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以感动为话题作文

以感动为话题作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以感动为话题作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以感动为话题作文范文第1篇

我有一次在我班布置了一道话题作文“责任”,有一位同学先以“太阳的责任是哺育万物,园丁的责任是照料花草,父母的责任是培养儿女”开头,引出自己文章表现的中心父母的责任,然后列举一些生活细节表现父母对儿女的关心爱护,最后议论抒情:“父母的爱,像太阳的光辉博大深厚,儿女之心如寸草,健康成长,茁壮向上,才是最好的报答。”大家不难看出,这位同学的作文头开得不错,以类比形式提出:“父母的责任是培养儿女”,紧扣话题,但是接下去的描写和议论却偏离了“责任”,转到“父爱母爱”上去了,整篇文章的中心也变成了歌颂父爱母爱的伟大,偏离了话题,最后只能判为四类卷。

话题作文如何拓展思路呢?话题作文提供了空间是广阔的、自由的,这就反而使人不知从何处下笔,感到茫然无措,兴棋难定了,这就要从话题的特点出发去选择思路,找到恰当的切入点,下面以“初三”话题为例,探求几种全新的思路。

1.一词经纬思路。全文以一个“忙”字立骨,通过“早晨慌慌忙忙”,“中午匆匆忙忙”,“晚上急急忙忙”三组画面写初三生活的忙忙碌碌。

2.剪辑式思路。全文分四大块,第一块:摘自琴的谈话;第二块:摘自芳的牢骚;第三块:摘自雪的作文;第四块:摘自泓的日记,四个板块经过剪辑,巧妙地拼合在一起。

3.剧本式思路。全文将镜头对准一天午休,用剧本式思路通过四科老师“切割”学生午休时间的故事来表达主题。

4.幅射式思路,全文以若干“初三就是……”的句子展开,一小段锁定一个“点”,铺展出初三生活的喜怒哀乐。

5.作息表思路。全文就是一张自己设置的“初三作息时间表”,以此来透视初三生活的一个窗口。

6.仿拟式思路。仿拟出若干首诗词,从各个方面来表现初三学生的刻苦努力与不懈追求。这样,只要思路一拓宽,我们就能文思泉涌,佳篇迭出。

新教材中的作文教学多以话题作文的形式出现。许多教师认为“话题作文”就应该让学生挥洒个性,只要不跑题就行,教师不必作过多指导,指导过多反而会束缚学生作文能力的自由发展。但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多数学生面对话题,不知如何选材,拿起笔来只是胡乱应付,写完后读一读,连他们自己也不知所云,更不用说紧扣话题了。

针对作文教学中出现的这些现象,我深感引导学生写好话题作文的关键是:指导学生学会选材。没有真心打动小作者自己的素材,他们哪里有那么多情感可抒写?他们哪里有那么多人生感悟呢?俗话说得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话题作文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会选材的过程,就是引导他们寻“米”的过程。我认为启发学生面对“话题”展开丰富的联想,让“话题”插上翅膀飞翔在每个学生心灵的广阔天地中,去触及那些令他们感动的人、物、事、情、景……这样学生才会抓住真正优质的好“米”,做出真正美味的佳肴。

在指导学生写以“爱”为话题作文时,我首先启发学生展开“追忆联想’一回忆:你曾经感受到哪些人对你的爱?学生纷纷回答:有爷爷奶奶父母等长辈的,有同学、朋友的,有老师的等等。接着我又启发学生展开“对比联想”一哪些人需要爱呢?大自然的哪些事物需要我们关爱呢?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有的同学说,单亲家庭的孩子缺少父爱或母爱:有的同学说,街上的乞丐很可怜,他们最需要社会关爱:有的同学说大自然中的小鸟需要关爱……然后,我让学生静静地思考,从众多与“爱”相关的材料中选出令自己最受感动的人或事来写作。

以感动为话题作文范文第2篇

河南省卷作文题一“我的青春里有____”与《中学生阅读・初中版,中考》2015年第5期模拟题一的作文题“有你,我的青春很精彩”相似。

四川内江市卷作文题“____的味道”,与《中学生阅读,初中版,读写》2015年第11期《征文选登》栏目作文《心中的味道》题目相似。

黑龙江齐齐哈尔市卷作文题一66以‘好想,好想’为话题作文”,与《中学生阅读,初中版・中考》2015年第1期《出手试招》栏目作文题“那一刻,我好想____”相似。

吉林长春市卷作文题“晒晒我的收获”,与《中学生阅读,初中版,中考》2015年第11期作文题“‘晒’出我的 ___”相似。

山东东营市卷作文题“雨,____”,与《中学生阅读・初中版,中考》2015年第11期作文题“那天,雨一直下”相似。

山东聊城市卷作文题“以‘读懂’为话题作文”,与《中学生阅读,初中版,读写》2015年第3期《同题作文擂台赛》栏目赛题“懂”相似。

山东济宁市卷作文题“感动”,与《中学生阅读・初中版・中考》2015年第11期作文题“____里的微感动”相似。

山东烟台市卷作文题“我们的节日”,与《中学生阅读,初中版,中考》2015年第11期作文题“任选一个传统节日,自拟题目作文”基本一致。

山东德州市卷作文题“陪伴”、广西桂林市卷作文题“陪伴”、湖北孝感市卷作文题一“陪你一起____”、福建厦门市卷作文题二“那些年,____相伴”,与《中学生阅读・初中版・中考》2015年第ll期作文题“相伴”基本一致。

湖北鄂州市卷作文题“那一幕,让我____”,与《中学生阅读,初中版,中考》2015年第4期《出手试招》栏目作文题“那一幕温暖了我”基本相同,与2016年第5期模拟题二的作文题“这一幕让我 ____”相同。

湖南张家界市卷作文题“给最____的人的一封信”,与《中学生阅读,初中版,中考》2015年第11期作文题“一封家书”相似。

湖南郴州市卷作文题“美在身边”,与《中学生阅读・初中版,中考》2014年第1期《出手试招》栏目作文题“美好就在我身边”相似。

湖南邵阳市卷作文题一“成长的记忆”,与《中学生阅读・初中版・中考》2015年第11期作文题“有一种记忆叫温暖”“留在____的记忆”相似:作文题二“阅读让我____”(快乐、聪明、高雅……),与《中学生阅读・初中版・中考》2015年第11期作文题“阅读,让我长大”相同,与《中学生阅读・初中版・读写》2015年第7-8期“悦读改变人生”征文主题相同。

安徽省卷作文题“你是我最

的人”,与《中学生阅读・初中版・读写》2015年第2期《想飞就飞》栏目作文《我们是世界上最亲的人》题目相似。

广东省卷作文题“我真想____”,与《中学生阅读・初中版・中考》2015年第1期《出手试招》栏目作文题“那一刻,我好想____”基本相同。

福建三明市卷作文题一“____的目光”,与《中学生阅读-初中版・中考》2015年第11期作文题“难忘那____的眼神”相似。

四川雅安市卷作文题“我____,我快乐”,与《中学生阅读・初中版・中考》2015年第11期作文题“我运动,我快乐”相似。

四川南充市卷作文题二“以‘距离’为话题作文”,与《中学生阅读・初中版・读写》2016年第1期《同题作文擂台赛》栏目赛题“距离”相同。

以感动为话题作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布局;选材;新材料作文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09-048-1

现在新材料作文已成为诸多高考试卷作文命题的主要形式,它基本上是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的有机综合,且越来越受到广大师生的重视与欢迎。但不少学生雾里看花,并未很好地掌握写作的技巧。其实,只要我们平时在作文训练时,不断地总结规律,摸索方法,在短时间内就能快速地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

一、好文章要敲定一个好题目

俗话说:“看书看皮,看报看题。”好题目犹如炯炯有神的眼睛能很好展示我们的思想境界,也是第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有不少学生不重视拟题,随手取题(小议、浅谈“××”),或者就直接用话题为题,这就失去了先露一手的好机会,也给评卷老师带来不好的印象,因此我们应高度重视取题。

1.要用点“手法”进去。2001年高考作文拟得好的题目大都如此,《诚信是金》、《生命“诚”可贵》,2005年江西卷《乡村的脸》,2008年辽宁卷《让心灵美丽如花》,2008年全国(I)《生命!生命!!》

2.要草拟二三个题目,比较后再确定。2006年4月的上饶地区第二次联考的话题作文“合作”。一个考生先取了三个题目:①“团结就是力量”(走题),②“世界需要合作”(大了),③“合作的天空万里无云”(较好)。经比较分析后,敲定了③。俗话说:“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比了还真不错!

3.要简洁扼要,字数以四到十个为宜。如2008年高考作文题目,《变味的善良》、《带着感动出发》,2007年江西高考作文题目《语文,心中一泓清泉》或《语文,想说爱你不容易》,《馅饼?陷阱!》、《打假与假打》、《错!错!错!》、《短暂的永恒》、《阳光下的罪恶》、《7-1=0》等等,这些题目确实不错,真是“题好一半文”!

二、作文有了好头,更应选好兵排好阵

先锋是首段。先锋要威武雄壮,轻装上阵,出其不意,展我军威,为后面的大部队铺平道路。作文开头也如此,但具体写法各有千秋。下面还是让我们先看山东一考生的优秀作文《所欲有甚于生者》的首段:①“人生自古谁无死,去留肝胆两昆仑”是谭嗣同的选择;“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是朱自清的选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的选择。②历览古今圣贤,我发现选择竟有着如此丰富的蕴涵。③背负着五岳的沧桑与巍峨,他们用一种亘古不变的声音呼喊“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④凝望历史时空,有些人选择了坚毅,有些人选择了奋起,甚至选择了死亡。⑤他们用行动诠释着生命,演绎着生命,亮丽着生命。

首段仅用了五句话,可谓简明有力!①用了排比和引用,既说明选择内涵的丰富,又展示作者博览群书的好功底;用②小结又点话题;又用③点本文的题目;④⑤又用排比总领下文二、三、四段。这样的开头一箭多雕,可谓妙矣!

先锋开了道,主体部分的材料应排布好。

材料要有古今中外的,更要有针对性的、当代性的。作文是现实生活的反映,不少考生深知这一点。2008年一位安徽考生的作文《带着感动出发》:从“感动中国”2006年度人物的事迹中,我发现他们虽千差万别,但他们都是带着感动出发,人生的道路上绽开着一朵朵感动之花……接着文中主体部分用分论点排比成段,分别列举了2006年感动人物,感动就是忠诚的丁晓兵……感动就是自信的孔祥瑞……感动就是无私的王百姓……写了点过后,接着写面。还有爱国的叶笃正、高尚的华益慰、执着的季羡林、善良的林秀贞、感恩的黄舸、和谐的青岛的“微尘”们以及大义的霍英东。本篇佳作就是如此有针对性、时代性!2008年四川考生在写“坚强”的话题时,都用大量篇幅写“5·12”汶川大地震,表达了社会热点,效果很好。全国卷(I)新材料作文,更多考生更多谈及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的方方面面。这些作文时代性、针对性都十足。

新材料作文既要有普遍性,更要有鲜明的个性。考试作文更是如此,因为它是检查应试者的思想水平、文化储备和行文技能等的最佳法宝。有“自己”才有美好独特的世界!“人有,我奇我巧!”一位学生的新材料作文《母爱没有具体内容》写了三件事:年青妈妈本来胆小怕杀生,为了小孩敢深夜摸回家,杀鸡鸭“三下五除二”……中年妈妈为了独子能喝牛奶,去捡破烂卖,竟可深夜冒雨骑自行车50里驮200斤田螺去县城卖……老年妈妈为了28岁儿子成婚,竟风雨无阻挑四万担泥石填池塘而盖成新房……母爱谁人没有呢?但把母爱定性的如此有个性和思想性又有几个人呢?

然后,选兵就是筛选作文材料。筛选的原则是:一要突出个性、时代性、典型性,二要点面结合。那些老名人、老事例、老书本……这些老调不是不可以写,但应该作为面来简写,三言两语,且构成排比,营造数量和氛围,为主体作铺垫。平时,不少学生一写作就老生常谈:或大段写什么爱迪生、居里夫人、马克思、雷锋等;或大段讲一个或几个老掉牙的故事;或不厌其烦地详细照抄历史书本……你也该扪心自问,写了这些老东西到底有什么现实教育意义?自己究竟写了多少遍!而我们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身边就有很多惊天动地、感人至深的新人和新事!现今,每年都会评选“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这些都是很好的人物事件,应该挖掘它们,展示作品的个性和时代性。

以感动为话题作文范文第4篇

一、分步训练,建立作文框架

写好高考作文,是考生学习和奋斗的原动力,但如果过分重视结果,考生将在考场上丧失信心,导致紧张,在考前教师不妨来几次模拟的考场训练,让考生适应考场作文的氛围。

一位著名的马拉松运动员在总结他成功的经验时说,比赛前他总要到赛场去走一圈或者看一眼,每隔不远处找一个参照物,然后在比赛时就能超越一个又一个目标,通过这样的形式他比别人跑得更轻松。作文形式的训练需要一定的氛围和情境,因为考场不是课堂,如果能创造一定的氛围给学生压力,让学生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训练,将会提高学生适应高考作文考试的能力。

内容的训练看起来简单,但它是文章的神,因而更重要。对高三学生而言,记叙和议论本身不是什么难题,难就难在在不同的文体中如何进行,这些都需要训练的时候教师指导和学生积累经验。

二、掌握规律,打造作文亮点

有亮点才会有高分,这是很多阅卷教师的发现。考生经过训练,到高考的时候一般不会跑题,分数的差距就在于语言表达是否出现亮点,立意是否让阅卷教师眼前焕然一新。

所谓“精彩”地方,就是文章的“亮点”——某一点放“光”,令阅卷教师眼睛为之一亮,心弦为之一动。“亮点”何处寻?

1.最大的亮点乃是一个巧妙的、机智的构思。“机智”者,“亏他想得出来”也。每一个考生,都应在巧妙构思上下工夫。如,热点问题的巧妙组合。现在电视上有“焦点访谈”“大写真”“社会大广角”之类的节目,只要考生留意其中的话题,就可以启发自己的构思。

2.亮点还可以是一个生动的、传神的细节描写。这在记叙文写作中尤为重要。

3.亮点也可以是一个内涵较丰、颇有韵味的句子。例如:“夜晚,大都市总是繁华,外面的世界无法不精彩,但无论刮风下雨,夜校第一排坐着的总是他。”这句话,本来写成“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就颇好了,但是,作者却偏偏摆弄成“无法不精彩”。为什么这样就很好?因为,当今世界正以飞快的节奏发展着,“无法不”三个字,使我们体察到潮流的奔涌、时光的紧迫,由此反照这位坚持上夜校的建筑工人(他),我们便更能把握到他的脉搏,倾听到他的心声,更能为他的执著追求所感动。这就是好句所散发出来的光彩,它能使文章的档次跃上一个台阶。

希望各位考生都能在自己的文章中有“亮点”,有“光彩”,从而吸引阅卷教师的注目凝神。

高考作文的诸多因素决定了绝大多数考生在完成高考作文时带有比平时更多的“作”的成分。这里所说的“作”,是指考生目的性很强地希望自己能以八九百字的篇幅尽可能多地集中展现自己的才情。当然,不排除少数出类拔萃的考生仍然可以保持常态写作的自由与洒脱。高考作文中,大家“作”法不同,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平庸”绝对不可能成为平庸者的通行证。

三、取材新颖,紧跟时代步伐

美国一位教育家指出:“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作文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对生活的“加工”过程,因此,新鲜的作文材料,也只能从生活中来。只有密切联系生活,开发作文资源,才能让考生的作文中流淌出清新的生活之水。“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考生要紧跟历史潮流,把握时代脉搏,放眼世界,关注社会,关爱人类,这既符合作文教学的规律,也是中学生成长的需要。可以通过看电视和报刊来开阔视野,开拓素材空间,提高思想水平和文章品位。例如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事迹每年都在更新,考生可以从他们身上挖掘出新鲜的素材作为话题作文的论据来用,这能让考试作文增色不少。

以感动为话题作文范文第5篇

其一,引用点化,贴切自然。“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对古诗文名句、名言警句、格言俗语、流行歌词、名著名篇、广告词等适当点化,进行套装、借用、仿造之后作为文章的题目,常常显得典雅大方,亦庄亦谐,妙趣横生,这是考场中快速拟题的高明之举。譬如2011年上海卷高考满分作文《心雨》,作者直接引用歌曲名作为标题,叙写了一个不能轻易过去而又不能不过去的故事,大大增添了文章的文采,提升了文章的文化底蕴。除了直接引用外,还可古为今用、人为我用,根据具体的写作要求灵活地化用名句名言、歌词俗语等,融入自己需要的内容,仿拟出令人似曾相识又耳目一新的标题。譬如2011年全国Ⅰ卷满分佳作《都是诚信惹的祸》、《诚信,爱你没商量》、《若为人生故诚信不可抛》,这些题目由歌词、诗文名句点化而出,既给人亲切之感,又能彰显文章的主旨,实在是妙手偶得而又匠心独运。

其二,活用修辞,生动形象。根据特定的语言环境、文体和内容,灵活巧妙地运用比喻、对比、比拟、呼告、顶真、夸张、对偶、双关等常见的修辞手法,拟出的标题或含蓄有趣,或别致新颖,或精练紧凑,或生动形象,显得富有文采,使文章锦上添花,能勾起人们的阅读兴趣。

1、比喻式。利用比喻是使题目生动形象的好方法。譬如2011年青海卷满分佳作《诚信是民族精神的家园》,题目运用了比喻修辞格,形象地把诚信同民族精神联系在一起,凸显了文章主旨。又如2011年福建卷满分佳作《梦想为帆工作为桨》,题目巧用比喻,准确而形象。

2、对比式。客事物本身都存在着美与丑、好与坏、新与旧、善与恶等矛盾对立的方面,它们是相反相成的。因此,我们可以从中选出一组对应关系来编拟标题,展开议论。譬如2011年北京卷满分佳作《制约与发展》、《让或不让》等,其标题都运用了对比的方式,避免了“只及一点,不及其余”的偏颇,富有吸引力。又如2011年湖南卷满分佳作《低姿态的高贵》,题目中的“低”与“高”形成了对比,包含哲理,令人回味。

3、比拟式。运用拟人和拟物手法拟题,可以使题目更加生动新颖。譬如2011年天津卷满分佳作《我是一面镜子》,题目运用了拟人修辞格,暗示了文章运用寓言手法,巧妙地反映了现实问题,展示了一个人堕落的全部心理历程。又如2011年河北卷满分佳作《“诚信”漂流记》,题目把诚信拟人化,通过诚信巧遇“快乐”、“地位”、“竞争”的遭遇,得出富于哲理的结论:没有诚信不会长久,地位也是虚伪的,竞争也会失败。

4、呼告式。就是在分析材料的基础上提炼出主题或点,并以之为题,力求一题中“的”。譬如2011年重庆卷以“情有独钟”为话题作文,一考生以《爸爸,再给我一点爱》为题,高度赞美了父亲的崇高品质,文中呼告与题目呼告多次呼应,浓浓的父女深情跃然纸上。

5、顶真式。在标题里运用顶真,可使题目风趣醒目。譬如2011年天津卷满分佳作《你看世界,世界看你》,题目运用顶真兼回环辞格,风趣地展示出镜子的特点,揭示了深沉阔大的意境。

6、夸张式。运用夸张手法拟题,可以增加表现美。譬如2011年重庆卷满分佳作《我闻到了阳光》写了一个后进生在班里得到老师、同学关心的故事,标题中“阳光”显然是夸张地突出了作为一个后进生对老师、同学关心自己的感受。

7、对偶式。用工整的对偶句式做标题,可给人以简洁明快之感。譬如2011年辽宁卷满分佳作《相信自己,坚持真理》、2011年重庆卷满分佳作《用心感动 以爱承担》将文旨浓缩在整齐对称的句子中,读来节奏和谐,琅琅上口,体现出考生善于推敲的语言功夫。

8、双关式。用双关手法拟题,给人巧妙机智之感。譬如,面对2011年全国Ⅰ卷的材料“诚信”,广西有位考生拟题为《生命“诚”可贵》,这句话本是裴多菲的名句,但原来的“诚”是副词,有“诚然,确实”之意,作者运用双关修辞格将“诚”用引号标出以示强调,巧妙地赋予“诚信”之意,从而让阅卷老师眼睛为之一亮。

其三,设置悬念,引人入胜。笔者在2011年高考作文阅卷中发现,有的标题只提出论题而不写出结论;有的标题只写出所记人物而事迹不详;有的标题只露某事端倪而成败未卜,这样就会引起读者的好奇,一下子抓住阅卷老师的心,使其欲罢不能,迫切希望读完全文。譬如2011年湖南卷满分佳作《向日葵没有眼泪》,好一个夺人眼球的标题,标题中就巧妙地设置了一个悬念:“向日葵”与“眼泪”有什么关联?为什么说“向日葵没有眼泪”?带着这些疑问,就会情不自禁地阅读下文。读罢全文后恍然大悟:作者以“向日葵”为载体,叙写“父亲与我”的故事,以“向日葵没有眼泪”反衬自己的脆弱,烘托父亲的高大形象。

其四,视角新颖,别开生面。高考作文拟题不仅要快,更要求新求趣,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这就要求我们克服思维定势,逆向思考,追求陌生效果,拟出让阅卷老师一见钟情、怦然心动的好标题。

1、视角新颖式。譬如2011年湖南高考以“谢谢大家,你们来了”为材料要求考生作文,一般的考生看到这道文题,只会从感恩、谦卑等角度拟题。而一位考生独辟蹊径,深入思考,拟题为《世间再无真“狂”人》,认为“完全是功利的社会在作怪,这样的社会磨去了所有人的棱角,使得人们都成为了没有棱角的‘圆’”,从而批评这种处世态度,发出“世间再无真‘狂’人”的喟叹。这样的题目角度新颖,不落窠臼,给阅卷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展开想象式。譬如2010年甘肃高考满分佳作《背上悦读的行囊》,这个透露出难得的书卷气的题目,巧妙运用了“谐音”的手法,新颖别致,寓意双关,令读者展开想象,将“愉快的阅读”这一主旨凸显出来,给人以新鲜之感。

3、反弹琵琶式。运用求异思维,把一些公认的常理作反向思考,从而构成文题,往往能收到奇效。譬如2010年福建卷根据格林童话这一材料作文拟出《尘封的梦,重拾未晚》、《何妨让思维转个弯》等文题让其作文独树一帜,赢得高分。

以感动为话题作文范文第6篇

一、“深刻”的作文怎样炼成

1.感悟生活,记录生活,留心生活,热爱生活

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重视引导学生对社会存在的问题拥有一个敏锐的观察力,增强思考问题的心智。并及时善于用笔记录生活,把它当作生活中有趣的一部分,长期坚持将有可能成为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同时也可以使学生情感得到表达。学生作文水平的高低其中一个很重要的衡量点就是看作品中是否融入了真情实感,是否发自内心。优秀的作品一定是真情的自然流露。在如今90后00后学生大都关注一些非主流的情况下,教师怎样在课内课外去做一个很好的引导,将其思想扶正已经迫在眉睫。当然也不是没有办法。比如:结合班内学校以感恩教育为主题的征文大赛,让学生写以感恩为话题的文章。我们可以这样对学生说:就写你生活中的、给你留下印象比较深的、曾经令你感动过的小事,就行了。对于普通人来说不需要惊天动地。记得曾经的一次学生讲评作文课上,刚开始有人读出50分的优秀作文时,教室后面居然有人偷偷说“高大上啊”。之后教室里一片唏嘘。当读到第三篇时,教室里格外安静。是一位女同学的作品,很简单,没有夸张排比,只是叙述了一次晚自习后,妈妈帮她洗脚这一件小事。后来,她的这篇文章在校报上获奖了。我想它之所以获奖,大概真正打动评委老师的不是它的结构、不是它的语言和技巧,而是它所流露出的真情。所以一定要做生活的有心人。

2.用辩证的眼光去看待问题

对待一切新生事物要有一分为二的观点,罗丹早就说过“世界上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现在我们的大多数高中作文都是材料作文或话题作文,那么见到这些问题后怎么样去分析就显得至关重要。这关键要看平时学习生活中我们怎样去看待问题,任何事情都有他的两面性。遇到问题要多问几个为什么,找找问题产生的原因。多换几个角度去思考。而不是纠结于一点不放,不要将问题引入一个死胡同。

二、作文能力的培养

在高中学生实际的学习生活中由于学科众多,导致实际上学生并不能将大量时间用于写作,所以只能在学生作文能力上下功夫,在平时的点滴生活中去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当然作文能力的提高也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贯穿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1.关注社会热点

学生在写作中的素材最好的来源就是社会的热点事件,同时在新课改以来作文的题目也越来越多是考察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的看法。就近几年的高考作文题目就可以看出,社会热点类作文成为了考察的新型重点题目。所以是否关注热点已经成为了高考作文是否成功的关键。

2.拓展写作的思维

从本质上说,作文属于语言与思维相结合的一门学科,作文能力的提高需要不断强化语言表达能力及对问题的思考能力。所以我们不得不说说学生思维的拓展。那么怎么样去拓展我们的思维呢?这就需要突破原本教育的束缚性,在应试教育的思想下,学生答题方案只是为了成绩。并不能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文章不能展现学生自我个性,这也是应试教育最大的不足。影视作品,报刊杂志都可以。总而言之要于无声处,去拓展学生的写作思维,而不是带着枷锁被动前行。

3.培养哲学眼光

写作能力的提高不仅要从关注的社会热点及如何拓展写作思维这两方面入手,还有一个重要方面即一定要有哲学的眼光。写作本身就是文学的表现形式,而运用哲学的眼光去写作,文章才会更加深刻,更加吸引人,才会引起读者的思考。

三、方法技巧

以感动为话题作文范文第7篇

我们的作文辅导宜在学生最渴望得到帮助之时。辅导应用到作文教学中,我认为“辅”,即帮辅、帮助,指传授写作方法、技能,指点写作迷津。“导”,即引导、指导,指引导学生将做人与作“文”紧密结合,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引导学生去开展自评互评,取长补短,不断丰富写作形式和内容;指导学生利用课内外课程资源,丰富写作素材,拓宽写作思路,扩大学生视野,陶冶学生情操。根据这半年来对作文教学与评价的课题研究,我认为初中作文的辅导,应当有一个由“扶”到“放”的过程。

一、七年级宜以“扶”为主

依据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以及其认知规律,我们必须给予适当的写作知识与技能的辅导。其“辅导”则表现为:

1.做好作文前的“理论”辅导,帮助学生形成一些写作概念。小学时期,学生已有了些写作实践,但对如何写作或许仅处于朦胧状态。此时我们便有必要为其建立一个体系,帮其养成一种习惯,形成一种风格,故而讲解理论就显得有必要了。如:进入初中开始写话题作文,于是作文之前就告诉学生,“话题”仅是一个写作范围,表明了写作范畴,我们需要围绕他来写。对于初写者来说给话题作文拟题就是一个难点,故而我在写作之前还告诉学生话题作文拟题的常见方法:扩展法(在话题前加修饰语或在后面加补充语)、修辞法(活用修辞来拟题)、引申法(在所给话题原意的基础上,分析他的引申义)、想象法等。这样学生对话题作文有了初步认识,便敢放开手脚去大胆创作了。还如:七(上)第三单元的综合性学习以写作为主,话题是“感受自然”(人教版)。依据课题计划,本单元要求学生能够“细致观察,展开丰富的联想与想象”。那么在单元起始课上,我就告诉了学生“观察”应明了的内容:观察的对象,即生活中的一切事物。不仅指社会生活中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以及自然界的风、霜、雨、雪、花、鸟、鱼、虫等,对身边的小事也同样需留心。观察的方式:“走马观花”法、“细致入微”法。观察的目的:观察要有目的性、抓重点,突出事、物特征。这堂课上还告诉了学生什么样的表现形式属于联想和想象,联想的常用方法有哪些等理论与例子。

“思想武装头脑”。理论的积累,课堂上的初步感知,为学生后期的作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避免了学生走弯路。如:第三单元的“感受自然”的活动中,学生便充满信心进行了观察与调查,目的明确地开展了自己的活动,最后展开联想与想象的翅膀,创作出了篇篇动人的文章。

2.进行同步“下水作文”,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写作习惯。教师通过写“下水文”,能亲身体验写作过程,亲身体验该写什么,该怎么样写,这样有利于教师根据自己亲身体验设计符合学生实际,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为提高作文教学效果奠定基础。利用“下水文”,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想与老师的文章比美。启发学生作文该写什么,该怎样写和怎样修改。让学生明白我的创作动机(表达的主题)、文章的构思、语言使用的原因等。学生从教师以作文为乐中找到了作文的兴趣,每到作文课,他们都会跃跃欲试,想尽快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作所想的东西都表达出来,这就为学生写好作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久而久之便可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形成正确立意,巧妙构思,典型选材,准确表达等良好的写作习惯。

3.开辟丰富的课程资源,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只有让学生多参加生活、生产实践活动,多亲身体验生活,感受生活,才能不断丰富学生自身的生活阅历,让学生在生活中不断积累写作素材,为进行习作准备厚实的基础。文学评论家刘勰也说过:“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实践和博观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基础。

首先,我们可以利用第二课堂活动组织学生开展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形式多变的课外活动。如:开展口语交际活动(结合七上第一单元“这就是我”);举行各项文体活动竞赛(如:拔河比赛,口头作文竞赛);开展有关书画等艺术方面的活动(如:庆“十一”祖国在我心中的楷书,绘画展);进行调查研究(结合七上第二单元“漫游语文世界”)等。并要求学生在活动中注意用心观察,用心体验。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的兴趣得到了激发,他们都能积极参与活动的各个过程,并用心体验。同时,也乐于把自己所观察到的东西和所体验到的真情实感通过作文的形式表达出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作文兴趣得到了激发,作文素材也得到了充实,所以作文教学的效果自然提高。如:在学生活动之后写的《我们终于赢了》、《生活处处有语文》、《感谢你,老师》等习作,大多写得具体生动,言之有物,而且饱含真情实感。

其次,我们要充分利用家庭教育资源,拓宽作文教学空间。通过家、校互访和家长会等渠道,建议家长多带孩子外出参观旅游(如:尤其是在外打工的家长,可利用寒假、暑假、“十一”等接孩子到打工的城市),引导学生依据自身条件多参加家务劳动、田间劳动等实践性活动。为学生扩大视野,亲身体验生活,积累写作素材,创造有利条件。同时,要求学生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多引导学生看一些有益的影视节目,读一些有益的课外书或通过网络获取一些对作文有益的信息资料。如:写读(观)后感,由于学生平时在家长的配合下已经积累了大量的写作素材,也有了大量的亲身感受,所以学生的作文可读性强,并且很有质量。

作文教学离不开家庭教育的合作、配合,充分利用家庭教育资源,能为学生写作文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使学生作文时就不会觉得无话可说,而是能够得心应手地选择材料进行作文。

最后,我们还要充分利用社区教育资源,拓宽作文教学空间。教育是学校的责任,更是社会的责任,只有全社会都担负起相应的责任时,教育的效果才能获得全面的提高。学校与社区作为教育的两个主体,必须紧密联系,相互沟通,把社会的教育资源整合起来,与学校共享,才能更好地发挥社区的教育作用,提高教育质量。作为作文教学,自然也离不开社区的配合。因为作文教学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只有在全社会的共同配合下,才能更有效地提高作文教学质量;只有社区的环境有利于学生练习写作,才能使作文教学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由于七年级学生年龄较小,阅历浅,对社会上的人、事、物、景都比较陌生,为了让学生有更广阔的活动空间,有更多的机会去体验校外生活,应尽量争取社区多方面的配合。如:获取更多的、更确切的数据等资料,得到更多的感性材料,受到更多的亲身感受,为进行习作积累更丰富的素材。

二、从八年级开始逐步转向以“放”为主

经过一年多的“扶着走”,学生会基本掌握写作整套思路,会基本养成写作的兴趣,会熟练的搜集与处理写作素材,会让文章体现自己的心声,体现出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也会较熟练地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等等。那么,在第二时期我认为在形式上可采取集体辅导与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方式。所谓的集体辅导,即针对每次作文的训练要求,根据学生的具体写作状况,分析整体状况,找出具有共性的优点和不足,然后在课堂上面对全体学生给予评讲。如:一次我以“位置”为话题,让学生作文,结果不尽人意,绝大多数学生都写自己在教室的座位。见到如此情形,作文评讲课我便辅导他们见到话题如何打开思路:

1.可以从学校的角度拟题。

(1)《一缕阳光》写老师的一番开导让我悬崖勒马,不再迷恋上网(不再终日昏睡、早恋、自卑等)找回我的位置――做一名优秀的中学生从而奋发图强。

(2)《不变的位置》(心灵的呼唤)写从小学到中学都因成绩差而坐在被人遗忘的角落,不禁内心呼唤:老师,你能看到我吗?这个又远又脏的“荒漠”果真是我不变的位置吗?

(3)《如果我真的成了你》(写自己是老师该如何教书、教育学生等)。

2.可以从家庭的角度拟题:《体验“当家作主”》、《和谐大家庭》(写家庭成员各自办好自己的角色,摆正自己的位置,使得家庭变得其乐融融。)

3.还可以从社会的角度写:《酒香不怕巷子深》(叙说身边诚信经商生意兴隆者等、手艺精湛但地势偏僻仍能美名远扬的医生、木匠、漆匠等);构思小说,表达职位不分贵贱,只要敬业便可获取人生最大的生存价值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或许就是因为作文后的这点辅导,让不少学生面对难以下笔的作文题茅塞顿开。当然教育家赞可夫也认为:“只懂的传授知识,不懂得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教师是不完全的教师。”我正朝一个“完全的老师”在努力罢了。

个别辅导是教师同个别学生(特别是写作有困难的学生)进行合作互动的一种常用方法。我通常采用作文本上精批细改,给予中肯的多鼓励的批语和当面交流修改两种方式。通过这种个别辅导的形式,可以针对性地根据学生的个别特点因材施教,提高学生作文能力。

三、作文辅导的内容

这个阶段的作文辅导,内容上主要表现为:

1.学生作文材料陈旧,缺乏新意,需要辅导。清人赵翼曾说:“意未经人说过,则亲;书,未经人用过,则新。诗家之能新,正以此耳。”而我们学生的作文如何呢?写《童年》都会有“记得小时候,我们几个小伙伴在一起……”后面不看都知道是偷西瓜、堆雪人、捉迷藏等。《我的同桌》同桌沉默寡言是父母离异的结果;中途退学是家庭贫困造成的。使人读后没有一丝亲切感,只有满脑子的空虚和反感情绪。此时,我们就应静下心来,找出症结,予以辅导。如:面对一次考试失败,一位同学这样写与他母亲见面:妈妈见我满脸的伤心与难过,便没有问我成绩如何,只是温声细语的对我说:“你不要灰心,不要失望,一次考试并不代表什么,我相信我的儿子是最棒的!下次一定能考好。”听了妈妈的活,我很感动。……一看文章,语言陈旧,构思平淡,毫无活力,不能感人。而真实的生活会怎样?交流后同学们修改为:妈妈见我无神的眼睛,闷不做声、耷拉着脑袋的样子,便没有问我的成绩如何,只是赶忙放下手中的活儿,顺手用毛巾擦了擦手,向我走过来,微笑着抚摸着我的头,温声细语的对我说“儿子,你不要灰心,不要失望,一次考试并不代表什么,我相信我的儿子是最棒的!下次一定能考好。”说着,她还学着电视上的人一样,向我竖起了她那粗糙的大拇指。听了妈妈的话,我的心情顿时阴霾全消,心灵为之一颤……很明显,修改后,一个栩栩如生的母亲(农村妇女)的形象映入眼帘,写出了新时期的妇女形象,而不再是千面一孔的“说教者”。

当然,材料的新不仅是让学生细致的观察生活,还需要培养学生的想象与联想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等。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想象力比知识还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了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

2.思想肤浅,不够深刻,需要辅导。欢快与喜悦,忧愁与痛苦都需要表达一个崇高的思想和积极向上的主题。由于学生平时听家长的发泄、同学们的牢骚、部分老师对社会的模糊议论、部分影视作品的负面宣传,使学生过多地感受到生活的不平。因此,学生作文有时会采取消极的态度反映生活,用不信任的眼光来看待社会。如:作文中会出现“在校念书,不如回家养猪”、“不读书外出打工,照样挣钱,比读书人过得更潇洒”“让生命如‘一江春水向东流’得过且过”……此时,教师在辅导时,要引导他们从热爱生活做起,帮助他们客观的认识这个复杂的世界。要详细了解父母养育自己的艰辛,理解他们生活中所遭受的困苦;了解祖国过去的沉重历史,增加生活的忧患意识。我们这个民族的历史,无论是的烽火,还是圆明园的硝烟;不管是的血泪,还是东北三省的沦陷。这一页页的历史都记载着中华民族的不幸,都诉说着我们后代子孙的责任。通过历史教育,使学生犹感枪声在耳,血光在目,耻辱在心,激发一种向上的思想,培养一种不屈的精神。教育学生要看到社会的蓬勃发展,党的政策给人民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让学生有一个健康的思想,在作文中有一个积极向上的主题。

中学生的思想一旦变得理解生活,热爱生活,作文中那扑面而来的生活气息和时代欢快的节奏就会展示一种美好的社会生活。作文也就从对同学的几分刻薄,对自己的莫名惆怅,对社会的几分冷漠,变得学会理解自己,善待社会了。因此,作文辅导要培养学生认识生活、热爱生活的思想意识,让作文思想深刻起来。

3.学生评价方向不明确,需要辅导。作文的评价不能再搞“霸权主义”了,我们需要学生家长参与进来。叶圣陶在《大力研究语文教学,尽快改进语文教学》中指出:“‘改’与‘作’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的本人,所以我想,作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他还说:“假如重在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师只给一些引导和指点,该怎么改进学生自己去考虑决定,学生不就处于主动地位了吗?养成了自己改的能力,这是终生受用的……”《语文课程标准》中也建议“重视作文修改的评价。要引导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因此,我尝试着进行学生自该与互改,并为此征求学生意见,初步拟定了一套评分细则,使之便于学生操作,为学生批改提供了标准:格式是否正确;卷面是否整洁;是否有错别字;是否有语病;标点是否正确;中心是否鲜明;主题是否深刻;选材是否真实、典型、有新意;结构层次是否清晰,过渡是否自然;表达方式是否符合要求;语言是否准确、丰富、简洁。共11项。

在批改后,要求学生写鼓励性、期望性的评语,运用“好喜欢你的____”“同学”“朋友”等语言和商量式、鼓舞式、祝福式的语调。学生互改,并不是给教师“减负”,而是“增负”。指导学生互评、自评后,教师还需要收回作文复改,主要复改原作文及批改的失误、评语书写,并评出“优秀批改小先生”若干名,同时对情真意切、妙语连珠的评语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最后发送给学生本人在改。这样一番教导,学生作文水平、能力必能提高许多。

当然,此阶段也可能出现审题不准、思路狭窄等现象出现,我认为同样宜放在学生写作之后,针对学生作文作出评价与指导。这样既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人格与文风,又凸显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让辅导出现在学生最迫切需要之时。

以感动为话题作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小学生 作文教学

一、抢抓生活契机,引导学生说真话,诉真情

生活是多彩的,喜怒哀乐,美丑善恶无时不在我们身边发生,可是往往我们对此熟视无睹,忽视了他的存在,更没有仔细去观察,去想象,丧失了许多写作的好素材。语文教师更应该具备捕捉教育契机和写作契机的职业习惯,只有如此,才能引领学生去捕捉生活的具体情景。

1.关注自然。大自然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孕育学生灵性的最佳场所。因此我们创设美的情境,激起学生发现美、鉴赏美、表现美、描述美的热情。例如,我在带领学生上课间操时,感觉风特别大,这是学生都感受到的,于是抓住了风大这一天气特点,引领学生进行说话训练。首先神秘的对学生说:“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请来了一位客人。”说着板书“风”,接着问:“今天的风与以前有什么不一样?”“风特别大。”“你能说说风怎么大吗?”有的同学说:“刮得我不敢睁眼睛了。”有的说:“刮的塑料袋都跑到树上了。”有的说:“刮的我走不动了。”……“同学们,你能展开想象的翅膀,说说今天为什么刮大风吗?”学生们稍作思考便纷纷举手,有的说风伯伯喝醉了酒,有的说风爸爸饿了,有的说风爷爷生气了……学生的想象力多么丰富,他们是天生的小诗人。自然界带给我们花红柳绿,送给我们风雪雨露,春天,我们走出校园寻找春的清新、赞美春的温暖;秋天,我们在《美丽的树叶贴画》《秋韵》《落叶情》中,感悟“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冬天,我们和孩子一起站在雪地里,欣赏雪的舞姿,感受雪的快乐。

2.关注身边小事。每天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很多,同学间的、师生间的,课上的、课下的,家里的、学校的,眼见的、听说的……这些事情只要稍微留意,细细体味,都是学生笔下的好文章,教师经常地把这些琐碎的小事作为写作的素材,学生的思维才能扩散出去。例如,当我发现讲桌上放着许多没人要的铅笔,就“讲桌上的铅笔”进行了一次说写训练。我指着这些铅笔对学生说:“这些铅笔怎么跑到这儿来了?他们是不是很喜欢我呀?”话这么一说,学生们都笑了,创作的灵感也随之而来了。其中一名学生写得挺有意思。诗中写到“我的铅笔迷路了/我好着急呀/铅笔,铅笔,你在哪/忽然/我看到了他/正在墙角边哭/我急忙把他/送回了家”。这样的作文还有许多,都是学生关注身边小事的杰作。

3.关注媒体信息。在信息发达的今天,学生的生活无时不受到媒体信息的影响,关注媒体信息,感受国内国际事务对自身的影响,是学生亲近社会,融入社会的好机会,也是语文教师进行写作指导的最佳时机。在抗洪救灾的一段日子里,许多教师把“说说救灾中最感动自己的事”作为话题作文的素材,引导学生感悟亲情,感悟爱。在“九三”阅兵的日子里,许多教师把“走近阅兵”作为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课题,让孩子经历了看电视了解,查资料深究、课堂交流深化、作文表达的过程。要求学生每天抽出时间收看有关建国以后的历次阅兵节目,不仅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增强了求知欲,还使他们积累了创作的素材,增强了他们观察社会,认识社会的能力。

二、抢抓活动契机,教会学生说真话,诉真情

活动是学生乐于接受的教育形式,可是学生往往在活动中只注重热闹的情景和自身的感受,忽视了活动细节的感悟,语文教师的作用就是唤醒学生沉睡的思维,让学生在活动中去观察、去思索、去探究、去感悟。

作文是独特的情感体验和个性化语言的综合结晶。真实的作文离不开细致的观察,要想观察仔细就要为学生提供合适的条件。引导学生通过亲自观察将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写成日记。这样学生写出的日记就很真实很生动。春天的时候,我在教室养了几个蚕,让学生细致的观察春蚕一生的变化。通过观察,学生写出了《与蚕相伴的日子》。我还要求学生自己种蒜苗,观察蒜苗种植、发芽、成长的过程。活动锻炼了孩子仔细观察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孩子在过程中体验到付出与收获的幸福。

利用少先队活动,进行体验观察。利用班队会时间经常开展各种各样的少先队活动,对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端正学生的思想道德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语文教师恰当的利用少先队活动的过程进行写作训练,无疑是一项一举多得的好事情。每年的春秋两季,学校都要组织大型的系列社会实践活动,这也正是语文教师大显身手的好时机。例如:组织师生参观“互助酒厂”之前,教师创设情境激发孩子对于酿酒工艺向往和好奇心,引导学生将参观之前的喜悦、兴奋和期待写出来。活动结束后,老师们又引导学生写出参观之后的感受。这样,很多学生写出了情文并茂的好作文。

三、激活思维,标新立异,提高学生的想象力

作文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想象力。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逐步提高学生的想象力。

(一)观察生活,激发想象

无论哪一类想象作文都脱离不了现实,离开现实,作文就会显得空洞。例如,童话式想象作文,它要求学生以动物代替人类形象的方式表达自己对世界的认识。这类作文实际上是对现实生活的再现。

(二)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想象

课文是学生写作的范例,教师应充分利用课文资源,结合课文内容、课文插图,让学生练习改写、续写、扩写。例如,学习了《凡卡》一课后,就可以让学生想象,凡卡把信寄出去以后,故事又是如何发展的。这样,既能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能点燃学生想象的火花。

(三)加强课外阅读,才能不断培养想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