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远程医疗

远程医疗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远程医疗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远程医疗范文第1篇

远程医疗(Telemedicine)是科技与医疗技术结合的产物。它以计算机、通信、医疗技术与设备为基础,通过对医学资料和远程视频、音频信息的传输、存储、查询、比较、显示及共享,实现专家与病人、专家与医务人员之间异地“面对面”的会诊。通常包括远程诊断、专家会诊、信息服务、在线检查和远程交流等几个主要部分。

远程医疗最终目的是要实现个人与医院间,医院和医院间医学信息的远程传输和监控,改善医疗资源分布不均、患者就医不便的问题。长期以来,我国医疗发展水平地域分布极不平衡,医疗卫生资源的80%都集中在大中城市,而人口的80%则分布在县以下医疗卫生资源欠发达地区;即使在大城市,病人也希望能够到具有完善医疗设备的三级医院接受专家的治疗,因此造成了重点医院人满为患,床位紧张、不堪重负,而基层医院则门可罗雀、床位闲置,医疗资源浪费。如果利用远程医疗系统则可以大大缓解此矛盾,让欠发达地区患者不用往返奔波也能够接受发达地区大医院专家的治疗。既为及时准确抢救与治疗赢得了时间,也使少数高水平医学专家更多地为社会服务;既充分利用了卫生资源,又使患者节省了费用开支;若利用远程医疗进行远程教学、手术观摩等,也有助于提高中小医院的整体诊疗能力和医师水平。

发展历程

远程医疗并不是这几年才有的新生事物,早在20世纪50年代末就已出现。当时美国学者Wittson首先将双向电视系统用于医疗,随之Jutra等人创立了远程放射医学,此后不断有人利用通信和电子技术进行远程医学研究。1969年美国建立了远距离心电监护系统,70年代中后期远程医疗的运作模式及可行性在一些发达国家开始立项研究并建立了多个远程医疗试点网,这为之后的发展积累了经验。1986年世界第一套商业化远程医疗系统创立,美国麻省医疗中心与弗罗里达医疗中心实现对接。80年代后期,伴随着可用于提供医疗服务的通信、信息管理等方面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对高质量医疗保健需求的日益增加,远程医疗进入了快行道,许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纷纷将远程医疗纳入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计划,大力开展远程医疗的研究并提供具体服务。此时我国也启动了远程医疗的探索,一些医院开始尝试着举办了一些远程病例分析、远程手术及远程培训。如1988年总医院通过卫星与德国一家医院进行了神经外科远程病例讨论,1995年上海教育科研网、上海医大成立了远程医疗会诊研究室,1996年10月上海华山医院开通了卫星远程会诊,1997年11月上海医大儿童医院利用ISDN与香港大学玛丽医院进行了疑难病的讨论等。

随着更多的医院的参与,国家卫生信息化总体规划中也提出了远程医疗建设的内容。如今远程医疗已在我国的农村和城市逐渐得到广泛的应用,远程医疗技术也已经从最初的电视监护、电话远程诊断发展到利用网络进行数字、图像、语音的综合传输,并且实现了实时语音和高清晰图像的交流。与视频会议相关

应该说远程医疗的快速发展与视频会议系统的普及应用是密不可分的。中国的视频会议市场多年沉寂之后,终于在2003年受SARS事件影响而被激活,当年视频会议需求增长高达42.61%,此后随着国家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加快、视频会议技术的愈加成熟、网络的日渐普及以及线路资费下降等因素的刺激,中国视频会议市场进入稳定的加速增长阶段,发展至今中国已经成为全球视频会议规模庞大、发展迅速的地区之一。经过多年发展,视频会议已今非昔比,不仅能提供视频的传输,还包含会议所涉及的视频、音频、图示和数据等,如实时和非实时通信应用、即时存储、广播回放、媒体共享、电子白板、文字交谈、文件传输、文档修改、Web协同浏览、远程协同操作都已融入其中。而且随着H.264编解码技术的成熟,高清大规模应用已成为现实,这对于远程医疗至关重要,因为远程手术、远程会诊中模糊的图像是没有实际意义的。如此丰富的功能,也为定制开发提供了可能。

视频会议及相关厂商结合各行业的应用特点和实际需要纷纷推出了行业解决方案,视频远程医疗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细分。如宝利通远程医疗解决方案以宝利通远真系统ATX为核心,专家和患者可以通过视频系统进行“面对面”地交流,通过内容共享功能查看病人的病例、X光片等。在会诊过程中,专家还可以邀其他医师、专家加入会议,提高会诊的准确度和效率。此外如患者住院期间需要进行隔离治疗,此系统还提供了远程探视的服务,增加了病人及家属见面的机会。为了应对某些紧急情况,系统还支持调用监控图像,通过对讲机、电话等与专家、应急指挥中心以及安防人员进行沟通交流,大大加快了突发事件的反应速度。

华为在这方面也有充分准备,其远程医疗方案基于华为智真产品打造,采用真人大小的还原远端图像的高清技术,可为远程诊断提供全面清晰的信息。同时支持各种专业医疗影像设备信号采集,可将捕获的多路图像以多画面或者单画面方式作为辅流进行传送。在诊疗过程中,系统会将视频、音频信号和医疗数据信息进行一体化的同步录制、直播和点播。该解决方案基于IP网络,采用H.264编码技术,在带宽大于等于1M时即可达到720p的图像效果,大于2M即可达1080p效果。AVA不久前也推出了远程医疗录播方案,通过一键式的方式对现场拍摄进行控制,相应的摄像头会对现场进行自动拍摄,并将拍摄的画面以直播的方式传送到参加远程医疗会诊的各方。同时AVA录播系统还可支持多路信号的输入,因此在远程诊断中可以同时将发言者和检查的CT片等展示或传输给对方。录播系统将远程会诊现场数据直接存储在服务器上,观看者在后期可通过平台登录进行点播观看学习。

空间广阔参与厂商众多

远程医疗范文第2篇

我国目前医疗资源结构存在不合理现象,占总人口超过70%的农村或偏远地区人口仅享有全国30%的医疗卫生资源,而远程医疗会诊中心则可帮助基层医院尤其是偏远地区患者实现预约专家,医生与患者的沟通质量与传统诊疗方式一样,但比传统方式更方便快捷,而且通过网络传输,医生可清楚地看到病史资料,从而帮助异地医生提供诊断思路,并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此举可直接免除患者的长途奔波之苦及异地食宿,节约非医疗支出费用。对于当地住院诊治的危重患者,也可避免转院途中发生病情加重或恶化,并为及时准确的抢救与治疗患者赢得了时间。

二、远程医疗可有效为患者的健康服务

目前,远程心电监测得到了较广泛的认可和应用。远程心电监测可有效解决心脏相关疾病心律失常的监测诊断问题。只要患者的监测仪报警或患者有任何不适,在有移动信号的地方,按下监测仪上的发送键,就可以将心电信息传输到监测中心,经验丰富的医生即刻做出准确的诊断,使患者在当地就能享受到省级大医院的心电监测服务,并及时得到专家的诊疗指导,既减少了医疗费用,又提高了就医效率,而且极大的提高了基层医院的心电监测水平。目前远程监测的服务内容已经扩大到心电、血压、呼吸、血糖及氧饱和度的多参数远程监测,使多种慢性病同时管理,医院、社区、患者及时有效沟通,从而为社区居民的身体健康保驾护航。

三、远程医疗可有效提高基层医生的医疗水平

远程医疗范文第3篇

这缘于他们刚刚和深圳福田区政府达成的一个协议,政府允诺向其开放区内的120个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和公共场所建设,相应的,张欣的公司得在年底前重返福田。答应这个条件并没有花费张欣太长时间,他很清楚对他目前正在确立运作模式的公司来说,这些健康小屋是相当重要的一环。

2005年,张欣创立了新元素,公司的主营业务销售远程医疗系统,目前深度合作的三甲医院29家,100多家二级医院。但张欣希望通过更多数量的健康小屋建立起医院和患者之间的联系,同时将公司的商业模式最终专为向个人用户收费。

张欣称,新元素目前已经建立起健康小屋95个,今年前八个月的销售规模达到1.6亿元。

在成立新元素之前,张欣在医疗销售业已经呆了14年。张欣之前的生意是医院销售GE、西门子等国外品牌的医疗产品,到2003年公司销售额已经达到近十亿。也是在那时候,他开始意识到医疗设备的生意越来越不好做,但自主去做一个医疗品牌又不太现实。

让他找到新方向的是妹妹张黔。后者1999年博士毕业便进入微软亚洲研究院,2005年张黔离开了微软。她自己想出来做些和互联网物联网相关的东西,她筛选出两个领域,“教育或者医疗都有机会”。

张欣说服了张黔选择医疗,他认为自己对行业的了解加上张黔的专业技术将打造一个“医疗+IT”的组合,并把新的公司命名为“新元素”。

实际上,国内市场在1990年后已经出现了一批做医疗服务的软件公司,它们尝试在医疗机构内部建立基础信息系统。不过市场进展很慢,直到2003年因为SARS的爆发才重新获得了关注。但到2005年左右,大部分国内医院的信息化仍然只停留在财务和药品管理系统这种阶段,在临床应用上也有例如电子病历和体检系统的加入,但机构的数量不多。至于医院间甚至区域间的信息共享则基本没有。

张欣和张黔需要找到一个合适的切入点。经过多次的讨论之后,新元素决定把重心放在慢性病和亚健康的远程医疗上,根据不同的病种来研发不同的远程监护系统。

十几年的设备销售经历让张欣积累了很多医院资源,同时也教会张欣一个原则:任何医疗设备一定都是先由医生提出需求和概念,然后工程师只要负责把它做出来就行了。他开始不断去找这些在不同慢性病领域经验丰富的医生,让他们给监护系统提产品需求。其中的一部分人由于临床上的强烈需求很认可这个想法。

“以前因为做销售跟许多院长主任都是谈业务,现在凑在一起谈的都是技术问题。他们也很关心可以给他们治疗和学术上带来什么变化,”张欣说,“这是完全不一样的感觉。”

这时候张黔带领着她的团队开始新元素的多个研发项目。他们最重要的任务是要搭建一个稳定的信息传输系统。在新元素监护系统里所需的医疗设备其实并不复杂,像常见的动态血压计、心电仪、血糖测试器、尿动力检测仪等,张黔的团队要做的是把这些数据采集器设计得更加便携,同时加装上蓝牙装置。这样病人就可以在家或者其他地方随时做检测。

他们还研发了特制的监护手机,采集器的数据将通过蓝牙传送到手机或者电脑上,最终再上传到医院的数据中心。最终医生可以根据这些数据来做即时诊疗,并发送到用户的手机上。

当数据足够多到形成数据库的时候,张黔的团队就要结合医生们的意见来设置算法以筛选出需要优先治疗的病人。他们会按照病种来划分研究小组,一般由10到15个人组成,再搭配一个主任医生作为顾问。最多时研发人员有400多个,因为病种种类太多,每一个病种又有不同级别的预防标准,每种标准又有不同的判断指标,此外还要考虑到男女高矮胖瘦等基本因素。

在新元素整整4年的研发过程中,这个环节耗费了主要的精力。到2009年他们才有成品出现,但医疗产品的审批制度比较严格,等到大多数产品批文下来的时候已经是2010年2月。

不过张欣兄妹对研发的进度并不感到意外,他们也需要等待技术和法规的成熟。新元素依赖的无线系统需要3G技术的爆发—在最初他们也尝试过用GPRS网络先代替,但心电仪一天下来产生的十万多个数据包,手机传回到医院得用两天半。这也让他们决心直接投入对3G的研发。而政策的不确定尤其是远程医疗在国内没有成文的法规和标准,给新元素的研发也带来了风险。

除了远程监护系统,新元素也开展另外的两块业务。一个是医院的物联网平台,同样处于研发阶段。另外一个则是以前留下来的体外碎石机,它在国内销量第一,正是这一块与张欣原有销售的收入支撑了新元素最初的5年。

2010年年中,新元素终于将远程监护系统和医疗物联网平台正式推向市场。张欣也将销售一块的业务剥离出去交由其他人负责,自己全心负责新业务。凭借张欣多年建立的销售网络,半年之后新元素做到了7000万的销售额。

但张欣很快发现了新问题。他的系统销售对象一般都是医院下面的科室,虽然这套系统提高了他们的效率,但当一个曾经看过心内科的患者去到呼吸科看病的时候,后者的医生还是没法获得病人在前面科室留下的数据。即使在同一间医院,科室间也没有办法共享患者的个人体征数据,“毕竟都是用各自科室的钱买回来的系统”。

这个状况甚至让张欣感到有一点沮丧,因为这种模式本质上还是在卖设备,而且容易被人复制,而且科室单独运营监护系统的人力投入较大。他真正的想法是要通过这些不同病种的系统搭建一个医院与患者的医务平台,到最后,其他厂家也可以将监护设备卖给患者,但它们必须接入到新元素的这个平台中来与医院互联。

理清思路之后,张欣首先要解决医院这种各自为战的局面。2011年,他将精力放在和医院的沟通上,第一家试验地是深圳市人民医院,他希望医院能够成立一个专门的科室来统筹整个远程医疗系统。因为跟人民医院合作已久,这个建议很快被接纳了,但其他环节的说服工作还有很多—要制定新编制,要卫生局同意,医生也要配合,还要发改委批物价—张欣需要去跟太多的人描述自己这套远程诊疗系统能带来的用处。

之后深圳市人民医院率先成立了一个叫“网络保健中心”的科室,采用全科医生制度,全科医生负责跟终端的患者做初步对接,同时与数据库筛选出的需要优先处理的患者沟通,按照病情做出诊疗或推荐就医的意见。

张欣希望深圳能成为新元素模式的一个样板,公司已经跟深圳北大医院、深圳港科大医院、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坪山人民医院等建立了这种模式的合作。一个好消息是,今年1月13日深圳市政府已经立项在全市医院成立网络保健中心。

但张欣觉得光靠医院还不够。在2010年6月他就成立了一个大项目办公室,这个十个人左右的团队负责讨论市场推广方案,如何让更多的人使用上这套系统和销售出更多的监护设备。

张欣鼓励试错,在那之后的一年半里,这里一共诞生了惊人的200个项目,最高峰的时候,这个办公室里的每一个人都管着十几二十个小团队。公司的人数也由原来的几十人变成最多时达到了近千人。

这些团队被派到全国各地,进行各种各样的销售和推广。最开始的时候新元素想直接进入家庭,采用租借或直接购买的形式,但反响并不好,消费者还没能完全接受这个新东西,而且当时的医院还没建立统一的部门。

新元素也做了很多其他尝试。有的团队会找地产商合作,在住宅社区开设一个检测点;有的会找医药门店和体检机构合作;有的会找家电企业讨论如何加到健康云电视里面去;有的找到运营商希望它们能够在营业厅帮他们宣传。他们还想过是否要从VIP客户做起,为此他们赞助冠名了许多高尔夫比赛。总之,张欣把当时能想到的跟医疗有关的方式都试了一遍。

但慢慢地这些团队反馈回来的东西让新元素得出一个结论,市场教育效果完成得最好的还是医院,到头来还是得依赖医院和医生。其他方式或许也会有用,但在商业上都有点早。而在医院之外,医改中布局的大量社康中心—由于人们对它不够信任它们已经显得有点鸡肋,但对新元素来说,它们无疑是铺开线下网点最佳的选择。

新元素只需要获得它们的许可加设一间房,在里头摆上各种监护设备,再配备一个健康管理师,形成一种“院内全科医生,院外健康小屋”的模式。

而这样做的另外一个原因则是,新元素的系统和设备在医院目前的收费标准还不明朗,远程医疗设备的费用还没有纳入医疗收费。与最初只靠将系统卖给科室的一次性收入不同,张欣的设想是对使用医务平台的会员收取一定的服务费,但还得等物价部门最终的结果才能确定多少。

现在新元素和医院的合作模式是帮助医院成立统一的数据中心,然后按照会员数量向医院收费。目前许多会员还是因为到医院治疗或体检才加入进来,如果不是新元素合作医院的用户,他们可以缴纳新元素200元的年费,成为这个系统的会员就可以不限次数做检测。健康小屋的好处则是,在那里患者如购买设备,新元素可以自主收费。

新元素在今年1月1日全面实行这个模式,许多外派项目开始重新整合,留下少部分的团队试验其他方法,大部分的团队都集中拓展各地的“医院+健康小屋”。张欣给每个团队几十万的起始资金和最近半年的工资,而项目从此就像下属小公司,要自负盈亏。

张欣相信这会是一个正确的选择,在这个模式中的各个环节都能从中获利—医院可以选择优质病员,提高效率,健康小屋可以带来人流量,而新元素在把系统卖给医院之后可以收取会员服务费。

远程医疗范文第4篇

关键词:医院;信息化管理;远程医疗;应用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不断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已经在各行各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很多医院中,患者需要检验、检查的科目已经不需要患者来回的奔波,结果就可以通过网络自动传输相关服务器,并自动链接到每个患者的信息系统中,医生就可以实时的的监控患者的实际情况。

1 信息化管理的远程医疗的作用

远程医疗的是在通讯技术以及网络技术发展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可以进行远程在线会诊(包括专家预约会诊)、医患信息传输、在线检查和学术交流等,这种医疗方式是将传统医疗方式中的信息传输通过各种网络通讯设备来实现患者各种实际状况的传输。医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开展远程医疗。医院信息化建设为广大民众以及医院自身带来了诸多效益:

1.1有效解决民众看病贵、难、烦问题。当前我国大部分地区为民众建立健康信息档案,但这些健康档案,成为"死档"被隐藏在档案室。健康档案没有发生效率,最主要的因素是我国医疗机构缺乏有效的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当医院对患者实施上级和下级转诊时,各医疗部门间不能通过网络查询患者档案,无法实现共享,如此患者要重复检查,给患者带来高额的检查费的同时患者面临多次检查也会厌烦,不利于对患者实施及时治疗。

1.2实现了不同医疗机构间的信息共享。例如在上海的各医疗机构间已经实现了智能化医疗信息系统管理,在上海看病,各医院可以对患者的健康信息进行调阅查询,有效实现了医疗信息共享。在上海实施的医联工程改革了该市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滞后问题,推进了上海市的医疗信息化改革。通过该工程所建立的医疗信息网络,实现了人人建立电子病历,实现了医生对患者的信息进行共享问题。

1.3提高了诊疗效率和质量。通过医疗信息网络,可以对区域居民的诊疗信息和健康档案进行调阅查询,对一些医疗统计性的工作也更加便捷,例如对儿童的常见疾病进行统计分析,方便医院为居民提高健康服务质量。如居民进行大型检查时,必须要到医院排队取号、检查、拿报告,过程繁琐,然而通过信息化医疗网络,百姓可以进行网上预约挂号、电话挂号方式进行预约,节省了排队时间。而患者也只需登录相关门户网站就可以查询到自己的检验报告,而不需要等着拿报告。

2 医院信息化管理远程医疗的发展现状

1995年我国组织了首次远程的会诊,并组建了相关的远程会诊室,以供远程治理的探讨研究。该远程医疗研究室是通过互联网实现的,双方的医生及患者可以实现交流与互动。当这次探索研究成功后,被应用到我国较多的先进、大型的医院中,如北京的协和医院,总共涉及到10个省份的医院,为上百例病症解决了会诊问题。这种远程会诊建立在互联网的基础上,能够使得医生与患者通过视频直播进行异地会诊,节约了患者就诊的时空距离。在对于疑难杂症重患中举行了数次大型的国际医疗会议的转播,还组织了同国外的学术交流会及多个医学讲座,组织医生进行医学手术的观摩,促进医生的学习。这些研究、讲座及观摩和探讨有效地为中国的远程医疗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国家全力支持医疗远程的发展,并对医疗的信息化建设建立了三个大的信息系统工程,以促进医疗远程事业的发展。但是这些发展的进度与西方的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根据对比,我国的远程医疗在技术方面还较为落后,国家医疗卫生的相关政策还有待增加和改进,远程会诊在实际的远程医疗应用中比较少,很多患者对远程医疗看病不能认同等。

3 医院远程医疗的信息化的应用

在医院中远程医疗的信息化体现的尤为明显,可以说远程医疗的信息化就是通过信息化的技术来实现的。远程医疗主要借助的技术为视频会议技术以及各种传感器技术等。通过这些技术可以实现远程的对于患者的诊疗。首先通过视频技术手段可以将分布在不同医院的该方面的具有权威的专家组织在一起,采集每个位置的视频画面来进行开会研讨和会诊。该技术信息化实现的方式可以通过图1表现出来:

除了实现远程医疗的会议,利用远程医疗的信息化还可以实现对于患者的远程的医疗的诊断,其基本实现的方式是通过传感器技术来对患者的身体各种状况和信息进行数据的采集,然后通过数据传输技术将这些数据传输到医生的个人终端上,通过这种医疗的终端医生可以实现对于患者的远程的诊断。

远程医疗可以应用于远程放射学、远程会诊与诊断、远程监护与家庭护理、远程教育以及实施医院信息管理系统。远程放射学系统能有效解决医学影像管理问题,方便医疗系统对影像的远程调用和管理。当进行远程会诊或者诊断时,有利于边远地区的特殊患者以及特殊病例进行紧急性救助,方便不同医疗机构的医生就某一病例或者医学图像进行交流诊断,以便作出正确的判断。远程监护与家庭护理在中国发展得相对滞后,是远程医疗领域的薄弱环节,然而该应用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远程监护能够对生理参数作连续性监测,以研究较远距离对象的生理情况;对于家庭护理来讲,有利于患者在家里接受生理检测,一旦患者发生紧急情况可以获得紧急救助。远程教育主要是针对医护人员所进行的医疗专业教育。

4 信息化管理远程医疗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与措施

远程医疗在发展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的问题,主要的问题分为以下几种:①技术上某些地区只要电话线而电话线无法具有足够的带宽来传输图像数据;②偏远地域有些还没有相关的网络技术设施;③目前我国的数据传输技术和国外还具有很大的差别,同样一定量的大小的视频数据经过压缩后传输的数据量还是很大,也就是在传输编码的过程中技术还存在瓶颈,而相应的硬件技术设施如果网线还达不到相应的带宽。所以针对上述问题来看我国远程医疗的发展关键的还是受到技术上的制约,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大力发展我国的网络技术设施的建设,搭建和完善我国偏远地区的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大力发展我国的数据处理技术以及数据传输技术,通过图像传输编码技术上的突破实现传递效率的大大的提升,使得技术的发展能够满足远程医疗的需求。

远程医疗范文第5篇

关键词:计算机;远程医疗;体会

中图分类号:R197.3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2012)05-0000-02

一、远程医疗可有效减少患者的医疗支出

我国目前医疗资源结构存在不合理现象,占总人口超过70%的农村或偏远地区人口仅享有全国30%的医疗卫生资源,而远程医疗会诊中心则可帮助基层医院尤其是偏远地区患者实现预约专家,医生与患者的沟通质量与传统诊疗方式一样,但比传统方式更方便快捷,而且通过网络传输,医生可清楚地看到病史资料,从而帮助异地医生提供诊断思路,并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此举可直接免除患者的长途奔波之苦及异地食宿,节约非医疗支出费用。对于当地住院诊治的危重患者,也可避免转院途中发生病情加重或恶化,并为及时准确的抢救与治疗患者赢得了时间。

二、远程医疗可有效为患者的健康服务

目前,远程心电监测得到了较广泛的认可和应用。远程心电监测可有效解决心脏相关疾病心律失常的监测诊断问题。只要患者的监测仪报警或患者有任何不适,在有移动信号的地方,按下监测仪上的发送键,就可以将心电信息传输到监测中心,经验丰富的医生即刻做出准确的诊断,使患者在当地就能享受到省级大医院的心电监测服务,并及时得到专家的诊疗指导,既减少了医疗费用,又提高了就医效率,而且极大的提高了基层医院的心电监测水平。目前远程监测的服务内容已经扩大到心电、血压、呼吸、血糖及氧饱和度的多参数远程监测,使多种慢性病同时管理,医院、社区、患者及时有效沟通,从而为社区居民的身体健康保驾护航。

三、远程医疗可有效提高基层医生的医疗水平

远程医疗平台的普及,极大的方便了医学教育活动的开展。根据“按需施教、讲求实效”的原则,结合基层医院的实际需要,可因地制宜的开展多种形式的医疗教育培训,使更多的卫生技术人员能够就近、方便地参加和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同时通过远程会诊等各种远程医疗形式的开展,可使医生突破地理范围的限制,共享病人的病例资料,实现知名专家与基层医生通过平台进行医疗、科研的探讨及疑难病例讨论,为基层医生提供医疗技术方面的支持,促进基层医疗水平的提高。

远程医疗的意义在于打破地域界限,让更多的人享受高水平的医疗服务,更合理地配置医疗资源,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其技术平台的正常运转,离不开科学的维护和管理策略。

首先,远程医疗平台的正常运行涉及医学、计算机、通讯技术、日常维护等多个方面,至少需要计算机应用人员、计算机技术人员、临床专家、跨专业的管理人员等四方面人员。这些人员作为远程医疗系统的使用者和维护者,其实际操作能力的高低对于确保远程医疗的工作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于这些人员,要开展严格的岗前业务培训,力求熟练掌握远程医疗操作技术,考核合格后才能入选。同时要加强从业人员的医德医风教育,增强工作责任心,树立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理念,不断提高服务质量。目前我国远程医疗从业人员知识结构较为单一,缺乏熟悉医学知识和计算机网络通讯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因此从大中专院校中吸纳卫生信息管理相关专业背景的人员,逐步建立起专业化、职业化的远程医疗信息管理队伍,对于保障远程医疗的服务质量至关重要。

其次,要完善远程医疗平台的使用管理。远程会诊前,申请方应向提供会诊方提供患者的各种病情资料,而后提供会诊方根据会诊的目的要求,结合会诊资料,确定会诊时间及参与的专家人员。技术人员应积极开发远程会诊的病例资料管理软件,统一远程会诊病历形式,加强病历资料的编目、分类、整理,从而有利于会诊专家快速有效的了解患者的病情。在病历资料的采集中,技术人员应注意影像资料的图像质量。影像资料是会诊专家对疾病做出诊断的重要依据,目前远程会诊中存在图像数字重建处理后图像不清颜色不正等缺点,影响诊断的准确性。通过开发的软件选择最佳输出品质的最低分辨率,既提高会诊效率,又可保证会诊的准确性。远程会诊过程中,技术人员应对会诊全程进行技术维护,确保会诊音频、视频线路的安全畅通。会诊结束后,应及时、准确、齐全地做好资料的填写,并保存会诊资料,建立会诊材料的数字化管理软件,及时陈列、介绍相关内容,以数据库形式实现对会诊病历的多途径查询,统计的全方位信息管理,努力提高流通阅览率。

再次,要做好远程医疗平台的材料安全管理。患者的病史资料、会诊意见及远程对话的影像材料等应整理、保存好,并采用数据加密机制、身份认证机制等安全措施,严格做好保密工作。会诊资料数据库由专人管理,不对当事人以外的任何个人和医疗机构开放,从而健全远程会诊资料的安全保密管理措施,并同时加强了远程医学从业人员的责任感。技术人员应开发完善的软件系统作为远程医疗网络数据的传递载体,从而保证点对点信息的传递无误,最大限度地保护网络数据安全和患者隐私。同时注意加强计算机病毒的预防,随着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病毒种类越来越多,可对网络及数据库造成不可估量的破坏。因此在远程计算机机房的电脑上应安装相应的杀毒软件,同时医院远程信息中心应安装防火墙,在内部网络与外部网络之间设置一道安全屏障,实现对数据流的实时控制、过滤和记录,确保远程会诊的顺利开展。

最后,应加强对远程医疗的风险认识。开展远程医疗工作也存在一定的有风险,包括监测技术发生记录不良、传输失败等风险,远程医疗模式不见病人的风险,诊疗流程不完善的风险,突发、严重、紧急的疾病本身的风险等。目前远程医疗的风险评估业内尚未达成统一的标准和能够被广泛认可的模式。但通过实践,采取必要措施,建立较完整的远程医疗风险管理机制,可以有效规避医疗风险,提高服务质量。如制定远程医疗的相关规章制度,规范操作诊疗流程、工作路径,加强远程诊疗后的随访工作,确保患者病情和远程会诊专家建议及意见的瞬时沟通,对降低风险有着重要的意义。随着虚拟现实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专家根据从远程患者现场传输来的影像,利用“数字手套”之类的工具,控制当地的医疗器械进行实时检查、监护、护理甚至治疗等数字机械化操作,从而更加有效地对远程患者进行诊治,有效提高远程医疗的服务水平。

计算机远程医疗是医学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结合所形成的新的学科领域,当前卫生部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卫生部部长陈竺指出以面向基层的高端远程医疗为突破口,大力推动卫生信息化建设,对促进落后地区卫生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发展计算机远程医疗可迅速提升农村和偏远地区疑难杂症的诊疗水平,提高这些地区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医疗救助能力。尽管远程医疗目前处于起步阶段,还不够完善,但我们相信通过无数医学专家和计算机相关专家的共同努力,必将会得到广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亚军.远程医疗在国内的应用和发展[J].医学信息,2006,1(19):39-40

[2]余玫,陈守强,伊永亮,高海青,魏敏,刘娟,于秋霞.心脏远程监护应用于干部预防保健37例报告[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06,9(6):609-610

[3]王晓华,刘晨阳,叶瑞棉.加强医院远程医疗平台管理的实践探讨[J].中国医院管理,2009,29(8):62

[4]曾斐,朱菊平.健康管理过程中的信息化平台探索[J].卫生软科学,2011,25(6):372-274

远程医疗范文第6篇

医疗危机是资本主义福利国家矛盾的体现。英国女王大学波特教授对英美新自由主义卫生保健经济发展进行了分析,认为理论能对当代国家与资本间的关系做出令人信服的解释。本文简要描述当今世界医疗危机的表现,介绍绿色远程医学的理念及发展,并根据相关理论与西方生态相关成果,从哲学视角对绿色远程医学发展及其对克服医疗危机的作用进行分析,对如何通过发挥的指导作用促进绿色远程医学发展、应对医疗危机进行初步探讨。

一、全球医疗危机的现状与趋势

当今世界几乎所有国家都在被医疗危机所困扰。2003年至2010年间,我国国内消费支出虽受到抑制,但医疗负担却在持续上升。我国GDP增长了193%,医疗负担却增长了197%。我国曾就医疗改革进行过许多讨论甚至争论,却没有过多涉及医疗资源供给本身增长的空间和合理性问题。在我国医疗保障制度初步建立、医疗保障水平普遍不高的情况下,潜在的医疗危机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未雨绸缪防范医疗危机的发生发展。

二、绿色发展与绿色远程医学的兴起

面对全球气候变化、环境污染、能源危机等问题,世界各国都开始对传统发展模式进行反思,探索新的发展方式,绿色发展模式应运而生。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与人们健康需求的提高,人们更加关注药品毒性、医源性与药源性疾病等问题。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世界绿色发展浪潮的影响,远程医学成为解决群众“看病贵、看病难”的一条价廉、便捷的绿色通道,具有巨大的绿色发展潜力和应对医疗危机的作用,因而成为应对医疗危机的一个必然选择。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远程医学因其具有显著的绿色发展潜力和价值,通过改变或打破传统医学在“时间”、“地点”、“环境”和“资源”等方面的约束,创新医疗服务模式和服务理念,解决老少边穷地区长期以来缺医少药的格局,因而“正以风驰电掣之势和拔山举鼎之威,推动和影响着医学向更广阔的‘空间’和‘时间’跨越蔓延。”

三、绿色远程医学应对医疗危机的分析

从观点看,要真正认识造成医疗危机的根源并找到从这一危机中走出来的道路,必须深入研究医学与资本的关系。资本的“增殖原则”决定了它对医学的利用是无止境的,因而企图通过发展绿色远程医学走出医疗危机,是难以得到目的的。全球医疗危机说到底是一个社会制度问题。因此,医疗危机的解决,关键是要构建一种基于“普遍自由”的社会制度,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根本性变革,发展社会主义性质的医疗卫生事业。因此,绿色远程医学的发展,作为一个化解医疗危机的重要路径,必须在哲学指导下,以维护广大人民健康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注重从以下几方面推进方能真正取得实效:

1 )发展绿色远程医学,要防范技术与资本对医学的侵袭

2)发展绿色?h程医学,要注重社会经济制度变革

3)发展绿色远程医学,要正确认识医学的目的

4)发展绿色远程医学,要注重医疗消费教育

远程医疗范文第7篇

关键词:远程医疗:查询:隐私保护

近几年,远程医疗技术随着医疗市场的需求的增长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而蓬勃发展。远程医疗技术不仅不需要病患亲自去医院就诊,并且辅助治疗的同时可以在患者病情突然恶化时报警。另外,远程医疗可以用于日常对健康状况的评估,及时发现疾病的早期症状,从而达到保健和预防疾病的目的。

1系统功能

保护隐私的远程医疗查询系统分为手机端和Web(服务)端。界面美观,操作便捷。医生和患者使用时都需要经过身份验证,获取自己的账号后才能登录系统。服务端对从患者那里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并通过Web页面展示给医生,最后把医生所诊断的结果再传输到移动终端App供患者参考。

Android端主要是患者使用。可以实现登录、一键拨号、查询天气、定位、好友列表、从本地查看数据和从服务器查询数据等功能,患者可以自主选择是否上传自己的个人信息(包括性别、年龄、心率、血压等)。这些数据上传至服务端,都会经过可靠算法进行加密。

Web服务器与后台数据库的搭建,以及实现数据共享。服务端经过信息过滤将患者的生理数据等信息展示给合法登入Web端系统的医生。医生可通过Web页面查看患者上传的信息,根据相应情况作出诊断后将结果反馈患者。医生在注册账号前需要先完成对其身份的验证过程,通过身份验证后才可以注册账号,登录账号后可以查看公告,和患者之间成为好友关系后,可以从好友列表中选择该患者并与其进行交流。

数据在发送前先对其加密,服务器接收到密文数据后,需要对数据进行解密,才可以对数据内容进行进一步的解析过程。数据库中数据也是以密文形式存放的。攻击者即使获取了数据库或者传输过程中的密文数据,也无法解析其中内容。

2系统设计

本系统使用JAVA程序开发,后台用数据库MySQL,采用基于MVC(即模型(model)一视图(view)一控制器(controller))模式的查询系统,适合在WINDOWS操作系统中运行。MVC的视图层和业务层分离,这样就允许更改视图层代码而不用重新编译模型和控制器代码,很容易改变应用程序的数据层和业务规则。

系统界面设计满足医生及病人进入系统后,只需按步骤操作,就会使用此系统,无需培训。系统设计共分为Android端设计、web端设计、服务器设计、数据库设计以及加密算法设计五个模块的设计。

2.1Android端设计

Android移动终端结合了当今移动互联时代的特征:移动化,个性化,差异化,给用户提供了诸多便捷,方便了用户使用的同时,还提高了传统方式难以解决的效率问题。患者可以在自己的Android手机上安装此APP,将收集到的人体生理数据传送给服务器,和医生完成双方互选后可以进行对话并接收医生反馈的诊断结果,患者可以从本地或者服务器端查询数据,另外还有天气查询、一键拨号、健康资讯等功能。详细如图1所示。

2.2 Web端设计

Web端主要用于医生对远程的患者身体情况的监测,并及时将诊断结果反馈给移动终端。web页面采用jsp设计方式,页面主要语言包括Html、Css、JavaScript和Java。其中Html构造页面结构,Css构造页面UI,JavaScript提交AJAX请求,处理页面基本信息,一部分逻辑代码使用Java实现。辅工具使用Jquery和EL表达式。

web端和服掌鹘换グ括:1)提交表单,标签;2)超链接,主要用于标签;3)AJAX技术,主要用于事件的触发。

2.3服务器设计

在系统试运行的时候使用的是Tomcat本地服务器。服务器端开发语言是Java。和移动端与Web端交互运用的是Http协议,通过Request和Reponse进行交互。其中Request:请求头,封装了请求的信息;Response:响应头,封装了响应的信息。

控制器有Servlet:主要控制器,拦截请求进行逻辑处理,与数据库进行交互,是代码实现的主要地方。Filter:能做到serv-let所能做的一切事情,主要用来统一全站编码,请求拦截。Lis-tefler:监听各种事件,主要用来进行在线人数统计。

2.4数据库设计

医疗查询系统对数据库服务器的性能要求很高,我们选用MySQL数据库作为后台数据库开发平台。类型为关系型数据库。

设计的数据库中的所有数据表:

分别是:公告列表,医生账号信息表,医生基本信息表,好友关系表,留言消息表,病人账号信息表,病人基本信息表,病人身体信息表,test,time测试用可以不写。

2.5加密算法设计

本项目的主要数据流向为:PS(个人服务器)端将收集到的人体生理数据加密~PS端将加密的数据传输到MS端(远程医疗服务器)MS端将数据解密MS端将数据保存PS端向申请MS端申请数据MS端将数据加密MS端将数据传给PS端PS端将数据解密。

该方案具有以下安全特性:

不可抵赖性:该方案中每一端都使用了自己的密钥对散列值进行了加密,当有一方否认自己进行了数据传输可直接通过那一方的公钥对密文进行解密,再将得到的散列值与消息的散列值进行对比,若一致则必为那一方进行的传输。

强抗碰撞:已知原数据和其MD5值,想找到一个具有相同MD5值的数据(即伪造数据)是非常困难的,在实现上是不可行的。

数据机密性:本方案采用的加密方式为RSA加密算法,其中PS端的密钥只有PS自己知道,在自己私钥不丢失的情况下,加密数据被破解理论上不可行。

数据完整性:通过使用MD5消息摘要算法能够保证数据完整性,当原始数据进行哪怕1bit的改动,生成的消息摘要也会有非常大的差距。

3系统实现

系统支持医生和患者远程操作,实现账号注册、身份验证、病人信息管理、医生信息管理、医生和患者建立好友关系、患者和医生实时查询生理数据信息、医生实时反馈信息等功能。隐私保护及远程查询是整个系统的两大核心。由于系统中交互的数据涉及个人隐私,所以在通信过程中要实现隐私保护的目的。服务端对从患者那里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通过web页面展示给医生,最后把医生所诊断的结果再传输到移动终端app供患者参考,让人们可以时刻了解自身身体状况,从而实现疾病预防和及时就医的效果。

1)查询功能实现

用户查询之前,会发生数据生成与数据实现过程。生成过程部分主要解释存储。生成的数据以Json的形式存人缓存,在App端展示数据时,会解析Json数据,得到具体某一项的数组,数组传人折线图控件会把数据展示出来。发送的时候直接发送Json即可。

经过多次发送和生成数据后,APP端进行清理,无法查看太久的数据。此时发送查询请求,服务器返回同样格式的Json数据,进行解析显示结果即可。本地数据(血压数据、血糖数据、心率数据)查询实现界面如图3所示。从远程服务器端查询10天血糖和血压结果数据如图4所示。

21数据加密实现

系统使用RSA公钥加密算法对传输数据进行加密,服务器端用病患的公钥对数据进行加密,病患端用私钥解密密文数据。

远程医疗范文第8篇

讯:昨日,在西南地区谷歌眼镜首次用到了淋巴瘤患者的诊断上。重庆晚报记者在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血液科了解到,借助它的高质量录像、视频实时传输、拍照功能,远在千里之外的专家置身现场对患者进行查体,与医生实时互动讨论治疗方案。据悉,这也是重庆地区首次将谷歌眼镜用于查房和远程医疗。

昨日上午,新桥医院血液科张曦主任戴着谷歌眼镜来查房了,通过眼镜前方悬置的一台500万像素的摄像头,将病房内的景象、患者查体情况即时传输给了远在上海瑞金医院的专家服务。

据介绍,下一步谷歌眼镜可能被用于手术等环节,手术中遇到的一些突况或疑难部位时,都能通过谷歌眼镜进行远程会诊,让患者接受更多专家会诊。

据悉,为了使医生能更便捷使用谷歌眼镜,上海一家公司研发了一套系统,让原本有摄像时间限制的眼镜能够实现超长时间摄像。在北京上海等地,谷歌眼镜已经用于直播检查治疗甚至手术过程。学生通过视频同步观看到资深专家手术,避免了外置特定摄像头的盲区,也让画面呈现出更真实的效果,实现更加高效的远程教育。(重庆晚报 文/邹渝)