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被自己感动的作文

被自己感动的作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被自己感动的作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被自己感动的作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话题作文;情;志;实际

话题作文常以其启发思考、激发想象、范围固定的特点在高考当中作为大分题型考察考生。用作文考察学生的语文能力实际上是非常可取的,因为语文教学的宗旨在于学以致用,其运用主要以“说”和“写”两种表达方式体现。高考无法用“说”的形式进行考评,所以“写”自然就成了最好的考评方式。

话题作文作为“写”的重要考察形式,常常易写不易精。其原因在于话题常常广阔,容量比较丰富,可以写的事,可以举的事例往往很多,于是一些考生在作文时陷入了大、空、飘。笔者认为要解决这类问题,就要做到用情于真,用志于身。情和志是文章不可或缺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文心雕龙》中的“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说的就是情的重要意义。志即中心思想,是文章的核心所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敏动心灵、百味生活,让情感丰盛起来

说到用情于真,几乎每个老师都在讲,每个学生都知晓,但是真正要做到这一点,确有不少的困难。其实这都是因为面对话题,我们内心的真情储备捉襟见肘。因此要让我们的真情储备丰富起来。据专家分析,情感细腻的人往往能写出好作文,大凡作家往往都是情感细腻的人。但是并非人人都是感情细腻的生物,因此我们要注意培养学生用心感受生活的习惯,努力让学生心灵灵敏地颤动,感受每一次喜怒哀乐,让情感细腻丰富。笔者在平时的教学当别注意学生的情感积累,在每个周末都会要求学生讲一讲一个星期来最开心的是什么,最难过的是什么,为什么会开心,为什么会难过,最后要求学生们把这些记录下来,这样既积了情,又练了笔,两全其美,在日后的作文中不经意间就成为了我们的情感素材。

二、感动自我、释放激情,让作文澎湃起来

有了情感积累,就像做饭有了米一样,但米不是饭,还需要进行加工,作文也是如此。因此,在写作时,我们要对那些平时积累的真情素材进行筛选、加工、运用。写作和艺术创作一样,是一个创造过程,需要激情来点燃灵感,发挥极致。作文如果只是平平淡淡地去写,当然是写不出好来的。必须调动自己的情绪,释放激情,让写作的动力澎湃起来。考试是一个紧张的过程,在考试当中,如果能调动情绪,激情作文,可以大大缓解紧张的心情,更利于发挥。想要调动情绪,就必须用情于真,只有自身的真情才能调动起情绪,发挥起激情来。比如话题“态度”,只有联想起我们平时对人对事的真实态度,才能调动情绪,将真情融于作文当中。这种情绪调动可以称为感动自我。想要感动别人,必先感动自我,作文要能打动别人,必先打动自我。朱自清的《背影》,的《母亲》之所以能感动了无数读者,首先是实现了自我的感动。

三、真情诵读,感知不足,让文章完美起来

写好文章离不开修改,修改是一种渐臻完美的手段。而对所写的文章进行有感情地诵读,是一种很好的修改手段。通过真情地诵读,文章中瑕疵、语句的毛病被一一发现、修改,最终使文章得到完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通过自己的亲身诵读体会,对作文的把握会更加的清楚。笔者在每一次作文训练后,都利用时间要求学生将所写作文通过真情的诵读来找寻毛病,以期改进,并且挑选部分学生对所写的作文通过诵读,将修改前后不同的情况进行展示,说说改变了哪些地方,为何如此改变,同学交流改得成功与否。通过这样的形式,让学生真情去写、真情去读、真情去改,最终实现作文能力的真正提高。

四、用志于身,立足实际,让思想成熟起来

志是作文的中心思想,是全文的灵魂所在,话题作文十分重视志的体现。可以讲,志的好差优劣直接决定了整篇作文质量水平的高低。无病、华而不实、无的放矢的志是被大家所唾弃的。话题作文常常要求考生把文章写成观点鲜明、有理有据、动人心弦的论述文章。就像演讲一样震撼人心,要力求做到使快者掀髯,愤者扼腕,悲者掩泣,羡者色飞,而这一切的先决条件就是要志在其道,从实际出发。这个实际就是要从自身去思考、揣摩。《察今》里说道:“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古今一也,人与我同耳”,所以用志于自身,立足实际,才能做到言之有物,真情感人,真心服人。比如写“亲情”“成长”“幸福”“乐观”等话题,大而泛地去谈,必然虚无所附,无关痛痒,难有佳作,如果立足自身,从小处着手,细节显志,则易出精彩。

被自己感动的作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作文写作真情实感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5-0097-02

在现实教学中我们发现,我们的学生或被囿于书山题海中,或沉迷于网络世界,或浮于流行时尚,他们距离生活中的真、善、美、恶、丑太远,他们没有时间去阅读、去思考。

高一年级,我上了一堂作文课――“心音共鸣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当我用范文导入时,学生们听得聚精会神,当我板书课题时,教室里似乎有了些骚动,但当我提出问题“在你的生活里有没有让你感动的时刻“时,教室里沉寂了。两三分钟后,才有两人陆续开口。一个学生说有一次生病,妈妈给她端水送药,她觉得妈妈好爱她,也很辛苦。另一个学生说父亲不多说话,但却辛苦挣钱养家,她觉得父亲很伟大。之后便是全班集体沉默。

我打破沉寂:“讲一个我自己的故事给你们听,好吗?”学生们立刻用期盼的眼神看着我。于是,我告诉他们:“我三十岁生下儿子,儿子生下便哭闹不止,随即转院,被诊断为‘溶血性黄疸’,住院治疗,一住就是十二天。十二天里,儿子日夜被蒙着眼睛放在蓝光箱里照射(这是必须的治疗);十二天里,我每天都站在治疗箱前,几乎是目不转睛地看着那个小人;十二天里,我每天看着护士用很粗的针头从他大腿动脉处抽血进行例行的化验,看着血管扎穿后的血流喷起老高,看着他因疼痛而蜷缩成一个紫色的小人,听着他声断气阻,断断续续的哭叫;十二天里,我亲眼看到了两个与他一般大的婴儿陆续死亡,两位母亲的嚎哭、崩溃。很多次我止不住痛哭失声,很多次我觉得他可能不会撑下去了,但那个一尺多长的小人儿,却顽强地撑了下来!”

我哽咽了,教室里一片沉寂。我看到了几十双闪着泪光的眼睛。“那一段经历,十几年来一直刻在我的心里,而且随着时间的流逝,那刻痕越来越深。我深切地感受到:

一、人类是渺小、纤弱却又是伟大、坚强的。

造化之主的手是如此地充满了变数,翻覆之间会让人从光明坠入黑暗,从天堂坠入地狱,但人类是如此地坚强,面对黑暗和磨难,有着难以想象的承受力和生命力。

二、母亲之爱最伟大。

十二天里,我几乎不敢伸手去触摸那皱皱的小人,怕触摸使他疼痛。喂奶时,我把他紧紧抱在怀里,希望自己的生命融入他的身体,去替他疼痛,替他经受。我想,如果知道这样,宁愿他永远呆在自己的腹中,永远安逸,永远温暖。我清晰地感到痛苦如汩汩的冰冷的细流,游走于我的皮肤,游走于我的胸腹,痛彻心肺。痛得自己每根血管、每根神经都缠绞在一起,甚至这痛苦渗入血管,侵入骨髓,胀满每一个细胞。我在心里说:“儿子,在我眼里,太阳随你升起落下!”

这段话,我是哽咽着,断断续续说出来的,及至最后,我已情绪波动,泣不成声。这同时,我听到了一片啜泣声……

几分钟的沉寂后,我平稳情绪:“那些日子,尽管窗外阳光明媚,但我的世界却是阴雨绵绵。偶尔看着窗外,觉得那个世界离我太远太远……

我也感谢我的丈夫。其实,孩子一入院,医院就下达了病危通知书,而他将那张纸在胸口整整捂了十二天,直到孩子出院时才告诉我。十多天,他独自一人咀嚼着可能失去儿子的痛苦,却细心照顾我,温和宽慰我。这个山一般的男人,是生活赐予我的财富。

生活赋予我们太多:阳光、鲜花、幸福、温暖;绵绵细雨,明月清风;一杯茶,一句温暖的话语,一个微笑,一次痛苦的经历,一次艰辛的磨难,甚至曾经的与死亡擦肩而过的体验……

总之,你的生活中一定也有让你记忆深刻,让你感动的人或事。用你的一颗善感的心去感悟生活,你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流淌着感动。发掘生活中触动你心灵的人和事,要善于发掘生活的感动点。感动点就是触发你心灵颤动的地方。它可能是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话,一件物品;或者是天上的一片云,地上的一棵树,水中的一片浪花。总之,不管是什么,你一定要被它感动过。”

接着,我请同学们深入地回想,寻找自己生活中的点滴感动并记录。

又一次的沉寂,但我欣喜地看到,学生们在思考,在记录了。之后,我请他们说出生活中曾经的感动,以求激感。

这一次,学生活跃了很多,父母亲友,兄弟姐妹,一个眼神,一句话,一个场景……学生们的思绪像被打开的闸门,掌声一次次响起,泪花一次次闪动。下课铃响了五分钟,同学们仍意犹未尽。

本课结束语我这样呼吁:“同学们,做个有心人吧,做个有情人吧,你会发现,你曾经或正在被感动着!”

这次写作中涌现了很多优秀作文,读了让我感动――原来我们孩子的内心世界是如此的多彩丰富!

马丽娟同学的作文写了跛脚爷爷雨中接自己的情景:

爷爷一手拿着伞,一手扶着车把,而那自行车根本不听他的使唤,左摇右晃。他吃力地扭着身子,使劲用那条短脚够着脚踏板。一辆汽车驶过,夹着泥浆的雨水飞溅到他身上,险些将他击倒。我的视线模糊了,泪水混着雨水流进了我的嘴里。雨幕中,那一摆一扭,满身泥浆的身影永远定格在了我的心中……

杨洋同学写了母亲节,一群学生电话问候母亲时的情景:

“喂,老爸吗?叫老妈接电话好吗?”是一个忘记向老爸问好的粗心男孩子。他的手微微地捂着听筒,涨红了脸,断断续续地说:“噢,老妈,……今天是母亲节……节日快乐!”没有再多说什么,男孩飞快地放下了电话,旁边的女孩子不再矜持地偷偷发笑,推搡着抢话筒。长头发抢到了,几个女孩子开始笑。电话那头有了回音,长头发马上收敛笑容与笑声,停顿片刻之后竟然也是那么一点“欣喜”失措地说:“哦,老妈,……节日快乐呀……”。

旁边几个女孩爆发出欢快的笑声,我也不禁笑了。原来,最真挚的祝福无须加以华丽的修饰,爱,其实就这样简单啊!

被自己感动的作文范文第3篇

此文在海内外5万多篇作品中脱颖而出,荣获首届冰心作文奖小学组一等奖,评委的意见是:“7岁孩子以这种不加任何修饰的文字真切地表达了‘妈妈回来’带给自己的温暖和喜悦以及曾经有过的伤感和思念。”正如当代作家曹文轩先生所说:“写作不过就是真实地、充分地、独特地表达自我的一种方式,当我们心底的真情爆发了、喷涌了,当我们的文字个性化了、细节化了的时候,我们笔下的作文就一定会打动人心。”因此,在写作中我的生活很重要。

一、写“我”体验的“真实”生活

巴金曾说:“没有生活或面对生活冷漠、远离,就感受不到生活对自己心灵的冲击,自然也就不会有体验、理解和表现生活的愿望。”熟悉的地方风景独好,培养感受生活的意识,做生活的有情人、多情人,用心观察生活的点滴,定能发现打动你的生活。

如,2007年江苏高考作文《怀想天空》,一位考生极为朴实地记叙了父亲割麦、自己割麦的情景,得到了江苏高考语文阅卷组长何永康老师的肯定:“它真实、本色、真情、纯净,一板一眼地道来,汹涌的内心波涛潜伏其间。”

又如,2010年江苏高考作文《绿色生活》,一位考生极为深情地回忆了“我的小河”和“幼时的我”一年四季共同的生活,那生活既充满温情与欢笑,又能引起阅卷老师情感的共鸣。

众多优秀的记叙文都能写“我”真实的生活,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观其色,如知其温。

二、写“我”看到的“他人”世界

江苏省特级教师曹津源先生在《拥抱社会生活,拓展当代视

野——中学作文教学改革新视角》一文中就旗帜鲜明地提出中学作文教学要“拓展当代视野,提升写作能力”。中学生不仅要关注“我”真实的生活,更应当有“当代视野”,以“我”的“眼”去关注更丰富的“他人”的生活世界,走进“他人”的缤纷精神家园。

如,2008年上海高考作文《他们》,命题人就是意在引导考生走出个体和小我,学会关注他人,学会多元视野关注社会。其中有一位考生将视野投向农民工的子女,将其从农村到城市经历的不

自然、不适应到心态逐渐成熟的真实的生存状态细腻地表现出来,体现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打动了阅卷老师。

又如,2011年江苏高考作文《拒绝平庸》,有一考生写了一位退休教师姚老先生,用几个日常生活片段和耐人品味的细节使姚

老先生平凡而不平庸的鲜活形象跃然纸上,堪称大手笔。

拓展视野,以“我”的眼深入发掘更丰富的他人世界,可以使文章富有社会性,同时也可以避免“低幼化”。

三、写“我”感受的“深刻”生活

想让你的文章感动别人,那就要先让你自己被生活感动。面对生活,勤观察、多联想、深思考,平凡的小事一样可彰显生活的深刻和人生的意义,从而使你深受感动。将感动你的生活付诸于文字,你写下的喜悦就可以让读者能陪你会心地一笑;你写下的忧愁也可以使读者为你无声地流泪。

如,2012年江苏高考作文《忧与爱》,有一考生写了一位因城镇化住上公寓的农民老王对土地生生不息的爱,表达了小作者对田园“荒芜”,农业文明远逝的深切忧虑。这样的选材直击现实社会问题,具有典型的现实意义,不仅“有意义”,而且“深刻”,体现了小作者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思想的成熟,真是发人深省,令人反思。

又如,2009年江苏高考作文《品味时尚》,有一位考生以人们互致问候的时尚语言“您吃了吗?”“您喝了吗?”“K歌”“您累不累?”写出了不同时期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变化,表达了小作者对人民物质生活富足的喜悦以及对人民生活富足之后精神生活现状的隐忧。这样的思考颇显“深刻”,自然能受到阅卷老师的青睐。

被自己感动的作文范文第4篇

一、让学生自由选择感兴趣的话题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表达“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感动的内容”。所以,作文题材只能是学生的“自主”选择,一切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表达需要出发,给学生充分的自由,使作文不再成为学生沉重的精神负担。为了给学生提供个性化习作空间和展示的平台,我们创办了每周一次的“小广播”活动。其中的“校园新闻”和“班级风采”两个版块要求学生围绕发生在校园及身边的新鲜事,有什么写什么,能写什么就写什么,喜欢写什么就写什么,能写多少就写多少。然后由各小组征集筛选,利用周六最后一节课的时间,轮流在全班广播。

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真正放开了手脚,尽管很多时候写得“不像样”,但却很有个性、很真实。每次广播后,我都会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表扬和指点,使学生充分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写作的兴趣和 动力。

二、给学生的作文创设情境,营造氛围

情感依赖于情境,只有让学生“触景生情”,才能诱发他们的写作欲望。五年级第二单元作文:“你在生活中有没有后悔的时候?请你把自己最后悔的一件事写下来,要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习作前,我把《众人划桨开大船》这首歌推荐给孩子们作为“每周一歌”,经过一周的“众人划桨开大船”,很显然学生间的关系更融洽了,周五最后一节课,我特意组织孩子们谈了自己心中的感动,只为营造一种师生间、生生间“相处恨晚,相知太迟”的氛围,我又特别奉送了一首《一个篱笆三个桩》。伴着歌曲我布置了本次作文:“孩子们,这个世界真美好,有时别人给我们的感动越多,我们心中的遗憾也就越多。星期天只给大家留一份作业,记下让你后悔的一件事!这件事不一定发生在我们大家之间,只要你感触深,你就可以写。强调一点,不能用自己的真名,要为自己起一个别致的笔名!”

星期一的作文真让人感动:孩子们的字明显好了,作文的篇幅明显长了,平时三言两语的孩子也能记录下自己的真实感受了。孩子的笔名更让人有感触!“天蓝蓝”“心也说话”“男子汉,不流泪”“小酸梅果”“梦幻天空”“独眼巨人”……那一刻,我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孩子们对生活的独特视角,还有以往不曾张扬出来的个性。

三、顺应学生心理,满足表达欲望

写作内容不一定拘泥于人和事,可让学生写抒情式作文,凸现他们的天真率直、敢想、敢说的个性。也可以让他们写研究式作文,满足他们发现研究和探索自然奥秘的强烈愿望。我在班里设立了《班级优秀作文集》,不限内容,不限体裁,只要有真实的感触都可以写出来,然后竞选入编,大家共赏。其中崔××的《校园一景》和甄××的《夕阳下的蚩尤泉》等习作在县教育局举办的《鹿野》文学杂志上发表,让学生充分体验成功,享受展示自我的乐趣。

为满足孩子们的表达欲望,多次组织学生举办“手抄报”活动,让学生放开手脚充分享受表达的自由,可以自己写,也可以摘抄,没有了束缚,没有了禁锢,学生的主体精神得以激发,作文信心得以增强,人人感受到写作是一种自我表达的需要,是一种精神享受,何乐而不“写”呢?

四、结合阅读教学,培养个性化语言

被自己感动的作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写作兴趣;激发;初中生

多少年来,作文都是语文教师所关注的重点。在语文教学中,对教师而言,最难教的是作文;对学生来讲,最难写的也是作文。因此,我们很有必要一起来探究这个“头痛”症的病因,对症下药,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一、制定切实可行的作文教学计划,诱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其实,写作过程往往是学生心理和情感的体验过程。没有对自我心理情感的主动积累和积极审视,就不能写好作文。

教师应根据语文教学大纲中规定的作文教学的比重和要求,结合班级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作文教学规律的教学计划,并认真执行。根据每一个阶段每一个年级的目标计划,教师精心设计作文命题,诱发学生的生活积累,引起写作欲望,以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命题要尽量新颖别致,含蓄隽永,有趣味性和启发性,要留有想象的空间和驰骋的余地,使学生看到题目就大有愤悱之感,大有话在喉头,一吐为快的劲头。

①命题要注意中学生“成人感”的心理特点,有意识地激发他们的这种情感。

②命题要注意学生“觉醒感”的心理特点,应在分辨是非、认识美丑方面启发学生进行严肃的思考。

③命题要注意学生的成长意识,要充满对未来的憧憬,对理想的追求,以适应学生这种心理愿望。

④命题要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注意学生从形象思维到逻辑思维的过渡以及常用的归纳思维、类比联想的思维方法。

⑤命题还要注意学生的情感特点,应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积极的感情,使之先情动于衷而后言于外。

二、美文美读,激发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书籍也是一种学校”,“学生的第一个爱好就应当是读书。”当代名家名作是现代文的典范,学习优秀范文是学习写作的必由之路,当学生对习作的意识还很朦胧时,教师应有目的地选取篇幅短小、生动感动人的文章(包括课文)给学生朗读,而且是有感情的朗读,营造一种令人向往的氛围,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尤其是要多找一些生活气息很浓厚的文章,利用早读、午间、大课间活动等空隙,师生共读。因为读的过程是听和读的结合,让学生得到美的享受,受到美的熏陶,美的感染,让他们从别人的作品中得到感动,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然后产生写作的欲望。学习朱自清的《背影》时,我用深情而低沉的语调朗读课文,学生被当时的氛围所吸引,结束的时候,学生鼓掌致意,显然他们是被作品中深沉朴实的父爱和作者优美而伤感的情感所感动,我寻找到了激发学生写作的契机,于是我启发学生讲述他们自己的父亲那些平凡朴实的故事。学生的讲述让我很感动,他们也受到了一次父爱教育,体会到父亲的平凡和伟大。我趁机布置作文让他们把自己的父亲写下来,果然,这次作文中涌现了好多内容丰富、感情真挚的习作。

三、从阅读着手,以读促写

鲁迅在《给赖少其》信中说:“文章该怎样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多看多练习,此外并无心得与方法的。”可见,阅读是培养、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语文教材中的阅读篇目可看作是学作文的最好的范例,优秀篇目教师要透讲畅讲,让学生既学到知识,又掌握技法。这为理解阅读更多的作品,为构句成文打下坚实的基础。于漪老师说“阅读是吸收,吸收越丰富,下笔才会越有神。”那么如何将阅读与下笔联系起来?我的做法是:重视阅读课教学,拓宽阅读面,增大训练量。每周两堂阅读课单独开设,读的内容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实行专题阅读和自由阅读相结合,教师适当点拨。专题阅读,即读教师推荐的精品和帮助学生选定材料;自由阅读,读学生搜集或征订的有益书刊,要求学生都要做好摘记、批注,并有重点地选择某些自己感兴趣的文章作细心阅读。认真细读一遍后,分析、思考如下问题:①它写的是什么(题材)?主旨或中心思想是什么?②它先写什么、是怎么组织结构的(大体划分一下段落)?③好在哪里(或自己应学习它的哪些长处)、有什么不足?然后以周记形式写出阅读感受。

四、观察生活,力求写实

不少学生作文脱离实际,生编硬套,像挤牙膏似的想一句写一句。如何改变这种现象呢?我们先来看峻青的《海滨仲夏夜》一段中的描写:“夕阳落山不久,西方的天空,还燃烧着一片橘红色的晚霞。大海也被这霞光染成了红色……”这段文字确确实实是描写海上的晚霞,绝非别处,只有在海上。作者抓住了海滨夏夜的特色,用“橘红色”来形容晚霞,用“染成了红色”写海水的色彩,用“燃烧”一词生动地描绘了晚霞的情态。为什么峻青能把海滨夏夜的景写得如此逼真形象呢?是因为作者以生活为写作素材,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感受和思考,才把这一景色写活了。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鼓励学生全景式的扫描生活,用自己的眼,以自己的心去理解、感受生活,挖掘生活中最熟悉的,最能打动心灵的宝藏,写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感。“必须寻到源头,方有甘甜的水喝。”这“源头”就是我们的五彩缤纷的生活,让生活成为学生自己真正的创作源泉吧。

五、课外练笔、深化兴趣

长期以来,学生在作文中一直处于被动地位,课外练笔和命题作文不同,写什么,怎样写,写得长,写得短,但凭学生自由选择和掌握,一件小事,一点感受,一次实验,皆可成为练笔的题材,而此举确实是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深化作文兴趣的有效方法。开启了学生思维,强化了学生作文兴趣,切实调动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作文水平普遍提高。

六、通过师生协作,培养学生兴趣

被自己感动的作文范文第6篇

简言之,看到了这本刊物“旧貌”里的“新颜”,看到了它的创新与成长;深里说,看到了岁月,看到了生活。

大概是网上盛行的说法吧,生很简单,活很容易,生活却不简单也不容易。其实,作为一个半熟小孩,还真的不能够很好地解读什么是生活,但我从这本刊物上却看到了生活,一种我们需要的生活,一种精神需要的生活。

半年来,在老班一再强调的“不准看闲书,健康的课外书放假看”原则下,我却一直很“艰难”地买着看着几本杂志,算是接触外面世界挺来之不易的一个渠道,于是将这些倍加珍惜。因为这,看着《作文与考试・高分素材》,便看到了好多“熟面孔”,从刘翔到小悦悦,再到孟佩杰,感到“亲切”呀。

你是否为素材里的事件或感动或愤慨或震撼呢?你被满溢着细节光辉的“读图素材”打动了么?你看到了编辑细致入微的解读提示了么?从素材范例到话题拓展,从解读评析到佳作示例,几乎细腻到了极致;从对人性与关爱的呼唤到对真情与善意的赞扬,几乎字字扣人心弦。这本小刊用不厚的几十页(但信息量还是蛮大的),不仅引导年轻学子学会写上写作,更引导我们关注生活热爱生活,难道还仅仅是一本刊物么?我想,这是一种生活。

同时,我还在杂志素材间发现了诸如“砸脚体”、“撑腰体”的字样,发现了几乎人人都爱不释手的“围脖”的笑靥。我看到这本刊物正在随着我们青春与潮流的脚步向前,随着我们的成长向前,一步一步,走得潇洒又稳健。

假日的深夜,自己还浑浑噩噩地穿梭在网页之间,忽然发现编辑还在线,便不自觉地叹了一句“辛苦啊”。是的,我们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到编辑们的心血,我想这也正是这本刊物不断成长成熟的原因吧。

当然了,中考不是我们生活的全部,但若是你我学会了生活,中考与分数也自然就玩转在指尖了。一直都很固执地相信着,写字是一件为了自己为了心的事,没有什么可以死板地规定文章的好与不好,也没有什么固定的写作规则,于是自然而然地对一些中规中矩的“作文方法指导”类的东西充满了厌烦,但《作文与考试・高分素材》带来的却是一种焕然一新的触动与感动,它是在教会我们生活,教会我们热爱生活,于是生活教会我们写作,教会我们热爱写作。

2012,全新的感动。

被自己感动的作文范文第7篇

画这幅画呀?那应该不是什么难事,我信心百倍地准备动笔。可事情远远没有我们想像的那么简单。老师又提出了要求:“今天画这幅画要把眼睛蒙上,也就是盲画。”天呀,让我们“盲”画,大家一听傻了眼,这真是为难我们。有的同学瞪大眼睛看着老师,有的大声抗议,有的干脆就闭上眼睛模拟起来。我心想:万一我们画不好怎么办?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听着后面的要求。老师让我们把羽绒服反过来穿,帽子扣在头上,顿时,黑暗吞噬了一切,我仿佛进入了一个可怕的黑洞之中。

开始画了,我有点紧张,但我却默默地对自己说:“相信自己,不要紧张。”我虽然右手画着画,但左手却不停摸着、量着画纸,帮着我找位置。画线条的时候我小心翼翼的,总怕画到纸外去,一点也潇洒不起来。我觉得画得差不多了,就拽(zhuài)下衣服一看,我的天哪!树叶被我画得七上八下,树干也没有画完整,好像被雷劈过的一样。蝴蝶的眼睛和嘴巴飞了出来。花瓣(bàn)都重叠了,所有的花都长到了一起。我觉得非常惊讶!再看看其他人,要么对着自己的画发呆,要么就是被自己的“杰作”逗得哈哈大笑。

这只是一个游戏,眼前只是一小会儿的黑暗,但是静下心来想一想,我感受到了盲人的辛苦。他们生活在没有光、没有色彩的世界里。他们做事的时候是多么不方便呀!他们值得我们敬佩,我们也应该多多帮助他们。

作者系黑龙江省大庆市

龙岗小学四(1)班学生

【专家处方】

好的作文是捕捉人生的真情与感动,抒真情写真意。如果胡编乱造,虚情假意,那样的作文是苍白无力的。究其原因,是因为贫乏的情感制约着我们的情感表达,没有发现生活中的感动。因此,细致的观察,真实丰富的情感体验,深刻的感悟才能使作文更突显人文性的特点,帮助我们写出富有真情实感的文章。《盲画》一文,就是作者通过实践观察,体验生活,不但认识事物本身,还从中悟(wù)出了道理。

一、细心观察

不是生活中缺少美,而是缺少了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多姿多彩的生活是习作的源泉。我们要勤于观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就本篇习作而言,当小作者看到墙上的那幅画时,他眼中看到的是美,文字呈现出来的也是美。“绿油油的树叶,显得生机勃勃。还有一只可爱的小蝴蝶在花丛中自由自在地飞舞着……”其实,画面很简单,无外乎树、花、蝴蝶。但在作者眼中,它的色彩、它的内涵都是具有感染力的,因此,作者认真观察,用赞美的文字描摹它,同时也是对后面盲画的效果进行对比,突出盲画的惨状。小作者在行文时,没有局限于对自己的描述,总是在恰当的时候,加入对周围同学的观察,例如,听到老师要求时,大家的反应;盲画后,看作品时大家的状态。这些描写,增加了文章的真实性、感染力。

二、真切体验

不是生活中缺少素材,而是缺少真切的体验。作文中,我们常常苦于没有内容好写。主要是我们的生活空间较为狭小,参与外界体验的机会太少,缺乏丰富的生活元素。就小作者而言,他没有过盲人的经历,但是却在老师为其创造的情境中,体验了一下盲人的生活。当眼睛被帽子扣住时,他觉得“黑暗吞噬(shì)了一切,我仿佛进入了一个可怕的黑洞之中”。以至于盲画时还有点“紧张”,画画时,连左手都用上了,“不停摸着、量着画纸,帮着我找位置”,右手“小心翼翼的,总怕画到纸外去,一点也潇洒不起来”。自以为画得可以了,没想到却是那样一副惨样:“树叶被我画得七上八下,树干也没有画完整,好像被雷劈过的一样。蝴蝶的眼睛和嘴巴飞了出来。”这种精彩的描写是他有了亲身体验的结果,就是把“看到、触到”之物移于笔端,并将自己的体验与由观察所得相互交融起来。

三、深刻感悟

不是生活中没有感动,而是一颗麻木的心无法感受感动。我们的情感一般来自于直接的体验,真实体验后,情感就会从心底自然流淌出来。当小作者盲画后“静下心来想一想”,他“感受到了盲人的辛苦”。“他们值得我们敬佩,我们也应该多多帮助他们。”这丰富而细腻的内心反思显得深刻而厚重,避免了作文的假大空现象,也使得语文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说真话、抒真情”的个性化真正落到实处。

被自己感动的作文范文第8篇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就会变得更美好。正能量会给我带来积极向上的力量,我们需要弘扬正能量的精神,让爱心行动起来。下面就是小编为大家梳理归纳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爱心在行动一年级作文一个风和日丽,万里无云的星期天,在一个鸟语花香的大公园里面,有一颗永恒的爱心传遍了整个无边无际的天空。

在一个‘售票亭’一百里的不远处的地方,一件米粒大的事,让人情不自禁感动。

陈振凡提着一个精巧别致的小鸟笼,里边儿装着一只十分可爱的小小金丝鸟,一脸的孤独,一脸的忧愁。他十分不解“它怎么对我不理不睬,我可是它的主人哪!”这事儿被小女孩李琳看在眼里。她抱着她心爱的玩具,说:“我们做个交易吧!用我的玩具小白鸽换你的小鸟!”陈振凡看到李琳手中可爱的玩具白鸽二话不说,豪爽地答了!

陈振凡从小女孩儿的手中接过玩具小白鸽,把那个小笼子给了小女孩儿李琳。他一溜烟儿跑进了公共场所,拉了一下小鸟屁股后面的一条粗黑绳,“扑”地一下飞上了宝蓝的天空,时不时发出“叽叽喳喳”地叫声,那洁白的羽毛,矫健的身影,响亮的叫声,远远望去,就像一只真正的白鸽。看着那只玩具小白鸽,他开心地,说:“真有趣,看来换得真值得。

而小女孩儿跑进了一片小树林里,轻轻地打开了鸟笼的们。小鸟还以为要对它怎么样,先是一愣,最后展翅飞出了鸟笼。

望着小鸟,小女孩情不自禁地流下了开心的泪花。

爱心在行动一年级作文星期日的上午,天气阴沉沉的,但我的心情格外的高涨。在小区的喷泉广场上,正在举行慈善义捐义卖活动,我可是等待了好几天了。

长长的红色横幅被风吹得哗哗作响,上面写着“学雷锋妇女儿童公益伙伴日”。横幅下有两排摊位,有卖书卖玩具的,有做游戏的,还有捐献登记的工作人员……冬日的早上,小区里静悄悄的,而我们搞活动的广场周围,却是爱心飞扬,热闹非凡。

可惜,天公不作美,下起了雨。大家只能转移到了室内,没了风也感觉暖和了许多。这次义卖我准备了几个与妈妈一起做手工完成的元宵灯,爸爸则扛来家里满满一大箱的儿童书籍,捐给了遵义市凤冈县龙山完小学校,那是与我们街道对口的扶贫小学。活动持续了三个小时,义捐的成绩要好于义卖活动,陆陆续续地有人来捐献书籍和儿童用品。

在这次慈善活动上,还安排的玩乐高、画画、彩泥搭建等活动,最后还安排了幸运抽奖。虽然外面天气阴冷,还下着雨,但能够帮助和献爱心给贫困地区的小朋友,大家都热情昂扬,我的心里也是暖洋洋的。

爱心在行动一年级作文生活中有很多传递正能量的人,也有很多传递反面教育的人。我们要向传递正能量的人学习,可是什么样的人才是传递正能量的人呢?

那天,外面非常冷,我在大街上看到一个正在扫大街的女人。她的年龄大约是在六十岁左右。我想:“这么冷的天,还出来扫大街。”看得出来她很勤奋也很辛苦,那天这么冷,她竟然出汗了。

就在那天,她扫地的时候无意中捡到了一个非常漂亮钱包。我心想:“她肯定会把钱包带走。”而她不但没有把钱包带走,而且还到处问这是谁的钱包,可是她没有找到失主。她又回到原地等失主,她说:“失主肯定会回来找的。”她大约等了一个上午,终于有人来问她捡到钱包了吗?她说:“捡到了。”她又接着问,钱包的特征,失主全说对了。她这才放心的把钱包完好无损的还给失主。这位失主非常感谢她,失主说:“这个钱包对我非常重要,里面装着我的手机、身份证还有很多化妆品等物品。真的很感谢你。

虽然这个事不大,但是我们要向她学习这种美好品德。如果人人都有颗善良的心,就不会有传递反面教育的人。我觉得这个人就是传递正能量的人。

爱心在行动一年级作文一件小事,但它却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反映的是爱的传递,它才以加速度发酵,让我们感动,让我们温暖,因为它传递的是正能量,是一种强大的正能量。

犹太作家威塞尔曾说:“美的反面不是丑,是冷漠;信仰的反面不是异端,是冷漠;生命的反面不是死亡,是冷漠。”

曾经一度,因“小悦悦事件”、“彭宇案”……等极端事件,让我们有过道德下降的担忧和焦虑。同时,每一个善良而正直的人心中都深藏着一种渴望,渴望我们这个社会少点冷漠多点温暖,渴望人与人之间少点戒备多点相助。任由世迁,爱与善终是社会的主流、时代的潮流。从这件小事的加速度发酵、传播,不难看到它带给人们内心的触动和产生的共鸣。

大家对这种爱心产生温暖的感觉,源于人与人之间那种最为宝贵的理解和对善的认同。正是这种理解和认同,穿透了世间的冷漠与轻视,用一种将心比心,推己及人的心理,获得一种感同身受的情怀。

爱心,被看作是人类最珍贵的情感,尚的情操,是人类良知的生动展示,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集中体现。古人云:人之初,性本善。其实,我们每个人都不乏善心和爱心,只是在等待一个被触发的机会。当一个人被感动之时,也是他的爱心和善心被触发之时。让人“一看就暖和”的温柔,这是激发了我们内心柔软与善意的温情。

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热泪盈眶,总有一种感动让我们深刻铭记。

央视主持人张泉灵评论,“总希望自己是这温暖链条上的一分子,让这样善的传递不在我身上断掉”。正如有人认为,此事释放的是“正能量”,自己看到了,有责任传递下去。

在现实中,“正能量”带来的正效应确实不少。我们身边有阿里木带给我们的感动,他靠卖烤肉资助贫寒学子,而不少人专程去“捧场”,这里面有感动,也有“正能量”的传递。

社会需要爱,时代呼唤爱。对善行、对爱心的感动,存在于每个人的心中。但很多人缺乏的不是感动,而是一种显示感动的勇气,一种传递感动的行动。传递感动,就是“正能量”的传递。爱心无价,不分大小,“正能量”也没有强弱之分。爱心是春风,可以温暖生活的每一寸空间;是火炬,可以照亮社会的每一个角落。爱心是担当,是奉献,也意味着收获。爱心照亮四周,同时也温暖自己,帮助别人也就是完美自己,升华自己,幸福自己。送人玫瑰手留香,那是一种心灵的沟通、相互的给予、共同的追求。

我们不盲目伟大,我们只做伟大的一个分子,我们的社会就会伟大,我们的民族就会伟大,我们的国家就会伟大,让我们一起传递正能量。

爱心在行动一年级作文当下,中国人为所有积极的、健康的、催人奋进的、给人力量的、充满希望的人和事,贴上“正能量”标签。它已经上升成为一个充满象征意义的符号,与我们的情感深深相系,表达着我们的渴望,我们的期待。

在生活中,正能量无处不在,关键在于你的心态,一个悲观,对生活丧失希望的人,看到的世界只有欺骗,恶毒、肮脏。而一个乐观、积极,对生活充满想象的人,看到的世界充满了快乐、幸福,美丽多彩。

记得今年有一个节目叫《舞出我人生》。里面的舞者的人生经历坎坎坷坷,让坐在电视机前的我不禁潸然泪下。她们有的自幼习舞,为了梦想努力数十载;有的是想用舞蹈撑起家庭的阳光少年;有的在汶川地震中失去双腿仍不愿放弃舞蹈梦想的坚强女孩儿。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怀揣舞蹈梦想的追梦人。听着选手们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梦想,一个叫廖智的大姐姐引起了我关注。

她是一个28岁的女孩,她经历了两次大地震,第一次是5年前,汶川大地震当中她失去了婆婆和10个月大的女儿,她失去了自己的双腿,失去了婚姻。5年之后,雅安地震发生之后,她戴着假肢去往灾区参加救援,当余震发生的时候,她带着棉线手套,坐在地上搭帐蓬的样子,被人们称为“最美志愿者”。她说,苦难不是人活下去的理由,快乐才是。她的介绍使我震惊了。这个女人到底经历了多少苦难?

开学前夕,我观看了中央电视台的《开学第一课》廖智又一次出现在了我的视野里,这一次她更为详细的介绍了自己失去双腿后的奋斗历程,这难道不是人们所追求,所赞颂,所弘扬的正能量吗?像社会上那些拾金不昧、路不拾遗、乐于助人,为救他人奉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的好人们。难道也不是人们所追求,所赞颂,所弘扬的正能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