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招贴设计

招贴设计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招贴设计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招贴设计范文第1篇

招贴设计中融入一些绘画语言和技法,让人感觉到笔触、线条的变化产生出或流畅或激扬的画面效果,绘画与设计图形之间的界线变得不再明显。不同的绘画材料能够造就不同的肌理效果,它可能是一组潇洒的线条,可能是几笔随意的笔触,真正地将绘画语言作为一种元素从绘画作品中抽离出来,能更为准确地体现招贴的思想意境。如一幅可口可乐的宣传海报中,将图形融入了水粉画的喷洒、点染技法,规则的图形配以这种不经意出现的绘画笔触给人以活力四射、激情迸发的视觉感受。作品让人联想到时下流行的一句网络用语“:喝的不是饮料,喝的是激情。”招贴设计与绘画元素以不同形式相结合,随着绘画与设计艺术的不断发展,两者结合的创作手法也可向多元化发展。可见,招贴设计与绘画艺术有着相同的渊源,广告设计从绘画艺术中得到了许多有益的借鉴。

二、绘画元素对现代招贴设计的价值提升

招贴设计本身就是要求设计者将图形、文字、色彩、版式综合地运用在画面上,使其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和展示功能,并能使人睹物思情,与人的情感心灵结合,与市场销售沟通,与消费文化相连。下面从几方面探讨绘画元素对招贴设计的价值提升。

1.视觉审美的提升

图形与色彩是现代招贴设计的视觉传达主体。图形作为视觉符号,其传达的视觉信息具有“不可言传、只可意会”的独特魅力;而色彩作为视觉传达的基本要素,是给人第一视觉印象的关键因素,因此两者在招贴作品中的艺术魅力至关重要。在现代招贴设计中,图形语言与主题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组合在一起的图形与主题要能够使受众看出广告设计的意图是什么?广告的产品是什么?现代招贴中的色彩应当是广告商品的内容、特征、用途的形象化反映。在广告作品中色彩的最佳状态是反映所要宣传的商品属性,让人赏心悦目。一幅招贴的色彩倾向所形成的不同色调给人们的印象,就是招贴色彩的总体视觉效果。如果广告设计师不考虑广告内容与消费者对色彩的心理反应,仅仅凭主观想象来设计色彩,其效果必定适得其反。如模数设计体系和网格设计的理论体系运用到招贴设计之中,并将其提升到了空前的高度,具有重视比例感、秩序感、连续感、清晰感的特征。总之,它是以理性数理为基础的形式在现代广告设计中的运用,完全不同于绘画艺术追求的“混沌美”,充分体现了绘画元素对于人们视觉审美要求的满足,并使招贴设计的视觉效果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

2.视觉心理感受提升

人们对视觉的心理感受是不同的,不同的绘画作品带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现代招贴设计对绘画元素的应用,在产生视觉审美效应之余,势必会使受众产生不同的心理情感。这些使画面打破单一格局、充满奇幻构思的设计手法,在观众的心里产生出欣喜、悸动、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对浪漫唯美的追求等各种情感。这种心灵的触动、共鸣,以及亲切感,是单纯的数码广告设计所不能替代的。涂鸦绘画中所特有的绚丽颜色、刺激的图形符号正体现了当代青年对非主流文化、艺术的渴望,而招贴设计对涂鸦风格、元素的运用正顺应了他们这一心理需求。绘画与图片、图形分别为两个独立的个体,通过拼贴、穿插组合在同一个画面空间里,通过这样的手法处理平面空间以形成一种强烈的视觉反差,以及在招贴设计作品中利用不同的绘画材料的质感肌理进行有机组合来表现不同的画面视觉效果。在广告招贴设计中感悟“意境”的表现手法,运用“留白”的画面处理技巧,建立符合审美意蕴的版面秩序,以留白的空间布局所形成的视觉冲击力在五颜六色的广告海报招贴中脱颖而出,促使招贴牢牢地抓住观者的眼球,设计的首要目的—“抢眼”就达到了。一幅招贴作品通过强烈、特别的视觉效应在消费者心里留下深刻的烙印,这种视觉的冲击力对于观者来说也是一种视觉享受,在融入绘画元素的招贴作品中,各种形式的视觉效果都可以为我们带来情感上的宣泄与共鸣。

3.设计思维传达的提升

招贴设计范文第2篇

[关键词] 纯粹 简约 取舍 少空白

一、对纯粹的理解

所谓纯粹,在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单单、单纯,不搀杂其他成分的意思。在招贴设计中可理解为一种取舍,或以少胜多。也就是对于复杂思想的提炼和概括,即简约。

二、纯粹的要素

(一) 简约

从俄国20世纪初的构成主义风潮,到德国包豪斯的新平面设计风格,无不处处洋溢着简约至上的创作原则——去除所有不必要的装饰和细节,创造出最直观、简洁、清新的形象,采用简单的版面编排,采用无装饰性字体,因而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著名的招贴《1945年,胜利》是日本平面设计师福田繁雄于1975年所设计的作品,在黄色背景底色上一只粗大倾斜的黑色炮筒射出一颗回转射向自己的炮弹,设计师只是独具匠心地让这颗炮弹的方向发生了改变又飞回炮筒,这意味谁发动战争必将自取灭亡,上面一行白色的黑体字“VICTORY”点名主题,除此之外再无他物。画面如此简洁单纯,而又让人感到如此意味深长。

(二)取舍

有首诗中说:“春如十三女儿学绣,一枝枝不教花瘦。”正因为没有学会绣花,所以才不知道取舍,团团簇簇把花朵都绣满了。正如一个盛装的贵妇,混身上下到处珠光宝气,使人眼花缭乱、无所适从,倒不如只关键的一点更能夺人二目。

(三) “少”的理念

广告界才子周俊仲为了强调招贴强烈的震撼效果,做了这样一个示例:他在放一张幻灯片时,一只蟑螂赫然打在白布上,大家立即吓一跳,搞不懂周俊仲搞这么恶心的东西想干什么,他却指出“好的招贴就像蟑螂一样,让人看了马上有反应和动作!”。这个例子首先说明其设计内容是很有震撼力的(蟑螂超级恶心,任何人都讨厌),也是非常单一的,而在构图上,纯白的大片空白底色进一步凸现了内容物(蟑螂)的存在感。”

这也是一种极减主义,纯粹“少”的内容物可以很好地打动,并且相当容易地引起观众的注意。但是不可否认,这种内容单纯、构图简单的设计,稍有不合理或模糊就会使作品晦涩难懂,让观众觉得茫然一片,作品也显得单薄,不能起到其信息传达作用,丧失了画面的整体效果。

相对而言,在一张招贴中复杂的“背景”,但核心内容物仍然醒目鲜明地呈现在观众的视野里的设计类型。传达的信息目标物单纯且冲击力强,表达的仍是“少”的概念。

(四) 空白的运用

图形可以说是设计作品中重要和备受关注的中心,但要想在招贴设计中达到纯粹的表现手法,不仅需要良好的把握图形的运用,掌握好对空白的处理也是非常关键的。

空白,即无字、无像、是一直被广泛应用的一种设计方法。人们发现,在视觉传达设计中,最传神、最出效果、最引人入胜的部分,往往与空白分不开。故而,设计者如何巧妙地运用空白,是突出主体、揭示主题的非常重要的手法。

招贴中的空白不依赖于附属之物的衬托,而是高度的概括,通过主体表示其意,彰显其丰富内容。招贴设计中的空白,之法也不能乱用,要依据具体版面的需要来定,既要有空白,又要有呼应,空白如果没有呼应,人们就不能理解空白的含意,就会顾此失彼,适得其反。一幅好的招贴,应以宏观的创意思维,顾全版面大局,充分运用平面构成的设计原理,在版面的局部中求变化。

结 论

在招贴设计中,我们并不是一味地追求纯粹,它只是为了让我们更好地达到目的。纯粹的招贴也不一定就是好的招贴,招贴设计的最终目的还是要传达信息,纯粹又能说明问题的才是好招贴;既纯粹又能说明问题,而且还能让人过目不忘、觉得美的就更是好招贴。而只有构成既有视觉,又有冲击力,更能有利于特定受众所接受的形式,让人过目不忘还能有一定启示的,才是现代招贴设计的全部内涵。责任编辑:刘小红

参考文献

[1]朱国勤.汤义勇 平面设计100法 [M] .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 2001

招贴设计范文第3篇

【关键词】招贴设计 “形” “心”

招贴又名海报、宣传画,是以印刷为主张贴在公共场所传播活动信息或理念的视觉艺术形式。“招贴”一词的英文表达“poster”中的post就是便签、字条的意思,被定义为一种张贴在公共场所的最普遍的广告形式。招贴制作简单,设计上依托图形创意展现深刻寓意,其优点是很多媒介形式无法比拟的。所以全球优秀设计院校都会将其作为主要的平面设计课程。

招贴设计重“形”,也就是图形。现代视觉的传播是以图形的方式出现的,以单纯的图形传达最大的信息量是图形设计的最高境界。目前,图形传播更具国际化视野,图形作为招贴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中最值得探析、玩味的视觉中心。形式新颖、独具个性的图形语言需要清晰而准确地传达设计思想,以最简练有效的图形元素揭示富有深刻内涵的广告主题。设计过程中,设计者需要打破思维常规,另辟蹊径,选择一种独特视角进行深入表达,使其作品具有唯一性。招贴设计中,图形的表现力、概括力和视觉冲击力远远超越了文字语言的诉求力度,由此可见,图形设计在广告招贴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当下招贴设计缺乏对图形设计的方法和手段的深层次探究和把握,乃至大量的招贴设计根本无视图形的针对性、美观性和诉求性,反而把离奇怪异的图形设计视为“概念设计”来充当所谓的时尚设计。同时,过度追求荒诞无趣的设计制作化倾向越来越严重,丢失了原创图形的培养。图形一直是视觉传达设计领域的核心形象因素之一,对原创图形的锤炼不可或缺,需要不断提升和加强。

招贴设计离不开图形语言的表述,依照形式法则和审美规律诉求的设计宗旨,设计在“心”的文化自觉性和自律性,也显得尤为关键。这里的“心”指的是设计的内涵、设计的思想,是情感的传达、人文关怀的体现以及服务民生的设计价值观,同时也力图弥补当代设计的缺失,推动设计文化发展乃至传承民族文化。

在当代,优秀的招贴设计能让人们感受到强烈的情感冲击以及唤起大众的社会责任,所以在设计过程中不能过分夸大设计的形式而削弱设计的思想内涵。一味逢迎和追求形式美而无视设计的思想性和文化性,设计就会是一个花架子。图形元素能准确地传情达意,深化主题思想,是招贴设计首先要完成的目标。通过图形语言的表达,强调文化意蕴、民族精神,唤起公众意识是每一个设计师的社会责任。所以招贴设计中,我们应追求意境和内涵,而发掘招贴的思想内涵、文化内涵并诉诸情感表达是招贴设计的灵魂和血肉。

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招贴承载情感,其独特的表现力无时无刻不牵动着人们的情感。商业招贴通过恰当的情感表述与消费者取得思想上的共鸣,能让消费者产生对产品的信赖感甚至是依赖感,从而换取经济效益。公益招贴更是攻“心”的广告。公益性招贴也称“公共广告”,不以赢利为目的,为社会提供免费服务,呼唤公众对某一问题引起注意,或对某一社会现象提出批评,总的来说是谋求社会公共利益的广告,如保护环境、爱护动物、关注艾滋病、维护和平等。公益性招贴往往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深入人心,从而能使社会大众加强社会责任、完善认识观念,振奋精神状态。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后,一系列的“我们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夺取抗震救灾的伟大胜利”的公益招贴让每个人都爱心涌动,极好地宣传了“大爱”的主题。

德国平面设计大师赫尔姆特说:“一张好的招贴是吸引人的、有创意的、有效并且简洁的。”设计大师善于用最简练的视觉语言表达最深刻的内涵。在创作中,准确地捕捉表现对象的本质特征,经过艺术性夸张,使其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思想震撼力。

日本的福田繁雄是世界知名的平面设计大师,他一生创作了大量优秀的招贴。他的作品图形都极为简单,但极有内涵,能让人感受到强烈的视觉冲击和精神震撼。其中一张以反战为主题思想的作品《胜利1945》,画面中仅有一颗返回的子弹,虽然极其简洁,但道理深刻——发动战争者,必自取灭亡。

瑞士的尼古拉斯·特罗斯勒也是世界级设计大师。他有一张被命名为《树》的平面设计作品。画面里满布红、黑、绿三种颜色大大小小的树桩。树桩是被砍伐的形象,象征受损的生命,而色彩的情感联想是最强烈的,在我们的习惯意识里,红色代表鲜血,黑色象征死亡,绿色象征生命。所以难怪有个孩子看到作品时,忍不住叫出声:“妈妈,树在流血!”

这些优秀招贴都彰显了“形”和“心”的互动,作品的思想内涵是本质,而图式形态是表征,二者彼此依赖,招贴设计成功与否取决于这两个要素是否都能完美体现,而不能单方面强调哪一方面的重要性。没有思想内涵和文化内涵的“形”是空洞的、苍白的,具有深刻内涵的“心”缺乏个性、准确的图形语言的表达,也会是飘渺的,让人无法把握的。

参考文献:

[1]刘曼. 图形设计在广告招贴中的作用和表现形式[J].现代商贸工业,2010(8).

[2]王亚非.招贴设计基础[M].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2008.

[3]孟祥勇.设计——民生之美[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

招贴设计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中国;日本;招贴设计

中图分类号:J5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3-0082-01

招贴艺术作为设计学科的一个重要门类,它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功能一直影响着社会历史发展的进程。随着国际交往与国际贸易的急剧增加,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步伐不断加快,世界格局已形成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必然形势,设计语言的国际化趋势也逐步取代了区域化特征而成为主流。而招贴设计作为国际交流的重要手段之一,也被推到了社会的前沿。日本招贴设计发展的道路上所碰到的许多问题,也正是我们所面临的,日本现代的招贴设计也许就是这样一把“钥匙”,可以让我们通过分析日本招贴设计,展望我们在招贴设计发展上所要走的道路。日本的经验固然能给我们提供借鉴,但中、日两国的传统文化在有共同之处以外也还有很多差异,盲目的去模仿并不可取。同时,我们还要学习借鉴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艺术设计家是如何将民族个性和国际潮流相结合、如何将传统艺术和现代设计相结合、如何将大众需求与文化品位相结合的成功经验。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融入世界文化艺术潮流,才能与“强势文化”相抗衡,实现平等对话和真正完成中华民族政治、经济、文化、艺术设计的现代化理想面貌。

一、中国招贴—文化与哲学的升华

(一)由于处在一个复杂多变的历史时期,加上丰富而多元的文化和民族结构,中国现代的招贴艺术显得丰富艳丽。中国毕竟是一个文化大国,综观不同类型的招贴艺术,无论是清末民初还是殖民时期的上海商业招贴、期间的宣传招贴、民间丰衣足食的年画招贴,无不具有浓郁的中华特色和很高的艺术成就。

(二)中国招贴设计师基本可分属两支大军,一支是在文化传承上相对稳定、基本没有断层的港澳台地区。另外一支是大陆地区,由于教育中断、文化封闭,停滞了相当长的时期,一个世纪以来没有得到健康长足的发展。尽管改革开放后涌现出了一批中青年新秀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还是处于初级发展的阶段。中国招贴艺术的风格从总体上来看符合孔孟影响下的哲学思想,中国艺术表现的基本特征,如音乐、书画、诗歌中所体现的宁静、高雅、和简洁,为世人所瞩目。但我们期待着蕴涵优秀中国文化元素的现代中国招贴艺术的出现。

二、中国的“红色招贴”—富有强烈视觉色彩的招贴艺术

红色招贴的形成有着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红色是中国人习惯的最为激进的“革命色”,对中国人民来说是一场触及灵魂的运动,这场运动反映了在思想引导下的一代人的思想意识和行为方式。

(二)红色是中国人乐于接受的颜色,红色消灾、红色保护平安、红色是吉祥的符号,这些对于一个在近代历史上一直处于动乱的国家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三)红色是强烈的传播色彩,在那样的年代里,中国人要将思想普照全世界,红色无疑是最有感染力的。

三、日本招贴—技术与美学的融合

日本招贴在国际上影响巨大,而且给人印象很深刻。无论是作品质量和设计团队的数量,还是世界上视觉设计权威机构AGI成员的数量,都居世界前列。造成这种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兼容并蓄,海纳百川。日本的设计师很好地继承发展了民族文化的精华,并勇于借鉴世界各国的表现手法,这是其成功的一大重要因素。严谨的国民性格保证了日本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绳纹时期的陶艺、大和/奈良时期的宗教艺术、江户时期的浮世绘艺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的美国艺术及德国的构成主义都为日本招贴艺术风格的形成提供了大量可供借鉴的素材。

(二)日本本身文化发展的相对滞后,更促使日本民族具备强烈的好奇心和卓越的借鉴能力,善于发现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优势和缺陷,积极进行改进和加工,形成为我所有、供我所需的独特文化。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人积极努力上进,良好的民族素质使其经济迅速发展。早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国际品牌已经在世界上有了很高的认识度,而同期的中国还处于经济复苏阶段。

(四)日本的经济和国民对文化的需求,加上大众对设计这一创造性劳动的认知,都为设计师搭建了良好的创作平台。日本招贴的设计风格民族性极强,对外来文化的吸收包容度很大,表现风格形式也很多样,尤其是艺术与科学技术的结合做到了完美极致。光构成、计算机图形处理保持了视觉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在众多的设计师中出现了像福田繁雄这样独树一帜、具备国际创意风格水平的设计师。

招贴设计范文第5篇

关键词:迹;象;招贴设计

一、迹与象

迹象这个词古已有之,在中国古典艺术理论中早就有了对迹象一词的使用,常出现在中国书画史论中。迹用来形容具体的画面效果或肌理、纹理等;象用来指代自然形象和艺术形象或物象的形态、方式等。迹与象通常是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在自然物象和艺术形象中,没有无迹的象,也没有无象的迹,迹中有象因素的存在,在中国画史上“误墨成蝇”(三国时期画家曹不兴在为孙权画画时将一滴墨溅在画上,为免受责罚将污点改成苍蝇,让孙权误以为是真苍蝇用手去弹)和“败墙张素”(将白纸挂于破墙前,透过白纸看墙上的痕迹,通过对痕迹的想象作画)的典故都说明迹有象,可识别,可改造。象则可以由各种相应的迹来充实,时代、风格、媒体的不同都会造成形成象的迹之间的差异化。

二、迹象与招贴设计

单纯的迹象只能被看作是某种符号,而“只有当迹、象和一切你想(或别人认为你想)表达的情感结合在一起时,才是完整的艺术迹象。”

作迹造象本是绘画的工作特征,绘画是一种富有表现性的艺术,它所表现是对某种情感的呈现或显现,是不受个人情绪影响的认识结构,处于一种抽象状态。然而,招贴设计也是一种迹象活动,设计师通过在纸面上做出一些痕迹,造成一定的象或者利用已有的迹运用各种技巧,对迹进行发挥和再造让迹能成为一种象。

在电脑还没有在设计领域普及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招贴设计师们都是运用尺子、画笔、颜料、剪刀、胶水等工具进行招贴设计。很多著名的招贴设计师本身就是画家,对绘画有着深入的了解,如“新艺术”运动代表人物朱利斯・谢列特,他的很多设计作品都是将绘画运用到招贴设计中,他扎实的绘画技巧为设计作品提供了准确生动的象,同时结合对迹(柔和色彩效果)的运用使他的设计作品成为家喻户晓的艺术品。招贴设计中绘画的使用能增加作品的趣味性,所以当绘画中所使用的迹象与设计作品相结合,所产生的效果是非常理想的。法国新艺术运动的代表人物阿尔丰斯・穆卡,他的设计常选择植物纹样为中心的曲线(象),与单线平涂(迹)的方法为设计手段,使作品具有强烈的装饰感。德国“海报风格”运动的奠基人鲁西安・伯恩哈特同样是将绘画迹象运用到招贴设计中的代表人物。他的设计作品往往是一张与主题相关的象搭配简洁的文字和强烈的色彩效果,显得简明扼要,并且形成了一场设计风格的变革。

20世纪80-90年代,由于电脑的广泛应用,为设计工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方便和快捷,很多设计师从繁重枯燥的绘画工作中解脱出来,运用电脑软件进行招贴设计。但是运用电脑软件进行设计并不意味着抛弃原来的作迹造象,而是将它们运用到了一个新的领域中。现在常用的设计软件Photoshop、Illustrator、CorelDraw等等,使电脑不仅能大量缩短平面设计的时间,同时也开拓了一个崭新的、利用电脑从事创意设计的天地。利用这些软件能灵巧地拼合形象、创造摄影无法达到的超现实环境。而软件中的一些工具更是可以用来模仿迹象,在滤镜中有各种我们所需要的痕迹。如水纹、沙地等自然纹理;有马赛克、点状化的人为纹理;还有铅笔画、水彩、木刻、油画等艺术纹理,我们可以拿一个合适的象配上随心所欲的迹来表达我们的情感思维。在任何一幅作品里,一个完整的象可以用不同的迹来填充,这些迹随着时代、风格、媒体的不同有着巨大的差异,所表现出来的象也有着不同的含义。如李西斯基在1919年创作的革命招贴《红色楔子攻打白军》中,运用简单的几何图形与强烈的色彩并结合当时的社会环境创作出了这幅作品,用来表达革命摧枯拉朽的巨大力量。社会文化环境及人生经历对设计师选择迹象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康斯泰布尔曾道:“风景画家应当心平气和地去观察自然,而一个莽汉永远不会完全领略自然的美丽”。香港设计大师靳埭强先生受中国道家思想的影响非常深,他本身也是一位画家,中国画更是颇有功底,他经常将京剧、水墨等中国文化精髓融入作品中,所创造的《乐山.乐水》系列招贴,将中国水墨画的迹与笔、墨、纸、砚等象结合运用,让人感受到恬淡虚静,符合道家至高境界。

现在流传甚广的创造性思维,就是指要另辟蹊径选择别人所没有考虑的元素来进行设计。在现在的招贴设计中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开始运用涂鸦、手绘、甚至仅仅用偶然生成的痕迹来进行创作,这些实质上也是一种迹象活动。在近年来的许多公益招贴设计大赛中我们常常能看到作迹造象的设计作品,如利用墨汁滴在水中偶然形成的迹来组成一个具体的象,用来表达作者对环境保护的宣传;用撕碎的塑料袋来模拟中国书法的笔触组成一副字画来传递对塑料制品的无声指责;用儿童稚拙的绘画来控诉现代工业化社会对环境的破坏等等,这些在招贴中使用的迹象能帮助人们更便捷的理解和认同设计作品所传达的信息,并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三、结束语

我们生存社会模式以及文化结构不是一成不变的,有着潜移默化的变化,从而设计作品也会随着这些新的模式发生着变化以适应环境的要求,正是因为这种流动的社会状态导致人们所感兴趣的事物也是不断变化着的,对设计中迹象的影响也是动态的,招贴设计中各种新的迹与象因素的运用,能使观者达到更多视觉上的享受和情感上的愉悦,这样才能推动我们的设计不断的前进、进步。

参考文献:

1、钟儒乾.绘画迹象论[M].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

2、苏珊・朗格著;滕守尧译.艺术问题[M].南京出版社,2006.

招贴设计范文第6篇

招贴设计在生活中所带给人们的是一种“招手即来”的吸引力。那么设计师就应当去考虑如何去使得招贴在信息化大发展的当今社会留住人们的眼睛。那么形式美,这样一个艺术的评判本源自然就需要设计师进行熟练地运用。文章从形式美入手,探析了其在招贴设计中的存在性与重要性。并从节奏韵律、多样统一以及意境联想三方面分析并肯定了招贴设计中形式美运用的不可替代性。

关键词:

形式美;招贴设计;运用

形式美,是构成事物的材料的属性(色彩,形状,声音等)及其排列组合规律所呈现给人们的审美特性。因此,形式美可分为两部分:一是构成材料;二是构成材料的排列组合规律。而设计,作为美术四大门类之一。其意义就是利用线条、图形、笔触等美学方法进行构图从而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某种意境。那么这其中所展现的形式美,不仅仅是在作品完成后,完整的作品所带来的令人叹服的艺术效果。而是在创作伊始,直到创作完成,始终贯穿于作品的每一个时间点,每一个空间点;贯穿于作者从灵感突现,到灵感具现,这样一个完整的创作过程中的脉络与风骨。

一、招贴设计中的形式美初窥

招贴,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宣传画或者海报,素有“瞬间的艺术”之称。招贴设计实际上就是绘制表现性符号的创作过程,而表现性的图形视觉符号所传达的信息既是模糊的又是丰富的,人们从中获得的信息虽大致相同却又因人而异。所以,在各类招贴中,虽基本类型不同,但是创作方法却融会贯通。因此招贴设计在创作过程中要求设计师能够做到使招贴呈现新奇、简洁、夸张、冲突等艺术特点与魅力。那么设计师该如何去将这些引人注目的艺术特点在招贴设计中表现出来?首当其冲就是把握运用形式美,这就是设计师在招贴设计中所应当注意的重中之重。“招”字,在辞典中作打手势叫人来之意,即招惹、招引。这就说明招贴设计就是通过平面设计的艺术手法进行创作,遵循美的基本规律,把所要表现的主体生动形象地融入画面,“招呼”人们被美和艺术感“吸引”并传达给被传达者的设计。[1]同时,招贴设计的创作还需要注重因人而异。因为每个传达对象的视觉经验不同,对于文化艺术的理解方式也就不尽相同,所以传达信息的形式与方法就格外重要。

二、形式美在招贴设计中的运用

原研哉说过,“因此设计的想法,从广义上来讲,就是通过理性、综合性地创造追求一种人类思维的普遍与和谐。”这其实就能将招贴设计中的形式美初步概括。所以招贴设计中的形式美“其起源带有非常个人化的性质。且只有艺术家自己才知道其作品的来源。这种玄虚性使得艺术“很酷。”只是艺术中的“很酷”并不怎么相同于设计中的“很酷”,设计中的“很酷”更多来源于社会。”[2]所以,招贴设计的成功脱离不了形式美,是形式美与社会的结合。在来源社会的同时,你不可能对形式美避而不谈,所有形式美要素都是招贴设计的必备要素。我认为在招贴设计中形式美的表现运用主要有如下几种。

1在设计中体现节奏与韵律

当今时代是一个信息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人们的思维空间因纷杂信息的涌入,变得狭小和拥挤。不论生活中的哪一方面,似乎都变得杂乱无章。而节奏又无时无刻不存在于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如心跳、呼吸。在艺术作品中,就表现为作品形态要素的肌理的反复呈现,使人在视觉上感到起伏,从而在心理上获得平静祥和。生活中信息量的冗杂,必然使得人们对于充满节奏的招贴作品更为青睐。而韵律则是节奏的变化形式。如图1所示招贴作品,画面由具有艺术感的数字和信息量非常大的英文字句构成。极其简单的构图元素,却在设计师的思考下变为了一幅极富设计感的招贴设计作品。因为设计师在设计中充分体现了节奏韵律的形式美。数字的排列组合以及英文字句长短的分布,每个元素在画面中的位置和大小,都决定了这幅作品中肌理的美感以及节奏韵律的变化。节奏与韵律是相辅相成,紧密联系的。在招贴设计中,表达对象的展示形式以及构成元素不论对称还是统一,亦或简单与重复,其所表现出的单纯美和规律性,以及均衡美和稳定性,都让人感受到不一样的节奏和韵律。这就好比绘画,创作者总是能够在微眯着眼的朦胧中捕获作品的缺陷,这就是整幅作品带给人的节奏韵律上的不足。而随之而来的删减与添加,就是节奏和韵律在作品上的跃动。招贴设计亦是如此。

2在设计中体现多样与统一

变化和统一是最为普遍的形式美法则。在对比中发生变化,在协调中逐步统一。无论是在广泛的艺术作品中还是在招贴设计中,各种因素的综合运用会使得作品生动而活泼,而这种运用又有可能会显得杂乱无章,进而丧失美感,所以高度的协调,就是高级的美。在招贴设计过程中,对于多样统一的运用,就是要求设计师在整理各方面要素的时候,利用参差、变换、对比、均衡、虚实等众多的艺术手法将各要素排列组合。“乱中求静”并且“静中求美”,不仅手法可以共通,形式也可以融汇,最终使得整体和谐统一,形式美在招贴中达到完美传达。如图1所示的招贴设计,在初始看到该作品时人们会首先被它绚丽的颜色所吸引。整幅画面的颜色艳丽且画面内容丰富繁多。这就体现了招贴设计中多样的形式美。然而在细看这幅作品的时候,却并不会因为其色彩以及画面内容而使人产生一种嘈杂感,反而使人觉得作品乱中求稳,在“杂乱”中体现出了色彩与构图的协调,主体的突出反倒是平静的。这就体现了招贴设计形式美中的多样与统一。

3在设计中体现意境与联想

“画留三分空,生气由之发。”这里是中国传统艺术的留白元素。其实不仅仅是绘画,与之相同的摄影、设计亦是如此。“当白从无垠的混沌中冒出,它成为了信息,也即生命。”[6]由此可见,“虚无”的意境美在形式美中占据着举重若轻的地位。延伸空间,启迪思想,延续画面,这些种种,在招贴设计中更是应当运用自如。一幅优秀的招贴设计,其主体的突出与强调往往并不是在整个画面上以直白的方式进行表达,也并不希望被传达者在余光一瞥的工夫就能够在瞬间理解作品的主题。而是在利用各种形式美进行结合的作品中,使观察者在驻足的时候,使其思维进行延伸,从有限的画面上扩散到自己内心的无限宇宙中去,进行心理上以及观念上的再造,从而将个人的经验记忆与外在表象进行交融,获得作品想要传达的本质。如图3的电影海报设计,画面整体以大面积的蓝色背景色为主,除去与电影相关的文字之外,只有两道飞机飞过所留下的痕迹作为点缀。电影名为《Flight》,然而海报上却没有任何与飞机航班有直接联系的图案元素。但是人们却能通过飞机的尾痕清晰地认识到这幅电影海报所传达的信息,更能清楚地认识到电影的主题。看似空荡荡的画面却带给了人们探索的乐趣,其中所蕴含的内容就更是直抒胸臆的表现手法所不可比拟的。正如克乃夫•贝尔所说,美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吴冠中也说过:“绘画作品的无题当更易理解,因形象之美往往非语言所能代替,何必一定要用言语来干扰无言之美呢?”。[7]这种美就是一种探索美,这就是招贴设计中的意境美与联想美,这种美会使招贴设计不仅能传达出要传达的,还能够使人获得没有传达但是只属于自己的美。

三、结语

评定艺术作品的本源,其中最重要的标准就是形式美的评定。构图、色彩、意境和主题,都是形式美的和谐统一。总而言之,在种类繁多的招贴设计中,即使类型不同,用处不同,但是形式美的运用在其中使相通的,用艺术去设计,设计就变为艺术。人类的物质文明程度将在可以预见的未来获得更大的突破,精神、情感的需求在钢筋水泥的森林中便显得弥足珍贵,所以人们对于招贴设计的审美要求也会在疲劳中愈来愈苛刻,设计师在设计的时候,就要承载莫大的期许,在内容上富足,更在形式上独到。因为设计“以人为本”所最终遵循的,就是建立在物质基础上的情感呼应和精神关照。[8]

参考文献:

[1]陈艳球,汪阳明.招贴设计[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15:03-21.

[2]原研哉.设计中的设计[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24.

[3]高震.试论平面设计中的形式美法则[J].美术教育研究,2011(5):113.

[4]段欣.论形式美在平面设计中的“尽善尽美”[J].包装工程,2012(20):144-146.

[5]丁静楠.谈形式美在平面设计中的重要性及其运用[J].包装工程,2012(22):128-130.

[6]原研哉.白[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5.

[7]吴冠中.绘画中的形式美.[J],美术,1979(5):35.

招贴设计范文第7篇

我国的剪纸艺术早在汉代之前就已经出现了,其材质包括皮革、金银箔、纸张。民间剪纸艺术是一种通俗的艺术形式,一直流传至今,也形成了很多丰富的制作技巧和表现形式。民间剪纸艺术在招贴设计中具体体现为:

1.阴阳观的体现。招贴设计讲究虚实相结合,彼此之间相互联系、融合。然而,剪纸艺术当中的阴阳互补造型则能为招贴设计带来新的思路和创意,起到事半功倍的艺术效果。

2.时空造型方法在招贴设计中的体现。民间剪纸艺术当中的时空造型体现在其对视觉比例、相互关系和位置关系的思维策划。体现在招贴设计中能起到随心所欲的表达效果,符合宇宙整体的自然规律。民间剪纸艺术中的时空概念在招贴设计中得到充分体现,使得招贴设计出的作品更加具有层次感和时空感。

3.民间剪纸艺术当中意象造型在招贴设计中的体现。现代招贴设计非常推崇从独特的思维视角来表现主观内心的一些意象,这同时也是民间剪纸艺术当中意象造型的理念核心。所以在招贴设计中运用意象造型设计出来的作品会有一些装饰风格和理性化特征。

二、民间美术色彩在招贴设计中的体现

中国民间美术色彩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其色彩纷呈,多种多样,且每一种色彩都有着自己特有的文化底蕴。人们将其用于招贴设计当中,不仅能够体现出设计的审美要求,而且更能体现出设计当中隐含着的文化内涵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追求。例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会徽,就采用了天蓝、黄、黑、绿、红五种不同的颜色环圈在一起来代表五大洲的颜色,象征着世界各地人民友好和平、和谐共存。同时,这五种颜色也代表了中国道家中的金、木、水、火、土五行合一,体现出了中国传统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最精彩的结合,是一次非常成功的招贴设计。

三、民间书法在招贴设计中的体现

民间书法作为中国传统的艺术历史悠久,影响广泛,民间书法艺术被应用在现代招贴设计当中,使其书法线条的那种韵律感与招贴设计本身的形式美感相得益彰,设计出来的作品既有民族的特色又不失简约美,从而提升招贴设计的审美价值,实现了使用价值与艺术价值的完美统一。在现代的招贴设计中,人们经常可以看到民间书法的身影。书法在用墨方面分为浓淡、稠稀,所以可以产生深浅层次分明的效果。水墨的虚实关系和那种随意的笔触体现在招贴设计之中,使招贴设计具有独具特色的美感和无规律性,使其更具有民族的印记。

四、民间吉祥图案在招贴设计中的体现

招贴设计范文第8篇

关键词:招贴设计;肌理效果;作用

中图分类号:J5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7—0200—01

一、肌理效果在招贴设计中的应用

(一)肌理的概述

肌理指形象表面的纹理,“肌”是指皮肤,“理”是指纹理、质地。肌理又称质感,由于物体的材料不同,表面的组织、排列、构造各不相同,因而产生粗糙感、光滑感、软硬感。人们对肌理的感受一般是以触觉为基础的,但由于人们触觉物体的长期体验,以至不必触摸,便会在视觉上感到质地的不同,称为视觉质感。

(二)肌理在招贴设计中的发展应用

肌理效果的应用在我国历史久远,早在新石器时代,陶器就是用压印法在器物的表面形成绳纹等纹理进行装饰,汉代的画像砖和瓦当上也有草编纹样出现,还有中国书法中的飞白等等,都说明人们对于不同形态的“质感”,这一肌理效果的审美追求和对不同材质的认识利用。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东西方的文化日益频繁的交流与融合,以及现代科技、艺术、文化和现代广告的发展均给招贴设计带来了新的设计和方法。

二、招贴设计中肌理效果的表现

(一)肌理效果在招贴设计中的象征性表达

肌理效果的象征是在情感、联想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思维方式。不同的肌理效果有其不同的象征性,研究和运用肌理效果的象征对招贴设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设计者通过肌理效果传达出一定的象征意义,使人的理念、情感与肌理的象征产生心理上的共鸣,从而使招贴更深刻,更加充满独特的艺术魅力。

(二)肌理效果在招贴设计中的情感性表达

人的视觉感受和对肌理的心理反应会形成肌理的感情,引起肌理的联想。在招贴设计中要合理巧妙地运用肌理感情的规律,发挥肌理的暗示作用,使作品更有生机。运用肌理的最终目的是感情的传递,肌理本身是无感情的。

(三)肌理效果在招贴设计中的功能性表达

招贴设计肌理效果能影响受众对招贴内容的注意力,在一般情况下,有肌理效果的招贴会对消费者产生较好的吸引力。为了使招贴能较好地吸引受众的眼球,其肌理效果必须与传达的信息相贴切,而不必过于复杂,可以略微的夸张一些,产生较强的视觉冲击力。肌理效果具有特殊的表现力和功能性,许多著名的艺术家和设计师都对肌理的塑造情有独钟。招贴设计中肌理效果会给观众带来的强烈的冲击力,使画面充满富有生气的清新感,使形象更为鲜明突出、生动活泼、更具有感染力,使人在看到画面之后能产生生理上的舒适、和心理上的亲切、喜悦感,从而诱发人们购买的欲望。

三、肌理效果对招贴设计的作用

(一)肌理效果增强招贴设计视觉冲击力

不同的材质呈现、不同的色彩、不同的肌理运用都可以获得不同的视觉传达效果。汉字和水墨画已经成为香港设计大师靳埭强海报创作的最为重要的表现形式和文化内涵。水墨是一种以纸、水、墨为主导媒介材料,以注重媒介特质为表现力的艺术方式的画种。而纸、水、墨从文化的角度讲,它们是更具有中国或者说东方文化特征的符号性材料。笔者认为可以把中国的水墨也看做是一种人工的肌理表现。在《汉字》系列山水风云海报中靳埭强把古今兼容,传承创新,塑造独特个性的意念注入到文字之中,并赋予其现代感情,将水墨之灵性挥洒的淋漓尽致。山、水、风、云四个汉字,通过微妙的毛细管跟纤维的接触,水墨渗透之中,发生了奇妙的变化,呈现出了中国山水画般的意境,不但给人以美感享受,而且极具有视觉冲击力。

(二)组合文字的视觉肌理增加招贴设计的趣味性

在计算机字体发展的背景下,文字创意设计更加大胆无拘,风格趋向多元化、个性化、艺术化和意象化。在招贴设计中,根据设计需要,将一些文字进行图像化处理,来代替图形,利用文字本身的形与意,在招贴设计中进行编排、组合,或具象、或抽象,形成生动、活泼、颇具有视觉冲击力的图形。这种富有创造性、趣味性的表现形式,给受众一种特殊的视觉感受,进而使受众加深对该设计作品的印象。肌理效果作为视觉冲击力较强的视觉语言,介入到文字设计及应用中,保持文字传播信息的同时,也赋予了文字跟多的审美效应。设计师在创作过程中有效地利用肌理可创造出更为丰富的效果,根据不同的材料、不同的形式,有机的结合环境进行创造性地设计,让画面更为出色,让招贴设计更为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