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体育教学反思

体育教学反思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体育教学反思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体育教学反思范文第1篇

反思之一: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思想的束缚,当前体育教学中存在着诸多问题,重育体,轻育心;重竞技,轻普及;多数体育教学以提高学生运动成绩为目的,或者只重视少数学生的选拔,忽视全体学生的发展;只注重短期效果,忽略终身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我认为体育工作者首先应该转变教育观念,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体育教学指导思想,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锻炼的习惯。而不是为完成任务而教。

反思之二:

有些体育教师过于看重成绩,把体育课变成体育达标测验课和中考体育项目模拟考试课。达标项目中有什么就教什么,中考考什么就教什么。这样做实际上是把体育教学的目标任务化,简单化。与体育教学的系统性、科学性,趣味性背道而驰。作为老师,一定要牢记“育人”之思想,注意所选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基础性、全面性。注意不同教学内容对学生各方面发展的影响,为孩子终身幸福奠基。

反思之三:

体育课教学,大多数老师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采取“满堂灌”,这种传统教学模式抑制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往往形成很多学生喜欢体育,但并不喜欢体育课,这对于学生的养成教育有很不良的影响。针对这个问题,我认为体育老师要紧跟时代节拍,多学习,多观摩,更新观念,让课改的旋律唱响在体育课上。

反思之四:

体育教学反思范文第2篇

关键词:教学反思;内容;形式

一、教学反思的内容

1.对教学理念的反思

在体育教学理念的反思过程中,传统的体育教学注重学生的运动知识和运动技能的掌握,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在生理机能、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健康发展。在课堂教学中,不只是重视学生对运动知识和运动技能的掌握情况,更关注学生掌握运动知识和运动技能的过程、方法及其应用,以及与之相伴随的体育锻炼习惯培养和终身体育价值观的形成,让学生在充分展示自己体育特长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乐趣与喜悦,增强自信心,培养自我认识、自我教育的能力,以便发扬长处、弥补不足,促进学生在生理机能、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全面发展。

2.对教学设计的反思

体育课的教学设计是指教师对教学内容经过精心谋划和周密考虑后,创造性地发挥主导作用的教育行为。在体育课的教学设计方案中,要充分体现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任务与要求、教学模式与方法手段的合理性、科学性和系统性,充分体现合理地进行组织教学的方式。

3.对教学过程的反思

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为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所进行的对体育基本知识、运动方法、动作技术内容在认知、技能和情感教育三方面的学习、掌握和应用,以及培养学生自我体育锻炼习惯和构建终身体育锻炼意识的教学活动过程。

在体育教学过程的反思中,必须按照突出身体运动的体育教学特点,重视体育基础理论知识、运动方法和应用动作技术进行体育运动实践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等教学任务组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针对性强,教学环节设计科学合理,体现了以运动、健身目的为中心的特点。而且对于学生课堂的学习情况,主要看学生的体育参与程度,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和对体育基本知识、运动方法、动作技术内容在认知、技能和情感教育三方面的学习、掌握和应用程度及其层次水平。

4.对教学效果的反思

对教学效果的反思是指教师对教学活动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也可以以课的某个方面作为切入点进行反思。要客观地看待课堂教学,不仅要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更要总结教学中的成功之处。反思教学效果是高效课堂教学所追求的。反思教学效果也体现在教为学服务,要看学生学到了什么,情绪如何;问题是什么,解决得怎样;学生是否在走着一条爱学、会学、善学之路,进而从学生身上审视自己的情感、态度、思维、知识、能力、策略、手段、方法等。

二、教学反思的形式

1.写教学后记,作案例分析

教学后记是教师积极、主动地对自己教学活动中具有教育价值的各种经验以及在此基础上所进行的批判性的理解和认识予以真实的书面记录和描写。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回顾,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通过书写教学后记可以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工作,促进自身专业发展。除了写教学后记,作案例分析也是教学反思的主要形式。案例分析是教师主动地对自身的教学观念、教学设计、教学行为等用生动形象的教学事例进行深刻审视和系统总结的过程。作案例分析时,要求教师重点对课堂上处理各种偶况、学生的突出表现及教学中的精彩片段、干扰教学以至影响教学任务完成的若干细节进行回顾提炼。

2.观摩他人教学,观看自己的教学录像

观摩他人教学,通过与自己喜欢或崇拜的教师课堂教学的比较进行的反思。实践证明,观摩他人教学,案例式的对比反思,可以博采众长,长期的对比反思,能使自己较好地掌握榜样教师教学的规律,真正学到榜样教师课堂教学的精髓。

教师也可以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来进行教学反思。教师可以自行浏览自己的或其他教师的教学录像带,在播放中找出一些自己觉得很特别的画面,将其静止,思考反省为何当时会这样教,是否妥当,下次应如何改进等内容。

3.通过网络相互交流进行反思

体育教学反思范文第3篇

关键词: 高中体育 兴趣 方法 反思

一、转变教师较角色,和谐师生关系

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师生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习成绩的评判者,而且是绝对的权威者。多年来,教师已经习惯了根据自己的设计思路进行教学,他们总是千方百计地将学生虽不大规范、但却完全正确,甚至是有创造的见地,按自己的要求“格式化”。新课程实施后,教师由传授者转化为了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了引导者,由居高临下转向了“平等中的首席”。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了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二、调整教学策略,改变教学方法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情境教学是教师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讲解,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体验体育的快乐。体育教学是一种艺术,其效果好坏与教师的语言表达有直接关系,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上得生动活泼,我运用了生动活泼的儿童语言来带领学生投入体育教学中。例如课题为:抢险、2008奥运等。均以情境的形式来完成了教学任务。也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较好地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并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给学生创造条件,实行民主、开放式的教学。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参与管理和评价。为学生营造和谐、民主、开放、自由的学习氛围,体现“健康第一”的思想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3、制定教学计划时,因地制宜,因人而宜,因材而宜,更好地体现学习目标和教学内容的统一。就是说充分考虑学校的场地、器材、教材、学生等方面,把学习的目标及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实现学习目标和教学内容的统一。

4、注重课堂导入。导入是课堂教学的热身活动,教师应努力使其能产生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良好的课堂导入,学生的参与热情会立即高涨,而且对整堂课都会产生积极影响。在导入过程中,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采用了富有情趣的游戏活动,营造了一个宽松、积极、主动的教学环境。简简单单的两片硬纸板、普普通通的旧报纸,学生们情不自禁的跟着老师愉快的做起了准备活动,这一切看起来都是那样的自然和谐。

5、竞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对体育课有无兴趣,关键在于教师的诱导和培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及好胜心强,将教学内容融入到生产劳动中,例如课题:“播种”、“丰收的场面”等。使学生对劳动产生间接的兴趣。而学生对体育活动直接的兴趣来源于丰富多彩的游戏与竞赛活动,无论多大的学生都如此,教学时学生自主地进行游戏竞赛活动,情绪特别高涨,竞争特别激烈,对其生理机能有良好的提高作用,使活动结束后让学生还意犹未尽,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锻炼意志,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6、实践出真知教学。“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实践出真知。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提倡“自主式”教学和提出 “研究性学习”的理念,是现今教育改革中的实践创新。 所谓“自主式教学”和“研究性学习”,其内涵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通过亲自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传统的投掷教学偏重于技术要领的传授,教学过程枯燥无味,投掷形式远离生活实践,更难让学生以此作为健身的方法。在本单元教学中,淡化了投掷技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学习基础,以投远为目的进行创新体验与练习,在学生的实践中积极提取正确的投掷动作,既提高了投掷能力,又激发了学生参与投掷活动的兴趣与积极性,实为一举多得。在本课教学中,学生的多次示范,教师的重点提示,充分营造了浓厚的民主氛围,实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

7、改革创新发挥学生的想象。在平时的教学中怎样给学生留有创造的空间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课题.再平时里我反复的学习新的理论思想,阅读优秀教师的文章,学习他们的新理念,找出适合我们教育教学的方法进行充实自己.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我发现"让学生自己去亲自身尝试,动手去研究是发挥想象的最好的途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例如:在运球接力游戏时,要求学生一次搬三个球,至于学生怎样搬,由学生自己决定.这样,给了学生一个创造的空间,并且让学生分小组研究,发挥干部的组织带头作用,和集体的力量去探索.游戏开始,我看到有的学生把两球夹在腋下用脚踢着一个球跑的;还有一下抱起三个球的,还有三个球一个一个往前滚的;五话花八门,各式各样。如此种种方法把想象留给学生,让他们去创造,去想象发挥学生的那一份纯真的天性。

体育教学反思范文第4篇

关键词: 体育教学模式 具体化走向 反思

体育教学模式是沟通体育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中介与桥梁,这种角色决定了体育教学模式研究的重要性。20世纪80年代至今,体育教学界推出了众多的教学模式,出现了多元生存的态势,使体育教师处于做出模式取舍的困难境地。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体育教学模式研究者采用两种路向对体育教学模式进行了整合与深化研究:一是对体育教学模式进行分类整合,即根据某一标准把具有共同特点的教学模式归属到一起,再按照各自的特点,把它们区别开来,以便于更好地分析、比较、掌握和运用;二是体育教学模式向具体化方向发展,以便于教育工作者模仿和应用。

1.教学模式定位的厘析

1.1体育教学模式与体育教学方法的关系。

从概念上看,两者是有明显区别的。体育教学方法是“实现体育教学目标的途径”。而体育教学模式的概念是指“具有特定的体育教学思想,用于完成体育教学单元目标而设计的相对稳定的教学程序”。因此不能以体育教学方法的名义来命名体育教学模式。

从体育教学模式和体育教学方法的实践选用性上分析,体育教学方法可以根据各项目单元教学即初步学习运动技术阶段、改进与提高运动技术阶段、运动技能巩固与提高阶段的不同而有所区别。而体育教学模式虽然也是以单元教学来设计的,但在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时,则不是按单元不同阶段来选择的。因而在体育教学模式中配备体育教学方法体系时,应根据“组成模式的各环节”不同特点与要求来操作。

从体育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的稳定性分析,体育教学模式一旦形成,则具有稳定性和不可变形,只有在单元目标完成后,该单元教学的特定教学模式才宣告结束。但体育教学方法却不具备这种特性,它是抽象的实体,存在着多种多样的具体方法,可供体育教学不同实践状态选用。

1.2体育教学模式与体育教学组织形式的关系。

体育教学组织形式简称教学形式,它是教师和学生按照一定的制度和程序而实现的协调的教学活动的结构形式,它具有社会制约性。而体育教学模式则是对应某种体育教学思想的,对单元和课的结构进行整体改造的方略,它具有一系列的操作程序与契合模式目标的侧重性,是按运动项目单元教学来设计的,要实现体育课教学的目标,继而实现单元教学目标,每节体育课的课堂常规、分组教学是必不可少的。从这一角度而言,体育教学组织形式是完成体育教学模式操作程序不可缺少的因素,但它绝不是体育教学模式,绝不能以体育教学组织形式的名义来越俎体育教学模式。

1.3体育教学模式与体育课结构的关系。

体育课的结构是按学生的生理、心理变化规律来确定的,从而组成了体育课的各个环节。体育教学模式是按单元教学设计的,因此它要求各节体育课合理地衔接,构成一个完整的单元教学体系,完成某项目运动技能的教学“初步学习运动技术、改进与提高运动技术到巩固与自动化运动技能”的教学目标。所以从以上角度分析,由单元教学学时决定了体育课的次数,各课次合理的安排又构成了体育教学模式。因此体育课的结构和体育教学模式是不能等同起来的。

1.4体育教学模式与体育教学风格的关系。

体育教学风格也不等于体育教学模式。运用同一种体育教学模式也可以有不同的教学风格,同一教学风格的教师也可以进行各种教学模式的教学,因此,把某个教师的教学风格总结为教学模式的做法是不正确的。

1.5体育教学模式与教学设计的关系。

教学设计也称教学系统设计,是面向教学系统,解决教学问题的一种特殊的设计活动。在我国,对于教学设计的一般理解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确定何时的教学起点和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由此可以看出,体育教学模式是教学设计的成品与方案,而教学设计是对教学过程的整体安排和设想,是对教学过程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的回答。教学设计可以不经过实践的提前验证,就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实施,或在没教学过程中对之加以修改于完善,而教学模式则是经过实践反复验证、相对可靠和相对稳定的教学程序,它是教师可以效仿的“标准样式”,因此教学设计也不同于教学模式。

2.反思体育教学模式具体化走向

2.1特征决定了模式的研究不可能过分贴近实践现实。

《汉语大词典》把模式解释为“事物的标准样式”。苏联学者瓦托夫斯基在《模型》一书中这样写道:“我不把模型狭隘地理解为仅仅是对现有事物模仿或某个未来事物的雏形,我把模型的涵义加以扩展,认为它不仅仅是一个实体,更为重要的是一种行动方式,它不仅提出未来的某个科学目的,而且说明达到此目的的手段。”在这种意义上的模型已不仅仅被看成是对“原型”的物质或观念的再现和反映,而是根据实践需要和一定的科学原理设计和创造出来的新观念、新事物、新行为。这两个定义共同揭示了模式的两个重要特性即理论的简约性和对现实过程的再现性的对接。这个“度”的存在,决定了教学模式的研究不可能过分具体化,否则教学模式研究就变成了具体教学实践的研究。

2.2细化体育教学模式的适用范围既无可能又没必要。

任何教学模式都有它的最佳适用范围,毛振明认为:“由于某一模式都有特定的功能和特性,所以它定有最佳适用范围,如适应什么学生水平(对象)、什么教材(内容)、什么条件等,只有明确这一点才能使教学模式更有针对性、更有生命力。”但教学模式与学生水平、教材内容、教学条件的适用关系并非一一对应,甚至可以说两者之间根本没有直接的联系。

2.3具体教法体系的完整性衍生于体育实践的具体操作,非等同于体育教学模式。

乔伊斯和威尔把教学模式定义为一种教学范型或计划,事实上并没有揭示教学模式的实质性内涵。教学模式并不是一种计划,计划只是其外在表现。任何教学模式都蕴涵着某种教学思想或理论。只抓住教学模式的外在表现形式,而放弃了它的精神实质,用“范型”或“计划”来定义教学模式显然是对教学模式的一种简单化。

体育教学模式中的操作要求和基本程序与体育教学方法在本质上是有区别的。体育教学模式的操作要求和基本程序是以精练的语言、象征性的符号来概括和表述的,它不是个别的、零散的、适应面极其有限的经验系统和具体方法,是远远高于经验层次之物。它远远地超越了“术”或“技巧的层次。而体育教学方法则隶属于体育教学实践领域。

3.结语

教学理论的“应然”问题的答案在于由抽象上升到具体,对教学实践进行科学的指导。教学理论的本质是科学的指导教学实践。一些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效果不佳,这不能把责任完全归咎于体育教学模式的不具体,甚至苛求体育教学模式“小而全”系统的建构也是缺乏理论支持的,因为系统内部各要素的组合是繁复芜杂的,并无完全确切的章法可循,教师素质、学生水平、教学环境、教学条件等条件的制约,也是影响教学模式选择与应用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体育教学反思范文第5篇

小学二年级体育课的我,在开始的几节课上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体育课课堂纪律的管理。开始认为体育课在室外进行,没有固定的教室和座位,好动是小孩子的天性,所以对课堂纪律的要求也不用太高,学生上课时有些小吵小闹也无可厚非,反而能营造出一种热闹、活跃的课堂氛围。可是经过这几周的观察,我发现体育课堂上开始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状况。

很多时候上课前跟学生讲好的一些要求和需要注意的事项,学生只能听一会,一走,一动,或者一到操场上就全变味了,比如在集合整队的时候我要求15秒内从教室到教室门口集合。很多同学做的都很不错,可是等带他们去操场的时候或者是再路上就乱了,队形散了,跟不上队的,说话的,和别的同学玩耍的,搞的经常有学生在打“小报告”。“老师,某某推我。老师,某某踢我”等等。这些问题经常让我哭笑不得,有的时候从教室到操场的路上我甚至需要走走停停,整好几次队伍。一节课的时间只有四十分钟,我在集合整队的时间就用去了四分之一,有些班级甚至更多。那么还有多少时间让我用来进行其他内容呢!七八岁的小孩子的注意力也很难长时间的集中,如果在纪律方面浪费的时间太多,那么在教学环节就会有大量的重复的练习,学生肯定会产生厌烦的情绪,时间久了孩子们还会喜欢体育课吗?还会喜欢体育运动么?我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我开始反思自己的教学态度和教学方法,开始思考自己应该如何对课堂纪律进行管理呢。

俗话说:“要上好一节课,不是看你老师怎样表演,而是看老师的课堂管理和学生的配合”。可是在课堂上,师生之间产生矛盾是常有的现象,遇到这种情况,要用平和的心态妥善的解决矛盾,老师的宽容是育人的前题,用一颗关心学生爱护学生的心去融洽师生关系。其次,教师对学生要热情教诲,以情感人。若采取“以牙还牙”的办法必然激化矛盾,破坏师生关系,影响课堂纪律的促进。

体育教学反思范文第6篇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课堂;体育教学;实践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体验式教学注入了教学新模式,它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自主意识,从而提高了课堂的教学质量。传统的教学方法仅仅局限于教师的主导,学生按部就班的进行练习,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课堂气氛也较为沉闷。笔者通过体验式教学在高中排球选修课的实践,得到了一些收获,并对体验式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和反思。

一、对“体验式教学”的认识

1.体验式教学的概念

体验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通过创造实际的或重复经历的情境和机会,呈现或再现、还原教学内容,使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生成意义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

2.对体育课堂中体验式教学的理解

在体育课堂中,教师通过某个动作内容通过情境设置,让学习者充分参与,体验动作,从而获得认知,然后同学间进行相互交流和讨论,发现重难点,再体验,在教师的不断鼓励和引导下,激发学生运动兴趣,活跃学生思维,从而进一步提高实践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体验式教学促进学生自主学生,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尤为重要,教师也由“教”转变为“导”,课堂中体现了学生主体性,

二、对“体验式教学”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实践反思

排球是高中生较为喜欢的项目,特别是女生,笔者所在的地区排球接触比较多,对排球技术还是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层次相差比较大,个别学生错误动作也比较多。如何诱导学生掌握排球传、垫球、发球等技术?采用哪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排球兴趣,“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笔者通过体验式教学法来进行排球教学,收到的效果极为明显。以下是笔者的实践:

1.创设教学情境

教师创设情境教学,提出教学内容,学生通过一些排球传、垫球的技术图片或者多媒体课件,在头脑中形成动作表象,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教师提出问题,学生体验传、垫球动作,并带着问题去思考,传、垫球重点在哪里?难点在哪里?如何才能把球传稳、垫稳等等。带着问题练习,可以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有了兴趣,学生的参与度就高了,课堂气氛也活跃起来啦。

2.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是每堂体育课所期望的。而体验式教学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平等交流机会。学生在练习传、垫球过程中,大胆尝试,主动交流,相互学习,让笔者感觉最深的是,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时间多了,练习密度加强了,掌握不了的动作会主动请教,技术比较的同学也会帮助体育“困难户”。课堂气氛感觉特别融洽,教师扮演的角色是引导者,共同参与者,尊重和保护每一个学生,让学生体会运动的乐趣!

3.关注个体差异

排球的水平参差不齐,教师教得最好,也不能全面顾忌每一个学生受益。体验式教学通过学生自己掌控,互帮互助体验动作。在排球体验过程中,笔者发现排球基础差的两个学生在练习传、垫球过程中,兴趣会逐渐减弱,出现消极现象。教师组织学生相互换人,一“好”一“差”搭配。利用骨干力量,帮助一部分学生练习,并不断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学生在体验过程中,会有失败,但通过同学的互帮互助,会发现自己的很多不足,比传统教学更为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与需求。这也是体验式教学模式的一个闪光点。

4.学生主体地位更为明显

体验式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较,学生掌控了更多的练习主动权,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更好的发挥。学生通过体验练习,反思,相互讨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对技术动作的学习逐步推进,不仅限于是动作表象,更加提升了内在动作的理解。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成果来指导自己的学练行为,由过去的“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体现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5.培养学生善学练、勤反思的意识

体育课堂教学中,发现许多学生对体育的理解仅仅局限于身体练习,忽视了知识的学习和消化,动作内在原理,导致很多动作技术和知识遗忘,违背新课程理念,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就是一句空话。学生只有在体验动作时,去思考分析动作在练习中所呈现问题,采取何种方法解决,才能加深动作重难点的理解,为更好的掌握动作打下基础。体验式教学充分体现了培养学生善学练、勤反思的习惯,进而达到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6.注重教学评价

完善的教学评价有助于体验式教学的实行。正确评价,适当的表扬,积极鼓励是对学生练习的肯定,它能够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自尊心和集体荣誉感。学生之间的评价尺度要把握好,不相互攻击、挑刺,评价要从实际出发,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把握,提高学生自学、自评的能力,增加学生之间的相互交往。

三、实施体验式教学的几点注意事项

1.适用性

体验式教学并不是所有的体育内容都适用,如投掷项目、跨栏、跳跃等技术性强的教学内容,都不太适用体验式教学。从教学对象上来说,体验式教学比较适合对体育技能有一定的认识和基础的学生。

2.时间的把握

体验式教学设计上要注意时间的把握,保证学生有体验、反思、讨论、总结、评价、再练习的时间。以学生体验为主,加强练习密度,提高学习效率。

3.教师积极引导

体验式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地位更为明显,与学生的讨论、分析、反思很多,教师要扮演“旁观者”的角色,也要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学习与思考、交流的空间和时间,并组织好学生分组,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会是学生体验中的“一剂良药”,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体育兴趣,提高了课堂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体验式教学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运动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教师为导,学生为主,关注个体差异和需求,体现了体育课程的新理念,值得我们体育教育者认真探讨,合理利用。

参考文献:

[1]钱志芳.有体验,更有效:谈体验式教学在高中体育课教学中的应用[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2(12)

[2]卢兴永,刘季武.运用体验式教学 提高体育课的有效性[J].体育师友,2011(3)

[3]李建军,现代中国学校体育思想寻踪[J],体育与科学,2002(1)

体育教学反思范文第7篇

关键词:体育教学 层次分析法 影响因素 体育教学改革

1 引言

大学的体育课在整个学习阶段又是必不可少的,于是很多大学生刚进校园时对体育课感到无所适从,为了拿到学分应付老师,加上体育教学本身存在的一些问题,能积极配合老师、热爱体育的大学生很少。大学是一个人个性的形成阶段,在此期间,健康的生理和心理是必不可少的。不少研究表明,体育对大学生个性的发展、稳定和成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学校应重视体育的教学,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环境,正确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为将来更好的施展才能创造条件。

2 大学生体育教学的现状

2.1专业化倾向

不少学校把竞技运动的思想贯穿于体育教学,教学动作程序完全按照竞技规则执行,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把体育课上成了训练课,体育教师成了竞技体育中的教练,教学上强调动作技术的传授。教师重点培养少数的尖子生,忽视了体育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全体学生,让他们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树立健康第一的意识。这种教学目标的本末倒置,让很多学生对体育产生了逆反心理,失去了运动的兴趣。

2.2 教学程序僵化

不少学校过分注重教学程序和形式规范化,过分追求形式统一,表面上整齐划一,不注重学生的实际情况。比如,"三步上篮"的动作对大多数的学生其实是没什么意义的,而有些体育老师为了能落实政策,将班级每一个学生的动作都标准化。从上课到下课,教师全程陪着学生练习,纠正动作,学生没有自由发挥的空间。使得体育课呆板而没有生气,学生缺乏该有的活力。

2.3 放羊散漫的组织教学

放羊式的教学是另一个极端,是教师不负责任、缺乏职业素养的表现。教师在整个体育课堂中只负责把学生集中起来发给体育器材,剩下的时间便让学生自由活动,学生是否在按照要求进行与体育有关的活动,教师不闻不问。这种对学生放任自流,教师自身要求不严的教学方式是对学生极其不负责任的表现。

2.4 体育教学设施不齐全

体育教学设施不齐全是我国大部分学校都存在的问题,可供学生选择的体育项目非常少。兴趣是最重要的老师,如果学校不能提供给学生感兴趣的体育项目也会打击他们参与体育的积极性。另外,体育设施简陋,易发生安全事故,有些体育器材长期得不到保养已经不能用于体育教学了,然而仍然被发放到学生的手中。体育教学一般在室外进行,若天气不允许室外活动则取消体育课,体育课程本来就少,断断续续的进行更加达不到体育教学的目的。

3大学生体育课程教学的影响因素

大学体育教育的主要任务不是让学生掌握一门体育专业技能,最主要的目的是激起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大学的体育课程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开设的课程越来越多,教学手段与方法也越来越多,然而,这些项目是否真正的受到学生的欢迎?是否达到体育教学的目的呢?只有了解了影响大学生体育课教学的因素才能很好的回答上述问题。

影响学生体育课程教学的因素主要有:个人兴趣:大学生还处于一个感性的阶段,个人的兴趣爱好在绝大程度上决定他们的选择;健康需要:健康的身体是学习和工作的基础,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身体的健康;体育学分:大部分学校将体育列为必修课,体育学分影响学生的毕业和考评;消除疲劳,缓解学习压力:大学汇集了各个地区的优秀学生,竞争大,压力大;评奖学金:体育课的成绩计入奖学金的评定,因此体育成绩的高低可能会成为决定因素;交友:体育课是集体性的活动,因此能增加同学们接触的机会,增进彼此的感情;治疗和预防疾病:体育运动能增强抵抗力,加快血液循环,有利于疾病的康复;调节生活规律:体育运动能使人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对生活充满热情;学习体育技能:体育社交是一种发展趋势,掌握一门体育技能可以为今后的工作加分;学习锻炼的方法:正确的锻炼方法往往能事半功倍。其中,健康需要和体育学分是影响学生体育课程教学的两个最终要的因素,在课程设置的时候应重点考虑。另外,个人兴趣和评奖学金也是两个比较重要的因素。

4 体育课程改革方向

体育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养成终生体育的习惯,然而,现在的体育课程设置并不能很好的达到这一目标。为了最大程度的达到体育教学的目标,各高校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着手:

4.1 加大宣传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然而这些人中只包括了很少部分的大学生。部分大学生觉得自己年轻,平时也没有重大的疾病,就认为体育锻炼是没必要的、可有可无的。学校应该加强宣传,让学生意识到体育锻炼对生活学习的重要性。可以发放宣传图册和播放宣传片,通过体育锻炼的有无对比让学生对体育锻炼有更深刻的认识。

4.2 调整教学方式

4.1.1 以学生为主体开设课程

体育课程的主体是学生,只有让学生喜爱自己所学的课程内容才可能主动学习。部分学校的体育课程仍然沿用中学的课程项目,学生对已经学习了很多年的内容无法产生兴趣。学校应针对本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学生的要求制定课程安排。

4.1.2 适当增加体育文化课

各高校的体育课都习惯性的变成了肢体活动课,教师教学生动作,发给体育器材,学生一直在活动中,而没有时间思考体育的内涵到底是什么。因此,让学生像其它文化课一样坐在教室,由教师讲解与体育有关的知识,学生对体育的认识提升到理论阶段;或者通过演示体育视频,让学生欣赏到力与美的结合,从而能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参加体育运动。

4.1.3 改革体育成绩评定方式

体育成绩的评定都是根据学生考试的数据来定的,长跑用了多长时间,跳远跳了多少米,这些都是量化的数字。有些学生由于个人身体原因不能进行激烈的运动,或由于心理因素对一些项目有恐惧心理,得到的成绩就只能偏低。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将班级分成几个小组,小组内学生的成绩由小组成员评定出来,录入成绩时按照一定比例计入总成绩,这样能更好的体现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一个人的精力有限,而组员都是生活在一起的同学关系,更能看到某个组员的进步和努力。

4.3 提高体育教师素质

随着时代的变迁,体育教师以前学的知识和技术可能已经不适合现时的需要,知识的更新迫在眉睫,因此每位教师应加强学习,不断以新的知识提高、充实自己。体育教学改革的关键是教师,面对严峻的考验,教师应该主动改进教学方法,结合自身的实践形成适合学生的教育方法。

4.4 加强场地设施建设

部分学校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不能跟上学校扩张的速度,下雨天没有场地上课,上课时体育器材不够等严重影响了体育教学的效果。学校应加大对体育方面的投入,提供充足的运动场地、器材设施,保证学生体育活动的顺畅进行。

5 结语

体育教学不同于其他文化课,具有其不同的特点:课前准备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组织工作复杂、意外事件发生频率大、教师危机处理能力要求更高等。因此,体育教学需要学校和社会投入更多的关注,教师和学生也应积极主动的解决问题,确保体育教学的目标能顺利达到。

参考文献:

[1] 廖祖英, 浅谈影响中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因素及对策. 四川体育科学, 2010(4): 73-75

[2] 黄如珍, 刍议如何提高体育教师素质. 福建体育科技, 2000(2):58-59

[3] 范建国,张伟.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现状与分析. 经营管理者, 2009(24):第291-292页.

[4] 姚为俊, 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现状调查. 体育科技, 2003(2): 54-56

体育教学反思范文第8篇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教育、素质教育

一、前言

在大家的常规认识中,很多人认为,体育课就是让学生在操场上生龙活虎地跑跑跳跳,根本没必要学习体育理论知识。实际上,体育理论课是体育教学不可缺少的部分,在体育理论课上可以给学生讲解体育基本知识,体育技术规则、战术,体育运动史、各项运动的起源和发展、运动医学的相关知识等。这些会为体育实践课打下良好的基础,对体育技能的教学、训练都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现在的实际情况是,体育教师对体育理论课的认识不深刻,学生对体育理论课也缺乏兴趣,致使体育理论课的功能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

要想解决问题,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二、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从课的构思着手。

培养学生自主学练能力是当前体育教学过程中实施《新课标》的需要,也是体现主体性教学的一种现代教学思想。每节课以学生为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建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课以“运动技能”“社会适应”“运动参与”“心理健康”为主要目标,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建立印象,直观的体验和感受,并先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培养学生的发现性思维及多样性思维和自我的创新能力。在动作技能形成过程中,采用了尝试,启发,点拨的方法。使学生对新动作有个总体的了解,同时根据不同水平,让学生自主选择辅助练习,完善技能的不同练习方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尝到成功的乐趣。同时,还能拓展学生思维空间,超越过去那种“授之以鱼”的被动教学模式,更好地贯彻“授之以渔”的思想,使学生在学习中做到会学、会用、会举一反三。通过热身游戏和素质练习游戏,培养了学生的良好的人际关系及合作精神,激发了学生爱国,爱军的高尚思想。

三、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寻求新的教学方法。

准备在课的开始部分,选用了创新“集体性”游戏,但是改变了传统的你讲我做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动脑思考,发挥想象,创新练习的方法,并在合理运用情景导入的基础上,更易激发学生的参与精神。培养高尚的思想品德。

基本内容:在技巧学习的过程中,应用多中教学手段,采用直观的图片示范、教师的标准动作示范、甚至多媒体的观看;采用了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在安全的基础上敢于尝试,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即使点拨,诱导,使学生由过去的被动学习,变成主动思 考,自主活动,自主创造,自我管理的活动方式,同时心理也获得了愉快的体验。在游戏教学中,教师只提出目的和要求,小组讨论练习的方案,通过比赛,提供了自我表现的机会,启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反应性和灵敏性。其次,通过一些奔跑和跳跃练习和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课程改革和脱离实际教材的内容

学生是好动的群体,对于体育活动的需求较为强烈,兴趣较大。在体育教学中,大多数学生渴求掌握一定的健身知识和方法,培养一两门体育爱好和专长,以备考上大学乃至走上社会之用。如果他们的业余时间能用在体育活动中,他们旺盛的精力就能得到宣泄,运动才能得到充分发挥,身体素质和技术水平得到了较大提高。另外,学生还可以通过体育课学习各项基本技术,而在活动课中利用充足的时间,系统的学习某一项运动技术、技能、技巧,增强其熟练性。这样,有利于学生产生良好地自我锻炼意识和习惯,对参与其它体育项目的学习产生积极影响,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为各项运动竞赛储备人才。

五、转换角色,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绝对的权威,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习成绩的评判者。新课程实施,用“目标引领内容”要求我们树立明确的教育思想,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均衡协调发展。教师由传授者转化为“首席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首席引导者”,就必须在教学活动中,与学生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兴趣和爱好,培养终身健康的意识和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不断认识自我;增强自信和团队意识\开放的胸怀\坚定的意志,实现现代文明的展示与交流。提高健康水平,提高生存质量,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目的。

传统的体育教学是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学生跟着教师转,教师跟着教材转,教师教无兴趣,学生学无乐趣。新课程以“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要求教师心中要装着每位学生的喜怒哀乐和身心健康,把学生看成学生的主体,学习的主人,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将学生的全面的发展放在首要地位。如,首先,根据学生的体能和体育基本技能的差异,确定教学目标、安排教学内容,让全体学生都有平等参与体育活动的机会。其次,关注学生的需求,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让学生在自主的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享受学习的乐趣,养成健全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