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趣味物理实验

趣味物理实验

趣味物理实验范文第1篇

关键词:趣味实验;教学情境;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3)4(S)-0062-2

1 引言

部分学生反映物理难学。物理枯燥,将趣味性物理实验引入课堂内外。通过趣味性高、形式新颖、奇、险的趣味物理实验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是解决此类问题的一种有效途径。

如何把设计合理、构思新颖的趣味性物理实验与各类物理知识点进行有效衔接。通过通俗易懂的方式使得原本单调枯燥的物理知识具体化、生动化。复杂问题简单化。就成了现阶段中学物理教学改革面临的实际问题。

2 趣味性物理实验与中学物理教学的结合点

通过分析高中物理教材可以看出,教材中有很多实验都与日常生活实际密切相关,而且与各类物理知识点紧密相联。教师可以把物理知识点通过趣味物理实验的形式演示出来,创设物理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物理现象,自主地获得生动而具体的感性知识,并由此概括抽象出其中的理性认识。通过这样的一个自主探究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使学生感到自己所学知识具有实用性。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让学生更加喜欢物理,喜欢科学。

3 趣味性物理实验在创设教学情境中的应用

3.1通气不通水的怪管

这只黑箱相对的两面各有一只管子,一面的管口接有一只漏斗。用嘴对着漏斗吹气,可以使点燃的蜡烛熄灭如图1a。所用器材为:管子一根、箱子一个、水、水杯。显然,箱子的一侧的漏斗与另一侧的管口是联通的。如果往漏斗中注水,漏斗的水很快就注满了,但水却不会从管口流出,如图1b。从漏斗伸进黑箱的管子与深处的管子之间并没有阀门。管子的内径也不很细,相比毛细管粗的多。那么这个通气不通水得怪管的奥秘是什么呢?

其实黑箱里面是绕了几个弯的管子,再往管子里注水时。很容易出现气泡,一旦在水柱中央有空气泡。连通器的液面就不再水平。于是水就不再流出来了。

通过创设新奇的、新颖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感到惊讶。同时让学生探究分析产生“通气不通水”怪管的原理,让学生在时间与理论分析中增长见识,利用连通器原理进行实际运用。

3.2蜡烛跷跷板

取一小段圆珠笔芯管,在中间垂直于轴线穿入一根缝衣针,在笔芯管的两端各插入一只去掉头的铁钉,使钉尖朝外。再选两支小蜡烛固定在笔芯管两端的钉尖上。把这样的杠杆放在两只玻璃杯上,就成了一个跷跷板。

当把两端的蜡烛点燃,我们看到这个带火苗的跷跷板往复的翘个不停。试问同学们,你能说明它的道理吗?

制作这个跷跷板时,要选择比较细的蜡烛,请问为什么要这样呢?

3.3火柴点电灯

火柴能点燃蜡烛,水能灭火,却没有听说水、火能点燃电灯的。火柴点电灯趣味性实验与导体的电阻随温度发生变化这一知识相联系。所用器材为:活动铅笔笔芯、一号干电池、2.2V小电珠、导线和火柴。

将铅笔芯、干电池、小电珠用导线串联,调节笔芯接入电路的长度,使小电珠刚好不发光。划一根火柴加热笔芯,可以发现,小电珠慢慢发光;火柴熄灭后,小电珠也慢慢熄灭。将火柴点电灯这个趣味性物理实验引入课堂。可以创设思辨性情境,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有些导体的电阻随温度得升高而增大。而有些导体当它的温度升高时却减少。笔芯的电阻(主要成分为碳)随温度得升高而减小。因而当它受热时。电阻慢慢减小,小电珠两端电压变大。因而慢慢发光。火柴熄灭后笔芯温度逐渐降低,电阻增大,使得小电珠两端电压变小而低而电灯熄灭。

3.4从习题中选趣味性实验,创设实践性教学情境

在《三年高考五年模拟》中有一道习题如下:有一种液面微变监视器。基本原理结构如图2所示:光发射器始终以一定角度向被监视的液面发射一细光束:光束经液面反射。其反射光被水平放置的平面反射接收器接收:光电转换器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并通过显示器显示出来。若反射到光电转换器接收平面的光点从S1移向S2,则表面被监视的液面是______(选填“上升”或“下降”)。

通过讲解这道习题。学生可以掌握此种液面监视器的原理,学会光学知识的实际应用。此外,教师还应该鼓励学有余力感兴趣的学生加以拓展,让学生思考这个原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同时鼓励学生应用这个原理解决生病打吊水一瓶即将完时自动提醒装置。

这样在实验允许的条件下。从动手实验探究,强化实验动手能力的训练,有利于学生“在实验中学习,实验中理解”、“在实验中探究,实验中学习”,让学生迫切的感到物理科学的真实性,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思维。全面提高科学素养。

趣味物理实验范文第2篇

一、课前趣味物理教学实验的设计

1.改进实验教学模式,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学生学习物理的过程中,教师教授过程中都需要不断地进行自我创新.教师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实验当中,发挥出他们的课堂主体性地位,形成一个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使课堂学习效率最大化;多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实验过程中发生的物理现象,对其进行深入的思考,得出相应的实验结论.通过这样的实验教学模式,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动手能力、提高创新能力、拓展思维空间,使其建立起一套适合自己的物理学习方法.这对于学生物理学习能力的提高起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如在八年级上的学习中,有凸透镜的实验课程.以往的实验教学通常是由教师来演示凸透镜对于光的作用,同学们进行观察.在优化实验设计的改革中,教师可以分别用凸透镜和凹透镜来让学生亲身实验,通过现场观察来区分它们之间的差别,自己探索原理.这样,学习效果可以事半功倍.

2.鼓励、引导学生敢于创新

创新绝不是简单的提出前人未提出的观点的和方法,而是在现有的知识储备的基础上,遵循客观知识规律,积极调动各方面的主观能动性,将原有的知识不断地完善,温故而知新,将原本书本上的知识进行优化和整合,这种学习方式正是物理学科所需要的.首先,教师应该以身作则,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交流中要展现出不断创新的活力和动力;其次,要不断培养和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不迷信权威.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对学生提出的观点要加以肯定,让他们在鼓励中不断的前进,并且提供合理化的建议.

二、课中趣味物理教学实验平台的构建

1.制定探究性问题,激发学生实验热情

教师在趣味实验进行之前,可以给学生出一些具有探究价值的相关问题,让他们带着这些问题去做实验,认真地去观察和分析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现象,提高他们的实验观察及分析能

力,激发对实验教学的兴趣,让其体会到物理实验的真正价值,学会利用实验来加强对知识的理解.

例如:教师进行摩擦力实验时,可以采用控制变量的方法为学生演示不同重量、大小的小木块在不同的斜面上下滑的速度,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速度和不同的拉力,从影响实验结果的各个方面去考虑.这样学生就能有针对性的去观察实验,思考实验内容.

2.减少演示实验,增多探究式实验

演示实验和探究式实验,虽然在形式上看起来是相似的,但是其实具有极大的差别.演示实验是以教师作为实验的主体,学生作为观察者,根据课本上的试验流程进行机械式操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只是置身事外地观察,并没有亲身参与其中.但是探究式实验模式,是将学生和实验紧紧的联系在一起,将学生作为实验的主体.学生在自己操作的过程中,不断的摸索,碰到问题自己思考解决,这是培养学生物理学习思维的重要步骤.

三、课后全方位评价学习效果

课堂实验,是学习物理的重要方式之一,但是需要跟其他学习方法共同使用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实验教学,为学生提供的更多的是短时记忆、瞬时记忆,或者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就是“看新鲜”.所以,课后的巩固和整理非常必要.在积极参与课堂实验的基础上,再加上课后及时复习,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1.布置试验作业.

趣味物理实验范文第3篇

一、好奇心激发探究的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自己感兴趣的现象、原理、规律等,总是能主动、积极地去认识、探究。在学习初二《物理》教材的第一节时,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编排了一组鲜明、生动、有趣的物理实验。

(1)“烧不死的金鱼”:在试管里装适量的水和两条小金鱼。问:“水烧开了鱼会不会死?”学生一致认为鱼必死无疑,但当他们看到试管上面的水沸腾,而小鱼在试管下面悠然自得地游来游去时,莫不惊奇万分。

(2)“向上滚的圆锥”:教师把双锥体放在滚架上。问:“松开手后,它会向哪儿滚?”这时学生凭生活经验毫不犹豫地回答:“向下滚。”当笔者松开手后,双锥体却沿着滚道向上滚去。学生看到这一现象后,议论纷纷。

(3)“瓶吞鸡蛋”:在广口瓶上放一枚比瓶口略大的熟鸡蛋,鸡蛋不会落入瓶中,当把燃烧的酒精棉放入瓶中后,鸡蛋被“吸”进瓶中,学生拍手叫绝。

人们对事物的第一印象十分重要,如果第一堂物理课是在教师表演的类似魔术的物理实验中度过,无疑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在心灵深处产生“一定要好好学习物理的信念和动力”。

再如在讲授“杠杆省力作用”知识点时,笔者问:“同学们听说过吗,著名的物理家阿基米德曾讲过,‘给我一根足够长的杠杆,我可以把地球撬起来。’大家相信吗?”学生一下子被这个大胆的假设惊呆了,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这怎么可能?这不是天方夜谭吗?笔者先让学生看了一个实验,学生都好奇地瞪大眼睛观察实验过程,当杠杆用一根头发丝吊起一个很重的砝码时,大家感到惊奇、新鲜、兴奋,对杠杆省力原理有了感性认识,进而理解了阿基米德假设并不是一个空想,而是一个伟大的推断。好奇心激发了学习兴趣,刺激了学生继续探究杠杆原理的欲望。

二、新奇催生“会学”的动机

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知识点教学中,笔者先设计了一个引入实验:让成像的毛玻璃正对着全体学生,再前后移动笔者手中的蜡烛位置,学生发现了奇怪的现象—毛玻璃上出现了蜡烛的倒像,时而放大,时而缩小,时而不见。教室里一片哗然,笔者巧妙地抓住这一契机,设问:“同学们想知道其中的规律吗?请大家亲自做一做,看谁能巧记凸透镜成像规律。”笔者抓住学生感到“新奇”这个心理,随即提出“巧记”教学任务,将学生引入“会学”的快车道。不一会儿,有的学生已经发现:物距小于焦距不成实像,成虚像;物距大于焦距成实像;物距大于2倍焦距成缩小实像。笔者接着又问:“能不能用几个字概括像的变化原因呢?”经过点拨,多数学生能立即得出“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的十字口诀。新奇的诱惑,不但使学生迅速学会知识,而且能让他们产生掌握“会学”方法的心理动机。这种学法的掌握,学生将终身受益。

三、意外滋生“合作”的晴空

在教学“大气压”知识点时,笔者设计了分组实验并演示了“瓶吞鸡蛋”实验,很成功,学生的学习兴趣很浓,课堂气氛也很活跃,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就在此时,突然有一个学生提出:“被吞进去的鸡蛋如何取出来呢?”他的提议很有创意,但出乎笔者的意料,问题很快得到了其他学生的响应,大家都七嘴八舌地议论开来,许多学生将目光投到笔者身上,似乎在等待笔者的合理解释。说实话,备课时根本没有想到学生会提这个问题,一时也不知道怎么回答。通常情况下,这个实验做到鸡蛋被压入瓶内,说明外界气压大于瓶内气压即可,课后,许多教师常常也是用玻璃棒将熟鸡蛋捣碎后再倒出来。该怎么办呢?是不予理睬,继续讲课,还是暂时放弃原有的安排,和学生一起探讨这个问题?笔者稍作思考后说:“你提的问题很有研究的价值,让我们一起想想办法。”于是笔者放弃原有的教学设计,和学生一起思考研究。有人提出在里面点火,再把瓶子倒置将鸡蛋压出来;有人提出,直接把瓶子倒过来,在瓶子底部淋热水或敷上热毛巾……课堂气氛非常热烈,原来班上对物理不太感兴趣的一部分学生也来了精神,跃跃欲试,想亲身做一做。笔者立即将现有的实验器材分发给学生,并及时联系实验室工作人员对器材做了补充。每个实验小组的学生都做好分工,动手探究,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笔者感谢那名学生的意外提问,因为给全班学生带来了“合作”学习的新发现。“合作”能发挥众人之长,相互启发,容易孕育出新的“发明”。

四、惊奇点燃“创新”的火花

在做“压缩引火仪”演示实验时,笔者猛击压柄,筒内有“火花”闪烁。学生被这一惊奇现象所吸引,而一些细心的学生发现,在活塞上拉时仍有“白烟”冒起,他们对“压缩空气做功,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达到棉花着火点”的解释提出质疑。有名学生当即站起来反驳说:“活塞上拉,空气并没有被压缩,而是膨胀,温度是降低了,怎么会有燃烧的白烟出现呢?”当时,笔者也感到茫然。另一名学生说:“假如筒里不放棉球,再做一次实验,看情况会怎样?”结果当下压活塞时看不到白烟,上拉活塞时却有白烟升起,这一新的发现打破了笔者多年的固有见解。其实白烟不仅仅是燃烧后产生的废气小颗粒,这不正说明惊奇点燃创新的火花吗?

趣味物理实验范文第4篇

关键词:趣味性;应用;物理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3-380-01

一、前言

对于高中物质知识而言,因内容多而复杂,概念性极强,

同时这些知识大多数都与生活中密切相关。如果在教学中依然采取传统方式,就是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必然达不到预期效果,相关人士都在探究怎样才能够提升物理教学中的效果。所以,本文探究怎样在物理教学中应用趣味性具有实际意义。

二、高中物理教学应用趣味性

兴趣是学习之根本,而教师在教学中的趣味性就是激发学

生学习兴趣,只有具备了兴趣才能够认真安心学习物理知识,也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高中物理教学的真正目标。高中物理教学中,应用趣味性并不仅仅是某一个方面,而是设计到课件、教学及相关物理实验等各个过程,就需要做好物理教学全过程趣味性,达到应用趣味性的真正目标。

1、将趣味性应用到课件制作中

大多数物理教师谈及到趣味性,就认为关键点在课题上,

只要教师具有诙谐语言、出口成章就可以达到效果,其实不然,这种认识是片面的、错误的。事实上趣味性也可以应用到课件的制作上。要想实现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必须要从每一个课件开始入手,要将每一个问题设计到位,实现教学中师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性。转变课堂角色,学生就是课堂的主体,在教学中教师就是通过一些提示做引导,要破除传统的满堂灌行为。这样教师就从过去传授者转变为激励者,而且要设置好课堂中每个问题,从而便于学生在课题上思考及作答。例如高中物理的电磁感应知识,这些知识因为从前极少接触,可谓难度相对较大,在回答问题时最好是寻找一些基础较好学生起来作答,这样就会出现冷场现象,但是对于力学知识就要找一些成绩适中的回答问题,同时还要多给一些成绩基础差的学生一些鼓励,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趣味性。

曾经有一位教师在教授高中物理时,就是设计许多学生能

够自己探讨的问题,这样就能够培育出学生主动学习模式,从而对物理知识产生浓厚兴趣而实现教学目标。

2、掌握语言的分寸

必须要有充满激情、生动诙谐的语言,在讲解知识上还必

须要深入浅出、形象生动,采取有效措施激发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渴望,再加上生动的语言就能够激发出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某教师在上电阻相关知识时,就拿出一个事先准备好的电阻告诉大家,就是这个小小的东西就能够承载220V的照明电,学生肯定当场就愣住了,前面学习中他们知道电有多么可怕,既然这么小的东西就能够承载这个电压,太不可思议了,一旦有了疑问与好奇就会集中精神学习,也就会七嘴八舌争吵起来,教师必须要抓住时机讲解电阻的其他相关知识,再比如学习电流之时因电流是看不见的,必定会让学生感到难以理解,就是可以拿大小、容量一样的瓶子装上一半瓶水,使用塞子紧紧塞住,然后用一个导管将两个瓶子连接起来倒放,一旦某一个瓶子高过了另外瓶子,就能够发现管子中的水流开始流动,教师要让学生将这个水流就当成是电流,就能够降低学生理解难度,一旦能够理解就具有了学习动力。采取这种办法就能够将物理知识的难度降低,实现了知识趣味化,既活跃了课堂气氛,还让学生感受到学生物理之乐趣。

3、实验教学中的趣味性

在物理教学中不仅仅涉及到理论教学,还必须要高度重视实验教学,而且大部分学生都比较感兴趣实验,因此确保实验课堂趣味性非常关键。通过实验不但能够然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奥秘,还能够通过实验学习物理的技巧。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必须要牢抓心理因素,为试验教学创造出基本条件。特别的物理实验并非分组实验,教师要高度重视课堂上演示实验,或者其他的课外实验。当然实验课上的器具可以购买也可以自己做一些,因为高中物理中所用到的许多器材基本上都可以自行制作。因此教师要尽可能让学生制作,这样就能够让他们熟悉身边各种制作器材,从而体会物理和身边事情的紧密联系,从而激发其学生积极性。在实验教学中还要和教材内容相结合,设计一些具有兴趣的物理实验,必然能够达到实验目的。当然教师要牢牢掌握相关知识,改进实验教学的方式,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感受到实验的乐趣,从而自发的去探索实验,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也能够培养出学生探索物理知识能力,熟练操作器材,通过实验来探析物理知识神秘感。

三、结束语

对于高中物理知识而言,因为学生基础知识并不厚,因此

学习难度相对较大。教师必须要熟练掌握物理知识,精心设计课件,通过合理的课件设计、精彩口才让课堂充满趣味性,只有这样才能够培育出课堂教学的兴趣,才能够实现物理教学的真正目标。

参考文献:

[1] 李司卡.如何提高物理教学的趣味性[J].学生之友,2011(05).

[2] 谢爱珍.谈初中物理“自学.实验.讨论.总结”四环节教学法[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03).

[3] 杨永宏.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06).

趣味物理实验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中职物理 趣味性教学 兴趣

一、现代中职物理教学的趣味性教学意义

长期以来,中职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都站在主导地位,以自我为教学中心,而中职学生则处于被动听课的地位,缺乏课堂参与性。在少数中职学校,甚至出现一节物理课程教师与学生全程无交流的情况,久而久之,学生对物理学科产生厌倦、乏味的情绪,逐渐失去学习兴趣。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人们逐渐意识到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学习兴趣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的好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有意识增加一些富有趣味性的内容,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也有所增加,并提供了中职学生展现自我的时间与空间,提升了学生兴趣。基于此,笔者认为,在现代中职物理教学中,趣味性教学的开展,可以满足中职学生所处年龄阶段的好奇心理与探索兴趣,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方式,对于提高学生物理成绩,提升学生综合能力有着极大的益处。

二、中职物理教学的趣味性教学开展策略

1.加强对趣味性教学的认识

兴趣是学生学习与进步的动力。有趣的课堂教学更能吸引学生注意力,从而实现事办功倍的教学效果。作为中职学校与中职教师,要意识到趣味性教学开展的重要意义,如此才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趣味性教学活动的开展与研究中来。作为学校,要投入更多的人力与物力开展趣味性教学。作为中职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教学能力,丰富知识储备,从而使物理课程教学更多姿多彩,吸引学生快速投入物理学习之中。

2.借助多媒体设备,展开生动的趣味性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设备在各学科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中职物理教学中开展趣味性教学同样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以生动的图像、视频等方式,使中职学生更快速、准确的收获教学信息,丰富物理教学内容。在中职物理教学中,有一些物理知识需要通过实验的方式,才能使学生更全面的掌握知识重点,而在一些贵重器材短缺或者实体演示时间过长,无法进行实验展示的情况下,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对实验过程,实验中的细节等进行代替,同样可以起到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保证学习效率的作用。

其次,在教学课件制作过程中,适应的增加游戏、音乐等趣味性的元素,可以达到吸引中职学生注意力,提升学生课堂兴趣的作用。但同时我们也应当注意,在中职物理教学中开展趣味性教学,需要借助完善的多媒体教学设施,同时也要防止多媒体教学流于形式,将多媒体教学、探究式教学等诸多教学方式堆砌在一起,使学生出现疲劳心理,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在开展多媒体教学中,教师应当意识到,多媒体只是一种教学的辅助手段,中职物理教学的关注重点应当是演示实验,首先尽量满足实际操作需求,在必要的时机下适当运用多媒体,丰富课堂内容,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兴趣,提升教学效率的目的。

3.教师提升自身教学能力,科学运用趣味性教学方式开展教学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中职趣味性教学的开展要摒弃灌输式与书山题海式的教学方式,要将课堂交还给学生。中职物理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教学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发掘物理知识的趣味性,并科学运用富有趣味性的教学方式开展物理教学,从而培养学生物理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首先,运用趣味性的教学方法开展中职物理教学。中职年龄阶段学生多富有强烈的探索欲望与表现欲望,同时,容易被新鲜事物所吸引。针对中职学生这一群体个性特点,中职物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增加与学生互动,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物理知识的讲解通常需要将理论知识与相应的实验相结合,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增加与学生的互动,激发学生的探索心理。例如在平抛运动的分解实验时,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的了解到平抛运动规律,可以让学生自己通过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探讨平抛运动在水平与竖直两个方向分运动的运动形式。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一些问题的设计,引导学生进行探索与研究,形成活跃的讨论氛围,从而引导学生发掘问题,研究知识,从中得到收获。在此过程中,学生的表现欲得到满足,动手能力得到培养,物理教学效果也得以实现。

除此之外,中职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趣味性的语言运用,生动、形象的知识讲解、丰富的肢体动作、与学生的眼神交流都可以得到信息的反馈,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课堂氛围的活跃性。例如在重力知识的教学时,简单的对教材内容进行讲读学生通常感觉晦涩难懂,而教师在讲解过程中,结合生动的面部表情与肢体动用,对水向下流、果实落向地下进行表现,可以引起学生的高度注意。同时使学生产生爱屋及乌的感受,热受教师,同时爱上物理这门课程。

结语:

物理作为近现代自然学科中的一门重要课程,与科技、信息技术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中职物理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长期应试教育影响,使得许多学生对于物理学习兴趣不高,同时,在现阶段素质教育需求下,教学模式缺少新意,教学方法不科学等,都使中职物理教学效率无法得到提升。以上,笔者就现代中职物理教学中开展趣味性教学的意义以及策略进行了粗略的探讨,希望为实现现代中职物理教学有效性的提升提供一定的参考作用。

【参考文献】

[1]齐明华.新课程理念下趣味中职物理课堂的构建.[J].南北桥.2015,(4).

趣味物理实验范文第6篇

关键词:高中化学;趣味性;实验课堂;策略

一、趣味性实验课堂的作用

1.趣味性实验课堂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学生来说,死气沉沉的课堂就像枷锁,会禁锢他们的思想,让他们产生厌烦情绪。而趣味性的课堂则能够极大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参与性,特别是实验课堂。高效的实验课堂是需要学生参与的,而趣味性实验课堂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和动手兴趣,可以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操作认识化学现象和知识。

2.趣味性实验课堂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只有让学生成为实验课堂的主角,才能够提高实验教学效率。趣味性的实验课堂会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学生会想着动手操作,并能够在操作的过程中自觉联系所学的知识点,自觉总结化学现象背后的化学规律。这样有利于学生全面地掌握整个高中化学中的知识点,会激发他们更深层次地探究问题的主动性。

3.趣味性实验课堂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趣味性实验会激发学生的操作热情。在亲身操作实践中,学生的反思意识会被激发,他们在进行操作时,会积极思考还有什么实验方法和这个实验是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会寻找别的实验方法证明化学现象。这样就会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会激发他们的创新潜质,让他们在化学学习中更积极、更主动地思考问题,有助于他们化学学习能力和思维水平的提高。

二、趣味实验课堂与常规化学课堂的不同点和特殊性

常规的化学实验课堂,教师只是按照实验大纲要求,结合教材进行实验内容的安排,教师对学生的化学实验兴趣、参与化学实验的热情等关注不够,只是按部就班地进行实验准备和操作,没有尊重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而趣味性实验课堂更关注学生,更强调学生主体性作用的发挥。其在实验准备上、实验内容上都更强调趣味性,强调将常态的实验内容和操作过程趣味化。让学生在多样化的实验课堂上去探索、去认知。此外,趣味实验课堂的特殊性在于,其并不是主张让化学实验课堂变得多么夺目,它主张经过精心的处理,让一些看似普通的实验变得有趣起来,让学生眼前一亮,继而激发起他们的探究欲望。

三、趣味实验课堂的架构策略

1.趣味实验课堂的架构要建立在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知识和认知水平的基础上

在教授教材内容之前,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设计优秀的趣味性课堂的依据是要搜集和了解关于原有认知状况和新知识之间的紧密关系。从教育学的角度分析,需要研究学生以下几项内容:有关学生认知水平中可以和新知识内容建立密切关系的概念;有关学生认知水平容易和新知识内容产生矛盾、混淆的概念;有关学生认知水平中起到固定作用的概念是不是明确、持久稳定;在设计趣味性课堂教学时,不仅要充分考虑到学生认知水平的普遍性,还要考虑到学生认知水平的差异性,即个性差异,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和接受能力安排不同的教学结构,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乐于接受认知同化的学习。

2.教师要善用趣味性的语言营造实验课堂的趣味环境

对于学生来说,化学教师对实验的介绍是他们认识实验的第一步,有的化学教师不注重趣味性实验语言的运用。往往是按部就班地告诉学生:“这节课我们要做的实验是离子反应,请大家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这种毫无生气和诱惑力的语言,很难激发起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和热情,他们往往会坐等实验开始,而不是想要去自己动手操作实验。这就要求教师要改变实验语言,要善用具有煽动性的趣味性语言。比如在含醛基物质教学时,醛基物质的一个重要特征反应就是银镜反应。常规的实验课往往是教师准备一个普通的玻璃试管,然后让学生观察银镜反应。而趣味性实验要求教师要善用趣味性语言,比如教师可以这样开始实验教学,“同学们可能知道醛基物质,但是你们知道吗?这种物质可是有巨大商机的,能发现这个商机的人变成百万富翁那是指日可待的”。学生听到教师这种生动的介绍,会对醛基物质产生浓厚的兴趣,会想要知道它到底有什么奥秘能够有如此大的财富价值。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把银附在玻璃管上,玻璃管就变成了银试管。然后教师再因势利导,告诉学生什么是银镜反应,让学生根据观察写出银镜反应的反应方程式。总之,教师要善用趣味性的语言,让整个实验课堂生动起来。

3.教师要善用趣味性的导入为学生创设一个趣味情境

很多化学实验如果按部就班地操作,很难激发起学生的探究兴趣,这就需要教师善用趣味性导入增强实验的可观性,让学生在实验开始之初眼球就被牢牢抓住。比如在铁和铁的化合物教学时,教师可以这样开始实验,“用笔作画对大家来说都不是难事,但今天老师要做的是用一个装有特殊溶液的喷壶作画,请同学们仔细欣赏老师的表演”。然后教师拿出一张白纸,随便一喷后,白纸上就出现了一幅画,红色的花蕊、绿色的叶子、灰棕色的树干,学生会被这神奇的一幕吸引。教师要因势利导,告诉学生这都是铁和铁的化合物的性质作用的结果。让学生去探究实验原理,让学生去分析FeCI3溶液。并鼓励学生去根据这一原理去设计更具趣味性的实验。有的学生在这个实验的基础上设计出了“桃花变色”实验,有的学生设计出了米汤作画实验。

这样的化学实验课堂,增加了课堂的教学容量,拓宽了教学空间,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学生的兴趣也更加浓烈,丰富了感性材料,起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可谓事半功倍。

总之,化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增强实验课堂的趣味性,更能激发起学生的参与兴趣和探究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化学学习中来。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化学教学效率,才能打造高效的化学课堂。

参考文献:

[1]赵琦.微型实验与实验化学创新教学[J].教学月刊:中学版,2009(9):56-58.

[2]郑永信.浅谈中学化学实验的改进和创新[J].教育实践研究,2008(9):56-57.

趣味物理实验范文第7篇

         一般来说,初中学生在刚接触物理时,都有一种新奇感。这种好奇心如果得不到及时培养,可能很快就会消失。所以,应该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将学生的这种新奇感转化为持久的学习兴趣,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学习物理学,超乎寻常地研究物理问题,教学上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意义是深远的。充分发挥趣味实验的魅力是开启兴趣大门的钥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教育

         一、设计趣味性实验,导入新课教育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课的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精心设计的导入犹如乐曲中的前奏,起着提示主题、激起兴趣、进入情境的作用。设计趣味性实验引入新课,不但可以让学生将上课前分散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更重要的是能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把学生迅速带到学习物理的环境中去。

         例如讲解《燃点》时,可让学生做“烧不着的布条”的小实验:找一块棉布条,用水浸淋,在中间部分滴上酒精,然后用手拿着布条的两端,把布条张开,用蜡烛的火焰烧有酒精的部分。有趣的现象出现了:在棉布条正对火焰的上方升起了火焰,好像火焰穿过了布条。拿下布条一看,棉布条并没有烧焦。讲《大气压强》时,可让学生作瓶吞鸡蛋的实验:找一枚比广口瓶瓶口稍小一点儿的鸡蛋,剥去蛋皮备用,点燃一张小纸条放入广口瓶中,再把鸡蛋放在广口瓶口上,奇迹出现了,鸡蛋好像受了魔力,慢慢的自己掉进了广口瓶中。

         这两个实验的结果都出乎学生的意料,学生会很想知道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这时教师就可以很自然的将学生引入物理的殿堂。成功的创设趣味实验,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利于克服思维定势,开拓学生思维,激励学生敢于标新立异,提出富有新意、与众不同的实验方案,以此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设计趣味性实验,讲解新课

         在新课的讲解时做几个小实验也可以起到既培养学生兴趣又使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的效果。例如在学习《大气压强》时可以做一下这个实验:在装满水的杯子上用硬纸片盖住并倒过来,发现水并不流出,纸片也不下落,使学生确信大气压的存在。这样的现象学生觉得很惊奇,而且记忆深刻。接着让两个学生做“马德堡半球实验”,使他们感觉到巨大的大气压力,这样就会使学生对这节课感兴趣、易理解、记得牢。再如讲解《声音的三要素》时,让学生充分利用身边的物品,如梳子、吉他、橡皮筋、鼓等物品,让他们边实验边辨别声音的高低、大小(即强弱),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踊跃参与其中,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又在兴趣中探求了新知,掌握了影响音调、音色、强度的因素。 三、设计趣味性实验,巩固知识

         在巩固知识时做个实验的效果往往比做一张试卷的效果还要好。普通中学的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不一定保持得很久,普遍的现象是对物理概念规律一知半解,从而产生困惑,感到莫大的压抑,导致听课无心,思想开小差,作业头痛。久而久之,恶性循环下去,逐渐失去了学习物理的兴趣。因而,设计针对性实验,解决学生学习物理的瓶颈问题,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一环。例如在学习完《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后做“隔物灭火”的实验:桌上放一只玻璃杯,杯子前面20cm处放一只点燃的蜡烛,用力对着玻璃杯吹起,烛焰被吹灭了。如果要你通过一只大漏斗吹气,却不能把蜡烛吹灭。这样的一些小实验不但让学生在乐趣中巩固了知识,而且将知识加以延伸。

         四、设计趣味性实验,将知识延伸到课外

趣味物理实验范文第8篇

关键词:教材;教学手段;实验;趣味性;兴趣

在整个物理教学过程中,初中物理教学是青少年进入物理知识宝库的入门和启蒙,是培养学生学习物理兴趣,具有初步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因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启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为今后的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础有着不可忽略的作用。

初中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而言,他们一方面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对各种新鲜事物好学、好问,富于幻想。但他们这种学习积极性往往与短暂的"直接兴趣"挂钩,遇到较为抽象理性的物理知识时,这些小困难便很快地使他们失去了学习积极性,最后导致初中物理教学的失败。因此启发并稳固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是每一个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重大课题。

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自然很多,如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而从初中物理教学这一角度来说,教师的教学水平、教材的内容设置无疑是很重要的因素。其中教师教学过程和物理教材编制的趣味性有着重大的作用。

1.初中物理教材的内容设置的趣味性

面对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初中物理教材比较符合青少年认知特点,知识具有趣味性,与现实联系密切,教学效果比较好。任何事物都在发展,都需要不断地完善,现行初中物理教材也是如此。再进一步使初中物理教材符合青少年的心理与生理特点,更显示出科学可行、生动有趣的特点来,让现行初中物理教材成为初中生一本爱不释手的通俗科学读物,让每一位初中物理教师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寓教于乐”是青少年教育的一条基本原则,我们每个人的启蒙教育都是从游戏中开始的。现行初中物理教材比以往物理教材增加了许多实验,其中添了不少学生实验与小实验。为了使学生在实验操作的乐趣中培养观察能力、得到科学知识、提高基本技能,可将部分实验精心包装游戏化,如小魔术、趣味小游戏、小制作等效果良好。

2.初中物理教师的教学手段对学生兴趣的培养

个人的教学风格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兴趣,其中包括教学技术手段、语言表达能力、专业知识水准综合表现出来的美的教学魅力更是青少年学生产生崇拜心理的基础。正是这种教学魅力吸引着学生的注意,从而启发并促进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学手段应用中和教师语言表达中的趣味性就能够在教学过程中不时地刺激学生的感官,使其在连续的兴趣中保持比较长久的注意力,最终为顺利完成初中物理教学任务提供有力的保证。

(1)教学手段实施中的趣味性

物理教师通过表演物理魔术,突出加强了实验观察与操作中的趣味性,充分开发利用青少年好动心理特征的正面效应,用实验趣味启发学习兴趣,进而转化成学生的积极求知动力,会取得明显的教学效果。学生因为物理实验的妙趣而产生了浓厚的物理兴趣,积极大量地参与小实验和小制作,增长了基本技能,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中获得了物理基本知识。

(2)教师教学语言表达中的趣味性

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表达形式上的艺术美是一种很重要的基本教学能力,其中教师讲课时语言感染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天真活泼、好奇敏感的初中生,效果尤其明显。语言风趣、讲解生动,使学生愿意听并引起高度注意,能够让他们在较为轻松的环境中接受知识、增加技能。这是一位初中物理教师应有的一项基本功。

教师上课的语言有趣,学生上课感到很有意思,教学效果会相当不错。教师讲课趣味性强,很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其教学效果却相当好。用这样的方式教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有很大的提高。

(3)现代教学设施应用中的趣味性

科学技术的飞跃,尤其是计算机及其网络的日益普及,有力地推动了教育技术的发展,各种现代化教学技术走进了课堂。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优化了课堂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随着计算机及其网络的应用普及化,各类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和自制教学课件已成为教师教学的得力工具。这种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涵,也扩展了教学外延。

许多青少年非常喜欢电子游戏,为此他们可以废寝忘食。其中有一原因就是游戏软件本身设计制作非常符合青少年年龄特点,具有青少年所喜爱的趣味性。教学软件就制作得如游戏软件,非常有趣,学生都喜欢。这说明教育辅助软件的趣味性是激发教学对象产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这样学生学到了知识,教师的教学水平也得到提升。

3.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是要把教学大纲对学生学习学科知识的要求,转变为学生求知的欲望。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中学生思维活跃、情感丰富、求知欲强的特点,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物理教学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