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写诗歌

写诗歌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写诗歌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写诗歌范文第1篇

《菲菲圆舞曲》

1953年12月28日,理查德・克莱德曼出生在法国巴黎的一个小镇上。 早在3岁时,理查德就与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一天,爸爸回家后,拿出一个像文具盒的东西,上面带着两排密密的小方孔,把它放在嘴边,左右移动了几下,就吹出了动听的音乐。理查德感觉很好奇,爸爸告诉他说:“这是一种乐器,它叫口琴,你来试试。” 理查德接过口琴,使劲去吹,听到了一种难听的响声,把自己都吓了一跳。爸爸笑了:“慢慢地学,你就能吹出好听的曲子了。”果然,在爸爸的指导下,没用多久,聪明的理查德就学会了吹口琴。 4岁时,理查德又爱上了钢琴。理查德的爸爸是一名钢琴教师,每天都在家里弹钢琴,这时候,理查德就在一旁静听。他非常爱听爸爸弹的曲子,也爱那架钢琴。他心想,钢琴真是好东西,只要用手在那些黑黑白白的键子上按几下,就能发出比口琴还要美妙的声音,我也要试试。爸爸见理查德对钢琴有兴趣,非常高兴,就开始教他学弹琴。在爸爸的指导下,理查德每天都要练上五六个小时的琴,却一点儿也不觉得累。因为,钢琴美妙的声音让他陶醉,心里感到说不出的愉快。

理查德非常有音乐天赋,5岁的时候就创作出一支曲子,曲名叫《菲菲圆舞曲》。菲菲是谁?原来,菲菲是爸爸给理查德取的名字,理查德的家人、朋友们,都喜欢叫他菲菲。曲子做好了,弹给谁听呢?不久,家里举办了一次小型家庭聚会。在聚会中,理查德弹起了他创作的《菲菲圆舞曲》。大人们简直不敢相信,这样好听的曲子,竟是只有5岁的理查德创作出来,大家都对理查德竖起了大拇指。听了大人们的称赞,理查德对音乐更加喜爱了。

爱的乐章

在爸爸的精心指导下,理查德的琴艺进步很快,连他自己也觉得有些奇怪。12岁时,理查德考入了巴黎音乐学院。爸爸为了奖励理查德,又送给他一个老式的小管风琴。从此,理查德发现,除钢琴之外,还有其他的好乐器。

16岁那年,理查德在学校音乐比赛中获得了第一名,并以优异的成绩毕业。毕业后,他与其他搞音乐的伙伴一起成立了一支小乐队。 爸爸非常支持理查德,带着他们去排练厅练习。他知道,只有经过不断地锻炼,理查德才能在音乐方面有所造就。 经过刻苦的练习,理查德与伙伴们的小乐队开始正式演出了。那段日子过得很辛苦,他们要排练,还要演出,挣到了一点钱,又要购买许多乐器,才能继续演出。不幸的是,这时,理查德的爸爸突然身患重病,无法在经济上支持理查德。为了演出,理查德只好节衣缩食,经常用三明治来填饱肚子。结果,他在17岁那年得了胃溃疡,不得不去医院进行手术。

通过在小乐队里的锻炼,理查德的钢琴弹得越来越棒,人们都认为他将成为一名前途无量的古典钢琴曲演奏家,因为他最擅长演奏肖邦、拉贝尔、德彪西等人的作品,如果继续努力,必将成为古典音乐界的明日之星。但是,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他对通俗音乐产生了兴趣,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音乐,理查德不顾周围人的反对,毅然转变方向,突破传统,超越自我,以他高超的钢琴演奏技巧和深厚的音乐感,把音乐和浪漫带给了更多的普通人。

成功与机遇总是垂青那些一直都在努力奋斗的人。很快,理查德被法国一个著名的唱片制作商看中,发行了他的第一张唱片《致艾德琳的诗》(又被称为《致爱丽丝》)。这张唱片,刚一上市,就引起了轰动。理查德特殊的演奏风格与含蓄的个性,打动了许多听众。《致艾德琳的诗》畅销全世界38个国家,总销量高达2200万,连唱片制造商都没想到它会卖得这样好。理查德在转眼间就成为一名炙手可热的演奏者,他的爸爸非常高兴,可惜,还来不及分享儿子的成功,理查德的爸爸就去世了。在去世前,理查德的爸爸仍旧很自豪,因为他相信,理查德必将取得巨大的音乐成就。

从《致艾德琳的诗》开始,理查德渐渐成为世界著名的钢琴家。有评论家说:“理查德是继贝多芬之后,将钢琴曲在全世界范围内普及的人,他所做的无人能及。”

异国情

音乐是没有国界的,理查德的音乐更是如此。小时候,理查德在学地理时,听老师讲到古老神秘的中国,并对中国十分向往。然而,理查德却从没有想过,自己有一天能来到中国。

1992年,理查德第一次到中国演出。刚来到这个东方古国时,理查德就认识了许多中国朋友。如今,十多年过去了,理查德的中国朋友也越来越多。但最让他难忘的,却是五个热爱音乐的小朋友,他们的名字分别是邵融、刘齐、孙莲、张晏铭和吴韵柳。

邵融、孙莲、张晏铭和吴韵柳四位小朋友的钢琴弹得非常出色,当理查德在中国举办音乐会时,他们被选上与理查德同台表演。四位小朋友听到这个消息都非常高兴,他们觉得自己太幸运了,能和钢琴王子一起合作,简直是做梦都没想到的事。

写诗歌范文第2篇

也许有同学会说:“写诗?太难了吧,比写作文要难上千倍!”这个想法是不准确的,只要你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每天都会有思考,有自己喜爱或讨厌的东西,只要你守候自己内心的声音,就能聆听到来自生命的触觉,自然就会有感而发,那么就具备了一个诗人应该有的素质了。

“诗是一种最集中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它饱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情感,常常以直接抒情的方式来表现。”这是何其芳在《关于写诗和读诗》中对诗的最简单精确的概括。同时,著名诗人北岛也说,“通过写诗可以建立一个自己的世界,一个真诚而独立的世界。你是这个世界的主宰和建设者,这也是一种创造。”

妈妈,

我看见了雪白的墙。

早晨,

我上街去买蜡笔,

看见一位工人,

费了很大的力气,

在为长长的围墙粉刷。

他回头向我微笑,

他叫我去告诉所有的小朋友:

以后不要在这墙上乱画……

有同学会问:“这是诗吗?”答案是肯定的。诗人梁小斌在《雪白的墙》中以孩子和母亲对话的形式,讲述了孩子在早晨买蜡笔的途中看到工人叔叔在粉刷墙壁,揭示了不要随意破坏公物的深刻寓意。语言质朴简单,却表达了作者一定的思想感情,这就是作者为自己建造的思想城堡。

怎么样,很容易吧?还有更容易的,郭沫若认为写诗就是“直觉+情调+想象+适当的文字”的公式化组合。直觉就是我们对于某种事物的最直接的感观,是一种感性认识;情调是思想感情所表现出来的格调;想象指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新的组合而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我们每天都有直觉、情调和想象的心理变化过程,都会产生思想碰撞的小火花,再配以适当的文字,也就是说,我们每天都在写诗!虽然说写诗在理论意义上很简单,而且我们写诗只是为了抒思、记录生活,但还有一些问题是要注意的:

一、诗歌的创作需放飞想象的翅膀。

为了使你的诗作更加绚丽,除了做到真诚和理性外,还需要想象。在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之间,我们可以通过想象,把看似不可能产生的联系建立起来,构建起此物与彼物的联系新秩序。这个联系是由你的大脑创立的,所有夸张和变形都是合理的,也必定会很精彩。捷克诗人赛弗尔特的诗《关于女人的歌》中有这样的诗句:若是让女人来操作大炮/落到人间的/只能是玫瑰。大炮和玫瑰没有必然的联系,但是作者却通过女人喜爱玫瑰的特点把它们联系起来。诗歌中的想象,把许多隐藏的秘密展示出来,这也是它的魅力所在。

二、诗歌是情感真诚的抒发。

这里所强调的是真诚,是不要为了写诗而写诗,也不要为了让别人对你的诗产生什么样的看法而违背自己的内心而写。写诗要对自己真诚,做到感情真挚,使友情、爱情、亲情等在你真诚的倾诉中得到升华。如柏长青的《我的大学》:

我的大学/许多人从门前走过/每天/大门关不住各式各样的鞋子/他们从四面八方涌来/在这里读书,相爱/一些进不去的人们/呆呆地望着楼上的窗户/想世界的样子。

诗句很疏朗、干净,表达真诚,表现了大学给青年人成长带来的影响,把大学当成了自己的整个世界。

三、诗歌需要理性精神的照耀。

写诗时不能只从感性出发,为了提升诗句的内涵深度,还需要借助理性思维,在感性的基础上让理性精神自由地展示照耀。

我是人/我需要爱/我渴望在情人的眼睛里/度过每个宁静的黄昏……我,站在这里/代替另一个被杀害的人/没有别的选择/在我倒下的地方/将会有另一个人站起/我肩上是风/风上是闪烁的星群。(北岛《结局或开始》)

这首诗首先从感性出发――“我是一个人”,有被爱与被关怀的需要,但在诗的后半部分作者又上升到理性――为了自己的理想义无反顾地选择了死亡,喊出了心灵觉醒思考的声音。绽放理性光芒,你的诗作就不会肤浅,它是可播撒、可以传递的种子,让你的思考与见解不断走向成熟。

四、创作诗歌需要锤炼语言。

写诗歌范文第3篇

一、山重水复疑无路――审视现状

《论语》记载:“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然而,在当代,诗歌在走下坡路。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1. 社会认同的淡化

自朦胧派诗人北岛《回答》一诗“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广为流传,中国的诗歌就渐行渐远。如今,提起诗歌,我们首先想起的就是“梨花体”、裸诵等一系列网络诗歌现象。中国这个诗歌的古老国度,已经失去了他存在的养分。国人多数都沉迷在小说当中。鉴于这种当前的大背景,又会有多少人固守在诗歌的阵地。

2. 教师认同的淡化

陆机在《文赋》中提到“诗缘情而绮靡”诗歌是有感而发。然而,有多少人会如李白般诗意大作。在当下,作为教师的我们,认为诗歌教学只要扫除文字障碍,学生能理解点诗句就完成了教学任务。这便降低了诗歌写作的地位。我们自己也很少去读诗、写诗,缺少对诗歌的正确把握。那就更谈不上去知道学生写诗。

3. 主体认同的淡化

诗歌的语言精练、跳跃性大、评价标准不一等特点,使诗歌已经淡出了中考试卷。学生对诗歌不重视,甚至是忽视。他们不明白诗歌创作于与作文也有着很大的关系。更不明白“诗言志”“诗缘情”“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的工具性作用。大多是学生对诗歌存在着畏惧情绪,“望诗兴叹”“望诗止步”,更不用说用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再加上老师千叮咛万嘱咐的“千万不要写诗歌”。学生对诗歌热情就被扼杀在青春这个黄金时间。

二、柳暗花明又一村――方法尝试

新课标指出:培养鉴赏诗歌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而现代诗歌的意义不明确,因此,我们不能仅仅囿于书本上的简单学习。这样只会让学生的思想僵化。

钱梦龙先生发出了“呼唤语文教学诗性的回归”汪国真说过“诗歌要振兴,它需要围绕诗歌的本来面目。”当汶川地震时,那首诗温暖着我们每一个人“孩子,快/快抓紧妈妈的手,去天堂的路 太黑了/妈妈怕你 碰了头/快 快抓紧妈妈的手 让妈妈陪你走”……在当下,我们要做的就是要用诗歌温暖学生的心,用诗歌点亮语文课堂。

(一)点一盏“自信”之灯,照亮学生

在课堂的开始,我用了这样的话语:“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从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算起,到现在已经有三千多年的悠久历史了。龙的传人以其豪迈的个性谱写了一首首气势磅礴的诗作。然而,我们各地中考作文要求都会赫然标出“题材不限,诗歌除外”的习作要求,因为这种凝练含蓄的文学样式不好在评分时做统一要求。既然中考不让写诗。我们为什么还要“学写诗歌”呢?孩子们,这你们可就想错了。中国科举考试中有多少状元你知道吗?但你却知道那个因为落榜而彻夜未眠于姑苏城外寒山寺边的张继,只因为他那著名的《枫桥夜泊》。这又如“一语惊醒梦中人”学生对于诗歌创作冰冻的内心开始融化,点燃了学生进行诗歌创作的热情。

(二)点一盏“方法”之灯,引领学生

古人学诗贵在朗读,三分诗,七分读。严羽在《沧浪诗话校笺》中说道:“朝夕讽咏,以为之本”“酝酿胸中,久之自然悟入”学好诗歌,就要对诗歌反复的诵读。在此基础上把诗歌创作分为两个阶段:仿写阶段、创作阶段。

1. 仿写阶段

在学习完第六单元的轻叩诗歌的大门后,让学生试着仿写一些儿童诗歌。这个阶段是诗歌创作的最基础的阶段,仿写诗歌难度较低,学生看到自己的作品后也会激发写作的欲望。

2. 初步创作阶段

首先,诗歌要有情感。诗歌并不是语言文字的简单排列,也不是停顿节奏的拼凑。要向冰心那样“小诗抒我心中情”

其次,诗歌要构思新颖。郭小川说过:“没有新的构思,没有新的创造,就不要动笔。”

再次,诗歌要捕捉意象、创造意境。意象是饱含诗人感情,染有诗人主观色彩的物象。诗歌创作必须要在生活中选取一些物象运用到作品当中,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如《我爱这土地》让学生捕捉诗歌中的意象:“土地”代表着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接着,诗人还要营造一种氛围,让人品位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意境美。

写诗歌范文第4篇

是的,徐毅还是一名小学生。他6岁开始写作,8岁出版第一本诗集《梦落花》,迄今已发表诗歌、童话和小说等作品10多万字。2012年12月21日,9岁的徐毅正式加入重庆市作家协会。

徐毅是重庆市树人小学四年级的一名学生,尤其喜爱金波爷爷的童话诗,还有《安徒生童话》等童话书籍。不过,说起写诗,他坦言最初是被爸爸“要求”出来的。

原来,6岁时,徐爸爸为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要求徐毅每天观察自然,然后把看到的写下来。“有时写不出来也抓狂。”徐毅说,其实自己又不是“神童”,只不过写得多了慢慢对文字就“有了感觉”。之后,他开始学着作诗,且一发不可收拾,“诗歌是我对周边事物最真实的表达”。

徐毅的爸爸说,徐毅一直保持着早读诗歌、晚读小说或童话的习惯。此外,每个周末,徐毅也都坚持写诗。目前,徐毅已经出版了一本诗集《梦落花》,诗歌小说集《雨是伤心的云》也将在近期出版。

问起今后想做什么?徐毅说,他想当一名科学家。至于写诗,只是他的一个爱好。

“他对什么都感兴趣,爱看书,也喜欢科技小制作,还会吹萨克斯。”在徐毅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张晓琼看来,徐毅纯真阳光,丰富的想象力更给她留下了深刻印象。

张老师说,在徐毅的作文中,月亮会张大嘴,小花、小草会说话,“他写的诗歌是童趣的自然流露。”

“徐毅丰富的想象力还不仅表现在写诗中。”张老师记得,一次,班上竞选副班长,其中有个才艺表演环节,徐毅把一些金色的盒子拆开,套在头上、腰上和手臂上,表演了一个“大侠”。精彩的创意,让他赢得了大家的支持,最终当上了副班长。

写诗歌范文第5篇

翻开古代诗歌史,陆游写诗歌近万首,苏轼的诗歌有三千多首,王安石的诗歌总量也近两千首……可以说,只要愿意写诗,生活无处不入诗。在诗人那里,月圆是画,月缺是诗,悲叹是曲,豪情是歌。将生活咀嚼出滋味,即流泻笔端而为诗。怀着这样的感触,我和学生根本顾不上对诗歌形式的雕琢,便直接踏上了“我手写我心,我心自有诗”的轨道。

高三生活总是有几分枯燥,但生活并不因为枯燥就无价值。九月中旬,阴雨绵绵,更是给高三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上晚自习时,我一进班就看到了学生们的困倦,十几个人伏案而睡,其余学生也毫无精神。

同学们睡得太安详了,眼看就要上课,真不忍心叫醒他们。“怎么办呢?”迟疑间,两三个学生识趣地碰醒同桌。我想:“喊醒了,还是没精神啊?总不能大吼一声‘我劝诸公重抖擞’吧!”此时,一个念头闪过脑海:“就写首诗吧,送给同学们,或许还能出奇制胜呢。”

拿起粉笔,我在黑板上写下:“复习必修五第一单元。”随后,写诗:

秋雨丝丝凉,身感心神爽。

盼君惜时光,莫负爹和娘。

刚写完,我就看到个别学生拍了同桌:“还在睡!看看黑板上说谁哩!”这时,上课铃响起,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瞪大眼睛,直视黑板。诗歌在学生们的心里逐渐发酵。这一刻,我知道,写诗的效果慢慢显现了。

看完黑板,多数学生开始了复习。我在教室过道里踱着,学生孙玉宏递给我一张纸,说:“我给您的诗改了一下,不知道好不好?”我说:“改了就有思考!”

我把他这首诗写在黑板上:

秋雨丝丝缓,身感心神宽。

莫待时光散,后觉泪满衫。

刚写完,一个学生喊我:“老师,我同桌白松宁也写了一首。”

秋雨丝丝涟,身感心神倦。

背水战雄关,不胜成囚犯。

正好是三首诗,并列在黑板上。学生们一下子全都看着黑板,却不复习了。我说:“还是请大家先复习,最后十分钟咱们再请作者谈写诗的原因,好吧?”继续复习时,不少学生总是有意无意地往黑板瞟一眼。

最后十分钟,我一站上讲台,刚举手还未说话,学生们却出奇地安静了。我说:“下面,咱们就请孙玉宏说说写诗的原因吧。”

孙玉宏答:“我就是感觉到老师写的不好,才想着改改,写这首诗的。”

“还有吗?”

孙玉宏摇摇头。

“下面,请白松宁同学说说自己的写诗想法吧?”

白松宁回答:“我们高三生活太苦了,我心里很苦,根本感觉不到凉爽。再说了,我们明年考不上大学,上学十几年真是辜负父母和亲戚朋友的期盼,我感觉到考不好就像犯罪一样。”

“那就成囚犯了?”

白松宁解释:“古人说成王败寇,高考失败那不也很类似吗?”

“同学们,你们有这个感觉吗?”

学生七嘴八舌:“差不多。”“就是那样。”“考不好,还可以复习,怕啥?”

“看来,白松宁的压力挺大的,真是一个感恩父母的人。他朝着最努力的方向走去,才会给自己那么大的压力啊!下面,谁来评论一下哪一首诗更有味道?”

陈宇佳和陈佳佳先后发言:“老师你写的诗太直白了,也不太押韵,白松宁写的诗有点悲痛,孙玉宏写的诗有韵味,最后一句泪满衫,很有韵味。”“孙玉宏的诗有文化感,我觉得有文化感的诗是好诗。”

我趁机点拨:“那什么叫文化感和韵味呢?来看看孙玉宏的诗句,泪满衫,是不是在古代诗歌里面见过类似的用法?”(学生未反应过来)

我又提示:“唐代诗人白居易写过一首诗,名叫《琵琶行》,有两句是――”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眼泪把衣衫都打湿了,那流下的眼泪太多了,说明诗人――”

“太感动了!”“太伤心了!”

我总结:“诗歌有文化感,有韵味,就是诗歌的语言有历史有故事,情感含蓄深沉。我也认为孙玉宏的诗写得好!谢谢玉宏!”(学生热烈鼓掌)“下面,咱们就说一说,这三首都是从秋雨开始写起,为什么情感却很不相同呢?”学生一下子陷入了沉思。

几分钟后,张君珂说:“你写诗的目的是让我们好好学习,他们俩却不是的。”宋俊芳说:“白松宁的诗我们都有感受,我们天天做题确实都很‘倦’。”

学生发表了见解后,我提示:“我们的身份不同,写作目的也不同。我是老师,想让大家好好学习,我写的这首诗就是劝学诗,所以我写得很直白,小学生都能看懂。孙玉宏是为了修改我这首诗,只是觉得我写的没有韵味才来写诗,算是自励诗。白松宁的这首诗,道出了心中的苦衷,悲凉中有几分壮烈啊,是一首自白诗。写景物,用意象,都不是固定的,最多是相对固定。古人说秋风秋雨愁煞人,那是大多数诗歌的情感,秋雨秋风秋景就是悲凉的,可是也有些诗人写秋天就不悲凉,刘禹锡的《秋词》写景‘晴空一鹤排云上’,抒情‘便引诗情到碧霄’‘我言秋日胜春朝’,说的就是积极欢快的情感。意象和情感之间的关系,这下大家明白了吧?”(学生点点头)“放学吧?”

学生笑答:“早就放学了!”我说:“耽误大家晚走十分钟啊,我有错,可是看着大家学习很来劲,我高兴,可以说这也是我最近一周上得最愉快的一堂课。谢谢大家啊!”(我双手一抱拳,学生鼓掌)

隔了一天,上午正在上作文课。一道闪电划过窗户,接着一声雷从天而降在教室外炸响,学生的心顿时都飞到教室外了。我抓住时机,赋诗一首写到黑板:

咏怀 秋雨有感

秋雨欲来雷声伴,一道银光穿云天。

若要桂香菊笑时,请君且待九霄蓝。

刚写完,我突然觉得应该把最后两句修改成“风雨不动安如山”那样的意境。于是又在黑板上并列写一首诗:

秋雨欲来雷声伴,一道银光破云天。

莫道风凄雨且厉,吾心一片湛如蓝。

学生田晶亚有感当即赋诗一首,交了上来:

秋雨欲来雷声传,艺术银光抢争先。

再闻桂花香气散,只恐又待大晴天。

陈韦豪也赋诗一首,交上来:

秋雨携雷压驻城,书声朗朗斗志诚。

更待明年今日胜,立我战旗南京城。

当即,我针对三首诗同样以“秋雨”起兴设问,请学生对诗歌的情感与诗人的心理发表见解。最后,总结如下:田晶亚的诗和我第一次写的诗,都有一种等待的心理,寄希望于外界,期盼天晴后再欣赏美丽的风景,心泰然后才能变好。我修改后的诗,是一种不管如何刮风下雨却独自岿然不动的心境。这表明内心不受外界干扰。这也意味着我们每个人学习和做事的时候,不能因为别人的干扰,就随意改变自己的初衷。陈韦豪的诗,诗如其人,有种豪情壮志,也是不受外界干扰的一种心境。我个人看法是,这也应当是咱们高三学子的主流心声。

下课后,熊姗姗也写了一首交上来:

秋雨已来尚未停,恍然入梦江南陵。

雨中漫步心事宁,花香唯有天先晴。

我问:“已经下课了,咱们下一节课再评讲吧?你这写的也是等待心理吧?”

熊姗姗答:“评不评都行。我写的就是等待心理,交给你,你看出来就行啦!”

写诗歌范文第6篇

一.美读优秀诗歌。组织学生学习一些古今中外的名作,不断诵读,体会诗歌的美。让学生感受诗歌空灵的意境,感受诗歌的飘逸或婉约,感受诗人的得意与失意。在诗歌的氛围里,学生能感受到生活的自在和美丽。所以,通过反复诵读,仔细品味,领略到诗歌的音乐美、意境美、意蕴美,把学生引领到一个诗意的世界,让他们喜欢上诗歌,并萌发写诗的冲动。

二.介绍诗歌发展变化史。在学生有了诗歌兴趣的基础上,我才娓娓讲述诗歌的发展变化历程。从诗歌的起源到《诗经》《楚辞》;从李白的雄奇奔放、杜甫的沉郁顿挫,到辛弃疾的豪放、李清照的婉约;从古体诗到近体诗。而我讲得最详细的还是新诗,从“五四”新诗运动、早期白话诗,到徐志摩为代表的“新月诗派”、戴望舒为代表的“现代诗派”;从诗坛巨匠艾青,到穆旦为代表的“中国新诗派”;从20世纪50―70年代的政治抒情诗,到80年代的朦胧诗、新生代诗潮, 到90年代的先锋诗歌。听着我对诗歌脉络的梳理,以及对一些经典诗作的讲解,学生们感到前所未有的畅快,他们分明已被诗歌的魅力吸引住了。

三.选好模仿范本。学生作文,往往从模仿开始。写诗需要一个合适的范本,不能太难,太难了学生模仿不了,自然引不起兴趣。我认为中国古典诗歌就不大适合作为中学生模仿的范本,不少外国诗歌又显得过于深奥。于是我将目光主要投向了中国现当代诗歌。如:刘半农的《叫我如何不想她》、卞之琳的《断章》,当代诗人顾城的《一代人》,以及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等等。

当我将这些诗作介绍给学生时,他们开始激动起来,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喃喃自语,有的面露喜色。我想,他们大概是感受到了诗歌的美丽。而我也趁机分析了这些诗歌的妙处,它们的章法结构、想象空间、旋律之美,然后就让他们模仿这些诗,也模仿其它诗歌。于是就有了下面的习作。如一位女同学的《故乡》:“一件漂亮的嫁衣披在身上/我将离开我的故乡/故乡的山 故乡的水/可愿跟我一起上花轿”;另一位同学的《于是长大以后》:“于是长大以后/我不再牵着你的手/去看天边的彩虹//于是长大以后/我不再拉着你的手/去数夜空的星斗//于是长大以后/皱纹悄悄地爬上了/你的脸颊//于是长大以后/岁月的刀痕印在了/你我的心头”。

四.创作提升。进入诗歌写作的实际操作阶段,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兴趣十分浓厚。为了合理地引导,我将它分成了四个步骤。

初写:先指定写作对象,命题写诗,比如《夜雨》《月光》《家乡的风》等,再由学生自由写诗,充分发挥想象力,抒发真情实感。

交流:要求学生相互交流自己的诗作,先小组内交流,然后跨小组交流。在交流过程中,要求学生客观实际地发表读后感受,不保留,既肯定优点,也指出不足。

修改:要求学生根据同学所提出的意见对自己的诗作进行修改。

评价:学生将经过修改的诗作交上来后,教师在最快时间内阅读每一首诗,并写上几句读后感,主要表达肯定之意,多鼓励,对不足之处委婉建议。然后,选取代表性强的诗作由作者本人朗读,然后全班讨论、评析,其余诗作则以私下交流形式向学生反馈意见。

在评价的过程中,我也讲解一些诗歌写作技法,介绍一些常见的表现手法,比如诗歌中的“虚实结合”、空白艺术、多义性,诗歌的三美(绘画美、音乐美、建筑美),诗歌的意象、意境、意蕴,诗歌的正衬、反衬等等。当然像诗歌写作少用形容词,语句要流畅,要抒发真性情等,我也会在作品评价中贯通讲解。

五.举办诗歌朗诵会,编辑诗歌小册子,推荐作品发表。在时机成熟时,组织开一次诗歌朗读会,学生朗诵自己写的诗或别人的诗,让大家感受到分享的愉悦。同时我也安排学生骨干编辑作品小册子,争取让每位同学的作品都能得到展示,而且我还向县内外刊物推荐学生们的优秀作品,让他们进一步感受到写作的乐趣,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写诗歌范文第7篇

特朗斯特罗姆从小就对诗歌痴迷,他总是上百次吟诵同一首诗,甚至倒背如流了,还要时不时温习,因此,他读过的诗歌数量并不多。每一首诗,都化成血液,流入他的身体,渗入他的灵魂,仿佛在和伟大的诗人对话,会意深处,常常独自发笑。

特朗斯特罗姆中学时代开始写诗,每次写诗都要反复斟酌,多次吟诵,数次修改,直到朗朗上口,充满意韵,才投稿发表。1954年,已是23岁的他发表了处女诗集《17首诗》。虽然他当时还是一位大二学生,但这本诗集却轰动瑞典诗坛,被文学史作者扬・斯坦奎斯特称为“一鸣惊人和绝无仅有的突破”。特朗斯特罗姆在斯德哥尔摩大学心理学系毕业后,在社会福利机构担任心理咨询员,但依然没有放弃写诗。

1990年,横祸飞来,特朗斯特罗姆突发脑溢血,大家都以为这位瑞典辉煌一时的诗人会一蹶不振,并可能从此搁笔。那时,他右半身瘫痪,语言能力全失,记忆力严重受损,就是和人谈话都结结巴巴,词不达意。然而此刻,他远离了喧闹的尘世,倒是少了尘世的干扰,能够恬静地生活。直面死亡,或许也就是直面上帝,他默然地品读人生,情到深处,写出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作,并于1996年出版诗集《悲伤贡多拉》。

漫漫人生,酷爱诗歌的特朗斯特罗姆,一生平均下来,每年写诗不超过3首,但是每首诗都很凝练,让人回味无穷。他秉承着一个基本原则,文学最本质的精神是创新,他的每一首诗都应该体现一种独特的风格,事实上这种不重复的风格在他的诗歌里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了。他的诗形式上风格迥异,内容上也包括诸如死亡、历史和回忆等人生重大命题,仿佛是一面多棱镜,审视着立体的人生,凸显着人类自身的价值。

如今,特朗斯特罗姆的诗集已被翻译成近60种语言,为世界各地读者所喜爱。在物质世界日益丰盛而文学尤其是诗歌却日渐边缘化的当下,他的诗歌像一道独特风景,成了供给那些诗歌爱好者或普通大众的一道别致的精神盛宴。

2011年10月6日,特朗斯特罗姆因为作品“通过其凝练、通透的意象,为我们带出了通往现实的崭新路径”而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写诗歌范文第8篇

诗歌自古以来就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的明星,是悠久的华夏文化的一朵奇葩。漫步诗苑,我们无时无刻不在领略祖国秀丽的山川美景,感受诗人博大的胸怀气度,体悟深邃的自然理趣和人生哲理。阅读诗歌,能够让我们从中得到美的熏陶,感悟到生活的哲理。对我们刚刚步入初中的同学而言,要想独立地创作出一首诗歌,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我们可以在学习诗歌的基础上,仿写诗歌。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仿写诗歌呢?

一、充分调动回忆,捕捉诗歌意象。所谓意象,是指作者在诗歌中所描写的具体对象。它是作者抒发感情的载体,也就是说,作者思想感情的抒发就是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写来进行的。意象是诗歌的灵魂,是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所喜欢的人、事、物、景。因此,我们在仿写诗歌之前,要充分调动自己的回忆,想一想自己所喜欢的、最熟悉的、能给自己带来深刻感悟和启迪的东西。然后,对这些意象进行生动而又细腻的描绘,并融入内心真挚的感情。

二、展开合理想象,营造优美意境。所谓联想,是人们在观察的基础上,由当前的某一事物回忆起或想到另一有关事物的思维活动。作者在行文中运用想象,就能够创造出优美的意境,使诗歌内涵丰富,意蕴深刻,表达形象、生动。在想象中,我们可以把平常的事物呈现出不平常的一面,让平凡的人物变得与众不同,让熟悉的景物成为独特的风景。如余光中的《乡愁》一诗,诗人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将乡愁具体幻化为邮票、船票、坟墓、海峡,从而丰富了乡愁的内涵,化抽象为具体,进一步深化了诗歌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