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自媒体时代

自媒体时代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自媒体时代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自媒体时代范文第1篇

日前,由中国知名品牌公关与营销传播精英社群蓝莓会主办、知名跨媒体精英高管组织新莓会、以及专业新媒体第三方评估平台新媒体指数联合主办的“互联网+”中国创意传播峰会暨i莓奖颁奖盛典在北京成功举办,近500位企业公关高管、创意营销精英、资深媒体大咖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了媒体转型融合的问题。 移动互联网平台为自媒体人插上翅膀

2015年是自媒体蓬勃发展的一年,蓝莓会的联合创始人、新莓会理事长、心有灵犀科技创始人兼CEO王洁明认为,“在2016年开始整个自媒体环境进入一个特别丰富的时代,因为资本层面开始大幅度地投资自媒体,传统媒体人也越来越多地落在了自媒体,当传统媒体在慢慢关张的时候,其实有大量的内容需要在自媒体渠道消化。”

资深的传统媒体人、秦朔朋友圈创始人秦朔认为自媒体在整个中国内容生产中的影响力的加大是一个确定的事实。移动互联网平台的出现使得内容生产者可以高起点、低成本、小规模但是高质量来开展工作。它提供了各种各样的工具,把以前传统的媒体功能外包了,为自媒体人插上翅膀,让他们可以轻装上阵。 未来企业营销将走向“网红传播”

获得2015年度最受欢迎个人自媒体的关爱八卦成长协会会长马睿在发表获奖感言时笑称自己有两个身份,第一个身份就是“火钳刘明文化传媒”的CBO,第二个身份才是关爱八卦协会的会长。在2015年马睿总结自己做了三件事情,而其中最让大家所熟悉的莫过于关八给这个时代贴上了一些独有的文化标签, “小老婆”、“软妹币” 、“我要为你生猴子”等等这些独特的标签都来源于关爱八卦成长协会。

“获得2015年i莓奖的有这么多自媒体人,原因是自媒体人在这样去中心化的时代,越来越掌握着话语权。”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沈阳如是说。沈阳教授还提出未来企业品牌营销将走向更加娱乐化的“网红传播”。譬如日前雷军、周鸿t“深情对视”遭疯狂刷屏,“只是因为在你睡觉时多看了你一眼,我们就成了网红。”未来网民将自发性地掀起创作并在微博微信上共振,全民娱乐中的借势营销与品牌传播将成为热点。

自媒体时代范文第2篇

1.1微博信息传播中的弊端

“微博”这一概念起源于2009年的新浪网,是Web3.0时代兴起的一种自媒体形式,本质上来说是一个消息的分发平台,利用消息队列建立了消息的传输机制,具有碎片化和流动性的特点。在微博平台上,信息传播者既是主体也是受众,充分体现了网络信息的聚合与共享特点。然而由于微博自由性和开放性特点,微博言论缺乏规范管理,导致微博群体间出现各种纷争和攻击,微博用户的隐私得不到有效保护。新浪微博自创立以来,时不时遭受各种攻击:从XSS脚本攻击到黑客入侵,从蠕虫病毒到钓鱼软件,微博信息安全问题面临严重的考验。

1.2微博中信息安全技术的应用

微博中信息安全的维护需要普通网站的安全防御体系,包括防火墙设置、入侵检测系统构建等,还要从微博中信息传播的特点出发引入新的信息安全机制。一是微博内容方面的监控。可采用两种方式:第一,关键词:审核和过滤。首先按照关键词:种类、风险等建立关键词系统,并利用该系统对文本内容(如微博、评论、昵称和个人介绍等)进行过滤审核,然后再根据热刺抓取及监控判断,动态调整关键词:库,在保障信息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保障用户体验正常;第二,内容聚类分析。根据对内容的聚类分析,来识别的违规内容和交互式内容的垃圾识别,主要包含聚类审核、垃圾特征库管理、垃圾类型管理、查看统计信息等功能。二是微博用户的监控。不同级别用户采用不同的监控力度,重点监控用户的行为,通过前后台的配合,对短时间内行为异常的用户实施重点监控。除了微博内容和用户的监控外,还包括信息搜索的监控以及设置举报入口等监控手段。

2微信信息安全

2.1微信传播特点

微信传播方式有两种:点对点传播和点对面的传播。点对点的传播,是指信息从一个移动终端向另一移动终端的传播,例如微信好友之间互发信息就属于点对点的传播。点对点之间的传播一般好友之间,发送的信息具有一定的私密性,比较安全。点对面的传播,包括三种形式:群聊、朋友圈和微信公众平台,其中群聊类似QQ群,可以同时将消息发送给群内的其他人;朋友圈是指通过通讯录添加好友、分享微信号以及微信摇一摇或扫描二维码等形式建立起来的好友组,这种信息传播方式呈“放射”形传播;微信公众平台是一种定向推送消息的信息传播模式,传播范围突破了朋友范围,传播半径更广。

2.2微信中的信息安全问题及策略

微信作为一种多层次的、传播能力极强的自媒体形式,已经获得了广大网民的认可和广泛应用。然而随着微信用户的急剧膨胀,海量用户背后潜藏的价值引起不法之徒的关注,微信平台的信息安全面临的威胁不容小觑。常见的信息安全问题有:第一,网络诈骗,即利用网络病毒、虚假广告等手段借助网络进行诈骗活动。例如,专门针对微信开发的“微信大盗”手机病毒,就是通过伪装引诱网民通过手机下载安装,凡是使用Android系统的手机都会感染病毒,手机上保存的个人信息及各种应用的账号和密码就会被泄露,成为犯罪分子行骗的资本。第二,信息泄露,即个人信息在有意无意间被泄露出去。许多网民习惯于用手机通过微信来查询航班、微信购物、管理基金等操作,这些操作会在微信平台上留下信息,随时面临信息泄露的威胁。微信具有高度灵活性和互动性,对于微信中信息安全的防范,首先仍要从监控手段入手,及时拦截隐藏在微信中传播的病毒信息和攻击行为;其次,建立微信用户的黑名单,对于不良信息的用户采取必要的屏蔽措施,果断切断其信息资格;再次,构建实时监控系统,开发挖掘微信内容分析系统,建立相关安全防护制度。

3视听新媒体网站的信息安全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视频设备的发展,以小成本、零投入的微视频网站成为视频网站领域的新秀。由于视听新媒体网站的多数视频都是由广大民众制作完成,数量大、质量参差不齐,因而对于视听新媒体网站的维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从技术的角度确保视听新媒体网站的安全运营是此类网站需要考虑的头等大事。视听新媒体的信息安全防护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3.1构建防火墙

防火墙是指处于内网和外网之间的一种由软硬件设备共同组成的安全防范体系。其作用是将内网和外网隔离起来,起到安全屏障的作用。该系统通过控制和审查外部用户的网络行为来控制内网安全的,常见方式有数据包过滤和服务器技术两类。安装防火墙最关键的操作时设置访问控制规则,这是数据过滤的前提和标准。通过防火墙对数据选择性的过滤功能,可有效防范对视听新媒体网站的攻击。

3.2数据加密

自媒体时代范文第3篇

关键词:自媒体;手机媒体;艺术与娱乐;营销模式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献标识码:2095-4115(2014)04-59-1

一、自媒体概述

第一个对“自媒体”释义的是谢因·波曼(Shayne Bowman)与克里斯·威里斯(Chris Willis)两人,他们于 2003 年 7 月在美国新闻学会媒体中心对自媒体下了一个相对严谨的定义:自媒体是普通大众基于数字科技强化及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后,开始理解他们如何提供并分享本身的事实及新闻的途径。”简单而言自媒体就是利用Web2.0 技术通过微信、微博等网络通讯工具自主信息的个体传播主体。同时,自媒体改变了长期以来由上而下传播新闻给受者的传统新闻传播模式,开始角色转变,向点对点传播模式改变,并称之为“互播”。

互联网技术的变革促进了媒体的变革,自媒体的诞生、兴起、发展与互联网的兴起和发展息息相关。可以说,互联网催生了自媒体时代。自媒体时代有以下四个方面特征:

(一)传播技术的先进性。互联网技术的发展、Web2.0造就了自媒体。在Web2.0 时代,微博、微信等网络传播工具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这些工具具有成本低、传播迅速等特点,任何用户可以轻易成为信息的传播者。

(二)传播主体多样化、平民化。自媒体时代,由于自媒体的创建门槛低、操作简单方便,各行各业、平民阶层都可以是自媒体的传播主体,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博客、播客和微博等媒体,表达自我、分享信息、彰显个性。

(三)可实现自发、交互、迅速传播。依托于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传播主体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忽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通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移动媒体在任意时间、任意地点管理自己的“自媒体”。

(四)传播平台操作简单、应用广泛。无论是Linux 系统、Windows 系统、Windows Phone系统,还是Android 系统、IOS 系统、MAC OS 系统,也无论是台式计算机、笔记本电脑,还是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个人智能移动终端,传播主体可以在这些多样化、广泛的应用平台上操作,注册申请,编写文字、上传音乐、编辑图片、视频,创建属于自己的网络媒体。

二、手机媒体传播模式

手机在传播过程中,不仅打破了传统大众传播主体的机构性、权威性,又具有浓烈的人际传播特点,进而呈现出了传受主体的多元交互性,并在新的传播模式中权利的分解及集中,突破了传播媒体的泛传播模式。

在“点对点”的传播模式中,个体具备发送者和符号还原者双重身份。手机用户既可通过手机获得内容和信息,又可建立用户群体之间的人际传播途径。“把关人”权力分解出无数个人传播主体,既是多元而矛盾的主体,也是分散的主体。个体之间的交流是互动的,并在信息接受者和发送者间没有其他人介入,信息发送、接收、反馈过程迅速快捷,双方的地位也是平等的。

三、自媒体下手机媒体营销策略

自媒体时代意味着品牌不是最终控制舆论的导向的话语权所有人,受众也可以制作传播自己喜欢的内容。现在我们每天面临丰富的内容,受众可以在其中进行选择。而要能获得消费者的认同,则需要采用更为灵活的营销策略。如今个性化、娱乐化成为了人们生活的重点。作为第五媒体,手机已经超越通讯工具成为了集娱乐、时尚用品为一身的智能移动终端。手机娱乐营销的实质是采用娱乐为载体,在除价格之外的渠道策略、促销策略以及产品策略上,引入各种娱乐元素,手机将不再是一个冷冰冰的产品,而是能够提供艺术与娱乐享受的通信消费品。

自媒体时代范文第4篇

关键词:电子商务;自媒体;市场营销

营销一直是企业在市场运营过程中的主要内容,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大众对于企业的市场营销渠道与方式有了更高的标准与要求。再加之,企业之间竞争的不断倾向于白热化,如何在营销方式、营销渠道以及营销的市场效应等方面不断提升已然成为企业发展中需要思考的主要问题之一。在无限互联的信息时代,依托网络的各种媒体逐渐为企业所利用来开展其市场营销的活动。从整体上来看,这种在业界称之为自媒体形式的营销在我国取得了不错的发展成绩,但是,在具体的操作层面还存在着很大的提升空间。因此,本文主要分析自媒体营销存在的不足及今后的改进策略,对于今后自媒体营销研究理论的深入和完善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自媒体营销的内涵及发展状况

自媒体营销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在内涵的界定方面还没有达成比较广泛的共识。目前,在学术界围绕自媒体营销的概念界定中主要从自媒体的含义以及其在市场营销中所表现出来的特点等两个方面来进行界定的。

1.自媒体营销的内涵

自媒体从本质上来看是一种信息及资讯的平台。与传统的媒体存在着比较大的一个区别是,自媒体具有较强色彩的个体意识。一方面,每一个个体都是某一自媒体的拥有者,他可以进行信息的与共享。另一方面,数字化信息技术的支持下,自媒体可以跨越地理空间的局限,实现全球互联。自媒体营销就是借助这种自媒体平台所展开的所有的商业营销活动的总称。在自媒体营销的开展过程中,逐步地形成了自己的一些特色。例如,比较好的互动性。在自媒体营销中,企业或者说卖家可以直接通过自媒体软件,例如,微信,微博等等来进行实时的互动,互动的内容涉及商品、服务的方方面面。另外,在商品推介的过程中,也可以借助自媒体来进行更加全面与立体的广告投放,其所覆盖的范围与投放的精准率都是非常高的。另外一点需要补充的是,从营销成本上来看,自媒体在人力、物力等方面的成本支出都是比较低的。因为上述原因,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自媒体在其市场营销中的应用。

2.自媒体营销的发展状况

自媒体在我国兴起的时间虽然比较晚,但是其所产生的市场影响及潜力却是非常惊人的。特别是在电子商务及各种移动商务软件的助力下,自媒体营销已经成为当前企业市场营销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方面,从自媒体营销所涉及的行业来看,房地产、汽车、日用品、保险、教育培训等诸多领域都开始注重自媒体营销。例如,在全国各大百货销售企业中,通过顾客扫描二维码加入企业官方微信,注册成为会员已经成为其重要的营销方式及手段。

另一方面,从自媒体营销的市场效果来看,在这种较为先进的营销平台的助力下,当前,在电子商务平台中,有近三分之一的商品或服务是通过自媒体营销来实现的。例如,中国最大的图书销售商,当当集团就是通过微博营销的方式,在去年的12月12日,当天就成交40000单,累计销售6000多万,创下了同行业的销售之最。

总之,作为一个新兴的销售平台,自媒体营销正冲击着传统的市场营销方式。如何更好的发挥出自媒体在市场营销中的优势,进一步提升企业的销售业绩与市场份额已经作为一个重要的议题提上了议事日程。

二、电子商务时代的自媒体营销模式类型

自媒体在电子商务时代的营销模式是比较多的,根据其在营销过程中所使用的营销素材及方式不同可以将其细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互动营销模式

在自媒体营销中,互动营销模式是一个最为常见的营销模式。在这种模式中,通过某一媒介载体,例如,微博、微信等来与潜在的顾客进行积极的互动。这种互动可以围绕某一公共的话题来进行讨论,当吸引到一定量的人群关注之后,可以湿度的将一些产品或者服务来向群内的成员进行推介。这种建立在一定的互动模式基础上的营销的效果要比传统的市场营销方式所产生的效果更好一些。

2.代言营销模式

代言营销虽然在自媒体营销中所占的比例并不很大,但是其所创造的市场价值却是不可小觑的。当下,很多企业的负责人都有着自己的微博,由于其自身的影响力比较大,其在宣传与推介企业的产品等方面的效应也会更大。例如,潘石屹就是一个借助自媒体来进行市场营销的一个高手。现在的一些电影公司在进行电影作品市场宣传的过程中也特别注重借助某一公众人物的代言来提升其知名度。

3.情感营销模式

情感营销模式主要是借助某些比较打动人心的故事素材来进行市场营销。这种情感营销带有很大程度的公益色彩。例如,在微博上曾经晒出一些农产品滞销的图片来号召广大热心的网友去积极购买。这种倡议得到了很好的响应。滞销的农产品在很短的时间就通过网络平台销售出去。这种营销模式就是情感营销模式。

4.整合营销模式

所谓的整合营销模式是将自媒体与传统的营销模式进行很好的结合与互动,从而规避各自营销模式中存在的不足。例如,在产信息的市场推介中,一方面,可以借助传统的电视、报纸等媒体来进行深度的宣传。另一方面,也可以借助自媒体来进行更广范围的人群覆盖通过这种整合营销可以更好的提升企业的市场营销的效果。

三、电子商务时代的自媒体营销的优势和存在的缺陷

在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带动下,自媒体在企业市场营销中的比重也正呈现出不断加大的趋势。如何更好的借助自媒体平台来为企业的市场营销提供助力,需要充分考量自媒体在企业市场营销中存在的优势与不足,然后将其营销层面的优势进一步的挖掘与发挥,将其劣势所产生的影响进行有效的规避是电子商务时代自媒体营销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发展战略。

1.电子商务时代的自媒体营销的优势分析

依托互联网及通讯终端,自媒体营销在营销成本、营销方式等诸多方面都有着自己的优势。

(1)为企业提供了低廉、快捷的广告平台

在企业市场营销的过程中,广告宣传一直是其重要的一个营销成本的指出。无论是通过电视媒体还是各种平面媒体都要比较大的资金投入。但是,自媒体作为一个信息交互的平台,可以通过朋友圈或者微博转发的方式来将相关的产品信息广告内容向大众进行推送。在这个过程当中,资金的投入是比较小的,但是资讯传播的速度却是传统的广告媒体所无法匹及的。

(2)利于企业与消费者的互动

自媒体除了是一种资讯的平台,也是一种即时聊天的工具。所以,企业在自媒体平台上可以与消费者展开互动。当企业投放某一产品之后,通过自媒体企业就可以在第一时间了解到消费者的体验,对于产品及服务在今后的改进与提升具有重要的借鉴与推动意义。这一点传统的媒体营销是很难做到的,即使做到,也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来进行消费者使用情况的市场调研。

(3)有助于企业开展口碑营销和病毒营销

在自媒体上,大众可以通过别人的评论与反馈来对企业所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有着更为直观的感受与体验。在从众的消费心理的作用下,企业可以展开更大范围的营销。因为,自媒体上好的评价,公众都能看到,在这种口碑相传的作用下,企业产品的知名度与美誉度也将会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加上网络自身对信息的繁殖与扩大,企业的口碑营销与病毒营销工作则更容易开展。

(4)有利于开展市场调研,有利于精准营销的开展

企业的市场营销需要建立在一个准确的消费群体定位的基础上,过去,传统的营销方式在效果上并不是很好的一个基本的原因是缺乏对市场进行有效的调研从而在营销方向及营销策略的制定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失误或者是偏差。但是,在自媒体中这一点可以得到有效的避免。以微博营销为例,微博中的成员都是基于某一共同的心理诉求而在微博上参与互动。因此,这种存在着很大的相通性的群体在消费心理及消费习惯等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内在一致性。所以,从这个层面上来看,自媒体营销有助于企业进行有效的市场调研与准确的营销。

2.电子商务时代的自媒体营销存在的缺陷

(1)营销监管存在漏洞

在自媒体营销的开展中,由于缺乏必要的监管,所以很容易出现虚假营销,欺诈营销,恶意营销,传销等违反国家相关法律的行为。在自媒体营销中,由于是一种线上的虚拟平台,一些营销信息的真实性无法得到有效的保证,另外,在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的时候,消费维权的难度比较大。另外,在企业借助自媒体来展开市场营销的过程当中,企业本身如果缺乏专业的自媒体营销人员来进行工作的开展,例如,对顾客商品投诉的受理,对顾客相关信息的及时回馈以及企业自媒体平台的日常维护等等,那么企业的自媒体营销不仅很难达到预期的营销目标,还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2)顾客定位不清晰

虽然从顾客的角度来看,可以借助某一自媒体平台来与企业进行积极的互动,但是,企业在搭建自媒体平台的过程中由于采取的是照单全收的做法。因此,对于顾客的分析与定位还是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不清晰的问题。作为市场营销方式的一种,顾客定位的不清晰直接营销着其营销战略的开展与实施。所以,在今后的自媒体营销过程中,如何通过科学有效的方法来进行顾客的准确定位将是企业今后营销工作开展中的一个主要问题。

(3)营销的手段单一、缺乏创新

自媒体在市场营销中虽然作为一种新型的营销手段,在产生之初就产生了一定的市场效应。但是,随着这种营销模式的不断普及,大众对于自媒体营销这一模式比较熟悉,已经逐渐产生了一种营销免疫或者是本能的排斥。另外,自媒体营销手段过于单一,缺乏创新。这些都影响着自媒体营销市场效能的发挥。

总之,电子商务背景下,自媒体营销存在着其自身的优势,也面临着在监管及顾客定位、手段创新等方面的挑战。企业在今后的市场营销中如何利用好自媒体来开展市场营销工作需要扬长避短,综合利用。

四、电子商务时代的自媒体营销的提升路径

1.加强平台的监管力度

在全面推进法制建设的今天,不断地从源头上来进行相关的监管制度的设立与完善是减少电子商务时代的自媒体营销问题产生的一个重要的解决对策之一。一方面,在立法层面,要立足于不断发展的现实社会大众的消费维权诉求,在法律条文的补充与修订等方面不断的进行强化。在这个过程中,让整个围绕电子商务时代的自媒体营销问题的行为监管体系不断的处在一个与时俱进的动态过程当中。在平台的监管的执法层面,要规范电子商务时代的自媒体营销的各个环节与行为,使其约束在一个法定的范畴之内。

2.要明确自媒体营销的顾客定位

在自媒体营销中,对顾客的准确定位发挥着非常关键性的作用。首先,在自媒体中,顾客一方面是企业产品及服务信息的接收者,另一方面,也是企业产品质量的点评者。一个比较好的评价会提升企业产品的美誉度。相反的,一个差评则会影响到企业的口碑。所以,企业在依托自媒体来进行市场营销的过程中,要在充分认识到自媒体特点的基础上对顾客进行准确的定位。同时,在营销团队的打造方面,不断提升其服务意识,真正的将顾客就是上帝这一服务理念进行很好的贯彻与执行。

3.创新营销模式,注重传播力、互动性和参与度

在自媒体营销中,其营销的质量与效果与其营销模式的创新,营销影响力度的提升有着很大的内在关联性。因此,企业在今后的自媒体营销中,应该立足于企业的发展实际,在营销模式方面不断的进行创新,充分借助事件营销,口碑营销等等来提高自媒体平台的知名度。最终为企业自媒体营销效果的提升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五、结语

作为信息科技不断进步与发展的产物,自媒体借助先进的信息网络技术,在实现信息全球互联的同时,也能在最短的时间将信息资讯传递到地球上网络覆盖的各个角落。一方面,自媒体所涵盖的受众的范围已经呈现出了几何倍数的扩大。另一方面,自媒体自身的复制性与传播性,让它的影响范围可以覆盖大众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企业开始尝试进行自媒体营销。本文在借鉴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主要分析了电子商务背景下自媒体营销存在的优势与不足以及今后的提升策略。由于研究水平有限,在论述过程中难免存在偏颇,还恳请专家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齐伟.微博与华语电影营销的新选择[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5(06).

[2]徐治平.浅谈企业自媒体营销[J].法制与经济(下旬),2015(12).

[3]薛霞.微博营销战中的传播技巧[J].中国传媒科技,2014(18).

[4]朱长春,李娜.微博营销的企业应用及模式研究[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5).

[5]谭永杰.微博营销模式及应用价值探析[J].东方企业文化,2013(04).

自媒体时代范文第5篇

关键词:自媒体;新闻传播;新闻专业主义

中图分类号:G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3)12-0091-02

随着博客、微博等个人传播平台的普及,个体在传播中的自主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展现,以至于学界和普通民众同声欢呼“自媒体时代”的到来。但事实上,个人传播平台的作用被不恰当地夸张了,至少在新闻传播领域,“自媒体时代”仍是一个虚幻的概念。

一、自媒体与传统媒体

2001年9月,美国著名IT专栏作家丹吉尔默(Dan Gillmor)率先提出了journalism3.0的概念。他认为,journalism1.0指的是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介;journalism2.0指的是传统媒体的网络版和新闻门户网站等;journalism3.0指的是网络论坛、博客、微博等。2003年1月,他在《哥伦比亚新闻评论》双月刊上撰写了题为《下一代的新闻业:自媒体来临》(News for the next generation:here comes ‘we media’)的文章,提出了“自媒体(we media)”的概念[1]。而第一次针对自媒体给出严谨定义的是美国媒体学者谢因波曼(Shayne Bowman)与克里斯威理斯(Chris Willis)。2003年7月,美国新闻协会出版了二人联合提出的有关博客传播模式的研究报告,报告采用了丹吉尔默的“we media”概念,并认为,“we media是普通大众经由数字科技强化、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之后,一种开始理解普通大众如何提供与分享他们本身的事实、他们本身的新闻的途径。[2]”

根据学界的研究,可以对丹吉尔默、谢因波曼与克里斯威理斯的观点做进一步的解读。以代表性媒介不同为标准,现代新闻传播媒体大致可以划分为三类:一是以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介为代表的传统媒体,其传播主体是专业的新闻机构和新闻工作者,其传播方式是一对多的线性传播;二是以数字报纸、数字电视等网络媒介为代表的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的传播主体和传播方式没有显著的变化,但借助网络的技术支持,其传播速度更为快捷;三是以网络论坛、博客、微博等个人传播平台为代表的自媒体。与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相比,自媒体的传播主体和传播方式发生了颠覆性的改变。传播主体不再由专业的新闻机构和新闻工作者垄断,每个人都能够面对公众直接发声。传播方式也由一对多的“教堂传播”,改变为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的“集市传播”。正是这种改变,引发了人们不切实际的联想,夸张出一个虚幻的“自媒体时代”。

二、自媒体与新闻传播

(一)自媒体是否参与了新闻传播

其实,自媒体是否真正参与了新闻传播都是一个存在争议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取决于对新闻传播的界定。

关于新闻传播,比较常用的定义是:“新闻传播是人们之间相互进行的获取新情况、交流新信息的社会传播活动。”并认为“‘人们之间相互进行’,这首先表示新闻传播并不只指报纸、广播电视等大众新闻传播媒介出现以后的传播活动或者仅仅是这些媒介所从事的活动,它包括整个人类历史长河中,人们在不同层次、以各种方式进行的获取新情况、新信息的一切活动。[3]”这是一个十分宽泛的定义,其外延甚至超过了通常对“大众传播”的定义,几乎等同于对“传播”的定义。如果按照这样一个定义来理解新闻传播,那么,自媒体毫无疑问是参与了新闻传播的。

但是,以上对新闻传播的定义遭到了学界的质疑。有学者认为,“新闻传播就是无数传播活动中的在性质和形式上都有着严格界限的传播活动的一种”,它和非新闻传播应有如下区别:第一,信息的来源必须是真实可靠的,必须是最新的。第二,信息的媒介必须是专业的,面向全社会的和大众化的,必须是真正传播“新闻”的专业媒体。第三,传播的渠道必须是新闻从业部门和专业机构[4]。第一项区别强调的是“真实性”和“时新性”;第二、三项则着重强调了“专业性”。毫无疑问,不管以其中哪一项来衡量,自媒体都被排除在新闻传播之外了。需要说明的是,现在一些传统媒体也开设了官方的自媒体平台,例如官方微博等。但这些官方自媒体平台和他们的报纸、广播、电视本质上是一致的,严格地说只是一种媒介。而媒介不同于媒体,媒介指的是居于传播者和受众之间的中介体或工具,是承载人类信息传播功能的物质载体。而媒体,则应该是掌握并操作这些媒介的人或组织[5]。

由此可见,所谓的自媒体是否有资格参与人类最重要的传播活动之一——新闻传播都尚无定论,更遑论什么“自媒体时代”。

(二)自媒体与新闻专业主义的冲突

新闻专业主义,是指新闻从业人员所持有的一种职业意识形态,具体表现为新闻从业人员所应遵循的一系列行为准则。新闻专业主义源自于1923年美国报纸编辑协会的《新闻界信条》(Canons of Journalism),成熟于1947年美国新闻自由委员会在其报告《一个自由而负责的新闻界》(On Freedom of the Press,Free and Responsible Press)中提出的新闻业的基本标准。它已成为被多数国家业界、学界和社会广泛接受的新闻传播的基石。

新闻专业主义准则的版本多种多样,但其最核心的理念有三:一是新闻的客观性;二是新闻自由;三是媒体的社会责任。自媒体与这些核心理念同样格格不入。

1.自媒体在客观性上的无能为力。客观性是新闻专业主义的核心理念,也是新闻传播的底线。新闻专业主义对客观性的要求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真实、真切,不仅要求准确地反映新闻事实,而且要求在新闻的制作和传播过程中严格区分客观事实和制作者个人或者机构的观点,正如西奥多彼得森(Theodore Peterson)所言:“传媒必须准确,不能撒谎……必须清楚事实就是事实,观点就是观点。[6]”二是全面、平衡,即公正地向受众展示新闻事实的全貌。

在传播实践中,传统的纸媒、广播、电视等媒体,为了确保新闻的客观性,不仅培养起一支训练有素的采编团队,而且形成了一整套严密的制度,建立了严格的核实纠错机制,对新闻由制作到传播的全过程进行把关。在这方面,自媒体先天不足。作为个人,即便具备了较高的新闻素养,也无力建立起完备、有效的核实纠错把关机制,新闻制作和传播过程中的错讹和有失公正无法限制在最低限度。更何况绝大多数的自媒体操控者不具备起码的新闻素养,甚或根本不知道客观公正为何物。这样的自媒体遭到新闻专业主义的拒斥,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和客观性紧密相关的另一个问题是媒体的公信力。传统媒体因最大限度地保证了新闻的客观性而在受众中拥有相当的公信力,因而也保证了新闻传播的效果;自媒体因无法保证新闻的客观性而不具备起码的公信力,其传播效果也就可想而知。

2.自媒体对新闻自由的滥用。新闻自由是新闻专业主义的理论基石。新闻专业主义崇尚新闻自由,但同时认为这种自由必须是有限制的。美国新闻自由委员会在《一个自由而负责的新闻界》别强调,“完全的自由和绝对的自由是没有的”,“缺少限制的自由只是一种幻想”。

法律法规和一般社会伦理是新闻自由的边界,突破了这一边界就是对新闻自由的滥用。需要指出的是,新闻的客观性原则有时会成为滥用新闻自由的借口。在最近的几次灾难报道中,个别记者片面追求新闻的客观性,做出了不少有违社会伦理的行为,或影响了救灾工作,或直接对受灾者造成二次伤害,以致业内人士痛斥:把紧张、严肃、悲痛交织的灾难现场,直弄成媒体狂欢的大秀台。

滥用新闻自由不独存在于自媒体,传统媒体也有同样的现象。但不可否认的是,由个体性和随意性的特征决定,自媒体存在着更普遍、更严重的新闻自由滥用现象。一些自媒体操控者打着客观性或者新闻自由的幌子,肆意践踏他人的自由,侵害他人的合法权益,甚至出现了专业的“网络水军”、“网络打手”等负面势力,更加重了滥用新闻自由现象对社会和受众的危害。

3.自媒体对社会责任的漠视。社会责任原则是对新闻自由的矫正、限制与保护,也是新闻专业主义能被社会和业界广泛接受的重要理由。事实上,媒体作为社会公器,理所当然的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自由和责任相伴相随。自由使媒体能够更充分地发挥自身功能;责任使媒体不至于滥用自由而更具生命力。

媒体承担社会责任要有高度自觉的责任意识。这种责任意识一方面来自于媒体的内部建设,另一方面来自于社会公众和管理部门的监督。而这些恰恰是自媒体最缺乏的。零门槛使得社会公众一窝蜂地集聚在自媒体下,其间就难免良莠不齐。同时,海量的自媒体平台、海量的信息、瞬间的传播速度,使得公众和管理部门的监督因无能为力而形同虚设,给自媒体逃避社会责任留下了巨大的空间。

媒体承担社会责任要有足够的责任能力。传统媒体以整个单位的人力、物力和信誉作为其履行社会责任的基础和保障,这些保障条件同样是自媒体不具备的。加之自媒体操控者虚拟的网络身份,使得社会难以建立起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责任追偿机制,以至于自媒体可以一方面拥有滥用新闻自由的权利,另一方面则无需承担侵权责任和服务社会的责任。

总之,自媒体因与新闻专业主义格格不入而在新闻传播领域受到限制。但这一事实并没有引起业界和学界足够的重视。相反,有人在盲目地欢呼“自媒体时代”的到来,甚至在不切实际地夸大自媒体对新闻专业主义的颠覆。需知基石的坍塌意味着大厦将倾,客观性、新闻自由和社会责任诸原则被颠覆,新闻必将死亡。

三、结 论

所谓的自媒体,其实就是一个信息平台,其主要功能是交流和娱乐,它以自主、快捷等优势给大众传播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但是,因其不能保证新闻的客观性、较多滥用新闻自由和对社会责任的漠视等缺陷,无力进行新闻生产,更不可能真正入主新闻传播领域而开创一个“自媒体时代”。

参考文献:

沈金霞.自媒体的信息传播特点探析[J].今传媒,2012(9).

邓若伊.论自媒体传播与公共领域的变动[J].现代传播,2001(4).

黄旦.新闻传播学[M].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7.

郝雨,何懿.新闻定义批判与新闻本质反思[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

自媒体时代范文第6篇

关键词:自媒体 网络文学 传播特征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近年新媒体发展快速,新兴发展的新媒体都带有自媒体的特征,成为重要的信息交流渠道,我们已经步入自媒体时代。自媒体时代是指以个人传播为主,以现代化、电子化手段,向不特定的大多数或者特定的单个人传递规范性及非规范性信息的媒介时代,这种媒介基础凭借其交互性、自主性的特征,使得各类信息的传播速度异常迅疾。网络文学作为新兴文化,伴随着新媒体一道发展,面对自媒体不断发展的冲击,也不断进行变革,以此适应自媒体时代迅疾的传播速度,从而获得了更加多元化的传播内容和传播方式。

二、文献综述

网络文学是一个新兴概念。包括宏观概念,其一即所有在网络上传播的文学,包括纸质文学在网络上传播的电子版,各类在网络上流传的各种媒介形式的文学作品和多媒体作品;其二为网络原创文学作品,即以网络新媒体为媒介,非纸质的在网络上传播的文学作品。这种定义认为网络文学仅指在电脑上创作出来,在网络上传播的文学作品;其三则认为只有运用网络数字创作技术,超文本的作品才是网络文学,打破了文字的单一媒介方式,运用多媒体进行多重感官冲击,强调电脑多媒体的效用,脱离电脑则无法传播。目前第二种定义更被大众所接受,是为广泛意义上的网络文学定义 。

由于网络多媒体介质的特点,网络文学的表现形式十分多样。对比传统纸质文学,网络文学的表现形式具有文本的可变性,文本的多样性和创作的自由性的特点,传播媒介的不同也同样使网络文学的传播相较于纸质文学的传播拥有了自己的特征。网络文学的传播特征主要是传播内容平民化,传播方式互动化,传播速度快捷化,传播媒体多样化。

随着新媒体快速发展,“自媒体平台改变了信息交流“一对一”的模式,转向“一对多”更加具有快捷和交互式的特点。另一方面来说,自媒体平台促生了“软文学”的创作,人们在自媒体终端上的一些心灵感触,生活见闻,往往介于生活与艺术之间,具有一定的思想性和文学意识,并且衍生出许多新的文学形式。在未来,网络文学将伴随自媒体的发展实现新的跨越和突破。

三、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网络文学起源于1991年,是由海外留学生在异国受到文化冲击与思乡情结的激发,因此在互联网上进行文学创作,催生了中国网络文学,也催生了一批文学网站的产生。1994年方子舟创办第一个网络文学刊物《新语丝》推开了文学网站的大门,1997年我国最大的中文原创文学网站“榕树下”在上海设立。文学网站成为网络文学的大本营 。从痞子蔡《第一次亲密接触》到蝴蝶蓝《全职高手》风靡整个网文圈,短短几年时间,网络文学借助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已经迅速成为网民的一项不可替代的娱乐活动,比比皆是的文学网站也成为一个有趣的文化现象,同时拥有巨大的商业价值。

传播受众接触的动机研究――“使用与满足”理论模式表明,人们接触使用传媒的目的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这种需要和社会因素及个人的心里因素有关。而最终结果无论满足与否,都将影响以后的媒介选择使用行为,人们根据满足结果来修正既有印象,不同程度上改变着对媒介的期待。

所谓“纯爱”性向的小说,即“耽美”小说。目前狭义耽美小说即指男同性恋小说,略区别于同志文学,有美化成分,大多书写美少年之间的恋爱故事。晋江文学城的作品分类下,“纯爱”即代表男男性向的小说。喜欢耽美文化的群体称作“腐女”,因此,耽美小说的绝大部分受众是喜爱此类文学作品的年轻女性。

“耽美”文化的兴起来源于女性的社会地位和思想的解放。“耽美”这个词最早出现于日本,后用于男男性向的漫画,引申成为男同性恋作品的代称之一。首先,耽美小说述说美少年之间的恋爱,这种对于男性外貌美的追求,以及不涉及繁殖的精神恋爱,某种程度来讲是对外表和精神上美的追求。其次,耽美小说的创作者大多为女性,站在局外角度欣赏男性之间的纠葛,用自己的笔还决定男性主人公的命运,是一种对于男权的颠覆,对于男权社会的反抗。耽美小说的出现迎合了女性对于两性平等的追求。

处于社会发展的因素和自身对美的追求,部分年轻女性喜爱耽美文化,而它的性质和内容决定了其不为主流文化所推崇,耽美文化依旧受困于“二次元”,还未走向“三次元”。虽然如此,但耽美文化依旧在网络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网络文学作为网络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晋江文学城作为具有代表性文学网站,自然受到耽美文化发展的折射。

四、传播媒介更加多元化

传播媒介按照性质划分为纸媒、电子媒体和第五媒体。其中纸媒又分为信件、书籍、报纸、杂志、广告册等,电子媒体可以分为电视、广播、网络、数字产品;第五媒体分为手机、小灵通、无限网络、便携网络。在自媒体发展尚未成型的时代,传统的网络文学主要通过作者在网站发表文章,读者通过浏览网页来获取文章信息的方式传播,而其传播的内容也主要依靠作品本身。然而在自媒体高速发展的今天,网络文学以网络传播为大本营,逐渐向电视、广播、数字产品和第五媒体推进,拥有更加多元化的传播媒介。

(1)以各类自媒体平台为载体,网络文学衍生多媒体产品

微博作为具有代表性的自媒体平台,对于网络文化的影响是交互式的。网络文化既通过自媒体平台向外传播,也同样被其传播所影响。

通常在网络上大热的网络小说都拥有一批固定的粉丝群,部分网友会在网上对该作品进行衍生和二次创作,其形式多样,绝大多数以网络载体,通过文字、图像、音频、视频文件等多媒体形式来呈现。目前各个自媒体平台都可以由任意的用户自由的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文件,在衍生创作过程中,只要取得原作者的授权,就可以进行衍生创作,而后在自媒体平台,向外传播,流传广,影响大的作品会形成一个“圈”,如“盗墓圈”即小说《盗墓笔记》衍生出的同人圈。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使得一些大热的网络小说风靡一时,网络小说翻拍电视剧成为新潮流。2011年热播的《后宫・甄执》的原著小说《后宫・甄执》最早于2005年发表于与晋江文学城,除此之外还有《何以笙箫默》《步步惊心》等曾经风靡一时的电视作品,及至尚未播出已经大热的电视剧《花千骨》也是晋江文学城的网络小说改编的。由此可以看出,网络文学在自媒体时代具有更高的商业价值,网络小说的版权也被重视起来。

对网络小说进行出版和影视改编,源于自媒体时代网络文化的普及引发网络小说大热,从而打破网络的界限,将网络文学变为纸质文学,将读者喜欢的作品搬上荧幕,使网络文学不再受困于“二次元”,逐渐走向更加主流的“三次元”。

自媒体的飞速发展为网络文学的传播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传播方式,更迅疾的传播速度,更广阔的发展前景,也为专业性文学网站赢得了更高的商业利润。网络文学的发展也丰富了多姿多彩的网络世界,更丰富了网民的生活,促生的流行文化为我们提供更多的娱乐。

自媒体时代范文第7篇

【关键词】自媒体;青年学子;成长

一、“自媒体”出现是一种长期的终端存在

网络作为信息传播为我们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也对青年学子的成才成长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特别是近年来,以微博、微信、移动通信技术为基础的自媒体迅速发展,使网络内容日渐丰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习惯和交流方式。自媒体的发展是一种进步,也是一种长期的终端存在形式。自媒体与传统的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媒体相比较,最显著的特点是改变了以往信息“一对多”的传播格局,形成了发散性的“一对多、多对多”的传播新格局,并改变了传统的你说我听的局面。青年学子喜欢运用自媒体,因为它可以进行自由讨论,很多板块下面都设有“回复或者评论”功能,这就让青年学子有了话语权进行民主地讨论,形成“你来我往”信息传播新形态。自媒体被青年学子认为是私人化、平民化、普泛化、自主化的传播媒介,让青年自主地以现代化、电子化的手段享受着包括BBS、Blog、Podcasting、Group Message等信息传递。但自媒体的发展也是双向的,在给青年学子带感受着方便、快捷等诸多优势的同时,也会产生诸多负面影响。

二、“自媒体”与青年学子的关系追问

在网络思政教育背景下,自媒体与青年学子作为一对重要范畴,是思政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无论是自媒体是主体还是客体,还是青年学子是主体还是客体,都存在着主体性缺损与迷失的问题,都需要去追问他们的关系。若将自媒体作为主体,既要看到它的特征优势即快捷化、大众性、简单交互性等,也要看到自媒体的发展带来的恶性谣言内容、低俗内容、虚假内容、泛娱乐化内容等在博客、微博或者个人主页中传播,不仅不利于网络生态环境的净化,也不能给青年学子正确的舆论导向,更严重的现象有可能是误导青年学子在虚拟的世界里受到影响在现实社会里做出极端行为。若将青年学习看成主体,那就要关注青年学子利用自媒体进行网络获取信息,强化自身主体性的趋势,也要看到青年学子受到自媒体影响的恶的出现。自媒体与青年学子是一对具有交互性关系的范畴,它们之间既有可能会是积极的、主动的影响因素,也有可能是校级被动的追随因素,并且这种关系会再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换。并且这种关系会去让高校教师面临被削弱的困境,加速青年学子主体性的强化形成,这都需要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不断去追问。

三、引导青年学子成长的角度转变

(一)科学分析和正确对待自媒体时代对青年学子引导的影响

青年学子的思想引导会随着大众传媒传播方式的变化而变化,在自媒体产生之后,已发展为从单向的引导,向双向引导和散布型的引导,青年学子既可以通过网络获得各种信息,又可以自由发帖、写微博阐述自己对社会现象的认识和观点,还可以与他人进行充分的交流与讨论。他们的“三观”受自媒体的影响越来越深远和迅捷。在自媒体的影响下,高校要主动从教学方式、教学平台、教学内容等方面入手,科学分析自媒体时代的传播特点,积极探索自媒体时代青年学子的思想引导的有效路径,以增强引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宗旨,推陈出新,创新教育理念。

网络技术的发展,为高校青年学子思想引导提供了现代化的先进手段,一定程度上拓宽了引导工作的空间和渠道。这就要求高校必须主动加强校园论坛、校园网的建设,构建可管可控的互动平台,为青年学子创建充分交流和平等讨论的空间,通过网络进一步掌控青年学子的日常关注的热点以及思想动态,从而自主地占领舆论场,净化和利用网络阵地,并通过网络阵地逐步扩大对青年学子思想引导的影响力和覆盖面。同时,教育工作者还可通过自媒体上的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的沟通交流加强与青年学子的良性互动,对青年学子进行答疑解惑和思想引导,促使他们对“三观”有进一步思考。

(二)拓展青年学子成长成才引导领域

青年学子成长成长的过程是一个个体社会化的过程,这个过程既是个体不断学习、选择、提高的自主性过程,也是个体不断认识、适应、推进社会发展的过程。教育工作者要拓展青年学子成长成才引导领域。以信息网络为核心技术的新技术革命正在深入持久地改变着社会的面貌,网络化已经成为当今时代的一大突出特征。青年学子运用网络进行网上学习、虚拟交往、网络消费、网络恋爱、网络越轨等行为,受自媒体的影响,青年学子产生缺乏公德意识的现象,有被网上充斥的各类媒体的交友、征婚、速配信息欺骗的现象,这都要求教育工作者要开拓青年学子构建网络道德与法治的教育领域,要开展网络行为心理辅导,虽然青年学子一般都具有正常的智力,但是在几年的大学生涯里由于自媒体对他们的认知、情感、情绪、意志等的心理都会伴随大学校园的生活而给青年学子带来焦虑、悲观、抑郁等消极情绪,有的会因此沉迷于网络媒介,用自媒体发泄自己的行为而不能自拔,都需要教育者进行关注,高校还要建立自媒体与校园网络思政教育相结合的文化建设,构建一个高校网络思想引导的校园文化平台,这才能做到高校教育工作者应该做的“三贴近”。

参考文献

[1] 姜国峰著.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想模式的建构研究[M].云南大学出版社,2009.

[2] 马晓刚.自媒体的兴起与传统媒体的选择[J].传媒观察, 2006(5).

自媒体时代范文第8篇

【关键词】 舆论 自媒体 误读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微信公众号、微博、新闻客户端、个人社交账号以及各种自媒体联盟正在成为信息流动的主要力量。” 自媒体的飞速成长对相关理论研究提出了很多新的挑战:某些传统的新闻理论能否依然适用?如何发掘新兴媒介的传播规律?怎样准确解读当下的媒介信息?这些问题都亟待研究者给出答案。从目前的研究现状来看,尽管学者们能够对传媒发展的新变化予以关注,但是真正有影响力的理论著作还不多。此外,“读者发现作者作为研究对象的概念,像游蛇般地走动,时而指这,时而指那。这样就不可能有说服人的逻辑力量。”这其中就涉及“舆论”一词。“舆论”作为新闻学理论中的重要概念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热词,然而关于“舆论”的概念在业内却一直没有非常统一的说法,但整体来看,这些关于“舆论”的定义中,几乎都涉及“公众”“共同”“意见”这三个关键词,这与其英文说法“public opinion”基本一致。

为了更清晰诠释出“舆论”一词的内涵,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陈力丹教授给出了较为全面的定义:“舆论是公众关于现实社会以及社会中的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表现的总和,具有相对的一致性、强烈程度和持续性,对社会发展及有关事态的进程产生影响。其中混杂着理智和非理智的成分。”只有以清晰严格的定义作为研究前提,观点的表述才能够明确、易懂。遗憾的是,很多学者对于“舆论”的概念似乎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自媒体时代,“舆论”的界定似乎变得更加模糊,随意乱扣的“舆论”之帽甚至可能会干扰政府做出正确的决策。当下,为舆论“正名”已经刻不容缓。

一、自媒体时代呼唤“舆论”一词的规范解读

自媒体时代给大众创造了更多的公共话语空间。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大众基本上都是生活在传统媒体“你传我受”的单向传播模式中,直到网络的出现,媒体才真正给了人们双向交流的可能。随着网络产品的多元开发,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自媒体受到了大众的欢迎,相对于传统的网络应用,自媒体尤其是微博、微信其使用之方便、操作之简单以及人性化的客户端,让人们可以轻松地发表个人看法、讨论公共话题。当人们对公共话题的关注度积累到一定程度形成舆论时,人们在公共空间中留下的观点或态度常常会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甚至影响政府的决策,所谓“围观改变中国”,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公共话语空间中,“舆论”声音之高、“舆情”之热使相关部门无法视而不见,舆论的影响力得到了发挥。

既然舆论的作用在提升,当下有关“舆论”一词的使用就应更加规范,如果经常将言论与舆论混为一谈,则可能造成政府的决策失误。

自媒体时代,大众的社会知觉增强。自媒体时代“人人装上了一个麦克风”不仅表现为大众对媒体参与度提高,更为重要的是,在参与的过程中人们也在接触和了解其他人的观点、情绪与态度,极大地缩短了信息与大众的距离。个人微信公众账号的开通,不能不说得益于个人社会意识的增强。增强的社会知觉让大众获得了更多的智慧,媒介素养明显提高,他们对获得的信息有了更强的辨识力。因此,传统的大众媒介随意使用“舆论认为”这类说法来代表民意倾向,只会招致民众更多的网络声讨,从而削弱大众传媒的公信力。

自媒体时代开创了舆论研究的新天地。在传统的舆论研究中,舆论的产生空间、形成速度、影响范围都远远小于自媒体时代。博客、微博等的出现为“舆论”提供了更为开阔的场地,即使是身处不同地域的博友也可能实现信息的互动,信息之间不存在地域的隔阂;同时,微博通过话题参与、热门转发等途径让人们能够随时参与热门讨论和了解网络观点,促进舆论的形成。“微博舆论聚合是意见聚合的独特方式,在对社会问题的讨论过程中通过意见的分离消解迁移重组等活动消解了公众意见的个别性、分散性,不断汇聚融合最后聚合成相对一致的意见。”从研究角度来看,自媒体时代为舆论的研究开创了新的天地,但模糊的舆论概念将会影响研究的效果,甚至得出错误的结论。

二、“舆论”的错用乱象

1.“公共舆论”与“舆论”的混用

在查阅关于舆论研究的相关文献中,不时会看到“公共舆论”的说法,然而从当下较为普遍的“舆论”定义出发,“舆论”本身已包含“公共”之意,何苦还要在前面补充一个“公共”进行重复限定呢?在没有英文翻译的文献中,我们看到作者完全将“公共舆论”与“舆论”对等使用,无从查证这样的使用是出于习惯还是概念理解的偏颇,不排除以讹传讹的使用。

2003年李峻登、田新华发表在《同济大学学报》上的论文《大众媒介影响公共舆论的主要理论研究述评》中较早使用了“公共舆论”这一说法,并且在其相应的英文题目翻译中直接将“公共舆论”翻译成“public opinion”。与此同时,笔者关注到李普曼(Lippmann)的《Public Opinion》也有不同的翻译版本,其在1989年被译为《舆论学》,而在2002年却由另一位翻译者译为《公共舆论》。据了解,“台湾、香港、澳门的新闻传播学专著一般译为民意, 并且对所有的西方文献中的public opinion一词以‘民意’对译。不同的社会制度下对这一社会( 心理) 现象的内涵的不同理解。”④从翻译的角度来看,这只不过是翻译的“措辞”不同,但是从新闻理论研究的角度来看,这是一种不规范的理论现象,这种翻译的不统一与当下的“舆论”内涵相左。

2.“宣传”与“舆论”的混用

“宣传”一词在百度百科的解释为:“是一种专门为了服务特定议题(议事日程,agenda)的讯息表现手法”。宣传的主体可以是人、媒体,也可以是企业,如“广告宣传”。但是“舆论”的主体是唯一的,只能是公众,且“舆论”中包含公众的情绪、态度,并不是每一个广告都能引起公众的关注,进而产生态度,因此,“广告舆论”⑤的说法是欠妥的。此外,“宣传”是带有明确的主观目的,重在“传达”“灌输”,这一过程是否能够引起公众认同,形成一致意见,还要看宣传的效果如何。如果宣传能够通过议程设置影响舆论,则可以说创造了舆论场,反之,如果仅是上传下达,公众被动地接受信息且没有反馈,则不能直接把宣传说成“舆论场”,而只能说是“宣传场”。

3.“网络调查”与“网络舆论”的混用

网络调查手段方便、快捷,获得了很多机构的青睐,但是很多公众对部分网络调查的结果表示怀疑,有些人认为网络调查的结果与自己的态度相差甚远。而一些机构却直接用“网络舆论”的说法描述网络调查结果,毫不考虑调查数据的科学性,这种替代是不能成立的。从形式上看,网络调查的确是直接面向网络大众的,但抽样群体的选择应注意有代表性,即抽样的科学性。从内容上看,网络调查的问题缺少针对性是造成结果争议的一个重要原因。如:你对汽车限购怎么看?有人认为,目前网络的受众主要是以年轻一代为主,他们或者还属于青少年,或者刚开始工作,并非有充足储蓄层,购买汽车的需求对他们来说并不强烈,甚至没有被提到议事日程,即使他们参与了网络调查,结果也很难是理性的和让人信服的。另一方面,网络调查问卷的设计本身是否科学也直接影响调查结论。调查问卷的设计是需要运用到量化研究方法的,要有其内在的逻辑和规则,很多大型复杂的调查问卷是需要专业团队进行设计的,目前来看,很多网站的调查问卷还没有达到这一专业化程度。

4.“网上意见”与“网上舆论”的混用

互联网是一个开放的交流平台,每天都有大量的信息充斥其中。自媒体时代,人们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在网上发表个人意见,这些意见中有对政府、媒体的评价,也有对突发新闻的讨论,还可能是一种自我的情绪发泄。当这些网络意见并未在一定范围内达成一致性时,是不能将其归为“网上舆论”的。“一般地说,当在整体‘1’中达到0.618,才能够产生对整体的决定性、全面的影响。”⑤由此看来,网上意见只有占总数约2/3以上才能够称之为“网上舆论”,当前媒体或文献中常用“网上舆论”替代“网上意见”的说法,有时是不准确的。

三、规范使用“舆论”一词的问题与对策

树立严谨的科研态度,克服思想惰性。首先,部分“舆论”词汇的乱用与不求甚解的思想惰性相关,一些论文或讨论文章是在泛读几篇他人论文后“照葫芦画瓢”攒出来的,对于论文中的措辞并未进行仔细推敲,便盲目引用,有些错误就这样被强化了。其次,由于当下对“舆论”的定义并未有统一的论述,在完成“舆论”为核心词汇的科研论文时,有必要明确给出研究者理解的“舆论”的定义,这样的论文研究逻辑起点才够清晰。最后,关于“公共舆论”与“舆论”的混淆现象,十分有必要在学术界做一些客观的解释说明,并选定其中一词作为“通用”的说法,提升科研的严谨性。

理性看待舆论,克服主观臆断。国内主流媒体向来重视舆论的引导,并且关注舆论动态。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倡导下,这些媒体努力弱化社会矛盾,希望政府推出的政策能够得到公众的认可,在这种强烈的动机驱使下,他们常常会主观放大有利于政策推行的公众意见,甚至将网络中非主流的公众的正面评价直接扣上“舆论”的帽子,从营造和谐之美。然而,理论的研究不能带上功利的色彩,只有确保研究的客观公正性,才能最终发挥理论指导实践的作用。即使在传统媒体出于宣传目的误用“舆论”的说法时,研究者也应始终保持敏锐的洞察力,不盲目跟从。作为政府相关机构或部门,更应理性看待舆论的作用,舆论是民意的晴雨表,通过它能够把握公众思想的现状,这一信息对于国家的执政建设是大有裨益的。

引入量化机制,进行舆论测量。只有达到一定数量的公众意见才能被称作舆论,然而网络由于其系统的开放性与人数的不确定性等因素限制,使得舆论的测量不易进行。事实上,网络传播经常会主动发掘出备受关注的信息、观点等内容,进行整合重新在网络上推出,例如微博中经常会对每天群体关注的热点话题进行更新,并将“热门转发”的微博进行排序推出,舆论常常在这里生成。当然,这种测量还是停留在经验层面,要想更为准确地测量公众的意见,则需引入量化机制。《中国社会舆情年度报告2011》一书中,通过时间维度、数量维度、显著维度、集中维度与意见维度五个方面进行舆论热点衡量,其参考数据则直接来源于发帖量、浏览量、回复数、博文数量这些可直观找到的数字。⑥有了客观数字做支撑,网络舆论的说法就可以得到量化的验证,从而使“舆论”一词的使用更加准确、规范。此外,量化方法研究中的“数据挖掘”还能通过网络相关的数字信息发掘出更多有价值的内容,这也为日后网络舆论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方法支持。

在2015年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讲话时谈道,“目前,中国有6.7亿网民、413万多家网站,网络深度融入经济社会发展、融入人民生活。”由此可见,在我国已经有近半数人口正在融入网络这个虚拟空间,未来网络社会形成的舆论场将不可小觑。对于“舆论”一词的规范解读,将有助于学界内外在舆论研究方面的互联互通, 也为传媒界对“舆论”的运用与引导提供有益的帮助。

注释

张书乐 《自媒体的喧哗年代》,《法人》,2015年第4期。

孙旭培 《学术规范与新闻学研究的深化――兼与喻权域先生商榷》,《新闻大学》1999年(春季号),第 13 页。

⑤陈力丹 《舆论学――舆论导向研究》,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年版,第11、18页。

④刘金顺 《李普曼Public Opinion一书译本的七个翻译问题》,《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第 6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