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职业健康安全

职业健康安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职业健康安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职业健康安全范文第1篇

人们常把健康比作“1”,家庭、事业、荣誉、财富是“1”后面的“0”,如果没有“1”的存在,那么后面即使有无数个“0”我们的人生也毫无意义,或许只能活在病痛的折磨中,圆满的人生全系于“1”的稳固,没有健康就难言幸福人生。

作为安全员的我,在工作中最常听到的四个字就是“安全生产”,但是大家真正了解安全生产的含义吗?你可能知道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那一幕惨烈的场景,但是你知道危害也正在暗中悄悄侵蚀你的生命吗?

在我们的工作中,如果有一项设备故障你让人去处理,会很容易得到理解,但是如果你发现有人进入生产区未正确佩戴安全帽等劳保用品而去制止,或许得到的将是“你闲的没事做了?”的牢骚。这是人们不重视职业健康所造成的。他们只看到了那危险的正面敌人,而忽视了危害这个隐藏在暗中的隐形杀手,下面,让我用两个我们生活中不重视劳动保护的实际例子来唤醒一下那些迷失的人吧!

第一个故事:莞塘厦镇一家手机屏幕厂生产部的员工陆续出现四肢无力、麻木等症状,已有10名员工疑似正己烷中毒住进东莞市职业病防治中心治疗,医院住院部还有8名长安镇一家手机屏幕厂员工住院,院方证实也为疑似正己烷中毒,“没有特效药,只能对症治疗”。据住院女工介绍,今年春节后,有辞职的女工因为四处求医,做过“肌电图”检查后,检查的医生说怀疑是职业病,要求到职业病医院检查治疗。随后,多名女工到东莞市职业病防治中心检查,被诊断为疑似正己烷中毒,陆续有8女1男9名员工住院。至昨日,又有1名女工入院治疗。

第二个故事:河南省新密市刘寨镇农民工张海超“开胸验肺”事件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今年28岁的张海超,从事破碎、开压力机等有害工种工作3年多后,因怀疑在工厂得了“尘肺病”,长年奔波于郑州、北京多家医院反复求证,而职业病法定诊断机构--郑州市职业病防治所给出的专业诊断结果,引起他的强烈质疑。在多方求助无门后,被逼无奈的张海超不顾医生劝阻,执著地要求“开胸验肺”,以此证明自己确实患上了“尘肺病”。张海超告诉记者:“虽然经历了种种曲折,事情最终有了结果,我的几个工友也在调解之下得到了相应赔偿,各个程序都特事特办地解决了,我很幸运被关注,但也更希望有关部门更多地关注和重视生活在社会各个角落的农民工群体。”

现在,让我们回到我们自己的身边,回顾一下我们身边的职业危害源吧。有毒、有害气体是职业病危害的重灾区。与共同赋存的H2S等硫化物、爆破后炮烟中的氮氧化合物、油漆涂料中含有的甲醛等有害气体等都是我们身边的危害。为了避免这些伤害,公司配备了各类检测设备,并制定了严格的预防措施,在现场,我们执行了吗?

职业健康安全范文第2篇

岱海发电在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中坚持落实“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基本方针,实行分类管理、综合治理,多角度、全方位的提升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水平,为企业劳动者筑牢职业安全健康的绿色屏障,使得生产更安全、员工更健康,将本质安全与以人为本的理念有效融合。

一、职业健康 机制先行

为完善职业健康保护体系,公司制定了《职业卫生工作管理办法》、《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办法》,内含职业病防治责任制度、职业危害警示与告知制度、职业危害申报制度、职业危害培训制度、防护设施维护检修制度、防护用品管理制度、监测及评价管理制度、职业卫生“三同时”管理制度、职业健康监护及其档案管理制度、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置与报告制度、应急救援与管理制度、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等。制度中明确了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管理人员以及劳动者等各类人员的职业病防治职责和义务,明确了职业卫生领导机构、职业卫生管理部门以及其他相关管理部门在职业卫生管理方面的职责和要求。一系列的管理制度和标准的建立,形成了符合生产现场实际,具有自身特色职业病危害防治体系,实现了职业病危害防治的制度化、规范化;同时将机构工作职责明确划分,形成了分级负责、责任明确、相互配合的综合治理组织体系。

公司安全生产委员会是职业健康管理的最高决策机构,办公室设在安全监察部,其它各部门分别做好分管范围内的职业危害和应急处置工作,各外委单位依据公司要求,成立职业危害防治机构,明确职业危害防治责任管理界面。安全监察部通过日常检查、交叉检查、重点督查等方式,切实加大对职业病危害重点区域的监督检查力度,通过日常通报、安全网通报、安委会通报等形式,保障职业健康防治防治体系及组织体系的有序运行。

二、危害监控 源头控制

公司以“提高对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相关因素的识别能力”为抓手,不断精化、优化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方法,有效控制在生产流程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确保职业病防治得到预控预防。

(一)识别

通过职业健康管理专职人员全面负责指导和管理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工作,相关部门及班组负责协助,通过将生产流程及使用的材料的性质划分进行危害因素识别,并且每年委托具备资质的职业卫生服务进行职业健康日常监测,对生产工艺流程、生产使用的物料产品、职业危害因素的现状进行检测,检查识别出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均及时向职业卫生行政管理部门进行了申报,对日常监测结果评价及建议进行了综合的评估,及时落实整改。

(二)现状评价

公司依据法律规定,严格履行每三年一次的职业危害现状评价,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机构对公司一期、二期工程作业现场进行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估,对公司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病防护设施、职业卫生现场管理、职业健康监护管理等方面做出综合评估并出具评审意见,分析评估结论,提出整改性建议、持续改进性建议、预防性告知等,为公司职业健康管理提供有效依据。

(三)治理

公司在Ω飨罴觳榧凹觳饨峁中,凡有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职业接触限值的,都责任到人进行限期整改,直至检测合格为止,对使用产生有毒物质的作业场所设置了监测报警装置;对现场粉尘超标区域,一方面加强个体防护,另一方面加强现场通风,加强清扫避免二次扬尘;对输煤系统的除尘设施及喷淋装置进行检查确保其正常运行;对各类风机房、泵房等噪声较高作业场所加强个体防护;做到职业病防治常态化。

三、统筹兼顾 全面推进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是一个系统性过程,需要把握好重点、抓好专项,实现统筹兼顾、全面推进,将职业安全健康日常管理一件一件抓好,一项一项落实,筑牢职业安全健康的绿色屏障。

(一)宣传培训

在职业危害防护的宣传和培训方面,公司聘请专家,通过讲座的形式,宣传学习《职业病防治法》、识别职业病危害、了解公司职业病危害现状、学习常用防护知识;新进员工入厂时,安全监察部专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负责厂级职业卫生培训并进行考核,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岗,在岗人员每年每人参加《职业卫生健康考试》;有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新材料投产,会组织相应人员进行职业安全操作等适应性培训。

(二)危害告知

在原《劳动合同书》的基础上补充续订页,将劳动者在作业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危害及其后果、防护措施和相关待遇等,以书面形式如实告知。在醒目位置设置职业危害公告栏,公布职业危害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职业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和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检测结果等内容;对产生严重职业危害的作业岗位,在其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和说明;将个人职业健康体检报告,如实告知劳动者。

(三)防护用品发放与佩戴

公司加大个体防护投入,采购高质量、高标准的符合国家及行业标准要求的个体防护用品,严格按照公司《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办法》进行发放,按季度发放一般劳动防护用品,特殊工种配备特殊防护用品,夏季及时发放防暑降温用品冬季发放防寒用品,同时建立健全防护用品有关使用检查台帐,指导员工正确使用个体防护用品,公司职工个人防护用品发放率达到100%,使用率达到95%。

(四)职业健康体检

公司按照卫生部《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规定,每年委托具备职业健康检查资质的内蒙古国际旅行社卫生保健中心为在岗的生产员工进行的职业健康检查。检查项目包括:职业病常规内科、外科、神经内科、五官科检查(视力)、心电图、肝功能11项、甲状腺、血常规、血糖、尿常规、肺功能、电测听、胸部正位片等,汇总形成体检总分析报告,将个人体检结果如实告知本人,在此基础上同时组织新入职、离职员工进行职业健康检查,为每人建立了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将职业健康情况跟踪到底。

(五)应急救援安全保障

公司在一、二期主机集控、化学集控、输煤集控、脱硫集控等设置了职业卫生急救柜,为化学、氨区配备了专业的洗眼器,为急救柜配置了多用途担架、多用途急救箱、颈托、头部固定器、负压式式骨折固定气垫、氧气复苏仪器、等先进的急救器材及部分常用药及急救药品,确保员工得到充分的应急救援及职业防护,同时定期举行相关应急演练,检验各项设施及应变能力。

(六)管理信息化

公司增加科技投入、夯实基础,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提供技术保障。2016年公司上线了数字化安全管理平台,将劳动者个人信息、职业健康档案、职业健康各类管理台账纳入职业健康管理数据模块,实现职业危害管理信息化、精细化、标准化,提高管理效率。

截止目前,公司保持职业病危害事故零记录。公司已于2011年进行了“自治区职业安全健康典型示范企业”的申报,并取得“职业安全健康典型示范企业”称号。同时还加入内蒙古安全生产职业健康协会,通过协会活动促进公司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在协会理事中公司是唯一一家发电企业,

参考文献:

[1]环球职业安全健康动态[J]. 吴大明,秦运巧. 劳动保护. 2016(12)

职业健康安全范文第3篇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移民到了新西兰,以往来新西兰只是休假、玩玩,现在要长期住在这里了,我该干点什么呢?在国内干了那么多年的职业安全健康,要想在新西兰也干这个不是件容易的事。首先要了解这里的法律法规、运行机制、管理方式,另外语言也是十分重要的工具。想来想去决定再去大学学习,通过学习了解他们的职业安全健康工作是怎样做的。

新西兰职业安全健康课程

就这样我开始了新西兰梅西大学(Massey University)的学习历程。我学习的是一个硕士研究生的课程,专业是职业安全健康。我选择了两门必修课和一门选修课,必修课一门是预防事故,另一门是预防职业伤害,选修课我就选了英语学术写作。

第一次上课的时候,老师就给出了一道讨论题:你认为什么是一份好工作?我当时想这和事故预防有什么关系呢?好多同学都参与了讨论,把自己的理解和经历都发到了群里面,我看了之后才明白,原来事故预防不仅是测算重大危险源有多大,也不仅是火灾爆炸,它更隐含着人的尊严。

1985年,瑞典金属工业工会为工人提出了一份好工作和一个好的工作环境应具备的9条原则:一是工作要有稳定性保障,这是先决条件;二是收入公平;三是有话语权;四是每个雇员应成为团队的成员,相互合作;五是不同岗位的工作都应有技能增长的机会;六是每个员工有权利参加培训教育;七是工作时间的安排应满足工人休息和参与社会活动的需求;八是工作中应人人平等;九是工作环境应安全,免于职业病或事故伤害。

我看了这段后内心有些凄凉和悲哀,从开始学这门课时观念上的不适应,到一步一步理解明白,基本上花了一个学年的时间,慢慢地懂得了事故预防重要的是观念、管理和文化,而不仅仅是安全工程。

事故预防这门课共有两次作业,占总成绩的50%,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50%,但拿到学分必须平时作业和期末考试都要通过。第二次作业是事故致因理论模型分析。新西兰事故赔偿机构(ACC)的赔偿机制是全球独一无二的,称为无过错赔偿,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受伤了,都会赔偿。ACC也会在网站上发出预防事故的方法和指导,以及事故分析模型,事故分析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安全文化。安全文化是指有没有把安全融入到生产中,管理中有没有考虑安全因素,即便是制定采购计划时也要考虑有没有安全预算等。他们的《职业安全健康法》规定,多少人以上的企业就应该成立安全健康委员会,这个委员会要定期开会,讨论企业有关安全健康的问题。安全健康委员会是创建企业安全文化的重要部分,由企业老板和相关管理层组成。安全文化最根本的内涵是人的思想认识,观念的形成和管理的执行。

企业安全文化

新西兰恒天然有限公司是新西兰最大的一家奶制品公司,最辛苦的工作就是开着长长的大罐车全国各地送牛奶,当然,这也是容易出事故的工作。2016年不到3个月的时间,就出了2次大罐车侧翻路边的事故。于是当事人、安全管理人员、工会几个部门一起研讨事故成因和对策措施,司机们觉得事发当天他们的身体状况不好,而且之前没有睡好觉。

研讨之后,针对司机疲劳驾驶的情况,公司发起了帮助员工转变对公司安全文化看法的活动,通过这个活动鼓励司机敢于告诉他的领导没有睡好觉或身体状态不好,不能开长途车,这样公司可以重新安排其他人代替。公司认为尊重工人的意愿,把他们的安全健康放在第一位,这样是展现企业文化,以人为本。在这个活动中,公司组织所有司机共同培训有关怎样处理身体状况与工作的关系,不仅如此,还把温馨提示和详情解释编制成小册子,分发给每个司机,不仅给司机看,还要求给家人看,让整个家庭参与预防事故,同时也是让家属融入企业的安全文化。他们不仅仅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改进企业安全文化,也引入一种软件系统,把这个软件安装在车上监测司机行为动作,通过行为动作反应他们的身体状况,然后提示他们休息的时间。还有通过询问司机一些问题,将答案输入到软件系统中,然后进行数据分析,依据分析结论修改他们的轮班、长途短途等安排。

新西兰的医疗体系

新西兰是全民免费医疗体系,这样每年政府要花一大笔钱用于公费医疗。政府为了减少这笔开支, 就要从职业健康的角度更多的减少职业伤害。他们在分析职业伤害时从几个方面入手,首先是一个机构的安全文化、管理,然后是制度体系的建立,甚至是这项工作安排的是否合理,比如是否在狭窄有限空间作业,如果有,是否采取了预防措施。有,气温的高低都是作为危险有害因素来考虑。哪些工作方式可能会引起雇员的精神紧张和心理压力,这些都会导致职业危害的发生。每年作为课题研究深入到基层的社区医院调查,哪些病例与工作相关,病人是做什么工作的,是否由于从事该职业引起的疾病。

在新西兰有资格公费医疗的人是公民和具有居住资格的移民人群。首先在所居住的城市注册,一个城市有几个社区医院,可以选择不同的社区医院,每个社区医院挂号费不同,还要看大夫给你看多长时间,半小时或20分钟作为一个收费单元,有的20分钟收45或50新元,但拿药不管多少都是一个品种5新元。社区医院认为有必要送你到医院去,他们会与医院联系,给你约好时间。如果认为没必要去医院,那么你是没有资格自己去医院看病的,除非是急诊的情况。在医院一切免费,甚至不用花挂号费。所以新西兰的社区医院应该是掌握第一手材料的基层机构。从基层单位收集发病率和发病因后,再回过头来从职业健康角度预防。

新西兰职业健康10年规划

2016年,新西兰政府WorkSafe NZ(WorkSafe NZ,相当于我们的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制定了职业健康10年规划。据2016年数据统计,与职业病相关每年约有600到900人死亡,至2016年,职业病新案例总数约为3万人,如噪声引发的失聪和肺病等病例。政府每年要花20.4亿新元(合约100亿2 000万人民币)用于职业病造成的死亡、治疗、康复费用,间接劳动力损失约人均每年120万新元(约合600万人民币),如工人患职业病后不能工作的间接损失。

这样,政府制定了改进职业危害状况10年规划,所有企业、工人、安全健康管理人员、工会组织、安全健康专业人员以及社会各界都要参与到职业危害预防工作中,共同努力实现规划所制定的目标:一是提高风险和伤害意识,鼓励企业高、中庸芾砣嗽焙凸と诵同合作改进健康风险管理水平;二是政府、社会团体及各行业相互支持,以更大的努力开拓职业健康发展;三是在设计和施工阶段实施职业危害源头控制;四是提高中介机构和人员职业健康服务质量;五是以新技术支持职业健康工作的开展;六是提供有效和高质量的职业危害作业指导和培训教育;七是有针对性的对职业病数据采样、分析和研究成因,然后制定对策措施;八是通过对职业健康预防方式方法的实际应用,补充完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九是到2026年,争取实现个位数字职业病案例。

学习体会

通过在新西兰的学习,我体会最深的是,他们将重点放到人的因素而不是技术上。安全工程只是职业安全健康中很小的一部分。我们学习的课程还包括机构行为学、社会心理学、社会流行病学、人机工程学。他们的职业安全健康学习涵盖的知识更广泛,更侧重人的因素。在新西兰,职业安全健康是管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有管理方面的培训都要把职业安全健康纳入其中。

职业健康安全范文第4篇

国际劳工组织每年在“世界职业安全健康日”活动前夕,会就当前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职业安全健康问题及处理建议一份报告。在2012年的报告中,国际劳工组织指出,目前世界各国正在积极地发展绿色经济。在这一重要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过程中,必须将职业安全健康融入绿色就业政策中。绿色就业不仅要保护环境,更要保障工人的安全与健康。绿色经济应当作为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而职业安全健康是促进绿色就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绿色经济”已经成为可持续经济和社会的象征。“绿色经济”造就了“绿色就业”,“绿化”了当前的一些行业和生产工序。在这种情况下,社会包容、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与更加安全健康的工作场所、“人人享有体面劳动”更加密切相关。绿色就业需要体面的工作。好工作意味着提供足够的工资、安全的工作条件、合理的职业前景、受到保障的工人权利等。包括“绿色工作”在内的任何工作,必须坚持这样的原则――将工人的安全与健康作为体面劳动的重要指标。

国际劳工组织一直倡导这样的理念:“体面的工作必须是安全的工作”。因此,保护工人的安全与健康和保护环境应当有机地联系起来,以确保有一个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全面性方法。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与环境保护,常常被视作“同一枚硬币的两面”。职业安全卫生措施的实施,对“绿化”企业和经济将产生重大影响。

绿色就业和职业风险

为了创造绿色就业机会,世界各国最近在环保技术方面进行了大量投资,但对此类工作所带来的职业风险却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因此,在创造绿色就业机会时,需要整合安全与健康方面的措施。一般情况下,“绿色”技术会减少工人暴露于有害环境的风险。但有一些工作即使被认为是“绿色”的,其所使用的技术却不一定“绿色”。一些对环境有害的物质被环保物质替代后,已被证明对工人的健康更加有害。例如,水性漆作为溶剂型漆的替代物,却包含了杀菌剂类的附加物。氯氟甲烷作为氢化氯氟氢的替代物,却增加了工人暴露于致癌物质和火灾隐患的风险。

人类任何的经济活动,包含了风险与利益之间的平衡。减少或消除工作中的风险,必须依赖职业安全卫生的基本原则。职业安全卫生监管体系的应用,与工作的“颜色”关系不大。对于所有的工作场所和工作而言,不管工作的“绿色”程度如何,雇主都必须确保工人拥有安全健康的工作条件与环境。

在绿色就业成为经济结构的一部分之前,应对与新的“绿色”技术和相关工作可能有联系的职业伤害和风险进行评估。虽然这些工作都意味着有助于改善环境、振兴经济和创造新的就业机会,最大的风险之一却是在急于创造大量新就业机会的同时,未能关注工作本身的质量,或者在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之前,就已造成职业伤害、疾病和死亡发生率的增加。

从事绿色工作的工人,可能会面临传统工作场所常见的危害。对于转行进入“绿色”行业的许多工人来说,这些危害可能是新的,即工人可能暴露于以前没有被识别出来的一种危害。比如,如果不采取适当控制措施,在太阳能行业从业的工人,可能暴露于碲化镉(已知致癌物质)。创造绿色就业机会的过程应与上游的预防战略结合起来,以预测、辨识、评估和控制这些工作中暴露的新危害与风险。

2011年,欧洲职业安全健康局出版的《欧洲风险望台》(ERO),刊登了系列研究报告――《2020年前与绿色工作中新技术相关的新的与潜在的职业安全健康风险前瞻》。这些研究旨在为欧盟社会伙伴提供有关职业安全卫生问题的决策参考。

可再生能源的职业风险

由于具有持续的公众支持、扩大的投资量、不断增长的生产能力,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就业人数正以迅猛的速度增长着。这种增长可能会在未来几年加速。目前,在可再生能源行业从业的人数,保守估计全球已达420万人。这些职位中的一半分布在生物燃料领域,工人主要从事生产和收集原料。2030年,全球在可再生能源行业从业的人数可高达2000万。在可再生能源开发方面,德国、日本、中国、巴西和美国发挥着尤为突出的作用。欧洲制造商生产的风力涡轮机,销售份额占全球的3/4多。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能源、潮汐能、地热能等。太阳能、风能和生物能源是最常用的可再生能源。

太阳能

通过光伏板(PV)或聚集太阳能发电(CSP),太阳能可以转换成电能。光伏发电系统是最常见的,它使用半导体和太阳光发电。光伏发电系统的职业伤害主要存在于制造、安装光伏板,以及最终作为生活垃圾处理光伏板的环节。在制造光伏板时,会使用超过15种有害物质。许多危害可能来源于化学品,这些化学品与生产工艺中的硅相关。光伏电池的制造还会涉及一些有毒的清洁剂。因此,制造光伏模块及组件的工人,必须采取保护措施,以免接触这些物质。

太阳能光伏电池板在其使用寿命(估计20~25年)结束时,会产生新的电子废物。它们包含着许多新的和潜在的有毒物质,如碲化镉和砷化镓。在技术、安全、健康和环保方面,这些电子废物都是一种复杂的回收挑战。

在安装太阳能电池板系统时,工人面临的一些身体伤害,与建筑业工人面临的伤害类似。但对于电工和管道工来说,在屋顶安装光伏板或太能热水器,会面临一些新的伤害。在施工和维修太阳能电池板系统期间,工人会遭遇高处坠落、高温、密闭空间、触电致死等伤害。另外,在建筑物发生火灾时,光伏组件燃烧时会释放一些烟雾。这些烟雾会对消防人员和居民的健康产生危害。

风能

在过去10年里,风力发电已经呈现出了巨大的增长趋势,预计未来还会持续增长。风力发电的工作类型主要有项目开发、涡轮部件制造以及风力涡轮机的安装、运营与维护。

风车制造过程中的伤害与风险类型,与汽车制造业的伤害类似。风力涡轮机的安装和维修过程中的伤害与风险,与建筑业的伤害类似。工人在工作中可能会接触到危险化学品,如环氧树脂、苯乙烯和溶剂,以及有害气体、蒸汽和粉尘。工人还会遭受运动部件对身体造成的伤害,如叶片制造和维修过程中的手工作业。工人还会暴露于玻璃纤维、固化剂和气雾剂、碳纤维的粉尘和烟雾。工人常见的健康问题有皮炎、头晕、嗜睡、肝和肾损害、水泡、化学灼伤、生殖影响等。风力涡轮机维修过程中的物理伤害有高处坠落、手工作业导致的肌肉骨骼紊乱、密闭空间作业时的不良姿势、爬塔时的体力负荷、触电死亡、工作时旋转机械和坠落物体造成的伤害。

水力发电

目前,水电提供了超过17%的世界电力。到目前为止,水电是电力生产中最重要的可再生能源。

建设、运营和维修大型水电站所导致的伤害与风险,主要存在于建筑施工、电力传输和配送等环节,包括:机械设备和材料处理时的伤害,意外触电危险,六氟化硫气体和多氯联苯等化学品暴露。工人应配备一定的防护装备,如安全肩带、系锁、呼吸防护装置、电气防护装置等。此外,还应制定应急救援预案。

生物能源

职业健康安全范文第5篇

一、安全标准化和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具体内容

就安全标准化来说,是为了提高生产现场质量和工作效率而实行的一套安全责任制度,其实行的主要目的是保证完成相应安全目标,并且将整体的安全目标落实到每个责任人身上;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评定组织职业健康安全开展情况的认证制度,它不仅是组织生产水平和生产效率的重要体现,同时也是评判组织竞争力水平的重要依据。通过前文的相关叙述,我们已经大致了解了一些安全标准化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方向。企业在进行生产的过程中,生产现场安全生产管理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对整个生产过程进行标准化的生产,其中包括管理的标准化以及具体作业生产的标准化。因此,在公司不断对现场管理机制进行创新的过程中,需要对整个生产过程中的综合管理进行加强,并且在生产作业的过程中对操作人员、作业机器、生产物料、生产方法以及作业环境进行持续有效的监控和掌握,从而保持人员、机械设备和作业环境一直处于良好的运作状态。

二、如何充分发挥安全标准化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重要作用

从上文的相关叙述中,我们已经了解到安全标准化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具体要求,那么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应该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充分发挥安全标准化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重要作用呢?

1.生产制度规范的落实。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在企业生产管理的过程中,要想对安全标准化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进行有效的落实,必须充分发挥制度的规范作用。在生产现场运作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系列的问题影响生产线的操作,企业在对落实生产标准的过程中,应对生产过程中会涉及到的环节进行有效的设置,从而保证整个生产线的高效运作,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从而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除了完善关于生产步骤的操作规范之外,还应制定一套严密的管理体系对整个生产过程中的健康安全进行有效的管理,比如责任范围的划分,生产现场遇到突发事件的有效处理方式等;另外,除了安全标准化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落实之外,企业还应完善奖惩措施,从而激发所有员工的参与积极性,规范员工在生产过程中的具体操作。

2.责任监督管理的进行。对安全标准化以及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进行有效的落实,除了上文中提到的制度的落实之外,还离不开有效的监督和管理。企业在落实相关工作的过程中可以合理的设置一些监督部门,专门对生产现场标准化生产和管理体系运转效果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监督检查部门在这一环节中发挥的主要作用就是督促相关工作人员在作业操作的过程中按照相关生产标准来进行,对于生产过程中一些错误的操作方式以及不规范的操作方式予以及时的纠正;就监督检查人员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中扮演的主要角色来说,实际上就是执行人员,比如在生产过程中发现了一些违规操作的行为或者是导致了严重后果的不规范行为,相应的监督检查人员则应对其进行相应的惩处;如果是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按照相关生产标准进行,并且在整个生产现场表现优异的话,监督检查人员则应对其进行有效的奖励评定。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有效落实安全标准化的生产要求以及职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在企业生产环节发挥的重要作用,同时还能在二者间进行有效的调和,对企业生产现场的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发挥部门的额外附加值。

3.对人才的重视。就安全标准化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来说,都是企业发展到现在面临的新的发展模式,在具体的运作过程中,如果想要充分发挥这一先进管理模式的作用的话,那么就必须考虑到人才力量的有效应用,提高对人才的重视。安全标准化的落实以及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的获得,都需要人的积极努力,因此,企业在生产运营的过程中,应提高对人才资源的有效重视,充分发挥人才的骨干作用。

三、总结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就企业现阶段的发展来说,安全标准化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不仅是现阶段社会对企业发展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是企业提高自身经营水平的必然途径和重要措施。面对越来越大的市场竞争,建议企业应落实相关制度,将企业引向现代化的发展道路。落实安全标准化要求,充分发挥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重要作用,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与此同时,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还应对人才的力量予以重视,充分发挥人才在整个发展过程中的能动作用,发挥出人力应有的价值;另外,在进行生产的过程中,企业还应不断对国外一些先进的管理经验进行有效的借鉴,综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战略的创新。

参考文献:

[1]邬长城.安全管理体系质量评估方法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2.

职业健康安全范文第6篇

关键词:职业健康 安全管理 经济效益

1、 建筑施工行业的安全特点及近期的安全生产形势

建筑行业在职业安全健康方面是高风险的行业,风险等级仅次于矿山采矿业。建筑行业产品固定、作业场所变动大、人员流动性大、产品规模大、生产周期长、机械设备来回搬运,有大量高空作业、野外作业、坑、槽、洞作业,与其他行业相比劳动强度大,使用临时工、农民工较多,临时设施多,作业环境条件差。特点是高空坠落、铁路营业线行车安全、物体打击、触电、机械伤害、坍塌、中毒等是建筑施工企业多发的危险因素。

针对建筑行业的高风险特点,国家、行业、企业等层面均采取了一系列的安全生产对策措施,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安全生产状况总体稳定、趋于好转,但仍未从根本上彻底扭转安全生产的严峻形势,重大安全事故、恶性工伤事故频频发生,重大安全事故、职业病人数居高不下。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建筑施工发生各类事故2330起,死亡2760人,同比分别上升2.8%和2.1%。特别是发生较大以上坍塌、坠落事故78起,死亡344人,分别占建筑施工较大以上事故的76.5%和77.8%。每年因工伤事故直接损失数百亿人民币,职业病的损失也近百亿。2010年1至8月,铁路建设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含火灾)13起、死亡63人,同比增加2起、40人。其中一般事故7起、死亡11人,同比减少1起、4人;较大事故2起、死亡11人,同比减少1起、增加3人;重大事故4起、死亡41人,而去年同期没有发生重大安全事故。今年生产安全事故呈现三个特点:一是重大恶性事故多发,死亡人数大幅上升,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上涨18.2%和173.9%,呈现快速上升态势。

对于发生的职业健康安全事故,部分是由于生产技术条件落后所致,但更多的是由于管理不善造成的。也就是说,绝大多数事故原本是可以通过实行合理有效的管理得以避免。

2、 国家、行业、企业采取的安全生产对策分析

2.1 安全生产对策简述

由于建筑行业是高风险行业,国家对该行业的安全管理和劳动保护工作十分重视,国务院、国家经贸委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建设部和有关部委下发了大量的法规、规章制度。2002年11月颁布下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为职业安全卫生工作奠定了法律基础。近几年,国务院相继制定重大责任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国家安监局以安监官办字(2002)22号文下发了《关于加强重大建设工程项目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预防重大事故发生的通知》,逐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安全生产监管、监察体制与机制,为企业搞好职业健康安全工作提供了政治保证和制度保障。国务院以国发[2010]23号文下发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从明确理念与方针目标、严格企业安全管理、技术保障体系建设、监督管理、应急救援体系建设、行业安全准入、政策引导、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考核和责任追究等九大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同时,该通知对因生产安全事故造成的职工死亡,其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调整为按全国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计算,发放给工亡职工近亲属,提高了工伤事故死亡职工一次性赔偿标准。

建筑施工行业的各级主管部门对施工企业进行了多方位的监管,国家三令五申,多次下发关于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的法规、通知及文件,用行政的手段要求各级企业逐级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领导、各职能部门在安全生产中的职责,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置及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配备,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实施经常性、定期、专业、节假日、季节性安全监督检查。铁路行业还积极推行了标准化管理,为施工企业加强项目安全管理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从技术层面加强了安全管理,如铁道部编制并不断修订了一整套《铁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为施工安全管理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标准。另外,建筑行业主管部门也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作行业准入的条件之一,以促进施工企业开展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建立、实施工作。

建筑施工企业在按照国家、行业要求开展生产安全管理各项活动的同时,也积极建立、实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并进行第三方认证。

2.2 对策分析

总体上,国家、行业、企业等在法律、行政、技术、管理、监督、体系等层面采取的一系列安全生产对策,大致可以划分为二大类,即传统的安全管理方法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方法。这两种方法有既有相同点,也有相应的差异,但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传统的安全管理方法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方法都以国家、地方的法律法规、规范标准及其他要求为安全管理的最基本的基础和标准,强调通过管理手段消除和降低职业安全健康风险,杜绝死亡事故和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杜绝和减少职业病的发生。

相对而言,传统的安全管理工作更多的是强调通过行政的手段建立安全管理部门和安全责任制,加强安全防范措施的控制和检查以保证安全责任目标的实现;另外,还强调展开一些运动式的活动来加强安全管理。这表明传统安全管理工作的着眼点主要放在系统运行阶段,一般是事故发生了,调查事故发生的原因,根据调查结果修正系统,这种模式称为“事后处理”模式。由于存在许多弊端,致使事故不断发生。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应用现代职业安全健康管理的理论,通过建立、实施和改进健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按照PDCA循环方法,围绕危险源及其风险进行持续的控制。相对于传统的安全管理,更注重系统管理和体系的作用,通过建立文件化的管理体系,使管理工作程序化、标准化;强调全员参与,即注重各层次、各部门、各岗位互相协作,共同进行安全管理;强调主动管理体制和持续改进,通过主动识别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制定控制方案和措施,进行培训,实施控制措施,对措施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分析和改进执行,不断总结持续改进。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方法的着眼点是预先对危险进行识别、分析和控制,变“事后处理”为“事先控制”,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然。不同于传统的企业上级以及行业主管部门的安全检查和事故的事后处理,而是一个事前的、动态循环的、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的系统化的管理过程;是以持续改进的思想指导企业系统地实现其既定的管理目标。因此,从社会发展趋势来看,现代科学化安全管理取代传统管理已是势在必行,现代社会要求必须从传统安全管理向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转变。

3当前建立和贯彻执行管理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1)很多施工企业都建立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但部分企业领导没有高度重视,仅把取得认证证书作为投标加分的筹码,没有对传统的安全管理进行整合,造成认证一套资料,工作一套资料,“两张皮”现象严重。

(2)对现场劳动者的劳动条件和安全环境状况的改善关注不够,在企业层面,通常是在审核时才给予关注,而没有从体系的层面或角度对劳动条件和作业环境标准的建立和完善进行“事先”管理。

(3)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没有列为企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年度工作重点。企业进行了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但仅作为资料保存,没有发挥其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基础性作用,没有进行动态管理,没有对进入施工场所的所有人员进行交底、培训。

(4)不重视职业健康工作。部分企业领导为了节约成本,在引进劳务工时,没有严格按照职业健康的要求对从业人员进行岗前、岗中、离岗后体检,没有对职业病的预防引起重视。

4改进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工作的几点建议:

4.1在建立、改进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时要注意整合原有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制度。

原有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制度是企业的实践经验总结,有很多是行之有效的做法,是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不断完善的基础,是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一部分。施工企业要注意分析标准要求,哪些内容和哪些原有的安全管理措施可以满足要求,哪些是需要新增的内容,要把原来的安全制度跟现在的安全管理体系进行整合,充分发挥体系的适用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4.2高度重视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

⑴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是建筑施工企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重要基础,是落实“预防为主”的关键因素。进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的总体管理思路应当是公司一级通过初始评审建立自己公司体系范围内的危险因素和重大危险因素清单。体系范围应包括产品范围,组织范围场所,管理权限等,公司都有哪些产品,如“桥梁工程、路基工程、隧道工程”等,每一项产品都有自己的危险因素。公司所建立的清单应定期评审,特别在组织机构产品范围发生变化时,应及时评价、修订。项目部由安质环保部、机电部、物资部、综合部组成风险辨识小组,依据清单结合自己的工程实际建立自己的危险因素清单,并根据现场变化及时调整,不能照搬照抄。辨识出的高中度风险应予以公布,并及时交底到作业人员。

⑵工程建设施工周期长,现场变化大。施工企业应特别注意施工现场的变化,应做到在现场变化之前识别危险源。部分项目部虽然是按工程的分项、分部施工过程识别了危险源,但未考虑现场的变化,如结构施工中作业面的变化和工序的交叉作业,高桥墩等。有的虽然识别了,但对进入施工的劳务分包队伍没有进行交底,仅作为资料保存。

4.3 建筑施工企业的职业安全健康目标、指标的制定,要结合企业的责任目标,制定具体的管理目标。

杜绝死亡事故和重大安全事故、杜绝职业病发生等之类的安全目标是企业的安全责任目标,也是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目标。根据这一目标,企业的不同层次要有相应的责任目标,层层签定安全生产责任状,做到奖惩分明,充分调动人员积极性。为了理解、落实、实现这些目标,需要把责任目标和管理目标加以区分,企业的责任目标应当继续保留并增加管理的目标、指标,用管理目标、指标来保证责任目标和职业安全健康目标的实现,责任目标也应当分解,责任目标的分解,各层的死亡率和重大事故均为零,才能保证企业责任目标实现。管理目标则可以通过措施实现率的指标来保证,例如

杜绝死亡和重伤事故的发生,还应有其它的管理目标,如无触电事故,无机械伤害事故,无坍塌事故等,都可以制定具体的措施指标。

4.4 管理方案的制定应遵循先消除危险源,其次降低危险源,最后采用个人防护的原则。

有些单位在制定管理方案时,缺乏全面考虑,往往就事论事,采取措施,未遵循上述原则。要想把管理方案编制好,应从方案制定、安全防护材料、设施和设备等多方面考虑。首先应在方案上考虑消除危险源,例如在施工准备阶段的平面布置时要考虑危险品、易爆品、远离易燃物和火源;在施工中减少物料的二次搬运;减少施工人员暴露在危险环境下,如高空作业、坑槽孔洞内施工、减少交叉作业,减少同一作业面上下同时施工。其次通过安全措施降低职业安全健康风险:⑴完善安全制度,制定现场的特殊规定,如禁止在无防护的作业区下方通行;⑵改进安全防护设施,例如使安全防护设施标准化、工具化;增大安全防护保险系数,如卸料平台的搭设,有的地方安全管理部门已明令禁止使用钢管搭设,必须使用型钢来保证架子强度和稳定性;⑶改进设备的安全可靠性,使用功率大的、稳定性好的防护设施。可靠的塔吊、龙门架、卷扬机等。先进设备可以大大降低职业安全健康风险,但企业限于财力,不可能全都使用,可以逐步的配置。最后是采用个人防护用具,个人防护用品的配戴率和正确使用率应是管理目标、指标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个人防护用品应规定采购的要求及配置的范围及监督检查的要求。

4.5 进一步完善主动绩效测量和被动绩效测量的制度和机制。

按照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规范的要求,施工企业各层次要开展主动绩效测量,被动的绩效测量,其测量内容分述如下:

主动绩效测量:⑴对遵守法规和有关合同、协议监测;⑵对目标,指标完成情况监测;⑶运行控制中的关键特性包括作业制度、作业环境、设备设施定期检查和人员的定期体检 。

被动绩效测量:⑴对工伤、疾病与事件的监督;⑵其它损失如财产损失的监测;⑶其它不良绩效和体系运行失效;⑷员工康复及恢复计划。

目前,企业能够完全按上面要求做到的还不多,有的轻伤也没有统计,未遂事故、事件也无记载,对是否遵守了法规,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指标,缺少具体的统计数字,没有完全按标准要求做。我们应当按标准要求建立定期绩效测量的台帐,既要记录好的,也要记录不好的,以利于我们分析原因、吸取教训,进一步识别危险源。

例如有一个项目以往事故中有一起因防护用品上的安全绳断了造成了人员坠落受伤,这个事故的记录就给我们一个启示,要识别防护用品上的危险因素,对长期存放的防护用品,要定期检查可靠性,对失效的要淘汰,对其它设施如对搭架子用的钢管、机件,也必须建立定期的监测制度。

4.6 建筑施工企业要高度重视职业健康管理,加大安全专项投入。

有些施工企业为了节约成本,没有按照要求计提安全费用,没有制定职业健康体检工作计划,对从事具有职业危害行业的员工未进行上岗前、岗中、离岗后的健康体检,未做好员工的前期预防、劳动过程中的防护、职业病诊断与职业病人保障等各项工作。对不适宜继续从事原工作的患职业病的员工,没有调离原岗位,并妥善安置。

建筑施工企业施工作业范围内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四大类27种,即粉尘类、放射性物质类(电离辐射)、化学物质类、物理性因素类,影响最大的是粉尘类。对于这些职业病危害因素,应遵循预防、控制、防护、监测与应急的原则进行控制,如采取新工艺、新设备,生产过程实现机械化、自动化,减少劳动者与有害因素接触的机会;制订和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防止发生意外事故;加强个人防护,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防止有害物质进入体内;对接触生产性有害作业的劳动者,进行就业前体格检查和定期体格检查,及早发现禁忌及职业病患者,及早进行处理;定期监测作业环境中有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及早发现问题,及早解决;组织重要岗位人员进行职业健康安全知识培训,提高自我防护能力。

对于体检中发现疑似职业病病人的,应按体检机构的要求安排其进行职业病诊断或医学观察。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的劳动者从事其禁忌的作业,对在职业健康检查中发现有与所从事的相关的健康损害的劳动者,应当调离原工作岗位,并妥善安置。

4.7建筑施工企业要高度重视对劳务分承包方和操作人员的控制,通过强化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和能力。

随着工程建设施工企业不断深化改革,运行机制的变化,管理层和劳务层两层分离,企业长期固定工越来越少,多数企业大量使用临时工和农民工。而这些工人往往素质不高、文化较低、自我保护意识差,因此对这些工人的管理是工程建设企业的体系运行中的一个关键问题。有统计资料表明工程建设企业发生伤亡事故的80%以上是这些工人,对这些工人的管理,是企业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一个风险。管理得好能够保证职业安全健康管理目标的实现。管理不好有可能造成大的事故、事件发生。因此,我们一定要实行架子队管理模式,强化培训。在上岗前,由专职安全员组织对他们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使他们具有一定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让这些人员提高风险意识。生产中,实行工序安全质量卡控,并把控制程序的要求告诉他们,向他们交底,对他们的不安全行为监督、检查、控制,最大限度的降低风险。

4.8强化生产过程管理的领导责任,及时排查治理安全隐患。

项目领导和班子成员要轮流到现场值班,要经常性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并切实做到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五到位”。检查不走过场,不流于形式。完善应急预案管理,应急预案要与当地政府应急预案保持衔接,并定期进行演练。项目部出了事故后,要立即在公司范围内进行通报,并且严格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进行处理,原因分析到位,制定切实有效的纠正、预防措施,举一反三,防患于未然。

4.9作好施工现场安全标识标牌和安全防护,必须对进入了施工现场的所有人员实施管理控制。对无关人员,要坚决制止进行施工现场。

职业健康安全范文第7篇

论文摘要:结合目前国内职业安全、职业健康方面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在当前形势下,需要政府、企业、员工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推进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

1引言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OHSMS)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在国际上兴起的现代安全生产管理模式,与IS09000和ISO14000等标准化管理体系一样,被称为是后工业化时代的管理方法。主要强调系统化的健康安全管理思想,即通过建立一整套职业健康安全保障机制,旨在控制和降低职业健康安全风险,最大限度地减少生产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

2我国职业健康安全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作为ISO正式成员国,1995年参加了由国际标准化组织组建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化特别工作小组,2001年11月12日批准了GB/T28001-2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并于2002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加快,经济得到迅猛发展,现代化进程日益加快,科学技术、管理工具得到广泛应用,同时,人民群众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政府对于职业安全健康问题也越来越重视,不断采取一些措施来促进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工作,先后出台了《劳动法》、《劳动合同法》、《职业病防治法》、《安全生产法》、《就业促进法》等多部保护职工安全健康工作的法律法规,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加大安全生产方面的投人,尤其是高危行业的安全投人。这些措施对于改善安全设施、提高安全保障能力起到很大的作用。

国家统计局2009年2月26日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统计,2008年全年生产安全事故死亡91172人,比上年下降10.2%。亿元国内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0.312人,下降24.5%;工矿商贸企业就业人员10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2.82人,下降7.5%;煤矿百万吨死亡人数为1.182人,下降20.4%。全年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26.5万起,造成7.3万人死亡,30.5万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10.1亿元;道路交通万车死亡人数为4.3人,减少0.8人。

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在职业安全健康方面,还有很大差距。造成这些差距的原因如下:

(1)一些地方和企业,思想上对于安全生产工作不重视,这就很难把安全生产工作落到实处,尤其是企业,作为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牢固树立安全生产的意识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有百利而无一害,但受经济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小企业,这种意识的树立还很不够,同时受资金投人等各方面的制约,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面采取的措施不到位。

(2)职工对职业安全健康认识不够,尤其是那些在苦、累、脏、差环境下工作的职工,不了解什么是职业健康,企业也不对他们进行告知,有些职工得了职业病还不知道是怎么得的。

(3)我国职业健康安全方面的法制建设还不够完善,有着很大的立法空间。目前,虽然我国有许多涉及到职业危害防治的法律法规,但这些法律法规一般夹杂在其他法律如《煤炭法》、《矿山安全法》等里面,在职业危害防治上,我国只有一部法律—《职业病防治法》。但从我国目前职业危害的现状来看,只有一部法律是远远不能满足现实需要的,和《职业病防治法》相配套的规章和标准的制定已到了一个刻不容缓的时刻。

3进一步推进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举措

3.1提高安全健康意识,营造全社会安全健康文化氛围

文化决定意识,意识决定行为。安全健康文化是人们从事安全健康活动的安全健康价值观、行为标准和物态的总和,是尊重人的生命安全,保护人的身心健康,实现人的价值理念。树立社会安全健康文化理念,提高人的安全健康素质,充分发挥人的能动性,营造良好的安全健康风气,从物质、精神两方面,从员工、企业、社会三层次,形成全系统、全过程、全方位的安全健康文化氛围、舆论氛围,引导和启发全社会重视人的生命价值和安全健康。

3.2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健全职业健康管理制度

从国家层面,加快劳动安全健康方面专业法规的立法工作,修订、完善现有法律、法规,健全各领域相关的法规、技术规程、标准,依法规范企业安全生产、健康管理行为,做好职业危害申报制度、作业场所监督检查制度、职业卫生安全的许可证制度的建设工作,把安全生产和健康管理工作纳人法制化轨道,做到有法可依。

进一步完善经济政策,鼓励企业进一步加大安全科技方面的投人。通过加大科技投人来推进科技创新,从而运用更加先进的科技手段来改善目前我国的安全生产以及职业健康面貌,从而使我国的安全生产以及职业健康工作能够建立在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基础上。

3.3进一步完善企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

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责任追究制度。根据目标管理原则,从企业法人、董事长等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普通员工,层层制定、分解目标,逐级落实目标责任,签订责任书。

建立、完善安全生产健康管理考核标准。根据国家、部委、行业制定的《质量标准化标准及考核评级办法》,因企制宜,制定公司考核标准。

规定员工安全健康行为规范,《安全健康管理手册》,明确总要求、目标、职责等,为安全生产健康管理指明方向,做到有章可循。

建立相配套的管理制度:《安全生产制度》《健康管理制度》《事故汇报、分析、处理、调查制度》《事故应急救援制度》等重视教育培训工作,真正将安全健康管理工作纳入企业管理中。教育培训是提高员工素质、意识的基本方法和有效手段,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企业管理者应增强时代责任感和使命感,以身作则,自觉学习安全生产、健康管理相关的知识、法律,提高自身意识,将安全健康管理工作纳人企业管理中,积极营造企业安全健康文化氛围,重视教育培训工作,为培训的组织、管理、资源等提供支持,确保安全生产与健康管理各项工作的有效落实。

职业健康安全范文第8篇

关键词:职业安全健康 人力资源管理 创新措施

通过调查湖北省各大知名医院的管理现状我们不难发现,其职业安全健康领域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虽然已经得到了一定发展,但是整体上仍旧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存在着较多的问题,例如:培训工作不到位、管理观念陈旧以及激励因素缺失等。这些问题严重的阻碍了医院实施有效地管理。因此为了能够更好的推动医院的全面发展,加快和谐社会的构建,就必须要完善医院管理中的职业安全健康工作,革新人力资源管理。

一、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就我国的职业安全健康领域下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现状来看,其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首先,培训工作不到位。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之下,医院的职工要想更好的满足职业安全健康领域下各个方面的需求,就必须要积极的参加培训,切实的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和思想认识。但是以目前的现状来看,大部分医院都没有建立起有效地培训体系:缺乏持续培训与开发人力资源体系和长远规划目标;过度的重视当前的利益,忽视了长远利益,致使医院的发展战略与培训开发工作相互脱节。而这一情况的产生原因是:医院没有认识到人力资源投资是一项见效慢、周期长的活动。

其次,管理观念过于陈旧。伴随着经济体系的改革,市场经济也对职业安全健康领域下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而通过调查和研究我们发现,在目前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的在岗人员中,大多数都是由医院行政指定的,忽视了对其专业素质、知识水平等情况的考察,致使大多数的在岗人员仍旧使用传统的管理观念和上级部门所布置的任务来指导实践活动,致使其与实际情况相脱节,管理观念的不到有效地更新,成为了阻碍其发展的关键因素。

第三,激励因素缺失。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之下,医院在构建激励体系时,仍旧存在着十分严重的平均主义思想,致使绩效考核体系存在着十分严重的缺陷:让职工出现了错误的思想认识,认为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无所谓,使得其丧失了工作的热情,阻碍了人力资源管理的深层次发展。

二、创新措施

首先,要构建起长期有效的培训体系,深化人力资源的开发。对于这种培训体系来说,医院必须要认识到:其必须要面对各层次员工,即,既要做好针对一线医务工作者的培训工作,还要加强对医院高层领导的培训和教育,二者是互相依托、不可或缺的存在。在这方面,医院有关部门必须要做好具体工作:首先,定期开展专业知识讲座或培训课,以此来提高医务工作者和管理者的专业知识水平,使其能够更好提供医疗服务、做好管理。其次,要通过讲座等形式加强对他们的思想教育,帮助其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职业精神。只有这样才能够强化医务工作者的责任感和医疗水平,继而使医院能够更好的适应市场经济。

其次,要不断的提升战略的高度。目前,尽管我国医院的职业安全健康领域之下的人力资源管理仍旧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其已经开始从传统的人事管理慢慢的转变成了人力自管管理,其地位和发挥的作用也已经成为了职业安全健康领域下的战略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了。就当前的人力资源管理来看,其管理内容具有极强的前瞻性、全局性以及战略性。也正是因为这样的情况,使得人力资源管理成为了推动职业安全健康领域下的战略管理目标实现的重要条件,其不但为职业安全健康领域下的决策和管理提供着人力资源支持,还在一定程度上带动着职业安全和健康事业的发展。因此,医院要想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就必须要正确的认识这些内容,并以此为基础提升战略高度,只有这样才能够加快人力资源管理相关部门的转变步伐,才能够使其从传统的事务性部门转变成为战略性部门。

第三,要不断的提高专业的水平。在当前社会背景之下,医院管理者必须要树立起以人为本的思想观念,要全面的了解并掌握员工的实际情况,继而建立有针对性的激励措施,加快职工的成长。当前,医院的相关工作者和管理者必须要不断的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确保自己能够适应并做好规划人力资源、开发人力资源等工作。从调查和研究的结果来看,工作人员专业水平的高低能够对人力资源管理实现程度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要想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就必须要不断的提高专业水平。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尽管我国职业健康领域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仍旧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但是其发展的速度和情况较为良好,因此,医院要想更好的开展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相关的工作人员就必须要以提升战略高度、提高专业水平以及构建长期有效地培训体系为基础,坚持开拓创新,锐意进取,不断的结合实际情况调整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够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推动医院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怀连,李伟,江平.树立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理念——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与现行安全管理体系的比较[J].煤矿安全,20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