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原泪李白

中原泪李白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中原泪李白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原泪李白范文第1篇

1、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2、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唐·高适别董大

3、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唐·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

4、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游子吟

5、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唐·杜甫赠卫八处士

6、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

7、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唐·贺知章回乡偶书

8、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王维渭城曲

9、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

10、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谭嗣同

11、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唐·李商隐无题

12、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

13、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渐泪,恨别鸟惊心。——杜甫

14、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唐·杜牧赠别

15、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宋·黄庭坚寄黄几复

16、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花。——杜牧

17、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李白

18、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唐·韦应物寄李儋元锡

19、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岳飞

中原泪李白范文第2篇

缱绻情思

我看到被贬弃后却仍在念着“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的班婕妤;我看到爱人死后却仍低吟“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的李清照;我看到失宠后的梅妃书写“我念我皇,今夜,欢歌燕舞,可千万千万,别梦寒。”;我看到李商隐与妻子离别后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我亦曾看到陆游的“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我悲泣,想来是这情太伤感,不是我能懂。而我也只能将它默默收起,珍藏。

壮阔豪情

我看到被罢官后的东坡仍高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我看到击退敌军的岳飞吟咏“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我看到壮志难酬的辛弃疾醉酒“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我看到李白被启用时的“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亦曾看到贺铸的“推翘勇,矜豪纵,轻盖拥,联飞?,斗城东。”

我欢唱,想来是他们的情太壮阔,激励了我,而我亦将它收起,收藏。

情思家国

我看到屈原被放逐却仍“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我看到子建被陷害后却依然“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我看到陆游身患重病却不忘“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我看到文天祥被俘后高喊“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我亦看到林则徐时“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豪言壮志。

我感慨,想来是他们的情太动人,家国情思使人激昂,而我将它收起,保存。

中原泪李白范文第3篇

别人眼里的他, 济世安民,平定天下,于他,却不过是恰逢其会,游戏人间罢了。

你可曾听过东山再起,又可曾听说过淝水之战,更或,你可曾想过,是怎样的一个人,连李白那样绝顶风流,绝顶风流,绝世狂放的男子,也会在他面前忍不住自惭形秽,泪如雨落?

东晋,一直都不是个太平的年代。世人称它为乱世,我却认为,不必说是乱世。因为乱世民不聊生,而东晋,却是脱俗的多。民士把酒当歌,风骨化沉香,即使在千年之后,依然如一杯清茶,淡雅馥郁。

谢安,是名士,是政治家,亦是隐士,谢氏家族由暗淡到明艳,全在他的指点之中。四十岁出山,即使是对现代人来说,也是偏晚的,更何况是在人均年龄偏低的古代。一出山,他

便不再是从敬仰的名士,隐士谢安了。从林泉之间回到尘到,他面对了大众的怀疑和指责不置一词,不卑不亢,态度从容。

从容,怕是谢安一生的写照。当苻坚收降慕容家族,灭亡前秦,对岸江南的歌声飘摇之耳,他决定挥鞭南指,一统中原大地。于是,笙旗蔽空,天地失色——东晋危矣。只有谢安,他从容安然。为了谢氏一族,为了天下江山,他慷慨出手,一招定江山。

任命谢家人为督为将,自己运筹帷幄。这一战打得苻坚丢盔弃甲,心胆俱寒,从此,两道耻辱的印记千秋万事皆洗不去——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即使在最后,在听到胜迅,他亦是从容的下完一盘棋,从容送客。

中原泪李白范文第4篇

1.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3.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频洲。(温庭筠《梦江南》)

4.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5.没有比别离更痛苦的东西了,爱却在遥感与思念中日益深刻,日见清晰。

6.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

7.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滩声秋更急,峡气晓多阴。望阙云遮眼,思乡雨滴心。将何慰幽独?赖此北窗琴

8.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张九龄

9.春蚕到死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

10.渡汉江宋之问岭外音书断,经冬复立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11.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刘皂《旅次朔方》)

12.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13.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来望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唐.赵瑕《《江楼感怀》》

14.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

15.此情无处可消除,才下眉头,又上心头

16.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游子吟》》

17.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18.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19.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南唐.李煜《《清平乐》》

20.稚子牵衣问,归来何太迟共谁争岁月,赢得鬓边丝

21.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

22.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王维《杂诗》)

23.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24.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25.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26.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凤栖梧》

27.多情自古空余恨,好梦由来最易醒。------清;史清《溪佚题》

28.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29.延客已曛黑,张灯启重门。

30.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31.次北固山下【元】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32.泊船瓜洲(北宋)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33.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

34.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35.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36.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37.云渺渺,水茫茫。征人归路许多长。相思本是无凭语,莫向花笺费泪行!——晏几道的《鹧鸪天》

38.门外若无南北路,人间应免别离愁。

39.阴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40.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41.次北固山下【元】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42.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来望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唐.赵瑕《《江楼感怀》》

43.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44.等待一万年不长。中秋思念亲人的诗句中秋思念亲人的诗句。——狄金森

45.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46.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唐·鱼玄机)

47.泪咽却无声,只向从前毁薄情。凭仗丹青重省识,盈盈。一片伤心画不成。别语忒分明。午夜鹣鹣梦早醒。卿字早醒侬自梦,更更。泣不尽风檐夜雨铃。——《南乡子》

48.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49.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50.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51.客中寒食【唐】李中旅次经寒食,思乡泪湿巾。音书天外断,桃李雨中春。欲饮都无绪,唯吟似有因。输他郊郭外,多少踏青人。

52.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53.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宋.苏轼《《水调歌头》》

54.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55.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56.玉骨那愁瘴雾,冰肌自有仙风。海内进遣探芳丛,倒挂绿毛么凤。素面常嫌粉(氵宛),洗妆不褪唇红。高情忆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

57.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58.此情无处可消除,才下眉头,又上心头

59.路近城南己怕行,沈家园里最伤情。

60.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玉楼春》

61.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汉.《《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62.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63.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64.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65.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唐.高适

66.取第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67.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隋.薛道衡《《人日思归》》

68.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69.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

70.相爱几时穷,无物似茶浓

71.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仲秋月圆人不圆。

72.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73.徒思赤笔书,讵有丹砂井。心悲常欲绝,发乱不能整。青簟日何长,闲门昼方静。颓思茅檐下,弥伤好风景。 ——《林园即事寄舍弟》

74.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唐.韦应物《《寄李儋元锡》》

75.长相思,在长安。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李白的《长相思·其一》

76.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77.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李白的《秋风词》

78.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唐.李商隐<<无题>>

中原泪李白范文第5篇

一、唐代音乐诗创作

唐代经济繁荣,国力强盛,为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环境。音乐就是在这样的氛围中达到了顶峰。首先,唐人的音乐观念开始转变,如唐太宗在和大臣们探讨音乐时提出了“悲悦在于人心”,“非由乐也”的看法,表现出对音乐审美作用的肯定和欣赏主体能动性的重视。其次,唐代的音乐系统较前代更为完善和兴盛。据《隋书・音乐志》载:“汤帝乃定清乐、西凉、龟兹、天竺、康国、疏勒、安国、高丽、礼毕以为九部。乐器工衣创造既成,大备于兹矣。”可见,胡夷之乐开始在音乐殿堂里赢得了一席之地。又据《旧唐书・音乐志》记载,唐代虽沿袭了隋制,但有所创变。除去礼毕曲而增设高昌乐、燕乐,共立十部乐;其中清商乐为中原本土的传统音乐,燕乐为华夷合乐的新品种,其余的都为外来(异域)音乐。到了开元时期,又“开胡部于学堂上”,并诏“道调、法曲与胡部新声合作”[1]。燕乐就是在对东西方各国的音乐文化和国内各少数民族的民间音乐广泛吸收和发扬的基础上形成的。就乐曲而言,崔令钦的《教坊记》所录曲名计325首,杜佑的《理道要诀》载天宝间大乐署所订曲名244首,南卓的《羯鼓录》载曲名131首,郭茂倩的《乐府诗集・近代曲辞序》说:“凡燕乐诸曲……其著录14调,222曲;又有梨园别教院法曲乐章11曲,石韶乐20曲。”乐曲调类甚是繁复。再就乐器来看,更是五花八门、品种繁多。繁荣的音乐文化生活酝酿了朝野上下热爱音乐的文化氛围。《新唐书・礼乐志》载:“唐之盛时,凡乐人、音声人、太常杂户子弟隶太常及鼓吹署,皆番上,总号音声人,至数万人。”这在很大程度上培养和熏陶了唐人的审美情趣,并且孕育出他们对音乐艺术的浓厚兴趣与参与欲望。在这样的时代浪潮中,富有才情的诗人自然会将创作的血脉合着音乐的旋律一起跳动,自觉不自觉地将音乐作为自己的吟咏对象。唐代诗人才华横溢,很多人在音乐艺术上有很深的造诣,这是唐代音乐和诗歌结下不解之缘的前提条件。王维的音乐素养很高,看图便知画中人奏何乐曲,他善弹琵琶,也常抚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李白能歌善舞,也喜弹丝品竹――“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笛奏龙吟水,箫鸣凤下空”。白居易更是精于乐理,通晓多种乐器,并对民间音乐和外国音乐都有研究。在唐代,涌现出了一批以音乐艺术为题材的诗作,其中不乏脍炙人口的名篇。白居易一生专写琵琶艺术的诗就在10首以上,如《琵琶行》《春听琵琶兼简长孙司户》《五弦弹》《听李士良琵琶》《代琵琶弟子谢女师曹供奉寄新调弄谱》《听曹刚琵琶兼示重莲》等。当然不止于琵琶,还有《听崔七伎人筝》《夜闻歌者》《霓裳羽衣歌》等,其中以《琵琶行》最为著名。“诗仙”李白则对笛子情有独钟,在他一生8首专门写音乐艺术的诗中,以笛子为题材的占了5首,这在唐诗中也是绝无仅有的。此外,韩愈的《听颖师弹琴》、李贺的《李凭箜篌引》、李颀的《琴诗》、李峤的《箫》都是很出色的作品。下面将从题材内容和表现艺术两方面对唐代音乐诗进行探讨。

二、唐代音乐诗的题材内容

唐代音乐诗内容丰富,题材多样,有对乐器的描写,对音乐之声的描写,对歌舞样式的描写等。

1. 对乐器的描写

乐器是音乐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唐代诗人借物抒情的一个重要灵感来源。唐代盛行的乐器主要有琵琶、琴、笛、箫、筝、箜篌等。[2]唐代有很多诗人本身就是乐器爱好者,他们将音乐和诗歌相融合,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篇。从诗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的音乐生活风貌及诗人的审美品格。如白居易的《夜筝》:“紫袖红弦明月中,自弹自感暗低容。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筝按五声音阶定弦,为一弦一柱、多弦多柱的乐器,属于弦乐器族内的弹拨弦鸣乐器类。张祜的《楚州韦中丞箜篌》:“千重钩锁撼金铃,万颗珍珠泻玉瓶。恰值满堂人欲醉,甲光才触一时醒。”箜篌分卧、竖两种,其实是来源不同的两类乐器。卧箜篌似瑟而小,七弦,用拨弹奏。竖箜篌类似竖琴,但要小得多,用双手拨奏。殷尧藩的《吹笙歌》:“伶儿竹声愁绕空,秦女泪湿燕支红。玉桃花片落不住,三十六簧能唤风。”笙属于吹奏乐器,远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已有笙的雏形。《诗经・小雅・鹿鸣》就有“鼓瑟吹笙”和“吹笙鼓簧”之句。李峤的《箫》:“虞舜调清管,王褒赋雅音。参差横凤翼,搜索动人心。”箫为传统的中国民族吹奏乐器,音色十分独特,有一种悠远、苍凉的感觉,因此极适于演奏较为哀婉的乐曲。箫常用于独奏或琴箫合奏。在传统的中国江南丝竹乐中,箫也是重要的乐器之一。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笛子称竹笛、横笛、横吹,是竹制吹奏乐器。

2. 对音乐之声的描写

唐代音乐诗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对声音的摹写。这类代表作要首推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白居易的《琵琶行》及李贺的《李凭箜篌引》。三首诗都采用“以声写声”、“以形写声”的拟声方法,从正面描写了音乐的音质、音调、节奏与旋律,展示了音乐的“曲内境界”;又都“以感写声”,“移情于物”,从侧面烘托了音乐的强烈效果,展示了音乐的“曲外境界”。在诗人的笔下,音乐成了可以听、可以观、可以感的东西。韩愈的《听颖师弹琴》,先是“昵昵儿女语”的轻柔细屑,再是“勇士赴敌场”的昂扬激越,开始是“百鸟喧啾”的喧哗,之后是“孤凤凰”的“失势千丈”。白居易的《琵琶行》,一会儿“嘈嘈如急雨”,一会儿“切切如私语”,一会儿“间关莺语花底滑”,一会儿“幽咽泉流冰下难”,一会儿“无声胜有声”,一会儿又“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至于李贺的《李凭箜篌引》,时而“昆山玉碎,众弦齐鸣”,时而“凤凰鸣叫,响遏行云”。在三位作者笔下,音乐都有清和与激越,都有单调与复音,有跌宕,有起伏,有诗意,有韵味。无形的乐声得到了有形的表现,让听众在听其曲时不仅能够耳闻,而且能够目睹。听颖师弹琴,琴声微起时,我们好像看到一对小儿女在耳鬓厮磨时相互嗔怪,激越高昂时,我们又仿佛看到勇猛的将士跃马上阵;听琵琶女弹奏,嘈杂时使人如见暴风骤雨从天而降,错综时使人如见大珠小珠落入玉盘,流畅时使人如见莺歌燕舞,堵塞时使人如见“泉流冰下”;听李凭弹箜篌,悲咽时可见带露的“芙蓉”在哭泣,欢愉时可见“香兰”在欢笑。更难能可贵的是,诗人们在把音乐形象生动地描写出来的同时,还注入了他们丰富的情感,更加显示了无形音乐的巨大魅力。

3.对歌舞样式的描写

唐代音乐诗中有对民间歌舞样式的直接描绘。如李白的《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踏歌是起于汉盛于唐的一种民间集体舞蹈,是指唱歌时用脚踏出节拍。又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是一首送人赴边地从军的诗作,后因谱入乐府,取首句二字题为《渭城曲》,又名《阳关曲》或《阳关三叠》。[3]这首诗以长安为背景,通过柳色和送行酒表达离别之意,轻盈明朗的基调中暗暗隐藏着一丝悲凉,风格蕴藉含蓄,恰如其分地传达了人们共同的离愁别绪。多少年来,多少远游之人,随着乐声,唱着《渭城曲》踏上了旅程。

三、唐代音乐诗的表现手法

音乐是听觉艺术,本身无形无状。有形之物易写,无形之音难状。唐代诗人是如何通过语言文字来表现音乐之妙的呢?探讨其表现手法,对于鉴赏诗歌艺术和从事新诗创作是有益的。

1.以声拟声

以声拟声,就是用自然界或人世间的各种音响来摹拟不同质感的音乐,唤起读者的联想,以完成对某种音乐的表现。李白的《听蜀僧弹琴》中写道:“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用万壑松涛声、流水声、霜天之钟声,摹写出琴声的宏伟、流畅和清肃。李颀的《听董大弹胡笳》,以失群雏雁的酸嘶、胡儿恋母的哀啼、长风吹动林木、急雨敲打瓦片等众多萧瑟的音响,表现出胡笳乐曲的凄楚哀惋;《听安万善吹篥歌》以“枯桑老柏寒飕飕,九雏鸣凤乱啾啾。龙吟虎啸一时发,万籁百泉相与秋”等音响来摹写篥(古代由龟兹国传入的一种管乐器,发声悲哀)的曲调,令人如闻其声。白居易的琵琶乐曲则一连用了十种声响:急雨声、私语声、珠落玉盘声、莺语声、冰下泉流声、银瓶破裂声、水浆迸溅声、骑兵奔驰声、刀枪相击声、裂帛声。以声拟声容易引发人们的联想,是一种最直接的表现音乐的手法。

2.以形写声

以形写声,即用可视的特征性物形,调动人们的联想,开通由视觉到听觉的感受线路,把有形之物幻化为无形之声。韩愈《听颖师弹琴》写道:“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浮云柳絮在广远的天地间相与追随飞扬的这种物态,是韩愈听到琴声之后在眼前出现的幻象,是由听觉到视觉的通连与幻化。当他把这种幻象诉诸文字,感受敏锐的读者便会产生由视觉到听觉的逆向反应,透过浮云柳絮追随飞扬的物象而听到悠扬宛转、舒缓自如的缕缕琴声。李颀的《听董大弹胡笳》也使用了这种手法。诗中描写了胡笳乐曲的变化,说道:“空山百鸟散还合,万里浮云阴且晴。”百鸟忽聚忽散,表现出乐曲的时急时缓;浮云且晴且阴,表现出乐音的清浊变化。这种感觉上的通连现象,钱钟书先生把它概括为“通感”。[4]

3.侧面烘托

侧面烘托是指通过听众(包括人和自然物)对乐曲的强烈反应来写音乐的美妙或神奇。李白的《听蜀僧弹琴》尾联写道:“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因听琴曲,不觉天色已晚,心态之痴迷,正见乐曲之高妙。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结尾写道:“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颖师的琴曲威力如此之大,不但让韩愈坐立不宁,而且撞开了泪水的闸门,滂滂热泪洒湿衣裳,内心忽冷忽热,如同冰炭交置,最后不得不求其停止演奏。李贺在《李凭箜篌引》中,更是调动了五彩缤纷的动物世界和光怪陆离的神话世界:“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箜篌一响,昆仑玉石为之激动而碎,凤凰与之和鸣,芙蓉感动落泪,兰花露出笑容,甚至连炼石的女娲也忘了补天,造成“石破天惊逗秋雨”的惊险场面。“老鱼”和“瘦蛟”听了此曲,或激动得跳波,或高兴得起舞。那月宫里的吴刚也忘了砍伐桂树,长夜不眠,倚树倾听;嫦娥的玉兔也听得入迷,皮毛被寒露打湿也不觉得。经过这一番人间天上、花鸟龙鱼的综合渲染,使人觉得李凭的箜篌演技真可谓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这些侧面笔墨,与正面描写相配合,使音乐栩栩如生。

唐代诗歌发达,音乐繁荣,诗歌与音乐交相辉映、相得益彰,共同发展形成了唐代文化艺术的一大特色。唐代音乐诗以其丰富的内容、多样的表现手法展现着唐诗独有的魅力。

参考文献

[1]《新唐书・卷二十二・礼乐志》。

[2]徐安琪《大唐文化的奇葩》[M],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 [3][清]蘅塘居士《唐诗三百首》[M],中华书局1996年。

中原泪李白范文第6篇

从入学到现在,我们的生活仿佛是一本色彩斑斓的画册,记载着我们的故事,我们的知识与心灵共同成长,我们的快乐和笑声尽情地飞翔。

此时此刻,我耳边又回响着充满墨香的书声,快乐童真的歌声,尽情嘻闹的笑声、诲人不倦的心声。

还记得吗?语文课上,我们共同认识汉语拼音,共同书写那些方块汉字,从那首“鹅鹅鹅,曲项向天歌”开始,我们走进了丰富多彩的诗歌世界,开始了愉快的诗歌之旅。

春暖花开时,我们吟诵着: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初夏时节,我们共同去赏花: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深秋时节: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让我欣赏歌一幅美丽的秋之图。

而隆冬时节: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那位老渔翁又令我久久不能忘怀。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它让我知道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让我明白了为什么诗人陆游临终前会写下“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记告乃翁”。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云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时,我体会了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苍海的远大报负,真不愧为“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就是那些超越民族、超越国界、超越时空的不朽经典,叩击着我们的心灵,它让我知道古人送别时竟是那样的荡气回肠,游子的心在何方……

就是那一颗颗璀璨的明珠,串起了五千年的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中原泪李白范文第7篇

按字母分类

B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百学须先立志。(朱熹)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

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杜甫)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司马迁)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韩愈)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

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孟子)

C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罗隐)

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子》)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

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吕氏春秋》)

差以毫厘,谬以千里。(《汉书》)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

吃一堑,长一智。(古谚语)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屈原)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襟。(杜甫)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

春宵一刻值千金。(苏轼)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

D

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齐书)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老子》)

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杜甫)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苏轼)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汉书)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新唐书)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刘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三国志)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E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杜甫)

F

凡事豫(预)则立,不豫(预)则废。(《礼记》)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国语)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战国策》)

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G

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陈子昂)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孔子

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士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观众器者为良匠,观众病者为良医。(宋·叶适)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明《增广贤文》)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三国演义》)

H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古诗诗话)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锅之所伏。(《老子》)

J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资治通鉴》)

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

见义不为,非勇也。(论语)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数百年。(赵翼)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刘基)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苏麟)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傅玄)

镜破不改光,兰死不改香。(孟郊)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后出师表》)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孔子)

君子忧道不忧贫。(论语)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L

老当益壮,宁知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晏殊)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吕氏春秋)

路漫漫其修远今,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元曲·争报恩)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

M

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罗梅坡)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

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刘禹锡)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旧唐书)

N

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王安石)

P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左传)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韩愈)

Q

其曲弥高,其和弥寡。(宋玉)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陶渊明)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辛弃疾)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汉书)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易经)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

R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司马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周易》)

S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淮南子)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发愤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孔子)

莫等闭,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曹操)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刘禹锡)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苏轼)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杜荀鹤)

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屈原)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

生也有涯,知(智)也无涯。(庄子)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宋·罗大京)

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晏子春秋》)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后汉书)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后汉书》)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管子·权修》)

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鲍照)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

士为知己者死。(史记)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红楼梦》)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白居易)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盂郊)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礼记》)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孔子)

T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水浒传》)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彭端叔)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苟子》)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李商隐)

W

玩物丧志。(书经)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

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礼记)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白居易)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韩愈)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陆游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刘备)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易经)

X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

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鲁迅)

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屈原)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老子)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尚书)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

学然后知不足。(礼记)

学无止境。(荀子)

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鲁迅)

Y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毛诗序)

《阳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后汉书》)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百年之计,莫如树人。(《管于》)

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孟子》)

衣莫若新,人莫若故。(晏子春秋)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孙昭远)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欧阳修)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秦观)

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

与善人居,如入兰芷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刘向)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左传)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

Z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陆游)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

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礼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礼记》)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子兵法)

知识就是力量。(培根)

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苏洵)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

至长反短,至短反长。(吕氏春秋)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晏子春秋)

按作家分类

(晋)陶渊明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二十首之五)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移居》)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归去来兮辞》)

(晋)鲍照

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代出自蓟北门行》)

(西汉)司马迁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报任少卿书》)

士为知己者用,女为说己者容。(《报任安书》)

(三国)诸葛亮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诫子书》)

(汉)刘邦

鸿鹄高飞,一举千里。(《鸿鹄歌》)

(南朝)刘勰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与海。(《文心雕龙》)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文心雕龙》)

(战国)李斯

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

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谏逐客书》)

(魏)曹植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白马篇》)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七步诗》)

杜甫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月夜忆舍弟》)

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将赴成都草堂有作,先寄郑公五首》之四)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江南逢李龟年》)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绝句》)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水槛遣心二首》之二)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曲江二首》)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前出塞》)

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后出塞》)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旅夜抒怀》)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登高》)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闻官军收复河南河北》)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春望》)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春望》)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论诗》)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蜀相》)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夜喜雨》)

词源倒流三峡水,笔阵独扫千人军。(《醉歌行》)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赠花卿》)

贺知章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咏柳》)

裴休

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李白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秋登宣城谢I北楼》)

陆游

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游西山村》)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文章》)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位卑不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病起抒怀》)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冬夜读书示子聿》)

逆胡未灭心未平,孤剑床头铿有生。(《三月十七日夜醉作》)

叶绍翁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支红杏出墙来。(《游园不值》)

苏轼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题西林壁》)

只恐夜深花睡去,放烧高烛照红妆。(《海棠》)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赤壁赋》)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后赤壁赋》)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惠崇〈春江晚景〉》)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念奴娇赤壁怀古》)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念奴娇赤壁怀古》)

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酬柳氏二外甥求笔迹》)

大勇若怯,大智若愚。(《贺欧阳修改仕启》)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送安敦秀才失解西归》)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饮湖上初晴后雨》)

中原泪李白范文第8篇

车过临安,我就想起了陆游的《临安夜雨初霁》,我想他是因为“近乡情更怯”才会“小楼一夜听春雨”。这时候的他已经饱经沧桑,经历了仕途的坎坷,心境黯淡,只有故乡的沈园对他有意义。

可惜,陆游不是范蠡,不能像他一样,出三江入五湖,变作富甲一方的陶朱公依旧能飘然天地。陆游活得认真,无论是对国家,还是对爱情,他都执著得刻骨铭心。所以,当后人评价陆游是小太白时,我总觉得跟我心中的陆游不同。陆游的诗风格豪放,气魄雄浑,确实接近李白,但我总觉得他应该是沉郁顿挫的杜甫,因为他有胸怀天下、心济万民的伟大气魄,也有思乡念亲的纯真深挚。车子缓行进入绍兴――陆游终老的地方,我的脑海中一直在重复陆游的《诉衷情》。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这首词是作者晚年隐居山阴(今绍兴)以后写作而成的,词中回顾了自己当年在梁州参军,希望为恢复中原、报效祖国建功立业的往事,表达了晚年悲愤不已、念念不忘国事的愁苦心情。我想,对于一个怀有雄才大略和远大抱负的陆游来说,仕途坎坷在南宋王朝是必然的了,这并不是他个人的悲剧,是时代使然。

陆游应该像他年轻时候那样“老惯人间齐得丧” (《青玉案》),像范蠡那样能够“五湖归棹,替却凌烟像”(《青玉案》)。可是他即使喝着“小槽红酒”,也无法“闲适”,隐藏在他内心深处的依旧是壮志未酬,雄心不泯。

当我也像陆游当年一样拿着一杯绍兴黄酒进入沈园时,眼前之景着实让我伤感。沈园和我的想象大相径庭。虽然有垂柳轻拂的碧水,但满池浮萍已不再清澈;虽然有绿阴婆娑的竹林,但已了无生机,不再挺秀;虽然有精巧的凉亭阁楼,但已风侵雨蚀,满面尘埃。“桃花落,闲池阁”,在晚秋艳阳的映照下,倍显凄凉忧伤。置身其中,我细细体味着陆放翁婉丽飘逸、感情深沉的词作,不觉感慨万分。

“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恍惚中似乎看到,面容憔悴、肝肠寸断的年轻诗人陆游与一袭碧色绣襦、长裙曳地的唐婉执手相望、深情语噎。这场爱情悲剧也是时代使然,因为他无法违背母命,因为他无法抗拒世俗。即使早已步履蹒跚,饱经沧桑,但是在沈园,这曾经充满了爱情甜蜜与失落的地方,诗人都无法停止思念,停止悔恨。“城上斜阳换角哀,沈园非复旧亭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沈园》)一个“斜”字既是自然晚景的写照,也是人生老境的暗示,几多凄清,几多沉郁,使人不禁悲从中来。“林亭感旧空回首,泉路凭谁说断肠。” 树依依,亭翼翼,桥隐隐,水徐徐,还有当年醉题的破壁、梦断的梅枝……往事历历,无一不是陆游对唐婉那40年不间断的眷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