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教学环节

教学环节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教学环节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教学环节范文第1篇

在高考压力越来越大的今天,如何在教学中增效减负已成为当务之急。而如何最大限度地提高效率同时又能减轻学生的负担,是我校的一个省级课题。笔者就高三英语复习要抓好课前、课堂以及课后各个环节,并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和经验,谈谈增效减负的一些具体做法。

一、 课前集体备课,精心编制学案

集体备课是提高教师群体素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尤其在备战高考时更要发挥集体的智慧,弥补教师个体备课过程中的不足,取长补短,提高教学的整体水平;可以将集体的智慧与个人的特长有机地结合起来,共同提高。通过集体备课的研讨,实现了“以人为本、各尽其才、资源共享”的教育理念。全体备课组教师在交流中、切磋中、争论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我们集体备课的环节是:“集体初备―轮流主备―集体探讨―确定学案―形成个案―课堂实践―课后反思―再次创新”。集体备课时在所有教师已初备的基础上,主备人首先进行说课,然后大家一起进行探讨研究,提出改进意见,最后形成符合学生的实际接受水平和身心发展规律的学案。集体备课中人人都主动参与和发言,在集体讨论交流中互通有无,资源共享。我们备课组遵循统一中有灵活,统一中有自主,统一中有创新的基本原则,坚持集体与个体相结合。教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再结合本班实际情况,形成个案。

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教师们反思不足和收获,在下次集体备课时注意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不断地修改学案,使其更科学、更实用。而学案的使用,节省了老师在黑板上抄题,学生记笔记的时间,使学生有更多的思维时间和练习时间,课堂教学的节奏和容量都加大了。在学案上可以给学生把重要的语法和词法进行归纳整理,并对相关的一些需要在课堂上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的知识留出空间,便于学生思考。由于学生在上课前已做了预习工作,对上课内容有所了解,易于加快课堂节奏。而且学案是学生上课时必备的任务手册,是课后复习的参考资料,具有较强的使用和保存价值。在编制学案时,教师首先应吃透教材,尽量多做题,提炼出精华、难点和重点。不在无关痛痒的知识点上兜圈,教师首先要对所教内容进行筛选。其次,课堂上要充分利用学案,争取让学生在学案上提供的有限的范围内尽早地熟悉更深层次的内容,降低记忆的难度。主要有以下几个措施:1.给予充足时间,学生先自学学案上罗列的课文中的重要短语、句子、单词用法等。教师在课堂上将本单元的主要讲述点用很少的时间予以讲述,然后由学生以旧代新进行巩固复习。2.多种方式检查督促。①词汇巩固课文:检查词汇用法,并让学生说出包含该词汇的课文原文原句;②连点成面:写出五个短语或单词,从可考性方面进行讲解,有时直接用这个词汇曾在各种考题中出现的原句让学生进行区分,提高答题技能;③造句训练:每天写出十个左右的短语或单词,让学生说出其意思,并能造句子。

二、课堂发散学生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发散学生思维要从多方面进行开发,即创造性思维或多向性思维,是指对同一问题进行多侧面理解,多方面思考,通过联想、比较、归纳,从而最大限度地开发人脑智力的一种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对教学双方都有用,尤其对高三的复习课显得尤为重要。为了提高复习课的针对性,把复习重点放在学生的难点、弱点上以及常易出错或失误的内容上,努力做到有的放矢。通过启发性的思维带动学生自己思考,比如,运用词缀法、联想法记忆单词,同义、反义词等,采用发散思维,由表及里,由此及彼,使相互间巧妙有机地连接起来,真是由“趣”生“乐”,由“乐”长“知”。乐趣无穷,妙趣横生。这里以“树”作为基本发散点:treefruitsleavestwigsbranchestrunksstumprings,etc.再比如复习短语turn off时,可以通过学生以前学过的与turn有关的短语加以归纳,如:turnoff使人失去兴趣/turnaway把某人拒之门外/turndown拒绝某人/turn sth down(1)拒绝(2)调低音量/turn up (1)调高音量(2)露面(3)偶然中发现/turn tofor向某人寻求帮助建议等.../turn into 变为/turn out(1)最终证明(2)生产/turn on开/turn to sth 转为/turn 10长到10岁/turn poet成为诗人=make a poet=become a poet/ take turns to do sth 轮流做某事/it’s one’s turn to do sth轮到某人做某事/by turns 轮流/in turn 依次等。这样不断发散,求新求异求变化,刺激大脑保持兴奋,能达到事半功倍之效。课堂上还要运用激励性的语言鼓励学生开口,尽可能多地举些例句,使他们能训练、掌握语法的用法,帮助他们找到语言的感觉。课堂上坚持精讲多练,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句型复习时,同样要启发学生思维,增效减负。这里以as为例,如:1.The earthquake happened in the evening as people were travelling home.(时间)2.As he is too young, he can’t dress himself.(原因) 3.Child as he is,he has written several poems.(让步)4.He worked as fast as his master.(比较) 5.You must do everything as I do.(方式) 如要进一步复习、比较、归纳as的用法,可以启发学生突破状语从句的框框,引导学生说出诸如:1.As I know, what he has said is not true.2.He’s bought the same dictionary as I have.3.I’ll tell him such a story as you’ve told me.4.He liked light music very much as a young boy.5.As a great scientist, Einstein made great contributions to science.这样,as在定语从句中的用法,as作介词的用法也得到了复习巩固,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兴奋点,活跃了气氛,提高了效率。这一方法用在复习句型转换上效果也很好。运用发散性思维课堂教学是增效减负的好方法,它能集各种教学法于一身,取百家之长于一体,熔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炉,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思维和智能潜力,利于真正实现增效减负。

三、课后作业精心择题,实现分层目标

高三一年中要目标分层,专题引领,循序渐进;作业的布置不可盲目,切忌进行机械性的作业训练,亦不可以量代质,搞题海战术。跳跃性不能太大,否则会使学生失去信心,“苦海无边”,也不利于语用能力培养。另外,高考的英语试题会更多地具备了托福或雅思考题的基本特征,写作的开放性特点也逐渐明朗,强化了语言的应用。因此,在新课程的背景下,靠题海战术将很难适应新的考试要求。试题与生活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较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考查。我平时博览各地新课改试题,精心选择平时练习题,严格把握好时间,抓住重点,不搞面面俱到,侧重基础,对于一些偏题、难题、怪题,我则大胆舍弃。英语学习,如果一味反复地进行机械训练,不但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且只能让学生熟能生厌在学中,要在听力和口语方面有所突破,以使学生能面对各种情境应用自如,不再是“哑巴”英语。同时使学生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知识储备,上了大学后能至少中等偏上,或出类拔萃。写作方面要针对托福、雅思写作思路进行研究,能让学生在关键时刻派上用场。最后,精讲练习,要做到对练习的精讲,首先要知道学生错在哪里,认真批改学生作业并做好记录,再针对学生的问题逐一解决。

四、落实学法指导,最大化地达成增效减负

虽然减负增效工作实施的主体是教师,但是真正的受众是学生,效果也要从学生身上显现出来。如果学生对于减负增效工作所持的态度不端正,该工作就无法开展下去。从以前的经验来看,学校一提减负,学生首先想到的是没有作业、课时减少等。但是这些其实并不是减负增效的实质。真正的减负增效,需要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己总结一些学习方法,或者同学之间进行讨论,通过和老师交换意见,找到适合自己的减负增效方式,而不是一味地压缩学习时间,或者说坐等老师给方法。我在课堂内外都给学生一些确实可行的学法指导:(1)听力训练遵循“常听不长听”的原则,每天利用早读15分钟来听,选用的材料是高考听力训练。(2)写作能力一直是学生的薄弱环节,书面表达的完成有赖于坚实的语言基础知识和正确的语言表达习惯。有的学生不敢动手,有畏难情绪,表达不准确,辞不达意,文章条理不清,不习惯用英语思维。为了改变这种现象,我在给高三复习时注意了这么几个方面:①抓常用词、词组和句型的积累。无论哪种文体的写作,都离不开基本的常用的词、词组和句型。换句话说,有了基本的词、词组和句型,一般的交际内容就能表达了。②抓简单句的写作练习。简单句只要能正确地传递信息,达到交际目的,就是好句子。尽量使用简单句可以少出错误,事实上,历年高考书面表达项所给的参考答案,都是以简单句为主。③背诵各种体裁的写作范文。综观近几年高考题,写作体裁至少出现了应用文、说明文和记叙文三种,因此,比较全面地接触各种体裁的练习势在必行。(3)建立错题档案:进入高三后半学期,高考临近,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把握中档、低档题,这对学生取得高分是非常有利的。学生普遍都有这样的感觉:很多题目“一看就会,一做就错”。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不牢固。这时,复习的重点要放在查漏补缺上。将做过的试卷整理后,建立错题档案,弥补知识漏洞,进行强化记忆和训练。

五、面对新的高考模式,如何进一步增效减负的启示及反思

(一)高考试题选材求新、求异的特点要求我们注重本学科基础知识的系统性的同时,还要注意跨学科知识渗透能力的培养。

(二)高考命题角度从知识运用、语言结构知识点的考查向语段、语篇的理解与运用能力的考查侧重,要在教学中构建基础知识系统的同时注重基本技能的培养。

教学环节范文第2篇

P键词:多媒体;微课;教学环节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普及,各种多媒体设备走进校园。交互式电子白板、实物展台走进了课堂,数字广播、网络也都装配到教室。教学形式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出现了以多媒体课件、教学视频为主要形式的课堂教学,有的老师把微课教学应用到不同教学环节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微课及其特点

微课(或者叫微课程)的定义:指时间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

微课既有别于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又是在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

微课的主要特点

(一)教学时间短。根据中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微课的时长通常为5―8分钟左右,一般不超过10分钟。

(二)教学内容少。微课教学是集中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疑点等知识点,或是组织教学中的某一教学环节、教学主题的教学活动。相对于正课,教学内容较少。

(三)资源容量小。微课视频容量往往只有几十兆,方便上传下载,可以放到网上观摩,下载到手机电脑上观看。

(四)教学资源化、情景化。微课可以作为教学资源,应用到课堂教学中会。用于设置直观的教学情境、拓展课堂背景知识,演示实验,系统复习旧知识引入新知识等教学过程。

二、微课的制作。微课的制作灵活多样,我们可以把课件转成微课视频,也可以用录屏软件把讲课过程录制下来。或者用数码相机或者手机,把教学过程拍摄下来,然后用视频编辑软件进行整合加工。

三、微课教学在不同教学环节中的应用及效果。

在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教学环节也发生着相应的变化,出现了许多新型课例。多媒体环境下的微课教学应用,也会因课程内容的需要而发生相应变化。作为教学目标非常明确直接的教学方式,按照不同知识类型和学生特点,微课可以制作成教授类、演示类、启发类、解题类、讨论类、答疑类、实验类、活动类等类别,放到一堂课中的一个环节或多个教学环节之中。

(一)情境引入。情境引入,导入新课,是微课中应用最多的教学环节。一个直观生动的微课视频,可以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一开始,就置身于具体的、生动的,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之中,这样更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地理老师在讲解《天气和天气预报》时,引入一段天气预报的微视频,就能起到很好的情境引入作用。还可以引入一个气象小知识,例如《常见的天气系统》这节课可以引用“倒春寒”现象,先用微课展示:一年四季天气变化最无常的就是春季,春寒料峭、善变的天气――倒春寒。然后进一步,让学生了解一些常见的天气现象,拓展学生视野。

同样,在其他学科中应用微课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的例子非常多。如物理课讲到摩擦力时,可以制作成微课教学环节:通过展示一段冰壶比赛的视频,并提出问题,运动员为什么要在冰壶前进的路线上不断地用力刷冰?从而引入新课。此外也可以用复习旧知、引出新问题等方式实现新课导入。

(二)探究新课。利用微课形式,组织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可以让学生反复观看微课视频,教师引导学生解决微课中设置的问题,归纳总结,解决问题。一节设计合理的微课,往往可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可以复习旧知识,阐释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另一方面引领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能力。

例如:光的反射定律可以设计成探究型微课。通过设计好的几段视频,学生就可以总结出光的反射定律。

(三)协作学习。通过学生之间的协作来完成教学任务,利用微课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其认知主体的作用。首先教师要把学习任务布置清楚,设计合理的微课能够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并提供足够的学习资源,及与教学相关的背景知识。

例如讲《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时,教师可提前录好两小节微课,一个是讲述集合的含义,一个讲解集合的表示。接着教师为《集合的含义与表示》编写学案,学案用相关问题来带动学生思考,由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教师再归纳总结。

(四)归纳总结。归纳总结是在学生完成阶段性学习后,进行的总结性教学环节。教师利用微课形式完成这一教学环节,注意课程内容要简单扼要,突出要点。活用微课总结知识,能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可以强化学生记忆,使知识得以概括、深化。

(五)测试。作为测试环节,也可以很好地利用微课完成。

一方面可以用微课把测试相关知识进行有效说明,随后教师就可以下发课堂练习,检测学习效果。例如:可以放一段图文并茂的英文动画视频,然后教师下发与视频相关的课堂练习。如果在网络环境下,利用教学软件完成测试,能即时反馈学生的成绩,教师就可以及时指导,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要注意的是,不是所有的教学环节适宜用微课形式。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微课教学形式已经固化,当教学过程中出现新情况时,教师一定要灵活运用,可以适时停止微课,加一些机动的教学内容。

微课教学模式,是多媒体教学环境下针对性很强的辅助教学方式。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中灵活运用微课,对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很大的帮助。作为信息时代的教师,应尝试在自己的教学环节中加入微课教学,把信息技术应用有效地整合到课堂教学中。

参考文献:

教学环节范文第3篇

一、预

预即预习。有些同学忽视预习的现象,他们说,光复习已学过的东西时间就不够,哪来的时间预习。其实,如果课前预习好,准备充分,提高了听课的效率,课后复习时间可大大减少了。

二、题

题有两层意思,一层含义即解题,有些题目需教师引导学生梳理、细解。另一层含义是教师课前向学生出几个自学题或思考题,目的是为学生学习新课指路。

三、读

数学教学中常常是重讲轻读,重练轻读。其实“读”也是数学教学别重要的一环节,一个题目读通了、读懂了,自然也就理解了、会做了。常有学生在做题时,因漏掉关键字而做错了的。

四、听

现代数学课堂重练、重讨论、重交流、重探索,而淡化了讲,即要求精讲。有讲便有听,当然有时学生不爱听,教师也得进行一点反省。如:由于教师备课不充分、讲得缺乏条理性、艺术性,对一类问题重复嗦,激不起学生听课的兴趣,他们不愿意听,教学目的无法达成。

怎样听课呢?笔者常对学生听讲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听懂,增强理解力;二是听全,增强记忆力;三是听话,增强想象力。这就要求学生一要会神专心,即不分心、专心致志地听课。二要连续思路,保证听教师讲课的思路连续而不间断。三要抓住关键,即听课时要抓住所教师讲内容的重点、难点、趣点,听得轻松、愉快。

五、思

思即思考。即听课要动脑,即深思。为什么要深思?一是深思才能解惑,故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二是深思才能加深记忆。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你对问题思考得越深,记忆就越牢固”。三是深思才能更好地领会所学的内容。

会“思”的学生往往能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如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思考,加深理解和记忆,联系实际应用所学到的新知识,解决过去思考过却没有解决的问题。

六、问

学数学要善疑好问,因为学习过程就是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从教师一方面来说,在数学课中精心设问是很重要的。怎样设问,主要做到以下三点:其一,擎心设问,有利于深入理解新课内容。其二,精心设问,有利于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其三,细心设问,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新知识和已学过的旧知识之间搭起一座“桥梁”。

七、记

记,主要指在听课时怎样做笔记。笔者认为,数学笔记在于记住有代表性的教材上没有的难题,特殊的解题方法,以便记一解十。

八、议

议的形式主要是讨论,在新课学习之后,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课后的思考题、教师提出的自学题分组进行讨论,各抒己见,然后教师加以综合、分析,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九、练

对于数学课来讲,练习是以巩固知识形成技能为目的的实践训练活动。学生从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如果不及时巩固、复习,与实践没有结合起来,就会稍纵即逝。因此,对教师所布置的练习,必须按时独立完成。

十、结

教学环节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职课程;教学环节;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5)04-112-02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际交往越来越频繁,思维与口头表达能力已经成为衡量现代人基本素质的一个重要标准。而对充满机遇与挑战的21世纪,我们高职教育也要转变思想,紧跟进化教育论所提到的“提高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每个学生都能发现、发挥和增强自己的创造潜力。本文通过《论辩与演讲能力训练》为例,对本门课程教学环节试行改革,达到提高学生思维与口头表达能力的预期目的。

一、高职院校开设论辩与演讲能力训练的必要性

(一)高职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

1.知识碎片化。高职院校中每个专业每个学期都开设不同的课程,而短短一学期的课时根本无法讲授系统的知识体系,教师讲授的内容呈碎片化状态。而系统的演讲与思维训练不仅有助于增强一个人的表达能力,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具有逻辑推理和哲理思辨能力。在欧美国家,一些知名大学往往把演讲和辩论课程作为全校的必修课,在日本和新加坡等国家,政府工作人员通常要进行三个月到半年不等的演讲训练才能上岗工作。

2.知识与能力存在“两张皮”。由于长期习惯于学科型课堂教学和受到传统教师评价导向的影响,而且高职院校的技能训练课程主要还是理论教学的附属,老师们一般比较重视普通教育的模式下的课堂理论教学,学生们实践能力得不到锻炼,无法将获得的书本知识转化为能力,更谈不上创新。而《论辩与演讲能力训练》课程就是通过逐步深入和反复强化的论辩和演讲实战训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特别是在当下,我们强调培养高职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而通过交流、演讲和论辩能力的培养可以使他们更具有逻辑推理、言辞表达、哲理思辨能力。

(二)高职院校《论辩与演讲能力训练》课程教学现状

当前,高职《论辩与演讲能力训练》课程教材虽然较多,但是一般都是突出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而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较少设计,并且大部分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只能依赖于传统教材,无法突破教材,部分教学内容还是注重理论性。确实也有高职院校注重实践教学环节,除了课堂讨论和案例分析外,也努力做好口头表达能力训练作业和单元测验,但在实践教学上仍然存在不少问题,没有有效的实践方式,没有具体的实践教学内容指导等,造成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名存实亡。考核方式也是按照传统的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三七开”的方式,仅用一次卷面考试成绩来反映学生对一本知识的部分掌握情况,结果就是即使通过了考试,也不会真正学到什么东西的现象。

二、课程教学环节改革方式

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论辩与演讲能力训练》课程采用项目化教学方式和考核更加注重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帮助学生在具体实践中感知相关的专业理论,提高了课程的实效性。

(一)教学组织团队建设

高职教学中项目化课程注重理论、实践的一体化,以学生活动为主建立适合学生活动的教学组织方式,改变传统适合学生听讲的方式。《论辩与演讲能力训练》课程在实施过程中,一是改变以往单一“一对多”即一位老师授课,班级学生听的方式,采取组建教师团队的方式,由专业教师和辅导员结合的教师团队来共同授课;二是将班级学生进行分组,班级学生划分6个学习小组,确保课堂中项目活动的开展和形成学生间稳定的合作关系。

(二)课程内容设计

《论辩与演讲能力训练》课程充分结合高职学生学习特点、学习兴趣以及学生将来在实际人际交往、工作过程中需要的各项能力,采取项目化教学方式,将本门课程在内容上分为六个项目,见表一。

具体各个项目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及教学方法见表二。

(三)增加实践性教学环节

本课程遵照“以项目做引导,任务为主线,学生为主体,教师作指导”的教学模式,每次授课过程中理论讲授只有20分钟,剩下时间交给小组讨论,然后小组推荐组员提出己方观点,由其他小组成员驳斥,通过循环论辩模拟方式,让学生参与进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除此之外,还增加现场真实论辩模拟场景,设计辩题,让各个小组进行完整的论辩过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团队协助能力。

(四)改革考核方式

《论辩与演讲能力训练》是门应用性强的课程,我们改变以往的传统考核方式,采用以“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新型考核方式,即将日常学习的考核(形成性考核)和期末考核(终结性考核)有机结合,真正实现“边学边做边考核”的全面、客观、系统的真实体现学生能力的新式考核模式。

日常学习的考核占总评成绩的70%,包括平时的到课率,课堂提问回答,搜集、整理信息,攻防对抗训练等。期末考核占总评成绩的30%。改变以往期末考试占大头的局面,让学生确实在学习过程中学到东西,而不是靠临时抱佛脚侥幸过关。另外,学生参加演讲、辩论等活动,另外增加分数,总分不超过100分。这种考核方式突出了学生的个性,也发挥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模式,更促进教学改革逐步向“以素质、能力本位”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转变,树立素质教育的考核观。

三、结语

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认知水平,抓住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每节课都有实实在在的认知收获和感悟,是教学改革的目的之一,最终促使学生全面发展,成为面向一线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教学环节范文第5篇

分析化学的实验教学作为高校化学、环境、生物等专业的重要必修课程,不仅担负着培养和训练学生掌握分析技能和操作规程的责任,还对分析化学理论知识的深化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细致的工作作风,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化学实验习惯,全面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让学生的科学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得到稳步提高。

2加强实验课的预习制度

为保障课堂教学顺利有序的进行,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精神,教师应注重对学生课前预习情况的监督和坚持,掌握学生的预习笔记完成情况,做到对预习环节的足够重视。摒弃以往老旧的应付预习现象,引导学生把预习工作做的充分而又价值。有利于激发和引导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于分析化学实验课程的特殊性,理论知识学习进度较快,所以实验课的预习难度还是很大的,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担负起引领的重要责任。首先,提供参考文档来引导学生使用正确的预习方法。根据学生的分析化学基础知识掌握情况,以及分析化学的理论科目的进度,针对具体的实验进展,制定出适合学生本次课程的实验预习参考文档,提出当堂科目需要解决的问题,引导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主动的探索,并将自己的分析和理解呈现在实验报告上。要求学生在预习过程中通过对理论知识的查阅掌握相关实验环节必须用到的理论知识,充分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其次,采用综合评定的手段来对学生的实验报告进行检查。以往的预习教学环节之所以没有得到学生的应有重视,就是因为教师对这一环节并不作为实验成绩的考察范围,因此,建立完善的预习报告评定制度有利于提高学生对这一预习环节的重视,预习报告可以占据整个实验课成绩的15%左右的比例,这一学生在预习过程中也会投入更多的精力,用心去完成实验报告。对提高和督促学生的预习工作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借以达到实验课预习的真正目的,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

3对实验课程教学中新方法的探索

以往多年来一直沿用的分析化学实验课传统教学手法,采用的多是教师一人堂的教学模式,教师在前面教书实验原理、所用的仪器、实验的根本目的,以及实验所需要进行的基本步骤,学生只追随教师的脚步,一项一项逐一的完成就可以了。这种教学方法不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位,学生完全依赖教师,起不到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的作用,学生缺乏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氛围显得呆板而缺乏生机,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阻碍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独立思考精神。要想从根本上改变实验课教学的现状,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注重师生互动模式在课堂上的运用。对于实验的原理和具体的思路,教师只做适当的引导就可以,根据学生对实验课程理论知识掌握的具体的情况,适当的在旁边辅助指导,坚持做到以学生为中心。采用教师提问学生解答的模式,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上来,激发和促进学生的探索欲望,鼓励学生勇于尝试,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自主构建实验设计,培养独自完成实验的能力。其次,注重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实验环节的应用。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的逐步演示模式,将实验的详细情况借助于多媒体手段提供给学生,鼓励学生参加互动交流,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减少对教师的依赖心理,更有利于学生自主的完成实验,达到对实验原理和实验过程充分掌握的目的,采用录像或者PPT演示的模式,巩固学生的记忆,让学生充分利用课堂有限的时间牢记实验步骤和实验方法,对实验的整个过程有全面的掌握,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利于分析化学教学实效性的提高。第三,注重网络平台的应用。教师应充分运用校园网络资源,在校园网上建设属于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的专用教学区域。在网络上为学生提供实验预习和学习过程中所需要用到的各种相关素材和资料。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分析化学校园网模块的建设中来,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视频或者文档的模式将自己的实验构思,实验步骤与其他学生和老师进行交流和互动。校园网站还可以组织各类实验相关的竞赛和开放性实验科目来鼓舞学生去积极参加,并将取得的优异成绩记录到最终实验课教学总分里,有利于学生自动自发的学习,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

4结语

教学环节范文第6篇

电子产品组装实习简称电装实习。本课程针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学生开设。电装实习是实践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电装实习安排在大学二年级第二学期进行,教学计划安排电装实习1.5周。电装实习前期,学生已学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导论、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等专业基础课,对整个专业已有了一个感性的轮廓,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的理论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也已初步具备。电装实习的展开,能促进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实际能力和自学能力。使学生学到了在理论课上学习不到的知识,不少同学在电装实习自已装配的数字万用表用于后续课程的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使用,亲身感受到了工科院校实践教学的重要作用,为专业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复合型、高素质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开创了一个良好开端。

二、目的

成都理工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学生具有综合应用所学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学科知识的能力,从实际动手能力上注重对学生的培养,以工程实际应用的操作技能水平为目的确立课程结构,培养成宽口径、复合型、高素质、应用型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学生在未接受电装实习训练前,包括学习成绩优良的学生都出现了严重的理论脱离实际的现象。自主获得知识的能力明显不足,缺乏基本实践能力的问题不胜枚举。学生要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单纯通过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是不能实现的。这种缺乏实践动手能力的现象有饽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也是工科院校和用人单位不能接受的。

如何在教学体系上解决教学和实践的矛盾?我们的方案是通过课程设计和课程实习教学环节,提高学生掌握工程实际应用的操作技能水平。每一个教学环节都围绕着培养出受用人单位欢迎的人才出发,在实践中教学,教会学生应知应会,在实践中求知,在实践中培养学生从基层做起,来实现在实践中学习成长。在专业培养方案的课程结构上,实践教学的第一环节设置了电装实习,通过电装实习,实现树立学生严谨的技术工作作风,提高工程应用的实际动手能力、自学能力和扩充知识面的能力。

三、电装实践

在多年来的电装实习教学中,探索电装实习流程形成的规律,保障了电装实习各环节的时间和效果。在实习中,学生独立完成手工安装、调试好一个数字万用表。针对理论教学中难于提高动手能力的困境,在电装实习中采用实践中求知的模式。以学生为主,教师主要起引导作用,指导学生完成电装实习。为了实现电装实习贴近实际、严格管理、确保质量的目的,我们在整个实习期间内,遵循电装实习特有的流程,实习过程按扩充知识面阶段、印刷电路板图的绘制验证阶段和安装调试三个阶段完成电装实习。

1.扩充知识面阶段。数字万用表原理不但涉及到综合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这两门课程知识,还涉及到识图,综合剖析电路原理,电子元器件应用特性及正确选用等知识的交叉应用。基于此,只针对本次电装实习所述的知识难点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资料、专业书刊的查阅,实现知识补充,提高自学的能力。

2.印刷电路板图的绘制验证阶段。专业课程设计离不开电路设计和印刷电路板图的绘制。在电装实习期间,采用实践教学的模式,指导学生用电子CAD软件,绘制完整的数字万用表样机的印刷电路板图,一方面验证了成品印刷电路板的可靠性,另一方面提高了所学的电子CAD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3.安装调试阶段。这是整个电装实习最重要的阶段。在这阶段中,学生同样遇到实践知识不足的窘况。基于在实践中学习,教会学生应知应会的方式,采取具体措施,促使学生经过努力完成数字万用表的安装和调试。

首先,根据数字万用表的精度要求,确定选择电子元件的类型、功率和精度的原则,直接应用理论知识中关于误差的基本理论于实际中。

其次,在安装调试之前,学生需掌握如:电烙铁、镊子、改锥、万用表、示波器等工具仪器仪表的使用,和安装工艺要求。

第三,实习的过程就是一个学习过程,掌握了原理组成和实践操作的基本练习的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已进入主角,剩下的问题就是按照分析电路原理的顺序安装元件。学生在元件的焊接安装过程中,装配工艺得到继续的加强和提高,在整个安装阶段,元件的作用使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更清晰,实物和图纸的对应。

第四,根据所安装的万用表的原理,确定调试点,按要求调试,完成手工安装数字万用表的全部过程。

最后,安装好的数字万用表经过检验无误后,投入试用,提交实习报告,完成电装实习。

教学环节范文第7篇

子”;“煽情”;“偷懒”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

08―0110―01

数学是数字与图形的变换,是各种运算符号的集合,稍有大意便会出错。传统教学中,教师带领学生在“题海”中找数感,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其结果便是学生在“题海战术”中疲惫不堪,对数学的兴趣消失殆尽。因此,数学教师必须努力改变教学方式,巧妙设计教学方案,优化教学环节,以实现“轻负高质”。下面,笔者就此进行阐述。

一、善于找“乐子”

数学教师要善于从枯燥的数学课堂中找“乐子”,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新鲜感。比如,布置作业的时候,如果吊足学生的胃口,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完成。作业是一种占用时间的“体力”和“脑力”相结合的劳动,教师要把这个“任务式”的活,讲得很有诱惑力,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下午放学的时候,要布置几道数学题,笔者是这样做的:

师:快放学了,想不想带点“营养餐”回家尝尝呢?

生:想!

师:看样子,咱同学的胃口很好啊!但是有几块“硬骨头”呢,能不能啃掉啊?

生:放心吧,我们的“牙”好着呢!

师:那就好,咱们看看谁的“牙”最好,谁的“营养餐”吃得最顺利,明天早上我们来评一评好不好?

实践证明,这样布置作业,学生回家后做作业的兴趣会非常浓厚,学习效果也很明显。

二、学会“煽情”

“煽情”是演讲的主要手段。教师在上课的时候,也可以用“煽情”的语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不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去提升自己的“煽情”能力。比如,多看一些“幽默与笑话”,多阅读“演讲与口才”,多看“相声小品”类的语言节目等。

当然,“煽情”不仅仅表现在语言上,还有神情和体态上。一个真诚的笑容,足以让学生心花怒放;一个竖起的大拇指,足以让学生勇气大增。

调动学生积极的情绪,是实现“数学课堂高质”的保证。如课堂提问,学生回答不够完美时,便说:“不要紧张,先坐下,再想一想。”对于回答比较好的学生,便说:“你真是个小诸葛,谢谢你给大家分析得这么到位,老师都自叹不如呢!”、“你是咱班的数学小天才啊!”虽然有点“酸”,但是学生很喜欢。有的家长电话反馈:“老师谢谢你,你今天夸了我的孩子一句,孩子美得一回家就炫耀。看着孩子那么高兴,真得好好谢谢你!”由此可见,教师的一句赞美在学生眼里就是一场积极情绪的“风暴”,这样有益的“蝴蝶效应”仅靠教师的“煽情”就可以实现,又何乐而不为呢?

三、学会“偷懒”

小学教师最大的毛病就是不放心,有的数学知识比较抽象,教师更是担心学生不明白,所以在课堂上反复、不断地重复讲解,讲完例题讲练习。结果是学生围着教师转,教师讲得累,学生听得也很疲惫,这与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轻负高质”正好相悖。既然教师讲得累,何不放手,给学生提供充分自由的思维空间,让其自己解决疑难呢?其实,有时恰到好处地“偷懒”是必要的。

如,在学习北师大版三年级下“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时,可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然后组织学生讨论。教师只是参与引导,最后得出长方形的周长是(长+宽)×2。然后再抛给学生一个问题:正方形的周长怎么算呢?既然正方形形状比较特殊,是不是会有更特殊的算法呢?同时利用课件展示出边长不同的正方形,让学生通过计算探究寻找规律。有的学生很快发现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因为4边相同,所以正方形的周长就直接可以用边长×4表示。

这节课上,教师并没有进行过多的讲解,整个过程让学生自己讨论发现规律。教师只是扮演好引导者和组织者的角色即可。因为学习结论是学生自己探究发现而来,印象深刻,效果极好,课后也无需布置太多的作业,有效实现了“轻负高质”的目的。

教学环节范文第8篇

一 导入――课堂最美的前奏

课堂上导入的设计影响着整堂课的教学基调,甚至关乎课堂教学最终的成败。所以,艺术处理课堂导入就显得尤为重要。

1.故事导入法

故事导入法突出了情趣性,最容易激起学生学习的动机,并使其热情积极地投入到对问题的探索中去。如教师执教《渔父》开场时讲唐僧给孙悟空上课的故事,通过孙悟空的妙语回答,拉近师生关系,活跃课堂气氛。

2.歌谣导入法

在教学中,有效地借助音乐这种特殊的“语言”形式,能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涵,并使学生很快进入作品的意境氛围。如教师在导入《长亭送别》一课前,让学生唱《长亭送别》歌曲,通过欣赏歌曲,激起了他们学习课文的兴趣。

3.多媒体展示法

巧妙地运用电视机、幻灯机、录音机、电脑等电教用具,通过欣赏音乐,观看电视、录像、电影、图片等方式,激活学生的艺术细胞,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如教师教学《中国建筑的特征》一课前,通过多媒体展示一幅扬州有关鉴真和尚的一座建筑,通过展示图片达到一箭三雕之效果,既点明了课题和作者,又拉近了师生关系。

4.悬念导入法

要针对教材的关键、重点和难点,从新的角度巧妙设问。如教师在教学《装在套子里的人》一课时这样导入:“蝴蝶破茧而飞,明艳美丽。而生活中却有人把自己装进套子里,最终套死,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这样设疑导入,把学生的注意、兴趣、思维一下子吸引到所提的核心问题上来,并促使学生围绕核心问题阅读、思考,极大地诱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从而为整堂课的成功教学奠定了基础。

二 朗读――三分文章七分读

朗读在课堂教学中具有多重功能,尤其是一些情感类文本教学表现更明显,笔者认为朗读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朗读时机把握适当

阅读鉴赏课往往是朗读、讲解、赏析、讨论、问答等多种活动方式交错运用的,什么时候采用朗读的方式,采用哪一种朗读方法,才能取得好的效果?这是值得斟酌的。朗读时机的选择,概言之,主要有讲解前的朗读、讲解中的朗读、讲解后的朗读三种。讲前朗读是为进入文本预热,要求将字句读通,音节读准;讲中朗读是为深度阅读加温,要求读出情感滋味;讲后朗读是为积淀内化铺垫,要求读熟,烂熟于心。

2.朗读方式多样

单一的朗读方式,学生易产生厌烦心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朗读方式要丰富多样,不拘一格。课堂上交错运用多种朗读方式,可维持学生有意注意的长度,促进学生与文本的深入对话。如教师在执教《春江花月夜》时可采用师生交替读或教师伴读的形式,既营造朗读情境,激发学生准确理解、体会文本的情感,同时教师发挥范读榜样效应,把教师自己对文本情感内涵的感悟传达给学生,并引发对话。

3.朗读品析结合紧密

朗读是将文字的视觉形象转换语音的听觉形象的一种阅读活动。朗读应该紧紧结合对语言的品味和分析。怎样读,才能准确、生动、细致、真实地演绎出文本的情感内蕴?这就离不开对文本语言的品读。如教师在教《装在套中的人》时,可围绕别里科夫的“千万别出什么乱子”“这太可怕了”“我素来是正人君子”等几句代表性话语加以朗读品析,引领学生很好的把握别里科夫的心理与性格。

4.朗读情境营造氛围

朗读仅仅依靠文字、声音的媒介,仅仅依靠想象,而入情入境,往往比较单调、空泛。因此,可采用背景音乐、图像再现、视频剪辑等手段来营造一个富有情感共鸣性的空间,这样朗读者可以更充分地亲近文本。

三 板书――“点睛”语文课堂

板书是反映课文内容的镜子,展示作品场面的屏幕;是教师教学引人入胜的导游图,学生学习中掌握真谛的显微镜;是开启学生思路的钥匙,进入知识宝库的大门;是每堂课的眼睛,读写结合的桥梁。板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可以说它是语文教学中的“眼”。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必须重视板书的艺术。

四 拓展――文本解读的延伸和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