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场景描写

场景描写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场景描写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场景描写范文第1篇

描写一个场景周记一

上个星期,我姐姐回来了,还买回来了一架9005号遥控直升飞机。这直升机的外观好看得很。

直升机上有12盏灯,其中两盏大的,还有10盏小的。机壳上面有盏灯,下面也有一盏灯。夜里玩的时候可亮了,像马路上的大灯,又像成千上万只荧火虫聚在一直似的。电源是由一个电板控制的,因为飞机身上有2个马达,一个大马达,一个小马达。后面的机翼是钢铁做的一个梯形,下降时机尾就会先着地,然后靠着地面慢慢下降。机翼是飞机飞行时最关键的部位,如果少了这个重要部件,飞机就不能飞起来。它是由4个部分组合而成的。飞行时必须将机翼的位子摆好,不然容易发生机翼因相互撞击而发生事故。机翼的上面有一个平衡杆,它是用来平衡飞机的。

遥控器上有11只电池,这的确是一个不小的数目。天线就有1米长。遥控器上是有加速装置的,一格一格点上去,就像加速度,时速加快,飞行高度也会加快提升,最高能上升到10多米。如果天线加长部分不拉出来,至多也只能上升到3米左右。

这直升飞机设计如此精巧,让我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描写一个场景周记二

刺骨的寒风丝毫不讲情面的刮去了人们丰收的喜悦,鹅毛大雪覆盖了一切喧嚣,同时也覆盖了晴朗的心情。寒风中,“讨厌冬天”这个话题以风为载体传遍整个城市,也传到了冬天本人的耳朵里,但冬天并不伤感,她仍旧那么冷静、那么自然,她知道,时间一天天过去,她的孩子——春天,就快回家了。

故事中的冬天恰似现实生活中的幕后工作者,或者是舞台上表演“反面人物”的,他们甘愿受苦受累,只要演出顺利进行,他们会认为那汗水就是甘露;无论导演怎样将反面角色丑化,他们都认为成功反衬正面人物是自己的责任。风光过后,人们往往记得台上哪位演员的表演出色,可谁又能说出这台晚会总策划的名字;电影结束,人们津津乐道的是英雄救美的动人场景,可谁又会关心“坏人”为拍摄“挨打”受了几处伤。

诚然,晚会的看点着实在明星的表演,电影的卖点的确在主角的英姿,可看过、笑过之后,别忘了稍带上幕后的演职人员,仅仅这样,那些“冬天”们就会很感动了。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简单的词藻蕴含着的哲理开导着一代又一代人,可总觉得这对冬天有点不公平,给人的感觉似乎在劝你:再熬两天吧!想想春暖花开,这该死的冬天就不那么难熬了!

可你是否知道,没有大雪为土地保温,春天的播种会顺利吗?没有冬日的冻结,春季泥土会湿润吗?没有严冬的磨练,春姑娘的脚步会那么健康坚定吗?冬天是春天的母亲,这话一点没错。所以,不才的我想盗版一下雪莱他老人家的话:没有冬天的到来,就没有春天美丽的临近。冬天是伟大的母亲。

春天固然绚丽,夏天着实热情,秋季的确丰满,大多数人都想像他们一样,清纯、阳光、稳重。可我却喜欢冬天,不是我假装另类,不是故作个性,我真的爱冬天的那份冷静、那份无私、那份宽容。由我的性格取向,我以后很可能作一位幕后人,默默奉献的那种职业,我喜欢它,就像我喜欢冬天一样。我会尽心尽力,虽然我不风光;我会踏实肯干,虽然我不耀眼。因为我认为:

作个“冬天”,更有魅力。

描写一个场景周记三

下午,沉浸在书的海洋中,不亦乐乎。

场景描写范文第2篇

1、乡思场景故乡人的生活是一首歌,是一幅画。晨曦中,袅袅炊烟在薄雾中飘荡;夕阳下,做田的乡亲扛着锄头,带着夕阳走回家园,欢腾的小狗跟在身后,还有牛铃的旋律。缕缕炊烟在幕色中升起,顽皮的孩子们在静静的氛围中唱着客家歌谣。

2、夜在不知不觉中淹没了山村的一切,包括孩子们的笑语。屋里亮起了点点灯火,照着家庭主妇忙碌的身影;灶膛里的柴火,映红了壮实男人的胸膛。终于连那些灯火也熄灭了。村边的河水将整个星空搂在怀里,然后甜甜地睡去。只有蝈蝈的叫声,在夜色中盘旋着,如同山村在睡眠中喘喘的呼吸声。

3、快乐的孩子,温顺的水牛,青青的草坡,近水澄碧,远山淡雅,构成了任何东西也无法掺杂其间的自然和谐之美。这是一种美的至境,多少人孜孜以求而不可得 。他们不知道,这种美实际上就存在于平凡淡泊的生活之中。

(来源:文章屋网 )

场景描写范文第3篇

邱忠维:你所谈到的“选材和场景的描写”问题,应该是本次习作的两大难点,在指导时要为孩子搭建支架,实现“由仿到创”的梯度训练,这既能解决习作的质量问题,又能打消孩子对习作的畏难情绪。

杨富秀:怎样搭建支架,实现“由仿到创”梯度训练呢?我先回放我的课堂实录,希望能得到您的指点。

【课堂回放】

课前学生完成预习:

1.凭借你现有的感知,你认为“场景”指什么?

2.在你看来,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场景”?

3.场景习作有哪些方法?

4.你会选哪处场景?怎样习作?(提示:只是简要提纲,先写什么,再写什么)

一、引入新课,明确任务

孩子们,今天我们将上一堂有关场景的作文课。(板书:场景)

二、理解场景,指导选材

1.通过昨天的预习,你是怎么理解场景的?

2.(出示典型预习题单)请看XX同学是这样理解场景的。点评中突出“画面或者场面”肯定理解对的,否定理解错误的。

3.引导学生了解场景:场景也就是场面,指特定的时间、一定的景物、人物的活动,三者综合构成的动态画面。

4.联系实际谈我们的学习生活有哪些场景呢?

三、读写结合,指导习作

1.回忆《开国大典》,复习场景描写点面结合的方法。

2.由《开国大典》的点面结合法,联系自己所选的场景画面,说一说你习作的简要提纲。即先写什么,再写什么。(自说,互说,全班说。相机指出其不当之处)

3.在自己说的基础上练笔。

【专家指点】

邱忠维:看了你的课堂回放,“作前预习”方式可取,整个设计思路清晰,但是选材、写法的指导没有落实,没能为孩子搭建起突破难点的支架。整个流程,不外乎就是浮光掠影地谈了什么是场景、生活中有哪些场景、怎么写好场景。 建议进行如下改动。

1.在“引入新课,明确任务”之前,先来做一个课前小游戏,比如“绕口令”之类的,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感受游戏场景。

2.在“理解场景,指导选材”环节的最后,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选取场景时,仅有学生的列举显然不够。我们可以事先准备各种生活场景图片,配上不同氛围的音乐,和孩子们一起聊聊,让他们感受不同场景的氛围。比如:整齐划一 ――学校广播操,庄重严肃――升旗仪式,悲伤难过――丧礼,幸福甜蜜――婚礼,好玩有趣――游戏娱乐,激烈竞争――赛场,热火朝天――劳动场面,认真安静――上课考试……从中受到启迪:原来“喜、怒、哀、乐”画面皆场景。

3.在“读写结合,指导写作”环节,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课文、老师的下水文,以及课前游戏三个资源,紧扣“画面特写”法去实现“由仿到创”习作训练。

《开国大典》课文孩子比较熟悉,可以直接让孩子们回忆课文写了哪些场面(大典前的盛况。宣读政府成立、升国旗、宣读政府公告,以及阅兵式的盛况。群众游行的盛况等),从中理清这些场面有全方位多角度的描写即广角镜头,也有抓典型人物的刻画即特写镜头。也就是上面提到的点面结合。

由于“开国大典”场面离孩子生活实际较远,老师可用“广场坝坝舞”场景的下水引领,图文结合,聚焦“画面特写”,抓住两个镜头――广角镜头、特写镜头,让学生运用生活体验学习“画面特写”的方法。

广角镜头的描写(下水文片段一):晚上七点半,音乐响起,彩灯闪动,跳坝坝舞的人群自动散开,排成整齐的队列,在彩光的映衬下,开始舞动!“踏踏”“嘿嘿”有节奏的声音此起彼伏。你瞧,她们有的姿态优美,动作协调;有的肢体笨拙,行动迟缓;有的自由舞动,显得不够搭调。

特写镜头的描写(下水文片段二):最吸引我眼球的是最前面的那个舞者,你瞧,她张开双脚,上举双臂,收腹、起腰、抬头、仰望,时而扭胯,时而旋转!还有那个一脸严肃的老人,目光专注,紧抿嘴唇、一手叉腰,一手上举,随着音乐摇动着身子,动作僵硬、不协调,可谓一人独舞。

最后,利用课前进行的游戏场景,对画面特写法――广角镜头、特写镜头,展开运用,创作提升。

【设计反思】

杨富秀:通过学习模仿,再选材创作,孩子不仅容易学会用广角镜头描写整体氛围,而且还学会运用特写镜头刻画特定人物的行为表现。这样的设计就是你前面提到的“搭建支架,实现‘由仿到创’的梯度训练”吗?

场景描写范文第4篇

《开国大典》一课中,作者把开国大典的过程和场景写得很清楚。我们也可以选取一个场景,按时间顺序写下来。比如,班级联欢会,学校的一次活动,或者是电视里看到的运动会开幕式。要选择一个熟悉的场景写下来,写的时候要把场景写具体、写清楚,语句要通顺,要能反映出这个场景的特点。

【审题方向盘】

场面描写是对指定地点、特定时间内人物活动的生动画面的描写。在场面描写中,人物不能是一个,必须是很多个。场面描写要为表现人物服务,为突出中心思想服务。要出色地完成本次习作,同学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锁定范围,选合适场面

既然是场面描写,可以写在特定时间的某个场面,也可以写不固定时间的某个场面。但无论如何,必须是自己亲身经历过的,即自己一定要参与到此次活动,也可以是自己亲眼目睹的,这样写起来才会自如,有真实感,否则会给人一种空洞无物的感觉。因此,必须选择合适的场面来写,而且最好自己也是本次活动场面中的一员。

二、以人为中心,写活场面

场面描写少不了对人物活动的描写,否则,所写的整个场面将处于静止状态,但未必都写动态场面,为了烘托气氛,也应适当地写一写场面周围的环境,以此来衬托人物的活动。最好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有动有静,动静结合。如场上马上进行紧张激烈的赛跑,发令枪没响之前,场上的运动员、场外的观众都屏住了呼吸,保持沉静,可发令枪响后,场上是喧闹一片。

三、点面结合,画龙点睛

场面描写若都体现群体效应,缺少个体再现,这种场面就显得单调、乏味。有话曰:红花要靠绿叶衬。群体效应再好,缺少精彩瞬间,也不会使人达到如醉如痴的程度。因此,精彩的场面描写要注意点面的有机结合。请看《头上胯下传球》片段:

正式比赛终于开始了,每个队员都很谨慎,生怕出半点差错。当我们还在愣神的时候,裁判员的哨声响了。各组的队员就像接到上级命令似的,紧握武器――篮球,有序地传递着。轮到我时,我稳稳当当把球从胯下传给后面的同学,我不但没有掉球,而且速度之快令围观的同学为我叫好。

场景描写范文第5篇

从文体的角度看,以记叙文写作为突破口,不失为突破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瓶颈的关键。选择记叙文是因为记叙文是学生接触最早、训练最多、根基最稳、写法最活的文体。但由于记叙文易写难工,学生往往有“想说爱你不容易”的感叹,老师也有“伤心总是难免的”之感触。因而,要想写好记叙文,必须重新审视典型态叙事的理念,努力克服类型化叙事症候。

一、典型态叙事理念

从小学起,语文教师就强调记叙文有六大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随着年龄的增长,一方面,学生对上述记叙文的这些要素早已烂熟于心;另一方面,以发展的眼光衡量,学生记叙文写作水平并没有太大提升。看来,熟知所谓的要素不是万能的,重要的是用写作实践来巩固和运用这些要素。对于高中生而言,写出来的记叙性文章应该是复杂一点的,这就涉及到如何熟练掌握并艺术地处理场景、人物、事件诸要素及其内在关联。

1.描摹典型场景

场景是记叙文的外衣。典型场景有两个必备的特征,一是能将宏观关照与细节描摹相结合,二是场景为叙事服务,为人物塑造和事件发展作铺垫。在叙事性文章中,典型场景的价值不能独立显现。换句话说,没有与人物与事件毫无关联的场景。场景可以为人物性格塑造氛围和特殊背景,可以为事件的发生发展提供铺垫、推波助澜,因而它是记叙文写作必不可少的辅料。

2.刻画典型人物

人物是记叙文的血肉。对于人物而言,典型有两层意思,一是刻画人物要做到个性丰满,二是人物最好是圆形的,做到艺术的真实。个性丰满是指人物的个性品质要突出,限于篇幅,中学生所刻画的人物往往只能做到集中突出一个方面的个性品质。所谓圆形,是指人物个性品质不是贴标签式的假大空,而是有血有肉、真实可感的,真实意味着性格的复杂,能给人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

3.塑造典型事件

事件是记叙文的筋骨。判断所选取的事件是否典型的标准有两个,一是是否与刻画的主人公有直接关联,二是事件的思想和情感价值取向是否和主题直接关联。为了突出典型事件的功能和作用,记叙事件时还应注意有铺垫、有详略、有波澜。同时,记叙手法上应追求多变,灵活运用倒叙、插叙、补叙、平叙,使叙事灵动多变、摇曳生姿。只有典型事件才能更集中地刻画典型人物的典型性格,中学生记叙文写作更应注重选择典型事件,做到短小精悍。

二、类型化叙事症候

长期以来,中学生写作的记叙文都是“非典型”的,笔者称之为类型化叙事。类型化叙事颠覆了典型化叙事理念,进而使得中学生写作的文体意识进一步淡化,“文体不限”的人性化要求被曲解,“四不像”的作品越来越泛滥。类型化叙事的基本症状有场景游离化、人物扁平化、事件纲目化。

1.场景游离化

场景游离化有三种倾向。一是泛诗化,借景抒情。有的同学在描绘场景时,用描写、抒情和议论相结合的手法,看上去很美,可借助场景的目的就是为了凭空抒情,而不是为主要人物营造活动的环境。二是非目的性,为了写景而写景。有的同学不知道什么时候描写场景,只是习惯在文章开头或某一事件的开始前来一段无关痛痒的景物描写,甚至近乎白描,没有任何目的,只是为了写景来凑齐字数。三是空穴来风,与事件现场剥离。有的同学也知道要把场景描写融入到事件的描绘中,可是所描写的场景与事件现场不是正相关的,既起不到烘托渲染的作用,也达不到推动事件发展的功效,成了游离态的因子。

2.人物扁平化

人物扁平化有三种倾向。一是外貌脸谱化。有的同学知道描写人物离不开外貌描写,于是就专门去描写外貌,又流于模式和俗套,看上去就像京剧的几种脸谱,不能揭示人物的性格、命运和心理。二是性格符号化。限于篇幅,千字左右的文章是很难把人物性格刻画得生动具体入木三分的,于是有的同学为了面面俱到,试图立体刻画人物性格,结果是弄巧成拙,把人物性格符号化了。三是心理主观化。人物要紧贴事件去写,心理活动必不可少,心理活动本是人物的主观想法,但这种想法必须与人物的个性相吻合,具有“客观性”,少数同学在心理刻画时“以自己之心度人物之腹”,流于主观随意。

3.事件纲目化

事件纲目化有三种倾向。一是流水账,缺乏灵动。有的同学养成了顺叙的习惯,写一件事时,就把事情经过从头到尾无一遗漏地记录下来;写多件事时,无主次详略,如流水般一一道来,直到写足字数为止。二是抒情化,感情泛滥。记叙文并不完全排斥抒情,适当的抒情可以升华主旨,达到画龙点睛的效果。有的同学习惯在文章开头来一段抒情,甚至大量运用排比式语段,气势恢宏的抒情,难免会适得其反。三是模式化,落入俗套。由于缺乏生活的积淀,加之作文指导类图书的泛滥,中学生写作素材十分狭隘,套作化倾向十分严重。且不说高考严厉打击套作现象,单就写作能力培养而言,也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

三、矫正策略

鉴于中学生记叙文写作的类型化倾向愈来愈明显,探究针对性的矫正策略就成了当务之急。众所周知,写作能力可以细分为五种:素材驾驭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结构协调能力、言语统摄能力、修改升格能力。具体到记叙文,这五种能力的提高还是要从生活体验的夯实,细节的打磨,场景、人物、事件等要素的达成等方面综合考虑。

场景描写范文第6篇

那么怎样才能尽快实现这一转变呢?笔者认为,教师首先应把鲜活具体作为记叙文写作教学的基本要求。因为只有鲜活具体地写人叙事、写景状物,才能强烈地感染读者。而要将人、事、物的状态或过程鲜活具体地描绘出来,则需要综合运用记叙与描写等多种表达方式。尤其是记叙与描写的结合运用,可使记叙文中所写之人、所叙之事鲜活具体。

在记叙文教学时,落实“鲜活具体”这一记叙文的基本要求,应特别注意以下三点:

一、写人,让人物生动活泼。

人只要活着,总要动的,看在我们眼里的外貌也不会像照片上那样静止。我们在写外貌时,把人的眉眼、神态和动态写出来,人物形象才更加鲜明生动。如我的学生是这样描述他可爱的妹妹的:“倩倩不到两岁,胖墩墩的,红扑扑的小脸蛋上,一对水灵灵的大眼睛老是眨呀眨的,像两颗闪烁的星星;一对朝天小辫上,拴着粉红色的发带,一动起来就一颠一颠的,像两只飞舞的蝴蝶;一张小嘴红嘟嘟的,一笑两边还会出现两个小酒窝呢。倩倩好可爱呀。”这段描写中的小倩倩,像在我们眼前活蹦乱跳的孩子,而不再是一张静止的照片了。我们在描写人物外貌时,不仅要突出在静止状态下人物的样子,也要努力表现人物在做动作时的变化,这样更能抓住人物的特征,让读者了解人物的性格。

二、叙事,让事件起伏曲折。

叙事作文要善于安排情节,使情节有变化,生动而吸引人。说得具体一点,就是不能让情节顺顺当当、平平静静,而是要让情节起起伏伏,最好能有“好戏”看。如我曾指导的学生刘斌以“赶走馋虫”为题作文的片段:

“‘今天买什么吃呢?’我一睁开眼睛,馋虫就从喉咙里钻了上来。牛肉干的味道不错,就是贵了点,光从早饭钱中省些下来,还不够……我便借口给灾区捐款向爸爸要了10元钱。心想,今天可以吃个痛快了!”

“‘丁零零!’这节是班会。老师在黑板上写了几个大字:‘零花钱花在哪儿?’要求同学们谈谈零花钱是怎么花的。‘爸爸每天给我2元零花钱,我把它们存下来订书报!’班长一说完,大家就报以热烈的掌声。‘我把零花钱都放进储蓄罐里,到时候捐给灾区。’……老师听得满脸笑容:‘都是好孩子!你们做得很好!刘斌,你上来说说。’我只好编:‘每到星期天,我就去看望军属王奶奶,用零花钱给她买豆腐、包子、蛋糕……’同学们都用敬佩的目光看着我。老师满意地望着我,又对大家说:‘这个星期天,我们和他一起去看王奶奶,好吗?’”

这篇习作写的事情其实很简单,可是小作者却非常善于安排情节,制造出“曲折”。先是“我”为贪吃零食,撒谎骗了爸爸10元钱,谁知班会课讨论的正好就是“零花钱花在哪儿”,读到这儿,我们就知道下面有好戏看了。果然,在同学们的精彩发言后,老师居然点将点到了“我”,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而“我”呢,情急之中,不得已撒了谎。可老师又顺水推舟,号召全班同学去看望“我”虚构的“军属王奶奶”。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好戏就要达到了。至于事情的结尾,我们可以想象出来。

在这个片段中,造成情节曲折的主要原因是有“好戏”。什么是“戏”呢?就是“冲突”,一方这样想,而另一方却那样想;一方不希望这样,而另一方却偏要这样。具体地说,就是双方的想法、意愿很不一致,南辕北辙。就好比壶里的水,还没有烧开,就要提起来使用,显然不符合“壶”和“水”的意愿。同学们在记事的时候,可以尝试这样做,让事情中有好看的“戏”,这样会让作文生动并有吸引力。

三、写场景,让场景动静结合。

场景描写范文第7篇

清晨醒来(什么样的清晨?能否有一个场景的描写),便闻(“听”较合适,闻容易产生歧义)见一阵嘈嘈切切的鸟鸣,声音悠扬婉转,高低起伏,与路上洒水车放的老曲段,早点铺小贩的叫卖声交织成城市清晨特有的交响乐。(选取有特色的清晨声音,此句颇有大家风范)那清洁工发出的扫街声,也扫去了我心中的尘埃。(没有承上启下的过渡句,此句很是突兀)拉开窗帘,轻纱似的阳光便洒满了整个房间。窗外,上班的人忙于奔波,上学的孩子们蹦蹦跳跳着奔向学校。(从鸟鸣声写起,场景较丰富,但每一个场景都过于单薄不够丰满,需加强细节描写,充分调动五官,运用修辞)

修改后:

一缕阳光穿过窗户,安详地伏在我的脸上。我睁开了眼睛,只见四周一片金辉,便顿时全无了困意——新的一天又从这美好的清晨开始了!(修改后,将清晨时分与自己的视觉感觉相结合,起笔描写细腻,)

打开窗户,一阵柔和的风夹杂着清晨特有的泥土的气息扑面而来。我贪婪地呼吸着,使它清润着我那困倦的内脏。顿时,我便沉浸在这无边的宁静中,感到心旷神怡。直到一阵嘈嘈切切的鸟鸣声将我惊醒。这一声声鸟鸣,悠扬婉转,高低起伏,唤醒了城市的活力,好像这声鸟鸣之后,世间的一切事物才慢慢开始运转。初醒的太阳光,愉快地抖落身上的光芒,溅落在高楼大地上,“漂白了四壁”,使世间的一切都变得那么清新、明朗,真不愧是“清”晨,一派祥和,一派舒心的景象。(修改后,能够运用多种感官进行描写,并且对“清晨”的感受描述的比较细腻,语言生动,景与情高度融合)

随着马路清洁工扫把下的“沙沙”声,清晨的节奏开始变得越发急促。(很自然的过渡,由静到动)“铃铃”的闹铃声,孩童“哇哇”的闹床声,荡漾在一栋栋高楼间。洒水车上放着悠扬的老歌,若是仔细听,还有几首高亢的小曲儿,那一定是晨练的老人在打发光阴了。慢慢地,街上的人愈来愈多,声音也越来越嘈杂。大人们低着头快速地走着,他们都奔波于工作,而孩童们却有说有笑,蹦蹦跳跳地,消失在路边早点铺散出的热腾腾的蒸汽里……(条理很清晰,观察特别仔细,好一幅清晨动态图!)

【郭老师看法】

首先大力赞赏!整篇文章的场景特别众多,你从容应对,娓娓道来,文章条理非常的清晰。

场景描写范文第8篇

科目:语文

课题:15.《搭船的鸟》

时间: 2019.11.29

评课者:

教学内容:《搭船的鸟》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品悟翠鸟的外形和捕鱼的场景。

3.提升学生对事物的观察能力,指导表达。

教学重点:品悟翠鸟的外形和捕鱼的场景。

教学难点:提升学生对事物的观察能力,指导表达

教学准备: PPT

教学过程:

教 学 环 节

师 生 互 动

环 节 评 析

一激趣导入

1. 谈话导入:虽然鸟儿会飞?但是今天我们却要来认识一只搭船的鸟。

2. 板书课题《搭船的鸟》

3. 看到这个标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2、这是一只什么鸟?它为什么要搭船?

3、找出描写鸟的外形的句子,画横线。

找出描写鸟捕鱼时候的场景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来。

三 感情朗读

以读促悟

1、抓住“拟声词”,读出人物的快乐。

(指导朗读“沙啦”)

2、抓住“颜色词”,读出翠鸟的美丽。

(1)指导朗读出翠鸟的美。

(2)找出颜色词:翠绿,蓝色,红色,读出颜色美。

3、抓住“疑问句”读出好奇的内心。

(指导朗读好三个“问号”)

4、抓住“动作”,再现翠鸟捕鱼的场景。

(1)从哪里可以看出翠鸟捕鱼的动作敏捷?

动词:冲飞衔站吞(重点讲解“冲”和“衔”)

(2)指导朗读,读出翠鸟捕鱼的快。

(3)观看翠鸟捕鱼的视频。

5、抓住“语气词”,读出恍然大悟的心理。

(指导朗读“哦”字)

6、聚焦外形和捕鱼的场景,引导学生学会仔细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