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感动为话题的作文

感动为话题的作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感动为话题的作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感动为话题的作文范文第1篇

以第一天改卷的情况来分析,我评卷315份,80分以上的作文23份,约占7%,改变题目的作文有60份,约占20%,不及格的作文9份,约占3%。全组总评均分为35.65分。平均分基本上符合市控制线上,但高分作文较少,没有出现满分作文。

一、评卷中发现的一些问题

1、学生审题不清。写作要求是以“感动”为题,但他们看成了以“感动”为话题,当作话题作文来写。改题目扣2分,如果行文结构完整,条理清楚,语言规范一般都还可以得35分左右。但从改题失分所占的比例来看还是很严重的。产生的原因很大程度是平时在练作文时多练话题作文,对命题作文练得少。还有是学生不够认真,审题不清楚。

2、选材单一,不善于从身边熟悉的小事写起,部分作文主题不突出,鲜明。

从学生写作选材来看,多写地震中或雪灾中的材料。本来运用这些材料不会错,但在大家都用这些材料的情况下,就看学生运用材料的准确性,创新性。常常学生在引用材料的时候人物名称写不出来,情节也不够准确,这样严重影响了表达效果。本来以“感动”为题的作文可写的材料很多,但学生不善于从生活中的自己熟悉的事物中写,想运用大背景下的材料又不熟知,考生多发人所发,言人已所言,必然优秀的作文就不多,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的文章就变得很少了。部分作文扣题不到位,主题不鲜明、突出,也会严重影响得分。

3、结构不够完整,条理不够清晰,不能具体地叙述情节内容

考生写作结构不完整,条理不清晰,这样的文章约有20%,他们行文大多是开始引用写作材,然后写一个很短小事例,阐述后就结束,大约是500字左右。因为写作要求是不少于500字,这20%的学生就写得太短了,500字左右写事还写不清楚,那论述就更不充分了。所以部分学生由于受到写作要求的影响匆匆写,情节内容不具体,影响了作文的得分,这样的文章也只能得34分左右。

4、运用语言材料不灵活,不能生动表述文章内容

运用语言材料不灵活,不能生动表述文章内容,这是考生的通病,本来在考场尽量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但考生并不能这样做到,除了在地震中体现的感动事例外,从古到今令人感动的事例太多,生活中的令人感动的情景也不少,但学生不善于运用已知的事例来表达,表述内容比较平板,不够生动。这样的文章约占25%,由于内容写得较多,结构也完整,一般这样的文章可得36-39分。

5、字迹不清楚,卷面不整洁。

这类作文约占15%,主要表现在,字写得太小、太模糊、有涂改,网上阅卷,由于字迹不清楚,卷面不整洁失分在1-3分左右。这类作文一般只得34分左右,如果内容具体生动才有可能得35分以上。

二、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

1、加强各类作文的训练,在训练时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特别是“为题”和“为话题”这两个短语一定要让学生分辨清楚。力求在中考时不在这方面失误。

2、选择材料要新颖,表达真善美,主题要鲜明突出。

激励学生多写身边的熟知的事物来写,如有可能老师可以写下水作文。在写作中教会学生构思、选材、行文、修改作文。主题一定要鲜明、突出,对于扣题的问题一定要反复强调,最好是针对出现这个问题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3、训练学生写写作结构。

平时写作文时一定要训练学生写写作结构,结构平稳了,作文自然看起来就清晰明了。如果内容又具体生动,一定会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

4、选材要新颖,表达要生动具体。

写作要求是不少于500字,这是最低限,但老师在平时要求学生作文时一定要学生写600字左右的文章。文章有600字以上,内容才具体,如果在生动上下功夫,选材又新颖,也可以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这样的文章得分必然不会低。

感动为话题的作文范文第2篇

话题作文的特点:自由度宽,但不能离开话题。如果将原来的命题作文比喻为打乒乓球,场地很小的话,那么话题作文就像是踢足球,场地是很大很大的,但是踢足球也不能出界,所以话题作文因然天地广阔,也不能漫无边际地写,不能离开话题的范围,所以依然存在审题的环节。我有一次在我班布置了一道话题作文“责任”,有一位同学先以“太阳的责任是哺育万物,园丁的责任是照料花草,父母的责任是培养儿女”开头,引出自己文章表现的中心父母的责任,然后列举一些生活细节表现父母对儿女的关心爱护,最后议论抒情:“父母的爱,像太阳的光辉博大深厚,儿女之心如寸草,健康成长,茁壮向上,才是最好的报答。”大家不难看出,这位同学的作文头开得不错,以类比形式提出:“父母的责任是培养儿女”,紧扣话题,但是接下去的描写和议论却偏离了“责任”,转到“父爱母爱”上去了,整篇文章的中心也变成了歌颂父爱母爱的伟大,偏离了话题,最后只能判为四类卷。

话题作文如何拓展思路呢?话题作文提供了空间是广阔的、自由的,这就反而使人不知从何处下笔,感到茫然无措,兴棋难定了,这就要从话题的特点出发去选择思路,找到恰当的切入点,下面以“九年级”话题为例,探求几种全新的思路。

1、一词经纬思路。全文以一个“忙”字立骨,通过“早晨慌慌忙忙”,“中午匆匆忙忙”,“晚上急急忙忙”三组画面写九年级生活的忙忙碌碌。

2、剪辑式思路。全文分四大块,第一块:摘自琴的谈话;第二块:摘自芳的牢骚;第三块:摘自雪的作文;第四块:摘自泓的日记,四个板块经过剪辑,巧妙地拼合在一起。

3、剧本式思路。全文将镜头对准一天午休,用剧本式思路通过四科老师“切割”学生午休时间的故事来表达主题。

4、幅射式思路,全文以若干“九年级就是……”的句子展开,一小段锁定一个“点”,铺展出九年级生活的喜怒哀乐。

5、作息表思路。全文就是一张自己设置的“九年级作息时间表”,以此来透视九年级生活的一个窗口。

6、仿拟式思路。仿拟出若干首诗词,从各个方面来表现九年级学生的刻苦努力与不懈追求。这样,只要思路一拓宽,我们就能文思泉涌,佳篇迭出。

新教材中的作文教学多以话题作文的形式出现。许多教师认为“话题作文”就应该让学生挥洒个性,只要不跑题就行,教师不必作过多指导,指导过多反而会束缚学生作文能力的自由发展。但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多数学生面对话题,不知如何选材,拿起笔来只是胡乱应付,写完后读一读,连他们自己也不知所云,更不用说紧扣话题了。

针对作文教学中出现的这些现象,我深感引导学生写好话题作文的关键是:指导学生学会选材。没有真心打动小作者自己的素材,他们哪里有那么多情感可抒写?他们哪里有那么多人生感悟呢?俗话说得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话题作文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会选材的过程,就是引导他们寻“米”的过程。我认为启发学生面对“话题”展开丰富的联想,让“话题”插上翅膀飞翔在每个学生心灵的广阔天地中,去触及那些令他们感动的人、物、事、情、景……这样学生才会抓住真正优质的好“米”,做出真正美味的佳肴。 在指导学生写以“爱”为话题的作文时,我首先启发学生展开“追忆联想’一回忆:你曾经感受到哪些人对你的爱?学生纷纷回答:有爷爷奶奶父母等长辈的,有同学、朋友的,有老师的等等。接着我又启发学生展开“对比联想”一哪些人需要爱呢?大自然的哪些事物需要我们关爱呢?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有的同学说,单亲家庭的孩子缺少父爱或母爱:有的同学说,街上的乞丐很可怜,他们最需要社会关爱:有的同学说大自然中的小鸟需要关爱……然后,我让学生静静地思考,从众多与“爱”相关的材料中选出令自己最受感动的人或事来写作。

从学生交上来的习作看,他们的选材突破了以往单一的“妈妈的爱”、“老师的爱”这一框框,能抓住许多生活中的细节来表现“爱”这一主题,题材明显广泛多了。

感动为话题的作文范文第3篇

那么,什么样的题记才能令人过目不忘,成为文章的点睛之笔呢?答案只有一个:让题记活画出作文的灵魂!

一、引用式题记

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谚语或现成的诗文作为题记,不仅使文章立意深邃隽永,还让读者从中感受到作者丰厚的文化底蕴和良好的语言修养。一位学生写的《空心看世界》的“题记”:“歌德说过,我们之所以永远双手向上,并非一定要摘到那最美丽的星辰,只是要保持一种向上的姿势。”像这样恰如其分地“引用”名人名言作“题记”,极具说服力,蕴含隽永,启人心扉。

二、悬念式题记

题记以悬念的形式出现,能立刻吊起人们阅读的胃口;如果悬念再设置得“精彩”一些,那就犹如一颗石子投向平静的水面,激起人们的阅读欲望,引发想象的美妙意境。如一个喜欢读“书”的女孩,一个不喜欢“读书”的女孩。我就是这样一个双色女孩,你愿意倾听双色女孩的蓝色寂寞吗?(一位学生的《双色女孩》的“题记”)。

三、阐发话题式题记

就是用简练的语言对所给话题材料加以概括和浓缩,并找到一个最佳切入点加以深层次阐述。例如《漫谈“感情”“认知”》的“题记”:“同是对‘修墙’‘防盗’的预见,却产生‘聪明’或‘被怀疑’的不同结果。‘感情’竟能如此左右‘认知’,心的小舟啊,在文化的河流中求索……”这个题记通过对材料的简单解释,将“感情”与“认知”二者的关系诠释得非常明白,也点明了作者的态度和议论的中心。

四、交待式题记

即借助题记交代文章的写作目的、背景,或写作内容等,使读者对文章有一个更清楚的了解或宏观上的把握。如一学生在作文《母亲河》中写的“题记”:“谨以此文献给我深爱的母亲,献给天下所有普存爱心的母亲。”题记言简意赅,交待了文章的写作目的。

五、点旨式题记

在作文写作中,为了引起老师的注意,有时,我们可通过题记来表明自己对话题某个方面的新颖独到的见解,巧妙地点明全文的主旨。如“相信自己与相信别人”为话题的作文《相信自己,也要相信别人》一文的“题记”:庸者,相信自己,怀疑别人;愚者,相信自己,排斥别人;智者,相信自己,也相信别人。

题记的三个整句夺人目光,形式整齐,指出了三种人对待自己与别人的不同态度,于鲜明的对比中紧承题目“相信自己,也要相信别人”,为下文亮出自己的观点做铺垫。

六、增添情韵式题记

一位学生写的《生命是一朵常开不败的花》的“题记”:“其实,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片戈壁滩,而我们一生的事业就是让那里开满鲜花。”就是采用“抒情”手法,淋漓酣畅地表达了对“常开不败”的生命之花的颂扬,撼人肺腑,让人为之感动!

那么,拟写题记应注意哪些问题呢?

(1)要注重题记的文采性。可引用一些名言、格言、谚语等来作为题记,也可运用比喻、对比等修辞,语言形式上可采用诗歌、对联等。如格言:“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就可以做以“努力”为话题的作文的题记。

感动为话题的作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布局;选材;新材料作文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09-048-1

现在新材料作文已成为诸多高考试卷作文命题的主要形式,它基本上是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的有机综合,且越来越受到广大师生的重视与欢迎。但不少学生雾里看花,并未很好地掌握写作的技巧。其实,只要我们平时在作文训练时,不断地总结规律,摸索方法,在短时间内就能快速地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

一、好文章要敲定一个好题目

俗话说:“看书看皮,看报看题。”好题目犹如炯炯有神的眼睛能很好展示我们的思想境界,也是第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有不少学生不重视拟题,随手取题(小议、浅谈“××”),或者就直接用话题为题,这就失去了先露一手的好机会,也给评卷老师带来不好的印象,因此我们应高度重视取题。

1.要用点“手法”进去。2001年高考作文拟得好的题目大都如此,《诚信是金》、《生命“诚”可贵》,2005年江西卷《乡村的脸》,2008年辽宁卷《让心灵美丽如花》,2008年全国(I)《生命!生命!!》

2.要草拟二三个题目,比较后再确定。2006年4月的上饶地区第二次联考的话题作文“合作”。一个考生先取了三个题目:①“团结就是力量”(走题),②“世界需要合作”(大了),③“合作的天空万里无云”(较好)。经比较分析后,敲定了③。俗话说:“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比了还真不错!

3.要简洁扼要,字数以四到十个为宜。如2008年高考作文题目,《变味的善良》、《带着感动出发》,2007年江西高考作文题目《语文,心中一泓清泉》或《语文,想说爱你不容易》,《馅饼?陷阱!》、《打假与假打》、《错!错!错!》、《短暂的永恒》、《阳光下的罪恶》、《7-1=0》等等,这些题目确实不错,真是“题好一半文”!

二、作文有了好头,更应选好兵排好阵

先锋是首段。先锋要威武雄壮,轻装上阵,出其不意,展我军威,为后面的大部队铺平道路。作文开头也如此,但具体写法各有千秋。下面还是让我们先看山东一考生的优秀作文《所欲有甚于生者》的首段:①“人生自古谁无死,去留肝胆两昆仑”是谭嗣同的选择;“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是朱自清的选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的选择。②历览古今圣贤,我发现选择竟有着如此丰富的蕴涵。③背负着五岳的沧桑与巍峨,他们用一种亘古不变的声音呼喊“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④凝望历史时空,有些人选择了坚毅,有些人选择了奋起,甚至选择了死亡。⑤他们用行动诠释着生命,演绎着生命,亮丽着生命。

首段仅用了五句话,可谓简明有力!①用了排比和引用,既说明选择内涵的丰富,又展示作者博览群书的好功底;用②小结又点话题;又用③点本文的题目;④⑤又用排比总领下文二、三、四段。这样的开头一箭多雕,可谓妙矣!

先锋开了道,主体部分的材料应排布好。

材料要有古今中外的,更要有针对性的、当代性的。作文是现实生活的反映,不少考生深知这一点。2008年一位安徽考生的作文《带着感动出发》:从“感动中国”2006年度人物的事迹中,我发现他们虽千差万别,但他们都是带着感动出发,人生的道路上绽开着一朵朵感动之花……接着文中主体部分用分论点排比成段,分别列举了2006年感动人物,感动就是忠诚的丁晓兵……感动就是自信的孔祥瑞……感动就是无私的王百姓……写了点过后,接着写面。还有爱国的叶笃正、高尚的华益慰、执着的季羡林、善良的林秀贞、感恩的黄舸、和谐的青岛的“微尘”们以及大义的霍英东。本篇佳作就是如此有针对性、时代性!2008年四川考生在写“坚强”的话题时,都用大量篇幅写“5·12”汶川大地震,表达了社会热点,效果很好。全国卷(I)新材料作文,更多考生更多谈及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的方方面面。这些作文时代性、针对性都十足。

新材料作文既要有普遍性,更要有鲜明的个性。考试作文更是如此,因为它是检查应试者的思想水平、文化储备和行文技能等的最佳法宝。有“自己”才有美好独特的世界!“人有,我奇我巧!”一位学生的新材料作文《母爱没有具体内容》写了三件事:年青妈妈本来胆小怕杀生,为了小孩敢深夜摸回家,杀鸡鸭“三下五除二”……中年妈妈为了独子能喝牛奶,去捡破烂卖,竟可深夜冒雨骑自行车50里驮200斤田螺去县城卖……老年妈妈为了28岁儿子成婚,竟风雨无阻挑四万担泥石填池塘而盖成新房……母爱谁人没有呢?但把母爱定性的如此有个性和思想性又有几个人呢?

然后,选兵就是筛选作文材料。筛选的原则是:一要突出个性、时代性、典型性,二要点面结合。那些老名人、老事例、老书本……这些老调不是不可以写,但应该作为面来简写,三言两语,且构成排比,营造数量和氛围,为主体作铺垫。平时,不少学生一写作就老生常谈:或大段写什么爱迪生、居里夫人、马克思、雷锋等;或大段讲一个或几个老掉牙的故事;或不厌其烦地详细照抄历史书本……你也该扪心自问,写了这些老东西到底有什么现实教育意义?自己究竟写了多少遍!而我们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身边就有很多惊天动地、感人至深的新人和新事!现今,每年都会评选“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这些都是很好的人物事件,应该挖掘它们,展示作品的个性和时代性。

感动为话题的作文范文第5篇

清初学者黄宗羲说:“每一题,必有庸人思路共集之处缠绕笔端,剥去一层,方有至理可言。”作文最忌千人一面,作文的立意应该力求新颖。

一、平淡小事中立新意。有的同学认为自己的生活很平淡,没有什么可写的。其实这种认识不正确,我们只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就会从“人人眼中有”的材料中提炼出“人人笔下无”的主题。鲁迅先生说过:“不要看了就写。观察了又观察,研究了又研究,精益求精,哪怕是最平凡的事物,也能创造出它的生命力来。”某同学发表的习作《怪事》就是从平淡的小事中发掘出新意的:该学生每年正月初一就去当局长的姑爹家拜年,她目睹到姑爹退休前后,正月里热热闹闹和冷冷清清两种截然不同的情景,由此触发思考:人该怎么做?官该怎样当?选材是平淡的日常生活小事,主旨却深刻、新颖。

二、多向思维中求新意。“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但有的同学认为,伯乐固然重要,但起决定作用的还是千里马自己;有的同学认为,真正的千里马是不需要伯乐的,它应该自己主宰自己的命运;有的同学认为,千里马会有很多,而伯乐不会很多,就是有伯乐赏识,他也只能发现其中的极少数。因此,千里马被埋没的责任,应该由千里马自己承担。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人文教育的今天,我们不妨换一种角度思维:“书山有路巧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这样既符合时代特征,又有新意。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只要我们多角度地思维,就能发前人所未发,求新立异。

三、想象联想中出新意。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作文来自生活,如果能在平淡生活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那么,写作思路就会开阔,意境也会新颖。

有的同学看到亭亭玉立、气度不凡的莲花生长在淤泥之中,于是产生联想和想象:莲花如此美丽,难道不是淤泥的功劳吗?要不是淤泥默默地、无私地为莲花输送养料,哪来莲花的美?要不是有像淤泥一样的老师,哪来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才?这样借淤泥来赞美老师就比赞美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新颖得多。

由此可见,只要善于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并展开丰富而合理的联想和想象,

就能写出立意新颖的文章。

审题篇

“文章随世运,无日不趋新”,只有“新”的文章才能令人赏心悦目,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创新是作文的生命。作文创新应从审题开始:

一、命题作文审题的创新

命题作文的题目已给定,那么审题的第一步是弄清题目的意思。如《凡人小事》,题目中凡人就是指普通人,小事就是指看似不值一提,实则令人怦然心动的事。其次,应扣住题眼。如《人间真情》这道题的题眼是“真情”,写作时就应扣住“真情”这一题眼来写,写出人间的真挚感情。第三,创造性地思考题目含义。如《我的一家》这个题目,若仅从以上两个方面审题,就只能想到实实在在的家庭;若能创造性地思考,这个题目的写作范围就不同了,一个班集体可以称为一家,一个国家可以称为一家,一个民族可以称为一家……由此看来,命题作文审题的创新就是多角度思维,拓展写作范围,想别人没想到的。

二、话题作文审题的创新

近几年来的作文训练过程中,话题作文占有很大的比例。话题,即谈话中心;话题作文,即围绕“谈话中心”写作文。话题作文一般都要求学生自拟题目,拟题的过程就是审题。拟题时角度要小,题目要尽量具体,尽量紧扣话题中心,尽量体现新意。如2004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考作文(题目附后),就有不少考生创造性地思维、审题,拟出了一些新颖、得体的文题。一考生写经生活的磨砺后,终于懂得了深厚、淳朴、无言的父爱,拟出了《爱在苏醒》的新颖文题。还有的考生巧妙借用名言佳句做文题,有的善用修辞拟文题,有的设置悬念拟文题……拟题紧扣话题、含蓄有情、新颖别致是话题作文创新审题的关键。

感动为话题的作文范文第6篇

一、 注意抓住细节描写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同学们对细节一定不陌生,一个不易察觉的小动作、一个看似不经意的小眼神、嘴角的轻轻一撇、一句淡淡的话语……都流露了人物内心世界的真实。对文学作品中精彩的细节描写,同学们一定记忆犹新,例如朱自清《冬天》中对“嫩而滑,仿佛反穿的白狐大衣”豆腐的描写,父亲“微微地仰着脸,觑着眼睛”从氤氲的热气里夹豆腐的情景。列夫托尔斯泰说:“艺术起于至微”,这里的“至微”就是指那些显示人情美、人性美,具有永久艺术价值的细节。成功的细节描写往往能达到“一瞬传情,以目传神”的艺术境界。我们应从感受最真切处选材。细细回想,看似平凡的生活中有很多人和事感染着我们、感动着我们,柳树枝头绽出的第一叶新绿让我们兴奋,中秋的那轮金黄的圆月让我们浮想联翩,突然发现奶奶脸上如盛开的皱纹是那么亲切……这些作为文章的材料是多么切实而又感人呀,有些同学写文章总是写不长,只好写一些空洞的语句凑字数,其实只要学会写细节,文章只愁写不短,而不愁写不长。没有细节就没有艺术,细节就是品味,细节决定高度,细节决定深度。

在高一入学时的写作课上我指导同学在军训日记中如何抓细节:例如晒伤后用清凉的黄瓜为室友敷脸写友情;行李包里掉出的妈妈偷偷放进的饼干写亲情 ;狗尾草在阳光下快乐地与女孩子嬉戏,女生不理会草的骚扰,她们揪下这草穗,编结成兔子和小狗,兔子和小狗都摇晃着毛茸茸的耳朵和尾巴,她们把一大把狗尾草编成的小兔子悄悄放到黑脸教官的牙缸里,用它替代了鲜花,温馨而又神圣,因为这世上实在没有一种东西来替代草了。班上同学以前写亲情总是不感人,空洞,经过一段时间的指导,同学们开始像艺术家一样观察生活,捕捉生活或文学作品中精彩细节,大多数同学作文中能成功运用细节描写,不仅充实了文章内容,而且真切,细致,生动。

二、 增加作文的文化底蕴

就是指学生在文章中透过一般的叙事写景,谈古论今,能反映出不同国家、民族、地区、行业等的某种历史文化传统、氛围、特征、风格,显示学生的文化积淀、学识素养等等。不少文章之所以得分很低,除了立意之外,大多是因为缺少文化的成分,犯了文化缺失或文化幼稚病,给人一种苍白无力,胡编乱造的感觉。而优秀作文则打上了鲜明的文化烙印。打开《高考满分考试作文》,李白,杜甫,坡,陆游,文天祥,项羽,屈原,范仲淹,伯牙,子期,李世民,,但丁,歌德,尼采,叔本华,康德,黑格尔,费尔巴哈,牛顿,比尔盖茨,马雅可夫斯基,鲁迅,钱钟书……《赤壁赋》,《前赤壁赋》,《西游记》,《三国演义》,《红楼梦》,《史记》,《韩非子》,《孟子》,《论语》,《生命论》,《乱世佳人》,《巴黎圣母院》……我们好像在好像在文化的河流中遨游,眼里看的,心中想的,口中读的,全是文化,有中有外,兼顾文史,包罗古今,并蓄科艺。高中学子,十年寒窗,对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化应该有一定的了解。在写作中,我们应该全方位地展示我们的学识和素养。当然,这需要我们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活学活用,学以致用。胸有万汇凭吞吐,腹有诗书语自华。

为此我在教学中非常注重同学文化知识的拓展,例如给高一同学介绍艺术文化方面的目录;在作文主题活动中加一点文化味精等。由于有了一定的文化底蕴,以前写文章比较幼稚的同学也能文采飞扬了。

三、 思维要放开

“真正的学校应当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语),这就告诉我们在指导学生进行写作时,“思维”十分重要,大量地背范文、套模式,期望通过模仿提高写作水平,是不能真正提高作文水平的,这是因为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略了思维训练,没有开拓思路。只有在“思维”中获取灵感,才能做到思如泉涌、下笔有神、笔奕生辉。教师应注重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教给思维方法,激发学生灵感。“语言和思维密切相关,语言说得好在于思路的正确”(叶圣陶语)。所以,我们在进行指导学生写作训练时,应让每一个学生都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之中,注重学生的联想、想象、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综合培养和提高。写作作为一种创造性的精神劳动,应该具有一定的创新性,这种创新性在作文教学中就是“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写出“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的意思来,那么怎样才能达到这种境界呢?

要注重加强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一是思维独立性的培养,要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习惯。二是思维深刻性的培养,要培养学生作文审题、立意、选材中透过表面现象揭示事物本质的能力。三是思维广阔性的培养,引导学生用全面的观点认识问题、分析问题,既抓住问题的主要方面,又不忽视事物的重要细节。四是灵活性的培养,让学生养成辩证思维的良好习惯,形成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去思考问题的能力。

看到每一个作文话题我都会用接龙式回答在班上“逼”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例如以“欣赏”为话题可建立多层链接点:以欣赏的对象分――欣赏自然,欣赏艺术,欣赏生活,欣赏自己;(实虚)从实立意:欣赏山水风物,欣赏楼台亭榭,欣赏诗词歌赋,欣赏渔歌村笛;从虚立意:欣赏激情,欣赏闲适,欣赏过去,欣赏未来,欣赏创造。如以“欣赏”为话题可有以下观点:

1 美学家朱光潜先生曾指出:艺术是情趣的表现,艺术的生活也就是情趣丰富的生活。情趣愈丰富,生活也愈美满。“觉得有趣味”就是欣赏。你是否懂得生活,就看你对许多事物能否欣赏。欣赏,也就是“无所为而为的玩耍”。在欣赏时,人和神仙一样自由,一样有福。

2 科技的进步和技术的发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也冲击着人们的精神生活。面对现代传媒带给人们的声色之娱和潮水般的信息,人们的欣赏能力似乎萎缩了,人们已无暇或无心去独自地慢慢欣赏。

3 在欣赏的尽头,便是联想或感悟,而这种理性之光是由内而外地散发出来的,不仅有一种“理趣”,还使人感到亲切自然并易于接受,与那些纯粹由概念逻辑、演绎推理生成的所谓“道理”大异其趣。

感动为话题的作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一:全命题作文一最受青睐的题型

前几年,随着话题作文等开放式命题形式逐渐增加,全命题作文题在中考作文中所占比例相对较小,2004年仅占6.7%,2005年和2006年分别占6%、8.1%,在几种命题形式中均处于垫底位置。从2007年开始,伴随着话题作文题所占比例的大幅下滑,全命题作文题的比例有所上升,2009年更是首次超过选题作文,位列各类命题之首。2010年,这种势头保持了下来:在112个命题中,有42个全命题作文题,占37.5%,超出选题作文(33.9%)3.6个百分点。全命题作文有助于减少由于题目过于开放而带来的宿构等不良现象,便于统一评卷标准。提高考试的公信力、选拔性和区分度。因此,全命题作文还会继续保持稳居前列的态势,继续成为中考作文命题的首要选择。

关键词二:选题作文――最值得继续观察的题型

五种作文题型中,有三种题型所占比例和所处位置比较明确:半命题作文题连续四年位居第三;话题作文题和材料作文题则一直处于垫底位置。而选题作文题,从2004年的23%,一下子猛增到2005年的45.2%,并连续四年占居榜首;从2009年起,其所占比例退至第二位。2010年,共有38个考区用了选题作文题,约占33.9%。说选题作文这一题型最值得继续观察,是因为随着命题者命题指导思想的变化,选题作文这类开放式题目,是继续后退,还是自我调整一特别是备选题型的调整―一从而保持原有地位呢?这需要进一步观察。笔者认为,进行自我调整、适当提高题目难度的可能性会更大一些。毕竟,选题作文题有着两个甚至多个备选项,可以并且应该根据形势变化做出新的调整。

关键词三:成长――最热门的话题

中考作文题涉及的内容多为“自我与成长”、“社会与生活”、“情感与素质”、“想象与创新”等几大类。而近年的中考作文题中,“自我与成长”都是最重要的话题之一。2010年,关于“成长”的文题比比皆是,如:广东省佛山市的“智慧伴我成长”、贵州省贵阳市的“成长也需要”、福建省福州市的“在尝试中成长”、浙江省杭州市的“成长路上无捷径”、赤峰市的话题“成长”……都直接点明“成长”,要求考生直面成长中的生活、学习和思想情感等各个方面。而湖北省武汉市的材料作文“小橡树的成长烦恼”、云南省昆明市文题二的材料作文“小俊落水自救”和辽亍省大连市文题二的话题“打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文题二“走过”、江苏省南京市的“我作主”、福建省龙岩市文题二“考验”、浙江省绍兴市的“越长大,越一”、山东省聊城市的话题“自视”等,都引导考生回眸生活经历、成长历程,从而把考查的目光投向了考生的成长体验,引导考生展现健康积极的内心世界和人生态度。预计“自我与成长”类话题依然会是今后的命题重点,但是,出于回避熟题、避免猜题的考虑,这类题也可能会沉寂一段时间,在两三年后周期性地再次大热;或者会变化形式、组合词语之后出现在来年的中考中。

关键词四:“我”――最值得关注的人物

2010年中考作文题中,虽也有人称代词“你”和“他(她、它)”出现,如山东省烟台市的“总想为你唱苜歌”、广东省湛江市的“别丢了你的钥匙”、福建省漳州市文题一“你让我如此美丽”、湖南省邵阳市文题一“有你真好”等,又如江苏省泰州市的“他(她、它)也很重要”、江苏省镇江市的“叫我如何不想她(他、它)”等,但是这类题目相对较少。题目中出现最多的人称代词是“我”,如山东省济宁市的“我的初中生活”、广东省的“那天,我捡到了快乐的钥匙”、四川省百色市的“我心中的那一道阳光”、浙江省义乌市的“我不只是一个角色”、江苏省苏州市的“总有属于我的季节”,以及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文题一“请让我 ”、湖北省黄冈市的“我多想一 ”、青海省的“我要 ”、海南省的“我心中的 ”、浙江省金华市的“那一天,我――了”、河南省文题一“我身边的――”等,都含有“我”字。再加上含有“自己”字样的题目,如,广东省广州市的“奖励自己”、云南省昆明市文题一“属于自己的天空”、贵州省安…页市文题二“做一个――的自己”等。这些命题都旨在引导考生关注自我,感悟自我,思考自我,叙真事,吐真言,抒真情。这个大方向是一贯的、长期的,因此,来年的中考命题中,“我”依然会频繁出现。

关键词五:听说读写――对语文学习能力最全面的检阅

2010年的中考作文命题,对语文综合能力的各个方面都有所涉及:四川省成都市文题一“听听____的声音”,着眼于听觉,鼓励考生勤于观察、善于倾听;安徽省芜湖市的“心中有话对你说”、吉林省长春市文题――“未曾说出的感谢”、江苏省南通市的“让我轻轻地告诉你”等题目,则鼓励考生大胆说出来;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文题一“读书声声”、湖北省襄樊市文题――“阅读,让我_____”、江西省的“我读_____”等,倡导多读书、会读书、读好书;而浙江省嘉兴市的“写给______”则是引导考生运用平时较少使用的写作方式――书信,还有吉林省长春市文题二要求考生根据“富兰克林当编辑时告诉年轻编辑拿不准的词就查词典,并要求年轻编辑每日写千字文”这则材料写作,渗透着荞成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教育,也通过写作考试考查考生其他方面的语文能力。

感动为话题的作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 新课程标准 选材独特 行文生动 感情真挚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Good at Found that Pay Attention to the Accumulation

——About Some Thinking under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f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Composition

DU Wenzhi

(Advantages Obviously in Guangyuan City Dongcheng Experimental School, Guangyuan, Sichuan 628017)

Abstract Pick to middle school composition teaching must be on the basis of high school languag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to affection is serious, makes every effort to express their unique feeling and true experience to the nature of social life multi-angle look at life, life rich and colorful, capturing things features, makes every effort to be creative when expressing pay attention to the student humanities accomplishment emotional experience;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writing and reading life, attention to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on spirit, innovation ability; Try to teach learning method.

Key words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material unique; writing vivid; sincere feelings

一提起作文,学生最头痛的就是缺乏素材,感到无话可说。特别是面对“话题”作文,更是觉得无从下笔,总认为我想要写的别人都已经写过了,搜肠刮肚半天,勉勉强强下笔,也是胡乱凑合,结果就可想而知了。久而久之,这部分学生就会对作文产生畏难情绪。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主要在于平时不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感人故事,缺少积累。我校承担了国家“十一五”重点课题《创新写作与教学》的研究工作,在实际研究中,总结了一些经验与方法。下面针对中学生在作文中暴露出来这方面的问题谈谈自己的几点意见。

1 选材要独特,摒弃平庸

《标准》提出:“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等环节,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这就要求指导学生学会具体可行的方法,这些方法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即观察的方法,积累材料的方法,以及如何利用材料表现主题的方法。

在美国耶鲁大学的入学典礼上,校长每年都要向全体师生特别介绍一位新生。去年,校长隆重推出的是一位在自荐表中填写“会做苹果饼”的女同学。大家都感到奇怪:为什么特别推荐一个特长是做苹果饼的人呢?原来,每年的新生都要在自荐表中填写自己的特长,而几乎所有的同学都选择诸如运动、音乐、绘画等,从来没有人以擅长做苹果饼为卖点。因此,这位同学便脱颖而出。

那些填擅长运动、音乐、绘画的,可能也就是会打打羽毛球、吹吹口哨或者画画线条而已。可他们却不愿意那么去填写,而选择了一个大而笼统的概念。殊不知,却那么不经意的一笔,就掩盖了本身的闪光点,而把自己混入平庸之列。

选材独特,就是使自己选择的素材新颖而不局限于大众化,要发现别人没能发现的素材,提炼出有别于他人的观点。这样,就能丰富文章内容从而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中学生作文不外乎就记人叙事状物,很多内容你写我写大家都在写。不仅阅卷的老师,即使是自己都觉得“审美疲劳”。

以“以‘爱’为话题”作文为例。

常见的素材有:助人为乐、正直勇敢、爱岗敬业……

有一定新颖的:乞丐欺骗了我的爱心、陌生人的故事……

这些素材也无可厚非,可是别忘了,这些都太常见,太普通,在你我的身上都经历过,没有什么新意。翻开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这也是以爱为主题的叙事性作文,写的也都是普通人,看别人又是怎样选择素材的:

鲁迅先生的《阿长与〈山海经〉》追忆的是一位保姆,此人是一个粗人却质朴、善良、热心。文章选取了她的絮絮叨叨,爱打小报告,但对我牵挂的《山海经》一书却牢牢记在心上的事。从而感悟到作者对她的深厚怀念之情。李森祥的《台阶》紧紧围绕“台阶”组材,表现农民艰难困苦的生存状态和为改变现状而不懈努力的精神。杨绛的《老王》通过我与老王这位车夫的交往,写车夫艰难困苦的生活和善良厚道的品格,含蓄地提出了关怀不幸者的社会问题。余秋雨的《信客》,从两代信客的命运,特别是老信客的“失足”与年轻信客的“为人厚道”表现了信客诚信无私、待人宽容的品质。

由此看来,选材一定要选取那么最能够体现人物性格,把“此人”区别“彼人”的内涵凸显出来的材料,才能把人物刻画得更形象逼真。要做到选材要独特,就要学会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善于积累。

还以“以‘爱’为话题”的作文为例。

父母对儿女无微不至的照顾而让我们专心于学习是一种爱;父母坚持儿女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又是不是一种爱呢?

富翁为乞丐扔过去百元大钞是一种爱;红领巾为乞丐拾起纸箱外的一角硬币是否也算一种爱?

运动健儿冬三九夏三伏为国争光是一种爱;清洁工人冒酷暑顶严寒同样也是爱。”

相比之下,前者都容易引起我们的注意,后者似乎受关注的要少些,可是别忘了,越是平凡的越是贴近生活的,也更能感动人,关键就看你怎样去挖掘,只要我们细心地去看,去倾听,去琢磨,文章的素材就会新颖。文章的内容就更充实。

2 行文要生动,反对平淡

生动、就是要保证文章语言在“语言通顺,内容丰富”的基础上,力求用语生动、句式灵活,善用修辞。还记得一次关于学生描写“老师发脾气”的几段文字。

例1:教师看着我,看得我都发慌了。

当然,这样表述也无可非议,写出了自己当时的感受,“发慌了”还是真实的写照,但仔细一揣摩,总觉得缺点儿什么。你想呀,这一“看”应该是包含了多深的内涵啊,特别是老师这时的眼神,更是包罗万千:询问、劝阻;严厉、温和;当面揭穿还是放你一马……这都不得唯一。况且,你“心慌”到什么程度呢?是因为不好意思,还是觉得没啥了不起的;是深深地低下头还是“勇敢”地迎了上去;是刚一接触就全面崩溃,还是挣扎良久才夺路而逃。这些都是这时的精彩之处。你必须抓住这两个要点不惜笔墨地去刻画、去挖掘,才会有发现,有创新,最终引起读者共鸣。请看下文几个细心挖掘后的语段:

例2:老师的眼睛最终还是锁定在了我的身上,他一言不发,只定定地盯着我,看得我的心“嘭嘭”直跳,身体逐渐变得僵硬起来,手中的笔也变重了,终于掉了下去……

例3:老师看着我,那锐利的眼神像一支支利箭直刺我的心脏,每一次撞击都让我撕心裂肺。她的洞察如同一部测谎仪在尽力地拿捏着我的每一个动作,在这样长久的对视下,我愈来愈感到自己像一只动力已尽的再也无能为力的即将成为盘中餐的兔子,不必再作无谓的挣扎了。

例4:老师死死地盯着我,那对小小的眼睛平时说是炯炯有神还算过得去,可现在,有神倒还真有神,就是让你全身发麻,发软,眼睛里的那团火好像就算你化成一滩水,它也要把你烧干。心里不住地安慰自己说:别怕,别怕,再看,再看我就变蚊子(因为谐音,他们把自己的老师爱称为“文子老师”)飞掉!可是,老师眼睛更亮了,我也呆成了木桩等待着伐木工人的开工。

后者之所以能打动人心,关键就在于他行文不但详细刻画出了老师的神态,还生动地写出了自己的心理活动过程,使其先前的枯燥乏味显得生动活泼了。要做到这一点,关键就是要追求个性化的语言和细致传神的动作。

背景设置:

作文题目“回忆我的父亲”。父亲职业:医学教授。

像这种太“职业化”的人物,我们的语言就要尽量避免他为众人所知的一面,另僻蹊径,去挖掘他生活化的一面。

例:我在书房里做作业,妈妈在客厅里和他的闺中好友煲电话粥。爸爸左手执菜谱,右手握铲在厨房上班——老爸是不是又在弥补什么过错吧!

“孩子他妈、Nacl2在哪儿!”

“我不知道,盐巴在第三格抽屈里。”

“嗯”

“秀芳啊,书上说盐巴少许!到底是多少?5ml还是10ml。”

“就一点点,你看着办吧,我还忙呢!别问我。”

“那……”

爸爸一脸无奈,妈妈一本正经,我关上门偷着乐。

——教授也不过如此而已。

如此这样具有生活化穿透力的语言,必定给人留下深刻的记忆。

3 感情要真挚,拒绝造作

语文教育的任务是什么?著名语言学家、北京大学教授陆俭明认为,语文教育一是给学生真、善、美的熏陶和教育,二是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三是让学生掌握恰到好处的语文能力和知识。

此次课程改革,明确提出加强写作与生活的联系,重观察、重思考、重真情实感,要求说真话、说实话、说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鼓励想象和幻想,鼓励有创意的表达。特别是要求学生作文首先要学会做人,做一个阳光、心理健全的人。

感情真挚就是要求内容合乎实际,合乎事理,即使是虚构的内容也必须符合生活实际。坚决持反对为了博取别人的同情而编造父母离婚,甚至伤残等荒唐可笑的造作的行为。要求在精心选材的基础上,多留心身边的“小人物”,善于发现他们真善美的一面。还是以“以‘爱’为话题作文”为例。

描写对象:中学教师

常见的感情基调:A、一个月前都承诺今年我生日时陪我去科技馆,可我在家等了整整一上午都没见他回来,原来他去为生病缺课的学生补习去了。

B、昨天晚自习的单元测试卷,今天上午成绩就出来了,看着老师布满血丝的双眼和疲惫的身体,我们都深深地低下了头。

这样的爱,也许是真实的,博大的,也是深沉的,但仔细想想,这又是否符合我们的生活实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