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自闭症康复

自闭症康复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自闭症康复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自闭症康复范文第1篇

一、自闭症儿童的临床表现

自闭症儿童多表现为以语言、社交障碍、行为刻板和兴趣狭隘为主,还有部分儿童的智力发育存在缺陷。

1.自闭症儿童的首要表现是语言障碍,其中大概有50%的儿童根本没有形成可成文法的口语,有部分儿童在2~3岁时存在一定语言表达能力,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又逐渐下降,直至语言能力几乎完全消失,这种语言倒退发育现象大约在20%~40%之间。

2.另一种表现被称为社交障碍,儿童的社交障碍在不同年龄会有不同的表现,早期表现主要包括眼接触回避、对身边事情漠不关心、独来独往、行为孤僻等。

3.行为刻板、兴趣狭隘是随着自闭症儿童年龄增长而逐渐显现出来的,体现在他们对规律的生活和环境细微的改变会变得十分不安,相反,他们喜欢单一而简单的事物。另外,对于一般儿童所喜欢的事物或者娱乐活动,他们并不感兴趣,而是往往特别关注或者习惯某些个别物品或活动。

二、社会介入的意义

从社会反映和客观条件来讲,自闭症患者,尤其是自闭症儿童迫切需要政府和社会方面提供援助。目前政府政策层面对自闭症儿童的支持太少,投入的资源有限,救助条件与国外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社会自发性质的救助服务,本质来说就是政府与市场救助失败的产物。社会自发性组织的专业性和广泛性,决定了只有它在现阶段可以成为参与社会救助和供给的主体,能够为自闭症患者提供多方面的救助服务。

自闭症康复范文第2篇

[关键词]自闭症儿童 言语康复训练 音乐治疗

一、课例背景

天使爱乐团是我校针对自闭症儿童开设的音乐治疗康复训练课程。教学对象为轻中度自闭症儿童,他们都对音乐有浓厚的兴趣,能够听懂较简单的口语指令,但发音气息不足,口部肌肉较僵硬,转换灵活度较差。康复理论是对自闭症儿童开展言语康复练时,运用音乐活动的各种形式,包括听、唱、演奏、律动等各种手段对人进行感官上的刺激,并通过声音激发各种身体反应的心理治疗,从而创设轻松愉悦的语言训练环境,提高他们的言语交际能力。

音乐治疗是一个系统的干预过程。在这个干预过程中,教师利用音乐活动的各种形式和学生在康复过程中培养的兴趣和能力,帮助学生提高各项基本能力。为了使音乐治疗过程中的自闭症儿童的言语功能得到最有效的提高,使训练更加有效果,我们采用结构化的教学模式,将正强化和代币制的方法融入治疗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有效地达成训练目标。

二、课例简述

课堂开始,学生进入音乐教室,根据学生的情绪状态播放舒缓音乐,创设一个良好放松的氛围,让学生消除紧张感,身体和发音器官都得到放松,然后进行课前师生问好,点名应答。在轻松愉悦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与学生进行简单的对答,发挥出音乐的魅力。

1.激发兴趣,进行课前评估

教师说:“今天,小青蛙来我们班做客啦,大家一起欢迎他,我们一起跟小青蛙唱首歌吧。”随后师生一起边拍手边进行音乐律动。这一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进行全身放松。通过放松训练,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教师可对学生的常规状态下言语功能交往能力和目光对视能力,以及生字发音清晰度进行评估,为后面的教学做准备。

2.积极模仿,放松口部构音器官

教师拿出小青蛙手偶,先与学生进行对话,进行正音练习。“哇――哇――哇――”,引导学生进行口腔转换运动,放松口部构音器官。在这一环节中,培养学生的模仿、互动能力,并且将枯燥的口部构音器官的肌肉放松训练通过游戏活动完成,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在此环节,教师给予积极参与的学生奖励,让学生更加积极配合教学,融入课堂,并对音乐治疗产生兴趣,将枯燥的言语康复训练当作做游戏一样乐在其中。

3.交流互动,学习音乐绘本

通过辅教老师的辅助,学生在操作小青蛙手偶的同时,一边跟老师练习念歌词。通过反复多遍训练,师生一起配合音乐将绘本内容唱出来。在此环节,教师设计了看、说、唱等协同操作的功能性环节,并且将言语训练渗透其中,让学生在音乐中训练言语能力,提高专注力和注意力。

在训练中,发现学生的目光追视和手眼协调能力较弱,因此我们运用图文结合的形式,进行感觉统合。并且在治疗中,创设一个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加强言语训练,让学生在放松的状态下与老师进行教学互动。这个过程中,音乐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4.气息训练,增强语言交流能力

气息是发音的首要因素,是训练的重点。因此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理解绘本故事内容里的“大风呼呼吹”,明白什么是呼呼吹。教师在学生手中吹气,让学生感知后模仿吹气。然后拿出卷龙玩具,比赛吹长长的气,并进行比赛,看谁吹的卷龙更长,给予奖励。本环节,在治疗中使用吹卷龙进行训练,运用视觉回忆,帮助学生增强气息,加强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

本环节中,教师先与学生进行对话,同时进行正音练习。并且让学生通过直观视觉明确来判断气息的不同,利用长卷龙玩具培训练气息的控制力,并让学生直观地进行自我评价。

5.放松训练,进行课堂反馈

教师最后说:“小青蛙要回家了,和老师一起跟小青蛙说再见吧。”这一环节与课伊始的律动游戏形成前后呼应,及时体现本节课的言语功能训练效果。

三、课后反思

(1)运用音乐律动进行放松,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言语训练效果。自闭症儿童在陌生环境中,常会表现紧张、焦躁,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舒缓的音乐,让学生放松,较好地融入课堂教学。

自闭症康复范文第3篇

关键词:自闭症儿童;社会救助;政策困境;对策

一、社会公众对自闭症儿童的关注与救助问题的提出

随着媒体报道的增加与人们对弱势群体关注度的提高,自闭症儿童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公众视野中。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明确将自闭症列为精神残疾,儿童自闭症已占我国精神残疾首位。目前我国自闭症患儿数约为164万人①,而且还存在大量未被诊断发现或已有自闭症倾向的儿童。

与此同时,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府也已了一系列法令法规,为自闭症儿童提供医疗救助、经济补助以及康复培训。例如,2014年国家教育部联合中国残联等其他部门共同制定了《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2014〕1号),旨在加快推进特殊教育的发展,大力提升特殊教育水平,切实保障残疾人受教育权利。但是,由于没有建立健全自闭症儿童社会救助体系,各项福利政策具有局限性,并未使自闭症儿童及家庭广泛受益。

首先,社会公众对自闭症群体的社会接纳程度普遍偏低。自闭症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群体,虽已逐渐进入社会公众的视线,但自闭症方面相关知识的宣传不足和社会支持系统的缺失使得自闭症儿童群体始终在社会环境中处于较为边缘化的状态②。许多自闭症儿童自身的一些行为问题加之自闭症患者家庭大多处于沉默的状态,导致自闭症群体相较于其他残障群体往往承受了更多的社会偏见与误解,使一部分原本愿意伸出援助之手的社会人士望而却步。

其次,多数自闭症儿童康复机构发展不成熟。总体来说,我国接受自闭症儿童的特教机构数量并不少。但其中较权威的大型特教机构却屈指可数,并且基本不只针对自闭症儿童开设,收蓄能力非常有限。许多小型民营机构还面临着教师流动性大和场地租金不断上涨的压力,因而不得不中途关停。

同时,自闭症儿童家庭面临沉重负担的问题仍然得不到有效解决。其一,自闭症儿童家庭的经济负担问题仍然存在。《残疾儿童康复救助“七彩梦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实施范围仅局限于有一定工作基础和服务能力的城市中符合标准的康复训练定点机构,这意味着并不是所有自闭症儿童家庭都能够获得政府的经济补助。由于市场上没有制定特殊教育收费的参照标准,使得公办、民办机构收费价格参差不齐。家长对患儿康复治疗的个性化需求对于需要长期接受康复治疗的儿童家庭来说,也无疑是一笔巨额开支。其二,自闭症儿童家长心理负担沉重。家长无法接受孩子是自闭症的事实以及孩子康复过程、康复成效的缓慢。调查显示,坚持康复治疗逾3年的自闭症儿童家庭仅占25%③。其三,自闭症儿童家长还需承受社会负担,即孩子成年后依旧无法回归社会,生活问题得不到保障。目前,我国在有关保障成年自闭症患者护理、托养、就业等方面问题的救助政策方面还不完善,为成年自闭症患者提供康复和托养服务的机构更是少之又少。

二、自闭症儿童社会救助体系及其实施困境的根源分析

首先,社会宣传不到位和相关机构舆论引导工作的错位是造成救助实施困难的重要原因。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社会公众目前对自闭症的认识依旧滞后,不仅相关临床诊断和治疗资源严重不足,相应的研究及诊疗投入较少,社会舆论支持也相对不足,许多民众对于自闭症的了解很大程度上为个人的曲解。其一表现在大众媒体自闭症宣传存在偏差和片面性。虽然自闭症逐渐受到大众媒体的关注,许多关于自闭症的新闻报道也不断见诸报端,国内也出现了一系列关于自闭症的影视、文学作品,在一定时期内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反响,但从传播需要理性引导这一角度来说,现阶段的自闭症媒体宣传中还是不乏存在一些过于片面和容易引起受众理解偏差的信息。例如在许多自闭症报道当中,自闭症天才的故事更是为患者悲情的遭遇增添了一分神秘的色彩,更易激发人们的同情和好奇心④。事实上并不是每一个自闭症儿童都能够及时地被诊断出自闭症并接受系统的训练和治疗,也并不是每一个家庭都如此幸运地得到社会的关爱和帮助。大众媒体宣传的科学性将直接影响公众对自闭症的态度和行为。其二表现在社会宣传的广度和力度不足。自闭症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工作在农村及偏远地区尚处于空缺阶段,许多自闭症儿童家长对于自闭症认识存在缺陷,大大地降低了自闭症儿童早期筛查、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的机会,使大量自闭症儿童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间;另一方面,社会对自闭症的认知还基本处于浅层次,尤其是校园宣传的缺失使自闭症儿童往往很难获得同龄人的接纳和理解。

其次,自闭症儿童康复机构面临着可持续发展的难题。无论是公办康复机构还是民营康复机构,要想获得进一步发展,就必须先全面地认识机构自身所存在的缺陷。当前我国的自闭症康复机构,无论是内部组织结构还是外部生存环境,都存在着诸多可持续性发展的障碍。

在内部组织结构上,位于起步阶段或中期阶段的民办康复机构在此方面暴露出的问题更甚严重。一是机构内部教师的资质良莠不齐。不少民办机构内部的教师只经过长期或短期的实践培训便开始对自闭症儿童进行康复训练,其在专业认知方面还有所欠缺。此外,教师的专业与职业认同感不高,也严重影响了其对自闭症儿童的教学效果⑤。二是场地与资金运作遇到困难。场地有限的问题就使多数机构难以拓展规模,无法提供更多的教育机会。并且多数自闭症儿童康复机构都是非盈利性质的,机构多只收取自闭症儿童在校内的食宿费等一些基本费用,这意味着机构要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在资金问题上仍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在外部生存坏境上,自闭症儿童康复机构面临着政府扶持力度不够与传媒关注随机性的困境。就政府而言,自闭症儿童的救助并不是其工作重心,政府对自闭症康复机构的扶持范围有限。民办康复机构多依靠社会捐助和慈善款项来维持机构的进一步发展,但民间力量具有严重不稳定性和不可持续性的弊端⑥,使机构承受着随时可能面临资金周转困难的压力。同时,政府在学龄前的康复教育机构的监管更加缺失。由于学龄前的康复教育跨越了医学与教育两个领域,负责教育的教育厅与负责医学的卫生厅对这块内容皆不予审批,加上市场上没有对特殊教育康复费用制定统一的定价标准,使一些民办的学龄期前自闭症康复机构的教学质量、收费标准都得不到保障。就社会传媒对自闭症儿童救助的宣传来看,自闭症康复机构没有与媒体建立长久的关系。机构只有在发展中遇到困难时才去找媒体,或是社会上发生了相关热点,媒体人才去播报自闭症话题。对于自闭症的宣传,每次只是以新闻点的形式出现,曝光率有限,其所造成的社会影响度不高。

最后,在某种程度也是最重要的,是多数自闭症儿童家长存在认识上的误区,集中表现在对孩子康复问题持有急功近利的想法,其不仅增添了家长自身的负担,而且对自闭症儿童的康复效果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造成自闭症儿童家长的认识误区主要归根于家长自身对自闭症及其诊疗途径认识不足以及缺少为自闭症儿童家庭提供专业咨询服务的机构。

在自闭症儿童确诊前,大部分儿童家长对于自闭症病理的认知几乎为零,因而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不能及时地对其一些异常行为有所察觉和引起足够的重视,导致自闭症儿童的许多行为问题在早期就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和纠正;在自闭症儿童确诊后,家长普遍难以接受孩子为自闭症儿童这一现实,且不少家长对目前的康复机构的诊疗手段和教学模式都持怀疑态度,于是转而寻求一些民间偏方或者私人机构的帮助。导致家长产生上述行为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家长对于自闭症病理认知的缺乏,从而使其在自闭症康复治疗方式的选择上存在盲目性。部分家长对于自闭症儿童是否接受融合教育缺乏理性认识,片面地追求让孩子接受“正常的教育”,没能将自闭症儿童的教育重点放在行为的引导上,而是一味地注重提升自闭症儿童的学习能力。在没对现实状况有较为深入的了解的情况下,就将孩子送进了普通学校,直至孩子的行为问题难以克服后才又辗转送入特教机构,最终不仅拖延了孩子的治疗时间,也增加了家庭的负担。与此同时,国内目前尚未出现针对自闭症儿童的权威医疗机构或提供专业咨询服务的机构、场所。许多自闭症儿童在医院被诊断为自闭症后,缺少权威的医疗机构对自闭症儿童个体的阶段性治疗效果进行定量判定,给予针对自闭症儿童个体进行下一阶段康复治疗的指导性建议。因此,家长在决定是否让自闭症儿童接受融合教育时过于主观,并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专业的自闭症医疗咨询机构的匮乏使许多自闭症儿童家庭获取专业自闭症医疗、康复资讯的信息源的可靠性和可持续性都大打折扣。

三、走向行动的自闭症儿童社会救助对策讨论

在总结国内已有经验和借鉴国外成功案例的基础上,我国当下为给自闭症儿童及其家庭提供有效的社会救助,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在行动上推进自闭症儿童社会救助体系的建立。

首要任务是推进立法进程,制定专门性的法律法规,细化自闭症儿童社会救助的分工。现行的有关自闭症群体的法律保护政策都较为笼统,并且对于处于精神残疾边缘的自闭症群体,还没有针对性的法律法规。因此,立法机关要统筹现行各项分散的救助制度,建立起系统的自闭症群体社会福利的法律框架。加快出台针对性较强的单行法律,明确其所享有的各项社会保护政策。借鉴美国的经验,从自闭症的发现、研究、干预及各种服务⑦等方面,明确各相关部门在自闭症儿童社会救助过程中的分工,为自闭症儿童从医疗诊断阶段到康复训练阶段都提供具体的求助渠道。

其次,加大对自闭症教育、康复机构的扶持与监管力度。在针对自闭症康复机构发展的问题上,政府要进一步建立示范性的康复机构并加大对示范机构的扶持与管理,支持其发展壮大,从而能为其他机构提供发展借鉴与指导。政府机关要尽快对民办机构的混乱局面进行整顿,制定行业标准与管理规范,帮助完善康复机构的内部组织形式与日常运行模式。对于符合条件的民办机构给予资金补助或政策优待。

再次,加大人才的培养投入,建设数量足够、素质优异的专业师资队伍。一方面,加强在职教师的专业培训,如鼓励康复机构与科研机构的合作,定期召开各地康复教师的经验交流会,特聘权威专家对在职教师的再教育,并在具备严密的学术论证和严格测试的基础上,引进新型教育手段和康复训练机械等。另一方面,鼓励各大高校设立相关方面的学科,制定相关人才培养计划,以培育更多具有高素质背景的自闭症康复教师。在培养人才的同时,提高特教教师的福利待遇与社会地位,根据国家规定逐步提高特殊教育工作者津贴,提高特教教师在优秀教师表彰中的比例,增加自闭症康复机构教师的入编人数等,吸引更多社会人士投身于自闭症事业。

最后,政府与机构要发挥好宣传工作的中介力量,积极引导媒体人对自闭症的宣传与普及,引导受众的思考,从而帮助社会大众形成积极正确的观念。在保护患儿家庭隐私的情况下,通过个别具有代表性的案例,使报道尽可能做到真实、通俗,增强报道的说服力和可信度⑧。政府基层部门必须加强自闭症知识的公益宣传和推广,促使潜在的自闭症儿童家长重视其发病现象,及早诊断、尽早进行康复训练;做好各项救助补贴政策的入户宣传工作,提高自闭症儿童家庭寻求政策支持和补助的意识。通过形式多样的普法宣传活动,提高全社会尊重自闭症儿童群体权益的意识,提高自闭症儿童对残疾人保障法等法律法规的知晓程度和政府各项优待政策的普及范围的了解程度。

四、结语

就目前情况而言,我国的自闭症儿童社会救助体系仍然处在建构过程中,存在许多不足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加强社会宣传,提升社会公众对自闭症患者的接纳程度以及减少自闭症儿童家长的认识误区;如何落实、推进政府出台的各项救助政策,增加受益人群范围;如何加快专业医疗、康复机构的发展速度,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如何为自闭症儿童接受融合教育提供现实保障,减少自闭症儿童进入普通学校的障碍与压力……而解决上述问题,不仅需要法制保障与政府负责,更需要社会协同与公众参与。在政府、社会和家庭三方长久的共同努力之下,建立立体有效的自闭症儿童社会救助体系的美好愿景才可能尽早实现,才可能使不同的自闭症儿童个体受助程度最大化。

注释:

①中国公益研究院.中国自闭症儿童现状分析报告[R].北京:中国公益研究院,2012年4月2日.

②吴国栋.自闭症儿童社会支持活动实务与评估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2.

③北京师范大学壹基金公益研究院儿童福利研究中心.中国自闭症儿童家庭的现状与需求[R].北京:首届全国自闭症儿童家庭大会,2011年12月.

④金恒.大众媒体自闭症报道的偏差和建议[J].传媒观察,2012年7月.

⑤张梦莹.民办自闭症儿童康复机构评估研究――以武汉启慧特殊儿童教育中心为例[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6月.

⑥曹烁玮.福利多元视角下我国孤独症群体的社会政策问题研究[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13年5月.

⑦林晨昕.美国自闭症儿童的社会融合及对我国的启示[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3月.

自闭症康复范文第4篇

怎样才能让这些“星星的孩子”融入人间,拥有普通人的生活或接近普通人的生活?要想达到这个目标,关键在于早期发现、早期诊断、科学干预,这不仅需要医疗、康复、教育机构以及全社会的努力和关爱,更需要家长的爱、行动和坚持。为了帮助“星儿”家长科学认识自闭症、在干预之路上少走弯路,本刊专访了自闭症诊疗和康复训练领域的专家。

专家简介

王艺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副院长,神经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国抗癫痫协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儿科学会分会神经学组副组长,复旦大学孤独症临床诊治与基础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儿童癫痫及其共患病、神经遗传性疾病、脑损伤神经保护等临床诊治与研究。

专家门诊:周四上午

徐秀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儿童保健科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发育行为学组副组长,上海市医学会儿科专科分会儿保学组副组长。擅长儿童早期发展、儿童营养及饮食行为、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学习困难、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等儿童营养与发育行为问题的诊治。

专家门诊:周一上午,周四全天

刘合建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儿童康复部主管,康复治疗师,教育学硕士。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残疾分类研究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康复医学会儿童康复专委会暨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康复治疗学组委员。对小儿脑瘫、自闭症及相关儿童发育障碍病症的评估和康复治疗有丰富经验。

正确认识,早发现早诊断

自闭症是一类起病于婴幼儿时期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以社会交往和沟通障碍、重复刻板行为及狭隘兴趣为核心症状,常伴有语言障碍或智力低下。2014年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的数据显示:在美国,每68个儿童中就有1个患有自闭症。在中国,保守估计,每100个儿童中就有1个患有自闭症。

自闭症孩子,早期有哪些预警信号?

自闭症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发展障碍,它并不像某些先天性缺陷那样在孩子出生之时就能表现出来。尽管敏感的家长可以在不满一岁的婴幼儿时期就能感觉到孩子的与众不同,发现孩子的早期自闭症征象,一些有经验的医生也能进行早期诊断,但对于大多数患儿来说,还是要等到一定年龄才开始明显地表现出自闭症症状。

正常儿童的发展是有其一般规律的,当孩子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中表现出明显落后或异常,甚至出现一些自闭症行为征象,家长就应该引起重视。如:到6个月大,孩子还没有出现大笑或其他热情、愉快的表情;到9个月大,孩子对声音、微笑或其他面部表情仍没有互动式的分享;到12个月大,孩子还不会咿呀学语,不会做手势,如用手指指物、给他人展示东西、伸手够东西、招手等;到16个月还没有语言;到24个月还不能说出两个字组成的有意义的词,对周围的人表现得漠不关心;在任何年龄出现言语、咿呀学语、社交能力方面的退化。

怀疑自闭症,应该去哪里就诊?

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对自闭症的预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如果家长发现孩子表现可疑,应尽快带孩子去正规医院就诊。目前我国开展自闭症诊断的专科主要包括儿童精神科、发育行为儿科、儿童心理行为科、儿童神经康复科和儿童保健科等,家长应对此有所了解,去医院就诊时才能少走弯路,避免上当受骗。

诊断自闭症,有哪些方法?

对于家长来说,当医生诊断或怀疑孩子有自闭症时,普遍都会在心里打一个问号:我的孩子真的是自闭症吗?医生诊断的依据是什么?需要做一些什么检查吗?目前,自闭症的诊断需要在医疗机构由专业人士实施,包括对家长的访谈、对孩子行为的临床观察以及完成一些必需的量表和测试,然后基于医生的经验和判断、根据通用的诊断标准,可基本得出诊断结论。同时,量表、检查和检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协助明确诊断或鉴别类似的其他疾病。

科学干预,帮孩子打造正常人生

自闭症最重要而有效的治疗方法,就是高强度的科学的教育训练。尽早开始通过科学、系统的干预,几乎所有的自闭症儿童都可以得到改善。很多专家认为,自闭症是终身性疾病,是不能治愈的。如果从生物学异常的角度来说,这也许是对的。不仅是自闭症,大多数的发育行为疾病,如多动症、学习障碍等也被认为是不可以治愈的。但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从社会适应的角度来看,也许可以说:自闭症是可以治愈的!如果某个人能够在这个社会中独立生活、学习和工作,我们就可以认为这个人是一个正常人;如果这个人成年后除了可以独立生活、工作,甚至还有自己的情感世界,可以结婚生子,那我们就可以认为他与普通人无异。事实上,国内外大量的研究和生动的例子都表明,自闭症儿童可以拥有正常的人生。

接受现实,坚强面对

当孩子被诊断为自闭症,相信没有哪位父母已经做好了充分准备。面对这个足以影响孩子甚至是家庭成员一生的消息,父母的心理反应是复杂、反复而持久的,如震惊、迷茫、质疑、侥幸、悲伤、自责、愤怒、埋怨、拒绝、退缩、失望等。这些情绪都是正常的,但不管经历怎样的情绪变化,最终家长必须接受现实、坚强面对,从内心深处接纳自己的孩子与别人不一样,无条件地爱这个不一样的孩子。

教育训练,长期坚持

医疗机构在自闭症的康复训练方面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科学性,但由于自闭症康复训练有着高强度、长期性、一对一程度高等要求,形式以教育、训练为主,而非服药、打针、手术等常规医疗操作,这在资源配置、人力安排等方面大大影响了医院开展自闭症康复训练的可操作性。因此,大部分医院通常只能以家长培训班、短期训练、门诊随诊等形式,以教授训练方法、监测康复进展为目的开展对患儿的康复服务工作。不过,近年来已经有一些医院开设专门的儿童康复训练工作,可以专业、规范地对自闭症孩子进行一对一地训练。

目前,为自闭症儿童提供长期教育训练的主要是特殊训练机构或学校。但是,这些机构质量良莠不齐,专业性、规范性存在很多问题,很难满足数量庞大的自闭症孩子的教育训练需求。近年来,随着国家投入的增加、相关政策的支持以及一些慈善公益项目的启动,这些问题将会得到逐步缓解。

在自闭症孩子的教育训练过程中,他们的进步往往很慢,甚至在某一段时间,某些方面可能会出现停滞或倒退现象。因此,家长应该认识到这是一个复杂而又艰难的历程,应该做好长期抗战的思想准备,积极与医生、老师配合,进行多方面的治疗和教育训练,促进孩子的康复,为孩子打造他与众不同但又接近正常的人生。

Tips:“星儿”父母的4大误区

病急乱投医 孩子被诊断为自闭症,父母往往病急乱投医,道听途说,带着孩子到处奔走,一个机构不行再换一个机构,一个方法无效再换一个方法,结果耽误了最佳训练时机。

急于求成 自闭症儿童需要终身干预,教育康复是一个特别漫长又艰苦的过程。一些父母急于求成,短期训练后看不到效果就伤心绝望或轻言放弃。

自我隔离 有些“星儿”父母担心别人异样的目光,就将孩子关在家里,不让孩子与社会接触,这对孩子是非常不利的。要帮助孩子,父母首先应该坦然面对,大大方方将孩子带出去,为孩子创造正常的社会环境。

不注重塑造孩子的行为或技能 有些父母心疼孩子,不忍对孩子“严格”训练,有些家长没有耐心,不能坚持对孩子进行科学干预,结果都达不到帮孩子提高生活技能的目的。

推荐2个专业网站

“蓝色海洋”俱乐部(.cn)

2014年,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启动了中国首个系统化、规范化、专业化的自闭症信息网络平台――“蓝色海洋”俱乐部,定期为会员更新最新的自闭症治疗与干预研究成果、现状以及自闭症患者陪护方式等相关信息。俱乐部会员享有最先了解相关公益活动讯息及优先报名权利、免费领取俱乐部赠送的自闭症相关书籍、每月通过微信公众号(蓝色海洋)获取自闭症相关信息等服务。

“爱在路上”儿童康复教育网站()

因不忍心看到一些家长因信息闭塞而延误孩子的最佳治疗时机,更不想看到一些病急乱投医的家长误信网络或广告信息而给孩子误治,2010年,刘合建等一群热爱儿童康复事业的专业人士建立了“爱在路上”儿童康复教育信息共享平台。这个由康复医生、治疗师、特教老师、家长和社工等共同构建的平台,致力于为特殊儿童家庭提供“一站式”的康复服务,为儿童康复治疗师提供专业的线上交流平台,其中包括自闭症的一系列知识和教育训练方法、专业康复机构等信息。

延伸阅读:对自闭症的科普共识

为了唤醒社会对自闭症的重视,联合国于2008年将每年的4月2日定为 “世界提高自闭症意识日”。针对中国自闭症的现状,2015年4月2日,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自闭症之声(Autism Speaks,全球最大的自闭症科学与宣传机构)联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等100多家单位、组织及国内外自闭症的诊断和干预专家,了以下科普共识。

1.孤独症谱系障碍也称自闭症,是有明确的生物学致病基础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

2.自闭症以社会交往与沟通障碍、兴趣局限、行为刻板为主要表现;

3.自闭症已成为严重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

4.自闭症的诊断目前主要依据行为特征,尚缺乏特异性的实验室诊断手段;

5.不看人、不理人、不指点是自闭症婴幼儿重要的早期征象;

6.自闭症的治疗尚无特效药物,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是关键;

7.持续保持每周25小时以上的科学系统干预,可以显著改善自闭症患者的预后;

8.自闭症早期干预训练建议以改善交流、行为、认知、情绪为重点,同时注意生活能力的养成;

9.父母和家庭的参与是自闭症孩子干预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10.两岁以下的自闭症干预适宜在家庭的自然环境中进行;

11.自闭症孩子与众不同的表达方式需要更多人的接纳和理解;

12.自闭症孩子危险意识较弱,需要家长精心呵护和社会关爱帮助;

13.友好接纳的学校氛围是学龄自闭症孩子融合教育的关键;

14支持自闭症的早期筛查、诊断、干预和融合教育是政府和社会共同的责任;

自闭症康复范文第5篇

关键词:家长;家访;自闭症;康复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0

事实上不管是上门家访也好,还是电话或网络交流也好,这些也只是为了更有效率地让教师了解学生的情况。因为课堂上的学生只是一个片面的个体,要全面发展学生,就有必要更全面地了解这些单独个体在不同环境下的表现,从而更好地对他们因材施教。而且根据教育学的原理证明,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同样重要,而不合理的家庭教育会影响学校教育的正常开展,并影响学生一生的发展。显然家访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更是为了让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机结合的一个重要环节。

一、 家访有助于家庭和学校的联系,促进教师和家长之间的相互沟通

教师通过对自闭症儿童的家访,可以让教师和家长更近距离的沟通,共同讨论儿童的行为问题、康复问题等,让家长知道自闭症儿童每天或每个星期在学校的学习、康复情况;例如:本周的教学内容是什么?在学校的情绪怎么样?有什么行为问题出现等等;在讨论中,教师可以和家长共同制定好的教学内容及对儿童行为问题有效的控制方法;

二、 家访能使班主任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使学校教育更有针对性,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通过对自闭症儿童进行家访,可以让教师全方面的了解自闭症儿童在家的情况,了解自闭症儿童心理问题的原因,从而能够对症下药。有些情况,教师都可以从家长口中准确的知道。这样:一方面教师可以随时提醒家长在教育自闭症儿童时要注意的方式和方法,以免对自闭症儿童造成不良的影响及刺激到自闭症儿童的情绪问题;另一方面,也能使教师了解自闭症儿童的家庭情况,更好的做好家长工作,解决自闭症儿童各方面的问题,在教师、自闭症儿童、家长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让自闭症儿童能更好的发挥自己的特长。同时,也有利于自闭症儿童的健康成长。例如:在本班的卢泽彬小朋友,是东莞本地人,家庭成员有父母、奶奶,平时在家都是用广东话进行沟通及教学的,但在学校里都是普通话教学,上课时教师问一些简单的图片(雨伞、苹果、雪梨)是什么的时候?该儿童不懂得回答,这样我们教师就会认为该儿童认知能力较差;但通过家访活动后,我们看到了该儿童认识能力发展尚可,只是在提问时需要用广东话进行提问,该自闭症儿童也是用广东话进行回答的;另外该自闭症儿童在家可以书写汉字,这些情况在没有家访之前教师所不知道的,但是通过家访后,教师才真正的对该儿童有了正确的认识;

三、 家访能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帮助家长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

通过家访,教师可以教授一些专业知识给家长,让他们更专业的去教育自闭症儿童;例如:教师可以让家长给自闭症儿童上一节教育训练课,教师在针对家长的这节课给一些专业方面的知识及一些好的建议(教具方面、引导语方面、教学内容要根据自闭症儿童的能力来定等等);这样家长在以后的训练课中就可以更专业的给自闭症儿童进行教学;同时教师还可以教授家长一些家庭小游戏;感知觉方面、亲游戏方面、社交小游戏方面;例如:在去本班儿童罗丹蕾家庭进行家访时,教师看到其家长在给该自闭症儿童进行上课时,所教的内容超过了该自闭症儿童的能力,导致儿童对家长多教的内容不理解、不感兴趣;并出现了行为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教师和家长进行了交流,告诉家长,在制定家庭康复计划时要多与学校的老师沟通,要知道自己的孩子能力所达到的年龄段,根据评估结果和学校的教学计划来制定,这样有助于自闭症儿童对知识的理解;其次在自闭症儿童对家庭康复训练排斥的情况下,家长可以在课前与儿童进行亲子游戏或是互动游戏,让儿童感受到愉快的气氛,在开始教学性的内容;另外:在每节的家庭康复训练课中,教具要多样话,课的形式要多样式(认识、小肌肉)这样儿童对整节课的内容才有兴趣。在儿童完成训练后要有一定的奖励物(儿童最喜欢的);

四、 家访有利于教师了解家长的压力,帮助家长树立信心

自闭症儿童的出生,无疑给家庭带来很多的问题及困难,家长承受各方面的压力很大,多数来自亲戚朋友的不理解,路上行人的“白眼”,他们更怕的是人际关系互动给他们带来的精神压力,还有就是给自闭症儿童康复所带来的经济负担,这些问题都长期的压在家长的头上,给他们心理负荷加重,除了影响家庭生活质量和家长的心里健康外,还会形成一种恶性循环,甚至排斥和放弃孩子,孩子因此也得不到适当的照顾和训练,给家庭和社会造成许多负担,这个时候我们就要与家长一起来面对困难、解决困难;首先在改变观念上入手,与家长共同碳素,让大家用接近特殊儿童的心态去了解、发现孩子的纯真、善良的一面,发掘他们的“发光点”;其次:改变工作环境,给自闭症儿童创造一个无障碍的良好环境,让社会有更多的人来关注、理解、支持自闭症儿童。只要我们及时给予家长心理上的辅导和精神上的支持,使他们感到不孤独;

五、 家访能达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步伐一致。

教育自闭症儿童使他们能回归社会,是学校、家长的共同目的,但是有时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出现不协调的步伐,有些家长认为学生的学习是学校的事,对孩子的教育缺乏明确目的,致使学生学习进步慢,身心得不到健康发展。因此,要通过家访做好家长工作,帮助学生家长树立明确的教育目标。

总之,家访是教师进行思想教育工作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是联系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桥梁,做好家访工作,对于班级的有效管理,学生的全面发展都起着重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希彦.浅谈家访工作在教学中的重要性,2011,4

[2]姚伟.要重视家访的作用,2010,1

自闭症康复范文第6篇

>> 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的早期筛查与诊断 自闭症儿童社区康复的现状与发展 筛查预防自闭症,又有新招了 自闭症儿童早期干预方法研究 自闭症儿童共同注意早期干预研究综述 浅谈自闭症儿童 浅谈儿童自闭症 关注自闭症儿童 华中地区自闭症儿童服务现状调查 学前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的现状研究 自闭症儿童的生存现状研究 自闭症儿童早期融合教育幼儿园支持体系现状调查研究 自闭症儿童教育诊断评估工具及其特点分析 自闭症儿童行为管理策略 “自闭症儿童”的孤独世界 儿童也患“自闭症”吗 聪明的“自闭症”儿童 自闭症儿童的康复医疗 浅谈自闭症儿童教学 儿童自闭症治疗方法综述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6]陈英才,黄慧桃,等.大庆市让胡路区2~6岁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流行病学现况调查[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0,18(4):331-333.

[7]王艳娟,卢云,等.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的早期诊断与识别[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4236-4238.

[8]任爽,等.孤独症筛查量表M-CHAT与CHAT-23的临床应用研究[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2,14(12):946-950.

[9]邬方彦,徐秀,刘静,等.孤独症筛查量表(CHAT-23)的应用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0,18(4):288-191.

自闭症康复范文第7篇

关键字:精细动作;训练;自闭症儿童;阶段

中图分类号:G44

Abstract: The action is fine hand and finger movements, including large Bazhua the pinch and some simple techniques. Because children with autism or brain damage brain growth retardation, poor fine motor development, hand strength, coordination and dexterity are inadequate, poor hand-eye coordination, capacity development that affect their lives. Fine motor training can enrich their perception of things and cognitive attributes, thereby increasing the level of thinking. We want children with autism different growth stages, creating conditions which allow them to fine motor training, master grasp, hold, shoot, hit, knock, knock, hit, dig, writing, painting and other actions to develop manual dexterity , accuracy, improve hand-eye coordination, the development of thinking skills and lay a solid foundation.

根据孤独症儿童发育的实际情况和自闭症儿童的特点,把孤独症儿童的精细动作训练分为如下几部分内容:

一、对2、3岁以内的孤独症幼儿的早期精细动作训练

1.将物体投入容器训练

教自闭症儿童把小物体准确地投入容器,所使用的小物体和窗口最好是金属制品,既不容易破碎,又会发出声响。这种金属敲击时发出的悦耳的声响会激发他们的兴趣,自闭症幼儿会不厌其烦地继续干下去。使用的物体要根据孤独症幼儿投放的情况更换,由大变小。如由原来的罐头盒内投放小锁,小汽车等改为向小瓶子、小碗内投放葡萄干、大米等。父母也可同他们一起做“套圈”游戏,谁套得准就鼓励谁。在投的过程中既训练了手指活动的灵活性,又锻炼了手眼的协调性。

2.穿珠子训练

教孤独症儿童用铁丝或较粗的包皮电线做穿珠子、扣子等的游戏。自闭症康复指导师或父母要交给他们穿的方法,由模仿自闭症康复师做、自闭症家长帮助做、到自己拿起扣子、珠子和线孤独症儿童自己做。可锻炼自闭症幼儿双手协调、手眼协调的灵活性。

3.翻揭训练

孤独症康复指导师或自闭症父母和孤独症幼儿一起看画册或像册等,鼓励自闭症幼儿自己用手去翻揭。看画册上的人和物这不是最终目的,其目的在于在翻揭中锻炼孤独症幼儿的手指力和腕力。因此,不管孤独症幼儿看不看图画情节,只要孤独症患者能一个劲地翻下去就行,哪怕是一次翻揭好几页也不要紧,随着手指灵活性的加强,渐渐会做到由厚到薄一页页地翻了。

4.撕扯搓揉训练

如拿一些用过的纸、过时的书、画等让自闭症儿童去撕扯,要鼓励孤独症儿童大胆地去撕,并且撕得越碎越好,因为撕得越碎对孤独症幼儿手指技巧的要求就越高,说明他们两手的拇指、食指之间的对捏力越强。父母还可拿一些较硬的纸或碎布料让自闭症幼儿去搓揉或搓卷,这既可锻炼他们手指的灵活性,又可锻炼自闭症幼儿的腕力。父母在洗衣服时也可让婴幼儿在一边学着用手去搓洗,这同样能起到训练他们手指技巧的作用。

5.挟物训练

孤独症父母或自闭症治疗师在一个盒子里放上一些小的物体如豆粒、石子、花生米等,让自闭症幼儿用镊子或筷子挟出放到地上,挟完后再重新把地上的挟回到盒子中去,如此反复。在此过程中被挟出的物体也应由大变小、由少变多。同时在这个时间父母要尽量训练自闭症幼儿使用筷子自己挟出饭菜的能力。

二、对4、5岁及大龄自闭症儿童早期精细动作训练

1.折纸训练

这是锻炼智力障碍儿童手的技巧、手灵活性的很好的办法之一。

在刚练习折纸时,孤独症儿童由于手指的软弱无力,手指不听使,动作不灵活,对此教师不要着急,慢慢地教他们一步一步去折。最好是教师折一步,然后再让幼儿模仿折,每次只教一个步骤。当他们每一步都学会,教师可从头至尾把几个步骤连起来折成一件成品。折纸的难易程度要根据幼儿智力残疾的程度以及每个幼儿所完成的情况而定。

2.画线练习

教幼儿画线的方式多种多样,不拘一格。刚开始幼儿往往不会握笔,自闭症康复治疗师或自闭症父母首先要教会他们正确的拿笔姿势。在此基础上,鼓励幼儿用笔在纸上随便乱画,只要能画上道道就行,克服其害怕写、画的心理,进一步教幼儿画点、线(水平线、垂直线、斜线等)。当幼儿具备了控制手指动作的能力后,再教他们学画图形。方法有以下几种:

(1)在已画好的直线上用与原直线不同颜色的笔去描,如原先是用蓝色笔画的,让孤独症幼儿用红色笔在上面描。

(2)让自闭症幼儿用不同于原颜色的笔在已画好的虚线(垂直线、水平线)上描。

(3)自闭症康复治疗师或自闭症父母用疏密不同的点画一些自闭症孩子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物体形状,如桃子、苹果、茄子、香蕉等,然后让幼儿用不同于原颜色的笔去连点成物体。

(4)画两条平行线,让孤独症孩子在已画好的限定线内画水平线或垂直线。两条限定线的距离可由窄到宽。

(5)让自闭症患者听命令与孤独症康复治疗师或孤独症父母交替画线。如教师画一竖线或横线,让幼儿挨着画一条竖线或横线;教师画一竖线,让幼儿画一条水平线,或教师画一条水平线让幼儿画一条竖线;教师还可以与幼儿双方交叉画线,如教师画一横线,让幼儿画交叉的斜线等。这样画线更带有游戏性,趣味性,幼儿也更愿意与成人合作去画。

自闭症康复范文第8篇

儿童自闭症又称儿童孤独症,是一种起病于幼年的、全面性心智障碍。它是由Kanner(1943 年)首先提出并命名的。一般认为自闭儿童具有以下几方面的障碍:社会交往障碍、语言交往障碍、兴趣与行为的异常,以及知觉障碍和心智技能发展次序异常等。

自闭症患儿由于其社会交往能力非常差,很难与周围的人进行沟通,这就会使他们产生心理结构异常,产生自闭症患儿所特有的心理障碍。就像盲人、聋人、肢体残障者会由于他们自身的障碍产生心理压力一样,自闭症患儿在成长过程中,也会由于他们自身的障碍产生心理上的发育偏差和异常。自闭症的儿童都是沉默的天使,他们拥有自己的世界,却不被外人所认识。现实生活中,自闭症患儿为家庭带来了痛苦,也令孩子的成长蒙上一层阴影。

二、目前我国自闭症儿童的教育训练方法概况

自闭症儿童的教育训练方式方法多种多样,也都在不同程度上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总结起来主要是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家庭训练法

到专业的自闭症康复学校,进行教育康复,因不能得知自闭症的病因,所以目前没有完全康复的自闭症儿童,家长要多配合康复教师,家庭训练的主要方法:

1、迁移法

此法是指在儿童异常行为发生之前,家长及时采用表扬,情感转移等形式,阻止其不良行为的发生。在儿童异常行为发生之前,通常会有一些行为征兆。只要家长准确把握这微小的变化,我们就可以采用及时表扬或马上做一些它较为感兴趣的事,使其注意力发生转移,从而阻止了异常行为的发生,省去了行为出现后再矫治的繁琐。

2、运动疗法

此法是指通过对孤独症儿童进行运动训练时期减轻刻板行为,稳定情绪,培养其广泛的兴趣及爱好的方法。

3、链锁法

链锁法是将目标行为分解为一连串连续行为。由最初入门环节开始,综合强化,使孤独症儿童牢固掌握每一步骤,直到掌握整个目标为止。为了减轻孩子的自我压力,增加体验成就感,建议家长对一些行为训练使用逆向链锁法,即从最后一步学起,逐步向前推进。

4、融入社会进行训练

此法是指在家长的带领下指导孤独症儿童走入社会,了解、学习适应社会的技能的方法。孤独症明显特征之一是不主动与他人接触,缺乏与人交流。

(二)特殊学校、培训机构教育训练

1、行为疗法

在目前自闭症的治疗中,行为疗法是运用最普遍的一种治疗方法。该疗法主要针对自闭症儿童的攻击、自伤、愤怒、生活自理能力差等不适应。目前关于行为矫治的相关研究和报道较多,一般是在高结构化的环境中对特殊行为进行矫正,具体的方法有:强化适当行为、暂停强化法、塑造法、链条法、示范学习法、奖励与惩罚疗法、消退法和放松疗法、暴露法、厌恶疗法等。

2、社会生活技能训练法

指出针对自闭症患者社会交往能力差的特点,训练其基本的社会生活技能如打电话、买东西、社交礼仪、人际交往等,以缓解其社会交往障碍[1]。

3、游戏疗法

游戏治疗是以游戏活动为媒介,让儿童有机会很自然地表达自己的感情、暴露问题并从中得到解脱的一种教育方法[2]。

4、感觉统合训练

感觉统合是机体有效利用自己的感官,从环境中获得不同感觉通道的信息输入大脑,大脑对输入信息进行加工处理(解释、比较、增强、抑制、联系、统一),并作出适应反应的能力。

5、同伴作用策略

针对自闭儿童的社会缺陷可以通过自闭儿童与同辈、成人等的社会交往来进行干预。因此,积极的情感支持、安全接纳的环境、良好的同伴关系、师生依恋、家长、教师以及社区和校外机构、专门的治疗师和其他相关机构的积极参与对自闭儿童的康复极为重要。

(三)其他有效的教育训练方法

1、音乐疗法

音乐治疗(MusicTherapy,MT)对于自闭儿童不仅是感觉刺激, 同时也会激发自闭儿特殊的情感,促进其社会技能的发展。

2、动物辅助治疗

动物辅助治疗(Animal Assiste Therapy, 简称AAT)能激发自闭症儿童语言和社会交往行为的发展,减少其刻板行为。借助AAT,把自闭症儿童融入和动物接触的活动中,至少可以起到三个作用:

a、把儿童的注意力集中在有效活动上;

b、促进社会交往技能发展;

c、提供儿童发展与运用语言的途径。

三、儿童自闭症教育培训的方法选择

父母在选择治疗自闭症方法的时候,要有判断性、明确性。大家都知道自闭症虽然是一种难治之症,但不是不治之症。自闭症的治疗关键在于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而很多人却不知道该如何选择,勿滥食用各种方法,导致孩子的病情更加严重。虽然自闭症很难找到专用的治疗方式,但是目前为止,症状的减轻,治愈恢复的案例还是很多。有人会说,此病无药可治,所以很多人都选择了放弃。但是,多年来有许多孩子在专业的教育训练之后,生活规律了并且愿意与人交流了,因此不可轻易放弃治疗。

四、自闭症儿童教育训练的最佳方案

自闭症儿童通常具有以下特征:

1、表现出对周围的事物没有兴趣,不与人交往宁愿一个人玩;

2、缺乏正常的情感反应,封闭在自我的世界里;

3、刻板行为,表现为某些反复性动作或强迫行为。

而且,孤独症儿童发病较早,绝大多数还伴有不同程度的智力问题,从而引发一定的语言障碍或运动障碍。鉴于这些情况,针对孤独症的康复训练应该以教育和行为矫正为主,康复训练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最重要的是训练他们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一些必要的社会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