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建筑施工企业

建筑施工企业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建筑施工企业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建筑施工企业范文第1篇

强化企业对于财务管理以达到企业目标,是每个企业在经营活动中的核心环节。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财务管理要强化对于价值形态的管理工作,其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建筑施工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在我国市场不断开放与发展的同时,建筑施工企业迎来了良好的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市场的竞争压力逐渐增加,尤其是在新常态下,房地产市场面临更大的压力。建筑施工企业为了更好的适应这种激烈的市场竞争,需要建筑施工企业通过财务管理来提升企业的整体竞争实力,在最优化的企业财务管理下,让企业从中获取最大限度的经济与社会效益,从而增强企业的综合实力,促使企业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

二、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控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财务管理体制比较滞后。现阶段,我国的建筑企业自身的规模差异较大、从业人员比较混杂、财务管理体系不完善等,导致了建筑施工企业难以充分发挥财务管理潜能。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体制滞后,直接导致企业资产出现不合理利用、施工资金投入无形加大、企业运行有序性较差等现象,阻碍了建筑施工企业的长效、健康发展。

2.职能部门划分不清晰。很多的建筑施工企业不重视自身的财务管理,不能有效的对企业内部各个部门进行明确的权利、职责划分,导致多数部门仅仅重视自身的权利,而忽略了本该承担的相应职责。这种部门职能模糊的现象,将直接导致建筑施工企业发生较大损失或者重大失误时,找不到明确的责任承担者,使得建筑施工企业受到不必要的损失。

三、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控不当的成因分析

1.财务管理跟不上市场发展的需求。我国市场对外开放以来,外资企业不断涌入中国市场,导致国内市场竞争加剧,市场上的投资主体也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要想进一步满足市场发展需求,就必须不断强化企业自身的管理,摒弃不在适宜企业现阶段发展的传统管理模式,形成符合市场变化规律的现代化企业管理体系。为此,建筑施工企业有必要进行企业财务管理控制,以满足不断发展的市场要求,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占据先决优势。

2.财务管理跟不上企业自身发展的需求。建筑施工行业对于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我国其他行业发展的基础,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的整体健康发展。为此,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只有看到未来发展的机遇,积极面对市场的挑战,才能不断优化企业自身的管理模式,以更好的满足市场需求。

四、优化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控的路径

1.转变财务管控理念,用制度管控。建筑施工企业首先要转变财务管理从业人员的理念,让员工形成符合市场变化的财务风险管控意识,科学安排企业资金,让财务管理理念从上至下逐层的渗透。此外,在强化财务管理理念的同时,还必须不断的完善企业自身的财务管理体系,严控企业成本支出,对管理体系进行改进与创新。中国水产广州某工程公司属于建筑施工行业中较大的企业,长期有数十个项目同时施工,施工队伍流动分散,如何规范会计核算、强化项目财务管理、控制成本费用开支成了公司面临的问题。企业通过制定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贯穿企业经营活动全过程,确定各财务岗位的工作职责和职权;明确各岗位财务人员的任职资格;财务人员聘任和管理的规则,设立企业内部银行,实行财会集中管理,为公司资金的统筹安排创造了有利条件。

2.明晰工作职责,用责任管控。建筑施工企业有着自身的特点,企业部门之间的职责不明确,容易造成施工成本的增加以及资源的浪费。因此,建筑施工企业要在合理的财务管理制度下,进一步对各个部门的职责进行细化,将责任划分落实到每个岗位、每个员工。由于建筑施工企业的特殊性,往往施工地点与总公司距离较远,不利于总公司对企业资产的有效管理。为此,要对每个施工项目的项目经理进行明确的责任与义务划分,让其承担起管理、保护企业资产的职责,同时将这种职责逐层下放到员工手中,让每个岗位都承担起相应的资产管理与保护职责,使每个资产都能找到对应的责任人。

3.提升队伍素质,用人事管控。对于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相关人员的专业素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有着很大影响。为此,建筑施工企业要重视对于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以及职业道德培训,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财务管理人员的改革与创新能力。内蒙古第三电力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在用人方面做得非常严格。对于施工项目公司采取财务派驻制,实行了财务一体化管理,规定了派驻会计人员的聘用原则、条件、范围、委派程序和会计人员的权力、工作责任、工资福利待遇及委派的会计人员与派驻地公司之间的关系等。通过对于财务人员的委派以及实行财务一体化管理,2006年期间,共调剂资金7亿多元,节省了利息开支3千多万元,银行贷款归还了将近5亿元。

五、建筑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经验

1.成本控制在于资金运用上。经验告诉我们,通过依靠成本的节约来做好自身的财务管理工作是不成功的企业。因此,建筑施工企业要不断的学习现阶段先进的财务管理理念和成本控制方略,不仅仅提升企业效益,而是要提高生产力、缩短生产周期、增加产量并确保产品质量,促进企业长期、健康发展。

2.财务管理需要科学机制。实践证明,企业的财务管理最重要的是找到财务管理的正确方向。在进行财务管理的目标设定时一定要结合企业的整体战略目标,而且不能忽略企业在竞争过程中的成本投入预算,把握好成本形成于生产全过程,管控好费用发生在每一个环节、每一件事情、每一项活动上,把目标成本层层分解到各个部门甚至个人,以此推动企业快速、可持续发展。

六、结语

建筑施工企业范文第2篇

关键词:建筑施工 企业 管理

Abstract: strictly speaking, no management of the business enterprise, cannot be a enterprise. However, the scope of the enterprise management, matters, content is extremely complex, this article from the quality of the staf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the level of equipment, the flow of information and management of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management and analyzes briefly the.

Keywords: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C2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建筑施工企业管理,就是对建筑施工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决策、计划、组织、指导、协调、控制和激励,以保证建筑施工企业任务的完成。管理在所有的企业中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很多经济学家指出;“管理是资源”、“管理是利润”,管理是起飞的翅膀,管理是企业时刻面临的繁杂的具体活动。

一、员工素质的不断提高

员工包括各类管理干部和工人。无论干好哪项工作,人是第一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素质的不断提高是搞好各项工作的前提、基础和保证。而建筑施工企业员工素质的不断提高尤其应该引起高度重视,由于建筑施工企业自身特点的制约—劳动强度大、施工环境艰苦、安全风险大、劳动报酬相对偏低,培养、引进和留住人才与其它行业相比都有一定的困难。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高新技术日新月异,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着新的考验和挑战。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层出不穷,这就加大了与之相适应的人才需求的矛盾。员工素质的提高,包括思想政治素质、业务技术素质、文化道德素质、身体健康素质等等;员工素质的提高也包括员工的不同层面。

就我单位来说,经营层领导需要不断地学习掌握现代新的管理和技术知识,中层领导存在着经验丰富的同志,学历偏低,学历较高的工作经难和管理方法有待提高;技术干部相对缺乏:基层一线工人人数不少,但“过得硬”的拨尘人才缺乏。当然,我们已经和正在采取不同的措施逐步解决。

二、先进的科技装备水平

企业的发展,最根本的问题是两个方面,一靠科技,二靠管理,这是企业发展的两个轮子。先进的雄厚的科技装备,是企业实力的重要标志。企业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不是看人员多少,而主要看科技装备的情况;不是单看完成工程量的多少,而主要看效率的高低,效益的好坏和技术含量的大小。建筑群体的高低、大小、豪华程度,以及功能情况,是社会状况的体现,是社会的“服装”,是社会的形象。所有这些无不受到科技装备的制约。所以建筑施工企业先进的科技装备水平,是建筑施工企业经营者考虑的重大问题,也是广义管理的关键环节。谁能够抓好了这一环节,谁就能主动,就有竞争力,就有效益,就会发展。任何短期行为,不思长远的经营者,对企业迟早都是有害的。

这里所说的先进的科技装备水平,有两层含义;其一是先进的科技装备的投入决策,其二是先进科技装备的管理。建筑施工企业的机械设备,是建筑施工的重要手段,是建筑企业固定资产的主要组成部分。施工企业从开工到竣工,都要靠各种施工机械为主要手段来完成。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建筑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建筑施工企业将会需要更多、更先进的施工机械,施工机械化水平也将不断提高,这就需要经营者在机械装备投入的决策上高度重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优先考虑对机械装备的投入。其次对新的机械装备要管好、用好、养好、修好,使其充分发挥效能—加快施工进度、保证工程质量、提高工作效率、改变工作环境、降低劳动强度等。

三、信息的流通与管理

当代社会是信息社会,信息在社会生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信息是支配人类基本活动的要素之一,企业的各种决策和活动无不与信息密切相关。

信息管理应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来对待。要把握信息的时效性、准确性、系统性和科学性。无论是市场动态信息、科技动态信息、企业竞争信息、本企业自身的信息、社会经济、政治动向信息、政策法规信息等都要全面地有重点地收集、归纳、分析、判断和使用。要建立健全内外部信息管理系统,重视培养和发挥信息管理人员的作用。尤其是建筑施工企业信息量大,既有文字资料信息,又有图象信息,既有内部专业信息,又有社会可视信息,建筑施工企业要根据自身的情况,选好信息流通的有效载体。

四、处理好高效率与低成本的关系

1、建筑施工企业的效率

没有高效率,就没有高速度,就难以保证工期,就难以有高效益。建筑施工企业的竞争,很大程度上是速度、质量、价格的竞争,速度和价格是与效率和成本直接相关的。

影响效率提高的主要因素有:施工人员的合理组织、施工方案和措施的正确制定、机械设备的合理与先进性、技术工人的操作熟练程度、材料构件的及时有效供应、施工及环境的难易程度等等。施工进度是施工企业的“领头羊”,质量、技术、安全、效益都寓于施工进度之中,也就是说没有施工进度,其它一切要素无从谈起。加快工程进度,主要是提高施工效率。施工效率包括个人单独操作效率、群体操作及配合的效率、机械设备的使用效率和与工程相关的其它工作效率,比如设计图纸,措施的制定和审批,材料、成品、半成品的供应,资金的供应等等。

2、建筑施工企业的工程成本

工程成本是建筑施工企业是否盈利的关键因素。成本的合理降低是取得效益的最主要的途径。成本降低是指施工图预算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对比。成本有工程成本和企业成本两部分。

工程成本是指直接参加工程施工的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以及材料、成品、半成品、机械消耗和其它费用的总和。企业成本反映施工企业工程成本及其它开支。就工程成本而言降低成本的主要途径有:人员的合理利用和效率的提高,材料机械的合理使用和单价的降低,工程质量的保证,非施工人员的减少,外购件单价降低等等。就企业成本而言,降低成本的主要途径有:工程成本的降低,非主业企业成本的降低,辅助人员和管理人员费用的减少,闲置设备和材料的减少;其它人员(离退休人员、工伤人员)的减少,其它费用(住房、医疗、保险、待业人员的费用)和管理费用降低等(后两项的费用基本上是固定的,企业具有不可控制性)。企业的成败最直接地反映在企业成本的长期稳定降低上。这就需要企业强化各环节的费用管理,制定有效的具体措施和考核机制,使企业的成本控制在同行业同类型企业的良好状态。

建筑施工企业管理的上述内容不是孤立的,而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在管理的进程中是整体推进的,不分先后的,而且这些环节的工作质量和力度是随着企业的发展而不断提高的。

参考文献:

[1]万军;于祥民;浅析如何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管理[J];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 年 04 期

建筑施工企业范文第3篇

建筑施工企业为其消费者提供的是施工服务,它的客户主要是项目的投资人或者作为使用人的业主,因此建筑施工企业的市场营销与其他类型的企业有着显著的不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产品同质化严重,竞争白热化

多年来我国建筑行业快速发展,建筑市场已经完全成熟,企业之间通过竞争获取业务,优胜劣汰,增强了企业活力。但是,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进入建筑施工企业工作,使得市场竞争加剧,甚至出现恶性竞争。

(二)生产、营销同步进行

建筑施工企业的产品都属于大型不动产,只有在施工生产环节努力建成优质商品,通过提升顾客满意度,在口碑上独占鳌头,在品牌营销管理上提升市场占有率。

(三)产品不能退换

建筑施工企业生产的产品是最终产品,不能因为顾客不满意就通过退换以减少顾客的损失,挽回企业的信誉,因此,在为顾客生产与服务方面必须高效率、高质量完成,有时一个小小的失误可能就是致命的,这可能导致公司名誉受损,想再次翻身往往很难。

(四)建筑施工企业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产品

工程项目只可以进行一次,因此企业需要对不同客户和不同的项目制定针对性的营销策,了解每一个客户的需求,最大化地满足客户显性和隐含的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和产品。

二、建筑施工企业市场营销策略

施工企业产品的特殊性决定了其不能模仿普通消费品和服务的营销战略实施。而应是在深入认识企业的基础上制定适合本身的营销战略。现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初步探讨:

(一)强化市场营销理念

多年来,建筑施工企业往往通过参与竞标、人脉关系取得建设项目,使得建筑施工企业疏于进行市场营销,但面对竞争白热化的今天,仍然坚持旧有观念,企业将面临无路可走的境地。

(二)实施品牌战略

我国建筑企业的品牌管理工作起步较晚,企业管理者在近十几年才开始重视品牌战略。随着近几年来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建筑产品和服务呈现多样化、个性化以及高品质化的特点。这就导致了建筑企业之间竞争不断加剧,竞争方式也发生了改变。创建自己的品牌应从以下方面做起:

1、严把质量关。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施工企业中一旦产品质量出了问题,必然严重影响其良好的品牌效应。若要实施品牌营销管理,必须以高质量的产品作为公司品牌推广的基础。

2、提升技术水平。施工企业的竞争很大程度上是企业技术水平之间的竞争,对于技术水平差、对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等不熟悉、不了解的企业,很难实现现代化施工,更不可能高效、高质完成施工任务。

3、加强人力资源建设。建筑企业的实力可以从其人员的技能和素质得到体现,为保证产品质量优秀,需要选出一个精干、技术过硬的团队进行管理,在人员配置上,优选那些学历高、技术经验丰富、决策能力强、具有高效的领导魅力、公共能力强的人员有限任用,当然还要注意人员之间优势互补,使团队管理人员的整体效能得到最好的发挥。

(三)加强信息采集

今天是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在信息化的今天,企业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信息化建设,企业人员应该不断地熟悉和了解市场,尽可能多地搜集市场信息,分析总结其中有用信息,尽可能每天浏览各地招投标网站、各地城市日报等寻找潜在的建设项目,同时还应该通过一系列的奖金制度鼓励员工通过多种渠道搜集市场信息,并能够与勘察设计研究院等单位进行合作获取有用信息。

(四)提高企业施工水平

企业应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购进先进设备提升施工水平,可以利用冬季休息时间培训员工提高操作技能、管理水平等培训,并通过与科研院所合作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研究施工环节,提升企业施工整体素质。

(五)进行深度客户管理

客户关系管理是利用相应的信息技术来协调企业与顾客间在销售、营销和服务上的交互,向客户提供创新式的个性化的客户交互和服务的过程。

(六)加强服务管理

建筑施工企业范文第4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员工培训;措施

中图分类号: TU198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企业对员工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企业间的竞争也从单一的市场争夺,演变为技术、人才的争夺,员工培训工作已得到大多数企业的重视,现代企业普遍确立了从员工培训中提升企业效益的理念,培训工作已关系到企业发展战略的实现和存亡兴衰。

一、员工培训的作用

1、提高员工的职业能力。提高员工的职业能力是员工培训的目的,通过对员工进行培训,可以有效的提升员工的工作绩效,使其更加的胜任自己的工作,有能力挑战更高难度的工作。

2、改善企业的工作质量。通过对员工进行培训不仅可以使员工的职业能力得到提升,也能够增强员工的岗位意识和责任感,因此,可以大大的提高和改善企业的工作质量。

3、增进企业的竞争优势。员工会在培训的过程中获取更多的新知识和技术,为企业创造更多的效益,进而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

4、满足员工实现自我价值。通过培训员工,一方面能够对自身的价值有一个新的认识,更有勇气接受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和任务,实现自我价值、满足成就感,另一方面员工也能感受到企业的重视,满足员工的归属感。

二、建筑施工企业员工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1、员工培训不够深入

由于人才市场的开放等诸多原因,导致人员流动率高,许多建筑企业领导因而担心“替人做嫁衣”,对于员工培训不敢或不愿做深入培训,而仅仅局限于肤浅的施工操作或管理知识的“上岗培训”,简单培训了事,殊不知,正因为培训不够深入或不够全面,导致员工实际工作中总是“瞎子过河”,一步三探摸索前进,以致工作效率裹足不前,工作成绩亦少有建树。

2、培训计划脱离实际

一些建筑企业每年的年度培训计划只是上一年度培训计划的简单重复与复制,培训实施仅停留在简单的文件传达、思想教育理论学习或者技能传授,甚至是应急临时告知,培训工作不能与企业的发展方针、发展目标紧密结合,无计划、无目的、无针对性,脱离了企业发展的实际需求。

3、缺乏培训效果监督和评估

未建立培训效果评估体系是目前建筑施工企业的培训效果差强人意的一个重要原因。在培训结束后,只要是培训气氛热烈,人员参与热情高,大多企业会认为培训就是成功的,培训也就完成了。这样就容易出现人们培训时激动、培训后不动现象,培训的作用就会逐渐消于无形。培训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结局,主要是因为缺乏有效培训监督和评估,培训的效果会大打折扣。

4、缺乏恰当的员工培训激励措施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企业员工不仅关心工资待遇问题更关心工作中自我价值的体现。建筑企业对员工培训的激励措施如果仅限于带薪培训、提升薪酬或者给予学费报销等物质手段或方式,企业的培训不能很好地与员工职业生涯设计、价值观体现、事业发展空间及对组织的认同感相结合,势必会导致员工对培训应付了事,培训的实际效果往往是事倍功半。

三、建筑施工企业问题对策研究

1、重新加强对培训重要性的认识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各行业的竞争十分激烈,建筑市场也不例外。为了适应知识经济,保持建筑单位在建筑市场的竞争力,加强对员工培训的认识十分有必要。通过员工培训能使组织不断创新,保持竞争力。在企业中,优秀的组织文化是一种无形的财富,能使组织中广大员工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有助于加强培养员工的凝聚力、导向性、约束力、激励作用等,员工培训同样能起到这种作用。员工培训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满足员工的发展需要,通过培训能改变员工的素质和能力,改善其工作动机和工作态度,使他们能承担更大的责任、更富有挑战性的工作,这能满足员工的自我发展需要。从人力资本理论的角度考虑,人员培训是使人力资本保值增值的主要途径,使人力资本在存量和结构上与社会技术进步、工艺改善同步发展。

2、加强培训需求分析,提高培训的效率

由于组织在一定时期能用于培训的资源是有限的,培训需求分析能帮助管理者使用有限的资源,能使资源投入产出最大的效益。培训需求分析是通过收集组织、岗位任务、员工个人的有关信息,运用定量或者定性的方法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分析,确定实际与计划的人力缺口,并对缺口产生的原因进行判断、分析,这是确定培训目标、设计培训方案的前提,也是进行培训评估的基础,成为培训活动的首要环节。做好培训需求工作,需把握培训需求的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组织分析。组织分析主要是针对培训环境进行分析,通过对组织目标、资源、氛围及外部的约束条件进行分析,明确组织中存在的问题。从组织层次进行分析的目的是辨别培训的背景,确定在给定的经营战略条件下组织培训应该如何支持特定战略的实施,同时又如何为培训活动提供资源与支持。

组织目标分析,建筑施工企业主要是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在确定的工期内,节约成本的情况下完成在建工程。通过组织目标,确定培训规划。组织资源分析,就是确定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来确定培训的范围和深度。组织氛围分析,考虑到价值观、人际关系状况、态度、制度构成和领导水平等等,针对这些具体情况进行分析。

环境限制分析,建筑施工企业在进行工作时,需要面对法律、社会、政治、经济问题。例如,在建筑市场竞争激烈的氛围下,提升员工的工作胜任力和组织的竞争力是十分必要的。环境限制分析有很强的灵活性,需要审时度势,处理起来比较复杂。

第二层次,任务分析。任务分析是培训工作的具体过程,要求确定绩效评估标准,如何执行任务来满足这些标准以及知识、技能、能力以及其他特征。具体包括开发一个详细的工作说明,确定主要的工作任务,确定执行任务需要的知识、技能、能力等确保达成绩效目标,明确能从培训中获益最多的领域,对培训需求排序,主要是针对任务评估知识、技能、能力和其他特征的评估结果进行排序。

第三层次,人员分析。通过人员分析决定培训需求,重点在于组织成员怎样执行好任务。其实培训的一个主要压力点是达不到标准的绩效水平,或者不能适应工作变革对胜任力的潜在要求。对于绩效评估可以通过图形来说明操作步骤。

在人员分析中需要大量的信息,可以通过绩效评估、直接观察、测试、问卷调查、情景模拟和关键时间等方法进行收集。

3、建立健全培训激励机制

施工企业流动性强,工作环境艰苦,人才流失率一般比较高,要留住人才,稳定人才队伍急需建立健全培训激励机制,企业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设计和完善相应的培训激励机制,如将薪酬与员工知识技能挂钩,凡通过培训工作绩效明显改善,工作成绩显著提高,达到甚至超出培训目的的员工给予加薪。还可以建立专项奖励基金,作为对优秀员工在参加培训以及培训技术、技能应用方面所取得的成果的奖励。还可以在员工职务、职称晋升时,优先考虑那些积极参加培训并取得成果的员工。另外可以拓展员工的职业发展通道,出台人才评定新措施,培养专家技能人才,一线老员工成“技术专家”,新员工变身“双师型人才”,极大地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从而激发其进一步参加培训学习的热情。

结束语

在当前经济知识时代的大背景下,建筑施工企业可以通过培训这一手段来进一步开发员工的工作潜能,提升企业员工的工作素养能力和综合素质能力。越来越多的建筑企业充分认识到,对员工的培训不仅仅是一种科学化的投入,更是实现整个企业价值的一个重要途径和方式,进而帮助企业实现经济价值利益的最大化,从而更好的推动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许惠雅.浅析企业人力资源的培训与开发[J].金陵职业大学学报,2010.

建筑施工企业范文第5篇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管理;施工企业;

中图分类号: TU7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近年来,建筑行业的发展十分迅猛,在建筑施工中新技术、新材料不断涌现,并在工程施工被广泛推广应用。对于工程施工而言,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无疑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和影响。如果建筑企业中的具有丰富经验的施工人员和能力水平较高的管理人员流动率过大,势必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工程施工的进展,进而制约企业发展。

一、施工企业存在的管理问题分析

(一)人力资源管理薄弱

建筑施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还相当薄弱,根本的问题在于缺乏科学合理制度,缺乏合理的、有效的、适应于建筑施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方法体系。一些施工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还仅仅停留在劳动工资管理的层次上,没有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人才,没有制定相应的制度、措施及办法等。这种薄弱的人力资源管理状况不但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国有施工企业的中、高层骨干正在向民营企业流失,从而带走了他们的经验教训以及业主和市场,还间接影响了项目团队的凝聚力、战斗力以及员工素质的提高,尤其是项目经理的素质有待提高。

(二)资金、物资管理混乱

施工企业资金管理制度不健全,有章不循,相当多的施工企业尚未建立健全预算管理制度。施工企业对于机械设备、材料等方面的管理,也存在突出的问题。如在建筑材料的采购方面,缺乏系统的管理制度,没有科学可行的采购供应计划,不能做到依据管理会计方法来合理确定经济合理的采购批量,采购批量和批次的确定缺乏科学的依据。个别采购人员为了“拿回扣”而超额采购、乱采购的现象比较突出。对建筑材料的保管、供应和处置未能建立科学可行的制度。另外,许多施工企业建立了内部租赁公司或租赁站,对机械设备、周转材料等,实行内部资源市场运作,总体情况是好的,但突出的问题是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比较薄弱,隐患较多,超负荷使用设备的现象比较突出;周转材料的丢失、缺损比较严重,亟待采取措施予以解决。

(三)项目成本管理意识淡薄

不考虑使用成本的管理,严重的影响了施工企业的盈利能力,削弱了建筑施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1、成本控制观念不强

虽然绝大多数建筑施工企业对成本控制的意义有深刻认识,并且各有一套管理办法,但是全员参与,全面、全过程控制的系统控制观念还不强,还停留在堵漏洞阶段,即堵材料、设备采购、工程分包、劳务分包、非生产性开支等漏洞。对一些潜在的影响工程项目成本的因素缺乏深刻认识,没有强手腕、硬措施。技术革新对利润增长贡献的价值认同度还比较低,对施工部署、施工组织对成本的重大影响的认识还比较模糊等。

2、缺乏科学的成本核算管理制度和方法体系

许多企业没有建立自己的成本核算制度,成本核算对象的确定过于简单,人为地简化了成本核算环节,或是成本费用的归集与分配不配比,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不对应,不能满足成本分析和考核的需要。成本管理制度缺失,作业成本法、标准成本制度等得不到有效地贯彻实施。

3、全员成本意识差

领导对成本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轻视成本降低的重要性,成本决策随意性强,不惜以提高成本为代价争创名优工程;员工由于责任成本分解不到位,奖罚不明确,在工作中不注重精打细算,损失浪费较为普遍。

(四)考核奖惩环节的问题

大多数施工企业,尤其是国有建筑施工企业缺乏对项目组成部门以及人员的绩效考评体系,项目实施过程中未能采用科学的考评制度和方法及时地做好考评工作,严重影响奖惩工作,还容易造成许多“后遗症”。即使项目竣工后,一些施工企业由于种种原因决算工作较为滞后,应缴的各项费用无法清算,账目不清,责任不明。由于绩效考核不及时,项目完工后的费用控制常常被忽视,费用超支现象时有发生,对项目效益影响较大。此外,项目绩效考核存在奖罚不对等的现象,国有企业重奖轻罚、只奖不罚的现象较为普遍。这种奖罚不对等,实质是企业缺乏科学公正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不利于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必然损害企业的长期利益。

二、解决方法的探讨

(一)强化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是现代企业中最重要的资源,如何有效地开发和科学合理地管理人力资源是企业走向成功的关键。目前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尤其需要加强对人力资源的管理。针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和方法:人力资源规划与设计方法、人力资源甄选与配置方法、人力资源招聘培训与开发方法、人力资源激励方法、人力资源绩效评估方法、薪酬管理方法等。施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有其自身的特点。

(二)加强资金与资产管理

资金是企业资产的货币价值反映,是企业生存的血液。资金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资金管理的范畴和方法主要包括:

1、资金需求量的预测

施工企业是资金密集型的企业,其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资金,由此形成大量而繁多的物资财产,必须在对这些资金资产的管理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一些建筑施工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资金的支出渠道也比较复杂,其资金需求除可以按照一般方法预测外,也可以根据发包方的概预算和以往本企业的经验比例(如毛利率、间接费用比例等)来确定。

2、收入的管理

取得收入是企业经营的目标,也是企业资金的流入。施工企业收入管理的目标在于扩大边际贡献且加速资金回收。常用的管理方法包括本量利分析、保本分析、边际贡献分析、敏感分析等。而对于加速资金回收的管理方法主要体现在对应收账款的管理策略如合理制订信用政策等。

3、成本的管理

现代管理的总目标是改进成本信息质量、内容、相关性和及时性。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是根据施工企业的总体目标和工程项目的具体要求,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对工程项目成本进行有效的组织、实施、控制、跟踪、分析和考核等管理活动,以达到强化经营管理、完善成本管理制度,提高成本核算水平、降低工程成本、实现目标利润、创造良好经济效益的目的。由此可见,加强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是施工企业积蓄财力、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三)改进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的目标在于以合理的成本保证质量符合既定标准。这就要求对产品的研制、设计、生产、售后服务都要进行全面质量控制,以使缺陷在产生之前就被消灭。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是工程项目管理中最关键的一个环节,该环节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项目的成败。对于建筑施工企业而言,经常会遇到大量的质量分析和工程质量评价问题。采用因果分析法可以清楚地表达原因和结果的关系,把所分析的问题变成结构图形,非常直观和清晰;但因果分析图只能对问题进行定性分析,不能判断各因素的影响度;层次分析法是美国A.L.Saaty教授最早提出的一种系统分析方法,它能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进行有机结合。很多的质量问题和质量评价工作不可能建立数学模型进行定量分析,有的决策过程来不及进行过细的定量分析,只需要做出初步的选择和判断,采用层次分析法进行系统分析就能够简便而迅速地为决策者提供可靠依据。将层次分析法引入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与因果分析法结合起来,它既直观又可测度,思路明确,方法简便。

结束语

综上所述, 本文对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进行了简要分析,建筑施工企业若想保证职工队伍稳定、减少人才流失、增强企业凝聚力,在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中立有一席之地,就必须要首先认清企业自身的问题和存在的不足,并及时采取措施予以处理解决,使员工心甘情愿地为企业发展奉献自己的才能。

参考文献

[1]严若美.浅议建筑企业管理中成本控制的问题及对策[J].甘肃科技,2009

建筑施工企业范文第6篇

作为建筑施工企业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有效的资金管理能够有效节约施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基于此,本文对建筑施工企业精细化资金管理进行研究。

关键词:

建筑施工企业;精细化;资金管理

建筑市场竞争形势十分激烈,提高资金管理的规范性与系统性能够有效提高施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且增加市场份额。实现精细化的资金管理具有必要性。

一、建筑施工企业资金管理问题分析

(一)招投标竞争问题

建筑市场激烈的竞争形势使得招投标竞争中存在许多问题。建筑市场的无序竞争与市场供需的不平衡,导致最低价中标的方式成为主流。为了获得项目,施工企业使用尽量压低标价的方式,有时候甚至出现投标报价比工程预算、工程成本还低的现象,导致利润低、资金不能及时回收等问题。

(二)资金周转问题

1.项目投入大,战线长

相较于其他行业,建筑施工企业的日常生产与经营具有较长的周期,并且需要较多的资金投入,资金不能及时回流。另外,施工项目并不仅仅在一个地区进行,具有较大的地域跨度,影响了资金管理工作的进行。同时,下属企业账户较多、资金利用率低,导致母公司不能对资金进行有效、及时调度,增加财务费用,阻碍企业稳定与持续发展。

2.资金垫付现象严重

市场竞争的加剧引发的市场上不良竞争与恶意压价等多种问题,施工企业为了发展有时不得不接受“无形规则”,例如资金垫付。为了把握住施工的机会,施工企业只能进行资金的垫付。在工程款不到位的情况下,施工企业只能自行拿出资金保证施工的进行。这种做法不仅使企业进行垫付的资金应得的收益减少,在工程完工后,该部分资金很有可能不能技术收回,变成拖欠款。

3.保证金交纳缺乏法律依据

目前建设单位一般会将能否进行足额保证金的交纳作为判断施工企业是否有足够的能力进行工程承包的依据。为了避免施工企业违约,建设单位通常会要求施工单位在投保前交纳投标保证金,中标后交纳履约保证金。金额大约为中标价的十分之一,特别是履约保证金资金占用时间较长。但是关于保证金的交纳比例、方式等在法律上并没有明确的规定。这种现状增加了施工企业的资金压力,阻碍资金的运转。

4.资金筹措方式不足

施工企业在融资上存在一些困难。一方面,从债权融资来看,建设单位长期不支付工程款,施工企业债务压力不断增大,负债率持续升高,因此银行在进行信贷资金发放时并不青睐施工企业。另一方面,施工企业利润率不高,在税后所剩下的资金不能完全满足企业的资金缺口。这种局面导致施工企业不仅不能从银行获得资金,也不能进行社会融资,资金筹措存在困难。

(三)缺乏统一资金管理

施工企业项目比较多,并且相对分散,具有较大的流动性,这在一定程度上给建筑施工企业的资金筹集、使用、调配增加了难度。虽然该类型企业已经意识到了这种问题并且采取了针对性的措施对资金的使用、开支制定了一些计划,但是由于工程具有跨地域、周期长等特征,施工企业不能对每个项目部进行强有力的控制,导致资金管理不能实现与财务管理的有机结合,降低资金使用与管理计划的可控制性与实际操作性,不仅增加了管理费用,而且经常发生银行账户过多、备用金不能妥善管理、工程结算延迟等问题。

二、建筑施工企业精细化资金管理

(一)精细化资金管理的特征

1.全员性

在资金精细化管理中,施工企业的每一位员工都处于主体地位。精细化管理主张有效落实责任、进行刚性管理、对人的行为进行规范,关注工程的每一个细节,将重点细节作为着力点,提高研究与把握细节的系统性,提高施工企业整体的执行能力,保证目标能够被快速实现。所以,精细化资金管理需要施工企业中每一位成员的共同参与。

2.外延性

外延化即为资金的精细化管理要与生产与施工中每一个环节相结合,将以往的资金管理中的优势部分与现代精细化管理思想进行结合,最终整合成效率高、新颖的管理方式。

3.现代性

精细化的资金管理,要求施工企业使用现代先进的管理手段与方式。该种管理方式要求企业每个项目之间进行联系与沟通。使用互联网信息技术与智能设备、软件能够有效提高管理效率,加快资金流动速度。

(二)建筑施工企业精细化资金管理策略

1.融合信息化管理

加强信息化管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企业管理资金的效率与质量。由于施工企业的资金流动性比较强,项目比较分散等特征,所以在进行资金管理时使用分级核算的方式。这种方式虽然能够起到一定效果,但同时具有明显的缺点。企业的总部很难对下属单位与每个项目部的资金核算进行监督管理与有效控制。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能够有效改善这一问题,使用互联网信息技术与智能计算机,提高资金管理的智能化与信息化。针对施工企业资金管理中存在的缺陷,使用科学、适用的财务管理软件能够对资金管理的程序与细节进行有效优化,减少甚至避免资金管理中的不当做法,尽量减少资金管理产生的费用。加强信息化管理,不仅能够有效改善施工企业资金管理中现存的缺陷,并且逐渐提高企业资金管理的整体水平。

2.实施集中管理

在精细化资金管理理念的指导下,施工企业应该集中管理资金。具体措施包括:设置资金结算中心,负责统一规划、筹集、使用与管理资金;企业的财务部门要发挥职能作用,对每个项目部与下属单位的资金进行集中调配与管理,防止出现资金闲置、私设账户等问题,保证财务账目能够对所有收支情况记录在册;使用分级审批方式对资金的支出进行管理。集中管理资金,能够将本来分散的项目资金进行集中,由企业总部来管理。这种方式能够提高资金的集约化与规模化优势,加快资金流动速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为项目的实施提供可靠的资金保障。

3.完善资金预算管理制度

资金预算管理制度是指对资金预算进行定期编制,分析一定时间之内的资金收支情况,并且严格按照预算方案对出现资金收支的项目进行落实与执行,保证资金能够被科学合理利用,达到精细化管理的目的,并且能够实现内部经营活动的协调。加强资金预算的管理能够有效管理资金的运行,对项目进行监督。在执行的过程中,不仅需要重视预算编制过程,预算执行情况及绩效考核等问题也不能被忽略。

4.强化应收账款催收力度

针对企业内部与外部拖欠的有关款项,要逐个进行清查与管理,并且加大拖欠款项的催收力度,保证资金能够安全回收;指派专人进行拖欠款项的催收工作,确保责任的落实,并完善相关考核制度,对人员形成激励作用;对于长期被拖欠并且情况相对复杂的款项,要求助于法律,进行欠款的追讨。另外,为了进一步减轻资金产生的压力,可以利用保理、资产证券化等创新方式,并且加强对保证金催收与监督管理工作的重视。在投标工作中,应该将合同与招标文件作为依据进行投标保证金的支付,并对支付情况进行跟踪落实。在中标后进行保证金收回时,要按照招标文件中制定的时间与方式进行。

5.加强银企合作扩大融资来源

施工企业不仅需要加强对资金的管理,还要进行“开源”。只有重视经济能力建设,建立优质的信誉,并且与银行紧密合作,才能使资金的来源途径得到拓宽。银行作为施工资金重要的资金来源,加强与其的联系具有现实意义。施工企业通过对借入资金与自我资金的比例进行调整,获取银行的支持,能够优化资金结构,节约资金成本,提高经济收益。所以,加强企业信誉的塑造,并且与银行建立良好的、稳定的合作关系对于实现资金精细化管理十分必要。另外,企业还应该积极开拓其它的资金来源途径,例如资产证券化、信托基金等方式,使资金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降低资金成本。

三、结束语

本文首先对建筑施工企业资金管理问题进行分析,然后提出资金精细化管理的方式,对其特征与实施策略进行详细描述,能够有效改善现阶段施工企业资金管理中存在的招投标竞争、资金周转、缺乏统一资金管理等问题,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节约经营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胡利军.煤炭企业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精细化管理对策[J].统计与管理,2015(7):114-115.

[2]卢崇哲.施工企业工程项目资金精细化管理探讨[J].财经界:学术版,2015(14):37-37.

[3]李凯.大型国有施工建设企业项目精细化管理研究[J].工程技术:全文版,2016(7):00076-00077.

[4]杨艳.如何加强施工企业成本精细化管理[J].港澳经济,2016(2):115-115.

建筑施工企业范文第7篇

增值税在1954年最先在法国开征,因其有效地解决了传统销售税的重复征税问题,迅速被世界其他国家采用。我国1979年引入增值税,拟在十二五期间,在全国范围内实现“营改增”,也即消灭营业税。从2012年起,上海作为首个试点城已正式启动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的营改增工作,2013年,选择部分行业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试点。对于建筑施工企业何时实行,现国税总局还没有明确规定,但应该为时不远。营业税改增值税究竟对建筑施工企业有何影响,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以及如何应该,以下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二、营业税改增值税对建筑企业的影响

㈠、对建筑企业整体税负的影响

近期,据中国建设会计学会对66家建筑施工企业的调研报告显示,如果实行营改增,66家建筑施工企业2011年应缴纳增值税减少的有8家,占12%;增加的有58家,占88%。由此看来,营业税改增值税后对建筑企业税负的影响不能一概而论,要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分析,我们通过以下例子进行分析:

某个工程项目总造价为1.11亿元,其中材料费为7020万元,承建企业近期没有购置设备。按照目前的营业税政策,该工程承建企业此项目应该缴纳的营业税为:11100万元×3%=333万元。如果改征增值税,该工程承建企业从材料到生产都是价税分离的。假定增值税税率为11%,上述工程项目不含税总造价为1亿元,其中材料费为6000万元,增值税进项税为1020万元。那么,销项税额=10000万元×11%=1100万元;进项税额为1020万元;应交增值税为:1100万元-1020万元=80万元。

从上述计算结果看,建筑施工企业改征增值税比征收营业税负担小。但这是在假设建材市场票据管理规范,建筑施工企业能及时获得合格的采购发票这一前提下得出的结果。实际情况是:目前大部分建筑施工企业不能获得足额增值税专用发票,征地拆迁、青苗补偿、沙石等地材及人工费甚至无法取得发票,另外,原值较大的存量机械设备因进项税已全部进入固资原值而无法进行抵扣。一旦实行营改增,这些企业的税负将会明显增大。

㈡、对建筑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

1、对企业收入分析

由于营业税属于价内税、而增值税属于价外税,实行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后,合同收入中不包含增值税,在确认合同收入时,要按总价剔除增值税销项税额。所以“营改增”对收入的影响主要是要从收入中分离出销项税从而降低收入总额,收入总体相比营改增之前会有所下降。

2、对合同毛利率影响

由于施工企业按《建造合同》准则进行会计核算,“营改增”后,当期确认的合同收入按总价剔除了增值税销项税额,而当期确认的合同费用仅能剔除原材料等可抵扣部分增值税进项税额,并且工程材料综合进项抵扣率低于销项适用税率,因此,建造合同的毛利率可能会降低。

3、对企业利润的影响

实行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后,受一些流通环节购置货物较难取得增值税税票和外部劳务成本及假发票等的影响,这部分增值税进项税额无法抵扣,出现企业多缴增值税的现象,企业实现的利润总额也将有所下降。

㈢、对建筑企业会计核算的影响

实行营业税时,只有在涉及营业税计提和缴纳时才进行相关会计核算,而如果实行增值税,在购进材料、发出材料、与甲方验工计价、给分包方验工计价等各个环节可能都涉及增值税相关核算。在实际工作中还要注意价外税的问题,将已税收入还原为未税收入。另外,由于建筑企业总部与各个项目部分别核算模式导致的进销项分离的特性,存在实务操作上的难度。

㈣、对建筑企业纳税管理的影响

目前营业税一般在工程项目所在地缴纳,但现行增值税汇总缴纳政策,均为独立法人单位省内进行汇总缴纳,不能跨省汇总,这样一来,企业将面临更为复杂的税款缴纳管理工作。若由总机构汇总缴纳,对建筑企业而言,由于工程项目点多面广,增值税税票收集并不容易。若采取就地预缴,总机构汇算清缴,税款如何分配也难于确定。

㈤、对建筑企业内部管理模式的影响

由于集团公司与成员企业均具有法人资格,实行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后,都必须按《增值税暂行条例》的规定独立履行纳税义务,具有法人资格的成员企业应与集团公司签订分包合同,取得的收入应在成员企业机构所在地缴纳增值税,并将增值税发票提供给集团公司;集团公司从建设单位取得的全部收入扣除包括成员企业已缴纳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后应在企业机构所在地缴纳增值税,建设单位和集团公司都不能再代扣代缴税费。

㈥、对建筑企业物资采购模式的影响

目前集团公司一般都是统一对外采购工程主要物资。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后,这一做法将要发生改变,由于集团公司统一集中采购的物资是由集团公司与供应商签订的合同,取得的增值税购买方的名称是集团公司,这部分增值税进项税额只能由集团公司缴纳增值税时全部进行抵扣,而不能按向成员企业提供物资所缴纳的增值税由成员企业负责抵扣,但由于物资成本的实际承担者是各成员企业,这样就会造成集团公司的进项税额增加,而成员企业的进项税额不足的问题。

三、企业应采取的措施。

1、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

“营改增”后,企业分子公司组织形式的选择,应尽量考虑增值税因素的影响。或者充分发挥工程公司管理能力,提高工程公司的资质等级,直接面对市场的竞争,或逐步弱化子公司,变子公司为分公司、专业化公司。在法律和市场环境允许的情况下,建议尽可能设立分公司,并选择法人单位汇总纳税方式。法人单位整体汇总纳税,则所属分公司进项税额可充分进行抵扣,消除税负不均衡影响,降低税负。另外,“营改增”后,实现了上下流各环节的增值税抵扣链条完整,消除了营业税重复纳税的弊端,有利于建筑业专业化分工。如将所属各企业大型机械通过整合,成立大型机械公司,专门提供机械租赁业务,以收取租金的方式向项目公司提供可抵扣增值税专用发票。

2、物资采购模式的调整

增值税试点前,应对公司现有供应商进行梳理,并明确其是否为一般纳税人,如果为小规模纳税人应予以淘汰或将与其交易价格进行调整。“营改增”后,由集团公司统一对外采购所有物资并直接向成员企业提供,物资成本按各单位的领取情况,通过集团公司列转给成员企业的做法将要发生改变。在不改变集中采购的前提下,可取采取由集团公司统一与供应商进行洽谈,但签订合同时,由集团公司和成员企业分别与供货商签订合同,各自取得的增值税进项税票由各自分别进行抵扣。

3、加强税务管理岗位建设

企业实行“营改增”后,涉及增值税的合理安排,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管理,以及取得可抵扣进项税专用发票的管理,将会成为建筑施工企业税务管理的重点,也是“营改增”后新增的税务管理重要内容,企业为此应考虑设置专项税务岗位,明确岗位职责,完善税务管理组织架构。在设置税务管理岗位时,构建税务机构和税务专业团队,提高税务工作效率,有效化解税务风险。

4、做好税务筹划工作

建筑施工企业范文第8篇

关键词:建筑施工;安全管理;问题;建议

1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现状

我国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正处在发展完善阶段。由于党和国家对安全生产工作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和重视,2003年以来我国建筑安全生产法规体系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我国建筑安全生产法规体系的框架初步构建了起来,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也有了较大的提高。但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世界人口第一大国,劳动力充足且成本偏低,建筑业的劳动力比发达国家更为密集,完成同样的工作量大概需要2.5^'10倍的工人,事故的数量也比发达国家多得多。据统计,2009年我国建筑业共发生伤亡事故2278起,死亡2722人,同比增加48起,上升2. 2%,死亡人数增加176人,上升6. 9%(房屋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安全事故840起,死亡1011人,同比下降5. 4%和3. 53%。其中,较大以上事故38起,同比下降2. 5%;死亡159人,同比上升8. 9% )。

2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2. 1安全管理体系不健全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体系从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到人员素质等方面都存在问题。安全管理机构设置方面,根据对企业的访谈和实际观察,总承包单位总部基本上按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规定设置,但一般的专业分包、劳务分包单位设置单独的安全管理机构的较少,普遍都是设置工程管理部,安全只是工程管理的一部分内容,且主要侧重于工程进度与质量的管理。即便是总承包单位,较大部分分公司、项目经理部安全管理机构的设置也不能到位,不能配备齐全各类安全管理人员,甚至有的企业和项目部根本没有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一人身兼数职,起不到应有的安全监督检查的作用。

2. 2安全责任不落实

全生产责任制不落实,管理责任脱节,是安全工作落实不下去的主要原因。虽然企业建立了安全生产的责任制,但主要领导和部门安全生产责任不落实,“开会时说起来重要,工作时做起来次要”的现象较普遍,安全没有真正引起广大员工的高度重视。发生事故后,虽然对责任单位的处罚力度不断加大,但是对相关责任人、与事故密切相关的生产、技术、器材、经营等相关责任部门的处罚力度不够,也直接导致责任制落实不下去。除此,安全管理手段单一,多数企业未建立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管理还是停留在过去的经验做法上。有些企业为了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也建立了一些规章制度,但建立的安全生产制度是从其它企业抄袭来的,不是用来管理,而是用来应付检查的,谈不上管理和责任落实。

2.3安全教育培训严重不足

现场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偏低,缺乏系统培训,是安全隐患产生的最大根源。现场作业人员90%以上是农民工,他们安全意识淡薄,缺乏应有的安全知识,自我保护能力低下,侥幸心理严重,易出现群体违章或习惯性违章现象,是安全生产中最大隐患。根据对三个省份的调研发现,目前绝大部分项目的新工人在进行之前的安全培训时间一般不会超过两小时,一般是边干边学,而且一般是以老师傅带的形式来进行,不组织专门的安全培训。另一方面,现场工人来源于劳务分包企业,总包企业和劳务分包企业直接签订分包合同,总包只进行入场安全教育,不直接负责工人的安全培训,导致自我防护意识较差,事故频频发生。

3加强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的主要对策

下面针对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一些加强企业安全管理的对策建议。

3. 1完善企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管理标准

安全规章制度是安全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安全制度的制定依据要符合安全法律和行业规定,制度的内容齐全、针对性强,企业的安全生产制度应该体现更具有实效性和可操作性,面向生产一线贴近员工生活,让员工体会并理解透彻。一部合理、完善、具有可操作性的管理制度,有利于企业领导的正确决策,有利于规范企业和企业员工行为,有利于指导企业生产一线安全生产的实施,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加强企业的安全管理,最终实现杜绝或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为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生存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要不断完善安全生产制度诸如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生产例会制度、安全生产定期检查整改制度、安全生产奖罚制度、安全生产培训制度、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安全生产资金保障制度、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安全生产制度、消防保卫制度、环境保护制度、文明施工制度、现场用电管理制度、现场机械设备管理制度等)以及应急预案与响应制度等相关规章制度。

3.2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

要通过建立健全责任制,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的责任和义务。建筑施工企业主要责任人要负起安全生产领导责任,构建以企业法定代表人为核心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建立企业--项目部--作业队(班组)--作业人员的安全管理责任链,严格责任追究制度,理顺企业、项目、作业班组、作业岗位的安全管理关系,安全责任要明确到位,落实执行到位,达到下抓一级,上保一级。企业要与项目部、项目部与作业队(班组)、作业队(班组)与作业人员之间要及时签订“安全责任书”,明确各自安全责任、分解并落实安全目标,由此建立横到边、纵到底、专管成线、群管成网的安全管理体系,形成全员管理格局,有力的保障企业安全生产目标的顺利实现。企业在平时的工作中经常进行检查和监督责任落实情况,发现哪个环节出现漏洞就要追究责任人的责任。责任制的核心是责任追究,安全生产推行的“问责制”就是具体表现。

3. 3加强安全生产教育培训

根据管理理论中的人本原理,在管理活动中必须把人的因素放在首位,体现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在教育培训中首先要做好进场教育,对于项目新入场的员工和调换工种的员工应进行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经考核合格方准上岗。一般企业对于进场的员工实行三级安全教育,它也是新员工接受的首次安全生产方面的教育。内容包括劳动保护意识和任务的教育;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规、标准、规范、规程和安全知识的教育;企业安全规章制度的教育等。其次,要开展经常性安全教育。企业和项目在做好新员工进场教育、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教育和各级领导干部、安全管理干部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同时,还必须把经常性的安全教育贯穿于安全管理的全过程,并根据接受教育的对象和不同特点,采取多层次、多渠道、多方法进行安全生产教育。最后,对项目施工现场作业的劳务作业人员,利用“农民工夜校”的形式加强教育、培训、考核,持之以恒,也能收到提高安全意识和作业技能的目的。

【1】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全国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形势分析报告》(2009年度)

【2】王力争,韩乱《建筑业安全生产形势分析及对策》《理论导刊》2009年02期8一13

【3】王子宏((国际工程项目安全管理模式》《中国工程咨询》2008年05期15一18

【4】黄吉欣((国际建筑安全现状与发展趋势》《国际工程与劳务》2008年6月02期4一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