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资料员学习材料

资料员学习材料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资料员学习材料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资料员学习材料范文第1篇

一、分组有效

有效分组是为了有效地组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建立结构合理、互帮互助的合作小组是基础,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第一步。

学生是具有丰富个性的学习者,为此,要对全班学生的分组进行细致的研究设计。首先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情况,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分组,争取小组间的零差距,做到每个小组的实力相当,每组人数一般为4至6人,并推选知识基础扎实、兴趣爱好广泛、学习能力较强、心理素质较好的同学担任第一任轮值组长。每五六周根据实施情况改变一次编组,轮换组长,给每个学生创造机会,使每个学生的能力都得到提高。

在小组合作交流中,为了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参与率,组内成员在一个阶段里每人都有相对侧重的一项责任,担任一个具体的合作角色。如小组讨论的组织者、记录员、资料员、发言代表等,一定时间后,角色互换,使每个成员都能从不同的位置上得到体验、锻炼和提高。鼓励每个组员要积极参与踊跃发表自己的见解,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及时补充修改自己的看法。这样可以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长处,特别是给那些平时不愿意说话或是不敢说的同学提供展示自已的机会,让每个人在活动中做到:会倾听、会表达、会讨论。

二、准备有效

1.精心设计活动

一是合理选择活动内容。数学课堂中,有些内容是适合独立探究的,有些内容是适合动手操作的,有些内容是适合合作交流的。适合合作学习的数学内容一般有以下一些特征。①对于需要通过概括抽象得出,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在以后应用中容易出错的数学概念、原理,可以进行合作学习。②对于一些原理的探寻,或得出符号化的结论有一定困难时,教师可以考虑分解或转化问题,创造条件让学生合作学习。③问题具有挑战性,独立解决起来比较困难。④问题具有开放性,仅靠个人思考不全面或在解题策略、结论上存在很大争议。⑤问题具有探究性,通过对问题的探究可以使学生对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有一个亲身体验,增强合作意识,提高合作技能。 因此,不能将合作交流活动滥用,那样只能使合作交流成为一种形式,走的是过场。二是合理设计活动程序。合作交流活动是否顺利、有效,活动程序必须合理。设计时要围绕课时目标,把活动分解成几个环节,各个环节应目的明确,内容具体,有针对性,而且应环环相扣,活动自然流畅。本人在教学五年级上册《观察物体》时,设计了观察活动,活动有以下几个环节:①学生在自己的位置观察小组提供的物体,将观察结果记录下来并完成观察记录表;②小组内交流观察记录,形成小组讨论结论;③小组代表在全班汇报交流,形成全班讨论结论。通过观察、组内交流、全班交流等环节,学生对“从不同的位置观察长方体,看到的面的情况是不一样的,至少可以看到一个面,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的观察经验获得就很真切、深刻。

2.精心准备活动材料

活动材料包括工具材料和学习材料,是学生数学活动的内容载体。活动材料越丰富,就越能调动学生各种感官的协同参与,活动的有效性就更强。工具材料应尽量让学生收集准备。学习材料有的应按个人准备,有的须按小组准备,教师在课前就应根据设计准备好。

三、组织有效

1.合作活动

合作活动要充分体现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合作活动前,教师应明确提出活动任务,小组应根据活动任务明确分工;合作活动时,组内同学要积极主动参与,团结协作,共同完成本组活动任务,教师要注意观察,及时给予有困难的小组以帮助,或者以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到活动当中。合作活动结束,应立即收拾活动材料,或提醒学生停止活动,避免学生沉迷于当前活动,而影响后面的学习。

2.交流活动

交流活动应着力培养学生尊重他人意识、交流意识,在交流活动中学会倾听,学会有条理、有逻辑地陈述和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交流前,教师应明确交流的内容;交流中,教师以参与者的身份参加学生的讨论交流。组内交流,应是人人发言;组间交流,应是发言人代表小组发言,交流的内容应是小组的意见,而不是个人意见,发言以“我们小组认为”“我们小组的意见是”等形式进行。

资料员学习材料范文第2篇

摘要:合作学习已经成为教师课堂教学、学生自学之外的第三种学习形式。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学会沟通、合作的技能,学会处理分歧,分享学习成果,培养了社交能力和合作精神。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如何更好的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加以摸索。

关键词:高中 历史 课堂 小组 合作 学习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而阅读是自主学习的主要形式。阅读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人类特有的最普遍最持久的学习方式,一个人要学会学习并且能够终身学习,首要的条件就是要学会阅读。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是学好历史的前提,因此让阅读走进高中历史就显得非常重要。小组合作的学习活动,有利于学生在历史学习中活跃思维、深化认识,有利于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多边交流与合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表达能力。在新课程背景下,为转变教育教学理念,笔者结合实际情况,就小组合作学习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分组教学与合作学习

“分组教学”是将班级按成绩或能力划分为几个小组,同一水平的学生结成一个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在小组中合作互助,并以小组成绩代表个人成绩。整个小组合作学习的质量,取决于每个成员的表现,以及他们相互帮助的程度。总之,合作学习是一种旨在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互助合作,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

二、科学合理的小组分配

1.小组分配应遵循“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

为了促进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首先应对全班学生进行适当的分组。为保证组内成员的互补和组间的公平竞争,在分组中要考虑学生的能力、兴趣、性别、家庭背景、住校与否等几个方面的因素。一般应遵循“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来分配每组的成员,这样才能保证每个小组在大致相同的水平上展开合作学习。学生在竞争中就会有“旗鼓相当”的感觉,才会增加合作的动力,增强取胜的信心,取得良好的合作效果。

2.小组成员角色任务的分配

合作学习小组以前后桌六人为一小组,将全班分为九个小组。小组内设小组长一人,记录员一人,信息员一人,资料员一人。组内各成员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既避免了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泛泛而谈,又避免了学困生在小组合作中的“搭车”现象。经过一段时间,学生各方面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后,还可以互换角色。好中差学生的交错搭配,以小组取得成绩对小组评价,这样让每一个优秀学生心甘情愿地辅导落后学生合作学习,促进学生共同进步。

3.红旗小组评比

小组进行红旗评比。第一名小组获红旗,二、三名获黄旗,四至六名获蓝旗,两面黄旗合一面红旗,两面蓝旗合一面黄旗。五面红旗年级嘉奖,十面红旗学校嘉奖,二十面红旗集团嘉奖。组长获旗手称号,给予奖励,激发小组的合作竞争意识。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策略

1.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并落实具体的学习目标

精选合作内容是开展小组学习的实施前提。合作学习是一个主动的、积极的、有意义的过程,要使小组合作具有价值,教师要制定合理的有利于展开合作的学习目标,安排恰当具体的、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结构的活动内容、学习材料和探究任务。教师要精心设计,明确任务保证教学的流畅性,并突出知识的循序渐进性和环环相扣的特点,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和交往目标。同时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在备课时精心考虑和设计分组活动的目的,形式,内容,时间,活动的工具材料等。

2.明确各小组难易适当的任务

上课时,分组合作,人人参与,以这样的方式上课,学生都以主人翁的态度去查资料。如果问题过于简单,学生缺乏讨论的兴趣;问题过于深奥,学生的知识储备、思维发展程度无能力解决这个问题,学生也会感觉无从下手,所谓的讨论只能流于形式,讨论后的总结提升也只能是教师唱“独角戏”。久而久之,学生就可能对这种学习方式逐渐失去了兴趣。对那些“跳一跳、够得着”的问题学生会保持良好的兴趣,才有信心去解决,同时也能发挥小组学习的优势,让优等生的才能得到发挥,中等生得到锻炼,差等生得到帮助和提高。

3.选择恰当的小组合作讨论时机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小组讨论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小组讨论能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有更多的交往、互动的机会。在教学中教师应做到两个切忌:一是切忌为了讨论而进行讨论;二是切忌处处小组讨论,什么问题都由小组讨论来解决。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时机,创设合适的合作情境进行合作学习。

从讨论问题的内容上看,要首先设计好讨论的内容,讨论内容既要针对教学目标,又要突出讨论特点,应具有启发性、思考性、探索性和开放性,能够使学生的思维和讨论活动不断处于最佳状态。从问题的类型上看,“开放性”的问题,适合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历史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在课堂教学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开放性的题目,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以培养学生全面考虑问题和善于从别人身上取长补短的好习惯,同时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4.制定小组合作的规则,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为了使课堂讨论取得良好的效果,应事先建立一些基本的小组合作的规则。讨论前,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把想法写下来,再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其他人倾听,然后讨论,形成集体的意见。这样每个人都有思考的机会和时间。小组讨论时,教师要深入到小组当中,成为小组讨论中的一员,参与其中,同时要关注讨论的进程,了解各组讨论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及时点拨,适时调控。

5.让学生展示小组合作成果,并进行合理的评价

资料员学习材料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初中历史 小组合作 探究学习

一、合理分配小组

为了促进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首先应对全班学生进行适当分组。为保证组内成员互补和组间公平竞争,在分组时要考虑学生能力、兴趣、性别、家庭背景、住校与否等因素。一般应遵循“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分配每组成员,这样才能保证每个小组在大致相同水平上展开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小组以前后桌四人为一小组,将全班分为13个小组。小组内设小组长一人,记录员一人,汇报员一人,资料员一人。小组长应选组织能力强、学习态度好、乐于助人、有一定合作创新意识的学生担任,主要任务是在老师指导下组织全体人员一起合作学习,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开展讨论,完成小组学习任务。记录员的职责是将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记录下来,包括合作学习结论、组织讨论过程中的疑难问题、小组成员中某人遇到的学习困难及解决过程等,因此,记录员应选择学习态度好、笔头快的学生担任。

二、落实具体学习内容

合作学习是一个主动的、积极的、有意义的过程,使小组合作具有价值,教师要制定合理的有利于展开合作的学习目标,安排恰当具体的、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结构的活动内容、学习材料和探究任务。一般来讲,在教学重点、难点、关键处可设计一些富有思考价值的问题,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如学习《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改革开放》时,让学生课前分小组调查自己家或亲戚、邻居家承包土地、种植作物及收成情况。这一过程要求小组合作完成,其中一人设计问题,两人负责调查记录,一人负责整理并汇报,让学生合作完成探究任务。

三、布置难易适当的任务

小组合作学习任务难易要适当,太易,学生不需要他人协助就能完成,失去合作学习意义,学生合作失去动力。太难,小组通过一定努力仍不能实现目标,便会饱尝失败苦果,逐渐失去学习信心,失去合作兴趣和主动性。教师设计的讨论题既要有利于学生思维活动,又要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内容难易应确定在学生“跳一跳摘得到”的层次。这样才具有挑战性,才有利于激发学生个体主动性,以及小组合作积极性,才能发挥小组这一“学习共同体”的独创性、创造性。遇到具有挑战性的、有一定难度的、值得探索的创造性问题,可以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如《改革开放》一节教学中,谈到实行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这一问题时,学生有一点了解但又不是很明确,后经过小组调查自己父母或爷爷奶奶并进行讨论,小组内达成共识,对这个问题有了更深的理解。

四、灵活组织课堂讨论

小组合作学习中,小组讨论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小组讨论能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有更多交往、互动的机会。教学实践证明,课堂讨论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的重要措施,是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手段,也是促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的有效途径。但合作讨论也有弱点,在表面热热闹闹的讨论下,难以保证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可能讨论过程中有浑水摸鱼者,有“离题太远者”,在交流过程中有的同学“随波逐流”,不愿意表达自己的观点。所以,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组织学生讨论非常重要。

五、培养良好的合作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