译是在目的语情景中为某种目的及目标受众而产生的语篇。后来诺德(Nord,2005)发展了翻译类型学理论,提出“功能加忠诚”的原则。他们在翻译的类型学、方法、策略、功能、伦理学上提出了比较完善的理论。
本文选取“人民网”(日语版)日语报道中的新词翻译作为研究对象,从功能主义的角度分析在“TT”中体现的翻译目的、功能问题,分析新词在“TT”中的异化和归化翻译,探讨把功能主义翻译理论纳入外宣工作的可能性,以及目的论对译者选择翻译策略的影响及其在译文中的表现。
二、异化翻译
“异化”和“归化”是韦努蒂(Venuti,1995:20)提出的翻译术语。韦努蒂认为异化法则是“接受外语文本的语言及文化差异,把读者带入外国情景”。异化翻译时,译者尽量向原作者靠拢,保留原文的语言文化特色,给译入语读者带来具有异国情调的译文。异化翻译的策略有移植、音译、借用、逐字译等。
(一)移植
“移植”本是植物学中的概念,指整株植物的异地栽培;后来为医学借用,如“脏器移植”。在翻译实践中,如果ST中的一些文化负载词在TT中缺失,这种文化空缺词可以采用移植的方法来翻译。汉语中大量存在的“寿司、刺身、便当、人气、卖萌、写真、宅男宅女”等都是从日语中移植过来的;日语中的汉字基本上都是日本人从中国移植的。这里说的“文化负载词”是指蕴含社会文化意义的词语,社会赋予了它以引申义、联想义、比喻义、象征义等,它与民族心理、风俗习惯和社会变革等密切相关。在译入语中无对应的文化负载词时,可使用移植法。如:
(1)中秋の名月に当たる中国の的行事「中秋(旧8月15日、今年は9月30日)までまだ半月あるが、中国のネット上では早くも、中秋に欠かせない的子「月(げっぺい)の合が始まっている。中国の通大手「淘宝(タオバオ)の月ギフト券・月ギフトセットの上は今月10-16日の1で3500万元(43750万)を超え、前年同期比で200%伸びた。(「月商が早くも幕け 今年はりが人 中国 「人民日本版2012-09-20)
这是“人民网”从《羊城晚报》上翻译过来的报道,译文中对具有中国文化、社会背景的词“中秋节、月饼、淘宝”采用了移植法来翻译,以实现翻译的等价原则。虽然“中秋节”“月饼”不是新词,但为了便于日本读者理解,译者在这些文化词前加上了解释性的词语,在“月饼”“淘宝”后还加上了读音。
(二)音译、外来词
汉译日时,音译是用与汉字音近似的日语片假名来标记地名、专用名词等的翻译策略。此外,有些词语可用音译日语外来词翻译。例如:
(2)中国国院(政府)新弁公室は……上半期、料メッセンジャ「微信(ウィチャット)のユザが4人を超え、インタネットのトラフィック入56.8%につながったという。中国工・情化部のチフエンジニアである朱宏任・道官は、「微博(ウェイボ・ミニブログ)だけでなく、微信も利用していなかったら、代れと子供に言われたことを明らかにした。(きょうの人民日「微博--アジアカップ男子、中国と国が引き分ける 「人民日本版2013.07.25)
在“人民网”的日语版中,“微博”的翻译有“微博、公式微博、微博(ウェイボ)、中国版ツイッタ「微博(ウェイボ)”等。“人民网”对“微信”一词的翻译也尚不固定,有的是加括号注释,有的是在“微信”前加说明性的短语,有以下几种译法:WeChat、ポタルサイト大手「(テレセント)がしたスマトフォン(多能携)向けチャットアプリ、ウィチャット、WeChat・中国版LINE、スマホ向け料メッセンジャアプリ、テンセントの料メッセンジャアプリ、テンセントの料メッセンジャアプリ「微信、スマトフォン向けチャットアプリ、チャットアプリ、テンセントの提供するスマトフォン向けコミュニケションアプリ……
新词的翻译在译入语中很难找到现成的对应词,不同的译者或者同一译者在不同的时间所翻译的新词也不一样。网站管理者或者翻译工作者协会、中央编译局等组织也不可能马上对新词做出规范统一的翻译。这样,一个新词就会导致上述多种译词出现的现象。随着时间的推移,译学界会自然而然地趋向于使用统一的译词。
(三)借用
“借用翻译法”指译者借用目的语中相似的习语来套译源语中的习语的方法。中日两国在翻译西方语言中的抽象概念时都曾使用汉籍古典中的旧词或重新组合词语来表达新含义,如:“自由、文学、经济、哲学、电脑”等曾经都是利用“借用翻译法”译出的词语。通过借用翻译法传入现代汉语中的词语有:hot line热线、hot dog热狗、yellow pages黄页、secondhand二手、black box黑匣子、handbook手册、watermark水印、Microsoft微软、bluetooth蓝牙、keyboard键盘等。这种借用翻译法在“人民网”的日语版中也得到充分了体现。如:
(3)在の体制改革の深化は、トップダウンと全体画を重する他、政府体制・独占界・所得分配・金融体制・政および税制体制などの重点分野の改革を着に推する必要がある。(会がもなく幕 5つの要素に注目 「人民日本版2013.03.28)
“顶层设计”是系统工程学中的概念,本义为“自高端开始的总体构想”,是指介于价值理念与操作实践之间的蓝图。这一概念运用到社会改革领域,就是要加强对改革全局的整体战略谋划。“人民网”在2010~2011年时把它译作“グランドデザイン”,在2012年时译作“(国家理念および造を再する、略的政策立案を指す)”,在2009~2013年间有时译作“トップレベルデザイン”,在2013年时译作“トップダウン”,这是英语“Top-down Design”的借用,强调自上而下的设计,有基层的参与,而“トップレベルデザイン”意为“高水平的、高层的设计”,并无“民间参与”的意思。
(四)逐字译
逐字译是不顾译入语的语法和表达习惯,翻译时以词为单位进行思考,追求译文与原文每个词的对应。
(4)ST:房奴、卡奴、车奴、孩奴与节奴,少不了压力。
TT:「房奴(マイホム地)、「カド奴(カド地)、「奴(マイカ地)、「孩奴(子育て地)、「奴(祭日地)などが少なからぬプレッシャをもたらしている。(中国人は世界で最もせかせかしているか?「人民日本版2010-07-22)
这里基本上采用了原文的语序来翻译,最后加了个日语动词。这种逐字译可以说是日本人翻译中文的最早的译法,出现于佛经、古典著作、汉诗的日译中。
译文是文化交流的载体。由上可知,异化翻译可以在达到交际目的的同时不失汉语文化的特性,可以体现文化的多样性。在语言层面,特别是在翻译人名、地名、政府单位、文化负载词时,译者常采用异化翻译法。
三、归化翻译
归化是要把原文本土化,以译文或译文读者为归宿,采取译文读者习惯的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的内容。归化翻译要求译者向译文的读者靠拢,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译文,增强译文的可读性和欣赏性。归化翻译的策略有意译、同化、省略、加译、注释等。
(一)意译
意译是相对于直译、音译而言的,指根据原文的大意来翻译,通常用于翻译句子或词组。意译的译文容易理解,简洁明了,少歧义。意译不等于归化翻译,它关注的是语言文字,而归化关注的是文化。
(5)ST:现场聊到为何现在越来越多的“女汉子”以及范爷是否觉得自己是女汉子时,一向强势的范爷表示其实自己在感情中也是一枚“软妹子”……。
TT:会ではなぜ在「おやじ女子が加しているのかについてが及び、范冰冰にしても「自分をおやじ女子だと感じることがあるか?というが向けられた。これまでなイメジをもたれている范冰冰だが、「は自分は恋において非常にやかでしい女性であり、……と主した。(映画「一夜喜は、8月9日から中国全国でロドショ予定。「人民日本版2013-07-24)
这是2013年7月21日,喜剧《一夜惊喜》在北京举行主题曲MV的会时范冰冰与李治廷的谈话。范冰冰素有“范爷”之称,这里把“女汉子”译作“おやじ女子”是合适的。
“女汉子”通常用来形容那些“外表是女的但是性格纯爷们”的姑娘,她们的性格特点是:不拘小节;什么都能干;总认为自己是最棒的;不容易认输,却常犯些小错误;说话直率,大大咧咧……。汉语中的“女汉子”强调女子的男性化,而日语的“おやじ女子”在强调女子的“大叔化”,语感稍有不同。
日语的「おやじ义为“老爹、老爷子、老头儿”,主要用在关系亲密者的对话中。《北辞郎》把“女汉子”译作“オヤジギャル”。它源自日本周刊杂志《SPA》上连载的『スイト・スポット中的言语,指像大叔一样行动的年轻女子。而“おやじ女子”指头发稀少、长有胡子的具有某些男性体貌特征的女子,她们对男性、服饰不感兴趣,喝酒豪爽,是男性化的女子。2013年4月日本富士电视台播放了以“おやじ女子”为主人公的电视连续剧《ラスト・シンデレラ》,使“おやじ女子”成为流行语。
(二)省略
省略翻译法指在不同语言的转换过程中,删去一些有累赘的词语或违背译文语言习惯的词语。
(6)ST:不少“血拼”达人选择自由组合假期,飞赴日本淘宝。
TT:休暇をみ合わせて日本にい物に出かけようというきが盛んになっている。(ビザ和で日本へのい物ブム到来か?「人民日本版2010-06-24)
“血拼”“达人”“淘宝”都是新词,但这则日语译文采用了意译法,省略了这三个新词。“血拼”是英语“shopping”的音译,日语有对应词“ショッピング”,中文的谐音字“血”包含了花钱购物后心疼的意思,钱包出血了;“拼”字含有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后热衷于购物的含义。这个音义结合的词语,即使用日语对应词“ショッピング”来翻译,也译不出其背后的社会文化含义,所以,译者只能省略后意译,但仍然没有原文那么生动形象。
(三)加译
为了准确地表达原文的信息内容,译者可以用加译的方法把句子中隐含的意义或句子成分用显性的语言表达出来。加译不能随意增减原文的信息内容。
(7)ST:近年来我国屡次发生涉及瘦肉精的食品安全事件。
TT:中国では近年、豚肉の赤身をやす果のある法料添加物「肉精(酸クレンブテロル)の混入事件が後をたない。(「肉精の 3分で可能に 「人民日本版2012-03-01)
例(7)是注释性加译,因为日本读者并不知道“瘦肉精”,所以,译者在其前面做了注释,把译文写在后面的括号内,这样保留的中文原字“瘦肉精”既保留了异国情调,反映了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又便于读者便于理解。
(四)解释
新词往往反映最新的社会文化事件,它们往往不存在于译入语中。由于原文与译入语之间存在一些异质性的社会文化差异,所以,译者在无法找到合适的对应词时,只能采用解释翻译法来阐释原文,使文化背景不同的译入语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译文,达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8)ST:在刚刚结束的“双11”促销中,优衣库的5000张优惠券在半小时内被一抢而空。
TT:11月11日(独身の日)の激安セルにおいて、ユニクロは30分内にクポン券5000枚の配布を完了した。(凡客品 中国での上がユニクロを上回る 「人民日本版2012-11-19)
11月11日这一天有四个形似光棍的“1”,所以叫光棍节。这种流传于中国年轻人中间的娱乐性节日并没有传到日本,因为日语中并没有“1棍子光棍(单身)”的隐喻联想。所以,译者在译文中用括号加了注释。
从以上译文可知,异化和归化不是截然分开的,不是矛盾的,两者往往同时存在于“TT”(译文)中。译者选用什么策略来翻译,要由翻译的目的、译者的经验、译文读者的文化背景等来决定。
四、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在实际翻译中,异化和归化是互为补充的。译文难免会带有浓厚的异国情调,这就要采用异化翻译法;同时译者又要考虑到跨文化交际、读者的理解及原文的顺畅,这就要采用归化翻译法。我们不能选取一种翻译策略而排除另一种策略,异化翻译时译文也要通便,归化翻译时也要尽量保留原文的韵味。总的来说,为了实现有效交际,以达到外宣目的,应尽量用归化的策略处理语言形式,用异化的策略处理文化因素;但是,一些与日本文化关系较远的新词,为了便于理解,应多采用意译、加译、解释等归化翻译策略。
参考文献:
[1]吴侃.汉语新词日译研究[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3.
[2]Vermeer,Hans J.A Skopos Theory of Translation[M].
TEXTconTEXT,1996.
[3]张美芳.诺德译有所为――功能翻译理论阐释[M].王克非译.北
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4]Venuti,Lawrence.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A
History of Translation[M].London:Routledge,1995.
[5]藤文子.翻行と文化コミュニケション[M].みすず
房,2007.
关键词: 允执厥中;诚信;中道;中和;三大平衡
中图分类号: B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7387(2012)04-0080-04
“允执厥中”,作为舜帝所倡导并身体力行的一种治国理念和治国方略,在中国历史上曾经产生过深远影响,它在价值目标上所追求的个人心境、社会需求、自然生态等三大平衡,很值得今天的和谐社会建设所借鉴。
一、“允执厥中”的理论内涵
尧舜的“禅让”,作为一个政治美谈,被国人广泛传颂了数千年,而尧舜在“禅让”时所传授的治国方略,则往往被后人所忽略。在今天社会主义的政治体制下,“禅让”的传位方式已经失去其现实意义,但尧舜传授的治国方略则仍然值得借鉴。
尧在将帝位禅让给舜时,所传授的是“四字方略”:“尧曰:‘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论语·尧曰》)这句话的要点就是“允执其中”,这是尧自己所推行、也要求舜所必须遵循的治国方略,如果违背此方略,造成“四海穷困”,舜的帝位也就终结了。
当舜将帝位禅让给禹时,“四字方略”则扩大为“十六字方略”:“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尚书·大禹谟》)这里的要点是“允执厥中”,除了虚词“其”与“厥”的差别外,实词完全一样,意思也完全相同。这说明舜帝是完全按照尧帝所制定的治国方略来执行的。但在具体的努力方向上却发生了重点转移:从解决“四海穷困”的物质问题转向了“人心惟危”的精神问题。也正因为更加重视了人“心”问题,所以“十六字方略”通常被称为“十六字心传”。舜帝为什么更加重视人“心”?我们从舜帝自己所说的话中或许可以窥见其中的端倪:“契,百姓不亲,五品不逊。汝作司徒,敬敷五教,在宽。”(《尚书·舜典》)据此,我们或许可以这样推测:舜帝在解决物质贫困问题的过程中,发现物质财富的增加总是赶不上人的物欲膨胀的速度,因而出现了百姓不亲、家庭五常关系不顺的情况;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保持物质财富与人心需求的平衡,这就得想办法调控人的欲望;在当时生产力低下的情况下,控制人的欲望比增加物质财富来得更容易、更有效,舜帝于是将国家治理的重点转向了以解决“人心惟危”的精神问题为主。他提倡“德治”,强调“德服天下”,推行“道德教化”,就是希望从官员到百姓,都应该“以德节欲”,遵守道德原则,规范道德行为,以实现物质与精神的平衡。这一点,与我们今天的现实似乎有点类似,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强调“文化建设”,从某种意义说,也就是为了解决近年来物质财富的丰富而精神相对贫乏、亦即物质与精神失衡的问题。
关于“十六字心传”的涵义,宋人蔡沈解释得很好:“心者,人之知觉,主于中而应于外者也。指其发于形气者而言,则谓之人心;指其发于义理者而言,则谓之道心。人心易私而难公,故危;道心难明而易昧,故微。惟能‘精’以察之,而不杂形气之私,‘一’以守之,而纯乎义理之正,道心常为之主,而人心听命焉,则危者安,微者著,动静云为,自无‘过’、‘不及’之差,而信能执其中矣。”[1]这说明,“人心”与“道心”的差别主要就是“私”与“公”的差别,“道德教化”,也就是要让“道心常为之主”,让“人心听命”于道心。
当然,“允执厥中”作为治国方略,决不仅仅是“德服天下”、“道德教化”的问题,它还有着更为丰富的内涵。这可以先从词义上进行理解。
“允执厥中”之“允”,《说文》的解释是:“允,信也。”《辞海》的解释有3种:“应许、公平、诚信。”《汉语大字典》的解释有9种,前3种的含义为“诚信、公平、答应”。关于“诚”与“信”的含义,《尔雅》和《广雅》都训“诚”为“信”,《说文》则“诚”与“信”互训。也就是说,“诚”与“信”含义相同,与“允”的含义相通。“执”,《说文》云:“执,种也。”吴大澂《愙斋集古录》云:“古执字从木从土,以手持木种之土也。”可引申为“保持、坚持”。“厥”在这里为助词,无实义。“中”的含义则更为复杂,《说文》:“中,内也,从口、丨,上下通。”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云:“中者,别于外之辞也,作‘内’,则此字平声、去声之义无不赅矣。”也就是说,“上下通”、“外内纳”均为“中”。“中”与其他词组成合成词,就显得更为复杂,常用的合成词有中正、中和、中旗、中庸、中道等,这些词所表达的含义与舜帝的治国方略都是有关系的,但真正起决定意义的词则是“中庸”。朱熹《中庸章句》云:“中者,无过无不及之名;庸,平常也。……程子曰:‘不偏之谓中,不易之为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定理”就是“不易”之理,“理”越普通、越平常,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的范围越广,就越难以改变,因于此,“庸”又有“经久”之义。李树青认为:“‘庸’字从庚从用,‘庚’并通‘更’、‘径’,有经历久远与经久耐用的意义,故训功训常”;“中是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庸是经久可用的道理,正如农业里面,各种农事均有适当的节气,不能早也不宜迟;而每年中的二十四节令,又是依次循环,永恒不变。了解了中庸在生活条件中的意义,我们再读程伊川给这个名词所下的定义,所谓:‘不偏之谓中,不易之为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才不致陷于迷惘及误解。”[2]“中”是“天下之正道”,“允执厥中”,也就是诚实守信地坚持天下之正道,周秉钧先生将它翻译为“诚实保持着中道”[3]。这不仅是舜帝治国方略的核心内涵,而且影响了中国数千年,成为国人处理一切国事、人事的通用法宝。
二、“允执厥中”的治国实践
“允执厥中”在治国实践上的运用和效果,被后人反复传诵和信奉。《中庸》云:“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尚书·盘庚》:“汝分猷念以相从,各设中于乃心!乃有不吉不迪,颠越不恭,暂遇奸宄,我乃劓殄灭之,无遗育,无俾易种于兹新邑!”这是盘庚决定迁都时的一段训词。“设中于乃心”,也就是要求民众一定要从内心真心诚意地坚守中道,这说明在殷商时代,中道就已经是一种很流行、很普及的处事原则或道德原则。近年发现的清华简《保训》篇记载周文王给周武王的遗言云:“昔舜旧作小人,亲耕于历丘,恐求中,自稽厥志,不违于庶万姓之多欲。厥有施于上下远迩,迺易位迩稽,测阴阳之物,咸顺不扰。”“恐求中”,也就是小心翼翼地探求、运用中道。综合上述文献的记载,可以归纳为三层意思:其一,治国的要领是坚持“中道”;其二,用“中”的方法是先把握“过”与“不及”的两个极端,然后选择最为中正、适宜的原则去做;其三,用“中”的目的是以民众的需要为准绳,既要解除“四海困穷”的物质困境,也不能违背庶民百姓的愿望,以消除“人心惟危”的精神危机,还要顺从于客观事物的阴阳变化。总之一句话,要努力让民众生活富裕、心境平和、物产丰富。这就是“允执厥中”所要达到的社会效果。
“允执厥中”的治国方略落实到具体的做法就是要以诚信的态度,广开言路、广纳贤才,实现政治清明,提高政府及官员的公信度。《尚书·舜典》记载舜帝的话:“龙,……命汝作纳言,夙夜出纳朕命,惟允!”《传》:“纳言,喉舌之官。听下言纳于上,受上言宣于下,必以信。”《正义》:“‘从早至夜出纳我之教命,惟以诚信’,每事皆信则谗言自绝,命龙使勉之。”这里所讲的“惟允”,首先是舜帝自己所说的话要诚实可信,其次是百姓的话要真实可信,其三是中间环节的上传下达更要属实可信。三者要做到“可信”,关键是政治开明:“月正元日,舜格于文祖,询于四岳,辟四门,明四目,达四聪。”(《尚书·舜典》)《传》:“谋政治于四岳,开辟四方之门未开者,广致众贤。广视听于四方,使天下无壅塞。”正是因为有了“广视听于四方”作基础,百姓才会说真话,才能保证龙的传达“属实”;如果只是听信龙一人的上传下达,就势必会造成言路“壅塞”,从而失“信”于民。
政治清明,不仅要取“信”于民,甚至要取“信”于罪犯。《尚书·舜典》:“皋陶,……汝作士,五刑有服,五服三就,五流有宅,五宅三居。惟明克允。”《正义》:“‘克允’谓受罪者信服。故王肃云‘惟明其罪,能使之信服’,是信施于彼也。但彼人信,由皋陶有信。” “惟明克允”也就是要求对待罪犯也要公平公正,让他们信服。如《尚书·吕刑》谈执法:“惟良折狱,罔非在中”;谈判案:“民之乱(治)也,罔不中听狱之两辞,无或私家于狱之两辞”。执法在“中”,判案也在“中”,都是要求公正、不徇私情。这也就是“允执厥中”的方略落实到法律细节的真实上。
要真正做到广开言路,还要摆正君与民包括官与民的位置:“帝曰:俞!允若兹,嘉言罔攸伏,野无遗贤,万邦咸宁。稽于众,舍己从人,不虐无告,不费困穷,惟帝时克。”“无稽之言勿听,弗询之谋勿庸。可爱非君?可畏非民?众非元后何戴?后非众罔与守邦。”(《尚书·大禹谟》)这里的要点是如何做到“舍己从人”,其前提是如何认识君与民的关系:是“爱君”还是“畏民”?心存“畏民”之念,才有可能舍弃私念而依从众人。
与广开言路相联系的是政务公开,这与所谓的“中旗”相关。刘节考证,“中旗”是一种制度,而且由来已久:“《吕氏春秋·谕大篇》:‘舜欲旗古今而不成。’所谓‘旗古今’,就是说把古今的事都写在中旗上。《国语·楚语》灵王引用史老的话:‘余左执鬼中,右执行殇宫,凡百箴谏,吾尽闻之矣!’”[4]“鬼中”应为“归中”,《说文》云:“人所归为鬼。”《释言》亦谓:“鬼之为言归也。”“归中”是说将“百箴谏”的话全都“归纳”到“中”上,这是舜帝“旗古今”的实现。舜帝当时之所以“不成”,可能是因为文字尚不成熟,而“旗”太小,“古今事”太多,写不下。
舜帝之所以要把古今事写在中旗上,是因为中旗在古代社会具有特殊的意义:“中者最初为氏族社会中之徽帜,《周礼·司常》所谓‘各画其象焉,官府各象其事,州里各象其名,家各象其号’,显为皇古图腾制度之孑遗”;“盖古者有大事,聚众于旷地,先建中焉,群众望见中而趋附,群众来自四方,则建中之地为中央矣。列众为陈,建中之酋长或贵族,恒居中央,而群众左之右之望见中之所在,即知为中央矣。然则中本徽帜,而所立之地,恒为中央,遂引申为中央之义,因更引申为一切之中”[5]。中旗是众“望”所归之处,古今大事写在旗上,就可以让群众“望”而明瞭。这是舜帝意欲推行的“旗教”或者说是“政务公开”,与命龙作“纳言”的指导思想是一致的。二者的区别只是在于:中旗“公示”的是以事实为“信”,龙所“出纳”的是以言语为“信”。因此,“中”与“信”、“诚”也是相通的。
三、“允执厥中”的哲学内涵与实践价值
“中”的内涵提升到哲学层次就是“中道”。“中道”作为哲学意义的最高抽象就是其本体论涵义,这是儒家、道家均十分看重的。《左传·成公十三年》:“民受天地之中以生,所谓命也。”孔颖达疏:“天地之中,谓中和之气也。民者,人也。言人受此天地中和之气以得生育,所谓命也。”人受天地中气而生,这与《老子》的说法很接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马王堆《帛书老子》甲本“冲气”作“中气”,“冲”、“中”相通,“中气”也就是阴阳二气的和合之气,既能生人也能生物。《列子·天瑞》:“清轻者(阳气)上为天,浊重者(阴气)下为地,冲和气者为人;故天地含精,万物化生。”晋张湛注:“阴阳气遍交会而气和,气和而为人生,人生则有所倚而立也。”中气居阴、阳二气之“中”,而且能“中和”二气以成万物,所以“中气”具有创生万物的本体论性质。
“中气”是生人之气,人是“中气”的生命化、肉体化、智能化。因此,民受天地之“中”以生,“中”既是人的存在形式,也是存在依据;人生天、地之“中”,是宇宙的中心,并能参赞、调谐万物的化育——人本身也是“中”,是“中道”的承载者、冲和者。刘师培对此有过精辟的分析:“问曰:致中和,天地位,万物育,何也?曰:天地之道,一阴一阳而已。春为阳中,万物以生;秋为阴中,万物以成。位者,阴阳之中;育者,生成之谓。故以阴阳生成万物,明春秋化育之功,亦以见仲尼上律天时,与天同极也”[6]。“春生秋成”,这是自然的“中和”之功,“上律天时,与天同极”,则是人工的“中和”之功。因此,“中道”作为创生万物的本体,也是“天道”与“人道”的“中和”。“中者天下之大本,和者天下之达道”,此之谓也。
不同的是,儒家更为看重的是“中道”之行亦即“中行”,道家则把“中道”看作事物的普遍法则。在《诗》、《礼》、《春秋》等经典中,“中”字也多次出现。儒家将“中”、“中行”看作高尚、正直之德,并进而确定为处事、从政的原则。《论语·子路》:“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孟子·尽心下》对此进行解释:“孔子岂不欲中道哉!不可必得,故思其次也。”孟子的解释不一定准确,“中道”作为一种思想原则,体现在行为上就是“中行”,强调“笃行”的孔子,或许更重视“中行”,并非是退而求“其次”。再如荀子,也同样强调“中行”:“先王之道,仁之隆也,比中而行之。曷谓中?曰:礼义是也……凡事行,有益于理者,立之;无益于理者,废之,夫是之谓中事。凡知说,有益于理者,为之;无益于理者,舍之,夫是之谓中说。事行失中谓之奸事,知说失中谓之奸道”(《荀子·儒效》)。孔子的“中行”是指个人的行为原则,荀子的“中行”是先王处理政务的行为原则,二者的结合,就是儒家“中道”之行为原则的整体内涵。老子说:“道冲(中),而用之或不盈”;“万物负阴抱阳,冲(中)气以为和”。作为一种普遍法则,更具客观性、规律性,人的主观意志在利用这种法则时,就更应该谨慎,所以老子更强调“守中”,即谨守“中道”,他提倡顺其自然(自然而然),也是谨守“中道”的体现。庄子提倡“执其环中”以应无穷之变,也是强调依循客观事物原有的规律去有所为有所不为。其《养生主》云:“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道家要求“绝圣弃智”、“返朴归真”,对那种纯而又纯、不食人间烟火的圣人是坚决反对的。他们更看重现实的普通人生,对普通人而言,“为善”、“为恶”都是不可避免的;要避免的是“近名”、“近刑”。这就是“执其环中”,是在充分遵循普通人之生活规律的基础上所提出的养生之道。“缘督以为经”则是一种比喻或举例,“督”是指人背脊之经络,中医称之为“督脉”,这是人的身体健康与否的中枢所在,也是人体的“中道”;“缘督”即是循着督脉这一“中道”去保健身体。因此,与儒家更重视“中行”亦即主观努力不同,道家更重视“守中”亦即对客观规律的遵循。
恩格斯曾经说过:宇宙中的一切吸引和一切排斥,一定是互相平衡的。从根本上说,“允执厥中”所追求的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其实也就是为了保证一种适度的平衡。这种平衡体现在多个方面:就个人而言,既指性格的平衡(如“直而温,宽而栗”),也指心态的平衡(如“乐而不,哀而不伤”);就社会而言,既包括物质需求的平衡,也包括精神需求的平衡;就人与自然的关系而言,既体现在尊重客观事物阴阳变化的规律上,也体现在对规律的掌握和适度利用上。总而言之,坚持“中道”的目的就是要让个人的心境平衡、社会的需求平衡、自然的生态平衡。实现了这三大平衡,也就实现了天下大治,国泰民安。因此,“中道”既是一种方法论,也是一种目的论,它贯穿于修、齐、治、平的全过程,是“舜文化核心范畴”中的核心。
参考文献:
[1]蔡沈:《书经集传》,《虞舜大典·古文献卷》(上),岳麓书社2009年版,第200-201页。
[2]李树青:《儒家思想的社会背景》,周阳山主编:《中国文化的危机与展望——当代研究与趋向》,台北联经出版公司1984年版,第46页。
[3]周秉钧:《尚书今译》,湖南出版社1997年版,第302页。
[4]刘节:《中国史学史稿》,中州书画社1982年版,第12-13页。
新媒体以其快捷方便、信息海量、不受时间地点限制、受众门槛低等优势迅速吸引了大众的眼球。新媒体的快速崛起,打破了传统媒体一统天下的局面,传统媒体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受众减少,发行量萎缩,经济收益下滑,在这种新的媒介环境下,传统媒体不得不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寻求转型之路。但与此同时,新媒体面临的问题也不容小觑,虽然有政策指向的扶持,但现实问题不能得以完善,成长道路仍然面临众多障碍。
2014年,以微博、微信、APP客户端为首的新媒体,将信息传播范围无线扩大的同时,也使得行业间的粘合度更加紧密。通过几个行业公众平台,你便可轻松了解业内信息,除此之外,新媒体更让业内人士有了便捷迅速的沟通途径。
以知识产权行业为例,已有的传统媒体包括:《中国知识产权》杂志、《MIP知识产权管理》、《中国知识产权报》等都已或即将推出新媒体。而现有的在业内颇受关注的新媒体包括:智合东方微信公众平台、IPRdaily微信公众平台、优智博微信公众平台都已做到了定时推送业内资讯。
本刊记者就知识产权行业内备受关注的几家新媒体,独家采访了各自的负责人,了解作为新媒体当下所面临的技术、版权、资源等众多热点话题。而作为新媒体发展中最受诟病的版权保护问题,作为本就是知识产权行业的专业人士,在经营新媒体时,将如何破解版权瓶颈?如何发展新媒体?如何与现有传统媒体合作共赢?
智合东方首席执行官 洪祖运
初次和Luckie(洪祖运)认识是在智合东方(以下简称智合)的VIP群里,当时这个群里已经有近180人,都是与知识产权行业相关的人士,包括学者、法官、律师、企业法务等等。虽然现在已和Luckie相熟,但也未曾见过面,这或许就是网络时代的一大特色。而智合的初创,也仅仅是靠网络便有了今天的规模。
智合初始的几个发起人,均是出自华东政法大学知识产权专业,很多年前他们在校园内就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之后大家各自走上工作岗位,也都从事与知识产权有关的工作,彼此之间也保持着联系。“平时因为我的学龄稍长,所以会牵头组织一些聚会活动。” Luckie说。
2014年元旦前几天,在一次网络聚会(Luckie在香港,其他人在上海)中聊起,大家毕业都有不少年了,可以考虑一起做些事情。刚好当时微信公众号的浪潮初起,有关“互联网思维”的讨论沸沸扬扬,Luckie就提议大家开一个公众号,一方面可以作为一个机会沉淀每个人这些年在专业上的积累,二来可以作为一个窗口聚合更多的知识产权同行来分享和讨论。
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备,“智合东方知识产权”的公众号在2014年2月14日创号首发,那一天是中国的元宵节和西方的情人节重合的日子。“选在这一天,我们期望能有一个美好的开始。‘智合东方’四个字,东方的含义很清楚,因为中国自古以来在世界的位置就是东方,智合的起源在中国的东部上海,所以东方在地缘上定位了我们是发起于东方中国的一个组织;更重要的是“智合”二字,“智”是指“智慧”,是对世界的理解,“合”讲究的是“道合”――君子合而不同,我们认同对于世界的理解应该是多元的,但我们相信多元的理解依然应当贯穿一个主线――在智合,这条主线就是对于法治的共识。” Luckie说。
从创立之初至今,智合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公众号订阅数已达数万人,单月用户阅读数超过40万,微信群有28个并且不断在扩大。Luckie也玩笑到,能够引起贵刊《中国知识产权》杂志的关注和采访,就是很大的成绩。
智合微信公众号上线之初,即在运营上做出有别于大多数公众号的创新,即同时建立若干个微信群。通过公众号的信息,与微信群的用户联系和沟通,迅速吸引了很多业内同行的关注。名不见经传的智合,也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突破了3000订阅用户的大关,微信群迅速扩大到8个。Luckie说,与其他平台相比,智合的特点应该是更加专注于专业人士的聚合与联系。换句话说,智合提供的是一个法律专业人士的交流平台,并且在这个平台上,期望实现法律行业不同成员的低成本联系和互通。而在管理方面,Luckie说:“智合从建立之初,即采取公司制的管理方式。因为股东和管理层大多是法律专业出身,所以一开始在公司架构、制度建设上我们就比较注意。原则上,我们采用人事上的矩阵式管理,和项目上的扁平化管理。公司内部主要分为业务、行政和技术三个部分,而部门与部门之间也经常通过项目组的方式进行人员抽调组合,集中针对具体项目进行资源的调配。从目前的效果来看,智合的管理模式基本可以匹配目前智合的发展要求。”
当被问及为何几位创始人会有做“微信公众平台”的想法时,Luckie这样说道:“简单的说,智合的事业是基于我们对现今中国时代趋势的两个基本判断。第一个判断,是认为中国的法律市场即将进入高速增长乃至井喷的阶段,原因在于中国的各个阶层已经对于法治产生了强烈的共识,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一个GDP达到美国一半的国家,法律服务市场的规模却只有美国的二十分之一,这种强烈的落差预示着这一块市场的潜力巨大;第二个判断,是互联网经济将朝着同传统经济部门相结合的方向发展,在互联网解构和改造商业世界的今天,法律市场同样也会因为互联网的介入而发生很大的变化。在智合的事业规划中,公众号是个起点,今后也会是智合社区的一个重要‘入口’。通过对公众号、微信群这两个主要产品的运营,我们正在获取相应的经验和能力,从而为我们在不远的将来建设一个‘法律人的云社区’做好准备。”
据了解,目前智合东方的运营模式主要是依托于几个大型的社交平台,如微信、微博、人人网等。智合的产品包括负责信息输出的“智合东方知识产权”微信公众号、“智合东方”微博账户、人人网账户,以及负责社交互联的智合微信群――目前智合管理和运营的有10个综合群和18个分类群,在微信群的设置上,已经突破了知识产权专业的限制,开始覆盖更多的商业法律部门,包括私募/风险投资法、房地产法、娱乐法等等。
关于智合公众号的内容来源,Luckie介绍道,智合主要有三个来源,一个是智合的原创内容,智合有着一支高效的编辑团队,可以保证及时的捕捉社会热点,推出有趣且不乏深度的专业解读;第二个是来自于其它优秀法律作者的授权文章,智合的编辑会广泛的阅读网站、报纸、杂志、其它微信号的文章,如果找到适合的内容,我们会联系文章的作者,取得转发授权,例如何帆法官、游云庭律师、王迁教授、陶鑫良教授、董皓博士等这些大家或者优秀的法律文章提供者,陆续给予智合全部转发授权或部分授权;第三个是来自于向智合社区用户的约稿,例如美国华盛顿美科律师事务所的梅雷律师,他在智合连载的美国司法趣闻专栏有着很高的人气,中伦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舒海、沪江网法务总监林华、钱伯斯亚太区负责人李晨,这些人都在认同智合的基础上慷慨分享他们的文章,提供了大量高质量的专业内容。
智合是一家创业公司,因此所有创业者遇到过的困难,智合都曾遇到,或者正在经历,或者即将面对。在应对这些困难的过程中,Luckie尤其感受到的一点是,每一次挫折和阻碍的克服,都是极为宝贵的经验。“我们也能够明显的看到,智合在每一个困难之后都会成熟一点和强大一点。”Luckie强调,和所有的创业公司一样,智合面临的不仅是发展的压力,更是生存的问题。智合现在不仅仅只是做知识产权的社区,而是拓展到更多的商业法律领域。我们的基本理念就像我们的口号一样,是要建设“法律人的云社区”,所以在今后的发展路径上,我们可能会与不同的法律从业群体进行合作,通过线上和线下的联系与互动,来实现更大范围法律圈的融合。
智合作为新媒体的一员,同样面临着新媒体发展中的瓶颈,本就是法律专业出身的Luckie,又如何看待新媒体发展中的现实问题?
“新媒体的新,我们理解主要是技术上的新,媒体的基本规律例如在管理、运营、传播上的原则是不会变化的。在我们看来,新媒体如果不愿意像历史上诸多新生事物那样昙花一现,反而应该更多的向传统媒体学习。最终,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都是内容为王,体验为王。新媒体讲究一个快,这也是互联网思维的一个关键内容,但快就意味着知识产权尤其是版权方面的风险。如果转载文章和引用观点时并不注意知识产权的问题,这可能会给新媒体的发展埋下隐患,《今日头条》事件值得每一个新媒体从业的思考。就智合而言,我们在公众号的内容上,自始就重视版权的问题。除了原创、约稿和投稿,在文章的转载上我们均会得到原作者的同意,并按照原作者的意愿注明来源和作者信息,甚至会推荐原作者自己的公众号,事实证明,绝大多数作者对于新媒体的转载是乐见其成的,而取得他们的授权,更多的是对作者的尊重,换来的也是作者对平台的好感与信任。”Luckie说。
IPRdaily CEO 周鹏
在微博最为火热的时候,本刊记者与周鹏在微博圈里互相加了关注,也曾私信沟通过,但却未曾谋面。而当时,IPRdaily还未创办。
1986年出生的周鹏,军校毕业后,在检察院办公室做过文案工作,2009年进入知识产权行业,2011年创办“北京盛韬知识产权服务有限公司”,从事国内和涉外知识产权托管运营业务,曾服务过诸如河南电商产业园等大型机构,包括集团公司、国家“211”高校在内的中型客户,以及小型创业公司。周鹏现已离开北京盛韬公司,全力经营着IPRdaily,长远目标是与5名创业团队成员通过IPRdaily构建一个知识产权生态圈。
“IPRdaily”2013年12月份正式开通中文版微信账号,在的公开信息中,IPRdaily是这样介绍自己的。“关注TMT、文化创意、教育培训、生命健康、环保等领域的知识产权事宜,想通过‘媒体平台+产业平台+社区’的形式,将创业者、知识产权从业者、权利人三方进行对接,打破知识产权行业信息不透明的现状。”
“保守估计,目前国内具备专利资质的机构大概有1000多家,具备商标资质的机构有将近2万家,这其中包含8000多家具备商标资质的律师事务所,根据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的统计数据,近5年来,每年全国商标注册申请量的95%以上是通过商标机构提交的,不过,各家知识产权机构提供的服务侧重点不同,创业者在获权、维权、用权三方面均有需求,有时在选择知识产权机构时无从入手。”IPRdaily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立的。周鹏介绍,IPRdaily媒体平台关注的是国内外知识产权行业的最新动态,平台上的文章包括创业公司知识产权部分的风险分析、知识产权产业的发展趋势及评议、知识产权行业的最新案件及经典案例分析等等。
IPRdaily最早是诞生在腾讯邮件LIST上的,用户订阅量也可以说是比较稳定的,初期在LIST大概有500个订阅用户,大部分都是原来盛韬知识产权服务有限公司服务过的客户,周鹏说:“也就是有他们,才让我们坚定的走到了今天。”其实IPRdaily最开始的定位是很独特的,它不像任何其他媒体,在最初试着了两次以后,定位是整合每日重点识产权行业新闻,以短平快的形式直达用户邮箱(最开始是邮件列表),主要目标用户是对知识产权新闻没有鉴别能力的人,对知识产权行业不是很了解的人,身在知识产权行业必须看新闻,却没有足够时间的人,以及关注知识产权行业发展的人士。”周鹏说:“正好赶上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顺应趋势,IPRdaily2013年12月份正式开通中文版微信账号,也就是在过去邮件版基础上重点推微信版,实现网站、邮件、微信等多管道传播,为业界及关心支持知识产权的朋友提供真实可信的知识产权行业信息服务。”
成立至今,IPRdaily取得了一些成绩,包括:经过半年积累,已经拥有近3万的关注用户和手持设备;IPRdaily针对创业者建立了首批专家导师团,为创业者提供辅导支持服务;IPRdaily《拜访百余知识产权机构活动》已经开展,此外,还将拜访100家做的不错的创业公司,了解他们在知识产权方面的安排,丰富IPRdaily的案例库;与国家知识产权局保护协调司进行初步合作;与英国《MIP知识产权管理》杂志进行新媒体方面的合作;建立了第一个知识产权云社区IPer公社。
据了解,目前IPRdaily的运营模式以新媒体为切入点,媒体+社群,还聚集了一批知识产权智囊团。周鹏介绍说:“我们的素材有一部分是精选高质量的文章,同时和知识产权行业紧密相关的,另一部分就是我们的智囊团成员提供的专业性的文章和媒体的推荐稿,目前IPRdaily也有自己的审查员,没有作者没有来源的一律不发。”周鹏觉得,与其他知识产权行业内的公众平台相比,IPRdaily的独特点在于,除了报道国内外最新知识产权动态,更关注最新创业公司知识产权部分情报分析,以及在知识产权领域创新商业模式的机构,并且是市场资本对本行业投融资信息的第一接入口。
对于新媒体面临的版权瓶颈,IPRdaily在运营过程中也深有体会,据了解,目前周鹏也在与传统媒体洽谈版权的合作,以期完善IPRdaily在发展过程中的版权障碍。周鹏表示,数字化、网络化的新媒体发展,突破了传播的物质壁垒,降低了传播的边际成本,必然导致市场竞争更为激烈,企业应该找准自己的特色,勇于突破和创新。而最终,新的媒体方式会与一代人共同成长,并改变人们的使用习惯,融入社会结构,成为某种意义的“传统媒体”,随之更新的媒体形式会伴随着社会发展不断诞生。接下来IPRdaily发展的重点之一也是扩编我们自己的编辑团队,多合作、多拿授权、多自己生产。
据了解,目前IPRdaily还没有盈利,周鹏希望将来IPRdaily打造成为一个媒体+社群+平台的知识产权生态圈,帮助知识产权行业良性的发展,同时,也希望能按照自己的规划一步一步紧凑的进行,希望早日盈利。
《中国知识产权》杂志总裁兼主编 张继哲
《中国知识产权》杂志是一本面向全球发行的专业性杂志。自创刊以来,《中国知识产权》杂志一直致力于建立一个综合性媒体平台。经过10年的发展,我们的产品已包括中、英、日三语刊、中英双语国际知识产权名录及查询评价系统、报纸、网站、电子杂志、中英日三语电子周刊、官方微博、微信等。近年来,《中国知识产权》杂志已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知识产权媒体平台“专业性、综合性、实务性以及国际性,是我们整个平台的基本特点与核心优势。”张继哲说。
“近几年来,新媒体异军突起,迅猛发展。虽然我不认为新媒体会取代传统纸媒,但也绝没有忽视新媒体的建设。”张继哲表示,早在2012年《中国知识产权》杂志就建立了由专人负责的新媒体部门,把网站、周刊、微博以及后来的微信都纳入了新媒体部门运营。
而与其他行业新媒体相比较,《中国知识产权》杂志官方微信平台的独特优势便在于多年的新闻采写经验,专业的采编团队,以及积累10年的独家行业文章和知识产权专业人士的供稿资源。因此,《中国知识产权》杂志较其他新媒体在版权上更加具有优势。
“在知识产权领域,不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发展必须以合作为基础。单打独斗与同质化竞争是对行业本身最大的伤害。”张继哲强调。
对于如何更加全面的发展新媒体,《中国知识产权》杂志新媒体部主管周炳日结合自己在工作中的感受,谈到了自己的几点看法。一、新媒体一直都存在,只不过每每被赋予了不同含义,有不同的指向。从门户网站、博客、论坛到手机报、电子周刊,再到微博、微信,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新媒体”。二、目前来看,新兴的微信未能取代之前的微博,就像门户网站没有取代报纸杂志一样。最早出现过的,至今还存在着,新兴的平台不过是在局部改变了其传送方式。也就是说,我们不能因为现在流行微信就把网站、电子周刊舍弃掉,因为它们依然有市场。三、新媒体的衍变和发展,尤其是微信的出现,大有把中国传统文化里的“熟人社会”那一套搬到手机上建立起了“圈子文化”。在微信朋友圈里,我们更容易去打开朋友分享的文章,愿意接受某一特定观点。这就需要我们媒体从业人员、企业营销人员结合传统社会中学习经验,制造出能让粉丝愿意分享的“产品”,从而扩大自身的传播影响力。
针对内容建设方面的问题,周炳日很客观的分享了平台自身存在的优点和不足。相较于其他几家运营不错的新媒体平台,我们有固有的优势,那就是拥有一支固定的采编队伍,以及通过10来年建立起来的知识产权业内的专家学者和优秀从业人员库。当然我们也面临着很多传统媒体都面临的问题,比如如何更好地衔接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最终打造一个全媒体平台。
作为一个立基于传统媒体的我们,并不乏原创信息。恰恰也因为传统媒体的缘故,我们比较注重文本信息的编排、创作。但对于新媒体这块而言,这些内容远远不够。以后努力的方向就是对原有杂志文章进行二次加工,把优质内容换成更适合新媒体传播的形式,同时也要结合时下热点,逐步加大原创的频度,发展出自己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