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美丽的诗句

美丽的诗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美丽的诗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美丽的诗句范文第1篇

济慈仓皇地拿出一个简单的包裹,包裹里有他视如生命的诗稿。身体单薄、瘦弱的济慈站在雪花飘舞的大街上,冻得全身发抖。他不停地咳嗽,他发现吐在雪地上的痰,还有殷殷血丝,染红了一片雪渍。抬眼望着白雪皑皑的大街,他的眼睛变得一片混沌和茫然。

忽然,他隐约听到有人在喊他。他回头一看,见是自己的好朋友查尔斯从马车上跳了下来。查尔斯是英国著名诗人,他和济慈是在一次笔会上认识的。查尔斯十分钦佩济慈的才华和学识,很快,他与济慈就成了好朋友。

这天,查尔斯赶着马车,专程从家里来看望他。没想到,济慈因生活困顿,竟被房东赶了出来。在与济慈的交往中,查尔斯早就发现,济慈的生活很拮据,他没有任何经济来源,只是靠微薄的稿费维持生活。他多次想接济他几个钱,可每次都被济慈坚定地拒绝了。

查尔斯看到济慈站在冰天雪地里冻得浑身发抖,眼圈一下子红了。他二话没说,一把将济慈拉上了马车。查尔斯将自己身上的大衣脱下来披在济慈身上,又将自己的手伸过来,他紧紧握着济慈冻得冰冷的手,哽咽地说道:“兄弟,遇到这么大困难怎么也不说一声?”

查尔斯亲切的话语,像一股暖流浸润着济慈的心田,他的眼睛一下子湿润了。

大街上空无一人,只有马车的铃声发出有节奏的声响。马车碾过厚厚的积雪,雪地上留下两道深深的辙印。马车来到伦敦郊外汉普泰德大街18号,这里是查尔斯的家。

查尔斯将济慈安排在一间宽敞的房间里,然后升起壁炉里的火,房间里一下子温暖起来。查尔斯说:“兄弟,这间房间就是你休息、写作的地方,房后还有一片花园,你在家写累了,还可以到花园里散散步,呼吸一下新鲜空气。”

在查尔斯的精心安排下,济慈的生活很快安定了下来。他忘记了生活的不幸和痛苦,每天沉浸在诗歌的创作中。他制作了许多小卡片,这些小卡片放在口袋里、书架上、床头边,甚至窗台上、卫生间。因为有了这样的小卡片,只要有灵感,他马上将诗句写在这些小卡片上。

查尔斯发现济慈写在这些小卡片上的诗句,非常优美、华丽,富有哲理,可是,济慈在这些小卡片上记下诗句后,就随手扔在一边,没有再去整理。查尔斯看到后,很是心疼。他想,如果这么优美的诗句就这样丢弃了,那多么可惜啊!于是,查尔斯自己不再写作,而是悄悄地担当起整理这些小卡片上的诗句的任务。

很快,这些小卡片上的诗句,被查尔斯整理后,成了一首首完整的华美诗篇,他将这些诗稿寄出去后,很快就在报刊上发表了,并在读者中引起很大的反响。

济慈稿费的收入渐渐多了起来。济慈还一直蒙在鼓里,他不知道,那些诗稿竟是查尔斯放弃了自己的写作,悄悄地帮他整理、誊写后,才得以发表的。

由于长期废寝忘食地创作,济慈的咳嗽越来越严重,身体越来越虚弱,有时写不了几句,他就又咳个不停。

查尔斯看到后,心里很担忧济慈的身体健康。他叫济慈到花园里多散散步,晒晒太阳,这样对身体会好些。

济慈依依不舍地走出房间,外面的一幕,顿时令他眼前一亮:花园的葡萄架一片葱茏,婆娑的葡萄叶下,挂着一串串晶莹剔透、色如玛瑙的葡萄,空气中散发出淡淡的馨香。徜徉在这片葱茏的葡萄架下,济慈的心一下子变得清澈、亮丽起来。不知不觉,他的灵感又来了,他从口袋里掏出一张张小卡片,边走边写。写完后,他就将小卡片随手塞在葡萄架下。

忽然,济慈仿佛被什么东西吸引了,再也迈不开步子了。他发现邻居的花园里有一个青春靓丽的身影正在修剪花枝。那美丽的身影,一下子吸引了他。那一刻,他忘记了周遭的一切,他的眼前只有美丽姑娘的身影在晃动。少顷,他从嘴里抑扬顿挫诵出一段诗句

“去吧!去吧!我要朝你飞去/不用和酒神坐文豹的车驾/我要展开诗歌的无形羽翼/尽管这头脑已经困顿、疲乏/去了!呵,我已经和你同往……”

姑娘听到声音,惊讶地回过头来,见是一位身材瘦弱、年轻俊朗的青年,正含情脉脉地望着她,嘴里轻轻吟诵出一句句优美的诗句。仿佛一道闪电,姑娘的心房瞬间被击中了。她满面绯红,脸上浮现出一缕羞涩的红晕……

从此,济慈一有空,就来到花园里散步。在花园里,他一眼就能看到邻居家花园里那美丽女孩的身影。济慈看着美丽的姑娘,拿起口袋里的小卡片,在小卡片上写下了一句句诗句,他将写了诗句的小卡片,随手塞进了葡萄架下的树枝上、夹缝里和草丛里。

济慈和这位美丽的姑娘相识了。姑娘名叫方妮,是个年仅18岁的大一学生。正值放暑假,她回到家后,在自己家的后花园里,认识了住在邻居家才华横溢的青年诗人济慈。

可是,爱情的滋润并没有使济慈的身体有所好转,他的咳嗽越来越厉害,痰中的血丝越来越多。查尔斯给他请来了医生。医生检查后,神情黯淡地告诉济慈,他得了严重的肺病,留给他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天妒英才。济慈在与美丽的姑娘方妮相识仅仅半年时间后,就溘然长逝,年仅26岁。

查尔斯强忍悲痛,他将葡萄架下、树枝上、夹缝里和草丛里的那一张张小卡片捡拾起来,然后一句句整理出来。他惊讶地发现,这些散落的小卡片上的诗句整理出来后,竟成了一首长篇爱情叙事诗。

美丽的诗句范文第2篇

春风叩响了一扇扇门,就要叫醒睡梦中的山光水色、绿树红花。深深吸一口气,仿佛闻嗅到泥土的味道,芳草的气息。不久就可以看到蜂飞蝶舞,群鸟飞翔。

所有的生灵经过了一个冬天的休养生息,都在缓缓舒展开臂膀。那些花儿,那些草儿,已整装完毕,等待着又一季的绚丽登场。那些鸟,那些兽,都从梦中醒来,等待着新一轮的快乐角逐。

一些美丽的诗句也已经启程,停在春之旅途的驿站,等待每个经过的人捡拾、遥想、品味,留恋。“草色遥看近却无”“寻春须是先春早,看花莫待花枝老”“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一草一叶,一花一树,一虫一鸟,都诗意地栖居在自然的怀抱里。

淹没在遥远年代里的牧童的短笛,又一次唤起春天的记忆。是谁在散落的短章里,重拾那原始的笛声?悠扬的曲调,吹彻了朗朗的碧空,吹彻了无边的原野。翻阅过的书页里,有清晰的脉络和线索,引领我们去寻找春天的脚步。

季节更替,冬与春的边缘,如同隔着薄薄的卵壳,所有的风光刚刚破壳而出,微微张开探寻的眼睛,在做着欢呼雀跃之前的小试。

阳光明媚,天空一扫冬季的灰白,清澄无比。团团白云,自在舒卷。春之序曲即将奏响,用心聆听,是哪一个音符早早响起?

柳色初露,是春之序曲中最美丽的音符。“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春风把第一抹绿色涂在了柳梢。这是春天的画幅上大自然的第一笔彩色颜料,淡淡的,浅浅的,带着几许惊喜和忐忑,带着几许期盼与憧憬。细看时,这柳梢哪里是绿色啊?分明是鹅黄色,朦朦胧胧,遥看有,近看却无。远远看去,似薄薄的烟霞,似疏疏的云雾,缥缈如梦。走近了看,柳条却将舒未舒,还依稀有冬天的底色,而萌动的生机已经蓄势待发。柳树的躯干经过一个冬天的积蓄,已把一岁一枯荣写进了年轮,愈加显出厚重的风骨。此刻它正稳稳地挺立于微风中,不招摇,不喧嚷。

流水欢歌,是春之序曲中最动听的音符。随着冰层“咔嚓”一声断裂,春水便落入春天精心设计的埋伏。涓涓潺潺,一首首流水之歌便欣欣然唱遍了东南西北。从山边唱到田头,从林间唱到村落,一路奔跑,一路欢畅,流淌着生动鲜活的诗句。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门前春水年年绿”“春来江水绿如蓝”……轻轻品味这些诗句,透过诗句的气息,感受着春天骨子里的温润与煦暖,好不惬意!不由得心驰神往,似乎自己已经乘了春风的翅膀,在万顷碧波中把酒欢唱。

春水悠悠,唱着不倦的青春之歌,意气风发,豪情万丈。我们又该如何留住人生的诗酒年华?

美丽的诗句范文第3篇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老 马

臧克家

总得叫大车装个够,

它横竖不说一句话,

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

它把头沉重的垂下!

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

它有泪只往心里咽,

眼里飘来一道鞭影,

它抬起头望望前面。

1932.4

(选自《烙印》)

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解析:现代诗的语言特点,除了凝练、含蓄、跳跃性强外,还具有倒置语序、省略成分、转变词性、凝缩语句、搭配反常等特点。要把握这首诗的语言特点,我们就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把握诗人的生活环境以及语言风格。因为他在农村生活过,体验过农村艰苦的生活,所以,他的诗歌语言就深深地打上了农民的烙印。如诗中“总得”“横竖”“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有泪只往心里咽”,就是最典型的代表。

二、把握诗人追求练字的特点。臧克家的诗十分重视语言的精练和形象化,往往为了一句诗甚至一个字呕心沥血。“扣”这个动词可谓形象、传神,不仅使人想得出马背上的重压,还使人看得出这种重压的力度和慢慢压下去的程度。

三、注意诗人诗歌的韵律和节奏。臧克家反对诗歌创作追求形式上整齐,又反对完全散文化,他的诗在自然写作的基础上讲究节奏感。如《老马》每段四句,一三句押韵,二四句也押韵,极其工整,读来朗朗上口,节奏感强。

答案:这首诗的语言特点:平易朴实,口语化;高度精炼,形象化;注重节奏,韵律化。

【技法指津】

我们在阅读鉴赏现代诗歌时,必须把握其语言特点,从解读诗歌语言入手,进而探究诗歌的意蕴和思想内涵。

一、倒置语序突重点

诗人为了强化某种情感,或为了突出某种事物,或由于押韵、节奏和换行的需要,往往要调整语序。如席慕蓉的《一棵开花的树》:

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它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这里的“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就是“如何让你在我最美丽的时刻遇见我”的倒置,诗句倒置结构突出了“如何让你遇见我”的迫切心情。

二、省略成分更简约

诗人往往省略一些成分,使表达更凝练,更简约,使情感更丰富,更坚实。如舒婷的《神女峰》:

美丽的梦留下美丽的忧伤/人间天上/代代相传/但是/心/真能变成石头吗

这里,诗人将“神女峰”这一陈述对象省略。诗人对神女留给自己“美丽的忧伤”这一现象进行了历史反思:“心/真能变成石头吗”?诗人揭掉了“神”的面纱,将“神”还原为大写的“人”,凸显了呼唤人性复归的主题。

三、转变词性为表意

诗歌中,为表情达意的需要,词性有时会临时改变。如《七里香》中“那饱满的稻穗/幸福了这个季节”,“幸福”一词本来是名词或形容词,在这里用作动词,赋予了季节以灵性,使季节充满了活力,增强了文字的表现力。

四、浓缩语句显凝练

诗句不同于其他的句子,它是高度凝练、大幅跳跃、以一当十的语言,它往往言义丰、含蓄蕴藉。如舒婷的《路遇》第一二节:

凤凰树突然倾斜/自行车的铃声悬浮在空间/地球飞速地倒转/回到十年前的那一夜/凤凰树重又轻轻摇曳/铃声把碎碎的花香抛在悸动的长街/黑暗弥合来又渗开去/记忆的天光和你的目光重叠

诗人调动人的听觉、嗅觉、视觉、心理感觉,将复杂的情感交织转换,浓缩了十年,跨越了时空。

五、反常搭配建平台

现代诗歌具有反常搭配的特点,这种搭配方式是不多见的。它不同于日常用语的逻辑思维,而更强调从诗的角度,尽可能地使语言有新意,从而抓住读者的阅读感受,为品味诗歌搭建语言平台。如:“黄昏/绕过风景中的池畔/荷塘里浮动的/是朵朵鲜绿的诗词”,用“朵朵”和“鲜绿”修饰“诗词”,这种搭配方法看似反常,却与前面的“池畔”“荷塘”协调一致,扩大了诗的容量,开拓了诗的意境。

总之,要更好地阅读和鉴赏现代诗歌,绝不能用理解日常用语的方法去解读诗歌语言,而要在阅读鉴赏的实践中,去感受、去品评诗歌的魅力和神奇,以提高诗歌鉴赏水平。

【阅读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回 答

北 岛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看吧,在那镀金的天空中,

飘满了死者弯曲的倒影。

冰川纪已过去了,

为什么到处都是冰凌?

好望角发现了,

为什么死海里千帆相竞?

我来到这个世界上,

只带着纸、绳索和身影。

为了在审判之前,

宣读那些被判决的声音:

告诉你吧,世界,

我――不――相――信!

如果你脚下有一千名挑战者,

那就把我算作第一千零一名。

我不相信天是蓝的;

我不相信雷的回声;

我不相信梦是假的;

我不相信死无报应。

如果海洋注定要决堤,

让所有的苦水注入我心中;

如果陆地注定要上升,

就让人类重新选择生存的峰顶。

新的转机和闪闪的星斗,

正在缀满没有遮拦的天空,

那是五千年的象形文字,

那是未来人们凝视的眼睛。

1976.4

(选自《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

1.你认为哪些诗句是充满哲理的警句?并说明其含义。

答:

2.你如何理解“五千年的象形文字”?

答:

美丽的诗句范文第4篇

古诗中多用“颜色”这个词,如汉乐府《上山采蘼芜》“颜色类相似,手爪不相如”和高适《燕歌行》“天子非常赐颜色”,颜色一词在这两句诗中意思大不相同。唐代杜甫和白居易是中用“颜色”一词较多的两位使人,下面我以他们的诗为例,探讨一下颜色一词在古诗中有哪些不同的含义。

杜甫《阆州东楼筵奉送十一舅往表城》诗中有“是时秋冬交,节往颜色昏。天寒鸟兽伏,霜露在草根”,结合上句可知这里颜色昏是指天色苍苍,昏暗不明:在《虎牙行》中“秋风欻吸吹南国,天地惨惨无颜色。”这首诗是写三峡景色的,如郦道元在《水经注》中说:“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这里的颜色意为天色昏暗。可见颜色的第一种含义是指天色。文天祥在《一拍》诗中还直接引用了杜甫的句子“风尘澒洞昏王室,天地惨惨无颜色。”

第二种含义,我们来看下面的诗句,杜甫《秋雨叹》中“雨中百草秋烂死,阶下决明颜色鲜”;《哀江头》“忆昔霓旌下南苑,苑中万物生颜色。”《花底》“深知好颜色,莫做委泥沙 ”《园人送瓜》“倾筐蒲鸽青,满眼颜色好”《棕拂子》“非独颜色好,亦用顾盼称。”这个颜色是指棕拂子的外形、外貌。这里颜色分别指决明、苑中的花草,花朵、瓜、棕拂子等植物花草瓜果外表的光泽和色彩。由此可以推断出颜色的第二种含义是用来形容植物的生长状况、外形和光泽,意思大多形容植物生长状况良好,欣欣向荣。《病柏》中“岂知千年根,中路颜色坏。”是指植物的气色。在白居易诗中具有相同含义的诗句也不少:如《白牡丹》中“折来比颜色,一种如瑶琼”这里颜色引申为植物供人欣赏的、美丽的外形,在答《桐花》中“况此好颜色,花紫叶青青。”在《东城晚歇》中“绕冢秋花少颜色,细虫小蝶飞翻翻。”颜色都是这种含义。《秋槿》“正怜少颜色,复叹不逡巡。”这首诗是说槿花到了秋天天冷黄昏时,开后落下的一种萧索状,结合上句“”结合上句“秋开已寂寞,夕陨何纷纷。”还有下句说男儿和女子“头白始得志,色衰方事人。”这里颜色是指植物花草的美丽外形。

第三种含义如在《柟树为风雨所拔歌》中“我有新诗何处吟,草堂自此无颜色”这首诗是说柟树被风雨吹倒了,草堂上的亭亭一青盖也没有了,让草堂也黯然失色了,不好看了,我们把好看的地方叫做风景,这里的颜色暗含风景的意思。《南池》“独叹枫香林,春时好颜色”这首诗一大半是写景的,这里的颜色由外表的美好引申为使人赏心悦目的风景的意思。这里的意思比较明显,比上个例子更加明显。《解闷十二首》的第十首“忆过泸戎摘荔枝,青枫隐映石逶迤。京华应见无颜色,红颗酸甜只自知”这里的颜色根据上句“青枫隐映石逶迤”也是风景的意思,意为京华见此也黯然失色。白居易《答元八宗简同游曲江后明日见赠》“南山好颜色,病客有心情。”我们从诗歌题目‘“同游曲江”,以及此句后的“水禽翻白羽,风荷袅翠茎”两句写景,还有作者的明确表示“时景不重来,赏心难再并”,可以断定这里的颜色是景色的意思。白居易《和武相公感韦令公旧池孔雀同用深字》“索莫少颜色,池边无主禽。”这里颜色也作景色解,意为池边没有了主禽-孔雀,就没有了景色。从以上的分析可知,颜色的第三种含义指风景、景色,美丽的地方。

第四种意项,我们先看《信陵君窃符救赵》中的句子“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 南北朝.何逊《与苏九德别》“宿昔梦颜色,咫尺思言偃。” 这里颜色很明显意为面容。在杜诗中这类诗句有《梦李白》中“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这句是说杜甫梦到李白,醒来后看到屋梁上的月光,还疑惑在照着李白的面容。《百忧集行》“入门依旧四壁空,老妻睹我颜色同。” 这种颜色是指人相貌、面容。与《寄岑嘉州》中“愿逢颜色关塞远,岂意出守江城居” 的颜色意思相同,都是想见一面的意思。南北朝.这是一种最常见的意项,在魏晋.曹操《塘上行》“想见君颜色,感结伤心脾”和江淹《古离别》“愿一见颜色,不异琼树枝。”中颜色均为面容的意思,意为想见一面。 唐.曹唐有句:“騄耳何年别渥洼,病来颜色半泥沙”这里颜色很明白指面色的意思,意为病中面如泥沙,面如死灰。《贻华阳柳少府》“柳侯披衣笑,见我颜色温。”颜色温是面熟的意思,这里颜色也是指面容。杜甫《赠李白》中“岂无青精饭,使我颜色好”这里的颜色稍微引申为面色。白居易《伤唐衢二首》“忽闻唐衢死,不觉动颜色。”这是颜色是声色的意思,意为大动声色,大悲失色。《虢国夫人》“却嫌脂粉涴颜色,澹扫蛾眉朝至尊”这里的颜色由人的面色、面貌引申为美色、姿色、美丽的人。汉代无名氏的《陇西行》中即有“好妇出迎客,颜色正敷愉。”意为这好妇拥有令人赏心悦目的姿色。汉乐府《上山采蘼芜》“颜色类相似,手爪不相如”白居易《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朝来暮去颜色故”这里颜色指姿色,意为琵琶女年老色衰。只落得“老大嫁作商人妇”的下场。《长恨歌》中有“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白居易《古冢狐-戒艳色也》首句“古冢狐,妖且老,化为妇人颜色好。”很明显这里颜色是指姿色。白居易《寄元九》“三年不放归,炎瘴销颜色。”,这首诗是白写给在外贬官的元九,结合上句“君年虽校少,憔悴谪南国。”可知这里颜色是指面色,确切地讲是指好看的面容,憔悴谪南国,三年不放归,使得好看的面容也越来越失去了光彩。可见颜色的第四种含义为人的面容,由面容引申为好看的面容,女人的姿色、美色等含义。另《陵园妾》中形容她“颜色如花命如叶”,很明显这里颜色是指女子的姿色。

关于第五种含义,我们来看一下的诗句,《送韦讽上阆州録事参军》“当今豪夺吏,自此无颜色”这是面容的一个引申义,是没面子的意思。《可叹》“王生早曾拜颜色,高山之外皆培嵝” 这里的颜色指功名的意思。《送顾八分文学适洪吉州》“胡为困衣食,颜色少称遂。”意为困于衣食,功名未遂。高适《燕歌行》“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这里赐颜色意为赏面子,赐予光荣。这是由人的面容引申为面子又引申为荣耀的意思。白居易《伤友》“虽云志气高,岂免颜色低。”,这句颜色低和志气高相对,结合下句“平生同门友,通籍在金闺。”可以推断出这句颜色是指功名、地位、官职的意思。由此可以看出颜色的第五种含义是功名,地位、荣耀的意思。

在杜甫诗中颜色用于本意的很少。如《丹青引赠曹将军霸》中“凌烟功臣少颜色,将军下笔开生面。”这个颜色用的是本意,意为原意是凌烟阁里的功臣画像本已褪色,经曹将军重画之后才显得有生气。白居易诗中颜色用于本意的却 俯仰皆是如《大嘴乌》“物老颜色变,头毛白茸茸”这首诗是讲一种大嘴的鸟—乌鸦,根据下句可以推断,这个颜色用的是本意,是指大嘴乌羽毛的颜色。白居易《和元九悼往》“馨香与颜色,不似旧时深”这首诗是说物是人非,“尘埃日夜侵”的“缬纱幌”,香味和颜色也不如从前了。《京兆府新栽莲》中“上有红尘扑,颜色不得鲜。”这句是讲东溪莲上面扑满红尘,颜色不鲜了,用的是本意。

当然,以上的引句,不可能包含杜诗和白诗中所有关于颜色的诗句,只是引些代表性的诗句,由此可见颜色的不同含义。本文的逻辑顺序是由天色的明暗到植物的色泽的鲜艳到自然风景美丽的地方,由人的面容又引申为美色,由引申为光彩的面子,直到功名官职地位,颜色一词的意思由自然的本意步步引申以到表示人间的官职功名。

参考文献

美丽的诗句范文第5篇

美丽的云台山瀑布是大自然的杰作。

在去年暑假里的一天,我和妈妈、姐姐一起去了一趟云台山。“到了!到了!”我和姐姐雀跃般的欢呼着。只见眼前的景色真迷人:巍哦的大青山抱着清澈的泉水。哦!已经到云台山了,不久就要看到美丽的瀑布了,我好像已经听见瀑布在撞击石头上发出清脆的响声了。

我飞奔着向前跑去。啊!我终于看到了!终于看到了!美丽的云台山瀑布,远远望去,像一条银白的长带,高高的悬挂在半空。眼前的景色,使我不禁想起李白的诗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来到瀑布前。只见水流从高处倾泻而下,发出“哗哗”的响声。撞击在石头棱角已经被小小的水花磨平了,当水花再次撞击在岩石上时,还不时飞溅起一朵朵美丽的玉花。一串串珍珠般的水滴挂在岩石上时,在阳光的照耀下,好像一道道用琼玉制成的珠帘。

我站在瀑布旁边。它的脚下,流出清澈的泉水,美极了。正当我入神地看着那雄伟壮观的银白色的长带时,忽然,几颗晶莹的水珠溅在我的脸上 、身上。“攸”地一下,想找到它,就在也找不到了……

美丽的诗句范文第6篇

我家有一张我七岁时和小姨还有妈妈在重渡沟的一个公园里照的照片。

当时,我们来到重渡沟的一个公园之后,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个有一百多米高的瀑布,它像一块巨大的白布一样。我便情不自禁的背起了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的诗句来。从瀑布上落下来的水打在地上变成了水珠,它们就好像一片片的碎银似的。这些啊水珠又马上形成了一个宽大广阔的湖,湖里还有美丽的荷叶,那些荷叶就好像穿着绿色裙子的仙女在跳舞的一样;湖的两边是一排排的树,他们长得比深林立里的树还要茂盛。

紧挨着瀑布的是一座一千多米高的。笔陡的山崖。看上去挺威武,山崖的名字叫“泻顶崖”。于是我就请姨夫把这美丽的景色连同我和小姨还有妈妈拍下来留作纪念。我当时手里还拿着金箍棒(竹杆),就好象孙悟空降妖似的。

我们都背这美丽的自然风景迷住了,真舍不得离去啊!

美丽的诗句范文第7篇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正确读写“规、闲”等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诵、背诵、默写古诗

3、体会诗的内容,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景物,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培养阅读古诗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感悟诗歌的魅力,同时进行扎实的语言文字的训练。

教学方法:

以读为本,读议结合、小组合作、适时点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视频播放完了,歌曲中描绘了那些景物?

生:老牛、乡村的小路、干活的农民伯伯,牧童

师:对、歌曲中描绘的正是春末夏初乡村的美景。下面,咱们再来欣赏一组优美的图片。

(Ppt播放图片)

师:看到这些如画的风景,你能用一句诗来描述么?

生:1、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2、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3、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4、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2、师:刚才大家说了很多诗句,它们有个共同的特点是?

生:描写春天的美景。

师:它们只是中国浩瀚诗海中的一滴水,其中很多古诗都是诗人漫游时写下的见闻感受。一千年前的一个春天,有位诗人走进乡村,乡村的美景令他诗兴大发,写下了一首千古传诵的诗歌佳作。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乡村四月》,这位诗人就是宋代著名诗人翁卷。

二、学习《乡村四月》

(一)简单介绍作者

谁能来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翁卷?

(二)初读诗歌,了解诗意。

1、自由读诗

现在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诗歌,

师要求:

(1)把诗读通顺,注意多音字,注意诗句的停顿。

(2)对照注释、插图,想想诗中每句话的意思。

(3)小组交流对诗句的理解。

2、汇报朗读,引导学生进行评价

师:点名读,他们读得怎么样?

(1)字音读准了吗?(指导读准多音字“了”与生字的读音)

(2)注意到在哪里停顿了吗?

3、老师范读,学生注意节奏停顿。

现在老师给你们读一遍,听听和你们读的有什么不一样?

4、小结读古诗的方法:

通过老师的范读,同学们知道古诗应该怎么读了么?

生:要缓缓地读,注意停顿

5、下面请同学们按照停顿方式再读诗,读出节奏,读出味道。

(三)品读诗句,领悟诗情。

1、师:读完诗句,乡村在你的脑海中留下了什么印象?

生:美丽、繁忙

师:谁来读一下描写乡村美丽的诗句?

生:读

师:谁能读一下描写乡村人们繁忙的诗句?

生:读

2、细细品味

A 、体会美丽

师:说到乡村的美丽,诗中是用哪些景物来表现的?

生:景物——山原(山陵、原野)、川(平地)、子规(杜鹃)、雨(板书)

师:通过课后注释,我们知道山原就是指———

川是指—— 子规是指—— 雨就是指——

师:诗中 “绿遍”让你体会到什么?

生:充满生机,郁郁葱葱,到处都是

师:还有哪个字也能表现这种到处都是的感觉?

生:满

师:那“白满川”又是怎样的画面?

生:稻田中的水色波光粼粼,水色与天光相映照,满目亮白

师:这个季节的雨又是怎样的?

生:如烟的细雨

师:如烟说明黄梅雨下得?

生:淅淅沥沥,茫茫如烟

师:最妙的是在这如画般的景色中,还听到了?

生:杜鹃鸟布谷布谷的叫声

师:绿的山原,白的水田,如烟的雨,如歌的子规声,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把这两句诗的意思连起来说说?

生:尝试着说说

(4)以读带情,感情朗读:

师:现在请同学们把这种感觉带进诗中,有感情地朗读前两句

生:读“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B、体会农村生活的繁忙 师:诗中描写的乡村简直就是人间仙境,生活在那里的人们一定无比的幸福,此时他们又在干些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读后两句

生:齐读

师:他们在忙些什么?

生:采桑养蚕,插秧种田

师:采桑养蚕,插秧种田是农民伯伯的必修课,他们多么勤劳啊。从“才了……又……”你还感受到了什么?

生:村民们农活繁忙

师:是啊,简单的3个字写出了乡村四月一派繁忙的景象,写出了村民的勤劳,让我们再来读一遍,体会他们的繁忙和勤劳

师:勤劳的他们仅仅是在采桑养蚕,插秧种田吗?

生:不是

师:从哪个词能知道?

生:闲人少

师:闲人少也就是说那里的什么人多(忙人多)

师:请同学们想象他们还在忙些什么。(在黑板的一边写下学生提及的农活,如忙喂鸡、忙放牛、忙犁田、翻土、种树……)

师质疑:诗人为什么不直接写忙人多,却要写闲人少呢?

生:侧面描写,用闲人少衬托忙人多,还可以让人们自由想象

师:是啊,诗人用“闲人少”三个字就给人丰富的想象,婉转含蓄,化繁为简,这就是诗的魅力啊!

师:面对这些辛勤劳作的农民,你想对他们说什么?(激发学生与作者的情感共鸣)

生:各抒己见

C.诵读诗歌,升华情感

师:劳动最光荣。你们想的和作者的一样,他在诗中也充分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与赞美。带着赞美再来读读这两句诗——

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三、拓展延伸,鼓励学生作诗。

师:现在我们也来学诗人作两句诗吧,把没写进诗歌的忙也写进去,比如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喂鸡又……

如果不说乡村四月,而是说我们的校园生活,大家能否也作几句诗?校园的五月我们都忙着做什么?老师以“校园五月闲人少”为前一句,下一句怎么用“才了……又……”接?

对啊,诗意来源对生活的热爱

过渡:刚才同学们说了那么多的“才了喂鸡又放牛,才了犁田又翻土”等等诗句,诗人翁卷也是知道的,但一句都没用,选择了“才了蚕桑又种田”,为何?

师指导:押韵。

我们再读读整首诗,感受这诗歌的韵味。

四、谈谈:今天你收获了什么?

学了这首古诗,你有话要说吗?(生成学法,诉说收获,巩固所得)

美丽的诗句范文第8篇

一、讲故事,引人入胜

一则小故事蕴含着深刻的道理,一段小经历浓缩生命的真谛。因此,在话题作文中,根据要求恰当讲述一些名人故事、成语故事、寓言故事、哲理故事等,会使文章引人入胜。例如在写以“勤奋”为话题的作文时,可以讲述古人勤奋读书的故事;韩愈“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匡衡“凿壁偷光”;苏秦“引锥刺股”;古希腊演说家德摩斯梯口含石子五十年如一日苦练演讲口才的故事等等。在写以“好奇心”为话题的作文时,可以讲述牛顿在果园里看到苹果落地而产生疑问:它为什么落到地上而不飞向天空落到月亮上呢?也可以讲爱迪生看到母鸡孵蛋自己也去尝试的故事。

又如以“追求”为话题作文,可以引用这样一则寓言故事:有只鹤在河边觅食蜗牛,忽然有只美丽的天鹅来到它的身边。鹤从来没有见过天鹅,就问:“你从哪里来的?”天鹅说:“我是天鹅,从天堂来的。我住的地方美丽无比,金碧辉煌……”鹤听得不耐烦了:“你只要告诉我,天堂里有蜗牛吗?”“恐怕没有。”天鹅耸了耸脖子说。“那我就不想去了,我只在乎有没有蜗牛可吃。”鹤果断地声明。这个故事的主题是“追求”,可用来阐述追求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比追求某种需要重要得多的观点。

中学生在平时阅读中,如果能有意识地积累一些各种类型的故事,在写话题作文时恰当引用,慢慢地就能感受到“写作文是一种享受,不是一种负担”。如果话题是“立志”,可以讲这样一个小故事:在非洲有一个卖气球的老人,他卖的气球五颜六色,非常漂亮。一天他在街头叫卖,旁边坐着一个非洲小男孩,他托着双腮,聚精会神地欣赏着老人的气球,突然小男孩问了老人这样一句话:“你说黑色的气球能不能飞?”老人沉思片刻回答说:“黑色的气球也能飞,气球能不能飞不在于它外表的颜色,而在于它肚子里是不是有一股气。”由此,可以联想到,一个人能否对社会有责任有贡献,也不在于他的肤色、高矮与家境,而在于他肚子里是否有一股气。如果同学们从小就有胸怀远大理想的志气,克服苦难的勇气,蓬勃向上、奋发进取的朝气,你也就能“飞”。

二、引名言,别开生面

名人名言往往能体现出名人的思维水平和思想深度,能够引起读者的注意,耐人回味,引人共鸣。如能置名言于篇首,或置名言于文中关键处,就能起到画龙点睛、辉映全篇的作用。如谈“爱”的话题时,可引用意大利诗人但丁的“爱是美德的种子”;法国雨果的“人生是花,而爱是花的蜜”;印度泰戈尔的“爱是理解的别名”。谈“理想”,可引用的“理想,就是为了生活的理想”;法国蒙田的“一个人若是没有确定航向的目标,任何风向对他都不是顺风”。谈“自信”,可引用马克思的“伟人之所以看起来伟大,只是因为我们在跪着,站起来吧!”法国大仲马的“自信和希望是青年的特权”。谈“立志”可引用徐悲鸿的“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法国福楼拜的“最贫的是天才,最贱的是无志”等名人名言。

在引用名人经典名言的同时,对一些凝聚集体智慧的谚语、成语、格言、俗语、座右铭等,也可以恰当引用。因为这些名句是思想和智慧的结晶,闪烁着灵感和诗意的光芒,散发着超越时空的魅力。高尔基说:“我在警句的思维中,学到了很多东西。”马尔顿以为:“许多人的成功,都是得力于一句格言的鼓励。”他们的话,指出了名句在人成长过程中所发挥的激励和促进作用。

在话题作文中善于引用名人名言、成语、格言、谚语等,常能点石成金,化腐朽为神奇,使文章别开生面。但是,引用名言也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引名言要忠实于原文,不可随意改动,特别是对一些经典著作中的语句的援引,更应准确无误。另外,对于一些名句,也不必过于尊崇,名句说一,我们就不能说二,这也不是对待名言的正确态度。有些名句中包含的哲理就是有局限性的。拿“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来说,它强调了环境对人的影响力,却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如果从反面来说“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也并非站不住脚。所以,对于一些名句完全可以重新解读,赋予它们以新的含义,推陈出新。

三、写诗句,文采斐然

著名华人物理学家李政道在北京作学术报告时,引用了杜甫的名句“细推物理须行车,何用浮名伴此身”,表达了他忠于科学探索,不为浮名所累的科学精神。在话题作文中引用诗句,更能增强表情达意的功效,使文章文采斐然。例如一考生在话题作文《欲望》一文的结尾写道:“‘尔曹身与名俱裂,不废江河万古流’,大自然生生相息,而多少人却由于物欲膨胀而落下千古骂名。追求物欲的人啊,请卸下你沉重的背囊,去感受亲情、友情、爱情,去‘领取而今现在’。要知道,‘富贵贫贱,总难称意,知是即为称意;山水花竹,无恒主人,得闲便是主人’。”短短一句话,先后引用了杜甫的诗、朱敦颐的词,以及古楹联。又如为了表达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有的学生用了这样一组句子“我爱那‘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庐山瀑布;我爱那‘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的泰山极顶;我爱那‘奔流到海不复回’的黄河九曲;我爱那‘两岸猿声啼不住’的长江三峡;我爱那‘秦时明月汉时关’的古朴塞北;我爱那‘日出江花红胜火’的秀丽江南。”这些句子除了排比之外,还使用了引用、对偶等修辞方法,列举祖国的名山河川,写得具体形象,气势磅礴。

在话题作文中,为印证、补充、对照自己的本意,援引诗文名句,可分为明引和暗引。引用时明白指出所引文字的出处和来源,是“明引”;不明白指出的是“暗引”。引用诗句,必须准确理解诗句含义,不能牵强附会,断章取义,要使之与自己文章的语境、风格相协调,才能收到以一当十之效。例如在以“关注”为话题的作文中,一学生把视点聚集在“美中撞机事件”上,在文中引用了李清照《一剪梅》中的诗句,“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诗句巧妙地写出了我“驻南使馆被炸”事件的沉重阴影刚从中国人眉宇间散去,“美中撞机事件”的悲痛之情又涌上中国人民心头。这一引用紧扣题旨,情真意切,富含文化底蕴,令人击节赞叹。另外,也可以化用诗文名句的形式来抒发感情,属于“旧瓶装新酒”。如在写“环保”话题作文中,出现了这样的诗句“前不见青山,后不见绿水。念天地之污染,独怆然而涕下”(仿《登幽州台歌》);“清明时节沙纷纷,路上行人满面尘。借问青山何处有,学童遥指盆景中”(仿《清明》)。作者仿陈子昂和杜牧的诗句,对环境污染进行辛辣的讽刺,机智幽默,发人深省。这是在仿名句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到对“名篇”的仿作。化用诗句(篇),应注意选取最佳诗句(篇)。取法于上,保持高起点。同时,由于原作为读者所熟知,读来如故友重逢,分外亲切,易唤起好感。“机遇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要想在话题作文中熟练恰当地引用、化用诗句,平时就要注意熟背大量诗词。例如作家梁衡写《跨越百年的美丽》时,写到居里夫人淡漠名誉,说“她漫把浮名换了精修细研”,写完了才悟出是从柳永“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的词句中化出。如果没有多年背诵柳词的积累,是很难产生出这样的灵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