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自媒体新闻

自媒体新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自媒体新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自媒体新闻范文第1篇

关键词:自媒体新闻传播;新闻专业主义

中图分类号:G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3)12-0091-02

随着博客、微博等个人传播平台的普及,个体在传播中的自主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展现,以至于学界和普通民众同声欢呼“自媒体时代”的到来。但事实上,个人传播平台的作用被不恰当地夸张了,至少在新闻传播领域,“自媒体时代”仍是一个虚幻的概念。

一、自媒体与传统媒体

2001年9月,美国著名IT专栏作家丹吉尔默(Dan Gillmor)率先提出了journalism3.0的概念。他认为,journalism1.0指的是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介;journalism2.0指的是传统媒体的网络版和新闻门户网站等;journalism3.0指的是网络论坛、博客、微博等。2003年1月,他在《哥伦比亚新闻评论》双月刊上撰写了题为《下一代的新闻业:自媒体来临》(News for the next generation:here comes ‘we media’)的文章,提出了“自媒体(we media)”的概念[1]。而第一次针对自媒体给出严谨定义的是美国媒体学者谢因波曼(Shayne Bowman)与克里斯威理斯(Chris Willis)。2003年7月,美国新闻协会出版了二人联合提出的有关博客传播模式的研究报告,报告采用了丹吉尔默的“we media”概念,并认为,“we media是普通大众经由数字科技强化、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之后,一种开始理解普通大众如何提供与分享他们本身的事实、他们本身的新闻的途径。[2]”

根据学界的研究,可以对丹吉尔默、谢因波曼与克里斯威理斯的观点做进一步的解读。以代表性媒介不同为标准,现代新闻传播媒体大致可以划分为三类:一是以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介为代表的传统媒体,其传播主体是专业的新闻机构和新闻工作者,其传播方式是一对多的线性传播;二是以数字报纸、数字电视等网络媒介为代表的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的传播主体和传播方式没有显著的变化,但借助网络的技术支持,其传播速度更为快捷;三是以网络论坛、博客、微博等个人传播平台为代表的自媒体。与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相比,自媒体的传播主体和传播方式发生了颠覆性的改变。传播主体不再由专业的新闻机构和新闻工作者垄断,每个人都能够面对公众直接发声。传播方式也由一对多的“教堂传播”,改变为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的“集市传播”。正是这种改变,引发了人们不切实际的联想,夸张出一个虚幻的“自媒体时代”。

二、自媒体与新闻传播

(一)自媒体是否参与了新闻传播

其实,自媒体是否真正参与了新闻传播都是一个存在争议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取决于对新闻传播的界定。

关于新闻传播,比较常用的定义是:“新闻传播是人们之间相互进行的获取新情况、交流新信息的社会传播活动。”并认为“‘人们之间相互进行’,这首先表示新闻传播并不只指报纸、广播电视等大众新闻传播媒介出现以后的传播活动或者仅仅是这些媒介所从事的活动,它包括整个人类历史长河中,人们在不同层次、以各种方式进行的获取新情况、新信息的一切活动。[3]”这是一个十分宽泛的定义,其外延甚至超过了通常对“大众传播”的定义,几乎等同于对“传播”的定义。如果按照这样一个定义来理解新闻传播,那么,自媒体毫无疑问是参与了新闻传播的。

但是,以上对新闻传播的定义遭到了学界的质疑。有学者认为,“新闻传播就是无数传播活动中的在性质和形式上都有着严格界限的传播活动的一种”,它和非新闻传播应有如下区别:第一,信息的来源必须是真实可靠的,必须是最新的。第二,信息的媒介必须是专业的,面向全社会的和大众化的,必须是真正传播“新闻”的专业媒体。第三,传播的渠道必须是新闻从业部门和专业机构[4]。第一项区别强调的是“真实性”和“时新性”;第二、三项则着重强调了“专业性”。毫无疑问,不管以其中哪一项来衡量,自媒体都被排除在新闻传播之外了。需要说明的是,现在一些传统媒体也开设了官方的自媒体平台,例如官方微博等。但这些官方自媒体平台和他们的报纸、广播、电视本质上是一致的,严格地说只是一种媒介。而媒介不同于媒体,媒介指的是居于传播者和受众之间的中介体或工具,是承载人类信息传播功能的物质载体。而媒体,则应该是掌握并操作这些媒介的人或组织[5]。

由此可见,所谓的自媒体是否有资格参与人类最重要的传播活动之一——新闻传播都尚无定论,更遑论什么“自媒体时代”。

(二)自媒体与新闻专业主义的冲突

新闻专业主义,是指新闻从业人员所持有的一种职业意识形态,具体表现为新闻从业人员所应遵循的一系列行为准则。新闻专业主义源自于1923年美国报纸编辑协会的《新闻界信条》(Canons of Journalism),成熟于1947年美国新闻自由委员会在其报告《一个自由而负责的新闻界》(On Freedom of the Press,Free and Responsible Press)中提出的新闻业的基本标准。它已成为被多数国家业界、学界和社会广泛接受的新闻传播的基石。

新闻专业主义准则的版本多种多样,但其最核心的理念有三:一是新闻的客观性;二是新闻自由;三是媒体的社会责任。自媒体与这些核心理念同样格格不入。

1.自媒体在客观性上的无能为力。客观性是新闻专业主义的核心理念,也是新闻传播的底线。新闻专业主义对客观性的要求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真实、真切,不仅要求准确地反映新闻事实,而且要求在新闻的制作和传播过程中严格区分客观事实和制作者个人或者机构的观点,正如西奥多彼得森(Theodore Peterson)所言:“传媒必须准确,不能撒谎……必须清楚事实就是事实,观点就是观点。[6]”二是全面、平衡,即公正地向受众展示新闻事实的全貌。

在传播实践中,传统的纸媒、广播、电视等媒体,为了确保新闻的客观性,不仅培养起一支训练有素的采编团队,而且形成了一整套严密的制度,建立了严格的核实纠错机制,对新闻由制作到传播的全过程进行把关。在这方面,自媒体先天不足。作为个人,即便具备了较高的新闻素养,也无力建立起完备、有效的核实纠错把关机制,新闻制作和传播过程中的错讹和有失公正无法限制在最低限度。更何况绝大多数的自媒体操控者不具备起码的新闻素养,甚或根本不知道客观公正为何物。这样的自媒体遭到新闻专业主义的拒斥,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和客观性紧密相关的另一个问题是媒体的公信力。传统媒体因最大限度地保证了新闻的客观性而在受众中拥有相当的公信力,因而也保证了新闻传播的效果;自媒体因无法保证新闻的客观性而不具备起码的公信力,其传播效果也就可想而知。

2.自媒体对新闻自由的滥用。新闻自由是新闻专业主义的理论基石。新闻专业主义崇尚新闻自由,但同时认为这种自由必须是有限制的。美国新闻自由委员会在《一个自由而负责的新闻界》别强调,“完全的自由和绝对的自由是没有的”,“缺少限制的自由只是一种幻想”。

法律法规和一般社会伦理是新闻自由的边界,突破了这一边界就是对新闻自由的滥用。需要指出的是,新闻的客观性原则有时会成为滥用新闻自由的借口。在最近的几次灾难报道中,个别记者片面追求新闻的客观性,做出了不少有违社会伦理的行为,或影响了救灾工作,或直接对受灾者造成二次伤害,以致业内人士痛斥:把紧张、严肃、悲痛交织的灾难现场,直弄成媒体狂欢的大秀台。

滥用新闻自由不独存在于自媒体,传统媒体也有同样的现象。但不可否认的是,由个体性和随意性的特征决定,自媒体存在着更普遍、更严重的新闻自由滥用现象。一些自媒体操控者打着客观性或者新闻自由的幌子,肆意践踏他人的自由,侵害他人的合法权益,甚至出现了专业的“网络水军”、“网络打手”等负面势力,更加重了滥用新闻自由现象对社会和受众的危害。

3.自媒体对社会责任的漠视。社会责任原则是对新闻自由的矫正、限制与保护,也是新闻专业主义能被社会和业界广泛接受的重要理由。事实上,媒体作为社会公器,理所当然的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自由和责任相伴相随。自由使媒体能够更充分地发挥自身功能;责任使媒体不至于滥用自由而更具生命力。

媒体承担社会责任要有高度自觉的责任意识。这种责任意识一方面来自于媒体的内部建设,另一方面来自于社会公众和管理部门的监督。而这些恰恰是自媒体最缺乏的。零门槛使得社会公众一窝蜂地集聚在自媒体下,其间就难免良莠不齐。同时,海量的自媒体平台、海量的信息、瞬间的传播速度,使得公众和管理部门的监督因无能为力而形同虚设,给自媒体逃避社会责任留下了巨大的空间。

媒体承担社会责任要有足够的责任能力。传统媒体以整个单位的人力、物力和信誉作为其履行社会责任的基础和保障,这些保障条件同样是自媒体不具备的。加之自媒体操控者虚拟的网络身份,使得社会难以建立起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责任追偿机制,以至于自媒体可以一方面拥有滥用新闻自由的权利,另一方面则无需承担侵权责任和服务社会的责任。

总之,自媒体因与新闻专业主义格格不入而在新闻传播领域受到限制。但这一事实并没有引起业界和学界足够的重视。相反,有人在盲目地欢呼“自媒体时代”的到来,甚至在不切实际地夸大自媒体对新闻专业主义的颠覆。需知基石的坍塌意味着大厦将倾,客观性、新闻自由和社会责任诸原则被颠覆,新闻必将死亡。

三、结 论

所谓的自媒体,其实就是一个信息平台,其主要功能是交流和娱乐,它以自主、快捷等优势给大众传播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但是,因其不能保证新闻的客观性、较多滥用新闻自由和对社会责任的漠视等缺陷,无力进行新闻生产,更不可能真正入主新闻传播领域而开创一个“自媒体时代”。

参考文献:

沈金霞.自媒体的信息传播特点探析[J].今传媒,2012(9).

邓若伊.论自媒体传播与公共领域的变动[J].现代传播,2001(4).

黄旦.新闻传播学[M].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7.

郝雨,何懿.新闻定义批判与新闻本质反思[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

自媒体新闻范文第2篇

什么是新闻?新闻是指对新近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虽然,自媒体的使用者不是记者,但是他在传播信息,而这些而这些信息极有可能是记者或新闻从业人员在近期内关注的话题或是将要关注的话题。因此,自媒体的使用者学会信息是极其重要的。

在很多情况下,有些信息的传播着为了出名而肆意的一些消息,如“纸做的包子”、“人生三部曲――出书整容拍电影”。前者为了出名,自编自导了一场闹剧,消息的传播着请人用纸馅做包子,并掩饰为暗访、偷拍,在得知消息的来源之后,这位同仁失去了自己的金饭碗,同时也受到了法律的制裁;后者的主人公圣心瞳只能用“疼痛”来形容的成长经历:因为长相丑陋,从小遭人嫌恶,中专毕业至今3年,一直没勇气找工作,自闭家中,羞于见人,终日过着阴郁、灰暗的蝼蚁生活。他表示,渴望借助整容,带来人生的转机。可是记者调查后,发现了一个完全不同的故事。因此,他的名字也成了谎言的代称。可见,信息的、的内容以及内容的真与假、对与错对者的影响是多么的重大。

在我们消息的时候,一定要保证消息的真实性。因为,一旦我们一个虚假消息之后,我们就会想着用各种办法来圆谎。这种所谓的消息在受众面前不堪一击。

那么,写新闻有哪些基本要求呢?六个字“真实、客观、清楚”。

什么是真实呢?新闻真实性指的是在新闻报道中的每一个具体事实必须合乎客观实际。即表现在新闻报道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原因和经过都经得起核对。要求叙述准,字句干净,不引申,少议论。举例说明。《铜川――警校携手普法育人》:“本报讯日前,来自省卤阳劳教所的四名误入歧途的未成年人,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给铜川市耀州区永乐学校的2200名初中生,现身说教,上了一堂德育、法制、安全教育课。会上,永乐学校为卤阳劳教所赠送了锦旗。据悉铜川市耀州区教育局连续两年举办了此类活动,受到学生家长的称赞。”注:(《陕西科技报》2008年4月18日头版。)写此稿时,一般初学者往往会加一些强调式的词语,认为能够加强新闻效果。其实不然,如:将“未成年人”写成“少年犯”,在“亲身经历”前面加上“不堪回首的”一词,都将是甚为不妥的。

什么是新闻客观呢?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如实报道的传播主体不改变,报道对象自身的内容不影响。可以简单概括为新闻报道中的每一个具体事实必须符合客观实际,也可以理解为态度上的不偏不倚公正无私。维护新闻客观性原则,要做到表现在新闻报道中的时间,地点,人物形象、言论、行动、事件的原因、经过、结果等新闻内容真实准确。

什么是新闻清楚呢?新闻的六要素要交代清楚。新闻的六要素是5个“W”和1个“H”, 即Who ,What ,When ,Where ,Why和How;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说到底,就是将事实交代清楚。

自媒体新闻范文第3篇

自媒体又称公民媒体,美国新闻学会媒体中心于2003年7月出版了由谢因波曼与克里斯威理斯两位联合提出的“We Media(自媒体)”研究报告,里面对“We Media”下了一个十分严谨的定义:“We Media是普通大众经由数字科技强化、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之后,一种开始理解普通大众如何提供与分享他们本身的事实、他们本身的新闻的途径。”简言之,即公民用以自己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事件的载体,如博客、微博、微信、论坛/BBS等网络社区。

自媒体包括但不限于个人微博、个人日志、个人主页等,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托管平台是美国的Facebook和Twitter,中国的Qzone、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和人人网、微信朋友圈、微信公众平台、皮皮精灵等。

自媒体时代是指以个人传播为主的媒介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记者,人人都是新闻传播者。这种媒介基础凭借其交互性、自主性的特征,使得新闻自由度显著提高,传媒生态发生了前所未有的转变。

在互联网上,每一个账号,都像一个小小的媒体。发帖子、转微博、评新闻……信息、观点、态度便汇入了互联网的比特之海。自媒体――自我的小媒体,在近5亿网民、3亿微博的努力之下,焕发出巨大能量:境内50余家微博客网站,每天更新帖文达2亿多条。

自媒体时代 主流媒体声音渐弱

在自媒体时代,各种不同的声音来自四面八方,“主流媒体”的声音逐渐变弱,人们不再接受被一个“统一的声音”告知对或错,每一个人都在从独立获得的资讯中,对事物做出判断。

自媒体有别于由专业媒体机构主导的信息传播,它是由普通大众主导的信息传播活动,由传统的“点到面”的传播,转化为“点到点”的一种对等的传播概念。

早在上个世纪,著名传播学家麦克卢汉就提出过“媒介即信息”的相似理论。由此而带来的负面效应是,在新闻事实还未明晰的情况下,各种不实信息开始传播,主流媒体声音受到动摇,逐渐变弱。

电视新闻的比较优势

尽管自媒体在慢慢扩大信息传播和覆盖面,并逐渐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但作为新闻传播载体,自媒体仍然在真实性、权威性、影响力等方面存在弱势和不足,而传统电视新闻则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成为更多受众群体的信息获取源。

1、始终把握新闻真实性

电视的最大优势在于它综合了广播、电视、影像传播符号的所有的媒介的符号,就是这种多元符号,围绕着主体信息的综合性的优势开发。电视的多元信息符号不仅是信息和影像的整合,还有文字、报纸、图示、图表、电视拥有的多种信息符号,当这些要素整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传递出准确的信息。相比自媒体传播的随意性、主观性、分散性等特点,电视新闻始终固守着新闻的真实和严谨。网络自媒体的数量庞大,其拥有者也大多为“草根”平民,网络的隐匿性给了网民“随心所欲”的空间。在平民话语权得到伸张的今天,“有话要说”的人越来越多。有的自媒体过分追求新闻速度或者说为了追求点击率而忽略了新闻的真实性,导致的部分民间降低了自身的道德底线。这就导致了自媒体所传播的信息的可信度低。

以今年4月发生的大陆女童香港小便事件为例,微博上第一时间出现该消息后,大部分网友的第一感觉可能是:大陆人果真是没素质,太给自己丢人。可是,随着关注度的上升,传统媒体深入采访,我们才得知小孩母亲用尿不湿接尿、家长抢相机内存卡是保护小孩隐私等信息,也引发了更深的港人与大陆人为何矛盾的思考和讨论。可见,自媒体的消息中简单的几句话和短暂的现场画面,远远不能涵盖新闻事件的全部内容,甚至由于自媒体带有个人观点,会使造成不适信息和假象。

2、全面占领权威新闻源

自媒体时代是指以个人传播为主的媒介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记者,人人都是新闻传播者,播客式自媒体的出现打破了时间、地域的局限,用户也能成为新闻的采集者和传播者,虽然便捷自由,却缺乏权威的新闻源。而传统媒体的专业新闻工作者利用集团优势以及技术支持,方便他们在世界各地收集信息进行报道,占领权威的新闻源,这也成为获得深度报道机会和最终新闻事实的重要优势。

3、广泛拥有家庭收视受众群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讲,电视的收视往往以家庭为单位。家庭是人们心目中最有安全感的环境。所以家庭式的传播对传播内容、传播效果以及电视节目与观众之间的互动,都有着强大的促进作用。而自媒体作为新兴的一种传播方式,年轻人是其主要传播主体和受众群,自媒体的传播覆盖面未能覆盖全部人群,而电视新闻则作为家庭收视的主要内容,覆盖了广大的受众群。

自媒体新闻范文第4篇

关键词 自媒体;新闻;传播;互播;转变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6)158-0076-03

互联网在21世纪的普及率发展到了空前的程度,也使得全球构建了一个可信息共享的公共平台,因此也催生了除报纸、电台、电视的第四媒体形式,并且借助了现代Web2.0技术再一次带来了新媒体改革的浪潮。而这种媒体形式通过微博、微信、博客等公众平台,使得人人都可以成为新闻的采访者和传播者,因此也将这一形式命名为“自媒体”。

1自媒体模式的产生和发展历史

自媒体的概念最早时于2002年提出,国外学者将其称为“媒体3.0”,其中媒体1.0指的是传统媒体形式,而2.o则指的是新型媒体形式,也就是借助于卫星实现的全球新闻信息收发和播放的形式.而第一个对自媒体的定义进行详细解释的时间是在2003年7月,由美国新闻学会提出,其认为自媒体就是经由普通的民众借助数字化、网络化以及全球信息体系,对各种新闻事件进行采访、传播、评论等,借以反映普通民众对于现代新闻事件的真实看法和客观报道。

现代自媒体形式的主要媒介是微博、微信朋友圈、贴吧论坛、博客等社交网络平台,其中以美国的MSN应用最早,其不仅可以实现实时在线聊天,而且还能够互相收发文件。早在1995年时美国就推出了MSN,当时这款社交软件迅速风靡全美,并且在欧洲和东南亚地区快速发展。其后一年由以色列几个年轻人共同开发了“ICQ”软件,而这一软件也是我国QQ社交软件的主要研发基础。但MSN、QQ等聊天软件也仅仅代表着人类即时通讯时代的到来,真正标志着自媒体时代到来的是博客。博客最早是程序员利用互联网超链接的形式记录自己日常的代码编写心得,内容也大多是关于专业知识互动和生活体会,之后才逐渐由各大微博网站将其建立成为一个个简单的日志链接,从而形成了博客风潮。根据我国互联网数据统计显示,在2007年底时我国拥有博客作者数量为4700万人左右,到了2008年时就增长到了8000万,在2010年中旬达到了1亿人,而截至2014年底我国博客用户数量达到了1.9亿人,占网民总人数的1/3。之所以博客的增长幅度在不断降低是由于微博的出现,这种博客形式更加简单,受到了更多明星的关注,也使得更多人在微博上对明星进行围观,渐渐地人们开始从简单的围观变成了参与者,并由微博真正地实现了自媒体时代的到来。根据统计显示,截至2015年中旬我国微博用户数量就已经达到了2.04亿人。

此后人们越来越重视博客、微博以及论坛上新闻的自发,并且逐渐衍生出了公民新闻网站的形式,进而使自媒体模式更加成熟。所谓的公民新闻主要指的是公民共享的新闻信息,普通民众通过非专业渠道和手段对各类新闻进行报道和传播,这种形式使得新闻进一步实现了平民化和公众化,并衍生出了“自产自销”渠道。国外的自媒体公民新闻网站最早成立于2000年,是由韩国记者创建的“Oh my news”,我国的公民新闻形式始于2006年,创建为“”,也就是直播中国栏目,其鼓励群众拿起自己的照相机和手机,采用现金鼓励的方式让群众记录生活当中发生的各类新闻。而随着现代智能手机和微信公众平台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不自觉地开始充当新闻“记者”的工作,利用手机对发生的各类新闻进行拍摄,并通过微信朋友圈的方式在网络当中,并且提出自己的观点,这种形式能够在网络上迅速带动更多的人进行参与,也真正实现了我国自媒体时代的转变和进步。但需要注意的是,自媒体时代的到来对于传统媒体既有挑战,也有帮助,同时该媒体形式本身就具有两面性,如果运用不好,很容易导致严重的社会影响,因此对于我国自媒体的转变应该继续深化研究,并由传统媒体进行正确的引导。

2新闻媒体从传播到互播转变的优势所在

从自媒体诞生到发展至今,其传播方式与传统媒体之间具有很大的差异性,传统媒体是以传播新闻的方式为主,而自媒体则是以交叉互播为主要方式,而从传播到互播的转变也称为“自媒体时代”的重要标志。

2.1理念的平等性

有部分学者将自媒体形容为“草根媒体”,因为其公众化、平民化以及自主化的特征非常明显,在传播过程中主要体现的就是传播者与接受者之间的平等和资源共享。其中最早的自媒体民众新闻网站“Oh my news”的核心经营理念就是每个民众都是新闻记者。

自媒体在现展当中发源于民众、立足于民众,更加关注于民生新闻,也使得该新闻媒体模式逐渐成为了现代社会舆论的重要导向。同时现代很多传统媒体记者也开始利用自媒体平台来寻找新闻线索,尤其是以报纸、电台等为首的旧时新闻媒体,其更倾向于利用微博、微信平台对信息源进行采访。并且现代国内很多的微博、微信当中也开始设置新闻入口,分享功能可以提升公民新闻在网络当中的传播速度,例如,腾讯微博、新浪微博当中均有新闻分享功能。同时,我国各省市级政府也开始开通自己的官方微博,并利用实名认证的方式注册超过千余个政府微博,借以利用该平台对民生新闻进行,也成为了民意表达的主要场所。现代的政府微博当中很多信息也开始有自媒体的影响,而且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必将会继续扩大其影响力。

2.2价值的同向性

新闻传播的价值是其传播主体的核心需求,而传播的主体也就是媒体,在对新闻进行传播时媒体一般会根据自己的意志对新闻内容进行取舍,所有的新闻均需要进过这道“过滤”工序后才能够传达到客体(即是新闻受众)当中,而新闻客体也会根据自己的喜好对新闻内容进行选择性接受。但自媒体当中新闻传播却明显不同,其转播主体和客体本身就是一个群体,因此其客体和主体之间的价值取向就能够等同。这种价值取向的相同性也就使得新闻能够更加符合受众的需求和喜好,而传统媒体的新闻信息进过层层“过滤”后,其不仅增加了采访记者对于新闻的主观看法,也带入了媒体的引导,因此自媒体互播方式更加能够吸引普通群众。

2.3网状传播模式

新闻信息的来源决定了它的传播模式,传统的新闻媒体优势在于其对于新闻事件的采访、报道、传播等均具有绝对的话语权,而自媒体则将这种绝对性打破,将话语权分散到了民众当中。每一名普通的民众均可以利用摄像器材和网络对新闻进行图文并茂的报道,而新闻的接受者也可以利用“转发”的方式将新闻信息发送到下一个受众手中,这使得采访者与新闻受众的界限开始模糊。由此可见,自媒体的传播方式并不是一点对多点的“扇状”形式,而是多点对多点的“网状”形式。另外,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也使得各类数据载体之间的信息传输没有任何障碍,例如民众可以将微博上的新闻直接“复制”到QQ或微信上。

2.4信息传播的高时效性

时效性是新闻信息传播的核心动力,传统媒体新闻所需要遵守的规则较多,不仅需要对新闻题材、内容等进行筛选,对于编辑后的新闻内容也要经过层层修改后才能够,也就导致新闻的时效性受到影响。而自媒体下的新闻准入条件基本没有,也不需要专业的媒体机构对其进行筛选,新闻的生产和传播无法律约束性,任何人均可以利用合法的途径传播合法的新闻内容,也使得新闻时效性大幅度提升。

3新闻媒体从传播到互播转变的缺点所在

我国的自媒体受众数量达到了6亿以上,这种新形式也使得传统媒体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但是在自媒体演变和发展的过程中,其自身的缺点也日益凸显。

3.1真实性质疑

早在自媒体概念提出时,其理论创造者就指出了这种新闻模式也具有极大的社会道德问题,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新闻信息的真实性。自媒体当中新闻的制造者本身没有任何“准入标准”,民众在接受和传播新闻时无法判断第一个新闻生产者是谁,其个人道德品质如何,加之现代网络水军的泛滥,进一步加剧了虚假新闻的传播范围,错误的引导民众的视线。因此,准入标准的降低或消失也使得新闻的真实性受到了巨大的_击。

再者自媒体新闻报道时无需专业媒体对其进行审核和监管,使得新闻的真实性没有任何约束基础,很多自媒体参与者新闻信息的目的是为了获取更多的“点击率”,其对于新闻信息的真实性根本不考虑,也导致了自媒体新闻信用度的逐渐丧失。加之自媒体传播速度较快、范围较广,也使得很多无辜的民众成为了谣言的传播者。同时现代社会矛盾仍无法完全去除,很多民众的跟风、热血等行为也使得新闻报道失去了责任性,导致自媒体新闻的权威性进一步丧失。

3.2公信力下降

媒体自身的公信力也是媒体发展的主要动力,是衡量该媒体新闻信息的主要影响因素。导致自媒体新闻信息公信力下降的原因除了其真实性质疑外,即使该新闻信息为真实的,受众群体也无法对其进行确认,导致群众的怀疑心态更胜。

同时,新闻信息的低俗性取向也使得自媒体的公信力大幅下降。很多自媒体为了追求更多的经济利益,进而迎合部分人低俗的兴趣追求,在新闻信息当中加入了失实的恶搞和低俗内容,有的不惜借助隐私炒作、恶搞、独特但恶趣味的行为来换取点击率,从而使民众对于自媒体的信任感逐渐降低。而传播者的信任度是与新闻传播效率呈正比,近几年当中自媒体已经成为了炒作类新闻的重灾区之一,甚至还会发生故意诋毁、侮辱他人的行为,加之自媒体对于新闻效应的发达作用,也进一步对自媒体公信力造成影响。虽然现代微博、微信均推行了实名制管理,但仍未达到完全普及的程度,仍需要不断扩大这一制度的影响力。

3.3选择困惑性

传统的新闻媒体对于新闻信息具有专业的筛选和过滤能力,并且由专职机构进行把控,因此对于新闻的定位非常明确。而自媒体当中涉及的新闻信息种类较多,信息量也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在大量的数据处理当中个体对于符合自己喜好的信息选择能力非常低,常常会表现出困惑感。因此,现代自媒体数据信息量的巨大性和多样性本身也导致了受众的困惑,影响了自媒体的发展。对于媒体的发展而言,海量的信息很可能成为垃圾和虚假信息的主要来源,在筛选过程中需要浪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也容易产生自媒体受网络舆论的引导,失去了自身对于新闻事件的判断能力。因此,传统媒体在新闻报道上多道程序的把关虽然导致新闻时效性严重下降,但是其对于信息的处理效率却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同时层层的筛选也能够提升受众对于新闻选择的准确性,保证在短时间内就能够使受众找到自己的目标新闻,提升了新闻生产的效率。

自媒体新闻范文第5篇

关键词:新媒体;新闻传播模式;创新

一、新媒体概述

新媒体这一概念是相对于传统媒体提出的,指的是传统媒体后产生的将手机、电脑以及网络等作为媒介,使用多元化的途径,充分满足不同用户的差异化需求。从某种层面来看,新媒体等效于数字化媒体。新媒体之所有流行,有其深层次的原因。第一,新媒体可以满足受众在娱乐方面的需求。目前大众娱乐形式开始增多,人们的生活水平也不断提升,对信息需求正在发生着变化。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持续加快,更多人的工作变得繁忙,生活节奏随之加快,娱乐形式也呈现出了一定的碎片化态势,新媒体在人们碎片化需求的背景下逐渐流行的。第二,新媒体本身的门槛低、兼容并蓄。各种形式的新媒体开始兴起,比如豆瓣主页、微信公众平台以及天涯社区等媒体兴起,针对个体的不同需求,开设了相对应的栏目。此外,每个人都能够开设个人公众媒体,随时随地将身边所发生的事件传到网络上,具备了一定的及时性。

二、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模式特征

(一)时效性

新闻时效性提升是新媒体背景下新闻重要特征。传统媒体传播作为主要形式的时代,人们得到新闻的途径是电视新闻以及报纸新闻,报纸一般是日报,人们看到的新闻一般都是前一天所发生的事情。新媒体时代,人们可以充分使用各种网络终端设备,获得实时信息,这样人们所获得信息更加具备真实性,新闻时效性也更加强烈。新闻时效性的突出优点在于,人们能够关注事态的发展,从而及时地依据新闻做出相对应的决策,在提升了新闻价值的基础上做出正确的决策。

(二)互动性

互动性加强是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新闻传播的特征。传统媒体传播过程中,新闻通常是单向传播的,新闻消费者作为受众,无法对新闻提出独特的简介,更加无法参与政策的制定,这对于公民权利的发挥产生了严重的影响,不利于社会型国家的产生。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新闻互动性获得了显著提升,在很多新闻背后,都存在简单投票测试受众对新闻事实所持有的态度,同时还没有相对应的评论区供读者发表意见。读者与编辑、读者之间的互动缺少相应的平台。在这种互动模式下,社会可以在宽泛的范围内对新闻当中的事实产生一致性的意见,从而传播正确观点以及保持社会和谐稳定,而不是因为无法找到发泄口从而主张社会戾气。

三、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模式现状

(一)圆心模式依然占据主导

圆心模式泛指电视新闻、纸媒等传统媒介的传播形式,媒体处在信息圆心位置,信息从圆心媒体的位置不断向外扩散和传播。虽然新媒体在持续发展,可是因为其信息真假难辨、门槛较低以及缺少新闻监督等特征,导致了新媒体质量参差不齐,特别是网络水军众多,试图臆造各种热点以及舆论话题,人们对于新媒体信任度不断降低,很多民众依然认为传统媒体可信度更高,传统媒体才可以肩负起新闻责任,扮演把关人的监督角色。

(二)媒体结合趋势显著

媒介融合理念来源于美国,指的是各种媒体表现出的一体化发展态势。传统媒体传播模式无法将音频、纸张以及视频等内容整合到一块,随着网络的发展与普及,新型的技术可以将不同报刊、网络媒体以及电视媒体的优点进行融合。此外,数字技术的有效提升推动了功能与属性相对单一的传统媒体朝着视听多媒体的方向发展,这为媒介的融合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传统媒体难以满足大众需求,媒介融合将会成为发展的必然,可是因为信息产业、电视产业、电子产业等存在着利益竞争,因此,媒介融合无法打破产业以及行业壁垒,产业结构变革依然有更多的路要走。

四、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模式创新策略

(一)新闻和自媒体的融合

随着传统媒体的受众数量在不断减少,其本身的力量不再像过去那么强大,影响力开始减弱,在此消彼长之间,自媒体新闻迎来了发展的机遇期。比如,过去传统媒体时代,人们查看娱乐新闻只能够通过广播、电视以及杂志,等待着新闻的更新,获取娱乐资讯的渠道相对单一化。新媒体时代,自媒体的出现,使得人人都可以成为娱乐新闻传播者,新闻资讯时效性更加强烈。相较于自媒体而言,传统新闻的公信力与影响力更强,可是毋庸置疑,依然有一部分个体坚持利用电视、广播以及报纸等途径获得相关的新闻。将自媒体与新闻报道进行深度融合,有助于加强传播主体多元化,促进新闻传播的互动性。自媒体与新闻报纸的融合已经成为新媒体时代的必然发展趋势。所以,为了能够实现创新新闻传播模式的目标,推动自媒体新闻以及传统新闻的融合,通过有效的交流、互动,不断凸显二者的特征与优势,通过有效的交流、互动,凸显二者的特征以及优势,可以为受众提供更加高效以及优质化的服务。

(二)满足受众阅读习惯

在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背景下,新闻受众层级跨越服务持续增加,从年龄层次上看,从十来岁到几十岁的读者均有,他们对于新闻传播有着相对较大的渴求,针对层级不同的新闻受众,新媒体时代背景下,需要创新新闻传播途径为他们提供更加便捷化的阅读路径。所以,新闻传播模式的创新需要以受众阅读习惯为基础,秉承以受众为核心的理念,丰富新闻传播模式。比如针对少年新闻传播的相关内容,在内容上要保证简单易懂,树立新闻脉络要做到深入浅出,使用浅显同时又专业的语言描述新闻事件,确保新闻信息可以实现与阅读者的有效融合,借此彰显新闻传播本身的价值。那么对于那些理解能力以及阅读能力都比较强的中年新闻受众而言,在新闻传播模式上要更加注重凸显重点,保证信息的精练。如此一来,相较于单一化的新闻传播模式,根据差异化的受众层次制定出形式不同的新闻传播版本,然后新闻受众根据自身的实际需求,选择阅读的模式,彰显出受众主体性的要求,使得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模式更加具有成效,同时服务性也更加强烈。

自媒体新闻范文第6篇

关键词:自媒体 大学生 思政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3-0030-01

1 自媒体传播特点及其与高校思政教育

1.1 自媒体传播特点

自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传统媒体指的是报纸、电视这样的传播媒介。传统媒体在传播信息时,需要通过记者采写新闻,经过编辑,通过印刷,才能与读者见面。尽管我国的电视台和报纸有很多家,但反应社会生活还是不全面。

自媒体是网络时代的产物,它以网络为依托,利用手机,电脑为主要传播工具,每一个持有这些工具的人都能将自己的所见所闻,通过网络与他人共享。自媒体的新闻都是普通人自己的,没有专业的记者和编辑。在网络时代,每一个人都具有传播信息的权利和自由,每一个人都具有传播者和受众,旁观者和当事人等多重身份。

自媒体传播的新闻具有传播自主化,内容碎片化,模式去中心化等特点。传播自主化指的是,自媒体传播的内容都是传播者自发传播,不需要报酬,也没有明确目标。传播者具有多样化,平民化和普泛化的特点,涉及的内容包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内容碎片化是指自媒体传播的新闻没有核心,都是有感而发,加上少了传统媒体中的编辑过程,内容难免会良莠不齐,同时受到传播者个人文化修养的限制,很多新闻都是碎片化状态。

传播方式去中心化指的是自媒体传播没有统一的途径,都是从传播者个人圈子向外扩散。它没有固定的信息源,但每一个传播者都是信息源,又是信息接受者。

1.2 自媒体传播与高校思政教育的关系

高校思政的教学目的是提高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传统的思政教学都是利用原理作为教材,由于这类教材哲学性强,又脱离了现实生活,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进入网络化时代,因为学生都是网络用户,对于自媒体传播的信息易于接受,并且自媒体新闻都是来源于生活,学生可以通过自媒体新闻接触到社会现实,有助于他们的道德观形成。

自媒体可以自己传播新闻,这比较符合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大学生都是具有好奇心的群体。可以利用它将自己的所见所闻传播到网络上,这样也有利于学生关心社会,不至于成为“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书呆子,培养他们的责任感。这样的思政教育比死记硬背教科书有益得多。

由于自媒体新闻都可以进行评论,也和大学生的个性特征吻合,他们都喜欢表现自我,可以借助这个平台来展示自己的思想。

2 自媒体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不利影响

自媒体虽然有很多优点,随着时代的发展,自媒体功能也越来丰富,有语言文字,有图片,有视频。这几年智能手机的出现,普通大众获取信息更加方便快捷,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

自媒体对于大学生而言,既有利于思政教育,但同时也有不利影响,因为自媒体具有虚拟性,而大学生生活经验不足,对于新闻的真假难于辨别。网络上有些人为了出名,也不惜用假新闻来博人眼球,对于这种现象,大学生很难分清真假,一不小心成为假新闻的推波助澜者。

还有一个现象就是,在自媒体环境中,很多大学生习惯于从众心理,对于网络上的所谓大V盲目崇拜,别人说好,也盲目跟风来赞美;别人批评,也跟着批评。还有人在网络上为一个问题争论不休,争着争着就开始人身攻击,这种不文明的行为也有碍于道德水平的提高。

最显著的特点是,自从有了手机等自媒体工具,很多大学生就成为低头族,不爱看纸质书,也不跟他人交流,整天捧着手机,忙着回复信息,查看评论,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拿出来与人分享,这样其实是丧志的表现。

3 自媒体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功能优化

要利用自媒体进行高校思政教学,不能听任学生自由发挥,而是要正确引导,让学生利用自媒体的优势,避免受到自媒体的不利影响。

3.1 引导自媒体的传播内容,提高学生的甄别能力

自媒体的内容五花八门,作为高校思政教师,应该要对新闻进行筛选,选择那些具有积极意义,又有教育意义的新闻,让学生对这些新闻进行评论,探讨,从中接受思想教育。像我国这几年出现的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老人倒地该不该扶的问题,以及环境污染治理,这些都关系着生活的方方面面,让学生关心这些问题,可以培养他们的道德观念和责任感。

对于一些假新闻,教师要循循善T,引导学生去分辨,从而杜绝对假新闻的传播,这些可以从P照片等技术问题入手。

在引导学生之外,还要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尽量做到有自己的见解,不能人云亦云,这样可以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

3.2 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养,优化舆论渲染功能

大学生要提高个人素质,仅仅依靠思政教育还是不够的,必须要加强文化素养。文化素养除了在学科中获取之外,还要通过阅读中外名著,参加各种艺术类的活动来获取。这就需要学校要建立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来吸引学生参加,像阅读、书画、音乐、体育等活动。学生通过这些活动,可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在对网络新闻的评论时能够多角度考虑,这样才能使新闻舆论功能朝着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避免出现借一个问题来宣泄自己情绪的现象发生。

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养,还可以让学生走到社会生活中,利用实习的机会,在现实生活中锻炼和观察。

要做到以上这些,关键还是要培养一批具有自媒体运用能力和素养的思政教师,这样的教师要具有新闻甄别能力,才能利用自媒体来引导学生,进行思政教学。

参考文献:

[1] 侯拥凯.大学生自媒体运用心理分析[J].采写编,2016(01).

[2] 刘云华.自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6(06).

自媒体新闻范文第7篇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创新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人们进入了新媒体时代,人们获取信息和阅读的方式也在发生改变,从前,人们想要获取新闻只能通过读报纸、听广播、看电视,时间、空间都会受到限制。但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人们传统、单一的获取新闻的方式,新媒体成为人们新的交流方式。因此,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新闻传播行业要摒弃传统,在传播模式上有所创新。

一、新媒体的含义、特点及优势

(1)新媒体的含义。新媒体并没有一个准确的概念,是相对于传统媒介而言的电脑、手机、网络等一些新的媒介。新媒体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在某种意义上来说等同于数字化媒体。(2)新媒体的特点。一是,排除时间、空间限制。新媒体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娱乐方式,不再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在以往,人们获取信息、娱乐的方式很传统、单一,只能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介实现,时间、空间都会受到一定限制。而且现在人们的生活、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可以娱乐的时间越来越少,越来越碎片化。而新媒体的出现化解了人们的困扰,带来了新的娱乐媒介,人们可以通过手机随时随地读新闻、听音乐、看视频,并渐渐成为主流。二是,互动性强、便于交流。随着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出现,人们不但可以随时方便快捷地读取新闻、信息,还可以在第一时间进行评论、沟通和交流。例如,人们可以通过微博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看到的人可以实时进行评价、反馈,对于各大网站的新闻人们随时可以在手机上发表评论并读取其他人的有关评论,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参与者和评论者。三是,传播更具开放性。在传统媒体时代,新闻的传播和交流会受到地域差异、文化差异、社会差异等因素的影响,但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这些障碍都被扫除了。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沟通和交流,不再受地域、文化、社会因素的限制。传统的媒体传播是以文字为主,但新媒体融合了图片、视频等新形式,大众可以通过转载、评论进行新闻传播,真正做到了新闻传播的开放性。四是,传播形式多元化。相对于传统媒体来说,新媒体的形式更加多元化。例如,微博、微信公众平台、天涯社区等公众媒体的流行,当然除了这些还有很多,这里就不一一列举。随着新媒体的多元化,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找到相关领域的公众媒体,像人们用的最多的微信朋友圈,人们随时可以在上面发表信息、评论并和其他人进行沟通交流。(3)新媒体的优势。和传统的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相比,新媒体的新闻来源和传播范围都更广、更灵活。传统媒体一般都要有专业的记者去采访新闻并进行专业报道,而新媒体时代,人人都可以成为新闻的传播者,动动手指就可以将所见所闻传播到网络上,与更多人分享时事、热点。因此,新媒体获取、传播、更新新闻的速度更快、成本更低、信息量更丰富,这都是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而且新媒体可以将枯燥的文字转化成图片、视频、动画等形式,提高人们的阅读兴趣。

自媒体新闻范文第8篇

关键词 纸质媒体;移动客户端;转型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5)133-0184-02

随着移动互联网络的发展,截至2014年年底,中国的手机网民数已经高达5.91亿,占网民总数的93.5%,平均每人每天用手机上网时间达3.1小时。手机成为了连接人与互联网之间最直接、最便捷的终端渠道。在此大势之下,互联网把传统媒体赶进了一个新时代,媒体的格局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随着以手机为终端的新兴媒体的强势崛起,传统媒体尤其是纸媒面临着发行量下滑、广告额大跌、赢利能力减弱的严峻形势。2014年频频出现纸媒停刊或休刊的消息,传统纸媒前途堪忧的论断不断入耳。

但这并不意味着传统纸媒只能坐等消亡。相反,如果发挥好自身优势,并充分结合新媒体的传播方式,在移动端上寻求契机,开发运营新闻客户端,完全可以柳暗花明,从而实现逆袭。

1 传统纸媒转型面临压力

曾经何时,传统纸媒是标准的“高富帅”,它们立足本土,发出舆论阵地的最强音,影响力巨大。自媒体时代的到来,让传统纸媒倍感生存压力。于是,各个纸媒争相开发运营客户端谋求转型。然而,地市级传统媒体要开发运营好客户端,将面临着诸多挑战。

首先是面对国家和省级媒体的竞争。2014年,新闻客户端“国家队”“省级队”密集亮相。6月11日,“新华社”总客户端正式上线;6月12日,人民日报客户端上线;6月20日,山东大众报业集团的“山东24小时”上线……而各大门户网站推出的客户端,如网易、腾讯、搜狐、凤凰新闻等,其发展势头亦是非常迅猛,在移动终端上“独领”。地市级传统媒体运营客户端在推广和运营上都将面临着国家级和省级媒体客户端的挑战。

其次,地市级传统媒体运营客户端还面临着来自本地自媒体的竞争。由于自媒体的准入门槛低、操作相对简单等,近两年来,每个城市都涌现出了一大批具有影响力的自媒体平台。由于这些平台的运营者经营思路清晰、灵活应变快、不受体制羁绊等原因,他们往往都做得风生水起,并且迅速受到了当地网民的青睐。

无论是中央、省级媒体,还是地方自媒体,大都都想在移动终端上分得一杯羹,为争夺地方用户和市场竭尽全力。在这种情况下,地市级传统媒体要运营移动客户端,必将面临着来自以上双重挤压。要想冲出重围,做大做强,并非一件易事。

2 立足优势借助移动终端求转型

尽管传统纸媒处境不佳,生存空间也被其他媒体一再侵占。但地市级传统媒体的优势显而易见:地市级传统媒体相较于中央、省级媒体以及全国性的门户网站,在运营移动端上,虽然没有强大的新闻资源以及影响力,但地市级传统媒体有其自身的地域优势;相较于本地自媒体,传统媒体的灵活性上不如自媒体,但它却有其特有的媒体优势等。因此,在媒体融合的大形势下,地市级传统媒体发力移动客户端,如果利用好自身的优势,找好着力点,必将大有作为。

第一,着眼于内容建设,利用人才和平台优势,打造独具特色的新闻延伸产品。

一是要做好本地新闻的挖掘和深加工。在移动端的运营中,传统媒体要利用这种优势,充分挖掘本地新闻素材,做精做足适合本地受众的新闻产品,让用户获得在其他的移动终端上得不到的新闻和资讯。同时,运营者也要意识到,移动终端新闻的,不能仅仅是把传统媒体的新闻搬运到移动端上,而是要发挥好传统媒体采编优势和信息资源优势,把传统媒体原创的内容、权威的信息向新兴媒体延伸,充分做好二次加工,多生产适应新媒体传播特点的精准短小、鲜活快捷、吸引力强的信息。只有让自己的原生内容成为亮点,传统媒体的移动端才能独占鳌头,以其独特的新闻资讯吸引住本地用户。

二是要做好新闻的延伸产品。运营者要认识到,“内容为王”并不是“新闻为王”,新闻已经不再是新媒体的全部,也不再是受众所需要的全部。由于用户获取新闻的渠道在改变,用户的阅读习惯也在改变。运营者要运用互联网思维,正确树立新媒体时代的内容观,正确面对受众阅读习惯改变、阅读平台逐渐转移、新闻分发渠道变得日益重要等现实挑战,放弃单纯新新闻、传递资讯的功能,而要以自身的新闻为素材,深挖更多的延伸产品。

第二,着眼于本土优势,做好跨界融合,做出接地气、有个性的移动端。

虽然说网络时代地域观念不再明显,但是要做好一款立足本土的移动端,实施本土化战略仍然是关键,这也是地市级传统媒体的移动客户端业务发展的基础。

作为土生土长、最熟悉当地“地形”的传统媒体,对于市场与受众都有着深刻的了解,因此,在移动端业务的发展上应该充分发挥自身地缘优势,贯彻本土化理念,深化本土化服务,以广告主需求和用户需求为立足点进行定位,要从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用户入手,走地缘亲和路线,真正打造出具有本土地域特色的移动端内容,增强互动性,提升对本土用户的亲和力。

除了要提供具有个性化特色的新闻内容之外,移动客户端还有利用自身对资源的掌握和对市场的了解,做好跨界融合。经营者要将本地用户最热切需要的实用信息,如美食、求职招聘、购房租房、房市车市等,按照自身定位及发展需要,有选择地移植到移动端。

第三,着眼于报网融合,打破界限,抱团“取暖”,形成发展合力。

一是整合。在报网融合的过程中,整合内部资、调整媒体机构几乎是所有报业集团或者传媒集团走出的第一步。如2014年7月1日,萧山日报完成机构重置;12月1日,广州日报报业集团中央编辑部正式运作;12月10日,徐州日报全媒体中心正式成立等等。

这些传统媒体通过结构性调整,整合内部资源,构筑了适应移动互联网时代竞争需要的全媒体平台。他们把报纸、网站、移动媒体等等自身拥有的各种产品进行调整,把资源向优势平台集中,放大规模效应,减少同质同构恶性竞争,培育具有强大实力和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移动端平台。

二是互通。淡化报网界限,实现传统媒体与移动端的互相通联,如在报纸上增强报网互动元素,开辟相对固定的区域作为报网互动栏目,突出体现客户端等元素;在报纸版面空间充分的情况下,导读移动端的亮点新闻,或者将移动端的内容制作成二维码,在报纸上导引,实现报纸网络的读者互相影响和引入,方便读者扫码阅读,并形成阅读习惯。如《南方日报》封面版上设置有二维码导读,把读者“扫”成用户,把一般新闻“扫”成在线体验。而他们在报纸版面上强化与移动端产品的互动,将“报”与“网”切实统一起来考虑,哪些适合在报纸上做,哪些可以转到移动端,哪些可以报网同时进行,哪些移动端互动产品可以在报上做恰当的再造,要有明晰的分工,从而打通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通道。

地市级传统媒体积极应对移动终端的冲击,开设移动客户端,打造本地区新闻资讯及便民服务移动门户,是顺势而为,更是寻求新的发展机遇的必然。传统媒体运营移动客户端,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找好着力点,凭借多年积累起来的权威影响力等各种优势和便利,为移动客户端提供最有效的支撑,而移动客户端则要运用其新媒体的功能和特点为传统媒体反哺,二者实现共同发展,从而为地市级传统媒体找出一条新的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