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楚辞名句

楚辞名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楚辞名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楚辞名句范文第1篇

传说端午节是为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节日。战国时期,楚怀王与顷襄王轻信谗言,两次放逐屈原,于是投靠秦国,却造了亡国之运。屈原眼睁睁地看着秦国灭楚国,却无能为力,因痛不欲生,便在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那天)自投入汨罗江,以身殉国。

“屈原投江”这个故事家喻户晓。年轻一代却很少有人知道,屈原为后人留下的一本著作——楚辞,更没有人知道楚辞里的一句名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它的意思是:路程漫漫又长又远,我还要上天下地去求索。

我看了一遍又一遍,反复琢磨,终于悟出了其中的道理:知识的路很长很长,我上天下地也还有很多要学。从这句话中,我体会很深。不管是学习上,还有生活中,我仍记忆犹新的事是刚上小学的时候,我特别懒,不爱学习,每节课的课间,走廊上总少不了我的身影。而我当时的同桌却不同,她是个文静又爱学习的女孩子,不管周围多吵,对她刚柔多大,她也总能克制自己,安安静静的坐在位置上写作业,所以他的成绩一直稳居班级第二。

我很佩服她这样的学习精神,于是向她请教学习方法。她也一点都不隐瞒,全盘托出。她说:学习就是要不断进取,不断努力的。从那以后,我野开始刻苦读书,课间的走廊再无我的身影,而课间的教室也随之多了一人。我一碰到不会的题目,就会问老师,一个题没有解决便觉得难受。后来,我的成绩也在预料之下的冲上了前三……

屈原的这种精神,多么令我们佩服啊!正是这种热爱学习,热爱祖国的精神,使屈原一直被后人铭记,“屈原”也成了一个永垂不朽的名字。

楚辞名句范文第2篇

一、 保持了基本面貌不变样

今年湖北卷无论是试卷整体结构、题型分布,还是考点覆盖、赋分比例、阅读和书写总量等,与考前预测基本一致,较之以前高考卷没有太大的差别,没有出现让考生不适应的形式。第一板块与往年一样赋分为15分,共5个小题。题型大体与以前一样,考查字音、字形、词语运用、病句判断。真正有变化的是基础板块,用文学作品常识替换了标点符号判断,名句名篇变成了八选五的选做题,文言文阅读增加了一道断句题。但这些都早在考前已公之于众,考生也反复训练过。所以,这套试题并没有想象中的脱胎换骨的变化,有利于考生正常发挥,有利于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稳步推进。

二、 发扬了湖北卷多年来形成的“稳健、厚重、人文、审美”的传统特色

古诗文阅读选取的是贾岛的《送邹明府游灵武》。考查对诗中人物形象的分析和用词的推敲,是很传统的考查形式。论述文阅读选取了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设计了3道选择题,分别考查对语段内容的概括、重要语句的理解、作者观点的把握等,采用的是原来社科类文章的考查方式。考生完全可以根据题文对读的方法,寻找选项与原文在转述上的差异,驾轻就熟地完成该题。文言文阅读和现代文学类作品阅读,从选材到考查角度的设计也很“湖北化”。比如,文言文跳出了其他省市选择史传文作为命题素材的传统范围,选择的是刘义庆的笔记体小说《世说新语》中的《家有名士》。选文篇幅不长,叙事简略,大部分考生应该能读懂。从所设题目看,仍是平时考试的实词、信息筛选、综合分析。还有语言运用题板块,要求为《楚辞》《史记》写宣传语、用对偶句概括《宝黛初会》、看漫画写寓意等,都是考生再熟悉不过的考查形式。

三、 关注湖北发展,彰显地域文化特色

新课程强调开发地方课程,本套语文卷积极融入了地域特色和地域文化,让浓浓的湖北乡土文化溢满了试卷的每一个角落。第3题,以“江城的慢生活”和遍布江城大街小巷的茶馆、茶铺为背景,考查对词语的运用。语病题中的“画舫游清江”“体验三峡大瀑布”,语用题中的“书香荆楚·文化湖北”、《楚辞》等等,无不提醒以后的考生要关注生活、关注楚文化、关注湖北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四、 命题既突出了时代特征,又依纲据本

楚辞名句范文第3篇

水是阻隔

水最早出现的意义是表示阻隔,这就有了中国古典诗词中最凄美的画面:“所谓尹人,在水一方”。还有那汉末《古诗十九首》中歌咏牛郎织女为天河阻隔的诗篇:“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素手,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此诗描写了织女的机杼生活,写她因相思而无心织布,泪流如雨,最令人感叹的是:诗中不写河汉的宽阔无边,而是强调它“清且浅”,二人相距并不遥远,却只能隔着盈盈的水光含情相视。

水是相思

水难以逾越,阻隔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给人带来了痛苦,因此大多说诗词抒发的是相思之苦,或为友情或为爱情,成语“柔情似水”便是最好的例证,且看王观的《卜算子》:“永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这是一道新鲜脱俗的送别词。王观以横流的眼波比水,以蹙眼的眉眼

喻山,以眉眼盈盈象征位于江南的浙东山水,并寄寓自己对友人的惜别与祝福。这首词,宛如一活泼的轻音乐,没有离别的伤感,而只有俏皮的描绘与祝愿。

水是愁情

古代诗人总喜欢以流水来比喻愁情,水的连绵不断,恰是愁情挥之不去,这方面的名篇名句不胜权举:“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水流无限,比喻愁之长,一江春水,比喻愁之思,抽刀断水的奇妙比喻更写出悲愁难断,纵观所有诗句佳词,均从不同角度,恰当地在愁情与水相似特征之间建立联想,使之流芳千古。

楚辞名句范文第4篇

德育因素在学科中很少是显露的、直接的,往往借助于文学形式间接地表现出来。德育因素寄寓于描述的故事情节、刻画的人物形象、

揭示的客观事实等具体的艺术性、形象性的文学内容之中。

关键词:高中语文;德育教育;渗透;

一、首先正确把握德育教育与语文教学的关系

就教学内容文体而言,语文教材的三大常用文体中,记叙文、议论文及说明文都具有思想性,都能在德育方面发挥影响。并且语文作为表情达意的信息载体,它又是涉及到思想感情的一切领域的,负载着一定社会理想、政治信念、阶级观点、人生哲学、道德情操等等或多或少、或明或暗的德育成份,并且语文教学的听、说、读、写训练中也包含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历史观的教育。

文学作品是语文教学内容的主要文体,作者通过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借以宣传自己的政治观点和思想倾向,表现自己的审美理想和道德情操,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分析文章中的人物形象,受到情感、情操、意志、志向等各方面的熏陶,从而接受教育。

鉴于二者的关系,我们应将德育立足于:一是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情感;二是在教学过程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学思想方法的启蒙教育;三是培育学生的创造力。培育爱美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德意志品格。

二、德育渗透在语文教学活动中的方法与艺术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注意和兼顾到一些道德和思想品质教育,是语文教师应尽的责任。然而,语文教学毕竟应该以语文教育为主,我们在教学中要主次分明,不能因为强调德育而冲淡了语文教育的本色和主体。因此德育教育在渗透中要讲究艺术性和操作方法。

(一)在课堂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进行德育渗透

进行德育渗透要结合学生的具体特征。现在的学生在正确对待人生和刻苦自律、热爱劳动、服务集体、勇于奉献等方面,都比较欠缺,他们看问题往往偏重于表面而忽略了本质。课堂教学是进行德育的主要场所,它以教材为本,教材中有极其丰富的德育内容,诸如爱国主义、艰苦奋斗、民族自豪感等。在课堂教学中应实施德育与智育的统一,不能离开语文训练去进行德育,更不能让语文训练从属于德育,例如讲读课文,应使学生学好语言文字,了解字、词、句的含义,从而深入领会课文的思想内容,在领会文章思想内容的基础上,受到思想教育,把德育渗透到语言文字的讲析中,从而使学生获得更真实深刻的体会。例如讲解鲁迅小说《〈呐喊〉自序》一文时,有些学生对于“日本人惩戒为俄国做事的中国侦探”这一羞耻的场面无动于衷,认为不值得一提,我在向学生讲解当时背景的基础上,让学生反复朗读本段内容,在朗读中体会当时看客们的麻木,借此教育学生一个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是由她的人民素质和经济基础决定的,进而教育学生要想使我们的祖国富强,在国际上有较高的地位,必须现在就努力学习,将来好为祖国强大做贡献。

(二)用课外阅读教学实施德育教育

课外阅读是语文德育实施的途径之一。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课外阅读,不仅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而且有利于发展学生意志、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当然,书有良莠之分,不能不加选择地让学生去读,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思想实际,向学生推荐有关读物,列出书目,引导学生去读,要加强阅读指导,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教给他们读书方法,使学生收到实效。例如针对有些学生沉迷于某些谈情说爱、情意绵绵的情节,便组织学生认真学习有关文艺理论的书籍,引导学生了解任何作品中人物的悲欢离合,总是离不开时代特点的,并且教育学生在阅读文艺作品时不能片面追求情节的曲折离奇,更重要的是要掌握作品的思想内容,看到它的社会意义,从中受到有益的感染。一本好书相当于一位良师益友,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习成绩,而且还培养刻苦学习、战胜困难的奋斗精神,所以应该鼓励学生订阅书刊杂志,使学生扩大视野,提高思想觉悟。

(三)名言警句的积累和理解

在高中教材中,有许多古今中外、历久不衰的格言或名句,不论诗词、散文或小说,都是古今中外的名篇,不仅有着丰富的思想内容和出类拔萃的文学特色,而且往往含有一些文情并茂、短小精悍、意味隽永的名言名句。有些课文的思想内容,有时就是通过其中的一段话来体现的。对于这些闪烁着思想光芒的句子,我们应紧紧抓住,围绕课文提供的语言材料和中心,加以重点分析和讲解。例如讲解《离骚》,不仅要让学生领略作者的生平理想,了解楚辞体的文体特点,同时也要让他们铭记“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这一名句,理解屈原那种“以天下为己任”的宽阔胸怀,并在此基础上记住“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一名句,理解屈原为解决人民的疾苦而不懈奋斗的精神。

由于作品中的名言警句具有言简意赅的特点,学生易记、易背,把它抽出来重点讲解,这对学生思想健康成长,无疑是注入了有益的营养。

楚辞名句范文第5篇

在这个物欲横流、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人们对传统文化似乎已经淡漠了,甚至有的人处于精神疲惫的状态。多数人即使置身人海,但仍深感孤独,感到无法证明个人价值。这时,我们便可以诵读国学经典来进行自我反思,自我救赎。我觉得中国的国学思想,是中华民族共同的血脉和灵魂,是连接炎黄子孙的血脉之桥,心灵之桥。

李毓秀的《弟子规》,是我们生活的典范,是我们为人处世的规范,这是儒家的基础,更是我们做人的基础。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向我们展示了三国鼎立时的战乱纷争。我们可以看到呼风唤雨、神机妙算的诸葛亮,重情重义的关羽,刚正不阿的张飞,以及一代枭雄曹操的气魄。

《易经》中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当我们静静思索这一名句,便总会产生精神共鸣:在竞争激烈的今天,想要谋求发展,在社会上占有一席之地,我们所需要的正是这种自强不息,正是这种厚德载物,这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构成。

司马迁,这个在风雨中前进的勇士,他身上有一股“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坚韧气节,正是他的忍辱负重,他的坚强执着,镌刻下了中国历史的兴颓变迁。才有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成为国学经典中的一块璀璨奇葩。

岁月的刻刀已在历史的诗篇中悄然划过,一个又一个伟大的诗人、智者已离我们远去,或者说我们与这些伟大的人物在物理空间上从未靠近,但在精神世界里却无限亲密,用思绪凝成的经典跨越了时间抵达我们的心灵。而我们身为祖国的未来该如何去对待这些经典呢?该如何利用前人留下的这笔宝贵财富呢?毫无疑问,我们应该继承它并将其发扬光大。

清晨醒来,手捧《桃花源记》,站在校园的柳树下,让自己的精神伴随着清爽的晨风,放飞到静谧、温馨的心灵田园;让自己的思想沉淀在熙熙攘攘的世俗中,收获一份世外的宁静。

国学源远流长,千年沉淀已成“经史子集”,可谓恢弘壮阔,蔚为大观。国学不仅是中华文史知识之大成,更是中华文明的承载者、推动者。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国学的价值也应走向回归!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引以为傲,因为它是我们中国人的无价之宝。我们应该一起传承国学经典,弘扬我们的民族文化,让中国这条巨龙,永远腾飞在世界上空。让我们品读国学经典,感受传统文化魅力,用我们的言行去守候这片沃土,使民族精神万古长青!

楚辞名句范文第6篇

一、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重要性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目标一定要明确,可以凭借自己的人生经验,通过对学生进行点拨,引导学生探索美、理解美,真正了解美的本质。教师应当调动学生的情感,去体验作者及作品的情感,重要的是读出自己美的感受。实践证明,通过长期“入境探美”的教学,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对美的想象力。例如朱自清的《春》这篇课文,作者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幅春景图: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作者用自己的深情向我们描绘了绚丽多姿的春天,并表达了对春天的赞颂。而初一学生未必能真正感受到这些美丽的春景图,所以教师在教学时要起到引导作用,让学生进入文章所创设的意境当中,尽可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仔细地探索春的意境,从作者的描绘中理解到春的美、认识到春的美,得到美的陶冶,获得丰富的美感,进而培养出学生的审美想象力。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即通过对课文的分析,包括字、词、句等,使学生对课文进行整体把握和审美赏析。赏析课文的意境,让学生受到美的陶冶和心灵净化,从而培养他们的审美想象力,提高审美情趣。

二、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情感教育

通过情感教育和情感熏染,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进而使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语文学科的特性决定了教师情感的丰富性和外显性,教师的情感是一种“催化剂”。教师应通过精心设计的导语,把学生领入作品的情境中去,对学生进行情感渲染,拨动其心灵之弦,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达到师生共鸣。好的作品都具有优美的艺术境界。教师要塑造学生的灵魂,纯化学生的情感,就必须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运用情感的语言,带着情感体验,进入角色的朗读。抑扬顿挫的节奏,声情并茂,富有魅力;时而澎湃激越,直抒胸臆;时而低沉咽郁,蕴意深长;时而明丽舒畅,惬意入情……这样的朗读,能使学生入情入境,从而激起学生内心的情感波澜,使学生“耳醉其音”“心醉其情”。

诗是文学皇冠上的瑰宝,艺术宝库中的珍品。民族文化的保存,诗歌首当其冲。难怪《诗经》、《楚辞》、《唐诗》分别代表了中华民族文化的顶峰。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就是靠浩如烟海的古诗古文传承下来的。从《诗经》、《楚辞》、《史记》、《汉书》到唐诗、宋词、《资治通鉴》再到元曲、明清小说等,影响、造就了一代又一代先贤圣明、仁人志士。在学校素质教育中大力开展古诗文诵读,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创新意识。想象能力是人脑在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可以说想象是创新的桥梁,想象是由此岸到彼岸的翅膀,离开想象,创新是不可能的。今天的学校教育,就担负着是否能为祖国培养出具有想象能力的创新意识的合格建设人才的重任。古诗文中就有许多能使人展开想象力的佳作,读后使人浮想联翩,易产生境外之境,收到创新的效果。如王维的《使至塞止》中的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读之令人想象到在茫茫大漠之中,远处一桂烽坦冲天直上,随着视线向上推移,苍天、黄云、归雁尽收眼底;时值日暮黄昏,遥望蜿蜒奔流的黄河尽头,一轮落日滚滚欲下,水天相接,波光粼粼,一望无垠。给读者展示出一种深远的意境,使人更深地领略了塞上苍凉而又壮美的风光。又如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是个长”一句,作者用“三千丈”来比喻“愁”,形象、具体、逼真,把无形的“愁”摆到了读者面前,使读者能想象到,给读者对其他抽象事物的理解以启迪,撞开了读者想象的大门。优美的诗歌、散文,能像音乐一样直接展示宇宙间万物的灵魂,从而激发人们的情感,使其内心直接进入想象世界,产生共鸣。实践证明,长期诵读古诗文的人,想象力丰富,而丰富的想象力又必然推动创新的欲望。

楚辞名句范文第7篇

一、古典诗词与中国风歌曲的渊源

最初,诗和歌是一个整体,诗相当于歌词,歌相当于曲子。文人写出来的诗是拿来唱的。从《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元曲,都曾经是广为流行的歌曲。《诗经》里面的所有诗篇都曾是口头传唱的,只不过是有人将歌词整理出来了而已。中国风歌曲是采用有古典文化内涵的歌词与现代流行音乐的旋律及编曲技巧,由怀旧的时代背景与现代节奏完美结合,从而产生出含蓄、忧愁、优雅、轻快的歌曲风格。其歌词对古典诗词的传承是显而易见的。

探究中国风流行歌曲与古典诗词的传承模式,大概可以分为四种:诗词配曲式,词句提取式,语言改造式,意境化用式。

1.诗词配曲式

这种古词新唱、借古意表今情的形式,既有古典的雅调,又有当代的风格,细细体味,意蕴无穷。如当年春晚上王菲的一曲《但愿人长久》的歌词就源自苏轼的《水调歌头》。因为天后王菲唯美的唱风,感动了无数的痴男怨女、天涯游子,遂广为传唱,成为中秋佳节不可缺少的咏月抒情的精品。《水调歌头》这首古典诗词就因流行音乐的流行而扩大了影响。

2.词句提取式

这种融合的形式很广泛地被一些歌词作者使用。一些歌词创作往往只是借用古典诗词的某些词句或意象,不一定是原诗词的现代演绎,但却表现了歌曲与古典诗词丝丝缕缕的关系。如花儿乐队的《鹊桥汇》,借助了“鹊桥”的典故,围绕恋人相会的主题,把一些相关的诗词名句融汇在一起,构成回环不绝的生死相许、心心相通的意境,把人的思绪引入鹊桥,令人流连忘返。古典诗词与流行歌曲的融合,雅俗共赏,既提高了流行歌曲的文化品味,又使世人重温了古典诗词,享受到一种独具魅力的音乐文化大餐。

3.语言改造式

古文功底深厚的作者以仿古的字词、意境、节律描述当代的情感、事件、意愿等内容,具有明显的古典诗词的气息,充满古典诗词的味道。这类作品可谓旧瓶装新酒,在词语上、句式上、意蕴上都与古典诗词的风格相似。如何炅的《看穿》:“醉了红颜/也罢/断了琴弦//问天涯/放了天下/也罢/送给人家”,黄的《沧海一声笑》:“江山笑/烟雨遥/涛浪涛尽红尘俗世几多娇”。还有琼瑶许多电视剧的主题曲、插曲《在水一方》、《海鸥飞处彩云飞》等等。古韵今吟,优雅深淳的歌词,带给人美的享受。

4.意境化用式

从古典诗词里汲取营养,化用古典诗词中的意境,借古韵抒发今意,用当代的语言表现出来。五千年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创造了无数具有深厚文化基础的意象、唯美的意境、深入人心的故事。这些已成为当今中国风歌曲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化用古典诗词意境的典范之作当属毛宁演唱的《涛声依旧》,歌词中的意象和意境明显是借自唐代张继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种意境化用的歌曲还有陈瑞的《白狐》、周华健《刀剑如梦》、李宇春《倾国倾城》等。意境化用式创作的歌曲,常常将经典重现,显示出非凡的魅力,成为流行音乐中的宠儿。

二、如何让中国风吹进语文课堂

古典诗词进入流行歌曲是当代歌坛上一道靓丽的风景。中国风流行歌曲,也为广大学生所追捧、传唱。然而中国风流行歌曲能否勾起学生对古诗词学习的兴趣,如何让这股强劲的中国风吹进语文课堂,促进课堂上古典诗词的教学?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做了如下探索:

1.歌曲导入

导入语,是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起着激发学生兴趣、酝酿情感、创设情境、集中注意力的作用。歌曲导入更是教学中常用的导入方法。因为很多诗歌被改编或填词演唱,所以在诗歌教学中,运用歌曲导入更容易激起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如教读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的时候,播放邓丽君演唱的《几多愁》,教柳永的《虞美人》时听邓丽君的《相看泪眼》,教岳飞的《满江红》时听罗文的《满江红》。常常会有“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

2.比较鉴赏

在诗歌教学中,我们常常将诗风相近的作品或不同作家同一题材的作品做比较鉴赏。事实上,我们也可以将古诗词和与之相关的流行歌曲进行比较鉴赏。两相对比更能突显各自的特点,加强学生对古诗词的理性体悟。如《琵琶行》中“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白乐天想抒发的是被贬谪的凄苦。教学时可以给学生听港星蒋志光、韦绮珊的对唱歌曲《相逢何必曾相识》。其中也有“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句子,学生经过对比就发现男女主人公似是想藉此名句来呼唤久违的爱情。

3.布置作业

改写改编是对文学作品进行再创造、再体验的过程。学生最怕做语段改写、扩写,但若改写或改编能和他们熟悉的流行歌曲有关就不同了。比方说李叔同著名的歌曲《送别》:“长亭外,古道边……”就具有古诗词的韵味。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根据古诗词改写歌词,提高诗词学习的兴趣,同时使学生对诗词语言的凝练、含蓄有更为深切的体会,如对《春江花月夜》的改写,对《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改编等等。

4.演唱背诵

在学习古典诗词时,背诵是必不可少的。很多诗词都要求学生背诵,学生理解不够深刻,往往为了应付考试而背诵,背得快,忘得也快。一些较长的诗歌死记硬背难度很大。但如果加上曲调唱出来就容易多了。如教李煜的《虞美人》和李清照的《声声慢》时,学生课上跟随视频演唱几遍就背下来了,而且记得牢,记得久。没有配乐演唱的篇目如《燕歌行》这样的篇目,也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加上曲调唱出来。同学之间竞争,看谁背得更快,唱得更有韵味。背诵加上娱乐的色彩就再也不用头疼了。

楚辞名句范文第8篇

1、如果说英雄是真诚的人,那为何我们不能成为英雄呢。——托·卡莱尔

2、对英雄崇拜可以造就出英雄来。——迪斯累利

3、面临危险,始见英雄。

4、男子千年志,吾志未有涯。——文天祥

5、中流砥柱,力挽狂澜。——秋谨

6、大丈夫做事,雷厉风行。——李渔

7、英雄出于少年。

8、我们不可能全都做英雄,总得有人坐在路边,当英雄经过时为他们叫好。——威尔·罗吉斯

9、在人类自由最不受重视的地方,英雄崇拜总是盛行的。——赫·斯宾塞

10、英雄儿女各千秋。——陆游

11、英雄者,国之干,庶民者,国之本。——三略

12、每个英雄的背后都隐藏着一段悲剧。——弗兹杰罗

13、没有崇拜者就没有英雄和神使。——爱默生

14、男儿不展风云志,空负天生八尺躯。——冯梦龙

15、英雄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在决定性关头做了为人类社会的利益所需要的事。——伏契克

16、举世不知何足怪?力行无顾是豪雄。——曾巩

17、英雄就是对任何做他能做的事,而平常人就做不到这一点。——罗曼·罗兰

18、豪杰之士,不患无才,患不能养气;不能养气,虽有才气,适足以杀其身。——秦观

19、谁高出众人一筹,谁在众人眼里就是英雄。——斯威夫特

20、狂澜倒,独中流砥柱,屹立崔嵬。——姚勉

21、英雄生于四野,好汉长在八方。

22、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

23、肯把须眉傲霜雪,可知寰宇待澄清。——李髯

24、艰难临头,英雄出头。

25、男儿自以身许国。——陆游

26、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27、男儿志兮天下事,但有进步不有止,言志已酬便无志。——梁启超

28、是不是英雄要让人民来评。——柯尔克玫族

29、英雄只在艰难的时候才被认识。——欧洲

30、一切真正的英雄都是实实在在的人,所以每个人都可能成为英雄。——伊·芭·勃朗宁

31、英雄心事无今古,神物风云各有时。——张佳胤

32、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杜甫

33、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老子》

34、男儿苟有守,可杀不可苟。——梅尧臣

35、面临危机,才知英雄无几。

36、马中挑马看赤兔,人中挑人看吕布。

37、英雄之所以迷人,部分原因是他们极能控制对自己和别人的控制。——戴维

38、大丈夫,千山万水往长远处看。——华广生

39、自信是英雄的本质。——爱默生

40、三虎必有一彪,三鹰必有一鹞。

41、每个英雄的背后都隐藏着一段悲剧。——费兹杰罗

42、大丈夫相时而动。——《红楼梦》

43、我看,真正干事的倒是些普普通通的人。——斯·里柯克

44、社会是建筑在英雄崇拜这个基础上的。——托·卡莱尔

45、英雄就是对任何事都全力以赴,自始至终,心无旁鹜的人。——波特莱尔

46、英雄不仅比普通人有勇气,而且能把五分种勇气无限期地延长。——爱默生

47、十步之间,必有芳草;十室之邑,必有俊士。

48、英雄一去豪华尽,唯有青山似洛中。——许浑

49、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

50、真理的蜡烛,常常会烧伤那些举烛的手。——布埃斯特

51、人中有吕布,马中有赤兔。

52、英雄是大众说出来的。——克拉尔德·斯坦利·李

53、英雄造时势,时势造英雄。

54、战胜自己,远比在沙场战胜数千个敌人,更有资格称为英雄。

55、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李白

56、遭风云之余,不建腾跃之功名,非人豪也。——《北史》

57、深山出俊鸟。

58、在全人类之中,凡是坚强、正直、勇敢、仁慈的人,都是英雄!——贝多芬

59、已摈忧患寻常事,留得豪情作楚囚。——恽代英

60、以龙虎之姿,遭风云之时。——《后汉书》

61、英雄只在艰难的时候才被认识。

62、英雄不问出处。

63、生为百夫雄,死为壮士规。——王粲

64、爱国英雄给民族带来光荣,专制暴君给民族带来灾难。——拜伦

65、大丈夫行事,论是非,不论利害;论顺逆,不论成败;论万世,不论一生。——黄宗羲

66、英雄者,国之干,庶民者,国之本。

67、大丈夫行事,当磊磊落落,如日月皎然。——《晋书》

68、男儿四方志,岂久困泥沙。——石友

69、遭风云之余,不建腾跃之功名,非人豪也。——北史

70、要为天下奇男子,须历人间万里程。——冯梦龙

71、虎啸而谷风至兮,龙举而景云往。——《楚辞》

72、全人类对英雄的崇昨天有,今天有,将来也一定有。——托·卡莱尔

73、砥柱中流障怒涛,折冲千里独贤芬。——侯克中

74、有卓越智力作用指导的胆量是英雄的标志。——克劳塞维茨

75、居世逢乱离,始辨英雄士。——陈恭尹

76、以身殉道不苟生,道在光明照千古。——文天祥

77、虽然是英雄,也不免瑕疵。——法·拉劳士福古

78、要想做一个真正的英雄是没有选择余地的,往往是要么成功要么成仁。——希契科克

79、江山如画,一时多豪杰。——苏轼

80、凡是为人民解放事业而奋斗的,或是为扞卫一个伟大真理而忍受穷苦的人们。

81、忧愁愤怒出诗人,艰难困苦塑俊杰。

82、英雄并不比一般人更勇敢,差别仅在于,他的勇气维持了五分钟而已。——爱默生

83、世上英雄本无主。

84、大丈夫能屈能伸。——李宝嘉

85、莽男儿走遍天涯。——孔尚任()

86、不是信仰造就殉教者,而是殉教者造成信仰。——乌纳穆诺

87、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赫塞

88、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张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