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南京游记

南京游记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南京游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南京游记范文第1篇

不过,这次却是真实的。犹其当你面对一夜浩瀚星空,你无权去撒谎,只有将那三天所经历的人、事、景真实地记录下来……

乍一听到南京行的消息,感觉甚好,以至于期中考试考砸了。不过,这点小小的悲哀不足以抗拒南京的魅力,虽然南京竟也是个古老沧桑的城市,至少在我眼中。

城墙渐渐映入眼帘,在午后的烈日下,南京的城墙就像是一条青灰色的龙脊,困倦地躺卧在刺骨的阳光中。他似乎还没有从昨夜的酣睡中苏醒过来,四下里的汽车轰鸣声,没有给他造成丝毫的打扰。

远些,他是一道整齐的山岭。

近些,他的身上出现了几多裂缝——城墙上长出不少野草,枯黄的草茎在烈日暴晒下无精打采。

执着地盯着城墙,我却忽略了那三个血红的字:中山门。字还是字,墙也还是墙,但墙里墙外却弥漫着硝烟和枪炮声。

南京游记范文第2篇

刘鹗故居虽然不大,展览品却很丰富,仅《老残游记》建国前后,以及译成外文的各种版本,就有240余种。特别珍贵的是刘鹗后裔赠送给故居的书籍、复原后的刘鹗故居模型,以及《刘鹗日记》、刘鹗手迹、刘家地契的影印件等。特别吸引我的是那幅朱莲峰作、胡仲尹摹本《愚园雅集图》的复制品。画的内容,是毛庆蕃(江南制造局总办)、黄归群、谢石溪、刘鹗等太谷学派主要人物,于壬寅(1902)四月下旬一次聚会的余兴记实,刘鹗时任“补竹之役”,在愚园西角的竹林里挥锄补种新竹。画成后,刘鹗特地请幕客胡仲尹依样画了一幅副本。他还为此写了两首诗。其一云:“……天花如雨点瑶琴,千里相思寄竹林。短节半能谐凤律,高枝皆已作龙吟。愿依坠露听清响,更来闲云补绿阴。我有俗尘湔不得,此君教我总虚心。”这幅由胡仲尹临摹的《愚园雅集图》,现藏于南京博物院。

在故居中堂,挂着两幅裱在一起的古画,一幅《山雪春融》,一幅《布袋和尚》,都是刘鹗的藏品,一直保存在刘德威的父亲蕙孙先生家里。德威曾经告诉过我,发现时这两幅画已经破烂不堪,是送到福建师大,请专家重新装裱的。画上的两段“跋”,都是曾祖刘鹗为《山雪春融》作的。

从复原后的刘鹗故居模型看,刘鹗家的院子是很大的,有140多间房子呢。这个大宅院,是刘鹗的父亲刘成忠委托女婿(淮安人高雅之)于同治五年(1866)、同治十年(1871)分两次向廖姓房主买下来的。

光绪二年(1876),刘鹗20岁时赴南京乡试落第,便潜心在家里研习水利、数学、医术、乐律等“经世”之学。其间,为了补贴家用,他曾在淮安南市桥租了三间店面房子,开过一家名为“百达巴菇”的关东烟店。烟店倒闭后,他曾经去扬州挂牌行医。光绪十二年(1886)30岁时,又赴南京参加乡试,未终场即退出。想不到经过镇江回淮安途中,因他酒后一句戏言,牵扯上了一桩美满姻缘。

那天,他和友人在酒店里小酌,已带几分醉意。这时,忽听得邻座有两位老者在说闲话。大意是讲六合茅姓大户有一女儿,长得很标致,已到婚嫁年龄,只是还未选中合适的夫婿。刘鹗乘着酒兴,站起来,双手抱拳,对两位老者深深一拜,正色道:“二位为我作媒如何?”那两位老者见刘鹗浓眉圆脸,五官端正,天庭饱满,体态适中,已有几分喜欢,便问道:“官人何许人氏,姓甚名谁?”刘鹗正待答话,不意友人抢先代他作了回答:“这位大爷姓刘名鹗,字云抟,丹徒人氏,生于六合,家住淮安,刚从江宁赶考回来,今后一定大富大贵。”

两位老者听刘鹗的友人这样一说,觉得面前这位仪表堂堂的汉子和茅公的女儿是天生的一对,便答应为刘鹗去茅家说亲。

几天后,两位媒人向刘鹗回禀,说茅公答应将女儿嫁给他,催他快些完婚。谁知刘鹗已将几天前的戏言忘得一干二净了。事已至此,无法反悔,便由朋友出面张罗,刘鹗在镇江旅舍和茅姓女子拜了天地。结婚后,茅公知道刘鹗已有妻妾,将两个媒人和刘鹗骂得狗血喷头。倒是女儿通情达理,对父亲说:“事情到了这个地步,也只能随他去了。”茅公见生米已成熟饭,没有挽回余地,便对刘鹗道:“既然如此,便宜你了。对我的女儿,你必须以嫡礼相待,终生不让她与大妇同住一宅。”刘鹗答应了这一要求。回到淮安之后,携茅氏拜过母亲,在离家不远的地方租了一套房屋,安顿茅氏。茅氏与刘鹗感情极好。后来刘鹗在山东巡抚张曜手下治理黄河,寓居济南,茅氏夫人一直跟在他身边。刘鹗晚年在上海办厂和写《老残游记》,茅氏夫人也随左右,是一位很好的内当家。她便是《铁云先生年谱长编》《铁云诗存标注》《中国文化史稿》和《〈老残游记〉补篇》的作者、已故文史学家刘蕙孙的祖母,德威的曾祖母。

刘家大院经过百余年的沧桑,到1978年已经面目全非。淮安宿耆季镇淮先生曾著文介绍过刘鹗故居:“总观刘氏故居,共有五宅,规模宏大,结构完整,合一百四十余间为一第。”可是,1978年他重访刘鹗故居时,“余少年时所见一宅五进者,惟余三间,空旷灰暗,无完好整洁可观。”除了坍塌、后人拆房变卖等等的渐变,1950年起,宅院陆续被国家征用,办街道工厂,建花纱布公司,拓宽马路时又拆掉了一大片。刘家的后人,最后一个离开故居的是刘鹗的曾孙女刘德芳女士,1978年,她还住在“惟余三间,空旷灰暗”的小屋里,接待过季镇淮先生呢。

南京游记范文第3篇

相信看过《西游记》的人对唐僧的映像一定会很深吧,而他留给后人的影象就是说起话来犹如滔滔江水般,《情癫大圣》中更是突出了这一形象,然而我们这位老师开句玩笑的说,真是唐僧的后代啊!

他与我们本次参加教育活动中心的实践活动有关,他是实践中心的一位老师,在我们的开营仪式上,他就让我们领会了他那独门绝招:“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我姓宋,是本次活动的…………”我们站在烈日下等待的“汗留直下三千尺”,他终于开始讲起了主题,还特地的给我们每个班都起了独特的名字,有连,连,他们可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英雄人物,可见这位宋老师对我们的要求之高,还对我们寄予了厚望,我们当然不能丢人,我们班是“南京路上好八连”。这个连队相信大家都很陌生,这时“唐僧”就给我们仔仔细细地讲解。

“中国人民上海警备区某部第8连。八连身居闹市一尘不染,始终保持艰苦奋斗优良传统。旧上海是冒险家的乐园。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社会情况仍然十分复杂。该连于1949 年6月进驻上海市南京路执行警卫任务,坚持人民军队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抵制资产阶级思想及其生活方式的侵蚀,团结人民群众,出色地完成了警卫任务。全连干部战士勤俭节约,助人为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1963年4月25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授予该连南京路上好八连称号……”看来唐僧是早有准备,看他讲的这么投入,我们在下面虽然是一只耳朵进一只耳朵出,但还是表现的在认真听讲,为的就是在唐僧面前留下一个好影象。

终于,给我们讲完了这个名称的由来,接着,唐僧又给我们讲了在这个教育中心应该注意的事项,还有举办这次活动的意义及原因。等他讲完,都快到吃中饭的时间了,接着又开始让我们领会他的功夫之深厚了,“在我们吃饭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自己吃多少,就盛多少,不能浪费,节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挨……又来了,这下在我们的心中突然有这样一个感觉:平常的任课老师不再那么让人讨厌!

又是30多分钟的等待,我们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到了吃饭!大家也深深的舒了一口气,我们几百号人浩浩荡荡的向期盼以久的食堂进发,可是半路杀出了一个“陈咬金”,唐僧又开始了他的本性,终于让我们领会到一句话“江山易该,本性难移。”我们在家可都是一个个的小皇帝,但是!我们到这里了,必须该!……”

南京游记范文第4篇

一、项目名称:关于艺术节的调查

艺术节,即文化艺术节庆,包括:文化节、艺术节、旅游节、文化周等各种不同形式,是利用文化艺术节庆进行宣传展演的活动。由于艺术节在宣传文化、弘扬文化,带动经济发展上有重要的作用,近二十年来,我国各地利用“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也开展了各式各样的艺术节。

江苏各地的许多各式各样的艺术节,大到全国性的,全省的艺术节,小到各个市县都有自己的艺术节。各地的主要艺术节庆主要有:

南京国际梅花节,南京雨花石艺术节,

苏州文化艺术节,昆剧艺术节,桃花坞艺术节,刺绣艺术节,

无锡太湖博览会,吴文化艺术节,梁祝文化节、宜兴陶瓷艺术节

常州艺术节,常州卡通艺术周

镇江金山旅游文化节,

扬花烟花节、漆器文化艺术节

南通国际江海旅游节

连云港西游记文化旅游节、海洋文化节,花果山金秋登山节

徐州彭城文化节,沛县刘邦文化节、徐州胡琴艺术节、李可染艺术节,马可艺术节

盐城茉莉花节

泰州银杏节,三泰啤酒艺术节,兴化板桥艺术节

还有许多各地的农民文化节、艺术节,各市区县都有。可以选出一种艺术节,做一个调查。

二、信息的获取

1、在调查之前,要先找出当地媒体的有关材料如报纸、电台等,搜集资料,了解当地有哪些较有影响的艺术节,先有相关的基本知识,再进行调查,才会有的放矢。

南京游记范文第5篇

相比之下,对于渴盼刺激与的国内市场而言,真正的暑期档来得有些迟,今年的暑期档便可谓“千呼万唤始出来”――自4月22日《南京!南京!》上映伊始,“暑期档”的呼声便开始充斥视听,这或许是因为被3、4两个月的低迷行情压抑太久,电影市场酝酿着一场触底反弹,《南京!南京!》的大片气质恰好为反弹提供了爆发点,市场氛围被大大煽动起来。《南京!南京!》之后,《拉贝日记》、《超级女特工》、《金钱帝国》等影片又扎堆上映,为国内电影市场营造了久违的热闹,于是“引爆暑期档”、“掀起暑期档观影狂潮”的摇旗呐喊声愈演愈烈,看架势内地暑期档仿佛提前来到,要与北美齐头并进。而实际上,5月份内地票房总收入不过3.5亿元,比惯例上“平三淡四”的3、4两个月好不了多少,(3月2.45亿元,4月2.8亿元)。

尽管充足的片源早已预先把档期割据完毕,但市场对于“暑期档”的反应还是从标志性进口大片《变形金刚2》开始,这距离“暑期档”最初的喧嚣声,晚了近两个月。不过暑期档总算到来了,自6月24日《变形金刚2》上映起至8月底,将有约21部电影挤入内地电影市场,几乎每三天就有一部新片上映。一面携手共同做大市场、一面进行激烈的竞争,影片的博弈关系在暑期档格外分明。

进口大片:兵家必争之地

暑期档是进口大片的嘉年华,强势分账大片通常选择在这段时期集体亮相大显身手,2009年暑期档的情形尤其如此――《变形金刚2》于6月24日上映后,以狂热的势头席卷内地银幕,上映18天票房突破3.8亿元,一举夺下《泰坦尼克号》盘踞11年的“内地票房冠军”宝座,成为内地电影市场一座新的里程碑。《变形金刚2》显示了超强的市场号召力,上映第一周拿下1.6亿元票房,第二周后劲未减,又斩获1.4亿元票房,面对这个成绩,《变形金刚2》仍意犹未尽――票房4.5-5亿元,这才是《变形金刚2》的最终目标。

《变形金刚2》是今年第三部票房过亿的进口分账大片,此前在6月前后上映的《博物馆奇妙夜2》和《终结者2018》分别创下了1.2亿与1.1亿元的票房成绩,两部影片的口碑虽然不尽如人意,但是过亿的票房成绩大大弥补了同为引进片的《金刚狼》、《星际迷航》在内地市场失利的遗憾。6月份票房趋势显著上扬,总额在4亿元左右,平稳地为暑期档过渡做好预热,三部过亿影片对此做出了绝对贡献。

除了眼下《变形金刚2》取得压倒性胜利之外,暑期档进口片梯队中还有7月8日上映的《冰川时代3》、7月15日上映的《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和即将于8月4日上映的《飞屋环游记》等影片。《冰川时代3》和《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的前作皆成绩显赫,《冰河世纪2》曾于2006年拿下6.5亿美金的全球票房,《哈利波特》系列的第五部《哈利波特与凤凰社》在内地上映9天便突破亿元大关,感动戛纳电影节的开幕影片《飞屋环游记》据称也是明年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的种子选手,三部影片的实力均很强。

总体看来,7月份电影市场的主导还是《变形金刚2》和《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其他影片很难有足够的放映空间,因而尽管暑期档时间宝贵,绝大多数影片却知难而退。整个7月上旬,除了定位于青少年观众的《寻找成龙》和以230块3D银幕为阵地的《冰川时代3》之外,其他影片都尽量避免与《变形金刚2》和《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两部强势大片产生正面冲突。特别是在《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15日上映之后,近十天时间内都没有新片面市。

万达院线发行部副总经理陈洪伟表示,《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是7月份各大院线的重点影片,从档期看来,《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的档期处在《变形金刚2》上映3周后,受的冲击不太大。影片在中国市场良好的口碑、知名度为票房成绩提供了保证。陈洪伟预测《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的首周末票房可达到6000万元,而对于放映规模有限的3D电影《冰川时代3》他给出了首周末3000万元的预测。尽管进口分账片在暑期档内的数量低于国产片,但在票房潜力上却占尽优势,由于有《变形金刚2》、《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冰川时代3》等强势进口分账大片的支撑,陈洪伟认为整个7月份电影市场的票房预计在4.5亿元左右。

国产片:惊喜不断

就在进口大片出尽风头之际,国产片也并非按兵不动。从7月24日《夜店》、《窃听风云》、《麦兜响当当》三部影片同时上映开始,约15部国产片将集中轰炸内地银幕,其中不乏《机器侠》、《窃听风云》这样具有一定实力的影片。

由华谊兄弟出品,吴镇宇、麦子善联合执导的武侠片《追影》近日打出“7月30日全宇宙上映”的宣传噱头,吴镇宇对这部“动作+喜剧”的影片很有信心,认为票房“过8000万”不成问题。香港导演王晶对此很不以为然,他曾在公开场合表示:“吴镇宇以前拍了3部电影,票房加起来还不到800万元。” 王晶如此“毒舌”,最重要的原因是他的新片《大内密探灵灵狗》与《追影》将在同一天上映,这部主打喜剧风格的影片宣称“100分钟有110个笑点”,同为香港导演、同走喜剧路线、同样有多位明星加盟,若影片质量上难决高下,征战市场的关键便在于片方――华谊兄弟和中影集团的运作实力。

环顾《追影》和《大内秘探灵灵狗》的档期形势:《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余威尚在,影片上映前后两周内《夜・店》、《窃听风云》、《机器侠》、《哆啦A梦剧场版》《我的女友是机器人》等影片接踵而至,《追影》、《大内秘探灵灵狗》遭遇的惨烈竞争可想而知。况且,看重暑期档喜剧片市场的远不止《追影》和《大内秘探灵灵狗》,章子怡首次担纲制片的《非常完美》和葛优主演的《气喘吁吁》都大打喜剧牌,两部影片均来头不小。不到一个月时间,竟有四部喜剧片轮番上映,而且各有各的“镇山之宝”,竞争形势可谓白热化。

2008年由于奥运会的影响,片方和发行商保守地回避了暑期档,8月份新上映影片仅8部,没有强势竞争对手,意外成就了票房黑马《十全九美》,也让中低成本的《荒村客栈》和《文雀》有机会分别拿下1300万元和1100万元的票房成绩,这样碰巧“撞大运”的情形,看来在今年的暑期档很难再现。

除了喜剧片,今年暑期档警匪、动作、科幻、史诗题材竞相出现。由麦兆辉、庄文强执导、尔东升监制的《窃听风云》是今年暑期档最受期待的国产大片之一,影片上映档期由原计划提前了一周,据发行方博纳国际影业董事长于冬透露,档期提前是为了避开他们发行的另一部国产片《白银帝国》。于冬对《窃听风云》寄予厚望,认为该片将会是暑期档华语片的票房冠军。不过,8月13日上映的《机器侠》显然是《窃听风云》的劲敌,这部由刘镇伟操刀的科幻片继续了刘镇伟一贯的无厘头喜剧风格,投资额据称在1亿元左右,甚至《经济半小时》也曾于6月25日为该片做过大篇幅宣传报道。整体而言,《机器侠》堪称档期内国产片阵营中的强手,投资方之一上影集团副总裁汪天云曾放出该片票房2亿元的豪言。《机器侠》与《窃听风云》谁将道高一尺,是2009年暑期档市场的一大看点。

陈洪伟告诉《综艺》,今年暑期档上中等成本影片的数量偏多,这对市场而言是一个良好的信号。而今年暑期档影片大量启用香港导演,从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影片质量。“将会出现一批票房在5000万元左右的影片”。

8月份进口大片已如强弩之末,但仍然大大牵制国产片的档期格局。除了《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的钳制,8月4日上映的《飞屋环游记》导致与之邻近的十天内没有新片上映。《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与《飞屋环游记》上映日期之间的空隙成为抢手档期,7月份的最后8天内有5部国产片、两部进口片扎堆上映。从8月14日开始,《机器侠》、《非常完美》、《荒村公寓》等国产片以一天一部的密度集中亮相。在这样的形势下,如何做到既要“抱团”应对进口分账大片的挤压,又要在数量众多、类型趋同的国产片阵营中胜出,是眼下国产片面临的集体问题。

暑期档总票房:持续增长

2008年暑期档6、7、8三个月合计票房约为10.3亿元左右。今年暑期档与去年相比,影片投放数量大幅增加,按陈洪伟预测,6、7两个月份的票房总成绩在8.5亿元左右,8月份市场形势虽还不明确,但是三个月总成绩超过13亿应该很轻松。相比2007年暑期档约8.8亿元的票房成绩,三年来暑期档持续呈现增长趋势,这在一定程度上仰仗银幕数量稳步增加、市场规模整体提升的大局。

南京游记范文第6篇

同时,在如今日益同质化的传媒竞争中,在传媒营收渠道单一的现状下,如何开发内容资源,如何开拓盈利路径成为构筑传媒业竞争优势和持续发展的重要策略,“越是民族的就越是国际的”,西方的传媒跨国公司也在经营中得出必须“全球化思考,本土化运作”的结论。开发本土的历史文化资源打造独特的传媒内容,不但能在品牌攀附、传播影响、优质客户开发、主营业务延伸上都占得先机,而且有可能通过开发。建立传媒产业链,引发盈利的乘数效应。这样,不仅能凸显其的特色,打造核心竞争力,而且能开发新的盈收渠道和盈利模式。总之,历史文化资源的传媒内容开发不但会实现传媒内容的开拓,获得新的盈利渠道,而且会成为推动一地文化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主要助力。

历史文化资源的传媒内容开发可以从以下开发的思路中得到启示:

文化历史资源的影视内容的开发

从立体的、系统的角度,历史文化资源中具有的文化可分为二个层面:物质层、思想制度层、文化心理层,影视剧页是多种文化要素的综合体。因此,文化历史资源可以为影视剧综合利用。成功的影视剧能使文化历史资源实现效益最大化。

其一可在新的创意之下,将历史文化资源用影视的方式呈现出来。如1999年Hollywood安布林娱乐公司从网上获得了中国云南禄丰的侏罗纪恐龙化石,以及轰动世界的河南西峡恐龙蛋的资料和图像,受到极大启发,摄制出科幻巨片《侏罗纪公同》,获得巨大的社会反响和商业利润,上演31个星期后国内票房收入达3.4亿美元而海外票房更达破记录的5.3亿美元。又如,数年来,传媒界投入巨资,陆续将《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等古典文学名著拍摄成电视连续剧和电影等,获得成功,深受观众好评,不少国家向我国购买版权,不仅获得丰厚的经济效益,而且向全世界介绍宣传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由楚雄州和深圳市联合摄制的41集大型人文风情丛片《火之舞——告诉你一个楚雄》,用电视这种科技手段抢救和开发了民族文化,以百科全书式的大展示以及与国际影视接轨的艺术手法,举起了文化传承的火炬,展示了一个地区的民族文化景观,将“博物馆”办到了电视荧屏上。它在我国宣传文化界引起强烈反响,也是利用科技力提升历史文化资源的一个成功的尝试。

其二是利用电视的影响力度大,受众数量多、启动成本低、传播速度快的特点,依托电视平台成功把历史文化资源与市场开发结合起来。例如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就是以《论语》、《庄子》为资源,借助《论语心得》、《庄子心得》这些大众化的解读为策略,不仅创造出令人羡慕的收视率,获得很好的广告效应,打响栏目品牌。又如南京在文化历史资源的旅游业开发时,积极把文化历史资源开发与电视业内容的开发相结合,形成了一种历史文化资源与电视业密不可分的资源共享、互利共赢模式,可算做另一种方式。如南京市旅游局与南京市电视合开办了全市第一个电视专题旅游栏目“边走边唱”;与南京电视台新闻中心联合在南京早新闻中开播《南京旅游频道》。二、文化历史资源的出版内容开发

尽管当前大多数地区对于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还主要停留在旅游业和工艺品生产方面,但人们已经意识到,出版内容对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远比旅游和艺术表演广阔,它使千里之外的人们直观、形象、真实地了解客体,可以表达较深刻的思想和体验。所以对历史文化资源进行出版内容开发可以延长其开发的产业链,增加其附加值。

其一,图书出版内容。文史哲名著、文物、民俗图册、画册、字帖等图书,常常是图书市场的“长销书”,销量稳定、持久。毋庸置疑,这是一种历史文化资源图书出版内容开发是可以考虑的路子。但更难能可贵的、更值得推崇的是蔡志忠运用自己的创意和绘画技艺的结合对中国古代先哲思想的开发。

孔子、孟子、庄子、佛陀以及中国古代的许多哲学家,是古代文明留给今天的一笔灿烂财富。它们大多以文字印刷在纸张上,流传了千百年。由于内容艰深博大,而且古代人的书面语言和今天人所采用的语言也发生了极大的差异,所以现代社会中只有少数人可以直接阅读。20世纪80年代,中国台湾漫画家蔡志忠采用现代漫画的形式,创造性地解释了古代孔子、孟子、庄子等思想家的思想,让今人与古代哲人在精神上对话。他把中国古代绘画的朴实大方与现代漫画的浪漫调侃结合起来,用现代人都能理解的绘画语言,深入浅出,幽默风趣地表达了古代东方哲人的深刻思想蔡志忠的漫画作品使当代年轻人能避开艰深隐晦的文字,在轻松愉悦中了解中国古老文化。他的漫画集以19种不同文字出版,至1999年底总销售量达3400万册,被称为亚洲艺术家中最富有和最成功的漫画家之一。

其二,音像出版内容。文化历史资源的音像出版内容开发,市场广阔。音像制品《中华泰山》、《云南风光》、《纳西族古乐》、红色经典《红太阳》、黄梅戏《女驸马》、《天仙配》、小提琴协奏曲《梁祝》、钢琴协奏曲《黄河》等均受到不同层面消费者的欢迎。

不仅可以单项开发,也可以成系列推出。如华风气象影视集团公司制作的10集文化系列片《徽州》,其以人性化的视角,第一次真实而诗化地再现了徽州美丽的山水和精细雅致的人文景观,全方位地诠释了这方华夏名区的村落、民居、祠堂、牌坊、老桥、书院、戏曲、绘画、医学、工艺、商帮、市井民俗、人文思想等,这些富有特定生命意味的精神符号,这些极具感染力的视觉形象,不仅呈现了中国传统社会尤其是明清时期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的一斑,展现了古徽州人的生活方式和伦理准则,同时还揭示了这些文化遗存背后蕴涵的内在文化精神,2004年2月27日至3月7日在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走遍中国》播出后,获得了较高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被称为“笑话王国”的山西万荣县,在政府的支持下,敛力于开发万荣笑话音像内容产品的案例尤为突出,值得借鉴。如县委宣传部、广播电视局联合录制的万荣笑话光髓,选用本县笑话大王柴振刚、王克勤、解孟虎等人担当演员,选择县内农家院落、打麦场或田野为外景地进行拍摄,地方特色浓,笑料百出,十分畅销。相声大师侯耀文主讲万荣笑话的专辑,倾倒全国亿万观众,”2001年其笑话产品“销售额高达500万元,获利325万元。”

三、文化历史资源的新媒体内容开发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新媒体日益走进千家万户,文化历史资源的新媒体开发不但为文化历史资源提供了新的展示平台,而且能实现其新的价值。例如,南京市将南京的文化历史资源搬上网络,创建了金陵旅游网等网络宣传平台。2007年,“网上游南京”网络虚拟旅游平台也通过了专家评审。

不但历史文化资源的网上开已成气候,游戏开发更是火爆,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西游记》衍生的网络游戏就有《大话西游》、《梦幻西游》、《快乐西游》等多款主流游戏,受到了市场的追捧。

面对文化历史资源开发的大潮,笔者认为首先要实施“产品模仿”战略,直接借用创新者的成功经验是成功的捷径。

南京游记范文第7篇

【关键词】课外阅读 古典文学 《西游记》

当下,课外阅读的推进工作正进行得如火如荼,笔者留心观察,课外阅读课近年来呈现出“儿童文学化”和“绘本化”的趋势,而鲜见经典类读本,尤其是古典文学类书籍,这使得小学生阅读的结构发生了偏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总目标中明确提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小学高年段学生读古典文学,合情合理,为什么课外阅读课上教师避而不选呢?笔者认为原因有三:一是古典文学作品小学生读起来有难度;二是课堂中如何教学有难度;三是非潮流所在。宋代大儒周敦颐说:“文所以载道也。轮辕饰而人弗庸,徒饰也,况虚车乎。”意思是文章是要表达道理、阐释思想的。课堂也同样如此,课外阅读课的课堂应该兼容并蓄,不论古典还是现代,只要是适合教学要求和学生需要的文学作品,都可以在课堂上教学。语文课堂之道就在通过短短的40分钟,迅速有效地给学生打开一扇阅读的窗。

一、为什么是《西游记》

1.母语情结。

“语文素养”是2000年修订版“大纲”提出的一个概念。有学者认为语文素养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应包括“民族母语情结、审美情趣、文化品位、知识视野、学习态度、思想观念等”。[1]“母语情结”是语文教师从事语文教学的情感支撑。四大名著,源远流长,其可读性不必赘述,仅其中所蕴含的丰富的母语特质就应该选来为学生所读。

2.有趣易读。

《西游记》在四大名著中趣味性最强,情节相对易懂,古白话文的表达也较好理解。北大教授白化文说《西游记》:“其想象新奇,上天下地,出神入化,可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主要人物的性格也极为鲜明,而且读者面最宽,老少咸宜。此书的副作用极小,是一部鼓舞人积极斗争、永不灰心、为达到目标而百折不挠的书。”[2]其中的感悟,唯有读之,方可得!

3.初小衔接。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说:“在第四学段,可通过考查学生对形象、情感、语言的领悟程度,来评价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水平。”相较前三学段的要求,明显有一个较大的跃升。即将升入中学的高年级学生将面对文言文的学习,此时阅读《西游记》原著,易使他们对古典文学产生好感。

二、如何爱上《西游记》

1.读不懂就读不懂——自由读:放手去读,博客反馈。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课程标准上写得明明白白。杜威曾提出:“教学起点应直接从儿童经验出发,并通过扩展、丰富儿童的直接经验的方式来学习人类文化知识。”[3]原著“厚”的篇幅、“文言”的表述、“繁复”的情节,在一定程度上都让学生产生畏惧感。经笔者在博客上调查,初次阅读原著的某小学六年级的35名学生中,有20名学生的初读感受是“读不下去”,而原因大多是语言障碍。

笔者又在博客里与学生进行了交流,主要关注如下:(1)《西游记》写作不是用文言,而是古白话文;(2)引导学生关注原著人物形象和少儿版及影视作品的差异。一段时间以后,35人中有22人觉得《西游记》原著是“有趣的”,因为他们找到了一些解决阅读困难的方法,阅读得以继续进行。

用博客将课堂交流延伸至课前,打通了部分学生的阅读障碍,可贵的是他们通过交流习得了阅读古典小说的一些方法,这个“琢磨”的过程很有价值。还有部分学生带着困惑进入课堂,使课堂教学变得真实有效。对于学生的“读不懂”,教者不必绕开,应直面教学中的障碍,选择最有效的办法。只要能将学生的课前状态真实反馈,便是教学的宝贵财富。

2.为什么是唐僧——抓典型:“揪”出唐僧,窥一见百。

《西游记》唐僧师徒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天上地下、芸芸众生,选择什么情节和人物作切入点呢?唐僧!

选择唐僧作为切入点有两点设想:

(1)激发学生课堂交流的兴趣。《西游记》原著交流非同一般,降低难度、激发兴趣很有必要,所以以唐僧这个人物为交流的话题,意图是降低与学生交流原著的起点。

(2)引发学生对原文情节的关注。唐僧这个人物形象在原著和其他各种形式的《西游记》衍生作品中的反差较大,学生稍稍接触原著中的唐僧,就会发现他在原著中的“特别之处”,从而会对原著产生很大的探究欲望。

用唐僧做引子,导入课堂教学:

师出示:阿弥陀佛,贫僧自东土大唐而来,去往西天拜佛求经。

师:你们想到了谁?

生:唐僧。

这样的开场白,自然而又有所指向,学生的注意力很快停留在唐僧身上,从而很好地进入课堂学习情境。

3.原著更精彩——作比较:截取对比,凸显原著。

课前交流的博客中,一个学生问道:“我们已经读过青少版《西游记》了,为什么还要读原著呢?”这个问题问得太有价值了!怎样让学生发现原著的阅读价值呢?教学中有这样一个环节:

师:《西游记》开篇几回中有不少写唐僧的高僧形象:玄奘遂将袈裟抖开,披在身上,手持锡杖,侍立阶前。君臣个个欣然,文武人人喝彩。……俱道:“好个法师,真是个活罗汉下降,活菩萨临凡!”

师:青少版也有关于唐僧出发前的描写。

出示青少版相关片段:太宗召见玄奘,让他穿上锦襕袈裟……文武官员齐声喝彩,太宗皇帝喜不自胜。

师:为什么读了青少版,老师还推荐你们读原著?

这一直观的比较,点到为止,让学生见识到了原著描写的细致、生动。读完以后,经过教师激励,学生自豪之情溢于言表,更有学生感受到了古白话文中的骈句的特色,自然地对原著产生了好感。不由地,笔者想到了第斯多惠的一句话:“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4.这堂课太好玩了——增趣味:经典影视,增色课堂。

视频的引入是如今课堂教学中经常看到的手段,根据《西游记》改编的影视作品多如牛毛,选择合适的视频,为课堂服务,为教学目标服务,才是要旨所在。

在一次课外阅读赛课中,笔者使用了《大话西游》中的片段,这是一部改编自《西游记》的电影,情节与原著已经基本没有关联,但是对于唐僧人物形象的解读却十分精彩。于是有了如下的教学环节:

师:《西游记》还被改编成另外一部作品,咱们来看一看。播放《大话西游》视频。

师:唐僧给你留下什么印象?你在原著中发现唐僧很啰唆吗?

师生交流。

《大话西游》中的唐僧责怪孙悟空乱丢垃圾的片段可谓经典,它的出现至少有这样几个作用:

(1)对课堂教学第二板块——领会唐僧俗人形象的教学起始,起到了一个很好的承上启下的作用,使得教学板块清楚自然。

(2)让唐僧走下了佛坛,用形象的画面展现了他啰唆的特点,引导学生进一步阅读原文。

(3)很好地调节了课堂的气氛,学生和教师都能在课堂上被幽默的表演逗得兴致盎然。

课后,一个小姑娘走到我旁边,笑着说:“老师,这堂课太好玩了!”这是不是也有这段视频的功劳呢?

5.唐僧怎么会这样——探本性:高僧俗人,还原唐僧。

大多数人对于《西游记》人物的了解是从影视作品中得来的,包括这次授课的对象。他们对唐僧的初始印象是:一位善良的得道高僧。这节课上,就是要让学生见识不一样的唐僧,以至于他们在课堂上就直言:没想到,唐僧怎么会这样!

当唐僧得知比丘国王要用他的心肝做药引时,三藏战兢兢地爬起来,扯着行者,哀告道:“贤徒啊!此事如何是好?”

……

三藏道:“你若救得我命,情愿与你做徒子徒孙也。”

学生分角色读完这段师徒对话后,大跌眼镜。唐僧虽然有时懦弱胆小,但毕竟是三藏法师,德高望重,没想到为了保命,竟然愿做悟空的徒子徒孙!学生被这样的片段所吸引。写唐僧,既有洋洋洒洒的高僧形象描写,又有幽默风趣的俗人形象叙述,这便是《西游记》原著!充满人性魅力!

6.博客中再见——接着读:博客呼应,课外延伸。

说实话,在课外阅读课中上《西游记》,是有很大压力的,这样一部厚重的古典名著,一堂课40分钟能做些什么?只能取其精华,点到为止,在短短的时间里,给学生留下最深的印象。就像给学生尝了一口绝世佳肴,并透露了一点烹饪方法,想吃?自己去做吧!博客让这堂课外阅读课没有随着铃声的敲响而终结,我们相约,接着读下去,把自己阅读《西游记》的感受记录下来,博客中再见!

三、爱上《西游记》

这堂课获得了南京市课外阅读赛课的一等奖,并受邀上了省、市两次展示课,得到了省市区教研员的肯定和鼓励。作为教者来说,很兴奋。更兴奋的是,笔者通过对授课班级的跟踪了解及博客的延续交流,了解了这样几条信息:(1)35名学生全部读完了《西游记》原著;(2)班级里出现了聊“西游”的热潮;(3)学生作文里出现了“文言片段”。

曾经和赛课评委组的老师交流过自己的上课感想,我说:“只要有一个学生能在这堂课后把这本书津津有味地读完,我就觉得自己的课是成功的!”当然,这句话只是代表了教者的一种心态,极期待学生能在教师充分施展教学机智的情况下,自由地从课堂中获取阅读的兴趣和信心,还有什么比学生喜欢读《西游记》原著更大的课堂收获呢?

【参考文献】

[1]何惠,李东航.浅谈语文素养的内涵及养成途径[J].琼州大学学报,2005.1.

[2]白化文.古代小说与宗教[M].辽宁:辽宁教育出版社,1992.

[3]杜威.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南京游记范文第8篇

目前内从事这一职业的不到50人,而她是其中的佼佼者,获得了“堆积起来像座小山”的各种大奖。著名导演张艺谋、冯小刚称其为“宝”。湖南卫视节目主持人何炅要拜她为师。让我们走进她神秘的“拟音世界”。

练就一双精准的耳朵

22岁那年,魏俊华从北京电影学院录音系毕业。刚走进拟音棚,她就被这个神秘空间吸引。录音师傅让她尝试一下给声音“变魔术”,没成想小魏玩起拟音,很快就如痴如醉。

如果说人物配音是影片的“三魂”,更关键的另一种声音――动作音效就是“七魄”。影片动效听起来是平平无味还是震撼人心,拟音师至关重要。

对魏俊华来说,每一个细小的声音都有意义。一有空她就往郊外跑。到一个空旷宁静的地方,录风声、雨声,草儿在风里摇摆、枝叶互相拍打的声音;录乡村的鸡鸣声、鸭子嘎嘎叫声。“谁都不知道,花开的声音像极了爆米花做好时发出的砰砰声,听见它,就仿佛闻到了一股香香甜甜的味道;听见鞋子踩在雪地上的声音,就让人想起新年夜纷纷扬扬的雪花,真浪漫。”

各种脚步声、锅碗瓢盆敲打的声音、亲吻的声音、各种动物的声音……这些都成了魏俊华收集的元素。她的大脑简直成了“声音仓库”,即使多种响声混杂,她也能清晰地一一辨识。练就一双精准的耳朵,为她成为出色的拟音师,打下了良好基础。

理想的声音效果,可以刻画人物性格,可以加强情绪渲染,创造出生动的声音形象。魏俊华至今还记得为电视剧《三演义》拟音时的种种场景。草船借箭那一场,声音很难做。魏俊华灵机一动,忽然用棍子在废磁带条上敲打,模拟箭射进干草里的声音。导演听后立马惊呆。后来很多资深影迷说:“那射箭的配音简直绝了。”

还有很多声音在现实中无法听到,像神话片中的仙女下凡,武打片中的飞檐走壁,恐怖片中的鬼神出没,宇宙空间的陨石风暴,外星球上的未知世界等等,这都需要拟音师细细琢磨和创造。只要弄好了,就能给观众带来众多惊喜、无穷尽的艺术享受。比如魏俊华模拟的《西游记》中的天宫景象,观音从天上飘然而至的音效等,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模拟的是感情

魏俊华每次出门,总爱东瞧瞧,西瞅瞅,看到一样东西,脑子里总迅速反应它能干啥。时间一长,她就带回好多别人瞧不上眼的破烂儿,破玩具、木棍子、废旧金属片、烂草帽等等,一到她手上就成了宝贝,可以化腐朽为神奇,比如用手在塑料袋上轻轻一揉搓,可以捏出在油锅中煎鱼的声音:几片羽毛和一块绸布就制造出大火燃烧的声音;时轻时重地摇晃薄铁板,听来就像隆隆作响的雷声:用竹枝敲打铁管,是两个武林高手在论剑决斗。

拟音师要从生活中找寻灵感,不断创新。类似用匾滚黄豆的声音来拟下雨,用手撕青菜的声音来拟大声的咀嚼,也是很有创意的一个活。

曾有一导演大雨天跑来敲魏俊华的家门,“魏老师,您可得过来救救场啊。”原来该导演在其电影《五彩石的路》中,要表现一个包饺子的场景,演员一边剥葱,一边眼泪哗哗地流,配音的人说:“导演,不成了,眼睛都看不见屏幕啦。”魏俊华看着乐坏了,赶忙找来一截尼龙绳,两手来回搓动,剥葱的声音立刻出来了。

魏俊华的绝技不计其数。《中窑》影片,讲述一个窑烧出一只巨大的香炉,拉到山顶的寺庙供奉。她做好拟音,请导演验收。看到一半,导演突然说:“停,停,停,我要看看魏老师是怎么做出来的,怎么比真的声音还像?”冲进录音棚,只见魏俊华眼睛盯着屏幕,两手放在洗脸盆里,一手移动脸盆,一手摩擦脸盆,不时变化频率,巨大的香炉搬运声就这么活灵活现,导演看得目瞪口呆。

“电影里的大水战,到咱这儿一盆水就搞定,偌大的弹棉花场景,也只是一张弓的技巧。”魏俊华特别自信自己的手艺。看过张艺谋导演的《古今大战秦俑情》的人,都对电影里有人一脚踹在石台上,大石门“嘣”一声打开的情形印象特别深刻。实际上,魏俊华只用一块破砖头就将这声音模拟出来。这事后来上了一家娱乐报纸,很多人看后都大跌眼镜:这简直太神奇了。

记者在魏俊华的仓库里看到,大大小小的“道具”装了好几柜子。最让人忍俊不禁的是,一位上年纪的导演到录音棚探班,见着椅子拉来坐下,没想椅子一歪,扑通一声摔地上。魏俊华忙上前扶起老爷子。“你们椅子怎么回事啊?”老爷子一脸怒气,魏俊华笑呵呵安慰道:“别见怪,这是拿来模拟声音的呢。”说着,她拉过椅子,晃晃悠悠几下,皇帝坐轿的声音就来了,棚里人笑成一团。

一天,魏俊华背一大包东西很晚才回家,巡警觉得她有些可疑,便要求打开检查,发现里面竟有搋子和刀等,对方马上将这些和“作案工具”联想到了一起,要将她带走。魏俊华说自己是拟音师,巡警怎么也不理解:做拟音师拿什么刀呀?她觉得讲不清楚,干脆表演一下:您看这是做马蹄声的。这一演示警察马上拍手笑了,说太像啦。搞得她反而哭笑不得。

好声音来自对生活的理解

要想把观众带进生活,拟音师们首先得把生活理解得更透。魏俊华说,她和自己的学生都有职业病,无论听见什么声音,都会首先想怎么才能模拟出来。想出来了,就高兴得饭顾不上吃,觉顾不上睡,非得把新发现在棚里试了、满意了,才过瘾。

《永失我爱》里有个打针的拟音,但要敲真药瓶打,气氛是绝对弄不出来的。后来魏俊华就选那种质量好的灯泡,用锐利的东西打,一打“砰”的一声,就有了那种震心的感觉。“看影片的感觉,这针真是打到观众的心里去了。

有时这戏演得太逼真,还能把自己吓着。《荒原城堡七三一》是一部表现日本细菌战的影片,当中很多剁胳膊、砍腿的血腥镜头。魏俊华思索着怎样逼真地表现声音,找来一截竹子,泡湿,外面裹层布,里面塞满长条的香皂,用刀一切,“咔嚓”一声,肉、骨头,连同筋断裂的声音都蹦出来了。“下来我还做噩梦,怕得不得了!”魏俊华说起来仍是胆战心惊。

《南京!南京!》是一部能全面展现音响设计功力的影片,声音处理非常震撼。尤其坦克、迫击炮、步枪的射击声音,能让观众身临其境地体验一场激烈的殊死战斗气氛。与当年斯皮尔伯格的《拯救大兵瑞恩》的战争场面相比,在声效处理上,《南京!南京!》稍多一点夸张意味。每一声枪响都像在耳边不同距离的爆炸,声音短促而爆棚,枪声的方位和距离都很明确;子弹高速击中墙体、地表、钢盔或人体,以及流弹和爆炸残片的散落声,都清晰可辨;不同口径武器射击声音差别都有所体现。所有动效都与画面中呈现的内容高度一致,而整体频率分布又很清楚、丰富,杂而不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